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见专栏

其他

第156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小道消息:周六会有大批学员去开课吧总部闹事,媒体也会采访报道。2、绿米裁员40%后,强制实行996,开始鼓励加班文化,强制周六加班并且不给加班费和任何调休福利,留下来的太惨了。3、根据今年各大厂裁员情况我总结了这几种部门不能去:c端没有增长的老业务、c端非核心的创新业务、b端亏损扩大的业务、b端行业打压的业务、猛招人没增长的各类业务。4、有个哥们儿昨天去面了PICO,说一些看法。VR的赛道不错,但是PICO的业务内部存在明显的人事问题。1,面试官态度傲慢,跟候选人不能产生沟通和碰撞,属于只画饼不干活的类型;2,业务框架思维差,项目拆解和具体解决什么问题含糊其辞,讲不明白;3,自己领土意识过重,只向他人索取方案,而不去具体讨论自己的业务未来可以怎么做。总体来说,VR是一个不错的行业方向。但是PICO这样的业务团队素养,真是令人堪忧,迟早一副好牌打得稀烂。5、年轻人越来越不怕领导,最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怕父亲了,被民主或温和地对待过。与父亲的关系,就是一个人预设的长大后与所有领导或权威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他们眼里本来就是平等的。6、有个哥们儿在阿里多年,眼看从巅峰坠落悬崖,开始身处其中还茫然不觉,直到落地那一刻的才痛彻心扉。最近也在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运气还是制度缺陷的必然?运这点很难把握,但是从制度上看,他有一些观点。1.这几年明显感觉周围做事情越来越不容易了,能做事想做事的阻力重重。曾经真的是被理想驱动,如今太多的利益让做事情越来越复杂。这个的变化我想是因为马老师、王坚这类理想驱动人的退位,继位者更多是被市值管理等现实所困导致内部氛围的恶化。用营收作为主要衡量是上位者的无能和短视。这样很容易导致竭泽而渔,很多低质量发展项目热火朝天。服务好客户,做好口碑,则成了口号。2.人员扩张太快,导致疯狂的内卷,各种争地盘抢业务,他觉得8及以上员工cy一半,业务没有任何影响。太多高p为了做而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是高p天生这样,而是今天绩效制度,晋升制度的必然。往年绩效和晋升更有利于这类人的生存。7、有话职说:八条日常有效管理策略要切记:1、凡事下属能做的事情,不越俎代包,必须合理安排下属去做,自己只做计划和指导;2、列出每周重点工作,集约大家智慧,逐一攻克,并及时上通下达;3、必须用制度检查或抽查工作,然后奖罚分明;4、每周与骨干员工商议一次大事,既集约了大家智慧,有让大家备受信任和尊重;5、凡是下属不会或者没有见识过的事情,不要给下属当传话筒,而要做出示范样板;6、思考运筹也是工作,绝不在下属面前表现出盲目没有主见、着急没有办法的样子;遇到突发情况,首先镇定,然后静思运筹,不在下属面前表新出紧张神态;7、每天尽可能抽出20-30分钟,与最基层员工谈话;8、业务高峰期、团队活动及特殊情况下,要与员工战斗在第一线,要让让员工看到自己的身影。8、字节某团队来了个阿里的,工作最起码五年往上,味儿是真的冲,此人不是ld,但每次开会此人都是发言最多的那个,而且每次结束后,只要不是有更高领导参与那么此人必定都要来个总结(不管他是不是主持人),发言多也不一定是坏事,问题是此人说的都是废话,冠冕堂皇就是跟实际不沾边,而且很懂zz正确,你虽然觉得有些地方此人说的跟实际情况不符但无法反驳,因为太zz正确了你反驳反而显得你不追求极致不坦诚清晰,别人写的文档此人必定要加以评论,也都是一些废话,而且是以一种ld的口吻说的废话,但你同样不能反驳,因为此人说的都是类似于“这块我认为可以继续改进下,达到更好的性能”“辛苦了,这段时间大家任务都很重,忙完这段大家好好放松下”。而且总喜欢搞些没啥用但听起来好像很不错的东西,但据这个团队一个哥们儿观察,来了几个月了,别说做出什么能让他感觉还不错的东西了,甚至落地的都没有,而且技术不咋地,这哥们儿跟此人实际接触过一次,帮另外一个同事在一个技术问题上出谋划策,此人在没有任何人邀请的情况下蹭进来然后巴拉巴拉说了一通不着边的话,他们都愣了下觉得此人好像啥都没搞明白,但也不能直说只好采取当没看到的方式化解尴尬,没想到此人还在那巴拉巴拉暴露自己的无知。怎么说呢,反正是公司给此人发的工资,只要不妨碍到他也管不到那么多,接下来看领导什么态度,如果领导就喜欢这样的,那哥们儿为了钱和前途,倒是不得不学习一下什么是阿里味了。9、看到很多腾讯员工被裁找不到下家。知道为啥吗?社招进来的,如果不是关系户那还真是有水平的。而很多被拉进来的关系户,或者很多校招进来就没出去过的(不是所有,而是一部分),不管你工作经验多少年,水平都是很一般的。其他工作室不敢说,有个哥们儿在的工作室一个个老混子,活不会干,全丢给外编或者外包。还美名其曰管理得好就行。这种人也就只能在腾讯这种体系滚下去,被裁了能找到下家?腾讯正编不干活在外面不都出了名了吗?10、奉劝想当总助的各位几句:1、总秘/总助都是一个带老板属性特别强的职位,如果公司高层不稳定、或者不打算长期在一家公司待,最好别往这上面扎。2、即便是最基本的行政文秘,也可以接触到公司最核心最高层的工作,不要只做一些简单的文书、接待之类的工作。要去挖掘公司经营的痛点、管理的隐患,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综合素质提上去,否则很容易被替代。3、总秘/总助绝不是终生职业的最好选择,通常,30岁就是一个瓶颈期,应当在27-28岁时,就要开始考虑职业方向的锁定,总的来说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但也导致可能会挑花了眼。业务、行政、人力资源、财务……看自己更擅长和喜欢哪个,如果不知道怎么选,建议思路:就业前景>职业价值>专业性。4、总秘/总助,如果要计划离职,建议在原公司完成了转型并且最好考取相关专业证件后,再离职。5、情商、为人处事很重要。如果家里没矿只是个打工人,就不要对自己的老板倾注太多付出,也不要带太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当公司有很多董事的时候,可能一不小心就“被站队”了。那时候,一旦别的董事取代了你的老板,你就惨了。END编辑:瓜农于祖德口号:做大厂圈的泥石流更新时间:每个工作日不定时在本公众号同步更新(有事或喝多了就推迟到第二天)免责声明:所有素材均来自个人爆料、茶局饭局酒局澡局、微信群、微博、脉脉、知乎等渠道。老夫不是八卦的生产者,而是八卦的搬运工。[爆料、建议、加群、更正]微信117821818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7月1日
其他

Vida Glow,口服哪门子的科技?

众所周知的是,口服美容产品在美容市场上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由于口服类美容产品在实际吸收效果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挂着口服美容名号的产品都是“智商税”。在此背景下,最近在网络上十分活跃、并将自己包装为“创新口服科技”的澳洲口服美容品牌Vida
2022年7月1日
其他

疲态尽显的贝泰妮,未来可能不乐观

如果没有这场持续几年的疫情,这几年大热的“颜值经济”可能已经催生出了好多个细分行业巨无霸,这是我们在反思疫后市场时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医美、美妆、美瞳、快时尚…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在形势收紧的大环境下日子都没有以前那么好过,这也直接体现在了资本市场表现上。以美妆行业为例,去年初登陆资本市场的国货美妆品牌贝泰妮在上市初期便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股价一路飙涨,市值更是一度高达1200亿元人民币。可很快,随着消费市场的降温,以及市场竞争难以避免的“内卷化”态势,贝泰妮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开始降温,股价相比于高点一度减半。如果说大环境因素是所有美妆品牌都在遭受的不可抗力之痛的话,那么贝泰妮在美妆市场中遭遇的激烈竞争态势更是让它疲态尽显。随着贝泰妮将自己的业务线拉入进整个大美妆行业进行竞争,它的竞争对手已经囊括了底蕴深厚的一线国际美妆大牌、老牌护肤品牌、国货彩妆新贵等等,这让贝泰妮的未来增量可能不再像以往那么乐观。1短暂高光后,贝泰妮的问题开始显现去年三月,贝泰妮在万众瞩目中登陆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第一天,它就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此后,公司股价又迅速飙升,一度来到将近284元每股的高位,公司市值也登上了1200亿元水平线。彼时,市场上全是赞扬贝泰妮的声音,作为一家本土千亿级美妆巨头,它也的确对得起这些关注。不过,上市之后的贝泰妮很快就遭遇了“波动”。借助颜值经济的风口,自身又在技术、渠道层面拥有独特的优势,贝泰妮上来就将一众国货美妆品牌挑落马下并不奇怪。可众所周知的是,股票市场投资的是期望和增量,如果股价开始动荡,投资人开始变现,这说明市场对于它的期望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贝泰妮就遭遇了这样一种情况。首先,在上市一年之后,贝泰妮的股价一度从高位下跌了将近一半,此后虽然有所上涨,但离高位始终还有那么一段距离。其次,公司大股东红杉聚业、重楼投资大额减持的消息传来,公司股东总人数也遭遇了大幅下滑,种种表现似乎暗示了贝泰妮已经不再受投资者热捧。2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可否认的是,贝泰妮的实力的确很强,但时间来到2022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还有多少增长空间、增量到底会被哪些细分行业所得到开始成为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主打敏感肌、修复舒缓化妆品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贝泰妮正在面临一个颇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守住自己细分市场地位的前提下,找到更多的增量空间。一方面,贝泰妮的渠道优势正在遭遇瓶颈期。我们都知道贝泰妮旗下主打品牌薇诺娜原来主要是背靠着滇虹药业的医疗背书、药店渠道优势而打响的,但随着公司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线下药店渠道的缺点也在显现。那就是线下渠道并没有办法很快扩张,特别是在贝泰妮发迹的云南市场拓展饱和后,它在其它地区的扩张速度可能并没有很大的期待空间。另一方面,在线上电商渠道层面,贝泰妮在刚开始的表现虽然十分惊艳,可数据表明其线上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渐接近瓶颈,这表明公司在现有产品、渠道体系下,未来的增量可能不会太大了。此外,线上过于依赖电商大促、巨额营销投入,这些都在考验着贝泰妮的持续增长能力。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们的是,贝泰妮现在如果还是依靠薇诺娜这一核心品牌来发展的话,未来面临更严峻竞争环境时将再难获得大幅增长。根据相关财报数据显示,虽然贝泰妮旗下已经有包括薇诺娜、WINONA
2022年7月1日
其他

第155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有个哥们儿从汽车之心离职了,公司大老板说,最初他加入公司时入股的钱收益翻倍,会在十天内退回。后来拒绝履行,问为什么,打来电话说,“你可以觉得我没信用,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他不理解,入股的收益可以说没就没,作为公司大股东,也可以推脱说自己只是名义上的大股东,甚至接受别人说自己没信用。2、腾讯-杭州PCG-QQ浏览器,本周有小组被通知全员裁掉,要求月底走人,没有N+3,只有N+1。看起来裁员要赶早不赶晚,越往后果真赔偿越少。话说回来,被收购的搜狗员工是真惨,PCG裁的每一波,搜狗基本都没落下,现在的老搜狗人不知道#裁员。3、辛巴还是挺有人情味的,开会的时候发现一个部门的基层的员工怀孕了,挺着个肚子在来回活忙呢,让人事安排人家马上回家休息半年,又让拿了大几万现金给了员工。还有个高管没来开会,问他咋了,说妈妈生病了,现场让财务给他打钱。这么好的老板在职场上挺少见的。4、和寒武纪的一个老哥聊了很久,国内现在大部分GPU公司都会面临着融资难,变现久,竞争大等三大问题。GPU产品的销售上下游生态渠道怎么快速搭建,芯片软件层次怎么加强,后续怎么提供芯片软硬件一体化方案,竞争对手英伟达后续怎么打破垄断。5、回看腾讯云,发现他像一个没有个性的孩子,即学习东临,又学习西邻,然后导致整个云从合体到群体的行事风格多种多样,有以精致利己为核心的,有以向上管理的,有潜水混日子的,有一心成长镀金的,有为客户价值努力挣扎的。于是就变得很混乱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领创集团出海,真有看起来的那么光鲜亮丽?

最近,一家名叫“领创集团”的科技公司在网上热度很高,围绕在它身上的各种“领先”标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悉,在去年完成D轮融资之后,领创集团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资本的热烈追捧下,领创集团被包装为“赛道”内又一家独角兽企业,也“跻身新加坡最大的独立科技创业公司行列”。看到这些形容之后,说实话,很容易让人一脸“懵”。首先,到底是什么赛道?按照常理来说,你得明确告诉别人你是干嘛的呀?于是在网上简单搜索一圈查看了下领创集团的业务布局之后,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不说了。因为在看完介绍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它所处的赛道。此外,到底什么叫“独立科技创业公司”?这个词汇听起来除了让人不明觉厉之外,再无其它感觉。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这种“组合词”前面加上个“最大”的标签,这到底是以哪些公司作为参照物的呢?作为一家“炙手可热”的公司,外人却在查询很多相关资料后非常难以窥得其业务实质,在这种情况下它还挂着各类高科技、亚洲领先、全球化的“高端”名号,种种迹象让我们觉得这里面可能有猫腻。1领创集团到底是干什么的?最近,领创集团和亿邦动力一起举办了一场“新兴市场品牌出海线上峰会”,这场旨在帮助企业面向东南亚等市场“出海”的峰会,能够帮助我们直观了解领创集团的具体业务构成。按照领创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休闲零食行业迎来下半场较量

膨化食品、坚果炒货、糖果甜食、烘焙糕点、卤味制品等常见食品都可以看作是休闲零食,现在人们对休闲食品的要求不仅仅是味道好、口感棒,还要满足当下健康生活的潮流与标准,如低热、低糖、低脂、无添加等,美味又健康的休闲零食正受到消费者的热捧。1休闲零食市场空间广阔,消费群体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的触角早己延伸到了零食行业,美味又健康的零食永远不会缺少关注与市场,国内消费者对休闲零食的需求一直是处于澎湃增长之中,《2022年中国休闲零食行业报告》的数据显示,近7年来,国内休闲零食市场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均维持在11%以上,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0亿元。由此可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休闲零食都已成为食品行业的流量热点,休闲零食行业也已成为未来快速消费品市场中最具前景与活力的行业之一。因为休闲零食的购买渠道非常多样化,所以即使是疫情也丝毫阻挡不了人们的零食消费热情,并且疫情催动的宅经济,还使得吃零食的人不减反增,从消费群体和单人消费频次来看,两者都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这对于零食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有数据显示,国内休闲零食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一二线城市已婚人群在休闲零食方面的消费占比在七成以上,23岁至44岁宝妈是全品类零食品牌的忠实粉丝,90后年轻人最热爱甜品面包。去年国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万元,同比增长了9%,人们的口袋充实了,相应的物质生活也得跟上,但国内人均休闲食品的年消费量还不到3千克,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零食消费水平,差距还比较大,这同时也意味着,国内零食消费市场上升的空间还很广阔。不过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口袋明显捂得紧了,很多人开始对价格敏感起来,因此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和销售策略时,可以有所区分和细化,如在大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线上和线下,城市和农村地区,可以制定侧重点不同的营销计划或方案。在国内,休闲零食这个赛道很早就有许多全球知名企业入局,如雀巢、亿滋、好时、家乐氏等,不过近年来,一大批新晋品牌已从行业中脱颖而出,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传统的卤味制品一直是以线下、家庭作坊式小规模经营为主,消费者喜欢直接在线下的商场或商店即买即食,现在不少卤味品牌也开始强化线上布局,并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格局,如绝味、周黑鸭、煌上煌等。2单一途径已难以为继,企业开始重视全渠道营销模式「于见专栏」认为,相比以往,许多新品牌的经营思路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企业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变重资产为轻资产,一方面一些公司不再独立建厂,采取与其他零食生产企业合作的方式,委托后者代为加工食品。另一方面品牌对产品的销售布局也立足于线上渠道,或者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如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来伊份等。由于是轻装上阵,因此这类品牌更专注于产品的更新迭代,它们在这方面的推陈出新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但近两年各企业普遍遇到了市场竞争加剧,依靠传统电商的获客成本不断攀升,流量红利大幅减少等问题。如今年一季度,三只松鼠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5.85%和48.75%,良品铺子去年实现营收90多亿元,同比增长18.11%,归母净利润近3亿元,同比下降18.06%,这是企业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盐津铺子去年实现营收20多亿元,同比上涨16.4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亿元,同比减少37.65%,同样处于收入增长而利润下滑的尴尬境地,休闲零食的头部企业都是如此,可以想象整个行业正面临着的巨大经营压力。线上业务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电商已经不合时宜了,现在传统电商途径的流量获取成本比较高,去年三只松鼠在天猫的销售额近30亿元,同比下降了22.32%,在京东的销售额为20多亿元,同比下降了11.84%。因此各品牌也在依托B2B、社交平台、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线上板块同步发力,建立起推广营销矩阵,如劲仔食品除了布局传统电商平台以外,还在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以及一些社区团购平台上建立了营销矩阵,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无疑是最为稳妥的方式,依靠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模式是提升流量与影响力的最佳选择,截至去年底,良品铺子有线下门店近3000家,其中去年新增门店600多家,去年企业线上、线下收入分别占比为53.13%、46.87%,这两条腿都发展得较为均衡。曾经主打线上营销的三只松鼠也在努力拓展线下渠道,企业完成了与300家品牌授权经销商的合作,在首批合作的商贸公司中,经营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占比超过了八成,分销专供产品已成功进入百强连锁商超中的90%以上,覆盖的线下门店数量超过了30000家。当前国内的互联网产业已经与社会经济生活实现了深度融合,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方向发展,这给行业及企业相互之间的跨界融合带来了良机。借助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休闲食品企业能提供高效的线上购物体验和直观的线下品牌展示及服务体验,从而满足了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各种消费需求。中银证券研报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20年,休闲食品线下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线上则在45%以上,增速远高于线下,但线下的优势是体量大,在销售额中占比更高。渤海证券研报的数据显示,从2011至2020年,休闲食品线上销售额占比从0.7%提升到14.8%,线下虽然仍是大头,但线上渠道平台多、玩法多,能直达更多的消费者,还兼具品牌宣传的功能,因此倍受企业的重视。3同质化竞争还比较严重,有特色是产品最好的广告与衣食住行相比,休闲食品虽然不是刚需,但却胜似刚需,它和我们的休闲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休闲食品行业也一直是被资本看好的赛道,但由于行业门槛和集中度都比较低,畅销产品也比较容易被模仿。所以休闲食品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还比较严重,在坚果这个细分赛道,就有洽洽、良品铺子、百草味、三只松鼠等品牌在竞争,不仅坚果种类相似,而且都有混合小包装产品。有特色是休闲零食最好的广告,劲仔食品的风味小鱼仔,以其鲜香带劲的立体式口感而颇受欢迎,去年“双11”,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热销榜上,位居该品类销量第一,年销量在10亿包以上。当然,特色也并不局限于零食本身的味道、外形和口感,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做好产品的整体设计研发也同样重要,去年“双11”,三只松鼠坚果大礼包在礼盒市场所占据的份额高达62%,累计销售了1.13亿盒。因此在竞争激烈的休闲零食行业,企业要想突围而出,独占鳌头,还需要围绕相应领域和细分赛道,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力争把产品系列做细、做优、做强。去年,良品铺子针对小朋友的喜好,推出了20款新品,其中的牛初乳高钙棒、小兔山楂棒、吸吸布丁等产品的销售额均在千万元以上,良品铺子的研发费用近4000万元,同比上升17.64%,企业开发了130多款上市及储备产品,并开始了无糖、无油烘焙、植物肉生产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工作。三只松鼠也投入了5000多万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56%,研究重点是坚果健康化升级、保鲜及加工技术,企业立足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强化研发投入,可以形成技术壁垒,提升产品竞争力,避免产品同质化。既要舌尖上的美味,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并不局限于保健、养生与治疗,健康的饮食方式同样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对于零食市场而言,健康的休闲零食无疑能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于见专栏」认为,低热、低糖、低脂、无添加已经成为人们对休闲零食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这也俨然成为未来休闲零食产业的潮流与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应当更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消费心态的变化,重视健康休闲零食的研发与营销工作,与此同时,休闲零食健康化也将进一步推动该产业的全面升级。4结语生活不是简单的柴米油盐,在休闲与放松的基础上,追求品质与格调亦是我们生活的目标之一,这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对休闲零食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对企业而言,线上电商与线下商超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线上将是未来休闲零食行业竞争的重要战场,在这里,企业除了依靠传统电商平台以外,还会在B2B、社交平台、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线上板块同步发力,形成一个包含产品销售的营销矩阵。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电子签名赛道烽烟四起,上上签却疑似掉队了

