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

其他

雀巢也“服软”了,咖啡内卷逼出史上最高收购价

星标快消(fbc180)收获优质内容,会快人一步文丨橘子5年前的夏天,当瑞幸和星巴克大打出手之际,一杯咖啡的价格(30元)能买到2公斤云南咖啡生豆;今年,当一杯咖啡被卷至5元甚至更低,1公斤的云南咖啡生豆卖到了37.81元。不论原料端和消费端的价格逆差有多大,市场就像“常有理”先生,永远都是对的。可当“历史最高价”来临的同时,云南咖啡也真的起飞了?不断拉高的价格24日,云南咖啡生豆每公斤37.81元。“最近,雀巢在疯狂涨价。10年来,它给出过最低价,如今也给出了历史最高价”。云南咖啡从业者K先生说。“在云南的采购时间大概持续到3月底,而价格是随着期货变化的、是动态的。”当天,雀巢官方对快消君表示。然而,“历史高价”是一个让多数人兴奋,少数人担忧的事儿。高价带来的自然是还不错的收益,于大部分咖农而言,一年来付出的辛劳能在这个时候换成真金白银、即便过不上梦想中的好日子,但起码不至于赔钱。可另一面,支撑起高价的究竟是云南咖啡的品质,还是其他?大背景是,咖啡赛道近年来的持续高热下,参与者众。肉眼可见的是大咖下沉、新秀扩张、奶茶跨界、甚至连华为、李宁都纷纷下场。作为我国咖啡主产地的云南,也早早被盯上。早年间,国际巨头们如雀巢、星巴克、麦斯威尔纷纷在云南布局;而近些年,瑞幸、Manner、Seesaw等多个新兴咖啡品牌,甚至是个人精品咖啡馆都对云南咖啡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如此,“你会发现去年十月之后,普洱咖啡成了各大品牌菜单上的座上宾,虽然此前各大品牌也都有涉猎,但这次有点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普洱。”艾哲咖啡创始人李冠霆说。在他看来,这个小变化意味着产地更加聚焦,同时也意味着云南咖啡价值的提升。在去年与普洱当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的隅田川眼中,布局云南咖啡,是“重要举措”。官方表示,隅田川“锁鲜咖啡”的品牌定位,能与普洱一道抢抓国内咖啡市场快速成长的机遇,充分发挥设备、技术、人力、市场资源等优势,并助推普洱咖啡精深加工,提升普洱咖啡产业以及隅田川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今年,确实喝到了太多好豆子,包括一些高级商业豆也非常好,但差的还是那么差,喝一口就再也不想碰第二口了。”北欧青蛙咖啡(以下简称:北欧青蛙)创始人说。这家在北京专业从事咖啡杯测、烘焙,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杯测师和烘焙师的机构,对云南的咖啡豆也已执着多年。2月中,他们团队刚刚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云南咖啡产地之行,“收获颇多”。事实上,通过当地政府、扶贫项目以及更多咖农的努力,云南咖啡的品质较几年前确实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依旧算不上高。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收购价更像是个博弈的过程”。有知情人士称,此次采收季(2022年11月-2023年3月)初始,雀巢咖啡给出的价格是30元左右,但没有人愿意把咖啡豆卖给它,春节后,雀巢只能将收购价拉高、再拉高。于是有了文章开篇所说的“历史最高价”。在他看来,更多商家和咖啡从业者的追捧以及咖农对更高收购价的期待,一定程度上会引发云南咖啡脱离国际期货价格而“独立存在”的风险。而如今,云南咖啡产业的“一切向好”,不乏炒作手笔,虽然谈不上阴谋,但“谋利”是一定的。比如,从树上采摘后的鲜果要在3天时间内完成初加工。但“倒爷”们会开着车,拿着现金现场收购咖农采的果子,而这些果子基本上可以做到当天买进、卖出,这意味着,云南不同产区内的豆子在流动,也很可能去向那个价格更高的产区。虽然,这个营生存在多年,但今年尤为激烈,这一季的鲜果就跑出了比往年更高的价,豆子的价格自然低不了。更有不少咖啡烘焙厂的烘焙师或是咖啡店的老板,他们也在这个采购季忙碌在产区的各大庄园里,收些豆子、再用自己认为独特的方法处理后,带回所在城市的咖啡馆里……讲更好的故事,卖更好的价钱,同时也实现自身更好的价值。这些看上去的“不合常规”,让不少人觉得云南咖啡应该有更好的样子,而不是被捧起来之后,品质却没能更好地提升,甚至没能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其逻辑在于,国内市场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买云南的豆子,并不意味着云南豆子就有足够的话语权亦或是定价权。做更长远的生意相较而言,李冠霆要乐观些。疫情三年,他的公司以及他个人虽倍受影响,以至于不得不砍掉一些业务板块,好在,他“找到方向了”。主做云南咖啡业务的他认为,当大家持续不断地去做好云南精品咖啡、且在这个持续努力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把商业咖啡做好了。与他而言,今年开局不错。在上海刚刚结束的相关培训、直抵“云南咖啡”主题,虽然是小范围的,但能迅速实现转化并完成变现。直观感受是,C端对咖啡消费认知的势能和流量势能都起来了,而云南咖啡的市场是14亿人的市场。“相当于你的流量池已经有很巨大的提升了,就看你怎么做。”当然,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走得长远。近十年,中国市场也沉淀了不少品牌,甚至独角兽。火的时候是真火,可暴雷的时候也是真的惨。现实是,就长远、可持续,云南咖啡还有很多可提升的空间。“随着品质的提升和国内咖啡市场对云南咖啡的需求扩大,高品质的云南咖啡果也成为很多处理厂产能不足的有效补充。一些有名气的大一点的咖啡处理厂会有更多机会,而更多的小农户,刚刚开始的小合作社更难一些。有的处理厂感觉一方面品质短期提升困难,一方面在夹缝里求生存,同样困难。”这是北欧青蛙创始人此次云南之行感受到的“冰山一角”。在跟踪了云南咖啡几年后,她们团队觉得提高云南咖啡品质还是存在一定的瓶颈。于是,在寻找优质云南咖啡的同时,她们选择去教一线的咖农和处理厂的员工杯测、学会品尝咖啡、并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杯测品质可以达到精品咖啡的要求,而那些明显的杯测瑕疵又是怎么造成的……兼顾了商业和公益的同时,她也在不断追问、反复思考,“云南咖啡的未来该朝哪里走?”以普洱为例,“普洱咖啡有着130多年的种植史,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其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咖啡种植经验,而且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咖啡主产区和交易集散中心,生态咖啡园面积位居全国首位,但面临由于精深加工环节薄弱、缺乏具有知名度的品牌,普洱咖啡长期处于原料供应端和初级加工,没有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综合竞争力不强。”隅田川在回应中如此陈述。当然,既然建立了战略合作,隅田川也给出了一系列促进云南咖啡产业展的计划和实现路径,接下来就是践行的部分了。坏消息是,有关云南咖啡的“虚假行为”正在增多。比如,某产区公开披露的咖啡豆产能是3000吨,但年度数据却显示有8000吨。如果按该区的咖啡种植面积倒推,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8000吨的,那,多出来的5000吨,哪来的?而有些排名靠前的庄园、品质较好的咖啡豆,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之更细节的是,云南咖啡豆的稳定性、瑕疵率……而砍掉咖啡树去种芒果或其他农作物的“故事”,仍会发生。一定程度上,云南的咖啡产业还处在爬坡阶段,抗风险能也不够强。当下,产区的不少咖啡树都开花了,这意味着2022-2023咖啡采收季的结束,而接下来将是3月的采后养护、4月的修枝……一直到11月,又进入一个新的轮回。站在如今的节点,北欧青蛙的创始人依然认为,“云南咖啡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但是很有潜力。”
2023年2月26日
其他

单店销售额两位数增长,麦当劳为什么成了“穷人乐”?

文丨李珂经济不好,吃麦当劳?近日,麦当劳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从全年财务表现来看,不考虑汇率影响,麦当劳在2022年实现收入约231.8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但净利润同比下滑13%至61.77亿美元。公告还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麦当劳的收入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5%至59.27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57.3亿美元;净利润约19.0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4%。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麦当劳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12.6%,高于8.6%的预期增幅;同店客流量增长了5%。据麦当劳官网所述,这家快餐连锁巨头在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近4万家门店,全球约95%的麦当劳餐厅是由当地的特许经营商独立运营。麦当劳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Ian
2023年2月2日
其他

突发!元气森林两省区被立案侦查,为什么新消费品牌喜欢高调反腐?

文丨岁月久未有“大新闻”的元气森林上周先后爆出两个新闻,一是元气森林在自己的公众号、“元气黑板报”通报了两个省区被公安刑事立案侦查;转天,又被媒体披露了元气森林2022年销售回款预计80-90亿的消息。上述,都算“好消息”,而内部反腐、销量提升,在前进的路上还少了腐败这块绊脚石。元气森林的“决绝”11月7日,元气森林内部公告:某省区张某(在职)、徐某(己离职)等人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侦查。目前,公案机关已成立专案小组进行第一步侦查。而元气更是表明了态度:“对于任何员工的职务贪腐都是零容忍,只要触犯公司高压线,无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公司一律是零容念,一律予以开除,一律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用词可谓“狠辣”坚决。因案件还在侦查期间,我们无法得知具体内容。但一个“等人”感觉不是一两个,人数或有一定规模。如何让自己的渠道费用更好地落实到一线终端上去,显然,互联网公司也并没有给出太好的答案。我们说,渠道费用的浪费是一种必然,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养活着我们的二批、终端等各环节以及这些环节每个经手的人。每一个企业,尤其是一些外行跨入到快消品领域的时候,对于部分“有心人”来讲,就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因为费用大,企业又不太懂这里面的套路,什么陈列费、电费、促销活动费、物料费等都是积小成多的“大油水”。企业为了用金钱换时间,必然要大量投入费用,在没有严格的SOP时,那真是处处拿着金钱在诱惑犯罪,你不拿钱都显得格格不入了。上一个这样大面积撒金的企业叫恒大冰泉,笔者那是亲眼看着身边业务不精、能力不行,但却有人脉进入恒大冰泉后的小伙伴是怎么“脱贫致富”的。而这样“发家”的小伙伴还不在少数。只是,恒大冰泉的反腐也是抓大放小,其反腐的规模远远不够。这也给很多快消从业者留下个不好的印象:跨行的都是发财的机会。所以,当元气森林突然间要业绩翻3倍,线下规模要扩大的时候,那疯狂的投入后,怎么会不惹人眼红。那元气森林就是一个大蛋糕,唐总吃大头,下面揩点油那也是一笔巨大收入。其实,恒大冰泉也好,元气森林也罢,给的工资都是行业内数得上的高工资。但大部分业务同仁的收入真的不是看工资,看的是那些隐藏收入。所以,恒大冰泉和元气森林吸引人的地方一定不是他的高工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别人在原来公司一个月五千,但能稳定的拿三年五年,但到你的公司他都是想着我的工资只能拿一年两年,所以我的成本至少是一两年挣出三五年还得多的工资,不然别人为什么要来。显然,元气森林们给员工的工资不可能是他以前工资的翻倍。并且,别人以前的工作岗位,在稳定之外就是各种灰色收入了,这些也会算在新岗位上。所以,一旦有机会必然会想办法连本带利的多捞一些。不过,侦经定罪追款也是一个漫长的环节,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公司也查出几十万的贪污,但最后却往往只是让员工离职,而贪污的费用也很少能追回。员工也很快能在其它企业找到新的工作。举个例子,某企业销售公司的市场负责人(还不是销售),把给下面员工打高分多出的部分,让员工打给自己,员工出差只打出差单不出差,拿到的出差补助以及找的住宿票、出差票等(以前非实名制)报销下来给自己,组织每月月会的聚餐费、每次活动申请的陈列费等让业务员拿出去卖了等等。其实,这些手段在快消行业里属于雁过拔毛,很低级的贪腐。因为只管自己发财,不管下面的员工,到最后这个兄弟的结局也不过就是被公司开除去了新公司而己。而在他心里自己不过是得罪了新来的负责人,“自己没站好队”“谁不贪,你们比我贪的还多”等等,并没有真正反思自己的贪腐,反而觉得自己是“斗争”的牺牲品。杜绝不了的腐败首先,得明确一点,在快消行业里腐败一定是没法杜绝与根治的。而通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也对这种“小污点”是“民不举,官不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举报,企业是不会去查的;像元气森林这样,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能把贪腐上升到法律层面的企业并不多。因为,大部分企业的从业者想的都是“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查贪污,一般是“政治性”手段,我们通常说的排除异己。你不是我的人,我来你的地盘上,你还觉得自己是地头蛇,那基本上就会用查贪污的方法来把一个人搞掉。比如,当年科迪董事长去东北视察,彼时科迪速冻产品在东北卖得十分好,这也导致大区经理有些自视甚高,对董事长招待不周。最后,被董事长派人查了费用,那个大区经理被判了刑,而科迪在东北的销量也越来越差。再举个奇葩案例,老张是某饮料公司浙江大区的负责人,其司机老王是以前在总部给经理老徐开车的。某次,老徐要去浙江大区视查,当天老张身体不舒服就安排自己的司机老王去接徐总。因为徐总的飞机到的时间很晚,这个司机老王感觉自己跟徐总关系较好,毕竟是给徐总开过很多年车了。便给徐总打电话,让徐总自己打车到宾馆。最后,受到轻视的徐总回到总部就让人查老张的费用问题,最后,老张被送进去呆了几年。而查贪腐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要开除某些员工,但又不想给补偿的时候,采用的一种手段。当然,这其实也是一种排除异己的手段,如果你是正常的一个团队的人,领导保你还来不急,想搞你就说明是你占了位置,并且还自认为:我就不听你的,你能拿我怎么样。你就是开除我,也要赔偿我一笔钱。往往这个时候,新来的领导就会拿出查费用的大招,来把人弄走还不需要赔偿。导致贪腐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查出来的一定一定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可以低到千分之一的概率,能像元气森林这样直接自爆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企业都是内部低调处理,或者就是很难查出来。所谓“官不与民夺利”,企业往往是看在往日情分上,感觉没有功劳还有苦劳,不是太过份就不会去查你。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有些企业、比如加多宝公司,这两年查贪腐的力度那是相当大。甚至很多离职了几年的员工也纷纷被查,那些认为离职便是安全落地的可谓是瞎想了。这里面的故事就不细说了,但有一点可以想到的,那就是一个200多亿销售额的企业,当敌人打来的时候,却如纸糊的一般,处处受制,这即便是有外部的压力,又何尝没有内部的问题呢。所以,这些年陈老板应该也会常常反思,为什么这一波败的如此迅速,你解决不了外部问题,那就需要解决一下内部的环境了。当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你的“额外”所得,公司可能不会放在眼里,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你肥了自己的腰包还能把公司的业绩完成时,公司也会放你一马;可一旦企业经营困难时,那些你认为的秘密,便不是秘密,那些看着不是原因的原因,也都变成重大原因。快消行业基本没有所谓的伸手必被抓,能查出来的都是少部分。但大家还是要明白,那些不属于你的钱,花着就是没那么安心。希望这次元气森林的查贪腐是整顿快消职场规责的开始吧。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库存百万,旺旺又涨价,经销商能否承受这一“压”?

文丨李珂涨价是可以理解的,但经销商也是真的不容易。旺旺“二次涨价”11月,旺旺即将启动新一轮涨价。近日,快消君获取的一份中国旺旺2022年11月调价《告客户函》显示,“随着市场原料、运输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上涨,为了旺旺产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合作伙伴提供长期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我司决定于2022年11月1日起,针对附件所涉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从附件显示的部分信息来看,此轮涨价涉及旺旺旗下大部分休闲食品品类。其中,最畅销的雪饼每件涨价3元,QQ糖每件涨价0.5元,挑豆、煎斗、厚烧海苔、小小酥、米虾片、甜甜圈等品类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数位渠道商向快消君证实了该涨价通知的真实性。其中,一位二批商表示,“涨价过后的雪饼已经差不多20元一斤了。本来,旺旺产品今年就不好卖,这一涨价,经销商利润就会被厂家进一步压榨。”另一不同区域的经销商也表示,“(以上品项)确实要涨价了,我们的市场更难做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轮涨价主要涉及休闲食品,旺仔牛仔不在涨价范围中;但厂家或会根据该《告客户函》的盖章确认情况试探市场反应,为旺仔牛仔的提价做准备。据了解,这是自去年11月份涨价后,一年内旺旺实施的第二次调价。彼时,一份旺旺发给经销商终端调价通知函显示,随着市场原料、运输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的上涨,旺旺决定对其旗下产品的零售价格进行调整。将调价的产品包括热门的旺仔牛奶、雪饼、仙贝等数十个品类。随后,旺旺发布公告表示:2021年以来部分原物料、包材涨价明显,棕榈油、原纸等大宗商品都有较大涨幅;按照计划,2022年元旦开始,公司对90%乳饮、80%米果及近50%休闲食品,进行中个位数各阶价格上调。一业内人士表示,旺旺食品之所以愿意冒较大的风险来提价,一方面说明企业对自身的产品与品牌有着较强的自信,相信企业的产品提价对市场份额的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真实的通货膨胀已经超出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成本挖潜和效率提升所能消化的程度,因而,企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2022年以来,经销商接到厂家涨价通知的场景不断上演。据不完全统计,截止9月30日,就有超40个主流品牌先后发布调价函,从饮料到零食再到乳制品,从一线品牌到独角兽再到新消费品牌,食品饮料企业的产品价格多线上调。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一线食品品牌大范围涨价的直接原因是“成本上涨”,价格上调也是大势所趋。不过,相比起其他相对弱势的品牌与非生活必需品和替代性较强的商品厂商而言,作为细分领域内强势品牌的旺旺食品,尚有一定的底气通过产品提价的方式向消费者转嫁成本来维护企业原本的利润空间短期不受损害。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起那些在滞胀的漩涡里艰难求生的企业而言,旺旺自身的生存现状还是乐观的。经销商“压力山大”二次涨价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虽然业内传言旺旺老板在和其他企业老板交流时以“有担当的企业家”自我定位,但旺旺的利润最终还是得通过涨价来拉动增长。近几年,旺旺在新品和营销上整了很多“狠活儿”,如持续推出新包装、通过新设计、新口味等,试图多种“微创新”方式为旺仔牛奶这个大IP“续命”。不过,从经销商当下反馈的诸多信息来看,这些拉满流量的举措,大多没有惠及到终端销售上。更不用提,伴随着“创新”常常发生的是,企业众多的新品让老团队无所适从,反而自己抢了自己的市场,把曾经的市场主力削弱了。在经销商生存不易的当下,旺旺新一轮涨价,或许成为压垮部分忠诚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快消君曾报道过,今年旺旺经销商的整体库存压力较大。其中,部分经销商甚至达到3-5倍库存。一位经销商表示,从具体品项来看,虽然旺旺休闲类食品的销售情况勉强达到持平去年同期水平,但旺仔牛奶的动销情况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今年四、五月部分市场同比下跌幅度达到40%左右。一知情人士透露,根据其亲眼所见的一份旺旺内部数据,广东、广西、福建经销商积压百万库存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过,因是网页信息,该文件目前已无法获取。对于动销不畅、库存太重的原因,上述经销商认为,除了传统老单品周期性衰退的共性因素外,平台冲货严重也让经销商难以为继。更有经销商表示,由于受到团购冲击,当地旺仔牛奶甚至出现了低于出厂价卖的“倒挂”情况。从当下来看,做旺仔产品已经赚不到什么钱,毛利甚至低至2%-3%。值得注意的是,在渠道商赚钱越发不易的当下,旺旺对其经销商和二批商的态度,也耐人寻味。快消君曾独家报道过,今年8月,旺旺开始通过一场“造旺工作”,开始招募合伙人。合作形式是:成为旺旺的合伙人经销旺旺产品,旺旺公司协助物流配送。在合伙人自己的区域内自主定价、自行分销。旺旺集团每月发放资金支持,扶持合伙人成为未来的经销商。而旺旺此举的初衷,被业内解读为市场对于二批商的急切需求。近年来,伴随着二批商数量下滑严重,大量的终端无法覆盖。即便是可口可乐、农夫山泉们这样把一个城市化分成几个区域经营,依然有大量的空白网点无法覆盖。所以,厂家如果能拥有大量专属于企业的二批商,那带来的收益无疑更巨大。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起今麦郎的“四合一”以及统一的“大包赚”,旺旺合伙人并没有要求专营旺旺,更多是兼职性质;此外,合伙人拥有一定的定价权,就意味着低价窜货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一面是渠道商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榨,另一面是厂家通过招募合伙人希望更多的潜在经销商和二批商加入旺旺的通路体系。很难不让业内人士质疑,在一个个热搜的背后,撑起了旺旺年报中个位数逆势增长的“幕后英雄”们,会不会其实是这些加速被“新陈代谢”掉的新经销商和二批商呢?食品饮料企业的提价对业绩的提升或只是短期的刺激作用,靠涨价盈利并不能成为企业盈利的核心,产业升级、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才是破解之道。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营收“蒸发”12亿元,支棱了一年的老干妈为何又不行了?

