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D

其他

CSCD来源期刊查询服务

查询Jan.CSCD来源期刊查询服务CSCD微信公众账号正式推出CSCD来源期刊查询服务,通过检索刊名或ISSN号,查询该刊是否被CSCD收录。查询入口与检索界面1从CSCD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中选择【来源期刊】,点击【来源期刊查询】即可进入检索界面。刊名检索2在检索框中输入刊名包括的关键词,如【物理】或【physics】,检索框会罗列包含该关键词的所有CSCD收录期刊刊名,您可结合具体需要选择,返回的检索结果包括期刊名称、ISSN号和所属库类型。若输入的关键词没有刊名与其对应,则返回结果为没有检索到相关期刊。ISSN号检索3在检索框中输入期刊ISSN号,如【1000-5773】,检索框会识别并返回相应CSCD收录期刊刊名,点击即可获取收录期刊名称、ISSN号和所属库类型。若输入的ISSN号没有期刊与其对应,则返回结果为没有检索到相关期刊。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选刊原则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选刊原则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为向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推介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作者、研究团体、科研成果,在我国出版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管理科学等学科领域的5000多种期刊中进行筛选,构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国家公布的非法期刊目录(含辨别办法)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布的部分非法期刊目录非法期刊的基本特征1.期刊的“名头”都很大,具有诱惑性。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国”字号的,例如,有的叫《中国教育××》,还有的在封面上注着“国际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统计源期刊”等。刊物主办、协办、支持单位都是“中国××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现代××研究会”、“亚太××交流中心”等。有的还邀请了一大批名人、专家做顾问、特邀编辑。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负责任地处理数据发布中的道德规范

FORCE11研究数据发布工作组为负责任地处理越来越多与数据发布相关的道德案例提出了建议,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术社区来建立一个负责任的、有凝聚力的数据发布生态系统。诚信是研究质量的必要驱动力,也是建立研究信任的基础。科研诚信一直是资助者、出版商和研究界讨论的焦点,他们认识到文化变革的必要性,以解决围绕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不正当研究激励和挑战。在期刊出版方面,编辑和出版商已经制定了解决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问题的最佳做法(如来自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或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的做法),这些做法已被科学期刊广泛采用。除期刊文章外,数据共享还受到资助者授权、机构支持、期刊数据政策,以及存储库数量增长的推动。数据引用和数据评估指标的倡议正在推动将数据集本身作为研究成果的认可。然而,公共数据集数量的增加导致了与数据集相关的伦理问题的数量和范围的也出现了相当的增长。为了使数据集被认定为重要的研究贡献,研究人员必须有一个严格的发布环境,以便在出现问题时提供保障。反过来,重用数据的研究人员需要保证数据集处于良好状态。因此,机构、数据存储库和期刊必须制定标准,为研究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使他们能够一致地、负责任地处理问题。此类标准存在于期刊文章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用于数据,而且存储库也没有参与到与数据发布中的伦理相关问题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加州大学的丹尼尔·洛温伯格(Daniella
2022年7月8日
其他

开放数据的作者贡献认可

除非科研系统像重视论文作者一样重视数据共享者的身份,否则开放数据革命就不会发生。数据集应被广泛用于各种研究(也称为开放数据)的原则似乎势不可挡。世界各地的研究资助者都在支持被称为FAIR原则的开放数据管理标准(确保数据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期刊越来越多地要求作者向同行提供论文背后的基础数据。数据集附有数字对象标识符(DOI),因此很容易找到。这种可引用性有助于研究人员因其数据而更加可信。但现实并非如此。现有的科学评估系统还没有像重视期刊文章或书籍等科研产出那样重视公开共享的数据。科研系统的资助者和研究负责人承认有多种科学产出,但许多人拒绝承认这些产出有等级之分。实践中,在做出聘用和晋升决定或授予重要委员会成员资格或在国家评估系统中,那些在科学界身处于重要地位的人,往往不会将开放数据集视为出版物。除非这种情况改变,否则开放数据革命将停滞不前。英国剑桥大学的理查德-伯利安(Richard
2022年7月1日
其他

元数据战争,打响!

