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大缸

其他

剑桥博士论文被撤稿,因为揭露太多学术圈八卦?

Baert,也是研究公共知识分子社会学领域的权威人物。Baert教授曾经深入研究过萨特这位法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并与许多年轻学者合作,积极推动这个领域的研究。其中,他与布里斯托大学的Mary
2023年11月16日
其他

比“暂停公布失业率”更悲观的,是年轻人已经彻底放弃自己

文/孙宇凡编辑/子晨、栩茜首发/23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青年失业率数据已定格。之所以说是“定格”,是因为近日官方说明,由于经济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统计工作需要完善,所以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数据。
2023年8月17日
其他

今年最后1期!《研究计划写作班》:选题到成稿、申奖全过程指导

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你克服拖延症,给你的研究计划写设下时间截止点。期待届时你带来自己的研究计划进展,分享你的疑问,希望我能够更长期地帮助到你。注:报名后提供研究计划优秀范本。授课时间和方式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在阳界与阴界之间:人类学家如何揭开中国殡葬业的神秘面纱

到底在中国的体制下,殡仪馆是一个什么样机构?当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后,又怎样影响了殡仪馆甚至整个殡葬业?改革开放对殡葬从业人员有什么样的影响?探讨上海殡葬业与殡葬从业人员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自由主义经济?台湾科学及技术委员会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心的学人开讲,邀请到台湾人类学家刘慧敏,分享她在2010到2011年,深入上海各大殡仪馆进行十八个月田野调查所写成,并由康乃尔大学出版社出版的《Governing
2023年8月4日
其他

瓦格纳叛变,俄国重走美国老路?军事社会学观点

文/孙宇凡首发/23年6月25日6月24日,俄罗斯私营军事集团“瓦格纳”宣称,“内战已经正式开始。”该组织首脑普罗戈津也表示,他的部队现在控制着俄罗斯南部城市罗斯托夫。当日,普京发表全国讲话:武装叛变是对国家“背后捅刀”。但是,这一天还没过去,瓦格纳又说不搞事情了!我们不进军莫斯科了!(瓦格纳的首领普罗戈津和普京)看到这样的新闻,你可能会惊讶:1.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30篇10万字教育社会学研究:小镇做题家、内卷与大学(社会学理论大缸推送合集)

这是【社会学理论大缸】的教育社会学推送合集零、特别推荐当小镇做题家考进名校,一场比拼家庭背景的游戏才刚刚开始高考定成败,还是拼爹娘?教育社会学的揭密明星考编,全面击碎了中产和底层小镇做题家的大学梦一、鸡娃、家庭与教育中考上职高的农村孩子,有梦想也有命运: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启示蓝佩嘉《拼教养》|
2023年6月24日
其他

全网唯一《社会学理论体系精读班》开放报名!今年只开暑期一班!

经常有小伙伴私信问我:对社会学理论感兴趣,要如何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虽然TA们背景差异很大,感受却非常一致——理论好难学!比如,一些来自社会学同学会觉得:“异化、官僚制这些理论太有魅力了,但是马克思的文本太难读懂了!”又比如,来自其他专业的人文社科同学跟我吐槽:“我是来自教育学/传播学/法学/历史等学科,经常借用社会学理论。但对文本的理解很片面,运用起来总觉得说不清。”甚至还有一些其他专业领域的学生/职场人,跟我说:“总听大家说要多读经典。真的去读的时候,却发现经常被复杂的理论体系绕晕,不知道怎么系统学习。”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那你千万要错过今年暑期的《社会学理论体系精读十讲》——帮你一次性解决上面所有的问题!这个暑期班,是全网唯一能够体系化学习社会学理论班;是全网唯一手把手教精读方法的社会学理论班;是全网唯一涵盖7大最重要经典人物的社会学理论班。今年这个班,已经是理论精读第5期了。课程由社会学理论大缸/宇凡聊学术创办人、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孙宇凡主讲。开办以来,好评如潮!已经有上千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老师参与这个课程,学有所成、收获满满。这些学生/老师可能在:·
2023年6月24日
其他

学生都用ChatGPT写作业,老师是如何识破的?香港教育大学老师的万字反思

文/李越民(香港教育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评论/孙宇凡(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编辑/兰雅婷【宇凡按语】其实,老师一直知道你在ChatGPT交作业交论文!我的朋友李越民,在香港教育大学任教。他坦白说:如果用GPT作答,得分会是B-。他不反对学生用GPT,甚至预设学生会以GPT作为学习工具。问题来了。到底怎么样才能拿到A分?难道人人都拿B-分?这公平吗?那些自己作答、认真学习的学生可就亏死了。通宵写论文,结果才比人家搞多一点点分呀!同时,老师当然希望学生能够超越GPT。否则,学生上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就先被GPT淘汰了!怎么超越呢?李老师也进行教学改革,开发了两大办法:一是带学生精读那些能拿A分的优秀文章。二是用师生一对一的口试方式作为期末考核。ChatGPT对大学教学、对我们的就业前景的冲击越来越大。我之前已经推送了6期《GPT社会学》系列。合集见页底。以下是李老师的教学札记:-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全网唯一《社会学理论体系精读班》开放报名!今年只开暑期一班!