文丨李珂近日,贵州省工商联发布的“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正式出炉。榜单显示,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42.01亿元营收位列其中,但跌出该榜单前十。据老干妈公布的2020年业绩显示,全年完成销售收入54亿元;换言之,2021年老干妈营收下滑12亿元,约22%。不难看出,疫情带来的居家消费并没有支撑起老干妈的可持续增长。而在消费萎靡和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已过古稀之年的陶华碧还能撑多久,仍是老干妈正在面临的核心问题。被“破防”的老干妈二十多年来,奉行“不集资、不上市、不贷款”的原则,老干妈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公开信息显示,1996年,陶华碧在贵阳龙洞堡创办了陶氏风味食品厂,生产风味豆豉产品。经过20余年的发展,“老干妈”已然成为辣椒酱的代名词,占据约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每天为超过200万的消费者提供豆豉辣酱、油制辣椒、香辣菜等20余个品种。一业内人士表示,成立20多年来,老干妈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其对价格带的掌控。其辣椒酱产品单价一直处于8-15元之间,波动幅度甚小。因此,形成了行业“魔咒”——老干妈就是价格基准线,比它便宜的品牌挣不到钱,比它贵的品牌又很难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不过,这一“门槛”在2016年被打破。该年,一群辣酱品牌借助明星网红光环迅速崛起。比如,老牌歌星林依轮创立的“饭爷”,上线2天卖出3万瓶;相声演员岳云鹏创立“嗨嗨皮皮岳云鹏星店”,上线第一个月卖出1.86万瓶辣酱;而李子柒辣酱,价格比老干妈高几倍,也曾热销线上。此外,还有倪老腌、开心朱小二干煸牛肉酱、老郭家铺子辣椒酱等互联网品牌,也迅速通过电商抢占了一部分传统辣椒酱市场。主攻线上市场,是新品牌们的战略选择,线下是老干妈的主战场,他们贸然进入胜算不大。因此,新品牌在渠道、产品上都另辟蹊径,选择年轻人最爱的外卖市场,并开发包装规格小、口味丰富的产品,抢夺“一人食”的市场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股传统产品的新式创业热潮,同样引起了巨头们的注意。彼时,中粮糖业就表示,未来公司番茄业务将边缘化,辣椒酱将成为新方向;涪陵榨菜也透露,未来的并购方向将会瞄准酱类产品企业;呷哺呷哺、海底捞、味千拉面等餐饮品牌也陆续加入了这场战争。在网红品牌和头部企业开始抢占老干妈市场份额的同时,老干妈也开始面临舆论挑战和业绩下滑压力,2017年、2018年营收分别下滑至44.47亿元、43.89亿元。由于业绩低迷,2019年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回归。她不仅将老干妈的调料改为重新使用原来的材料,而且还将老干妈的制作配方重新调配。随后,老干妈的业绩开始回升。公开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老干妈完成销售收入50.23亿元,同比增长14.43%,再创历史新高;上缴税收6.36亿元,同比增长16.82%。2020年,老干妈销售额达53亿元。不过,新的挑战如期而至。近两年来,老干妈的传统竞争对手饭扫光、仲景香菇酱、吉香居等纷纷谋求融资或上市。其中,2020年11月,曾三次IPO失败的仲景食品在深交所上市。去年2月,仲景发布公告称,公司2020年8月推出的“辣辣队”新鲜辣酱是瞄着400亿的辣酱市场去做的,虽然目前老干妈在这个市场占据龙头地位,但公司相信“辣辣队”能拿下一定的市场份额。本月初,以“阿香婆”辣酱著称的西安太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完成增资扩股,新引入的股东就包括元气森林。根据官方公告显示,元气森林作为战略投资方,共出资5433.08万元,获得太阳食品30%的股权,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一时间,“元气森林挑战老干妈”的消息传遍业内外。“老儒商”的“新问题”近几年,为了拉动终端销售,老干妈先是推出一款老干妈口红,又推出了《拧开干妈》的魔性视频广告,甚至还推出了老干妈牌卫衣。不过,这一轮操作下来,效果却没有体现在业绩上,市场认可度依旧下滑,“变味”之说喧嚣尘上,也给老干妈带来了巨大压力。到了2022年,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老干妈祭出了新的应对措施——涨价。今年3月,一份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调价公函”显示,“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费等每年都呈上涨之势,不断上升的成本已经对公司部分产品生产及备货造成了严重影响,经多方面慎重考虑,现公司决定从2022年3月1日起,确定对部分产品销售价格进行重新调整。”老干妈并未在调价公函中具体说明涨价幅度,但从多位分销商处了解到的价格变化来看,老干妈此次提价幅度在5%到15%左右,每件约涨15元到18元。业内人士分析称,老干妈产品涨价的主要原是原材料涨价。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北方小辣椒产区新季干椒受灾,自2021年8月份北方小辣椒行情偏强运行。以河南辣椒为例。截2022年至2月23日,河南商丘柘城三樱椒好货出货价11元/斤左右,较2021年8月1日价格上涨2.4元/斤,涨幅达27.91%。不过,部分经销商认为老干妈部分产品涨价最重要的原因并非成本上涨,主要是销售压力的问题。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从2016年854亿元增至2020年14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95%,2021年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达到1588亿元。再从工信部数据来看,目前中国辣酱消费人群超过5亿,且消费金额以每年16%的高速递增,到2020年底,中国辣酱市场达到400亿元,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强势”的数据对比老干妈的增长不难看出,老干妈的增长似乎更多是随了大势。在市场端,并没有真正的止退为进。一老干妈分销商表示,“近两年虽然还是有人认这个牌子,但销量明显不如从前。”现在面对想买辣酱的顾客,他会先问对方能不能吃辣,不能吃辣就推荐川南,能吃辣就推荐坛坛乡。同时,对经销商而言,老干妈的利润空间并不高,一瓶甚至只有几毛钱。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基于老干妈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涨价目前还没有导致经销商们走货。“有些人只认老干妈的牌子,其他一些品牌虽然价格便宜,但并不好卖。”一经销商表示,老干妈的销量在同类品牌中仍在前列。有经销商甚至觉得,老干妈拿货依然困难。一业内人士表示,老干妈一路走来,背后的策略正是以前儒商的套路——没有华丽丽,只有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这样的企业家品格和商业模式都是值得敬佩的。老干妈在陶华碧在世之时,想必可以一致坚持目前的股权格局和治理结构,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比精神领袖更能作用长久,所以当老干妈传承至下一代时,能否坚持以往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维持团队和经营的干劲和稳定,就有待观察。放眼未来,老干妈仍有不小的进步和提升的空间。不过,着眼当下,依靠75岁的陶华碧,亦或是靠行业话语权来不断涨价终究不是出路。陶华碧曾坚持的“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四不原则,对于当前老干妈的发展状况是福是祸,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结论。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年销30亿元,餐饮渠道藏着一个比元气森林毛利还高的品牌

文丨李珂近日,业内有消息指出,近年来在餐饮渠道势不可挡的大窑汽水2021年实现了3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可据渠道商和快消君估算,大窑汽水一年的销量如果预估能到30亿左右,保守来看就刚过20亿。当然,如果“30亿”消息属实,这份业绩不仅与2020年的元气森林持平,与维他柠檬茶以及体质能量也在一个量级上,还大幅甩开了北冰洋、冰峰等竞品,成为加多宝之后少有的、通过餐饮渠道强势崛起的饮料品牌。不过,消费者对“30亿”却颇有微词。有观点认为,“大窑能火完完全全是消费降级的体现。”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饮料市场被新锐品牌弄得乌烟瘴气,被新势力搞得乱糟糟——内在品质在倒退,价格却在暴涨,概念宣传具有欺骗性,消费者深受其害。”在情怀逐渐成为投机和短视代名词的当下,大窑的异军突起足够励志;不过,和大多数国产汽水一样,大窑也背负着“卖情怀”“高售价”的质疑和指责——跨过30亿门槛,签约华与华,大窑是时候以身作则让国产汽水对自身有一个清晰认知了。餐饮渠道不好做加多宝“后继有人”单瓶毛利3元,年销售额30亿元,大窑用几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冰峰和北冰洋的“野路子”。内蒙古大窑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成立,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的呼和浩特市八一饮料厂。大窑当下的主打产品——玻璃绿瓶的嘉宾最早诞生于1983年,在当地是知名汽水品牌。多年来,呼和浩特的中小规模餐饮行业非常发达,为大窑嘉宾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更对大窑的品牌发展具有一定的孵化作用。一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电商和商超是国产汽水在线下布局的主要渠道之一,但下沉到烧烤店、小吃店才是老汽水传统的“真功夫”。事实上,从最早的可乐开始,几十年来不断有快消大厂希望能够在餐饮渠道有所建树,但除了加多宝、王老吉成功绑定佐餐市场外,其他品牌大多以不温不火收尾。究其原因,并非大厂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而是餐饮饮品确实不好做。一资深餐饮行业人士表示,在餐饮渠道,标品饮料往往会加价销售,这对于那些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劝退”;同时,对商家而言,受众更广的酒类产品和毛利更高、能让顾客眼前一亮的的自制饮品也都比标品饮料更有市场价值。客观而言,大窑的口味和口感并不出众,甚至由于品牌调性不高,整体饮用体验比起其他国产汽水还差了一个档次;不过,大窑的市场和价格定位却自始至终非常准确——就是“中低档餐饮,四五块钱”。该定位的巧妙之处在于:很长时间内,我国餐饮业的碳酸饮料市场基本就没有专业产品,都是两升的大瓶可乐和雪碧客串;虽然近年来国产汽水逐渐出现在餐饮渠道,但小玻璃瓶装大多很难走出产地,反观大瓶的大窑即便在餐桌上和一提勇闯天涯放在一起也不破坏画风。近两年,由于高性价比即饮需求的爆发,虽然围绕“大”规格产品,很多汽水品牌都在发力,但很显然,大窑在餐饮大包装汽水这一领域已占据了不小的先机。一位北方餐饮从业者表示,在北方部分以火锅和烧烤为主营业务的餐饮门店中,大窑饮品可以占饮品销售收入的25%左右。当然,餐饮市场的容量终究有限,利润率也很难提升。为了开辟新的市场增量,和其他国产汽水品牌一样,大窑也开始推出PET和罐装产品,以及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网红定位虽诱人但绝不是好“归宿”去年,大窑与华与华达成咨询合作关系,计划在企业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等方面开展合作。其官网明确指出大窑嘉宾的品牌愿景是“做中国餐饮饮品引领品牌”并树立“用心于健康时尚、令人愉悦的餐饮饮品”的价值观。不难看出,大窑有计划成为一家有多元化饮料产品的饮料制造企业,而不是局限于佐餐饮品的市场定位。一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中大窑的消费者主要可以分为两拨:关注品牌故事的消费者以及关注产品性价比的消费者。前者更多是呼和浩特当地的消费者,其品牌忠诚度来源于对大窑的历史和品牌联想,而非当下的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前景。大窑只需要通过继承企业的历史沉淀,延续经典的包装就能迎合这部分消费者。相较之下,范围更广,体量更大的消费者则更加关注大窑的产品性价比,这部分消费者更加理性,对大窑的品牌故事感知薄弱,更未形成强有力的品牌联想。单纯的提高售价、进行“撇脂定价策略”都很容易损失这部分消费者。在全国饮料市场中,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产品质量、企业知名度和性价比至关重要。事实上,有着餐饮渠道作为护城河和根基市场,大窑也顺理成章地通过推新产品形态、高定价;让利渠道等手段开始主攻线下零售渠道。不过,参考今年来新消费品牌的哀鸿遍野,大窑想要奔赴全国市场,走“国民汽水”、“大汽水”的路子,绝不会一蹴而就。一方面,从产品端来看,跨界零售并不容易。虽然大窑推出了易拉罐包装,但消费者显然对玻璃瓶包装更加青睐,因为易拉罐包装不是“童年的味道”,产品体验也远不及原装的玻璃瓶。事实上,作为大窑公司进军日常快消型饮料领域的一次尝试,大窑PET瓶还有易拉罐装去年开始广泛出现在各地区的超市中。但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部分超市里新上架的PET大窑最开始标价每瓶5元,没几天迅速掉至3.5元,如今已经跌破3元。一分析士认为,虽然和其他国产品牌汽水一样,大窑存在零售“基因”上的限制,但作为根基较为扎实的网红品牌,大窑仍处在上升期,还有企业多年积累的餐饮市场经验,大窑其实是不依赖于大品类的创新来打开市场的,而应该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细分品类的跟进和微创新上,再通过扎实的营销和渠道策略以及灵敏的市场反应抢占份额,相信可以在长期竞争中逐渐构筑起壁垒。高定价策略很香可未必是长久之计另外,和目前大部分国产汽水一样,大窑虽然可以给到经销商较高的利润空间,但长期来看,过高的定价策略并不利于营销策略的运营和企业的发展。当下国产汽水品牌普遍定价过高,背后固然有技术和经营成本两端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与价格稳定的国际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我国汽水市场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3元定价是一个“杀招”:定价低于这个价格,中小品牌肯定赚不到钱;定价高于这个价格,消费者又不愿意埋单。据一位经销商反馈,大窑嘉宾到经销商层面的到岸价为每箱17.5元,经销商给二批商的价格为21.5元,终端发货开票价为30元,且5件赠一件,合到每箱25元。换算之下,一瓶毛利可达3元,较之竞品非常丰厚。对部分经销商而言,或许这是当下难得的高毛利单品,但元气森林今年渠道的压力已经证明了高让利压货模式后劲的欠缺。究其原因,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快消品的价格终究是敏感的。通过给到渠道丰厚毛利,厂家和经销商虽然可以利用消费者的情怀和尝试心理实现短期、快速地增长,但由于消费者的品牌体验和感知价值下降而很难持续。这也是很多新消费品牌一旦面临消费萎靡或是同行竞争就很容易塌方的原因之一。因此,业内观点认为,包括大窑在内的很多国产汽水品牌,依然需要逐渐构建起更稳定的出厂价格,同时更好地控制经销商利润,才是厂商长期共赢的根基。相对于北冰洋和冰峰等高定价、高情怀的品牌而言,大窑的定价策略已经算是实现了一种差异化突围;但对于一个号称有30亿体量的全国化品牌而言,行业自然有理由给与更高的期待。情怀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打开市场,但情怀终究只是情怀,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口碑,畅通合理的渠道与定价,可行的战略规划才能在国内汽水领域突围而出,打造出真正的“国民汽水”。对大窑而言,无论30亿元成绩是否真实,都需要进一步摆脱情怀、高利润、佐餐市场、地方特产等标签,这对于一个北方企业而言,既是不小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正名机会。说到底,国产汽水的“真功夫”,不是看卖得多贵,而是能卖到多便宜。
2022年9月14日
其他

突发!苏州上好佳“提前解散”,这次又要诞生多少灵活就业人员?

文丨李珂在没有大爆品、产品多样发展但没抓住新零食潮流,整体发展落后行业,经销商管理严格导致经营扩张缓慢、盈利能力一般等等问题下,疫情终于成了压倒苏州上好佳的最后一根稻草。昨日,有消息指出,由于近几年效益惨淡,苏州上好佳食品有限公司已经关闭,并已启动裁员流程。部分“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作品并表示,“苏州上好佳公司关闭,初步目标已达成。签字画押、等答复,皆大欢喜。”工商信息显示,苏州上好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18日,法定代表人为施学理,注册资本为610万美元。企业地址位于太仓市沙溪镇归庄,所属行业为食品制造业,经营范围包含:膨化食品及半成品、饼干、薯片、裹衣花生、朱古力制品、糖果、固体饮料、油炸类糕点生产加工,销售公司自产产品。针对该厂疑似破产消息,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不是倒闭,而是搬到苏州东山去了。”至于搬迁的原因,该人士表示,“亏损严重。疫情期间公司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产品无法出口,二是内部管理不够灵活,市场反应太慢,迁移也是没有办法的决定”,又为何搬迁到东山,他表示,“可能和各地招商政策有关,但裁员清算已经成为现实,短期内或许不会再有大起色。”据了解,苏州上好佳工厂自2022年8月17日正式启动依法提前解散。直至目前,该厂绝大多数员工都已领取了个人安置政策资料。快消君获取的一份落款为“上好佳集团总部”的致员工信显示:“苏州上好佳工厂依法提前解散也是我们很痛苦和很无奈的选择。众所周知,我们部分车间不断进行装修,全新的自动化鲜虾条生产线也刚投入不久,近年来,外部经济大环境的持续低迷,新冠疫情给企业带米的巨大影响和冲击,原料成本大幅增加等等,都是我们根本无法回避和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员工安置政策问题,该文件指出,“集团总部和沙溪镇政府员工安置联合小组相关人员,从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方面,给予了详细解答和说明。针对超过我们己公布的安置方案以外的诉求无法满足……我们已正式公布的员工安置方案,不仅符合国家的法律法现,也符合目前的实际综合情况,同时,也超过了国家的法规标准。”在被问及具体安置情况时,数位离职员工均表示离职条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平台上,有自称内部员工的人士表示,身边有人拿到N+5标准的赔偿金,但该消息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从离职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的普遍言论来看,“上好佳苏州工厂整体的清算流程做的还算比较好,凸显出一家大企业的风范,也保留了公司最后的尊严。”公开信息显示,上好佳是一家休闲零食生产、销售商,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进入越南市场。截至目前,上好佳在中国共有10个生产厂,产地位于东北、西北、西南、东部及中部。已经年过半百的上好佳,虽在菲律宾起家,但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上好佳董事长施恭旗更藉此在2019年福布斯菲律宾富豪榜上排名第24。不过,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上好佳正在慢慢掉队。2020年初,上好佳曾顺利通过港交所的聆讯,基本上等同于冲击上市成功。然而仅一天后,由于市场环境不佳,公司便宣布将推迟原本的香港上市进程。事实上,自疫情前,上好佳就已深陷业绩困境。根据公司聆讯时公布的业绩数据:2016-2019年间,上好佳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75亿美元、4.79亿美元、4.92亿美元和5.10亿美元,虽然营收还能勉强维持增长,但利润率却一直萎缩。上好佳最后一次公布中国分部的营收是2019年,为3.33亿美元。一位有十余年合作经验的上好佳经销商表示,“上好佳的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还是非常好的,但管理机制存在很大问题,不适应中国国情,这种劣势在疫情期间被很大程度上放大了。”他举例称,在快消行业中,上好佳的销售团队假期相较同行非常多,很多业务人员在经销商的角度看来就是“打卡上班,混到退休拉倒”,部分销售团队甚至没有KPI考核任务。此外,他还透露,做上好佳当下的渠道商基本没有什么利润,如果是做商场渠道甚至可能亏本。“作为还没有将渠道做起来的小经销商,或许还可以通过大品牌为其他产品引流,但大经销商很多已经不愿意和上好佳合作了。”一业内人士表示,撇开情怀标签,如今的上好佳仍是中国头部香脆休闲食品制造商和薯片制造商。上好佳从来都没有输给过时代,只是输给了在时代变化下有些不思进取的自己。而上好佳的未来,也还是要等着它自己去改写。而疫情之下,只要企业还“活着”,或许已经算是一种成功了。
2022年8月29日
其他

烧光100多亿后,每日优鲜倒在了2亿“救命钱”到账前夜

文丨李欢欢从全面关停极速达业务到公司被曝破产,每日优鲜只用了半天时间,但证明前置仓模式的“难度”却用了八年。公司破产?7月28日下午,当外界还在讨论每日优鲜全面关停30分钟极速达业务、放弃赖以生存的前置仓模式公司该何去何从之时,再次从内部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每日优鲜已于7月28日下午下发通知,宣布公司破产,所有员工就地解散。在一份疑似从每日优鲜内部流出、长达20分钟线上会议的录音文件中,每日优鲜的两位工作人员代表公司向员工解释了公司破产的原因,以及员工解散后工资、社保等相关后续事宜如何处理。会议传达的核心信息是,由于此前公布的融资事件还在协调中,虽然已在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告和备案,但没有完成交割,融资款尚未到账,公司财务出现问题,绝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暂缓发放;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间将于7月28日截止,员工7月份的社保和公积金由公司承担,8月由员工自行解决;目前,每日优鲜员工社保公积金已经欠了3个月,现在在调拨资金,优先解决员工工资,想办法补上前三个月欠缴的公积金;目前已拖欠的六七月工资什么时候发放,尚不能确定。从录音呈现的情况判断,由于解散消息来得太过突然,员工们关心和追问的问题很多,而信息了解有限的行政BP因为无法做出更多回复,最后不得不强行结束线上会议。录音的最后,有员工表示:“没办法,遇上这样的事情,公司领导一个都没出现,难道让一个BP出来背锅?”有些讽刺的是,在其破产解散的消息曝出之前,每日优鲜才在当天上午放出一条撤退的“烟雾弹”——全面关停前置仓极速达,代之以云超次日达业务。7月27日晚间和28日上午,不少消费者发现每日优鲜首页出现服务变更通知,称最快配送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改为次日达,配送范围为全国均可配送。在此之前,每日优鲜虽已关停多个城市的前置仓站点,但保留了北京、天津、上海、廊坊四座城市的前置仓极速达服务。此次下达服务变更通知,是否意味着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放弃前置仓模式?当相关消息在网上发酵讨论之后,每日优鲜方面回应称:“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了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如今看来,每日优鲜并非只是放弃前置仓业务,而是要全面放弃整个公司和所有员工。而破产重压或已困扰每日优鲜多日。截至发稿前,每日优鲜官方并未对外公布破产的消息,只是有员工出面回应称由于业务调整、部分员工离职,公司目前还在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但目前平台在多个城市已无法下单,APP和小程序虽可正常打开,进入选购页面可看见所有商品均已打上“最快次日达”和“云超特卖”的标签,但进入订单支付页面后则提醒“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下无货”,用户无法继续购买。无路可走?从关停前置仓极速达业务,到团队内部宣布解散,只用了半天时间,每日优鲜的极速变故虽让人唏嘘,但结合其长期亏损及近半年“负面缠身”的处境来看,只能说,虽有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生鲜电商生意难做、前置仓模式更是难上加上,这已是业内人尽皆知的事情。作为国内前置仓模式的首创者,每日优鲜的亏损额也一直在刷新外界的认知。为捂住亏损,每日优鲜截至目前一直未发布公司2021年年报,仅2021年前三个季度,每日优鲜的亏损额就高达30.17亿元,业内预计其2021年的净亏损可能超过37亿,再加上2018-2020年分别亏损的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以及今年一季度的4.77亿亏损,每日优鲜近5年的亏损额大概率已超过此前11轮融资的累计总金额110亿元。长期亏损、且看不到任何回血的可能,让资本市场对每日优鲜失去了信心和耐心。2021年6月,每日优鲜“抢滩”叮咚买菜在纳斯达克上市,虽顶着“生鲜前置仓第一股”的名号,但公司上市首日就面临破发,9.66美元的收盘价较发行价13美元下跌25.69%,总市值一夜之间蒸发7.86亿美元。之后,更是一路跌跌不休,到目前,每日优鲜的股价已跌至0.14美元。由于股价长期低于纳斯达克上市标准规定的1美元要求,每日优鲜已于今年5月、6月分别收到纳斯达克发出的两份退市警示函。长期重亏损、无资金输血、退市警告的多重压力之下,每日优鲜近半年所有的业务和内部管理都围绕“收缩”二字展开。就在破产消息曝出的一个月前,每日优鲜在6月30日至7月1日的三天时间内,连续关闭包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青岛等在内9个城市的前置仓站点和30分钟极速达服务,仅保留云超特卖业务。此次调整之后,每日优鲜前置仓业务的布局只剩上文提到的4座城市,而这4座城市的前置仓数量总和与2021年6月的625个、及2019年高峰时期的超1500个,已不可同日可语。主营业务收缩之际,每日优鲜的团队人员也在收缩,一边是核心高管纷纷撤退,一边是大面积裁员。公司的核心团队中,除了创始人徐正早已移居香港,联合创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人,同时退出董事、经理、监事,副总裁李漾、智能生鲜市场业务负责人孙原、CFO王珺等人也从公司主要人员中退出。高管集体撤退,留下高达16.5亿员供应商欠款和全体员工们几个月未发的工资总额,且无任何交待……如今有多狼狈,过往就有多风光,梳理每日优鲜八年发展历程,用“眼见它起高楼,眼见它楼塌了”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如前文所述,生鲜电商的故事难讲,前置仓模式盈利更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门店租金高昂、损耗无法控制、客单价低、配送交付成本高,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难题,难道精明的资本不知道?时代不同,资本的操作逻辑也不同,每日优鲜的成立和发迹时间,正是我国经济上行、互联网红利和泡沫正盛的时候,手握大量热钱的资本被徐正的增长故事打动,而忽略了盈利困难。公开信息显示,从2014年创立到2021年赴美上市,每日优鲜先后获得了11轮共计超110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老虎、高盛、中金、联想、元璟资本等一众明星投资机构。如今,经济下行,前置仓的盈利困境被进一步放大,市场上的钱也更少了。苦等8年之后,每日优鲜非但没有像当初承诺的那样通过规模化发展,摊薄网点运营成本、实现盈利,亏损反而越来越严重,资本也终于对其失去耐心。结语事实上,就在半个月前,每日优鲜还宣布获得来自山西东辉集团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虽然这个金额与其超30亿的年亏损相比、杯水车薪,但也一度被外界视为每日优鲜的“救命钱”。只是,这笔“救命钱”至今也未到达每日优鲜的公司账户上。除了积极筹钱,每日优鲜也在尝试转型、探索新业务,比如,学习京东、天猫超市的次日达云超特卖模式,布局当下正火的预制菜业务等等。然而,困境之下,路路不通,所有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或者说公司等不到它成功的那一天。每日优鲜倒在了“救命钱”到账和业务转型见效之前,而此时,还在强撑的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平台,不知是在暗自庆幸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还是躲在一旁瑟瑟发抖。每日优鲜的“破产”事件还在进一步发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优鲜”的外在也会被一层层“撕下”。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活久见!食品工业协会公开发文谴责,错失百亿级单品只剩一地官司?

