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族

其他

极权专制统治为什么要天天重复空洞乏味的口号?

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应允许存在多元的声音身处不可抗力的极端环境中,像狗一样地活着让人民有尊严地活着,是政府的责任,不许逃避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官僚权力倾轧,同恶相济,结党贪腐

替天行道,造反有理他企图借“权力意志”彻底摧毁民主、自由、平等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权力是怎样导致腐败的?公共权力是如何被滥用的?

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应允许存在多元的声音让人民有尊严地活着,是政府的责任,不许逃避专制法治的本质特征:不是法治约束君主,而是君主独揽法权
2023年9月9日
其他

权力反腐,为何越反越腐?

国家不应“以利为利”,官家不得“夺民之业、与民争利”帝制的危险在于“天下奉一人”,专制的可怖在于绝对的权力把人变成“经济动物”,是对人“生命存在”的扭曲
2023年9月6日
其他

替天行道,造反有理

帝制的危险在于“天下奉一人”,专制的可怖在于绝对的权力专制法治的本质特征:不是法治约束君主,而是君主独揽法权“如果统治者高于法律,专制主义的致命病根就依然存在”
2023年8月6日
其他

他企图借“权力意志”彻底摧毁民主、自由、平等

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专制法治不是法治约束君主,而是君主独揽法权让人民有尊严地活着,是政府的责任,不许逃避
2023年8月4日
其他

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制约

专制法治的本质特征:不是法治约束君主,而是君主独揽法权帝制的危险在于“天下奉一人”,专制的可怖在于绝对的权力让人民有尊严地活着,是政府的责任,不许逃避
2023年8月2日
其他

专制法治的本质特征:不是法治约束君主,而是君主独揽法权

5、君王想要夸耀自己的才智,就应为他自逞才智提供依据。6、要为人说情,要暗示此事合君王私利。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计划经济的失败是必然的,那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帝制的危险在于“天下奉一人”,专制的可怖在于绝对的权力让人民有尊严地活着,是政府的责任,不许逃避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像狗一样地活着

身处不可抗力的极端处境中犬儒主义成了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文|一粒青盐
2023年7月25日
其他

让人民有尊严地活着,是政府的责任,不许逃避

把人当作纯粹的工具使用本质上就是侵犯人的尊严文|一粒青盐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应允许存在多元的声音

允许多元的声音才不会走向极端文|一粒青盐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把人变成“经济动物”,是对人“生命存在”的扭曲

资本主导的世界倾向于把所有人都变成“经济人”文|一粒青盐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帝制的危险在于“天下奉一人”,专制的可怖在于绝对的权力

图|pexels帝制的本质就是“天下奉一人”,封建专制的可怖在于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里,为的只是帝王个人和家族的利益,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国家不应“以利为利”,官家不得“夺民之业、与民争利”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文|盐族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如果统治者高于法律,专制主义的致命病根就依然存在”

正所谓“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而皇帝还昏昏然做太平盛世的梦,这是
2023年5月5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明明是野蛮腐朽的教育环境,我们偏要说是最好的读书时代

中国教育成功之处,在于把各种来源、各种硬度、各种色泽、各种成分的璞玉,精心打造成尺寸统一、精致利己的砖头,成功地将公共教育事业变成了最野蛮最赚钱的国家产业,成功地让“孔乙己”活到了100多年后的今天。
2023年4月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免学费至大学,但你能过中考关吗?是什么导致我们对孩子的学业如此焦虑?

那就是中国的“教育失衡”,教育环境太过沉重,无论民间还是官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这些年来,政府似乎根本没有找到一个特别有效的解决办法,“双减”也只是昙花一现,如今似乎已名存实亡。
2023年3月7日
其他

“吼你M M P,要尼玛自由,关你锤子事!”

于是,有人极力怂恿那些只有热血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搞事;有人拿了狗粮组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群众的情绪搞事;还有一些平时看起来挺正能量,结果到了关键时刻天天转发那些挑事者的视频或文字……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双11拜物教,放纵女性的欲望,逃离还是顺从?

—相关阅读:自拍泛滥,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每天讲述一条高级人文故事,格物致知|这里是全球华人文化生活杂志《盐族NaClWeb》中文版官方公众号,觉察生活日常,洞穿人间形色。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冯小刚同志没移民,只是过着名流圈的生活而已

王朔说:冯小刚同志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名流圈。冯小刚却说:钱现在对我来说不算事儿,就是缺朋友。文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迪丽热巴新片美到封神,那我们就来聊聊男人为什么好色这档子事儿?

迪丽热巴戏演得很好,为什么男人们津津乐道的仍然只是她的美貌呢?文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自拍泛滥,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Scale,SBS)包含20个用于自我评估的陈述句,每题依据赞同程度不同计1-5分,越认同分数越高,5分代表强烈同意,1分代表强烈不同意,总分100。你可以对照它自测得分:1.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告密者斯诺登获俄罗斯国籍,这个美国最想除掉的人如何死里逃生?

世界上最强权想要消失的人有一个惊险刺激的伟大计划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26日签署命令,决定给予包括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内的多名人士俄罗斯公民身份。逃亡9年之后,斯诺登正式获得俄罗斯国籍。这位让美国政府恨得牙痒痒、五角大楼全球通缉的“告密者”,在逃过重重危机之后,总算找到了庇护所,普京大帝将护得他周全。斯诺登的传奇经历,堪比好莱坞大片,似乎比那部征服无数观众的《谍影重重》还要惊险刺激。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英国女王家族轶事,把伊丽莎白变为王储的那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叔叔

叔叔爱德华八世退位,父亲很不情愿接任了王位,伊丽莎白无意间成为王储。1926年,伊丽莎白二世出生时的头衔是伊丽莎白公主殿下,而并非王储。因为她的父亲约克公爵是温莎王朝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并不是王位继承人,既定的王位继承人是乔治五世的长子、伊丽莎白的伯父爱德华。然而,这位爱德华伯父“不爱江山爱美人”,爱上了离异三次、风情万种的辛普森夫人不能自拔,这对于英国王室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丑闻。1936年,伯父爱德华八世被迫退位,从小多病胆小的父亲约克公爵很不情愿地接任了王位,伊丽莎白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王位继承人。这一年,伊丽莎白刚满10岁,小女孩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伯父爱德华的任性,无意间把把伊丽莎白变为王储。>>爱德华八世年轻时的老照片,颜值真的很高。1910年,爱德华被封为“威尔士亲王”(英国太子),两年之后,爱德华王子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断了学业,爱德华王子决定投笔从戎,作为参谋军官随部队开赴法国前线作战。之后,在苏丹、埃及和意大利服役,1918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假装读书」表演者

「盐族•提示」本公众号无“原创”标签文章为广告通常是次条或周末文章谅解为荷在一个优雅的环境里,一杯咖啡,一本你不曾读过的图书封面。这样的画面是不是经常会在你的朋友圈里出现?如果你真就认为发图片的人正在过着这样的生活,那你的判断就错了。可以肯定的是,发这张照片的人,绝对是位彻头彻尾的假装读书者。咖啡+小众读物,几乎成了假装阅读的标配。还有就是微信头像,那些托腮翻书背靠书墙的“书墙帮”头像让人一看就是在装X。这些人其实是缺少了系统的“假装”指导和训练。装X失败,场面很难看。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要假装读书呢?这无疑是一个社交名利场的话题了,与读书的本身没有多大关系。当然,还有一种就是知识焦虑症。如果说知识焦虑症是一种富贵病,那么“假装读过”就是针对该病症的特效药,一粒见效。知识焦虑症多发于中产阶层。上流阶层才不在乎你对他们读的书怎么想呢,贫民阶层也不在乎。处于两极的这两种人群,对读书的兴趣总是不能持久,他们有时也会摊开书,但根本不打算认真读,除非是引人入胜的神话或侦探小说,过完瘾也就忘了。只有中产阶层,为了成为所谓“大人物”,孜孜不倦地奋斗一辈子,甚至不惜假装斯文、蒙骗与歪曲。所谓社交名利场,就是一部“假装阅读”的表演史。那些失败者,往往是缺少了系统的“假装”指导和训练。他们等待着那个机会,在高档聚会场合中淡然地说出那句话:通过阅读,我成为伟大的读者链的一部分:奥勒留读柏拉图,然后奥勒留去世了。弥尔顿读奥勒留,然后弥尔顿去世了。现在我坐在床上读弥尔顿。
2018年4月27日
其他

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咸呢?