经常有小伙伴私信问我:对社会学理论感兴趣,要如何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虽然TA们背景差异很大,感受却非常一致——理论好难学!比如,一些来自社会学同学会觉得:“异化、官僚制这些理论太有魅力了,但是马克思的文本太难读懂了!”又比如,来自其他专业的人文社科同学跟我吐槽:“我是来自教育学/传播学/法学/历史等学科,经常借用社会学理论。但对文本的理解很片面,运用起来总觉得说不清。”甚至还有一些其他专业领域的学生/职场人,跟我说:“总听大家说要多读经典。真的去读的时候,却发现经常被复杂的理论体系绕晕,不知道怎么系统学习。”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那你千万要错过今年暑期的《社会学理论体系精读十讲》——帮你一次性解决上面所有的问题!这个暑期班,是全网唯一能够体系化学习社会学理论班;是全网唯一手把手教精读方法的社会学理论班;是全网唯一涵盖7大最重要经典人物的社会学理论班。今年这个班,已经是理论精读第5期了。课程由社会学理论大缸/宇凡聊学术创办人、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孙宇凡主讲。开办以来,好评如潮!已经有上千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老师参与这个课程,学有所成、收获满满。这些学生/老师可能在:·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高考定成败,还是拼爹娘?教育社会学的揭密

在两所高中呆了15个月做实地观察但是,姜教授却发现,在这些精英高中里,学生们的生活和普通高中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和我们一样生活、一样作息。1.
2023年6月8日
其他

《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写作六讲》开始报名(附优秀范本、评分标准)!

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你克服拖延症,给你的研究计划写设下时间截止点。期待届时你带来自己的研究计划进展,分享你的疑问,希望我能够更长期地帮助到你。注:报名后提供研究计划优秀范本。授课时间和方式
2023年6月6日
其他

国际高中的学生访谈职高女生引发争议:到底犯了什么学术伦理问题?

People。我今年也会有篇论文发表出来,重点讲讲Sayer。这也是我每年暑假的《社会理论体系精读班》都要读的作品。文献来源:Hakkim,
2023年6月2日
其他

这届年轻人为何开始“断亲”?三个原因

文/孙宇凡首发:23年5月14日最近,关于年轻人选择断绝与亲戚交往、拒绝参加亲戚聚会的现象成为了热门话题,冲上热搜,并且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相关讨论中,许多年轻网友明确表示他们不愿意与亲戚保持亲密联系。在一些年轻人中,与亲戚断绝来往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行为。为什么年轻人会选择“断亲”呢?社会学家对这种现象并不陌生:有三种视角,都关于这种现象。1.道德文化视角:就业难的情况下,我们不愿面对亲戚,是因为大学没有让我们通过实现新的生活,所以没有让我们实现道德救赎。2.阶层流动视角:当我们向上社会流动,我们走进大城市,我们也在变成“无家可归的新中产”。3.社会关系视角:为什么年轻人觉得亲戚的问候是一种干涉?边界在哪?七大姑八大姨的现象,-
2023年5月14日
其他