文丨李珂昔日创下上市首年销售额10亿奇迹的饼干新贵,如今在“江湖”上只剩满地官司。再惹官非,协会“下场”声援近日,河南省漯河市食品工业协会在其官网刊登了一则公开信,质疑江西江中食疗科技公司(以下简称“江中食疗”)起诉当地公司的行为系“滥诉”。近日来,中国食品名城漯河的30多家食品企业同时遭遇江中食疗索要巨额赔偿金。而前述公开信引起了业内外诸多关注和讨论,也再次让“江中猴姑”这一曾频繁出现在央视广告的知名品牌以一种别样的形式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据封面新闻报道,河南漯河一公司因生产制造“猴头菇”曲奇饼干,被拥有“猴姑”商标logo的江中食疗提起诉讼侵犯商标权,并赔偿50万余元。另外,他们被起诉侵权的这款饼干在2019年就已停产。该公司从漯河市召陵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原告方于2019年购买了这款产品作为证据,时隔3年才来起诉。一家被起诉公司的主管认为,“猴头菇”是一种食用菌,属于通用名词,猴头菇饼干是和香葱饼干一样的饼干类别。而江中食疗则在起诉状中称,江中集团研制出“猴头菇饼干”,取名“猴姑饼干”,商品获市场认可,猴头菇饼干或猴姑饼干已与江中集团形成了唯一、稳固的联系。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12月14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江西江中制药公司注册取得第13055691号“猴姑”、第13019935号“猴姑”商标专用权,核定使用的商品为第30类,包括咖啡、茶、饼干、蛋糕等多种食品。2017年11月6日,江西江中制药公司将前述商标转让给了江中食疗公司。事实上,这不是江中猴姑饼干第一次展开系统性维权。早在2013年9月上市时起,江中猴姑饼干为应对各类仿制品的冲击,已经开始不断发起关于专利权的诉讼。工商信息显示,迄今,江西江中食疗科技公司共涉及到440件损害专利权纠纷案,其中353件身份为上诉人。在裁判文书网以“猴姑”“江西江中食疗科技公司”为关键字开展查找,案由为“专利权所有权、侵权纠纷”的公文共有190篇。对于当地多家食品企业的“控诉”,漯河市食品工业协会发文表示:“猴头菇”是一种食用菌,属于通用名词,任何食品企业都有权依法合理使用,“猴姑”指代一种动物,“猴姑”与“猴头菇”并未形成关联,不构成商标侵权,不会导致公众对核定使用商品的质量产生误认。此外,该协会还认为,江中食疗公司以商标侵权为由,向30多家漯河食品企业索取高额赔偿,是与逍遥胡辣汤、潼关肉夹馍、四川青花椒等“滥诉”事件类似的“滥诉”敲诈行为。协会呼吁会员针对江中食疗公司“滥诉”敲诈行为积极应诉,依法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除了公开信,漯河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益民还表示,这家公司(江中食疗)对漯河群体企业的“滥诉”敲诈已经是第三波了,对个别企业是第四波甚至是第五波,索赔金额从当初两三万元涨到现在的500万元,一波比一波凶狠,已经成为漯河食品企业的“公害”,必须反击。空降股东,如何再出发?猴姑饼干上市初期一直被解读为江中集团涉足大健康领域的“神话”。但出道即巅峰后的急转直下也令人唏嘘。多年来,江中猴姑昔日母公司——江中集团主要从事非处方药、保健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非处方药类业务主要包括拥有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江中牌乳酸菌素片、江中牌复方草珊瑚含片等品种,保健品及功能食品业务主要包括初元和参灵草。2010年前后,江中集团的药业保健品业务开始持续萎缩,而2013年上市的江中猴姑饼干被认为承担着填补江中药业保健品业绩的重任。江中猴姑饼干一开始的定位是白领的养胃早餐。在健康饮食还没有当下这么“主流”的彼时,江中猴姑是第一款打着“养胃”旗号的饼干,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出于好奇或养生入手。加上品牌方在不同的电视广告中不断“投放”养胃概念,一时间江中猴姑确实迅速占领了市场高地,尝到了猴头菇带来的甜头。据2014年的官方战报,江中猴姑上市第一年就创下了10亿的销售业绩。彼时,时任江中药业董秘吴伯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销售情况,把猴姑饼干注入上市公司是可以考虑的。此后,凭借着“猴姑养胃”以及徐静蕾的知性形象,猴姑饼干一度成为饼干类第一送礼品牌。然而,在江中猴姑博得一定名气后,各种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专家表示,江中猴姑是食品并非保健品和药品,不能在广告中大肆宣传养胃概念,否则涉嫌虚假宣传。即便猴头菇具有养胃的效用,但将猴头菇作为材料加入烘焙饼干之中是否还具有同样的效果没有明确的科学实验根据。同时,市场上产生了太多打着猴姑旗号的山寨企业将产品价格不断拉低,导致了最后的价盘“崩溃”,直至如今接近熄火的状态。根据江西产权交易所此前披露的《江西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4月,江中食疗累积亏损约7.7亿元。此外,原江中药业董事长钟宏光2017年曾公开表示,江中食疗没有放入上市公司里,因其高昂的营销费用,仅2017年江中食疗的广告费用就高达5个多亿。事实上,由于江中猴姑销量一直徘徊不前,生产、运营商江中食疗多次出现亏损,这让江中集团存了逐渐剥离的心思。2017年6月,江中食疗以增资扩股形式出让70%-75%股权。2018年5月,晟道投资以增资扩股形式对江中食疗进行投资,并实现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2021年,晟道投资CEO薛宇宁公开表示,在获得实控权之前,2017年江中食疗虽销量不错,但亏损了三个多亿。他认为,10年前电视硬广投放还是一个有效的营销方式。但现在媒体环境变了,消费者的认知和整个渠道的流通也变了,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就可能会变成一种无效的路径依赖。在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中,有关江中食疗的最新消息是:2019年下半年,江中食疗出了一款针对年轻人的、即饮型的越光米稀,同时投入新媒体、新渠道。据称,这款花费半年时间研发的新品,上市一年后就实现了4000万的销售额,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直播收入。彼时,江中食疗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将在现代渠道中进行即饮产品的铺货,但此后业内并未传出更多消息。空降的投资公司是否能在江中食疗身上挖出金矿,确实难以预期;不过,当官方协会都下场帮“撕”后,这个昔日10亿单品的剩余体面已经不多了。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汇源果汁,错过三十年

、河南的少林可乐)为代表的产品,几乎是中国饮料市场的全部。对那时消费者来说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突发丨香港紧急通告,哈根达斯检出一级致癌物!

文丨李珂国产“雪糕刺客”风波尚未平息,高价洋雪糕的品牌溢价也同样越来越难。10元1根冰淇淋,35元一个单球杯……以梦龙、哈根达斯为代表的国外冰淇淋品牌以价贵闻名,如今却因货不对板、甚至食安事故跌下神坛。全球多地大范围召回“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在当下或许并非一份美好的祝福。中国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公布,一共四款哈根达斯香草冰淇淋验出欧盟禁用的除害剂环氧乙烷(ethylene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一年卖82亿,新疆奶是怎么火的?

编辑丨雷彦鹏来源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卫龙参与制定调味面制品行标 元气森林申请“植物奇遇记”等商标 6批次纯牛奶被检出丙二醇|每日资讯

卫龙参与制定调味面制品行标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协办的调味面制品行标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重磅发布调味面制品行业标准。同日,河南漯河作为调味面制品产业代表城市,举办调味面制品发展研讨会。据了解,此次出台的行标,对“降油、降糖、降盐、控添加剂”进行了严格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调味面制品行业为地方性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行标的发布也会为未来调味面制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河南商报)元气森林申请“植物奇遇记”等商标据企查查信息显示,由元气森林控股的子公司上海外空人食品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23日申请注册的“植物奇遇记”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第29类食品、第30类方便食品,以及第32类啤酒饮料,目前商标状态显示为已注册。(企查查)6批次纯牛奶被检出丙二醇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文件表示,经初步调查分析,麦趣尔纯牛奶中检出丙二醇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香精所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对共23批次纯牛奶样品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只有麦趣尔生产的6批次纯牛奶检出丙二醇,要求新疆市场监管局尽快查清麦趣尔违法事实,依法严厉查处,及时公布查处情况。(投资者网)Manner咖啡入股茶饮连锁7月8日,Manner咖啡入股了茶饮连锁品牌“阿嬷手作“,Manner咖啡持股1.2%,该公司的CEO金斌斌持股0.5%,合计持股1.7%。在Manner咖啡入股之前,已经有大湾区的共同家园投资和麦星投资入股了阿嬷手作。根据阿嬷手作的官方资料显示,其有11家门店在深圳,南宁有6家门店,上海1家,柳州2家,桂林1家。(FoodBud)7月喜茶全国各地多家新门店落地7月8日,喜茶长春首店正式开业。除了此次开业的长春首店,7月份,喜茶还将在哈尔滨、龙岩、普宁等城市新开多家门店。其中,哈尔滨西城红场店也同样是喜茶的新城市首店。加上此前喜茶在沈阳已经开设的多家门店,至此,喜茶在“东三省”已均有门店落地。(中国新闻网)大润发2.0重构店浙江首店亮相宁波7月2日,大润发2.0重构店浙江首店在宁波正式开业。经历4个月的时间,7000多平米的大润发高鑫广场店围绕顾客到店和到家需求做了全面升级。据悉,2.0重构后的大润发宁波高鑫广场店有2.5万款商品,淘汰约5000款同质化商品,并引入全新的3000多款商品,部分品类新品率高达25%。据大润发提供的数据,开业首日客流量同比去年提升70%,业绩同比提升近2倍。生蚝、金枕榴莲、啤酒、牛肉、烤鸡等是销量TOP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4000亿产值中,小龙虾预制菜能掀起多大风浪?

文丨焦逸梦你最近一次吃小龙虾是什么场景?堂食、外卖、自己做,还是在家复热小龙虾预制菜?今年,小龙虾预制菜的“火热”可谓有目共睹。5月1日-22日永辉农场小龙虾整虾系列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近700%;5月,盒马加油虾销售额同比增长200%;截至目前,叮咚买菜预制菜小龙虾销售额为一亿,同比增长200%;今年618,信良记在三大电商平台依旧是销冠,其中,天猫平台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0.46%;而海底捞的小龙虾预制菜近日全国的日销量也达2.5万份。这是小龙虾预制菜继2020年4月罗永浩首秀后的又一次爆火,节点都卡在小龙虾旺季伊始,只是那时出圈的只有信良记这个品牌,如今却有零售企业、餐饮企业、生鲜平台等一众玩家介入。问题是,增速喜人的小龙虾预制菜真能在小龙虾产业中掀起大波澜吗?捡漏餐饮,挖掘“在家”场景与今夏小龙虾预制菜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小龙虾线下餐馆的相对冷清。有媒体在6月中旬走访了北京知名小龙虾一条街、簋街后发现,这里的小龙虾没有迎来它的旺季。其中,走访了簋街仔仔、胡大、香口鱼小龙虾、花家怡园等多个龙虾馆,一直到晚上10点,整个店里稀稀落落八九桌客人。有业内人士称:“像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都是小龙虾消费的重要城市,而这些地方都因为疫情严重期间告别堂食,小龙虾的线下社交场景减少,因此生意多少受到影响。”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从2017年开始,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小龙虾产业总产值中,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占比为63.59%外,其他年份的占比都在70%以上。并且2020年是总产值同比下降的唯一一年,也就是说,小龙虾总产值和以餐饮为主的第三产业休戚相关。小龙虾旺季时,有些餐厅为了自救,开始在直播间/外卖平台做龙虾外卖,108元6斤,这种近乎活虾的价格让人咋舌,但也反映了疫情下部分小龙虾品牌的生存现状。5、6月份,小龙虾预制菜同比增速加快,而餐厅堂食正遭遇限制,同一时间段内,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很可能是因为堂食暂停,预制菜承接了一些餐饮业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胡大、仔仔、海底捞等餐饮品牌入局小龙虾预制菜,而小龙虾预制菜也成为市场新宠。2020年入局的盒马今年向湖北采购了8000吨小龙虾,并同时和湖北多家工厂合作;2021年入局的叮咚买菜,去年卖掉了超1亿只小龙虾。可见,虽然今年5月小龙虾预制菜迎来了一波集体增长,但也不全是疫情的红利,而是此前布局的“收割”。生产线上,工作人员进行复检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近年来,小龙虾的速冻制品占比逐渐下降,即食食品占比提高,即食食品中,调味带壳虾尾、调味整肢虾等调味小龙虾需求大幅增加。在疫情和兜里缺钱的大背景下,小龙虾预制菜更加灵活。在家也能吃,且价格相对实惠,以盒马加油虾(盒马小龙虾自有品牌)为例,4-6钱的小龙虾,一盒720克,做活动时99元3盒,相当于99元能买4.32斤虾。消费者吃起来心理负担小,决策成本低,能增加消费频次。即便不受疫情影响,购买小龙虾预制菜也有消费场景。线下餐厅的小龙虾,主打社交场景,活虾现做,一餐下来人均150-200元;而小龙虾预制菜则主打在家场景,提前预制复热即可,满足解馋需求,不到50元也能吃好。而且,小龙虾的麻辣味味型受众足够广,容易上瘾,形成复购。相较而言,小龙虾的高速增长发生在更早些时候。2016-2020年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总体呈增长趋势,2016年1466亿元,2017年涨幅高达83.15%,2021年4221.95亿元(2019年总产值为4110亿元)。但小龙虾产业的基本面还是好的,依然在稳定增长。未来,随着疫情好转,不论是社交场景还是在家场景,小龙虾都还有可期待的增长空间。科技加持,小龙虾“跃”龙门当然,小龙虾预制菜这个品类的增长,和它在供应链端的技术相对成熟有关,而此次疫情也有“催化”作用。更多消费者接触了小龙虾预制菜,而更多订单、更多玩家的进入也会进一步提高小龙虾预制菜的标准。2016年,信良记进军小龙虾,彼时主做B端。它的客户有小南国、千喜鹤、避风塘、金百万、大虾来了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2019年,信良记进军C端,并通过品牌自播、KOL直播等渠道售卖。而更多的企业则采取代工模式,小龙虾预制菜也更像是一个分工协作的产物。盒马、叮咚买菜这些平台都是在2020疫情后入局的,多采用代工的模式,工厂有自动化的生产线,品牌方负责研发和品控。有趣的是,同一个工厂会同时为多个品牌服务,甚至是竞品品牌。速冻龙头安井食品去年收购的新宏业,客户有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胡大、周黑鸭等等。湖北洪湖一家叫万农的公司,它的客户有盒马鲜生、京东、美团、海天下、朴朴、探鱼等。以盒马和新宏业的合作为例,盒马向新宏业提出小龙虾的采购计划,并通过制定标准和盒马品控人员驻厂的方式保证品质。新宏业会提前一天发布收购虾的标准,向广大养殖户收购虾,随后一批小龙虾从进车间到出车间会经过15个环节,在2小时内完成,酱料则由盒马和第三方合作研发,变成半成品打上包装后,随后由新宏业配送至盒马大仓,盒马再配送到各门店,消费者通过到店或线上实现消费。包装好的加油虾即将出库据业内人士透露:“100斤的小龙虾,可能会损耗20%。”除了损耗,还有食材成本、人工成本,工厂成本等等,而小龙虾预制菜终端的价格却可以做到动辄99元3盒,新宏业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我们工厂的体量大,在采购小龙虾活虾时能享有一定的议价权,并能通过长期的合作抵御小龙虾价格的波动,因此,终端小龙虾预制菜的价格才能做到相对实惠。”工厂负责加工生产,盒马这些平台负责研发品控,并通过现成的渠道和物流体系迅速铺开。而供应链企业,不仅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渠道体系,再乘上直播等新的渠道也能快速铺开,因此一众品牌快速入局的当下,小龙虾预制菜的火爆只是时间问题。而产业的发展带动的则是每一个与之有关的环节,比如,养殖户。对小龙虾的养殖户来说,此前小龙虾行情波动大,收入不稳定。“有一次因小龙虾丰收,却卖不动了,想了很多办法,送货上门、降价处理,价格从原来1斤16元跌到一斤4元都卖不出去,上万斤小龙虾只能眼睁睁看着死去。”一养殖户表示,有了液氮锁鲜技术后,加工厂们就可以将活虾保鲜,季节性的小龙虾变成了“长青”产品,养殖户也不用小龙虾的销路发愁了。于加工厂而言,下游有充足的订单,通过合理控制成本和损耗,加工厂也有利可图;对品牌方来说,餐饮企业可将其作为堂食之外的“增量”;平台可将其作为自有品牌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对供应链企业来说,也开辟了新的增长线。细数起来,这是一个对养殖、加工、品牌三方都有利的事情,但落到消费端,小龙虾预制菜要被更多消费者接受才能打开局面。虽然很多企业称:“预制菜小龙虾在口感上无限逼近即时烹饪的鲜活小龙虾”,但中国消费者对鲜活的要求很高,对口味也很挑剔。找到和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做更多的市场教育,是每个小龙虾预制菜品牌都要做的。小龙虾预制菜是工业化的体现,当下小龙虾产业趋于稳定,如果能“一跃龙门”,必然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如今,小龙虾已成了预制菜里的一个大单品,而盒马就将小龙虾的经验复制在了其他预制菜上,比如花椒鸡和佛跳墙,销售额已超过了2000万元。2022年,预制菜仍是行业一大风口。虽然目前预制菜的市场大部分聚焦在B端,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依旧是“冷眼观望”;但从小龙虾身上,我们可以发现,预制菜品类正努力踏上新的创新路径。放眼未来,预制菜行业的“BC并举”或许能早一步成为现实,而那些靠预制菜“吃饭”的企业,也不必继续藏在餐厅背后“悄悄地活”。
2022年7月6日
其他

从豪掷8888万到只剩88人,央视标王卖身未果,创始人之子另立山头

文丨李珂快消行业知名“烂尾楼”——太子奶,终于迎来重组的最新消息。二度卖身,股东弃权近日,乳业龙头三元股份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通知,法院将对新华联持有的湖南太子奶40%股权进行第一次公开拍卖,三元股份作为湖南太子奶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不过,经综合考虑,三元股份本次拟放弃优先购买权,且不参与本次拍卖。工商信息显示,三元控股是湖南太子奶的大股东,持有湖南太子奶60%股权,新华联则持有湖南太子奶40%股权。而持有湖南太子奶40%股权的新华联,主营业务包括文化旅游、化工与材料、矿业与石油、金融与投资等。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太子奶申报的资产总额账面价值为2.33亿元,评估价为为3.22亿元,增值率为38.47%,申报的负债总额账面价值为920.17万元,净资产2.23亿元,评估值为3.13亿元,增值率为40.05%。公告还显示,2022年1至3月,湖南太子奶实现营收约515.6万元,实现的净利润约为-426.2万元。湖南太子奶的净资产约为2.19亿元,资产总额约为2.31亿元,负债总额约为1148.7万元。据了解,太子奶的主要资产是位于株洲天元区栗雨湖工业园内的四宗土地,均为工业用地,占地面积19.97万平方米,有产权证房屋建筑面积11.10万平方米,无产权证房屋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合计房屋建筑面积11.16万平方米。目前,生产区约10000平方米厂房处于对外租赁,其余厂房均处于未使用的闲置状态。该报告同时披露了太子奶厂区的现状,大部分设备购置于2006年左右,因在2010至2011年破产重整期间没有进行有效保养,已不能使用,同时在建工程(设备)一直未建成使用,已全部处于待报废状态。由于设备老化,生产线跑冒滴漏严重,导致无法组织生产,2020年8月至今,太子奶生产区就没有再生产,生产设备处于停用状态,全线产品只得委托在外加工。另据介绍,太子奶现有员工88人,现无在生产区恢复生产的计划,现存生产设备也将逐步处置。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太子奶首次被挂出拍卖。2021年7月,新华联所持太子奶的全部股权就被挂出,评估价同样为1.25亿元,但起拍价为1.06亿元。拍卖平台显示,这次拍卖因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来函而中止,直到此次再次被挂出拍卖。昔日标王,荣光不再曾几何时,李途纯和太子奶可谓风光无限。1998年,曾靠卖挂历赚了一百万的李途纯,揣着1万元路费和筹借来的20万保证金,
2022年7月5日
其他

