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思文化

其他

观影|历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合集

​第75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于5月28日晚闭幕,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凭借《悲情三角》捧得金棕榈大奖,这是他继2017年《方形》后再夺金棕榈,这也是瑞典电影第3次摘得戛纳金棕榈。鲁本·奥斯特伦德也在今年主竞赛单元的七位已拿过金棕榈的导演中,成为最后的赢家。他也成为了继阿尔夫·斯约堡、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今村昌平、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比利·奥古斯特、达内兄弟、迈克尔·哈内克、肯·洛奇后,第十位双金棕榈奖得主。汤唯主演韩国片《分手的决心》的导演朴赞郁获得了最佳导演。朴赞郁在台上,也感谢了女主演汤唯。虽然汤唯因百变的造型和演技获得了很高的呼声,但最终还是败给了饰演女记者的扎拉·阿米尔·阿布拉希米。虽然今年戛纳没有华语长片入围,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在短片单元中拿下了最高奖短片金棕榈,这是中国影片第三次斩获短片金棕榈。该片由95后青年导演陈剑莹执导,姚安娜主演,这也是姚安娜首次挑战拍摄文艺短片。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何兆武:今天的问题不是“中学西学”,而是时代潮流的问题

​何兆武(1921年9月—2021年5月28日),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1921年生于北京,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他学识渊博,精通中西思想文化史。1978年,他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出版,系统、全面、科学地论述了中国思想发展史。此书几经再版,被许多大学选为教科书。而后他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思想发展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为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主要著作还有:译著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文化漫谈》《西南联大的那些事》等。今天不发生“中学西学”的问题今天的问题是时代潮流的问题我们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以为中学、西学始终是先天的品质,那个东西就是西方人的,这个东西就是中国人的,好像先天就注定了,中国就是这样,西方就是那样。我觉得这是一个概念上的混淆,把后天偶然在某种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东西,认为是他先天本质所规定的东西。事实并非这样。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何学,这完全不意味着上帝在创造中国人时就给中国人的遗传基因里面把这个几何学的因子给抽掉了,所以中国人不懂几何学。完全不发生这个问题。只不过是因为某种条件,使得几何学最早出现在希腊,不过是因为某种条件,所以近代牛顿的力学体系出现在英国。这决不是说这个体系就是英国的专利,别的国家、别的民族就不配发现这个定律,或者根本学习不了。不发生这个问题。中国人学习力学一样可以学习得很好,甚至于可以超越他。诺贝尔奖不是中国人也可以获得吗?中国一样可以学,并不意味着这个东西是西学。可是很长一个时间里面,我们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总是有意无意之间认为某一个民族先天注定了具有某些特定的品质,只能够习惯于哪些学问,而另外的学问是他所不太能学习的、不大能去掌握的。于是把这个问题叫做中学,把那个问题叫做西学。我现在要在概念上明确的,就是所谓中学、西学仅仅是后天的偶然的出现的一种情况,它偶然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在哪个国家,并不意味着这种学问是天生注定的属于某一个民族的特质的,而不适宜于别的民族。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50部日本电影杰作合集|最后一部是难得一见的三岛由纪夫纪录片

​日本电影作为亚洲电影的代表,无论从起步还是影响力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二战之前,日本的电影工业已经非常完备,战后则开始大师涌现,诞生许多杰作。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黑泽明、成濑巳喜男、衣笠贞之助等共同开启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缔造了日本电影的国际地位,并影响深远。而今村昌平、北野武、岩井俊二则引领了日本电影的七八十年代。进入新世纪,是枝裕和、河濑直美扛起了日本电影的国际化旗帜。除此之外,大岛渚、山田洋次、宫崎骏、三池崇史等人都以极富个性的电影作品,丰富着日本电影的亚洲地位。我们选取日本电影自黄金时代起至今的50部杰作以飨大家。最后一部是三岛由纪夫纪录片《三岛:最后的辩论》(《Mishima: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葛饰北斋|珍稀画册手稿《万物绘本大全》

❀2021年9月30日,大英博物馆推出特别展览“北斋——万物绘本大全”,展出此系列珍稀版画画稿。尽管葛饰北斋(1760-1849)著名的《神奈川冲浪里》再次亮相,但这次它却退下舞台中心,充当了背景。展览的主角是一组大英博物馆新近收藏并首次公开的画册,包含了画家晚年创作的103幅小尺幅手稿。大英博物馆此前已经收藏有超过1000幅的北斋作品,而这批此前从未公开实物展示的北斋手稿,吸引了大量研究者和爱好者的目光。葛饰北斋《万物绘本大全》外盒这些画作是在1820年代至1840年代为一本名为《万物绘本大全》的插图百科全书制作,其题材非常广泛:从描绘宗教、神话、历史和文学人物,以及山精海怪,风景形胜。它们主要与古代中国和印度,以及东南亚和中亚有关。而且,许多主题在葛饰北斋之前的任何作品中都没有发现,包括对古代中国的迷人想象。《万物绘本大全》扉页作为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德加、莫奈、梵高、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他的作品。葛饰北斋(1760-1849)这是葛饰北斋生平和作品的重大发现。《万物绘本大全》扉页给出了1829年九月(深秋)的日期,图纸的广泛日期为1820年代至1840年代。当时葛饰北斋已年届七旬。他在绘画这批素描画时,正经历着人生低谷,不但患上轻微中风,还要面对第二任妻子离世的恶耗,还因为帮助孙儿偿还赌债而面临赤贫。《万物绘本大全》未发表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出版商的问题。该项目因为出版商付出佣金启动,最后可能是因为雄心勃勃的出版物是否存在财务或组织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葛饰北斋自身的原因。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大英博物馆藏这些奇妙图画,每一幅都有明信片那么大,画面线条干净利落,品相完整。在当时,如果书已经出版,专业的版块切割师会将每一个面朝下粘贴在一块樱桃木上,然后用凿子和刀子在纸的背面切开,形成一个精细的印刷版块。这个过程会破坏图纸。相反,一旦出版项目不再需要它们,它们就会被小心地安装在卡片上,并配有环绕式中国锦缎封面和特制的木制储物盒,从而由工作图纸转变为一套供个人沉思的艺术作品,在200多年后完整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下面,一起来看看《万物绘本大全》吧——野猪水禽凤凰和孔雀鸵鸟飞头蛮
2022年5月28日
其他

纪录片|千古风骚——《诗经》与《楚辞》

《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史诗般的宏大叙事手法,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生动再现了中华文明从原始社会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完整发展历程。内容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曼古埃尔:阅读,几乎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加拿大作家、翻译家兼文集编纂者。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曾旅居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地。主要作品《天堂之门》《虚拟处所辞典》。中文版作品有《恋爱中的博尔赫斯》《阅读史》等。01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纪录片《诗经》溯源|探索发现

图文视频来源网络,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纪录片《诗词中国》全集,带你感悟中华诗词之美