最近几年,什么行业最火?电子签名行业一定占据着一个名额。线上化浪潮下,宅经济和疫情黑天鹅催生着巨大的电子签名需求,再加上电子签名本身所蕴含的降本增效价值,这一行业领域正迸发出越来越多的市场机会和关注度。在此背景下,一众电子签名企业走入了大家视线,上上签、e签宝、法大大…其中,上上签的曝光度无疑是比较高的那一家。一直以来,上上签都稳稳占据着国内电子签名行业的头部位置,为了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它成立至今已经开启了多轮“买买买”节奏,通过并购动作来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就在去年,上上签还完成了对“云合同”的并购。不过,在电子签名赛道烽烟四起、各家纷纷摩拳擦掌的现在,上上签的扩张似乎并没有帮助它进一步提升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反而疑似遭遇“掉队”。它在一些行业统计数据中市场份额反而降了不少,为什么会这样呢?1市场竞争激烈,上上签模式成疑据悉,电子签名行业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观点,那就是这个领域终将迎来“赢家通吃”的寡头时代,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将会吃下大部分市场和份额。这一观点来源于美国电子签名市场的经验。在美国,行业第一的电子签名企业市值是第二名的几十倍,这给中国电子签名掘金者的最大提醒就是,极速狂奔占领市场才是王道。于是,为了尽快获得市场优势,各家电子签名企业都采取了高速扩张模式,上上签也不例外。但可惜的是,尽管上上签这些年来进行了多轮并购,可它在行业中的市场份额优势却没有扩大,反而在一些统计口径里大幅下滑,这让人怀疑它的并购扩张模式是否真的取得了想要的结果。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信息显示,上上签成立于2014年,有鉴于对电子签名行业超前的嗅觉与布局,它快速成长为中国电子签约云平台领跑者,并显现出不俗的发展潜力。2017年底,上上签并购“快签”;2019年中旬,上上签并购“重签”;2021年5月,上上签又对“云合同”进行了并购。但上上签的市场份额似乎却没有因持续的并购动作而带来相应增长。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2018年,上上签在国内电子签名市场的份额超过44%,那么高的市场份额让人对它的未来发展十分期待。可到了2020年,同样是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上上签已经从电子签名市场第一降到了第三,其中e签宝以超过43%的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一,上上签的市场份额仅有14.4%。如果艾媒咨询的统计信息没有问题的话,那上上签可谓是并购了个“寂寞”,不仅行业第一的位置被e签宝迅速取代,连行业第二都没捞着。另外在客户数量和合同付费签署量等指标上,上上签同样未能守住自己的地位。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20年,e签宝的人力资源客户数量占比超过36%,排名行业第一;法大大以超过20%人力资源客户数量占比排名行业第二;上上签屈居第三,仅有不到13%。在合同付费签署量上,2020年我国电子签名行业的同比增幅超过81%,而上上签的同比增幅不到76%,相比于行业整体水平略有差距。当然,艾媒咨询一家的数据并不足以完全证明上上签这几年的发展就真的退步了,可在其它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上,上上签也还是未能巩固自己当年的头部地位,只是略好而已。比如根据IDC发布的相关行业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电子签名市场前三甲为法大大、上上签、e签宝,市场份额分别是26.6%、19.0%、12%。可以看出,不论从哪个数据来看,上上签都没能通过这些年的并购动作来巩固好自己的行业领先优势,这在呈现出强者恒强态势的电子签名市场很“危险”,同时也预示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子签名市场还将保持着高压竞争态势,各玩家一刻也松懈不得。2遭遇内部纷争,“内忧”或有影响?在上上签疑似掉队的背后,还有它在内部高管纷争上的“内忧”,而且这场内忧持续的时间还不短,这或许暴露出了上上签在公司内部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曾经,上上签拥有一名CSO(首席战略官)林先锋,在2017年到2020年期间,林先锋却与公司及上上签创始人万敏产生了持久的纷争。2017年林先锋刚刚正式入职上上签时,坊间就传出了他与万敏的股权问题矛盾。2018年5月,上上签爆发了将林先锋从公司CSO调整为产品市场高级专家的事件,这种从高层到专家的降职已然预示了后面的故事。在当时,林先锋和公司还没有完全撕破脸,虽然表示不能完全接受岗位调整,但“尊重万敏的决定”。很快到2018年6月,双方的矛盾就因为一次请假事件而急速升级。在林先锋想要请假1.5天却未获批后,双方展开了关于离职流程你来我往的针锋相对。7月,上上签选择解除与林先锋的劳动合同,表示林先锋存在管理不善、拒绝履新、不服从管理、擅离岗位等大量问题。有意思的是,事件来到2019年,在林先锋正式离开上上签之后,他又选择将老东家上上签告上法庭,结果却与上上签方面对林先锋的“嫌弃”大相径庭:一审法院支持了林先锋,判决上上签向他支付13万赔偿金。到了2020年底的时候,林先锋又选择撤诉。客观来说,这其中的孰是孰非外人说不清楚,但这持续几年的高管纷争很难不让人怀疑上上签的内部管理是否真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与上上签这些年未能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有没有内在联系?希望没有,可电子签名行业的激烈竞争态势注定了行业玩家需要在各个维度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种种迹象表明了,上上签目前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第151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劝各位应届生不要去外资快消公司,有个兄弟大学毕业后在宝洁和玛氏做了十一年。现在出来了,快消不是好行业,层次,视野都是底层。有机会记得往上走,能有金融和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就不要去快消了,日薄西山。2、放眼整个腾讯地图,到处是演员,所谓的老板们开始各种找茬,把pua发挥到极致,这些高德来的演员,也不知道啥时候被裁掉。一些人基本组成了腾讯地图劣币驱逐良币的主力军,多少靠谱的人被他们挤兑走了。多少年了,什么都没做出来,都成了行业毒瘤,但就是能高枕无忧,混日子搞人。3、大厂都在竞相裁员、作为四线互联网小厂的掌阅科技,2021年三季度以来、业绩如此拉胯、竟然还在烧钱、搞不懂管理层的脑回路?去年定增圈了股民十亿、还能烧多久?以前跟阅文集团比、现在连中文在线的脚后跟都撵不上了…4、天鹅到家5月下调公积金至5%,取消每月200的餐补。6月15毁约应届生,毕业即失业,兄弟们以后选择黑心天鹅要慎重。5、给大家分享下我学习到的pua话术:1.你再不来成长(周末无偿加班)就要被淘汰了。2.你目前的工作毫无意义,必须要证明自己无可替代(指标翻倍完成)。3.公司看重你要终点培养你,你先去别的部门(说服转岗),后面成长了提拔你。4.你看我以前做着很差的工作,出身也不好,现在来到这里,通过艰苦奋斗,当上了管理层(虽然这是老板亲戚才有的待遇,但是万一见鬼呢)。6、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这话很经典。非常到位。老板也好,员工也好。出来工作,无非图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挣钱,养家糊口。另一个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当然还有第三点:3.钱没给到位,心里还tm委屈。7、跨境电商平台2022潜力股排名:第一梯队:沃尔玛,美乐多,Wayfair;第二梯队:亚马逊,虾皮,Shein;第三梯队:TikTok,速卖通。Tips:国内大厂就别优先考虑了,卷到30+随时拿大礼包走人,每天追KPI制造焦虑,幸福指数远不如外企。个人观点,30岁前争取往第一梯队,先占住坑,按自己节奏积蓄资源,生活也能平衡。8、在互联网的CRUD们一直有种错觉,工资会一直涨,跳槽涨30%,一年一跳,一直涨,会永远涨。所以他们看不起外企稳定的生活和低薪资。实际情况是,可能会涨几次,但是后面随着年龄增大,公司用工成本增加,业务调整,他们会被裁员,降薪,找不到工作。你要记住,一个月给你开5万月薪,公司要付出一个月7-8w的成本,这仅仅是你一个人,公司那么多人,一年成本开销得多大?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大麦植发IPO背后,植发行业乱象频发

中国数量庞大的脱发人群规模催生了潜力巨大的植发市场,这是植发行业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越来越多植发机构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大前提。目前在国内植发行业,雍禾医疗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它已于去年底成功登陆了港股资本市场,这给其它植发机构树立了一个发展示范。于是,更多的植发企业开始迈上资本与扩张之路。近期,大麦植发又传出即将登陆港交所的消息,这让整个植发行业再一次引发大量关注。作为大概率行业内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大麦植发拥有什么样不同的竞争力呢?有鉴于目前行业发展与乱象共存的态势,它能否以上市为契机一改人们对于行业的负面印象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1IPO在即,大麦植发惹关注本月中旬,有媒体报道了大麦植发港交所IPO的进度已经进行到接收材料阶段,公司计划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上市进程进入倒计时。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于大麦植发的关注度急速升温。据悉,大麦植发因其技术特色也被称为大麦微针植发,是大麦植发医疗(深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它很早就涉足于植发领域,早期的名字叫“科发源”。2006年,大麦植发开始引进微针植发技术,并以此技术路线发展至今,这让大麦植发在行业中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特色。根据官方介绍显示,大麦植发主推的微针植发技术相比于传统植发技术有着更多优势,包括微针针孔直径小可根据不同人头发粗细调节、创口小、恢复快、植发密度高等。在技术上有其特色之外,大麦植发也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形成差异化。相比于传统植发机构只是聚焦植发领域,大麦植发在大麦微针植发之外,还拥有阿丝蔓植发、丝康源头皮管理、丝康源贸易、大麦植发技术研究中心等,表明公司在植发领域拥有着不小的野心,想要打通植发、养护等上下游服务环节。目前,大麦植发的门店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并且以直营为主,门店总数在30家左右。可以看出,大麦植发在植发领域还是有其独到想法的,随着这一行业领域越来越引人关注,市场机会也在持续迸发,对于有一定技术和规模积累的它来说上市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以帮助它抓住未来植发市场的增长机会,在扩张中抢占行业份额。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的植发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从2016年的58亿到2020年的134亿,到2030年预计的756亿,行业掘金属性明显,相关行业玩家早做准备也就不奇怪了。不过,先一步登陆资本市场的雍禾医疗目前已经抢占了植发市场的高地,它在市场份额上几乎是大麦植发的两倍,这可能会让大麦植发在上市后遭遇不小的发展压力。2行业乱象频发,大麦植发未能幸免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潜在需求不断爆发,但考虑到植发行业还处于野蛮生长期,行业中早已爆发出的一些乱象值得特别关注。以大麦植发为例,它曾多次遭遇行政处罚。2020年底,大麦微针植发因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无效的专利作广告的行为涉嫌违反《广告法》;2021年8月,宁波大麦美容美发因微针植发案例存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遭到市场监管处罚。另外在用户投诉层面,植发领域更是投诉大户,大麦植发就曾因为“毁人形象”而被多家媒体报道。根据《中国消费者报》的相关报道显示,武汉的一名周女士在武汉大麦微针植发医院植发时遭遇了很多烦心事。她先是从直播平台看见大麦微针植发的宣传,在得到客服“成功率百分之百”等承诺后选择了试种。可在试种时,大麦微针医生未征得其同意就把周女士的头发剃掉很大面积,从而严重影响到了她的工作。而根据周女士的说法,大麦植发如此“毁人形象”的初衷完全是在于有利可图,因为开始她选择的是试种,所以机构没有办法赚钱,大麦微针为了逼她消费,所以进行了整个发际线的种植。此后,周女士与大麦植发陷入了持续的维权纷争。类似的情况只是植发行业乱象中的冰山一角,在网上随便一搜,大家都可以很容易看到一些消费者在进行植发后遭遇的种种吐槽,在宣传、销售、效果、价格等各维度上,几乎所有的植发机构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槽点。特别是在宣传维度,植发机构以夸大宣传来诱惑消费者体验、消费的情况随处可见。例如,大麦微针向消费者承诺了明确的毛囊成活率,宣称“术后成活率都在96%以上”,还有“合同保障”,可事实上,植发机构有混淆概念、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据悉,毛囊成活率目前并没有办法计算,而所谓的毛囊术后成活率更只是一个科研指标,不是临床观察指标,所以机构在以这些指标向消费者进行承诺时,已然预埋好了种种套路。根据相关皮肤科专家的说法,想要在临床上鉴定毛囊成活率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根本无法直观计算,而且种植的头发也有存活时间限制,但各类植发机构却往往会在这些维度误导消费者。可见,大麦植发跟植发行业中的其它玩家一样,也存在着种种乱象,这或许会影响它在上市之后的股价表现。希望在未来,不管是大麦植发还是其它植发机构,大家都应该在推动自身发展、扩张的同时,兼顾好消费者利益和行业秩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和植发行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空间。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商业在前书籍在后,失去了书香气的西西弗书店

尽管实体书店的命运依然是未知数,但一些好的变化正在发生。其实不少读者还有读纸质书的习惯,实体书店仍有市场,只是需要更多地关注“书”这一本质,不要本末倒置,盲目追求“网红”身份和杂七杂八的多业态。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科大讯飞下注智能耳机,或将补齐场景化应用短板

疫情影响下,远程线上形式的各种会议、网课、培训越来越多,靠手写和记忆并不能记录下所有的重点,录视频不仅文件大,很多时候还会受文件时长、大小限制,而录音就成为了最有效的信息记录方式。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从悲情到励志,新东方转型直播或是一场赌注

时至2022年,直播带货似乎再也没有2年前的那种热度。除了部分头部主播因为行业洗牌,逐渐销声匿迹外,也有一些主播主动选择淡出带货圈。而后者,最典型的莫过于“带货还债”的罗永浩了。近日,据媒体报道,罗永浩退出了“交个朋友”管理层,开始重新创业。随后,罗永浩更是宣布退出社交平台,投身更烧钱的AR创业大潮中。因此,在新东方主体的东方甄选直播间人气越来越高涨,一天涨粉就超100万的时候,坊间很多声音称:“俞敏洪接力罗永浩”。很显然,俞敏洪不会成为罗永浩第二,甚至会在直播带货的目的与方向上,与罗永浩大相径庭。因为众所周知,罗永浩带货是为处理个人债务问题,给债主一个交代。而新东方却是因为公司受到双减冲击后,安置公司员工就业。相同的是,罗永浩与俞敏洪都出自新东方,都有各自的情怀。只不过,情怀无所谓高低。况且,情怀向来不等于商业,俞敏洪涉足直播带货,自然也有很多无奈。而且,在近期东方甄选的双语直播带货火遍全网,也让人们看到了新东方东山再起的可能。因此,二者的结果或许殊途同归。只是,新东方从教育行业直接跨越至没有太多基因的直播行业,是否会因为东方甄选的一夜走红,而咸鱼翻身?答案恐怕没有那么简单。1押注农产品,选品、供应链挑战大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从事直播电商的门槛并不高。但是对一家企业重金押注,必然是需要在GMV、利润等方面规模化,因此面临的挑战不言而喻。据了解,新东方的直播间目前主要以农产品带货为主。据说这是俞敏洪对于三农的情怀使然。而目前,东方甄选直播间虽然已有百万级别的粉丝,但是货源还是以平台的商城货源为主。与此同时,东方甄选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人气大增后,主动找东方甄选合作的供应商也纷至沓来。也正是在猝不及防地走红,让新东方跑通批量带货,尚且面临较大的难度与挑战。在选品方面,新东方主打的农产品,挑战大、难度高。据本次走红的主播孙东旭表示,东方甄选选品的标准是健康、美味和性价比。因此,相比于早期主播既需要讲货、也需要展示,目前东方甄选直播间的人气上来后,其主播、副播、选品的角色配置更加合理。不过,对刚刚尝试直播带货仅半年的新东方来说,选品与供应链管理还是关键。「于见专栏」注意到,东方甄选自称非常人性化的选品体系是,除了挑选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厂商合作,亲自到产地参与质检外,东方甄选直播团队还要求团队包括主播,运营,编导在内的每个人员、试吃每个样品,以投票的形式选出适合上架的商品。但是要知道,一些网红主播的选品,都有严格的选品标准,可能并非只是试吃投票这么简单。而且,随着东方甄选直播间的数据增长,已经逐渐从线性扩张到指数增长。因此,如何在大量的农副产品中选择优质的、性价比高、甚至安全可靠的产品,更是一套系统工程。据了解,东方甄选牌无核金枕头榴莲肉、五常大米、玉米等产品,已然成为直播间爆款。不过,农产品的供应链复杂,产品储运、新鲜度、以及用户对其挑剔程度,都远超其它产品。而新东方虽然一直有助农扶贫的情怀,落地到实操上,依然经验尚浅。因此,即便东方甄选在理念上能严控选品关,但是能否应对订单暴增带来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挑战,尚未可知。加上农产品属于非标产品,业内人士也表示担忧,鉴于其供应链管理难度较工业品难度更大,新东方未来也将难以规避因产品质量、服务交付等带来的问题。2专业老师变带货主播,能否批量复制众所周知,直播带货虽然进入门槛低,但是想要在众多主播中脱颖而出,需要有鲜明的个性人设、直播风格。而东方甄选爆火背后的关键人物董宇辉,目前人气高涨,同样符合了这样的特质。例如,他在直播间自嘲方脸、金句频出。加上流畅的双语带货能力,让他频频登上热搜。据了解,董宇辉目前29岁,曾先后在西安新东方学校和新东方在线担任高中英语老师,教过超50万名学生。经常自称为“中关村周杰伦”的他,被网友戏称是“中关村兵马俑”,成为了直播电商领域的新晋网红。虽然董宇辉本人低调无比,并不关注自己火不火的事情,而是关注如何将自己由一名优秀的老师变成一名专业的带货主播。但是其在东方甄选走进大众视线过程中,位居头功。目前形成的影响力,也毕竟只是代表本人。因此,随着新东方不断押注东方甄选,如何发掘更多有潜力的主播,让其复制董宇辉的战绩,也将是东方甄选面临的又一个大问题。如此看来,新东方已然变身成为了一家类似MCN机构的网红孵化公司。而相比过去做教育,新东方批量招募、培养老师,显然又是另一套逻辑。而且,据观察,目前一些MCN机构,虽然号称网红批量孵化,但是能够脱颖而出、成长为头部的直播主播,依然是凤毛麟角。以行业知名企业美腕为例,该公司也是倾全公司之力,为李佳琦一人做流量、服务后盾、不断赋能。而一旦董宇辉的能力,无法复制到其他老师身上,或者说大家到东方甄选直播间,只是冲着董宇辉的个人魅力去的,那么与俞敏洪老师希望转型借此帮助5万名员工就业的梦想,恐怕会渐行渐远。实际上,这样的担忧并无道理。早前,新东方积累基础的100万粉丝,用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而短短几天,这个数字已经超过348万,这也意味着,做网红主播,并非是平日里的小打小闹,终究需要一些运气,甚至连董宇辉本文,也对突然成为焦点人物,表示有些莫名其妙。这就如同早期大家进入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是因为俞敏洪老师的个人魅力一样。而追溯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的时间点,实际上早在2021年11月,俞敏洪便透露了新东方的直播带货计划,他将和几百位新东方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次月28日,“东方甄选”直播间在抖音首次亮相,由此拉开了新东方转型的序幕。不过,据第三方机构统计,东方甄选直播首秀的销售额约450万元。这也意味着,“俞敏洪”与“新东方”的IP价值,并没有带来较高的流量转化。而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新东方的直播带货也是一直不温不火。有数据证实,每场直播,更多粉丝是冲着俞敏洪的个人影响力来的。据称,只要俞敏洪出场,哪怕只是客串,直播间就人气高涨,而一旦俞敏洪老师不在直播间,直播间的人气立即下滑。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俞敏洪的个人IP形象,更多的是成功企业家、人生导师的老师形象,与直播间带货的主播、甚至一炮而红的双语带货主播形象,也是相差甚远。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董宇辉成为现象级网红,或许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如今,刚好赶上618购物节,东方甄选或许还能依靠当前的热度,延续当前的辉煌,甚至业绩持续突破千万乃至更高。但是,无论是董宇辉或者618的热潮过后,东方甄选是否还能延续这种热度,依然值得观望。这通过冬奥会王濛借助运动会解说出圈,如今却热度锐减,就可以窥见一斑。3股价飞涨,是福是祸?在东方甄选尚未被大众所注意的时候,俞敏洪一直被外界唱衰不像主播,更不像新东方。不过,在东方甄选直播间6天涨粉近六百万,累计直播销售额超1.16亿后,新东方的股价,也累计上涨超500%。如此大幅得增长,显然有投资者非理性的成分。相信在2020年,地摊经济十分火热的时候,人们也见识了地摊概念股大起大落的影响。大潮来时,人潮汹涌、趋之若鹜,大潮褪去,最终只剩下一地鸡毛。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被网友们津津乐道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并非突然出现,董宇辉也已经直播了半年多。去年底,新东方在线打造出“以产品故事结合带货,将美食与精神食粮融合在一起”的直播风格,也确实有一定创新。因此,也有人说,这是新东方押注直播赛道“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表现。只不过,尽管东方甄选已经一改过去直播间门可罗雀的氛围,带货销售额也指数级上升。但是在新东方因为双减被冲击后,业务大盘已经被连根拔起。即便新东方成为一家孵化知识带货网红的平台,其目前近300亿的估值,恐怕也还是有不少泡沫。而且,新东方股价如此大幅的疯涨,也不排除一些大资本家在背后操盘,在大潮褪去之后,也极有可能再次给不够理性的散户,带来被收割的惨状,因此,股价疯涨的同时,也不得不令人担忧。4结语新东方能出网红老师,也能出网红主播,这一点已经通过罗永浩、董宇辉的成功转型,得以印证。只是,他们出圈的模式,都是现象级,未来可否持续并由其它人进行复制,依然是个未知数。毕竟罗永浩只有一个,而且正在淡出。而董宇辉却只是新东方希望孵化的无数老师中的第一个。在人人都将其作为谈资的时候,人们依然宁愿相信,是目前话题的热度,带来了直播间粉丝、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狂热。而站在从新东方未来发展的视角来看,东方甄选也确实是俞敏洪为了进行新东方自救的一条出路,并且押注了人生的最大赌注,其情怀与理想固然也令人十分尊敬。所幸的是,目前人们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转型成功的一丝曙光,因此,更多人对新东方的再度崛起,报了更多希望。但是新东方是否能就此扭转乾坤,东方甄选直播间是否能否“永葆青春”,恐怕还待更长时间验证。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第147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有个大厂ALS-P9,在团队内借了1000多万,跑路了,60多号人讨债。感觉能让60个人借他钱,挺牛逼的,也为一线员工感到惋惜,有的被裁掉已经不在公司了。2、有个哥们儿前两天去苏州劳动监察部门,看到屏幕上一共十几个开庭,5个是充电宝的,一个小电,4个街电,不知道是不是都离职了,他问了下都赔了加班费,和N+1,违法加班也是够厉害的。3、龙湖hr真笨了,大部分人学历造假,直接严查学历,和社保,薪资流水,大部分都有问题,直接1分钱都不用赔。把省下来的钱给那些有学薪资流水没造假的同学发季度奖,18薪折算,不就好了,非得让不满意只赔n+1员工待岗。4、穷人和富人的一大区别在于:会不会求人办事。穷人求人办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有失见面,好点的还知道事后请人吃饭以回报,差点的饭都不想请,只想白嫖。富人是怎么求人办事的?他们把求人办事当成建立关系的契机,并且绝不会把请人吃饭当做事情的结束。他们深谙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的道理,会持续地维系彼此的关系,核心思路就是:“总有一方欠着另一方一点,这样彼此就一直扯在一起。”另外,穷人和富人对面子的看法很不同,穷人把求人办事叫“拉下脸”,把这个当成消极的事。而富人把求人办事,当成一次建立和加深关系的契机。毕竟,并不是随时都能有事需要人帮忙。人最大的区别,是认知的区别,差距之大无法估量。及时转变弱势思维,或许是每个人必要的成长过程。5、关于副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一部分人,直白点说就是白嫖党,特别喜欢找轻资产,最好是零投入,还要轻松,来钱快,高回报的项目。有句话叫“暴利的生意都在刑法里”。但是白嫖党的这种想法,那岂不是更严重的”犯罪“了?那些踩着红线搞偏门赚大钱的都没你们感想。轻资产项目,轻的是前期投入,重的是有效执行和后期运营。项目有门槛,不是什么坏事。第一,最直接的,可以有效筛选出精准的,优质的,能够有效执行的合伙人队伍。促进项目健康发展。第二,适当的门槛,可以有效过滤、排除凑热闹式的伪合伙人,避免市场被这部分人扰乱,能够有效的规范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内耗,从而也维护了合伙人的正当利益。第三,任何一个公司项目的平稳运营,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包括但不仅限于场地、人工、宣传推广,系统维护等显性成本和时间,沟通,人员培训等隐形成本。对于这些成本,如果没有加盟商的资金支持,又怎么正常经营呢?因此,零门槛的项目,不一定就是好的项目。为什么很多人若干年前就开始白嫖,这么多年过去,依然只能选择白嫖?不一定是有风险意识,可能也有承担不起那点门槛费的隐忧。暂时想到这些,不针对任何群体。6、个人认为腾讯这波裁员属实是大伤元气,腾讯这三四年来尝试模仿其他公司去拓展市场,进入教育,教育死了;玩海外音乐市场,死了;抄袭短视频玩微视,死了;学亚马逊阿里进击B端,想抢云市场,死的明明白白。这几年选择了学习字节,去做激进的拓展模式,pcg,cisg疯狂招人,其他bg也有一定规模的扩张(wxg,teg这两年其实扩招人数只有1000多),完事pcg和cisg算是打了个臭得不能再臭得败仗。现在转而进入全公司持续性裁员模式,每个bg几乎一样的比例。现在的情况就是,人还没裁完,产出已经快没了,每个非嫡系都岌岌可危随时准备润。公司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想再去探索新领域了,准备回到吃老本的模式。说到底,因为L线的无能,让所有的基层员工一起遭受惩罚,属实是太蠢了。在不久的未来,IM领域属于飞书,云市场属于阿里和华为,短视频属于抖音,金融互联网属于蚂蚁,游戏市场逐步被米哈游等优秀的独角兽瓜分,腾讯你能守着微信打多久的仗呢?7、有个哥们儿从某大厂的字节,说下他自己的感受吧:1、字节官僚唯上气息少一些,开会大组lr之类的,能感觉到是在讨论,ld也能给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不像某厂,开会就是向上汇报,10个人开会3个人干活,经理和领导类似监工的角色,有的人毛都不懂就会push;2、字节有技术热情,卷,吃饭的时候喜欢讨论工作,但能看得出是真对工作上头有兴趣,某厂吃饭基本都说些炒股或者琐事之内的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价格跌跌不休,液晶面板企业该如何破局?