五一劳动节书单| 狗屁工作、职场性骚扰与小镇做题家:50篇论文10本社会学专著

文/孙宇凡首发/23年5月1日五一劳动节,想到太多可以说:用社会学的视角。比如:放假的你,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不用做傻X领导交办的狗屁工作!你会对去年翻译引进的《毫无意义的工作》这本书感兴趣,很火。在中译本没出版前,我对这本书已有所介绍,包括一些前沿研究,更包括对这本书不严谨之处的批判。为什么我们都在做狗屁工作?反驳格雷伯的“狗屁工作论”!欧洲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全球数据检验与深化虽然我们在骂狗屁工作,但如今最害怕的却是失业、怕找不到工作。因为我们明白:不稳定工作的时代已经来临。这是十年前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讲主题,我强烈建议对工作担忧的你,看看这篇我在2018年推送的编译文章,因为它会告诉你,不稳定是注定的,也是周期的——也许我们还有希望。不稳定工作时代的来临(Kalleberg就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演讲)想想很讽刺,两年前,我还在跟着一起骂996,还是反对大小周。如今呢?谁还反对996?可是,996依然存在,依然是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忘记,更要警惕它的代价——甚至包括对职场的性别平等环境。我在两年前分享这篇来自《管理科学季刊》的文献,在这方面有很值得借鉴的研究在996工作制的男性化,如何将职场女性逐回家庭?字节跳动要取消大小周,但欧美正在996工作化?一些数据统计因此,我也分享过职场性骚扰议题。最近发酵在文化圈的一些事件,也同样与此有关,值得反思。什么样的职场,更容易发生性骚扰?社会学家揭示三重关系什么性侵报案多、定罪少?社会学家揭示司法的偏见与公正同时值得讽刺的是:两年前,我们吐糟的是什么样的劳动议题?可能你都已经忘记了这个新闻:河南烟草公司招一线工人,名校硕士占三成?如今的环境,可能大家再不会觉得这是新闻了。但是,过度教育议题,依然值得注意,否则,就不会有孔乙已问题了。河南烟草公司招一线工人,名校硕士占三成?社会学家谈过度教育的内卷化及其避免之道大学生都成了“孔乙己”?到底怪谁呢?(2021年7月的热搜)从孔乙已到吐糟内卷和过度教育,才不过两年时间。在这两个的时间,我们又流行了一个词:小镇做题家。谈劳动,不可能离开教育。谈教育,不可能离开翻身。而我们作为劳动者的希望,就是盼着自己能够翻身。可是,你还记得那些社会新闻吗?明星考编。也许我们又忘了,但这件事确实击碎了我们小镇做题家的心。所以,我分享于Social
2023年5月1日
其他

当小镇做题家考进名校,一场比拼家庭背景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但是他这个投入你会发现你最后的简历就看上去没有逻辑,然后就是这儿有一点那儿有一点,但是他可能没有办法方向性服务于某个关口的这个对决,
2023年4月23日
其他

原来美国也有举国体制、层层加码?加州大学社会学4篇博士论文研究

编译:大源|鹅鸭杀白给专家编辑:孙宇凡举国体制、官僚制、层层加码、项目制、政策执行波动、城管问题……这些都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学、公共管理、政治学等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很多小伙伴也希望自己的博士论文能够研究这些领域,想要理解:——为什么“一放就乱、一收就死”?——为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什么“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我们同样好奇:难道中国就这么特殊?难道国外就没有政策执行波动?就没有加码?就没有这些问题吗?当然有!所以我们分享四篇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社会学博士论文,研究就是你感兴趣的中国官僚制特色问题,但是研究对象却是美国的官僚制为主。第1份博士论文,就是研究中国的环保政策执行的问题,但是将目光转向官员本身!再有政策再有对策,总要有人来做来执行。这些游刃有余的官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第2份博士论文,是类似于“举国体制”的研究。我们一提到搞科研搞开发,就想到举国体制,总是有着复杂的想象。一方面觉得科研是要自主独立,另一方面国家投资又对于长期开发、攻坚投入非常重要。到底举国体制是不是只有负面影响?这份博士论文就是为了美国政府干预科研开发的“举国体制”正名!第3份博士论文更是你会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政策是好的、一执行就偏差?这份研究的还是美国!关注租房市场中,司法想要公平的执行驱逐租户政策,但是为什么官员总要站在房东利益上去扭曲政策呢?第4份博士论文是关注的是行政自由裁量权。我们一方面觉得官僚规则容易过硬过死不太好,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官员或城管等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问题。这问题当然不光是中国的问题!这份博士论文就是研究美国移民驱逐政策中,到底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什么影响?影响他们如何自由裁量权或大或小的因素又是什么?中国问题,世界眼光,全球研究。相信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这几份博士论文,能够给你的研究带来启发。关于政治社会学、官僚制研究,更多推送,可参考下面的合辑。*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为什么中产们偏要吃牛油果?为什么劳工们吃更多馒头米饭?布迪厄的理论有话说

文/孙宇凡编辑:子金首发:23年4月14日这是牛油果。一个莫名在中国火起来、被无数中产吹捧的水果。这是煎饼果子。号称“淀粉卷淀粉”的典范。如今,当你坐在北上广的办公室,当你周末要和朋友看个展的时候,肯定会记得吃饭的健康法则:少吃碳水。尽管,当你问那些搬砖的劳工,可能会说:不吃碳水,没劲干活。怎么理解这个现象?不妨看看布迪厄。读懂布迪厄,你能看懂三分之一的当代社会学,能解释你困惑的一半问题。不管是教育、工作还是消费,你都能看到布迪厄的概念与框架。毕竟,布迪厄的《区分》这本书,号称“当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这本书有多厚、有多细,布迪厄对社会学研究就有多广。举一个你想不到的领域来看看:“吃”的社会学!长期以来,社会学都喜欢研究不同阶级分层背景的会不会有不一样的饮食品味。不过,食物或饮食社会学研究一直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群体的口味偏好还了解不多。比如,曼彻斯特大学的食物社会学大佬Alan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英国教育部和科技部:快使用GPT!快开发GPT!背后动机却值得思考