恒天然联手永辉推新品 恒顺醋业定增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天味食品董事称因误操作违规减持|每日资讯

恒天然联手永辉推新品近日,“安佳专业乳品专业伙伴”与国内零售渠道头部企业永辉及其自有品牌馋大狮合作,联合开发并推出新品。据了解,馋大狮是永辉旗下休闲零食自有品牌,主打美味、健康、趣味的休闲食品和饮料。此次推出的馋大狮常温芝士蛋糕采用新西兰进口的黄油、奶油芝士、芝士粉、乳粉和乳清粉作为原料。(公司新闻)恒顺醋业定增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恒顺醋业7月4日公告,公司不超20亿元定增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公司曾于去年11月公告称拟定增不超20亿元,用于投资公司食醋、料酒、酱油、复合调味料等业务的扩产建设与配套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公司公告)天味食品董事称因误操作违规减持7月4日,天味食品发布公告称,收到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于志勇的致歉函:于志勇因操作失误在未披露减持计划情况下于2022年7月4日减持天味食品股票500股,获利14760元。当日,于志勇因误操作减持天味食品股份500股,成交均价为29.52元/股,成交金额为14760元,本次误操作减持后持有天味食品股份数量127.035万股,占天味食品总股本的
2022年7月5日
其他

美团优选管理层变动:老将刘薇调岗,前阿里高管加盟

挑战重重的美团优选,接下来的仗怎么打?作者
2022年7月5日
其他

君乐宝推出首款纯羊奶粉 麦趣尔乳业致歉 紫燕食品首发7月7日上会|每日资讯

君乐宝推出首款纯羊奶粉7月3日,君乐宝召开“要做就做领头羊”云发布会,推出旗下首款纯羊奶粉“臻唯爱”,以乳铁蛋白含量100mg/100g、OPO含量4.0g/100g的高配全营养配方打造羊奶粉品类高地,引领超高端奶粉市场进阶。此前,君乐宝先后推出全球首款全产业链至臻A2型奶牛奶粉、新一代有机奶粉优萃、小小鲁班儿童奶粉等产品。2021年,君乐宝奶粉产销量突破10万吨,并推动国产奶粉市场份额从2016年30%左右增长到目前占比达到75%左右。(公司新闻)湖南太子奶40%股权拟被公开拍卖三元股份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市三中院”)通知,市三中院将对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新华联”)持有的湖南太子奶集团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太子奶”)40%股权进行公开拍卖,本次拍卖起拍价:8756.76万元。公司作为湖南太子奶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市三中院向公司征询是否主张优先购买权。经综合考虑,公司本次拟放弃优先购买权且不参与本次拍卖。(公司公告)紫燕食品首发7月7日上会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定于7月7日召开2022年第77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审核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三家公司的首发事项。(证券时报)妙可蓝多拟购买广泽乳品剩余股权近日,妙可蓝多宣布拟以发行股份方式,从控股股东内蒙古蒙牛手中购买吉林省广泽乳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泽乳品”)剩余42.88%股权。妙可蓝多股票将自7月1日开市起停牌。(公司公告)“依诺铂欧”婴儿奶粉不合格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日前通报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情况显示,某电商平台“巧麦母婴旗舰店”经营的1批次“依诺铂欧”婴儿配方奶粉(1段),维生素D、香兰素不符合规定,相关产品已从该网店下架。通报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执法部门向相关电商平台送达检验报告,并开展现场检查。经查,经营企业为合肥巧麦商贸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该电商平台已停止为合肥巧麦商贸有限公司经营的不合格食品提供平台服务。(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麦趣尔乳业致歉7月3日,麦趣尔乳业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情况核查进展的沟通函称,日前,市场监管部门就公司纯牛奶产品检测不合格进行调查并发布了核查公告,昌吉市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公司立案调查。(证券时报)咖啡之翼获亿元新一轮融资日前,沉寂许久的咖啡之翼宣布完成新一轮数额高达1亿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咖啡之翼成立于2000年,中国特色咖啡CAFE咖餐概念的首创者,中国咖啡轻餐行业第一家公众公司。历经20年沉淀与发展,咖啡之翼已经成为一家集咖餐厅、“自由翼”智能咖啡机、供应链等多元化业务线于一体的中国特色自主咖啡行业影响力品牌。(公司新闻)肯德基推出“爷爷自在茶”近日,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独立茶饮品牌“爷爷自在茶”全国首店在苏州正式开业,主要售卖茶饮、点心、雪糕等产品,售价6-19元。肯德基卖奶茶并不是新鲜事,如今推出独立品牌不难看出其在茶饮市场的野心。分析指出,多品牌联动能够提升品牌的抗风险能力,作为茶饮赛道的新选手,这也意味着要与不同类型的茶饮品牌正面刚。(北京商报)7-ELEVEn因不正当有奖销售被罚近日,广东赛壹便利店有限公司第一百零三分店因不正当有奖销售违法行为,被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万元。处罚事由显示,经举报线索调查,当事人于2月7日至3月1日期间开展附赠式有奖销售活动,广告宣称顾客在活动期内购买8瓶可口可乐产品赠送冬奥水晶球,当事人公示了活动的时间、规则,但未明确公布奖品数量信息,存在有顾客购买活动产品无法兑奖的情况。(联商网)Costco南京计划2023年年底开业Costco开市客落子南京有了进一步进展。据南京土地市场网信息,Costco地块挂牌出让,挂牌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2日。据悉,在2021南京创新周闭幕大会上,开市客Costco集团与江宁高新区签署投资协议。开市客仓储式超市项目的具体选址位于江宁高新区方山南,总投资约1亿美元,总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计划2023年年底开业。(南京土地市场网)麒麟宣布转让缅甸啤酒股份日本麒麟控股株式会社(Kirin)近日在官网宣布,已与缅甸军方的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MEHPCL)达成协议,将麒麟控股新加坡有限公司(KHSPL)所持有的缅甸啤酒有限公司(MBL)全部股份在股票回购交易中转让给MBL。缅甸啤酒为麒麟控股和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包括“缅甸啤酒”以内的5种啤酒品牌。(公司新闻)世界最大巧克力工厂因污染停产近日,瑞士巧克力生产商百乐嘉利宝表示,在发现存在沙门氏菌污染后,公司位于比利时弗兰德斯大区城镇维泽的工厂已经停产,而这里也是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工厂。百乐嘉利宝公司发言人当天表示,这处比利时工厂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性停产,目前大部分被污染产品仍在工厂内。(央视财经)
2022年7月4日
其他

入华18年,7-ELEVEn老了

便利店王者走下神坛。作者
2022年7月1日
其他

网红模式“祸害”新疆奶?只信小品牌的消费者该醒醒了

文丨李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或许是新疆奶史上最难的一天。“三聚氰胺”重演?昨日上午,“新疆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冲上热搜第一。根据浙江省庆元县市场监管局公示2022年第4期食品抽检检验情况,两批次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牛奶被检出含有丙二醇因而不合格。受此消息影响,麦趣尔股价直接一字跌停,截止昨日午间,麦趣尔报收于7.98元,总市值为13.9亿。较上一个交易日,麦趣尔市值缩水1.55亿。公开信息显示,麦趣尔为一家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为乳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烘焙食品的连锁经营,并于2014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该公司下属子公司主要产品有“麦趣尔”乳制品系列、烘焙食品系列、速冻米面食品系列等400多个品种。近两年,麦趣尔液态奶开始作为网红奶流行于电商平台。在其天猫旗舰店上,卖得最好的产品总销量超过100万+。据悉,丙二醇属于低毒类添加剂,长期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肾脏障碍。有媒体援引专家的观点——人吃下丙二醇之后,大约有45%会经过肾脏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其余的则在体内转化为乳酸。如果食用量过大,产生的乳酸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血液和肾脏累积,从而导致中毒。主要影响神经系统,造成呼吸变缓、心率降低、失去意识等。当然,也有观点认为,麦趣尔牛奶检出丙二醇的量是0.321g/kg,这个含量是低于国家规定上限的。对于日常一人每天1-2盒的涉入量来说更算是微量,基本不太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一业内人士表示,丙二醇是一种在烘焙糕点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添加剂,在规定添加范围内对健康影响不大。事实上,不仅是乳制食品、肉质食品、烘焙食品、各式饮料、糖果、调味食品,甚至保健食品、基料、填充剂、生物药品、医药原料中,丙二醇也是常用添加剂。在以上品类中,只要不超标,丙二醇的添加其实是被国家允许的。不过,考虑到乳制品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三聚氰胺事件”曾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原子弹”级得毁灭性打击。这次丙二醇的出现,有理由被高度重视。事实上,麦趣尔检测出现“不合格”的问题不在于丙二醇有多可怕,而是我国纯牛奶不允许添加任何添加剂,即便是加水也不行。作为一款以口味著称的牛奶,如果最后查出奶香味原来是添加香精的话,这牌子算是玩完了,其他那些奶香味浓的牛奶估计也会受到影响。据一位食安行业相关人士介绍,我国所有品种牛奶中丙二醇不是当前监督抽检细则项目,没有常态监管。从流程上来看,市场监管局给出结果基本上已经走完申诉流程或者复检了。除非出现学术性原因推翻,比如牛奶中有较高的天然含量之类的问题,否则添加行为就是实锤了。总而言之,这次丙二醇事件是小范围事故还是大范围常态化的添加、以及其他奶企有没有此类问题,都还有待相关部门排查。如果真的大范围出现这种情况,那对国产牛奶或将是再一次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打击。又是奶源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官方抽检了四款新疆牛奶,麦趣尔的两款都有问题,而同为新疆奶的天润和新农则没有检出问题。甚至,在麦趣尔股价跌停的同时,天润的股价却一路走高,截至昨日收盘大涨5.15%至每股13.48元。接受采访的部分投资人认为,从短期来看,本次食安时间都将利好天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天润的产品主要源自自有奶源,品质可控;另一方面则是麦趣尔如果跌倒,天润则最有望承接其失去的份额。核心逻辑还是在代工式“网红奶”模式屡屡出现食安事件的当下,对拥有足够自有奶源的乳企会更加信任。事实上,自2020年原奶价格上涨以来,蒙牛、新希望乳业等纷纷以收购或入股方式加强对上游原奶供应链等把控力度,目的在于获得优质奶源,同时控制成本。与麦趣尔同处新疆的天润乳业也在不断募集资金持续发力建设上游牧场,提升原奶自给率。根据民生证券报告,截至2021年6月末,天润已拥有16个规模化牧场,存栏3.12万头,原奶自给率达69%。不过,在享受疫情红利和网红效应双重红利的同时,麦趣尔却没有及时解决奶源自给率低的问题。2021年,生乳等大宗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公司归母净利润随即出现大幅下滑佐证了这一点。快消君留意到,按照麦趣尔2014年在招股说明书中规划的扩产及奶牛养殖基地建设计划,“拟募集资金投向
2022年7月1日
其他

统一:一个把食安刻在骨子里的企业

文丨快消君做快消的人,多少都听过统一企业的经营理念:三好一公道。所谓“三好”就是品质好、信用好、服务好,“一公道”就是价格公道。追求品质、信用和服务,大家会说这是现代食品企业的基本操作,但在统一企业,品质不单指优质的产品,更是公司对食品安全的标准要求。统一企业对“品质好”的要求精益求精,对每一项产品都追求国际一流的质量标准,甚至领先于政府的合格标准,成为消费者最安心的选择。统一企业对自己是这样要求的,在行动中也是这样做的。比国标更严的厂标,会让产品出厂后便能通过国家的标准检测,让食品长治久安。有位老食品人说:食品人就是一脚在法院,一脚在医院。这样说法虽略有夸张,但却是另一种形象来给食品人普及食安的红线。国家标准的法律红线,消费者因为“食不安”造成的伤害,这是对良心、道德的考核。统一企业要建立一个“三品”(品格、品牌、品味)永续的公司,追求一个永不将就的执着。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一年的企业靠运气,十年的企业靠经营,而百年的企业靠的是文化。一个企业能否成为百年经济航母,最重要的是靠“品牌”和“口碑”。品牌也好,口碑也罢,食品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基石之一。自1967年统一企业从宝岛台湾起锚,到1992年在新疆建立第一个工厂,统一企业成立五十五年的风雨荣耀和统一中控三十年的良好发展,这是百年企业的一小步。统一企业自然时刻不曾忘记食品安全这一最简单却也最难的要求。为此,统一企业创办了自己的《食品安全信息周刊》,集团内部通过每月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每月的品质提升会议检讨,每季度的食品安全小组食安自查等方式,深度挖掘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食品安全隐患,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也提高了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统一企业坚信,食品安全是1,其他管理均是0,没有这个1来保障,其他的0再多也还是0。这也就有了在2022年新春伊始,统一企业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的福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历经区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市场监督部门对资料审查、现场审查和食安考试三个方面的严格考核,最终以“零问题”完美收官,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2021年福州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评审。“传达不凡品格和卓越品牌的从容优雅,打造一个与众不同,为消费者最喜爱的理念,坚定做人做事的基本天道”。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商道酬信,业道酬精。无论是福州统一、武汉统一、郑州统一还是统一企业位于其它各地的基地,无论是老坛酸菜还是开小灶、那街那巷,还是统一企业其它的产品,他们都有一个基本的初心:坚守品质,打造食品安全,成为消费者可信赖的选择,为百年企业目标前进。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督、最严肃的问责。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食品安全需要统一公司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习总书记“四个最严”为行动指南。统一人坚信:食品安全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食品安全的警钟始终长鸣耳畔。无规矩不成方圆。统一企业将食安品质做到极致,只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吃得安心、吃得开心”。严格的监督,也保证了每一道工序的合理性、有效性,而严肃的问责也使每一位统一人警钟长鸣,时刻具备忧患意识,在食安管理上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马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统一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夯实基础,殚精竭虑,稳步向前,必定成就百年企业甚至更大的宏远目标!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东鹏特饮母公司拟在瑞士上市 元气森林收购杏皮茶 宝洁发布侮辱女性广告被罚70万|每日资讯

海天味业成立正丰年农业公司近日,正丰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军阳,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初级农产品收购;食用农产品初加工;食品添加剂销售;新鲜蔬菜批发;食品进出口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企查查)东鹏特饮母公司拟在瑞士上市6月29日,功能饮料东鹏特饮母公司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拓展国际融资渠道,满足海内外业务发展需求,提升国际化品牌和企业形象,公司拟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DepositoryReceipts)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公告,东鹏饮料已于2021年成立香港子公司以开展海外销售体系的搭建和海外品牌的推广,希望借由此次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实现海外市场的开拓。能量饮料行业的领头羊“红牛”和“魔爪”均通过国际化提升了品牌竞争力。东鹏饮料希望能通过此次发行,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品牌的国际化,并通过国际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东鹏”品牌。(公司公告)现代牧业:孙玉刚晋升为集团总裁6月29日,现代牧业宣布,孙玉刚由目前集团执行总裁一职晋升为集团总裁,自2022年6月30日起生效。(公司公告)元气森林收购杏皮茶6月29日,元气森林宣布已于近日完成对“最喜”杏皮茶的收购。不过,一位投资人士告诉未来消费,这笔交易早在去年底便已完成,收购金额为数千万元。资料显示,最喜是一家西北特色的小吃连锁品牌,2019年由西北人王益点创立,最喜的主打单品是西北特色小吃“酿皮”,此外还有洋芋片、青稞饼、汤宽粉、老水饺、灰豆子、牛奶醪糟鸡蛋等招牌菜品,而此次被元气森林看上的杏皮茶,正是最喜招牌的佐餐饮品之一。不过,据未来消费了解,元气森林并未收购最喜餐厅业务,而是仅仅收购了后者的杏皮茶单品线。(未来消费)宝洁发布侮辱女性广告被罚70万近日,律师邓高静在其微博上宣布宝洁因发布侮辱女性的虚假广告被广州黄埔区市场监管局罚款70万元。据悉,事件起源于今年3月,宝洁因争议性广告涉嫌辱女遭到投诉,宝洁针对涉事广告发布道歉声明,并删除相关文章。事件发酵后,邓高静律师表示将站出来带领大家维权,向广州黄埔区监管局进行了投诉,相关部门于2022年3月28日对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涉嫌发布违法广告的行为立案调查。此外,日前妇炎洁同样因侮辱女性的广告而被投诉的妇炎洁目前也已被江西樟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案件目前还在办理中。(CBO)宗庆后:每年给员工增加工资第二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于28至30日于线上举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演讲时表示,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忘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要把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每年给他们增加工资,同时给他们解决住房问题,让员工有归属感,这样员工就会安心发展企业大家,企业的效益才会好。他又表示,目前,娃哈哈已经拥有三条无菌冷灌智能生产线,将在今年陆续投产使用。冷灌线投入使用后,冷灌瓶较热灌瓶相比克重降低会减轻10%~15%,一年可减少包装PET粒子超过3000吨。(新浪财经)桂发祥集团因短线交易收警示函6月28日,“麻花第一股”桂发祥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天津市桂发祥麻花饮食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桂发祥集团”)日前因股票短线交易,收到中国证监会天津监管局警示函。(公司公告)奶酪博士成立餐饮管理公司6月28日,酪有趣(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陈昱桦,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餐饮服务;出版物零售;餐饮管理;市场营销策划;互联网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奶酪博士(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企查查)沃尔玛遭美监管机构起诉据报道,当地时间周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表示已起诉沃尔玛,称该公司在防止诈骗犯利用其转账服务实施诈骗方面做得太少,导致消费者每年损失数千万美元。FTC表示,多年来,沃尔玛即使在有欺诈嫌疑的情况下也会支付汇款,而未能采取其它措施防止消费者被欺诈。沃尔玛公司提供一些金融服务,是速汇金(MoneyGram)和西联汇款(Western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亏损超2亿港元,内地市场下滑23%,维他奶走下“奶茅”神坛只用了一年

文丨李珂因为内地市场疲弱,加上疫情相关政府补贴减少等原因,维他奶的2021财年过得并不轻松。昨日,维他奶国际公布了其2021财年(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报告期内,维他奶实现营业收入65.01亿港元,同比下降14%;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1.59亿港元。此外,2021财年维他奶毛利率为47.2%,较去年同期下降约6个百分点;EBITDA(税前息前折旧前摊销前利润)下跌73%至9.41亿港元,EBITDA占销售利润率由去年的17%下跌至5%。从具体区域来看。报告期内,在中国内地市场,维他奶的收入大跌23%至39.13亿港元;集团经营亏损3.40亿港币,较去年5.24亿港币的经营利润下跌35%。不过,好消息是,虽然中国内地上半年销售疲弱,但下半年销售情况已有所改善在香港市场,维他奶销售收入提升4%至19.34亿港元,但由于疫情相关政府补贴按年显著减少,以及下半年原材料成本、油价上升,经营利润下跌44%至1.99亿港元。情况同样难言乐观。这份令人失望的年度业绩披露后,维他奶表示,截止3月底止,全年业绩盈转亏,全年不派息。受此消息影响,维他奶国际昨日持续走弱,截止收盘股价下跌6.84%,市值已不足150亿元人民币。快消君留意到,维他奶首席财务总监吴茵虹在交流会上表示,原材料价格过去一年内上升幅度不少,相信有关趋势将持续至本财年,预期不同材料价格将有单位数至双位数增幅。对此,她还提到,集团已经接触了不同供应商进行一系列价值工程,包括签定合约锁定原材料价格等,尝试降低成本。此外,物流费用上升,不能单靠成本控制保持盈利,集团过去6个月内于部分市场进行了一定程度提价,本财年将继续审视不同市场状况,于适当时候因应个别产品提出价格调整。会上,执行主席罗友礼表示,虽然维他奶于2021财年下半年录得强劲复苏,但在现行疫情及不明朗经济下,集团需要小心观察前景,目前首要工作是将中国业务恢复至健康状况。对大陆市场的恢复情况,罗友礼在会上透露,虽然受到疫情限制,但核心业务和创新产品均恢复了销售动力。去年11月开始,维他奶启动一系列广告和促销重新吸引消费者;12月,维他奶重新调整店内促销标准,加强所有渠道执行力,大大提升了每间店铺的收入。他同时强调,维他奶多年来相当乐意与股东分享盈利和营运资金,但过程需要平衡公司长远发展利益,以及派息比例。如果录得预期盈利,会作出适当分派。展望未来,公司管理层表示,各个市场仍有继续爆发新一波疫情的可能性,或对本财年上半年度造成严重影响,继续为营运、物流等带来阻滞,至于能源及商品价格上升加剧通胀,均会令情况恶化。集团将灵活调整计划,调节外围多变情况。业内人士表示,被誉为“奶茅”的维他奶曾经创造了10年间股价翻了10倍的神话,更一度顶着60倍的估值屡创新高。不过,仅一年过去,维他奶就遭遇了史无前例的股价危机,更陷入曾经难以想象的亏损泥潭。而这,无疑为需要善待中国大陆市场的境外企业提供了又一个前车之鉴。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离开李佳琦的第一个618,被称史上最惨

文丨李珂今年的“618”大促终于落下帷幕。没有李佳琪的“618”,似乎比往年来得要凉一些。啥都能往里装的疫情,似乎不能再成为一个开脱的借口。增长大幅放缓19日凌晨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银鹭“买回”一年后,员工开始想念雀巢了

最后,愿疫情早日退去,企业不再抛弃员工。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上海在疫情中犯的错,多少快消企业也没逃过