经过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年的液晶面板市场可谓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国内企业在全球继续保持着领先优势,Omdia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五家面板制造商,即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彩虹光电和南京中电熊猫,其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为68.5%,今年份额占比超过70%已无悬念,忧的是今年全球的面板行业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今年上半年,一方面由疫情引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仍然在持续,供应链不畅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局部地区形势依然紧张,市场普遍预期通胀仍有继续升高的可能,这些因素都会推高面板的生产销售成本。另一方面,消费需求在持续转弱,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地下降,这是当前显示面板市场承压的最主要原因,半导体产品出货量下降的情况,已经波及到了显示面板行业。奥维睿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球电视面板的出货量为2000多万片,同比下降了4%,环比大幅度下降了13%,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对面板需求的下跌仍然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供大于求的结果自然是价格低于成本,液晶电视面板和IT面板价格持续走低的时间已分别超过了一年和半年,尤其是43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的价格同比跌幅较大,已经是终端售价普遍低于生产成本,从去年9月至今年5月,43英寸LCD面板的价格下降了46%,55、65英寸面板的价格下降了34%。面板价格走低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实惠,人们可以用更少的支出买到自己心仪的电视产品,在今年的“6.18”购物节上,液晶电视的价格已经是处于历史最低点,其中55英寸、65英寸、75英寸液晶电视的售价在1299元、1999元、2999元,86英寸、98英寸液晶电视的售价更是降到了5555元和14299元。但从长远来看,这会给面板行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当成本与售价长期倒挂,面板企业的亏损会增加,现金流压力会增大,盈利能力会被大幅削弱,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能投入资金去开展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升级研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如此持续的时间长了,行业的洗牌也将不可避免。自年初以来,液晶面板企业的处境一直是比较艰难,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从去年三季度起,京东方、TCL科技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这在今年一季度表现得尤为明显,TCL科技实现营收4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5.81%,归母净利润近14亿元、同比却减少了43.89%。京东方实现营收500多亿元、同比增长0.4%,归母净利润近44亿元,同比也减少了16.57%,相比之下,京东方去年实现营收近2200亿元,同比增长61.79%,归母净利润近26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12.96%,两相比较,在利润方面的反差不可谓不大,龙头企业尚且如此,其它企业的情况亦是可想而知。1龙头企业计划减产,以缓解价格和库存压力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年二季度的市场需求与面板价格仍然是不容乐观,即使有”6.18”购物节和各地推出消费刺激政策的加持,二季度仍会延续下滑的态势,只是幅度会有所收窄。预计随着下半年各方面条件的好转,55英寸以下面板的价格会出现不同程度地止跌或回升,大尺寸面板的价格走势还需要关注去库存程度。减少面板产量已成为各企业不得不采取的共同选择,面板市场正在经历近几年前所未遇的减产浪潮,首先是面板采购方大幅度减少了全年的生产计划,如今年二季度,三星采购的面板数量从1300万片降到不足900万片。压力传导之下,面板企业也不得不开始行动起来,继韩国之后,6月份国内的面板企业也开始进行较大规模面板产量的调整,有预计显示,面板行业将减少约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左右的产量。群智咨询预计,今年二季度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投片量环比将减少3.3%,三季度相比二季度还会减少7%,除了减产的幅度比较大以外,减产的范围也超越了以往,涵盖了从5代到10.5代的面板产品,减产时间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TCL华星计划将减产时间延长到9月份,京东方和惠科则会根据市场需求预测而定。群智咨询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显示面板的产能增速同比高达12%,是近几年来产能提升最快的一年,而市场需求却在下滑,这给各面板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从细分领域来看,大尺寸TV面板的产能过剩,去年前三季度TV面板的出货量曾经占比在70%以上。而洛图科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电视整机出货量为4750万台,同比下降6.5%,这已经是第三个季度出现下滑了,预计全年的出货量将减少8%以上。上游电视厂家出货量减少,去库存压力增加,势必会减少液晶电视面板的采购量,因此未来这一块将是各面板企业重点调整的对象,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我们不难发现,今年各面板企业的产能去化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与此相应的是,几家面板龙头企业的A股市值也跌去了不少,截至6月9日,京东方A(000725.SZ)的股价从去年同期的每股6.03元跌至每股3.68元,TCL科技(000100.SZ)从每股7.5元跌至每股4.23元。这说明面板行业尤其是龙头企业一直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下一步企业如何结合市场需求,顺利完成产品结构和产能产量的调整,这一点值得各方继续深入观察。2顺势而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液晶面板企业正在经历行业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面对市场下行带来的压力,面板企业都在调整经营思路,一方面如TCL科技旗下的TCL华星逐步增加非电视面板业务,加大8K、120Hz、高端商用及电竞等高附加值面板的生产力度,将非电视面板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24%。惠科在长沙的第10条8.6代生产线启动,主要生产4K、8K等超高清大尺寸显示面板,另一方面TCL华星扩大了中小尺寸面板产能,如LTPS液晶面板、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器等,目前企业的非手机类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54%。困境之中,各面板企业都在进行业务重心调整,TCL华星在逐步降低LCD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第146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网易有道杭州某位女经理联合下属一起利用公司资源,赚取外快,素质教育板块。2、映客杭州海外项目,类似映客外包:1、20多个人小公司,氛围非常不好,办公室没有人讨论,讨论老板说茶话会;2、成立一年多项目运营换了5个产品也换了5个;3、如果要入职的建议先背调一个杭州映客海外直播项目的老板。3、字节这波cy有人很早就说过了,当时还半信不信,但大环境摆在这儿,字节绝不会是慈善家。拖到6月中裁,看起来是完成了老板们的双月OKR,前段时间有个哥们儿还和一些前同事聊,发现还有些部门会有动静,今年大家能苟就苟吧。4、关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平安智慧城HRX裁员事件,公司HR宣称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是强制执行。因为裁员是要到政府劳动部门去备案的,这样才可以走n+1,否则是单方面裁员按2n赔偿。所以呢,既然是协商,就不是单方面制定补偿标准另一方被动接受的模式,而是一种对等的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个协议应该是满足双方利益诉求下签署的。所以大家,你觉得不合理或者有疑问,或者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可以去沟通清楚,别糊里糊涂地就签字。各位毕业老师如果下家还没有谈好,也想和hr老师沟通,不妨先不签字,时间对于双方都是相同的。5、说下曹操出行现在的优点:1、加班不是太严重,新领导来了之后变的有点严重不过一般八点能走。缺点:1、派系斗争现在开始阿里那一套,到逼,需求倒排、以后没测试,开发自测50%;2、领导不背锅,老人全裁再招聘新人,领导没一点事;3、舔领导现象越来越严重领导一天步数统计跑了80000步,两个最大领导分别榜一榜二;4、公司在走下坡路,最后很可能被高德一统。用一句话评价现在的管理层:脑袋一拍有了,胸脯一拍定了,大腿一拍坏了,屁股一拍溜了。6、【你被优化了吗?】干掉10%,叫做人员优化;干掉20%,叫做结构优化;干掉30%,叫做组织优化;干掉40%,叫做系统优化;干掉50%,叫做业务优化;干掉60%,叫做核心业务优化;干掉70%,叫做创始人优化;干掉80%,叫做价值观优化;干掉90%,叫做世界观优化;干掉100%,叫做降维优化。7、有话职说:管理中的陷阱,管理者引以为戒。1:距离产生尊敬。如果想让你的员工、下属了解你,尊重你,你就必须表现自己,多与他们交流沟通,管理者不应该永远与下属保持距离。2:薪资是员工的动力。薪资不是让员工努力工作的的唯一,良好、公平的工作环境却是更多人的追求。3:只要任务表达清楚,员工在执行时就不会犯错。大家都是凡人,是人就会犯错,第一次犯错可以原谅。管理者要严格要求下属,但同时也要保持耐心。4:你无法管理在外办公的员工。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是员工做了哪些工作,而不是他们在你眼皮底下待了多长时间。要相信,即使不在办公室,员工也能认真完成工作。5:员工讨厌变革。事实上员工并不讨厌变革,他们反感的是不明智、没必要且强制性的变革。6:舒适的办公环境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如果企业文化有问题,再舒适的办公环境也无济于事。7:公司没有错,错的是员工。真正让员工出错的是公司的制度,一旦出错要从公司制度上找原因,而不是把出错的员工推出来当替罪羊。8:管理很难也很简单。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人一听到管理就“头疼”,但其实管理却又没有那么难。没有一层不变的管理方式,希望你在管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8、真的该好好整治一下设计行业的培训乱象了,一个没有任何设计干货的培训课程,只培训所谓的”设计成功学”“七彩能力模型”学完了完全不知道从何提升,也没有任何收获,受教的学生大都为刚入行的年轻人,他们普遍工资不高,没什么经验也没什么钱,为什么还要被坑害?希望大家擦亮眼睛,选择正确的培训课程,而不是花了钱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却“收获”一顿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逸仙电商的尴尬:美妆市场不差一个“完美日记”

近年,随着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媒体的崛起,抖音、快手直播电商也成为盛极一时的现象级电商模式,而一些新消费品牌也借势吃尽了流量红利。而在美妆赛道炙手可热的完美日记,便是这一轮红利的最大受益者。2020年11月,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赴美上市。一时之间,完美日记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荣耀感。彼时,业内人士也纷纷感叹:完美日记颠覆了打造传统品牌的那套逻辑。完美日记依托社交媒体大肆种草,最终全线收割的快品牌模式,也快速成为很多新锐品牌的效仿对象。然而,吹得越大的泡沫,就越容易幻灭。一年半过去,逸仙电商的股价已经跌去超95%,如今在1美元以下徘徊。而且,近期逸仙电商公布的2022年Q1季度财报,更是将这种尴尬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逸仙电商总营收为8.91亿元,同比下降38.3%;净亏损2.91亿元,同比下降8.7%。对比其巅峰时期人人竖起大拇指为之称道,逸仙电商彼时有多荣耀,此时就有多落寞。那么,这个曾经在打造“快品牌”上,被奉为圭臬的操盘手,是如何一步步走下神坛的?1连年亏损,濒临退市以逸仙电商的过往财报来看,亏损是其常态。2018~2021年,逸仙电商的利润分别为:-4012.4万元、7535.9万元、-268780.7万元、-154073.4万元,除2019年是正向利润,其余时间一直亏损。尽管逸仙电商CFO杨东皓解释称,该期间是为了满足资本市场的高预期,只能追求短期增速,搁置利润。但是从其上市后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足以看出,这样的说辞,并不能说服投资者。据雪球网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6月10日收盘,逸仙电商的股价为0.672美元。不足1美元的股价,也让逸仙电商逼近退市的边缘。因为根据纽约证券交易所规定,如果连续30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格低于1美元,该公司将被视为低于合规标准,必须在6个月内将其股价和平均股价拉回至1美元以上,否则将予以退市。而现在距离逸仙电商被警告退市的最后期限,已不足4个月了。其股价尚无回暖的迹象。加上新一期财报的利空消息,恐怕逸仙电商想要拉升股价、避免退市如泰山压顶。实际上,在完美日记这种打造新消费品牌最狂热的时期,就有业内人士警示其风险性,并对这种以营销为驱动的品牌打法提出质疑。专业人士认为,逸仙电商快速崛起、成功上市的过程,有些揠苗助长的味道,甚至有悖行业发展逻辑,因此也暗藏了诸多泡沫。对于一季度的财务表现不佳,逸仙电商董事长黄锦峰表示,“净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彩妆品牌的净收入下降45.6%,部分被护肤品品牌的净收入增长所抵消。”但是要知道,逸仙电商的主力品牌“完美日记”正是贡献其营收大头的彩妆大头,在国内美妆市场,更是Top级的地位,奈何此时会成为其业绩表现差强人意的背锅侠呢。凡事皆有因果,这得从完美日记的发展模式追根溯源。首先,完美日记是营销驱动,而非产品驱动,因此其产品并无护城河,也并非无可替代。众所周知,完美日记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甚至阳光普照,让大多数女性都能用上,归根结底是因为其是一个“平替”品牌,也就是可以通过平价,来替代其它品牌的产品。那么,这也意味着,其品牌与品质,或许难以与国际、国内头部品牌相抗衡。例如,在国内市场表现十分强势的欧莱雅、雅诗兰黛、LVMH基本都是外来品牌,却长期占据市场占有率Top位置。而国内的美妆品牌中,也不乏国货老牌,无论是百雀羚,还是自然堂虽然也以平价为标签,却在品牌、渠道等的布局上由来已久,深入人心。由此,完美日记无论是与国际大牌相比,还是与国内小众的国货品牌相比,都无过人之处。即便其大肆烧钱,“买来”很多新用户,却依然在产品、品牌方面,无法与头部品牌相抗衡。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完美日记只能昙花一现,终究被市场与用户逐渐抛弃了。更为致命的是,与大多数美妆品牌先走高端,再向低端渗透所不同的是,完美日记一开始就被大众贴上了平价、低端的标签,无形中也会丢掉一些追求高品质的用户。而完美日记想要摘掉这样的帽子,谈何容易。这无疑也为其推出更高利润的高端产品,堵塞了通道,为其产品市占率扩容带来了变数,营收增长空间及利润空间也自然也愈发狭窄。2借DTC模式上位,却难以力挽狂澜如果说完美日记的初创阶段还算成功,那么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三。其一是社交媒体的流量红利期,让完美日记抓住了天时,与此同时,美妆产品的红利也再度加码,让其吃尽红利。其二是DCT(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模式以及国货新消费品牌,都非常受Z时代年轻消费者的热捧与认可。完美日记二者全占,也为其成为顶流注入了关键因子。其三是该模式下,完美日记的品牌传播与用户覆盖虽然大而全,却可以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在三观共情的影响力之下,病毒式的社交传播,也加速了其到达巅峰。不过,抛开这些外部因素,完美日记的内核,似乎略显肤浅。因此,没有足够产品护城河、品牌底蕴的完美日记,也表现出了抗风险能力弱的弊端。例如,疫情来袭后,女生戴口罩出行,就会大幅减少美妆类产品的使用率,尤其是口红类的产品,需求大幅降低。在美妆消费需求疲软的影响下,整个行业也陷入了颓势。只是,对比花西子、兰蔻等国际、国内品牌的市场表现,恐怕根本原因还需要从完美日记的品牌、产品等方面寻找原因。对比之下,有三个重要信号,预示着完美日记更在加速坠落。而其新品策略,也难以力挽狂澜。复购率及新品表现不及预期,投资者信心受挫完美日记的由盛及衰,并非无迹可寻。首先,在社交媒体宣传热度下降后,完美日记的用户复购率在大幅下降。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新顾客复购占比达30.8%,但到了2020年该数字下降至2.6%。如此大幅地下降,也意味着,完美日记的忠实用户正在锐减,其它品牌或许更在对其老客户,进行瓜分。其次,完美日记虽然意识到产品力不足是薄弱环节,因此也在加大护肤产品的研发力度,但是却不足以支撑其大盘。据2022年Q1财报显示,逸仙电商来自护肤品牌的总净收入为1.827亿元,较之上年同期的1.084亿元增长68.5%。护肤品业务对逸仙电商总营收的贡献度从去年一季度的7.5%大增至今年一季度的20.5%。不过,对比其彩妆份额的变化,这却是其在彩妆产品数据下滑之下,此消彼长的结果。要知道,护肤品的研发并非是一个太低门槛的方向。据天眼查APP显示,逸仙电商拥有超40项专利,但多为外观专利。对比之下,欧莱雅则是拥有超2000项护肤品专利,甚至是主打敏感肌的国产护肤品牌薇诺娜,也手握80项专利。这也意味着,完美日记想要靠护肤品实现逆袭,恐怕尚需时日。而产品力不足的短板只要不根除,其市场竞争力,恐怕依然难以有革命性的变化。再次,完美日记背后母公司逸仙电商的赋能,也是完美日记重回舞台中央的制胜关键。然而,通过逸仙电商的发展策略不难看出,逸仙电商扩大品牌影响力、产品品类的打法却主要是“买买买”。大手笔收购国际大牌的打法,真的能被消费者买账吗?以2021年3月,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宣布收购“卸妆膏界的爱马仕”EVE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直播间一年卖10亿,猫七七带货黛莱皙藏猫腻

又逢618,直播带货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各直播电商平台头部主播的动向也备受关注。近日,据媒体报道,全网坐拥4000万+粉丝的头部网红猫七七直播间,因涉嫌利用容貌焦虑诱导消费,并且在产品宣传上涉嫌夸大宣传,而被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于见专栏」了解到,猫七七是快手平台的当红美妆主播,快手账号由其母亲孙书梅和女儿猫七七共同打理。粉丝们亲切地称呼猫七七为七七,而其母亲也被称为猫七七阿姨。去年10月,猫七七阿姨和比自己小16岁的男友结婚,引发全网热议。据称,彼时他们的婚礼,花费破亿,得到了千万粉丝的祝福,甚至连娱乐圈的明星刘晓庆、黄晓明也纷纷表示祝贺。由此足见,母女二人在圈内的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他们共同创立的品牌黛莱皙,也因为猫七七妈妈顺势将自己打造成为农村女性逆袭的典型,而在直播间大卖,一年带货超10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独立女性创业逆袭的故事,却有些经不起推敲,屡次被指涉嫌夸大宣传,甚至因涉嫌违反直播平台带货规则,而陷入舆论漩涡。1制造容貌焦虑,猫七七一年带货超10亿据了解,目前猫七七全网粉丝超过4000万。而且,2022年,猫七七自创的黛莱皙的销售目标是GMV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被大众淡忘,唯品会正在消失

