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主任司马迁

科技

碳基(人类)的黄昏

最近卡尔森对普京的采访,最后一段关于AI的,被很多国内媒体忽略了。好多评论认为,那只是为了气氛不单调,强加的问题。对于AI问题,他回答大致的意思是:现在基因技术也在快速的进步,已经可以基于基因技术搞出不一样的人类,所以更加要关注这项技术和AI同步发展,人类会面临什么。如果孤立看,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无独有偶,黄仁勋最近在交流中,被问及孩子们将来学什么好时,是这么说的:随着AI的发展,基础编程能力已经显得鸡肋,因为AI可以直接提供自然语言到程序的执行能力(类似Sora这种吧)。如果让黄现在重新选择,他会选择生命工程学。后面还说了一大堆关于生命工程学的。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用那么低的能耗,然后保持这么多神经元的协同工作,如果把这个脑科机理琢磨明白,用在算力变革上,AI的能源成本会快速下降。我们的DNA双螺旋结构,在遗传信息上的密度,远超任何硅基存储,如果能解构,也将是硅基的阶梯。再比如我们的神经元和肌肉体系,各种人体工学的东西,用在机器人。如此种种,都对AI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硅基还是可以压榨碳基几十亿年的进化成果的。那么碳基呢?如果借助AI加速生命工程的研究,那么我们的攻克癌症可能会更快实现。而我们现在大脑功能的开发还很少,10%+这样。如果能通过生命工程,实现60%+甚至更高的开发,那么人均爱因斯坦plus的时代来临。种群的智力提升,或许不会比AI差。关键是,如果脑机接口成功,能实现大流量低能耗的上传下载,甚至可读可写。那么N个爱因斯坦plus就可以和N个达芬奇PILUS联网,甚至标准常识+基础技能都可以作为外挂使用。碳基创造了硅基生命,硅基生命又会反过来加速碳基的进化。这种烧脑模式,让我把《普罗米修斯》翻出来再看了一遍。人类制造了AI大卫,带他去找人类的造物主。然后大卫觉醒,灭掉了人类的造物主,自己成为造物主。或许,硅基和碳基最后都会失败,而兼取硅基碳基之长的新物种,作为第三代物种,会取代前两类。如果比照普罗米修斯,那么黄仁勋便是那个去寻找造物主的人,而马斯克则是大卫的父亲。虽然我们在造物,甚至所造之物甚至可能被再造之物终结,但历史还是会向着这个方向去进化。就好像梵天创造了一切,包括自己的女儿,然后娶了自己的女儿,却被斩去一首。或许,一生二,指的就是碳基生出硅基,人类做出AI。二生三,是硅基生出碳硅基。AI又获得生物工程加持。而三生万物,则是一个繁荣宇宙的开始。作为“一”,作为造物的开始,或许我们便是神本身。但已然到了众神的黄昏。和娃聊这些的时候,他也深深为这种不可控的即将发生而焦虑。但他又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碳还是硅,还是碳硅,都曾经经历过漫长的死亡。我们身体里的碳,血液里的铁,源自恒星漫长的苍老衰退,并最终死去。现在跃进的几年、几十年,于我们所经历的漫长死亡过程,只是白驹过隙。生源自于死,伟大始于渺小。
2月16日 下午 4:06
其他

以史为鉴

杜牧用了六王毕、四海一六个字,概括了秦皇功业。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山河,两世而亡。史书上,秦亡于刘邦。实际上,蒙恬枉死,任嚣和赵佗南征岭南所部50万人,决定据守一隅时,秦已然亡。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以大风歌求猛士,保大汉国祚绵长。史书上汉亡于曹丕。实际上,二次党锢之祸之后,宦官驱逐士子,为害朝政,汉已然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盛唐之下,以王昌龄之才仅能为小吏报效国家。史书上唐亡于朱温。实际上,当和王昌龄一样能文善武,却数入长安科考无望的黄巢,写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时,唐已然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达到了汉文化的巅峰,但却屡遭辽蒙南侵。史书上,宋死战到崖山而亡。实际上,当襄阳被围城三年,中枢以上却完全不知情的时候,宋已然亡。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明将元驱逐到长城以北,恢复中华。以下西洋复朝贡,修大典复传承。史书上明亡于煤山,实际朱翊钧二十余年不理朝政宫闱不出,明已然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虽以满蒙联盟为基础,但依旧承明制,恢复疆土。史书上,清亡于溥仪退位,实际上,当谭嗣同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时,清已然亡。纵观五千年,庙堂失仁德,士子无所报效,黎民家资不保,此三者皆动摇国本。三者现其一,盛世不存。三者现其二,王朝转衰。三者皆现,风雨飘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2月3日 上午 10:26
其他