​中华诗词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本片沿着历史的脚步,以诗词为脉络,从诗的起源讲起。由远古时期的中国第一首诗歌到《诗经》《楚辞》;由汉魏六朝诗歌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诗词以及新中国的优秀诗篇。本片充分涵括中华诗词几千年发展历程中那些伟大诗人、诗作及其背后的故事。使我们感受到生当作人杰、海内存知己、红豆生南国、江山留胜迹、采菊东篱下、月是故乡明的独特魅力,在思索感悟之余获得智慧与宁静。《第一集:诗的起源》仰望星空,我们就会看到有许多用诗人名字命名的恒星。那些永远被人类铭记的诗人和他们的诗并不只是在星空中。诗就是我们的生活。诗歌起源于劳动,还有祭祀,是人们感情的宣泄,也有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国的诗词在体现中华文化上起的作用也是无法比拟的。《第二集:枫桥夜泊》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代,在姑苏城外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个小酒馆里,一位书生张继在桌上写下了一首诗《枫桥夜泊》。一千多年来,无数的人读着这首诗来到寒山寺,聆听寒山寺的钟声,体会旅途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那份感动。《第三集: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江景,还寄托了许多普通人的希望和梦想。作者将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景致和自己的感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的朦胧美境。《春江花月夜》是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唐诗全盛时期的到来。《第四集:黄鹤楼与鹳雀楼》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顶上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它依临黄河远眺华山。两座楼都因为诗而名扬天下。诗因楼而作,楼因诗而名。因诗而来看楼的人读懂了诗中的楼,而生活在楼旁的人更懂得诗的意义。《第五集:民歌》民歌感动了诗人,宋代词人李之仪被贬官到了长江边上的安徽当涂,妻子和孩子相继病故,自己也得了重病。当涂民歌以反映爱情见长,节奏轻快。孤身一人的李之仪听到当地的民歌,渐渐得到了安慰。李之仪每日到江边听对面一名歌女的歌声,写下流传千古的《卜算子》。《第六集:怀乡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把思乡之情写进了诗里,每当我们读到这些思乡诗的时候,不论在家在外都会深深感动。唐代诗人王维在外求学适逢佳节之日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听盛中国演奏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会被那细腻的节奏深深打动。古往今来,多少中华儿女离开家乡,却思念家乡。《第七集:亲情诗》亲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感情。中国古代的很多诗词都寄托了游子对家和对母亲的思念与牵挂。现代社会人们或为了生计,或为了理想,纷纷离开家园外出谋生。但是请不要忘记家里老人和孩子期望的目光。《第八集:抗战诗》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每当苦难来临,总有一批批中华儿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诗篇。抗战诗歌承载了沉痛的记忆,也积淀了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把历史铭记在心,去谱写更加美好的诗篇。​——END——声明
2022年5月24日
其他

朱学勤:历史就是英美模式与法俄模式的较劲

​在最近一千年里,要找出人类最惊惧而中国最熟悉的一个共同词汇,也许只有“革命”。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能使历史沸腾,革命是摧枯拉朽的风暴,凡是革命的正面作用,和其魅力长存的精神遗产,人们已经谈得很多,也都对。但是人们往往遗忘了革命遗留的代价,并且由于遗忘而轻信了许多神话。
2022年5月23日
其他

10首一生必听的世界著名浪漫钢琴曲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礼物。沉醉在爱里的人们,太阳时刻都是明媚的,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里都觉得每一朵雪花都是温馨迷人的。这种心动的美丽,就是爱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将无数的音符小精灵汇集成一段段精致浪漫的旋律,旋律伴随着爱同样的在世上流传,经久不衰。邀请您和心爱的人一起聆听十首世界著名的浪漫钢琴曲,共同寻找爱的回响!少女的祈祷​《少女的祈祷》是波兰女钢琴家、作曲家巴达捷夫斯卡18岁时的作品,这首曲子结构简单,手法朴素,欢快轻盈,充分表现出一位少女的心境:充满了梦幻和遐想,洋溢着对青春和爱情的美好愿望。爱之梦​《爱之梦》是浪漫主义大师李斯特把自己的歌曲改写成的钢琴曲,是夜曲体裁,温柔婉约,充满了梦想、期盼和回忆。水边的阿狄丽娜​《水边的阿狄丽娜》这首曲子的旋律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婉转;时而悲伤,仿佛是用音符在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Pygmalion)。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最终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期盼着爱情的奇迹。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幸运的国王就和美丽的少女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致爱丽丝​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在1808-1810年间,贝多芬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贝多芬还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这样几个字。以后,这份乐谱一直留在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以后,在他的作品目录里也没有这支曲子。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处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梦中的婚礼》由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雷蒙德·卡佛:每位杰出的作家,都根据自己的要求重塑世界

🔼|纪录片《先生》十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录片《民国先生》合集|凤凰大视野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纪录片《民国先生》合集|凤凰大视野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文化之于先生,既是生命,又是信仰,又是终极关怀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这位学贯古今中西、一生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的思想”的大学者,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之典范。“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他为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铭,亦是自己一生之写照。
2022年5月19日
其他

纪录片《先生》十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一部回溯民国先生的十集纪录片,共鸣了隔代不相逢的后生们,《先生》聚焦民国国家讲坛上的大家身影,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的重大事件、观念嬗变,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十集选定的十位人物是: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他们也曾身为学生,唯理想至老不灭,或者说破灭一次,再理想一次。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但为今日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余音袅袅里是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录片《先生》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将于明日在巴塞罗那召开,为未来的高等教育描绘新的十年愿景

​据中新网消息:面对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的挑战,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将于5月18日至20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会议旨在为未来的高等教育描绘新的十年愿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2日表示,全球在册高校学生人数在过去20年中增长了一倍有余,达到2.35亿人,且在未来十年内可能再度翻番。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如何才能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等当代挑战相适应的优质高等教育?我们该如何支持国际学术流动?从新冠疫情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此次会议的重心。据介绍,来自大学、政府、多边机构、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的各方代表将与会并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以期为未来十年绘制一个共同的全球路线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西班牙大学部长苏比拉茨等将为会议揭幕。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高校入学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200%,但差距依然存在。在东亚和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达到40%-50%。然而,中亚和南亚的数值仅为2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更是降至9%。扩大受教育机会十分必要,但这会给政府带来较大的管理和财政压力,发展中国家尤甚。许多地方呈现出学费和其它间接费用增长趋势,增加学生及其家庭的负担。目前全球有600万留学生,这一群体的数量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800万。教科文组织将在巴塞罗那会议上呼吁会员国批准《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这是联合国推出的第一个加强高校间合作和跨境学术研究的公约。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系统造成了冲击,导致学习损失和不平等加剧。疫情同时证实,预算充足的高等教育体系在面对全球危机时更具韧性,能够更好地确保教育供给的连续性和对更多学生的包容性。会议将吸取过去两年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规划更为强大、更具韧性的高教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提前发出预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即将在巴塞罗那召开,塑造全球高教未来​​缩小入学率差距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高校入学人数在过去20年内增加了200%,但差距依然存在。在东亚和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达到40%-50%。然而,中亚和南亚的数值仅为2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更是降至9%。扩大受教育机会十分必要,但这会给政府带来较大的管理和财政压力,发展中国家尤甚。许多地方呈现出学费和其它间接费用增长趋势,增加学生及其家庭的负担。提升学生流动性目前全球有600万留学生,这一群体的数量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800万。我们需要有效的国际框架来支持学生流动性,因为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术资源,也是推动知识共享和相互理解的手段。在巴塞罗那会议上,教科文组织将呼吁会员国批准《承认高等教育相关资历全球公约》。这是联合国推出的第一个加强高校间合作和跨境学术研究的公约,目前已获得14个国家批准,将在获得另外7个签约国后生效。(《公约》链接:https://zh.unesco.org/themes/higher-education/recognition-qualifications/global-convention)吸取疫情经验教训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系统造成了冲击,导致学习损失和不平等加剧。疫情同时证实,预算充足的高等教育体系在面对全球危机时更具韧性,能够更好地确保教育供给的连续性和对更多学生的包容性。会议将吸取过去两年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规划更为强大、更具韧性的高教体系。为制定2030年高等教育路线图,会议将聚焦下列议题: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赏剧|87版《红楼梦》高清完整版全集(共36集)