"设法了解当今的环境,因为它与数据的创建、使用和转让有关,并阐明与OCLC合作价值相一致的共享数据创建原则"。此后不久,发布了一份最终报告,并在2010年发布了一项新政策。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十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01国际重要期刊检索库收录我国科技期刊数量从152种增至257种,刊均影响因子从1.13升至4.4202我国已有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5%,20种期刊位列学科前三,3种期刊进入全球百强03《细胞研究》影响因子在亚太地区生命科学领域居于首位,《工程》在全球近百种高水平工程综合性期刊中位列第一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科学文献的更正:太少,太迟!

2019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凸显了当前科学出版体系的局限性。在这种体系中,严重的出版后问题往往因处理得太慢而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本文提出建议,以提高学术界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纠正错误的意愿和能力。传统上,科学进步依赖于信任和相对缓慢的同行评审、出版、引用研究数据的周期。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加快了研究速度,也暴露了科学出版过程中的一些严重缺陷,如未能迅速解决错误或发现并防止科研不端行为。在发现SARS-CoV-2的几个月内,人们对COVID-19的疾病进展、病毒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案进行了仔细研究,并着手开发有效疫苗。尽管缓解疾病的目标因其相对速度、组织性和安全性而受到了应有的赞扬,但支撑这一目标的出版系统的机制却远非理想。可以说对COVID-19的反应是成功的,但不是因为目前的出版系统。在COVID-19疫情期间,许多基本的质量控制和透明度原则经常被违反。这也许在Surgisphere事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Surgisphere公司号称拥有世界最大患者数据库,拒绝与合著者和期刊编辑分享数据库结果,而且有报道称没有任何医疗体系向该公司提供医疗数据。鉴于该公司数据的不可靠,基于该公司数据的两篇论文从《柳叶刀》(The
2022年6月10日
其他

科研诚信:确保全球研究的可信度

中科院频频出招2、Web3技术将为学术出版带来新的变革3、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6(STM
2022年6月5日
其他

又一次发布科研诚信提醒 中科院频频出招

近日,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发布《关于在科技奖励推荐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诚信提醒》,倡导在科技奖励申报过程中的诚实守信行为。这是自2018年以来,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第5次以“提醒”的方式倡导诚实守信行为。诚信是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恪守科研诚信是从事科技工作的基本准则。按照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的说法,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科研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又需要行之以稳的坚持,更需要落之以细的举措。诚信提醒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实现诚信教育和预防惩戒的有力抓手。针对当前科技奖励推荐、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今年给出提醒:提醒推荐单位及推荐人对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反对任何弄虚作假行为;提醒推荐人充分征求所有完成人意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形成排名顺序;提醒推荐单位切实履行审核把关职责;提醒多机构合作的研究成果共同协商申报材料;提醒申报人提供原始的伦理审查结果,反对为申报奖项而临时补做伦理审查;提醒推荐单位及推荐人切勿夸大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示范效果和经济效益;提醒提高自律意识,不主动打听、私下联系评审专家,影响干预评审过程。自2018年以来,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已经以“提醒”的方式连续5年倡导诚实守信行为,内容涉及署名问题、生物伦理、原始记录、在媒体上发布学术成果等,基本上涵盖了科研活动的全过程,以帮助科研人员练好“自律”内功,涵养良好的科研学风。这些提醒内容,有的源自科学共同体的相关规范,有的来自学术界的基本共识,有的来自学术传统或惯例,并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再次强调。在2018年首次发布的提醒中,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总结了学术论文署名中的常见问题和错误,并提醒每位科研工作者“珍惜学术荣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将科研诚信贯穿于学术生涯始终”。提醒包括:论文署名不完整或者夹带署名,反对进行荣誉性、馈赠性和利益交换性署名;按照学术发表惯例和贡献程度共同确定署名顺序;避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数量过多,在同行中产生歧义;不得冒用作者署名;应提供利益冲突的公开声明;应充分使用致谢表现所有人的贡献;作者机构的署名应为论文主要完成机构,反对因作者所属机构变化导致的不正确署名;作者应使用其所属单位的联系方式,不建议使用公众邮箱;不应遗漏重要文献引用;论文发表后如有不当,作者应主动声明或撤稿。针对发生在2018年底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2019年的提醒聚焦生物医学领域中科研伦理问题。提醒科研工作者和相关研究机构遵纪守法,牢记《赫尔辛基宣言》等国际生物医学伦理的基本准则,恪守科研伦理这一基本社会责任,对各类信息和数据严格保密,并在发布成果时严谨客观。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院属各单位应设立伦理委员会,吸纳其他领域专家和外部专家参加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要切实履行伦理审查职责,在相关研究项目实施前进行伦理审查,未经同意不得违规自行开展研究。2020年的提醒总结了科研原始记录这一环节的常见问题或错误,并给出指导规范。常见错误包括:未提供统一编号的原始记录介质、将人为处理后的记录作为原始记录保存、以补记的方式生成“原始”记录、人为取舍实验数据生成“原始”记录、随意更正原始记录、未备份重要原始数据等。提醒针对每项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如配发统一、连续编号的原始记录介质,并逐一收回;在数据产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记录,确保原始记录不因记录延迟而导致丢失细节、形成误差;完整记录科学实验的所有数据,包括成功与失败、正常与异常;及时核查、标定仪器设备的精度和相关参数,确保生成的数据准确可靠。2021年,针对科研成果宣传中的浮躁现象,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给出7条提醒。提醒包括:中科院各研究机构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召开“新闻发布会”,倡导专注内敛、实事求是的学术风气;不随意使用“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等词语;对学术成果的适用条件作出必要说明,避免公众误解;全面披露学术成果的利益相关方;对发布的学术成果严格把关,确保新闻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反对为谋取个人或单位利益抢先发布学术成果;及时回应公众重大关切和质疑、纠正失实报道。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5年来以陆续发布科研诚信提醒的方式,突出重点、层层深入地不断筑牢科研诚信的基石,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通过诚信提醒,可以使科研人员牢记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初心,明确身为国家人做国家事担国家责的使命,赓续唯真求实协力创新的厚重院风,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内容来源:喀斯玛商城、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百度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期刊说往期精彩1、Web3技术将为学术出版带来新的变革2、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6(STM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Web3技术将为学术出版带来新的变革

