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习会

其他

清末学术观的变革

本订阅号主要内容为思想所与民间同道之切磋琢磨,师友讲益。内容兼摄中、西、马;源流汇及儒、释、道。所有讨论与文章都属原创,以期展示关中学术之壮阔宏大。
2017年2月22日
其他

评维新派的民权说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权”建设在理论上朴素幼稚,在实践上屡受挫折,没有取得大的成果,当然可以看成是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的表现。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造西方“人权”理论的方式、方向却值得我们注意。
2017年2月21日
其他

儒家的价值观

[1]。价值观是对价值的看法。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进行价值实践活动,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理论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也要建设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我
2017年2月20日
其他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神学

力证实鬼神存在,在思想内容上俨然像神学思想,但其直接目的也不在于教人信仰“天志”“鬼神”,而在于为他“兼相爱,交相利”等主张提供“天志”等形而上观念根据。
2017年2月19日
其他

心解张载的儒家经典诠释学思想

第一,站在儒家立场,发挥儒学义理,批评释、老没有得到“真解”。如张载批评道家之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有有无……诸子浅妄,有有无之分,非穷理之学也。”而批评佛家特别细致。
2017年2月18日
其他

汉唐儒学的思想史地位

在思想内容上,气论认为宇宙的根源是气,万物的构成元素是气;而气又由阴阳组成,阴阳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气的结构形式。在思路上,或者说在表达上,如黑格尔所言,气论“把抽象的东西放在这样接近感性的对象里”
2017年2月16日
其他

良知图

实线内为朋友。四海之内皆昆弟也,是故朋友本乎兄弟也。悌于兄弟,为能推诚也,恭于朋友,为能立信也。致良知于朋友,则恭谨诚信,然后知处世与人相交之道,然后可以事其长上。
2017年2月12日
其他

“俟时”与“用时” ——先秦儒家与汉儒政治态度比较研究

[16]鲁地这两位儒生对于“道”的坚守和对于“势”的拒斥与叔孙通辈的立场反差很大,究其原因,很有可能受了孔孟道德优先论的影响,尤其是受了孟子所一再强调的“以德抗位”、藐视权贵立场的影响。
2017年2月10日
其他

与友曹思明论学书(性、欲、善恶、工夫等)

杨:熊十力三十五岁才开始读书作学问嘞!四十七岁新唯识论才正式写成。凉兄算甚!最差不过大器晚成。我入此门亦不过两年左右。前上半年,还甚浅漏嘞。哈哈。嗯,我所爱交友者,唯好真性情也。愿能一如既往。
2017年2月9日
其他

老子”修身思想”新论

举此例只是为了说明,在经验界里的主体,并非采取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即并非只停留在道的第一阶段运转的过程中,而是实有其“根”、“君”。而此“根”、“君”便是道本来的样状态子,是主体本心的本然状态。
2017年2月8日
其他

“思”:孔孟人学的基本方法

从《孟子》一书看,孟子还特别通过反思的实例,具体地谈到了如何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一点,也是孟子发展和超越孔子和《中庸》思想的一个表现。请看孟子运用反思而认识人本性的一个具体事例。
2017年2月7日
其他

金岳霖的逻辑分析方法

一是从罗素《数学原理》第一章中“├:p∨p.É.p=~(p∨p)∨p=~p~p∨p=~p∨p”的具体推论过程中,特别将~p∨p单独提拔出来,充当有本体论意义的逻辑命题的对象,抽象成为形而上的“式”。
2017年2月5日
其他

熊十力与吕澂:关于“性寂”与“性觉”之争的重新诠释

吕澂回信,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封信里,吕澂有些动气,对熊十力非难很多。“此可见足下反己工夫犹未免浮泛也。”[13]非难虽多,但两人实质的论争——“性觉”“性寂”之阐释,却并不多,主要在下。
2017年2月4日
其他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文庙学宫”(平遥古城)

本订阅号主要内容为思想所与民间同道之切磋琢磨,师友讲益。内容兼摄中、西、马;源流汇及儒、释、道。所有讨论与文章都属原创,以期展示关中学术之壮阔宏大。
2017年2月1日
其他

略探《成唯识论》的“唯识无境”思想

印顺认为:“唯识学上的本识,种子与习气、变现,这都和缘起流转的无常论,有密切的关系。研究部派佛教关于缘起流转思想的发展,它虽不一定要走上唯识论,但很可以见到它是大乘唯识学的先导。”[10]
2017年1月31日
其他

人性善说的意义

答曰:其一,是两个我还是一个我?只能回答说:两个我。因为如为一个我,则命题中二我完全同一,我一便无资格评判我二的对或错,而且这种对或错的评价也无意义。故命题中有二我,即一个“我”中包含了两个意义。
2017年1月30日
其他

从心、性分言到心性合一 (先秦儒家性论思想演变模式简探)

[21]《国语•郑语》亦云:“正七体以役心。”另外,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所引郭店简文(包括文字的隶定与简序的编排)均以刘钊所著《郭店楚简校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为主要参考依据。
2017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