文/孙宇凡编辑:子金首发时间:23年4月13日ChatGPT惹来政治上的震怒,不可避免。意大利封了GPT,说它违反隐私规则。最惨的是意大利的学生——这下没法抄作业了!当然,咱们也好不哪去,听说GPT要封亚洲IP了?!作业怎么办?论文怎么办?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就在欧洲的另一端,“脱欧”成功的英国呢?这可不是我说,是英国教育部专门出台文件欢迎你来用!!英国科技部,也刚刚出台专门文件,想要放松监管,大力推进GPT开发,害怕自己国家落后这波AI浪潮。这是我最近写的《GPT社会学》第7带你从社会学视角理解GPT究竟会给我们带什么、究竟要如何理解、如何应对:*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本周日讲座| 写论文怎么用理论?从框架搭建到对话贡献

这张图是什么指数?为什么每年4-6月都在峰值阶段?近两年来,“毕业论文”一词的“百度指数”。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年有4-6月,是大家最着急“毕业论文”的时候、搜索“毕业论文”这个词最多的时候。到底怎么写论文?相信你不是没写。相信你也不是完全不会写。而是写不好:自己不满意、导师不满意、评审不满意。论文写不好,到底怪什么?十有八九,导师会说你和“理论”有关的问题。1.
2023年4月10日
其他

PPT分享 | ChatGPT写论文的6步提问法

感谢关注!我是公众号【社会学理论大缸】、B站/小红书/视频号【宇凡聊学术】,创办人孙宇凡。本文档整理了《AI帮你写论文》视频的PPT以及一些补充说明。今后也会在这个公众号分享其他相关学术资源。另外,我创建了学习分享群,方便大家探讨学习经验。我平时也会分享一些学习资源和方法。入群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如果群满,或者不方便入群,也欢迎加我微信。————以下是PPT及补充说明————我会开一个《AI提问方法论》的系列视频。你现在看到的《ChatGPT六步提问法》,是第一个视频,之后还会再出如何用GPT帮你润色降重、帮你论文答辩、帮你论文读文献等等。相信你也会感兴趣!如果你对GPT等AI工具如何协作学习/学术,还有什么感兴趣的议题,可以留言给我。上面PPT里那本书,What
2023年4月3日
其他

爱丁堡大学发布关于学生使用ChatGPT的指南

大学到底要不要禁止使用ChatGPT?该不该禁?能不能禁?怎么禁?这些都是现在非常有争议,也悬而未决的话题。就在这周,我们学校发布了一份指南,规定本校学生如何使用GPT写作业。我把这份文档直接甩给ChatGPT,让他帮我翻译成中文。所以这份推送是GPT写的。同时,在翻译完成后,我也问GPT自己怎么看待这份指南,附在本推送的最后。我之前写了六份关于ChatGPT的推送,介绍这方面的文献,参考见下:*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拿下牛津剑桥等名校offer,到底要怎么准备?八位同学分享心得

研究计划,申请博士和留学的必备材料,也是最有门槛的材料。——它最能帮你“提分”,能让导师给你发offer——但是准备得不好,也可能直接把你筛选掉。《研究计划写作七讲》,光是2022年,就已指导同学录取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等不同国家的博士和研究型硕士项目,横跨社会学、传播学、文学、哲学等领域。比如,拿到牛津、剑桥offer的同学,对我们课程的反馈,两个字:有用!到底有多“有用”呢?我们来看看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海外学界如何研究官僚制?世界体系、平庸之恶和世袭制

文/孙宇凡编辑:山归来首发时间:23年3月21日国内社会学喜欢关注政府运作,自然离不开讨论韦伯的官僚制或科层制。官僚制嘛,即使你不知道是什么定义,也知道大概意思:讲规则不讲人情、注重文书制度、证明“你妈是你妈”……到底国外社会学是怎么研究官僚制呢?我举三例:第一,国际视角:很多研究官僚制,是从发展社会学角度,探讨后发国家如何发挥官僚制度、如何水土不服。第二,道德视角:都说官僚制=平庸之恶,到底它是如何从道德上给民众带来伤害?比如身心障碍人士面对官员会怎么样?第三,岂止官僚制!韦伯对制度的分类与探讨,实在是太多,不要只局限在官僚制嘛!不妨看下,还有学者从韦伯对“世袭制”的讨论,解释金融社会学里的对冲基金组织网络问题!(社会学家韦伯)我之前也写过多篇关于海外的官僚制理论研究,可参考下面:*
2023年3月22日
其他

中国互联网大厂造不出ChatGPT,也和性别有关?(GPT社会学第6期)

AI2022年,升任首席技术官,负责ChatGPT的技术开发。从机械工程、从实业转到人工智能,转行时已经30岁了。她之所以转行,是因为在特斯拉的时候参与了Model
2023年3月18日
其他

《研究计划写作七讲》:助力多位学生录取牛津剑桥

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帮你克服拖延症,给你的研究计划写设下时间截止点。期待届时你带来自己的研究计划进展,分享你的疑问,希望我能够更长期地帮助到你。注:报名后提供研究计划优秀范本。授课时间和方式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杨紫琼代表亚裔女性夺得奥斯卡影后?! 女性主义社会学怎么看?

