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来到食草动物区,不难发现角是许多食草动物头部的明显特征之一。上海动物园有30多种食草动物,其中有20多种有角哦。食草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是食肉动物的食物,食草动物没有锋利的牙齿或爪子,为了躲避食肉动物的追踪它们不仅进化出较快的奔跑速度,头部也进化出坚硬的角。这些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的角,其实在结构和生长过程也大有区别。今天的“动物园暑期小课堂”(点击可跳转往期),一起来跟着食草动物认识各种各样的角!食草动物的角大概可以分为5种:洞角、实角、犀牛角、长颈鹿角、叉角羚角。洞角牛科动物羚牛、角马、岩羊、旋角羚等牛科动物所特有的角,因为犄角里有一个中空的腔室,因此称为洞角。塔尔羊伊兰羚羊洞角是由真皮形成的骨质芯与表皮形成的角质鞘组成,该种角质地坚硬,终生生长,不分叉不脱落。白脸牛羚(左:幼年,右:成年)实角鹿科动物每年周期性脱落和重新生长,这是鹿科动物的特征。梅花鹿、豚鹿、麋鹿等鹿科动物雄性具角,少数两性均有角(驯鹿),麝、獐无角。豚鹿獐(无角)实角是真皮骨质角。新生角在骨心上有嫩皮,通称为茸角。角长成后,茸皮逐渐老化、脱落,最后仅保留分叉的骨质角。黄麂周期性生长中的茸角茸皮逐渐老化中茸皮脱落中黄麂的骨质角该种角周期性脱落,与繁殖有关,雄性个体在繁殖期结束,骨质角脱落,在下一个繁殖期到来前再次生长出来,不同物种的脱落时间不同。犀牛角犀科动物犀牛角是犀科动物特有的角,由表皮角质层的毛状角质纤维组成的。不同种犀牛,头部角的数量不一致,黑犀、白犀、苏门答腊犀有两个角,印度犀、爪哇犀有一个角。角的着生位置特殊,在鼻骨正中,双角种类的两角呈前后排列,前角生于鼻部,后角生长在颔部。白犀长颈鹿角长颈鹿科动物长颈鹿、霍加狓的角,是皮肤和毛发覆盖的骨突组成的。长颈鹿在头顶部有2个角,前额中间有1个角,两耳后面还有2个角,一共有5个角。长颈鹿耳后的小角叉角羚角叉角羚科动物雄性叉角羚特有的角,是介于洞角与实角之间的一种角,骨心不分叉,角翘分叉,毛状角翘周期性脱落。叉角羚(图片源自网络)“角斗”动物的角除了用于防御抵抗猎捕者,另一个作用是用于争夺配偶与保护领地,在野外食草动物要想获得较多的交配权,就需要与同性进行争斗,这个时候就用到了头部的角。白脸牛羚大部分雄性食草动物打斗时,时常是奔跑过来撞击对方,头部的角既可以给对方造成严重的伤害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头部防止受伤。黄麂:迷你角,也不影响发挥因此,在自然界中大部分雄性动物的角比雌性的明显,甚至部分雌性动物无角。印度黑羚(雄性有角,雌性无角)欧洲盘羊(雄性有角,雌性无角)课后作业打卡时间学会了吗?快来分辨下,食草动物们都各自拥有哪种角呢?食草动物区还有更多动物等你来分辨!来上海动物园打卡学习不同动物的角,并分享3种不同类型的角吧!参与方式即日起到2022年8月16日完成“课后作业打卡”,带话题#上海动物园#+#动物园暑期小课堂#发布原创“作业”至微博、抖音或小红书,并将分享链接私信至微信公众号后台。小动将在后续“动物园暑期小课堂”各期全部发布后,从所有“课后作业打卡”分享中选出点赞最高的10份“作业”,赠送免费入园名额(每人2个名额)。注:活动不限年龄,欢迎“过期儿童”一起参与。同一分享内容不同平台分享视为一次分享,不重复计算。文:耿广耀图:朱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