导语最近有朋友专门找到我,让我谈谈最近国际上很火的Web3对学术出版的应用展望,今天为大家翻译带来这篇精选的文章,从科学出版的历史溯源到Web3的解决方案,文章有点长,但内容很新很有干货,期待有更多人的参与与关注。为什么科学面临着可信度危机1讨论了现行制度下科学家的激励机制如何导致科学中普遍存在的复制危机。科技哲学家David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6(STM Trends 2026)

图6★内容来源:https://www.stm-assoc.org/standards-technology/stm-trends-26/往期精彩1、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5(STM
2022年5月6日
其他

学术诚信的下一步——教育、意识、规范、责任和法律

无论学科领域如何,要在全球范围内培育学术诚信的生态环境,加强教育、提高意识、建立规范、突出责任、完善道德法律至关重要。基于这一思路,研究进行了几项网络调查,以衡量和分析全球学术诚信意识的现状(部分数据是在2019年第六届世界科研诚信大会[1]上提出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介绍:(1)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成员的全球分布;(2)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Nature:全球掠夺性期刊已超过15500种

Journal)是以收取版面费盈利为目的期刊,通常存在文章质量差、拒稿率低甚至不拒稿、缴费即可发表的情况,这些期刊的做法对科研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国际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Inter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STM最新报告:揭示学术出版的规模与形态,呈现业界领先的数据和见解

(2021):经济与市场规模》(中文版)您能够获得更多有关数据。✦✦STM报告增刊STM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人工智能如何加速学术出版