2023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花落谁家?杨紫琼,电影《妈的多重宇宙》(或译:《瞬息全宇宙》)的主演。这部电影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像钢铁侠、超人一样的科幻想象,但讲述的是一位在美国的亚裔母亲,整天忙碌讨生活,照顾老公和孩子,却在穿越多重宇宙的过程中重新寻找自我认同和拯救世界。奖项一颁,BBC立马跟进报道,标题是《2023奥斯卡专访:杨紫琼谈亚洲女性电影人》。“亚裔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紧跟ChatGPT人工智能趋势,英国这个研究所开放了所有线上讲座

ChatGPT降临,世界正在改变。现在,你觉得GPT只是帮你写作业。未来,GPT可能变成了你的亲密伴侣、变成诗人,进入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说GPT成为你的伴侣,可是真事。最近在Media,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国外读博就不用发论文?错!统计数据告诉你有多卷!

文/孙宇凡首发:23年3月9日只要你想读研读博、走学术道路,就会头疼一个问题:不发表,就出局!发表,发表,发表!好像自己离学术的初心越来越远了!于是,你开始抱怨国内的教育和学术体制问题。凭什么读个硕士都要发论文?为什么读博不能好好写博论就行?接着,你还会认为国外月亮比国内圆。“你看人家国外,都不要求学生发论文!”-
2023年3月9日
其他

周日讲座| 英国留学申请全流程指南(附10套申请材料模板)

**感兴趣可直接扫描海报二维码预定👆🏻👆🏻👆🏻**3月份一开学,很多小伙伴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升学问题:下一站在哪里?!随着国内考研和申博越来越卷、名额越来越少,很多同学都要考虑出国留学。但是,国外的教育体制、录取筛选标准都和国内非常不同。这八大问题,你在申硕/博的时候绝对没法回避。1.
2023年3月8日
其他

去牛津读博啦!和学生一起开心的老师!

上牛津啦!昨天收到消息,我们《研究计划写作班》上的一位优秀同学,如愿拿到牛津大学博士offer了!哈哈!感觉当老师,自己很大一部分自豪感是建立在见证身边人成长。这位朋友非常优秀,研究计划不断深化,面试也很厉害。我只是辅助,只是有幸提供了一些用得上的资源,有幸陪伴了一段时间成长。参加去年的《研究计划写作班》的同学,好消息连连。还有申请上谢菲尔德、爱丁堡、约克大学等校博士项目的同学也有申请上美国、德国、爱尔兰的同学也有哲学、文学专业的同学也报了课也很有收获。当然也有申请上Mphil项目的同学。其实看到同学们陆续拿offer,倒是让我想到我的硕士导师万毓泽分享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变化:一开始当老师,难免会感觉心中有100分的标准,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做到。但是后来会慢慢更理解教学——什么是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看到学生从他本来的80分走到他想追求的——不管是99分还是81分。至于老师心中的100分,其实无所谓。而老师能做的是,就在学生自己追求的过程,提供资源、打开视野。也许让学生看到自己真的可以做到99分,也许让学生看到自己不止可以做到99分。所以,看到这些offer,我作为老师更加会喜欢的、真正开心的是看到学生读到他/她们自己想读的书、也感受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并且更加有自信了。比如,有两位同学这样说:拿到offer同学怎么说?英文学术写作yufan,想来跟你说谢谢!我拿到了心仪的offer啦。我以前都没有太多英文学术写作的经验,你教rp的课真的让我启发很大,包括怎么写rp的结构,怎么想rp的思路。其中比如说你讲到rp不要写太多非理论的case
2023年3月4日
其他

以人类的名义:ChatGPT公司CEO提出乌托邦计划(GPT社会学第4期)

文/孙宇凡编辑:山归来首发:23年3月2日当你在使用ChatGPT自嗨的时候,惊讶GPT聪明无比,更可能担忧它可能会取代的工作,可能没留意到该公司刚发表的一份重要宣言。ChatGPT开发公司Open
2023年3月2日
其他

高启强是怎么炼成的?黑社会的“兴衰三角”(《狂飙》社会学第1期)