「盐族•提示」本公众号无“原创”标签文章为广告通常是次条或周末文章谅解为荷四川人好吃嘴。麻辣二字地球人都知道。但麻辣只是表面口味,川菜真正的起点在盐味。四川人是天下盐味最重的人,他们喜欢用嘴巴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若是自由、豪爽,浑身通泰、不拘一格的,他们不说有情有义,只说“有盐有味”。反过来,一辈子谨小慎微,为物所役、与邻为壑的,就叫“没盐淡味”。白白来了世上一回。中国史上最著名的丑女叫“无盐”,但四川的女子或辣或酸,或麻或嗲,都是有盐味的。美不美不在容颜,而在椒盐。有盐就是红妆的超女,无盐就是武装的巾帼。四川人堆头小,体格也象盐一样精干。如《马太福音》中基督曾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在中国的人群中,盐,恐怕是能为好吃的四川人找到的一个最好譬喻。因为盐是海洋文明的遗迹和象征。甚至有学者怀疑三星堆就是古犹太文明的一次“宫外孕”。四川是中国的盐都,是儒家中国唯一一块深凹下去、与远古海洋气息相接的大盆地。川西有号称千年盐都的自贡,川东有号称中国死海的大英县盐湖。川北还有诞生了始祖盘古和嫘祖的盐亭县。据说盘古在这里开天辟地,给了这里的后裔两重启示,一是人活一天,就要活得有盐有味。二是就算身在内陆,我们的生命也是从海洋中来,从盐中而来的。地下有盐的地方,就有海洋文化的源头。这也应了圣经中的另一句话,人是“与神立约的盐”。所以“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于是吃,就有了献祭的意思。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里面说,做饮食的人,“要想着吃的人脸上的微笑”。其实四川人比长今更懂这个道理。千百年来,四川人凭着自己的盐和自己的嘴,硬是把这块盆地变成了中国的泡菜坛子,和中国人的味噌。上天造四川这块盆地,好像就是为中国人造胃。好有一比,人民若是君王,四川人就是中国的“大长今”。但四川人瞧不起满汉全席,他们愿意给天下人做盐,但他们生性自由,喜欢在街沿边边摆摊摊,不喜欢给帝王做厨子。因为盐正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活得有盐有味,活得自由自在。活得洗尽铅华,到头来如开水白菜。这就是四川人的理想。尽管四川人在各个领域不乏骄子,但俗世的成功从来不是这块土地上的人的最高理想。尽管四川自古多才子,但四川这块地界几乎不出圣人,不出道貌岸然的模范。甚至两千年来,也很少出状元探花。它出的似乎都是大小的鬼才、怪才,奇人和异端。四川人是“不成器”的,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换句话说,中国的根柢就在四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四川这块盆地,是一锅汤中最浓的一瓢。自古以来,礼教的约束在这里就是最弱的。逍遥的理想从胃口一直延伸到了头脑。立功、立言、立德的伪不朽,不如一盘东坡肘子划算。你看苏东坡这大胖子留下的几道菜肴,尽是大肉。就知道四川从文化人到挑夫走卒,从古到今一个共同的性情,是只要活得自在,不怕吃得饿怂。四川人的道家气质,今天虽然所剩无几,但在中国仍旧是一个异数。自在和逍遥的人生理想,在成都、绵阳、德阳的每一个三轮车夫脸上都一览无遗。在成都人令人不可思议的私人轿车拥有量上也春光乍泄。在一个崇尚功利和繁荣的时代,人们说四川人好休闲、喜保守,甚至不求上进。物质上四川人是中不溜秋的。但这里的人显然拥有一种与他们的物质水准不相称的文化品格。在所有省份里,四川人也许是最平安喜乐的一个人群。人们对四川茶馆里能坐满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多的茶客,也感到不可思议。为他们慵懒的步伐,全世界城市平均最晚的起床时间(爱斯基摩人除外)而摇头。四川人的生活理想,自古以来就是对中国主流文化的一种抗拒和消解,所以才有“少不入川、老不出关”的俗语。人们对四川生活方式的提防,就像和尚对女人的提防。因为这个时代把物质理想摆得太高,连四川人自己,也在慢慢丧失为某种中庸的生活理想辩护的自信和能力。这种中庸理想转个身,就成了四川人在竞争力上可被批判的缺陷。成了破坏GDP崇拜的洪水猛兽。中国人主流的人生理想,一直缺乏自由的传统。四川人身上某种自由的禀赋和毛胚,也就被庸俗的理解为“休闲”和知足。被理解为和这个时代的高歌猛进相反的一种品性。盐还意味着改良、中和及防止腐败。四川人鬼精灵,花花肠子多。从来就和一切虚假的时代潮流和宏伟叙事离得最遥远,不会傻得在群体的名义下把个人自由全捐出去。有了这样的盆地,中国的地基就打得牢实。所以自古又有“天下已乱蜀未乱”之叹。四川人爱钱,也为生存奔忙,但他们也爱晒太阳。他们的先人有一种在挣钱和晒太阳之间求平衡的心态。四川的姑娘也爱时尚和虚荣,但她们更有灵台清明的熏陶,对那些开跑车、耍派头、装帅卖酷的后现代男人,干干脆脆的给一句最四川的价值评判——“瓜娃子”。四川人也爱出风头。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台面上花枝招展的四川人总能数一串串。一个刘晓庆,就能让娱乐圈变成醋坛子。一个刘小枫,能让思想界夸了又骂,骂了又夸。一个海灯法师,几个气功大师,让人心翻腾,不得安宁。但四川人更爱自由。他们天生反感不自在,胜过羡慕任何人造的头衔和光环。但在不自由的时代,四川人就显得爱走极端。平常再穷困,也能活得均匀,活得脸上有光。但为了捍卫基本的生存权利,四川人一旦刚烈起来,执拗起来,也不会输于任何人群。这一点所有长眠地下的统治者们都不会反对,所以又有“天下已治蜀未治”之说。未治的意思是,谁想要医治这里的老百姓,这里就是一个产“刁民”的地方。但四川人也是仗义的。给老百姓一点好处,他们会比任何人都记得更牢。四川的男人可以在脑门上包一千年的白帕,只为了纪念诸葛亮的开明专制,略好于其他人的专制。这就是四川人的重情重义。四川人的念头,认为自己是四川人,所以才是中国人。首先是四川人,才活得有盐味。有了盐味,再来做中国人。地方口味也就是地方意识。他们不喜欢任何强加的群体义务,诗人何其芳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苦苦呼喊《成都啊,我要把你摇醒》,但成都人说,遭啥子急,让我再睡几分钟。你等他醒了,几十万川军就心甘情愿的出川赴死。为四川活,为中国死。地方和国家、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四川人其实比谁都看得最通透。盐还有个特点,就是撒在菜里有味道,放在一起就要板结。也许四川人太有味道了,结果四川不如四川人有味道。因为四川的四川人太多了。其实四川人本来就是一个移民概念,四川也是南北之间的一个文化杂糅地带。人们从天下来,到天下去。中间通过这块盆地,一次次的变成了四川人。就像盐在盆地里煎炼,到尘世上去散播。也许四川适合当库房,不适合当市场。适合作后方,不适合作战场。这就是上帝要让它凹下去的原因。管理四川这块地方,要象管理库房一样有责任感,象管理马厩一样有爱心,象照顾水库一样无为而治。盐是海洋文化、道家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结晶。今天如果一个人看上去最四川,他看起来肯定最不儒家,最不端庄,既不先进也不落伍。既不傲慢也不卑琐。他的异数、禀赋甚至口音,他的盐味和自在,往往都来自这三个背景。四川人的生活方式,给我们提出了一种反省。中国人的自由自在和有盐有味,和那块凹地之间有什么关系?中国人今天有钱了,疲累了,我们到底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四川人,有骨子里的自在,有世俗的中庸,有山上的道家气质,有稳得住台面的风流。但中国今天被高举的物质理想,是一种均质化的力量。再过二十年,四川人还是不是四川人?地方如何重新成为一个地方?和在其他省份一样,四川人正在学习如何不像四川人,他们如饥似渴的接受那些与日俱进的、普遍的时代元素。这些元素在今天占据他们,似乎并不比占据其他省份的人们更难。四川人作为一个文化概念,能否在时代精神的调整与社会制度的变迁中也成为一个后方,成为稳得住味道的盐?然而就像一座对现代化充满欲望的城市,越来越难以容下一段寻常巷陌的悠然自得。四川人的风流与自在,是否也将被更急迫的旋律雨打风吹去,成为盆地里的一段往事。“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这个问题时代提给四川人,四川人也提给这个时代。
2018年4月25日
其他

救赎无辜的孩子

「盐族•公益•赠书」此文为盐族公益项目,我们致力于为那些无辜的孩子们,点亮希望,重拾勇气。分享转发、留言点赞者将获赠盐族藏书或杂志,详见文尾说明。90分钟,110枚导弹倾泻而下战火“染红”了大马士革的夜空七年战火未熄的叙利亚天堂变废墟,硝烟再度弥漫……
2018年4月17日
其他

流离失所的叙利亚人,何以安生?

「盐族•提示」本公众号无“原创”标签文章为广告通常是次条或第三条谅解为荷世界是包容的、可爱的、丰富的,但外人感受的难民是真正生活在这里的叙利亚艺术家Omari展示出了一系列的肖像画,他将一些有争议的世界领导人画成了被剥夺权力或流离失所的平民,作品一经发布,就在全世界掀起波澜。政治力量博弈之下,是无端付出惨重代价的平民。当发动战祸的政要大佬们自己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之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光景呢?Omari认为,难民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群体,而各国领导人相对来说很强大,当这些政要变成难民之后似乎也没那么强大了。>>
2018年4月16日
其他

