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卷

其他

当人类以医学「制造」罪犯

一「罗诉韦德案」中所涉一关键争议,即「生命权」。但是相关争议中,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涉及「胎儿是否具备生命权」,却很少提及女性。实际上,生育从来不是百分百安全的事情,但很可惜,到现在,这并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认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社保中有「生育险」这一险种。根据WHO数据:截止到2017年,22-35岁孕妇的死亡率在29/100000。同一年,中国统计的孕妇死亡率为19.6/100000。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全世界每天约有近千名妇女死于与妊娠或分娩有关的并发症。如果不是2000年联合国成员国签署「千年发展目标」做出承诺,这一数字会更高。相比较而言,2006年,中国的车祸死亡率为12.6人/10万人,2011年其峰值为15.5人/10万人,而到了2016年则下降到10.4人/10万人。也就是说,到2017年,在中国,女性生育所承担的风险是车祸的两倍,仅仅稍低于英国政府统计的本国奥米克绒死亡率。所以,如果女性的生育风险算风险,那么其「生命权」在本案中要不要衡量呢?所以我们看罗诉韦德案50年前的判决,就可以发现当时的大法官考虑了这一点,但本次判决,绕开了。女性生育风险毫无疑问是实实在在的生命风险。那么「胎儿生命权」呢?这个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认定一个胎儿具有宪法意义上的「生命权保护」?实际上,无论哪一套经文都没有明确说明,到底在哪一个阶段,胎儿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人」。同样,当年「罗诉韦德案」援引「第一修正案」,也正是希望绕开这一争议,因为美国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如若基于信仰理由而反对,那么法律和公共权力不应涉入其中。那么,到底是谁确定了「胎儿生命权」这一定义?我所看到的,都来自医学证明。无论是罗诉韦德案前述所称之三阶段论,还是各派争议,都来自于此。换句话说,在本案中,是医学代替了上帝,它以科学之名确定了「什么才是人」。是医学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具有生命」。这也是目前很多前沿争议的来源所在。比如「安乐死」,对一个丧失尊严、每天经历无数痛苦折磨的人,杀死它的医生是救人还是杀人?比如「脑死亡」,在医学上可以判定此人已死,那么拔掉管线算不算谋杀,这个人当真已经「死」了吗?因此本案的问题在于,在这一些根源性的问题上,是否应该由医学及其机构决定,并援引公权,使之成为人人遵奉的此世公理呢?二我想我们需要重温一下阿利托大法官所讲的「深植于美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相关案例。下面引文全部来自《基因传》,请允许我长文引用:1927年5月2日,距离卡丽·巴克21岁生日还有不到几个星期时间,最高法院颁布了终审判决。结果是8票赞成,1票反对,多数获胜。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2022年6月26日
其他

