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向树

其他

少有人练基本功

想清晰表达,要逻辑;想写文章,要逻辑;读报告,要逻辑;做汇报、听汇报,要逻辑;写代码,要逻辑;画流程,要逻辑;设计算法,要逻辑;设计制度,要逻辑…
2021年12月26日
其他

移动互联网的奇特后遗症

两千万公众号、快手、抖音和今日头条等等,内容无一例外,全都是自动走到你面前的,是内容方推送给你的。推送的内容,似乎并不比搜索得来的内容差,而且让人觉得惬意,觉得很
2017年9月30日
其他

互联网世界的神奇逻辑

所以,互联网上的产品,是产品的创造者和产品的使用者,一块再度创造和优化,一起成就出来的。这事儿搁在互联网之前,甚至是传统企业软件工程时代,都是难以想象的事。而同时,也是离开了互联网,难以生效的逻辑。
2017年5月26日
其他

怎么样尽情地开盲区,以看见更大的世界

好久不见。今天想聊的话题是开盲区。我少年时理解的开盲区,就是去没去过的地方、见没见过的人和风景、听没听过的故事。很浅,现在想起来幼稚又可笑。而如今的理解要深上一层了。能以更丰富的维度和深度打量和思考生活中早已熟识的事物及概念,获得翻倍的理解,是我如今理解的开盲区。♞举几个实用的案例吧。先说看电影,你有反复看电影的习惯吗?同样的一部经典电影,值得反反复复看很多遍。比方说:看故事看情节可以看一遍;留心每一处的背景音乐好不好听,它们如何推着情节走又可以看一遍;试着欣赏关键场景的构图,反面人物的位置与光影效果的对应关系、体会镜头在面对不同场景时如何移动和切换又可以看一遍;整理一番写一份影评之后再看,又能看到之前没留意到的细节;就像难以同时看两本书一样,我们也难以做到同时从不同的维度来欣赏电影。人类是肉乎的,不是多线程机器,这是事实。专注+反复,就是最好的方法。每次只专注一个维度、一个层面,认真看。如此往复,直至注意力覆盖所有感兴趣的维度。再说说似乎口水又随性的娱乐节目,其实也能以不同维度观看很多遍,以发现价值。我们知道,娱乐节目本质上也是商业活动,通过节目本身的人气(收视率)、品牌(影响力)和其观众群体的属性(消费者属性和标签)来与广告商谈,以获得更高的议价权。议价权能有多高,数据说话。拿2016年来说,《中国新歌声》第二季独家冠名以5亿元人民币被某企业拍下,与《奔跑吧兄弟》第四季冠名费持平。那么这么大一笔钱,花得值不值,都花在哪了,就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了。那么广告商通过节目都能获得什么呢?刷脸曝光的机会(屏幕水印、中场广告、Logo冠名)、传递印象的机会(比如某品牌为了年轻化总是出现在充满年轻人的节目中)、了解消费者的机会,不一而足。说一段题外话,有的朋友总是声称,“我又不傻,我知道那是广告,根本不会买呐”。是这样的,广告商所盼望的,并非你看完广告大吼一声,“我缺的就是这个
2016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