文丨岁月一场疫情,让辉煌无比的上海褪去所有光环,走上如今的风口浪尖。回顾上海这一个多月发生的事、犯的错,其实有不少快消企业也在走同样的路——明明看着很不错,组织架构也好,人才也多,企业的营销也蒸蒸日上,可是,你却不知什么时候出了什么事,曾经无比辉煌的企业,就露了“原形”。事实上,“灭顶之灾”随时存在,而你想要活得长久,就需要在所有环节中,寻到那些威胁企业的存在……问题的开始此前的经营管理中,大都在说企业的高层决策会导致企业走向,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些都说明如果没有好的决策、创意,领导层的心胸决定了企业的天花板。诚然,这种问题很正确,但这种决策、方向的把握,通常是在跨时代的策略升级中。也就是大家所谓的“你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被时代淘汰了”。不过,这是小概率事件。让企业“死”在时代浪潮中,这样“死法”的企业并不多。以快消企业为例,在互联网大浪潮来临的时候,多少企业真正地完成了自己的数字化改造、完成了自己的互联网化,网红化?几乎所有快消企业也都尝试过转型,但也就限于完成用互联网工具来“监视”一线员工的基础作业、或者是把经销商的进销存与自己的系统完成对接等,很多基础性工作而己。按理说,大家完成的都不好,但有没有哪家企业因为自己的数字化完成的差、拥抱互联网差而被淘汰呢?同样,那些出生就带着互联网基因的“新消费”品牌,又有几个真的把哪个行业颠覆;或者是让自己的销量、发展前景直接排在行业的前三位?并没有,传统企业的销量没有大变化,新消费品牌成功的、仍是少数。也就在这样的时代面前,并没有快消企业被淘汰。通常,企业的决策层差别并不大,尤其是快消行业的门槛又不高,各个层级的模仿、照搬都是来得及的。而我们看,让这些企业真正无法跨越模仿的是最小的单元——也就是办事处的执行力,才是企业问题的所在。为什么同样的政策,别人做深分、做促销,你的力度基本也跟对手相同,甚至力度更大,但结果就是不一样呢?有的说我们的产品并没达到与别人完全的复刻,有的说是公司只会模仿没有新意。其实,还是因为企业的基础单元在执行中出了问题。就像有些企业的有些部门,平时是“养老”的存在,突然有一天要动员打一场大仗,所有的问题就都暴露出来了,不是执行不到位,就是忙着自己搞钱。甚至有点比“烂”的嫌疑:大家都一样,还有别的部门不如我们呢。我们再回想下快消企业,说句不好听的,我们下沉市场的基层小组长、主管们有多少是抱着养老的心态,我们这些人员有多久没有更新过,是不是也存在着各种比“烂”:我这办事处不行,还有不如我们办事处的呢。企业是由这些小单元组成的,一个办事处问题不大,但所有办事处的问题累积在一起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影响企业发展的执行力,在基层办事处手里;影响产品生存的窜货,通常有不少是我们的基层办事处负责人与经销商的勾结;是不是办事处负责人对经销商的各种许诺?有没有办事处负责人在旺季的时候自己弄点产品,让经销商卖?至于弄点陈列费、促销费用这些贪腐问题,我们的基层单位又何曾错过呢?为何有的企业发展的时间越久,发现自己的铺货率越差,掌握的终端门店越少呢?因为,拜访点数有限,跳点、漏点、不愿意新增加点。基本上,经营越差的企业,不是说产品没有创新、促销政策不完善,更多是因为办事处这个层级的执行力变差。这种差,是不太明显的表现,但企业存在的越久,办事处层级存在的问题越大。而且作为最基层的中心点,你无法去除这个小点,而直接指挥到“小区里的住户”。曾有企业想学习美团等企业,去除“中心化”,不设办事处,直接让省区或几个城市组成的区域指挥下面的业务,结果发现:问题更多。所以,很多企业现在在想办法激励终端一线业务的自我能动性,基层管理者更多是一个核检的作用。这些困境也是一线快消业务常遇到的问题: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工资,就掌握在基层管理者身上,管理者们通常把公司的政策在执行中自行“层层加码”……企业的“社区病”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冻干咖啡养不活“三顿半”们

到了2019年双11,这个新晋咖啡品牌的成交额暴涨至2018年同期的10倍,成为天猫双11咖啡品类第一,也是首个登顶咖啡销量榜首的国货品牌。同年11月,三顿半接连完成A轮和A+两轮共计数千万元的融资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一季度雀巢大中华区强势增长7.6%,咖啡、调味品、糖果依然强劲!

文丨李珂昨日,雀巢公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期内,雀巢营业收入为222.4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1512.95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4%,好过市场预期;有机增长达到7.6%,超过市场预期的5%。雀巢重申2022年的有机销售额增长约5%,基本营业利润率在17.0%-17.5%的目标。从品类来看,雀巢宠物护理及咖啡再次成为表现最好的类别,带动雀巢销售额上升。此外,集团水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乳制品取得了中个位数的增长;咖啡奶精、冰淇淋以及高端和强化乳制品的销售发展也表现强劲。从区域来看,雀巢大多数品类和地区实现增长,其中发达市场有机增长率为6.7%,而新兴市场的有机增长率为8.8%。雀巢在报告中特别提到,北美地区的有机增长达9.9%,原因是售价上涨、电子商务强劲势头以及户外渠道的进一步复苏。按渠道划分,零售业务的有机增长率为5.9%。在零售业中,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了5%,比2021的第一季度强劲增长了39.6%。居家外渠道的有机增长达到35.6%,销售额超过2019年的水平。财报发布前,市场曾对通胀加速对雀巢盈利能力带来的威胁表示担忧。不过,雀巢在今年前三个月将其产品价格提高了5%以上,有效缓解了盈利压力。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在报告中表示:“成本通胀继续急剧上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在今年采取进一步的定价策略和缓解措施。雀巢团队以灵活、坚定的态度应对这些挑战,推进我们的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快消君留意到,第一季度,雀巢大中华区(Zone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加码瓶装水,扩充饮料线,怡宝的双引擎战略初见成效

文丨快消君多款新品同步上线,饮料品类推陈出新的速度明显加速,怡宝在稳定瓶装水头部位置的同时,开启全品类扩张的决心强烈。怡宝露上线加码瓶装水饮品消费旺季在即,眼下正直各大瓶装水和饮料企业集中发布新品的档口。快消君发现,自3月至今,知名饮用水品牌华润怡宝已陆续推出了主打0糖0脂的佐味茶事绿茶、复合果汁饮料海盐荔枝、午后奶茶樱花装、饮用水怡宝露等4款新品。从推出的新品来看,涉及饮用水、茶饮料、果汁、奶茶等多个品类。看来,怡宝在加码拓展饮用水品类的同时,构建多元化饮料公司的布局正在逐步成型。当然,在多款新品中,当属怡宝露的推出,最受业界关注。从2月中旬一张怡宝露照片的流出,到4月初怡宝露饮用天然矿泉水官宣上市,再到4月中旬怡宝露上线天猫/淘宝/京东怡宝官方旗舰店,其每一个举动都颇受市场关注。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怡宝露是一款不含气的天然矿泉水,共有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对“好丽友们”而言,越描越黑不如闷声赚钱

文丨李珂3月初,好丽友因“双标”上了热搜。谁能想到,一个多月后的当下,好丽友用一份迟来的“澄清”再次“喜提”热搜,以一己之力败了更多路人缘。此前,好丽友深陷售价和原料国内外市场“双标”的争议,引发不少网友质疑。该公司随即发布了一篇声明函,就两个方面的质疑做出回应,核心信息包括两点:其一,涨价是由于原辅材料上涨,确有其事,但发生于去年9月;其二,配料表中的确有代可可脂,但代可可脂不能等同于反式脂肪,符合国家标准的代可可脂是健康的。直到今天,这份像弹窗广告一样的声明,依然挂在好丽友中文官网的首页上。不过,好丽友的回复非但没有将其拉出舆论漩涡,反而引来网友的进一步抵制。有网友评论称,“好丽友的回复正说明了其产品确有反式脂肪酸,只是量不大,符合0克的标注标准”。诸多此类的“较真”评论,让这场企业与舆论之间的极限拉扯顿时陷入了更尴尬的境地。更“骚”的操作是,事发一个多月,好丽友突然在北京召开了一场“媒体恳谈会”,不仅邀约了二十多家媒体到场,还找来了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及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领导来协助科普。在这场策划许久,阵仗不小的交流活动中,好丽友煞费苦心地将第一份声明的内容“包裹”上专家、领导的背书,再次强调了一遍。会议的最后,好丽友相关责人表示,“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唯有主动与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建立起更加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及时呈现事实真相,重构品牌与消费者良性互动,避免此类误会再次发生。”从好丽友上述负责人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好丽友比较明确地将此次事件的起因归结于“新媒体环境”。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有人搞事,更多人跟风”。但再次让人尴尬的是,对于这场精心策划的澄清仪式和科普活动,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反而表现出更大的抵触情绪。这一次,网友从当初对回复细节的较真,转变为“即便你不双标,我也不吃”的赌气式回应。在这场围绕着“好丽友,是否还能做大家的好朋友”的“公关攻防战”中,好丽友不断想要描红,结果却越描越黑。对于大众而言,企业在风口浪尖上的解释往往是无力的,“甩锅”则很容易引致反感;不过,好丽友领导的这番话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最近快消企业可谓是频繁上热搜,无论是休闲食品还是饮用水饮料,几乎都未能幸免。在部分企业看来,他们看似体量庞大,但同样面临被“网暴”的处境。不少快消头部企业品牌人士在和笔者沟通时都表示,当下各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已经被一些熟悉系统算法,舆论引导能力,水军行动力极强的专业团队所把控。从他们对具体案例传播情况的数据分析情况来看,微博上一个热点从区域蔓延到全国最快只需要一天时间,而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4个小时左右。对来势汹涌、真假难辨的热搜和铺天盖的声讨,企业很难做出应对,即便是找平台方申诉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束手无策”成了这些在商场上大杀四方的头部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但在这场不对等的信息博弈中,可口可乐、农夫山泉、良品铺子等企业都表现出了大企业该有的沉着和淡定:对于造谣和不实信息该起诉就起诉,该报警就报警,该发公告就发公告(很多企业公关部甚至将这些维权步骤整理成了体系流程批量化操作),但唯一不能做的就是纠缠。事实上,如果一家企业确实靠产品说话,有着稳健的渠道体系和常年积累的客户口碑,那么绝不会被一个负面消息打倒,无论被扣的“帽子”有多大。大量的案例都证明了,一时之间大众情绪的爆发(尤其是网络上),或许会打击企业的短期销量,但对其长期发展的影响其实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回到好丽友事件上。从商业本身的角度来看,好丽友优秀吗?当然优秀。好丽友于上个月发布的财报显示:2021年,好丽友实现营收约合人民币121.16亿元,其中好丽友中国市场2021年营收人民币62.5亿元。从中国市场各品类来看,膨化类业务收入26.2亿元,派类业务收入23亿元,饼干业务收入9亿元,口香糖+糖果业务合计收入4.1亿元。客观而言,放眼我国整个休闲食品市场,年营收超过60亿元的企业本就寥寥无几,单品销售额超过20亿元,更可以说是难得的大单品。此外,说年轻人抛弃了好丽友更有危言耸听之嫌。近几年,虽然部分新消费品牌的GMV有所下滑,但传统零食品类可以说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乐事薯片、洽洽瓜子等一众老单品,虽然在网络上被年轻人“抛弃了无数次”,但在实际的市场流通中却都收获了高速增长。撇开非商业因素不谈,好丽友近几年遇到了这么多的指责和非议,但销售额却依然稳健,甚至较疫情前有不小幅度的提升,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年轻人不吃传统零食,还是传统零食爱好者都是中老年人?亦或是,有人乐于看到传统大品牌倒下?其实,好丽友大可不必把自己不断曝光在不能驾驭的“新媒体环境”中。作为一个大企业,该解释的解释过了,不做纠缠,但行好事就够了。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利润下滑,大幅减薪,三全要挣脱“疫情红利”

文丨李珂相较之2020年好到爆表的业绩,2021年的三全食品却略显沉寂。和去年初时期的顶峰市值比起来,当下的“三全”,还不足“两全”。如今,何以乘风破浪、找寻更高的增长点和价值点成为这家公司必须考量的课题。业绩看似平平,股价却涨停日前,三全食品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全年总营收为69.4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0.25%;营业利润为8.14亿元,较上年减少15.45%;归股净利润为6.41亿元,较上年减少16.55%。整体营业收入中,公司零售业务营收占比降低至83.13%,餐饮业务营收占比上升至16.87%。公告提到,公司在克服上年疫情形成的高基数,以及二、三季度市场疲软影响下,通过持续存量产品和渠道结构调整、产品推新、效率挖潜等措施,第四季度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展望2022年全年业绩,三全表示,随着公司新渠道布局和新产品储备的逐步释放,经营趋势向好。从产品来看,三全传统速冻面米制品的营收绝对值和占比都有所下降;但冷藏及短保类产品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速冻面米制品营收为60.32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3.19%;速冻调制食品营收为7.4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9.67%;冷藏及短保类营收为1.2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0.15%。不过,毛利率下滑,成为三全各品类当下面临的难题。2021年,三全综合毛利率为26.95%,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各品类中,速冻调制食品的毛利率下滑幅度最大,为7.25个百分点;而传统速冻面米制品的毛利率波动则仅在1个百分点上下。在分销渠道方面,2021年,三全直营电商业务收入为1.59亿元,同比增速高达76.15%;但传统线下直营渠道下滑了15.78%至16.17亿元。占据最大营收比的经销模式依然稳中有升,同比增长4.94%至51.24亿元。而在费用方面,2021年,三全销售费用同比下降9.78%至9.01亿元;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5.91%至1.97亿元;财务费用大幅下降43.26%至935.91万元。对于费用的全面下降,三全解释称系传统渠道结构优化、新兴渠道增长,以及人员薪酬和经费变动所致。如果从数据本身来看,三全2021年的业绩表现并不亮眼。不过,有趣的是该年报公布次日开盘后,三全食品却涨停至每股18.47元。可以说,从投资者的角度看来,三全的业绩表现是远超市场预期的。究其原因,虽然三全全年营增利减,但去年四季度业绩却收获大幅改善,实现营收18.64亿元,同比增长8.24%;实现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39.02%,环比更增长超过300%。此外,当下国内疫情的波动虽然对经济民生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却为冻品这样的刚需食品创造了持续增长的动力,自然也为投资人对三全今年一二季度业绩表现的预期带来了信心。当然,新品类占比增加,电商等渠道迅速增长,降费增效的推进等企业基本面上的积极变化,也同样是市场看好的重要因素。毕竟,多年来,产品创新乏力,新品销售规模不大,渠道费用居高不下等内部问题,一直是制约三全发展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刚刚,三全食品发布了2022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23.43亿元,同比增长0.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增长48.36%。亮眼业绩符合投资人的预期。“老三样”的增长困境近十年,三全食品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如收购龙凤食品被拖累几年、涉足的O2O鲜食项目也在“外卖大战”中当了炮灰等,业绩一度走到低谷。不过,到了2020年之后,由于疫情反复,各地管控日益趋严;而那些可以存放的食物,如速冻食品、预制菜、面条、面粉,大米等一夜之间被供上了“神坛”。伴随着速冻食品需求的非理性爆发,三全食品等速冻食品巨头的营业额和净利润也收获了大幅增长。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全的业绩压力和转型压力,但也为疫情后企业的持续增长埋下了非理性消费带来的高基数隐患。虽然,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对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以及消费者食用速冻食品习惯的养成都为速冻食品头部企业提供了中长期持续向好的底气;然而,现实是,疫情后部分速冻食品龙头企业的业绩却迅速回落。据各公司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味知香、三全、安井、海欣食品等公司的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或亏损的情况。而三全和安井等企业“不得已”接连宣布涨价,部分速冻食品的调价幅度为3%-10%,同样是冻品企业内生力不足的体现。去年底开始,疫情再次波动,似乎给水饺等传统冻品企业带来又一个喘息之机;不过,疫情毕竟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如何让消费者将继续选择冻品,依然是整个行业和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以速冻水饺为首的老三样冻品,是三全的立命之根,但或许不是其长期发展的“支撑”。在我国冻品市场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统老三样冻品长期被“三全”、“思念”、“湾仔码头”这3个品牌占据心智,它们的市场销售份额也合计超过50%。不过,近年来,水饺等冻品的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导致了老品牌们的增长乏力。其中,三全水饺的乏力尤为典型。一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速冻产品在打破过去千篇一律的产品特色,地方上的一些企业在口味、风味上的创新,做的越来越灵活。相比较而言,三全在这方面的动作比思念还要慢,产品主要是中低档,中高档产品比较缺乏,导致盈利能力下滑。定位高端的私厨水饺并不好卖,早年间推出的状元等高端产品也没有收获预期的市场反馈,上市后不久就开始收缩市场。”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前,三全业绩增长主力速冻水饺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开始下降,2017年-2019年的占比分别为37.78%、34.72%以及24.84%。伴随着水饺的负增长和零售端的营收占比增速放缓,从2018年开始,三全业绩增长的相当一部分则来自于餐饮渠道的贡献。不过,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餐饮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开始充满不确定性,诸多餐饮产业中上游企业财务报告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和增速放缓。放眼未来,三全仍需要针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进行调整和布局。破局,从小而美开始?从当下来看,预制菜更像是那个属于三全的“版本答案”。有趣的是,论及近几年的发展态势,与三全形成对比的则是昔日的“小弟”,同样是做速冻米面出身的安井。而预制菜,在安井的壮大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安井的主营业务是速冻米面制品与火锅料,也曾推出过调理水产品,但在市场上并未掀起太大的水花。2017年开始,安井采取了“曲线救国策略”,就是切入速冻菜肴制品领域,推出油炸品类、豆制品类、蛋饺类、
2022年4月20日
其他

接手娃哈哈宗馥莉野心凸显,瞄准世界500强

文丨岁月2021年12月,宗馥莉出任娃哈哈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在外界即意外又很合理。意外,是因为宗庆后曾表示,娃哈哈不一定会交到宗馥莉手中,而宗大小姐这些年的“业绩”与“口碑”似乎略有任性,宗老板这一略模糊的说法,让“吃瓜”群众多了些好奇;而合理在于,其实宗馥莉这些年的升职路径就是往接班人的位置培养。在出任娃哈哈总经理近一个季度以来,一些此前不看好宗馥莉的人纷纷变了口风,认为娃哈哈的宗馥莉时代充满了看点,一个新的娃哈哈正在建立。成功接班此前,在行业和媒体的描述中,宗庆后是一个对娃哈哈方方面面都会掌控的人,什么不设副总,买个扫帚都需要他亲自批复之类。即便,宗庆后说:那可能是娃哈哈在初创时的一种状态,凡事都要他亲力亲为才能把娃哈哈从一个要破产的状态带出泥潭。可不管宗庆后怎么辟谣,大家更愿意相信那个掌控欲极强的人才是真正的宗老爷子。当宗馥莉出任娃哈哈总经理时,不少人还在怀疑,宗庆后还是会大权独揽,宗馥莉要在总经理位置上,继续“培养”。而娃哈哈的“老人”们却说:这一次宗老板是很放权的、给了宗大小姐,放的很彻底,甚至连内部的人都不太信,但它就是发生了。在宗馥莉出任总经理的前半年时间,娃哈哈的一些批评声音还在传宗馥莉在清洗娃哈哈的老人,先是奖金考核改变,但大家的业绩完成不错,还能继续坚挺的工作下去,于是,宗馥莉就变本加厉改为不发提成。老员工一片怨言,似乎等待他们的就是把位置让出来。就这样的情况下,宗馥莉接班了。老人们以为末日来临,结果却来了个大反转。宗大小姐对老员工不仅没他们想象中那么差,反而是如沐春风般的照顾。“以前是极言令色疾言厉色,如今是宽怀包容”,一离职的老娃哈哈人说。其实,造成宗馥莉风评如此大转变,与其位置有一定关系。就如同她用许光汉代替王力宏,曾被批评为不念旧情,而在王力宏“塌方”后,大家就又赞她有先见之明。宗馥莉还是那个宗馥莉,做的事情可能变化也不大,不同的在于“位置”。无论是宏胜集团负责人还是娃哈哈的公关部长,这两个位置其实需要做好的是本部门的事情。甚至可以说需要她做的是如何让娃哈哈“年轻化”。而娃哈哈的原则是不开除员工,甚至有些员工在这个位置犯了错,也只是调到另一个位置而己。这显示了娃哈哈人性化的一面,但也确实阻碍了娃哈哈的年轻步伐。当宗馥莉在努力推KellyOne还是公关部的其它变革,它需要的是年轻,是新的思想。这对于动不动就在娃哈哈干个十年二十年的员工来讲,有些跟不上要求。所以,宗馥莉的办法就是换一批新人。而她的行为在“老员工”眼里,自然显得有些过激,不近人情。讲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去了一家近30来年的企业做助理,还算是老板亲自深入沟通、邀请。而他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被上天选中的人,是来改变这个企业最合适的人。结果呢,也就一年不到,从激情到愤怒再到适应工作,是了然于众吗?是也不是,位置不一样了,看法也不一样了,任何一个在外面的想象都是空谈,只有真正的走入这个企业,才能知道改变不是无能为力,而是要从更高远的角度去看。对于任何一个存在20年以上的企业,它就像一个高速奔驰的列车,你在外面看,它锈迹斑斑,随时都可能脱轨,可如果让它停下来,去修整一下,那就是真正的车毁人亡。对于这样的车,能改变的真不只有车头:即要保证它不车毁,还要能偶尔修补一下。提意见容易,但真正将意见解决的方案却是不见得的。比如,宗馥莉在出任总经理后召开了全体部长级会议,也咨询了大家对娃哈哈目前的看法。大家谈娃哈哈当前困境在于价格基本只在4元左右,提不上去的问题之一在于瓶型老,需要新的模具。但即便相关专业的负责人也只是说要改模具,却没有核算过老模具在娃哈哈的资产值多少,老模具要怎么处理,怎么变现?提出问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但缺就缺在具体执行上。用宗馥莉的话说:执行力不是每天加班到12点,执行力是真正把问题解决掉。当你做到总经理的位置,需要的不单是某一点的亮眼,更是全局的掌控。世界500强今年1月份,宗馥莉在娃哈哈2021年部长年终会上、宣布了娃哈哈的一个长远目标——未来十年要把娃哈哈变成世界500强企业。而2022年娃哈哈的小目标在于、整体利润增长在10%以上,利润不在于节约更是在于开源。当然,除了提出目标,宗馥莉也带头反思这些年娃哈哈失去的机会,曾经娃哈哈在东北的经销商都是过亿的,如今,全国上千万级以上的经销商只有400多家,多年来企业在商超上都没有培养出专业人才,甚至在大本营浙江的铺市率也不足。相较于农夫山泉可以控制在12%-13%运输费,娃哈哈则是16%。我们看娃哈哈近些年的产品,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又一日籍饮料公司“卖身”,套现10亿美元,日资的时代要结束了吗

文丨李珂昔日光环不再,日资企业的后撤从电子行业蔓延到了快消行业。麒麟“撤资”日本饮料大厂麒麟控股于昨日正式宣布,同意以约1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与中国企业华润集团合资的华润麒麟饮料(China
2022年2月17日
其他

大区经理猝死,中年快消人,生命大于一切

对别人,你可能只是一个名字,但对家,你是全部。文丨岁月过去几天,营销人都在悼念“广告狂人”叶茂中先生,无论他生前多少名誉与争议,都抵不过疾病的无情。同样在上海,也是这几日,某企业的大区经理老韩突发性心源猝死。相较于天纵奇才的叶老师,我们身边更多是老韩这样的普通人,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这丰富多彩的快消行业。他的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名字,但对于他的家庭而言,则是全部。我们要明白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但我们的生活不是只有工作。中“艰”力量有个大佬在群里问:如果让你向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年轻人汇报工作,你愿意吗?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农夫山泉斥资20亿,只为阻击元气森林?

