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读书

其他

暑期美国游学(8.14-23)|寻找流失海外的国宝,美国博物馆深度游

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公私博物馆中,中国文物的数量达167万件之多,而流散在海外私人藏家手中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超过千万件。那些烙着中国印的奇珍异宝,我们中国人却难得一见。还记得去年
5月16日 下午 3:51
其他

游学 伊朗(6.5-16)|前往世界之心,探源古波斯文明(两河流域特别版)

假如那位设拉子美女有朝一日能对我钟情为了她那颗美丽的印度痣我不惜把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奉献仅是默念出这首诗,那波斯女子隐在黑面纱后的深邃眼眸,便要将人融化在五彩斑斓的异域光影间。然而,当这位被誉为“波斯李白”的诗人
4月10日 下午 12:10
其他

暑期游学德国、奥地利、意大利(7.12-20)|穿越阿尔卑斯山脉,南北欧史地壮游

巍峨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文化的摇篮塑造了欧洲南北文化的大地史诗!打开欧洲地图,沿法国和意大利的边境,自西而东横穿瑞士,直抵维也纳盆地,绵延着一条全长1200公里的山脉,它就是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地形图@地球知识局它是欧洲海拔最高、横跨范围最广的山脉,覆盖7个国家(意大利、法国、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斯洛文尼亚)。1200多条现代冰川,流淌出多瑙河、莱茵河、罗纳河、波河等国际大河,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阿尔卑斯山128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峰连成一线,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将欧洲大陆分为两大部分:南部沐浴在地中海的温暖阳光之下,植被繁茂、物产丰富、遍布橄榄树和葡萄园;而北部受制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气候较冷,分布着广阔的温带落叶林和天然牧场,畜牧业发达。南部意大利的葡萄园和欧洲北部夏日牧场对比南北方迥异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最终把欧洲分成了两个世界:地中海世界和阿尔卑斯山脉北麓世界。可以说,今日的欧洲文化正是源于这两个世界创造出的两种文化: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古典文化产生繁荣于古代地中海世界,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渐渐干涸,让位给一统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但是古典的源流并没有枯竭,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又喷涌而出重获新生,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文化。两种文化,看似泾渭分明,却也相互借鉴彼此交融,终成欧洲文明两大支柱。左: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右:中世纪基督教文化7月,阿尔卑斯的夏日,我们随历史地理学者【王抒】老师,沿古罗马帝国开通的第一条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道路克劳迪亚·奥古斯都大道,饱览阿尔卑斯山脉从北往南『最壮丽的山色和湖景』,从严谨的德意志到古典的意大利,从啤酒猪肘的慕尼黑到热烈繁华的威尼斯,阅读一部欧洲南北文化的大地史诗。【史地读行·欧洲篇】第①期
4月10日 下午 12:10
其他

游学希腊(7.8-16),优秀学人随行,一场历史文化溯源之旅

星巴克的logo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耐克Nike的名字和logo源自胜利女神尼姬(Nike)的翅膀爱马仕Hermes则直接向古希腊商业之神赫尔墨斯取名……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处都是古希腊人的影子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但古希腊人对西方社会和今日世界的影响却渗透到了我们周围的方方面面。从史诗到文学,从雕塑到艺术,从悲剧到哲学,从科学到民主……古希腊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已无法用只言片语来描述。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段图文快速回顾。👇荷马史诗:西方文学开山之作👇西方四大悲剧大师,三位来自古希腊(还有一位是莎士比亚)👇古希腊建筑经典的三大柱式(直到现在都是西式建筑的标配,且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两件出自古希腊(第三件镇馆之宝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更是西方智慧的典范(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此地起源(每次奥运会开幕都要来奥林匹亚古遗址采集圣火)甚至,现代西方的政治体制遵循的也是古希腊时开创的民主政治。这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海洋文明为人类贡献了无数光辉灿烂的篇章古希腊人何以创造出如此优秀的文明?古希腊文明如何成为西方文明两大基石之一?古希腊/古罗马有何联系又有何不同?希腊人为什么执着于艺术创造和审美感知?古希腊的神庙里藏着什么样的巧思?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随两位希腊专家来到美丽的爱琴海边,穿梭在各个历史现场与艺术宝库之间,重回光荣的古希腊!【在历史中旅行・古代文明系列】
4月8日 下午 7:25
其他

跟埃及学者(4·27-5.5 ),乘五星游轮、深度行程,触摸古埃及文明游学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滋养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历史可追溯到约七千多年前早在公元五千多年前埃及就建立了世界上首个中央集权王国而黄河流域还处于原始社会中的新石器时代▲图源:国家地理虽然曾因受到波斯、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的侵略古埃及文明被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随着罗塞塔石碑被拿破仑发现象形文字被解读破译卡特发现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墓……无数的考古发现为世界震撼古老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也辉煌重现
3月30日 下午 7:39
其他

游学招募·日本| 梁永安 X 库索:名师同行,日本文学艺术之旅

㊟《千年之恋之源氏物语》“人们早晚会明白,愤愤不平的只有女人。”据《源氏物语》改编同名电影,紫式部喟叹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以一场场对谈将“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带入我们的日常视野,而在文学历史上,女性的觉醒从来都是绵延不绝的浪潮:身处京都,女官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成为“平安文学双璧”,在对贵族女子哀艳群像和世间风物流转的描绘中,建立女性书写的话语权,展露出了女性意识的第一缕微光;在尾道度过少年时期的女作家林芙美子,与同代人共同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她的自传式书写不仅道出女性共通的生命经验,还将笔触从私密空间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同在京都,51岁出家的濑户内寂听则给出了更为鲜活热烈的人生样本,年轻时写尽自身情欲,转身为僧尼后将《源氏物语》翻译成最通俗易懂的版本,来探讨当代女性面对的恋爱、职场、家庭等问题,是新时代下女性价值的生动实现。今年夏初,【青岛出版集团】
3月29日 下午 2:51
其他