共享读书生活​《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之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级著作。​电视剧《红楼梦》是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于1987年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死、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采用程高本后四十回,另外抛弃了宝玉中举、兰桂齐芳、家复中兴的小团圆结局,并根据脂批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贾母之死、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死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该剧播出后,好评如潮,重播千余次,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第1集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费孝通:《乡土中国》是怎么来的?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乡土中国》是他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乡土中国》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乡土中国》重刊序言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40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领域中,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在教室里讲课和用文字传达,公开向社会上发表,当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教室里,教师是在带领学生追求知识,把未知化为已知。在社会上发表一种见解,本身是一种社会行动,会引起广泛的社会效果。对实际情况不正确的反映难免会引起不良的影响。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发表这些文章之前,犹豫过。所以该书初次出版时在后记中向读者恳切说明:由于刊物的编者“限期限日地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后才发表”。“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这书出版是在1947年,离今已有37年。三联书店为什么建议我把这本小册子送给他们去重刊,我不知道。我同意他们的建议是因为我只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经历中留下的一个脚印,已经踏下的脚印是历史的事实,谁也收不回去的。现在把它作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轻人在知识领域里猛闯猛攻的标本,拿出来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义。至于本书内容所提出的论点,以我现有的水平来说,还是认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没有现实的意义。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欣赏|书圣王羲之书法作品全集

:"赋""比""兴"是中国最古老的诗论🔼|《诗经》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圣经”🔼|首届诗经文学奖·国风奖·诗歌奖初评入选作品|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郭大顺:从史前考古研究成果看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

​郭大顺,著名考古学家。1962、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和研究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辽宁省文物局专家组组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史前玉器、文化遗产保护和苏秉琦学术思想研究。先后主持了小河沿、石棚山、东山咀、牛河梁等著名的红山后及红山文化时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被称为红山文化第一人。以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看五帝时代的时空框架,可分为以黄帝为代表的前期和以尧舜为代表的后期,这同考古学上的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的阶段变化正相对应。五帝时代前期以个性充分发展为主并频繁交汇即“诸侯相侵伐”与“绝地天通”为时代特点,后期以四周向中原汇聚为主导方向即“之中国”或“帝王所都为中”,使中华文化共同体初现。此现象表明北方红山、石峁,东南大汶口、良渚、屈家岭等文化,在五帝时代都非配角。而中原地区作为文化大熔炉和五帝时代诸代表部族活动的主要舞台,将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文化传统的诸文化融为一体,而不是分道扬镳,实现了“文化认同”即“共识的中国”,为夏商周三代先后入主中原及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所以,五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丰富多彩也是决定民族、国家走向和命运的伟大时代。​从史前考古研究成果看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有关五帝时代的历史,文献记载少,详实程度低,不同理解多。所以,复原五帝时代历史,主要依靠考古学,老一辈学者对此冀于希望①。考古学者既要避免以往的简单比附,也不必因此而过于谨慎,应抱积极态度。因为这是考古学者特别是史前考古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念念不忘”(苏秉琦语)。同时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实现考古与古史传说的有机结合,必需有一个依靠本学科理论和方法论进行指导的问题,而不是消极等待有类似于殷墟那样可以直接对号的文字发现。而且随着考古成果的积累,我们还体会到,文献记载的可信度和理解的准确度,要靠考古学研究成果来检验和相互印证。可喜的是,目前从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态势看待包括五帝时代的史前时期,在历史和考古学界已渐多共识:多认识到五帝时代不只《史记》中所记载的那五个代表人物,更不是几个代表人物前后一脉相承的关系,而是众多部族集团并行发展、相互接触交流的形势,这就使考古与古史传说中五帝时代结合的眼界大为开阔。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曾在数篇著作中遵照苏秉琦先生的研究思路和观点,从时空框架和时代特点这两方面入手,对史前考古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试作了整合②。从目前研究状况和成果看,确定五帝时代的时空框架和时代特点,仍是将考古与文献进行整合的最佳结合点。为此,本文再以此为主要内容进行论证。一、五帝时代的年代与分期关于五帝时代的年代,一般将五帝时代定在龙山时代,这也可能与辛亥革命时期对黄帝纪年的综合认定有关③。苏秉琦先生则从考古学的年代、分期、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除了将五帝时代的下限仍定在龙山时代以外,主要是将五帝时代的上限定在距今55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后期:五帝的时代究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哪个时代,假如这个判断(指二里头文化更像是夏文化——郭注)没有大错,那么五帝时代的下限应是龙山时代。五帝时代之始,战争连绵不断。这种情况只有在社会财富有所积累,社会分化日趋尖锐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从考古学文化来看,这是仰韶后期即相当于公元前3500年以后的事,所以五帝的时代上限应不早于仰韶时代后期。④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博尔赫斯|惠特曼、坡、弗罗斯特是文学的基础

🔼|千思:张爱玲背后的文人🔼|千思书评|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收藏家——读谭越森小说集《收藏家》🔼|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你读过几本?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齐邦媛|一生中的一天·时光会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齐邦媛(1924~),辽宁铁岭人,父亲齐世英是国民党官员。九一八事变后与父母流亡天津租界,1938年随父亲前往重庆。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1947年到台湾,1968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至今。她历时四年写成了回忆录《巨流河》,于2009年出版,轰动世界。齐邦媛有着“永远的齐老师”之称,她毕生从事教育,真正桃李满天下。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贡献。​一生中的一天文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胡适的十大批判:愚昧,是因为一直拒绝被启蒙

学者王元化说:“我这辈子,最欣赏胡适这句话。”1962年2月24日,胡适突然心脏病猝发,这位伟大的谦谦君子与世长辞。整个天下,哭声一片。梁实秋说:“但恨不见替人。”
2022年5月9日
其他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你读过几本?

点击上方儿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亚洲周刊》仿效西方的“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而提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书单,于2006年7月评选结束。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只评选长篇小说,而本书单则将短篇小说集涵盖在内一同评选。先由《亚洲周刊》编辑部列出五百多本参考名单,然后邀请海内外十四位作家学者担任评委,投票选出一百强。评委会名单中国内地:余秋雨、王蒙、王晓明、刘再复、谢冕中国香港:刘以鬯、黄继持、黄子平中国台湾:南方朔、施淑马来西亚、新加坡:潘雨桐、黄孟文北美地区:郑树森、王德威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名单,你读过几本?1
2022年5月8日
其他

川端康成:凌晨四时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其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1968年,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浸润了典雅细腻的“物哀”情调,与由环境触发而产生的凄楚、哀婉、缠绵、幽深的情感,复现与曳荡着传统日本文学注重气韵生动、追求心灵之力纤毫毕现的“余情”之美。50年前,川端康成陷入永久的沉睡之中。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他对美的执着追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通过发现美,感受美,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可到了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周遭的世界早已不是他笔下那个平静至洁白、纯净至停止的模样,世界逐渐变得混沌而不可控。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川端康成的文学变成了一种类似乌托邦的存在,在那里,他仍在教我们如何去爱人,在抽象的爱与人中汲取美的力量,以重拾面对具体世界的勇气。​
2022年5月7日
其他

弗罗斯特:诗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学者和艺术家在一块儿,常常因为搞不清分歧究竟何在而懊恼。两者都运用知识进行工作。可是我怀疑,他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获取知识的方式。学者沿着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得到严谨而全面的知识。诗人的方式则要
2022年5月6日
其他

作家齐邦媛笔下的“巨流河”在哪里,你知道吗?