我们要如何看「罗诉韦德案」

一美国最高法院周五发布裁决,以6比3的结果正式推翻了确立女性堕胎权的里程碑判例,也就是1973年的「罗诉韦德案(Roe
2022年6月25日
其他

教育是一次漫长的准备|问答

问:怎么看高考?答:我对高考有很多看法,这些年慢慢都写在这个公号里了。总体上,我认为高考只是教育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谈论高考的时候,应该首先谈教育的目的,然后再看高考在其中的位置。换言之,如果你的教育目的不是高考,那么我们想要实现它,就要越过高考来思考。如果你的教育目标就是高考,那么高考完成,你的教育目的就达成了,那我们也没什么可谈的了。如果你无奈的认为,高考必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先决条件,那么无异于在说高考绑架了教育。我们就要问:为何如此?而且非要如此吗?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会同意,把高考变成教育的先决条件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对的。但就像很多问题一样,他们也会给我一个非常沮丧的回答:没办法,改变不了的。我也无数次表达过,我不喜欢这种思维方式。这世上,不正是因为很多事看起来改变不了,所以我们才要去做的吗?世事无绝对,你不去改,就肯定改不了,甚至会更坏。而你去改,这事就在两可之间,成功的几率立刻就增加了五成。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如果您的子女已经参加完高考,那么祝您好运。如果您的子女还没有高考,那么,我其实更想讲的是:「高考不是教育目标,它只是我们为教育目标所做的准备之一。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准备。」教育就是一场漫长的准备。为什么而准备呢?为我们的生命。我们都能感觉到,其实现代资本社会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时空的变化与以往不同。以前车马慢,而现在,一个人的生活与生命,与传统社会相比,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人特别容易焦虑,患得患失,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一个人可以适应甚至改变现代社会而设的。换言之,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那么我们所做的,就是为自己的生命设定目标,每日每时努力前进,并预备好旅途所需的一切,同时尽可能能够应对随时而来的风险。巴顿·毕格斯梳理了二战期间各类人群的结局,然后写道:也许我们要拥有的,不是财富或者权谋,最重要的乃是应变的能力。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更不要谈掌握。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我们可以把教育也看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我们在受教育的第一天起,所面对的教育目标,就至少要想到这一点,即如何应对未来生活的风险。包括在高考之前的十二年,也要如此。换言之,如果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就不能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到一个篮子里,而是尽可能的做出各种各样的准备。在这十二年中要考虑的问题,至少要包括:「如果高考可以通过,未来应该如何。如果不能考入最好的高校,应该如何面对。如果高考不能通过,我将如何处理……」我想,在这样的考虑之下,再去准备每天的学习内容,大概要比孤注一掷投资高考要好得多。如果高考最终只是众多目标的一个,如果我们能够列出更多的计划,那么教育的前十二年就会相对清晰而多元。在此之上,我们再看高考之后的教育谋划。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高考之后的教育与高考之前的教育是割裂的吗?如果不是割裂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是割裂的,那么高考岂不是又成了有效教育的前提?高考之后的选择比高考之前的选择更加多元和自由了吗?高考之后的教育能够支撑一个人的生命向前走多久?……」这中间有冲突吗?可能会有效率上的冲突。因为设立的不是一个目标,难免要面对时间分配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可以尽可能达成更多的目标,而同时不至于让高考变成一个「被放弃了的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大概是分析一下这些目标的时间占比情况、重要程度,以及达成目标的最快途径。当然,如果我们「以终为始」,在我看来,时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成本,花费多少时间做怎样的博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还是那句话,人要看长远,而不要在意一城一地之得失。想要知道高考对你意味着什么,先要越过它。
2020年7月10日
其他

西湖大学会否成为南科大第二?

1988年之前,刘道玉先生在武汉大学做了多项改革,对大学治理知之甚深,可谓中国独一无二毫无异议的教育家。但他劝朱清时想好,他以自己亲身经历问到:去之前,你能否确定了其中的权力关系?你究竟能掌管?
2018年4月3日
其他

99元,一起读一年书

除了某种找不到的书,你懂的,我不会提供电子书下载。我反对无原则的盗版,所以书籍需要自备。如果没有,大概也不影响,因为我做的摘录比较详备,应该不会影响对全书的理解。
2018年3月25日
其他

课程内容及安排

让有理想的人相互影响,相互效力,以观念影响未来。我们位于重庆,如果您也在,欢迎面对面交流。
2018年3月25日
其他

文明短暂而脆弱|上课记(四)

但无论如何,这次课程还是涉及到了对不可证实不可证伪时期的态度,儒家的勇敢观,怎样看待暴力,如何对待“他者”的态度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也是全球每一个国家都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2018年3月18日
其他

也许结果难测,但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出自己的惯式,挑战未知的教育方式。因为这些年,我写了很多,看了很多,也呼吁了很多。无数次看到很多家长和教师每天都在抱怨自己面对的困境,转发各种新奇的教育创意,但就是不行动。
2018年3月12日
其他