与张宏杰同游乌兹别克斯坦(5.20-27),探索中亚古文明与丝绸之路

壮丽的高山和草原华美的建筑和厚重的历史充满异域风情的热闹集市伊斯兰与苏联遗风的融合这里是中亚·乌兹别克斯坦自从秦晖、金雁二位老师去年带队乌兹别克斯坦游学归来后就有不少学友追问什么时候再去一趟那么新的一期来了19世纪的撒马尔罕这次乌兹别克斯坦游学张宏杰将全程陪同讲三次与游学主题相关的专题课程在旅游车上和游玩过程中也很欢迎学友们交流提问(参与过张宏杰老师南疆团的老学友都懂)去年为秦晖、金雁二位老师做讲解的乌兹别克斯坦人、中亚史研究者路易继续担任全程讲解撒马尔罕列吉斯坦广场的三座神学院中亚又称突厥斯坦,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即原苏联领土在亚洲的部分,现包括五个独立国家。我们将要游览的乌兹别克斯坦虽然在世界舞台上不太有发言权,但是就像很多今天落魄的文化,它也曾一度辉煌。明明是东西方文明陆路的中间点,却因大航海时代的兴起而逐渐落寞。乌兹别克斯坦堪称“世界文明的混血之子”。波斯、印度、中国三大文明将其包住,自古至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亚历山大大帝带来了希腊众神,种下了犍陀罗艺术的种子;玄奘曾经过此地,佛教也曾在这里开花;月氏、突厥、蒙古一批批的游牧民族沿着锡尔河和阿姆河西迁;阿拉伯人将宣礼声传遍这片土地;而苏俄则在近代统治这里;甚至犹太人、朝鲜人、陕西人也因躲避战乱而来到此处……乌兹别克族的姑娘丝绸之路上文明的混合,象征着早期全球化的雏形,而乌兹别克斯坦就是它结出的果实之一。数千年前,一条传奇的商贸之路串联起东西方文明,乌兹别克斯坦则成为欧亚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相互融合的热土。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和文化不可谓不丰富,集中了不少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的乌兹别克斯坦最早由东伊朗的游牧民族居住,后来他们创立了花刺子模国。当伊斯兰崛起之后,宗教也来到了这里。在伊斯兰治下,受惠于丝绸之路,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崛起了一些古代的中亚名城,撒马尔罕、希瓦、布哈拉等也是在那个时候由于欧亚贸易变得富有。蒙古崛起之后,征服了当时治理伊朗、乌兹别克斯坦等区域的花刺子模国。蒙古人的征服对丝绸之路的名城和乌兹别克斯坦带来了毁灭性地打击,许多过去的历史名城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荣光,慢慢地成为了黄沙里面的断瓦残垣。粟特文字蒙古之后,乌兹别克斯坦迎来了帖木儿创立的帝国。该帝国定都撒马尔罕,通过血腥抢夺将当时周边国家最顶级的工匠带到了首都,重建了艺术和文化的辉煌。再之后,这里有一些小的王朝,直到进入近现代,慢慢地被俄罗斯帝国侵占,塔什干也成为了俄化突厥地带的政治中心。苏维埃建立之后,乌兹别克斯坦于1927年成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国家成员国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之际,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尽管如此,今天的塔什干依旧可以见到许多苏联遗风,这些前苏联国家也都有着类似的风情。这不仅体现在城中今天依旧运行的苏联地铁上,而是文化、人们的精神、穿着等,都颇有老大哥风范。丝绸之路这一次在中亚史研究者路易的带领下,与历史学者张宏杰先生一起走进神秘的乌兹别克斯坦。解读不同族群的碰撞、国家间的政治博弈还有丝路上商品与贸易的交流,探究地中海文明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影响。还原时空背景下,中亚地区不同人群的文化面貌与中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历史。去年与张宏杰老师游南疆品美食,今年去中亚吃美食在自由、省心式的全方位高端服务下,让您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与名师一起的历史之旅。更重要的是我们游学所坚持的基本价值观。对于深度的文化游学而言,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只是基础,更重要的还是思想上的敏感及文化上的热情。一群积极同侪在一起,思想上的碰撞本身就是高质量的享受。我们坚持,所选的出行老师都会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独到见解之外,还有多元包容的情怀。这样,思想的碰撞能无拘无束,彼此的相处可有礼有度。乌兹别克斯坦的美食8天7晚,20+精心策划筛选的游学地标,从宗教、历史、人文、风俗等角度,全方位还原乌兹别克斯坦地区时代变迁的痕迹和厚重璀璨的文化交融历史。游学,既习的知识,亦需美食以饱口福。中国文人从不吝惜将溢美之辞付诸食色之上。本次中亚行,当然更要品私厨野味,尝特色美食。全程豪华酒店住宿,充实头脑的同时,也给身体放个假。古老的帝国传奇——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如果说中亚最为富饶的河谷,那当属乌兹别克斯坦。当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这里的撒马尔罕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
3月20日 上午 8:27
其他

游学希腊(7.8-16),优秀学人随行,一场历史文化溯源之旅

星巴克的logo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耐克Nike的名字和logo源自胜利女神尼姬(Nike)的翅膀爱马仕Hermes则直接向古希腊商业之神赫尔墨斯取名……我们的日常生活到处都是古希腊人的影子英国著名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但古希腊人对西方社会和今日世界的影响却渗透到了我们周围的方方面面。从史诗到文学,从雕塑到艺术,从悲剧到哲学,从科学到民主……古希腊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已无法用只言片语来描述。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段图文快速回顾。👇荷马史诗:西方文学开山之作👇西方四大悲剧大师,三位来自古希腊(还有一位是莎士比亚)👇古希腊建筑经典的三大柱式(直到现在都是西式建筑的标配,且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两件出自古希腊(第三件镇馆之宝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更是西方智慧的典范(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此地起源(每次奥运会开幕都要来奥林匹亚古遗址采集圣火)甚至,现代西方的政治体制遵循的也是古希腊时开创的民主政治。这个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海洋文明为人类贡献了无数光辉灿烂的篇章古希腊人何以创造出如此优秀的文明?古希腊文明如何成为西方文明两大基石之一?古希腊/古罗马有何联系又有何不同?希腊人为什么执着于艺术创造和审美感知?古希腊的神庙里藏着什么样的巧思?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将随两位希腊专家来到美丽的爱琴海边,穿梭在各个历史现场与艺术宝库之间,重回光荣的古希腊!【在历史中旅行・古代文明系列】
3月20日 上午 8:27
其他

逝者|著名社会学家李强:“不要做一个学问丰富却道德匮乏的人”

据多方核实,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社会科学学院原院长李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2日14时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他18岁毕业于北京四中,之后在黑龙江度过了9年的知青岁月。28岁时正值高考恢复,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并且由此走上了学术的道路。53岁时成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为清华社会学系以及多种文科学科的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67岁时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城市社会学、应用社会学、贫困研究、社会治理等,开启“新清河实验”,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上山下乡的经历塑造了我执著的人生理念」李强教授出生于1950年,是伴随着新中国长大的一代人。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与著名学者雷颐同游日本(1·21-28)、去重庆跨年(12·28-1·1)