互联网时代的短短30余年,无数互联网企业力争上游,但是最终的结局,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仅数年。细分到竞争激烈的电商赛道,更是如此。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有的电商平台顺势崛起,也有的电商品牌却逐渐被人淡忘。而那个曾经靠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打响招牌的唯品会,便是由盛及衰的典型。唯品会甚至一直被认为,会成为下一个“凡客诚品”或是“聚美优品”。只不过,现实中的唯品会,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有生命力。近日,据唯品会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总净营收为252.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1.13%;归属于唯品会股东的净利润10.96亿元,较去年的15.48亿元下滑29.06%;一季度GMV总额为426亿元,同比也下滑了7.6%。尽管营收利润双双下滑,已经将唯品会的窘境暴露在大众面前,但是对比之下,唯品会在传统电商淘宝、天猫、京东,新型电商拼多多、快手、抖音直播电商的夹击下,依然能保持正向盈利,也值得浓墨重彩。只是,营收利润一直走低的唯品会,恐怕难以将仅剩的盈利能力,继续下去。1存在感降低,唯品会被两头“挤压”对于跟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来说,唯品会或许已经成了大众的记忆,但是至少对那句广告词,仍记忆犹新。但是对于95后的Z世代人群,唯品会显然没有多少存在感,而且这种存在感,也在进一步消失。早年,一些年轻人可能还会因为追星,尚且记得是周杰伦和昆凌夫妇代言以及在各类国产综艺或者电视剧中的广告植入,但是在唯品会上购物的年轻人,或许寥寥无几。导致这种尴尬的原因,自然也与唯品会愈发变得低调,减少了媒体曝光及各种综艺节目赞助有关。但是更多的却是因为,其品牌定位是以奥莱特卖产品为主,似乎与这个年轻人都追求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有些背道而驰。网友经常调侃,唯品会自诞生之时起,就是库存清道夫,因此在平台销售的产品,多数受季节、潮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库存积压严重,甚至不得不依靠反季营销、错季采购、厂家垂直发货等方式压缩货源成本与流通成本。实际上,这种奥特莱斯尾货清理模式,在国内并不新鲜,也不缺少竞争对手,甚至很多线下商场,也以奥莱模式为主,抢占了唯品会的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唯品会之所以不如早年更受欢迎,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品牌方自身也通过品牌优势,在各大渠道建立了自己的特卖业务,甚至在线下开设工厂店、奥莱店,销售反季服装鞋帽等折扣商品,甚至直接与头部电商合作,通过秒杀、聚划算团购等方式,吸引更多用户的注意。在互联网模式之下,奥莱特卖甚至成了这些品牌方引流获客、拉升品牌影响力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用户端对于唯品会的认知,就是性价比高,退货十分灵活。而消费者一旦发现品牌方的折扣价格比唯品会更低,消费者自然会优先选择去品牌特卖店购买商品。因此,该模式成功的前提是,需要商家能从与唯品会的合作中获得最大利益,用户能够捡到便宜提升性价比。不过,在满足双方需求的同时,留给唯品会的利润空间也就所剩无几了。2垂直优势不再,流量阵地失守众所周知,唯品会早年的崛起,不仅因为其独特的特卖模式,更因为其在服装鞋帽等品类上的垂直深耕。然而,在流量逐渐被各大电商巨头瓜分后,其垂直的优势已经难以凸显,随着唯品会依托垂类的流量腹地,被各大平台入侵,唯品会的流量阵地也正在失守。回顾电商发展的这些年,早年是阿里、京东的天下,随着拼多多依靠拼购电商从下沉市场崛起,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异军突起,垂类的流量早已失去了当年的竞争力。当商品信息变得越来越对称,即便是蘑菇街、美丽说等导购平台,也没有了生存土壤。而在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下,直播电商正在成为新的主流产品形态,舞台中央早已没有唯品会的位置。因此,昔日唯品会引以为傲的垂直优势、特卖优势,早已被KOL直播带货的模式,抢占了注意力。专业、实惠这些关键词,在头部网红的影响力之下,已经不值得一提。相反,正因为唯品会早年的品类过于聚焦,以自营服饰为主的特卖贡献了超70%的GMV,唯品会在遭遇各大电商平台的狙击后,难以找到第二增长曲线,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毫无还手之力。由此可见,垂直专业不仅没有在新型电商时代为唯品会加分,反而成为其发展壮大的掣肘。抛开产品品类定位,再来看唯品会在流量耕耘上遭遇的困境。在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发展如火如荼之时,唯品会似乎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脉搏,在新型电商模式上的探索,泛善可陈。例如,仅从流量来看,一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数量为4220万,较上年同期的4580万下滑7.86%。而其在直播电商方面的布局,也可以通过该板块的营收贡献窥探一二。据了解,2020年7月,唯品会APP在升级之后悄然开通“直播”频道。该频道已经在其APP页面上线。对此,唯品会回应称:目前在小范围内进行直播尝试,会对这个领域保持关注。众所周知,淘宝直播、抖音、快手一类的直播电商平台,成为了品牌商与消费者的新选择。究其原因,通过直播间、主播直接连接消费者与商品,大大缩短了人与货之间的匹配效率,以及层层转运的物流效率。因此,流量大的直播电商,天然具有请库存的能力,而且,在这种模式下,清库存、推新品、直播商品C2M等新零售模式,大行其道,早已颠覆了唯品会等平台传统的销售模式。3老客户贡献占比近4成,却难掩焦虑作为以会员制度为模式的特卖电商平台,唯品会并非没有任何优势。例如,其会员无疑就是唯品会最重要的资产。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这次超级用户贡献了唯品会线上GMV占比的38%以上,这种高复购率、高购买力、高留存率,显然是其它综合类电商平台无法比拟的。值得一提的是,唯品会VIP用户增长超过3成,证明唯品会核心用户留存度不断提升,用户粘性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唯品会对坚守其原有的模式,有着谜之自信。唯品会CEO沈亚曾在今年3月份的投资者对话会议中表示:“直播电商和我们的盈利模式不一样,对平台电商影响更大,对我们的影响相对小。”但是要知道,目前全民直播、网红带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即便综合电商平台对唯品会不会形成冲击。一旦品牌方如法炮制,通过开设官方渠道进行库存清理。唯品会又将如何面对?据了解,奥特莱斯模式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但是无论是新品上市,还是尾货处理,高效的供需匹配,还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作为底层支撑。而在国内这些技术尚不成熟的当下,品牌方想要实现C2M等直供模式,实现高效生产、销售,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短期之内,唯品会合作的品牌方,依然面临库存问题。不过,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成熟,无论是品牌方,还是工厂,清理库存尾货的需求将会逐渐减少,甚至直线下降,而以清理库存、尾货特卖为定位的唯品会,如果一直延续其对特卖模式的执着,恐怕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加上如今用户选购产品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透明,唯品会想要靠特卖一招鲜,恐怕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由此,摆在唯品会面前的,或许只有转型升级,寻找其它发展路径。4结语早年即在电商赛道打下一片江山的唯品会,虽然经历了几番时代的洗礼,却依然有数千万的拥趸,实属不易。只不过,得年轻用户者得天下。唯品会早年定位的特卖模式,在早年固然有其独特之处,但是如今却赶上了新消费的大潮,因此也正在丢掉一些年轻用户的追随。可以预见,如果唯品会一直坚守其原有的格调,必将面临被市场日渐淡忘的危机,甚至成为几代人的记忆。所幸的是,即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唯品会依然能够夹缝中求生存,依然在保持正向盈利,甚至连续第38个季度实现盈利。只是,在肉眼可见的业绩下滑之下,唯品会恐怕再也难以像过去那样高枕无忧。但愿在内忧外患之下,唯品会依然能保持头脑清醒,在未来的市场拼杀中,依然能保持这种韧性。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唐山打人事件,某些人又在乱带节奏……

6月10日凌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引爆全网,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热点。相关的信息、证据在网上充分曝光,各大媒体公开报道,当地政府也给与了正面回应,高层及时介入。显然,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点效应,确实发挥了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但是,随着热度持续上升,不仅争议的方向明显跑偏了,尖锐对立的争议各方更是竞相拉平台方“下水”。有拖着平台方出面当裁判的,有指责平台方“操弄舆论”的,搞得一地鸡毛。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叹:在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今天,还有很多人依然没有理解社交媒体平台在舆论热点事件中合理的角色定位。1社交媒体平台不是报馆,是茶馆社交媒体平台,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媒体功能是网络社交的衍生功能。也就是说,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类似于茶馆,而不是报馆。茶馆就是前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社交场所,入座喝茶的客人聊什么、和谁聊,都是自选动作。只不过随着人流的聚集,茶馆就成了信息汇聚的所在,自然而然地具备了一定的媒体属性。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里描写的就是这样的场景。茶馆老板提供的服务,就是提供一个喝茶聊天的社交空间,而不是观点的输出。所以,消息再灵通的茶馆也不是报馆。茶馆老板的责任就是维持店里的经营秩序,客人吵架,老板出来打圆场。吵闹到影响别的茶客了,老板最多就是把不懂事的茶客请出去。至于客人争论话题的是非曲直,老板也当不了裁判,也不该由他当裁判。至于打架动手、作奸犯科,那也得报警处理,茶馆老板既不是警察,也代替不了法官。社交媒体平台,就是这样的茶馆属性。用户关心什么话题、持有什么样的观点,那是用户的事。社交媒体平台不应干预,也无力干预。动辄上亿的用户、千千万万个话题,怎么干预得过来?要求平台经营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还有一大块意识形态之类的人事,把北大清华都搬来都不行,何况一群搞IT的?比如,这次争论跑偏、搞得乌烟瘴气的“女权之争”,让平台经营者判断何种言论为“极端女权”,明显超纲了。专门搞妇女工作的妇联都没拿出个标准来,平台凭什么去判断到底是正常女权,还是极端女权呢?概念张口就能说,标准和甄别却不是那么简单的。至于担心平台“操纵舆论”,就更得让平台在热点事件的争议中保持中立。拉平台经营者下场当裁判,无疑会放大平台的干预权。真让平台获得了上下其手的权力,才是危险的。保持平台中立、干预克制,才是互联网舆论环境健康的保障。其实,大可不必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口舌之争过度焦虑。讲到底,平台上的喧嚣只是社会现实的呈现。平台汇聚了信息,而不是主导了现实。有没有平台的信息呈现,现实生活都是那样。唐山烧烤店发生打人事件,是社会现实。围绕这一事件的各种视角、观点,也一样是社会现实。打人的流氓不是社交媒体平台制造的,“极端女权”也不是社交媒体平台出现后才诞生的。平台只是打开了一片互联网空间,是网友的互动把社会现实呈现出来的。社交媒体平台的媒体属性,是每一个用户手中话筒,而不是平台本身。朋友圈的内容不是微信官方的观点输出,而是用户自己交朋友交出来的。所有的社交媒体平台都是如此,网友们看谁的内容、和谁互动,决定了平台的媒体含金量。所以说,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乌烟瘴气,本质上是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理性缺失所致。很多人在现实生活里完全具备社交理性,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乱了方寸。不会社交,也就降低了平台的信息质量。当我们责怪平台风气时,却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了自身。2社交理性缺失,给了边缘极端人群舞台在现实生活中,话不投机半句多,既是最基本的社交理性,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常识。可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喋喋不休争论半天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连光缆对面是个抠脚大汉,还是妙龄少女都不知道,就你来我往地吵了半天。这不是观点之争,而是意气之争。意气之争泛滥,让本来正常的舆论环境变得不正常了。这就是社交媒体平台兴起后,很多边缘化的极端思想逆袭主流的原因。这次唐山事件中,滥用性别标签、煽动性别对立的极端女权就是其中之一。什么话题都能往性别对立“带节奏”,是不值一辩的病态思维。在现实生活中,要是遇到拿着话筒在街头高喊“唐山的地痞流氓打女孩,全中国男性都有罪”,哪有人会去搭理他?最多报以同情的目光,好心劝一句“有病看病,别耽误了”,就走开了。社交活动也是趋利避害的,谁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呢?这就是理性。现实生活中理性的社交边界,给极端主义者打造了“玻璃墙”。理性的社交边界不是警察叔叔管出来的,而是每个正常人自带的理性Buff。如果正常人群能够在社交媒体活动中也保持这样理性的社交边界,那些脑回路异常的边缘人也闹不出多大动静。无非是躲在虚拟空间的犄角旮旯里抱团自娱自乐罢了。可是,很多人上了社交媒体平台后,脱离了日常经验,变得不会社交了。反而给了这些边缘人群的极端思维表演的空间。和他们争辩、解释、讲理,都是给了他们表演的舞台。最终被他们激怒,做出过激的反应,反而满足了他们受迫害妄想狂。对公共事件的舆论观察、舆论监督,就这么被带进了他们的节奏。这次唐山打人事件正是如此,这样性质恶劣的社会事件,应该关注的是事件处理的司法公正、治安管理的缺陷、是否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等等。却因为极端女权的搅局带向了性别对立,岂不荒唐?既然荒唐,又有什么可争论的呢?同样报以同情的眼光,“有病看病,别耽误了”,然后走开,才是理性的选择。其实,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早就给出了技术解决的方案,比现实生活还方便。该拉黑就拉黑,绝不多一句废话,多看他们一眼都是你输了。放着这么方便的工具不用,非要和他们讲理,殊不知能讲理的还能叫“极端”吗?本该心理医生照顾的群体,正常人较什么劲?这不是理性的社交选择,而是自讨苦吃的非理性。结果耽误了正事、坏了心情,还奉上几十条、上百条的互动,满足了他们的表演欲,舆论就是这么被带歪了节奏的。这该责备平台,还是反思自己失去了社交理性?给你技术工具你不用,还是得怪自己吧。到头来要平台下场当裁判,却忘记了抵制极端思想的权力本来就在自己的手上。别和那些边缘极端者社交,他们就成不了媒体。现实生活中很简单的事实,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变复杂了。说到底,还是互联网工具太年轻,我们的网民群体太年轻了。一上社交媒体,就成了“爷青回”的热血上头,卸下了理性的武装。解决的方案很简单,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嫌他烦就礼貌地转过头去,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社交媒体工具给了每个人选择社交对象的权力,那就用好手中的权力,管好自家的VIP包房。3好工具还得好好用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很多的便捷,社交媒体平台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开拓视野、广交朋友,所有人都从这一新技术中受益匪浅。但是,和所有的好工具一样,不好好用就成了自寻烦恼。下个APP,不找正常人聊天,非要和神经病较劲,能怨谁呢?趋利避害的社交理性不需要平台方来教,按照现实生活的日常经验操作就行了。要把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维度带到社交媒体活动中去,而不是把社交媒体上的沉渣烂泥投射到现实生活中。诚然,言论自由应该有边界。这个边界的首道防线就是舆论场参与者的个体理性,而底线则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平台方既不是网友导师,无法代替个体理性的判断;更不是言论审查的立法者、执法者,不要鼓励平台方越界行权。平台方应有的角色,就是茶馆里的店小二,提供端茶送水的技术服务,让网络社交变得更为便捷。让每个用户都有一样的技术工具箱,能够不受打扰地愉快社交,这是平台方能够做到的。今天中国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的种种纷乱,问题不是出在平台的技术服务,而是出在了社交动作变形。低质量的社交导致了信息质量下降——正常人和神经病吵得不可开交,这信息质量能有多高?需要改变的是广大网友的心态。社交场合不是战场,也不是竞技场。讨论问题是疑义相与析,不是你死我活的战斗。隔着光缆,谁也灭不了谁。就算平台掌舵者亲自下场,其实也奈何不了谁,也不该让他奈何得了谁。总之,我们的网络舆论场确实需要进化,却不能靠硬拉平台下场当裁判的方式实现。我们要想开一点,现实空间中都免不了犄角旮旯里堆着灰尘,网络空间怎么可能做到一尘不染?地上有屎不奇怪,非要去踩屎,就不理性了。人人坚持远离屎堆的正常理性,网络舆论环境就会干净得多。至于检验屎堆的方法,那很简单,社交愉快的心情就是最好的检验方式。拉黑是社交媒体用户的权利,用好自己的权利,保证自己的好心情,就是那么简单。PS:本文已获〔关胖侃财〕转载授权。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第144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在陆家嘴金融广场,paypal楼下一列老哥,统一穿着黑色t桖paypal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百年品牌雪佛兰,为何节节败退?

雪佛兰作为美国通用公司旗下的百年品牌,也是最大的一个子品牌,自1911年创立以来,它就在不断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和辉煌。车型分布非常广泛的雪佛兰,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用车需求:从小型轿车到大型4门轿车,从厢式车到大型皮卡,甚至从越野车到跑车,都可以在这个品牌找到一款自身所需。但近年来,这位百岁老人,似乎也开始步履蹒跚了。1新能源势头正盛,油车寒冬进行时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它拉动着市场内需的同时,还能紧密衔接上下游企业,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而近十年我国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汽车工业的布局也逐渐成熟、完善。而本该继续腾飞的行业,却被疫情按下了暂停键。除却疫情,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车企的冲击,也是不容小觑的。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汽车总销量累计650.9万辆,同比增长仅为0.2%。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增长仍旧势不可挡: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8.4万辆,同比增长1.1倍。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25.7万辆,同比增长1.4倍,市占率达到19.3%。新能源汽车虽然受到生产物料供应短缺、产能不足等,导致存在交付周期过长的问题,但对比油车如今面临的挑战,就显得有些小巫见大巫了。油车如今面临的问题有如下几点:一车牌获取存在困难,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是二线城市都开始逐步限号、控号的情况下,油车市场将会进一步紧缩;二是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辅以疫情无法长途出行的因素,在购入新车时,也有优先选择有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整个车市的主力仍为燃油车。雪佛兰作为2005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品牌,它在疫情严重的4月,旗下开拓者车型仍有306辆的销售量,虽然相比前月的336辆略有下滑。可这款定位在中大型SUV,注定了不是能扛起雪佛兰营收大盘的车款,产品属性和售价都让其有些高不可攀。它存在的目的,在业内人士看来,仅仅是为了拔高雪佛兰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罢了。可目前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雪佛兰开拓者也很难成为购车人士的首选。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推出了更多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试图以汽车消费拉动整个内需市场。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相关政策已经被延长到今年年底,再加上免除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本身就超过了470亿元以上,对于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雪佛兰自然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一庞大的市场。今年推出的畅巡系列,便是雪佛兰给市场的答案。经典SUV设计,综合补贴后还需要为它支付17.3万,这个价格远超国产巨头比亚迪的定价,并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雪佛兰也是初生牛犊,消费者能否为它的尝试买单,还有待考察。因为汽车限牌、通行限号、油价飙升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优先考虑油车的传统,已经在逐渐削弱。而雪佛兰旗下却仅有一款新能源车型,并且还是中端车款,这显然有些不够看。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商场如战场,不找对自己的定位,雪佛兰的未来也不会太顺利。2市场策略不被认可,雪佛兰难挽颓势事实上,雪佛兰对自身品牌产线的部署,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从它的产品布局也能看出其中的小心思。雪佛兰在售8款国产车型,7—13万区间的车型占了一半,性价比如此之高的情况下,雪佛兰这几年也依旧没有溅起太多水花。2022年汽车行业公开数据显示,雪佛兰旗下的创酷、沃兰多、畅巡等多款车型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终端起步价已经跌到13万的探界者,月销也仅为3000辆;2021年还有7000多台的销量的开拓者,今年第一季度就只卖了300多台,终端降价幅度高达4万以上,却仍然乏人问津。销量下滑不是一线市场所在意的,但雪佛兰的市场策略:疯狂降价,对经销商、代理商而言是无法接受的。在没有利润空间,更没有起量的情况下,代理商连运营成本都无法覆盖,更别提继续续约了,因此在今年,雪佛兰重庆代理商,一家已经驻扎在本地许久的4S店,宣布退网。这对于雪佛兰而言,和失去了西南市场,几乎画上了等号。但雪佛兰之所以失去消费者的青睐,更多的还是源自它对于中国汽车文化需求,了解得不够透彻。以其力推的开拓者为例,7座的中大型SUV,出门在外确实排面十足,但在用车场景主要是城市通勤的情况下,这款车几乎就是鸡肋的存在。开拓者造型前卫,吸引年轻用户,但在日常他们不需要这么一部庞然大物;而家庭用户追求的舒适以及豪华内饰,开拓者的表现可以说是无功无过的。总结起来就是:买得起的不喜欢,喜欢的养不起。在目标市场模糊不清、目标群体暧昧不明的情况下,雪佛兰开拓者想要获得市场认可,几乎是天方夜谭。雪佛兰自2005年雪佛兰正式进入中国以来,灵魂里镌刻着“大车”、“实用”、“性能超强”等等烙印。在与上汽通用其合作之后,雪佛兰便开始了自己的“移花接木”之旅。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挂着雪佛兰标的几乎都是韩国车,比如赛欧、景程等,这些车款为雪佛兰这位专注SUV的硬汉,补足了家用轿车的产线。只不过这招虽然赢得了市场,却伤了品牌口碑。雪佛兰借助低价车系快速铺开了市场,但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性价比高”就一直贴在雪佛兰的身上。虽然后期雪佛兰也引进了探界者、迈锐宝、开拓者等中高端车型,并且针对品牌文化,还进行了多次的洗涤。但直到现在,雪佛兰也没有摆脱“性价比高”的这一小标签,这恐怕就是导致它节节败退的一大诱因。实际上,雪佛兰现如今的处境,业内人士称其实早有预料。品牌毫无竞争力可言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赢得消费者的持续青睐;并且伴随着消费升级的提速,雪佛兰依旧不愿意放下身段,宁愿通过终端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车子卖不动、经销商倒闭、没有回头客。3转型动作迟缓,雪佛兰难有起色雪佛兰在近年来频频遭到市场遭遇滑铁卢,在2019年,雪佛兰的销量更是同比下降了38.6%之多,它也至此便开始了自己的一蹶不振之路。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雪佛兰品牌在国内全年销量为28万辆,2021下滑到23万辆,同比跌幅又超过17%的情况下,雪佛兰对于促进营收增长的尝试,仅仅只是降价。这也导致消费者对雪佛兰观感变成了:买雪佛兰新车,等几个月再买,不降价就不买。而雪佛兰如今要面对的问题,一如当年福特那般。福特作为早早进入中国的品牌,销量一直都在稳步提升。但在汽车市场动荡、新品牌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没跟上步伐的福特,从年销90万到年销20万不过就4年时间,更何况雪佛兰的底子还没有福特深厚。雪佛兰对于福特的遭遇,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但对于未来,雪佛兰似乎仍在犹豫不决。重心依旧在燃油车上的它,在后续推陈出新的时候,也只有优化外观、更新动力系统这两点,那种能够像雷克萨斯RX300系列那种惊艳众人的车型,已经不会再有了,毕竟燃油车已经走到了最后的窗口期。而在油电转型这个方向上,雪佛兰还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尤其是母公司上海通用,它的新能源汽车布局才刚刚开始,哪怕是有足够庞大的技术团队,市场也需要时间去接纳它,更何况按通用集团的惯列,最新的动力技术和研发成果是优先附加在别克以及凯迪拉克上的,雪佛兰还得往后排排队。雪佛兰在转型这件事情上,表现得不像是一个百年老品牌,反倒像一个爱答不理的叛逆青年。在市场风向已经足够明确的情况下,它仍然一意孤行。即便今年雪佛兰还能依靠自己的燃油车守住20万辆的年销量红线,可明年如果不拿出一款成功的新能源车型,雪佛兰就很危险了。4结语新车吸引不了消费者、新能源车款竞争力不足,那么就继续走性价比之路,是雪佛兰面对层层逼近的竞争对手,给出的答案。但这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也令雪佛兰难以走出营收困局,甚至还会被第一梯队进一步拉开差距。在如何讨好消费者这门课上,雪佛兰的成绩可能是不合格的。若想拧转颓势,雪佛兰还需要找到更多自己的闪光点。如此,这个百年品牌才有机会焕发出时代第二春。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宝尊电商盈转亏,面临重重困境

宝尊电商2022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宝尊电商总净营收19.84亿元,同比降低1.8%,归母净利润-1.22亿元,而2021年宝尊电商的归母净亏损达到了2.2亿元。数据看来,宝尊的情况并不乐观。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高不成低不就,淘特出路究竟在哪?