一堂不讲乐理的音乐课,直面怎样的历史与现实

3323?我依然怀念当年的音乐课,因为这毕竟是青春期少得可怜的音乐启蒙,况且我们这一代人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一位真心热爱古典音乐的老师(尽管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意味着“摧残”)。
2018年3月7日
其他

蒙特梭利:儿童世界怎能是成人世界的对立面

我们可以说,天才就是砸碎了锁链的人,保持了自由的人,在众人眼前坚持他所征服的“人性标准”的人。而几乎所有那些表现自己已从时代的外部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人的表现形式,都可在孩子们身上找到。
2018年1月31日
其他

小密圈精选|世上没有完美的教育,不经审视多是虚妄

我对蒙特梭利一向抱有尊重,还写了一篇长文(真正的教育家是独裁者的天敌)来追念。但前几天,有人希望我对蒙氏提一点意见。批评总是容易的,毕竟世上没有完美的教育,因此我不客气的写了几句:
2017年12月26日
其他

本年读书统计(2017)

最主要的,它不觉得自己一定对,对什么都实用,它也不需要鼓动大众情绪,因为那些都交给巫师和骗子了。比如他很直白的证明说,弗洛伊德的很多观点早就被淘汰了,现在那些拿弗氏来说话的基本都是骗子。你觉得呢?
2017年12月25日
其他

儿童要不要读经以及如何学习传统|第三讲

它到底是什么精神呢?我们以前总讲中华民族的优点,如果把它罗列出来看,其实就是我们所讲的现代公民人格。例如宽容忠信,乐观积极,追求真理,独立自由等等价值。我们现在读传统经典,也是因为它不与现代冲突。
2017年12月18日
其他

教育圈大造神

今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难堪的现象:全世界的学校跟中国的学校面貌是很不一样的。我们仍然深陷于分数至上、考试至上、知识中心、学科中心这种早已过时的陈旧模式,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超越了这一阶段。
2017年12月10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二十)

这本书是我列入精读计划中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订阅我小密圈。我对这本书有一个简单的书评:如果想改变,首先你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
2017年12月6日
其他

社会我专家,其实如粪土

以前有学者批评南怀瑾,说要当面请教。南怀瑾先生很有自知之明,就客气地说,我们治学路径不同,我这属于野狐禅,您就别较真了。意思是我这名声都属江湖抬举,我只是注六经弘自己的道,跟您求真理是不一样的。
2017年12月4日
其他

儿童怎么读书?

从教材和教师的教法上,现代学校教人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基础技能做准备。或者说,是为了培养和巩固一个孩子的兴趣点,也为了一个孩子以后进入某一个专业领域打下基础。我们也因此将这个阶段叫做基础教育阶段。
2017年12月2日
其他

如果想改变,首先你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

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本身的力量,认为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2017年11月27日
其他

孩子啊,路上飘满了红罂粟

蔡朝阳还写过一篇文章,叫《菜虫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虽然我不是很赞同,但也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祝福。对儿童来说,不把因袭的重担放在他的肩头,而让他自己选择人生的路,这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作为机器,你必须自我觉醒——自由学习笔记之四

“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当个体逐渐获得心理成熟,或者更确切地说当个体对自己的经验保持开放时,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新价值观就可能出现。这种价值取向似乎更有利于个体和他人的提升,有利于积极的进化过程。293”
2017年11月20日
其他

教育,不见得会直线前行

他能够自由地发挥有机体的所有潜在功能;他能够在现实中独立提升自我和社会化,行为得当;他是—个有创造力的人,他的行为方式不易预测;他持续不断地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并且在每个时刻总是能够发现新事物。
2017年11月16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九)

这本书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它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没有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或者说,学校真的是必要的么?
2017年11月15日
其他

拯救才是最重要的人性,而不是摧毁——自由学习笔记之三

(2)使用考试不及格、不予毕业和公开批评等令人厌恶的、惩罚性的和制造恐惧的方法。‘壶和杯’式教育的政治学在于:教师(壶)拥有认知技能和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杯子),从而让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2017年11月13日
其他

家长为什么焦虑?为何对未来没底,对现在不满?