日本是个神奇的国家这里资源匮乏人口稠密多震多灾但是他们却创造了很多奇迹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极高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一尘不染的马路井然有序的交通安静优美的公园悠悠小道旁皆是古色古香的房屋走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能感受那份或热闹或安静的闲适日本还有着充满神性的文化世界最大木造建筑的东大寺德川家族的大阪城还有唐招提寺的盛唐遗风犬山城城堡的葱郁风情丰臣秀吉遗址辉煌我们选择在一月下旬,开始一场追溯日本近代化转型的游学之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会在横滨温柔的夜晚,吹一吹港口清凉的海风;在《艺妓回忆录》拍摄地稻荷大社内,感受百年前的日本风貌;在东京的大街小巷,寻找鲁迅等近代留学生的足迹;在“日本人心灵的故乡”京都,欣赏禅宗寺庙、宫廷院落和花园官邸......近距离探访日本那些知名的、形态各异的新老建筑,通过建筑这一空间艺术的兴替,来了解日本各个城市的兴衰变迁以及发生在该城市的历史故事,重回历史现场,采撷各段历史的多重碎片,还原出一幅幅生动而完整的日本近代化转型之路。1863年,萨摩藩与英国爆发了战争,只一天,日本被打得落花流水。战败的日本没有烧英国超市、砸英国车,而是跪倒便拜,派了18名留学生去英国学习强国之道,最小的才13岁。这些人带回了坚船利炮的技术,也目睹了天壤之别的差距。一个地方的壮举比岩仓使团早了近十年,萨摩终成强藩,成了向西方开眼学技术的先行者,成了后来倒幕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主力。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由上而下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因此,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谈起日本近代化转型,不得不从明治维新说起。1861年,福泽谕吉从欧洲考察回国。此时恰逢吉田松阴、井伊直弼等人死后,幕府的威望由此一落千丈,各地的强藩纷纷抬头。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日本国内进入了政治意义上的战国时代。暗杀之风兴起,连外国公使和翻译也被攘夷派列为刺杀对象。福泽谕吉深感恐惧。国内的形势远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复杂。他设想中的现代化大餐还不能和盘托出。他需要一步一步地带领他的同胞们走出蒙昧,走向文明。但是走着走着,这条文明的路线却发生了偏移,为后来的军国主义埋下了极深的生命因子。福泽谕吉一生的信条,如今以一张盾牌上两笔交叉的图案永远镌刻在庆应大学的校徽上,意为“笔比剑强”。但是他笔下构建的思想体系却成为日后日本军国主义横行一时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石。多次去过日本实地考察的雷颐教授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曾言:日本的军人,始终觉得自己权力还不够大,尤其是一些下级军官,更加愤怒,他们觉得你们这些文人政府,文官政府都是照顾了什么大财团大资本家的利益,就没有考虑到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他们在1932年的5月15日,以11个海军,基层的海军军官发动政变,冲进了首相府,暗杀首相犬养毅。日本国内的舆论就是一边倒的支持这些人,觉得他们干得好。其中有一个血书是35万人的签名,血书请愿书说他们做得对,很多人按血手印来写血书支持,这就是法西斯主义始终是民粹主义作为基础的,才能够那么团结,那么有力量。其中有一个替他们求情的书附了11根手指头,是11个青年把自己的手指头每人切一根,就是我们愿意去替他们死,你要枪毙就枪毙我们。中国和日本如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国的历史变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日本近代化转型之路难在哪里?在一个个深藏着除旧与革新、良愿与邪念、否定与膨胀的历史大事件,究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在支撑、演化、发展,最终不可控的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不归之路呢?1月21日-1月28日,历史学家雷颐将带领我们前往日本,以实地探访及主题讲学等形式,回到当年风云际会的历史时刻,追溯日本大和民族性的“菊与刀”,领略日本近代化转型的悲与欢。雷颐教授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独见自不必说。日本,在近代化上的成功转型为东亚文化圈竖起了一支标杆,而二战时期的军国主义又给世界留下了巨大伤痛。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地缘政治以及历史上的复杂关系,更让国人对日本文明有着特殊的情感纠葛。与名师一起设计的高品质路线,自由、省心式的全方位高端服务下,让您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与名师一起的历史之旅。更重要的是我们游学所坚持的基本价值观。对于深度的文化游学而言,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只是基础,更重要的还是思想上的敏感及文化上的热情。一群积极同侪在一起,思想上的碰撞本身就是高质量的享受。8天7晚,近30处历史景点,除了日本历史、文化和建筑的现场讲解之外,雷颐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四场,每场时长两个小时的系列独家讲座。我们坚持,所选的老师都会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独到见解之外,还有多元包容的情怀。这样,思想的碰撞能无拘无束,彼此的相处可有礼有度。游学讲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教授雷颐著名历史学家。1956年出生于武汉,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著有《帝国的覆没》《1900:中国切片》《张申府卷》《取静集》《雷颐自选集》《精神的年轮》《被延误的现代化》《萨特》《历史何以至此》《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从甲午到辛亥:清王朝的最后时刻》《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历史的进退:晚近旧事与集体记忆》《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等。译有《中国现代思潮中的唯科学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胡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选择》等。行程安排【1月21日】(大阪)晚上:集合,欢迎晚宴,入住大阪市区酒店【1月22日】(大阪)白天:大阪城(日本历史三名城之一)、大阪历史博物馆、大盐平八郎墓地(民权的开宗)晚上:雷颐讲座《从开国到维新,日本从中国到底学了多少?》【1月23日】(大阪-奈良-京都)白天:平城京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所建)、东大寺、奈良公园晚上:雷颐讲座《维新豪杰西乡隆盛:时代车轮下的浪漫悲剧》【1月24日】(京都)白天:金阁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私家别墅)或清水寺(世界文化遗产)、京都御所(明治维新前历代天皇的住所)、伏见稻荷大社(千本鸟居)、伏见城(德川幕府的权力中心)、京都大学吉田寮(日本最古老的学生宿舍)晚上:雷颐讲座《日本的路线之争:伊藤博文赢了权斗,却输了未来》【1月25日】(京都-名古屋-箱根)白天:关原合战古战场(德川家康VS丰臣家)、犬山城(日本最古老的天守)、明治村博物馆群(夏日漱石住宅、东松甲住宅、金泽监狱等)、名古屋城(德川家康所建)晚上:入住日式温泉酒店【1月26日】(箱根-横滨)白天:大涌谷(远眺富士山)、箱根关所(江户时代日本第一关)、浦贺港佩里公园(黑船事件的发生地,明治维新的起点)、横须贺(美军第七舰队驻扎地)晚上:雷颐讲座《现代化转型中的启示:日本走向军国主义是必然的吗?》【1月27日】(横滨-东京)白天:横滨开港资料馆(日美亲善条约缔结地)、旧英国领事馆、神奈川县立博物馆(横滨正金银行旧址)、庆应大学(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创办)、福泽谕吉纪念馆(“脱亚入欧论“第一人)晚上:鲁迅、孙文等常去用餐的汉阳楼(日本最古老的中华料理店)【1月28日】(东京)白天: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最大的博物馆)、弘文学院遗址(鲁迅、黄兴、胡汉民、陈寅恪等人就读的学校)、神保町古书店(世界最大的古书店街,内山书店即在此)晚上:解散,送东京羽田国际机场(返程机票建议18:40后)报名信息【游学时间】1月21日-1月28日【游学地点】日本(大阪-奈良-京都-名古屋-箱根-横滨-东京)【招募名额】小团规模,仅限20人【报名方式】扫码咨询报名招募说明1、游学非旅游,而是通过游历的方式进行社会化学习。本行程不包含任何购物点和自费景点。2、游学具体行程和交通安排,会建微信群统一通知。雷颐老师会在群内提前与大家交流。/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游学招募・ 伊朗(2.14-23)|壮丽与神秘:溯源4000年的波斯史诗