跟你耗上了文丨岁月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打好阻击战,农夫山泉要花大价钱投放“冰柜”了。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卖疯了的康师傅饮品,打了谁的脸?

可恨,给康师傅饮品装到了文丨岁月在康师傅上半年财报出来前,就有一堆康师傅饮品的兄弟“炫耀”:我们今年卖疯了;加工厂的兄弟说,厂子今年出货量完成双位数以上增长,很多工厂创下出货历史新高;跑业务的兄弟说,跟你聊天的半小时里我出了十万的货……满屏“凡尔赛”。此前,康饮已连续两年业绩下滑了,且2021年也没出什么新品,按理说业绩三连降才是常理,可康饮一线的兄弟却说:业绩今年大涨了,康饮的2021,用“常理”无法解释。大卖有“道”这些年,“糖”似乎成了“毒药”,少糖、无糖才是王道。毕竟,才步入30岁“高龄”的90后早就开始养生了。于是,我们看到,近些年饮品也罢食品也好,都在宣传一个概念——“0糖0脂”。这就给了元气森林从25亿喊到75亿的资本;而2021年的饮品也都流行小包装,330ml闪亮登场。这也很好理解,这就相当于90后的“雪碧里面泡枸杞”,新养生。不是说每天糖的摄入过量嘛,常规的500ml或550ml的饮料喝完有罪恶感,来一瓶330ml,即满足了口腹之欲,又减少了糖分摄入过多。所以,2021年可口可乐的小包装大卖特卖。然而,康师傅2021年却在1L的饮品上收获颇丰。它家的1L饮品不仅不是创新品类,还是那些常规的、已经卖了很久的产品,如:冰红茶(有糖,无糖)、热带红茶、绿茶、冰绿茶、清茶、茉莉蜜茶、柚子茶等十几种全渠道覆盖的产品,再算上一些非全渠道的产品就更多了。种点是,这些产品除了今年新上的无糖冰红茶外,其余都是有糖的。在减糖的大背景下,当你看到康饮这波操作,是不是觉得康饮的决策层脑子有些不清醒、太久没有走市场了?稍微了解快消饮品的、就更觉得管理层脱离市场了。因为,行业里基本都是550ml代表即饮,相较于罐装,这样的包装好处在于不会让消费者有不够喝的感觉,毕竟饮料第一诉求是解渴,而罐装通常量少,开了包装还必须一次性喝完,在消费者喝的时候解决不了渴,反而挑起欲望。相对来说,550ml瓶装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瓶装饮料下一步的包装就是1500ml以上了,这种产品走的就是家庭消费。1L装就比较尴尬了,是把它归在即饮还是家庭消费呢?即饮好像有点多,家庭消费又不够分。并且,如果1L卖起来了量,是不是会抢550ml或1500ml的量,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吗。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直到元气森林出现,我才意识到康师傅、统一有多委屈

天天被超越的“康统”文丨岁月近日,统一中控公布了2021年的半年报,结果当天股价跌了7%;本月23号左右康师傅的财报也将公布,从它近段时间“跌跌”不休的股价来说,彼时,或也很难止跌上扬。我是不炒股的,所以问了一些关注港股市场的朋友,为什么这样。他们解释称,股市天天变,但财报一般是出四次或两次。那资本肯定会给个预期,如果你达不到预期,当天的股价就会下滑。我说,这感觉就像是快消号的一篇旧文——《如果我负责统一,怎么在市值上超越康师傅》,就是自己什么都不懂,但一定要求执行方达到自己期望的样子。我只能说,我不懂股市,别人也不一定懂快消。统一的数字大家都习惯看数字,我们也先来分析一拨数字。上半年,统一的销售额增长了12亿。这是什么概念呢,我曾写过《别骗自己了,今年快消业绩就是差》反映过整个快消行业上半年的情况。用某品牌销售同仁的话说:“今年上半年的货是越卖越多”,不只因为全国各地的窜货,更因为去年压货的反噬;但为了完成业绩,“都靠经销商撑我,才能完成”,而这所谓的“撑”、就是不断地逼经销商打款,最高峰,他曾在9天时间里“逼”经销商打了四次款。这样的案例是普遍存在的。今年上半年,凉的不只是传统快消行业,连以前靠各种流量支撑的新锐品牌表现也不怎么好。在整体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统一的销售额增长了12亿。并且,这12亿不是压在经销商仓库里的增长。与其它企业为了完成业绩,把货放到经销商仓库不同,统一近几年的要求是:宁肯市场“干旱”死,也不能做“大水漫灌”的事。换言之,统一的策略是,宁肯经销商断货,也不能把货压在经销商仓库里,为了漂亮的销售数据给市场留大量的问题。所以,统一提出了一个叫零库存的概念。什么叫零库存?我们举个例子,统一的阿萨姆奶茶、市场销量已过50亿。就是这么一款畅销产品,经销商反馈,他们的库存不超过5天。就是你打款的时候,仓库的库存结果超过你5天的销量,那公司就不会给你发货。所以,基本上当经销商打完款,货到的时候,已经欠市场上一堆货了。再对比一下元气森林,今年目标销量75亿,先不说能不能完成,先看他的经销商库存,某经销商打款800万,库存有300万,为了各种返利还要继续打款。元气森林的乳茶更是让经销商头疼的卖不掉的产品。但这都不妨碍元气森林高达60亿美元的估值。打趣一点地说,如果阿萨姆单独分拆出来上市,可能市值都比统一要来的高。统一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策略,源于早些年为了追求销售数字,有大量库存压在经销商仓库,导致每年要用大量的费用来给经销商处理库存。统一是一个非常注意产品“新鲜度”的企业,所谓“新鲜度”就是产品距离过期的时间。基本上,统一产品过了三分之二就要调换回来,所以,那几年统一的利润极差。都用来处理压在仓库里的产品,这样的压货也把一些畅销品,如冰糖雪梨、海之言等变成了“战略”产品,并且遗害到现在依然没有完全消失,以至于罗智先提到这几年统一未增长时,都说当年海之盐、小茗同学对市场的影响才逐渐处理完。与那些把货压到经销商仓库就不管的企业,统一好太多。上半年,统一业绩最亮眼的是饮料增长高达25%,从62亿增长到78亿,考虑2020年比2019年下滑了7.4%,其比2019年的增长也有11亿,增长16%以上。统一推出的新品、青梅绿茶及金桔柠檬在2021年上半年销量过3个亿,全年至少在5亿以上(这个数据依然是控了经销商库存的数据)。作为对比的是、前几日刚刚申请IPO的西安冰锋,全年的销售额在3亿。当然,我们说冰锋的销售市场有限。但统一的这两款产品还只是新品,很多市场已经断货。除了青梅绿茶、金桔柠檬,统一其它新品开小灶、茄皇都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在如今大部分快消企业都在向老产品、老消费者要销量的时候,统一还能保证自己新品的成功率,并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导致统一股价下跌的原因是纯利下滑了20%,有2个亿左右。我们先不说今年的各种成本比2020年上涨的数字。单就讲下市场费用,2020年5月份复工,在此之前企业会节省大量的人员差旅费,还有各个渠道的陈列费、促销费、广告费等等,这些都是销售中的大头支出。以前的统一是为了市场良性发展,牺牲了业绩增长,以求利润;如今调理好自身的素质,又给大家展示了其想做业绩就能做业绩的能力。前几日,号称超市经营之神的于东来给胖东来制定了未来5-10年的规划,不要大增长,要的是对产品品质追求,对服务追求,以及员工们的自由和爱。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胖东来,大多数的企业还是要被人各种敲打。康师傅的难有句俗话说,“大哥不说二哥”。在股市之痛上,康师傅也是有话说的,虽然没有出财报,但这几天的股价也是天天跌。遥想六年前,康师傅的股价还在25元,如今跌到14元多些。因为财报未出,我得到消息也都来自行内。首先,康师傅今年的方便面或不会有大赠长。有个新词叫“疫情创伤后遗症”,由于2021年春节的就地过年,经销商和终端卖场都错误地预估了春节疫情对销售的影响,自然而然带入2020年春节各种断货的情景,所以,2021年春节经销商和终端各种超额备货,远超正常增长不说,有些终端的库存比经销商库存还高。然而,今年春节并没有消费者封在家里,这就导致各种2020年卖的好的产品,2021年都备货过多,销售不下去。什么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米面油等也都出现大量终端货反流向经销商仓库,这也是为何2020年的一些网红产品在2021年销售不畅的原因。相反,2020年销售不好的礼盒又在2021年卖疯掉了。这件事也充分说明了靠经销商和终端的预估来制定企业策略是不靠谱的,毕竟他们对信息的判定更多是感性,并不是真的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后做决定还得靠总部的专业分析。企业不能逆势,所以,今年康师傅的方便面销售可能增长不多,但销售额可能在增长,因为这些年康师傅高端面布局做得相当好。而占康师傅大头的饮品、百事饮品,今年相较2020年也不会低于20%的成长。自打蔡慈源出任饮品负责人以来,康师傅饮品每年都会有大幅增长。尤其是今年,康师傅抓住了大包装消费的机会,1L装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本身,康师傅冰红茶、绿茶、茉莉蜜茶就有相当大的优势,今年这三大王牌产品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将来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疫情让无数小镇青年重新回到了一二线城市拼搏,那么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这些在城市做的特别好的品牌,必然会成为他们的选择。康师傅这些年抓住了每一次消费者、产品销售变化的时候。它唯一遗憾的地方就在于包装水方面再也找不回昔日的风光,即便如此,康师傅饮用水也是位列前四的存在。康师傅今年为了提高业务人员的待遇,推出了师傅通项目。与其它公司想把业务人员甩给经销商、以降低成本不同,康师傅的师傅通就是为了提高业务拜访,提升终端展示效果,刺激员工拿高工资。再说一点,自打快消行业有了“不定时工作制”这一政策后,快消人也就没有了“双休”,周六上班就是一种常态。而康师傅是目前我所知道的、唯一的、员工周六上班按双倍工资来结算的企业。即便我们认为什么外企更遵守法律,但当法律有空子钻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客气的。所以,问过不少外企员工也表示没听过周六上班给双倍工资这一说法。即便有些企业有双倍工资,也是给总部那些签固定工时上班的员工,康师傅的双倍工资是包括他们在外的所有员工,自然也包括百事员工。如果康师傅要追求利润,只需要跟这几万名员工签个“不定时工作制”合同就好了,但康师傅没签过,不是老板傻,而是有些东西需要有人、有企业坚持。所以说,康师傅也好,统一也好,利润并不难,难在销量的增长,但今年这两家公司做得都非常不错。康师傅用增长告诉你渠道精耕的作用,统一用增长告诉你消费者的消费回流。然而,就如同雷布斯说,自己的小米上市从24元跌到8元时,被一个投资者骂了一个小时,背上真冒汗一样。每到统一、康师傅出财报的时候,都是这两家公司经营者无奈的时候,再加上动不动就有快消企业上市时说自己的“利润超康统之和”,就更让人觉得康统这两家公司的“无能“。但,越是知道就越敬畏,你若真的了解快消,就会知道这两个企业的伟大,就会知道这两个企业掌控人的能力……
2021年8月16日
其他

别骗自己了,今年快消业绩就是差

小镇青年的“撤退”文丨岁月在同程生活倒下之前,社区团购是最大的风口,虽然有政策限制,但不妨碍社团抢占C位,直到同程生活揭露了社区团购的残酷现实。同样,在各类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了快消行业的一片繁荣。有的上市公司,那股价都是几倍、几十倍地上涨。而在各类招商平台上,那五花八门的企业,各形各色的产品,都在向你诉说:“错过这个,就错过风口了”。似乎都在告诉你,来啊,来抢钱啊。
2021年7月12日
其他

维他奶下架后,为什么员工和经销商却松了口气

文丨李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虽然,当下的维他奶深陷“危机”,但其一部分业务人员和经销商却得到了难得的喘息之机。撇开风波回归商业本身,维他奶的“底层建筑”,或早已面临挑战。产品下架,员工却松了口气因周末发生的“黑天鹅”事件,维他奶昨日股价跌幅超过14%,多位明星代言人宣布与其终止合作,且全国不少大型超市、大型电商、渠道停止进货……导致维他奶销售额骤降。在发布一则官方声明过后,少做声,弱回应,等风声过去再“打扫战场”,似乎是当下的维他奶公关唯一能做的事。毕竟,维他奶全年营收的75.20亿港元中,有50.08亿港元来自中国大陆。无论如何,此次“危机”,对一个消费品牌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不过,快消君想说的是维他奶在遭遇危机时,其部分员工的“想法”。虽然,人性幽深,但折射出的是维他奶作为“大脑”在香港的公司,其在大陆的市场布局,或并不是他理想中的样子。“不怎么担心。”昨日,华南区域某员工X先生告诉快消君。究其原因,他表示,“员工固然不愿看到公司倒霉,但这两年多来,因公司对电商渠道的过度重视,我们面对了各种不公。以至于听说电商平台有可能首当其冲下架时,我们却感觉松了一口气。”近两年来,尤其是疫情发生以后,维他奶在电商渠道上表现出极强的反应力和执行力,并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弯道超车”。这一点,从包括“双十一”、“618”等各大电商节的销量榜单上,维他奶动辄霸占榜首位置就可以看出。公司的大举投入,也确实说明了维他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很高——毕竟,厂家不会在电商渠道上把钱烧到没流量的产品上。不过,在X先生看来,维他奶电商的高完成率、高增长,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把货卖到传统渠道,或者直接窜货到核心区域。因此,维他奶亮眼的电商业绩实际上是通过牺牲线下渠道的资源和利润换来的。这期间,传统经销商和厂家业务员压力骤升,甚至难以为继。早在几年前,维他奶部分区域经销商已经开始偷偷供货给电商平台,给价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过,维他奶没有对该现象加强调控监管,而是索性成立了电商部直接供货,更导致了渠道价格进一步走低。到了今年,维他奶加大力度主攻社区平台,价格优势非常大,虽然经销商为了完成库存压力依然很大,但在平台拿货的批发商和终端不需要压货就可以拿到有价格优势的货。而这些社区平台的团长,都是维他奶传统渠道的客户,所以,基本不会在业务员手上下单。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按照传统渠道约10%的费比,线下渠道也是拼不过电商平台的。就算公司供货给电商价格不低,维他奶政策也更偏向电商平台,这导致电商渠道发布的、直面消费者和零售终端客户的价格甚至一度跌破出厂价。快消君通过调研发现,今年春节前,在电商价格的影响下,其最大单品的24盒装维他原味豆奶出货价普遍低于40元,甚至出现18盒装拿货不到30元的情况;24盒装维他柠檬茶出货价不到35元。此后,维他奶虽然开始重视渠道并加强价格管控,但至今电商低价对于传统渠道的冲击依然很大。一维他奶华东员工表示,维他奶在当地将产品低价抛售给网店售卖,价格是42元-49元一件(24盒),却让基层业务员以52元一件的价格高价卖给超市。超市零售价通常是6盒16元,于是很多超市就不愿意再到业务员那里进货。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品牌在做电商时,线上线下产品都会做些差异化,比如,线下卖流通货,线上卖一些主打年轻人或者细分的单品。不过,维他奶却完全没有这样操作,而是直接将流通货冲入市场。例如,维他奶传统渠道礼盒是16盒装的,通常终端价格是36元左右,而公司有在大节日促销时会出一些18盒装礼盒的传统,目的是通过加量不加价来促销。到了现在,维他奶18盒装礼盒在线上常年供货,甚至只卖30元左右,比传统渠道还便宜,但就是不许线下卖。战略“失重”,压力“他人”来背负业务完不成KPI又拿不到奖金,于是乎,不少人选择了离开。据X先生介绍,早在7月前,不少华南地区维他奶的员工就已经不堪业绩压力选择走人,离职人群覆盖了从基层、小组负责人、城市经理到大区经理等多个岗位。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业务员任务难以完成的情况,维他奶也推出了薪资改革方案来保证销售人员的收入。例如,降低工资和销量挂钩的比重,改成以销售行为计件。销售行为具体包括冰冻陈列、地堆陈列、新品铺店等,业务员通过公司系统上传照片计算,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事实上,以新的薪资方案来看,勤快的业务员甚至比以前赚得多了。例如,以前一个业务员的奖金基数和销量挂钩是2000元,那么现在只有1000元,而另外的一半改成计件考核,销售行为的奖金额上不封顶。那么,按照一个业务员正常的线内客户数来算,理论上最高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当然,实际上努力一点的员工,拿到1500元是正常的。这,确实让部分员工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和诚意;不过仍然没有改变业务员业绩难做的现实。一方面,能拿到与销量挂钩的那1000元的人少之又少,因为电商价格优势的缘故,渠道客户已经不需要通过业务员下单。另一方面,新的薪资方案考核比较复杂,很多业务员自己都搞不清楚,这就需要当区领导辅导到位。但矛盾在于,当区领导的奖金考核还是和销量挂钩的,如果精力分出来辅导业务员去拿计件奖金,自然销量就没那么专注去追了。于是,当区领导的格局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队的收入和去留。如果一味逼销量,业务员没精力做计件奖金,工资自然低;但不追销量,当区领导的工资又会被拉低。可以说,维他奶推出该套薪资体系虽然有良苦用心,但落到实处很难实现计划性和平衡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维他奶部分主管、主任、业务员的收入都受到了不小影响。谈及人员流动,X先生表示,“业务员天天被客户奚落;任务完不成要被上司批评;还拿不到足够的提成;能不流失吗?”他还表示,“留下来的都挺牛的。市场那么难,还每天勤勤恳恳去做执行、做销量,和客户解释、周旋的,都不容易。所以,我很珍惜能留下来的同事。”另一方面,作为业务员“祸福相依”的合作伙伴,维他奶传统渠道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从2019年开始,华南部分体量大的经销商就曾出现倒挂费用的情况。由于疫情,维他奶2020年上半年的实销是有相应下滑的。自4月“开门红”以来,维他奶每月都为了尽量完成多一些而大量压货,库存也水涨船高,加之电商的价格竞争,经销商都没什么利润,甚至负毛利出货,合作意愿也相对降低不少。到了2021年,维他奶传统渠道的生存状况也没有得到改善。X先生表示,单从传统渠道来看,当地传统经销商今年的生意同比负增长40%;就算有生意,毛利也被压缩至最低。其中,下滑的主要品类是茶饮料——该品类跌幅超过60%。茶的下跌,内部分析主要是消费者已经对高糖饮料有了抗拒心理,虽然公司也转向无糖及低糖,但也无法在短期扭转。好消息是,维他奶豆奶品类今年以来只是略略下滑,甚至如果加上电商的销售数据,豆奶或许还有增长。不过,传统渠道的信心,似乎不易修复。“好好一个品牌,本来是受到渠道商青睐和追捧的,现在却看着网络平台利用低价蚕食传统渠道,正常和厂家业务合作进的货由于价差根本卖不出去,渐渐也就对这个品牌失去了信心。”X先生表示。40亿市场,“抄底”者来势汹汹维他奶“危机”的同时,植物基、乳饮料市场上,豆本豆,维维,Oatly等追赶者,早已虎视眈眈。有业内人士表示,维他奶“危机”的后果暂时无法估计,其手握的40多亿人民币的国内市场份额,多半还是由豆本豆、维维等豆奶公司瓜分,而其他植物基饮料和含乳饮料公司的布局也不容小视。事实上,昨日,伴随着维他奶股价一路下滑,竞争对手的股价却普遍上扬。截止昨日收盘,拥有豆本豆的达利食品收于4.89港元,涨幅5.16%,总市值669亿港元。此外;正在从冲泡向即饮转型,刚刚推出豆奶冷饮的维维股价上涨5.04%,市值接近60亿元;植物基另一标志性企业承德露露报涨2.87%。作为外来踢馆者,主打低脂、高营养、环保的Oatly燕麦奶,在“不要利润,只要增长”的战略下来势汹汹。5月底,Oatly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植物奶第一股”,市值近千亿元人民币。此外,其他赛道的快消品牌们也在不断加速布局。近日,洽洽食品表示,今年会考虑投放坚果乳;而就在上周,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更公开表示公司将入局植物基饮料市场。而所有入局该领域的快消企业们都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植物基饮料是未来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维他奶的大本营华南市场,还有可口可乐这个强劲对手。近年来,可口可乐的阳光豆奶通过抢占陈列资源,不计成本地新品铺市,加上其强大的渠道能力,不断冲击维他奶的大本营市场,给后者带来了不小挑战。近几年,维他奶维持了体量逐渐增加的态势,龙头地位也较为稳固;不过,盛景之下,暗藏隐忧。待“危机”过后,维他奶或需要更加合理地配置渠道资源,同时,进一步合理化员工薪资。单纯从商业角度来看,快消君还是希望这个80多岁的老品牌,能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方式生存下去。
2021年7月6日
其他