文/孙宇凡首发:23年2月24日要说最近最火的剧是什么?绝对是《狂飙》。我也是通宵刷完,找回大学的感觉。这个剧虽然有30多集,但是节奏非常快,很有美剧范的故事。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虽然是个鱼贩子,并且在人近中年,无父无母,还要抚养两个快要成年的弟弟妹妹。但是,他却一步一步走向了“有组织的犯罪”道路,成为黑社会老大。前阵子我写了《ChatGPT社会学三讲》,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眼下最火的人工智能。这一次我们再开个《狂飙社会学三讲》,来讲讲“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学研究。–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精英女性的恐弱症

北大毕业生对谈上野千鹤子的视频火了。微博热搜上,#全嘻嘻#、#女性主义#、#北大宿舍对谈#、#上野千鹤子#轮着上,点进实时,1秒能刷出来8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背景,我简单介绍一下。全嘻嘻是视频博主的名字,她有个视频系列,叫「北大毕业十年后的宿舍聊天」,固定嘉宾是她和她在北大上学时的两个室友。她们会一起聊很多话题,比如中年危机、外貌焦虑、原生家庭、职业选择、爱情婚姻生育等等。最新的一期聊天里,她们邀请到了一个非常重量级的对谈嘉宾,是谁呢?是大名鼎鼎的、可以说是整个东亚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者,东京大学的教授,上野千鹤子老师。《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以及去年特别火的那本《始于极限》都是她的作品。不少对女性主义有了解的朋友看到这期视频标题的时候,都觉得很激动,甚至很多人没看先点赞收藏转发了,特别期待双方能碰撞出一些智慧的火花。结果点开发现三位嘉宾的提问全部围绕在恋爱、婚姻、家庭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上,很多人就觉得有点失望。不过如果仅仅是讨论的话题比较窄的话,也不至于引起这么大争议。关键在于,这个博主本身,有一些特殊的舆论争议。让观众的心态从失望转向了愤怒。一位备受争议的博主—博主全嘻嘻十几年前从小镇考上了北大,现在已经是新世相的副总裁,拍视频只是副业。在事业上可以说非常成功,是一位很聪明、值得尊敬的女性。但在家庭生活上,我们来看她自己过往的一些讲述,包括但不限于:迫于身边人的眼光,希望在30岁之前解决掉结婚这件事,所以疯狂相亲了两年;虽然觉得性生活味同嚼蜡,但发现老公想要去嫖,于是也只好定期配合一下;担心老公出轨,所以虽然他们俩婚前约定好了好要丁克,还是在老公的劝说下生了孩子……如果说这些是普通女性都可能会面临的困境,是没错的。毕竟在整体上,我们的社会对女性还是很严苛的,尤其对于底层女性来说,嫁人生孩子,被迫面对变幻莫测的婚后生活甚至是唯一的选项。但这些情况在这位博主身上出现,格外让人心情复杂。因为实际上,我们过出了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和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博弈的结果。而越是自身有更多资源的人,越是能挣脱社会的要求。但这位博主手里明明已经有足够多的筹码了,依然选择窝在一个本不必要承受的困境里不出来。如果这只是她个人的选择,她也承认这种选择的局限,那么别人也无权指责。但问题是,她还要把这种明显出自保守性别观念而做出的选择,美化成是女性主义的自由选择。这种行为引起了很多女性的不满,最近从一些网络小组开始,对她各种并不自洽的行为逻辑进行了一场批判。说她是一个把女性主义作为商品进行贩卖的伪女权,背刺女性等等。就是当自己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时候,她做了这么一期和上野千鹤子老师对谈的节目。在节目里,她问了很多(我相信是她心里话的)问题,比如“是否结了婚就不配聊女性主义”,并且给上野千鹤子老师讲了自己的各种婚恋相关的人生选择。不过讲述的时候,有些细节的口径变了,比如聊到自己生孩子的原因时,不再是一两年前视频里说的“因为如果不生孩子,老公一定会出轨”,而变成了“因为经过四年的相处,我对老公更信任了”。于是,大家越看越生气,就你本来期待这会是一场高知女性的对谈,结果变成了UP主拉不明就里的大师给自己洗白。更何况大师是日本人,也不常来中国交流,很多观众觉得这三位也同时肩负着对老师展示中国高知女性精神面貌的责任,而这次对谈的结果则是“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说到这里,我们基本还原了这件事的过程。我个人无意批判这位UP,一方面这个节目是出版社、视频平台等多方促成的,内容上也是多方协商的结果,让这位博主承担所有结果,可能不太公平。另一方面,如博主严艺家说的一样,如果我们对视频感到不适,可能更应该“多思考不适本身,而不要去攻击创作者的品格”,“过于严苛的创作环境会让包括我在内的创作者们如履薄冰,女性为自身命运去思考与讨论的空间也会越发狭窄”。