假如那位设拉子美女有朝一日能对我钟情为了她那颗美丽的印度痣我不惜把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奉献仅是默念出这首诗,那波斯女子隐在黑面纱后的深邃眼眸,便要将人融化在五彩斑斓的异域光影间。然而,当这位被誉为“波斯李白”的诗人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俄罗斯冬日旅行(1·6-14):深入认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

它是一个迷,披着神秘的外衣,藏在迷雾之中——丘吉尔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他的书中说:“当今世界存在着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这两个民族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的,正当世界注意着其他地方的时候,他们却突然加入第一流民族行列。”横跨欧亚,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度——俄罗斯。它是我们的邻国,世人为他赐名“战斗民族”,中国人亲切的称之“老大哥”。俄国领土横跨欧亚两大洲从《喀秋莎》、《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高尔基的《童年》、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到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俄苏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的历史不长,相比美国来说,俄罗斯的历史不短。14、15世纪,当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东欧的斯拉夫人才刚从蒙古金帐汗的统治下获得独立。18世纪,彼得大帝大力改革以及叶卡捷琳娜女皇开疆拓土。到了19世纪,沙俄的文学艺术引领风云,20世纪红色苏联称雄世界,就像是从漫长的冬日睡眠中忽然醒来一样,各类艺术一齐冲破冻土,绽放开花。俄罗斯的发展史,既波澜壮阔,又迷雾重重:从弹丸小国到世界第一,俄罗斯的领土何以快速扩张?从军事政治到文化艺术,神速崛起的背后是否有着历史的必然?一百多年时间里诞生了繁星般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红色风暴为何戛然而止?今天的俄罗斯人如何看待他们的历史?……太多的疑惑亟待揭开。2024年1月6日-1月14日,正值俄罗斯新年之际,让我们一起飞往俄罗斯吧!亲身前往这片神奇的土地,听著名俄罗斯专家张建华老师讲述一段段历史往事,感受俄罗斯的圣诞庆典和新年氛围,带我们重新认识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大哥”。【在历史中旅行・古代文明系列】
2023年11月25日
其他

暑期日本游学:10个关键词,4大城市,穿越古今,「重构日本」人文之旅

佛教建筑专家景区规划与传统古建筑设计人耿威老师致力于古建筑相关研究与建设项目,于《古建园林技术》、《中国园林》、《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等平台发表过多篇论文;并主持或参与北京北海公园保护规划设计、
2023年5月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海外游学招募:以色列&约旦|穿越3000年,探寻历史与宗教视野下的迦南美地

中东的历史从来不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它是一部人类发展史翻开地图,如果从埃及开始画一条线,通过今天的以色列叙利亚,沿着两河流域到达波斯湾,刚好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新月形状,这就是“新月沃土”。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在这里第一次学会了耕种,第一次发明了文字,第一次制造了车轮,第一次制定了法律,最终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它拥有三大一神教宗教的圣地。犹太教认为这里是“流着奶和蜜的地方”,是第一第二圣殿的所在;穆斯林则认为他们的先知穆罕默德在这里“夜行登宵”,见到了真主;而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在这里诞生、受洗、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只为替人类赎罪。这里从古至今都是大国博弈的主舞台:从埃及与亚述,希腊与罗马,再到奥斯曼与英帝国,各个时代的帝国都在这里争夺厮杀。今天的的中东依然充满了冲突与动荡,其背后的国际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为何犹太人流离失所受尽排挤?约旦的领土为何形状如此奇怪?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有何恩怨?犹太民族的智慧源于何处?昔日文明摇篮为何成了混乱的温床?耶路撒冷为何是三大宗教公认的圣地?西方人与中东有何历史渊源?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谈历史【在历史中旅行・古代文明系列】中东站
2023年5月2日
其他

金文京:谈东亚汉字固有名词的读法

Vankinh”,随地而异,却通行无阻,约定俗成,似无异见。可是近年来韩国主张,既然是固有名词,理应只有一个发音,应该用本国的发音才对,Kim
2022年11月30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赵园:关于明清之际的遗民与贰臣

赵园,历史学者。1945年出生于兰州,196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班,师从王瑶先生,后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著有《北京:城与人》《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非常年代》等。本文原标题为:关于明清之际的遗民与贰臣——答《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张明扬问,摘自(赵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孙周兴:学习生命哲学,就是想知道这一生是怎么回事,活得更加清楚明白

编者按:为大家推送当代著名西方哲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孙周兴教授的演讲汇编。孙老师目前为浙江大学哲学教授,同时是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与未来哲学。目前正主持《海德格尔文集》、《尼采著作全集》编译,已出版如《未来哲学序曲》、海德格尔《林中路》、“尼采四书”等30余本西方哲学译著作品。哲学叫人不死文/孙周兴编/思想食堂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等新技术的加速发展,人们信心满满,无限憧憬未来技术世界的新生命形态和新生活方式,渐渐忘掉了生命本体,忘掉了自然生命的脆弱和肉体的速朽。直到再次亲历瘟疫、战争与价值观的撕裂……眼见技术时代一个又一个文明败局,我们不得不感叹:物质依然神秘,而生命依然孱弱。所以,在新技术条件下,生命成为一个哲学命题。
2022年10月4日
其他