从地图上看,辽河以其独特的东北倾向西南的流向,贯穿辽宁全境。“辽宁人民的母亲河”这一称号,它当之无愧。自然因素上,辽河以其丰富发达的水系惠泽两岸人民。历史上,它被提及更多是出于军事和政治的需要。
2022年5月5日
其他

首届诗经文学奖·大雅奖·诗歌奖初评入选作品| 马亭华《煤炭书》

关注千思文化,就再也不会迷路啦!有一种爱,叫设为星标。
2022年5月4日
其他

千思:张爱玲背后的文人

​张爱玲背后的文人作者|千思这张已经泛黄的老报纸上有一篇题为《张爱玲遣嫁有期》的文坛八卦新闻,可作为研究张爱玲的资料。文中说有“文坛女纵横”之称的苏青和张爱玲“各有撑腰文人在后,苏青是陶亢德与柳雨生,张则有袁殊与胡兰成。”此文流露出对苏、张二人的讥讽之意,因为她们背后“撑腰文人”的名声实在不好。当然,我们有时也会因为资料的有限、思维的局限,无法看清历史尘烟中那些人的真实面目,而人云亦云。今天的读者们对背叛了张爱玲的胡兰成还能有些了解,却对袁殊感到陌生,所以这里说说袁殊与张爱玲的关系。袁殊生于1911年3月29日,本名袁学易、学艺,化名曾达斋,父亲袁晓岚是老同盟会员,后任职于国民政府。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袁学易改名袁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政界和文艺界,左翼作家,在上海主编《文艺新闻》,身兼中共秘密党员、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国民党中统、国民党军统、日方岩井机关、汪伪、青红帮七重身份。四十年代成为潜伏在汪伪政权内部的中共地下组织的主要成员之一,直接隶属潘汉年领导。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曾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1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所谓的“多面间谍”,现在有了解他经历的人称他为“史上最牛的多面间谍”。1955年,他因“潘汉年案”牵连,被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直到改革开放后才获平反。1987年11月26日,袁殊病逝于北京。他著有《袁殊文集》,是电视剧《伪装者》中“明楼”和《记忆之城》中“朱今墨”的原型。“伪装自己的身份,隐藏自己的姓名,做着光明又黑暗的事。”​袁殊做过记者、编辑,写过剧本、办过报刊杂志,是中国提出“报告文学”概念的第一人。袁殊文笔甚健,诗文俱佳,且翻译了大量日文书籍。了解其才华的人都认为,他如不“改行”,可能不逊于同在二、三十年代出道的许多著名作家。袁殊著述颇丰,比较有影响的有《记者道》《学校新闻讲话》《印度独立史略》《新闻大王赫斯特》,译作有《新闻法制论》《最初的欧罗巴之旗》《一个日本女共产党员的日记》等。袁殊还是文学界屈指可数的幕后炒作高手,有人认为是他一手捧红了张爱玲。1975年春,袁殊羁縻于武汉军都山劳改农场,他以《自嘲》为题作诗一首:“竖子昂藏五尺躯,腹空咄咄缺诗书;曾掷黄金若粪土,琴心剑胆小侏儒。每读艰危无字书,不惜身命未踌躇;人间了无私仇怨,爱拍苍蝇扫蠹鱼。”这首诗表达了他不惜毁誉打入敌人内部,对其追求事业的赤胆忠心,也表达了自己的委屈和大度。左翼作家柯灵曾撰文介绍张爱玲,文中深为她因“出名要早”而将自己的小说登在汉奸背景的《杂志》并将《传奇》的初版交由“杂志社”而惋惜。看到“袁道之说”博客有关于“张爱玲与袁殊”的内容,这几天看陈子善的文章,才知道其中的情节之复杂,不仅张爱玲都想不出来,大概连柯灵听了都要伸舌头。“张爱玲在《杂志》上发表小说和散文,在杂志社出版《传奇》初版本,就都与袁殊有关。而且,不是一般的有关,都应该是袁殊拍板决定的。”
2022年5月3日
其他

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

我要引一段诗,由于并不为人熟悉,正可以在以上这些见解的光亮——或黑影——之少,用新的注意力来观察一下:
2022年5月2日
其他

哈耶克|法治的源起与自由诸原则的确立

​个人自由最初似是权力斗争的副产品,而不是某个刻意设计的目的的直接结果;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但是个人自由已存续了足够长的时间,其益处已能为我们所认识。在过去两百多年的岁月中,个人自由的维护和完善渐渐成了英国的支配性理想,而且英国的自由制度和传统也已然成了文明世界的示范。一现代的个人自由,大体上只能追溯至17世纪的英国。个人自由最初似是权力斗争的副产品,而不是某个刻意设计的目的的直接结果;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如此。但是个人自由已存续了足够长的时间,其益处已能为我们所认识。在过去两百多年的岁月中,个人自由的维护和完善渐渐成了英国的支配性理想,而且英国的自由制度和传统也已然成了文明世界的示范。这并不意味着中世纪的遗产与现代自由毫无关联,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中世纪遗产的重要意义,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大。诚然,从许多方面来看,中世纪的人所享有的自由要远远大于当下人士所一般认为的程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英国人在当时所享有的自由要远远大于欧洲大陆许多其他民族所享有的自由。然而,虽说中世纪的人已然知道许多种自由,当然这是在赋予某些等级或某些人以特权的意义上的自由,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们对于那种作为人的一般性状况的自由(liberty
2022年5月1日
其他

徐则臣:让沉默的河流说话

因创作的长篇小说《北上》,徐则臣成为第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70后作家。回顾自己的创作,他写下了《让沉默的河流说话》。​他来中国的几个月里,头一回有了一点清晰的方位感。从杭州坐上船,曲曲折折地走,浪大浪小都让人有连绵混沌之感;离开意大利之前,对着一张英国人测绘出的中国地图,研究了半个月才勉强建立起来的空间感,完全错乱了。现在,他觉出了一点意思。——徐则臣《北上》《让沉默的河流说话》我的长篇小说《北上》,写的是大运河。如果把这条河仅仅理解为舟楫之利,就是来来回回运运粮食和蔬菜,那就错了。中国有五大水系,从南到北依次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这五条大水都是东西走向,把中国的版图分割成了六块,这种分割导致各部分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物产、气候等都有巨大的差异。水的力量人类永远不能低估。这五大水系影响有多大?中国有个成语,南橘北枳,说的是淮河以南产的橘子,到了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一河之隔,水土不服,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东西。河这边的方言到了对岸,那边的人可能就听不懂。这个时候,又有一条大河,它从南到北把东西走向的五大水系贯穿在一起,就像人的大动脉从头到脚把身体里的各个血管支流联通起来一样,这条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确,京杭大运河自元朝开始,就不仅仅是一条南北走兵运粮之河,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物候等诸方面交流融会的最重要的通道。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模式。隋唐以降,尤其元明以后,大一统是中国政治的常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条大河,上行下达,上行下效,帝国的权威可以通过一条河迅速地贯穿整个中华大地,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与向心力,借助这条河。经济更不必说。京杭大运河是那个时代的交通大动脉,名副其实的高速公路。漕运时代最繁华的城市,几乎都分布在运河沿线。正因为物流通顺,商贸和交易才畅达。南北融通相互补济,才可能成就后来的康乾盛世。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亚里士多德经典著作:《诗学》(节选)