这个讨厌日本的日本人,以动画为生

创作一部动画也就是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慰藉着那些失去勇气的、与残忍现实搏斗的灵魂。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宫崎骏是个讨厌日本的日本人,同时也是个极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是反战人士、女权主义者、反核斗士,并一直对二战期间日军对中国的暴行感到羞愧。在年轻的时候,他甚至认为“身为日本人是莫大的耻辱”。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战乱的东京。他的父亲宫崎胜次不想去前线流血卖命,就拿照顾老婆孩子当挡箭牌,坚决拒绝服兵役。被贴上“懦夫”、“没出息”标签的胜次却毫无愧色,他出任家族飞机制造工厂的厂长,恬不知耻地发起了战争财。二战期间宫崎家的工厂为零式战斗机生产零配件,“做人的道理、国家的命运,全都与父亲无关。他惟一关心的是,一家人应该要如何活下去。”什么“飞机报国”都是骗人的鬼话。零件质量不合格,便给质检员塞红包蒙混过关。战败后,父亲依旧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态度,完全没有为生产杀人机器产生丝毫罪恶感,甚至还经常对人吹嘘自己战时的“功绩”。这一切都令年幼的宫崎骏感到困惑又反感: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我的家族是战争机器的助力者,可为什么却没有人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和罪恶?“从小我就有个疑问,我的出生是不是个错误?”战后,他的母亲又身患重病,宫崎骏只能将压抑的心寄托于战争故事和漫画上,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写写画画。他还阅读了很多马克思、毛泽东等人的共产主义著作,加入日本共产党,试图在其中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但却一直找不到可以为之献身的事物。这种自我认知失调带来的内心矛盾也投影在宫崎骏的很多作品当中。在1992年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红猪》里,他塑造了一个空军飞行员波鲁克。《红猪》改编自宫崎骏漫画《飞行艇时代》,宫崎骏是个飞机发烧友波鲁克的人生充满了矛盾:他热爱祖国意大利,可意大利却开始法西斯化。他喜欢的人是死去好友的妻子,还是敌国人。他热爱战斗飞艇,却厌恶打仗。他的矛盾无法调和,为了逃避,他只能把自己诅咒成了一头猪。这个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正是大师本人的写照。事实上,宫崎骏本人的自画像就是一只围着围裙的猪,甚至叼着烟卷的动作也和大师本人如初一辙。少有人知的是,宫崎骏走上动画之路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就连初恋对象也来自是中国。1958年,由东映公司出品的《白蛇传》上映,17岁的宫崎骏也很好奇这部号称“日本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的影片是什么样,去了电影院。谁知,出发时还高高兴兴的宫崎骏,回家时却像丢了魂儿一般。原来这一晚,他竟对一位女子一见钟情。女子的名字叫做白素贞——正是动画里,顽强坚韧的来自中国的女妖怪!他曾说过,“我得很惭愧地承认,我爱上了女性英雄主义的动画。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大雪中,我跌跌撞撞的走回家中。与他们(剧中人物)的执著比起来,我为自己感到非常地羞愧,哭了一整个晚上。”虽然大学就读的是政治经济学院,但为了白素贞,他决定做一名动漫师,不但选修了中文,还在毕业以后成功加入了《白蛇传》的制作公司东映公司。如愿进入了动画行业,可宫崎骏在东映并不十分受到重视,他提出的企划常常被束之高阁。除了资历浅的缘故,还与他热心无产阶级运动和在工会担任秘书长不无关系。1971年4月,宫崎骏跟高畑勋等人集体辞职,跳槽到A-Pro公司。巧合的是,他大展拳脚的第一部影片就含有中国的代表性元素:熊猫。1972年,中日刚刚恢复邦交,中国向日本赠送了大熊猫,在日本掀起一股“熊猫热”。借此东风,高畑勋推出了动画短篇《熊猫父子》和一系列续作,在该片中宫崎骏亲自担任原案、脚本、原画等多项工作,可谓是第一次能够完全体现宫崎骏的艺术风格的影片。而后来那个带给我们无数温暖与快乐的可爱的动物龙猫,正是由这对可爱的熊猫父子改造而来。1973年两人再次跳槽,一起合作了多部影片,宫崎骏的卓越才能也渐渐显露。1978年,由宫崎骏任总监督和人物设计的26集TV版动画片《未来少年柯南》播出,受到了一致好评。次年,他又推出了自己执导的首部电影动画《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该片在每日电影评选中获奖,片头的汽车追逐战被斯皮尔伯格誉为“电影史上最完美的汽车追逐战”,但却意外地遭遇了票房滑铁卢。处女座大惨败的宫崎骏再也接不到片约,但他没有气馁,四处自荐新作,其中就有《幽灵公主》、《龙猫》后来成为影史经典的的剧本。可当时的日本,科幻题材影视作品正大行其道,他的作品被认为是“有股子泥巴味儿”,无人问津。再这样下去别说做动画,连生计都会成问题。而在人生最低谷拉了宫崎骏一把的贵人,也是一个对中国充满热爱的人。1982年,宫崎骏为维持生计,在德间书店的杂志上连载《风之谷》,颇受好评。在主编铃木敏夫的介绍下,他结识了德间书店集团创始人德间康快。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张艺谋的电影《菊豆》和上世纪大火的日本电影《追捕》。这些影片投资和引进背后,都有这位坚持和平主义的日本共产党人奔忙的身影。由于他对中日友好做出的巨大贡献,他还曾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德间康快慧眼识英才,不但欣然同意出资将《风之谷》改编成动画电影,还决定为出资为他和高畑勋成立动画工作室。喜欢飞机的宫崎骏随口为工作室命名为“吉卜力”。年轻的他或许没有想过,这个玩笑般的意大利战斗机的名字,会和《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一起,成为人类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新篇章。正是一直以来对动画的坚持,1984年,《风之谷》上映后好评如潮,获奖无数,宫崎骏找到了自己的国,就像动画里的台词:“带上信仰,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国吧!哪怕倾尽一生。”不久后,吉普力工作室正式落成,宫崎骏忘我地投身于动画创作之中,花多大的功夫也要把作品做到极致。包括对自己的吉普力工作室,员工的画稿都要由他亲自审阅修改,不满意便要全部退回重做。废弃的手稿堆积如山,对于懒散的员工,他会严厉批评,甚至到了刻薄的地步,但还是忍不住去帮助他们,而越是有才能的人,他的要求也越是严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有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佳作。闪电风暴过后,一定是那充满蓝天白云,碧草繁花的世界——1986年8月2日《天空之城》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1988年4月16日《龙猫》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2001年7月20日《千与千寻》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他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讯息,融合其中。2001年的《千与千寻》,使宫崎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及柏林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等9项大奖。2014年,他再次举起小金人,荣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与其无所事事等待死亡,不如在工作途中死去77岁的宫崎骏,就在上个月21日带着他的首部CG动画《毛毛虫波罗》又回来了。想起2013年,老爷子在《起风了》上映后,迫不及待地召开发布会,当着全球600多位记者的面,一本正经地宣布退休。那郑重其事的小模样,怎么看都有种熟悉的感觉。毕竟之前有了6次“前科”,媒体们都只笑笑不说话,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红果果的决心,2014年8月三日晚宫崎骏宣布解散工作室,辞掉200多名员工,用实际行动力挺了自己。这下,所有人才相信,老爷子是真的要退休了,他已经73岁,头发花白,哪里还有精力再折腾下去?于是,粉丝们一阵失魂落魄,动漫圈一阵惋惜遗憾,连奥斯卡都几番不舍,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他是继黑泽明后第二位获得此殊荣的日本人。似乎一切都将尘埃落定,一代大师终于放下画笔,开始他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2017年5月19日,吉卜力官网正式宣布宫崎骏复出,“为了完成这次的动画制作,我们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制作时间大概在3年左右。特此募集共同参与制作者。”对于宫崎骏来说,放下画笔就像戒毒一样难,哪怕经常因为画不出满意的东西而崩溃,时不时就想“把工作室给烧了”,但过不了两天,他绝对又会满血复活:“有趣的事,我不想让别人来做。”这才有了7次“自打脸”行为。第一次,1986年,宫崎骏的第三步作品《天空之城》上映,45岁的他含蓄地表达了要退休的想法。第二次,1992年拍完《红猪》,老爷子第一次正式提出退休,并广而告之。因为完成一部动画实在太累,简直让人心力交瘁:“我想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我的动画已经完结了。第三次,1997年《幽灵公主》上映,56岁的宫崎骏再一次,很认真地表明这是自己,最后一部作品,很有官方性。这部作品不仅刷新了日本电影的票房纪录,还赢得了第2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它揭示了人性中贪婪和善良的矛盾,大自然报复与宽容的博弈。第四次,2001年,《千与千寻》一举成名,斩获金熊奖,同时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60岁的他严肃地说:真的该退休了。只是没人相信了。第五次,2004年,《哈儿的移动城堡》完成,63岁的他告诉粉丝,自己真的要离开了。“嗯,我们等你打脸。”第六次,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拍完,67岁的他已经心力交瘁,所有的荣誉都已在身,是时候该退休了。“没事,我们已经免疫,去玩儿,记得回来。”第七次,2013年《起风了》尘埃落定,宫崎骏说:“我曾经说过好几次引退,造成议论纷纷,大家应该会觉得又来一次,但这次……我是认真的,我的长篇动画生涯已经清楚结束。”大概连老爷子自己都不相信,也说服不了自己,这次宣布退休后,他完全闲不下来,每天仍旧按时到达工作室,开始筹备另一部动画片:《毛毛虫菠萝》,希望能在2019年东京奥运会前上映。“哈哈哈,我们宫大大真逗。”退休并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情,宫崎骏为什么会来来去去,一次又一次的离开又回来呢?当然不是为了博取眼球,只是因为画画太累了,制作动画太累了。一部动画,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过2个小时,私底下却是200-300名员工,用上将近2年的时间,画出16万多张底稿,将1500多个镜头拼凑出来的。宫崎骏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最忙的时候,一天要画12个小时,而且剧本和镜头是同时创作,偶尔没了灵感,他就急的想烧房子。有时候熬不住,就问自己:为什么自己还在做这个?但过两天灵感一来,退休的念头又只得往边站。老爷子是坚决不拍续集的,即使作品再受欢迎也不拍,因为这样工作室就会显得没有朝气,他宁愿在作品本身上下功夫。《起风了》里面有一段关东大地震的4秒钟镜头,花了整整15个月来制作,“丢人的事可不想做啊。”只要涉及到画画,宫崎骏俨然化身“恶老板”,要求非常严格,没有一丝妥协成分,和他一起创作的人一边欣喜若狂,一边战战兢兢,一边觉得充实有意义,一边又承受着被退稿的压力。也毫不客气:“那种没有灵魂的画,画再多也没有用。”老爷子每一次的退休和复出,都是一次绝处逢生,他总是舍得把自己逼入绝境然后再开出花来,所以每一次复出都不曾让人失望过。我不想做烂片,想别出心裁,我喜欢的电影不是因为喜欢它的故事情节,而是看到某一个镜头的瞬间会赞叹这太棒了,我认为这才是电影。这一次,我们依旧相信,他的作品会打动人心,但他真的老了,身体僵硬、眼疾、腱鞘炎,每天都要做操来舒展筋骨,缓解疼痛。他的手已经拿不稳笔,只能用非常软的5B铅笔,有时候还用6B。第七次宣布退休后,宫崎骏回来了,是因为没办法像旁人一般老去,“与其无所事事等待死亡,不如在工作途中死去。”他又一次着手《毛毛虫菠萝》的创作,可手绘太花时间,怕自己时间不够,76岁的他甚至开始学习以前坚决不允许使用的电脑绘画。当年我们可爱的宫崎骏爷爷曾说过“动画需要用人类的手来绘制,所以,在我有生之年,我都会一直用彩色铅笔来创作。”其实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宫崎骏的行动力逐渐也没有利索了,而且像以前一样坚持几个月只为了创作几秒的动画,体力支撑也开始有点艰难了,画画开始力不从心了,而且这几年宫崎骏老先生还患上了心脏病,所以虽然他内心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也不得不接受了制作人铃木敏夫的建议,第一次尝试用电脑来辅助创作,向CG动画妥协了。虽然这一次不是用传统的手绘方式,可是宫崎骏那骨子认真的尽头可是一点儿都没有丢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就连毛毛虫波罗走路时,每一个头发要轻轻的起伏,脚要一个一个移动这些,都是一丝一丝扣出来的,所以虽然这是宫崎骏第一次用CG制作,可是依旧能感受到属于宫崎骏独有的那种手绘感。有人担心他说:“你做到一半死了怎么办?”他淡淡地回答:“咒我死啊,那这部电影会大卖吧。”就算到最后,想的依旧是动画。正是宫崎骏老先生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以及对动画世界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热爱的心,才能再一次次的退休后,依旧一次次的复出,给我们带来一部部沁人心扉的佳作,宫崎骏终其一生都为了动画事业而坚守,虽然他的作品称不上高产,可是每一部都是传世佳作,都曾带给我们触碰心灵的感动。生存在这个世界是值得的,只要有梦想,你就不会老,当你放弃梦想的那一刻,才是真的老了。坚持做一件事,不管多久,它终会结出果来。优秀的人身边总是有一群和他一样优秀的朋友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吉卜力工作室便等于宫崎骏,却不知其背后的另一位创始人,同为日本动画界巨匠的导演高畑勋(Isao
2018年4月12日
其他

