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财经

其他

飞贷小贷部分产品未表示年化利率 用户质疑多重费用推高贷款成本

用户反映称,其通过飞贷平台申请贷款,除还本付息,另需支付管理费、综合费等多项服务费,最终综合年化利率高达36%近期,有用户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反映称,其通过深圳市飞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贷小贷”)旗下的飞贷平台申请贷款,除还本付息外,还需支付包括管理费、综合费、清算费以及逾期代偿费等贷款服务费用。据此,该用户贷款的实际年化利率达到36%。用户遂质疑飞贷平台收取的贷款服务费项目繁多,推高综合贷款成本。据悉,飞贷小贷是由深圳中兴飞贷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为9.46亿元。此前,监管发文表示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10亿元,据悉,飞贷平台为用户提供移动信贷产品服务,其提供的信贷产品包括信用贷、经营贷。用户可通过该平台申请贷款,资金方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飞贷平台即为用户提供助贷服务。部分贷款产品未标示年化利率数据显示,飞贷小贷的实缴注册资本为9.46亿元;另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18年6月,飞贷小贷的许可经营项目发生变更,新增项目为经相关部门批准开展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不得吸收公众存款)。据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业内某金融分析师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鉴于《暂行办法》尚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暂行办法》正式落地后,飞贷小贷需补齐注册资本以满足监管要求,方能开展互联网小贷业务。“《暂行办法》一方面会让网络小贷公司的经营成本上涨,尤其是合规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会导致网络小贷杠杆率下降,资金成本升高,但随着行业出清,行业头部机构也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部分网络小贷机构可能会更多地转向助贷业务,正如飞贷小贷目前正在做的亦是助贷业务”,上述金融分析师进一步补充道。飞贷小贷官网信息显示,其提供的信贷产品包括信用贷、经营贷,最高可贷金额分别为30万元、1000万元。记者发现,飞贷小贷的官网、官方APP以及微信公众号在展示上述两款信贷产品时,均未标示年化利率。据介绍,信用贷实行动态利率,即根据用户分级实行个性化利率,资信越好,利率越低,并根据用户资信状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经营贷则支持随借随还,成本低按日计息。*上图为信用贷展示界面,下图为经营贷展示界面,截图自飞贷小贷官网根据央行于2021年3月发布的3号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显示,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其中,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用户质疑服务费推高贷款成本据了解,不少用户通过黑猫平台投诉称,飞贷小贷收取高额服务费、暴力催收等。截至目前,飞贷小贷的累计投诉量为625条。用户李先生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2021年9月,其通过飞贷平台申请借款18万元,用途为日常消费,借款期限为24期,资金方为青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据贷款合同显示,该笔贷款银行收取的贷款年化利率为7.4%,即按借款日1年期LPR的基础加355个基点进行收取,在借款期限内,该利率保持不变。值得注意的是,李先生该笔贷款的综合成本年化利率却达到36%。*李先生的借款合同及还款账单,图片由用户提供据用户提供的贷款合同显示,飞贷小贷的贷款服务费包括管理费、综合费、清算费以及逾期贷款代偿费等。借款人在首次还款时,向飞贷平台一次性支付管理费,管理费金额按贷款金额的2.5%收取;综合费的具体收费标准为贷款金额*1.98%-贷款月利息,综合费的计收日期至用户全部债务清偿之日;清算费则是借款人发起提款或还款(包括部分还款)时,引发由飞贷平台提供清算服务而收取的资金划拨费用,清算费由借款人承担,按次收取,每次收取2元;逾期代偿费即借款人出现逾期后,飞贷平台为借款人实施代偿后,以借款人逾期贷款的贷款余额为基数,以代偿费费率为系数,按日计算。用户杨先生亦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其因资金周转通过飞贷平台申请多笔借款,以一笔10万元的借款为例,贷款期限为12期,资金方为中国银行(601988.SH),贷款利率按借款日1年期LPR的基础加179个基点进行收取,即年化利率为6.09%。杨先生在借款后的25天选择还清借款,实际借款期限为1期。据贷款合同显示,杨先生提前清偿借款,需先支付该笔借款的管理费及其他费用,综合费及利息自提款日起按日计算至清偿之日。据还款账单显示,杨先生的应还总金额为104340.74元。然而,经计算,杨先生只需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507.5元,多出的部分均为各类服务费。*杨先生的还款账单,图片由用户提供杨先生曾向资金方中国银行求证该笔贷款收取的实际利率。银行工作人员向其表示,银行按贷款合同所示收取贷款利息,杨先生多笔贷款的平均年化利率约为6%。因此,杨先生认为飞贷平台通过管理费、综合费、清算费等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推高其综合贷款成本。该金融分析师分析称,若贷款综合成本达到36%,或许是经过贷款机构精心计算的收费费率,贷款平台或存在息费不透明、不明示年化综合资金成本的情况。用户李先生还表示,自借款以来一直按时还款,今年10月起因资金周转紧张,无力按时还款,与飞贷平台进行协商还款未果。飞贷小贷向李先生致电的号码为虚拟号码,若李先生漏接电话则无法回拨进行有效的沟通。另外,催收工作人员在能联系上李先生本人的情况下,仍向其家人朋友进行催收,令李先生感到困扰。针对飞贷小贷未按规定展示贷款年化利率以及综合年化费率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飞贷小贷,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星飞帆产品价格混乱 飞鹤推出超高端新品能否稳住价盘?

飞鹤想“找回”高毛利的星飞帆?近期,在奶粉新国标专家研讨会暨中国飞鹤新品发布会上,飞鹤推出4款新国标产品,包括“星飞帆卓耀”“星飞帆卓舒”,以及新国标焕新升级产品“星飞帆”“星飞帆卓睿”。10月中旬,“星飞帆卓耀”正式上线开售,天猫官方旗舰店显示,其一段价格为368元/罐/750g此外,新国标升级后的星飞帆一段是324元/罐/700g,星飞帆卓睿一段则是382元/罐/750g。而新推出的羊奶粉“星飞帆卓舒”并未在网上销售。以星飞帆为代表的超高端产品给中国飞鹤(06186.HK)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收入,但2021年以来,经典星飞帆面临价盘不稳、渠道库存高企的问题,中国飞鹤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净利也因此双双下滑。为了扭转局势,中国飞鹤除了启动“新鲜战略”以及降低渠道库存之外,也继续加码星飞帆大单品,推出超高端奶粉新品。不过,在浦银国际看来,星飞帆的价格区间在行业中已经处于顶部,公司高端及以上产品占比接近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君乐宝收购陕西龙头乳企 发力高端羊奶粉为上市做准备?

君乐宝依靠羊奶粉打破价格上线11月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对君乐宝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君乐宝”)收购西安银桥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银桥乳业”)部分资产案进行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这标志着君乐宝收购银桥乳业“靴子落地”,其审批环节已走到反垄断部门。银桥乳业在以陕西为核心的西北市场有较强的区域认知度,并且拥有丰富的羊奶资源。对于君乐宝而言,收购银桥乳业不仅有利于开拓西北市场,也利于加速布局高端羊奶粉领域。今年7月,君乐宝在羊奶粉的上市发布会上喊出了“要做就做领头羊”的“宣言”。但记者也注意到,虽然君乐宝的羊奶粉定价处于行业里的“高端”代表,但在羊奶粉赛道激烈角逐下、价格战渐起,连头部羊奶粉品牌增速也出现下滑,君乐宝羊奶粉能否突出重围尚待观察。收购区域乳企君乐宝收购的银桥乳业为陕西老牌乳企,成立于1978年,旗下有“银桥牌”系列液奶以及“秦俑”“阳光宝宝”“艾宝瑞”系列奶粉。2003年11月,银桥乳业通过借壳收购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TSM资源,登陆资本市场,融资3.8亿元人民币,成为我国首家海外上市的乳企,后于2016年退市。据了解,银桥乳业目前是西北地区产销量最大的乳品专业化生产企业。依据西安企业及企业家联合会发布的《2021西安100强企业》名单,银桥乳业2020年的营收为34.56亿元。西安市政府官网显示,2021年末,西安奶牛存栏2.4万头,奶山羊存栏17.7万只,而银桥乳业正是西安市乳制品两家产业链“链主”企业之一。银桥乳业在关中“一线两带”上拥有100多个奶牛养殖场、120个奶牛养殖小区和430个机械化集中挤奶站,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优质绿色奶源基地之一。根据公示,君乐宝拟收购的银桥乳业目标资产包括超高温灭菌奶、巴氏杀菌奶、常温酸奶、低温酸奶、常温乳酸菌饮料、低温乳酸菌饮料、调制乳、调制型乳饮料、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再制奶酪等。除了此次收购银桥乳业核心资产,君乐宝早在今年1月就以2亿元总价收购皇氏集团子公司云南来思尔乳业20%股权及云南来思尔智能化乳业20%股权,成为两家公司第二大股东。从皇氏旗下的来思尔乳业到银桥乳业,两者的产品线均实现了从液态奶到奶粉品类的全覆盖,并且掌握着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上下游乳业资源。不难看出,君乐宝正在加速成为综合性乳业品牌,并全方位发力全国市场。布局高端羊奶粉君乐宝斥资收购的银桥乳业拥有丰富的羊奶资源,而这正契合君乐宝发力高端羊奶粉赛道的愿景。今年7月,君乐宝召开旗下首款羊奶粉“臻唯爱”发布会时表示,要做羊奶粉领域的“领头羊”。从定价来看,君乐宝“臻唯爱”确实可以称为羊奶粉领域的“领头羊”,其500元的价位段不仅明显高于君乐宝大部分的牛奶粉价位段,也高于同行业羊奶粉的价位段。11月11日,记者在君乐宝天猫旗舰店上注意到,800g规格的“臻唯爱”羊奶粉二段定价519元/罐,折后也需要499元/罐。而在官方店铺中,价格可与之比肩的仅有一款定价499元的“诠臻爱”牛奶粉,其余牛奶粉折后的实际售价基本在200-300元之间。作为对比,国内羊奶粉市占率第一的澳优乳业(1717.HK)的佳贝艾特悦白羊奶粉二段定价为467元/800g,合生元的可贝思羊奶粉二段定价为424元/800g,中国飞鹤(6186.HK)的小羊妙可羊奶粉以及伊利乳业(600887.SH)的悠滋小羊羊奶粉二段定价均为418元,规格为700g。若统一换算为800g规格,上述产品的折后价格分别为277元、406元、317元以及454元,均低于君乐宝羊奶粉的折后价格。随着更多企业布局羊奶粉,羊奶粉市场已出现“价格战”趋势,有羊奶粉品牌主动降价至200元/罐以下。2020年8月,红星美羚股份有限公司在官网公告称,旗下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富羊羊”单罐价格从328元下调188元,下调幅度达43%。另外,二次配方注册制短期内或将加剧羊奶粉市场的“价格战”。随着市场上大批“半羊品牌”的退出以及“全羊品牌”的上市,市场上现有的旧配方产品将面临消化库存的问题,而降价促销将是清理库存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澳优乳业披露的业绩报告,头部羊奶粉品牌增速已出现下滑,公司的羊奶粉品牌佳贝艾特销售额为15.829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股权结构不稳或成IPO拦路虎 稠州银行资本有待补充

稠州银行大额股权被拍卖、质押比例过高引发的股权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或将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近日,阿里拍卖网显示,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稠州银行”)有2笔股权被变卖,每笔为1000万股;此外,该行有9笔共计1.54亿股股权已于11月9日及10日进行首次拍卖。资料显示,上述股权持有人为北京红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红楼文化”)及天津滨海新天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滨海新天投资”),两家公司因未履行法定义务被限制高消费或被法院强制执行。此外,有12名股东将其持有的稠州银行股权进行质押,分析人士表示,股权问题或对银行经营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不过,银行方面则回复记者称,“银行与上述公司并无关联交易,预计不会对银行产生影响。”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稠州银行营业收入不足去年三成,同时不良贷款率上涨。此外,稠州银行资本充足指标亦呈下滑趋势,资本有待补充。对此,稠州银行表示,已制定资本管理中长期规划。大额股权被拍卖、质押日前,稠州银行有两笔股权正在阿里拍卖网被折价变卖,每笔均为1000万股,评估价为2320万元,变卖价为1856万元,变卖价较评估价打了八折。两笔变卖交易预计在12月26日结束,股权持有方分别为北京红楼文化及天津滨海新天投资。阿里拍卖网亦显示,稠州银行有9笔股权已于11月9日及11月10日开始首次拍卖。具体来看,9笔股权共计1.54亿股,其中有7笔每笔为2000万股,1笔为600万股,另外1笔为850万股,此轮拍卖股权评估价及起拍价均相同,共计3.5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9笔股权中,有6笔持有人为天津滨海新天投资,该公司为稠州银行第十大股东,持有银行股权数为1.16亿股,占银行总股本的3.31%。经计算,天津滨海新天投资此轮拍卖及变卖股权总数为其持有的稠州银行全部股权数,若拍卖及变卖成功,该公司将退出银行股东行列。剩余3笔被拍卖股权持有人为北京红楼文化。资料显示,北京红楼文化及天津滨海新天投资均为天津新东方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新东方”)旗下公司,两家持股主体合计持有稠州银行去年末总股本的4.99%。企查查显示,天津滨海新天投资目前因未履行法定义务被限制高消费,且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是3.58亿元;天津新东方因未履行法定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亦为3.58亿元;而北京红楼文化因企业自身未履行法定义务被限制高消费。针对股权拍卖问题,稠州银行回复《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当前受疫情反复、经济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部分银行股东,特别是民营企业股东经营较为困难,或身陷债务纠纷,通过司法拍卖处置股权化解企业债务为企业正常市场行为。“天津滨海新天投资有限公司与本行无关联交易。该公司债务问题系其自身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不会对本行的稳健经营产生影响”,稠州银行补充道。记者还发现,稠州银行股东中,有多名股东将其持有的银行股权进行质押。天眼查显示,目前有15家公司将其持有的稠州银行股权进行质押,质押股份总数为8.15亿股,占银行总股本的23.29%。在这15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为稠州银行前十大股东,分别为第六大股东义乌市兰生工贸有限公司、第七大股东杭州科欧博亿贸易有限公司、第九大股东亿德宝(北京)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第十大股东天津滨海新天投资。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对稠州银行的评级报告提示了相关风险,稠州银行被质押股权占全部股本的比例较高,需关注股权结构不稳定对公司治理结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经稠州银行方面证实,目前银行股权质押情况有所更新,银行总股本为42亿股,有股权质押行为的股东共12家。此外,稠州银行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近年来,银行通过走访股东,了解股东经营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相关诉求,并向股东宣导监管政策、公司章程及本行规定,因此股权质押比例得到一定控制。金融监管从业人士李凤文认为,地方银行机构股权拍卖信息不断出现,部分因为股东急需资金而出售持有的银行股权,部分则由于股东使用持有的银行股权质押贷款,因经营问题未能及时归还到期贷款被诉讼,致使持有的银行股权被依法拍卖。上述因素将影响到部分银行股权稳定性,对银行机构的正常经营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针对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银行在筛选股东时应格外关注实力与规范原则外,还应尽量减少关联交易和股东干预经营所引发的潜在风险;在大股东发生债务风险后更需坚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以努力规避和减少关联风险与损失。早在2009年,浙江省义乌市政府办公室发布通知,将稠州银行列入义乌市拟上市企业名单。对此,稠州银行对《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银行高度重视上市工作,将根据发展需要在适当时机积极推进上市计划。然而,北京建龙重工集团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麒鉴在接受《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若银行有大量股权被拍卖、冻结,或将延缓其IPO进程,“因为股权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动和不稳定,从而对银行的稳健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不良攀升、资本有待补充稠州银行前身为义乌市稠州城市信用合作社,于1987年6月成立;2005年1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原银监会浙江监管局批准改制,更名为浙江稠州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8月,变更为现用名。数据显示,2021年,稠州银行母公司口径资产总额为2734.06亿元,截至2022年9月末,该数据为2879.2亿元,较年初增加145.14亿元。经营情况方面,稠州银行或仍有待提升。2021年,稠州银行营业收入为75.98亿元,同比增长10.05%;净利润为18.47亿元,同比增长10.03%;今年1-9月末,稠州银行净利润为11.99亿元,但营业收入仅为17.88亿元,不足2021年全年的三成。不良情况方面,2019-2021年,稠州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2%、1.47%、1.42%,呈下降趋势,但评级报告显示,银行在2022年3月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6%。稠州银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银行通过重组、清收、诉讼、核销等手段处置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已得到控制,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48%。不过,该数据较年初仍高出0.6个百分点。财报数据同时显示,稠州银行资本亦有待补充。2021年,稠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22%、10.29%、9.21%,2022年9月末则为13.68%、9.78%、8.65%,较上年末下降0.54、0.51、0.56个百分点。评级报告指出,稠州银行业务发展对核心资本消耗较快,核心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需关注核心资本补充情况。一般来说,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主要为利润留存及增资扩股。2019年,稠州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20亿元;2020年,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20亿元,对二级资本进行补充;2021年亦发行25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对其他一级资本进行补充。评级报告显示,截至9月,稠州银行已发行且尚在存续期内的金融债券本金38亿元、二级资本债券本金65亿元。针对后续资本补充措施,稠州银行表示,“银行已制定资本管理中长期规划,坚持内生资本积累为主、外源融资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本来源。”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频繁骗取医保基金被处罚 千亿龙头爱尔眼科扩张失速了?

违规频发,处罚不断,爱尔眼科高速扩张后遗症显现10月25日,中山市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对于中山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下称“中山爱尔眼科”)的行政处罚公告,处罚原因系中山爱尔眼科通过串换医疗项目骗取医保基金。中山爱尔眼科并不是个例,近三个月内包括绍兴、佛山以及湖北老河口等地的爱尔眼科医院均因骗取医保基金被当地医疗保障局予以处罚并罚款,共涉金额136.4万元。而这些只是爱尔眼科被处罚的冰山一角,根据爱尔眼科发布的《2021年度创业板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2019年至2022年3月31日爱尔眼科存在因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80项,涉及罚款金额合计236.78万元,主要涉及医疗广告、卫生监管、消防等方面。公开资料显示,爱尔眼科成立于2002年,是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2009年登陆资本市场,一时风光无两,自2014年通过产业并基金扩张后,旗下医院数量从上市之际的19家至2021年增加至723家,13年时间,平均每年以54家医院的增量在扩张。骗取医保基金被处罚根据中山医疗保障局的行政处罚公告,中山爱尔眼科在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对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会对前房注射头孢呋辛钠。由于“前房注射抗生素”治疗项目没有医保收费编码,中山爱尔眼科在收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费用时,将“前房注射抗生素”治疗项目串换成“前房穿刺术”一并进行收费。其中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共涉及837人次,造成医保基金损失合计62.775万元,违反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五条,中山市医疗保障局按照造成医保基金损失金额的1倍,对中山爱尔眼科罚款62.775万元。这并不是爱尔眼科首次因为骗取医保资金被处罚。今年10月11日,绍兴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下称“绍兴爱尔眼科”)因违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被绍兴市医疗保障局越城分局处罚31.45万元。处罚事由显示,绍兴爱尔眼科在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存在超标准收费、不规范收费等违法行为,并将数据上传至医保信息系统进行医保报销,造成医保基金损失31.45万余元。此外,今年8月4日,佛山市医疗保障局指出,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下称“佛山爱尔眼科”)在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存在重复收费、串换诊疗项目、超标准收费、为参保人员利用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接受返还实物提供便利的行为,责令其退回医保基金31.1万元,同时罚款40.7万元。另据天眼查显示,今年11月,沅陵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下称“沅陵爱尔眼科”)因超物价标准收费被怀化市沅陵县医疗保障局罚款12912元。9月份,老河口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下称“老河口爱尔眼科”)因涉嫌虚记费用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被老河口市医疗保障局罚款1884元,并通报批评。需要提及的是,文中提及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是在2021年5月1日正式实施。也就是说,在《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颁布后爱尔眼科旗下多地医院依然顶风作案。旗下医院为何会频繁出现套取医保资金的现象?公司对此行为有何内部监管措施?《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致函爱尔眼科,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复。快速扩张记者从天眼查中注意到,上述几家医院中,中山爱尔眼科、佛山爱尔眼科为爱尔眼科控股子公司,爱尔眼科持股比例分别为76%、88%。而绍兴爱尔眼科、沅陵爱尔眼科以及老河口爱尔眼科则是爱尔眼科参与的产业并购基金旗下的医院,而产业基金并购模式也是此前爱尔眼科能快速扩张的“砝码”。天眼查显示,绍兴爱尔眼科控股股东为天津爱信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公司旗下还有30家爱尔眼科医院;老河口爱尔眼科控股股东则为芜湖远翔天佑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后者旗下共有6家爱尔眼科医院;沅陵爱尔眼科控股股东为湖南亮视长星医疗产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旗下有44家爱尔眼科医院。2014年爱尔眼科搭建了产业并购平台,先后成立了深圳前海东方爱尔医疗服务产业并购基金、华泰瑞联并购基金以及爱尔中钰眼科医疗产业并购基金3只并购基金。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在产业并购基金加持下,爱尔眼科快速扩张,仅2014年一年,爱尔眼科医院数量增加了21家,2014年至2017年三年时间增加至230余家,而2009年爱尔眼科上市之际,仅有19家医院。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爱尔眼科品牌医院、眼科中心及诊所在全球范围内共有723家,其中中国内地610家(含产业并购基金318家),中国香港7家,美国1家,欧洲93家,东南亚12家。快速扩张的同时,爱尔眼科的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截至2021年底其营收规模已达到150亿,净利润24.7亿元,而上市之际其营收仅有6亿,净利润不足1亿元。目前,爱尔眼科仍没有停下扩张的步子,今年8月,爱尔眼科披露《2021年度创业板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下称“募集说明书”),拟向35名左右特定投资者募资超35.36亿元,用于长沙爱尔、沈阳爱尔眼视光、上海爱尔、南宁爱尔、湖北爱尔、安徽爱尔以及贵州爱尔等7地医院建设,其中前四家是扩建项目,后三家为新建项目。然而,随着医院数量不断增加,爱尔眼科的运营管理半径也在不断拉大,层出不穷的违规行为、医疗纠纷也随之而来。除了上文提及的骗取医保基金被处罚之外,《募集说明书》亦披露,2019年至2022年3月31日爱尔眼科存在因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80项,涉及罚款金额合计236.78万元,主要涉及医疗广告、卫生监管、消防等方面。此外,据媒体报道,2014年-2020年,中国裁判文书网记载的爱尔眼科的医疗纠纷共计75起,对患者的赔偿金额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而曾经轰动一时的与武汉抗疫医生艾芬的医疗纠纷更是持续至今仍未有结果。“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可以打造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让爱尔眼科的市占率迅速上升,业绩得以快速增长,但是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和违规处罚也可能会消耗消费者对爱尔眼科的信任。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我来数科助贷产品被指综合年利率高达60% 部分贷款产品未明示年化利率

据用户反映称,其通过我来数科申请消费贷,除还本付息外,另需支付较高的服务费,最终综合年利率近60%近期,记者发现,我来数科平台上展示的多款信贷产品并未标示年化利率。此前,监管要求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业内专家亦分析称,贷款平台不明示贷款利率,会使得用户在获取有效信息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另有用户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反映称,其通过我来数科平台申请个人消费贷款,在还款时却发现除需还本付息外,每月另需支付一笔服务费。若加上服务费,上述用户贷款的实际年化利率接近60%,因此用户质疑我来数科平台通过服务费推高综合贷款成本。公开资料显示,我来数科(前身为“我来贷”)是WeLab集团旗下的纯线上金融科技平台,运营主体为卫盈联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我来数科平台的注册人数超5千万,累计申请金额超6000亿元。部分贷款产品未明示年化利率据我来数科公众号显示,光速贷产品最高可借8万元,综合年化利率为18%起。此外,记者发现在欢太金融APP的合作导流贷款产品中,亦包括上述光速贷产品。欢太金融的借款业务是由重庆隆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携小贷”)持牌经营。对此,我来数科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我司仅提供居间服务,隆携小贷所持牌照为互联网小贷牌照,有权依托牌照合规开展业务”。我来数科官网信息显示,平台主要的消费信贷业务包括工薪贷、生意贷,最高可贷金额分别为5万元、2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我来数科并未在官网宣传页面标示上述两款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用户点击“立刻申请”查看具体利率时,仅显示“3分钟申请,低息借款”等宣传字眼以及申请二维码。用户扫描“APP申请”的二维码,跳转页面与利率表述相关的字眼仅为“日费用3毛1起”。*我来数科消费信贷业务宣传展示页面,截图自我来数科官网以及APP根据央行于2021年3月发布的3号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显示,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其中,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对此,我来数科回复《中国科技投资》记者称,“我司为借款用户提供居间服务,借款利率是由资金方确定及实际收取,并按照相关要求对费率进行展示。具体贷款利率以客户与资金方签署的借款协议约定为准,所有产品均合法合规”。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金融机构等资金方与助贷平台合作时,有义务与责任监督助贷平台向用户明确展示涉及的具体服务以及贷款利率。从该公司的情况来看,用户需多次点击跳转才可以看到具体的利率息费,对于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用户来说,在获取有效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用户质疑服务费推高贷款成本据黑猫平台显示,截至目前,我来数科的累计投诉量已达1.66万条,近30天投诉量189条,投诉内容主要为收取高额服务费、暴力催收等。用户王女士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反映称,其在我来数科平台上申请借款20000元,分12期等额本息还款。据贷款合同显示,该笔贷款的年化借款利率为8.5%,并按借款总额3.6%的年化利率支付服务费总额。经计算,王女士该笔贷款需支付的服务费总额为392.14元。实际上,王女士每期需还款2266.59元,包括本金1592.16元、利息185.71元,服务费488.72元。根据IRR计算,王女士正常还本付息,该笔贷款的年化利率约为12.1%;若加上每月488.72元服务费,该笔贷款的年化利率则为60.96%。*还款账单明细以及贷款合同,图片由李女士提供用户李先生亦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其因资金周转紧张,多次通过我来数科平台进行借款。以一笔5000元的借款为例,分6期等额本息还款。还款账单显示,李先生每月需还款983.25元,除还本付息外,还需支付一笔130.36元的服务费。根据IRR计算,该笔贷款的年化利率则为59.3%。*还款账单明细,图片由李先生提供令李先生费解的是,每个月还本付息,收取的服务费比利息还高。“我会偿还借款本金以及合法合规的利息,但过高的服务费是不合理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近日,李先生已暂停还款,催收工作人员在其社交平台的公开评论区进行留言催收。《公告》还指出,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贷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复利或单利方法计算。复利计算方法即内部收益率法(IRR),采用单利计算方法的,应说明是单利。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人民法院应严格依法规制高利贷,对金融机构的利率上限给出了年化24%的规定。若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将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修改为4倍LPR;再到2021年7月29日,业内有消息称,根据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各地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针对用户的投诉情况,我来数科回复《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我来数科自产品上线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所有消费者的声音,网络投诉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反映意见的渠道,我们亦设有专门团队核查并跟进解决投诉问题,对于有充分信息且能追溯到的投诉均会进行跟进解决。但经查询,其中大量的投诉无法联系到用户而未能证明信息属实,且重复投诉占比较高”。“目前由于金融黑产猖獗,部分用户在反催收组织引导下进行恶意虚假投诉,也是导致投诉量攀升的原因。我司也将继续提高投诉的响应速度,妥善解决每位用户的真实诉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我来数科补充表示。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靠外采基酒 郎酒“兼香大战略”能否撑起新增长极?