​第一章关于诗的艺术本身,它的种类,各种类的特殊功能,各种类有多少成分,这些成分是什么性质,诗要写得好,情节应如何安排,以及这门研究所有的其他问题,我们都要讨论,现在就依自然的顺序,先从首要的原理开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有一些人(或凭艺术,或靠经验),用颜色和姿态来制造形象,模仿许多事物,而另一些人则用声音来模仿;同样,像前面所说的几种艺术,就都用节奏、语言、音调来模仿,对于后两种,或单用其中一种,或兼用两种,例如双管箫乐、竖琴乐以及其他具有同样功能的艺术(例如排箫乐),只用音调和节奏(舞蹈者的模仿则只用节奏,无须音调,他们借姿态的节奏来模仿各种“性格”、感受和行动),而另一种艺术则只用语言来模仿,或用不入乐的散文,或用不入乐的“韵文”,若用“韵文”,或兼用数种,或单用一种,这种艺术至今〔没有名称〕。(我们甚至没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来称呼索福戎和塞那耳科斯的拟曲与苏格拉底对话;假使诗人用三双音步短长格或箫歌格或同类的格律来模仿,这种作品也没有共同的名称——除非人们把“诗人”一词附在这种格律之后,而称作者为“箫歌诗人”或“史诗诗人”;其所以称他们为“诗人”不是因为他们会模仿,而一概是因为他们采用某种格律;即便是医学或自然哲学的论著,如果用“韵文”写成,习惯也称这种论著的作者为“诗人”,但是荷马与恩拍多克利除所用格律之外,并无共同之处,称前者为“诗人”是合适的,至于后者,与其称为“诗人”,毋宁称为“自然哲学家”;同样,假使有人兼用各种格律来模仿,像开瑞蒙那样兼用各种格律来写《马人》〔混合体史诗〕,这种作品也没有共同的名称。)〔也应称为诗人〕这些艺术在这方面的差别,就是这样的。有些艺术,例如酒神颂和日神颂、悲剧和喜剧,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歌曲和“韵文”;差别在于前两者同时使用那些媒介,后两者则交替着使用。这就是各种艺术进行模仿时所使用的种差。​第二章模仿者所模仿的对象既然是在行动中的人,而这种人又必然是好人或坏人只有这种人才具有品格,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余华:人性的光芒看上去微弱,却无比强大

“人”字既由一撇一捺组成,也是对灵肉结合体的一种表征。而“人”之表征的高度概括性,使其概念超越了历史、地域、种族、阶级、意识形态而达到了普世的高度,而由“人”的概念延展出“人道”、“人性”等理念更是彰显了一种博爱精神。当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时,个体的生命价值才会得到重视,也不会轻易堕入极权主义、种族主义的深渊。​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世界读书日|宋代的藏书楼和曝书会

王福利《诗经是一本故事书》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首届诗经文学奖·大雅奖·散文奖初评入选作品| 王福利《诗经是一本故事书》

关注千思文化,就再也不会迷路啦!有一种爱,叫设为星标。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职业教育法全文|近26年来首次大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4月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202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新职业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千思书评|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收藏家——读谭越森小说集《收藏家》