已经全部成年的90后,你好,加油!

2018年,已经全部成年的90后无论你在哪儿,加油!正当盛年的90后,开启了佛系的生活方式。佛系追星,佛系恋爱,佛系乘客,佛系健身。变成了“老人”的90后,开始自称为老阿姨,开始吐槽自己秃顶,用保温壶泡菊花加枸杞。2018年,第一批90后28岁了。十年前,90后如同当下的00后,那段岁月仿佛是永远的庇护所,因为那是90后无法抛弃的少年时代。今天的互联网上,00后已经取代了90后的位置。他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社会各界精心呵护的花朵,是社交网络的宠儿。没事儿还可以怼怼90后“单身很奇怪”。90后心里的不平衡,从各大音乐软件上流传的段子上都可以看出来。在某音乐App上,总是有90后在他们的童年金曲下留言:
2018年4月11日
其他

从一碗鸡汤里爬出来,又掉进了另一碗鸡汤

如果你看了大V王耳朵先生的《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就开始心潮澎湃想要去抛弃其他同龄人;或者读了更大V韩寒对王耳朵先生的怒怼,就开始为不思进取找到借口。以这样的定力和心智,去开公司创业,估计也只能春夏秋冬,造福房东了。韩寒的怒怼
2018年4月10日
其他

撕下性侵者的画皮

当一个厨房里发现蟑螂时,意味着看不见的角落里潜伏着上百只。学术界被受害人揭露和媒体曝光的性骚扰事件,无疑是冰山一角。从近日相关涉事高校的回应来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中国学术界正面自己被扯下的这块遮羞布,建立有效的保护和惩戒制度,扶持受害者,让恶行曝光,让正义声张。两起十几年前校园性侵旧案相继被曝光,搅动了中国学术界。2018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博士罗茜茜实名举报12年前被副导师、长江学者陈小武性骚扰(详情关注盐族往期文章:罗茜茜不是一个人,群说Me
2018年4月9日
其他

奇迹从不因你力量卑微就拒绝降临(送书活动)

咱们送书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也不磨叽半天,只要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就可以参与,评论区点赞前五名都可以获得这本《奇迹博物馆》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这个相当神奇的地方作者爱丽斯·霍夫曼在《奇迹博物馆》后记中写道:在历史长河中,有某些特殊年份,会发生一些翻天覆地的剧变。1911年便是其中之一。我力求逼真地描述那个年份以及纽约这座城市发生的事。在我眼里,纽约是个相当神奇的地方。《奇迹博物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这个相当神奇的地方。那时的纽约还没有完全被水泥覆盖,曼哈顿、布鲁克林周围还有原始丛林和野兽,人们还相信有神奇生物存在。女孩科拉里从小在父亲开设的奇迹博物馆中长大。在各种怪异标本和畸形怪异表演者中,她是最耀眼的主角“美人鱼”。可在现实中,她却同样是被人歧视的“怪胎”,一个必须隐藏身体残疾和真实内心的平凡女孩……男孩以西结在母亲被杀、家园被毁后,跟父亲一起从乌克兰逃到纽约当劳工。在生活极度艰辛的时刻,以西结却发现父亲试图撇下自己投河自尽,心灵受到重创的他决定与父亲彻底诀别,把名字改为埃迪,成为一名专门寻找失踪人口的“通灵少年”,每晚混迹于毫无希望、沉沦黑暗的底层世界……时间慢慢来到1911年,已经成为新闻摄影师的埃迪接受一位老裁缝的委托,寻找他在纺织厂大火之后生死未卜的女儿。被父亲逼迫冒充水怪的科拉里在哈德孙河游泳时,则意外捞起一名溺亡的女子。冥冥之中两人的命运开始交集,相遇、相识、相恋。埃迪麻木的内心被爱重新点燃,科拉里也终于有了反抗命运的勇气……如同周围那些卑微的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一样,争取幸福的代价是如此巨大,科拉里和埃迪要赌上仅有的一切,自由、爱情,甚至生命……1911年的纽约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8年4月9日
其他

让调情变得理所当然,而且更有格调

「盐族NaClWeb」本期品鉴《到美术馆约会去吧》,带您看懂艺术家们流传下来的美术作品。对于异性约会,通常会选择高档餐厅、电影院、咖啡厅,还有那些奔着荷尔蒙去的声色夜场。你是否发现,这些约会场景总让原本合理的调情变得似乎有所企图。对于新手来说,还不得不做足约会前的功课,但对方可能总认为你所做的一切只是心存奔着滚床单的狡黠罢。
2018年4月8日
其他

生活在香港,前戏有余而高潮不易

你在城中,城中有你「盐族•读城」香港是包容的、可爱的、丰富的,但外人感受的香港和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还是不太一样。外人看香港,看到的是香港的魅力、繁华和热闹。有人喜欢,张爱玲就曾说过,“太喜欢这城市,兼有西湖山水的紧凑与青岛的整洁,而又是离本土最近的唐人街。有些古中国的一鳞半爪给保存了下来,唯其近,没有失真,不像海外的唐人街。”也有人不喜欢,汪曾祺就非常讨厌香港,他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而本地人看香港,更多是在寻找自我认同与本地身份。陈冠中就说:“我们只是平凡的长大着,把香港看做一个城市,我们的城市。”没有人关心你是谁梁文道(关于此人,关注盐族往期文章:熟人梁文道,远离俗人)说,香港给我的魅力是:这个地方没有人关心你是谁。他认为,香港太功利,太实际。功利到一个程度,乃至于它不在乎你是什么种族、肤色、国籍,什么身份认同。“你这份工作做好没有?”“你赚了多少钱?”它不会去说,“你是不是个汉奸?”在这儿没人管这个问题。老外来了觉得自己没必要学广东话和普通话,他说英语就好。香港人也觉得我们跟你谈英语就行。为什么是这样?因为香港人首先考虑的是哪一种更方便。香港人当然有一种很宽阔的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但是又跟两岸所见到的那种认同是不同的。这个认同更多的是一种感情上的、文化上的东西。比如说,香港的影视产业,从李小龙的年代开始,到徐克版本的黄飞鸿,到后来的叶问,贯穿香港功夫片的,尤其是涉及清末民初那段历史的,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英雄人物打老外。一种很原始的、赤裸的民族感情,但又不是现代国家所要求的国民身份认同,而是一种更俗世的、更传统华人社会的情感。《十月围城》就很有趣地呈现了香港人的世界观:孙中山来香港了,清朝派人要来刺杀他,香港一帮人要保护他,为什么?是因为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革命英雄吗?不,为的是今天保护他的那个人是我哥们儿。又比如《明月几时有》,那些人不是天天到晚喊着口号,“为了国家存亡,”不!是“为了我女儿。”这是一种那么传统的、地道的、香港式、或者南洋华人式的民间感情。它是透过家庭伦理,在中国儒家伦理式的秩序下面产生的一套东西。但当年吸引我们的那个老香港的魅力,减弱了。老香港的生活氛围曾经对我们很有吸引力,那是一个过度浪漫化的、曾经存在过的南方中国。尤其晚上,灯是蓝色的,冰冰冷冷的蓝色,你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很科幻的城市。然后一转眼,到鰂鱼涌那边,或是过海到深水埗那边,又是很凌乱的状态,就像电影《攻壳机动队》。为什么《银翼杀手》那种电影以香港为蓝图,因为香港是这样一个地方:你觉得它处在未来某个时空,但是又非常古老,充满了各种的妖孽,你不知道背后一个转角会冒出一个什么样的怪人……我们常常说香港人比较讲秩序,守规矩,不只是因为英国的管制,而是因为这个社会真的需要这样的秩序。当这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共同活在一起的时候,你必须要有一套共存的法则,这个法则使得所有人都不干涉所有人,所有人都不用理任何其他人地活着。在内地,很多事情能够透过不言自明的潜规则解决,是因为社会比较同质化,“大家都懂的”。但香港没有“都懂的”这回事,因为香港人很难有默契,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必须要有纸面的东西,清清楚楚。寻找身份认同在香港,有一群以写城市专栏为代表的作家,其中有个人叫马家辉。写了二三十年的香港专栏,谈到“城市书写”目前的特点,马家辉说有“换天日”之感。二十年前,面临回归的香港,“城市书写”政治气氛很浓,让人感觉比较沉重。现在,经历了那个转折、迷茫的时期,年轻人笔下,开始了生活关怀,出现了诸如谈家庭、谈旅行、谈吃喝玩乐的大量书写。所以,在马家辉的眼中,出现了很多很有“港味”的人。他曾提到这样一个人,患有重度抑郁的阿婆,在一次想要自杀的时候,突然想到上回“打麻雀”(打麻将)时输了,想要再赢一回。于是放弃自杀念头,回到桌上再杀一局。久而久之,每天她都会去打麻雀,而自杀的念头,早就被抛到脑后了。这个故事说明了“打麻雀”在香港人生活中是何等重要的事情(现在似乎已是全球华人的共同喜好了)。马家辉的母亲也是一个“麻雀”痴狂者。有一次马家辉失恋了,回家向母亲痛哭,母亲却笑笑说道:“人生缘分,有来有往,有聚有散,就像打麻雀一样,有输有赢,这盘吃糊了,下盘可能放炮。世事难料,事在人为,即使做不成夫妻,也可以做朋友嘛!”香港是一个非常快节奏的城市,这里的人行色匆匆、步履沉重。与之相对比的是,在茶餐厅的年轻人自然卸下了这些沉重,他们能够在茶餐厅获取生活的高潮。
2018年3月30日
其他