今天这篇文章,我也希望把更多篇幅放在对自己“不适感”的思考上。反思:精英女性的“恐弱症”—这位博主是自媒体做得相当成功的人。看她往期的视频,可以发现她很会、也很勇于给人贴标签,比如“北大女孩”和给“二本老公”、“城里媳妇”对谈“农村婆婆”,她可以敏锐找到相应的标签,干脆利落地贴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并把他们推入大众的视野,接受互联网上的所有评判。作为一个内容商人,她只在意流量好不好、涨粉快不快。即使「有人」会受到伤害,也是不得不付出的成本,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她就做对了。而「有人」里,也包括她自己。所以即便是现在,这个视频最终引发了一波不小的争议,还连上了好几个热搜,我们也很难推测,她是会觉得难过,还是会觉得,诶!挺好,破圈了!如此工具化地使用自己,以至于到达一种“麻木”的境地,究竟是为什么呢?不肯承认自己正在经历伤害,不承认自己是受害者,这种心态,叫做恐弱。这是上野千鹤子老师和铃木凉美在《始于极限》里就“情色资本”进行讨论时,一针见血提出的概念。铃木凉美成长于一个富裕的高知家庭,父母是知名的教授和翻译家。她从小学习优秀,还考上了著名的庆应女子大学。但人生的另一面却是,她在16岁的时候就背着家里,偷偷在风俗店卖原味内衣,看着那些大叔付钱后一边把自己的内裤戴在头上,一边对着展柜里自己穿着泳装的自己自慰;大学在歌舞俱乐部做陪酒女;后来更是选择下海,直接去拍了70多部色情片。四年之后,她退圈了,并申请到了东京大学的社会学系研究生。尽管她曾经在片场因为烛火熄灭而窒息、被喷到身上的杀虫剂意外起火烧伤背部;尽管几十年过去,依然没法摆脱打在自己身上的“前AV女优”的烙印,但当把这一切经历写成《AV女优社会学》时,她要求自己“不以「受害者」的姿态为「伤害」定罪”。她说:“我的写作动机非常简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挣脱「受害者」一词织就的牢笼,在其中死命挣扎。”一方面,因为身处女性以近乎极端的方式受到剥削的行业,她体会到了作为女性的深刻苦楚;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她从理论中找到了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哈基姆的“情色资本”概念认为年轻女性拥有美貌、性吸引力,这些都可以用来换取资源,因此和钱、知识一样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资本。这给了年轻的铃木凉美很大的心理支持,她认为自己不过是在自愿地使用情色资本,换取需要的其他资源而已。而这种资本在自己身上,她可以随时取用,因此她是有力量的、强大的。因此,与参与“METOO”(以及日本KuToo)等运动,勇敢说出自己曾是性暴力受害者的女性不同,铃木凉美“这些年一直试图摆脱无辜受害者的形象”。不过她当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影响女性的团结,被拼命发声的人贴上冷酷无情的标签。”这样的她,对上野千鹤子坦称,自己“每天都在「讲述伤害」和「摆脱受害者身份」之间纠结。”将嫖客和妓女的地位对调,不再认为妓女是性别压迫下的受害者、嫖客是压迫者;而是把目光投向妓女的“主体性”、强调“选择自由”,发现嫖客的行为逻辑本质上是多么的可怜,因为他们“不花钱就无法得到性”……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一种错觉?铃木凉美对上野千鹤子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不接受“自己是受害者”就无法与女性主义者相互理解吗?归根结底,她究竟在抵触什么?为什么她会如此强烈地抵触承认自己受到了性别歧视的伤害?面对这样的提问,上野千鹤子先是戳破了“妓女主体性”话语背后的别有用心:「强调女性具有能动性,自愿选择成为性客体,是性产业的陈词滥调。因为女性的能动性可以为男性的性欲免单。」「你这样的年轻女性,明明不受经济条件所迫,却出于好奇、叛逆、挑战或自虐情结进入了那样的世界。你们很清楚性市场的性别不对称,还想反过来利用这一机制。男人当然会对这样的女人感兴趣。为什么?因为“女性的能动性”能为他们免责,而且在充满金钱和欲望的权力游戏中,你们也是更值得追逐的猎物。」随后,她非常温柔而犀利地提出了“恐弱“的概念:「不愿被称为受害者,无法忍受自己是弱者,这种心态叫“恐弱”。这是精英女性经常陷入的一种心态。和恐同一样,恐弱也是因为自己身上有软弱的部分,所以才格外激烈地进行审查和排斥,对软弱表现出强烈的厌恶。厌恶“慰安妇”的右翼女性就有这种思维。她们不能忍受女人摆出受害者的姿态,觉得“我和她们不一样,我不是弱者”……」而「没有什么比“自我决定”更能满足精英女性的强烈自负,也没有什么比这四个字更能让精英女性远离女性主义。」铃木凉美出身于高知家庭,可以轻松过上底层女性求而不得的中产人生,但偏偏不过,要主动去被人瞧不起的色情行业;在色情行业工作,很容易因受到伤害而获得怜悯,但偏偏不喊痛,不但如此,还要标榜自己受伤也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别人想得到的东西,我可以轻易地浪费”——也许正是通过这样的行为,铃木凉美得以把自己和其他女性区分开,自己不管处于什么境地,永远都是强者。