在浓香型基酒主要依赖外购情况下,郎酒仍坚定“兼香大战略”目标10月10日,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郎酒”)董事长汪俊林巡检2022年秋酿工作时,再次提及郎酒将坚定不移推进“兼香大战略”目标,做浓酱兼香型白酒的旗帜、代表。“兼香大战略”近几年以来频被郎酒提及,足见“兼香”对郎酒之意义重大。实际上,为郎酒贡献65%以上收入的主要为高端及次高端酱酒产品,但近年来酱酒产品收入增速大幅放缓。在这一背景下,持续加码兼香型白酒的郎酒希望打造另一增长极。不过,郎酒在招股书中披露,由于自身酿造浓香系列基酒的酒窖为新建,窖龄时间较短、窖池数量较少,而高端浓香型白酒对窖泥和酒糟的年限有着较高要求,目前公司的浓香型基酒主要依赖于外采,而这对于郎酒而言或是短板。频提兼香战略公开资料显示,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百年人寿净利润下跌近30% 股权质押冻结比例超五成

百年人寿遭评级机构列入负面观察名单,前三季度亏损达22亿元,投资收益大幅下滑或拖累净利润据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年人寿”)最新一期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35.2亿元、-22.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来,百年人寿净利润由负转正后,连续七年盈利,而今年前三季度则亏损超过22亿元。此外,百年人寿共有17位股东,总股本为77.95亿股,包括百年人寿第一大股东在内的10位股东均存在股权质押冻结情况,合计质押冻结的股权数量约为43.85亿股,占总股本的56.25%。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在对百年人寿最新一期评级公告(以下简称“评级公告”)中指出,公司股权变更情况目前仍不明确,股权质押比例高,需关注未来股权稳定性。大幅亏损、评级下调至C类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百年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35.2亿元、-22.1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82%、27.14%。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来,百年人寿净利润由负转正后,已连续七年盈利。今年一至三季度,百年人寿的亏损金额分别为8.71亿元、4.4亿元、9.02亿元。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百年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为受资本市场低迷及折现率下行影响,利润未达预期。百年人寿的净利润下跌之下,综合投资收益率表现亦不佳。据悉,今年前三季度,百年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28%,净资产收益率为-44.42%。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表,截至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的平均年化综合收益率为2.84%,而百年人寿同期综合投资收益率仅为1.48%。百年人寿亦表示,公司将继续优化投资业务方面的投资结构。具体来看,投资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末,百年人寿权益类资产风险敞口为348.67亿元。评级公告亦指出,截至今年上半年,百年人寿权益类投资账面浮亏仍较大,同时固定收益类投资有违约情况发生且减值准备计提力度不足,需关注相关违约资产后续回收情况。由此,受投资收益和保费收入双双下降、折现率下行增提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百年人寿盈利水平下滑较快。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百年人寿投资收益拖累净利润而导致前三季度出现较大亏损。虽然公司目前的投资收益仍属浮亏,但对于净利润以及风险计提的影响都是直接的。百年人寿等中小险企要持续提升投资收益率,需在提升运营水平、降低运营费用的同时,在投资方面不断进行策略优化调整,以更好地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损失的同时,推动投资收益稳健而持续增长。“此外,险资权益投资除了直接在二级市场投资股票,还可将成熟运营、收益良好的商用物业以及私募市场低风险的大盘优先股等作为重点发展的权益投资方向”,柏文喜进一步补充道。投资收益下滑的同时,百年人寿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一、二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类。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百年人寿为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对此,百年人寿表示,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C类主要由于操作风险中,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据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应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百年人寿因风险综合评级较低未能达到互联网保险销售的门槛。百年人寿亦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此外,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亦显示,百年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4.77%、124.5%,均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而百年人寿预计四季度将分别下降至73.05%、112.02%,或面临核心资本补充压力。然而,自2019年,百年人寿发行了20亿元规模的保险公司债,此外并无增资扩股的举措。股权质押高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百年人寿总股本为77.95亿股,股东总数为17户,其中国有股2户,法人股15户,公司无实际控制人。据了解,包括百年人寿第一大股东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万达”)在内的10位股东均存在股权质押冻结情况。企查查官网数据显示,百年人寿合计质押冻结的股权数量为43.85亿股,占总股本的56.25%。上述质押百年人寿股权的股东均为民营企业。前十大股东中,大连万达持有百年人寿的股份数量为9亿股,已对外质押持有的全部股份。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光控股”)、大连一方地产有限公司、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瑞集团”)、中国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均持有百年人寿8亿股,对外质押的股份数量分别为4亿股、1亿股、4.85亿股、8亿股、8亿股、4亿股,分别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50%、12.5%、60.63%、100%、100%、50%。2021年10月,银保监会正式印发施行《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大股东的界定及相关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其中,《办法》指出,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质押银行保险机构股权数量超过其所持股权数量的50%时,大股东及其所提名董事不得行使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的表决权。大连万达作为第一大股东失去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的表决权。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在对百年人寿最新一期评级公告中亦指出,公司股权分散,外部支持无明显增信作用。企查查官网显示,百年人寿多位股东还存在失信被执行人的记录。去年,科瑞集团已经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失信总金额为1.2亿元;今年以来,科瑞集团多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金额合计10.12亿元,新光控股的被执行金额合计为7.44亿元,此外,截至目前,新光控股共有12支债券出现实质性违约,合计违约本金为123.82亿元,大连汇盛投资有限公司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失信总金额为0.16亿元;另外,该公司被执行金额合计为21.46亿元。评级公告还指出,百年人寿仍面临核心资本补充压力,股权变更情况不明确,需关注公司治理问题的整改情况。综上,联合资信对百年人寿主体长期信用评级为AA-、“19百年人寿”信用评级为A+,并将百年人寿列入负面观察名单。针对百年人寿投资收益以及股权结构相关问题,记者致函百年人寿,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增收不增利背后 华致酒行精品酒承压依赖头部名酒

营收净利难双全?近日,酒类流通企业华致酒行(300755.SZ)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提升25%以上,但净利润同比下滑近四成。单看第三季度,华致酒行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超八成。对于净利表现不佳,华致酒行表示主要原因系受疫情影响,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目前来看,华致酒行选择加大毛利率较低的名酒业务占比,达到了引流并保障营收的效果,但毛利率较高的精品酒业务占比下滑,也导致公司毛利下滑。毛利持续下滑10月25日晚,华致酒行发布今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4.8亿元,同比提升25.26%;但净利润为3.54亿元,同比下降39.14%。前三季度净利下滑主要源于第三季度表现不佳。2022年第三季度,华致酒行实现营收21.05亿元,同比增长4.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3亿元,同比下降84.76%。实际上,华致酒行在今年二季度就已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华致酒行营业收入同比提升35.94%,净利润下降12.44%,这也是华致酒行上市后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同时,华致酒行毛利率也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20-2021年,华致酒行的整体毛利率为19.1%以及20.96%,但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下滑至14.65%。今年第三季度,华致酒行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12.46%。在今年第三季度的投资者关系会议上,华致酒行回应了关于毛利率下滑的问题,公司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顺应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名酒销售占比同比及环比进一步提高;同时,精品酒促销力度加大,导致精品酒毛利率同比下降;最后,部分名酒的毛利率也有所下降。利润产品精品酒承压作为酒类流通企业,华致酒行主要经销的产品包括白酒、葡萄酒以及进口烈酒,其中白酒产品占据大头,2016年至2019年,白酒收入占公司整体营收的90%左右,直至目前,这一占比也达到85%以上。在华致酒行经销的白酒产品中,又分为两大类产品,一类是飞天茅台、普通五粮液、剑南春、洋河、汾酒等名酒,另一类则是与酒企合作定制的精品酒,如“贵州茅台酒(金)”“荷花酒”“钓鱼台精品酒(铁盖)”“虎头汾酒”“荷花酒”等。在精品酒业务的具体开展上,国元证券研报指出,华致酒行一方面利用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吸引客户进店,为其他产品引流;另一方面公司会根据门店年度任务完成程度,给予下游经销商不同的茅台进货额度,从而激励经销商加大华致精品酒推广力度。其中的年度任务为公司独家代理或战略合作产品,不包括高流通的茅台、五粮液等产品。定制精品酒业务是华致酒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如2018年上半年,华致酒行与酒厂合作定制的贵州茅台酒(金)的毛利率为56.84%,定制的“荷花”系列毛利率也高达45.65%。同期,华致酒行的白酒整体毛利率仅为21%。因此,光大证券研报认为,华致酒行主要通过定制酒提升毛利率水平,若定制酒接受程度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的利润空间。不过,作为公司主要的利润产品,精品酒也受到了疫情影响。华致酒行表示,受前三季度各地疫情管控影响,围绕精品酒开展的品鉴会召开难度提升,导致其召开频次有所下降,但单场品鉴会营销效果显著,转化率有所提升。另外,由于精品酒促销力度加大,导致精品酒毛利率也同比下降。营收高度依赖头部名酒?虽然精品酒能贡献更多的利润,但华致酒行目前却不得不加大名酒占比。实际上,华致酒行此前曾因过于依赖头部名酒而被市场诟病。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上半年,茅台、五粮液系列酒每年分别为华致酒行贡献近47%和40%的营收。此后,华致酒行再未披露过茅台及五粮液产品营收的具体占比。关于目前相关数据占比,记者致函公司,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华致酒行在今年半年报及三季报中均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顺应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名酒销售占比同比及环比进一步提高。在已披露今年三季报的19家白酒上市企业中,可以看出白酒市场正持续向龙头酒企靠拢。根据营收规模,“茅、五、洋”依然稳居前三,且头部三家酒企的前三季营收占据19家白酒上市企业总营收的六成以上。腰部酒企中,今世缘(603369.SH)、舍得酒业(600702.SH)、老白干酒(600559.SH)三家酒企增速稳定在20%以上,水井坊(600779.SH)、迎驾贡酒(603198.SH)、口子窖(603589.SH)三家酒企当季增速均低于15%。而位于上市酒企尾部的金徽酒、金种子酒(600199.SH)、天佑德酒(002646.SZ)、伊力特(600197.SH),其营收处于1.7-3.3亿元之间,均为负增长,下降幅度在9%-60%之间。随着市场份额持续向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等头部企业集中,华致酒行不得不顺应趋势调整产品结构,但另一方面,流通名酒由于价格较为透明,毛利不如精品酒,华致酒行则面临保障营收后但毛利下滑的局面。需提及的是,头部酒企几乎都在加码自营渠道,于今年5月上线的茅台自营电商“i茅台”营收达84.62亿元,占贵州茅台直营渠道前三季度收入的26.5%。根据光大证券研报,华致酒行约七成收入来自茅台和五粮液,受上游酒企影响较大,若未能维持稳定的总经销合作关系或将对公司盈利带来较大影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国美信科部分信贷产品年化利率超50% 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额仍需完善

监管部门多次声明贷款业务严禁不合理收费、暴力催收等,但国美信科旗下信贷产品仍因相关违规操作屡被投诉,部分产品年化利率甚至高达50%近日,国美信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信科”)发生工商信息变更,控股股东由国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控股”)变为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润投资”)。此前,国美控股新增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2.18亿元,且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同时,国美信科旗下的消费信贷产品“国美易卡”屡被用户投诉。因平台收取额外的服务费及担保费,多位用户表示实际贷款利率与合同显示利率相差甚远,最高已达到50%。“国美易卡”为国美信科依托国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小贷”)牌照设立的贷款产品,但国美小贷目前的注册资本仅5.3亿元,还未达到监管提出的10亿元标准。消费信贷产品年化利率超50%国美信科是在原国美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官网显示,国美信科目前的业务包括消费信贷、国美基金、国美保险经纪和国美黄金,而消费信贷业务则包括国美易卡、国美分期、美易融三款产品。其中,国美易卡为国美信科旗下首个消费分期平台,产品涵盖取现消费、门店分期、在线商城分期等多项服务。国美易卡APP显示,其贷款产品最高申请额度20万元,年化利率在7.20%-35.75%之间,具体的贷款利率以提现后展示的信息为准。然而近日,多位国美易卡用户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申请贷款后实际贷款利率与贷款合同展示的利率有较大差距。张华(化名)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2021年12月,因资金需要通过国美易卡APP借款8000元,分12期偿还,每期还款802.67元,借款合同显示年化利率为8.1%。直到今年8月,张华查看还款详情才发现,除了还款本金和利息,每期还需偿还104.59元担保费,12期共计1255.08元。张华提供的《委托担保合同》显示,借款担保方为江西华章汉辰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若以IRR计算,这笔贷款的年利率已达到35.76%。另一位用户李霖(化名)亦有类似遭遇。李霖告诉记者,2019年5月通过国美易卡APP借款约1.32万元,还款期限12个月,借款合同显示年化利率为8.2%,以此计算利息应为1079.28元。然而,李霖提供的还款账单详情显示,其每期还款金额不等,除包含本金和利息外,还包括咨询服务费和信息服务费,总还款金额约1.72万元。其中,利息568.63元,服务费3455.3元。以IRR计算,这笔贷款的实际年化利率约为52.4%,远高于合同约定利率;此外,实际支付的利息与应支付利息也不相符。李霖表示,“一开始知道有服务费,但以为是按照合同展示的利率还款,但还款数期后,感觉还款金额偏高,于是通过计算年化利率才发现比合同高出太多”。根据李霖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协议》,甲方为李霖,乙方为北京国美融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融通”),即国美易卡的运营主体,中介服务机构为深圳市赢众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协议内容显示,信息服务费是指乙方因向借款人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而收取的费用,信息服务费=甲方的借款本金*0%*借款期数,且甲方应于首期还款日向乙方支付信息服务费。若按照协议条款计算,信息服务费应为0元,但李霖却需要支付10期信息服务费。目前,李霖仍在与国美易卡方面协商退款事宜。经梳理统计,黑猫投诉平台已有15159条关于国美易卡的投诉,除还款利率过高外,还包括暴力催收、罚息过高、砍头息等。对此,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晓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根据相关金融法律的立法目的,金融机构要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及时、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使用有利于金融消费者接收、理解的方式向金融消费者告知利率、费用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信息。如果‘国美易卡’借款平台对于多收取的利息超过年化24%的部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第2条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化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以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应当予以返还。”“金融借款最高利率,由于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法院对此理解各有不同,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一定的分歧。有的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规定认定,金融借款利率不适用民间借贷利率,从而认为金融借款利率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按照24%利率进行判决;有的法院认为金融借款最高利率不得超过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按照最新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规定4倍的LPR计算,即16%左右。在我看来,现阶段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来对此种情况进行明文约束,在没有新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前,小贷公司规定的利率标准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批复》规定,即24%为宜。”孙晓东补充道。旗下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未达10亿目前,国美控股旗下的金融业务持有包括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基金销售、保险经纪等多项金融牌照。而国美易卡则是国美信科依托国美小贷的牌照设立的产品。从股权结构看,国美小贷的大股东为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电器”),持股比例45.28%,国美易卡的运营主体国美融通为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5.66%。企查查显示,今年9月份,国美小贷先后三次进行股权出质,共计出质5亿元股权,质权人均为博盛美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国美小贷成立于2015年,公司曾先后进行过两次增资,2019年国美小贷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至5亿元;今年4月,国美小贷新增3000万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变更为5.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经历过两次增资,国美小贷仍未达到目前监管要求的注册资本标准。根据《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从事网络小额贷款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跨省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是征求意见稿,尚未正式实施,还有过渡期;而亦有业内人士认为,未达注册资本开展业务存在合规风险,既然监管信号已经出来了,机构需要早做准备。然而,2020年4月,国美小贷曾因提供虚假经营信息被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处以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同年的“3·15”晚会,国美易卡等多个网络借贷APP亦因手机软件盗窃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被点名。此外,企查查显示,国美信科于近日发生工商信息变更,全资股东由国美控股变更为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润投资”)。鹏润投资系黄光裕控股公司,而国美控股亦为鹏润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今年9月,国美控股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2.18亿元。10月12日,中关村(000931.SZ)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部分股份被司法再冻结、轮候冻结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10月10日,国美控股、国美电器所持股份被司法冻结1.37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51.60%,占中关村总股本比例的18.14%;国美控股、国美电器所持股份被轮候冻结1.15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3.38%,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5.25%。此前,国美控股被爆拖欠员工工资、裁员、降薪等问题。对此,国美控股在回应欠薪问题时对媒体表示,公司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对薪资发放做了一些临时调整,不排除继续实施裁员计划。记者就消费信贷产品、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控股股东等问题致函国美信科,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平安普惠被指强制搭售保险 互联网小贷版图明显收缩

平安普惠的互联网小贷牌照已由3张减至1张,另外,在开展互联网小贷业务时频遭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强制搭售保险等多名用户向记者反映称,其在平安普惠陆慧融APP贷款后,还款明细显示不仅需要支付本息,还需支付保险费、服务费、担保费等费用,然而,工作人员最初介绍时称贷款无需其他费用,这也致使贷款实际综合年化利率高于合同利率。据悉,平安普惠陆慧融APP由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普惠”)运营,该APP属于平安普惠业务集群。资料显示,平安普惠业务集群旗下原有3张互联网小贷牌照,目前已减至1张,且这1张牌照的经营范围明显缩小。对此,分析人士表示,平安普惠此举旨在响应监管要求及理顺旗下业务。贷款搭售保险近日,多名用户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有平安普惠工作人员上门推销贷款产品,表示用户在平安普惠陆慧融APP借款,贷款年化利率均不高于10%,而真实借贷后的还款明细显示,用户还需支付包括服务费、保险费、担保费等,综合年化利率已远高于10%。今年5月,平安普惠贷款办理人员向刘辉(化名)介绍,其可在平安普惠陆慧融APP借款,之后每期仅需支付贷款本金及相应利息。刘辉后于5月12日借款11.9万元。刘辉此次贷款放款方为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分36期,借款合同显示其贷款综合年化利率为9.2%。令刘辉不解的是,6月开始还款至今,其所需还款还包含月服务费、月保险费、月担保费等其他费用。*上图为合同利率,下图为还款明细;图由刘辉提供据刘辉提供的还款明细显示,其每期月偿还本息均为3795.25元,若无其他费用,计算下来综合年化利率即为9.2%,与借款合同相同。然而,刘辉每期还需根据剩余本金支付其他费用。以第4期还款明细为例,刘辉期初剩余本金为11.03万元,除月偿还本息外,刘辉还需支付月服务费387.1元、月保险费688.18元、月担保费275.71元,实际综合年化利率高于合同所示利率。孙宇(化名)亦有相同经历。今年1月,两名平安普惠推销人员向孙宇推荐平安普惠陆慧融APP,其再三追问工作人员利息问题,对方表示贷款利息仅为6.5%。1月10日,孙宇在该APP借款19.3万元,分36期等额还款。随后,孙宇亦发现还款明细中包含保险费等其他费用。据孙宇提供的资料显示,该笔贷款年化利率为6.5%,月服务费率为0.64%,月保险费率为0.7%,月担保费率为1.25%,年化综合成本达23.9%。除此之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仍有多位用户投诉平安普惠贷款收取服务费、保险费、担保费等费用,亦有用户质疑保险费是否应由平安普惠承担。*其他用户投诉,截图自黑猫投诉网据刘辉提供的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投保单显示,保险金额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订立的借款合同项下涉及本保险约定承保比例的相应借款本金、利息、罚息、其他合法费用之和,为保险人承保的借款本金的1.1倍,保险公司则为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普惠陆慧融APP显示,贷款保证保险为以借贷关系为承保基础的保证保险,在借款流程中,借款人可自主选择是否投保贷款保证保险。然而,前述多位用户向记者反映,用户在借款时,客户经理并未向其表示是否可自由选择购买保险,直至还款时,用户方知需偿还保险费。此前监管亦多次发文禁止贷款搭售保险等行为。2012年,原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其中第一条第五项规定不得借贷搭售: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品。2018年,银保监局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保险服务的通知》,其中第40条规定,不得违规捆绑销售,不得使用强制勾选,默认勾选等方式销售保险。北京律师协会保险专业委员李滨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贷款保险是为了解决借贷平台的风险问题,理应由借贷平台购买该保险。“从借款人的角度来看,用户向借贷平台借款,已经支付了相应的对价,即利息。即使用户此前并不知情或者被迫购买保险,均可要求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办理退保;若借贷平台认为此笔借贷存在风险,则应自行购买保险”,李滨分析道。2020年5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通知》,其中规定通过互联网承保的融资性信保业务,应当对投保人身份信息真实性进行验证,完整记录和保存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信息,确保记录全面、不可篡改。此前,平安普惠因搭售保险被点名通报。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官网通报平安普惠与兴业银行(601166)合作发放小微企业普惠型贷款,强制捆绑销售保险,收取高额服务费,推高综合融资成本。减少互联网小贷牌照平安普惠陆慧融APP显示,其贷款产品包括“平安普惠微营贷”“平安普惠车e贷”“平安普惠易贷”“平安普惠宅e贷”四款产品。资料显示,该APP由平安普惠运营,平安普惠由融熠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为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金所控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陆金所控股为中国平安(601318.SH)的联营公司。此外,据平安普惠陆慧融APP介绍页面展示,该APP属于平安普惠业务集群,该业务集群为陆金所控股旗下开展融资担保、融资咨询、小额贷款等业务的多家公司的总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平安普惠为超过1820万的客户获得融资,管理贷款余额6614亿元。此前,平安普惠业务集群旗下共有3张互联网小贷牌照,分别为深圳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平安普惠”)、重庆金安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安小贷”)、湖南省平安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平安普惠”)。目前,深圳平安普惠已更名为深圳市平安普惠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不再包括小贷业务;湖南平安普惠已注销;金安小贷经营范围发生变更,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业务”变更为“在重庆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等”。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平安普惠对牌照一缩再缩,一方面是为响应监管要求,对同类型牌照开展整合动作,另一方面亦有助于其理顺旗下业务,助力资源集约。10月,银保监会在回复网友留言时指出,针对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在网络小额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清理规范,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苏筱芮补充道,“近年来,一些机构对于网络小贷采取的相关整合动作使得小贷行业的整体合规性得到了持续提升,也使得机构在业务资源的铺设上有的放矢、轻装上阵,未来,互联网系小贷机构将继续借助自身的流量、科技、运营、场景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为实体经济的服务发挥更为充分的作用”。针对平安普惠收取保险费等其他费用及其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该公司,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金沙酒业核心大单品“摘要酒”价格大幅下跌 华润天价入股能否力挽狂澜?

酱酒热退潮,金沙酒业拯救大单品“摘要”价盘10月25日,传闻已久的重量级白酒收购案靴子落地。华润啤酒(HK.00291)公告称,拟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购买的方式,获得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下称“金沙酒业”)55.19%的股权,增资加购股总金额约123亿元。交易完成后,华润啤酒将成为金沙酒业第一大股东。123亿元的交易金额打破了近年来白酒行业股权交易额的记录,不过,收购消息发布后,10月26日、27日,华润啤酒股价分别下跌6%、4.34%。资本市场的顾虑不得而知,但需注意的是,金沙酒业五年营收翻40倍的亮眼成绩主要得益于公司的拳头产品摘要酒,而摘要酒正面临价格大幅下跌的境地。获华润加持10月25日,华润啤酒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华润酒业控股有限公司拟123亿元收购金沙酒业55.19%的股权,包括向金沙酒业增资约10.3亿元及购股约112.7亿元。在增资及购股完成后,金沙酒业的业绩、资产及负债将并入华润的财务报表。自此,啤酒龙头企业华润啤酒的白酒布局又下一城。早在2018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兰州银行多位股东股权被质押冻结 股东户数、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兰州银行合计质押股权比例达21.7%,前十大股东中亦有多位股东被质押冻结股权近日,兰州银行(001227.SZ)发布公告称,第二大股东兰州国资投资(控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国资”)持有约2645.92万股份被司法冻结。此外,截至今年9月末,多位股东质押其持有的兰州银行股份。企查查数据显示,兰州银行自上市后,其股份质押比例区间为17.3%-21.7%。据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截至今年9月末,兰州银行总股本为56.96亿股,其中,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1.72万户,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降;流通股本为5.7亿股,户均流通市值为1.96万元。根据Choice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18.04万户,银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59.83万元,可见兰州银行的股东户数、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多位股东被质押、冻结股权今年1月17日,兰州银行在深交所上市,发行股票数量为5.7亿股,发行价为3.57元/股。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21日,兰州银行股东合计质押股份数量为9.85亿股,质押比例为17.3%,质押市值为70.93亿元。截至今年10月28日,兰州银行的有效股权质押记录为45条,银行股东合计质押股份数量为12.36亿股,质押比例为21.7%,质押市值为46.09亿元。兰州银行自上市后,其股份质押比例区间为17.3%-21.7%。据三季度业绩报告披露,截至今年9月末,兰州银行前十大股东中,第三大股东华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大股东甘肃盛达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大股东甘肃天源温泉大酒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对外质押其持有该行2.74亿股、1.06亿股、0.8亿股份进行融资,分别占其所持该行股份的92.27%、38.62%、45.45%。此外,兰州国资持有兰州银行约2645.92万股份被司法冻结,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6.56%,冻结时间自2022年10月25日至2025年10月24日。对此,兰州银行回复《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股东的司法纠纷属于股东单位经营活动中出现的纠纷。上述股权质押以及股东的司法纠纷未对我行经营情况造成不利影响。我行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此外,今年5月,兰州银行第四大股东兰州天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借款合同纠纷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兰州银行自身亦因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执行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2317万元。因兰州远东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远东公司”)申请破产结算,兰州中院冻结第三方向兰州银行支付的2317万元远东公司土地变卖款,并裁定兰州银行需将上述变卖款返还给远东公司破产管理人,再通过破产管理人主张债权。法律纠纷方面,兰州银行回复称,2011年8月,兰州中院判决远东公司偿还我行贷款本息,并判决我行就抵押物拍卖变卖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2014年7月,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我行拨付抵押物变卖款2317万元后,裁定本案终结执行。此后,远东公司破产管理人与我行就该款项是否应当列入破产财产存在诉讼争议,我行已积极采取法律措施,目前案件尚在执行中。除了股东质押冻结银行股权,其与兰州银行的关联交易亦值得关注。据悉,2016年,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威集团”)受让甘肃建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兰州银行的股份,成为该行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8%。同时,正威集团实控人王文银担任兰州银行董事。王文银控制的正威(甘肃)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威铜业”)、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威铜业”)、甘肃九鼎风电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鼎公司”)等公司成为兰州银行新增关联方。2017-2020年,兰州银行向正威铜业发放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信贷资产余额分别为4.16亿元、12.16亿元、7.36亿元、10.6亿元;兰州银行向全威铜业发放贷款的余额均为6亿元。2021年,兰州银行向正威集团及其关联体合计发放11.9亿元贷款以及银行承兑汇票;兰州银行合计向正威铜业发放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的余额为9.6亿元;向全威铜业发放的贷款余额为2亿元。此外,2021年,兰州银行首次向九鼎公司发放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合计金额为2949.5万元。2022年,兰州银行对正威集团预计授信额度上升至1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九鼎公司的业绩情况并不乐观。2021年,九鼎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0.3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9.08%、1367.23%,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下降且由盈转亏;总负债为2.8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3.6%。截至今年6月末,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负债分别为1亿元、-0.09亿元、2.24亿元,其中资产负债率达95.64%。关联交易方面,兰州银行回复称,2022年,我行对该公司及其关联体预计授信额度为15亿元。截至6月末,正威集团及其关联体在我行的授信余额为14.42亿元,九鼎公司为我行信贷客户,其生产经营活动未发现异常。股东户数持续下降据悉,自2022年8月12日至2022年9月8日,兰州银行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4.53元/股,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启动条件。今年9月24日,兰州银行发布《关于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拟采取主要股东、董事、高管增持股票的方式履行稳定股价义务,本次增持股份计划的实施期限为自本股价稳定方案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拟增持股份金额合计不低于2745.10万元。截至11月7日收盘,兰州银行股价为3.89元/股,流通市值仅为22.16亿元。与此相关的是,兰州银行股东户数连续下降。今年一至三季度,兰州银行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分别为16.54万户、13.86万户、11.72万户。根据Choice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户数为18.04万户,兰州银行股东户数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5月20日至9月30日,兰州银行股东户数出现显著下降,区间跌幅为24%,期间该行股价下降14.76%。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兰州银行股东户数下降,一方面说明兰州银行的股东集中度在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股东不看好该行的未来业绩而选择抛售离场。兰州银行股东户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其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较小,且在中小上市银行和城商行中并不具有明显优势。此外,截至今年9月末,兰州银行最新总股本为56.96亿股,其中流通股本为5.7亿股,户均流通市值为1.96万元。根据Choice数据,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业A股上市公司平均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为59.83万元,兰州银行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兰州银行户均流通股市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说明兰州银行的投资者普遍实力较弱,主要受兰州银行所处地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业绩欠佳以及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柏文喜进一步补充道。股价及股东户数方面,兰州银行回复《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股整体估值水平处于低位。随着宏观经济稳步恢复,银行业绩保持良性发展,银行股价保持稳定及估值修复可期。我行处于新股发行时期,股东持股较分散,股东数量较上市初期减少属于正常现象。作为今年年初上市的次新股,目前我行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的10%,流通股数量较少、占比较低,户均持有流通股市值较行业平均水平而言较低。截至今年9月末,兰州银行营业收入为56.85亿元,同比下降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46亿元,同比增长7.37%。对比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12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均超10%。资产质量方面,兰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71%、198.34%。业绩方面,兰州银行表示,我行前三季度业绩整体较为平稳。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LPR下调,净息差收窄,同时我行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落实普惠金融和减费让利政策等使得我行利息收入同比有所减少。针对兰州银行股权质押及股东户数相关问题,兰州银行表示宏观经济良性发展下修复可期。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宝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 车企争相布局保险业务、原有保险中介机构加速清退