吃饭与做爱有何关系?

「盐族NaClWeb」本期荐书《食与性》,上期荐书《刺杀骑士团长》食与性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何种隐性关联呢?哪些食物能够助性?哪些食物能抑制性欲?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性欲下降、性感受减弱的主要原因吗?为何性欲和食欲都双双占据淫罪的榜首呢?食与性有惊人的一致性?我们能通过观察某人的吃相来解释他的床戏吗?
2018年3月28日
其他

王宝强,那个最令人失望的导演

“最令人失望导演”这个奖刚评出来时,金扫帚的创始人程青松就给王宝强发微信了,他秒回信息,答应得非常干脆。之后主办方这边很积极地说如果你来领,我们这边头条啊宣传啊肯定就全倾向你,但是王宝强说他一不为名也不为头条,只是为了尊重电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就在昨天,王宝强现身了“金扫帚奖”现场,凭借去年自导自演的《大闹天竺》,领取了属于自己的第九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电影”奖。这一“创举”,让不少人为之一惊。这也是金扫帚奖成立以来,首位真正称得上一线的明星上台领奖。领奖当天下午宝强出现在现场。嘉宾席里是没有他的座位的,到场嘉宾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会来领奖。为了保密,连给媒体的通稿都没有提前印出来。直到颁到这个奖时,王宝强才出现在舞台一侧。给他颁奖的是演员田海蓉和香港导演陈德森,当他俩宣布得奖结果后,就打趣说“得奖的是我的好兄弟”,这时站在台下、被工作人员包围的宝强笑得嘴都合不拢了。然后就是播放他的“获奖作品”《大闹天竺》的片段,这时舞台全黑了,只有大屏幕上放着片段,黑暗中,看不到他的脸。不知道当宝强看着这部自己拍出来但被观众称为烂片的电影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主持人念写给《大闹天竺》的吐槽评语时,他的表情就变严肃了,听得很认真的。当主持人问有人来领奖吗时,他那块儿有个声音说“有”。这时台下嘉宾媒体就炸了,鼓掌的欢呼的叫好的都有。然后王宝强就在大家的掌声中上台了。而在宝强发言的时候,多次被掌声打断,以下是整理的原话。“我听说今年金扫帚热门影片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今年颁给我一个,挺难得的,非常不容易。虽然我也知道金扫帚不是一个特别光彩的奖项,但是它可以鞭策我进步。为什么我自己必须要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我觉得是因为我爱电影、我尊重电影、尊重观众,尊重在座的前辈,所以我一定要亲自来领。但是我第一次当导演,也确实是欠缺经验,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觉得经过自己未来的努力,不断的学习,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其实我也挺感谢金扫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跟观众说一句对不起,这句话我在心里很久了。这次是欠观众一次,但是我相信经过努力和不断学习,我一定会成为大家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导演,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影工作者。祝金扫帚奖一直办下去,也祝福中国电影越来越强大!谢谢大家!”当主持人善意提问宝强的下一部作品、想帮他宣传一下时,他特别实在的拒绝了,“今天来是很真诚地接受奖项,不要再透露我怎么样怎么样,没必要来宣传我的新片”。当被问及是否还会再做导演时,宝强先是一时语塞,然后表示肯定会:“我不会原地踏步的,不管是做演员还是做导演。”“烂片”大闹天竺《大闹天竺》其实票房成绩颇为不错,约7.58亿元。但在去年春节档的几部电影里,《大闹天竺》的口碑却是最差的,豆瓣评分从始至终都是4分以下。大年初一上映首日,《大闹天竺》的排片26%和票房1.84亿均排第二,但从第二天开始,这部电影的日排片和票房就不断下降,很快被《功夫瑜伽》《乘风破浪》反超。关于《大闹天竺》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有人吐槽说:因为王宝强离婚事件对王宝强建立起来的好感,经过这样一部电影,就全部败光了。王宝强的回应就是针对网友对他的批评。他写道,“看到有人说我不适合做导演,还是回去做演员吧。宝宝想说,可是谁出生就能当导演……我想应该给大家一个正确的引导,‘努力’是可以改变一切的!……总不能人生第一次的不足就那么的确定以后也成不了导演的说法,我想说万事没有绝对!……”简单归纳就是:《大闹天竺》也许不理想,但没有人天生就是导演,第一次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即便有不足也应该被原谅,因为“我”很努力,努力就能改变一切。王宝强的这一回应,非倒没有得到网友的理解,反倒遭到了更多人的质疑。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大闹天竺》真的是一部烂片。《大闹天竺》讲述的是,大富翁离世并留下遗训,让他的儿子白客在穷小子王宝强的陪同下前往印度寻找遗嘱,但他们的印度之旅凶险重重,危机四伏。从来懦弱无能的富二代最终在王宝强的触动下,蜕变成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人。《大闹天竺》是部典型的“公路电影”,电影的叙述发展主要通过一段旅程展开,以旅途经历反映人物的性格塑造、思想变化和人生感悟。公路电影的最大难题在于旅途的合理性,整个故事都是建立在旅途之上,为何出发、出发之后可能遭遇些什么、到了目的地之后又会有什么变化,这些剧本必须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答,一旦某个环节显得假或者缺乏逻辑性,公路电影就失去了灵魂。《大闹天竺》从一开始就走偏了,大富翁临死前要白客与钉子户王宝强去印度取遗嘱——这听起来就缺乏常识依据;即便我们忽略这一前提,白客和王宝强的印度之旅也太过浮夸与虚假,比如追杀白客的杀手们光天化日之下在印度行凶——你真当印度警察不存在啊;本来爱白客爱得死去活来乃至因爱生恨想杀了他的柳岩,莫名其妙地就爱上了岳云鹏——人物立不住,空洞、符号化;白客与王宝强以及两人父亲的关系最后揭晓,也真让人觉得巧合得太过狗血,韩剧都不见得这么写……《大闹天竺》的每个环节都有偏差,当然不可能顺利地抵达“目的地”,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闹腾腾,乱糟糟,粗俗不堪。因此,作为导演来讲,王宝强已经失责了,因为他导了一部不堪入目的烂片。任何不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都有权利批评他。如今影视圈出现的一个怪现象是:导演专业的,没人请他拍电影,相反,很多原本从事的职业与导演并不相干的人,纷纷跨界当起了导演。王宝强并不是第一个案例,在他之前,抄袭作家当起了导演(郭敬明),主持人当起了导演(何炅《栀子花开》),经纪人当起了导演(黄晓明经纪人黄斌《何以笙箫默》),心灵鸡汤写手当起了导演(张嘉佳《摆渡人》),众多演员当起了导演(苏有朋《左耳》、邓超《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这些没有哪一部电影能称得上合格。2014年、2015年中国电影的高速增长,让很多人投资人轻易地赚到了快钱,更多资本随之涌入。资本越多,对影视产量的需求就越大,赚快钱的渴求越强烈,这就形成了“IP+明星”的影片生产模式。不论导演是否专业,只要他是名人,就可以执导。其结果就是,一大批非导演专业的知名人士拍起了电影,一些烂IP成了资本追逐的对象,大投资电影成了知名明星的刷脸游戏。《大闹天竺》就是这一模式的恶果,在资本眼里,王宝强+岳云鹏+柳岩,这几个IP就足以构成电影拍摄的理由。我们可以从这部莫名其妙的电影中看到背后资本着急圈钱的欲望,他们将资本的运作方式运用于电影拍摄,导演的非专业、剧本的不知所云、制作过程的短周期化、宣发环节的大投入和大炒作,不都是那些在资本市场典型操作方式的翻版吗?王宝强错了,并不在于他当导演的这一尝试,而在于,这一尝试背后急功近利的圈钱目的,以及催生出的一部大烂片。这部王宝强演艺生涯中难得的“烂片”,票房完全可以是王宝强个人在单扛,其实也变相证明了他目前在华语影坛惊人的号召力,比起那些流量超高、粉丝众多、迷妹无数,然而真要单扛烂片票房也就勉强一两个亿的“顶级流量”小鲜肉,可以说“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从《大闹天竺》能看出,作为一个导演,王宝强确实缺乏很多经验,能力尚有极大提高空间。然而他在上映后能主动站出来,态度诚恳地向广大观众道歉,并表示将暂时搁置导演梦想,先努力演出,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作品,同时继续虚心学习,积累经验,而不是圈了大钱后,偷着乐就跑。时隔一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70亿影帝”的王宝强,还能为《大闹天竺》而亲自去领取“金扫帚奖”,诚恳致歉。这种诚意还是感动了不少一直支持他的影迷,再加上他过往十多年演艺生涯,积累的巨大国民度和良好口碑,也就被许多观众谅解并接受这份歉意,而静观其后效了。而且这部电影真的烂到能得金扫帚吗?
2018年3月27日
其他