从教育的角度,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我们还是要回到源头,看看教育在现代意味着什么,除了技术革新,它还有没有一些功能可以超越现在和未来,或者说不管现在和未来什么样,教育这些功能都能对孩子们有好处。
2017年10月27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八)

但王元化这本书比较多的是记文人风骨,他经历数朝,深知各种典故,因此说来很有意思。当时学界将王元化与钱钟书并列,号称南王北钱,我觉得是拔高了的,但王先生的确是学兼中西,学术与思想皆有的人物。
2017年10月21日
其他

为自由来,为自由去——夏山学校的自由与缺陷|夏山专辑

我突然明白,其实夏山也是有目的的。它要给孩子们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完成你自己。(说其“教给”,或者不如说“还给”,因为很多毕业生将夏山比作“心理疗养院”,这种自我的能力,孩童本就存在。)
2017年10月19日
其他

关键是,这是不是你想度过余生的方式?

不过,这句话也道出了另一个秘密,就是学生也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对以往生活的掌控。安杰卢曾经说过:“孩子们之所以能忍受不如意的事物,是因为他们对变通方法的无知。”但并不尽然。
2017年10月18日
其他

为了改革,我们是否必须破釜沉舟?

我们甚至与美国的企业合作。现在我们已经与两家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我们逐渐意识到,社会是如此复杂,问题是如此根深蒂固,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可能使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
2017年10月16日
其他

夏山,人类教育史上的巅峰之作

我沿着巴学园的清灵小溪,逆流而上,找到它的源头——夏山。抬眼望去,我被人类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奇峰震惊得无法言喻,特别像我曾在云南看见玉龙雪山的情形。傲然屹立于英国里斯敦镇的它,再过5年就100岁了。
2017年10月15日
其他

清华附小的六年级小学生写这么一份主题报告有什么难的?

另外,除了这份使用程序的报告,其他报告不少也使用了统计工具。比如其中一篇使用了问卷星网站,它里面的图表都来自这个站点自然形成。他们所需要做的,只是把找到的数字添在网站制定好的空格里就好了。
2017年10月11日
其他

还在给孩子读唐诗宋词?过时了

我看树才先生这几堂课意思也是如此,基本上,都是这类诗文和有此倾向的诗人。文中所涉选的儿童诗,也很是明白晓畅。按知识分子的说法,“肤浅极了”。但好在这肤浅里面含有真善美的东西,我想这就足够了。
2017年10月11日
其他

即使是温和的改革,也已经显得激进

罗杰斯举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1992年,德州教育负责人向全州学校领导宣布,将尝试性给予部分学校自由,州政府不再进行监管。结果2000多所学校申请,州政府震惊了,结果只批准了100多所。
2017年10月9日
其他

《去学校化社会》之四:如果没有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学习?

其实问题回到了根本: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或者说,在个人学习的目的上来讲,学校是不是必要的?再进一步说,有没有比学校更好的学习形式?
2017年9月25日
其他

什么样的诗画适合给小孩子讲?

再说一句闲话,有些朋友也给中学生选《古文观止》来讲。我后来也反思过,总觉得这里面的选文前重后轻,明显有作者自己的喜好,而且里面道德宣讲意味甚浓,到处都是一股陈腐气,并不适合直接拿过来给学生上课。
2017年9月24日
其他

学校的固化与基于自由的挑战(之三)

而“只有从社会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日常仪式的沉湎中清醒过来,并与之决裂对其加以改革,才能带来社会的根本变化。” 这
2017年9月20日
其他

教育的泛化和概念重构(读伊里奇《去学校化社会》之二)