拼多多在前阵子公布去年最后一个季度赚得66亿净利润的财报,且达成连续三个季度都实现盈利的成绩。另一边,阿里的财报仍在重复着净利润下滑的故事,但听到这个消息,最焦虑的恐怕就是专门负责狙击拼多多的淘特了。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第142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上周火币管理层大换血,据说去中心化事业群的老大出事了,某人继续收缩权力。2、格力已经开始最后的疯狂了,给员工制定10w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房产质量问题惨不忍睹,招商臻府匆忙庆功背后有猫腻

近日,深圳“宾利占车位”纠纷将车位问题暴露在聚光灯下。而看似是两位业主之间普通的民事纠纷,实则暴露出了深圳高端房产交付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严重的问题:例如,物业管理服务内容是否清晰、业主在小区的停车位等所有权权益界定是否明确等。据澎湃新闻报道,涉事小区业主称,纠纷源于开发商将住宅区的“公共”停车位使用权赠送给公寓区业主,作为“专用停车位”,引起住宅区业主不满,近半年来纠纷不断。实际上,“宾利占车位”类似的纠纷,只是深圳豪宅交付问题的冰山一角。据多家媒体报道,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招商臻府小区的多位业主,就因其背后的地产商“强行竣工”、“工程烂尾”等投诉至住建局等政府部门,而其背后的地产开发商招商地产更是被指依仗强大的公司背景,而对业主投诉置若罔闻。据了解,招商臻府楼盘在房产交易网上的报价高达8.8万/平。算下来一套也近千万,也算是大众眼里的“豪宅”。然而,就是这样价格高昂的房产,却陷入了交付过于敷衍、工程烂尾无人过问的尴尬之中,至今仍未得到解决。1招商臻府“提前”交房,地产商庆功被指有猫腻据媒体报道称,多位招商臻府业主向记者反馈,在2021年12月底,该小区的开发商招商地产就提前安排收房,虽承认建设赶工,仍有遗留问题,但是承诺在第二次交房前处理完毕。不过,半年多过去,招商臻府工地的工人几乎撤场,而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改善。尤其是近期深圳雨季到来后,小区内的各种遗留问题,严重暴露,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蹊跷的是,业主被“强制”提前收房后,招商臻府的开发商,却通过官方渠道大肆渲染,号称该项目提前236天交付、贡献归母净利润32.40亿。图源:招商蛇口官方账号业主关心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房地产商却大有摆庆功宴的味道。因此也不得不令人质疑,招商臻府项目提前交付背后,可能有猫腻。有业主推测,该小区匆忙交付的意图,十分明显,不过是房地产商为了年报数据看起来更华丽,而刻意为之。2新房质量“惨不忍睹”,地产商狂遭“打脸”记者调查发现,房产商所谓的提前236天交付,有些经不起推敲,甚至被该小区的业主一致认为,严重未达到当初签订购房合同约定的交付标准。例如,小区漏水严重(包括停车场、墙体喷水、小区地面),每逢下雨,就如同注水一般。据了解,业主也向当地住建局部门投诉,并录制了大量的视频和照片为证。通过网络曝光的烂尾工程画面,确实有些令人不忍直视。更令业主气愤恼怒的是,窗外在洗窗户,室内墙体直接水流如注。而且,漏水之处就有插座、加上有些电线裸露在水中,业主随时都有触电风险。而众所周知,墙壁长期渗水的结果,更是有导致墙体倒塌的风险。另外,作为小区的门面之一,小区大门更是保障小区内居民安全、防止不明来历的人员进出的重要屏障。但是招商臻府的大门却无故停工,迟迟未动工建设,由此业主也不得不绕道而行。停车场作为一个小区的标配,出入口的布局也非常重要。但是据业主反馈,招商臻府的小区停车场出入口共用,一旦入住的业主增多,必然会导致来往车辆擦碰等事故,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除此以外,业主还反馈,电梯间手机没有信号。因此每次乘坐电梯都会提心吊胆,由于房子内经常漏水,所以会担心因为漏水断电,电梯出现故障甚至直接下降坠落。而没有大门保护的小区,环境也极其糟糕,一方面是施工遗留的脚手架、水马、玻璃等杂乱无章的堆放在小区,影响业主出入。另一方面,这些杂物还会带来安全隐患,影响儿童在小区玩耍时的安全。通过媒体报道,小区的负三楼地下停车场,还有更夸张的质量问题。例如,负三楼不仅未完工,还到处是积水,墙面更是到处渗水。由于维权一直无果,业主向媒体表达该惨状时,也只能是苦笑与无奈,直言这哪里是住新房,分明就是“水帘洞”。而且,该楼层的电梯间、楼梯间、地板等也尚未完工。由于电梯间与楼梯间有积水、水泥地等也尚未处理,严重影响了业主在室内的通行。加上停车区域地面不平整,积水无法排掉。导致该区域长期潮湿无比,不仅影响停车,更会给室内一些用电设备,带来安全隐患。长期潮湿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甚至连天花板,也已经发霉。种种惨状之下,业主也完全没有了入住新房的欣喜,更多的是每天面对“千疮百孔”的房子,留下声声叹息。用半生积蓄换来的房子,却住着心里却不踏实。而且,半年多过去,维权之路,更是长路漫漫。这让人情何以堪?实际上,这并非招商臻府首次被业主投诉。去年12月,同样是该小区,在领导留言板公开展示的投诉事项中,有业主反馈招商臻府精装和样板间货不对版,在进行项目参观时发现批量装修所用的材料、物件与样板间装修出现非常大的差别。当时,宝安区住建局的回复态度也十分明确,对业主反馈的问题给予支持,并称如业主反馈情况属实,将责令房地产商整改。实际上,在“宾利停车位”事件发生前,截至今年4月,深圳各区项目因质量问题,多处项目发生维权事件。如坪山的金尊府、宝安的尖岗山一号、龙岗横岗的建信天宸、宝安石岩的嘉信云峰公馆等等。而且,只是部分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对于更多业主,最终却是不得不在反复的协商与拖拉过程中,独自忍受买房带来的后遗症。这也不禁令人反思,堂堂的一线大都市深圳的昂贵住宅,为何却与其高昂的价格无法相称,甚至与交付协议谬以千里。而原本很美好的建筑规划图、营销效果图,为何到了实际交付落地,就成了空中楼阁,甚至漏洞百出,货不对板呢?「于见专栏」认为,这是多方面因素所导致的。其一,开发商的价值观与发展理念问题。众所周知,业主购房,都是与房产开发商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甚至还经过第三方放款银行,办理了按揭贷款。所以,对于大多数业主来说,买一套房相当是押注了全部身家。更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由于地产公司经营、资金断裂、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等,导致房地产商难以为继,不得不以牺牲业主利益为代价,让施工工程烂尾。而针对业主维权,只能选择逃避、拖延等方式。很显然,这是一种消极的处理方式。而从发展理念来看,稍微有一些远见的房地产企业,都会想尽千方百计,去融资甚至贷款,以确保项目保质保量交付。而不是逃之夭夭、选择跑路。况且,深圳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一线城市,身处该地的这类企业,更应该有担当社会责任、保护业主利益的发展理念。其二,因为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得不停工导致项目交付滞后。这样的事件发生,也屡见不鲜。例如,近期河南商丘一小区业主,因为项目长期停工而不得不自发建设小区上了热搜。每天都有十几二十个业主,免费到楼盘给小区抽水进行绿化等,堪称房地产界的笑柄。另外,据媒体报道,前几天,二手均价近30万/平的蛇口某楼盘,突然遭遇停工。一封流传于网络的疑似正式文件显示,因公司生产经营困难,从6月1日起全员待岗,待岗期限至少6个月。如果半年之后还是困难,那么继续停摆。这也意味着,那些买了房的富豪们翘首以盼的豪宅,交付将会遥遥无期,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由此可见,虽然一二线城市虽然经济发展远超三四线城市,但是在房产质量上面临的问题,似乎并无不同,都曾出现过不少业主买房“货不对板”的情况,最后有些还落得“钱房两空”的结局。其三,新楼盘的验收标准、验收流程或许存在漏洞。据部分业主反馈,将一些房产质量问题反馈至当地住建局时,住建局也曾表示验收时,符合验收标准。只是,明显存在质量问题的房产,为何能堂而皇之的验收通过、并被交付到业主的手里?国家监管部门的公信力自然不容置疑,但是是否会因为地产商在验收汇报过程中,避重就轻而蒙混过关,就不得而知了。例如,去年12月,深圳某大V账号,就曾借助广东珠江电视台对招商臻府项目的报道,揭露了地产工作人员是如何应对媒体提问,避重就轻说出房产问题的。3结语买房是很多人穷其一生的梦想,是重要的人生大事之一。所以,买房之前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被房地产商的各种宣传蒙蔽了双眼。而一旦有房产质量问题,业主也理应为自己的利益争取一份空间。毕竟,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某些房地产商之所以肆无忌惮,也正是因为其背景深厚,而大多数业主都是出于各种顾虑,而忍气吞声,没有将维权进行到底。但愿在这个全民奔小康的社会里,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而不会因为老百姓的善良与忍让,而搭上半生的奋斗成果,甚至被一些无良的开发商拖进泥潭。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退市第六年,匹克用何卷土重来?

诞生于1989年的匹克,有着初代晋江鞋王的美誉,可随着后继者李宁、安踏的出现,匹克也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在1993年便已开启自己全球注册之路的它,却在上市七年后,黯然离去,直至今日仍未能再次挂牌。而在去年匹克却高调宣布,已完成3亿美金的融资。此次资金的注入,也让这个已经被弄潮儿们错过许久的国货品牌,有了再次上市的底气。可匹克这次的路,却再也没有当年上市那般一帆风顺了。1国潮认知逐步强化,国货品牌群雄逐鹿限量发售的Air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第141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小鹏互联网中心部门官方微信群,前几天下午临时更换了群主,晚上十一点就解散了微信群。瑟瑟发抖,六月果真有一波大的吗?2、HW又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战区+军团,一大批企业又要效仿啦。不管自己学明白了没有,是否能Hold住,都有模有样搞起军团战区的运动,苦逼的打工人又要开始新一轮的互相卷啦。3、吃tiktok的瓜了吗大家?把国内这套搬去英国水土不服了。中国高管Joshua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股价跌跌不休,金山WPS苦苦寻觅新增长点

提到办公软件,很多人都会想到微软的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棋高一着的高端化布局,小米Q1财报终显成果

小米集团2022年一季度的财报已经在日前公布,财报中有两处亮点,一是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四百五十八亿元,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三千八百五十万台;二是小米全球智能手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3月,全球及中国大陆的MIUI月活跃用户数均创历史新高。这在高度饱和的市场下,非常难得,充分显示出小米的增长韧性。其中,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29亿,连续6个月持续增长,同比增长1.038亿。中国大陆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356亿,同比增长1700万。2022年Q1,由于国际局势、疫情反复等利空事件导致智能手机行业全球整体大盘下滑,但得益于小米集团精细化运营、高端化战略、海外本土化策略等举措,小米在行业下行期仍保持稳定向好发展,因此市场对其未来预期,也是信心十足。
2022年6月7日
其他

被撤销测试许可,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还能走多远?

自带流量光环的小马智行,最近摊上事了。近日,美国加州机动车管理局以监管不到位为由,撤销了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原来小马智行在向DMV提交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续期申请时,DMV发现公司有三名安全员的驾驶记录无法监测到,并且安全员的驾驶记录存在违规行为。虽然失去了在美国加州进行自动驾驶技术测试的机会,对于主营业务在中国的小马智行来说,短期影响可能不会太大。但是加州作为全球首个为无人驾驶汽车制定法规的州郡,汇聚了大量的自动驾驶科技翘楚,失去了加州这个招牌,对于一直以来标榜在中美两地布局的小马智行,恐怕会有很大的后遗症。1内生式增长为0,资金全靠融资作为一开始就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赛道的小马智行,目前来看,其依然缺乏明确的商业化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公司几乎无法靠内生式增长来获得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而为了继续保持在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领先,小马智行还需要不断地烧钱做研发。因此,能否顺利融资已经成为小马智行生存的关键所在。也正是因为对于资金的渴求,将使得小马智行更容易沦为资本的“玩物”。众所周知,搞自动驾驶技术的科技公司一般分类两类,一种是以谷歌Waymo、小马智行为代表的企业,一开始就直接定位了L4级的跨越式的技术玩家,这类企业虽然看起来技术更加前卫,但是其短期也面临着难以变现的问题。而另一种是以特斯拉、百度为代表的,从L2辅助驾驶市场切入,然后通过L2级市场的盈利来支撑公司在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研发。显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特斯拉和百度的这种模式无疑更加适合当前的环境。直接搞跨越式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一般来说需要雄厚的资本,而这种资本的获得通常都是融资或者靠集团的投入,谷歌和苹果由于集团的资金雄厚,经得起这也烧钱。但是小马智行作为一个初创型科技公司,如此冒进,实属冒险。此外,一味追求技术的小马智行,在2021年也失去了一次能实现自我造血的机会。据了解,在2021年春节过后,小米的雷军曾经就辅助驾驶合作项目和小马智行团队进行过沟通,但是最终双方还是没有谈妥。图源:小马智行官网对于当时的谈话,旁人无从得知。但是从事后的发展来看,当时年少轻狂的小马智行可谓错失良机。就在和小马智行谈判未果的情况下,小米随后就投资了深动科技,并且将其纳入自动驾驶的生态圈。要知道,小米生态圈可是当今国内数一数二的存在,很多小企业正是因为榜上小米,才逐渐成长起来的。不过,当时小马智行未能和小米谈妥也并不奇怪。因为那时候,小马智行刚完成了C+轮融资,手握巨资可谓是春风得意,肯定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L2级的辅助驾驶。如今,在L4级自动驾驶还要大量烧钱的情况下,小马智行的商业化落地依然遥遥无期,而且在L4级自动驾驶场景中,物流园区以及面向高速公路的Robotruck,被认为是能最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但是,小马智行依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在2021年3月,小马智行正式发布卡车业务品牌小马智卡,但是在当年11月,小马智行却将卡车研发团队并入乘用车团队,此后,Robotruck业务也不了了之。这也使得,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的小马智行,对于资本的渴望程度更高。这也是小马智行一直在寻求赴美IPO的原因,但是经过加州这一事件的发酵,未来能否顺利在美上市可能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这对于当前一直在寻求资本的小马智行更是雪上加霜。不仅如此,小马智行被加州撤销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虽然看起来并无影响公司的技术研发,但是其影响很大,这会让一部分投资人选择作壁上观,毕竟经过D轮融资后,小马智行的估值已经高达85亿美元,同比上轮融资提升了65%左右。而且加州作为对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最为包容的地方,小马智行的碰壁,难免让人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抱有疑虑,这又会进一步加大其融资难度。因此,在缺乏内生式增长,运营资金全靠外部融资的环境下,加州事件可能会对小马智行产生难以估量的冲击。2商业化路线不清晰小马智行作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独角兽,在技术方面已经可以和国家大牛同台竞争。但是,在商业化的路线上,小马智行就显得有些捉摸不定。这可能跟公司的管理层是技术出身的有一定的关联。据了解,小马智行的创始人彭军和楼天城都是技术上的大咖,其研发人员也大都来自于硅谷,这也让小马智行公司的出发点就是追求技术的领先和超越。但是,企业要想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我造血功能。就像百度一样,虽然也深耕于L4级自动驾驶领域和无人驾驶出行平台,但是在这之外,百度还把目光投向了辅助驾驶领域。图源:小马智行官网而小马智行一开始就放弃了可以较快实现盈利的L2级辅助驾驶市场,这种商业化路线是否有问题,现在还难以下结论。小马智行这几年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融资,一方面跟公司的技术实力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大放水的背景下,资金成本低廉导致的。但是,随着美国进入加息通道,科技企业的吸引力逐步下降,未来小马智行一旦在融资问题上遇阻的话,那么其当年只专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路线就显得有点不符合实际了。此外,小马智行在Robotruck的布局就让人摸不着头脑。据了解,2021年小马智行正式发布小马智卡品牌,正式涉足Robotruck业务,但是仅过了7个月,公司就裁撤了几乎所有关于智卡的团队。而今小马智行再度重启了自动驾驶卡车业务,近日,公司宣布和一汽及中国外运合作,共同推进L4级商用车的应用。当年,为何小马智行为何会如此频繁的裁撤自动驾驶商用车业务,坊间传闻是因为创始人之间的理念不合导致的。彭军坚持发展自动驾驶汽车,而楼天城则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在5年之内不可能商业化,坚持往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发展,最终,楼天城选择妥协,放弃研发自动驾驶卡车,这就是小马智行为何短时间之内路线摇摆不定的原因。从这则趣闻上也可以看出,小马智行在商业化路线上缺乏一个清晰的目标。不仅如此,管理层之间的路线纷争,也让小马智行走了更多的弯路。3L4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难目前来看,L4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还比较难,一方面是该技术自身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相应的监管和硬件设备成本也不支持。在L4级别自动驾驶领域中,眼下能落地的场景智慧物流的自动驾驶卡车Robotruck。但是,这种场景也只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才有发挥的空间。目前,国内受限于人口密集程度,只能在物流园中可以进行商用。而小马智行主打的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系统还处于测试中。至于Robotaxi,虽然已经开启运营,但是运营的范围以及运营的限制条件,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2022年4月,小马智行中标了广州市南沙区的出租车运力指标,这也意味着公司可以在将近8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开始Robotaxi的运营,但是在运营的时候,依然需要配备安全员岗位。而这也是市场对L4级自动驾驶技术存疑的地方,既然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的技术,为何还要一个安全员呢?如果这样的话,那和普通出租车还有啥区别,而且普通出租车还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通行。图源:小马智行官网前华为自动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更是直言不讳的质疑Robotaxi的路线问题,他认为目前技术下,Robotaxi离真正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据了解,要完全实现Robotaxi的目标,相关的路测里程最少要达到10亿公里以上,而千亿公里级别的测试才能完全具备充足的数据来完善安全方面的设计。而目前不管是从测试里程还是从技术上,显然都无法满足。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还无法做到完全无人化,在L4级自动驾驶落地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更多技术的升级来满足监管机构对于安全的考虑。此次,小马智行在美国被撤销路测后,对于其全球化的布局很有相当大的冲击。不仅技术上需要完善,相应的监管仍然在制定中。目前为止,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最为开放的加州,其对安全问题也非常看重,而且还没有放开运营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当前自动驾驶硬件设备的价格依然偏高,也是阻碍其商业化的因素。据了解,当前的自动驾驶需要更多的激光雷达作为辅助,而这些激光雷达的价格使得自动驾驶技术毫无优势可言。因此,目前自动驾驶科技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以开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对软硬件的成本进行控制。这些因素都同时指向了现金流这个关键的地方,而小马智行由于IPO的受阻,短期之内能否持续投资,也是一个未知数。4结语看起来,失去了在加州路测的机会,短期之内对于主营业务均在国内的小马智行影响不大。但是,这件事情背后可能产生的蝴蝶效应会让小马智行始料未及。加州作为全球首个为无人驾驶汽车制定法规的州郡,汇聚了大量的自动驾驶科技翘楚,失去了加州这个招牌,对于一直以来标榜在中美两地布局的小马智行,其未来的融资之路恐不会顺畅。而且在美国开启加息的大背景下,科技企业的估值和融资受到的压制越来越明显。缺乏内生式增长的小马智行,目前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实现自我造血,这也才不至于因为资金流断裂而失速。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7日
其他

第138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杭州梦想小镇有一AI行业准毒角兽,业内小有名气,老板干走自己联创兄弟,夫妻店,近一年老员工全部离职,部分员工被恶意开除,HR和法务擅长给离职员工挖坑,仲裁能力强。对外光鲜亮丽,实际败絮其中。近期开始大规模裁员,最可笑的是几个老板留下的以为是忠臣,实则是家贼。2、某电商大厂真的太神奇了,人事部总监和副总监
2022年6月7日
其他