站在旧荒诞的遗址上,谭越森和他的小说独立而不遗世,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新喜剧已经拉开序幕,我希望未来呈现更多喜剧色彩。我期待看到他更多的收藏,因为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收藏家。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阎连科:我全部的努力就是要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阎连科,中国当代作家,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发表中篇小说《年月日》,开始引起文坛关注。1998年发表长篇小说《日光流年》。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坚硬如水》。2003年发表长篇小说《受活》。2006年发表长篇小说《丁庄梦》。2008年发表长篇小说《风雅颂》。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四书》。2013年出版长篇小说《炸裂志》。2014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日熄》。2020年获得第七届纽曼华语文学奖。2021年获得皇家文学学会国际作家终身荣誉奖。为什么我们活着每天都想大哭一场文/阎连科01为什么我们每天活着都想大哭一场1989年9月1日,我来北京上学。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去天安门看看。下午,我从地铁出来,站在纪念碑下面看。人家说,有多少弹孔,你也没找着,但是看到一个小坑,你就会想,是不是一颗子弹打上去的。到了黄昏的时候,就开始往军营走。一个人走在漫漫的长安街上,走回魏公村。那种孤独感,那种渺小感,那种寂寞感,让你觉得,一个人面对着这个世界,面对着这个社会,真是卑微脆弱到像是一滴水。这时候,人的内心受到了伤害。我在部队26年,我能体会这个。我想写小说。我想写的小说,不来自于任何生活故事,而来自于无数毛茸茸的念头,它们在这儿碰撞、碰撞,直到我去写它。我开始拼命讲故事、讲故事,因为忽然意识到一个人的渺小,只能加重个人奋斗的努力。整个1980年代,我是相当混沌的人。我在部队里,对于北京、上海发生的那些事情,星星美展啊,哲学热啊,通通不知道。那个时候,莫言已经写了《红高粱》和《透明的红萝卜》,文坛其实已经西风东渐了,但是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我对此完全没有反应。我写的东西虽然发表得早,但完全就是传统现实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到了北京之后,你才知道,不管莫言还是刘震云,他们写得不见得比你早,但确实写得比你好。你局限在部队那个圈子,每天写的就是军营那点烂事儿,无非就是红与黑。原来,你在河南开封,你在河南商丘,跟你在北京,对于文化的理解完全就不是一回事。1991年,我毕业分配下到济南军区创作室,在郑州安家。刚刚回去,有天早上一起床,腿一发软不会走路了。怎么都用不上力气,一走路就疼。后来知道,是腰椎间盘突出,就开始看病,折腾了很长时间,完全不能下床,吃饭都要老婆端到床边。那是我创作最旺盛的时候,但隐隐地,一种不被批评界所接受的遗憾已经留在心里了。我是军艺第三届作家班最有名的一个,写作力和转载率都非常高,但是批评家不太热衷,不像莫言、刘震云他们的状态。尤其写作又是沿着那条老路子,新小说也一直没读进去。我躺在一个小房子里没事干。每天不能下床,就看小说,把自己看掉泪。我这个人,过分脆弱,又过分固执。我对权力的崇拜,甚至对村长都崇拜,导致我对权力的恐惧。我躺在病床上,对死亡也有无限的恐惧。我自己家里,从小姐姐身体就不好,父亲也走得早,都是因为疾病。我极其怕死。直到今天,我都无法战胜这个,迈不过这个门槛。有病就治病,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但我躺在床上,不停地掉泪,极其伤感。伤感就看书,把卡夫卡和拉美小说全看了。从这个时候起,视野发生了变化。所谓的20世纪文学,从这时候才真正看进去。所谓的有自己,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我的文学自觉,来自于1991年疾病和阅读的联系,以及阅读对我的启发。这时候,你的小说一下子从某一种现实生活,走进了某一种生命。这之后,我就写了《黄金洞》和《年月日》。我的作品被禁,这完全是一个不幸的事情。表面上看,好像这件事情给你带来了国际声誉,但实际情况是,《受活》刚刚出版,发货就受限制了。因为《受活》,我从军队转业,在北京市作协待了三年。刚去作协,《为人民服务》出来,又被禁了。这个事情刚刚消停,就出现了《丁庄梦》。当《丁庄梦》被禁的时候,你就觉得,给人家带来了太多的麻烦,要不断替你擦屁股。我的写作被影响了。2008年,我曾经非常愤怒,觉得自己十年来都在原地踏步。一个作家一生可以写20部小说,但最适合你写的也就是三四个。《丁庄梦》是最适合我写的,正是想象力最好的时候,但是因为希望出版,妥协了。现在看,《丁庄梦》只是人物更接地气、更活灵活现,如此而已。接下来的《风雅颂》,前后改了五六稿,换了七八个出版社,但也没有超越。那是我的心灵自传,但是自己并没有把一个作家的内心真正放进去。对这个小说,我心里非常不满意,觉得自己的创造能力又收缩了很多。我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已经写到头了。到了《四书》,我突然觉得,我已经50岁了,无论以前写得好不好,我不能原地踏步。我要把我全部的写作能量释放出来,看看我到底能写成什么样。我把出版不出版这件事情放下了。我就是要写《四书》这个小说,我就要这样写。我写成这样,你爱怎么着怎么着。这对我来说是一次自我解放。你发现,只有当你确立了自己的文学世界、文学观之后,才有可能写出《四书》这样的东西。正因为有了《四书》,你才会去写《炸裂志》这样的东西。这两个小说,我又朝前走了,上了一个小台阶。现在对我来说,写作的难度就在于,当你写了《四书》《炸裂志》之后,你如何摆脱这两部小说在你下一部小说中的影响?下一部小说写什么?我就要看看,我能不能超越这两个小说,写出一个很大变化的小说来?我有三四个故事,但不知道去写哪一个,当然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和方法。确实,你脑子里已经隐隐约约找到一点可以摆脱《四书》和《炸裂志》的东西来。很难,但至少你相信你的路还没有走到尽头,你还没有江郎才尽。世界上伟大的作家很多,我无法超越,但我不能不做这种努力。随着年纪的增长,爱越来越重要了。我看福柯的小说,它充满着灰暗,但还是有理想的光芒,他意识到了,但他没有写出来。卡夫卡的小说也充满着灰暗,但是也有那么一丁点爱的光芒。我们能否重新去感受这些经典,我们能否让那一点点光芒,成为你的文学中间一些无垠的东西?我们能否写出来呢?应该是在后年,要么就是大后年吧,我的下下一部小说,它会变得柔软。我在写作上,极其需要表达某一种柔软的东西。我对文学从来没有这么伤感过,我希望恢复到某一种抒情和感伤。整个故事我还不知道,但这是我最想写的一本书。它特别酸,就是讲,为什么我们活着每天都想大哭一场。我希望能够在内容上超越,一下子回到人本身,超越整个当代文学。02我全部的努力就是要变成一个个体1994年,我出了文集。这时候,我把之前的小说全看一遍,于是清晰地认识到,此前的写作90%是垃圾。我讲了10个故事,其实是一个故事。我写了100个人物,无非是100个名字,可能就是一两个人物。你会觉得,一个作家,要做一个文学上的明白人。很多名头比你更大的作家,比你写得更多的作家,他们拿了鲁迅奖、茅盾奖,但他一生没有踏入文学的大门,是一个糊涂。你阎连科好像比人家明白,但是你也可能更加糟糕。你就是如何努力,也不会成为曹雪芹,也不会成为鲁迅。人家经常说你有多么的好,但你非常明白,这个范围一放大,你什么都不是。作为一个文学上的明白人,你要相信,文学它是一盘棋。它不是一个河南的棋盘,也不是中国的棋盘,它是一个世界的棋盘。在这个世界文学的棋盘上,中国文学是什么样子,你脑子要清楚。中国比我优秀的作家多得很,但是放到这个棋盘中间,也不一定能找到他的位置在哪。作为一个文学人,你要知道自己在这个棋盘上是在哪个位置。你出了一个小说,可能只是从棋盘上的这个点挪到另外一个点。我自己在这个棋盘上的位置?这说出来是极不应该的,但至少有两点:第一,中国作家往上走,我们19世纪20世纪,都没有任何了不得;第二,全世界的文学都在下滑,不是我们不如20世纪,是全世界都不行。都不行的时候,中国作家整体来说,并不比别的作家差。你不能和19世纪比,你不能和20世纪比,但是可以跟整个今天中国作家,乃至和全世界作家比。迄今为止,我没有任何的成就感。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把《受活》当终点。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日光流年》好。《日光流年》没有太大的想象力,只是文字好一点,对生死的考虑多一点。《四书》是十年中有长进的那一个。《炸裂志》是有很多问题,但是它有很大的创造力。这些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可能都是比较罕见的。你知道无数人在骂你,但你也知道,骂你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比你好到哪里去。你非常知道,你的写作还有空间。我还没有写出自己心目中的那一本小说。我的小说,还没有把自己解剖开。你曾经在《风雅颂》中尝试过,你放弃了。你在《坚硬如水》中也尝试过,也放弃了。但是,一个人需要完全战胜世俗。有一天,我会战胜世俗、妻子、孩子、朋友,我谁都战胜了,彻底把阎连科解剖开的时候,把阎连科内心最黑暗和最柔软的东西放出来的时候,那就是真正的你。你一生的写作,不是写别人,而是写自己。当你把自己真真实实地解剖开的时候,那可能是你最后一部小说。那是你对这个世界最好的告别。写完这个,你会觉得,真的不用再去写什么了。这个不是技巧,不是文字,而是我心理上的准备还没有完成。这两三个月,我一直在整理我在美国的演讲稿。其中有一篇讲到,恐惧与背叛会陪伴着我,与我终生同行。我害怕你,我就逃离你,逃离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背叛。可是要逃到哪里去?从一个驿站到另外一个驿站,你看不到未来。你非常清楚,人必须逃离和背叛,但你又不知道去哪儿——这构成小说的矛盾和张力,也是一个恐惧灰暗的东西。包括写作,你不知道你往哪里走,你只知道,我不能这样走。包括你的人生,你不知道要达到什么目的,你只知道不应该这样。但是,没有更美好的世界了,没有乌托邦。我们永远在用一个乌托邦解构另外一个乌托邦。一个梦碎了,就会有另外一个梦,因为你要活下去。说到底,你确实在表达内心的怀疑和绝望。除了绝望,没有别的可能。说说笑笑可以,但在内心里,我经常说,当一个民族连一个作家的想象都要限制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前途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我可以限制你的言论,但是我还限制你的想象,这就是极其恐怖的。等一等,我不谈论政治。我从来不会以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眼光看世界,而是永远以一个独立作家的眼光看世界。公共知识分子的价值就是对社会的怀疑,而这个东西,它会影响你的写作。我全部的努力就是要变成一个个体。这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一个混沌的个体。我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不会和其他人混为一谈。中国作家决不能回避这三十年发生的事情,但一定要以一个个体的身份去说,不代表任何人。无论是写作还是作为一个人,你永远要从集体逃亡到一个个体上来,但你非常清楚,你又必须面对这个世界。你会永远在这个矛盾中间。所以说,我是非常清晰的。第一,逃避机制。第二,自己表达自己。我不需要别人来代表我,我也努力不去代表别人,但要做一个清醒而不是糊涂的人。第三,超越的途径在哪里,我不知道。我也经常问自己,但不知道。这给我带来焦虑。只有回到更世俗的生活中间,你会发现某一种温暖的东西。说句特别难听的话,你永远不相信爱情的存在,但你在某一瞬间,一定对某一个人有美好的情感。你渐渐会觉得,你对世界的认识,不能转移给儿子,不能转移给妻子。我的儿子29岁了,我在他的年纪,已经写了《小村小河》。作为父亲,我希望他过得好一点、稳定一点,我也希望他去当公务员,什么事业啊,健康快乐最重要。他也会满脸笑容吃喝扯淡,你会从他那里获得一种安稳和幸福感。有时候,看见朋友拉着媳妇往前走,你也会有某一种感动,觉得说,也许只能抓到人生吧。对于下一代的命运,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社会制度比我们好,很多国家比我们好,很多民族比我们好,但你清晰地知道,在我们有生之年,看不到那一天。千思文化往期回顾🔼丨叶嘉莹讲《诗经》
2022年4月17日
其他