在车企争相入局保险业务的同时,监管在加速清退市场上的保险中介机构近日,宝马(中国)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马保险”)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信息咨询服务、保险经纪业务。股东信息显示,Bavaria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上海农商行再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 旗下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仍是焦点

近日,上海农商行发布公告称,已完成高管增持股份计划,其股价再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日前,上海农商行(601825.SH)发布《关于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提示性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银行或将再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此次股价下跌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将是该行上市一年多以来第二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据悉,上海农商行曾于2021年9月29日发布《关于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该轮稳定股价措施于今年3月28日实施完毕。此外,上海农商行合计参、控股35家村镇银行,分布在山东、湖南、云南等省份。2020年11月,上海农商行IPO过会后,证监会对该行的问询意见包括旗下35家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应对村镇银行风险的具体措施及有效性等。根据年报信息,截至2021年末,上海农商行旗下多家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再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10月24日,上海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9月22日至公告披露日,上海农商行A股股票已连续17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9.42元/股,如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仍低于9.42元/股,将再次触发银行稳定股价措施,触发日为2022年10月26日。截至11月2日收盘,上海农商行股价为5.37元/股,总市值为517.91亿元。上海农商行还表示,已收到持股5%及以上股东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的告知函,如后续触发稳定股价措施,上述股东拟增持股份,其增持金额不低于触发日前最近一个年度从该行获得现金分红总额的15%。此前,上海农商行管理层多次增持股票。今年8月19日,上海农商行36.57亿股限售股解禁,占银行总股本37.92%,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同日,上海农商行或为缓解大量限售股解禁后的股价压力,发布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董事、监事合计14人(以下简称“董监高”)自愿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计划自2022年8月19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不少于660万元银行A股股份。10月24日晚间,上海农商行再次发布公告称,截至公告发布日,上述董监高累计增持银行120.12万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为679.01万元,本次董监高自愿增持计划实施完毕。截至目前,上述董监高合计持有该行351万股份,占银行总股本的0.0364%。今年9月3日,上海农商行曾发布公告称,今年8月19日至9月1日,部分分支行及总行部门负责人(包括其配偶)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自愿买入该行182.26万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5.57元-5.82元。*上海农商行高管持股变动情况,截图自东方财富网10月25日,针对投资者在上证e互动平台提问目前稳股价措施,上海农商行回复称,短期二级市场股价受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银行股整体估值相对较低。中长期来看,股价的最终决定因素为银行的价值。本行稳定股价措施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这并非上海农商行第一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2021年8月19日,上海农商行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格为8.9元/股。自2021年8月24日起至9月22日,上海农商行A股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8.9元/股,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启动条件。随后,上海农商行披露关于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该轮稳定股价措施于今年3月28日实施完毕。实用金融商学执行院长罗攀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上海农商行上市后股价曾一度上涨达到12.9元/股创出新高,随后即进入到下行趋势中,从其财务数据来看,在今年上半年,该行每股净资产约为10元,“这就意味着,目前该行的股价已严重跌破其每股净资产,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增持公司股份是稳定股价比较常用且有利的方法。公司高管通过增持公司股份,一是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市场中的流通股,避免股价过度波动;二是能起到稳定投资者信心的作用。”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鲸平台专家周迪告诉记者,“上海农商行上市一年多以来,将二度发布稳定股价措施的现象,在金融行业中也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环境下银行股低迷;另一方面,上海农商行需加强对证劵市场的了解以及与投资者的沟通。”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升高据了解,上海农商行合计参、控股35家村镇银行,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湖南、云南等省份。截至今年上半年,35家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共计28.78亿元,其中上海农商行持股数量为17.78亿股。根据财报信息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35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分别为336.81亿元、35.22亿元,合计净利润为1.73亿元,存款、贷款本金余额分别为283.24亿元、195.79亿元,农户和小微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达到87.54%。据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农商行资产总额为1.2万亿元,吸收存款本金为8736.77亿元,贷款和垫款总额为6354.92亿元,该行资产规模增长主要是由于贷款和垫款、金融投资的增长。上海农商行净利息收入为102.09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八成,该行的营业收入结构或意味着未来业绩增长依赖于信贷规模的扩张以及息差的扩大。上海农商行通过设立大量村镇银行,可扩张自身存、贷款规模,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化发展。然而,上海农商行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较多,遍布六大省市地区,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风险管控难度。2020年11月,上海农商行IPO过会后,证监会对其的问询意见包括旗下35家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原因,应对村镇银行风险的具体措施及有效性等。记者梳理年报信息发现,2021年末,上海农商行在山东、湖南、云南等地多家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保持在2-3%的水平,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平均水平为1.73%。其中,东平沪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良贷款率达到3%,聊城沪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良贷款率为2.7%。2021年7月,上海农商行在招股说明书中亦提示风险,银行各分支机构在经营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该经营管理模式增加了银行有效避免或及时发现分支机构及村镇银行在管理和风险控制中出现失误的难度。若该行采取的措施不能防范所有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风险,可能会使银行蒙受损失,导致业务和声誉受到不利影响。针对上海农商行股价稳定措施及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等问题,记者致函上海农商行,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邮储银行高息揽储:“借道”存款中介向储户推介贴息存款 储蓄代理费用快速增长

贴息存款作为银行揽储“灰色地带”,仍有银行在暗中操作近日,有存款中介向记者介绍道,其可对接办理邮储银行(601658.SH)贴息存款,用户在银行APP注册账户并填写“推荐码”后,即可购买大额存款,存款期限结束后,用户可获得年利率3%以上的利息补贴。此前,监管已发文禁止商业银行高息揽储吸存,其或将带来拉高银行负债成本及增加流动性管理难度等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邮储银行利息支出同比增长10.64%。此外,在邮储银行业务及管理费中,储蓄代理费及其他占比由去年的47.41%增长至今年6月末的53.81%。分析人士表示,储蓄代理费亦会增加银行经营成本及压缩毛利空间。贴息存款推高负债成本“邮储收2000w,额度可拆,24-31,有需要的客户联系”,这是存款中介李毅(化名)向客户群发的贴息存款信息,其指的是,邮储银行新产生2000万元贴息存款额度,客户可联系该中介购买,该存款产品的期限为当月24日至31日,即存期为7天。据悉,贴息存款一般指银行除去原有存款利息后,再额外向储户补贴利息的存款产品。李毅承诺道,“存款补贴利息为预先支付,即在存完款项当天,会通过银行卡转账等方式向客户兑付利息。”记者以客户身份向李毅咨询如何购买邮储银行的贴息存款时,其介绍道,用户需在邮储银行APP开通二类电子账户,并绑定一类借记卡账户,同时填写由中介提供的11位推荐码,随后,用户可在邮储银行APP进行存款操作。即用户需同时拥有邮储银行两种类型账户及获得中介提供的专属推荐码方可购买贴息存款。用户每次最低存款额度为100万元,存款产品为“通知存款”或“定活两便存款”,存款时间一般为7天起,“不过也有例外,每月最后一天为银行冲销量时间,可只存一天”,李毅补充道。李毅还透露,“除邮储银行外,其亦对接其他银行贴息存款,但其他银行仅在每月最后一天有一定额度,而邮储银行每月不定期会放出贴息存款额度。”根据其所提供的信息显示,仅在10月18日-25日一周内,邮储银行放出了1.13亿元贴息存款额度。某银行理财经理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建议道,针对市场上众多高利率存款产品及优惠活动,消费者资产配置应多样化,“存款产品只是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并且存款的高利率大多是牺牲流动性来的。投资者应合理搭配存款、理财、基金等产品,以提高资产组合的收益性和稳定性”。贴息存款吸引客户的要素在于其利率高于普通存款。李毅表示,“目前存款100万,利息是85元/天,因为现在是淡季,利息不会太高”。不过,该利率仍比银行原本利率高出不少。经测算,7天到期后,上述存款产品的综合年化利率为3.06%。邮储银行存款利率表显示,“定活两便”存款年利率为1.07%,一天“通知存款”年利率为0.55%,七天“通知存款”年利率为1.1%。此前,原银监会、财政部、央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第二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采取以下手段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包括不得高息揽储吸存,即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档次,另设专门账户支付存款户高息;不得通过第三方中介吸存,即通过个人或机构等第三方资金中介吸收存款等。此外,2021年1月15日,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合规通过互联网开展存款业务,不得借助网络等手段违反或者规避监管规定。某银行市场部分析师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高息揽储势必增加部分银行的负债成本,不利于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同时,该揽储方式存款稳定性不足,亦变相增加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邮储银行存款总额为12.27万亿元,较去年年底的11.35万亿元增长了8.02%。邮储银行在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表示,报告期内,该行利息支出为983.3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4.99亿元,同比增长10.69%,主要原因系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增长所致。截至2022年9月末,邮储银行利息支出已上涨至1491.09亿元,增幅为10.64%。储蓄代理费占比上升除了存款利息支出及贴息存款利息拉高负债成本外,邮储银行还需支付高额储蓄代理费。储蓄代理费为银行付给储蓄代办单位和储蓄代办人员的劳务费用,邮储银行储蓄代理费为该行向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邮政集团”)所支付的费用。年报显示,邮储银行业务及管理费主要构成为储蓄代理费及其他、员工费用、折旧与摊销。数据显示,2021年末及2022年6月末,邮储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分别为1881.02亿元、922.9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24.53亿元、110.9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55%、13.66%;其中,储蓄代理费及其他分别为891.82亿元、496.6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68.69亿元、62.39亿元,增幅分别为8.34%、14.37%。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储蓄代理费及其他在业务管理费中占比分别为47.41%及53.81%。2022年9月末,邮储银行业务及管理费用为1409.45亿元,同比增长11.13%,不过银行并未在三季度报告中披露储蓄代理费。*邮储银行业务及管理费情况,根据银行年报数据制图针对银行储蓄代理费占比较高以及升高的原因,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或是储蓄代理竞争加剧所致,“银行往往受实体网点不足的限制,或者为了获取大额机构存款而以储蓄代理形式或付出代理费来揽储,而银行间的揽储竞争自然也会推高储蓄代理费”。柏文喜补充道,代理费的提升将推高银行揽储成本,从而增加其经营成本和压缩毛利空间。不过,邮储银行亦在优化储蓄代理费结构。9月底,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代理吸收人民币个人存款业务储蓄代理费率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对现行储蓄代理费率进行调整,其中活期及1年期代理储蓄存款的分档费率分别提高3BPs、2BPs,2年、3年和5年期代理储蓄存款的分档费率分别下调15BPs、20BPs、20BPs。上述《议案》指出,考虑到当前利率环境及未来利率走势,邮储银行为优化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经银行与邮政集团协商,遂通过该议案。针对邮储银行贴息存款及存款成本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该行,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1月1日
其他

华通银行被取消黄金交易会员资格 多位大股东被质押、冻结股权

背靠多家知名股东而成立的华通银行,盈利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并于近日被取消黄金交易会员资格近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上金所”)发布公告称,鉴于福建华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通银行”)等两家单位长期未能履行会员基本义务且未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根据相关规定,经上金所理事会审议同意,决定取消上述两家单位的会员资格。而华通银行亦在两天后发布公告,表示黄金交易业务早于2019年停办,并于2022年10月10日取消黄金交易会员资格。从华通银行收入构成看,其中间业务收入近年持续下降,截至2021年末,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33亿元,同比下降56.6%。除此之外,华通银行大股东福建三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盛地产”)近日被冻结了其持有的华通银行300万元人民币的股权数额,并已6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978.79万元。作为福建省首家民营银行,华通银行于2017年成立,但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大股东质押或冻结其持有的华通银行股权,受此影响,华通银行近年业绩发展亦起伏不定。黄金交易会员资格被取消目前,上金所尚未披露华通银行具体的违规行为,但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四十九条及《上海黄金交易所违规处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其中提到上金所取消会员资格的情况有10种。具体包括严重违反交易所章程、交易规则及有关规定的;被监管机构认定为市场禁止进入的;将会员资格或交易席位发包给他人管理或经营的;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未开展交易的等等。上金所表示,在会员监管过程中,有权对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问题的会员根据调查确认的事实情况采取口头警告、书面警示、要求整改、约见谈话、专项调查等监管措施。如果会员未能在限期内整改的,交易所有权暂停其相关业务直至取消会员资格。而华通银行亦在10月12日发布公告,表示因战略业务方向调整,该行黄金交易业务早于2019年停办,并于2022年10月10日正式取消黄金交易会员资格。某银行业内人士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目前部分银行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对相关交易业务进行调整,属于正常业务调整,但并不意味着相关业务永远关闭,预计在贵金属市场行情趋于明朗情况下,部分银行有望重新调整业务。从以往经验看,部分银行限制个人贵金属交易业务主要是提高交易成本,收紧新开户、暂停相关业务等,基于目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不少银行调整业务,预计仍有部分银行将加入收紧行列。”华通银行于2017年1月成立,据2018年财报披露,该行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利率风险及贵金属风险,但截至2018年末,华通银行在贵金属业务上没有持仓,风险敞口为零。此后华通银行亦未在财报中披露贵金属业务相关数据。然而,从营业收入构成看,华通银行近年的中间业务收入持续下降。2019-2021年,华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0.23亿元、-0.85亿元、-1.33亿元,同比下降速度分别为4044.93%、268.10%、56.6%。此前,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发布的《福建华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主体信用评级报告》指出,从业务构成来看,存贷款利息净收入是华通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该行线上存款获客引流费较高,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负,对营业收入形成一定侵蚀。多位大股东质押、冻结股权华通银行是福建省首家民营银行,由永辉超市(601933.SH)、阳光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控股”)、福建盼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盼盼生物”)、三盛地产、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福建民企共同发起设立。企查查显示,目前三盛地产已6次作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978.79万元。同时,三盛地产近日被冻结了其持有的华通银行300万元人民币的股权数额,执行法院为福州市闽侯县人民法院,冻结期限为两年。除此之外,三盛地产出质了华通银行1.68万股权数额,质权人为闽商控股(平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闽商控股”)。截至2021年末,三盛地产与盼盼生物、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并列为华通银行第五大股东,持股数量均为1.68亿股,持股比例均为7%。值得注意的是,质权人闽商控股前两大股东为张轩松和阳光控股,持股比例分别为29.33%、28%,而张轩松即永辉超市董事长。截至2021年末,华通银行前两大股东永辉超市持有其27.50%股份,阳光控股持股比例26.25%。其中,阳光控股已质押其持有的华通银行股份3.09亿股,占华通银行总股本的12.86%。永辉超市亦在今年10月份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395元。然而,永辉超市及阳光控股面临的危机远不仅于此。永辉超市最新业绩显示,2022年上半年其资产负债率达83.33%,近3年已关闭389家门店,市值相比最高时蒸发约800亿元,董事长张轩松自2018年以来减持股份套现近50亿。此外,阳光控股旗下的阳光城(000671.SZ)亦在今年8月末披露,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公司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金额357.66亿元,其中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0.68亿美元,境内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49.03亿元。2022年三季报显示,阳光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9.37亿元。而华通银行自成立以来,业绩发展亦起伏不定。2017-2020年,华通银行营业收入持续正增长,但截至2021年末,其营业收入为3.13亿元,同比下降36.34%;至2022年6月末,华通银行营业收入为2.72亿元,同比增长57.46%,但仍低于2021年末的营业收入。从净利润看,2017-2018年,华通银行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以后转亏为盈,并在2020年进一步增长,但至2021年末,其净利润为517.41万元,同比下降50.44%。截至今年6月末,华通银行净利润为0.30亿元,较上年末有所上升,但同比仍下降40.03%。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大股东的业绩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经营情况,如果大股东业绩发展较好,那么对银行来说是一种正面影响,否则对银行来说影响较为负面,银行的主营业务为赚取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而大股东的业绩发展如果出现不利情况,也可能会导致银行客户对该银行产生信任危机。”记者就黄金交易业务、股权等问题致函华通银行,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武汉农商行遇上市“拦路虎”:股权频繁被冻结拍卖 资本充足指标低于行业水平

股东股权被折价拍卖,武汉农商行多项经营指标亦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近日,相关拍卖网信息显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农商行”)有五笔股权被拍卖,其中一笔股权数额占银行总股本1%。此外,武汉农商行四名股东持有的银行股权被冻结,包括第二大股东,目前该公司已为失信被执行人,股东质量或将影响银行上市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转盈为亏,与此同时,银行多项经营指标低于平均水平或不及监管水平。分析人士表示,若银行盈利能力低于监管指标,或将面临银行监管部门检查督导。股东质量堪忧近日,武汉农商行有五笔股权在阿里拍卖网及京东拍卖网被拍卖及变卖,截至发稿,其中一笔股权变卖距结束不到十天,但目前仍无人出价,另有两笔为首次拍卖,两笔为二次拍卖。具体来看,京东拍卖网显示,两笔首次拍卖的股权均为自然人持有,其中一笔为102.98万股,评估价与起拍价均为337.78万元,开拍时间为10月25日;另一笔为3.74万股,评估价为13.28万元,起拍价为9.3万元,将于11月12日拍卖。除此之外,二次拍卖的股权为1396.74万股,评估价为6355.16万元,起拍价为5147.58万元,开拍时间为10月26日,该股权持有人为武汉某公司,但全名已被隐去。而阿里拍卖网显示,武汉农商行1%的股权将于11月1日开始二次拍卖,该笔股权评估价为1.63亿元,起拍价为9104.68万元,起拍价较评估价降幅达44.14%。武汉农商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该行总股本为49.57亿股,由此可知,此次拍卖股权数为4956.82万股。上述股权持有人为湖北华信恒昌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华信恒昌”),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湖北华信恒昌于2021年11月17日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约1.84亿元。大额股权折价四成拍卖的同时,武汉农商行亦有股东股权被冻结。企查查数据显示,湖北和润煤炭销售有限公司、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上善至高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香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香利”)持有的武汉农商行股权被冻结,被冻结股权数额分别为2808.04万元、1773.83万元、2423.87万元、1889万元,冻结日期均为3年,自2022年3月至2025年8月不等。上述股权被冻结的企业中,湖北香利为武汉农商行第二大股东,持有银行约3.74亿股份,持股比例为7.56%。该公司在2022年4月11日至2022年5月6日期间10次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合计超2.4亿元,并于2021年2月3日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北京建龙重工集团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麒鉴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银行频现股东股权被冻结及拍卖的情况,主要系股东质量原因,银行应在选择股东时提高对其的甄别能力。另外,今年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指出将培育行业龙头金融机构,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推进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农商行等本土法人金融机构上市。目前,另外两家银行均已开启上市工作多年,而武汉农商行仍未公开透露过上市消息。麒鉴表示,“若银行股权大量被拍卖、冻结,可能会延缓IPO进程,因为股权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动和不稳定,从而对银行的稳健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多项经营指标低于平均水平除股东质量外,武汉农商行亦面临提升经营能力的问题。截至2022年6月末,武汉农商行资产总额为3776.78亿元,较年初增长1.32%。今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为40.8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6.2%;净利润为8.07亿元,同比增长20.27%。营业收入、净利润虽呈上涨趋势,但武汉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却出现亏损。武汉农商行财报显示,2021年,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由盈转亏,为-570万元;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70.23万元。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武汉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82%、9.15%、8.93%,较年初分别下降0.48、0.4、0.36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为14.87%、12.08%、10.52%,因此,武汉农商行资本有待补充。盈利能力监管指标方面,武汉农商行已连续两年不满足要求。年报显示,2019-2021年,武汉农商行资本利润率分别为7.57%、4.08%和4.60%,资产利润率分别为0.63%、0.32%和0.31%,银行未在今年半年度财报中披露该指标。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相关规定显示,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不应低于11%,资产利润率不应低于0.6%。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与财务管理系教授杨长汉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资产利润率及资本利润率直接反映商业银行核心盈利能力、经营业绩,亦间接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控制、资本补充能力,“达到并超过盈利能力监管指标要求,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业绩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杨长汉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应该以盈利能力监管指标为导向,努力实现高于盈利能力监管指标的业绩。如果商业银行经营的盈利能力连最低的盈利能力监管指标都未达到,将面临银行监管部门的检查督导,并影响和制约商业银行自身的业务和发展”。资产质量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3月末,武汉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3.9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0.2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9%,较2021年末上涨0.26个百分点。根据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情况显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3%,2022年3月末为1.69%,武汉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均高于此。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对武汉农商行的跟踪评级报告显示,银行延期还本付息规模较大,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行压力,需重点关注信贷资产质量的迁徙情况,贷款拨备水平仍有待加强。针对武汉农商行股东质量、经营情况及上市工作相关问题,记者致函该行,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复星医药创新药发展或将改变以仿制药为主的现状 公司利润依赖股权投资收益

创新药研发投入增加,仿制药利润压缩,长期股权投资隐藏债务高企风险,复星医药后续该如何布局?近日,复星医药(600196.SH)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两款产品有了新进展,分别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国内商品名:汉贝泰)新增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适应症的补充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批准、以及HLX60(即重组抗GARP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用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治疗开展临床试验获得批准。目前,复星医药的创新药研发与上市迎来快速发展期,但仿制药仍占据收入较高比例,约为75%。然而,随着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加快实施,复星医药仿制药所产生的利润将逐渐收窄。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整体毛利率45.75%,较去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此外,近年来,复星医药频繁进行投资收购,净利润亦长期依赖投资收益,但这也导致其债务规模逐渐扩大。截至今年6月末,复星医药流动资产合计321.37亿元,流动负债319.67亿元,流动比率接近1,这意味着复星医药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逐渐放缓。仿制药收入占比75%10月18日,复星医药公告宣布,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及其控股子公司自主研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新增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适应症的补充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10月17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复宏汉霖收到国家药监局关于同意其自主研发的HLX60用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治疗开展临床试验的批准,截至公告日,全球范围内尚无靶向GARP的单克隆抗体获批上市。近年来,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多款创新药陆续上市。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共有2个创新药(适应症)、10个仿制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美国获批上市;1个创新药(适应症)、18个仿制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申报上市;14个创新药(适应症)、9个仿制药(适应症)于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然而,从业务构成看,复星医药的创新药大都处于申报上市或临床研究阶段,且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仿制药则贡献了较多收入。截至2022年9月,复星医药针对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包括已获批上市适应症及已获注册申请受理的新增适应症,不含对外许可中被许可方分担的研发投入部分)的累计研发投入约为人民币5.67亿元。截至2022年9月,复星医药针对HLX60累计研发投入约为7370万元。从复星医药整体研发情况看,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23.99亿元,同比增长22.77%;其中,研发费用18.18亿元,同比增加2.56亿元、增长16.39%。复星医药在财报中披露,研发投入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加大对生物药和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增加对创新孵化平台的投入所致。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制药板块营业收入为143.27亿元,在所有营业收入中占比67.14%。其中,包括复必泰、汉利康、汉曲优、苏可欣、汉斯状等在内的新品和次新品在制药业务中收入占比超过25%,这意味着同期仿制药的收入占比约75%左右。然而,随着集采范围及力度不断扩大,复星医药仿制药所带来的销量和利润开始收窄。从2018年的“4+7”药品集采试点至今,全国集采已开展7批8轮。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已有共计25个已通过或视为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在7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招标中中选。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医药代谢及消化系统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滑2.54%至13.83亿元,毛利率亦同比下滑0.53个百分点。复星医药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阿拓莫兰和凡可佳等产品在集采执行后单价下滑所致。同时,复星医药的抗感染、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核心产品的毛利率亦分别下滑了2.29、5、2.58个百分点。从复星医药整体的毛利率看,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55个百分点至45.75%,而下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为公司非自有抗疫产品海外销售业务毛利率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受集采产品的影响。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总经理史立臣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在国家集采、MAH、国家创新鼓励等政策看,未来创新药和仿制药会加速发展,参与创新企业会越来越多,国家集采、联盟集采等不仅对创新企业形成政策挤压,还会导致企业销售规模和毛利率降低,而创新药和仿制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研发周期又长,这必然会导致企业资金链越来越紧张。”“低端仿制药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部分低端创新药甚至也已经开始陷入内卷,发展高端仿制药和高端创新药是未来趋势,尤其二十大后我国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加上越来越多重磅药物专利到期,这些都将为高端仿制药和高端创新药带来发展机遇。”海南博鳌医疗总经理邓之东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长期并购投资推高债务风险从整体盈利情况看,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营业收入213.40亿元,同比增长25.8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47亿元,同比下降37.67%。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复星医药在财报中解释,由于市场波动等因素,公司持有的BNTX股票于报告期末的股价较2021年末下降,BNTX股价变动致公允价值损失等净影响10亿余元。2020年,复星医药投资3.26亿元,买入约158万股德国生物公司BNTX股票。截至2021年末,这笔投资为复星医药带来超过22亿元的收益。但2022年至今,BNTX股价持续下跌,复星医药业绩因此也受到影响。从复星医药近年业绩情况看,其净利润大都来源于投资收益。2019-2021年末,复星医药净利润分别为33.22亿元、36.63亿元、47.35亿元,其中投资收益分别为35.65亿元、22.84亿元、46.24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投资收益为21.67亿元,高于净利润数据。从投资收益构成看,复星医药的投资活动主要以长期股权投资为主。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目前的控股或参股公司共计30家。同时,企查查显示,复星医药间接控股公司约有1000家。长期的投资收购,使复星医药积累了高额的商誉值。截至2022年6月末,复星医药商誉值达99.34亿元,约占净资产的26.01%,其中商誉减值准备为5.08亿元。然而,高额的商誉背后,复星医药债务规模亦逐渐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复星医药短期借款达130.55亿元,长期借款达107.88亿元,资产负债率51.69%,较去年同期上涨4.92个百分点。同期,复星医药流动资产合计321.37亿元,流动负债319.67亿元,流动比率接近1,与同属头部药企恒瑞医药(600276.SH)的流动比率8.05相比,差距较大。而较低的流动比率意味着复星医药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逐渐放缓。除自身债务增加外,复星医药还需为子公司的债务提供担保。近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为控股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药产业”)于共享授信额度内向招商银行申请的本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或等值其他货币)的债务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截至2022年10月14日,包括本次担保在内,复星医药实际为复星医药产业担保金额约63.21亿元。同时,复星医药实际对外担保金额223.78亿元,约占2021年12月31日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57.10%;其中,复星医药与控股子公司/单位、控股子公司/单位之间发生的担保金额223.72亿元,公司为参股公司的担保金额为600万元。此外,值得关注的是,iFind数据显示,基金持股方面,复星医药今年二季度共有50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复星医药,较上季度末减少20只,持股市值21.51亿元,较上季度末减少3.54亿元,环比减少14.12%。记者就业务收入构成、债务情况等问题致函复星医药,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杭州银行超额拨备覆盖率或存隐藏利润倾向 高管变动频繁行长空缺

杭州银行三季度拨备覆盖率增至583.67%;此外,银行股东减持股份,董事长及行长出现更替空缺10月26日晚间,杭州银行(600926.SH)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保持增长。此外,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至0.77%;拨备覆盖率为583.67%,较上年末提高15.96%。在业绩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杭州银行多位股东减持股份,股权变动明显。杭州银行第一大股东减持10%的股份,降至第四大股东。此外,杭州银行原董事长于近期辞任,新任董事长上任并代为履行行长职务。目前,杭州银行行长一职仍处于空缺状态。资产质量存隐忧
2022年10月27日
其他

蒙牛乳业还需要几个妙可蓝多?