学术出版正处于变革之中,几个世纪以来基于同行评议的传统出版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Covid-19疫情更是加快了学术出版的变革进程
2022年4月8日
其他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但科技伦理治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已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完善科技伦理体系,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伦理风险,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就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机制,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伦理制度,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努力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为增进人类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二)治理要求——伦理先行。加强源头治理,注重预防,将科技伦理要求贯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促进科技活动与科技伦理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实现负责任的创新。——依法依规。坚持依法依规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法律制度建设。——敏捷治理。加强科技伦理风险预警与跟踪研判,及时动态调整治理方式和伦理规范,快速、灵活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伦理挑战。——立足国情。立足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社会文化特点,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伦理体系。——开放合作。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对外交流,建立多方协同合作机制,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全球科技伦理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明确科技伦理原则(一)增进人类福祉。科技活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尊重生命权利。科技活动应最大限度避免对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精神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或潜在威胁,尊重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保障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使用实验动物应符合“减少、替代、优化”等要求。(三)坚持公平公正。科技活动应尊重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公平、公正、包容地对待不同社会群体,防止歧视和偏见。(四)合理控制风险。科技活动应客观评估和审慎对待不确定性和技术应用的风险,力求规避、防范可能引发的风险,防止科技成果误用、滥用,避免危及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五)保持公开透明。科技活动应鼓励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合理参与,建立涉及重大、敏感伦理问题的科技活动披露机制。公布科技活动相关信息时应提高透明度,做到客观真实。三、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一)完善政府科技伦理管理体制。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统筹协调推进全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科技部承担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秘书处日常工作,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科技伦理规范制定、审查监管、宣传教育等相关工作。各地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和隶属关系具体负责本地方、本系统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二)压实创新主体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单位要履行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科技伦理日常管理,主动研判、及时化解本单位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伦理风险;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本单位的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并为其独立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从事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科技活动的单位,研究内容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三)发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作用。推动设立中国科技伦理学会,健全科技伦理治理社会组织体系,强化学术研究支撑。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类社会团体要组织动员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科技伦理治理,促进行业自律,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的合作,开展科技伦理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公众科技伦理意识。(四)引导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要求。科技人员要主动学习科技伦理知识,增强科技伦理意识,自觉践行科技伦理原则,坚守科技伦理底线,发现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行为,要主动报告、坚决抵制。科技项目(课题)负责人要严格按照科技伦理审查批准的范围开展研究,加强对团队成员和项目(课题)研究实施全过程的伦理管理,发布、传播和应用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问题的研究成果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严谨审慎。四、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一)制定完善科技伦理规范和标准。制定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科技伦理规范、指南等,完善科技伦理相关标准,明确科技伦理要求,引导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合规开展科技活动。(二)建立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明晰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职责,完善科技伦理审查、风险处置、违规处理等规则流程。建立健全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设立标准、运行机制、登记制度、监管制度等,探索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认证机制。(三)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性立法中对科技伦理监管、违规查处等治理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在其他相关立法中落实科技伦理要求。“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及时推动将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对法律已有明确规定的,要坚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四)加强科技伦理理论研究。支持相关机构、智库、社会团体、科技人员等开展科技伦理理论探索,加强对科技创新中伦理问题的前瞻研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科技伦理重大议题研讨和规则制定。五、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一)严格科技伦理审查。开展科技活动应进行科技伦理风险评估或审查。涉及人、实验动物的科技活动,应当按规定由本单位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批准,不具备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条件的单位,应委托其他单位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开展审查。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要坚持科学、独立、公正、透明原则,开展对科技活动的科技伦理审查、监督与指导,切实把好科技伦理关。探索建立专业性、区域性科技伦理审查中心。逐步建立科技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状态下的科技伦理应急审查机制,完善应急审查的程序、规则等,做到快速响应。(二)加强科技伦理监管。各地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细化完善本地方、本系统科技伦理监管框架和制度规范,加强对各单位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和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伦理审查结果专家复核机制,组织开展对重大科技伦理案件的调查处理,并利用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从事科技活动的单位要建立健全科技活动全流程科技伦理监管机制和审查质量控制、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对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的动态跟踪、风险评估和伦理事件应急处置。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研究制定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清单。开展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应按规定进行登记。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应加强科技伦理监管,监管全面覆盖指南编制、审批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监督评估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国际合作研究活动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国际合作研究活动应符合合作各方所在国家的科技伦理管理要求,并通过合作各方所在国家的科技伦理审查。对存在科技伦理高风险的国际合作研究活动,由地方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科技伦理审查结果开展复核。(三)监测预警科技伦理风险。相关部门要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完善科技伦理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跟踪新兴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对科技创新可能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加强研判、提出对策。(四)严肃查处科技伦理违法违规行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是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单位内部调查处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制定完善本单位调查处理相关规定,及时主动调查科技伦理违规行为,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对单位及其负责人涉嫌科技伦理违规行为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各地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和隶属关系,加强对本地方、本系统科技伦理违规行为调查处理的指导和监督。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开展科技活动不得危害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得侵害人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人格尊严,不得侵犯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资助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科技活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资助机构或责任人所在单位要区分不同情况,依法依规对科技伦理违规行为责任人给予责令改正,停止相关科技活动,追回资助资金,撤销获得的奖励、荣誉,取消相关从业资格,禁止一定期限内承担或参与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等处理。科技伦理违规行为责任人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属于党员的依规依纪给予党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予以惩处。六、深入开展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一)重视科技伦理教育。将科技伦理教育作为相关专业学科本专科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高等学校开设科技伦理教育相关课程,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意识,遵守科技伦理要求。完善科技伦理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伦理人才队伍。(二)推动科技伦理培训机制化。将科技伦理培训纳入科技人员入职培训、承担科研任务、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引导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要求,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行业主管部门、各地方和相关单位应定期对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成员开展培训,增强其履职能力,提升科技伦理审查质量和效率。(三)抓好科技伦理宣传。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技伦理宣传,推动公众提升科技伦理意识,理性对待科技伦理问题。鼓励科技人员就科技创新中的伦理问题与公众交流。对存在公众认知差异、可能带来科技伦理挑战的科技活动,相关单位及科技人员等应加强科学普及,引导公众科学对待。新闻媒体应自觉提高科技伦理素养,科学、客观、准确地报道科技伦理问题,同时要避免把科技伦理问题泛化。鼓励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等搭建科技伦理宣传交流平台,传播科技伦理知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伦理治理,细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科技伦理体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各项部署,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扎实推进实施,有效防范科技伦理风险。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方要定期向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报告履行科技伦理监管职责工作情况并接受监督。★内容来源: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0/content_5680105.htm往期精彩1、科学期刊必须警惕引用和参考文献中的潜在操纵行为2、应对制裁,俄罗斯将建立新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3、俄乌冲突下的学术出版联系邮箱:cscd@mail.las.ac.cn;
2022年4月1日
其他

