嘉宾:林瑶共话者:方曼封面:曾梵志作品海报设计:邓琳洁文字转录一校:程大富段落整理:曾理、吴迪文字二校:林瑶策划责编:方曼访谈日期:2021年10月14日[写在前面]非常开心林瑶能接受我们的邀请来到这里,这算是一个再联结的过程。6年前,我们共同的老师吴和鸣把我们联系在一起,那会儿我们都在德国,却一直没真正有过交集。现在,在各自新的生命起点里,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再次相遇,就是所谓的缘分了。很好奇,未来我们的人生会以怎样的方式交织。每次整理访谈对话稿都是个深度学习的过程。很荣幸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去见证一个人,好比那会儿,是一个刚到德国的林瑶,而如今,却已是学成归国、独立执业的林瑶。感恩一切,让对话发生,让我们参与到彼此的生命之中。(方曼)友情提示本文篇幅较长,预计阅读时间45分钟;大家也可搭配插图、听林瑶娓娓道来~(前10秒有少许杂音,后面就好了)一、以“精神分析的匠人”自勉之方曼:首先我想问一下林瑶,你是如何定义你自己的?林瑶:大家好,我叫林瑶,刚才方曼问我怎么定义自己。我刚刚结束博士阶段的学习,我感觉我“独立行走”的人生其实才刚刚开始,在社会面前我还非常的稚嫩,只是说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我现在慢慢地找到了一个自己觉得可以、也愿意去耕耘的一方领地,也就是心理咨询。我发现我对心理咨询的信念是越来越足的,然后也非常愿意为之去为花时间和精力。在和每一个来访者对话的50分钟里面,我愿意去体会来访者,打磨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目前以一个“心理咨询或者是精神分析的匠人”,以这样的一个身份来勉励我自己,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成为日益精进的这样一个匠人。方曼:谢谢林瑶,精神分析的匠人。在一开始听到这样的一个表述的时候是非常受到震撼的,会有很多画面呈现出来。「匠人精神」也是现在非常热的一个词汇,但是我从来没有把匠人和精神分析去进行一个连接,这样让我有一种特别扎根的感觉。精神分析在云端上,一说匠人,一下子“就在这里”的那种感觉就出来了。今天我们的设置也会像往常的访谈一样,在访谈大概进行到50分钟左右,我会问完10个问题,之后我们会给一些时间大家相互认识,这个有20分钟的时间,大家在相互认识的过程中也可以讲一讲刚才听到林瑶的这样一个表述,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头会浮现一些什么?所以这个平台其实让我们遇见心理学,遇见心理治疗师、精神分析师,同时也是让我们遇见彼此的一个过程。等大家相互交流完了之后,我们就再回到大的会议室,然后进入答疑,或者是大家相互有一个跟林瑶来对话的空间和时间里面。林瑶,我看到你是不多的我认识的人里面,从高中选志愿就选到了心理学,不知道你是如何在那么小的时候,就把它确定为你的志愿了,是你的第一志愿吗?林瑶:其实不是。这个事情是很机缘巧合的,我当时第一志愿填的好像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但其实那时候才高考完,大概是十六七岁,那时候对专业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也不知道国际经济贸易是干什么的。心理学其实是我的第二志愿,我填这个志愿也是有一些浪漫或者随性在里面的。高中的时候,整个学校只有一位心理老师,是个女老师。她没给我们上过课,我自己和她也没有过任何的交集,甚至没有跟她说过话。有一天,我注意到高中很多老师是十几个人共享一个办公室,每个人一个隔间,但这位心理老师好像格外不一样,她有自己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并且她办公室的门是可以关的。其他的老师比如说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办公室的门永远都是开着的,你去里面做什么事情其他老师都是看得到的。我对这位心理老师就有一个这样子的印象,觉得很独特。然后,有一次我去图书馆的时候,恰巧看到这位老师,当时她是穿着一个浅色的裙子,给人的感觉很飘逸。她走到图书馆后面就消失了,留给我一个身影。张雨绮《长江七号》剧照编者:大概每人心理都珍藏着些点亮自己的画面当时在高中,特别是高三那个时候,整个学校的氛围都很紧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感觉这位老师是一个很独立、自由、飘然的存在。她不用坐班,来去自由。这可能是我内心的某种向往,所以填志愿的时候就懵懵懂懂地填了心理学。