再投妙可蓝多8个亿,蒙牛乳业会收获百亿“果实”吗?近日,蒙牛乳业(02319.HK)拟再次出手斥资近8亿元增持A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600882.SZ)5%的股份。相关公告显示,本次要约收购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妙可蓝多的持股,提振投资者信心。记者注意到,自去年5月达到84.5元/股的高点后,截至发稿,妙可蓝多股价已跌去六成。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根本仍在于业绩,作为国内奶酪零售市场市占率最高的品牌,截至今年二季度,妙可蓝多的营收增速已连续六个季度下滑。需提及的是,在此之前,蒙牛乳业已多次收购妙可蓝多股份,并已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多次注资背后,蒙牛乳业的“野心”不仅在于争夺奶酪市场话语权,或也希望能从奶酪业务中获取业绩增量,以支撑“再造一个蒙牛”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多次增持妙可蓝多10月14日,妙可蓝多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称,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内蒙蒙牛”)拟以30.92元/股的价格,合计约7.98亿元收购妙可蓝多约2580万股,占后者股份总数5%。若本次交易完成,蒙牛对妙可蓝多的持股将达到35%。自2020年以来,蒙牛乳业多次增持妙可蓝多。早在2020年1月,蒙牛乳业的附属公司内蒙蒙牛就作为战略投资方,以14元/股受让妙可蓝多2.05亿股(占比5%)股份,交易总价2.87亿元。2021年7月,内蒙蒙牛全额参与了妙可蓝多30亿元定增,发行价29.71元/股,内蒙蒙牛持股比例上升至28.46%,转变为妙可蓝多的控股股东;今年1月,蒙牛乳业又对妙可蓝多累计增持785.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2%,增持后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至29.99%。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7月,妙可蓝多发布重组预案,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购买内蒙蒙牛持有的吉林省广泽乳品科技有限公司42.88%的股权。截至目前,相关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等各项工作仍在进行中。若该重组交易完成,内蒙蒙牛对妙可蓝多的持股比例也将进一步增加,但股权结构具体变动并未明确。对此,中信建投研报分析指出,重组交易加上本次要约收购增持份额,蒙牛乳业持股比例预计接近40%,或能实现并表。针对此次交易,妙可蓝多发布的公告指出,内蒙蒙牛作为妙可蓝多的控股股东,基于对妙可蓝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对妙可蓝多价值的认可,为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妙可蓝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决定采用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增持妙可蓝多的股份,以进一步提高对妙可蓝多的持股,提振投资者信心。欲打造百亿奶酪板块多次增持背后,蒙牛乳业对妙可蓝多可谓是寄予厚望。在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蒙牛乳业总裁卢敏放曾表示,奶酪业务将在2025年时打造成为百亿营收板块。在今年8月召开的妙可蓝多2022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卢敏放致辞表示,蒙牛把妙可蓝多作为奶酪业务的唯一运营平台,希望妙可蓝多成为奶酪品类的绝对领导者。备受青睐的妙可蓝多确实有“过人之处”。在2019年-2021年,妙可蓝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业绩增速,三年营收增幅分别为42.32%、63.2%、57.31%,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80.72%、208.16%、160.60%。且根据Euromonitor欧睿数据,2021年妙可蓝多以27.7%的市占率超过百吉福24.4%的市占率,成为奶酪零售行业的市占率第一。今年上半年,妙可蓝多虽然保持营收双增的数据,但增幅下滑明显。上半年妙可蓝多营收25.94亿元,同比增幅为25.48%,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增长18.03%,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分别为90.8%以及247.12%。对于业绩增速下滑,妙可蓝多在财报中提及,上半年受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公司物流和原辅材料成本大幅上涨,毛利率有所下降。其中公司主营的奶酪业务毛利率为43.82%,同比去年下降6.37%。截至今年二季度,妙可蓝多的营收增速已持续6个季度下滑。面对疫情影响及竞争加剧,妙可蓝多必须保持目前25%左右的增速,才能保证2025年之前达到百亿营收这一目标的实现,如增速继续下滑,则难言乐观。关于妙可蓝多营收增速持续下滑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记者致函蒙牛乳业,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蒙牛遇“中年危机”?蒙牛乳业多次出手增持奶酪业务或与自身业绩目标有关。2020年底,蒙牛乳业瞄准“2025年,再创一个新蒙牛”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发展战略“五年计划”。以2020年760亿的营收规模为基准的话,蒙牛乳业2025年需达到1500亿元左右的营收。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477.2亿元,同比增长3.96%,不及去年同期22.3%的增速。若按照3.96%这一增速,蒙牛乳业显然难以达成营收翻倍的目标。且从蒙牛乳业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公司基本盘液态奶业务增长明显放缓。上半年,蒙牛乳业液态奶板块营收达到396.65亿元,占比总收入达8成以上,但液态奶业务仅比去年微增0.55%。此外,另外两大板块中,冰淇淋板块营收同比去年增长29.94%达到39.03亿元,奶粉业务则同比下跌25.63%,为18.94亿元。以奶酪业务为主的其他业务则实现高增长,同比去年增加150.5%达到22.59亿元。盈利方面,蒙牛乳业的三大业务板块几乎全线下滑。其中液态奶业务的盈利从上年同期的24.15亿元下滑至22.72亿元,冰淇淋部分的盈利也从5.28亿元下滑至5.11亿元,奶粉业务更是从上年同期亏损1.3亿元到本期亏损扩大至3.69亿元。虽然蒙牛乳业目前手握有“妙可蓝多”这一王牌,但由于奶酪市场的火热,也吸引了包括伊利、君乐宝、光明等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企业和品牌布局奶酪市场。此次蒙牛乳业加大对妙可蓝多的投资,能否收获“第二增长曲线”,尚待时间作答。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高端品牌“陇南春”迟未面世 金徽酒还有什么“新故事”?

跻身中国白酒十强,金徽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白酒赛道掀起了老名酒复兴的浪潮,不少酒企重启老品牌。记者注意到,甘肃区域龙头酒企金徽酒(603919.SH)也曾多次提出将重推“陇南春”品牌,与既有的“金徽”品牌进行双品牌发展。实际上,被定位为高端酱酒品牌的“陇南春”不仅被金徽酒寄予厚望,也被资本市场予以期待。在复星系接手金徽酒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复星系掌门人郭广昌曾公开表示“期待金徽酒的‘陇南春’品牌早日亮相销售市场”。不过,截至目前,原定于2020年推出的“陇南春”系列新品仍未上市,对此,金徽酒方面对记者表示“将根据市场、消费者、品牌情况择机推出相关产品”。高端新品迟未上市,金徽酒还在今年9月以来被复星系大幅减持,值得注意的是,复星系曾给金徽酒全国化扩张带来显著成效,它的“离场”对于目前仍高度依赖甘肃市场的金徽酒来说,恐怕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高端新品迟未面世近几年来,在老名酒复兴浪潮下,包括山西汾酒(600809.SH)、洋河股份(002304.SZ)、今世缘(603369.SH)、国台酒业等酒企都重新“擦亮”了老品牌。今年8月底,今世缘通过举办品牌战略暨新品上市发布会,宣告重启老品牌“高沟”。9月29日,国台酒业正式发布“怀酒·经典”和“怀酒·金奖1986纪念”,启动老名酒“怀酒”的复兴之路。头部酒企则在更早之前布局老名酒复兴。2020年,洋河股份的“双沟”正式开启名酒化复兴大战略。2021年4月,山西汾酒举办“杏花村”品牌复兴战略发布会。作为甘肃龙头白酒企业,金徽酒也曾多次提出要重启老品牌“陇南春”,但至今计划未能成行。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金徽酒董事长周志刚曾在2018年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公司在2013年的时候,开始逐步确定陇南春的香型、口感以及运作手法,并将其定位为金徽酒的高档产品,预计将在2020年上市。”同时,周志刚还在会上表示,未来的金徽酒将以陇南春系列作为主打高档品牌,金徽系列主打中低档品牌。据了解,“陇南春”的定价区间在500-1000元。为重推老品牌,金徽酒还斥资为“陇南春”项目改造车间。2018年6月,金徽酒发布定增预案,募资不超5.3亿元,拟全部用于“陇南春”车间技术改造项目、生产及综合配套中心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不过,“陇南春”系列并未在2020年如期上市。2021年以来,投资者屡次在上交所投资者互动交流平台询问“陇南春”系列产品何时方能上市。2021年3月22日,金徽酒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表示,经过多年储备,陇南春产品目前正进行包装设计和品牌营销策划。2021年4月初,复星系郭广昌在金徽酒厂调研时表示,期待金徽酒的“陇南春”品牌早日亮相销售市场。对于“陇南春”系列产品的上市规划,金徽酒方面对《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陇南春作为公司重要品牌资产,公司在做好酿酒生产的同时,积极进行行业研判,未来将根据市场、消费者、品牌情况择机推出相关产品。”强化高端战略为何重启“陇南春”品牌被复星系以及投资者所期待?最近几年,由飞天茅台引领的酱酒热潮愈演愈烈,甚至在二级市场上形成了“染酱必涨”的奇观。在业内看来,金徽酒若顺利推出高端酱酒品牌“陇南春”,或有望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加快品牌高端化进程。从金徽酒的现有产品来看,出厂价100元/500mL以上的高档酒产品包括“金徽28年”“金徽18年”“金徽老窖系列”“柔和金徽系列”“正能量系列”“世纪金徽系列五星”“世纪金徽系列四星”等产品;出厂价30-100元/500mL的中档酒包括“世纪金徽系列三星”、“世纪金徽系列二星”“陈酿系列五年”“陈酿系列三年”“金徽头曲”“金徽特曲”等产品;其余则是出厂价30元/500mL以下的低档酒,包括“金徽陈酿”等产品。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徽酒高档酒高档酒营收同比去年增长30.5%,目前占比营收62.31%,较去年提升两个百分点。不过,在金徽酒的高档酒产品中,多数产品价位集中在100-400元,500元以上的次高端以及千元高端酒产品较少。据浙商证券研报,今年上半年,400元以上的金徽酒18年、金徽酒20年收入占比10%。金徽酒方面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公司高档产品销量稳步提升,带动公司产品均价提升,逐步形成以金徽28、金徽18、柔和金徽为核心的高端产品矩阵。未来,公司将加快营销模式升级,优化产品渠道,不断提升高端产品销量和占比,巩固金徽酒品牌地位,打造高端白酒引领者。”复星系减持作为典型的区域性白酒,2020年金徽酒引入复星系,便以产品高端化作为业务重点,同时开启全国化。据民生证券研报,金徽酒通过为复星集团内企业开发定制,嫁接团购资源,开展以“名酒进名企”等活动,开拓空白市场,推动公司营销网络扩张。纳入复星系两年间,金徽酒在上海、江苏两地成立销售公司,省外扩张也渐有成效。2022年上半年,金徽酒省外及其他市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30.34%,保持高增长态势。今年9月初,复星系放弃金徽酒控股权,就此金徽酒易主老东家亚特集团,随着复星系减持,金徽酒原有的省外扩张之路该怎么走?金徽酒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有独立的生产运营体系,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股东变化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不过,资本市场并不持乐观期待,自复星系减持后,金徽酒的股价从27.2元/股一路下跌,至10月25日股价为22.07元/股。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受限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甘肃省内白酒市场总需求容量相对较小,大约为60-70亿元左右。据公司透露,目前金徽酒在甘肃本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左右,这也意味着,未来金徽酒继续增长的动力还在于省外扩张。针对全国化方面,金徽酒对记者表示,公司按照“布局全国、深耕西北、重点突破”的发展路径,正逐步打造“西北+华东+北方”核心发展区,实现西北、华东、北方市场的物理围合。据悉,金徽酒为自己定下的长期战略目标是跻身中国白酒十强,打造中国知名白酒品牌。若按照2022年中报的数据来看,目前金徽酒以12.26亿元在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排位第15名,营收与第十名舍得酒业(600702.SH)差了几乎整整一倍,欲跻身白酒十强,金徽酒仍任重道远。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25日
其他

安诚财险2.35亿股权遭拍卖 保险业务转型收效甚微

安诚财险有两笔股权将于11月初进行拍卖,另有超三成股份被质押冻结近日,据阿里法拍网显示,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诚财险”)新增两笔股权拍卖。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公路集团”)持有安诚财险的2.35亿股权将被公开拍卖,拍卖时间为今年11月1日。此外,包括安诚财险有7位股东均存在质押冻结股权情况,合计质押冻结股权数量占总股本的33.58%。据了解,安诚财险的主营业务为车险业务,非车险业务以健康险为主。随着车险综合改革(以下简称“车综改”)的推进,部分中小险企出现车险业务承保亏损、利润下滑等情况。安诚财险亦在逐步调整车险业务比重,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健康险保费占比为53.04%、车险保费占比为34.45%;今年二季度,该公司车险保费占比为57.81%,健康险保费占比则回落至15.74%。险企股权拍卖遇冷近期,多家险企股权登上司法拍卖平台。曾备受资本青睐的险企股权,在拍卖平台上却频频遇冷。10月14日,安联保险集团以5750万元的价格拍下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3.33%的股权。10月15日,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1.68%的股权被再次折价拍卖,仍以流拍告终。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5%的股权将于11月7日进行第二次拍卖。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69亿股权将于11月18日进行公开拍卖。目前,上述两笔待开拍的股权均无人报名。据阿里法拍网显示,安诚财险新增两笔股权拍卖。安诚财险第四大股东重庆公路集团持有的2.35亿股股权被拆分成两笔拍卖,一笔为1.75亿股、一笔为0.6亿股,起拍价分别为1.96亿元、0.67亿元,起拍价均为评估价的七折,两笔拍卖股权合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5.77%。目前,上述两笔股权拍卖围观人数均超700人次,但均无人报名。据悉,安诚财险共有19位股东,总股本为40.76亿股,包括公司第一大股东在内的7位股东均存在股权质押冻结情况,合计质押冻结的股权数量为13.69亿股,占总股本的33.58%。除第一大股东外,质押该公司股权的股东均为民营企业。具体来看,安诚财险的第一、第四、第六、第七、第十、第十一、第十七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冻结数量分别为6.3亿股、2.4亿股、2.04亿股、1.5亿股、1亿股、0.3亿股、0.15亿股,分别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49.79%、100%、100%、100%、100%、37.5%、100%。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昇立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资本态度变化与监管节奏相关。此前,监管鼓励保险行业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再到‘保险+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吸引资本入局险企。”张昇立还表示,中小险企频繁转让股权对险企自身的运营会产生一定影响,险企股权拍卖说明原股东的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主动或被动出让股权引入新股东,新股东入局可能改变公司治理结构。在原股东的财务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中小险企自身也会有“暗雷”的可能性,如股东侵占公司利益等,短期来看,险企此前积累的风险要出清化解,引入新股东或新老股东更替仍有必要;经济环境仍待企稳和加热,短期内险企行业的股权并购整合具有一定合理性。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保险牌照相对稀缺,导致险企股权曾倍受资本青睐。由于险企的盈利期限较长,依靠浮存金投资收益来进行财务平衡,导致当前险企股权不被看好。此外,保险行业因保险代理改革与流动性紧张的问题而无法进行长期性大规模的战略性投资,这是险企股权拍卖频频遇冷的主要原因。“频繁经历股权转让的中小型险企,其战略规划与执行的可持续性、运营策略的稳定性均会受到影响,而未来出路还在于调整自身经营战略与运营策略、优化股东结构,提升经营业绩。目前来看,经营不良或竞争压力较大的中小型险企通过主动或被动并购以实现股权整合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抗风险性,从而优化资源支持将会成为一个行业趋势”,柏文喜补充分析道。保险业务转型承压安诚财险的原保险业务主要分为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两大类。非车险业务方面,安诚财险主要开展健康险、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和意外伤害险等业务。随着车综改的推进,车险行业出现保费价格下降、手续费率下降,但保险责任限额上升的现象,中小险企普遍出现车险业务承保亏损、利润下滑等情况。据年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安诚财险保费收入首位的商业保险险种是机动车辆保险,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2.46亿元、24.99亿元、26.37亿元,占保费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3.34%、67.14%、63.76%,承保利润分别为-3.75亿元、-2.93亿元、-2.89亿元。由此可见,安诚财险的车险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同时,车险业务亦未走出承保亏损。*安诚财险车险业务情况,根据年报数据制图安诚财险已在逐步调整车险业务比重。今年上半年,安诚财险的车险业务结构曾出现短暂的变动。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健康险保费占比为53.04%、车险保费占比为34.45%。今年二季度,该公司车险保费占比为57.81%,健康险保费占比则回落至15.74%。另外,企查查数据显示,在安诚财险现有的755条法律诉讼中,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有535条,占据诉讼总数的70.86%。在安诚财险公布的裁决文书中,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就有216起,位于安诚财险裁决文书案由首位。*安诚财险现有法律纠纷案由前十情况,图源企查查官网据深圳银保监局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财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中位数为2.65件/亿元,安诚财险亿元保费投诉量为6.81件/亿元,位列财险公司的第8位。此外,今年年初,安诚财险蚌埠中心支公司因存在虚列车险业务服务费等违规行为被监管处罚。对此,曾在保险监管部门供职的金融从业人员武忠言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相较普通私家车,摩托车、营运货车、出租车等车辆的使用频率高、出险概率大,保险公司出于成本收益综合考量,对此类标的承保有所顾虑。险企可借力第三方科技公司或加强自身科技能力建设,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水平,如通过长时间的大数据搜集积累,有助于日后保险产品设计、精准定价。险企应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回归保险保障本源,以保险的科技化来提升营运车辆承保查勘理赔服务等环节的风险管控保障能力,方能在服务客户与自身发展中获得均衡、互利共赢。针对安诚财险股权拍卖及车险业务等问题,记者致函安诚财险,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常熟银行60亿元可转债发行上市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下滑

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首年,受累于理财业务,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下滑日前,常熟银行(601128.SH)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快报,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上涨。与此同时,常熟银行60亿元可转债已于近日上市。数据显示,常熟银行资本充足指标已连续四年下滑,可转债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与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升情况不同的是,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达98.98%。数据显示,2021年,常熟银行理财业务收入为2.5亿元,2022年6月末,该收入为零。其原因为受理财净值化转型影响,维持理财产品流动性和预期收益的滚动发行次数减少,投资者投资确认频次随之减少,因此银行理财业务手续费下降。发行60亿元可转债补充资本近日,常熟银行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快报,截至2022年9月末,银行营业收入为66.82亿元,同比增长18.6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0.79亿元,同比增长25.24%。针对银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增长较快的原因,常熟银行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该行上半年存款和贷款规模增长保持良性态势;不良贷款率及拨备覆盖率水平较好。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常熟银行资产总额为2840.98亿元,较年初增长15.21%;贷款、存款总额分别为1872.96亿元、2069.55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5.05%、13.26%;不良贷款率为0.78%,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542.02%,较年初提升10.2个百分点。在发布业绩快报的前一晚,即10月12日晚,常熟银行公布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银行将发行60亿元可转债,总共6000万张,600万手。该债券已于10月17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存续起止日期为2022年9月15日至2028年9月14日,转股期为2023年3月21日至2028年9月14日。具体来看,此次可转债原A股股东优先配售400.91万手,即40.09亿元,占债券发行总量的66.82%;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194.28万手,即19.43亿元,占发行总量的32.38%;保荐机构和联席主承销商包销4.81万手,包销金额为4811.3万元,包销比例为0.8%。存续期6年中,该债券利率分别为0.2%、0.4%、0.7%、1%、1.3%、1.8%。在公告书中,常熟银行表示,此次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数据显示,常熟银行资本充足指标几乎连续四年下滑。2019-2021年及2022年6月末,常熟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11.08%、10.21%、9.86%;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9%、11.13%、10.26%、9.91%;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1%、13.53%、11.95%、11.58%。*常熟银行资本充足指标,截图自银行公告此前,常熟银行亦发行过可转债补充资本。2018年,常熟银行公开发行过30亿元可转债,随后,因股价上涨触发强赎条款,常熟银行决定行使可转债的提前赎回权,摘牌退市。截至2019年5月收盘,常熟银行最终有29.84亿元转为A股股票,累计转股股数为5.18亿股。2018年,常熟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12%、10.53%、10.49%,得益于可转债的成功发行,2019年,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上涨1.96、1.95个百分点。某银行市场部分析师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一般来说,核心一级资本下降可能与银行内源性(利润留存)不足、银行加大不良风险处置力度及或者外源性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等因素有关。而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主要为利润留存、增资扩股、IPO、优先股、定增、配股、可转债等方式。此外,可转债发行成本相对较低,对原股东权益稀释影响相对小,且可转债收益率高于普通债券收益,兼具股、债属性,投资者可获得保底收益等。理财业务收入为零可转债的发行,可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此外,银行利润留存亦不可或缺。据悉,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源于中间业务,包括理财业务收入、结算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等。与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升的情况不同的是,今年以来,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19-2021年,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2.14亿元、1.48亿元、2.38亿元,2022年6月末,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98.98%至196.8万元。具体来看,2022年1-6月,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0.8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8亿元减少70.14%;但在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方面却并未下滑太多,今年上半年,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支出0.8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0.87亿元,支出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常熟银行2022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结算业务收入为0.39亿元,代理业务收入为0.45亿元,去年同期情况则分别为0.4亿元、2.39亿元,即今年上半年,常熟银行代理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81.34%。再看2021年数据情况,常熟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结算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分别为2.5亿元、0.79亿元、0.97亿元、0.0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常熟银行2022年半年报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中,理财业务及银行卡业务收入均为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情况,根据银行年报数据制图对此,常熟银行副行长兼财务总监尹宪柱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由于2022年为理财净值化转型的第一年,受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确认频次影响,该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理财净值化转型后,维持理财产品流动性和预期收益的滚动发行次数在减少,投资者投资确认频次随之减少,在费率不变的情况下,便导致银行理财业务手续费下降”。年报显示,常熟银行将理财产品销售给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募集的资金主要运用于银行间市场债券投资、信托贷款等,银行从该业务中获取手续费、理财顾问服务费等收入。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金融与财务管理系教授杨长汉在接受《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盈利来源主要是息差收入、投资收入、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商业银行应努力降低负债成本、提高收息优质资产规模、稳健提升投资盈利水平、积极扩大合规中间业务收入。针对常熟银行中间业务及资本补充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该行,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控股股东受让京东安联财险3.33%股权 公司产品理赔遭投诉

股东股权被拍卖冻结,保险服务质量指数排名靠后,京东安联财险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系列问题10月14日,上海映雪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映雪投资”)所持有的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安联财险”)3.33%股权拍卖结束,最终仅有1人报名,而竞拍成功者为安联保险集团,成交价格5750万元。京东安联财险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本次拍卖系公司股东映雪投资自身债务纠纷,与公司无关。映雪投资未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本次司法拍卖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据悉,自京东安联财险由外资险企增资改建后,其保险业务收入连年增长,然而净利润表现却起伏不定,风险综合评级亦由此前的A类降至B类。除此之外,京东安联财险在2022年上半年保险服务质量指数排名中靠后,且涉及的司法纠纷及投诉案件亦不断增加。对此,京东安联财险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回复道:“京东安联理赔服务一直秉持以客户为中心原则,根据保险条款规定进行理赔,努力给客户提供安心、省心、高效的理赔服务,多次收到客户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同时,我们也一直在不断优化理赔服务的流程和管理,致力于成为客户最值得信赖的保险人。”控股股东拍下3.33%股权10月11日,映雪投资所持有的京东安联财险3.33%股权,开始公开拍卖,起拍价和评估价均为5750万元。根据计划,本次拍卖共进行72小时,于10月14日上午10时结束。最终,映雪投资所持京东安联财险3.33%股权由安联保险集团拍下。值得注意的是,本场拍卖仅1人报名,34人设置提醒,3441次围观。本次股权拍卖源于映雪投资的债务纠纷。根据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执行裁定,在执行申请执行人上海原龙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被执行人映雪投资一案中,法院责令被执行人映雪投资履行支付赎回款项本款本金5000万元、利息105.68万元、仲裁费41.35万元等义务,但映雪投资至今未履行,故裁定拍卖、变卖被执行人映雪投资名下持有的京东安联3.33%股权。公开信息显示,映雪投资近年来“踩雷”多只理财产品,亦面临着控股子公司被处罚、实控人成被执行人等问题。“映雪投资未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本次司法拍卖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影响。”京东安联财险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在京东安联财险的股东中,映雪投资持股比例为3.33%,认缴出资额5361.3万元,位列京东安联财险第五大股东。前四大股东则分别为安联保险集团、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汇京通达,持股比例分别为50%、30%、12.4%、4.27%。在本场拍卖中,大股东安联保险集团享有同等价格优先购买权。但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上述股权还需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若转让完成,安联保险集团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至53.33%。此外,企查查显示,京东安联财险另一大股东汇京通达所持股权中,有4%的股权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冻结,冻结数额6500万元,冻结时间自2021年11月至2024年11月。对此,京东安联财险回复称,深圳汇京通达商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4.27%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美团“拼好饭”潜藏食安问题 商家拒绝开通后疑被缩小配送范围