实事求是聊新冠——一个普通人的认知

本篇是最近一段时间,对新冠和抗疫新动态的认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捋一遍。放在公众号,方便关注者转发。如果您是老年人,请多花一点时间,看完我的絮絮叨叨,字体已经调整为方便老年人阅读的大字体。我会分成:疫苗、诊疗、药物以及何时开放几个环节来捋一遍。首先是疫苗。疫苗可以分成很多种,一种论调是进口疫苗好,国产灭活疫苗不行,就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在疫苗才出来时,社会上比较流行用“单针抗体”来评估疫苗作用。学术上,目前已经不再用单针抗体来权衡疫苗有效性了。作为最佳范本,全三针的以色列依旧破防,且第四针也破防。就足以证明,靠疫苗实现防御,实现不被感染,已经失败了。不是单一疫苗的失败,是全球所有疫苗在这件事上都失败了。但疫苗有没有用呢?从死亡数据反推,是铁的事实有用。没打疫苗的死亡率远高于打疫苗的,打三针的死得最少,重症率最少。所以,现在所有国家的指导都是——打满三针。而打满三针后,不管你是什么疫苗,重症和死亡率数据是接近一致的。也就是说,疫苗作用,已经过渡到【三针重症及死亡率评估】的阶段了。通俗地讲便是打完三针不会死。那么关键就在于,你要打完三针,按照每针间隔3个月,需要六个月才能打完。现在打第一针,十月份才能打完。6月份打第一针,2023年才能打完。至于灭活疫苗,单针效果差,是事实的一半,三针重症和死亡保护效果等齐其他疫苗,是事实的另一半。香港卫生署的数据很清晰了。打个不甚恰当的比喻:没有打疫苗就是没有吃过猪肉的,打灭活,就是苍老师教学吃猪肉。打MRNA就是在擦边球美发店学吃猪肉。两者本质上都不是吃猪肉,但你看了三个老师的作品集,和去美发店三次,最后逮猪的能力是一致的。比喻不恰当,但事就是这么个事。不用太担心灭活疫苗的副作用,因为注射到身体里的,是死的病毒。其次是方舱如果我们打了三针疫苗,还阳性,自然进入了医学观察到救治的流程内了。咱阳性,要是窝在家里,会害了家人,害了邻居。这个时候,如果政府提供了集中隔离的方舱医院,是应该尽快去的。大家担心的是方舱医院条件差。那我这里要插进来一段协和医生的教学了。在生孩子的时候,一般家人都会争取给产妇一个单独病房,认为这样能休息得更好。其实孕妇那时候很难休息好的,不管病房条件如何。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心理状态更差。反倒是在4人间里,她才进去时,能看到一个快出院的,跟她各种教学。然后能看到一个各种忐忑被推进去的,带着孩子出来了。然后再轮到她,整个过程都是有心理建设的,出院过程也一样,有共情的,这样产后抑郁的概率会下降。看官可能觉得这个匪夷所思,那我再插一个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医生的说法,她说她们鼓励产妇自己生,在产房里产妇能走都自己走,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这时候产妇通常会“恨”她们,觉得这把靠不住了,医生没人性,得靠自己了,然后就生了。通常生完了,产妇就明白了,这种模式最好。看官会说,会不会太没人性啊?不会的不会的,军总产妇一条长廊直接连接八一儿童医院,大人孩子都要保的那种。插说完毕了,继续回到方舱。方舱条件固然差,有些噪音,但关键是,你能看到海量的人和你一样,生病了。你会看到被抬走的很少,会看到被欢送走的越来越多,这种环境对心理建设是相当关键的。咱们这有两个朋友,是武汉方舱的亲历者,他们都表达过,进了方舱之后,才相信自己会变好,因为看到很多人变好。上海这次比较仓促,但吸取经验教训后,其他省市的方舱会提前做好。再次是诊疗在方舱时,多数是无症状(这个咱们不定义了,现在无症状标准打架)或者轻症,权当是感冒与重感冒的区别。这个时候,监测血氧比较重要,有其他基础病导致的并发症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太多了,讨论不过来。咱就说没有特别严重基础病的人,主要自我监测的是血氧饱和度。这个阶段,按照海外的治疗经验是啥也不给。但咱们可以用副作用小(至少短时间副作用小)的中药,来缓解症状,缓解症状一方面是让患者可以舒服点,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心理建设作用很强。你看方舱里闹事的,都是先闹没给药,然后才闹物质或者管理事项。即使您是中药黑,也应该接受中药至少有安慰剂的心理建设作用。综上,从缓解症状的角度来说,中药有防止无症状和轻症向重症演变的作用,有心理建设的作用。如果很不幸,还继续恶化,那么这时候就要从方舱转入定点医院救治了,这个时候才进入卫健委的指导用药环节,根据患者的表征不同阶段不同,用什么中药和什么西药什么组合治疗。再严重的,看是走肺走脑还是走其他器官,升级治疗。最后不行就ICU了。这部分我的知识体系不够,就不乱讲了。