科学期刊必须警惕引用和参考文献中的潜在操纵行为

引文操纵引文操纵是指作者虚假引用研究过程中从未使用过的参考文献,只是为了增加其引用次数而被列入稿件中。换句话说,当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与稿件的学术内容之间没有联系,并且包含的参考文献不支持稿件中提供的信息时,就发生了引文操纵。事实上,这种不道德的引用行为只是为了提高作者或期刊的声望。01.引文操纵出现的原因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引用受操纵的参考文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现象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1)大学和研究机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招聘、晋升或授予研究基金的过程中,相当重视作者层面的指标;(2)引文指数在期刊的排名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掠夺性期刊试图使用欺诈性手段来提高其影响因子。02.引文操纵的具体表现因为上述原因,大学和研究机构可能无形中鼓励了研究人员使用欺诈手段来增加他们自己出版物的引用数量。毕竟,夸大引用次数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是反复自我引用或引用作者同事的无关作品。当稿件的编辑或同行评议人要求研究人员在稿件中添加若干不必要、不相关的参考文献时,也会发生以增加研究人员引用次数为目的的引文操纵,这被称为“胁迫性引用”。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应对制裁,俄罗斯将建立新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Science和Scopus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顺便说一下,这将是支持俄罗斯科学期刊的一个重要措施,"Khokhlov在报告中说。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第一副院长Leonid
2022年3月19日
其他