华住财报出炉,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近期,华住集团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在营酒店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132元,入住率(OCC)为59.2%。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住集团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26.8亿元,同比增长15.2%。近年来,国民消费习惯、旅游习惯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体消费水平略有下降,华住集团能够在这种压力下逆势增长,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盈利能力,说明华住集团近年来在经营战略上下了功夫。1精益增长,稳中求进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中,大规模扩张战略是非常危险的,很可能由于市场消费力不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实际上这种经济损失也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酒店行业时时有可能面对的压力。在这种行业环境下,华住集团制定了精益增长的战略。所谓精益增长,增长仍然是本质,所变化的只是增长的方式。数据显示,一季度华住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开店规模,新开店302家。开业酒店净增加162家,净开酒店数量同比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70家。除了在数量上增长外,华住集团的精益增长战略也体现在“质”的增长上。首先,华住集团对内部的细分品牌进行了升级,如汉庭推出3.5版本,在设计风格、空间配置与硬件功能上进一步提高优化,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更高需求。这样一来,一方面在扩张上严格把控集团内部的高标准,另一方面进行集团内部的品牌结构优化,华住集团用更精准的资源投入换取了更大的经营上限,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这是非常合理的选择,既避免了高速扩张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与危险,又优化了内部的产业结构,使其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2以人为本是华住制胜良方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期,华住并没有选择断腕自保,而是以人为本,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从3月到5月下旬以来,华住全国门店坚持营业,共接待客人1600余万人次,其中接待医护人员逾1.7万人次,接待一线防控、保供人员47万人次。华住集团也在想方设法保护加盟商和员工的利益。首先是针对加盟费的减免和递延,今年针对中高风险地区的持续加盟费和新签约酒店的一次性加盟费,华住仍然有相对应的减免和递延政策。除此之外,仅在今年3月到5月期间,华住就连续推出了包括《2022年全国中、高风险城市加盟店扶持政策》与《酒店合伙人(加盟商)专项融资服务方案》在内的多项包括加盟管理费、总经理费、盟广服务包费等多项减免帮扶政策。在员工层面,华住的态度是坚守一线员工不裁员,并为员工组织逾千场线上培训苦练内功。今年3月。华住集团的付出也收获了巨大的回报,首先就是员工素质的大幅提升。华住集团的一线员工不裁员政策与大量的线上培训,在心理上与技能上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与工作能力。作为酒店行业来说,一线员工的整体素质绝对算得上是企业内功的重要指标。加盟商方面也得到了华住集团的扶持与利好政策,减缓了压力的同时也必然会与华住集团之间建立更深厚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会帮助华住集团在未来的进一步扩张,也方便了华住集团对加盟门店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华住集团坚持营业所接待的客人、医护人员与一线防疫工作者,也得到了华住集团用心细致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对华住集团的认可度得到提升,对未来华住的持续获客提供了用户基础。然而,回顾华住集团对客户、加盟商、员工的政策可以看出,华住集团看似做出了牺牲和让步。但从长远来看,华住员工素质提升构建了内功护城河、加盟商信任度提升带来了管理难度降低以及收获了大量的潜在客户基础,华住所收获的是远远高于付出的。3节流开源,提高盈利能力身处整体环境发展态势不好的酒店行业,除了要保护客户、员工、加盟商的利益,还要让自己能够在逆境中生存下去。因此华住集团紧守“开源节流”的指导方针,进一步降低了集团的运营成本,并想尽一切方法扩大收入。首先是总部成本结构的优化,华住集团将资源更多的从总部倾斜向一线员工,在战略上专注靶心,将资源更多的聚焦在企业的重点战略上,降低了集团的冗余运营成本。想要在逆境中生存下去,单纯的“节流”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开源”。在今年年初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的时期,华住集团大力支持加盟商,参与疫情防控的酒店征用工作,三月以来,华住集团累计提供征用酒店超2500家,最高峰时达1800余家。当时常规的酒店顾客流量大幅降低,对于酒店行业来说与政府合作,提供政府征用酒店用于疫情防控,不但可以推进疫情清零进度,还可以得到政府的征用补偿,缓解疫情期间的成本压力。另外,华住集团因时制宜地开发了网课房、居家办公房等产品,用于解决特殊时期顾客的特殊需求,这些特色产品,进一步为华住创造了直接收益,缓解了现金流压力。不难发现,华住的举措中“节流”围绕着自身的经营来削减,“开源”则更多的是围绕如何解决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思考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需求。毕竟人与企业在社会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更多的是“共荣共损”的关系,只有解决了需求,创造了价值,才能真正的“开源”。4数字化应用,提高运转效率数字化应用是华住集团身处酒店行业仍然能够稳定运营的头号利器。华住集团利用技术构建出了一套用于酒店场景的数字化系统,包括自助入住、机器人送物、零秒退房、华住会远程办理入住等。这些数字化的应用成功减少了人与人的面对面接触和客人在公共区域的逗留时间,最大限的提高了客户入住的心理安全感,同时也提高了期间客户对华住集团的品牌认同与使用粘性。毕竟身处当前时代,客户对自身安全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能够解决客户的顾虑,就可以赢在起跑线。针对一线门店,华住集团还推出了“易系列”数字化产品,包括针对前台工作的“易发票”、“易掌柜”,在客房移动化运营方面的“易客房”等,完全实现了全业务场景数字化打通,降低了门店一线的用人压力,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确保一线工作完美的完成。在华住集团总部,同样应用了数字化的协同办公,在上半年上海总部几乎物理“瘫痪”的状态下,公司总部通过远程办公,成功建立起了一个“线上指挥部”,将总部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了下去。可以说,华住集团能够在一季度数据上表现出不错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化系统在华住集团的应用。身处互联网时代,学会如何使用数字化应用,搭建数字化场景,是许多企业应该学会的必修课。5多面发展,构建矩阵式护城河截至2022年3月31日在营酒店总数达到7988家,其中华住中国7868家,客房数量达到740493间。这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数字,要知道这还是华住集团在追求精益增长后的数字,这里不难看出华住集团优秀的扩张能力。这种扩张能力的来源与华住集团的多面发展有关,目前,华住旗下拥有包括汉庭、桔子水晶等共计29个酒店及公寓品牌,这些品牌无一例外的有着精准的市场定位。不但覆盖从经济到奢华的多个价格区间,更从设计风格与入住体验上截然不同。每一个品牌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内深耕,最终实现了百花齐放的效果,不但吸引了更多的目标客户,还让华住的老客户可以依据自身喜好随意选择不同的品牌入住,同时也能让顾客们随时保持对华住集团的新鲜感。这种细分领域深耕所带来的多样性和新鲜感正是华住集团能够不断扩张的原动力。华住的多面发展还体现在市场布局上,与品牌矩阵的多点开花,细分领域深耕不同,华住在市场布局上表现出的是克制与沉稳。目前华住在营酒店中绝大多数都布局在国内。但这并不意味着华住集团并不重视海外市场,或海外市场开拓受阻。实际上德意志酒店一季度净营收达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6%。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达33.4欧元,同比增长158.8%。可见,华住集团的海外市场表现良好,而之所以仍然重仓中国市场,或许与华住集团的经营策略有关,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与CEO金辉近期仍多次表达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认为中国市场的酒店行业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与发展红利。这种策略可以让华住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稳健,但同样也可能会错失一些机会。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通过多品牌细分领域深耕与市场布局的重仓发展与轻仓尝试,华住构建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稳健的多面发展道路,成功构建出了自己的商业护城河。6结语在市场整体经济环境并不美好的当下,华住的一季度财报仍然能够取得这样亮眼的成绩着实难得,这也与华住的多项举措息息相关。同时华住也应意识到,未来和市场蕴藏着无尽的可能。在这个时间点,着重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华住集团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既是华住集团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全行业全产业应当思考的问题。相信华住集团已经总结了更多的经验,用以构筑更牢固的壁垒。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6日
其他

第135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真是太卷了,腾讯某组里有个同学,每次周会汇报内容是别人的两倍,经常凌晨在群里提一下类似于“今天晚上打车费比昨天多”这种话。2、昨天一个在京东干了12年的哥们儿离职赔偿到账了,加上调休和年假总共47万多,有多少人上了12年班都没存够47万,只要明明白白的把补偿都给了,就不是烂公司。3、转转这公司也算是错失风口的典型,打二手全品类打不过咸鱼,想发展垂类却又慢人一步,导致潮品数码垂类也比不上同类型如得物和爱回收,一直摇摆不定的结果就是:用户的流失,活跃用户走低。现在二手市场的风已经刮的差不多了,转转这么好的机会,现在觉得有点可惜。4、阿里这裁的太猛了,已经比腾讯多了,腾讯是裁边缘部门核心部门不裁,阿里是这几个核心部门也裁的飞起,网上确没什么消息,但是有一点,阿里对“毕业”的也不小气。5、鹅厂腾讯今年真的下决心降本了:不续约,裁员,砍业务,现在又改公司规则开始更改绩效和职级晋升。扩大低绩效比例PIP,晋升申报时间延长。6、建议股票快到期且价值明显大于n+3的被裁者都不要签任何协议。首先,任何集团都无法强制解除如此多的劳动协议。其次,即使解除,你们也能集体诉讼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协议,赢面很大。7、表扬一下探马上海分公司,这次让人出乎意外,上海疫情将近三个月,其中有81天员工都是居家办公的,公司也确实很给力,没有扣一分薪资,据身边上海很多的朋友都吐槽公司按照上海最低标准工资2590一个月发放,最终老板还是认为必须得保障员工的生活质量全薪发放,说实话疫情影响这么大的情况下还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公司,不多了。8、在办公室的时候,老板上个厕所,凭借余光,也能获得掌控雇员的安全感。一旦远程,员工变得看不见碰不着,所以才会折腾出各种骚操作。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居家办公更累的原因,因为会被迫时刻保持在线(不停地线上沟通,会议),其实是在为管理者的安全感买单。骚操作的公司并不少见,即使那些顶着巨大光环的高端企业,也不能免俗,只是手段更加隐蔽和高明而已。更好的做法,或许是将关注点放在系统和业务数据上,而不是人的状态上。9、几乎每一个老板都清楚,公司发给员工的薪水之中有一部分是“亏掉了”。因为很多员工都会在上班时间摸鱼,他们很难在8小时内都是兢兢业业的工作状态。所以老板普遍会强调规章制度的严格性,期望尽量管控员工的工作投入,能够多一点贡献。但越是强制,往往越是适得其反。毕竟你也不可能站在员工后面一直看他干活。而且越是管理严格的公司,员工越是压抑,产出越低,老板就越是猜疑、不满和愤怒。然后管理就越严,直到员工受不了走人。因此,“如何让员工心甘情愿的工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关乎一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10、什么是“分摊费用”理论!
2022年6月2日
其他

在资本市场被严重低估,知乎凭借好资产再掀波澜

开年以来,美股迎来一段暴力下跌,这其中中概股的损失尤为惨重,拼多多,阿里巴巴,网易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大多腰斩,有的甚至跌幅超过80%以上。这其中知乎的跌幅最为触目惊心,相较于去年13.85美元的高点,知乎现在的股价仅为1.3美元,这让不少投资人损失惨重。但知乎管理层却对自己的股价十分有信心,近期宣称要在今年逆回购一亿美元,而多家券商和投行也对知乎给出了跑赢市场的评级。那么究竟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勇气做出如此判断呢?1连年亏损,但潜力无限知乎自上市以来就没有摆脱过亏损的命运,2020年知乎亏损4.27亿。2021年年报显示,知乎的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2.99亿,其亏损额度比上一财年增加了一倍还多。但是各投行和券商还是一致看好知乎的未来。支撑他们乐观情绪的是知乎其他令人振奋的业绩增速。知乎2021年总营收接近30亿,同比增长接近120%。大幅增长的还有日活用户,知乎2021年年报显示其日活用户高达1.033亿,而其中付费用户超过600万,同比增长100%。仅从付费用户这一个群体,知乎就赚取了6亿多的营收。除此以外,知乎在广告上的收入也出现了可喜的增长,2021财年,知乎在广告业务上营收超11亿,同比增长37%。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网络社区,知乎在广告上营收的增加证明了其头部APP的价值。最令人惊喜的是知乎在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业务上的大幅增长,其收入同比增长了617%。这也证明了知乎独特的商业价值。在知乎这样一个汇集大量商业精英、职场顶尖人士的APP里,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对于这些客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上巨大的收入增长,说明知乎有能力将大量商务精英用户的需求直接变现为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知乎不同于阿里巴巴、网易等业已成熟的互联网巨头。其在股市中的定位应为价值成长股,具有长线投资价值。这类成长股普遍业绩一般,高市盈率甚至亏损都是这类股票的常态。这类股票的走势可以参照当年的亚马逊,亚马逊上市之初并没有充分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相反,在其上市初期市盈率一度维持负数,在扭亏为盈后市盈率依旧居高不下。但是亚马逊的股价却一路上涨,从当初的一百多美元涨到了如今的2000多美元,让许多价值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而且,在亚马逊身上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亚马逊持续盈利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后,其股价反而出现了长期的高位震荡,并没有延续当初强劲的上涨趋势。这是因为,当亚马逊变成了“完全体”,它带给投资人的想象也就戛然而止了,投资人也就不认为它的未来还有更大的增值空间了。因此,大批投资人选择在这时卖出变现,不愿意继续投入资金拉升股价。而当初那个不断亏损,盈利能力有限的亚马逊,才是投资人眼里的黄金标的。因此像亚马逊这种成长股驱动股价上涨的并不是其优良的盈利能力,而是其带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知乎也是一样,在其连年亏损的时候,恰恰是低位布局的好机会。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的下跌实际上是受到中概股集体走弱,世界金融市场信心不振的影响。并不是知乎本身的经营出现了巨大问题。换而言之,知乎的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受到情绪面的影响,被资本疯狂做空导致股价大幅缩水。所以,知乎目前的亏损不是问题,知乎目前盈利能力不佳只是暂时的,其连年增长的用户和收入却是相对稳定的。只要知乎继续延续用户、收入上的增长,其股价回到一个合理估值水平只是时间问题。2日活用户,知乎的底气知乎之所以能够获得投行、券商的青睐就在于其能够保持巨大的收入和用户数量的增速。同时,知乎是一个披着问答产品外衣的互联网社区产品。知乎的用户群体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学历较高。据统计,知乎用户中78%以上拥有本科学历,硕士学历的用户占比远高于微信、微博、豆瓣等主流APP。随着学历水涨船高的还有知乎用户的收入,对此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谣言:“知乎用户平均年薪百万”,当然事实肯定不会这么夸张,据统计,知乎中有19.73%的用户月收入超过8000元。虽然事实并不像谣言那般夸张,但是月收入超过8000的群体在我国绝对算是高薪人士,据统计这部分人在我国的占比不到0.62%。而知乎19.73%的占比已然非常夸张了。因此,知乎坐拥1亿日活用户,其中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还占据很大比例。这样的用户可谓是十分优质。而如何将优质用户变现为源源不断的现金则是知乎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知乎连年亏损,成长型企业有亏损自然可以理解。但知乎近年来增加的亏损日趋扩大,如何减少亏损,并通过增加收入逐渐达成收支平衡乃至盈利应该是知乎管理层需要面对的问题。知乎在近日刚刚发布了自己的2022年一季报,在一季报中,知乎的总收入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增速高达55%,日活用户增长近20%,其中付费用户的增长尤为喜人,增长幅度高达72.8。但随着收入的增长,知乎的运营、营销等成本依旧居高不下。据2021年知乎一季报显示,知乎第一季度的成本支出高达4亿,相比去年几乎增长了一倍。在财报中显示广告服务和内容相关成本以及大规模招聘员工带来的人力成本上涨是知乎成本飞涨的主要原因。而这其中,知乎的营销和销售费用高达5.066亿元,显然为了维持收入和用户的高增速,知乎是真的在用真金白银去维持。当然,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对于高企的亏损与成本,知乎的创始人周源在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对业务和管理进行升级,精简人员,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带来的持续增长目前来看有可能让知乎摆脱持续亏损的困境。这一模式让知乎成为企业和优秀创作者之间的平台,发挥知乎本身问答平台的优势,同时也充分发挥知乎用户学历高精英化的能力和价值。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为知乎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提供主要收入的趋势目前来看还会继续保持,知乎也会继续挖掘自身作为问答平台和社交平台的双重属性,进而进一步挖掘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变现潜力。如果知乎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充分释放用户价值以及内容商业化解决方案的商业潜力,可以相信,知乎很快将摆脱亏损的困境。3开辟蓝海,入局职业教育除了增强变现能力与降低成本,知乎还在开拓其他业务上下了大工夫。据2022年一季报显示,知乎在职业教育业务上的收入增加了1000%以上。2021年,教培新规落地,中国教育行业一片哀鸿,多家上市公司股票遭遇断崖式下跌。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曾被称为“永远的朝阳行业”,而教培新规却像后羿射日一样,将本来旭日东升的教培行业打入冷宫。但是,教培新规所涉及的教培行业仅涉及小初高等k12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行业并不在教培新规的打击之下。而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则是具有很大商业前景的领域,我国职业教育近年来增速较快,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13.15%,预计到2023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近一万亿。知乎正是看准了这点,近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业务。知乎收购了两家职业教育公司,一家为品职教育主营财经类职业证书考试,另一家为趴趴教育专注于留学考试培训。此外,知乎还推出了自己的成人职业教育App——“知学堂”。其主要课程包括职场技能,考研、各类证书考试培训等内容。知乎用户较高的学历与相对较高的收入层次决定了这类人群提升自我的需求是较高的。如能成功引导这部分用户成为“知学堂”的粉丝,必将助力知乎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业务。同时,知乎本身的付费问答项目也天然具有转型职业教育的优势。在知乎上有不少职场问题,知乎完全可以联合高粉丝用户通过解决职场问题的方式进行职场课程营销。知乎的职场教育也完全有潜力和知乎自身的职场问答板块形成生态互动,互相促进。如果能利用好自身优势,那么知乎职业教育业务在2022年一季报显现出的爆发式增长有望继续持续。这样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助于知乎缓解自身的财务状况。4结语一直以来,知乎被视为国人智慧的聚集地,因为其平台高质量的用户和内容,知乎一直被视为好资产。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其目前股价与其实际价值并不相符。而且,知乎作为问答平台与中文社交平台的属性并未改变,与此同时其用户数量、活跃度和收入仍然在大幅增长。所以其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变化,股价的断崖式下跌,或许更多的是受情绪面的影响结果。知乎同时在商业内容解决方案和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力有望让自己摆脱亏损的困境,早日实现盈利。因此,各投行和券商对知乎的看好不无道理,可以相信,知乎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6月1日
其他

第133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街电现在不给商户补分成,假分成,很多店都没开分成,大家使劲去翘街电的店,街电新来的大区总为了做利润,补分成一律不通过,街电完蛋了要。2、看新闻,一季度某智能大厂下滑了4.6%,净利润下滑了52.9%,这些大数据和我们一个普通打工人无关。但居家办公,每天开会让开摄像头,不说会议内容,在那儿耗时去查谁没开摄像头的耽误时间,并且还威胁谁不开摄像头就当天加会开,试问当业务团队都在卷没用的事儿的时候,团队怎么能够振作,只会有事儿没事儿卷员工,做业务却没有能力带领团队做出成绩,真是让人糟心。3、百度健康某组女m开心了吗,花了一年时间终于把前任经理移交的人全部赶走了,一点点小心思全部写在脸上,用人完全看舔自己舒不舒服。而且水平还差,谈起什么都是老子想当年巴拉巴拉,下面人做啥都是这不对那不好。4、香港‭‮司公‬‬主要税种如下:1.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新茶饮赛道竞争加剧

我国的饮茶文化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国产茶饮一直处于供应形式单一、在供应链条中位于中低端的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出口也是以茶叶原料为主,缺乏有实力、叫得响的大品牌。近几年兴起的新式茶饮,无疑是给国内的茶饮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茶饮除了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方面有不少独到之处以外,在运营与推广方面,它也同样不局限于传统的门店扩张模式,引入了不少基于国潮元素、数字化、互动性较强的新营销手段。1市场大环境承压,价格下探渐成趋势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茶饮品牌,今年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从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去年茶颜悦色在疫情防控期间每月亏损2000万元,还曾一次关店80多家,奈雪的茶迟迟未能扭亏为盈,其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去年经调整后的亏损为1.35亿-1.65亿元。相比之下,2020年企业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600多万元,乐乐茶宣布关闭在广州的最后一家门店,退出了华南市场,从扩张速度来看,大多数品牌的增速正明显放缓,如书亦烧仙草近期开店80多家,闭店20多家。在产品价格方面,前不久喜茶宣布,计划年内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新饮品,并将价格区间在15-25元之间的产品比重调整到60%以上,奈雪的茶也宣布降价,其全系列产品的价格均降到了30元以下,降幅最大的比原来少了10元。经本轮价格调整后,企业的产品价格主要集中在14至25元区间,占比为60%左右,同时奈雪的茶还推出了轻松系列茶饮产品,售价都在20元以下,可见该系列最大的卖点与优势是在性价比上。乐乐茶也对旗下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较大幅度地调整,将部分产品的售价降到了20元以下,最低的仅8元起步,乐乐茶新推出的“大口鲜果茶”茶饮产品,售价19元起。经此调整以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茶饮品牌产品售价多在30元以下。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从2017到2020年,国内新茶饮市场的收入规模从400多亿元增加到了800多亿元,预计到明年会达到1400多亿元,趋势虽然是总体向好,但自去年开始,新茶饮市场的整体发展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高速增长的扩张势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行业增速明显趋缓,去年新茶饮市场的增速降为19.6%,首次跌破20%,且在未来的2到3年里,新茶饮市场的整体增速还会在此基础上逐步放缓,预计增速为10%至15%左右。2市场格局已经成型,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突破口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新茶饮市场已经形成了不同梯次的品牌阵营,从品牌影响力、产品价格及服务质量方面来看,奈雪的茶、喜茶、茶百道、茶颜悦色、coco、古茗、蜜雪冰城等品牌的影响力相对更广。尤其是几个头部品牌的产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茶饮高端化的潮流,众多中小品牌虽然在整体影响力上不如高端品牌,但在区域范围内,其门店数量还是有较大竞争优势的。市场逐步饱和,增长逐渐乏力,各新茶饮品牌也在苦谋渡过难关的良策,“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在众茶饮品牌中拥有门店数量在1000家以上的品牌共有18个,其中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超过了1.5万家,茶百道、coco、书亦烧仙草、古茗等茶饮品牌的门店数量均在4000家以上,在大城市,茶饮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是非常激烈了。前几年一些茶饮品牌也在尝试走高端路线,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高端茶饮很难给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品质服务,多是在原材料和口味上寻找卖点,时间久了自然会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茶饮品牌众多,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较大,并且中小品牌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与高端茶饮相差并不大,口感大同小异,两相比较之下,消费者自然不愿意为价高的产品买单。赵辰是一家知名品牌茶饮店的店长,他感觉2019年以前,市场总体还是成长期,门店数量还是处于总体可控的范围内,各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定位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顾客,一个品牌推出一款受欢迎的茶饮,可以持续火爆较长的时间。在餐饮行业当中,茶饮这块的入行门槛应该算是最低的了,上手容易,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也正因为如此,做茶饮新产品可以抢占一段市场先机,当然也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现在各品牌之间都在改良产品的外观与口味,力求吸引更多顾客的关注和青睐。单看一杯茶饮的话,它的制作成本其实很低,无非就是原材料,再加一点包装,所以茶饮店的毛利率很高,一般都在80%-90%左右,但现在品牌和门店扎堆,每个品牌都在不停地扩张,拼命抢占市场份额,蛋糕总量相对有限,当切蛋糕的人多了,那么到最后大家分得的蛋糕自然就少了。再加上现在的消费者是既重视品牌,又看重价格,一款性价比高的产品自然会更吸引顾客为之买单,所以现在各茶饮品牌都在重点推十几元到二十几元的产品。相比之下,奈雪的茶和喜茶这两个品牌的影响力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如果它们的价格能降到接近市场平均水平,则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客户。3品牌、产品和渠道是决定成败的三大要素「于见专栏」认为,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今年各茶饮品牌在开店方面的资本投入会明显减缓,对于已经存在的茶饮店来说,今年最主要的任务是撑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具体来讲,就是要坚持做好品牌、运营和产品。一是坚持品牌化运营,茶饮品牌多,入行门槛低,行业竞争激烈,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将品牌文化、产品特性、服务特色等要素自然完美地融入到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中去。通过讲好品牌故事和做好产品服务,不断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进而形成对品牌的辨识度、认知度和认可度,思维与认识一旦固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二是要找准产品定位,不断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茶饮做的是年轻人的生意,自然就要更注重了解他们的喜好,对他们来说,一杯茶饮的口感和外观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好产品能提升复购率和销售业绩。层出不穷地推出好产品,还能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的研发实力和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从而更容易吸引到新资本的投入和加盟,当然,能否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看一个品牌自身的创新力和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三是线上销量增速很快,茶饮品牌也要注意契合年轻顾客的消费习惯,如奈雪的茶和喜茶的网上旗舰店的粉丝数量都在几十万人以上,依托短视频、直播带货、国潮元素等加强运营推广。打造各类经典茶饮IP,传递品牌文化,正成为一种营销潮流,如奈雪美术馆、喜茶联名国风手游《江南百景图》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植根于信息技术的新消费时代,流量获取殊为不易,因此只有从线上获取突破口,不断拓展运营渠道,才能做到真正持久的发展。四是保持产品的性价比,现在的消费者买茶饮时,既看品牌,又看价格,两杯同样讨人喜欢的茶饮,顾客肯定会选择相对便宜一点的,奈雪的茶在今年元月推出轻松系列茶饮,产品上市仅一个多月,销量就超过了160万杯。可见,消费者在购买茶饮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价格,艾瑞咨询的《新式茶饮行业研究报告》中也显示,2020年均价在20元以上的新茶饮品牌,其市场占有率仅有14.7%,剩下的都被中小茶饮品牌收入囊中。因此企业在定位产品价格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多数人的消费实力,在保持品质与服务的基础上,尽量降低价格,只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地留住消费者,在相互之间产品越来越趋于相似的情况之下,未来茶饮品牌之间的竞争会更多地表现在价格上。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茶饮与咖啡的消费者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交叉重叠的情况,因此不少的茶饮品牌正跨界布局咖啡业务,这样既拓展了业务和赢利点,又拓宽了消费场景,在有效增加客源的基础上,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2017年,蜜雪冰城推出咖啡品牌幸运咖,并在去年对该品牌加大了投入力度,加速门店布局,2019年,喜茶推出了咖啡产品系列,还在去年投资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其创始人个人投资了KUDDO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专注硬核科技,百度潜力不可小觑