首届诗经文学奖·小雅奖·小说奖初评入选作品| 吴长胜《淇水边上有人家》

关注千思文化,就再也不会迷路啦!有一种爱,叫设为星标。
2022年4月16日
其他

2022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十大热点预测

春暖花开,这是你我共享的国家,她是一棵大树,庇祐着我们,呵护着我们,她长得越茂盛,越高大我们就会越自豪。我们人人献上一点力,给她浇浇水,修剪修剪枯枝黄叶,她就会万古长青,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吕思勉:研究了历史,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吕思勉(1884.2.27—1957.10.9),中国近代历史学家,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1921年出版《白话本国史》四册,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反映了“新史学”的发展方向。又有《吕著中国通史》两册。上世纪30年代末始,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另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燕石札记》等书。毕生勤于写读史札记,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著有《吕思勉读史札记》。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这个问题,在略知学问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作答道:历史是前车之鉴。什么叫做前车之鉴呢?他们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昔人所为而得,我可以奉为模范;如其失策,便当设法避免,这就是所谓“法戒”。这话骤听似是,细想就知道不然。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之事为同罢了。远者且勿论。欧人东来以后,我们应付他的方法,何尝不本于历史上的经验?其结果却是如何呢?然则历史是无用了么?而不知往事,一意孤行的人,又未尝不败。然则究竟如何是好呢?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正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要应付一件事情,必须明白它的性质。明白之后,应付之术,就不求而自得了。而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性质,又非先知其既往不可。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的一个人?譬如久于官场的人,就有些官僚气;世代经商的人,就有些市侩气;向来读书的人,就有些迂腐气。难道他是生来如此的么?无疑,是数十年的做官、经商、读书养成的。然则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亦是如此了。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意,细加推考,自然知其原因极为深远复杂了。然则往事如何好不研究呢?然而以往的事情多着呢,安能尽记?社会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报纸所记载的,奚啻亿兆京垓分之一。一天的报纸,业已不可遍览,何况积而至于十年、百年、千年、万年呢?然则如何是好?须知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并不要把他以往的事情,统统都知道了,记牢了。我,为什么成为这样一个我?反躬自省,总是容易明白的,又何尝能把自己以往的事,统统记牢呢?然则要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也正不必把以往的事,全数记得,只要知道“使现社会成为现社会的事”就够了。然而这又难了。任何一事一物,要询问它的起源,我们现在不知所对的很多。其所能对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则我们安能本于既往,以说明现在呢?这正是我们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学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学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往昔的历史,是否能肩起这种任务呢?观于借鉴于历史以应付事实导致失败者之多,无疑是不能的。其失败的原因安在呢?列举起来,也可以有多端,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偏重于政治的。翻开二十五史来一看(从前都说二十四史,这是清朝时候,功令上所定为正史的。民国时代,柯劭忞所著的《新元史》,业经奉徐世昌总统令,加入正史之中,所以现在该称二十五史了),所记的,全是些战争攻伐,在庙堂上的人所发的政令,以及这些人的传记世系。昔人称《左传》为相斫书;近代的人称二十四史为帝王的家谱,说虽过当,也不能谓其全无理由了。单看了这些事,能明白社会的所以然么?从前的历史,为什么会有这种毛病呢?这是由于历史是文明时代之物,而在文明时代,国家业已出现,并成为活动的中心,常人只从表面上看,就认为政治可以概括一切,至少是社会现象中最重要的一项了。其实政治只是表面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动,全靠社会做根底。社会,实在政治的背后,做了无数更广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社会,是断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现在讲历史的人,都不但着重于政治,而要着重于文化。何谓文化?向来狭义的解释,只指学术技艺而言,其为不当,自无待论。说得广的,又把一切人为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然则动物何以没有文化呢?须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异于动物的。其异点安在呢?凡动物,多能对外界的刺激而起反应,亦多能与外界相调适。然其与外界相调适,大抵出于本能,其力量极有限,而且永远不过如此。人则不然。所以人所处的世界,与动物所处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一)由其有特异的脑筋,能想出种种法子;(二)而其手和足的全然分开,能制造种种工具,以遂行其计划;(三)又有语言以互相交通,而其扩大的即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传之于彼;前人之所知,所能,并可以传之于后。因而人的工作,不是个个从头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续着做的。不像赛跑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却像驿站上的驿夫,一个个连接着,向目的地进行。其所走的路线自然长,而后人所达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则文化,是因人有特异的禀赋,良好的交通工具,所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动物也有进化的,但它的进化,除非改变其机体,以求与外界相适应,这是要靠遗传上变异淘汰等作用,才能达到其目的的,自然非常迟慢。人则只须改变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对付事物的方法。我们身体的构造,绝无以异于野蛮人,而其控制环境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即由其一为生物进化,一为文化进化之故。人类学上,证明自冰期以后,人的体质,无大变化。埃及的尸体解剖,亦证明其身体构造,与现今的人相同。可见人类的进化,全是文化进化。恒人每以文化状况,与民族能力,并为一谈,实在是一个重大的错误。遗传学家,论社会的进化,过于重视个体的先天能力,也不免为此等俗见所累。至于有意夸张种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谓进化,将返于生物进化了。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也有许多来自机体,和动物无以异的,然亦无不披上文化的色彩。如饮食男女之事,即其最显明之例。所以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称为文化行为,在事实上,则人类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范围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了(人类的行为,源于机体的,只是能力。其如何发挥此能力,则全因文化而定其形式)。全世界的文化,到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这个问题,还非今日所能解决。研究历史的人,即暂把这问题置诸不论不议之列亦得。因为目前分明放着多种不同的文化,有待于我们的各别研究。话虽如此说,研究一种文化的人,专埋头于这一种文化,而与其余的文化,概无所见,也是不对的。因为(一)各别的文化,其中仍有共同的原理存;(二)而世界上各种文化,交流互织,彼此互有关系,也确是事实。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及其兴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环境之故,愈使环境不同。人类遂在更不相同的环境中进化。试观我国,自古代林立的部族,进而为较大的国家;再进而为更大的国家;再进而臻于统一;更进而与域外交通,开疆拓土,同化异民族,无非受这原理的支配。转观外国的历史,亦系如此。今者世界大通,前此各别的文化,当合流而生一新文化,更是毫无疑义的了。然则一提起文化,就该是世界的文化,而世界各国的历史,亦将可融合为一。为什么又有所谓国别史,以研究各别的文化呢?这是因为研究的方法,要合之而见其大,必先分之而致其精。况且研究的人,各有其立场。居中国而言中国,欲策将来的进步,自必先了解既往的情形。即以迎受外来的文化而论,亦必有其预备条件。不先明白自己的情形,是无从定其迎拒的方针的。所以我们在今日,欲了解中国史,固非兼通外国史不行,而中国史亦自有其特殊研究的必要。人类以往的社会,似乎是一动一静的。我们试看,任何一个社会,在以往,大都有个突飞猛进的时期。隔着一个时期,就停滞不进了。再阅若干时,又可以突飞猛进起来。已而复归于停滞。如此更互不已。这是什么理由?解释的人,说节奏是人生的定律。个人如此,社会亦然。只能在遇见困难时,奋起而图功,到认为满足时,就要停滞下来了。社会在这时期就会本身无所发明;对于外来的,亦非消极的不肯接受,即积极地加以抗拒。世界是无一息不变的(不论自然的和人为的,都系如此)。人,因其感觉迟钝,或虽有感觉,而行为濡滞之故,非到外界变动,积微成著,使其感觉困难时,不肯加以理会,设法应付。正和我们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扫除,以致尘埃堆积,扫除时不得不大费其力一样。这是世界所以一治一乱的真原因。倘使当其渐变之时,随时加以审察,加以修正,自然不至于此了。人之所以不能如此,昔时的人,都以为这是限于一动一静的定律,无可如何的。我则以为不然。这种说法,是由于把机体所生的现象,和超机现象,并为一谈,致有此误。须知就一个人而论,劳动之后,需要休息若干时;少年好动,老年好静,都是无可如何之事。社会则不然。个体有老少之殊,而社会无之。个体活动之后,必继之以休息,社会则可以这一部分动,那一部分静。然则人因限于机体之故,对于外界,不能自强不息地为不断的应付,正可藉社会的协力,以弥补其缺憾。然则从前感觉的迟钝,行为的濡滞,只是社会的病态(如因教育制度不良,致社会中人,不知远虑,不能预烛祸患;又如因阶级对立尖锐,致寄生阶级不顾大局的利害,不愿改革等,都只可说是社会的病态)。我们能矫正其病态,一治一乱的现象,自然可以不复存,而世界遂臻于郅治了。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人最大的希望。本文摘自吕思勉著作《中国通史》往期回顾🔼丨叶嘉莹讲《诗经》
2022年4月9日
其他