杀出九龙城寨,我是渣渣辉

「盐族NaClWeb」专题《香港,江湖有事》第①篇:杀出九龙城寨,我是渣渣辉多年以后,从九龙城寨杀出的香港影帝拎起一把屠龙刀,说:大家好,我是渣渣辉。关于“渣渣辉”这个称号,他说“我几道,但似我就一级不嗦,你们说得很开心,我就一级不嗦。我几道这个事情已经发绳了”(我知道,但是我就一直不说,你们说的开心就好,我就一直不说,我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我撅得呢,奇袭大家应该要圆浪我,因为我们已经嗦得很鲁力了。”(我觉得呢,其实大家应该要原谅我,因为我们已经说得很努力了。)被“渣渣辉”再次洗脑了,这位从九龙城寨一路拼杀而来的香港影帝,如此的乖张可爱。1、低压槽,走出九龙城寨由张家辉导演并携徐静蕾主演的《低压槽:欲望之城》将于4月28日“五一档”登陆内地银幕,为观众带来真枪实弹拳拳到肉的动作场面与悬疑阴谋相融合的全新警匪动作巨制。在经历了香港警匪电影的黄金时代,又凭借《证人》、《激战》两度封帝,此番执导并主演警匪动作题材,张家辉立下“越是做不成我就越要把它做成”的目标,为了电影痴狂的态度,让他做起演员和导演来比旁人多了一份敏锐和创新。作为倾注全部心血的作品,拍摄时张家辉对镜头、灯光、美术以及演员表达等方面都自有一套并不循规蹈矩的处理方式,这也让影片从剧情到动作都和以往的警匪片有着很大的区别。虚构的城市设定给了张家辉无尽的发挥空间,在这座“孤城”中,阴沉的色调与一直淅沥不停的阴雨绵延,人物的“正与邪”更加难以揣测。多年以来,香港电影人总是挥之不去九龙城寨情结,《低压槽》亦然。黑社会、江湖、正邪角斗,无处不贴上了九龙城寨的标签。但看完《低压槽》预告片,又觉得张家辉似乎又已经开始走出了九龙城寨。那个江湖,已不仅仅发生在香港弹丸之地,也不再是仅仅凭借一腔义气热血单纯的努力拼杀了。2、跟着大哥,闯荡黑社会2005年,当年九龙城寨的小孩杜琪峰一举夺得香港金像最佳导演、影片等四项大奖。他的获奖电影正是融入童年城寨经历的《黑社会之龙城岁月》。亦是这部电影,将尚很青涩的张家辉带入了九龙城寨的江湖,一并带入的还有同样年轻的小弟古天乐(关注盐族阅读:江湖有事②最后一名大哥,我是牯天乐)。与之对手的都是老江湖,有任达华、梁家辉。除了杜琪峰,同样有九龙城寨情结的人很多,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周星驰的《功夫》,九龙城寨的影子随处可见,甚至成为香港的代言地。经过这么多年红火的香港电影,我们不难发现,香港电影赖以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便是“黑社会”动作片。香港动作片为什么会比两岸都出色?那是因为香港的“社团文化”空间都比两岸大。而所谓“社团”,便来源于曾经的九龙城寨,“三合会”就在此地诞生。有“黑”就必有“斗”,有“斗”便必有“武”,如此“动作”便出现了。所谓“江湖”,也就是冷兵器时代的黑社会了。遇到杜琪峰之前,张家辉底子已经很好了,需要的是机会。于是《大事件》、《黑社会》、《放逐》等影片深深影响了张家辉的演绎风格,褪掉了以前的喜剧浮夸,变得更加内敛有内涵。而对于杜琪峰,张家辉说“他不是人,是神来的”,以此表达内心对其的感激和敬畏。和杜琪峰合作两部《黑社会》,都没有剧本。张家辉看到成片时惊呆了:那么复杂的人物关系,那么深刻的人性洞察,这个在片场连灯光都不管、成天就知道抽雪茄的老头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们所有演员,在杜琪峰的电影里,都是在演我们本人。他的眼光很毒,他总是把我们的性格,拿来放大到他的电影里,做得很极致。”一路走来,江湖大哥杜琪峰成就了很多香港男演员,那些被他挖掘出来的金子,早晚都会闪闪发光。而张家辉,在等待命中的一部《证人》。3、江湖小弟,从未离开江湖“对,做人就是要坚持。那些大考,我如果放弃过一次,就不会有今天的张家辉。所以这个行业,如果不想做,我会马上离开。但是只要我没走,我就会一直跑。跑到哪里,我不知道”香港2月的街头,熙攘人群身后的灯箱广告里,有一份打眼的“通缉令”。寥寥数字,交代了时隔12年的两桩命案。通缉栏写道:通缉人士,男子王远阳(原名张家辉)。文字上方,是张家辉身披4338号囚服拍摄的入狱标准照,颈带伤疤,目露凶光。跟从前那个张家辉形象不同,照片上的他皮肤黝黑、凶狠瘦削。别误会,这不是真正的通缉令,而是一张电影海报。王远阳是张家辉用了7个月进行野蛮训练,把自己变成了海报上的样子,这就是《大追捕》。
2018年3月26日
其他

霍金的追悼会

今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隆重纪念我们共同的朋友斯蒂芬•霍金他历任校园威龙泡妞专家愤青虐妻狂魔冒牌艺术家科学家太空旅行社总裁……先生一身邪气一生没少让家里人操心没少连累朋友但是我们爱他爱那个一身缺点叫霍金的家伙没错,全世界都认为霍金死了。可曾想,他只是想看看大家如何给自已开一次追悼会。毕竟,霍金本主就是一位幽默风趣的怪老头儿,什么星爷整蛊、冯氏幽默、葛大爷的手段,轻车熟路,什么事儿做不出来?我们来看看整个事件的始末吧。3月14日,霍金的家庭发言人宣布,斯蒂芬霍金教授已经去世,享年76岁。霍金的孩子露西,罗伯特和蒂姆随即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亲爱的父亲今天去世,我们深感痛心。”于是,全世界的人们奔走呼号,举世哀悼,特别是在中国尤为强烈,谁叫中国有微信、头条呢(「盐族」也不例外,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推送了两条原创图文:时间有尽头吗?霍金极简史;霍金的爱情,留下的是无解的忧伤)。不过,对于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是心灵鸡汤试的添油加醋(是否能称他“伟大”本文有回答)。一句话,做的是情怀,博大从眼球罢了,对于真正了解霍金及其研究有多少,诸多中国的自媒体作者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低门槛的社交媒体,水分不是一般的重。扯远了,回到正题,我们继续看看事件的发展吧。3月20日,霍金的子女们宣布,霍金葬礼将于3月31日在剑桥大学举行。随即,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发言人称,霍金的骨灰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的感恩节纪念活动中安放于该教堂,他将与牛顿、达尔文等大佬毗邻安息。目前,已有数千人来到剑桥在悼念霍金的签名册上签名。在互联网上的签名册亦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民众的留言。霍金是真死了,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以为“霍金先生象《非诚勿扰》中那样突发奇想仅仅是想看看大家如何给他开一次追悼会”,也就是我们不想这么快面对他死亡的现实罢,我们想以霍金本人那样风趣幽默地向他送别。霍金为何能成为网红KOL?学术造诣究竟如何?为何一直无缘诺贝尔奖?“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评价是否恰当?怎样评价《时间简史》?霍金预言是危言耸听吗?
2018年3月22日
其他

说你呢, 以后能不能专心吃饭

「盐族NaClWeb」专题《来,和“道长”一起读书》第④篇,道长的进食哲学:说你呢,以后能不能专心吃饭?自从有了微博、微信后,似乎就很难静下心来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了。自从有了美团、饿了么,似乎就没有认真吃过一顿饭了。这正说的你呢,以后能不能专心吃饭,好好读书?关于读书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了解读,而关于进食的哲学,他曾经写过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日本禅师(大和尚),除了日日修行便没了更多别的嗜好,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喜欢甜食。在他病重的期间,他的弟子们赶来探望,带一些点心送给恩师是他们一致的举动,旨在让师傅在圆寂前再尝一尝人间美味。就在坐化的那一刻,老禅师一如其他道行高深的修行者,端坐席上,神情平和。这时,让所有在场的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他竟然拿起了一块放在身边的甜饼,缓缓放放口中,表情艰难地慢慢咀嚼。吃罢,他微微启唇,好像要说点什么。于是弟子们齐齐紧张地凑过去:师父这是要做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开示了,一定要好好听清楚。老禅师良久沉默后终于开口了:“好吃!”,然后就驾鹤西去。所有弟子都听得很分明,只有两个字。他们认为,师傅真是高明,确已达到觉悟的境界了。佛学研究界都有一个共同的理由,也是佛学修行最讲究的哲理:一个人是否时刻“正念”。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心中想的竟然还是唯一喜好的甜品滋味,留给众弟子的遗言竟然是对那块甜品的赞美,这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似乎就是最真实的告别,更没有对生的不舍与死的恐惧。这位禅师可谓最厉害的美食家了,美食家也许就该是这般模样:一心一意地对待眼前的食物,心无旁骛,甚至置生死于度外。甜品就是这位禅师的“正念”了。何谓
2018年3月19日
其他