低价引流、利润微薄引发食品安全管理问题,“拼好饭”到底便利了谁?近日,有多位美团商家向记者反映,在拒绝开通“拼好饭”活动后,店铺被美团缩小了配送范围,导致日单量大幅下滑。且记者注意到,类似的情况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均有商户提及。“拼好饭”顾名思义就是拼单点外卖,原本是为了让相邻地理位置,工作、就餐节奏相近的用户集中点餐,商家集中出餐、骑手集中配送,但是“拼好饭”的价格普遍较低,相当于正常外卖价格的4-8折,对于商家来说很难保证利润。根据公开资料,美团“拼好饭”于2020年上线,近年来逐步在全国多地推广,包括杭州、成都、广州等城市均已上线“拼好饭”活动。拒开通“拼好饭”被限流杨舟(化名)是一家内蒙古面点店的店主,据他表述,今年8月,其被当地的美团业务员要求在美团上架“拼好饭”活动,在以活动容易亏钱为由拒绝上架后,其美团店铺的配送范围被缩小,单量大幅下滑。“平时我们单量有80(单)以上,现在到50(单),周末本来一百多单,现在只有六七十单”,杨舟表示。根据杨舟提供的其与当地城市经理沟通的录像视频,城市经理承认了杨舟店铺的配送范围被缩小,但给出的原因是由于运力不足,所以缩小配送范围至2公里。但杨舟对此并不认可,称周边位置临近的商家并未出现缩小配送范围这一情况,自己被“区别对待”了。杨舟并不是个例。当地一家麻辣烫店铺店主徐青(化名)也表示,在拒绝参与活动后被缩小了配送范围,而美团业务员给出的理由同样是“运力不足”。据徐青表示,今年9月,美团业务员要求其开通“拼好饭”活动,徐青认为抽佣太高,希望业务员能与上级协商,但之后徐青的店铺被缩小了配送范围,日单量从120-130单下滑到不足80单。“本来还不知道(被缩小范围),有住得远的老顾客打电话问(无法点餐)才知道”,徐青表示,自己尝试点餐后发现,周边商家3.5公里以外还能配送,但自家店铺仅超出2公里便无法点餐。据记者了解,“拼好饭”需消费者邀请同一栋办公楼或小区的附近好友参与拼单,拼单成功后外卖价格相当于正常外卖价格的4-8折。低价“拼好饭”利润微薄对于美团来说,“拼好饭”价格低可以吸引用户点餐,抢占市场份额,且由于“拼好饭”的配送费降低,还可以减少一定的骑手配送费用支出。而对于店铺商家来说,却是一项“纯赚吆喝”的活动,很难保证利润。徐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上架“拼好饭”活动,原先一份17元的麻辣烫在“拼好饭”最高只能卖11.9元,有时可能只能卖10元,每单外卖还要扣除3.6元的佣金,那么到手只剩6-8元,扣除成本则几乎不挣钱。记者打开“拼好饭”注意到,大部分外卖价格在8-13元之间,相当于原价的7-8折,如一份原价16.99元的麻辣刀削面,在“拼好饭”仅12.86元。还有价格低至原价四折的外卖,如原价19元的香干饭,在“拼好饭”上仅标价7.66元,以及原价18.8元的一盒西红柿炒米粉,在“拼好饭”上售价不足7元。*美团“拼好饭”页面截图而除了像杨舟、徐青等认为利润太低而抵制“拼好饭”的商家之外,也有主张“顺应平台”开通“拼好饭”的商家。在抖音平台关于“拼好饭”活动机制介绍的多个视频下,有商家认为开通“拼好饭”后可以低价引流,至于利润较低可以在餐食上“偷工减料”。对此,已有多位消费者在“拼好饭”商家评论区反映了分量不足的问题,对应商家也在评论中表达了盈亏难平衡的压力。*“拼好饭”商家回复消费者评价潜藏食安问题今年7月,美团外卖“拼好饭”入驻商家曾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媒体曝光,相关话题在微博上的阅读量达到1.5亿,一度冲上了微博同城热搜榜。针对此事,杭州市上城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上城发布7月6日通报表示,针对外卖小哥取餐偶遇狗在盛饭桶进食一事,上城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接获相关信息后立即派出执法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涉事店家承认,当时发生了流浪狗跑来误食化冻腌制鸡肉的情况,发现后已将鸡肉作废弃处置。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店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依规作出罚款,目前该店已停业整顿。据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28日消息,上述事件反映出外卖送餐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不严、对商家低价恶性竞争管理引导不够等问题。为此,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了该市美团、饿了么等外卖送餐平台,要求相关平台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严禁餐饮商家低价恶性竞争。*图源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微博、小红书等也有多位消费者提及“拼好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有一位浙江的消费者表示,“拼了一次炸串拌饼,一个藕还烂了,又酸又滑,甚至最后发现下面有一只很大的虫子”,最终商家为其赔偿了100元。“外卖拼单”的形式虽为消费者提供了价格更低的用餐选择,但这一模式背后,商家利润不足从而潜藏的食安问题也应被外卖平台所重视。正如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言,食品安全问题与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外卖平台要把食品安全问题放在重中之重,严格依法履行好平台责任。关于美团如何整改“拼好饭”存在的低价恶性竞争引发的相关问题,记者致函公司,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福建海峡银行涉房关联交易频繁 泰禾系或退出其大股东行列

自债务危机以来,泰禾系持有的福建海峡银行股权陆续被质押、冻结并拍卖近日,阿里拍卖网信息显示,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海峡银行”)有7笔股权被拍卖,共计3.44亿股,其中2笔已拍卖成功,另有5笔因执行争议而暂缓拍卖。据悉,这5笔股权均为泰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禾投资集团”)持有。泰禾投资集团原为银行第六大股东,若拍卖成功,该公司将退出银行前十大股东行列。资料显示,泰禾投资集团及其相关子公司在2020年与福建海峡银行发生的关联交易金额约3.94亿元,包括贷款及理财投资等。评级报告显示,银行需警惕投资带来的信用风险。大股东变动阿里拍卖网显示,10月7日,福建海峡银行有两笔股权、共计1.04亿股被拍卖,均为福建森博达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森博达”)所持有,其中3900万股份评估价为7956万元,起拍价为5569.2万元,6460万股份评估价为1.32亿元,起拍价为9224.88万元,两笔股份起拍价均较评估价打了7折。最终,上述股份均以起拍价成交。此外,根据阿里拍卖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泰禾投资集团持有的海峡银行2.4亿股份被拆分为5笔进行拍卖,每笔起拍价为0.57亿元,系评估价的70%。上述拍卖原定于10月17日开始,但目前因执行争议而暂缓拍卖。上述两场拍卖均与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行与福州广华达旺建材贸易有限公司、福建森博达、泰禾投资集团、黄其森、叶荔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有关。福建海峡银行年报信息显示,福建森博达原为银行第七大股东,持有银行2.72亿股份,持股比例为4.79%。然而,其中1.04亿股权被质押并冻结。泰禾投资集团则为福建海峡银行第六大股东,持有2.72亿股份,持股比例达4.83%,目前均被冻结,其中313.6万股份被质押。若此次拍卖成功,福建森博达及泰禾投资集团持有的银行股权比例将分别下降至2.95%、0.57%,两家公司均退出银行前十大股东行列。这并非泰禾投资集团首次拍卖福建海峡银行股份。福建海峡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泰禾投资集团持有的银行股权比例由5.56%下降至4.83%,持股比例从第四位降至第六位,而该行第一大股东福州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竞拍获得泰禾投资集团所持有的4089.73万股份。此外,2022年半年报显示,泰禾投资集团派出董事林文华因个人原因,向福建海峡银行董事会提交书面辞呈,辞去董事职务。银行股东频繁拍卖股权,或与其自身陷入债务危机有关。2020年,泰禾投资集团及其子公司ST泰禾(000732.SZ)出现债务危机,截至2022年5月31日,ST泰禾有息债务余额为917.45亿元,未来一年内预计到期余额为402.34亿元。而天眼查资料显示,泰禾投资集团与福建森博达亦存在一定关系。福建森博达由福州正同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同投资”)控股,正同投资的历史股东则为ST泰禾的控股孙公司杭州福地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的董事。截至目前,泰禾投资集团及福建森博达均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且企业被限制高消费。除上述两家股东股权被质押或冻结外,福建海峡银行另有部分股权被质押。截至2022年上半年,银行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东共23户,共质押银行股份4.6亿股,占银行总股本的比例为8.16%。其中,有6户股东因质押银行股权数量达到或超过其持有股权的50%,被银行限制其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某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由于泰禾投资集团出现高额债务及亏损,其采取去金控集团化战略是必然,退出后子公司包括银行在资本充足率、战略投资关系等方面将面临不小挑战;此外,股东变更对银行的治理能力和内部控制实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银行的业务架构、人力资源以及监管合规性等都将经历压力测试。”涉房关联交易频繁《中国科技投资》记者注意到,银行关联交易信息显示,2020年,福建海峡银行与泰禾投资集团及其相关子公司发生贷款及垫款共计1.4亿元,理财资金投资为2.54亿元。此后,银行再未公布相关信息。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海峡银行贷款及垫款总额为887.7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9%,银行全年拨备计提达18.74亿元,较去年同比多计提6.17亿元,增幅为49.08%。添翼数字经济智库研究员王梅婷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民营企业通过参股地方银行获得融资优惠的方式在过去较为普遍,也确实可能引发一些经营风险,类似上述企业或通过银行股权优势从银行为集团上下游产业链获得相对优惠的贷款,当集团面临较为严重的上下游产业风险甚至资不抵债时,银行将面临较为严重的坏账风险。另外,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的跟踪评级报告显示,海峡银行持有一定规模的信托及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且部分投资已出现违约,对其带来的信用风险管理压力需持续关注。泰禾投资集团控股的ST泰禾主营房地产业务,前者亦投资多家房地产公司。除与泰禾投资集团及其相关子公司发生关联交易外,福建海峡银行关联交易大多涉及房地产业。该行年报显示,2021年,银行共审批6笔重大关联交易,共计29.5亿元,交易方式均为授信,而6笔关联交易所涉公司所属行业均为房地产业。*福建海峡银行2021年关联交易审批情况,截图自银行年报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福建海峡银行经营及资产情况受房地产形势影响有限。数据显示,2018-2020年,福建海峡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9.89亿元、12.57亿元和18.74亿元,逐步上涨。然而,2021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骤降至3232.63万元,2022年6月末仅为419.58万元。某银行市场部分析师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资产减值损失下降,或与银行持有资产结构中的部分资产损失下降有关;从银行资产与宏观经济环境看,可能与国内宏观经济稳步复苏,风险持续收敛,信用环境持续改善等方面有关。该分析师进一步表示,“资产减值损失的下降,降低了资产减损对利润的侵蚀,利好银行利润。”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海峡银行净利润为4.59亿元,至2021年,该行净利润上涨至6.83亿元,2022年上半年则为3.79亿元,同比上涨16.36%。针对泰禾投资集团退出银行股东行列及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下降的原因等相关问题,记者致函福建海峡银行,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蜜雪冰城拟上市继续扩张 靠加盟商赚钱的模式能否维持高增长?

两万加盟商贡献利润,助推蜜雪冰城上市2元一支的冰激淋、4元一杯的柠檬水以及8元一杯的珍珠奶茶,在低价走量、疯狂拓店的路径下,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蜜雪冰城”)拥有了超2万家加盟门店,也实现了年营收破百亿并冲刺IPO的“壮举”。9月22日,蜜雪冰城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募资64.96亿元。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2020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80亿元、103.51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38%、121.18%。三年盈利近30亿的蜜雪冰城并非没有“烦恼”,高端新式茶饮品牌下沉抢占市场份额,原材料成本压力上涨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正如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所言,“上市不是问题,上市之后如何维持自己的发展,这将是蜜雪冰城最大的问题。”9成收入靠加盟商2019-2021年,蜜雪冰城分别录得营收25.66亿元、46.8亿元及103.5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45亿元、6.32亿元、19.1亿元,三年净利润接近30亿元。此外,今年一季度,蜜雪冰城实现营收24.34亿元,净利润达3.9亿元。对比来看,已在港股上市的奈雪的茶(2150.HK)2021年实现营收42.97亿元,不及蜜雪冰城同期的一半,并且经调整后净利润亏损为1.45亿元。为何主打低价的蜜雪冰城却可以做到稳定盈利?与奈雪的茶不同的是,蜜雪冰城主营业务收入9成以上来自于加盟商而非产品零售。截至2022年3月末,整个蜜雪冰城公司拥有22276家门店,其中,现制茶饮连锁品牌“蜜雪冰城”门店21619家,加盟店比例高达99.8%,直营店仅37家。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蜜雪冰城的收入来自于收取加盟费,实际上,来自加盟商管理的收入占比在2019年-2021年分别仅为2.34%、2.14%、2.62%。从营收构成来看,蜜雪冰城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给加盟商卖制作产品需要的食材、包装材料、设备设施和营运物资等,收取加盟商的管理费,以及直营门店的产品零售收入等。蜜雪冰城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其2021年主营收入前三分别为卖食材、包材、设备设施给加盟商,三者占主营收入比例分别为70%、17%、6.7%,其中卖食材给加盟商的收入达到72.3亿。2019年-2021年,食材、包材的收入贡献比例均超过85%。目前,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还在增长。自2021年1月至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业绩承压的海天味业卷入酱油“双标”风波 市值跌去350亿

海天味业深陷添加剂“双标”风波近期,有多位短视频博主称海天味业(603288.SH)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含食品添加剂,而日本售卖的却是零添加,直指海天味业执行“双标”,将海天味业卷入舆论风波。经过两次澄清和回应后,10月9日晚间,赶在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前,海天味业针对酱油双标风波进行了第三次回应,称“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不过,连续几次澄清公告也没有扭转资本市场的走向,10月10日海天味业跌幅达9.35%,而作为其竞品公司的千禾味业(603027.sh)则直接一字板涨停。10月8日,记者注意到,千禾味业天猫官方旗舰店贴出一则通知称,近期订单量暴增,工厂正在加紧发货。需要提及的是,此次涉事的酱油产品为海天味业核心产品,占海天味业营收超五成。同时,从海天味业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当前公司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净利润增速仅1.2%,创下历史新低,此次事件对于海天味业而言可谓“雪上加霜”。“双标”风波事情的起因要从抖音短视频博主辛吉飞说起。今年8月以来,辛吉飞利用各种食品添加剂“轻松”勾兑出消费者常见的各类食品,备受追捧,而其中有一期视频正是关于“勾兑酱油”。在此背景下,有网民称研究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海天酱油,指出在国外市场的海天酱油配料中没有添加剂,而国内的则含有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等添加剂,由此引发了海天酱油“双重标准”的舆论。9月30日,海天味业紧急回应,着重强调了其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表示要追究网络造谣者的责任。海天味业表示,“海天所有产品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并且随时接受国家及各级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常态化监督和检查。”然而,舆论质疑仍未平息。对此,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关于食品添加剂,海天味业在国内产品中使用的其实都是合规的,网络上关于‘双标’的言论与客观事实存在较大出入,这种将国内外市场正常销售的不同等级、不同口味的产品进行简单对比,有失片面。”10月4日,海天味业再次发布声明,表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制造中,且一国(地区)一标,公司不存在“双标”行为,并表示“用所谓‘双标’来挑起消费者和中国品牌企业的矛盾对立,不仅打击了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更会严重影响‘中国造’的世界声誉”。这一强势的回应似乎激化了部分网民的不满。*海天味业的两份声明10月5日,随着中国调味品协会发声,有部分网民以海天味业的多名高管均在协会任职,以及海天味业参与酱油相关标准的起草为由,质疑海天味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实际上,行业标准从起草到批准有一系列流程,并非单个企业可以主导。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行业标准起草完成后,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应将标准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形成行业标准送审稿。此后,还要经过审查、报批、批准和公布、出版、复审等环节,且行业标准最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和公布。10月9日,海天味业第三次发布澄清公告,公司表示,海天味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均销售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不过,资本市场并不买账,10月10日股价跌幅达9.35%,10月11日继续跌2.02%,市值跌去超350亿。正如海天味业所说,记者注意到,天猫官方旗舰店显示有零添加酱油,包括“0金标生抽”“海天草菇酱油”,价格分别为24.91元/瓶/1.9L及12.96元/瓶/500ml。经此一事,海天味业未来会否加大对零添加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对于公司后续业绩有多大影响?记者就此致函海天味业,截至发稿,公司尚未回复。业绩承压此次“双标”风波对于海天味业的影响尚未可知,但是从海天味业的业绩来看,其目前正处在业绩承压的关键时刻,尤其是核心产品酱油的销售收入增速在不断下降。舆论中心的酱油产品是海天味业占比营收超五成的核心产品,其中海天味业的“味极鲜”酱油、“金标生抽”、“老抽王(酿造酱油)”等多款产品均使用了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三氯蔗糖”和“苯甲酸钠”等。上述添加剂中,前3种为增味剂,三氯蔗糖为甜味剂,苯甲酸钠为食品防腐剂。同时,海天味业也有售卖零添加产品,如“0金标生抽”、“海天草菇酱油”“零添加头道酱油”等,配料表显示上述零添加产品基本只有水、黄豆、小麦、食用盐等。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酱油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速分别为15.85%、13.6%、12.17%和8.78%,2022年上半年增速继续下降至6.8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酱油产量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下滑,产量从2015年的1011.9万吨到2018年的575.6万吨,几乎腰斩;2019年开始产量缓慢爬升,但2021年仍只有788.15万吨。同时,国内人均酱油需求量从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0年的4.86千克。核心产品销售收入增速放缓,与之对应的是,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增速也在放缓。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营收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归母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长1.21%,净利润增速创新低。对于业绩增速下滑,海天味业称,在销售端,国内疫情局部散发,餐饮、旅游等行业遭受冲击,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给调味品市场带来很大挑战,公司的产品订单出货量放缓。在成本端,各种大豆、白砂糖等核心原材料价格仍高位运行,海天味业成本加大,盈利承压。据了解,2022年初,海天味业提出了营收利润均实现12%的增长目标,在9月底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表示,从全年的目标来看,目前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12日
其他

被前员工指“强制购买体检卡” 平安好医生捆绑“平安系”仍难挽救业绩?

与平安集团深度捆绑下,财报显示平安好医生业绩仍连年亏损近期,记者注意到,黑猫投诉平台有不少自称为平安普惠前员工的用户投诉“在职期间被强制购买平安好医生体检卡,几乎每个月都有硬性指标”。且据记者梳理,类似的投诉可追溯到2020年,多达2000多条。而这背后,作为互联网医疗板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01883.hk)业绩连年亏损,至今仍没有摆脱亏损局面。根据今年半年报,平安好医生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虽有所收窄,但亏损额仍高达4.26亿元,营收和毛利也同比继续大幅下滑。作为平安系的一员,平安好医生一直以来与其母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捆绑,其中前五大客户中有三至四家为平安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且前五大客户历年来都为平安好医生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此外,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自2019年开始,平安好医生的应收账款开始逐年大幅增加,从2018年的4.13亿元,迅速增至2019年的6.49亿元,至2021年应收账款为15.54亿元,2022年上半年应收账款继续同比增加12.85%至11.77亿元。业绩连年亏损平安好医生,隶属于平安集团,原名为平安健康,2021年年初更名,且同时其业务也从医疗切入预防和康复的全流程,是一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主要业务包括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2018年5月4日,平安好医生登陆港交所,创下2018年港股最大规模IPO,甚至股价曾在2021年2月16日冲上148.5港元/股,成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与股价表现不同的是,平安好医生的业绩却是一直处于连年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17-2019年,平安好医生分别净亏损10.02亿、9.13亿、7.47亿。在2020年之前,平安好医生的战略是重点聚焦C端,2020年平安好医生进行了一次“换将”,老将王涛卸任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由方蔚豪接替,方蔚豪上任后带领平安好医生谋求战略转型,从C端转至聚焦企业端(B端)和金融端,试图从企业端寻求增长点。战略转型后,2020年平安好医生继续亏损9.49亿元,至2021年亏损额扩大到15.3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平安好医生在财报中表示“亏损扩大来自报告期持续的战略升级,以及在渠道、服务和能力方面的费用投入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的营收和毛利继续同比大幅下滑,其中营收为28.3亿元,同比下降25.9%,不过净亏损较上一年同期在减少,幅度收窄了51.6%,环比则减亏35.5%。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截至9月23日平安好医生市值已跌破200亿港元,收盘价为17.16港元/股,市值为191.99亿港元,较去年最高点市值已跌去超1500亿港元。且据媒体报道,在半年报发布不久,8月23日瑞银发布报告称下调了平安好医生收入预测,下调其2022至2024年收入预测17%至19%,并预计其下半年收入增长将保持低迷,维持中性评级,目标价由28港元降至23港元。平安好医生并不是亏损的个例,可以说盈利问题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摆在互联网医疗企业面前共同的“魔咒”。京东健康在经历了2017年和2018年盈利过后,也连年亏损,2019年和2021年分别亏损额9.72亿元、172.35亿元和10.74亿元。不过,2022年上半年,京东健康也实现了扭亏为盈,盈利2.23亿元。而阿里健康2019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569.6万元、3.49亿元和-2.66亿元,业绩震荡起伏,不过亏损额远不及平安好医生。此外,近一年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继去年11月发布《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后,今年6月份国家卫健委正式出台《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在此大环境下,同时还面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企业的竞争,平安好医生要如何讲好互联网医疗后续的故事?捆绑“平安系”值得提及的是,业绩连年亏损背后,平安好医生与其母公司平安集团有着深度“捆绑”。由于今年半年报平安好医生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名单,以2021年年报为例,2021年平安好医生前五大客户占总收入的比例约32%,其中最大客户的占比约19%。而前五大客户中,包括平安寿险、平安银行、平安产险,均为平安集团的附属公司。2019年和2020年同样如此,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均为平安集团附属公司,分别为平安寿险、平安产线、平安银行以及平安健康险。2021年平安好医生与上述平安附属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包括为平安寿险和平安产险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平安银行、平安普惠推出多种用户服务权益等,或将进一步加重平安好医生对平安集团的依赖。此外,需要提及的是,近几年来,不少疑似平安普惠前员工的用户投诉在工作期间被强制购买平安好医生体检卡、保健品及洗牙卡等,投诉案例可追溯到2020年。近期,一名自称是平安普惠前员工的用户刘明(化名)在黑猫投诉平台表示,平安好医生强制员工内部消化销售任务,用工作要挟员工购买十五六张体检卡,一张最少400元。根据该用户提供的图片资料来看,金额累计超1万元。9月16日,记者联系到该员工,对方称平安好医生那边答应了退6张还没有过期的体检卡费用,大概两千多块钱,但还在走流程,退款还没有到账。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类似刘明这样的投诉有2000多条,一位张姓用户表示之前在平安普惠滁州分公司上班,上级强制要求员工购买平安好医生卡,现在要求全额退款。另外一位用户也表示“在职期间公司要求购买平安好医生体检卡,每月一张,具体金额根据上级领导指示”。记者注意到,上述投诉有不少显示已完成且消费者给出了评价,也就是说与刘明一样,有部分投诉者获得了相应的退款。根据会计录入准则,已形成的营收额,发生退款,计入应收账款。而巧合的是,自2019年开始,平安好医生的应收账款每年都大幅增加,由2018年的4.3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5.54亿元,2022年上半年该数值为11.77亿元,较上一年继续增加12.85%。公司对于上述员工投诉平安普惠强制购买公司体检卡是否知情?应收账款缘何从2019年开始大幅增加,是否与上述大规模地投诉或退款有关?记者就此致函平安好医生,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应。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百度健康在线问诊价格混乱无标准 因“医生无回复或回复敷衍”频遭投诉

百度健康在线问诊业务方便了消费者的同时,也出现了颇多投诉,投诉集中在“医生接诊不回复或回复敷衍”以及退款问题8月中旬,“2022百度健康致敬医者盛典”在北京召开,当天多家媒体宣称百度日均健康类检索量达2亿次以上,收录5亿条权威健康内容,吸引超过30万专业医生入驻,每天响应在线医疗咨询量240万次,构建了从权威内容科普到权威精准的完整服务链条。然而,亮眼的成绩和数据背后,关于百度健康的投诉也颇为频繁,从黑猫投诉平台来看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线问医“医生接诊后不回复”“回复敷衍,快到时间才回复一句”“退款难”等问题。此外,记者发现入驻了百度健康平台的医生问诊价格定价较为混乱,同一城市同级别的医生收费标准相差上百元,且部分医生在百度健康平台收费远高于其线下专家门诊价格。被指医生不回复或回复敷衍“医生不专业,回答的问题一点用也没有,就两句话还隔了两天,就收20元”“百度健康付了30块钱,说是99条问答,医生总共就回复了一句话”“自动回复了一段话之后就没下文,医生真的很忙的话就别接单啊”,类似这样的投诉充斥着黑猫投诉平台。一位消费者反映,9月19日早上8点45分在百度健康上花260元购买皮肤科专家24小时问诊服务,直到中午12点40医生才问询一句,然后就再未回复,也未对所问询的病情给出相应的医学建议。“一句话260,相信去线下公立医院问诊,检查费用都没这么高的价格”,该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表示。另一消费者则表示2022年7月5日付款200元发起问诊,一直到7月6日下午2点51分才有医生回复,且只有一句“信息不足请补充”,然后24小时时限一到就自动结束问诊咨询;更有消费者称付39元后,在临近24小时之际医生回复了一句“你好”就结束了。除此之外,消费者的投诉还集中在退款问题上,从投诉来看,消费者认为百度健康没有任何的退款发起通道,退款比较难,还经常出现未接诊却不退款的情况。有消费者表示,8月6日上午8点31分在百度健康医生在线问诊花220元购买景雅莉医生的图文问诊,页面明确显示“24小时未接诊自动退款”,但是在超过24小时医生未接诊的情况下,平台没有进行自动退款,也没有显示个人可发起申请的退款通道。针对上述现象,记者于8月30日10点52分以消费者身份在百度健康上花费9.9元购买了其在线问医服务,接诊医生为秦皇岛妇幼保健院的王丽萍医生,订单时长为1小时,然而该医生在接单刚开始回复了一句“请上传照片”后久未回复,此后在订单快结束之时(11点41分)回复了一句“在”,11点52分订单到时自动结束,记者无法继续咨询。记者致电秦皇岛妇幼医院联系到王丽萍医生,彼时王丽萍医生正在医院上班,“我现在有个挺重的宫颈疾病病人,我先跟她说完了,完了我再说你这个”,王丽萍医生在电话中对记者说道。然而直到订单结束该医生也没有给予问诊回应。也就是说,记者付费问诊后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且确实如消费者投诉所说百度健康平台没有相关的订单退款端口,只能通过拨打客服电话申诉。记者就消费者所反映的上述情况致函百度集团,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应。而据百度健康客服透露,公司在线问诊业务退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医生未接诊可直接退款,一种是医生接诊回复后若有异议,可通过“问题反馈”寻求人工客服求助或致电百度健康客服。价格混乱无定价标准公开资料显示,百度健康成立于2020年,系百度集团(09888.hk)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宁,现有业务包括“快速问医生”“专家问诊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爱心人寿偿付能力承压 热销终身寿险产品被下架、退保规模上升

爱心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跌破监管临界点,此外,因不符合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条件,爱心人寿的两款热销款终身寿险产品已下架据最新一期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心人寿”)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2.95%、125.9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去年末下降43.41%;风险综合评级由上季度的A类下调至B类。据爱心人寿的流动性覆盖率预测,到三季度末,公司上述两项指标或将进一步下降。据了解,作为爱心人寿的热销产品,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爱心人寿映山红终身寿险已下架。据2021年年报显示,上述两款产品是公司原保费收入前两名产品,合计保费收入为20.34亿元。然而,今年上半年,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的退保规模为2008万元,退保率为1.32%,该产品在2021年全年的退保规模仅为562.74万元。偿付能力承压今年上半年,爱心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净亏损分别为29.36亿元、3.25亿元,其中,净亏损规模远超2021年全年净亏损的1.61亿元。偿付能力方面,今年二季度末,爱心人寿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2.95%、125.91%,风险综合评级由上季度的A类下调至B类。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相关规定,因新旧规则切换导致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或跌破具有监管行动意义的临界点(即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50%以下,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75%以下)的保险公司,可以向银保监会反映并申请过渡期政策。由此可见,爱心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已跌破具有监管行动意义的临界点。此外,爱心人寿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持续下滑。今年一季度末,爱心人寿的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68.28%、136.57%。据爱心人寿的流动性覆盖率预测,到三季度末,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或将进一步下降。据相关规定,爱心人寿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已接近监管红线。在亏损进一步扩大以及偿付能力承压的情况下,爱心人寿股东持有的股权也处于质押冻结状态。截至今年6月末,爱心人寿第一大股东深圳市中洲置地有限公司所持有的2亿股份为质押状态,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1.76%;第二大股东吉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能源”)所持有的1.5亿股份为冻结状态,冻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82%。2021年,吉林能源曾在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其持有爱心人寿的全部股权。退保规模上升据了解,爱心人寿的发展较为依赖分红型两全保险以及年金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爱心人寿的热销产品包括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爱心人寿映山红终身寿险。据2021年年报显示,上述两款产品是公司原保费收入前两名的产品,保费收入分别为12.55亿元、7.79亿元,主要销售渠道均为多元行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爱心人寿退保金额最高的保险产品为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累计退保规模为2008万元。2021年,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的全年退保金仅为562.74万元。记者了解到,保险消费者若中途退保,可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但终身寿险前期退保损失较大。据悉,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的缴费方式包括趸交,3年期、5年期期交,保险期间为被保险人终身。根据现金价值演算表,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在开始缴费后的第7年,现金价值即超过所缴纳的保费。若投保人选择5年期期交的缴费方式,投保人在缴费结束后的第2年内可实现回本,现金价值较高。根据现金价值表演算,若一位30周岁的成年男性投保爱心人寿守护神2.0终身寿险,采取5年期期交的缴费方式,每年缴费50000元,合计缴纳保费250000元。该投保人在缴费结束后的第2年,现金价值账户金额为255035元。然而,上述两款热销产品均于今年上半年下架停售。今年4月,爱心人寿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经营策略调整需要,结合银保监会的有关通知要求,公司于2022年4月29日晚20时起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根据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爱心人寿不满足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条件。互联网保险专家赵大玮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不少消费者确实把终身寿险产品当作理财型产品,用作养老资产规划或资产传承。每个消费者的家庭情况不一样,保险产品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此类产品下架的原因,与保险行业长期的利差损问题有关。保险公司将产品下架来应对利差损风险。保险产品的收益是要写进合同里,不同于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进行调整。在金融市场环境下,保险产品亦不能长期保持一个高收益的状态。保险行业得提前防范利差损风险,不能再出现曾经的利差损风波,否则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银保监会陆续让保险公司下架回本快的产品,主要是为了减少长险短做的现象。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下架产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保险条款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可能性,二是回本快现金价值较高,三是减保过于灵活。减保太灵活亦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现金流。”日前,中国精算师协会亦指出,终身寿险的保险金额可以在产品设计时预先设定,如每年增长一定比例或每年下降一定比例。保额增长和投资收益概念差别较大,消费者应予以警惕。若保险消费者想购买保险产品来满足养老、储蓄需求,应选择功能较为匹配,提供生存给付的年金保险或两全保险产品。针对爱心人寿偿付能力及退保规模等问题,记者致函爱心人寿,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五年花381亿用于市场及学术推广 步长制药要如何摘掉“带金销售”标签?

