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小文青

其他

甲状腺癌侵犯,不影响寿命!

甲癌术后拿到病理报告一般都会出现被膜相关的形容词比如侵犯被膜,累及被膜,突破被膜,侵透被膜看到这些字眼大家就开始焦虑被膜和被膜外侵犯到底是怎么回事?对预后有没有影响?需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腺外侵犯首先要搞清甲状腺被膜在哪里?它是紧贴于甲状腺由结缔组织构成的一层膜图中绿色的线圈就是甲状腺被膜如果被膜组织中发现了癌细胞则定义为被膜侵犯癌细胞局限于被膜时并不算腺外(被膜外)侵犯如果癌细胞穿过被膜到达腺体外(肌肉脂肪组织)即构成腺外侵犯如果是显微镜下发现的侵犯则定义为微小腺外侵犯如果这种侵犯是肉眼可见的则定义为明显腺外侵犯但甲状腺被膜自身并不是连续的即便周围肌肉脂肪组织中发现癌细胞也很难断定是实际的侵犯还是被膜自身不连续导致的所以微小腺外侵犯的判定非常主观同一个受检样本不同病理医生给出的结论可能截然不同微小腺外侵犯的发生率那么微小腺外侵犯常见吗?答案是肯定的癌变可以发生于甲状腺任何地方甲状腺本身又不大前后距离仅仅有1-2厘米跑到腺体外并不奇怪甲状腺癌类型微小腺外侵犯明显腺外侵犯乳头状癌20-25%5%滤泡状癌2-5%1%髓样癌10-15%5%未分化癌->95%滤泡状癌有自身包膜因而很少出现腺外侵犯未分化癌以明显腺外侵犯为主髓样癌和乳头状癌微小腺外侵犯更常见髓样癌微小腺外侵犯比例在10-15%乳头状微小腺外侵犯比例可达20-25%微小腺外侵犯对预后的影响微小腺外侵犯既然常见那它对预后是否有影响呢?这方面的调研很多我们从复发率和生存率两方面来看1复发率医院统计对象复发率没有侵犯微小侵犯MSKCC1DTC,
2021年10月20日
其他

观察和等待,甲癌旅程中的必修课

有一天,你被诊断出了甲状腺癌。你的第一反应是:OMG,这不是真的!然后你振作起来并下定决心,老子要赶快搞死癌细胞!因为你常常听大人说起,癌症的治疗要争分夺秒!于是你急吼吼的花钱找黄牛排队,找熟人排手术,希望尽快消灭掉身上的坏东西。对于大多数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并没有错。但今天的话题恰恰相反:得了甲状腺癌,遇到下面三种情况,需要学会观察和等待。甲状腺微小癌的观察和等待先来看看甲状腺癌发病率的数据:1990年,美国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是5/100000乳头状癌所占的比例是80%甲状腺癌的年死亡率是0.4/10万现在,美国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是16/100000乳头状癌所占的比例是90-95%甲状腺癌的年死亡率是0.45/10万三十年间,甲状腺癌发病率异常升高,死亡率几乎保持不变,乳头状癌占比明显增加。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铁的事实: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我们国家甲癌发病率的数据可能更炫目:美国三十年的时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了两倍;而在北京和上海,发病率增长两倍只花了不到十年。三十年前,一个知名三甲医院甲状腺年手术量是几十台;而现在,可能是几千台。最新的肿瘤大数据显示,国内乳头状癌的占比已经达到了99%。这个数值越高,也意味着过度诊断越严重,因为其余类型的甲癌数量几乎是恒定的。是啊,有很多甲状腺癌需要手术。非乳头状甲状腺癌需要手术!术前发现有转移的乳头状癌需要手术!原发大于1厘米的乳头状癌需要手术!但是,还有很多术前无转移的微小癌,大概永远不会威胁生命。当体检机构将它们诊断出来,这已经是过度诊断!当外科医生建议手术,告诉病人得了一种几乎可以治愈的癌症,而不是它本身可能就不需要治疗的时候,这已经是过度治疗!观察和等待,有时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转移淋巴结的观察和等待术后出现可疑的淋巴结,对于很多乳头状癌和髓样癌的病友,是一件常见又不爽的事情。很多病友和一些外科医生,把术后出现转移淋巴结再手术称之为割韭菜。来一拨,割一拨,割了再长继续割,就是这么屌。对于乳头状癌,可疑淋巴结大多不是新长的韭菜,而是没割干净的韭菜。这韭菜也不是长在地里的,而是人身上的,所以不该割的这么随心所欲。有些韭菜,观察观察再割可能效果更好,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例子。一个病友术后彩超发现了一颗侧颈区的可疑淋巴结。但他实际有两颗不好的淋巴结,还有一颗在中央区。因为中央区的可疑淋巴结比较小,术后的彩超没法发现。如果马上再手术,那么肯定会遗漏中央区的转移淋巴结,导致以后可能还要第三次手术。如果术后随访一段时间,等中央区可疑淋巴结在彩超上出现再手术,也许就能一网打尽。是啊,有一些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需要再手术。相互融合的转移淋巴结需要再手术!可能侵犯关键部位的转移淋巴结需要再手术!短边大于1厘米转移淋巴结需要再手术!但是,还有一些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这些可疑淋巴结短边只有3/5毫米,能够长期的保持稳定,是适合观察的。这种适度的观察,并没有造成远处转移的风险。观察和等待,有时是为了寻找适当的干预时间。肺转移的观察和等待甲状腺癌的肺部转移,不常见,但也会发生。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如果远处转移吸碘好,那么碘治疗往往可以解决问题。但有一部分吸碘不好/不吸碘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以及髓样癌,远处转移了,就不得不面对带癌生存的现实。不过,很多远处转移灶可以观察相当长时间。我这个月去本地的癌症中心年度随访,碰到一个乳头状癌的病友。他1999年的时候就有肺转移,转移灶是2毫米,也不摄碘。二十年的时间他没有进行治疗,转移灶确实缓慢的进展到18毫米。医生现在建议他进行靶向治疗,因为担心肿瘤继续进展会影响他的功能。但是对比二十年前,现在又有了不少新的药物,新的希望。很多年轻的乳头状癌病人从发现肺转移到需要进一步干预,需要的时间是以十年为单位计算的。观察和等待,有时是当下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寄希望于以后医学的发展。长按关注甲状腺公众号:温哥华小文青去教育,让患者自己了解我们的疾病去参与,让其余患者学习我们的经验去交流,让社会大众了解我们的需求
2019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