所谓做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盐族NaClWeb」专题《来,和“道长”一起读书》第②篇,道长的自白书:所谓做人,到底是为了什么?Lens给梁文道拍了一部微纪录片,名叫《我信任阅读,它没有辜负过我》,记录了道长的一些生活言语片段。本文由“盐族”根据梁文道在片中的自述整理而成。我常常感觉到自己的虚伪,感觉到自己的下流和无耻。这种对道德的焦虑感,总让我考虑到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所谓绝对正确的东西。1、人活着是为什么?我读了很多理论,学懂了很多思考的方法,但是我已经忘了,我原来是想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
2018年3月16日
其他

时间有尽头吗?霍金极简史

时间慢慢减慢,直到静止……「盐族NaClWeb」2018/03中旬刊号外《时间有尽头吗?霍金极简史》第①篇:极简图说《时间简史》。每次看到霍金先生的身影(照片或者视频),我就觉得他一定是被某种神秘力量绑架了。可能是平行宇宙派来的杀手,可能是外星人,总之就是在疯狂地想办法限制他的能量。他们惧怕这个人类,害怕弱小的人类真的认识宇宙、改变宇宙。霍金说过他相信有外星人,而且他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人类的存在。也许真的有外星球的物种在监视着地球,也许霍金是他们挑选出来的,唯一可以和他们相连通与对话的实验品。也许霍金找到了时空隧道,去了时间流逝更慢的世界,都有可能。1、时间有尽头吗?他说“有的”2018年3月14日,霍金顺利完成了他第一阶段的实验,未来的路或许更长。2、充满希望的旅途,有无声的激情在这一阶段的实验中,他找到了解开时间谜团的钥匙,而且复制给了地球生物。3、时间慢慢减慢,直到静止4、接下来,才是真正精彩的部分我们这些仍在地球上的生物,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他带着外星的朋友再次光临。欢迎关注「盐族NaClWeb」阅读2018/03中旬刊号外《时间有尽头吗?霍金极简史》第②篇:读懂《万有理论》中无解的爱情。—
2018年3月15日
其他

霍金的爱情,留下的是无解的忧伤

除了万有理论,他还留下了无解的爱情……「盐族NaClWeb」2018/03中旬刊号外《时间有尽头吗?霍金极简史》第②篇:他留下了无解的爱情。1、电影中的故事电影《万物理论》高度还原了霍金与第一任妻子简•怀尔德结婚现场《万物理论》,一部霍金的爱情简史电影,纪录霍金的少年时代到患病时期,他与第一任妻子之间的故事。
2018年3月15日
其他

熟人梁文道,远离俗人

「盐族NaClWeb」2018/03中旬刊专题《来,随“道长”去云游》第①篇:读懂梁文道。1、腰封王子梁先生,我十分尊重您,可是您认为全中国只有您一个叫梁文道的人么?很多人认识梁文道始于《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也是很多人的思维启蒙。后来,梁文道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在诸多书籍腰封之上:“梁文道推荐/力荐荐……”,是否真由他推荐不得而知,不过梁文道自己说过:其真实性十不存一。有一回梁文道本主看到腰封又有“梁文道署名推荐”,实在受不了了,于是打电话到出版社询问,接电话的编辑十分镇定,说:梁先生,我十分尊重您,可是您认为全中国只有您一个叫梁文道的人么?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们开始称梁文道为“腰封王子”,他自己也懒得理会。更多人称他为“道长”,行游江湖,传道解惑。《三人行》中的窦文涛曾自嘲:“我们仨中,梁文道是渊博,许子东是刻薄,我呢,是浅薄。”其他两人的评价或可商榷,但说梁文道渊博,大概没人反对。也因为梁文道的渊博,注定了他是远离俗人的。这或许便是人称“道长”的原由吧。2、都是熟人在梁文道那里,老人、学生、我以及读者,都是从未蒙面的陌生人,但似乎都是熟人。2011年上海图书展的时候,我和朋友刚好在进门的地方看到梁文道,我是《锵锵三人行》的big
2018年3月14日
其他

村上春树,独行的普通人

从成天和女生厮混,抽烟、逃课的“问题少年”,到诺贝尔文学奖长期陪跑者,村上春树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村上春树说:“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读者,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太浓,并不合我意。”他获奖无数,唯独没有诺奖,年年提名,年年落空。他是诺奖常年陪跑者,正如他喜爱的马拉松,“陪跑”似乎已成为一种人生态度,每年一次,必不落下。他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将“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进行到底,致死不渝。村上笃定追求自己对生活美好的认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按常理出牌。无论世事变化,唯独“我喜欢”。村上很少与外界往来,不属于任何作协组织,即也不爱约束。他不爱抛头露面,不上电视,不做报告,接受采访也很有限。在别人都想一夜成名的年代里,村上却努力把自己活成了个普通人,一位独行的普通人。问题少年上课唯一的乐趣就是注视着英文老师一对丰满的大胸及短裙包裹着的圆润臀部天马行空。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树诞生于京都市伏见区,不久就搬到兵库县西宫市夙川定居。村上的父亲是京都和尚的儿子,母亲则是船场商家的女儿。村上自已说,“我可谓是100%的纯关西种。”由于父亲是国语老师,而且很爱看书,所以村上自幼即可买自已爱看的书来读,除了漫画书。至今都无法考证父亲为何不允许他买漫画书,但看村上小说的插画,感觉村上对漫画的审美还是很有水准的。当时村上家每月向书局订购了世界文学全集,因此村上所接触的多是外国文学,日后他也坦承:“到目前为止涉猎的日本文学有限,是因为小时候的环境决定了往后的阅读倾向。”村上上学时对学校从来都没什么好感,读高中后更是整日和女生厮混,抽烟、逃课。“问题少年”似乎已成为天才成长的定律。正如今天名噪炙热的东野圭吾(盐族往期文章:唯一的愿望是能四肢健全地毕业),上课唯一的乐趣就是注视着英文老师一对丰满的大胸及短裙包裹着的圆润臀部而天马行空。不过这俩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特别爱读书。他们对读书的渴望就像人离不开盐一样,正如我们盐族(微信号NaClWeb)的定位,吃盐读书,吃的是味道,读的是人生。读书多了,无师自通。所以,村上国语成绩还算不错。因为阅读了大量英文版的外国文学,村上对自已的英文阅读能力也颇有自信。不过这毕竟和考试不同,他的英文成绩在班上是中等的排名。村上自嘲说,“要是当时的英文老师知道我翻译不少外国作品,大概会摇头吧!”村上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年浪人(重考生)。无独有偶,东野圭吾也是复读生。第二年,村上考上了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的演剧科。大学里,村上几乎不到学校去上课,他在新宿打工,空闲时僦到歌舞伎町的爵士咖啡厅去。直到26岁,他才得以毕业,读了七年大学。他的毕业论文是《美国电影中关于旅行的思想》。在这里,我们得以追溯到村上一生热爱旅行的源头了。写作欲望好像是有什么东西从天空慢慢飘下来,而我正好用双手接住。为什么会正巧落在我掌心,我也不太明白,总之发生了那件事。刚进大学时,村上疯狂地迷上了爵士乐,常常饿着肚子将午餐钱省下来买唱片。这种痴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似乎并没有终点。22岁时,村上情窦初开,一发不可收。他遇到了一生挚爱阳子。为了结婚,甚至休学了一段时间。听说阳子夫人很是厉害,对后来村上写作充当着幕后指挥。她说:“我丈夫的小说里性事以各种形式出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不知道,也没考虑就出来了。看来性事是关键吧。”至于村上真正的性事情结,可能只有阳子自己明白。25岁时,夫妻两人以日币五百万圆的资金,在国分寺车站南口的地下一楼开了一家名为
2018年3月8日
其他

村上新书《刺杀骑士团长》

一幅藏匿于阁楼的惊世画作串起二战创伤与现实吊诡童年的痛失、家庭的破碎、战争的创伤夜半铃声和古庙洞穴不请自来的骑士团长……刺杀骑士团长夜半铃声与古庙洞口、神秘邻居免色涉与绘画班女学生秋川真理惠、“骑士团长”与“长面人”、现实世界与隐喻世界……村上春树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将读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我”36岁,美术科班出身,原本爱好抽象画,多年来为了养家糊口成为专业肖像画家。结婚六周年纪念日前,妻子毫无征兆地提出已有外遇,要求离婚,于是“我”独自离家开车在外游荡了一个半月,最终应好友雨田政彦之邀,住进小田原郊外山间其父雨田具彦的旧居兼画室,期待通过环境的改变调整心情。奇妙的事件就发生在搬家后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里。房子主人雨田具彦是著名日本画画家,“我”搬进那栋房子后不久,意外在阁楼发现了一幅雨田具彦不为世人所知的大师级作品,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由此,“我”被卷入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夜半铃声与古庙洞口、神秘邻居免色涉与绘画班女学生秋川真理惠、“骑士团长”与“长面人”、现实世界与隐喻世界……村上春树用他擅长的层层剥开的写法,将读者步步引入奇妙之境。抢先试读
2018年3月8日
其他

每年回家一次,还能见父母多少次?