近日,百度公布了2022年Q1的财报,其2022年一季度年营业收入为284亿元,同比增长1%,高于市场预期的278.21亿元,第一季度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8.79亿元,远超市场预估的11亿元。百度核心研发费为51.34亿元,依然延续高增长趋势,这也是公司研发费用连续六个季度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超过20%了。受此消息影响,百度盘前一度大涨超5%。在互联网流量进入存量时代,各大APP流量见顶的时候,百度APP平均月活用户逆势增长,一季度同比大增13%至6.32亿。不仅如此,百度ALL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第132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听说某大厂女vp,每天让女下属伺候吃喝,茶水和咖啡得弄好了凉到合适的温度,一日三餐得按时端到办公室,出差住酒店得扮演宫女伺候皇太后就寝。后面入职一位色皮男下属,他们周末都约公园了。不过之前就听说类似的奇葩情况,只是男领导和女PM,平日里伺候水果,周末陪周边游。2、抖音真能吹牛逼,中国14亿人就有2.3亿人看了前几天孙燕姿这场直播,这数据太假了,六分之一的人都看这场演唱会了吗?就算是2.3亿人次我也不相信,孙燕姿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流量,我不相信他比春节联欢晚会的流量都大。3、有家电子烟头部企业全国大裁员,电子烟业务萎靡,新业务流产,公司估计撑不了多久了。4、听说南方某超级大厂因为疫情再次裁员,为转型降本再对PCG等事业部动刀,各大事业部裁员10%,近2000人,赔偿N+3。5、不建议大家入职哈啰的原因:1.阿里的文化体系,不重视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你需要做的就是蒙头干,个人价值得不到发挥;2.疫情期间这么大的公司,一个蔬菜包和员工关怀的东西都没有;3.裁员滚滚而来,当然部分是有赔偿金的,裁了一波又一波;4.上市不成功,全司利润就指着单车,疫情期间订单量急剧下滑,之前融资烧的也差不多了,多条业务线裁撤;5.综上:于个人和公司情况,都不适合入职。6、去新加坡,没有50%真的还不如在国内20%的涨幅。那边租房贵,便宜算1000新币,花销加起来再1000新币。一个月支出一万。这还只是经济上的,加上回来机票都6万多,去六千多。而且远离家乡没有亲人朋友,出国不就为了多挣钱吗?公积金也没有,以后回国的话,为了公积金不断,还要自己交。国内一般程序员公积金都有个六七千吧,还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加起来也有一万了。而且国内税收新政策,要学美国了,全球征税,以后回国钱还是要补交税的,系统都对接上的。真实的,没必要去新加坡,没有50%的涨幅的话。7、目前企业的困境,实际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外企8小时工作制,合理补偿,宽松,稳定的环境做深入研究和创新。国内企业,不将就劳动法,不讲人情,同事关系冷漠,丛林法则。重复造轮子,人肉抢先市场。最后就是搞技术的越来越廉价,稳定性,收入等。最后老板觉得,给3000块钱,员工创造30万的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8、说下丰e足食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参考。丰e足食确实是顺丰创立的,最早是为了巩固办公室的客户群体,后来有利可图所以单独成立了公司,但顺丰为了避免风险又或者让财报更好一些,改为顺丰持股,独立运营,自负盈亏了。常年在招聘的BD岗位,说工作内容很简单,只是地推而已。坑的是薪酬,无责底薪2000多,另外2000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拜访量和安装量,但不是完成多少就能拿多少,而是必须完成月考核才能拿绩效。考核完不成,那就是0绩效。另外不满月也是0绩效…提成的话,也有标准,必须安装4台以上才有提成,不然也是0,这些在招聘环节不可能说那么清楚,所以很多人辛辛苦苦一个月,就2000多工资。关于业务开发难度,如果是新城市,可以试试入职,因为新城市很好开发。如果是老城市就很难,业务开发好几年了,能安装的早安装完了,剩下的骨头想啃也难。9、遇到裁员不要慌,以下8个关键点必须看下:1.口头辞退是无效的,在正式通知下来前,要正常的上班,否则会被视为旷工。2.未休的年假可以折合成三倍的工资,加班费也要记得结算清楚。3.拿离职补偿金。比如,干了5年就要给你5个月的补偿金,不满年按半年算。4.合同期满,如果公司不续约,也要给你补偿金,你干了几年你要给你几个月的补偿金。5.注意保存工作证明,劳动合同,工资条等以及往来的邮件微信对话,都是劳动仲裁时需要用到的,以备不时之需。6.如果企业拒绝补偿,就让你走,这是违反劳动法的,恭喜你可以拿到双倍补偿。7.裁员一定要提前30天通知,否则他要给你N+1的补偿。打工人不易,收藏下来,让更多人知道。10、分享下某视频大厂某位总监开裁员动员会的46分钟内部录音,因为太长,有博主精简了其中最经典的语录。1)“但是一定要讲他们的绩效有问题,他们能力有问题,大哥,别像原来讲,对,是因为公司跟你没有问题,你工作很好,是因为必须强制分配所以你才得到二星,他,别这么聊,这么聊完以后hr都受不了这个累。”2)“如果很多人确实对公司有很大意见,感觉很不爽的那种就别在这对付了,我认为没有对付的必要,真的。怎么还差个你,呵呵。”3)“别给我讲那个东西balabala,就一定要明确给他扣上,他就是能力不行,大哥,知道吗?就是能力不行,别让他有什么因为公司规定什么怎么怎么地,啊,我干的挺好,因为公司规则必须得弄掉,把他弄掉,不是这样的,你能拿一星二星,是你已经有问题,那三星怎么聊,我认为再等一周,尽量,我认为尽量在我们现在的团队里,你们再去观察,观察那些有离职动向的人,让他们赶紧离职,就我刚才讲了就有人开贴了就跟的特别欢的那些,对公司有不满的那些,我认为你们每个组都自己心里很有数吧,赶紧给我滚蛋吧我跟你讲哈。”4)“我跟你讲啊,PIP,给他写个PIP目标,制定一个他完不成的PIP目标,给他一个考核期,比如一个月到三个月,再考核,PIP考核不过就直接离职,就是这样的,就是给他规划好标准流程,然后最后他一定是完不成的,就是这个东西怎么讲,这是亚马逊发明的,亚马逊百分之九十的人也过不了PIP,就是怎么回事,我记得前两年亚马逊就是有员工也是跳楼嘛,就是因为被增进PIP,不可能完成。”5)“你们再甄别一下吧,包括一些人对奖金确实很不满意的,他如果这么不满意,他就找一个奖金多的地方,也可以聊,趁着这一波就清洗好了,也不会有什么重大的管理责任,就整个公司的管理动作,就公司作背书我认为,你别等过了这段以后再出各种奇怪的人,再搞,那可能不管这个问题了,对吧,你现在那些难弄的那些人都趁着现在弄。”6)“真的很难送,我跟你讲,有些人都琢磨送他一年了,都送不走,这轮赶紧送走吧卧槽,那大哥真的好愁,卧槽好发愁啊,大哥就跟混社会似的。”7)“不是你发表言论不行,是你发表的言论太扯,对公司来讲你发表一个言论,公司不会删除帖,但是你发表极端的一些奇怪的言论,引战呢,一定会删你帖的,你要搞清楚这个界限。”8)“运营啥他其实一直也没招啥高端的人,那也tm那么好使,呵呵,我们确实花了很多钱,招了很多奇怪人,招了没有资历的人,那越有资历的越奇怪,网易的腾讯的,都感觉是来拯救我们的一样,我不需要他们拯救,而且他们其实这是对我们意见最大的反应,动不动就是讲网易怎么样腾讯怎么样你们做的怎么样,就感觉我们做的跟tm**一样,所以他能以一个很NB的角度天天指导我们一帮**一样,如果他真有这种思想就赶紧让他们走,哪个nb他去哪。他感觉我**呵呵呵呵,那我也没招啊,就是这样呵呵呵呵。”9)“有很多人根本就搞不清楚,开个公司到底有多难。”10)“我再讲一遍,能力差点就差点,态度端正是最重要的,能力差点还有这些大哥在呢,他也差不到哪去,他有大哥顶着。”Ps.所有文字都是录音经过机器识别+人工校准过的,但这领导说话跟含了口痰似的,听不清,不能保证用词无误,见谅。END编辑:瓜农于祖德口号:做大厂圈的泥石流更新时间:每个工作日不定时在本公众号同步更新(有事或喝多了就推迟到第二天)免责声明:所有素材均来自个人爆料、茶局饭局酒局澡局、微信群、微博、脉脉、知乎等渠道。老夫不是八卦的生产者,而是八卦的搬运工。[爆料、建议、加群、更正]微信yuzude8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第131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西门子的好消息是终于复工复产了,焦虑的是,西家的产品质量确实不错,但是产品的本土化应用做的没有GE好,销售额在一点一点在下降,前有GE,后有联影。如果继续求稳保守下去,估计会在十年内变成others。2、在硅谷一个印度高管来了,几年后这个公司大多岗位都变成印度人,而中国高管来了,几年后这个公司只剩下这一个华裔。三哥润是真润,人家抱团润。高华润是假润,换个地方接着内斗。3、为什么华为一直说和华为OD是同薪同酬?那么还拼命招聘OD不招聘华为正式员工呢?其实很简单每一头OD可以为华为节省一半成本。比如:年终奖+司龄奖+股票分红+裁员成本+培训成本等……最重要的主要还是优化起来方便还不影响口碑!什么华为裁员了?别闹!裁个外包(OD)怎么能叫裁员?这个时候OD就知道华为OD≠华为。华为OD=灵活用工,什么是灵活用工各位小伙伴百度下就知道了。其实从华为OD的招聘情况可以很明显看出来,特别需要人才的部门一般是被美老美制裁的部门,或者新部门,要不老部门的运维,核心部门基本没几个开放的。说这个其实不是阻止大家去OD,其实现在失业浪潮已经还是卷起来所有人,和大家说这个就是警醒大家。请记住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4、上海某家原来做澳洲奶粉后来又改成人工智能的公司又欠薪了,听说总部三四个月工资没有发,一个哥们儿在的分公司2个多月了,绩效也没给。不仅如此,还一直用PPT忽悠各地来投资,忽悠新员工入职,忽悠大家强制加班,统计加班时长,用爱发电。不发工资谁有心情干活,都忙着找工作去了。听说有员工在脉脉吐槽后,还被通过ip地址,顺着网线找到了。建议,没来的,看到这条千万别来了!5、以后外包公司也难做了,现在大厂都在搞自己的外包公司(或者叫内包,典型的是华为OD),比如阿里就有一个叫杭州聚盛卓悦的公司的高级外包,俗称直管用工。阿里直管用工来源有2个: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顺应流量时代而生,超级汇川或成流量界的“莆田系医院”

2019年底一场人类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爆发,打乱了社会原本的固有秩序,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发生着巨大转变,让本在营销市场空间占据不大的中小企业更是夹缝求生,但随之而衍生的,便是流量即为王的营销生存之道。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酷开OTT,能否将市场红利尽收囊中?

近年来随着智能大屏设备的普及,OTT的市场越来越大。传统的电视市场在日渐衰落的市场中已逐渐完成向OTT市场的转化,可以说,在几年前一片唱衰的电视产业如今已经准备逆势崛起。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OTT用户数已经达到10.83亿,那么酷开OTT作为其中的玩家之一,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的呢?1宅文化盛行,OTT产业逆势崛起首先OTT依靠自身的智能化模块弥补了传统电视与PC端、移动端的内容差距,打破了传统电视中电视台的内容主导模式,而是与PC端、移动端一样,将内容的选择权交还给用户,让用户打开电视后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其次,数据显示用户在观看长视频时,更倾向于选择OTT。原因很简单,大屏带来的沉浸感和观看体验是小屏无法比拟的。相比之下,小屏的优势在于更加方便,可以填补用户的碎片时间,更易于养成使用习惯。另外,近年来宅文化盛行,再加上疫情原因,人们宅在家中的时间大大增加。在这种社会环境下,OTT的使用场景占比大大提高,缩减了OTT的用户培养成本,同时也提高了OTT的市场增速。毕竟躺在家里刷手机和打开电视看个大片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OTT的存在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而目前的OTT市场中,从市场占有率来看,酷开毫无疑问占据着领先地位。从完全放弃硬件转攻OTT开始,到与腾讯、爱奇艺两大内容商达成战略合作,再到酷开系统持续的智能化更新,酷开的市场份额在OTT行业中长期处于领先位置。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酷开已经坐稳行业龙头的位置,可以将国内OTT市场稳稳收入囊中了呢?也许这件事并没有那么万无一失,就酷开本身而言,目前仍存在着变数与不足。2内容存量行业领先,但内容增量不足自从酷开与爱奇艺、腾讯的合作达成后,酷开就牢牢掌握着OTT的存量内容优势。就OTT本身的商业性质而言,内容绝对是一个非常坚实的商业壁垒。因为很多用户选择你的理由非常简单,你的平台内容又多又好,“量大管饱”。因此,在存量内容这一指标上,酷开几乎在与腾讯。爱奇艺达成合作后就长期处于行业霸主的位置,酷开也确实凭借这一点在OTT的品牌竞争中取得了优势。但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酷开的存量内容优势并不能成为“人无我有”式的超级壁垒。用户在不使用酷开OTT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投屏等方式,观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酷开的存量优势更多的体现在:能够提供用户更加方便的观影方式,而不是专属的视频观看权限。这其实削弱了酷开存量内容的优势地位。再看内容增量方面,则几乎是一片空白。酷开在战略方向上似乎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内容创作与平台增量上。在取得存量内容的优势后,酷开并没有选择通过建立内容增量,来继续构建自己的第二道内容壁垒。如投资拍摄酷开用户独享的电视剧、电影或综艺,通过这些真正“人无我有”的视频增量逐渐拉大酷开与其他OTT平台的内容差距。3运营能力强大,但差异优势不明显纵观酷开在OTT市场上的表现,不难发现酷开的运营能力是非常强的,在整个OTT行业走出了一条比较具有特色的道路。如广告的插入,大幅提高了酷开OTT的变现能力,酷开还会在节假日举办线上的特色活动,这一点大大提高了酷开用户的参与感与广告的到达能力。根据回馈的数据显示,酷开活动广告的展现,能够让80%以上的用户对广告商有印象、有好感,这在广告传达上是非常难得的。这种优秀的运营能力让酷开OTT非常受广告商的青睐,同时也吸引了大批B端客户。可是如果抛开酷开OTT强大的运营变现能力,从C端用户的使用体验上来说,酷开与其他OTT平台似乎并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从UI设计还是功能性的角度来看,OTT市场的平台呈现了高度的趋同性。即使是酷开这种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的平台也没有塑造出有别于其他OTT平台的差异性。然而产品缺乏差异性,就很难在用户心中留下记忆点,在用户心里酷开OTT似乎与其他平台“差不多”,那么用户就缺少持续购买的理由。目前我国的OTT产业仍然处在发展期,各大品牌对OTT的开发与运用都处于摸索创新阶段,未来OTT的应用场景与可能性必将被进一步拓展。在这一过程中酷开OTT作为当前市场的老大哥,必然会受到来自新老对手的挑战。另一方面,将眼光放在OTT行业外来看,酷开OTT作为行业内占比最高的品牌,在OTT的应用上并没有走出与pc端、移动端的差异化路线。目前OTT的业务重心依然是智能化电视的方向,虽然OTT在大屏沉浸感上具有天然优势,但大屏+智慧芯片的可能性绝不止于这种单一化的应用场景。OTT的大屏优势与硬件自由度具有移动端与PC端无可比拟的可互动优势,目前OTT平台上虽然有一些可互动应用,但此类应用在制作精度和数量上都不足以形成OTT的差异化优势。就这一点看来,OTT仍然具有极高的可拓展性与可能性,随时都可能出现弯道超车的黑马品牌。4B端业务覆盖广泛,但C端认知没有打开酷开OTT平台在市场中占比遥遥领先,其中有一个关键点在于酷开的B端业务发展迅猛,有多家电视品牌都在使用酷开OTT,这造就了酷开OTT在整个市场上无可争议的统治力。但酷开OTT在C端用户眼中却缺乏存在感,品牌认可度不足,让酷开OTT错失了爆发增长的契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酷开都放弃了自身的电视品牌,所以OTT的业务销售主要针对B端,然而OTT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万里挑一李佳琦

618已至,备受关注的直播电商即将迎来新一轮的高潮,而站在潮头的电商主播,将再次迎来高光时刻。众所周知,直播行业日趋规范。近年,在行业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有人顺势而上,有人黯然离场。从业者众,一向口碑甚好、把“所有女生”挂在嘴边的李佳琦,便是前者的代表。「于见专栏」认为,以李佳琦为代表的电商主播的事业之所以能够蒸蒸日上,并非只是靠运气。更是背后专业的直播团队——始终对用户负责的初心、积极拥抱监管的态度、以及在直播业务方面的专业能力,共同造就了万里挑一的李佳琦。1“最难进的直播间“2020年以来,直播电商的发展进入井喷期。据iiMedia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屡遭行政处罚,联合丽格是时候给自己“美容”了

得益于“颜值经济”的盛行,医美行业成为消费升级时代的明星赛道。联合丽格顺势而上,抓住行业发展大趋势,成为较早发展起来的医美服务机构之一。2021年,投资方达晨创投为联合丽格完成数亿人民币D轮融资。短短五年时间里,联合丽格完成A、B、C、D四轮融资,成为创投的“新宠”,发展势头猛进。不过,联合丽格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是国家接连出台相关政策整治医美行业等不良现象,更是于今年1月30日发布《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这也意味着,面临行业洗牌,联合丽格也难独善其身。一个行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而且,在行业渗透率不足的同时,医美企业因为竞争加剧而出局的不计其数。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2600家医美医院倒闭。而联合丽格虽然是资本的宠儿,恐怕也难以在新一轮的时代洪流中,稳住行业地位。1管理不善、多次被罚,联合丽格的内忧外患联合丽格创立于2011年,总部设立于北京,专门从事于医疗美容服务以及医疗机构的投资与管理,采用“医生品牌+集团品牌”策略,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共同投资、运营及筹建了近50家医美机构。盘子越做越大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自成立以来,联合丽格及其投资的子公司频频遭到行政处罚。据天眼查数据统计,在2021年,联合丽格及其被投公司获罚16次。这些受到处罚的公司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大连等一二线城市,处罚缘由涉及单位《放射诊疗许可证》逾期未效验;未按规定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虚假宣传医生经验;未按规定填写、保管病历资料,或者未按规定补记抢救病历;广告违法等方面。例如,2020年4月,据媒体报道,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填写、保管病历资料,或者未按规定补记抢救病历,被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予以警告,罚款3万元,责令改正的行政处罚。对于医疗服务机构来说,拥有相应的开办资质、医疗质量过硬、安全管理过关、严格保密病人资料等,都是机构必须坚守的法律和道德底线。联合丽格时常行走在违法违规的边缘,无论是品牌与口碑,无疑都会严重受损。而且,联合丽格的快速发展,使其业务范围、经营地点、员工数量都大幅度增加,这就使得管理跨度变大、管理层架加深、管理结构变得复杂,从而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要知道,这种增加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级数关系。如此一来,联合丽格本就略显不足的管理力度,也被大大地削弱。由此可见,联合丽格想要摆脱负面新闻不断、屡遭行政处罚的困境,势必要加强企业管理,强化诚信经营理念,并加大执行力度,对子公司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引导。但是,长年埋下的祸患,想要短时间彻底根除,显然并非易事。联合丽格走向规范化运营,也必然尚需时日。2行业陷入内卷,联合丽格难成救星众所周知,医美行业的乱象,并非是某一家医美企业的专利。而是整个行业长期缺乏标准、需求又十分巨大的双重原因所致。对于中小型机构,即使砸钱做营销,也难以砸过“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莆田系。而且,为了抢占市场,莆田系医院并不吝惜营销费用,而且只要客流大,最终收益也不是问题。靠投放广告、营销来引流是有风险的,业内人士如此无奈的说:“就只有人点了链接或只来跟你咨询聊天,最终没有一个人来做项目,这钱也得给平台”。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Q1核心业务增速放缓,腾讯渐显颓势