重销售轻研发,步长制药依赖收并购拓产品线能否长久?作为一家老牌中药企业,步长制药因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一直被“带金销售”争议缠身。近期,步长制药披露2022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步长制药销售费用虽同比下降了10.51%,但仍高达33亿元,且其中市场及学术推广费为31亿元,占比93.94%。拉长时间线来看,近五年以来步长制药用在市场及学术推广上费用累计为381.36亿元,每年占销售费用的比例普遍在95%左右。而市场及学术推广费是药企商业贿赂的“重灾区”,步长制药此前也多次卷入相关案件中。此外,与高额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步长制药的每年的研发费用保持在5-7亿元区间内,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甚至还同比减少,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已降至不足1亿元,同比减少41.79%。而摆在步长制药面前的是,六大营收主力产品中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已是21世纪初的老产品,而谷红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和复方曲肽注射液等产品从2021年开始也已陆续退出了云南、河北、黑龙江多省医保目录。高额销售费用侵蚀利润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步长制药营收为70.98亿元,同比下降3.90%,净利润为8.18亿元,同比下滑13.50%。步长制药净利润指标并非是今年才首次出现下滑。历年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步长制药实现营业收入为136.6亿元、142.6亿元、160.1亿元、157.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4%、4.32%、12.28%、-1.52%;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9.07亿元、19.63亿元、18.43亿元、12.35亿元,增速分别为16.39%、2.92%、-6.12%、-32.97%,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步长制药并未在半年报中叙述业绩下滑的原因,不过从其成本构成来看可以窥见一斑。半年报显示,步长制药的营业成本为23亿元,占营收比重32%,而同期销售费用高达33亿元,占营收比重46%,且其中用于市场、学术推广及咨询费用为31亿元,占比94.47%。也就是说,巨额的销售费用侵蚀了步长制药的利润,而“重销售”是步长制药一贯的传统。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销售费用步入80亿门槛后,步长制药近五年一直保持着这一水平,截至2021年销售费用为83亿元。且在步长制药历年销售费用中,尤以市场及学术推广费为主。2017年至2021年,步长制药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2.87亿元、80.36亿元、80.81亿元、83.73亿元和83亿元,其中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分别为70.17亿元、74.86亿元、76.49亿、80.28亿元和79.56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为84.67%、93.15%、94.66%、95.88%、95.85%。一直以来,市场及学术推广费被视为药企商业贿赂的高发区,步长制药也曾多次被卷入相关案件中。2021年4月12日,财政部发布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四十号),包括步长制药、恒瑞医药、华润三九在内的19家医药企业被行政处罚,其中提及步长制药以咨询费、市场推广费名义向医药推广公司支付资金,再由医药推广公司转付给该公司的代理商,涉及金额5122.39万元。此外,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得知,从2015年至今,步长制药共有10起在药品推广过程中“带金销售”的案件。比如2020年7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了河南省商水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受贿案一审判决书,判决书显示“2016年以来,王海生在任商水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期间收受步长制药业务员苏某(另案处理)药品提成人民币12.5万元。另一起则是2019年,陕西步长制药业务员唐某按0.5元一盒的方式,贿赂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科原科长陈遥刚,累计行贿32.51万元。而与高额的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对较低的研发投入。2017年-2021年,步长制药的研发投入为5.53亿元、5.76亿元、6.39亿元、7.22亿元和6.34亿元。今年上半年,步长制药的研发费用甚至不足1亿元,较上一年减少41.79%。依赖收购拓产品线研发投入较少的步长制药长期以来热衷于通过收并购来丰富产品线。就在半年报披露之前,步长制药披露了一次收购计划,子公司步长健康产业(浙江)有限公司拟以近5000万收购步长健康(上海)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军大健康领域,后因被外界质疑利益输送收购计划“夭折”,上交所亦发问询函一连提出12个问题质疑此次收购。而这并不是步长制药第一次被质疑,早在2021年10月16日,上交所也曾就步长制药收购北京程瑞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事宜下发了问询函。回首步长制药的收购项目,吉林天成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吉林天成”)和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下称“通化谷红”)备受关注。招股书显示,吉林天成和通化谷红均系步长制药2012年启动收购的项目,分三次,历时三年才完成收购,2015年步长制药取得这两家企业的控制权,分别持股95%和100%,收购所耗资金分别为21.35亿元、21.5亿元。通过对吉林天成和通化谷红的收购,步长制药丰富了在心脑血管领域的布局,其中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为吉林天成的独家品种,谷红注射液为通化谷红的核心产品,而这三种产品现在均位列步长制药六大营收主力产品。半年报显示,步长制药六大营收主力产品包括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等,今年上半年共计为步长制药贡献了39.73亿元营收,占总营收比例接近60%。在此前后,步长制药还陆续通过司法拍卖等方式将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邛崃天银制药有限公司以及保定天浩制药有限公司收入囊中,涉及产品包括复方益母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木丹颗粒、复方铝酸铋颗粒、田七痛经胶囊和抗菌消炎胶囊等。上述收并购为步长制药贡献了不少业绩,同时也带来了巨额的商誉,主要集中在谷红制药和天成制药两家公司。财报显示,2014年12月31日,步长制药商誉值仅1227万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步长制药商誉额为51.47亿元,其中谷红制药商誉为18.36亿元,天成制药商誉为31.61亿元。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步长制药六大营收主力产品中,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已经是21世纪初的老产品,而谷红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和复方曲肽注射液从去年开始也陆续退出黑龙江、云南和河北等多地省医保目录。针对三大营收主力产品仍为21世纪初的老产品以及多款营收主力产品陆续退出医保目录等对公司的影响,记者致函步长制药,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应。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全国化进程缓慢高端酒或难提价 今世缘重启高沟品牌冲刺百亿

冲刺百亿关键年,今世缘欲复兴老品牌“高沟”近期,今世缘(603369.sh)举办了“又见高沟”高沟品牌战略暨新品上市发布会,重启被“边缘化”多年的老品牌“高沟”,推出高沟标样1995、高沟标样(黑标)、高沟标样(白标)等产品,定价从百元到千元不等。今世缘董事长顾祥悦表示,要让高沟与今世缘、国缘三大品牌各有分工、各显其能,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行稳致远,拉动营收增长冲线百亿,提前布局后百亿时代。据今世缘发布的《五年战略规划纲要(2021-2025)》,公司拟到2025年努力实现营收过百亿,争取150亿元。知趣咨询总经理、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今世缘的销售高度依赖江苏市场,面对百亿压力,通过重拾高沟品牌,在江苏多品牌、多产品、多价格带的挤压市场“榨干”最后一滴销量,也无可厚非。重启高沟为了重启高沟品牌,今年以来今世缘围绕高沟品牌动作颇多。今年初,今世缘就提出了“高沟复兴”战略;4月底,今世缘酒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顾祥悦宣布组建江苏高沟酒业销售公司;5月今世缘又以2万元发起品牌创意征集活动。直至8月份,高沟新品正式上市。8月27日,在高沟新品上市发布会上,今世缘推出高沟标样1995、高沟标样(黑标)、高沟标样(白标)等产品,定价88-1000元,其中黑标、白标同时上线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占位高线光瓶酒赛道。9月28日,记者在天猫官方旗舰店看到白标已经上线,定价98元/瓶/500ml,折后价格在80元左右,其他新品暂未上线。而京东旗舰店,白标一件(6瓶)588元,黑标一瓶价格为388元。而需要提及的是,在今世缘的定位中,高沟品牌此前的价格带普遍在10元以下。可以看出,与往常价格相比,今世缘通过推出新品将高沟产品售价大幅拉升。对此,今世缘表示,当前光瓶酒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高端化趋势,主流价格带不断上移,黑标、白标的推出顺应消费趋势。蔡学飞认为,今世缘重启高沟品牌一方面是迎合“老酒复兴”的消费趋势,高沟在江苏市场属于老牌名酒,有一定的品牌认知与消费基础,另一方面,新高沟可以完善今世缘的产品矩阵,夯实江苏利基市场,在冲刺百亿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现在的今世缘来说,‘国缘’产品已经很贵了,也没有涨价的空间,‘今世缘’产品又过于成熟,增量有限,江苏省外市场又一直做不起来,所以想通过‘高沟’主打情怀牌,在江苏光瓶酒、中低端酒等细分市场收割一批经销商,完成汇量式增长”,蔡学飞还表示,虽然今世缘突破了50亿营收,冲刺百亿成功率很大,但也并不绝对。正如蔡学飞所说,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高端产品国缘产品自2020年以来至少经历了6次调价。目前,国缘“开”系列中的四开国缘定价超600元,但官方旗舰店及经销店实际售价不足500元,国缘V系中的V3、V6、V9定价700-2000元,实际售价一般也低于标价250-500元不等。今世缘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短时间内国缘V系不会再推出新品,价格以稳为主,不会轻易提价。对于重启高沟品牌,今世缘方面对记者表示,随着企业中高端产品比重提升,高沟品牌份额越来越小,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但是社会各界期待高沟复出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重塑高沟品牌是公司品牌战略的必然措施。冲刺百亿高沟品牌为今世缘三大产品系列之一,另外两大产品系列分别为“国缘”和“今世缘”,其中国缘系列主攻高端与次高端,而今世缘系列、高沟系列覆盖中低端,按照价格带划分的话,则被分为特A+类、特A类、A类、B类、C类以及D类。其中,特A+类为出厂指导价300元(含税,下同)以上的产品,主要代表品牌为“国缘”,特A类为100-300元价位带产品,主要代表品牌为“国缘”“今世缘”,A类、B类、C类分别为50-100元、20-50元以及10-20元价位带产品,主要代表品牌为“今世缘”,D类主要是以“高沟”为代表的10元以下的白酒产品。而从业绩来看,目前今世缘的营收中主要是依靠中高端产品,中低端产品表现乏力。根据2022年半年报,上半年今世缘实现营收46.46亿元,同比增长20.66%,净利润16.18亿元,同比增长21.22%,今世缘表示主要系特A类以上产品销售增长较多。其中,特A+类产品收入30.41亿元,同比增长20.22%;特A类产品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26.91%。换言之,百元以上产品占据今世缘营收的9成以上,且300元以上产品占据公司营收的65%以上。而50元以下的B类、C类、D类产品总计贡献1.23亿元的营业收入,且营收分别下滑7.36%、2.6%、39.12%。且需提及的是,近几年来,以高沟为代表的10元以下的D类白酒产品的营收占比均不足1%。由此来看,在高端产品国缘短期内难以提价的前提下,冲刺百亿的今世缘重启高沟品牌也就不难理解了。*数据源自财报此外,对于今世缘来说,摆在其前面的还有一大难题,即全国化进程缓慢。早在2014年上市之初,今世缘就在招股书中表明募集资金主要用途之一是投资布局全国化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然而,直至今年上半年,今世缘省外收入仍仅有3.13亿元,约占整体营收的6.73%,省内市场销售占比长年以来超九成。对于省外布局的节奏,在9月7日的投资者调研会议上,今世缘回应称,“省外市占率低,外界担心做不起来,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公司省外市场空间很大。公司的品牌走出去相对于省外市场来讲还是个新的品牌,想做起来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资源的准备。”蔡学飞指出,在中国酒行业高速增长期结束之后,整个行业的增速是放缓的,今世缘也可能受到这样的影响。其次,今世缘的主力市场位于华东的核心市场江苏省,不仅有本地强势酒企古井贡酒,还有全国性的名酒紧跟江苏市场,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增加,这些都为今世缘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富滇银行股东结构不稳定恐拖累IPO 高管频繁变动行长空缺一年

富滇银行在备战IPO的同时,亦需关注股权结构稳定性、高管变动断档等问题据阿里法拍网显示,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滇银行”)新增20笔股权拍卖。近日,保山市永昌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昌投资”)将其持有富滇银行1亿股股份拆分为20笔,将于今年10月16日在该平台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总计1.71亿元。此前,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信托”)亦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二次挂牌转让富滇银行5000万股份,转让价格约为1.16亿元。据了解,近年来,富滇银行高管频繁变动并出现空缺。2021年4月,富滇银行上任董事长洪维智辞任;2021年9月,该行原行长代军升任董事长。此后,富滇银行行长一职已空缺一年之久,至今仍未有获批进展。目前,富滇银行副行长也仅有三位。股权多次拍卖转让据阿里法拍网显示,永昌投资将其持有富滇银行1亿股份拆分为20笔,将于今年10月16日在该平台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总计为1.71亿元。此次拍卖以500万股份为一笔,评估价、起拍价分别为949万元、854万元,起拍价低于评估价,目前均为无人报名的状态。至于为何要拆分成20笔拍卖,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银行股权拍卖与所涉及的商业纠纷标的价值、具体的股东有关,通常只能将所涉及股东的相应股权进行拍卖,这就势必要对所涉银行的股权进行分拆拍卖,而无法整体拍卖。而此前,中铁信托亦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二次挂牌转让富滇银行5000万股份,转让价格约为1.16亿元。据悉,该笔股权首次挂牌底价约为1.28亿元。若此次挂牌转让成功,中铁信托将退出富滇银行股东名单。此外,富滇银行股权多次遭股东转让。2021年,该行第二大股东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曾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股份转让信息,拟转让其持有的富滇银行9亿股份,占总股本的14.4%。第九大股东红河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该行1亿股份;第四大股东冠城大通(600067.SH)质押该行2.08亿股份。富滇银行曾表示,2021年,银行同步启动2021-2023年IPO筹备工作,并在2021年末完成上市辅导工作。为备战IPO,富滇银行亦在云南产权交易所挂牌2021-2022年增资扩股项目,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8亿元,拟新增股份不超过20亿股。近期,云南产权交易所发布富滇银行2021-2022年增资扩股项目成交公告。该增资扩股项目获得4家公司投资认购,合计认购数量为4.3亿股,合计募集金额为13.29亿元。具体来看,富滇银行新增4位投资人及持股比例分别为昆明市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99%,云南慧港投资有限公司、1.5%,昆明市高速公路建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5%,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0.45%。富滇银行此次增资扩股项目尚未达到预期计划。另外,截至目前,除增资扩股引进新股东外,富滇银行IPO工作尚无其他进展。“部分银行股权拍卖遇冷表明市场并不看好这些银行的资产质量与未来发展,自然会对其增资扩股补血造成市场信心、市场形象上的压力与负面影响。作为一家有上市意愿的城商行,富滇银行股权频被质押、拍卖及转让,会影响银行股东结构乃至治理结构、公司战略与运营策略、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对银行IPO是十分不利的”,柏文喜进一步分析道。高管变动近年来,富滇银行高管人事变动频繁。2018年5月,时任昆明市副市长的洪维智空降担任富滇银行董事长。此前,夏蜀任职该行董事长长达11年。2019年7月,富滇银行原行长杨敏被调离。两个月后,富滇银行原副行长代军升任行长。2021年4月,富滇银行董事长洪维智辞任,其任职时间仅为3年,随后,行长代军升任董事长。富滇银行的高管亦出现断档现象。自富滇银行原行长升任董事长后,该行行长职位已空缺一年之久,至今仍未有获批进展。在行长一职空缺期间,富滇银行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中行长公章加盖处分别为董事长代军、副行长董玲的印章。此外,董玲的任期为2020-2023年,且适龄退休。另外,据富滇银行2021年年报披露,时任该行副行长的曹艳丽辞任。彼时,富滇银行的副行长仅剩董玲、纳然两位。日前,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曹艳丽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依法双开。直至今年7月,银保监会批复富滇银行副行长王克强的任职资格,该行副行长恢复至三位。对比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富滇银行资产规模为3341.2亿元,云南红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云南省内第二家城商行,其资产规模为1474.78亿元,而该行配备了6位副行长。在资产规模相当的情况下,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为3521.4亿元,副行长数量为5位。近年来,富滇银行或受高管断档、变动的影响,业绩增速放缓,且多次因内控问题收到监管罚单。据富滇银行2022年半年报显示,该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2亿元、4.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5.5%。截至2021年末,该行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94亿元、6.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91%、14.34%。可见,富滇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回落至个位数。与此同时,富滇银行的盈利能力有待提升。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在对富滇银行最新一期跟踪评级公告中指出,银行大规模计提减值损失对盈利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其中,2021年,该行信用减值损失为27.24亿元。由于不良资产核销力度较大以及投资资产质量下滑等因素影响,富滇银行减值损失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富滇银行及旗下分行被银保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开出11张罚单,合计罚款639.5万元。具体来看,违法违规事由包括内控管理不到位、信贷违规、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其中,富滇银行西双版纳分行因屡查屡犯贷后检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监管处以罚款30万元。*富滇银行的罚单情况,根据央行、银保监会官网信息制图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银行应保持经营团队的稳定性,高管人事频繁变动对IPO会产生不利影响。高管长期空缺会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和业绩指标,增加经营风险。董事会的职责在于定战略,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作用,但高管频繁变动亦会影响经营战略的有效执行。此外,高管变动容易给外界造成管理混乱、内控体系存在问题的不良印象,继而影响银行的声誉。”针对富滇银行股权拍卖及高管变动相关问题,记者致函富滇银行,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敷尔佳148一盒的面膜被指原料成本仅10元?公司四年净赚23亿 研发费用仅763万

148元一盒的面膜,实际成本低至10元?敷尔佳被质疑低成本高售价近日,网红面膜品牌敷尔佳因成本低售价高等问题冲上微博热搜,热搜词条为“148一盒的敷尔佳面膜成本仅10元”。敷尔佳品牌的主体公司是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敷尔佳”),成立于2017年11月,主要产品包括医用敷料产品、功能性护肤产品,主打敷料和贴、膜类产品,凭借着“医美面膜”,短短四年时间净赚23亿元,毛利高达81.95%,而如此“暴利”背后,敷尔佳四年的研发费用累计仅763万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年研发费用甚至不足百万,仅30.78万元和60.39万元。此外,与极低的研发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每年过亿的销售费用,2019年至2021年敷尔佳累计花费销售费用6.65亿元,是研发费用的87倍。成本10元售价百元?敷尔佳创始人为张立国,张立国早年从事药品代理和批发生意,2012年看到了美容整形修复产品的机会和市场,进军护肤品领域,并在2015年成功注册“敷尔佳”商标,2017年敷尔佳公司诞生。短短四年时间,敷尔佳迅速走红,并凭借着“医美面膜”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赚的盆满钵满。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敷尔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73亿元、13.42亿元、15.85亿元、16.50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6.61亿元、6.48亿元、8.06亿元、3.57亿元,四年净赚23.15亿元。2022年上半年,敷尔佳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继续同比增长,分别为8.17亿元和3.57亿元,同比增加2.94%、1.57%,相较于2021年来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在放缓,敷尔佳在招股书中称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大品牌营销推广投入,电商平台推广服务费上升,销售费用增加以及研发费用增长”。相比营收和净利润,敷尔佳的高毛利率更惹人关注,2019年至2020年,敷尔佳的毛利率均在76%左右,2021年这一数值高达81.95%,高出行业可比公司均值近7个百分点,而在业内看来这或与其产品的低成本与高售价分不开。记者从敷尔佳天猫官方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得知,敷尔佳明星产品白膜医用敷料售价为148元/盒/5片,黑膜价格为199元/盒/5片,折合每片价格分别为29.6元和39.8元。拼多多官方旗舰店价格分别为143元/盒和194元/盒。而根据敷尔佳披露的问询函回复意见,2020年与2021年,敷尔佳医用敷料和面膜采购单价分别为9.12元/盒和10.17元/盒,以及9.8元/盒和9.49元/盒。也就是说,市面上售价148元/盒、199元/盒的敷尔佳面膜,成本仅在10元左右。针对这一现象,有一些网友称“成本不能这样算,还要算人工成本、销售成本、科研成本”等,也有高价购买了敷尔佳面膜的网友直呼受骗自嘲是“大冤种”,还有不少网友指出并不会去旗舰店原价购买,称有很多线下销售渠道价格比较便宜,白膜价格普遍在50-65元/盒,也有45元/盒,79元/盒,黑膜价格在80-95元/盒,若整箱购买价格更低。记者联系到一个成都的线下代理,对方报价白膜65元一盒,黑膜95元一盒,并称“厂家拿货,防伪可查”。此外,记者注意到,敷尔佳天猫旗舰店9月20日-21日活动价为19.8元/2片白膜,黑猫29.8元/2片。关于产品被质疑“低成本高售价”以及线下渠道价格较为混乱这一现象,记者致函敷尔佳,截至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应。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87倍在被质疑“低成本高售价”之余,敷尔佳极低的研发投入也被放在了聚光灯下。招股书显示,2018-2021年,敷尔佳研发投入分别为30.78万元、60.39万元、147.97万元、524.29万元,累计为763万元,投入金额虽逐年增长,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却非常低,分别为0.08%、0.04%、0.09%和0.32%。而同类可比公司2019年至2021年平均水平分别为3.71%、3.94%、4.87%。具体来看,2019年-2021年,创尔生物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6.06%和9.25%;贝泰妮和华熙生物等产品线更丰富的同类公司,研发费用分别在2.4%-2.81%和4.98%-5.75%。且从研发人员数量来看,敷尔佳在同行中也是垫底。截至2021年底,敷尔佳员工总数为441人,其中研发人员仅6人,其中还包括创始人张立国。而同行巨子生物同期研发人员84人,占比12.56%;创尔生物研发人员78人,占比22.03%,早已上市的华熙生物(688363)和贝泰妮(300957.sz)研发人数分别为571人和236人。深交所亦在问询函中问及敷尔佳的“技术优势、产品创新”等内容,敷尔佳在回复意见中坦言“研发活动开始较晚,研发费用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技术储备少于可比公司,但在行业中游品牌端及产品端确立了自身品牌价值及产品力”。而与研发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敷尔佳大手笔的销售费用,也正是凭借着巨额的营销投入,敷尔佳的业绩实现猛增。数据显示,2018年敷尔佳的营收表现还不算突出,营收为3.73亿元、净利润为1.99亿元,与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尔生物”)旗鼓相当,彼时敷尔佳的销售费用也仅2137万元。从2019年开始,敷尔佳的销售费用迅速增加至1.15亿元,2020年继续增加至2.65亿元,与此同时敷尔佳的营收在在2019年增长至13.42亿元,2020年营收为15.85亿元,将创尔生物甩在了身后。2021年敷尔佳销售费用继续保持在2.64亿元的高位,4年累计销售费用为6.65亿元,是研发费用的87倍。不过,从销售费用率来看,敷尔佳仍处于行业较低水平,2019年-2021年,敷尔佳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8.60%、16.75%及16.01%,远低于可比公司同期销售费用率均值38.73%、39.47%和45.16%。虽然不断被诟病“重营销轻研发”,但为了争夺市场,敷尔佳继续加码营销。招股书披露,此次IPO敷尔佳拟募资18.96亿元,其中8.85亿元拟用于品牌营销推广,占募资总额约47%;而研发及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仅5698.53万元,销售费用仍是研发费用的数十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东莞银行回应称15%股权遭收购系假消息 股份待确权等问题或拖累上市进程

资本充足指标连续下滑,东莞银行亟需发债、上市补充资本近日,国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创集团”)发布公告称将收购东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银行”)15%股权,而银行方却表示并不知情。该公司目前为失信被执行人,大股东及旗下多家控股公司为经营异常或被注销状态。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公司或出于提升社会形象等原因,发布收购银行股权的假消息,而被“碰瓷”方亦可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由于东莞银行目前正在谋求上市,上述事件或对其上市进展产生影响。此外,东莞银行部分股权未确权、上市辅导机构遭监管严罚等问题亦拖累东莞银行上市节奏。与此同时,东莞银行资本充足指标持续下滑,资本亟待补充。假传收购股权消息日前,一则消息让东莞银行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国创集团发布公告表示拟出资36.5亿元收购东莞银行15%的股权。国创集团在公告中表示,该收购事宜系9月20日公司董事会决议,收购目的是为了扩大集团旗下银行投资业务板块。公告还指出,公司和东莞银行双方在此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目前已达成完全协议。然而,东莞银行却对外回应,对此次收购并不知情。目前,该公告已被删除。据悉,东莞银行成立于1999年,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下辖总行营业部、13家分行、61家一级支行、89家二级支行、8家社区支行、4家小微支行,对外投资6家村镇银行,并参股邢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东莞银行目前总股本为21.8亿股,银行前十大股东中,东莞市财政局持股比例为22.22%,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制的三家公司合计持有银行10.95%的股份,除此之外,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5%。据国创集团此前公告所示,公司收购东莞银行15%股份(即3.27亿股)后,将成为银行第二大股东。作为本次“收购”方,国创集团成立于2013年,此前为国创担保有限公司,2014年后改名为国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从事范围包括担保、投资、保理等金融业务。然而,国创集团已为失信被执行人,亦多次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股权关系方面,国创集团由医方云(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方云”)全资控股,而医方云为经营异常状态,资料显示,医方云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且未在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此外,国创集团控股的10家公司中,有6家已吊销或注销营业执照。此前,国创集团亦频繁放出收购其他公司股权的消息,针对此问题,广东盛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执业律师韩鲁明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该公司或出于提升社会形象、增加商业信用、缓和债权人压力、谋取交易机会、扩大竞争优势等目的,最终使债权人、商业伙伴、潜在的商业伙伴以及社会公众产生公司在持续发展、壮大的认识。被“碰瓷”的银行和公司该如何解决或维权?韩鲁明分析道,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通过“傍名牌”的方式侵害他人企业名称权和名誉权。在商业经营中,名称权和名誉权已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被“碰瓷”的银行和公司作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其名称与名誉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国创集团擅自使用其他公司的名称、利用其他公司的良好信用进行宣传,影响到其他公司的社会评价,必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侵犯其名称权和名誉权。银行和公司可以依据《民法典》第991条、第995条、第1013条、第1014条、第1024条等规定,要求国创集团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韩鲁明进一步补充道。上市受阻在国创集团公告中,公司表示此次收购亦为加快推进东莞银行IPO,不过,自2019年10月更新招股说明书后,东莞银行上市状态即停留在预披露更新。韩鲁明指出,由于国创集团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若一家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公司被国创集团收购,极大可能影响到目标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用,使人怀疑目标公司能否实现持续经营,并会采取避免或减少与目标公司的交易、合作的措施,进而影响其业务发展。“若银行准备上市,还可能会引来证监会的关注,不利于其上市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发现,阻碍东莞银行上市的,或还有股权相关问题。2019年9月,证监会在对东莞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表示,银行存在未确权股份的情形。2019年10月,东莞银行在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数据,银行已确权股权数量为21.71亿股,占比为99.61%;未确认持有人股份为860.18万股,占比为0.39%。对此,东莞银行表示,银行存在个别股东未确权导致其现金股利无法发放的情况,相关现金股利已作为应付股利挂账处理。此外,银行将持续推进股东确权事宜,待股东办妥确权手续后进行补发,如为自然人股东,东莞银行将及时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此外,东莞银行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亦表示,银行股权较为分散。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9年7月2日,银行股东总户数为5181户,其中:法人股东82户,合计持有银行16.39亿股股份,占银行总股本的75.19%;自然人股东5099户,合计持有银行5.41亿股股份,占银行总股本的24.81%。而这一情况并未有所好转。东莞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银行股东总数为5183户,其中机构股东80户,持股比例为75.19%;自然人股东为5103户,持股比例为24.81%。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国平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股权分散本身对业绩无直接影响,但股权过度分散,缺乏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可能削弱公司治理的作用,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与合规。此外,《中国科技投资》记者注意到,近日,东莞银行上市辅导机构招商证券(600999.SH)刚收到监管开具的罚单。9月19日晚,招商证券发布其收到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内容显示,招商证券作为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履职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导致出具的《独立财务顾问报告》存在误导性陈述,证监会决定责令招商证券改正违法行为,没收业务收入3150万元,并处以3150万元罚款。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0年修订)》64条规定,发行人的保荐人或者签字保荐代表人、证券服务机构或者相关签字人员因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并购重组业务涉嫌违法违规,或者其他业务涉嫌违法违规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侦查,尚未结案的,发行人、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本所,本所将中止发行上市审核。由此可见,东莞银行上市进程或将受此次处罚事件影响。截至2022年6月末,东莞银行的资产总额为5217.39亿元,营业收入为50.99亿元,同比增长10.53%;归母净利润为20.32亿元,同比增长10.24%。营业收入、净利润虽稳步增长,但东莞银行资本充足指标却已连续三年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东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8.64%、8.52%,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03%、9.34%、9.18%,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54%、13.32%、13.01%。某银行市场部分析师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一般来说,核心一级资本下降可能与银行内源性(利润留存)不足、银行加大不良风险处置力度及或者外源性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等因素有关。而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主要为利润留存,增资扩股:IPO、优先股、定增、配股、可转债等方式。为此,东莞银行正通过发债的方式补充资本金。今年8月,上清所公布的《东莞银行2022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情况公告》指出,本期债券发行规模20亿元。该债券所募资金用于补充东莞银行其他一级资本。针对东莞银行股权、资本补充及上市相关问题,记者致函银行,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ST辅仁陷入逾期债务金融纠纷 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行为