今年快消的惨,是否与社区团购有关

越早拥抱社区团购的,现在过的越惨文丨快消君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大家好……先讲个段子:有一个小伙子追求一个漂亮女生,十分下心思,当然最主要还是出手阔绰,什么豪车、名牌化妆品、名牌包等等,该有的一样不少。小姑娘很是满意对方对自己的用心,在朋友面前自己也很有面子。于是欣然嫁给了这个小伙子。然而,结婚、蜜月结束后才发现,豪车是租的,高档化妆品、名牌包包都是借钱买的,蜜月旅行当然也是借贷的。如今,两个人只能省吃俭用一起还贷。这个段子,大家初听都会哈哈一笑,认为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女生呢。其实,这个段子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社区团购,不就是这样套路消费者这个“傻白甜”的吗?段子里的“我们”我们看一下社区团购这个“小伙子”的策略。首先,它的服务好不好?肯定不如当年淘宝、京东、美团的,毕竟你在这些平台上下单,别人是把产品送到楼下、送到你家。可社区团购是把产品送到你所在小区的某个门店,让消费者自己走500米去自取,这有点像淘宝做大、做强后,让消费者去驿站取快递一样。先有淘宝打的样儿,后有社区团购有样学样。即然,服务不好,在众多追求消费者的“小伙”中是没优势的,那就只能是在各种价格上下功夫,什么一分钱买菜,一分钱买米面油等等,让消费者意识到,你的一分钱是多么值钱,跟你的信用一样值钱。再者,“追女生”的套路里还有一个更大的“策略”就是:要发动姑娘身边的朋友帮忙说好话、时不时地比较一下,“花钱”打点的小伙子跟其它追你的王公子、李公子之间的差别;时不时地明示暗示“你俩在一起幸福一辈子”;在“朋友”的描绘下,你也觉得自己要跟这大兄弟一起出任CEO,走上事业巅峰了。实际上,“小姑娘”身边的朋友闺蜜在新媒体上叫KOL,在社区团购这儿,叫“社区团长”。据一便利的大爷说,他租个店一个月房租1000,靠卖货一个月能净挣3000,而社区团购平台一个月能给他5000,这样,大爷一个月8000多元收入。这充分说明,做个C端客户挣得有多惨,而社团出个地方,把社区的消费者拉个群,发些广告,这活儿50岁的大爷也能干的不错。而后,当小姑娘欣然地嫁给了“小伙子”后,发现,小伙子为了得到你、那是真下“功夫”啊。他给社区团长的钱,借的;他给配送商的钱,借的;他给你买东西折扣的钱都是,借的——借的钱少那叫贷款,借的钱多那叫融资。此后,小姑娘要跟小伙子一起还“贷款”。当然,还贷也不能这么俗,应该叫“上市”。小伙子讲一下自己追女生的过程,双方婚后的生活是不是成为一部PUA大戏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得明白,这在经济学术语上叫“盈利模式”。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上市都讲究注册人数、活跃人数、GMV(一定时间段内商品交易总额)、去中心化嘛,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层级越短,能节省的费用越多。以前,我们的购买方式是工厂-企业-省代-二批-终端-消费者。如今,社团是工厂-企业(把产品进行营销)-省代-平台-团长-消费者,这个中间层级少了吗?好像并没有,可为何企业不愿意跨过省代而直接跟平台合作呢?我们要明白,多少年以来,企业最不愿意做的、就是伤害经销商这个团体,无论什么新营销模式,经销商是不变的枢纽,没人能保证今天的平台明天会被谁取代,但你至少知道经销商这个团体它倒不了。其实,平台的产品到团长,中间又有一个经销商,从平台的仓库拉货再配送到社区团长处、最后到消费者。这个流程下来,社团根本没有解决去“中心化”的层级问题,只是靠烧“融资”去上市。而就刚上市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这两只股票的股价表现来看,资本市场并不看好“生鲜”模式。社团下的“惨状”“今年,整个快消行业都很惨。”一快消行业从业者说,“相较于2019年,我们的销量都要下滑。”由于2020年的特殊性,快消企业在对比数据的时候,都会忽略与2020年的对比。“曾经能囤100箱水的地方,如今只要50箱,就是明显感觉店老板都小心翼翼的,而最神奇的就是越来越多的门店,熬过了2020年,却在2021年开始转让”。同样,社区团购平台门,也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融到资,至于未来融资情况会不会好转,也不好说。这么多年,互联网平台一直是靠数据起家、去美国上市的老套路。但此番滴滴出行前脚上市,后脚国家就以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对滴滴进行审查,为各社团的“数据”支持论,敲了警钟。其次,社团在夏季赢来了真正地考验。要知道社区团购的兴起是2020年10月份左右,平台主要是靠生鲜卖菜。彼时的天气,对经销商的配送车辆并没有严格要求,可如今到了6月份,菜从菜农手里拿到,再到平台的大仓,经销商再去各大仓拉货,再配到各团长的点,再等消费者下班自提,这个菜的新鲜度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这个过程中的损耗也在加大。不止如此,去年10月的社区团购,消费者点单的更多是生鲜、牛奶,而到了夏天,消费者点单更多的是饮料。以前配送商一单是1.25元左右的配送费,你要配个菜、配个牛奶还是划算的,而如今是配饮料,做过快消的都知道,饮料销售的最大成本不是终端促销,而是运送成本。平均一箱饮料的装卸也在1元左右,如果这是正常消费者点单,配送商也还能理解,现在是大部分的产品因为平台的补助,全部都进到了终端门店里,而不是触达消费者。其实,快速消费品行业是最早拥抱社区团购的。去年疫情后复工,各企业就鼓励自家员工到社区开发团长,或是让自家员工做社区团长,拉群卖货。但效果很不理想,要不是后面几个月各终端恢复正常了,业务们早就转行送外卖了。正因为有这样的基因在,所以,当社区团购在去年10月兴起来时,各个快消品品牌对待社团的热情度是比零售通要高几个level的。甚至,一些厂家希望借助社区团购这样的巨大的流量,打造一个专门的社区团购品牌。然而,社区团购说:谁有那时间跟你一起培养一个品牌,我们要的是短时间GMV数据的大量增长,你拿那些个消费者没听过的品牌来,不是浪费我们的时间吗?并且,我们社区团购最多才100来个SKU,你拿那些品牌来,就是抢占条码数。而厂家也知道这些团购拿最畅销的品牌,会给自己带来多少灾难,可是你不上社区团购平台吧,也不妨碍社团从别的地方进货后再自己贴钱烧。于是,企业对这些行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这些补贴后的产品并没有真正流入到消费者手中,而是进了终端渠道。在被询问到的十数名经销商中,有一个经销商认为产品是流到消费者手里了,是真正的消化掉了。用这个经销商的话说:“到处都是便宜货,终端怎么会去抢这些货,放在仓库里,不知道要消化多久,每个的成本也不低”。可事实是:终端商甚至二批商从一批拿货价是46,在平台拿41,先不说他有没有可能再以46出给平台(平台收的价正常,只是在烧钱而己),即便他囤在自己仓库里,慢慢卖给消费者、他也是有资本这样熬出来的。原来一箱可能挣3元—5元的产品,一下能挣到10元,这个数额对渠道商还是有具大吸引力的。以贵阳某区域可口可乐来讲,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换了4任负责人,为何?因为,完不成任务。越来越多的可口可乐101客户今年放弃自己的经销权,在他们看来,可口可乐每年要上十来只单品,但又卖得不好,作为101客户一箱挣三四块钱,基本上全贴在新品上了。如今,在平台拿货,一箱挣的多,还不用上新品,何乐而不为。即便是那名认为产品卖给消费者的经销商也承认,自己代理的某洗衣液品牌今年的销量在下滑。虽然公司与经销商一起成立了直播平台,自己也会去门店、社区团购店直播卖货,甚至公司也要与平台签定专门的社团产品,这些政策都是利好的,但销量就是完不成。当然,这个经销商没有说具体数据,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今年的目标是2300万,最后预计完成POS数据在1400万左右。快消的销量来自于扩大边界,就是鼓励没消费过你的人尝试购买,让消费过你产品的人增加单次购买量以及增加购买频次,在存量经济时代,社区团购并没有起到扩大边界的作用,而是在你的存量里发展而己。所谓的发展银发经济,这些大爷大妈,在撸完注册的福利后,还是更喜欢在实体店里逛一逛。写在最后我在疫情期间加过两个社团,一个是卖菜的,一个是卖鸡蛋的。疫情结束后,有人在两个群里想继续订菜和鸡蛋。结果,卖菜的说:整个疫情期间你们占了我多少便宜,还想着占便宜呢,没门。而卖鸡蛋的说:谢谢群里的人帮我渡过了那段“难关”,以后大家在群里订鸡蛋还是会比市面上的便宜。我们不知道社区团购平台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觉得当初帮他们做大GMV的我们是在占便宜,在他一切如愿后,要来“报复”;还是诚肯地认为,是当年这群人,帮他把“上市”的数据做得很漂亮呢?我们不得而知。世界上没有羊毛出在狗身上而后猪去买单的故事。想起当年刚做业务的时候,前辈总会说:你拿出追女生的态度去做业务,没有做不成的。这么多年以后,我终于见识到成功的人是如何成功的。
2021年7月5日
其他

狙击元气森林,农夫山泉是快消唯一狼性的企业

有传言称,这波查内鬼后,农夫山泉要求自己的经销商不准代理元气森林,这回封杀更彻底,只是这可能是个别区域的政策,没看到文件,不知是否是钟老板的指示。
2021年6月28日
其他

困在系统里的快消业务员

年轻人不愿意做业务员,是因为不想当工具人文丨纳兰醉天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大家好,我是老纳。2020年,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讲了美团利用算法迫使骑手提高送餐效率、让骑手“困”在系统里;于是,外卖成为高风险行业,交通事故不断。其实,困在系统里的又何止外卖骑手?一线的快消品业务员又有几个不是在系统的监控下疲于奔命。以前,大家经常在各种会上听领导说:大家觉得自己一天的工作量饱和吗?那个路线拜访,但凡我陪着业务走的,30家一上午就走完了;可我不跟你们一起拜访的时候,你们的报告就是一天走5家,10家的,是不是只有我盯着你们,你们才能好好干活。“如果有一双眼睛时刻盯着业务,是不是就会大大提高业务的拜访效率?”在两脚离地,聪明智商占领高地后,一些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SFA系统,也随之诞生了全国两千多万的“摄影师”们。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乌江榨菜陷“定位怪圈”,亿元广告费被员工、经销商看衰

配悉的配方,配悉的套路文丨纳兰醉天2021年才过四分之一,各大企业的广告就开起了“倒车”。先有椰树广告低俗被查,后有雷布斯花200万把小米的方块变成了圆。其实,方块变成圆并不神奇,神奇的是大师能把这一变给你讲得天花乱坠,从自然到历史,从哲学到地理,这才是广告人的精化所在。对于老纳这种吃过见过的主,小米的200万事件根本提不上兴趣。毕竟跟定位圈儿几个故事比起来、这只能算开胃小菜。比如,某定位公司给河南阿五美食做的定位,500万买张A4纸,纸上写着:黄河大鲤鱼;还有某定位公司给河南好想你做的两年一千万定位,据好想你员工讲,来了一个星期,走了一圈,留下四个大字:“健康零食”,好想你。或许是久病成医,看多了套路,企业自己也能秀两手。2018年5月,阿五黄河大鲤鱼换logo,说什么花费1080个小时,设计106稿,搜集200页资料,设计出全新的logo,结果被网友发现只是“汉仪神工简体”字库字体而己。所以,你说小米200万请大师换logo这是不是在“开倒车”。都是别人2018年就玩过的套路了。而好想你则简单套用定位广告模版改为:“高端枣业”。而前段时间,知名榨菜公司涪陵榨菜也开了倒车……而乌江榨菜作为涪陵榨菜的主力产品可谓深受其害。“痴心”不改“搞央视梯媒大投入,地面推广搞形象,搞会议培训,听到他们这样的咨询公司,心里就难受啊。”涪陵榨菜某员工说到。“和波司登、雅迪差不多,卖了**,出口**国,我真的听不进去,央视广告,电梯广告,这不都是几年前玩剩下的吗?”乌江榨菜的经销商说。到底是什么样的广告能让公司员工和经销商如此痛心?原来,清明前乌江榨菜召开经销商会、宣导2021年花费上亿元请著名定位公司君智做的新广告。回顾下乌江榨菜这些年的广告公司路线,那可谓“有钱,任性”。在叶茂中最火的时候请叶茂中,在定位火的时候请特劳特,或许看特劳特定位不中,又请回叶茂中。如今,又启用君智来替换叶茂中,反复横跳,那感觉就跟个“学渣”答卷时看到的答案一样——“A对,B也对,不行可能还是A对,实在不行我就选把D”,可最后结果却说:这题选C。2004年,乌江榨菜请叶茂中做了“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广告,并请了张铁林为代言人,宣传产品的安全、健康。这么多年,这个广告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2008年,随着王老吉的大火,定位是第一生产力,于是,乌江榨菜请了特劳特定位公司。而特劳特定位公司给出了“正宗”这个什么都能装的筐,给出的广告语是:“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吃正宗榨菜,当然选乌江”。由于代言人请的还是张铁林,一时间让不明真相的观众以为叶茂中改信定位了呢。到了2013年,乌江榨菜又重新请回叶茂中。叶茂中认为,定位派的主要策略无论是诉求涪陵还是正宗,聚焦榨菜的策略都没有立足于洞察消费者变化,并基于此解决顾客层面的新消费冲突,因此无法真正有效推动乌江品牌的发展。于是,叶茂中为乌江提出了新口号:“中国好味道”,把小乌江打造成大乌江,并给乌江推出全新的脸谱包装。在“中国好味道、脸谱、中国红”的宣传下,小乌江立体地与年轻人结合了起来。略有些小尴尬的是,彼时正火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正是特劳特中国负责人邓德隆的另一个宣传口号:“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唉,邓德隆是把定位带到了“正宗”这个沟里,还一直不埋。2016年时,乌江停止了在央视的大面积广告。到了2021年,乌江又找到了定位公司君智咨询。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套路广告。只不过,因为早年特劳特的邓德隆已经搞过“正宗”了,君智就不好再搞“正宗”“高端”这样的概念,但“氛围组”还是要有的。氛围组,就是告诉别人,我这儿卖得有多好。比如,“十罐里有七罐”“十户城市人家七户在用”,这次就是“全球热销150亿包”。这些数字就跟现在网红茶饮请的排队客户一样,都是“氛围组”,毕竟,茶饮靠排队,“定位”靠正宗,正宗靠不上,就拿数字凑。同样的,这也是企业看一个定位公司有没有水平的标准,但凡这个公司给你弄个正宗,还带点氛围组,那基本是十个里面九个都是失败不靠谱的,要远离这种定位公司。诉求几何当看到“神奇的乌江榨菜”,老纳是有些上头的。知道的,是卖榨菜,不知道的,以为卖大力丸呢。这次,君智给出的口号是:“鲜脆爽口吃乌江”“全球热销150亿包”,而君智给出的未来具体操作,更是让人上头。老纳是没想到啊,正经定位里面的“定位三角”理论被君智拿来这么用,这跟城市负责人为了做PPT,随便套模版有区别吗?这里给大家讲个“专业定位”里面的定位三角研究理论,该理论是指定位通过分析消费者、竞争对手以及自身来帮企业找到其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结果,到了君智做报告的人手中,变成了消费者传播的策略。这让老纳想起当年自己才进公司做月度报告,为寻找模型到网上乱找图片加上自己的话的模样,还真可谓“不变初心”呢。本次,乌江启用了全新代言人关晓彤,而品牌包装还未更换,就感觉还是“定位+叶老师”的大杂烩。作为一个快消人,我们来分析下乌江现在的“问题”。首先,从乌江的销售数据来看,乌江是没问题的,但为了未来“3-5年的百亿目标”,它们要搞点动作;其次,乌江的知名度,去年台湾的榨菜哥让涪陵和榨菜火出了圈,尤其是那个“pei”字的读音,也间接让中国消费者知道了“涪”的正确读法。再有热心网友邮乌江榨菜,也基本说明了榨菜=涪陵=乌江这样一个基本认知。一个有知名度,有认知的品牌为何要这样折腾呢?在经销商看来,是为了给产品涨价。其实,这是一方面,毕竟从2008年开始乌江榨菜已经涨了13次了,也不在乎多涨一次,不可能单纯为了一次涨价,如此大费周章。而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乌江这些年意识到自己产品的天花板太低。为什么说乌江的天花板太低?上面我们已经说了,乌江在大多数消费者心里已经等同于榨菜,而乌江的天花板就是榨菜的天花板。举个例子,定位公司都会拿王老吉说事,如果当年给王老吉定位的成美公司给出的定位是说“正宗凉茶”“高端凉茶”甚至说“可以预防上火的凉茶”,王老吉都不会有日后的成功。因为这些定位是让王老吉=凉茶,可是凉茶这个品类能做多大?消费者联想到凉茶的时候第一步是什么?是想喝饮料,而后在喝饮料时选择喝可乐、百事、果汁、绿茶、红茶再到凉茶,当你选择凉茶后再想到王老吉,这就是把消费者心智进行了二次甚至三次分级。相反,王老吉当年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消费者是想到饮料,再想到自己想防上火。这样就把王老吉的天花板上限推到了饮料的上限。有一款牙膏叫云南白药,目前销量十分好。它把一个小品类,牙龈出血这块做出了一个大销量。消费者买牙膏第一诉求是美白,第二诉求是清新口气,牙龈出血是第四第五的诉求。云南白药是把这第四第五的诉求做到极致,可极致后就是它的上限也在那里,它需要扩展外延,让消费者信服云南白药在美白、清新口气方面也能做到最好。回到乌江榨菜,大家吃榨菜是想爽口、想脆、想鲜吗?如果消费者是这个诉求,大萝卜更能提供。消费者想吃榨菜大多是因为饭菜的味道差一点,或者心里就是想“咸菜”(或腌菜)的味道。消费者首先是想有味儿,而后在想有味儿的时候想到咸菜,在众多咸菜里有个五六样选择,而后在这五六样选择中选择榨菜,也就等于选择了乌江。这样看下来,乌江在消费者心里是经过了几层过滤,这样的天花板就降低了很多。乌江就是做到榨菜的天花板,销量也是有限的。所以,乌江多年来一直说要提升榨菜的地位。可消费者认不认呢?相反,我们看一个叫虎邦辣椒酱的网红产品。它的爆红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外卖“没味”,靠“虎邦救命”,“再难吃的外卖,有一勺虎邦就能救命”,这样的诉求下,很多消费者在自己家里也备了虎邦,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家里的饭什么时候难吃。现在,乌江榨菜不是要告诉消费者你鲜、你脆、你爽口、你开味,而是要告诉消费者乌江就是给你添一种味道,一种下饭的味道,让没味的变美味,让美味的更难忘。而不是告诉消费者榨菜的特点是什么。一个不见得正确的赛道,靠央视、靠分众,这些老套路再加上所谓的“双微一抖”,这些纯套路操作真能成功吗?估计不过就是再多一个企业认为“定位”不行了。毕竟,定位前二的公司特劳特、君智都请过了,这都解决不了,那一定是“定位”的问题。定位不行?老纳认为定位行,而且很行,因为见过专业的人。但这两年,定位被特劳特的邓德隆以及君智做的有些跑偏。或许是受所谓的“行业”都有必要重做一遍的启发,君智很多生意都是找特劳特做过的,要给这些企业重做一遍,不止乌江还有安吉尔净水器这些。一如当年君智老板谢伟山从特劳特公司出走带走简一大理石、雅迪电动车、飞鹤奶粉一样。可这样的重做,不过是特劳特走一个套路,君智走另一个套路。但结果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到最后,不过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说“定位不行”。如果大家把定位等同于特劳特这些,确实不太行。就像我给恒大冰泉的人推荐一家定位咨询的时候,这大哥最后回了一句:“我们老板不信定位,觉得定位不行”。连张默闻的广告都“欣赏”得来的人,都不信定位,可见定位如今被毁成什么样了。最后说一句:定位是好理论,只是歪嘴和尚唱偏了,企业要擦亮眼睛,别开倒车啊。
2021年4月6日
其他

如果我负责统一,怎么在市值上超越康师傅

键盘侠的实战文丨纳兰醉天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大家好,我是老纳。作为快消圈里知名的键盘侠,总是给企业找一堆问题,却从来没有在提出问题后给到解决的方案。既然已经是“侠”了,咱的键盘总要喷点不一样的,这样才能显示我2000元买的“键盘”与众不同。这次老纳从统一下手,如果“效果”好,以后会陆续推出我带领某某企业干翻某某企业的“YY“故事。键盘侠嘛,靠的就是一手好想象。“复制”网红统一中统这些年的追求是要在利润、市值上超越康师傅。可在刚刚公布的财报上我们看到双方的差距依旧明显。相较于前几年康师傅还会犯些错,如今的康师傅犯错机率越来越小。当然,企业的超越从来不是靠对手犯错,更应该靠自身实力。我们看两组数据,统一去年营收227亿,利润16.5亿;市值415亿。康同学去年营收676亿,利润40.62亿,市值797亿。最主要的一点是康同学的利润增长接近22%,而统一的利润增长19%。而后,康同学在方便面、饮品的增长速度也都超过了统一。其实很好理解,利润的增长一定是与销量的增长挂钩的。统一这几年也试过各种各样的变革,面水合并,数字化改革等等,动作不少,但在整个市场的投入上,却在相对地降低——这也很好地解释了统一前些年利润的增长、如今利润的增长也进入到了疲软期——市场费用减少,导致的就是排面缩减,市场维护减少。我们再看康师傅,面是面,饮料是饮料,甚至合并来的百事可乐也有一套人员在操作。康师傅在渠道掌控上原本就比统一强,在统一这两年把一些买排面的钱、员工人数减少后,对渠道的把握力就进一步削弱,甚至今麦郎总说超越统一。康师傅想要缩减支出,增加利润的途径要比统一更有空间。然而,我们要明白一点,利润的源头一定来自于销售的增长,不在于节减。从来,节减的原因也是因为销量无法增长。所以,统一未来的压力依旧来源于销量的压力,销量的贡献来自于老品的增长以及新品的销售。看统一推的几个产品:茶里王、冰红茶这两个效果会不会比鲜橙多好呢?新的无糖以及又一次推了焕神功能饮料。这几个产品,就不多评价了,不然就又回到以前只“键盘“喷的状态了。如何做新品?这几年,不断有人说“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这一点老纳是认同的。也正是在这样一波重做的浪潮下,不断涌出一些“网红”产品。可我们看这些网红类产品有一个普遍特色,就是在他们出现的前一两年就取得了线下产品五年十年才能取得的业绩。可这些网红产品可能五年十年以后还跟现的样子差不多,甚至因为流量越来越贵,市场越做越少。梁宁曾说:“我和太多的创业者朋友交流,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令我钦佩的优秀品质,也对创业付出巨大。但很多人输了,而且输得很可惜,因为他们不是打不过当下面前的这个对手,不是自己不勇敢不敢投入,而是当他们杀入战场的时候,不知道这一仗有多大。他们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姿势,什么样的配置,什么样的资源来拿下这一场战争”。这就是如今创业者的新困境:他们敢投入、敢拼,而且很有市场触觉。可他们对市场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所以,把消费品重做一遍的一定不是90后,95后这些人。而是有过行业纵深经验5年、甚至10年以上的“中年行业人”可能才是“再做一遍”最合适的人群。因为做事稳、有经验、知道困难是什么。换句话说,把消费品“重”做一遍,就把目前这些90后、95后做的产品(进度慢且品类大)拿来“复制”下就可以了。嗯,如果我负责统一,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网红产品复制一遍。毕竟,这方面统一还是有很深的业务能力。知名饮料“元气森林”早期就是统一代为加工的。产品未必需要原创,我们看一下农夫山泉这两年奖励的产品组,苏打水团队、茶π,也都不是完全的原创类产品。如今,企业的市场把握度就是“中年人”不如95后们。而企业的专业度又是这些95后们无法拥有的。做爱夸水前面说的选品,是为了提升新品存活率以及为增长产品的销量、利润率。通常,网红产品的价格都比较高,这样一来,新品的定价也就有了空间。尤其是饮料这块儿,饮料的市场增值空间很高,举个例子,社区团购的包装类产品,饮料和含乳产品占比达到40%左右。除了利润率以及产品增量外,还要在市值上有所贡献。那么,没有什么比做水的效果更好。我们以农夫山泉为例,开年后其股票一路跌,但市值依然在2000亿左右。而农夫山泉在饮料这块的销量其利润率与统一基本相当。茶π
2021年3月29日
其他