王学泰:不讲理文章与语言暴力

王学泰(1942.12-2018.1)作者简介:王学泰,中国游民与流民文化问题研究专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有《中国流民》《燕谭集》《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书。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似乎传统文化中很重视“理”,实际上自古以来许多文章是不讲理的,它们也在风行天下,甚至被奉为经典,成为人们的行为指导。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比较典型的如《孟子》中关于“辟杨墨”(即排斥杨朱和墨翟的学说)的论述里所说的“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是千年以来文士们必读的经典,谁也没有怀疑它的正确性,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起来,这一段就是不讲理的文字。为什么“为我”就是“无君”;“兼爱”就是“无父”呢?两者之间并非是“A”与“非A”的关系啊!为什么“无君”“无父”就是“禽兽”呢?这些都是应该论述而没有论述的问题,便把结论推给了读者,而且不许怀疑,如果你一怀疑就难免也有了“禽兽”的嫌疑!如果这个题目让欧洲人来做,可以写一篇很长的论文,甚至是一本书。马克思当年写《资本论》就是从最简单的、最常见的商品开始,引出对价值、劳动、所有制、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问题的分析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这部著作中(特别是是第一卷)对于每个命题都有详密的论证,一环扣一环,不缺少任何环节,充分表现出马克思理论的逻辑的缜密。这不仅体现了欧洲文化传统,而且也因为作为学者马克思要靠理论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去征服读者。而在国人看来,马克思要论述的命题是迂阔的(当然谁也没有公开这样说,只是有人这样想)是不必论证的(有人说《资本论》要让他写,有一万字就可以了)。国人习惯的是用各种修辞方法增加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量,压倒论敌和打动旁观的读者,问题就解决了。这成为中国文人写论战文字的传统,也就是说“不讲理”文章成为“理论文章”的主流。对中国文章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所谓“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论文的代表作品“五原”(《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原毁》)往往是后世作文的典范,可是这些文章很少有正面论述道理的。《原性》论述“性三品”,只是举例说明,根本没有“论”;《原毁》只是用对仗排比增加文章的气势,以此来论背诽谤人不对。又如被称为“奥衍宏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的《原道》是论述儒家认同当时社会的基本原则。文章中对“君”“臣”“民”的权利与义务做出规定:“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这些在韩愈看来是社会的根本原则,但为什么要这样?他不加论证,但是要求坚决执行。如果“民”不这样去做,“则诛”。这里暴露了中国古代社会是缺少理性的,人们所期待的的“说理”不过是恫吓,是赤裸裸的暴力。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也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中国缺少“讲理”的传统。这种不靠“讲理”到了近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欧风东渐,新学西来,而西方学术界上承希腊传统是比较重视逻辑与说理的,特别是经过了启蒙时期,什么理论都要拿到“理性法庭”考量考量。这种讲逻辑、讲理的风气也随着新学到了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当新一代知识分子用新的学理宣传“德先生”“赛先生”时,一些守旧者如丧考妣,如毒火攻心,但辩论起来,又讲不出多少道理,说不过胡适、钱玄同、陈独秀这些新派人物。于是只好开骂。有的人(比如林琴南)甚至幻想出现一个孔武有力的“荆生”出来,仗着他侠肝义胆和高强的武艺把那些新派人物一个个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虽然这只是个幻想,写入他的武侠小说中,但是这也暴露了,坚持传统的人们尚“力”不尚“理”的真面目。然而文人毕竟不是“耍胳膊根”为生的游民,他们实施的暴力不会那么裸露,那么直接,其中会有些圈圈套套,诱使人们钻入。如果在他们不愿讲理、不能讲理、不会讲理时,还要打败对方、甚至置对方于死地,他们往往会用“舌头根底压死人”的办法,把对方打懵、打死。这就是我所说的语言暴力。语言暴力说简单一些就是用语言实施暴力,有时还用语言把对方诱入死地,刺激一些有实力者,借他人的实力伤害对手、把对方引到受皮肉之苦、甚至断腰绝脰的状态之中、以宣泄积愤。前面说的林纾写作《荆生》就有这个可耻的目的。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大揭发”“大辩论”“大批判”中许多“上纲上线”就是要把对方推上死路的,许多被批判者也要拼命死守,会导致死地的“罪名”决不能承认。例如在文革前夕在批吴晗《海瑞罢官》时,姚文元说此剧中心是写“退田”和“翻案”的,以配合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和国际上的“帝修反(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向当进攻。这是要一棍子把吴晗打死,而吴晗及其支持者则千方百计避开这一点,只在宣传封建道德、留恋封建文化等小问题上作检讨,他们还不知道,上面已经定下来“帽子”的尺寸,你怎么推脱也推脱不掉的,减少尺寸也不行。这是语言暴力与社会暴力相配合起作用的结果。几十年来许多知识分子积极主动配合社会暴力,把许多与自己同类的人置于死地,自己高升。谈到暴力有三个层次,最明显的是伤及身体的暴力,其次是伤及情感、自尊的暴力,还有摧辱灵性和心灵的暴力。语言暴力主要是针对后二者的。粗鄙的如阿Q与人骂架,出口就是污言秽语,那是赤裸裸的语言暴力,不过有赖于国人铁打铜熬的神经,很少会被人骂死(当然也有脸皮薄、而被骂死的王朗);高雅一些的则常见于古代文士的文章。如广为人知的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是被许多选家视为文章典范的。实际上它也是一篇不靠说理,而靠强势语言压倒对方的文章。司马光在写给王安石的信中批评他不能听取和考虑他人的意见,这是“拒谏”。而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却说:“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你看王安石不是据理为自己辩解,而是先把不同的意见称为“邪说”,把与自己见解不同的人称为“壬人”(奸伪邪恶之人)。我想只要了解宋史的,谁也不会把不赞成或反对新法的人们称之为“壬人”,把他们的意见称为“邪说”。像司马光、欧阳修、韩琦、苏轼无论从当时的标准看,还是今天的历史评价,他们都可以说是正人君子,他们发表对于新法的意见,也是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苦乐出发的。实际上王安石内心也不会这样想,因为他也很了解这些人的为人,司马光还是他的朋友。但是在行文中他非要这样写不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痛快淋漓,力透纸背。其诀窍在于把对方先放在为正统舆论所不容的位置上,看似“说理”,实际上是丑化,不择手段地攻击,其语言带有暴力性质,目的是摧毁对方的自尊和人格。当然,安石毕竟是文学家和学者,在这样做之前还说了一些委婉得体的客套话。至于到了今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一切都是等而下之。那时的“大辩论”用的都是“你不打,他就不倒”,“叫他永世不得翻身”“是可忍,孰不可忍”“砸烂狗头”“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等一些火药味极足的语言。这些毫无说理味道,却也打着讲理辩论的旗帜,干的都是“以势压人”“以势伤人”事情。那时的主流舆论提倡还是“文斗”(当然这比乱打乱杀的“武斗”要好一些),反对“武斗”,殊不知“文斗”也是一种暴力,它是语言的暴力,其目的在于摧毁人的自尊,伤害人的的灵性与情感。这种“文斗”对人性(包括实施者的人性)的摧残,对祖国语言污染都是极其严重的,或说是对我们传统文明的破坏,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语言中的野蛮现象不时地要表露出来。我想一个民族要正常的发展,一个社会要祥和,提倡“有话好好说”“有理慢慢讲”还是很有必要的。提倡逻辑(主要是形式逻辑)、提倡科学,摆脱和破除那种不讲理和不善于讲理的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反对“语言暴力”和杜绝“暴力语言”,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
2022年9月11日
其他

