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导读|企业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而且是解决社会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其健康、有序发展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在实际融资过程中,众多企业难以通过金融系统获得自身发展所必须的全部资金。企业间往往通过信用担保的形式来获得除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以外的缺口资金,进而形成复杂且紧密的企业间“担保圈”网络。然而,面对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不同企业间行为偏好,作为信用担保需求方的企业可能偏向于风险性投资,进而提高了企业经营不确定性以及信用违约的概率,造成了当前“担保圈”问题频发。一旦作为信用担保需求的企业出现信用违约,违约损失将快速通过“担保圈”网络,借助流动性不足机制传递给信用担保提供方和其他信用担保需求方,进而造成“担保圈”内企业级联违约,严重时对国民经济健康运行造成不利冲击。因此,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企业行为偏好作用下“担保圈”内信用担保风险形成与传染机制,有助于为优化企业间信用担保关系、降低企业间信用担保违约风险和发挥“担保圈”良性融资功能提供理论借鉴。|内容|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信用担保关系选择机制构建了内生性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以及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风险传染模型,进而仿真分析了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结构及其风险传染演化特征。仿真分析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随着时间推移,在企业行为偏好作用下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结构呈现“弱去中心化”特征,而且“担保圈”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增强,“担保圈”能够通过“优胜劣汰”过程实现企业有效退出与成长,进而发挥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的良性作用。提高企业资信水平虽然在整体上增加了“担保圈”风险冲击概率,但是自身具有一定“抗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信用担保系统的不稳定性。当企业影响力较小时,与违约企业数量正相关,随着企业影响力增大,对企业信用担保系统的不利冲击相对减小,同时有助于增强冲击后企业信用担保系统的稳定性。当企业风险偏好较小时,保证了“担保圈”内有效的流动性供给,但当企业风险偏好不断增强时,减少了“担保圈”内流动性供给量,加剧了信用担保需求方经营困境。企业风险认知水平有助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进而增加“担保圈”的稳定性。随着企业风险偏好与企业影响力、企业资信水平、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同步增大,违约企业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小幅波动的单调递增趋势。企业风险偏好对企业影响力、企业资信水平、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发挥“强化效应”。随着企业资信水平与企业影响力同步增大,违约企业数量整体上呈现小幅波动的单调递增趋势。企业资信水平与企业影响力具有“互为强化效应”。随着企业资信水平与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同步增大,违约企业数量呈现单调递减趋势。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对制约企业间信用担保风险传染的能力强于企业资信水平对企业间信用担保风险传染的强化效应。企业风险认知水平与企业影响力对违约企业数量的影响发挥互为逆向效应,而且两者强度相当,进而随着企业风险认知水平与企业影响力同步增大,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单调递增或递减趋势,而且,对违约企业数量的影响较小。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