卡尔维诺: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斗争

Goldmann)谈了文学与意识形态。参加讨论的还有:瓦茨拉夫·哈韦尔(Václav
2022年4月6日
其他

关于首届诗经文学奖延期复评的通知

鉴于当前国内的疫情防控形势,诗经文学奖组委会决定推迟首届诗经文学奖的复评工作,同时征稿截止时间延期至2022年4月30日。首届诗经文学奖颁奖典礼暨朗诵音乐会将选择年内适当时间举行。
2022年4月3日
其他

钟敬文:谈读书

钟敬文先生:《谈读书》钟敬文(1903年3月20日一2002年1月10日),原名钟谭宗。中国民俗学之父、民间文学大师、教育家、诗人、散文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他在民俗和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独有建树,成为我国提倡用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的观点来研究民间文学的首批学者之一,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善于进行理论构架的人。谈读书我是八岁那年上学的。那时候头上还留着一条小辫子。读的自然是“三字经”和“论语”、“孟子”之类。先生整天板着面孔。书的内容已经引不起兴趣,而教法又是那样地古老——只有点书、背书,却没有讲解。老实说,在那些时候,读书简直就是一种苦刑。即便是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还不免要皱眉头呢。
2022年4月2日
其他

诗人必先是个伟大的思想家吗?

Trahard)对法国革命者的感伤主义,以及对自然的那种前浪漫主义的情绪和好奇心做了十分精彩的研究。21假如逐条检查温格尔提出的问题,人们必然会看出,其中的一些问题显然是哲学与思想问题。按照诗人P.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那是我们思念却回不去的故乡

《一个人的村庄》是作家刘亮程的散文集,是只属于中国人的自然文学经典。他不是站在“体验生活”的作家的身份来写,而是写他自己的村庄,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长于斯、亦必葬于斯的这一方土地。那荒野、田园、草径、夜晚、黎明、正午……正是我们思念却回不去的故乡……《一个人的村庄》摘录1人们总喜欢把自己依赖在强大的社会身上,耗费毕生精力向社会索取。而忘记了营造自己的小世界,小环境。其实,得到幸福和满足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你花一会儿时间,擦净窗玻璃上的尘土,你就会得到一屋子的明媚阳光,享受很多天的心情舒畅;只要稍动点手,填平回家路上的那个小坑,整个一年甚至几年你都会平平安安到家,再不会栽跟头。2我想,即使我不能把举目无亲的城市认作故土,也至少应该把借住的这房子当成家,生活再匆忙,工作再辛苦,一天也要挤出点时间来,不慌不忙地做顿饭,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不如意,但我可以做一顿如意的饭菜——为自已。也许我无法改变命运,但随时改善一下生活,总是可以的,只要一顿好饭,一句好话,一个美好的想法便可完全改变人的心情,这件简单易做的事,唾手可得的幸福我都不知道去做,还追求什么大幸福呢?3人的灵魂中,其实还有一大群惊世的巨兽被禁锢着,如藏龙如伏虎。它们从未像狗一样咬脱锁链,跑出人的心宅肺院。偶尔跑出来,也会被人当疯狗打了,消灭了。4人是不可以敷衍自己的。尤其是吃饭,这顿没吃饱就是没吃饱,不可能下一顿多吃点就能补偿。没吃饱的这顿饭将作为一种欠缺空在一生里,命运迟早会抓住这个薄弱环节击败我。5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6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7人虽非草木,家却是根,把人牢牢拴在一处。人可以走东窜西,跑南奔北。大部分时间却还是在家里度过。家的位置对人一生有多重要!家安在盐碱滩,你的脚就一辈子返潮。家住沙沟梁,有风无风你都得把眼眯缝上。不同的生活方位造就着不同的人。几步之外,另有乾坤。村人早就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在活得不对劲时,要想方设法搬搬房子,这比搬动其他更容易些。树挪死,人挪活嘛。8我在村人中生活了几十年,什么事都经过了,再呆下去,也不会有啥新鲜事。剩下的几十年,我想在花草中度过,在虫鸟水土中度过。我不知道这样行不行,或许村里人会把我喊回去,让我娶个女人生养孩子。让我翻地,种下一年的麦子。他们不会让我闲下来,他们必做的事情,也必然是我的事情。他们不会知道,在我心中,这些事情早就结束了。如果我还有什么剩下要做的事情,那就是一棵草的事情,一粒虫的事情,一片云的事情。9每个人最后都是独自面对剩下的寂寞和恐惧,无论在人群中还是在荒野上。那是他一个人的。就像一粒虫、一棵草在它浩荡的群落中孤单地面对自己的那份欢乐和痛苦。其他的虫、草不知道。一棵树枯死了,提前进入了比生更漫长的无花无叶的枯木期。其他的树还活着,枝繁叶茂。阳光照在绿叶上,也照在一棵柏树上。我们看不见一棵柏树在阳光中生长着什么。它埋在地深处的根在向什么地方延伸。死亡以后的事情,我们不知道。10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工夫;人用旧扔掉的一只瓷碗,在土中埋三千年仍纹丝不变;而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除了时间。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时间再没有时间。摘自丨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插图丨艺官刘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虚土》《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一片叶子下生活》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千思文化读书会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欢迎原创作品投稿:1351129341@qq.com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2022年世界诗歌日:名家联袂为你推荐他们最喜爱的诗歌(续篇)

赵建雄推荐诗集:阿波利奈尔诗选作者:阿波利奈尔​米拉波桥米拉波桥下塞纳河水流相爱难长久此情可待成追忆常恨欢乐总在断肠后良宵来临晚钟幽流光水逝我独留
2022年3月22日
其他

2022年世界诗歌日:名家联袂为你推荐他们最喜爱的诗歌

叶匡政推荐诗集:舞在敖德萨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作者:伊利亚·卡明斯基​作者的祷告【美】伊利亚·卡明斯基明迪
202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