失望!农夫山泉千万元级经销商宣布“破产”

文丨橘子随风潜入夜的,除了春雨还有危机。这个年报季,和农夫山泉上市后首份年报一起到来的,还有其衡阳市代理商的“破产”。突如其来的“噩耗”坏消息来得有些猝不及防。3月17日,衡阳市好宜佳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宜佳)的法人周晓林对外宣布了一个消息——破产。原因是,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商户货款以及各银行的债务。流出的相关视频披露,好宜佳需要偿还的资金已达1500万,有人甚至直接将其称之为“诈骗”。重点是,好宜佳是农夫山泉在衡阳市的代理商。从2011年开始代理农夫山泉的产品,近10年的时间里几乎从无到有、从年销售几百万做到了几千万。有信源称,2020年好宜佳实现销售额2800万(税后),整个衡阳办事处实现销售额9000万(税后)。2021年,好宜佳计划挑战3800万。事发后,有消息称,其在2021年的前两个月都完成了销售任务。在周晓林对外宣布破产之前的2月份,与其合作的分销商除了很难从好宜佳拿到货,几乎没有看到其任何有关破产的征兆。就在两个月前,好宜佳还在农夫山泉当地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开了订货会,现场收到的货款就有几百万。而此前几年,在外界看来,好宜佳的生意可谓风生水起,与其合作了5年以上的分销商始终无法相信其竟然赔了上千万。事发后,十余位分销商纷纷聚集到好宜佳,经现场统计,好宜佳仅欠分销商的货款就达758万元。其中,就单个分销商而言,有百余万的,也有四五十万的;除了货款,好宜佳还欠了银行六百万的逾期贷款;有知情人士称,好宜佳还拖欠了员工的工资;在运营过程中还曾以入股方式吸纳过其员工的资金,有员工曾拿出几万、几十万入股,可如今……是的,如今,都是省略号,没有人知道事态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好宜佳的办公室、仓库已被搬空,当地的派出所、公安局、甚至市政府都因此事被逐一牵动。有知情人士称,好宜佳的老板周晓林还在跟分销商沟通,希望对方能给自己机会和时间重来,也在想办法融资。可是,与其合作过的分销商坦言,“你还敢相信他不?”在他看来,想要翻盘,太难了。严峻的生存现状年销售几千万是真的,负债累累也是真的,虽然对外宣布破产却没有跑路的周晓林和他的好宜佳,究竟缘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有业内人士用“崩盘”形容好宜佳当下的状态;也有人说是被压货压得;更有知情者称,好宜佳是为了维护地盘,不想拆分,养了十年的“孩子”不舍得;同时,替农夫山泉公司在当地打水的价格战,价格倒挂加上高利息……总之,细究下来,好宜佳的今天,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首先,好宜佳经营的产品相对单一,再加上人员的工资、提成、仓储、配送,既使农夫山泉采用费用包干制,加上严格的市场检核,业务人员的口头费用承诺,为了达到业绩目标的压货,低价去和竞品打价格战,这些“成本”都是好宜佳来承担的。重点是,近三年来,农夫山泉的水饮占比在下降,虽然农夫山泉积极推新,却没有爆品来拯救市场,这加剧了饮料市场的下滑。如果出现价格倒挂,再深陷价格战的泥潭,亏损只会加剧。其次,资金周转困难,对财务的预警视而不见。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好宜佳选择了拆东墙补西墙,不断地投入资金填坑,以至于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为了保住“地盘”被城市经理“逼着”压货前进,资本积累的过程跟不上亏损的进程。为了保住经营权、为了完成目标,到处借钱,以至于负担越来越重。第三,管理不善。价盘失守后,放任业务人员的做法,只要能出货、回款,放弃盈利底线,迎合公司目标,不断填坑,导致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亏损越来越严重。在这个不断走向深渊的过程中,好宜佳未能及时止损,为了“目标”一而再再而三地倒贴……可这种操作,买的越多,亏的就越多。“冤大头,被城市经理压死的,要业绩不管死活”,有知情者称,在整个事件中,好宜佳也冤枉的很。可不论怎样,这些都是“外人”给出的理由,当事人周晓林,只称“不太方便”拒绝透露有关其破产的原因。有分销商称,好宜佳的部分银行贷款是农夫山泉的地方工作人员推荐其去办理的;农夫山泉当地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不清楚好宜佳的运营现状和资金危机,一定程度上有失察之责,分销商们希望农夫山泉公司能出面彻查此事。“农夫人”都不容易事实上,不少农夫山泉的经销商压力都大,更换经销商也是常有的事儿。一方面,农夫山泉对经销商要求比较严苛,在产品的保质期改成9个月后,公司层面对产品流转有了新要求,加上去年疫情,经销商的临期货比以往时候多。为了提高产品的流转速度、保证进入市场的产品有着不错的日期,农夫山泉公司对过期货查得很严,发现了就一罚十,而且,针对过期产品的补贴也很少。三十万左右的过期货,公司也就补几万。今年,农夫山泉提高了产品价格,不搞市场促销活动了,这让经销商想套费用都套不到。而往年,经销商有损失了就会想办法套取农夫山泉的市场费用。去年,因为各种落地政策的执行,以及稽查、盘库存等等,经销商被各种罚款。过期货、超过公司指导价售卖产品等,都会被罚。要良性库存,又要完成销售目标,很多经销商都“敢怒不敢言”。去年8月,钟睒睒召开了一次针对经销商的视频会议。据悉,有些经销商代表在会上对钟老板说了真话,之后,情况才稍有好转。在农夫山泉部分员工眼中,公司不少政策是好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就变了样。甚至,有些城市经理、办事处主任连同经销商一起“搞事情”。而有些员工的生存现状也变得艰难起来。一位在农夫山泉工作超过15年的员工对快消君表示,自己被针对、被挤兑。原因是,他知道自己曾经的办事处经理都做了哪些违规的事儿。该经理因违规被农夫山泉公司离职后,甚至跑到自己家里打家里人、威胁自己,认为是自己告密导致其离职。更糟糕的是,其当下的领导和已经离职的前经理是“兄弟”,于是,从去年10月份的那次竞岗开始,自己被挤兑的更厉害了。从考核情况和业绩完成情况来看,该员工都不至于被调岗降职,但还是被“降级”对待了——“干了十几年,基本工资还赶不上新来的业务员”。至今,该员工一直在和公司相关领导反映和纠结此事,甚至因此生病。但情况一直未能好转。据该员工称,在公司,和她一样被不公对待的员工很多,这些在公司的吐槽区并不鲜见,而钟老板说要善待老员工,也不过是个好想法罢了。有关前述经销商破产以及分销商们希望农夫山泉公司彻查此事的相关问题,农夫山泉官方给出的回复是——经销商都是独立经营的法人主体,对于自身的经营行为要承担责任。在此事件中,农夫山泉的声誉、市场经营和经济利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将诉诸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其他受害的人员、公司等也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而有关善待老员工以及针对经销商罚款等问题,其官方并未给出回复。农夫山泉也是“人”让人无力的是,不论是经销商被压货还是员工被挤兑,甚至经销商破产,都被认为是“正常的”。不压货?不压货任务怎么完成,谁家不压货?快消行业有不压货的公司吗?破产?行业里、一夜之间消失的客户,少吗;窜货?适当的窜货不是还能解决库存问题吗?不然干等着赔钱?被挤兑了?职场里谁不被挤兑?不都是个人恩怨吗?说不清楚谁对谁错……一言以蔽之,农夫山泉也是“人”,是人自然会有大多数人都有的问题,它最终不也是个快消公司吗?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连衡阳这个城市,现在都被认为是风水不好的地方。近三年来,先后有伊利、旺旺的经销商跑路、崩盘;去年,遭遇疫情;今年又赶上好宜佳。有知情者称,此事对行业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就在昨天,农夫山泉发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去年,该公司的营收下降4.8%至228.8亿元,水类产品下滑2.65%至139.66亿元,和前述知情者反馈的市场情况一致。有分销商说,“农夫山泉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我们是农夫山泉的搬运工,做农夫山泉的产品是赚钱,但真的也就是搬运的那点辛苦钱”。不论是好宜佳还是前述老员工的当下,都是农夫山泉公司众多经销商和员工中的个案,不代表大多数,但这些特殊的情况如若处理不好,也势必影响农夫山泉的品牌形象。事实上,农夫山泉近年来拥有很多高光时刻,甚至被称为“水中茅台”,可时代在变迁,谁能保证当下高速运转、依旧赚钱的农夫山泉不会变成今天的健力宝、娃哈哈、加多宝呢?而昔日的健力宝、娃哈哈、加多宝,谁不曾一时风光无量,而眼下又备受质疑?“你看生意两个字,生就是生存,意就是意义,就是说企业生存的意义就是生意。企业的最高境界不是大,而是长远。我从2000年以前就开始研究企业的长寿问题。我为什么会从保健品跳到做水,很大的一个程度上是因为,人不能不喝水,这是长线产品,第二个我为什么从龟鳖丸会做到维生素,因为维生素是长线产品,为什么我又会从维生素做到牛肉棒(母亲牌牛肉棒也是养生堂旗下产品),牛肉棒也是长线产品。我现在考虑的每一个产品都是要考虑一百年,也就是你走得下去。”这段话,是钟睒睒在2004年,央视的一档对话节目中说的。而不少人认为,农夫山泉当下已经在“守业”了,可钟老板在2021年将迎来67岁,他已经不再年轻了,可农夫山泉的“长远”终究需要很多除了钟睒睒之外的力量去支撑,时间也终会给出答案。
2021年3月26日
其他

两省虚假出库1000万,15年老员工实名举报,玛氏箭牌或变相裁员

中国职业经理人在外企的“搓麻”还能继续下去吗?文丨纳兰醉天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大家好,我是老纳春节过后,企业便开始陆续向自己的员工下手了,而员工就像用过的抹布一样被甩到一边,讨不到说法。2月24日,中国人寿黑龙江嫩江16年工龄前员工张乃丹因举报自己的领导孙小刚造假而上了热搜。就在前一天,玛氏箭牌黑龙江的一名工作了15年的销售员工,也试图通过群发邮件的形式为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寻找一个说法。只是,相较于中国人寿的激烈,快消行业的“举报”温和了许多——一封群发邮件,是快消员工能想到“最出格”的方法。而这样的举报邮件背后,更多是对工作十五年的不甘,在多方反馈无果后,最后的“挣扎”与绝望。就像耕耘了一年的老农,秋天没收获一粒粮食那般;这还不算惨,更惨的是国家补助还被“黑心”人给截了胡。业绩造假我们把举报者化名为X,因为积库问题(文章叫虚库)被公司予以开除。愤而写下了这封“举报信”,核心内容如下:1、北区一直以来对过期库存都是不让真实体现的,分阶段、不同程度地控制提报,导致经销商的真实库存不能体现。2、2020年以来,每个段领导都要求必须100%达成出货目标,但实际以虚减经销商库存达成出货目标,如果不按要求完成就给予处分,导致P11段黑吉2省有1000多万虚库存体现,这1000多万虚库存是黑吉两个省90%的同事或城市构成,这不是“个性”问题;3、北区经理H和省经理Y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只处理了几个B3级同事,其它人却没有处罚,故有理由怀疑是以领导个人喜好,而非按公司员工手册标准来处理此事,未体现对同事的公平公正原则;4、因为虚库存问题导致X被开除,工作截止日是2月26日,而通知的电话是2月19日,不给经济补偿,且X向公司的关系小组及倾听专员反馈,其作假非本意。然而,因这件事,还有3名城市经理和1名省经理被开除,都给予了补偿。5、从P11段末发生虚库存事件以后,在P13依然让员工按照北区给的过期货金额来提报过期库存,并没有按实际过期库存提报,所谓的控过期货。6、北区要求经销商加产品毛利,这部分毛利用做当地的市场运作,这也是导致窜货、价格混乱,与竞品相比无竞争优势,销售不畅的原因。7、X自2006年加入玛氏,无不良行为。希望公司能给个说法。我们先说几个名词,玛氏曾是发周薪的,所以,一直以来是以周为时间单位,每四周为1P,全年分13P;玛氏箭牌中国共分四个大区,东南西北;而玛氏的员工B2为基本员工,B3为主管;虚库是指虚减库存,在这个名词上,与老纳的认识有一点不同,在饮料行业这应该叫积库,就是指产品积压在仓库里,并没有出库,但业务却每天报出货。在很早以前,快消行业销售良好时,为了第二年任务不要过份增长,业务都会少报出货,实际上经销商出货比业务人员报的多,这种情况下,经销商的仓库是比较空虚的,这才叫虚库;另一种叫移库,就是为了防止公司查库存,让经销商再开个仓库,把货转移到新仓库里完成出货。看得出来,X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很激动,有些用词不够准确,而据X表述,这是在与关系小组沟通后,放手一搏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老纳来解读一下。玛氏箭牌公司一直有个良好的政策,就是帮助经销商对过期货给予处理,而处理的费用完全由玛氏箭牌来承担——老纳在快消行业工作了十五年,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公司帮助经销商承担过期货的退货行为。可在处理库存的时候,却发现:业务为了完成业绩,有虚报出货的问题,即没有出库那么多,为了完成任务却虚假出货。黑吉两省虚库1000万,并在公司查完虚库后,在后续的实际操作中,经理们依然安排大家控制过期货。也就是,你不能按市场上实际库存的过期货来提报,而是按经理们给出的金额提报,超出的部分后面再想办法来提报——一句话,都是为了业绩好看、为了自己的提成、为了给公司一个交待。变相裁员显然,一个好政策,又被玩坏了。其实,无论是虚库、移库都是快消行业你知我知的“潜规则”。然而,这种潜规则又有一个很容易破碎的现实:你的现任领导走了,那你所有的虚假出货行为就会暴露,毕竟后来者不愿背负这么大的雷。所以,你不要看哪个区域的数字有多漂亮、市场多好,只要换了负责人,一堆问题都会摆在明面上。当然,处理这种潜规则时,多是负责人私下沟通、并许诺接下未来怎么处理。毕竟,“屁股都不怎么干净”。“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都是打工的,互相不为难”。万一真来个“不开面”的大哥,这大哥还想着未来升官发财,或者想换成听自己话的人,要是公司业绩不好,又有变相裁员,那么就把几个不是“自己人”的区域负责人拉出去“祭”天。这时,领导们或会站出来放起“马后炮”:“我是让你们完成业绩,但没让你们做假,这样的假业绩我们宁肯不要”,那一脸的正气凛然,别提多正了。大家可以学学这样的话术,就这文采风扬的,老纳都表示汗颜,这世间怎么会有如此让人如沐春风的文字呢?都能给你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X表示,这几个雷,他都踩到了。原来的省经理调走,新来的省经理要把问题都爆光出来。而后,公司以“学习”的名目要求他去“谈心”,经过“谈心”,他坦诚地“说明”了前述虚库问题。并认为,作为一线的管理者,他要承担起责任。可由于之前X已经有一个警告处分,再加上这一次的记过,两者合并后被开除,没有赔偿。既然,玛氏的关系小组这么了解公司的员工手册,不知道清不清楚中国的法律要求开除员工的通知要提前一个月下达呢?其实,我们看X的“举报信”内容,就透露出他对处理结果的不满意。公司口口声声说按员工手册处理人,但一个公司的“大众”事件,黑吉两省1000万假库存,他负责的城市40万假库存,按这标准,得处理多少人?虽然,B3是一线主管,但你能说B4没问题吗?显然,一线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背得一口好黑锅。他所背的警告处分与费用有关。因玛氏要求终端相关费用,都必须是申请批下来,由公司直接打给终端,不能由经销商代出。可X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费用不够、由经销商垫付的情况,因此X在申请费用时就打给了经销商,所以被警告。这也是他为何在第5条时说到,北区要求经销商加毛利来做市场,导致市场的窜货问题严重。不是说按公司要求来吗?可实际上呢?有多少“冰山”下的玩法呢。X表示,此次事件的处理,其实是为了玛氏箭牌3月份的裁员做准备,自己是被变向裁员了,还是没有赔偿的那种。现实是,玛氏箭牌这些年在中国的业绩越来越差,“如今,两个品牌的销量,只能顶上过去一个巧克力的销量”,X表示,“可当初我完成一年1000万的销量时,只有5个人,现在我们团队有13个人”。“大家都是给玛氏打工的,所以很怕美国那边知道真相。在我写完举报信后,公司就把我的邮箱封了,北区的经理连夜给大家开了一场会,让大家不要讨论这件事情”。X无奈地说。不守“规矩”不知,有多少人记得老纳曾提过一个著名的外企职业经理人的“搓麻将”理论?就是几家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们,对自己的身份有明确的认知,就是高级打工人。“A、B、C、D这么几家外企,每个职业经理人其实都知道各自的管理底细。如果你在A干不下去了就跳去B,B公司的跳去C,C公司的人跳去D,D的人再跳去A,就跟打麻将换牌一般”。这就是外企职业经理人的“搓麻理论”。在那个增量的时代,这样的方法十分有效,不论你用什么手段,只要把公司的销售数据做得漂亮点,给“老外们”有个交待,再通过部分媒体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吹嘘一通,谈一谈未来公司要在中国市场追加多少投入,中国市场要怎么做。那些不明就里的老外就认为,“you
2021年3月1日
其他

断货,断货,还是断货,这个春节礼盒卖疯了

我感觉到,熟悉的一切都回来了文丨纳兰醉天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大家好,我是老纳2021年春节,三个地方人最多,景点、商场、影院。都说2020年没挣到钱,可翻了倍的电影票,卖的比往年更凶了,不断地刷新着票房纪录。而往年空空的大卖场,今年春节又热闹起来。本来以为,1亿回不了老家的消费者会让礼盒市场变得寒冷,可实际情况是,风停了、雨停了,做礼盒的经销商感觉自己又行了。刚刚过去的春节,那些做礼盒的经销商,一扫2020年的阴霾,重新又抖起来了。大年初一要求补货的消息就没断过;到了大年初二“回门子”这天,补货、调货已经来不急了,毕竟仓库里面的库存也清空了;到了初三,用颤抖的手,热诚的心给厂家经理发一条消息“公司啥时候能发货,能不能就近给调点货”。似乎忘记了一周前还给厂家负责人说:“再压货,我就不干了”。热卖常看老纳文章的人知道,“穷”是老纳的标签。一个朋友跟老纳讲:你为什么穷?举个简单例子。你写了一篇文章说农夫山泉大年初三要求员工上班的。我看到的是,这是农夫管理层在努力抢战市场、铺货,是利好资本市场,所以股价必定会上涨,于是,我追投了农夫(彼时,时农夫股价58港币,老纳写文时已经涨到64.9港币,一周时间),而你看到的却是所谓管理层拍老板马屁。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一线线索,从线索中剥离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老纳曾在2020年12月28日写过一篇文章叫《一文看透2021春节送礼市场:胆子越大,收获越大》,嗯,这篇文章仅有5000左右的阅读。在文章推送之后,疫情再次爆发,导致的结果就是各级层层加码,似乎2020年春节的一幕又要重新上演。这是要打脸的节奏,刚吹过胆子越大、收获越大,结果却是这个样子,这肯定要被一些经销商朋友拿来鞭尸了。还好,阅读不高,铁粉不多,而以老纳的话为行动纲领的经销商更是几乎没有。“由于2020年春节疫情,导致很多小品牌的消失,2021年春节对于一线品牌来讲是难得的销售机会”,老纳在文章里输出了这个观点、与一个加多宝市场负责人对春节市场做出的判断一致。在产品不动销,经销商不愿意发货的时候,他找到公司出了一份承诺书,大体就是告诉经销商,如果市场不动销,公司愿意给经销商退货。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承诺下,经销商的发货意愿也是极低的。“不是经销商不愿意收货,而是终端客户不愿意压那么多的货”。该经理提及,“经销商当时的仓库几乎还都是满的,而终端原本进1000箱的门店也只进100-200箱。往年,过了小年,礼盒都会有一部分消化的,但今年,一点动静都没有。到了腊月26下午,在当地最大的市场,一经销商拉着我的手说,往外调调货吧,今年不行了。结果,大年初一这个经销商就断货了。”经销商断货,本是件利好事。只是,断货的背后是经销商今年春节的任务指标普遍没有完成。这个相信老纳判断、也相信自己判断的经理,其今年春节任务也就完成了76%-80%之间,这两天物流上来,再发一波货,追下元宵节,估计能完成91%左右的任务。可依然达不到2016年的高峰,顶多与2019年春节持平。据蒙牛、伊利的经销商及城市负责人反馈,预计70%的市场处于缺货状态。与加多宝、王老吉、蒙牛、伊利等相反,银鹭在今年1月份加大了压货力度,全月出货10亿,其中,河南市场就出货1亿。“目前,库存的具体情况得等初六上班后,交叉盘点才知道具体消化如何。当然,不看库存也知道经销商今年调货不急”,银鹭某负责人说,虽然银鹭整个春节期间没加班,但大家都在经销商群里看到了各网点的调货消息。
2021年2月17日
其他

农夫山泉初三上班?中层管理者什么时候能不牺牲员工利益

很多农夫山泉的员工也认为老纳是个农夫山泉的专业“黑子”。老纳再一次强调一下自己的立场:只要不伤害员工的利益,老纳愿意为每个企业歌功颂德。农夫山泉是一家优秀的企业,钟睒睒更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老板。
2021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