俄乌冲突下的学术出版

近几十年来,科学出版已经全球化,这是科学开放的基本原则与信息传播的数字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自然产物。尽管如此,在世界某个地方发表的学术手稿应该被敌对国家的学者阅读——而且经常是自由阅读——的想法很难长期稳定,更不用说那些在军事或军民两用领域工作的学者了。以前也有人提出过地理墙的建议,如果脱钩更加深入,对学术交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正在追踪对学术交流和出版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若干问题:西方出版商和服务提供商会放弃俄罗斯的出版物?俄罗斯的编辑和编委会成员会被撤职吗?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在2月15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211家中国科协全国学会联名发布《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为加强学术共同体自律,恪守学术出版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生态,保障我国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所属各全国学会特郑重发表学术出版道德公约,倡议广大论文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出版人员共同遵循:一、遵守科研活动规范,确保研究成果真实可信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实验的可重复性;不有意夸大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不向公众传播未经科学验证的现象和观点;科研成果发表后,要及时将所涉及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交所在单位统一管理、留存备查;公布突破性科技成果和重大科研进展应经所在单位同意;推广转化科技成果不故意夸大技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不隐瞒技术风险,要经得起同行评、用户用、市场认。二、恪守出版伦理道德,确保论文撰写诚信规范不参与任何有损国家利益、违反法律或违背道德的科研活动。不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或者伪造、篡改研究数据、研究结论;不通过第三方购买、代写、代投论文,以及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论文署名和排序应基于对科研成果的贡献确定,不在无实质学术贡献的论文中“挂名”;导师、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不擅自标注或虚假标注获得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等资助信息;在引用他人论著时,应遵从合理引用、规范引用的原则,反对友情互引用、合作互引用、审稿拉引用等情形。三、严守论文评审要求,确保出版过程客观公正期刊应按照本刊办刊宗旨和要求,拒绝接收不符合本刊发文范围的稿件。稿件评审专家、评估人员、期刊编委或编辑等人员等要恪守职守,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和办法,实事求是,独立、客观、公正开展审稿工作;不接受或不参加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评审、咨询活动;反对科研领域的“圈子”文化,破除各种利益纽带和人身依附关系,抵制各种人情稿、关系稿;在稿件评审活动中不委托他人代为评审,主动回避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稿件;不泄露或剽窃所审稿件内容,不利用审稿谋取私利。四、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确保论文发表真实可靠所收稿件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法规及政策要求,坚决抵制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行为。对已发布的研究成果中确实存在错误和失误的,责任方要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如发现已发表的论文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严重差错等问题,期刊应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及时通过发布撤稿声明、更正启事或公开致歉信等方式进行纠正,并通知收录有关论文的数据库予以更正。往期精彩1、FAIR原则2、科学数据银行3、科学数据引用标准联系邮箱:cscd@mail.las.ac.cn;
2022年3月4日
其他

FAIR原则

数据(元数据)符合领域相关标准;往期精彩1、科学数据银行2、科学数据引用标准3、科学数据引用追踪、文献关联——科学数据银行与CSCD集成联系邮箱:cscd@mail.las.ac.cn;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科学数据银行

Press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旗下期刊收录到其推荐的通用型数据存储库名单;获得Web
2022年2月20日
其他

科学数据引用标准

科学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社会的观察、感知、计算、仿真、模拟、传播等设施和活动,产生出大量科学数据,形成被成为“大数据”(Big
2021年12月10日
其他

科学数据引用追踪、文献关联——科学数据银行与CSCD集成

Scholar的引文追踪服务,并在平台首页动态展示了基于CSCD和Web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2021年STM全球简报要点——经济与市场规模

年STM报告提到,期刊文章数量以每年
2021年11月1日
其他

STM 同行评议分类法( 2020)

JCR——中文期刊(二)联系邮箱:cscd@mail.las.ac.cn;
2021年10月24日
其他

干货满满!文献计量学指标详解

某机构实际被引频次与期望被引频次的比值。该指标对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年份发表论文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如果该比值大于1,表明该机构综合影响力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1,则表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2021年10月9日
其他

连载 | 2020年期刊引证指标——中文期刊(二)

自然科学版0.48940.3532553西北地质0.87690.4359838西北工业大学学报0.30360.253532西北林学院学报0.9330.5077188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21年9月22日
其他

连载 | 2020年期刊引证指标——中文期刊(一)

自然科学版0.18720.1781201上海海洋大学学报0.8540.5841774上海航天(中英文)0.51460.2259346上海交通大学学报0.38820.35761094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1年9月9日
其他

连载 | 2020年期刊引证指标——英文期刊

Investigation----16Pedosphere0.4740.4481792Petroleum----80Petroleum
2021年9月2日
其他

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5(STM Trends 2025)

图5#关于STM#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者协会(STM)是全球领先的学术和专业出版机构行业协会。该协会由1968年的国际出版商协会上经过讨论并且在1969法兰克福书展上首次提出了成立STM
2021年6月2日
其他