近日,腾讯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一季度总营收为1355亿元,上年同期为1353.0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但环比下滑6%,营收规模低于市场一致预期4%,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实现净利润234亿元,同比下降5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255亿元,同比下降23%。广告业务和国内游戏业务增长乏力,海外游戏增速回落,被腾讯寄以厚望的2B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虽然一季度同比增长10%,但是环比有所回落,恐难成为集团增速驱动器。核心业务增速持续放缓,也使得腾讯的净利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滑。而且随着国内互联网流量的见顶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未来腾讯的各个业务将遭到来自市场竞争对手的全面竞争,其未来不容乐观。1游戏不香了根据腾讯的财报显示,国内游戏收入同比下降1%至330亿元,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4%至106亿元。其中,国内游戏收入持续承压,据了解这也是自2021年第三季度腾讯将本土和国际两个游戏市场分开之后,国内游戏收入首次出现下滑。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对活跃用户及付费用户数量造成的影响,核心存量游戏《王者荣耀》春节期间商业化表现不尽人意。而且,这个影响不会是短期的现象,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凡是阻碍未成年健康成长的东西都会受到限制,这可以从去年的教培、游戏和今年的娱乐行业不得在学校周边开业等措施就可以看出。为了落实未成年保护的相关要求,腾讯自2021年9月1日起开始落实中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最新规定,同时禁止12岁以下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也正是核心产品《王者荣耀》收入的减缓,使得腾讯游戏业务增长乏力。虽然《王者荣耀》3月份的流水已经恢复增长,但是未成年保护措施的实施,有望使青少年对于游戏的依赖度降低,这不仅对于腾讯游戏未来业务的发展不利,对于整个游戏行业都会产生甚远的变革。反观国际游戏市场,腾讯游戏在2022年一季度营小幅增长4%,但是这种增长是基于疫情环境下国际游戏消费者居家时间长这个先决条件的,未来随着疫情的缓解,这种增长的势头难以持续,而从腾讯的财报中也可以看出这种担忧。存量市场上,腾讯游戏一方面要面对内生性增长的疲态,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据了解,暂停至今已达7个月左右的游戏版号终于开始发放。这次游戏版号的发放,会有更多的游戏产品发布,将使得游戏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对腾讯也有着不小的冲击。而且,微软将收购暴雪,对于腾讯游戏的龙头地位也会有一定的冲击。暴雪作为国际游戏行业的前三名,一旦被微软收购的话,强强联合下,首当其冲的就是腾讯的国际游戏业务。所以,这次游戏版号的发放,对于腾讯游戏来说,虽然不至于有着非常大的伤害,但是还是会有一定的冲击的。此外,没有获得首批游戏版号,也说明了监管上对于垄断性企业的无序扩张还是很警惕的。因此,随着新一代未成年人对游戏依赖度的降低,游戏行业也将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这对于游戏龙头腾讯来说,可不是好消息。而且,随着游戏行业增长的放缓以及国际游戏龙头的强强联合,未来腾讯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2社交基本盘迎最强对手社交领域作为腾讯的基本盘,甚至是所有业务的基础,是不容有失的。腾讯的各项业务之所以能迅速扩展壮大,背后都离不开其强大的社交用户群,一旦社交领域的优势不再,那腾讯的游戏、小程序、云服务等等之类的成绩都将化为乌有。然而,抖音最近上线了一项名为“兴趣匹配”的功能,再次发起了对社交领域的挑战。据了解,该功能是以兴趣社交为主,基于抖音强大的算法能力,用户可以把兴趣相同的其他用户加为好友,进行匿名聊天、共同观看以匹配兴趣和语音聊天等特点。这也被专业人士看作继多闪之后,抖音再次对社交领域发起的冲击。在之前,抖音的多闪被微信狙击后,这也让众多互联网企业看到,在社交领域腾讯有着不可侵犯的决心。但是,随着互联网企业在增长陷入瓶颈后,社交领域已经成为企业再次崛起的香馍馍。而且,自2021年春季开始,抖音就已经开始策划对社交领域的总攻。至今为止,抖音已经陆续上线了“抖一抖”、“最近访客”以及在朋友页面增加了好友聊天等功能,直接将朋友圈与通讯录合二为一,避开了微信的围剿。仔细研究发现,抖音的这些动作和当初的QQ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抖音目前进行了升级,是基于短视频这个二维社交工具来实现的,这比起当初QQ的一维文字寻找共同兴趣的好友,更加契合了市场的口味。而反观腾讯集团,其在社交领域的进步依然乏力。2022年一季度,腾讯在社交网络的收入为297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其中视频号拉动作用最大,而对集团至关重要的微信和QQ社交,1季度微信以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达12.88亿,环比增长1.6%,而QQ用户同比增长-7%,环比小幅增长2.1%,这些数据表明了在社交用户上,腾讯面临着增长放缓的局面。随着互联网流量的见顶,腾讯集团的微信以及QQ用户的增长拐点已经到来,特别是QQ,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有边缘化的迹象。为此,腾讯开始重新定位视频号,并且推出超级QQ秀虚拟形象,希望以此来重新获取用户的青睐。但是,其收效甚微,超级QQ秀还是和以前的QQ秀一样换汤不换药,而且在元宇宙还没到来的情况下,这项功能只能以鸡肋来形容。不过,视频号在一季度却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更是成为腾讯社交网络业务逆势增长的最大功臣。只是,由于视频号缺乏先发优势,其不管是变现方式还是用户数量,都和抖音等巨头差距甚远,未来能否在两大巨头夹缝中成长,还值得观察。社交基本盘是腾讯的发展基础,能否在这次社交领域的竞争中,再次维护霸主地位,已经成为腾讯的第一重任。3广告业务暂时无解,2B业务道阻却长据了解,2022年一季度,腾讯实现广告业务收入为180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媒体广告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同比下滑30%,社交及其他广告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下滑15%。而广告业务的大幅下降也是本次腾讯收入放缓的最直接原因。据腾讯官网披露,网络广告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育行业、互联网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行业的需求下滑,以及网络广告行业的监管变化导致的。同时,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疫情导致的经济的下行也是本次广告业务收入下滑的外在因素。在可预计的时间内,这些负面因素将持续存在,因此短期内腾讯的广告业务压力不会减少。所以,广告业务的收入暂时无解,只能等待行业监管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的恢复。而在整体业务增速承压的同时,2B业务正成为腾讯的下一个增长点。在这份财报中,唯一的亮点就是公司的2B业务正在快速成长。据了解,2022年一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为428亿元,同比增长10%,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从29%提升至32%。而且,随着腾讯主动调整2B业务收入结构,开始放弃部分亏损的订单,同时逐步加大在视频云、网络安全等PaaS领域的资源投入及切换增长模式,使得2B业务毛利率得到持续改善,未来2B业务有望成为腾讯的第二增长曲线。不过,腾讯这种注重盈利的短期行为,会对其未来的2B业务的长远发展形成较大的伤害。当前,数字化进程还处于提升中,国内企业上云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在云及企业服务方面,腾讯调整发展战略为健康增长,主动缩减亏损业务,而忽略了规模上的优势,这样不仅不能迅速扩展其生态圈,而且这种注重盈利的做法,也会让对手获得更多的客户。2B业务说到底就是对企业的服务,而想要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又必须获取大量的企业画像,这样才能创造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产品。而现在,腾讯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是在壮大对手,而削弱自身,虽然短期上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可能很靓丽,但是长期来看,这种做法的弊端就会显现。据了解,腾讯的2B收入占比已经从2019年Q1的25.5%提升到2022年Q1的32%,这其中很大的功劳就在于其更加注重生态圈的建设。也正是凭着对中小企业的宽容度,腾讯云和腾讯会议才能迅速崛起,成为能和阿里云、华为云等一众头部企业相媲美的存在。一旦,腾讯开始注重客户的选择,那不但会失去众多中小客户的青睐,而且面对技术实力更强的阿里云以及钉钉的竞争,其未来之路恐充满坎坷。4结语虽然,腾讯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还能继续维持,但其净利润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而且随着未成年保护措施的实施,未来青少年对于游戏的依赖度将会减小,这对于腾讯的游戏业务将是一个重大的冲击。不仅如此,游戏版号的发放,也将加剧行业的竞争,对于腾讯也有一定的冲击。此外,由于教育行业、互联网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等行业的需求下滑,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腾讯的广告业务形成明显的利空影响,而且被腾讯寄以厚望的2B业务,未来的发展也将受到阿里、抖音等互联网巨头的围剿,这都让腾讯危机重重。更严重的是,以社交为基本盘的腾讯将迎来抖音在社交领域的最强冲击,一旦腾讯无法在社交领域继续维持优势的话,那么其建立的庞大文娱帝国也将动摇。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叫好不叫座,AI独角兽云从科技“钱”途堪忧

历经重重波折后,云从科技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上市通行证了。近日,云从科技的科创板注册申请被通过了,这也代表了其离正式登陆科创板仅差临门一脚。虽然拿到了上市的门票,暂时解决了融资的问题,但是上市并非上岸,云从科技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相比行业其他大佬,云从科技的营收规模相对较小,且业务较为单一,缺乏成熟的业务来反哺自身,并且其核心技术业务占比较小,反而是毛利率低下的第三方硬件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这无疑限制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仅如此,云从科技对于前五大客户的依赖较高,经营风险问题也不可小觑。更严重的是,当前人工智能行业还处于技术演化的早期阶段,商业化应用落地和市场空间拓展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而行业由于早期的野蛮生长,早已巨头林立,这都将使得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云从科技虽然顶着“AI四小龙”的名头,但是面对如此内卷的行业,其钱途堪忧。1体量小,业务单一,盈利能力弱根据云从科技的招股说明书可知,其2019年-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1亿元、7.5亿元、10.8亿元,虽然营收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上升,但是和行业内的巨头相比,其营收规模仍有一定的差距。据了解,2019年-2021年,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0.27亿元、34.46亿元和47亿元,同期云从科技的营收规模不足其三分之一。云从科技不仅要包括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的竞争,同时也面临着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视觉、语音设备厂商进行人工智能赋能转型的竞争。而云从科技营收规模跟同为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都相去甚远,更何况是海康威视、科大讯飞这些人工智能行业的龙头。据了解2021年科大讯飞和海康威视的收入都已经达到百亿级别了,而云从科技的收入规模还处于10亿级别,这差距实在太大,未来一旦行业风口到来,缺乏规模优势的云从科技能否享受到行业的红利,值得商榷。图源:云从科技官网不仅如此,由于业务较为单一,云从科技至今还深陷亏损的泥潭。据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云从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亿、-8.13亿、-6.32亿元,但亏损幅度有逐年收窄的态势。虽然AI四小龙处于集体亏损中,但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如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都已实现了盈利,这是因为这些龙头企业不仅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同时还进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可以利用其他业务来进行造血,反哺新兴业务。而云从科技专注于人工智能业务,业务单一,缺乏相关的成熟业务来实现自身的正循环,这在市场融资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还看不出优劣,一旦外部融资环境有变的话,其面临的风险将急剧放大。更严重的是,云从科技的毛利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云从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蕉下冲击上市,经营模式却恐难持续

又到了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国古话有云,一白遮千丑,女孩子都深信不疑,为了防止自己晒黑,各种闷痘的防晒霜都备受追捧,众多女孩子肯定是不会放弃最为简单有效的“物理防晒”。近几年备受资本追捧的“蕉下”,就是做防晒伞出圈。如今在今年的4月初,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蕉下”)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蕉下拟主板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只不过,在产品单一问题挥之不去的当下,蕉下的上市之路可能还无法看到一马平川的结局。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美元加息、原材料成本下降,背靠格兰仕的惠而浦将迎转机

连续亏损三年后,背靠格兰仕的惠而浦终于迎来了曙光。近日,惠而浦公布了2021年的年报,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为49.3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26%,实现净利润为-5.89亿元,同比下降293.41%。据了解,这也是惠而浦连续亏损的第三个年头,而且受全世界宏观经济低迷的外部因素冲击,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变动、供应链物流成本上涨等因素使得2021年公司的的毛利率大幅下降,亏损加剧。但是,2022年背靠格兰仕集团的惠而浦终于迎来了转机。在美国的加息周期下,出口业务占大比例的惠而浦将受益于汇率贬值带来的出口盈利双增长,同时,在国内保价稳供的大环境下,公司的原材料成本有望下降,更重要的是,入主近一年的格兰仕,开始发挥大股东的资源优势,在市场、渠道、技术等方面进行整合扶持,有望让低迷多年的惠而浦重新焕发生机。1汇率贬值,出口盈利有望双提升根据惠而浦2021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国外地区,占比高达78%左右,而国内地区占比仅为22%。这也说明了,惠而浦的利润受汇率的影响很大,一旦人民币升值太大的话,那公司可能会有增收不增利的后果。图源:惠而浦年报从图中也可以看出,2021年,惠而浦之所以会有巨额的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约2.63%,这直接导致了影响了8000万左右的利润。但是,这个情况在2022年开始有了转变,据统计,2022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为4.86%,如果按照2021年的出口额来计算的话,惠而浦2022年就可以增加大约1.8亿左右的利润,可见,汇率的变动对于惠而浦的经营至关重要。而这个有利的现象正在进一步巩固发展,根据美联储的会议纪要,美国的加息周期已经开启。5月4日,美联储就宣布加息50个基点,据了解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加息幅度首次达到50个基点,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宣布将从6月1日起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按照美国以往的加息周期来看,这种加息的过程一般都会持续一到两年左右,这也就说明接下来一两年时间内,美元将进入升值区间。而且更恐怖的是,美联储为了促使这种升值更具确定性,其还采取了缩表的行为,相对于加息来说,缩表是一种威力堪比原子弹的货币政策,这将使得市场的美元大幅减少,最终的结局就是非美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因此,美元开启加息周期及缩表进程后,惠而浦将受益于汇率贬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增加盈利。不仅如此,人民币的贬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外贸企业出口额的增加,这对于外贸业务占总营收比例较大的惠而浦更是一个戴维斯双击的利好。而且,这种影响至少在美元的加息周期内,是具有很大确定性的。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惠而浦将会受益于美元的加息及缩表的利好影响,业绩持续改善。2背靠格兰仕,资源优势提升2021年5月,格兰仕集团正式入主惠而浦,持股比例高达51.1%,成为其大股东,而后,基于对惠而浦价值的认可,格兰仕继续增持,截至2021年年底,格兰仕持有惠而浦的比例提升至56.19%。格兰仕作为国产微波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其销量长期霸占全球微波炉市场的第一。格兰仕集团成功收购惠而浦后,惠而浦有望借助格兰仕品牌、渠道布局、技术、推广等多维度的竞争优势,一扫几年来颓废的局势,做大做强。2021年,惠而浦开始借助格兰仕多年来深耕国内市场攒下的销售渠道,进行国内市场的布局。在传统线下渠道方面,惠而浦全力做好优化工作,借助大股东的渠道资源,不仅大力推进渠道改革、升级代理渠道,同时还进行全面去中间化的商业合作模式,让利经销商的同时还能提升消费者的品牌粘性。与此同时,惠而浦还对线下门店进行整合,优化一些低效门店,然后将更多的资源聚焦于核心门店,实现人均产出和门店产出的进一步提升。而且,借助格兰仕的门店进行商品的展示,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曝光率。在格兰仕集团的牵线搭桥下,惠而浦开始强化与欧派等泛家居友商的合作,开拓产品的销售渠道,还通过和京东专卖店、易购零售云、天猫优品店等下沉市场供应商合作,进军下沉市场。在线上渠道方面,则借助格兰仕集团多年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和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合作,通过短视频内容营销和前置引流等手段打造爆款产品。不仅在渠道布局方面,大股东格兰仕给予了充分的帮助,在品牌建设上,惠而浦通过大股东的资源也逐步斩露头角,被消费者所熟知。以往,惠而浦主要是以国外市场为主,对于国内市场的开拓不足,这也导致了其品牌影响力较低。而格兰仕集团入主后,开始有意增加惠而浦在国内市场的曝光度。据了解,2021年惠而浦通过格兰仕集团的资源,实现核心区域和用户的精准覆盖,实现了高达19.26亿的曝光量,远超过去。而且惠而浦还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小红书、知乎、抖音、快手等渠道,进行品牌营销。通过在微信、快手、抖音等主流社交平台建立自媒体矩阵,2021年惠而浦新增粉丝13.6万。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第125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搜狗裁员有的N+3,有的N+1,再给两个月找工作但是只发底薪,HR逼着每个人当场签字。2、听说一点资讯啫喱这个业务部老板天天盯着干活,也不让居家办公,强制加班。3、婚礼纪新一次裁员开始,本次裁员20%,重点裁开发&设计,据说研发部已经烂了,之前那波投资用来招了一波技术强的打工人,高层用不明白,各种折腾,钱花完了赶紧把人送走,兜兜转转走回老路子。4、杭州每刻报销今天大裁员,600人直接裁到300,有的组直接整组的裁掉,当天裁当天走,还只给1个月补偿,HR威胁说要N+1就不给离职证明,有的离职证明还写的是个人原因离职。甚至玩套路要求你从西溪银泰换到下沙去上班,不接受就自己离职。5、现在所有互联网公司开始了“鱿鱼游戏”,一边大家防止被同事排挤而被裁员,一边又要排挤掉同事去给裁员名单填坑。据上海某著名大厂员工小张说,这次裁员影响到了所有人的心情,尤其是他们这些已经有了房贷甚至是家室的人,从听闻到第一个人因为被同事打小报告而被裁员后,他们开始互相猜疑表面却毫不声张,一场“鱿鱼游戏”悄然拉开序幕。身在a厂和t厂的小刘和小王也是通过微信发表感慨,如今不是卷王氛围,而是大逃杀氛围了。6、小X汽车跟着理想开始毁应届生offer了,现在应届生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现在春招也基本结束,这时候毁约太坑人了,小X汽车真是一家毫无诚信的公司。另外感觉小鹏的裁员规模要比理想大不少,而且也太抠了,现在毁约就赔5000,理想还赔一个月工资呢,醉了。7、北京朝阳区鹏润大厦某公司,刚开始朝阳区要求居家办公的时候,没有及时响应,后来可能是被街道发现了,然后开始让员工居家(请假,优先使用调休,其次年假,最后事假)办公,每月工资还要被扣除一部分所谓的并没有实际理由和借口的绩效,现在居家办公期间,还开始搞之前没有达到的裁员指标,上名单的员工不给报远程办公,也不通知去公司办理裁员手续,就是想着怎么恶心员工,让员工绩效扣光,然后还想让员工给他们做最后的工作。不知道是不是中层领导授意,反正都不是人能干出来的操作。相信有很多相同相似经历的小伙伴,一起12333吧。8、看到华为心声上,一个发退休帖的,海外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有两套房,2辆车带两个车位,无贷款,xxx万存款,也有潜在下家,可以提前毕业对我而言不是坏的选择,11年来终于有机会和家人过端午”。这年头,辛苦的人很多,能换到财富的不多。他主要幸运在了11年前深圳房价比不上浙江县城,现在跟他学的人干11年能在他同地段买个89方不?这种羡慕和羡慕彩票中奖一样,更别说当年跟他一起卷的人有几个想起来买多套房子的。他当年要是买了A股,你猜他会发什么帖子?9、给所有看到luna帖子的提个醒,好好了解了再做决定要不要当韭菜。1.luna是从100美元跌到了0.000001美元的,你有了解过背后的原因吗。2.人人都说涨了几百倍,赚了多少多少,你可曾看到有人几百万瞬间归零。3.币价低不代表就可以无脑买,luna有六万多亿个,总市值现在已经接近30多亿美元了,虽然巅峰时期它有400多亿美金,可是你要知道这个是一个破产项目,而且现在是大熊市。4.ok从0.2瞬间跌到0.0002的时候你确定你扛得住吗?10、目前美的裁员已确认的消息:第一,三年内裁掉50%,今年预估能到25%-30%,看财报一年人员支出200亿,这里面能省很多出来,能有效改善利润。第二,编外不在裁员范围,很多通过转编外避免被裁,但编外基本有一票否决权,没有正编员工的合法权益。第三,职能,生产,研发,销售都有比率,尤其职能。第四,有看到校招毕业生被解约,也有应届毕业生被裁。第五,赔偿正编内的都是N+1,主动离职的没有。END编辑:瓜农于祖德口号:做大厂圈的泥石流更新时间:每个工作日不定时在本公众号同步更新(有事或喝多了就推迟到第二天)免责声明:所有素材均来自个人爆料、茶局饭局酒局澡局、微信群、微博、脉脉、知乎等渠道。老夫不是八卦的生产者,而是八卦的搬运工。[爆料、建议、加群、更正]微信yuzude8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第124期丨今日大厂八卦

1、B站裁员,不同部门按照比例裁撤,赔偿n+2,挺良心的,这种好事在大厂中很少见。2、现在腾讯最卷的就是腾讯会议,没有之一。每天十点半之后下班。3、杭州紧急救市新政策出台:1,外地户口满一年社保就能买房;2,落户就能买房,取消社保要求;3,3孩家庭可购买三套房子;4,3孩家庭参加摇号归属于无房家庭;5,唯一住宅出售,满两年就免营业税。4、诺亚财富,美股上市公司,第一季度企业已经盈利,4月份居家办公一个月,幸幸苦苦,结果今天发4月份工资,一个短信就告诉员工最低工资保障,懂法吗?借着疫情,克扣员工工资,这操作,真无语。5、腾讯又要在重庆成立一个子公司,据说叫腾讯云智服,就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腾讯云客服公司,劝大家不要看不起子公司,挣钱就行,心气不要太高。腾讯就算是子公司,也比99%的公司要好。有个哥们儿待过腾讯子公司,除了社保公积金8%交,其他和集体一样,而且职级到9级了,能很快转集团。6、现在还在拼命买露娜的长点心,看看赵长鹏的推特,自己分析下,首先,ust社区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btc储备回购露娜销毁,其次,赵反对硬分叉,顺硬分叉不带来任何价值,这什么意思吗?说明ust社区很可能弄个露娜2.0出来,所以现大量抄底的,长点心吧。7、有个同学从国美离职了,说国美真是行业标杆公司,裁员合同当天签完,赔偿遥遥无期,连个离职证明电子版开了半个月也没开出,现在社保也交不了,公司还不给交,入职这样的公司轻则妻离子散,重则倾家荡产,这位同学已拉黑,再也不会考虑国美任何机会。8、高途本月吃瓜集合:1,内部文件截图泄露,将加速内部人员汰换(简称二讲25岁中年危机);2,途途高中即将回到高途(简称用人朝前,不用滚蛋);3,高三抢扩科无下限,先违规没事,后违规要罚(简称似罚实赏);4,高三违规等级被降(简称拉出来的还能吃回去);5,高一高二续班,买秋送暑,领导的方法,员工的锅(简称背锅事件);6,哭着让学生报名的录音流出(简称top话术分享)。9、有个哥们儿的高中同学25岁,大专学的轮船,没毕业去当海员了,当时还没疫情,跑远洋,隔几个月就能看到他发地理位置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后来疫情起来,工资翻倍,侧面打听了下现在四万多一个月,还不算奖金,我本以为海员工资高点,没想到这么高,海上天天海鲜,也没开销,这两年保守估计已经攒了小100了。不过这玩意就跟工地一样,干几年,当上项目经理了,就有钱,但是天天荒郊野岭的,没老婆孩子干就干了,有老婆了之后挣钱是给谁花呢?10、某上海生活大厂正处于传统互联网,天降神兵大乱斗阶段,如果你在考虑抉择offer,真诚建议请你一定慎重!1.不要相信HR许诺你的条件,因为你可能过不了试用期,就被玩腻了。2.不要相信等级对标,都是让猎头去骗人进来。3.这里的团队不会培养或在乎你的成长,它们只看结果,哪怕没有业务方向,你也会被背锅,强制被替换。4.公司内部各种帮派斗争,字节、快手帮派,政治序幕逐步拉开。5.标准的“一言堂”管理模式。6.如果你真的要赌期权,它们会在两年结点到期前,HR会找你约谈,你懂的!END编辑:瓜农于祖德口号:做大厂圈的泥石流更新时间:每个工作日不定时在本公众号同步更新(有事或喝多了就推迟到第二天)免责声明:所有素材均来自个人爆料、茶局饭局酒局澡局、微信群、微博、脉脉、知乎等渠道。老夫不是八卦的生产者,而是八卦的搬运工。[爆料、建议、加群、更正]微信yuzude8完同步更新以下平台雪球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众口难调,舌尖英雄还不是消费者的“菜”

汪曾褀散文里写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气”。关于厨房的浪漫是闲暇生活的情趣,但在年轻人996的生活里就是一场兵荒马乱,一份带着油腻气息的疲惫。外卖,速食产品已经是年轻人的生活必备组成。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