大概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的认知便是:如果自己没有严重的基础病,打三针后如果阳性,尽快到方舱,极大概率能健康回家。用段子的说法,自己返阴出院了,小区还在隔离。而且,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在方舱,出了问题,被转运到定点医院的概率,也远高于自己在家打120。所以,打三针,戴口罩,进方舱包里放个血氧仪,是保护自己,也是少给别人添麻烦。打疫苗、进方舱、吃药、救治。这几个点之外,大家也比较关心,什么时候才能放开。那么我们先要看到,海外放开后的结果。首先在疫情上,并没有因为放开而终止,反而是不断出现新的毒株。同时从住院率上来看,海外新的一波快了(因为他们不检测了,所以只能从住院率反推感染人数)。其次在经济上,并没有因为放开而出现强增长。欧洲今年如果考量通胀因素,增长基本被吃掉了。美国也在下调增长预期,只是因为他们有铸币权可以剪羊毛,所以比欧洲好点。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放开,卫健委明确提出四个标准。这四个条件如下:一,病毒变异的情况越来越弱,它的致病力、它的传播力变得越来越弱,对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胁变得越来越小;二,我们的疫苗更加有效,不仅仅是能预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同时,预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三,除了现有的有效药物以外,出现了更有效的药物,甚至是特效药,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断;四,在国际上,也就是其他国家的疫情得到减轻,我们外防输入的压力变小。第一点的意思是等病毒变弱。现在有七八个新毒株在不同国家扩散,等南半球入冬后,估计新的主流毒株该出来了。如果到时候这个毒株杀伤力更小,那么条件一就满足了。第二点是咱们的疫苗和治疗药物要早点出来。疫苗方面,MRNA已经快了。正在研发的新药还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第三点是阻断型药物,这个说实话,有点难。要比现在的特效药还有效。第四点就是外围躺平要有效果,目前咱们看香港就可以。香港现在还有一万多人在医院里,等香港医院能清差不多再说。所以,在没有达到这些条件之前,咱们都会奉行“动态清零”的基本原则。地方政府在经历最近这几天的舆情之后,应该也会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社会上也有担心,医保这样下去够不够。3月初国家医管局出的数据是,医保结存还有3.6万亿元,去年结存还是正增长,多了两千多亿。所以结论是够的。大家配合度高,还可以少花点。之所以我们选择这样的一条路,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制度决定了,人命高于一切。且我们是孝道文化,不能接受牺牲那么多老人。何况我们中西部地区有很多地方医疗基础设施不行,一个乡村医生要管好几个行政村,没有护士也没有病床。所以,全社会齐心协力,扛住一两个季度,等下一版病毒出来再看,是当前最稳妥的决策。最后祝您健康,也祝愿我们早日摆脱新冠的困扰!
2022年4月5日
其他

穷见丹青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2019年5月11日
其他

什么最贵?

最近忙,公众号很久没打开了。刚才开后台一看,前一篇《一百万怎么花》后台很多甩账目的,都是一肚子酸水没处倒。还有一个生了白血病的朋友,估计一百万是出去了,希望你早日恢复健康。
2018年1月21日
其他

人人都是西西弗斯

更多时候,是用纸笔键盘来讨生活。从在大板上机械制图到CAD,从做报表到抠合同细节,从读公文到编文件。再到用这些工作中掌握的工具,比如脑图,比如甘特图,比如检索能力来炒股。都是讨生活。
2017年10月14日
其他

大鹏展翅恨天低——记C919首飞

波音公司去年9月曾预测,在截止2035年的未来20年里,中国将需要6810架飞机,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这将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飞机市场,以及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地区市场。
2017年5月5日
其他

土改与房地产

通俗地讲,便是:一线缩量供地,保证房价高企都在征税范围。通过供地和房产税形成顶部和底部(很像鱼先生的国家队上下搞夹板)。长期的一线高房价门槛,自然分流人口到二三线,并做大二三线税基,稳定二三线房价。
2016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