凝重|塞尚《读报纸的父亲像》即使父母活到100岁,你每年回家见一次,还能见多少次?“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小时候读《背影》,一点感觉没有。今天读了,却泪流满面。春节过后,总有难以言说的五味杂陈,道别与再见,无奈与感伤,每年一次。今生还能见父母多少次?摘自姬中宪《我仍然没有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祈盼|李自健《人性与爱》我十八岁离家,今年虚岁三十六,算起来,迄今的人生里,一半时间都在外。这一半的时间里,驱使我不断离家远走的,无非是所谓“学业”和“事业”。父母在人前夸耀儿子时,所依据的也无非是这两点:学业圆满,事业小成。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从未想过另一种可能。可以说,前三十年,父母和我共享了它的荣耀,但是,从现在起,我们要开始分食它的苦果。今年春节,父母来上海和我们一起过年,那一天,全家人挤在沙发上看小品,欢声笑语之时,老家一个电话打过来:姥爷去世了。我们的欢乐就此结束,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拎着匆忙收拾的行李来到虹桥火车站,四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了那个悲伤、破败的北方。一路上,母亲流泪,后悔,如果她不来上海过年,就能看姥爷最后一眼,或许还能救姥爷一命。我一路安慰她,心里却在想:他们来上海过年尚属偶然,我却常年定居在此,有一天,当我的父母老去时,我能侍奉左右吗?我能赶得上最后一眼吗?广大生在欠发达地区的青年人少小离家,一窝蜂地扎堆“北上广”。从正面看,这是社会流动,是资源合理配置,殊不知,隐患早就埋下,代价异常昂贵。当年我兴冲冲离家,眼里只有名校、大都市与锦绣前程,却不知出来混,迟早要还。如今父母年迈,能见到我就是他们最大的福利,见不到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我却吝啬得每年只给他们一两次见面机会。这就是代价,该是我们还债的时候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农民工身上,几千年来安土重迁,如今却要背井离乡,他们合力主演了三十年的经济神话,却留下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更可悲的是,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人,并未因此获得他们的尊重与谅解——那些“北上广”的当地人,那些一辈子不曾离开父母半步的人,他们嘲笑外地人“报恩”父母的想法太陈旧,他们视回家过年为陋习,视春运为灾难,他们永远无法理解外地人那颗思乡的心,为何如此迫切?如此不通融?你向他们倾诉,他们一句话就给你顶回来:谁让你来的?你老老实实待在家乡不就没这些麻烦了吗?古时父母去世,做官的要告“丁忧”,回乡守孝三年,三年后才可陈请复职。即使普通百姓,三年内也不得婚娶,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据说曾国藩当年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亲自下旨借孝的。放在今天,这样的规矩或许多余得可笑,但是现在,我却越来越觉出它的庄重。胡适的儿子出生时,正值新文化运动,这位新文化的领军人给儿子写了一首诗,“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的儿子”,语出惊人。但说归说,做归做,胡适本人却是极孝顺的儿子,他客居海外时,坚持每天写家书一封,让老母亲时时读到儿子的信息,待到胡适的儿子长大,他也用这标准来要求儿子,全不顾年轻时写的那首诗了。今天,我们的通讯手段无比发达,有谁能做到胡适这样?别说每天一封信,哪怕每天一个短信?高铁、网络、中国电信,并没有让亲情更便捷。骨肉被分隔两地,血脉被拉长稀释,年轻人即使有心,也已经无力,在奔走求生的现实重压下,亲情早被挤压得所剩无几。网上有人感叹:“这些年,我所有的眼泪都流在春节结束后,父母送我上车离家的时候。”情真意切,却万般无奈。因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亲情并未退化到泯灭,它仍然死守在我们内心的底角,当朋友不可靠、爱人不可靠时,父母几乎是我们最后的情感依托。“养儿防老”,儿却远在千里之外。这一代的中国父母,把全部心思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太疼惜孩子了!要知道,牵挂是相互传染的,是要继承的,父母过分的爱,成为子女不能承受的重,要变本加厉地“返还”给父母。如果中国人的亲子关系也像外国人一样相对独立,我们两代人是不是都可以更洒脱一些?从父母角度来看,他们也有更多的理由牵挂子女。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半句是说:如果子女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个明确的、让父母放心的去处。可是,这恰恰是一个“无方”的年代,青年人漂泊异乡,身心无处寄放,不知道哪里才是真正的家。这正是让父母放心不下的地方。很多年,母亲担心我的早餐,怕我早饭没有着落,潦草应付过去,亏了身子,“不怕一顿不吃,就怕十顿不饱”。我常嘲笑她,说她本末倒置,用我的话说,“早餐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事情”,我有那么多人生难题、终极困惑你不关心,偏偏要纠结什么早餐。可是,今年,我体会到了她的深意。稳定的、营养均衡的早餐,正是“家”的首要标志,是“有方”的重要前提。对一个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担心。一位海外学子在日志上说:“我十九岁上曾发誓,父母去世之时守孝三年,如今我再发一誓,毕业后五年为期,纵弃前程锦绣,亦决然回家,以全人子之心。”还有人说:“有人问我,为什么上完学不留在大城市要回来工作?我说,因为家里有我的家人。我自认为,工作不是说签了牛逼的企业或者去了牛逼的地方你就牛逼了,工作不过是为了过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不喜欢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建设别人的家乡,等到爹娘老死还要赶着飞机回去,还不一定买得到票!”少数人的回归和反抗,让人钦佩,但另一个事实是,大部分人仍被时代裹挟,急惶惶踏上不归路,却忘了其实身后还有另一条退路。“人生在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这话放在亲子关系上也成立,对父母来说,我就是他们的“面子”,我自幼学习好,不惹麻烦,上学工作都没让父母操心,现在混迹大上海,娶了上海的漂亮媳妇,在北方的县城,这些足够他们炫耀了。但其实,我不过是一张“面子”,我一点都不实用,我只有观赏价值,基本没有使用价值,父母不要我的钱,我也没能力为他们托关系走后门,我们相隔六省一市、一千公里,每隔一星期或十天我和他们通一个电话,一年回去一到两次,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半个月,对他们来说,我越来越只剩下象征意义。我的父母为了省下一块钱的公交车票,甘愿步行几站路去办事,我在上海,一个月打车费上千块,下一次馆子就够他们一个月生活费,我们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万幸的是,我的父母还有一张“里子”——我的姐姐,她在省城,衣食无忧,她把父母接到身边共同生活,给他们吃穿,带他们看病,陪他们聊天,忍受他们的争吵和絮叨。姐姐可能没有那么多值得吹嘘的头衔,却是一个尽职贴心的“小棉袄”,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甘愿牺牲的“里子”,才有了我这个逍遥法外的“面子”。但是,我越来越不能原谅自己,尤其当父母六十岁以后,当父母的父母相继离世后,我越发意识到他们的孤独无助。做父母的,哪怕有十个子女,每一个也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不该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今生还能和父母见多少次面?即使父母活到100岁,你每年回家见一次,还能见多少次?”这条微博在网上广为流传,每个人都在默算自己的数字,每一个数字都触目惊心。亲情在倒计时,永别似乎近在眼前。姥爷去世,我和父母踏上北去的高铁,列车长啸,以300公里的时速追赶猝亡的老人,追赶逝去的亲情。此刻,我的父母已成孤儿,他们只剩下我们,而我们已经成人。那一夜,我在手机上悄悄记下:平生第一次,我发现了比生命、爱情、正义、写作更重要的事情。子欲养而亲不待摘自孔庆东《父亲》关爱|拉图尔《木匠圣约瑟》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前一句是我的心情,后一句则是我的处境。仿佛意识到是在梦里,父亲发来了电子邮件,让我给他保存一份什么档案。我想可能是做梦,搞错了吧?就去查是不是父亲来信了。哦,果然猜对了,父亲寄来了一些发黄发紫的他的个人档案,要我好好保存。我想父亲真够相信我的,这般重要的东西,怎么就放心让邮局给递送呢?他大概是太想我了吧。于是便到厨房,对正在做饭的母亲说,您回哈尔滨看看我爸去吧,他一个人,又那么大岁数了,生活很不方便哪。母亲说,我才不回去呢,那老东西,脾气那么倔,什么都跟我拧着来。他不就乐意一个人么?我不回去,我在你这儿多好啊。我说,回去看看吧,他都80多岁了吧。母亲说,可不是嘛,他死的那年70,今年可不80多了嘛。啊?父亲死了吗?我冷不丁浑身一惊。只见满头白发的父亲,笑容满面地看着我们。是的,父亲早已死去十多年了。那么我现在,这还是在做梦呀。父亲死的时候,哪里有什么电子邮件,连我都不知道什么叫电子信箱呢。这回梦醒了,但是睁不开眼睛,因为眼睛里早已充盈了泪水。我半梦半醒地掀开被子,呆呆地坐起来,听见外面刷刷的雨声。撩起窗帷,已经是暮色沉沉。东京秋天的暮雨,下得正急。这几天工作非常累,每天只睡5个小时。今天下课回来,便想小睡一会儿,晚上好继续工作。明天报名了一个旅游团去看红叶,放松放松疲惫的身心。然而这个梦,再次提醒我,该写那篇文章了吧?该写下那四个无数次涌上心头的字了吧:想念父亲。是的,这个题目,我多少次在心里念叨着。在路上,在车里,在烈日下,在风雨中。但是总不知道如何下笔,有时都快要写了,随即便陷入了那个“想念”里去,写文章变成了回忆往事的检票口。日语把“检票口”叫做“改札口”,那意思很有趣,颇像我们写文章,持着一个“札”进去之后,“札”的性质就“改”了。
2018年3月6日
其他

吴晓波,糊弄写作

吴晓波的写作,基本只记录事件,然后靠文学加以美化,瞬间倍有逼格,成为看起来高大上的财经著作,糊弄愚蠢的粉丝。吴晓波又出新书了。2月25日下午,身着紫色西服的吴晓波走进了杭州市庆春路购书中心告厅,站立的人群片刻骚动,在安保的指挥下让出一条狭窄的通道。台前台后,架着分属不同媒体平台的摄像机,有电视媒体,也有签约拍客。这是吴晓波的新书《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全国巡讲会的第一场。有媒体评论说: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这个春天,吴晓波带着他的40年企业观察史适时出现在公众面前,试图延续为时代下定义的昔日辉煌。吴晓波被一众粉丝神话了。表层面的高产吴晓波高产,这是事实。但迄今为止真正大卖的也就《大败局》和《企业史》两个系列,选题和时机成为他成功的关键。编年体《激荡30年》,大量ctrl
2018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