连载 | 期刊的自被引率分布特征——数理化 & 天文地球科学

CSCD分/布/特/征期刊自被引率在影响力评估体系的框架中,期刊的被引频次是经典的统计指标,在所有贡献被引频次的主体中,有一个主体非常特别,那就是该期刊本身。从被引频次的组成看,有来自其他期刊(图书、专利等等)的引用,即期刊他引频次,也有该期刊自身的引用,即期刊自被引频次。但是随着影响力评价导向的深入,大多数期刊评估工作更多地开始采用他引影响力指标。为什么呢?众所周知,期刊自被引频次存在客观性也存在主观性。期刊自被引客观性表征了真实的学术引用和继承,而其主观性表征潜在的引导性的引用。通常,这种客观性和主观性是很难区别开的。在CSCD的期刊遴选工作中,为了使评估指标对所有期刊都公平,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期刊自被引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点,一律采用期刊他引频次。那么期刊自被引的存在会对其影响因子产生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尝试从数据的角度给出一些回答。虽然不同学科期刊的平均水平和分布情况不同,无法进行不同类别期刊的横向比较,但是同一个学科领域内的期刊自被引尚有规律可寻。以下分析中涉及到的期刊均为CSCD
2021年5月21日
其他

应用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之作者检索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对来源期刊的内容进行揭示,包括论文题名、作者、机构、基金、参考文献等信息,利用文献及引文之间的关系,揭示科学研究的脉络,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检索及发现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从检索方式、结果分析、拓展应用等三方面介绍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01检索方式(1)来源文献检索来源文献检索是对来源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检索字段包括:作者、第一作者、题名、刊名、ISSN、文摘、机构、第一机构、关键词、基金名称、实验室、ORCID、DOI。后续将以“作者”字段为例展开介绍。(2)引文检索引文检索是对已收录的期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检索字段包括:被引作者、被引第一作者、被引来源、被引机构、被引实验室、被引文献主编。02结果分析(1)来源文献检索进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钟南山院士为例检索其研究成果。限定机构为“广州医科大学”,得到433篇期刊文献,限定作者条件为“第一作者”后,获得40篇期刊文献(其中26篇文献钟南山院士为唯一作者)。2003-2010年为钟南山院士研究成果高产年(图1),自2003年后,钟南山院士每年被引的文献量有了飞跃增长(图2),总被引频次高达1477次。图1图2由于钟南山院士长期致力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他的期刊文献中有178篇发表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占文献总量的41%,且他98.6%的文献都属于医药卫生领域,主要偏向于内科学学科。下图列举了钟南山院士发表期刊文献中排名前十位的所属期刊、所属学科以及合著者(去除本人)。图3注:上述内容详见“检索结果分析”“引文分析报告”。(2)引文检索依旧以钟南山院士为例,进行被引作者检索,也就是检索所有收录文章的参考文献中引用了钟南山院士的哪些研究成果(包含但不限于该作者的专著、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报告以及其他文献类型)。03应用拓展将检索到的433篇期刊文献以XML格式导出,转换到Excel表中,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展开深入分析
2021年5月17日
其他

遴选报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遴选报告 (2021-2022年度)

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遴选报告现已发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与科睿唯安、爱思唯尔合作的引文数据库,采用定量统计、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原则上每两年对来源期刊目录进行一次遴选,遴选范围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期刊。CSCD来源期刊的遴选对象为我国出版的中、英文学术性期刊,期刊需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且具备ISSN、CN两个期刊标准刊号。经过定量统计和专家评审后,2021-2022年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遴选工作已经结束,并发布了来源期刊目录。本次遴选期刊的报告如下:点此跳转到“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1-2022年来源期刊目录”!联系邮箱:cscd@mail.las.ac.cn;
2021年5月7日
其他

发布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1-2022年来源期刊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1-2022年度)遴选已完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传播我国优秀科研成果,服务科学工作者发现信息为建设目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对来源期刊的内容进行揭示,通过论文题名、作者、机构、基金、参考文献等信息,构建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检索平台(http://sciencechina.ac.cn)。利用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国际科技出版技术发展趋势

Publishers,简称STM协会)出版的2020、2023、2024科技出版的技术趋势,该技术趋势每年由STM未来实验室(Future
2020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