赵园:可不贫之贫,非必死之死——明代士大夫的施虐与自虐

《出警入跸图》局部不妨认为,明代的政治暴虐,非但培养了士人的坚忍,而且培养了他们对残酷的欣赏态度,助成了他们极端的道德主义,鼓励了他们以“酷”(包括自虐)为道德的自我完成——畸形政治下的病态激情。文
2022年9月8日
其他

葛兆光:跟着余先生,发现学术史的“暗码”

余英时:《未尽的才情:从顾颉刚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联经,2007)
2022年8月13日
其他

“钱钟书” 还是 “钱锺书”? ——兼谈人名用字规范问题

《围城》《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学贯古今中西的著名学者钱钟书,现在也有不少人将之写作钱锺书。有意思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围城》作者署名,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简体写的都是“钱钟书”;而今,《围城》封面、扉页上写作钱锺书,版权页及附录《记钱钟书与〈围城〉》(杨绛)中写的却是钱钟书。更引人注意的是,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在教育部编全国统一语文教材(即统编本)七年级下册中,有一篇杨绛的散文《老王》,其中“默存”的注释是“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锺书的字”——用的是“钱锺书”;而同样的这篇文章在原人教版语文八上也有,其中“默存”的注释却是“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的字”——用的是“钱钟书”。同样的,在统编本之前的语文版教材高二课文《谈中国诗》、苏教版七上《夏夜》、上海版八年级《钱钟书先生》中,用的都是“钱钟书”。难道以前的《围城》、以前的语文教材中,把钱先生这个学贯古今中西的大学问家的名字都写错了吗?问题还真没有这么简单。钱先生名字写法的歧异,也不仅仅存在于新版《围城》署名和教材中。本文将深入调研钱先生名字写法的诸多歧异,分析其原因,并从人名用字规范的角度加以论证。关于钱先生名字写法的调查1.钱先生生前作品中的署名情况钱先生是1910年生,1998年归道山的。从中国知网搜索可知,他于生前发表文章的期刊,主要是《读书》《中国翻译》《鲁迅研究》《神州学人》《国外文学》《文史知识》《中国比较文学》和《译林》《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其中作者署名写作“钱钟书”的有12篇,写作“钱锺书”的有11篇。同样是发表在《读书》上的,3篇署名“钱钟书”,3篇署名“钱锺书”。总的来讲,钱先生生前作品署名为“钱钟书”和“钱锺书”的数量大体差不多。2.《人民日报》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报纸中
2022年8月7日
其他

缅怀江绪林:一位理想主义者的死亡

江绪林(1976-2016.2.19),图为江绪林在中学时期编者按: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青年学者江绪林,2016年2月19日晚在办公室自缢身亡。他的离去引发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哀悼和惋惜。作为一名研究政治哲学、尤其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学者,他有学院派的思考,更有对自由理念的实践,他曾尝试着融入这个世界,但这种努力最终以他的自杀而宣告失败。今天是江绪林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学人Scholar整理了江绪林老师生前生活影象以及在他逝世后人们以不同形式对他的悼念,以向这位真诚、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致敬。一、成长与求学经历江绪林,1976年生于湖北红安,五岁时母亲不幸病故,十二岁时又失去了父亲,此后靠姐姐江寿娥含辛茹苦将其抚养长大成人。虽然家庭清贫,但少年时期的江绪林仍旧是活泼、阳光的,他思维活跃,喜欢与同学辩论,他在陌生人面前,显得拘谨、羞怯,但在熟悉的人面前,非常风趣健谈。江绪林高中时期与同学的合影(后排右五)1994年,他考上黄冈师专后选择了复读。199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997年,江绪林受洗成为基督徒。著名的袁相忱牧师为他施洗,他称袁牧师为爷爷,师母为奶奶。他在爷爷的教会中聚会,经常出入爷爷奶奶温暖的家中。1999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北大就读期间,他多次走出学斋,勇敢地践行自己的理念。在新世纪初,他多次贴出海报,号召对历史的关注,并以基督徒身份为和解呼吁。2002年,他以《知识与肉身的城邦冲突——柏拉图《理想国》的文本结构分析》为题的论文获得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后到中华书局工作。2004年7月至2009年5月,江绪林跟随香港浸会大学宗教与哲学系关启文教授读博士,以Political
2022年7月17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大卫·格雷伯《狗屁工作》中文版出版

Labor)」:人类应该像上帝创造世界一样去工作,而且人类生而有罪,必须用工作来向上帝赎罪。Graeber痛批延续至今的新教伦理是「深刻的心理暴力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王汎森:流水四十年间——敬悼张灏先生

著名历史学家张灏先生近日在美国旧金山离世,享年86岁。张灏专长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思想史,著作颇丰,亦在海内外获得许多荣誉。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收到讣告后深感惊讶,亦撰文悼念,一方面回忆两人间的交往趣事,此外也与我们一道回溯张先生的学术生涯和人生经历。文|王汎森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王汎森 | “察势观风”:把社集放在时代脉络中查考

王汎森,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本文为《结社的艺术:16—18世纪东亚世界的文人社集》(张艺曦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报名即将截止|陈嘉映、孙周兴…10位当代哲学名家讲授“关于生命的哲学”

孙周兴:我为什么要发起「生命哲学」高级研修班为什么要发起「生命哲学」课程?我觉得在新技术条件下面,生命成为一个很大的课题,无论在精神方面,我们受到人工智能等等新技术的挑战;还是在身体方面,我们面临着技术工业对我们身体的重新塑造。所以生命成为一个哲学话题。哲学的基本功能是论证和辩护,既要对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做出论证,还要对我们的生命和行动做出辩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我们要关切生命的未来状态,以及我们在今天这个新世界里面的生活。孙周兴浙江大学敦和讲习教授、长江学者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哲学教授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在喧嚣的世界,与最好的思想同行|人文视频课

2016年春天,“食堂”正式开张。6年来,我们累计举办了118场线下通识大课,数十场系统小课和海内外专题游学;10000多名热爱人文的同学,从四面八方赶来,与我们一起,在喧嚣的时代,聆听思想者的声音,他们是——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学人2021年荐书 | 孟钟捷:从更广阔的视角反思历史

李红升:教育能促进社会流动吗?严泉:效率低下与品质不高的“勤政”已变得不合时宜唐大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2021年的阅读体会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学人2021年荐书 | 李红升:教育能促进社会流动吗?