回头来看,这个事情看似巧合,但其实是某种必然,我是后来才理解到这一点的。方曼:可以多说一点吗?这个部分。林瑶:我后来才理解到,比如说,独立的办公室对我意味着什么?可能就意味着一个空间,能够关门意味着什么?可能是意味着某种私密性。这位老师在我眼中是某种飘然的、自由的存在,这也都很符合我后来对心理学的某种追求。后来也很奇妙,在我读博的时候,有一天我收到一张我硕士导师施琪嘉教授和这位高中老师的合照,施老师问我,认识这个老师吗?我说,这不就是我高中的心理老师么!就这样,我和这位高中心理老师才有了真正的第一次的认识。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你在什么时候一个什么样的举动,或者哪怕是一个身影,就这么深深地影响了另外一个人,就这样子就点亮了另一盏心灯。方曼:特别美好的画面。你在讲的时候,你把我带到了跟很多心理疗愈者的对话的画面里面,好像每个人都有那样一个在远早的自己的记忆里的画面,那个画面是跟随自己一生,同时也在给自己后面的选择不断在定位的那样一个定格的画面。在那一瞬间好像时间停滞了,那个空间、那个画面你永远都记得。林瑶:对的,那个飘逸的身影,身着一袭浅色的长裙。张雨绮《长江七号》剧照方曼:从心理学本科毕业之后,你的选择我相信对于很多人而言,你从武大到中国地质大学,这个选择应该是很多人是觉得很特别的一个选择。当然我们如果从行业内来看的话,地质大学是心理咨询非常很独特的一个堡垒式的地方,当时是什么驱动你做了这样一个选择,我觉得其实是为你后来的职业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决定。林瑶:当时我身边也会有人有这种感觉,疑惑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我本科在武大的时候,我们心理系是在哲学学院的,开设的很多课程比较有特色,比如说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心理学史,还有文化心理学,这些基础性的课程给我们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底子。我在当时并没感觉到,这个影响是在日后慢慢体会到的。也就是说,当时武大的课程是比较基础性的。当时还有一门课是变态心理学,这门课是稍微偏临床和实践的。当时学院是请了湖北大学一个很资深的老教授,严梅福老师,他给我们讲了很多他在心理咨询中的临床感受和体验。这些和之前提到的基础性课程给我的感觉不一样,我觉得这个是很鲜活的,和人很亲近的。这是第一次我对心理咨询有了一个很具体的认识。严梅福,毕业于北京大学。湖北大学心理学系名誉系主任,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运用心理学人才培训中心教授;湖北省暨武汉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我还记得当时严梅福老师的第一节课,他和我们说,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如果人家没有这个需求,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觉得人家需要做心理咨询,就去帮助他,就去做点什么。比如说,家长觉得孩子需要做心理咨询,但是孩子不愿意来,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听从家长的说法,跑去人家家里去给孩子做心理咨询。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的一个基本的姿态是“坐堂候诊”。他强调的意思是,对心理咨询来说,来访者的动机,他的意愿,这一点非常关键。“坐堂候诊”这4个字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这可以算是我入门心理咨询时学习到的第一个门规吧。之后我就想继续学心理咨询了,想做实践的工作。恰巧当时就了解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心理所是很有特色的,正好是以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为主,并且是和武汉市心理医院联合培养的模式。我觉得这很契合我的需求,对我来说好像是很顺其自然的事情。我就直接打电话联系了当时的所长郭兰教授,她很开放很欢迎我,我就很快地去地大上硕士课程了,很顺利。可能当时我也没想很多,觉得那里正好有我想学的东西,就去了。中国地质大学心理科学与健康研究中心(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