*ST辅仁至今仍有数十笔逾期债务,另外,其为关联方提供违规担保、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几乎均未收回9月20日,*ST辅仁(600781.SH)再发布诉讼公告,根据此前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涉及的重要诉讼合计186起。此外,*ST辅仁在半年报中还公布了债务逾期情况,多家融资机构向该公司发放的借款已逾期,逾期时间普遍在2019-2021年期间。其中,*ST辅仁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长期借款总额分别为20.88亿元、8.25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ST辅仁控股股东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辅仁集团”)、辅仁科技控股(北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辅仁科技”)对公司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合计为16.17亿元。2014-2019年,*ST辅仁还给辅仁集团等关联方提供合计33笔连带责任担保,目前尚有担保余额17.4亿元。上述对外担保均为违规担保,且均涉诉。陷入逾期债务据悉,2019年起,*ST辅仁资金紧张并出现周转困难,导致公司及子、孙公司的部分债务出现逾期。*ST辅仁在今年半年报中表示,公司资金流动性紧张,面临债务逾期无法偿还,同时涉及较多诉讼,部分银行账户及资产被冻结。这些情况表明可能存在导致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不确定性。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末,*ST辅仁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共计55笔,逾期总额为20.88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工商银行(601398.SH)已分别向*ST辅仁发放11笔、14笔短期借款,合计借款金额分别为2.9亿元、4.27亿元。中原银行(01216.HK)、原平顶山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焦作中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焦作中旅银行”)已向*ST辅仁发放的短期借款共有11笔,合计借款金额为6.19亿元,其中,*ST辅仁一笔逾期金额为3亿元的短期借款,借款方为焦作中旅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ST辅仁已逾期未偿还的长期借款共计11笔,逾期总额为8.25亿元。农发行、工商银行已分别向*ST辅仁发放3笔、4笔长期借款,合计借款金额分别为1.31亿元、4.75亿元。此外,*ST辅仁还涉及较多诉讼,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涉及的重要诉讼合计186起。诉讼案由主要为担保诉讼、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农发行就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由向该公司及其关联方提出4起诉讼,合计涉诉金额达4.58亿元;工商银行就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担保诉讼等案由向该公司及其关联方提出9起诉讼,合计涉诉金额达9.14亿元。据企查查数据显示,*ST辅仁共有8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为11.95亿元。另外,*ST辅仁还有10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失信总金额为1.78亿元,失信行为均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ST辅仁本身是一个资质不错的药企,其主营业务也存在优势。该公司近几年的亏损主要是坏账计提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公司治理的问题。“目前来看,*ST辅仁资金链断裂了,已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其业务规模也在持续萎缩,单靠自身力量扭转的难度很大。此外,作为债权方的银行在面对该类逾期贷款无法回收时,只能做坏账减记处理,但银行计提坏账,并不意味着其会放弃对债权的追索。”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存风险据悉,*ST辅仁控股股东辅仁集团、辅仁科技对公司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合计为16.53亿元,仅已偿还0.36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ST辅仁上述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为16.17亿元。2014-2019年,*ST辅仁给辅仁集团、河南省宋河酒实业有限公司、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市信港物流有限公司等关联方提供合计33笔连带责任担保,目前尚有担保余额17.4亿元。上述对外担保均为违规担保,且均涉诉。目前,上述四家关联方企业已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在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部分指出,严肃处置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相关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对已形成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要限期予以清偿或化解;对限期未整改或新发生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要严厉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悉,*ST辅仁连续数年间发生多起违规担保。2021年12月,上交所对*ST辅仁及5位时任高管作出纪律处分,主要违规事实包括*ST辅仁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大额担保,未按照规则要求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程序,也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相关担保债务已发生逾期,公司基于和解或判决需要承担大额清偿责任,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等。*ST辅仁在今年半年报中亦表示,受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情况影响,公司目前正常融资出现较大困难,贷款逾期违约与资产被查封的情况较为严重。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预计负债11.13亿元,主要为计提的担保损失与逾期罚息所致。2022年8月,*ST辅仁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指出,未经公司有权限的决策机构批准,所构成关联方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预计一个月之内无法解决。况玉清还表示,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的实质是公司治理防线面临的困境,违规担保可以被视为间接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之一。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已开始使用刑事手段打击上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ST辅仁在目前经营状况下,确实难以解决关联方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的问题,但它还有一些药物专利及相应商标等无形资产,*ST辅仁再持续亏损,则很快资不抵债,债权人如果对其申请破产重整,也许也是一次复活的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孟庆斌向记者表示,当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较差时,控股股东会通过关联交易向其输送利益;反之,控股股东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善时,亦会通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向其输送利益。违规担保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之一。大股东在自身经营状况不善时,或知晓上市公司作出某些关联担保是难以收回资金时,仍让上市公司作出关联担保并套取资金,显然是违规的,亦可理解成大股东的一种自救手段。针对*ST辅仁金融纠纷、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相关内容,记者致函*ST辅仁,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上市险企8月保费数据出炉:寿险单月业绩承压 非车险业务竞争加剧

整体来看,财险行业已逐渐走出车险综改的影响,业绩维持较好增长,但寿险行业仍面临利润增长的压力近日,部分上市险企2022年前8月保费数据出炉,总体来看,开展寿险业务的6大险企合计揽入保费2.05万亿元,同比增长3.88%。而从8月寿险业务单月数据看,整体保费则收缩承压,除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平(0966.HK)外,其余4家险企的寿险业务保费均出现同比收缩,较7月明显下滑。此前公布的半年报数据显示,寿险企业保费增速亦整体承压,而影响其业绩增长的因素包括投资收益的下滑、长端利率的下降以及代理人规模大幅缩减等。而部分上市险企开展的财险业务表现不俗,中国人保(601319.SH)的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中国平安的子公司(601318.SH)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财险”)、中国太保(601601.SH)的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财险”)、中国太平的子公司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财险”)、众安在线(6060.HK)5家财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6883.81亿元,同比增长10.45%。在汽车销量的推动下,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进一步企稳,非车险业务则因增幅不同,导致各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变动各异。寿险业绩持续承压近日,部分上市险企2022年前8月保费数据已披露。整体来看,今年前8个月有6家上市险企保费增速均正增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太平保费增速分别为0.22%、9.89%、2.06%、7.13%、1.81%、1.55%。从上述险企的寿险业务看,增速最快的为中国人保的子公司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寿险”),其保费收入为782.83亿元,增速达7.3%;其次为中国太保的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寿险”),保费收入1729.56亿元,同比增长3.9%;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211亿元,同比增长1.81%;中国太平的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人寿”),保费收入1099.04亿元,同比增长0.59%;中国人寿保费收入5054亿元,同比微增0.22%;中国平安的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寿险”)保费收入3237.5亿元,同比下滑2.5%。*图:根据财报数据计算制作但从8月寿险业务单月数据看,上述6家寿险企业保费增速整体承压,有4家险企的保费收入出现不同程度收缩。具体来看,太平人寿8月单月保费增长4.27%,中国人寿8月单月保费增长1.1%,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收缩1.2%,平安寿险同比下滑2.5%,太保寿险同比降幅11.7%,人保寿险则出现了50.8%的缩减。在最新的保费收入中,各家险企尚未披露详细的营业数据。但从8月底至9月初披露的年中业绩看,寿险企业的盈利表现亦不乐观。2022年上半年,包括友邦保险(1299.HK)在内的7家开展寿险业务的上市险企中,有5家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是正增长。然而,净利润方面,除平安寿险业务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45%,其他公司的净利润均出现较大幅度地下滑。其中,友邦保险从2021年上半年的盈利32.69亿美元(约人民币231.44亿元)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亏损5.56亿美元(约人民币39.36亿元)。从各大险企的利润表看,投资收益下降成为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因素。而多家险企亦在年中财报中明确表示,受到权益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下降明显。从具体数字看,平安寿险今年上半年总投资收益率在各家上市险企中最低,为3.1%。其余几家则出现了分化,人保寿险总投资收益率为5.5%,相对较高,太保寿险为3.9%,太平人寿投资收益率为3.35%。从变化额看,太平人寿较2021年上半年下降了2.86个百分点,新华保险从去年同期6.5%的高点下降了2.3个百分点至4.2%,也使其净利润出现了巨幅下降。太保寿险、中国人寿、人保寿险总投资收益率的同比跌幅均在1.1个至1.5个百分点之间,平安寿险的下跌幅度则相对较小,为0.4个百分点。除了投资收益的拖累之外,长端利率的下降也对上市险企的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平安证券在保险行业2022中报综述中表示,今年上半年长端利率低位震荡,十年期国债750天移动平均线持续下移,因此上市险企上半年仍增提长险准备金、侵蚀利润。此外,销售人力规模下降对险企业绩增速亦产生一定影响。截至今年上半年,太平人寿代理人规模39.93万,同比增长3.70%,是唯一一家代理人增员的上市险企,而其他有5家披露了数据的险企代理人规模均下降。6家险企2022年上半年代理人规模总共260.73万人,同比减少了23.75%。财险业绩增长亮眼相比寿险,上市险企的财险业务表现相对亮眼。今年前8月,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太平财险、众安在线5家上市财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为6883.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45%。具体来看,人保财险保费收入3402.47亿元,同比增长9.8%;平安财险保费收入1953.48亿元,同比增长11.57%;太保财险保费收入1179.86亿元,同比增长12.18%;太平财险保费收入191.54亿元,同比增长3.39%;众安在线保费收入156.46亿元,同比增长7.01%。*图:根据财报数据计算制作在保费收入中,仅有人保财险公布了具体险种的保费收入。2022年前8个月,人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1720.55亿元,同比增长7.2%;非车险业务前8月保费同比增长约12.6%,其中,意外伤害及健康险保费收入742.75亿元,同比增幅达14.3%。同时,人保财险第三大险种农险业务前8月保费收入为421.17亿元,同比增长21.9%,但受到承保节奏影响,8月单月保费同比下滑约0.5%。此外,基于此前的低基数,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幅达126.9%,但体量整体较小,保费收入为34.81亿元。而与之前的半年报数据相比,人保财险的业绩亦是5家险企中最好的,其保费规模最大,且业务增速同样达到9.8%。海通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车险保费维持高增速主要是由于疫情形势转好,供应链逐步恢复推动产能提升,叠加国家及地方推出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拉动汽车产销量改善。人保财险单月保费整体维持较快增长并且业务质地较好,车险业务中低赔付率的家自车占比较高、渠道费率可控,因此我们认为行业龙头盈利空间远超中小险企,其竞争优势在改革下半场将愈发凸显。”从业务结构看,近些年的改革政策给车险增长带来了压力,迫使险企转而发展非车险业务。目前,各险企的非车险业务中,意外和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的保费规模增速较快,其中意外和健康险是拉动非车险业务增长的主力。从健康险业务收入看,5家险企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太保财险2022年上半年健康险业务收入105.28亿元,同比增长28.2%,在5家险企中增速最快;其次为平安财险,2022年上半年意外和健康险保费收入133.67亿元,同比增长26.4%。然而这也导致各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变动各异。2022年上半年,除平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上升1.4个百分点之外,其余几家公司的综合成本率都有所下降。其中,太平财险将成本率降低了5.3个百分点,其财险的承保利润也扭亏为盈。保费的增长加上成本的改善,使得大部分险企的承保利润得到增长。其中众安在线的承保利润增幅最大,为63.4%,人保财险亦达到51.9%的增长。此外,平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受信保业务影响,各家险企非车险承保利润分化。人保财险、太保财险2022年上半年农险赔付改善明显,助力非车险承保利润增长;而平安财险保证保险规模较大,疫情导致赔付增加,公司已积极采取风险缓释、降本增效等举措,缓冲疫情带来的成本上升。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剑南春高喊“销售前三”被罚 不忘占位中低端市场

广告“翻车”,剑南春如何重回真正的销售前三?9月15日,信用中国官网发布一则行政处罚消息,新潮传媒旗下子公司因广告被宁波市奉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3倍罚款,而被认定为涉嫌虚假宣传的正是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剑南春”)的“剑南春中国名酒,销售前三”电梯广告。自年初以来,剑南春的这一广告引起业内争议。虽然剑南春在广告下方用小字标注了广告中的“剑南春”指的是水晶剑南春单品,但上述宣传语易被理解为“剑南春公司排名中国名酒销售前三”。而剑南春尚未上市,销售业绩较少公开披露,也难以考证。剑南春广告“翻车”背后,“茅五剑”的市场格局早已更迭。记者注意到,不同于其他名酒在高端市场频频发力,今年以来剑南春推出的新品主要占位腰部、底部价格带。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剑南春而言,发力中低端市场是最为有效实现业绩提升的方法之一。涉虚假宣传近日,新潮传媒旗下子公司宁波新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新声文化”)因涉嫌广告中含有虚假内容,被宁波市奉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广告费三倍的罚款,折合4200元左右,并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等。据宁波市奉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的处罚文书,由于新声文化在发布剑南春的广告内容中,含有“剑南春中国名酒,销量前三”字样和剑南春酒图片等,但对于相关内容,该公司只能提供一份剑南春酒广告内容的广告咨询意见,未能提供其他证据,涉嫌广告中含有虚假内容。根据《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而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将被认定为虚假广告。剑南春这一广告语在今年春节前便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和楼宇广告中,截至发稿,记者还在剑南春官方微博主页看到“中国名酒,销售前三”的横幅展示。需提及的是,剑南春在广告下方用小字标注了“剑南春指剑南春单品,销售指剑南春销售额收入,前三指中国名酒前三,中国名酒来源:1-5届全国评酒会获得中国名酒称号的企业共17家,数据来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020年度统计数据”字样。关于“销售前三”的统计数据,已是2019年名酒品牌的销售数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020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白酒行业名酒品牌发展现状及趋势》文章显示,“全国白酒名酒品牌位居前三的为飞天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分别占白酒名酒品牌的营收比重为49.89%、16.23%、9.35%。”而按照名酒单品的排名,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剑南春水晶剑,销售前三”,但目前这一广告更容易被人误解为“剑南春公司排名中国名酒销售前三”。由于剑南春并非上市企业,相关数据较难与上市公司对比,因而剑南春的“销售前三”宣传也被业内质疑。若从上市酒企披露的2021年业绩数据来看,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000858.SZ)以及洋河股份(002304.SZ)分别以1061.9亿、662.09亿以及206.42亿的营收位列白酒行业营收前三。据剑南春公开的2021年营收数据,2021年公司酒类业务实现销售总收入突破200亿,同比增长超40%。而2021年底四川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份《四川企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剑南春2021年营收为111.81亿元,与剑南春对外宣称的数据误差超80亿元。发力中低端市场剑南春广告“翻车”背后,“茅五剑”的市场格局早已更迭。白酒营销专家、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对记者表示,剑南春过去是真正的白酒前三,但是在白酒的黄金十年,剑南春错过了白酒涨价拉高品牌价值的黄金时期,而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抓住时机通过不断的涨价控量做消费体验,夯实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白酒品牌前三的心理价位预期,只有心理价位预期提高了,商品实际成交价位才能支撑酒企成为白酒行业业绩前三。虽然剑南春的高端化进程与龙头酒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剑南春在稳站次高端阵营高地的基础上,频频发力腰部及底部市场,以助推业绩提升。今年以来,剑南春至少布局了三款中低端新品。3月6日,金剑南K8上市发布会在河南郑州举行,金剑南K8零售价处于300-400元价格带。8月下旬,剑南老窖窖龄酒新品上市发布会在山东聊城举行。剑南老窖窖龄酒系列共有三款产品——剑南老窖窖龄酒30、剑南老窖窖龄酒60和剑南老窖窖龄酒珍藏,占位150元-300元价格带。在光瓶酒市场,剑南春还推出定价50元的工农酒。目前,剑南春有千元级别的高端产品“东方红”系列,也有定价500元左右的次高端产品水晶剑,以及定价100-300元左右的腰部产品“金剑南”系列以及中低端产品窖龄系列等。其中,次高端产品依旧是剑南春主力产品。据剑南春披露的数据,2021年水晶剑南春销售额超过160亿元,占剑南春80%以上的收入。对此,知趣咨询总经理、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表示,剑南春相较于其他全国性名酒,在高端市场表现并不激进,公司主要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在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剑南春比较保守的做法便是推出了一系列腰部和底部产品。蔡学飞进一步指出,“目前来看,腰部和底部产品能够进一步夯实剑南春的整个产品结构,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多个细分价格带实现汇量式增长,对于剑南春的业绩提升应该说是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作为老牌名酒的剑南春为何采用相对谨慎的策略?这不得不提及使剑南春陷入十几年股权纠纷的“改制之乱”。2004年,时任剑南春董事长乔天明主导了原为纯国资的剑南春改制。以乔天明为首的管理层成立四川同盛投资公司,出资控股剑南春集团69.59%的股份,乔天明间接持有剑南春26%的股权。2012年后,相继有员工对剑南春改制股权问题提起诉讼。2015年,剑南春原董事长乔天明接受有关部门调查。2018年,乔天明因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行贿等罪名被提起公诉。时至今日,案件尚未有宣判结果,剑南春的股权问题也一直被搁置。目前剑南春的实际控制人仍然是乔天明,公司的上市之路也至今未决。据《四川经济日报》,剑南春副总经理邓晓春表示,到“十四五”末,预计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对于公司目前的营收情况与上市计划,记者致函剑南春,截至发稿,公司未予置评。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永安财险股权变更:“复星系”大幅减持26%股权 多家股东拟退出

股权变更后,永安财险或将开启新一轮增资扩股近日,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安财险”)披露多则股东变更公告,若股权交易完成,其股权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变更后,“复星系”对永安财险的持股比例将从40.68%大幅降至14.69%,陕西国资旗下的企业将接手转让的股权。而“复星系”转让股权或与其面临的债务有关,2022年上半年末,复星国际(0656.HK)总负债达到6511.57亿元。对此,复星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6500亿元实际上是复星国际合并报表的全部债务,包含了旗下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的债务,而金融机构的债务和企业的传统债务并非同一个概念。但自2022年以来,复星国际频繁减持和出售持有股票和旗下资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亦将复星国际的企业家族评级调至B1,评级展望为负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永安财险的“控股权”在陕西国资与“复星系”之间轮流更替,业绩亦并不理想。数据显示,永安财险净利润已由2016年的6.03亿元下降至2021年的2.03亿元,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0.65亿元,风险评级降至BB类。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小股东亦将转让永安财险股权。“复星系”三家子公司退出公开信息显示,永安财险共有股东18家,由陕西省财政厅履行出资人职责。最新披露的2022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8家省属国有企业持有永安财险50.58%的股份,社会法人股占比47.51%。而复星国际通过旗下四家子公司共计持有永安财险40.68%股权,这四家子公司分别为亚东杉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杉控投资”)、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工业”)、上海复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产业”)、亚东翼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翼航创投”),持股比例分别为19.83%、16.18%、3.75%和0.92%。从永安财险披露的股权转让信息来看,杉控投资、复星产业、翼航创投分别将持有的19.83%、1.25%、0.92%的股权转让给陕西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财投”);复星产业和复星工业再分别将持有的2.5%和1.50%的股权转让给陕西信用增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增信”)。若转让完成,陕西财投和陕西增信作为新增股东,将分别持有永安财险22%和4%的股权。而“复星系”旗下三家子公司杉控投资、复星产业、翼航创投将退出永安财险股东行列,仅余复星工业一家子公司继续持有永安财险14.68%股权。目前,上述股东变更事项尚待陕西银保监局批准。早在2007年,“复星系”即以4.69亿元收购永安财险14.6%的股份,随后不断增持永安财险。2012年9月,经原保监会批准,蒋明正式担任永安财险总经理,而他此前的职务是复星集团副总裁。然而,进入2022年,复星国际却频繁减持和出售持有股票和旗下资产。财报显示,自2014年起,复星国际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74%以上;2021年末,复星国际总负债为6031.5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4.8%;2022年上半年末,复星国际总负债达到6511.57亿元,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上升至76.64%。此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复星国际的企业家族评级调至B1,评级展望为负面。财报数据引发了市场对复星国际债务压顶的猜测,对此,复星国际相关负责人公开解释称:这一说法实质上完全是混淆了不同的概念,6500亿元实际上是复星国际合并报表的全部债务,包含了旗下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的债务,而金融机构的债务和企业的传统债务并非同一个概念。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集团的债务和母公司的债务,是属于不同的主体,但是用集团债务来解释母公司债务的方式未必合适,作为集团子公司的控股股东、子公司资不抵债也一样会在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产生负担,影响母公司的负债率和偿债能力。而且从财务角度讲,负债数目是刚性的,但资产的价值却会受形势变化而变化,所以复星国际的债务仍然存在风险。”股权更迭后或启动增资扩股除此之外,近期亦有其他股东意欲转让永安财险股权。9月6日永安财险披露的公告显示,陕西秦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龙电力”)将所持678万股股份转让给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投资”),占总股份比例为0.23%。转让后,秦龙电力不再持有永安财险股份,陕西投资的持股比例从3.49%增至3.72%。目前上述股东变更事项已经陕西银保监局审核同意。公开信息显示,陕西投资亦属陕西国资旗下,这意味着陕西国资股权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此外,近日北交所“实物资产类网络拍卖”应用平台北交互联信息显示,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飞机集团”)持有永安财险0.38%股权,拟以进场交易方式公开挂牌转让,寻找意向受让方。资料显示,西安飞机集团为永安财险第17大股东,属于国有法人股。就受让方股东资格要求看,西安飞机集团持有永安财险股权不足百分之五,属于财务I类股东,受让方股东资格需符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条件,最终股东资格需向陕西银保监局进行报备,否则无法办理工商变更。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飞机集团早在2018年就曾两度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永安财险股权,首次挂牌价为4232万元,第二次挂牌价为3810万元,但最终均无人问津。作为一家成立于1996年的老牌财险公司,永安财险的股权问题一直被业内关注,“控股权”更是在陕西国资与“复星系”之间轮流更替。2012年,来自“复星系”的蒋明出任永安财险总裁后,2017年永安财险董事会决定解聘“复星系”蒋明的总裁职务,同时“复星系”多位高管联名提议罢免来自陕西国资委的董事长陶光强。直至今年3月,陕西国资委派驻永安财险的董事长陶光强受到开除党籍、政务撤职处分,并被陕西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今年6月,陕西银保监局正式批复常磊担任永安财险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而常磊此前担任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总监、陕西增信董事长(兼)。此外,近年来永安财险的业绩发展亦不顺利。财报显示,2016年至2021年,永安财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91.02亿元、84.86亿元、104.66亿元、118.24亿元、105.81亿元和109.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43亿、3.01亿元、1.81亿元、2.89亿元、2.83亿元、2.03亿元,净利润变动幅度较为明显。2022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还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永安财险保险业务收入为60.77亿元,净利润为0.6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61%、79.69%;同时,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24%,较上季度末均下降5.97个百分点,最新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2021年四季度的B类下降至2022年一季度的BB类。值得关注的是,今年8月,在永安保险召开的2022年半年经营分析会议上,永安财险透露下一步的增资计划。“随着公司股权重组优化工作的完成,新一轮增资扩股工作的启动,公司战略定位的明晰及发展模式的变革,制约公司整体效益提升的问题将不断改善”。永安财险在公司资讯中表示。记者就股东退出、业绩发展等问题致函并致电永安财险,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新华保险遭复星系大额减持 投资收益下降导致净利润下滑50%

2015年,复星系入股新华保险,此后,双方逐步开展合作;6年后,复星系开始减持新华保险股份日前,新华保险(601336.SH)发布公告称,复星国际(00656.HK)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该公司0.84%的股份,致持股比例低于5%,粗略估算,复星国际此次减持金额达4.48亿港元。今年以来,复星系已减持多家险企股份,分析人士表示,原因或出于公司战略目标和调整公司流动性的需求,而减持或给新华保险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据悉,复星系入股新华保险后,亦与其展开多次合作。除斥巨资入股复星医药(600196.SH)外,新华保险还与复星系多家公司发生债券、股票、基金等交易,亦投资了复星国际的信托计划及其发行的金融产品。然而,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营业收入净利润双降,相关研报指出,净利润下滑系受投资收益大幅下滑影响。复星系退出主要股东队伍近日,新华保险发布公告表示,复星国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该公司2615.95万股H股股份,约占该公司总股份的0.84%,减持导致复星国际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新华保险股份比例低于5%,从而退出新华保险主要股东队伍。具体来看,上述股份均系复星国际减持,权益变动前,复星国际持有新华保险1%股份,权益变动后,比例降至0.16%,而其一致行动人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高科”)、Fidelidade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吉祥人寿、国华人寿退保率均超10% 银保渠道年金险成退保高发区