反过来说,不管是谁影响谁,如果像伊里奇所讲的那样,我们最终去除学校这种组织形式,那么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
2017年9月18日
其他

应试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都是破坏性的

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是读书人汇聚的地方。每个有特色的书店都代表一种文化趣味,但这些年,纯粹的人文社科类书店已大半倒掉。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人爱读,能够流行起来的大抵都是小说、鸡汤情感和励志心理。
2017年9月9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七)

这本书感觉一般,但是也算比较细致了,最值得称道的大概是译文易读,我想与译者是刀尔登有一定的关系吧。它对于不理解思辨但希望入门的人,还是多少有些帮助。
2017年9月7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六)

这本书可以观杜威思想之大略。上半部分集合了他很多著名的文论。后半部分则有其女儿与他一起合作完成,其中提到的很多案例,虽然已过去数十年,但现在仍然在中国某些地区以先进经验的模式被广为流传。
2017年8月7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五)

让有理想的人相互影响,相互效力,以观念影响未来。我们位于重庆,如果您也在,欢迎面对面交流。
2017年7月7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四)

写完之后才知道,本书的作者是我一位朋友的朋友的亲戚。真是有缘啊。据说这位老人一生务农,从未学过画画,有一天忽发宏愿,就画出来很多不可思议的画。这件事无法解释,只能说人力有时而穷,但
2017年6月7日
其他

压制如山

在家庭中,公开对儿童进行体罚的现象虽然也时而发生,但更为普遍存在的是心理暴力,它在“有教养”的家庭中更为严重,因为与棍棒教育的家庭相比,这些孩子更难意识到自己童年的不幸,更少机会看到父母的真面目。
2017年6月5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三)

这本书是简略版,是教内教育的教材型用书。里面涉及到神学的重大问题,简明扼要的梳理了一些流派思想,同时以线索的方式串联起神学的教育方式。对于想了解神学或者神学教育的人,这本书当然是经典。
2017年5月8日
其他

旧日生活如江河浩荡

后来我看《人类简史》,就想也许并非如此。我跟一个朋友辩论说,这本书有强烈的社会达尔文倾向,难道只有推动进步才是好的?难道真的进步了?难道只有那些青史留名的人,或者才有意义?
2017年5月3日
其他

再谈一次武志红

武志红抨击中国的集权文化和集体主义人格是没有问题的。可惜用力过猛,反而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就像国土安全中那个女总统说的那样:我们一定要打击恐怖主义,但决不能以极权的方式。因为两者之间其实逻辑是一样的。
2017年4月23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二)

这本书比较适合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来看,作者是两位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尤其是这是一本详细的课程纲要。不过,对我来说更值得关注的是本书所体现出来的整体设计思维,我国政府将之称为“顶层设计”。
2017年4月7日
其他

独特的自由路

钱先生这本书以自由主义史来爬梳美国史,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写法。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让我确证了另一个常常觉得正确却一直不敢确认的问题,即美国的道路是独特的,它只能借鉴,但很难复制。
2017年4月2日
其他

江湖侠骨已无多

以一个大的视角来看,整体都处于战乱时期,每一年的时局都动荡不安。包括从1928年到1937年所谓“黄金十年”里,虽然经济突飞猛进,但军阀割据的局势没有根本变化。著名的中原大战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2017年2月28日
其他

你未见过黑暗的力量,就不要轻言对抗

这么说似乎很绕,简单说,人如果没有爱,是活不下去的。没有人可以在一个毫无联接的世界中存活。同理,通过爱,而不是对抗,我们才能发现恨中真正的因子,并有勇气去面对。而武志红先生的做法,缺乏这一点。
2017年2月12日
其他

最近看的书(十)

这本书是费曼的演讲和访谈集。个人不是很喜欢,先不论翻译的如何,里面的文章良莠不齐,不知道编者出于怎样的思考,胡乱放在一起。在看的时候,一点阅读快感都没有。强烈不推荐购买。
2017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