李红升,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01.《巨头的诅咒》吴修铭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严泉:效率低下与品质不高的“勤政”已变得不合时宜

学人君按:2021年底,学人君陆续邀请来自多领域的数十名“读书人”,精选其在2021年读到的优秀书籍并加以点评。目前书单已整理完毕,近期将陆续刊发,本文系第3篇文章。文
2022年1月14日
其他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2022年新书预告

不激不随,不偏不倚;海纳百川,各显其美。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被压裂的底层——为发展付出的代价

生活在美国铁锈带的底层家庭,在与天然气公司签下“魔鬼的条约”后不久,发现空气里弥漫着不知名的化学臭气,从水龙头流出来的水是黑色的,家畜和宠物离奇死亡,神秘疾病开始折磨孩子……身处漫长而绝望的困境,他们是没有被看见的,美国繁荣的背面。直到被《纽约客》顶级撰稿人记述成书——《压裂的底层》。此书一经出版,即斩获「普利策奖」,还入选了《GQ》21世纪50本最佳文学新闻类书籍,获得《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20多家媒体的盛情推荐,成为「非虚构领域的经典之作」。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能遭遇的困境——资本与权力的合力倾轧。当那一刻到来,我们该如何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生活?本文为《压裂的底层》一书书评,原标题“What
2022年1月11日
其他

唐大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2021年的阅读体会

当市场一时达到完全竞争状态时,随着持续运转,随着信息和交易的持续发生,新的不充分竞争因素就会参与其中。不管计算如何精确,理论如何精致,完全的竞争状态不存在,垄断时刻制约着市场的自由竞争。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王汎森:胡适已经被忘掉了

编者按:2012年3月底到4月初,王汎森先生在香港讲学,《时代周报》记者李怀宇先生对其做了采访,在世风嬗递中缅怀士风延续。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不激不随,不偏不倚;海纳百川,各显其美。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赵园:学术不是一切

赵园,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出生于兰州,196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1978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班,师从王瑶先生。著有《北京:城与人》《地之子———乡村小说与农民文化》《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非常年代》等。考了现代文学,却连《子夜》也没读过1978年考回北大,事后看来,当然是意义相当重要的选择。我读研究生那年,已经三十三岁了。几乎完全说不上什么“基础”。考取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生,却连《子夜》、《骆驼祥子》也没有读过——在那之前几乎是只读外国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也从来没有发表过文章。文字训练靠的是偶尔写写信和文革中为自己所属的一派起草大字报。但对文字,一向很在意,即使是个便条,也会字斟句酌。由后来的职业看,这种习惯当然有益。我们那一帮同学入学时,都是老青年了。钱理群、吴福辉已近“不惑之年”。这个年龄从头做起,辛苦可想而知。每天宿舍—图书馆—教室,三点一线,真走怕了。毕业后偶尔回北大,不但不怀念学校生活,看着教学楼、图书馆的灯火,总有点凄凉似的,也就因为书读得太苦、太累,付出的代价太高。这帮人起点不同,经历各异,但好不容易“重返校园”,都很玩儿命,相互之间也不免暗中较劲。都有了一把年纪,遇到一起,很投缘,这尤其不容易。有时也吵架。记得有回跟人吵翻,大怒之下摔门而去,第二天早餐在饭厅迎面碰上,还想保持冷战状态,但看那同学笑眯眯地端着饭碗走过来,也就不好意思再绷着了。那几年间,寒暑假也很少休息,有的同学将老婆孩子接来,自己照样跑图书馆。讨论起学术,兴奋得很,常常弄到忘情无我。一同春游秋游,必得约好了“只谈风月”,警告言必称沈从文的凌宇,只要提到沈从文的名字就罚。记得头一年秋天一起去香山看红叶,由山上下来,才发现并没有留心红叶。也就是在那期间,我对学术“本身”发生了兴趣。学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由学校出来之后,就不再有当年那种跟人讨论学术的冲动。学术对于我,似乎只是书斋里的事。在他人的想象中,我和丈夫和友人间,大约总在讨论学术。其实我们的话题很广泛,聊的多半是社会、人事。我跟年轻人说,学术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对我的占有已够多,我不希望学术覆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偶尔也仍然会讨论讨论。记得有一回去长沙开会,一进硬卧车厢,就和几个朋友大谈起四十年代——那时我正在写骆宾基,对四十年代兴致很高。即使在不热心讨论之后,仍然是一段思维极其活跃的岁月。说不上“文思泉涌”,却也往往被各种思路所激动。还记得那时书桌上、床头上到处放了纸片,随时准备着“灵感”来袭。即使已经睡下,也会起身,将某个稍纵即逝的想法记下来。有年轻人写关于我的评论,谈到书后的“余论”,书中的注释,用了“奢侈”这个字样。那时的思维的确活跃到近于奢侈,种种想法,像是可以无穷无尽地挥霍似的。这当然是幻觉。你会老,会迟钝甚至干枯。那种“泉涌”,在我,永远不可能再现了。整个八十年代,专业之外,对小说、美术、电影都有兴趣。订了《中国美术报》、《世界美术》,和丈夫去看美展,还约了一班朋友参加电影界的讨论,“玩儿票”写影评。记得由小西天看片子出来,黄子平的夫人玫珊动作敏捷,一跨上自行车,就如弹头出膛,眨眼间就冲进了夜色中。写完《北京:城与人》,对学术开始厌倦到了八十年代末,《北京:城与人》已经完成。这是一本计划外的书。刚才已经提到,八十年代的我并不以“专业”自限,对当时的小说就很留意。写《北京:城与人》,“缘起”其实只是读了邓友梅、汪曾祺的几篇小说,被他们的文字所吸引。我的硕士论文做的是老舍,也就自然地将当代的京味小说与老舍挂在了一条线上,找到了“纵深”。文字感觉对于我太重要了。我选择研究对象,有时就因了文字感觉。京味小说外,再比如对萧红,对明清之交的傅山。也会有不自觉的模仿。如果某段时间读一种读物,笔调会向那读物靠近。《北京:城与人》在我的“学术作品”中比较好读,与那段时间读京味小说有关。写得随意,心态也松弛。其中有的部分,含了一点反省。我自己缺少的,就是老北京人的生活趣味,他们那种由琐细人生中“找乐”的能力。我是个枯燥乏味的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于是对京味小说中的人物,有一种淡淡的欣赏态度。到了《城与人》完稿的时期,我对“学术研究”感到了厌倦。有兴趣的题目像是都已经做过,不知道该如何打发余下的岁月。炒冷饭是我所不愿的。我甚至想,自己能不能干点别的?有朋友开玩笑说,我给赵园找点材料,让她编织工艺品吧。那时常常会想到做学术的代价,比如“生机”的斫丧。是不是真的只能这样生活?还有没有别的可能?这也应当受了八十年代的空气的鼓励。你会非常希望生气勃勃生活。至于怎样“生气勃勃”,其实也说不大清楚。在转向新的课题之前,像是为了告别,写了那本《地之子》。这也是我所写的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最后的一本书。接受陈平原建议,转向明清之际研究这些年别人总要问起,为什么我后来转向了“明清之际”。我只能说,我的选择有非常个人的理由。那就是,我必须找到一个方向,把我由厌倦中救出来,重新激发起对学术的兴趣。有一段时间甚至有点走投无路的样子,在朋友们面前说起这“绝望”,竟然会泪流满面。大约就在某个这样的场合,出于同情,陈平原、夏晓红夫妇说,试试明清怎么样?有时候你的命运的转移,就在一念之间。也像当年的考研究生,“试试明清”这一念,让我在三百年前的那段历史中流连到了今天。这期间十几年的光阴过去了。人生有几个十几年!但也像当年的考研,我对这回的选择并没有后悔。如果没有这次的转向,倒会真有点遗憾呢,因为我毕竟曾经喜爱中国的古代文学。这十几年做的尽管不是文学,也仍然像是圆了一个梦。有时候,一握线装书在手,又轻又软,也会让我觉得愉快;倘若遇到好的文字,那简直就是享受。当然,这种机会并不那么多。我所做的,是像在沙里淘金,比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辛苦多了,也因为没有本钱。最初,甚至读线装书有断不了句的时候。我没有古代文学更没有古代文献的专业训练,原先的那一点爱好也早就消耗殆尽。没有导师,只能自己摸索。好在还不算太晚,精力还比较充沛。当然,我的生活中也有别的。比如有音乐,有电影——看看碟,或者和丈夫去电影院。仍然和朋友聊天。我不希望也相信不会被学术榨干。我讨厌故作悲壮,从来不说“献身”学术,把学术这种职业神圣化也神秘化。老舍说自己是“写家”,较为平情。前些年流行说“码字儿”,就有点矫情。学术不神圣,尤其不神秘,但在学术这职业的“从业者”,应当对学术心存敬畏。最怕的,是那种无所不敢写、不敢说的“学者”。至于做学术做到哪一天,还不敢说。但我会随时想到,学术不是也不应当是我的全部生活。口述:赵园采写:《新京报》记者张弘2006年04月
2021年8月18日
其他