今年上半年,吉祥人寿、国华人寿综合退保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据公司最新一期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财信吉祥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人寿”)、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人寿”)的综合退保率分别为14.51%、10.53%,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在目前已披露综合退保率的人身险公司中分别排名第一、第二。据了解,吉祥人寿退保率前三位产品以及国华人寿退保金额前三位产品的销售渠道均包括银行邮政代理渠道。上述两家公司退保率、退保金额前三位的产品主要为年金险、万能型终身寿险。保险业内人士表示,银保渠道销售的趸交型保险,投保人更倾向将其作为一份理财产品,当现金价值超过缴纳保费且有一定收益时,投保人可能会选择退保,并不会等到真正的保险期限结束才满期退保。退保率超10%退保率是指一定时期退保保额与承保总额的比率,是反映业务情况的综合指标。退保率高不仅反映业务质量问题,且可能包含客户服务的问题。吉祥人寿、国华人寿综合退保率在今年二季度末分别达到14.51%、10.53%,分别较上一季度增长6.36%、2.45%,与我国同类人身险公司相比,上述两家险企的退保率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中国科技投资》记者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已披露综合退保率的人身险公司中,综合退保率超过5%的险企共有5家,除了上述两家,还有东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吉祥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41.62亿元,同比增长13.44%。吉祥人寿退保金额居前三位的产品合计退保金额为29.92亿元,占其保险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1.89%。净现金流方面,今年一、二季度,吉祥人寿的净现金流分别为5.38亿元、-2.38亿元,现金流出明显增加。对此,吉祥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主要是一季度受开门红业务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较多,而本季度由于产品设计、支付退保,相关现金流有所上升。2019-2021年,吉祥人寿的净利润分别为0.23亿元、2.55亿元、2.46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86.71%,由盈转亏。此外,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93%。截至今年6月末,国华人寿保险业务收入215.8亿元,同比增长21.62%。近年来,国华人寿或面临着一定的退保压力。数据显示,国华人寿退保金额居前三位的产品合计退保金额为214.41亿元,占保险业务收入比重为99.36%。具体来看,2016-2018年,国华人寿退保金额分别为62.08亿元、217.31亿元、228.52亿元,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019-2020年,公司退保金额分别为72.1亿元、21.14亿元,出现下降趋势。然而,2021年,公司退保金额又出现上升趋势,全年高达303.59亿元,同比增加1336.01%。2019-2021年,国华人寿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6亿元、11.22亿元、8.6亿元,分别同比上升7.98%、-49.36%、-23.32%,出现负增长。近期,国华人寿大股东天茂集团(000627.SZ)发布半年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天茂集团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亿元、1.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40%、-44.05%。天茂集团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从事保险业务,保险业务收入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99.99%以上,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在对国华人寿的最新一期跟踪评级公告(以下简称“评级公告”)还指出,受部分年金险产品达到预定存续期限影响,2021年,国华人寿退保金支出为303.59亿元,综合退保率为13.81%,叠加宏观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务及投资业务带来的影响,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天风证券(601162.SH)在相关研报中亦指出,我国的人身险行业正经历去产能调整期,即淘汰落后产能。落后产能包括不符合监管规范的销售行为和组织行为。其中,销售误导、不合理的自保件、虚假承保等不规范销售行为,导致投诉率及退保率高企。银保渠道成退保高发区今年上半年,吉祥人寿银保渠道签单保费为31.11亿元,占签单保费总额的57.97%。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退保率前三位的产品销售渠道均为银行邮政代理。据2021年年报显示,吉祥人寿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均包括银保渠道。评级公告显示,近年来,国华人寿银邮渠道规模保费占比均在85%以上,银邮渠道规模保费收入占比较高,渠道多元化程度有待提升。截至今年3月末,国华人寿银邮渠道签单保费为156.95亿元,占规模保费的93.52%。另外,今年上半年,国华人寿退保金额前三位的产品销售渠道均包括银行邮政代理。退保产品方面,今年上半年,吉祥人寿退保金额居前三位的产品分别为吉祥人寿祥和五号年金保险、吉祥人寿金彩年年年金保险、吉祥人寿附加吉财宝终身寿险(万能型)。其中,吉祥人寿祥和五号年金保险退保金额为17.29亿元,退保率为72.71%。国华人寿退保率居前三位的产品分别为国华泰山5号年金保险、国华华瑞1号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A款、国华创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2012),退保率分别为72.07%、67.81%、35.04%。其中,国华泰山5号年金保险退保金额为201.4亿元。保险业分析人士张德欣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年金险、终身寿险等险种,一方面,它的保险周期比其他险种长;另一方面,它需要付出的保费规模和量级都比较大。总体来讲,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对企业或个人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继而产生一个连带效应。人们在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保险相对来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保险业内人士沈先生向记者分析称,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为客户办理存贷业务,也会代销保险、理财产品等。一般来说,银行的营销人员亦面临着业绩压力,他们会思考如何销售更多的产品。个别银行营销人员会将年金险、万能型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储蓄型保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向客户进行销售。当客户发现自己购买的是保险产品,并非理财产品或储蓄存款时,客户可能会选择退保。另外,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大多数是趸交型保险,投保人更倾向将其作为一份理财产品,并不会等到真正的保险期限结束才满期退保。”“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储蓄类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较高,客户在第二、三年退保基本不会产生损失。部分银行营销人员为完成业绩,会请亲朋好友购买‘人情保单’,等到现金价值略超过缴纳保费时,即选择退保”,沈先生进一步补充道。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向记者表示,“银保渠道代销保险,绩效考核更侧重于开门红期间的承保新单。每一年开门红期间都有相应的保险新单销售指标,但在经营区域内拓展新的客户群却存在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我们留意到保险客户持有的年金险、万能型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在三至五年后,超过其所缴纳的保费并有一定的收益时,则会建议客户退保,再在新一年的开门红期间重新购买保单。”针对吉祥人寿、国华人寿退保率相关问题,记者致函上述公司,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长银五八消金资本亟待补充:成功发行5.6亿元ABS 大股东或支持1.5亿元

自去年至今,长银五八消金采取了多种方式增资“补血”近日,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银五八消金”)成功发行5.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除该公司外,今年已有多家公司发行或获批发行信贷ABS,对此,分析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可通过ABS盘活存量信贷资产以加杠杆和扩大业务,但应注意过度杠杆所带来的风险问题。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长银五八消金净利润增速排名靠前,但其资产充足指标接近监管“红线”。此前,长银五八消金欲通过发行金融债“补血”,同时,其第一大股东亦给予同业授信额度及投资ABS额度帮助其增资。发行个人消费贷ABS9月15日,长银五八消金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5.6亿元“城一代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即信贷ABS,其中优先A级4.24亿元,占比75.65%;优先B级2.8亿元,占比5%;次级10.85亿元,占比19.35%。该ABS发行公告显示,优先A级票面利率为1.8%-2.8%,优先B级票面利率为2%-3%,次级无票面利率。*各档证券要素情况,截图自发行公告海通证券发布的资产证券化系列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分业监管体系下,ABS主要有银保监会主管的信贷ABS、证监会主管的企业ABS、交易商协会资产支持票据(ABN),另外还有少量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ABS通常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次级三个等级,次级证券偿付等级最低,享受的是优先级、中间级偿付完毕后的剩余收益。除长银五八消金外,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信贷ABS。4月,兴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金”)发行19.52亿元“兴晴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6月,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金”)发行14.77亿元银行间公募信贷ABS;7月,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发行9.73亿元“鼎柚2022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与此同时,银保监会亦批复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北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资格。针对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的情况,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分析道,“消费金融为目前金融零售业务的发展方向之一,亦是各类消费金融机构加码布局的重要领域,但消金公司本身资金规模有限,需通过ABS来盘活存量信贷资产以加杠杆和扩大业务来抓住消费金融业务快速增长的机遇,这是消费金融公司普遍开始发行信贷ABS的主要原因”。柏文喜提醒道,“若过度加杠杆,如做多轮多层ABS的话,或将放大消费金融公司风险。”长银五八消金公布的ABS公告显示,入池资产具体情况为:资产池中贷款金额为5.6亿元,借款为2.95万笔,总共1.38万人,平均每户本金余额是4.07万元,利率在10.44%-19.8%之间。*入池资产笔数与金额特征,截图自ABS信托公告资料显示,长银五八消金目前主要产品为长银五八消费贷,其细分子产品包括“工薪贷”“导游专属贷”“业主专属贷”和“蓝领客群贷”等。截至2021年末,长银五八消费贷产品累计放款金额超过1000亿元,存量贷款余额171.77亿元。上述入池资产均为“工薪贷”产品所放出的借款。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在该ABS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在借款人向长银五八消金偿还消费贷款且长银五八信用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长银五八消金不能按约定及时将回收款划付至信托账户的情况。持续补充资本长银五八消金于2017年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成立,初始注册资本为3亿元,截至2021年,公司注册资本增至9亿元。其中,长沙银行(601577.SH)出资4.59亿元,持股51%;“58同城系”公司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资2.97亿元,持股33%;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44亿元,持股16%。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长银五八消金资产总额由年初177.12亿元提升至200.73亿元;其营业收入为9.8亿元,同比增长38.42%;净利润为2.34亿元,同比增长108.93%。对比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如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马上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62%、32.43%、12.31%、-74%、-75.9%,远不及长银五八消金增速强劲。*2022年上半年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增速,根据公司财报数据制图不过,在领先的盈利增速背后,长银五八消金的资本充足指标却不尽如人意。评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长银五八消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4%,资本充足率为10.89%,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可见,长银五八消金的资本充足率已接近监管“红线”,其急需补充资本。据悉,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补血”方式有股东增资、同业拆借、银团贷款、发行金融债及ABS等。在此次发行信贷ABS之前,长银五八消金已尝试通过发行债券增资。2021年8月6日,长银五八消金在官网发布公告,招标二级资本债主承销商采购项目,负责公司2021年度二级资本债申报、发行、后续管理等工作。不过,该二级资本债最终未能落地。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显示,金融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满足最近三年连续盈利、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等条件。长银五八消金发债失败原因或为其资本充足指标不达标。此外,《中国科技投资》记者注意到,长银五八消金第一大股东长沙银行近日亦在支持其增资“补血”。8月30日,长沙银行发布关联交易事项公告,同意银行给予长银五八消金授信额度人民币67.5亿元,其中同业授信额度66亿元(含存量),授信期限1年;投资资产支持证券额度1.5亿元,授信期限3个月。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提到,作为杠杆经营的行业,消费金融行业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融资能力及融资成本对消费金融供给主体业务竞争力至关重要,资金获取能力强的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惠的利率或者赚取更高的息差,从而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针对长银五八消金信贷ABS申购情况、相关风险及资本补充情况,记者致电该公司,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燕京啤酒年内密集推出新品 高端化之心迫切

净利率徘徊低位的燕京啤酒发力高端9月5日,燕京啤酒(000729.SZ)在微博官宣推出“老燕京12度特”复古版产品,目前京东官方旗舰店折后价格接近10元/瓶。记者注意到,燕京啤酒自5月进入啤酒消费旺季以来,几乎每月上新一款新品,且多款新品价位均在10元以上。频推新品占位高端或与燕京啤酒欲加快转型高端化有关。燕京啤酒直到2019年推出燕京U8方才迈出了全国化中高端产品布局的第一步,而高端化布局的落后也是燕京啤酒近年来业绩失速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吨价不足3000元,低于其他啤酒上市企业,较低的吨价也拉低了公司净利率。作为五大啤酒巨头之一,燕京啤酒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净利率为5.98%,不足青岛啤酒(600600.SH)、华润啤酒(00291.HK)、重庆啤酒(600132.SH)、百威亚太(01876.HK)等其余酒厂的一半。频推新品占位高端据记者梳理,燕京啤酒自今年年初至今已上市7款新品,且半数以上新品的价格都达到10元以上,主要定位于高端价格带。燕京啤酒今年仅有两款新品的定价位于中高档价格带,包括5月24日上新的“燕京馥白奶啤”,定价6.25元/罐,以及6月5日上新的“燕京鲜啤2022”,定价约5.8元/瓶。其余新品则均定价在10元以上。今年1月初,燕京啤酒旗下高端精酿“狮王”推出新品“狮王酒花酸小麦”,定价约16元/330ml;7月18日,燕京啤酒推出新品“U8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哈尔滨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近3% 频收罚单内控亟待提升

哈尔滨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据哈尔滨银行(06138.HK)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的逾期贷款、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71.02亿元、84.6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95%。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资信”)在对哈尔滨银行最新一期跟踪评级公告(以下简称“评级公告”)中指出,该行逾期贷款规模较大,未来仍存在较大的资产下行以及拨备计提压力,从而对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未来需对盈利变化情况保持关注。此外,哈尔滨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刘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年4月,哈尔滨银行曾有两名高管被查。与此同时,哈尔滨银行频收罚单,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该行在年内已收到监管开出的4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达208万元。逾期贷款比例突破平均水平截至今年6月末,哈尔滨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84.6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95%;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损失准备率分别为174.67%、5.15%,分别较上年末上升12.22%、0.47%。据银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2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67%,而2022年2季度黑龙江省银行业运行简况披露,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25%,哈尔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以及黑龙江省银行的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哈尔滨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此前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主任刘春航在吹风会上表示,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已降至90%以内。截至今年6月末,中原银行(01216.HK)、重庆银行(01963.HK)、青岛银行(03866.HK)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分别为101.2%、82.03%、71.47%,而同期哈尔滨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为387.69%。对此,哈尔滨银行在半年报中指出,部分企业主要经营收入下降,导致还款能力下降;受个别大额对公集团客户违约,高负债房地产企业风险暴露,银行逾期贷款及垫款金额有所增长。2019-2021年,哈尔滨银行逾期贷款规模分别为137.41亿元、255.28亿元、425.02亿元,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分别为98.37%、158.92%、265.17%,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此,联合资信在对其评级公告中指出,2021年,哈尔滨银行该指标突破监管限制主要是由于其对于部分逾期超过90天,但抵押、质押、国企保证及国有担保公司等抵质押物充足或保证能力充足的贷款暂未纳入不良贷款所致。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中国科技投资》记者表示,按照监管要求,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被认定为不良贷款。若按此标准,哈尔滨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将在100%以内;但该行的逾期贷款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其暂未将部分逾期90天以上(满足一定抵押等条件)的贷款列入不良贷款,则出现了该占比超过100%的情况。一般来说,逾期时间越长的贷款占比越少对于不良资产管理相对有利一些,主要是部分陈年旧账一般回收的难度较大。*哈尔滨银行的各类贷款情况,截图自联合资信评级报告联合资信在评级公告中还指出,哈尔滨银行逾期贷款规模和占比持续上升,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且贷款五级分类存在一定偏离度,未来信贷资产质量变化情况及其面临的拨备计提压力值得关注。此外,2019-2021年,哈尔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9%、2.97%、2.88%,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51.81亿元、83.01亿元、68.02亿元。2022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上升至38.76亿元,同比增加9.69亿元,增幅达到33.3%。内控管理或存不足今年9月9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公开信息显示,哈尔滨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刘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刘敏于今年3月被免职。此前,哈尔滨银行已有两名高管被查。今年4月16日,哈尔滨银行原行长吕天君、原副董事长、董事会秘书孙飞霞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年3月,吕天君、孙飞霞被免职。自原行长被查后,哈尔滨银行行长一职空缺近三个月。今年7月8日晚间,哈尔滨银行发布公告迎来新行长。今年9月6日,哈尔滨银行发布公告称,股东监事杨雪梅辞去该行第八届监事会股东监事和监事会监督委员会委员职务。与此同时,哈尔滨银行及其分支行多次被监管处罚。今年8月,哈尔滨银行因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央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处以罚款128万元。同月,哈尔滨银行道外支行因贷款制度执行不到位、违法发放贷款被黑龙江银保监局处以罚款40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两年的处罚。*哈尔滨银行的罚单情况,根据央行、银保监会官网信息制图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告诉《中国科技投资》记者,“银行频收罚单无不是由公司治理薄弱、管理内控制度执行不力以及不到位的原因造成。从2022年上半年罚单的数量和被罚金额来看,银行信贷违规、涉房贷款等问题突出。从违规原因来看,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违规贷款、贷后管理不尽职等问题成为监管处罚的主要类型。”据了解,哈尔滨银行旗下公司也因违规事宜被处罚。对外控股的子公司包括32家村镇银行、哈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银租赁”)、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银消金”)。今年6月10日,哈银租赁因股东关联方识别不到位被监管处以警告及罚款30万元。今年7月1日,哈银消金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首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于7月12日被移出异常名单。此外,哈尔滨银行及哈银消金的投诉量亦出现增长。近期,银保监会黑龙江监管局发布的关于2022年上半年全省银行保险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哈尔滨银行的投诉量为153件(不包含信用卡投诉量),同比增长28.57%,该行投诉量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居第四位。哈银消金投诉量为169件,同比增长284%。截至今年6月末,哈尔滨银行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93亿元、4.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41.89%,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近三年来,哈尔滨银行的净利润呈持续下降趋势。2019-2021年,哈尔滨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58亿元、7.46亿元、2.74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5.87%、79.04%、63.24%。针对哈尔滨银行高管被查以及逾期贷款占比相关问题,记者致函哈尔滨银行,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欢迎加入读者群阅读、爆料、交流扫码备注“中科财经”加入读者群更多原创热文精选财经要闻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九江银行联合贷出资比例高出监管上限 贷款利率被用户质疑变相超24%监管红线

联合贷在助力银行提升零售业绩的同时,带来的违规风险亦需引起银行关注近日,记者了解到,九江银行(06190.HK)与多家贷款平台合作发放互联网贷款,遭多位用户质疑贷款利率过高,部分贷款综合年化利率甚至高达32.4%,利率推高或与平台收取担保费相关。用户向银行方投诉后,收到的回复为“银行收取的利息是合法的”。对此,研究人士表示,监管对于持牌金融机构的个人贷款利率要求为应控制在24%以内,若借款人还款已经还足24%,超出部分可要求减免。在部分贷款中,九江银行与合作机构发放联合贷,但银行出资比例却高达70%甚至98%,而相关监管规定,在单笔联合贷款中,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另外,九江银行部分合作贷款机构或无异地放贷资质。为了合规发展,九江银行现已小幅收缩其消费贷规模。银行监督失责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徽酒“决战”次高端:口子窖掉队 迎驾贡酒夺位

徽酒二强座次更迭,发力次高端价格带占位近日,安徽白酒“一超双强”中的“双强”口子窖(603589.SH)、迎驾贡酒(603198.SH)先后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迎驾贡酒重新坐上徽酒第二把交椅,口子窖则退居徽酒老三。迎驾贡酒上半年营收25.30亿元,同比增长20.38%;口子窖上半年营收22.97亿元,同比增长2.42%,营收落后于迎驾贡酒。从市值来看,截至发稿,口子窖总市值277.56亿元,也低于迎驾贡酒的409.12亿元。目前,口子窖的核心单品仍为百元价位的口子窖5年、口子窖6年,迎驾贡酒的收入增长引擎也为100-300元价格带的洞藏6以及洞藏9。随着省内白酒主流价格带上移,口子窖与迎驾贡酒的“决战场”则在于300-600元的次高端赛道。徽酒榜眼之争安徽省内有“四朵金花”,分别是古井贡酒(000596.SZ)、口子窖、迎驾贡酒、金种子(600199.SH)。相比古井贡酒稳固的龙头位置,口子窖和迎驾贡酒对徽酒老二的争夺可谓“一波三折”。口子窖及迎驾贡酒均于2015年上市,据公司披露的业绩数据,2011-2016年这6年间,迎驾贡酒营收一直领先于口子窖。但自2017年开始,口子窖实现反超,进至“徽酒第二”的位置。不过,一直以来两者的营收差距并不大,差距最大时也仅相差不到10亿元。2019年至2021年,口子窖的营收分别为46.72亿元、40.11亿元、50.29亿元,营收分别领先迎驾贡酒8.95亿元、5.59亿元以及4.52亿元,二者的营收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022年上半年,迎驾贡酒在营收、利润、增速全面反超口子窖,两者位次由此再一次发生更迭。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口子窖实现营收22.97亿元,同比增长2.42%;净利润7.40亿元,同比增长7.58%;而迎驾贡酒实现营收25.30亿元,同比增长20.38%;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增长32.30%。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口子窖高档白酒实现销售收入21.63亿元,增幅较小,同比仅增长1.82%。口子窖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所处淮河流域周边及主要市场,安徽省内的白酒生产企业众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并且,近年来贵州、四川、山西等其他地域的白酒厂家不断发展,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虽然迎驾贡酒重回“徽酒老二”之位,但其与口子窖的差距并未拉开,且公司二季度表现也并不佳。国金证券表示,迎驾贡酒第二季度的业绩表现低于预期。数据显示,迎驾贡酒二季度实现营收9.54亿元,同比仅微增0.09%,环比下滑39.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仅增长4.13%,环比下滑58.36%;扣非后净利润为2.09亿元,同比增长4.17%。公司方面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尤其公司核心市场安徽、江苏、上海的疫情影响。从财报来看,迎驾贡酒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为1.83亿元,同比下滑26.99%;截至上半年,迎驾贡酒合同负债期末余额约3.78亿元,对比期初余额5.97亿元,下滑36.71%。知趣咨询总经理、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迎驾贡酒的增长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么乐观,随着古井贡酒的渠道下沉以及口子窖的逐渐恢复,迎驾贡酒的面临的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决战次高端值得一提的是,口子窖与迎驾贡酒的位次更迭与产品价格带占位紧密相关,在消费升级的当下,双方胜负的关键仍在于次高端战场。据东方证券研报,白酒消费价格带由2000-2006年的40-80元稳步提升至2007-2011年的60-100元;2012-2015年主流价格带进一步提升至80-120元;2015年后价格带上移至90-150元;2018年之后受省内消费升级影响,次高端产品持续放量,主流价格带提升至200元以上。迎驾贡酒于2013年推出金银星系列,其中银星定价68元,精准卡位当时安徽省内的主流价格带。信达证券表示,金银星在安徽省内快速放量推动迎驾贡酒体量高速发展,2012年生产体量近12亿元,成为公司第一大单品。受益于此,2011-2016年,迎驾贡酒营收始终领先于口子窖。不过,随着产品线老化以及主流价格带的上移,迎驾贡酒的核心大单品金银星引擎有所熄火。与此同时,定价168元的“口子窖6年”迎来爆发期,助推口子窖业绩向上。2015年时,口子窖净利首次超过迎驾贡酒,并在2017年实现全面反超。同样在2015年,迎驾贡酒推出生态洞藏系列产品,经过2-3年的培育,卡位100-300元价格带的洞6、洞9精准承接2017年以来安徽市场的消费升级换挡,在新引擎洞藏系列的拉动下,迎驾贡酒开始新一轮的高增长,迎驾贡酒也在2022年重新成为“徽酒榜眼”。德邦证券研报显示,在100元以下的低端价位段,市场规模持续萎缩态势,目前100-300元中高端价位是安徽省内的主流价格带,基本由徽酒本土品牌占据,其中古5、古8、洞藏6、洞藏9、口子窖5年、口子窖10年等占据较大的份额。至于600元以上的高端价位,则基本由茅五泸等全国性名酒占据,徽酒在品牌拉力方面略显不足。300-600元次高端价位或是安徽省内下一个升级风口。在这一价位段,口子窖布局了口子窖20年、口子窖30年以及“兼香518”等单品,迎驾贡酒则主力推广洞藏16以及洞藏20。不过,目前两者均未披露上述产品的销售情况,记者致函口子窖及迎驾贡酒次高端价格带单品的占位情况,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图源信达证券从安徽省内各价格带主流产品来看,口子窖及迎驾贡酒主推的次高端产品不仅与徽酒龙头古井贡酒的古16、古20形成正面竞争,还需面对洋河股份等省外名酒的蚕食。根据《关于促进安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示,2025
2022年9月20日
其他

青岛银行状告股东旗下公司 近年发力理财业务后投资纠纷增多

因3.5亿美元委托投资协议出现纠纷,青岛银行将股东旗下公司告上法庭近日,青岛银行(002948.SZ)发布公告称,就与AMTD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酒鬼酒高端产品内参系列增幅下滑 转战发力“腰部”产品

高端产品增幅下滑,酒鬼酒调整战略壮大“腰部”8月29日晚,酒鬼酒(000799.SZ)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37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净利润7.18亿元,同比增长41%。虽然酒鬼酒上半年实现了较高的业绩增长,不过公司的高端产品内参系列增幅大幅下降。2021年上半年内参系列增速为86.13%,而今年增幅降至24.33%。对于高端产品增幅下滑,有业内人士认为原因是内参系列经多次涨价后目前在高端市场承压较大,对此记者致电酒鬼酒了解情况,公司相关人士仅表示“现在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内参增幅下滑酒鬼酒主经营内参酒、酒鬼酒、湘泉酒三大品牌,品牌分别占位高端、次高端以及中低端价格带。其中,内参系列营收6.46亿元,同比增加24.33%;酒鬼系列上半年实现营收14.70亿元,同比增加50.04%;湘泉系列营收1.55亿元,同比增加70.04%;其他系列营收2.58亿元,同比增加117.98%。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酒鬼酒销售费用为5.97亿元,同比大增接近6成,超过营收及营业成本增幅。销售费用中,促销费用达到3.3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同时广告宣传费达到1.74亿元,同比增长33.50%,酒鬼酒在财报中表示,主要系本期加大广告投入以及促销活动增加所致。虽然在加大促销力度的背景下,酒鬼酒旗下三大品牌上半年营收规模均有提升,但站位高端及次高端的内参系列与酒鬼系列上半年营收增幅双双下滑。2021年上半年,内参系列和酒鬼系列的增速分别为86.13%、170.51%,而今年这一数字分别降低至24.33%、50.04%。此外,高端产品内参系列对酒鬼酒营收贡献的占比也在减小。内参系列占比公司营收从2020年上半年的38.67%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30.33%,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25.47%,几乎回到2019年上半年22.49%的水平。与此同时,内参系列库存量也实现攀升。今年上半年,内参酒销售量为610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3.5%,但库存量从去年的558吨增长至1114吨。知趣咨询总经理、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酒鬼酒高端产品增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内参系列经多次涨价后目前在高端市场承压较大。据记者统计,内参酒系列产品在2021年至少调价4次。酒鬼酒分别在2021年1月18日、1月20日、4月29日、以及10月29日针对52度500ml内参酒(大师)、52度500ml内参酒、52度1L内参酒、52度500ml*2内参酒礼盒等产品的建议零售价发布调价通知,调价幅度50-100元不等。目前,内参酒的建议零售价为1499元,与飞天茅台、五粮液及国窖1573等一线名酒持平。不过,记者注意到,内参酒在天猫及京东官方旗舰店促销价分别约为1070元及1160元。同时,记者走访广州市内的烟酒商铺时,店家针对52度500ml的内参酒报价多在1080-1199元之间。此外,有湖南、四川经销商对该产品的报价在850-950元左右,约为建议零售价的六折。当问及为何售价与标价差距较大时,上述四川地区的经销商表示,“因为我们是经销商,这边可以做一些优惠活动,官网都是标价,起一个标兵作用。”今年5月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曾提到内参酒价格倒挂的问题,酒鬼酒当时回复称由供求关系决定,未来内参酒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市场零售价,推动建议零售价和实际成交价达到一致。发力“腰部”产品在2018年-2021年财报中,酒鬼酒均强调了“高端”策略,公司在2018年表示“立志将‘内参酒’打造成中国最具品质、最具价值的四大高端白酒品牌之一”,在2019年表示“推动‘内参酒’成为中国高端白酒的价值代表”,直至2021年,酒鬼酒仍在2021年财报中表示“实施高端化、圈层化品牌发展策略”。随着白酒市场业绩分化加剧,在高端化面临挑战之下,今年上半年财报中,酒鬼酒不再提及“高端化”,而是表示“坚决落实酒鬼酒战略发展方向,做好腰部大单品”。酒鬼酒在半年报中指出,“中国白酒行业总体产能过剩,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品牌集中特征明显,公司在行业竞争方面存在挑战。”
2022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