胡适:不要上他们的当!

不激不随,不偏不倚;海纳百川,各显其美。
2021年8月16日
其他

黄克武谈胡适 | 他一生冲昏头脑的时刻多得不得了

我们能感受到,爱他的这些女性,都是无怨无悔的,她们对于情感的追求、热爱和尊重,都远远超过胡适。胡适也说过,这些女人把love放在生命中的第一位,我们男人,大丈夫是要做大事的,怎么能这样呢?
2021年7月16日
其他

新书 | 胡適的頓挫:自由與威權衝撞下的政治抉擇

从顾孟余的清高,到胡适之的顿挫,黄克武写出了那未能成真的另一种可能;让读者流连、遗憾,终而掩卷兴叹。
2021年7月14日
其他

学人书房 | 秦晖、金雁:读书、痴书、藏书

One的导游,不但可以讲解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天文地理,而且是集全陪与地陪为一体的、可以穿越时空相互比较的知识性导游。
2021年7月8日
其他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再版

谢先生并非仅仅是一位为历史而研究历史的学者;他是一位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知识分子。和许多他同时代的,包括作家巴金先生在内的“仁人志士”一样,谢先生用重千斤的史笔,为我们提供了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赠书 | 中国科举史:为科举“平反”

欢迎读者在留言区谈谈您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想获得此书的理由,编辑部将选择最佳评论、点赞数最多(如发现刷赞行为,将列为永久黑名单)读者各1位,分别赠送《中国科举史(修订本)》一本。
2021年5月6日
其他

读些基本的书,读经典

建议每人都有一份自己的书单,设定在几年内,应当读哪些书。要有计划,有整体考虑,让读书有些系统。书单要考虑时间的安排,有可行性,一般来说,可以包括三部分,是可以套在一起、彼此交错的三个圆圈。
2021年5月6日
其他

杨奎松:“国民国家”的流失

更具体的提议可见于山东省咨议局的通电中,它甚至明确主张:今后中国必须为联邦政体;各省咨议局得自由拟定本省宪法;各省县官制及地方税皆由各省自定,政府不得干涉;各省有练兵保卫自治之权利。
2021年5月5日
其他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
2021年5月5日
其他

4月学人新书精选 | 发现一个被“隐藏”的中国

本书以四大洲的研究和几十种档案为基础,再现了民族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国际主义的官僚和帝国主义政治家构成的全球网络;而关于国际组织对现代世界秩序之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书也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解释。
2021年5月1日
其他

彭国翔:君子的意义与儒家的困境

其一,极权与专制最忌分权与人,所以,当张居正的一系列举措使成年的神宗皇帝产生“大权旁落”而无法“乾纲独断”的想法时,其“政治主体”的身份就注定要终结了;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为什么你看不懂抽象画?

犹记得小时候我喜欢画画,有一次爸爸的朋友夸奖我画得好,将来肯定会成为大画家。我倒是没把夸奖放在心上,几天后却发现家里多了一本《绘画起步》,想必是爸爸从新华书店买来的,他却没说是给我看的。年仅6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赵鼎新:社会科学需要破除理科思维

不激不随,不偏不倚;海纳百川,各显其美。
202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