而类似的心态,也正是全嘻嘻行为逻辑的暗线。不管是面对网友种种指责的泰仁自若与乐观,还是可以忍受“性生活不满意就想要出去嫖娼、明明答应丁克却反悔”的“二本老公”的人生选择,里面都包含着这种可怕的逻辑——耻于承认自己会被伤害到,因为只有弱者才会被伤害到,而自己是强者。“我老公做的这些事,对于普通女人来说,肯定难以忍受,说不定早就和他闹翻了。但我竟然可以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和他交流这件事,和那些歇斯底里的女人比,我是多么聪明、多么理性!不但如此,我甚至可以把这一切录成视频、发出去给所有人看,因为我并不在意,这些事儿不但伤害不到我,还可以成为我赚钱的话题,我多么有力量!”正是因为自己北大毕业,所以才可以找一个二本老公;正是因为自己有能从这段婚姻里抽身的能力,所以反而不急于抽身——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正如她在这次对谈里说的那样,“虽然我的父母婚姻非常不幸福,但我心里觉得我可以有能力过上好的婚姻生活。”在意识深处,她反复告诉自己,我和母亲、和知道的绝大多数女人都不一样,正是因为这样,越是知婚姻制度本身会不可避免地对女性造成压迫,就越急不可耐地进入婚姻,即使压迫已经具体成了老公“不生孩子就会出轨”、“不满足我,我就出去嫖”的话语,也依然无所畏惧。一切只因“女人普遍软弱,而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而这样做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对坚持“自由选择论”的个人来说,恐弱会封死她们“喊痛”的出路;对女性群体来说,这样的美化无益于试图将女性戴着的枷锁变得更透明、却更重。用上野千鹤子的话说:「主体作为个体越是坚持“自我决定”,结构就越能被免责。在结构上处于劣势的人确实有可能在短期内反过来利用其劣势从结构中获利,但长远来看,这将导致结构的再生产。」我想,这也是上野千鹤子老师在视频里反复叮嘱“要对自己诚实”的原因吧。相当一部分精英有一种常见的习惯,就是不断反刍梳理自己的人生,合理化、美化。过程完成谈不上诚实,而只是捋着一条“我有能力拥有完美人生”的主线进行的再创作。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种心态在我身上也存在。一年前我录过一期「为什么裸辞之后又回去上班了」的视频。录的时候感觉不对,发的时候感觉不对,后来越来越感觉别扭,现在已经删了。同一段经历,本就是琐碎复杂处处交错的,你回头看的时候,能捋出好几条脉络。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我当时那期视频,净捡好看的说了。而这甚至不是故意的,只是因为事实在反复的回忆和反刍中,自然而然地就被筛选了。所以我在看到《始于极限》里对“恐弱症”现象的讨论的时候,我非常震撼,也感觉很痛快。就像上野千鹤子老师说的,女性主义给你提供了理解和改变的工具。当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矫正就开始了。希望有更多人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恐弱”。女性主义不是把男性与女性的地位做简单的调换,而是让每一个弱者都可以有尊严地活着。我想,那样的一个世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才是真正值得向往的吧。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性别社会学合集:33份前沿文献解读 + 书单 + 5场讲座(“社会学理论大缸”推文整理)

中国人口“负增长”!为什么不想生孩子?人口社会学家预测2050年中国人口问题被骂成父权制代表?呼吁废除继承权?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另一面伊朗取消道德警察了?头巾监控40年纪录不止女权、超越美国:堕胎自由化五十年历程的全球化社会学分析国家想形塑的“好父亲”是什么样的?从大公无私的经济建设者到育儿的参与者性别暴力:密歇根大学社会学书单与欧盟官方的免费在线课程针对女性的暴力,比你想象得多;走出创伤,也比你想象得难:来自跨国数据与访谈(250页报告下载)宾大东亚系教授刚刚整理了1550份英文文献!关于中国语境下性别与性的研究“刘畊宏女孩”为何大火?疫情下居家健身热的三种情感社会学模式在三重性别文化的夹缝中:乌克兰普遍女性的家庭角色纪要|社会理论青年说第5讲:《浅谈马克思主义女权的路径:从“妇女回家”到“上野千鹤子热”为什么喊我女博士?(社会理论青年说第12期)社会理论青年说第2讲回顾:杨宇辰主讲“社会学如何研究男性气质”纪要|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让ChatGPT更像人类?社会学家的百年前预言,今日更值得思考(GPT社会学第3期)

文/高行云首发:23年2月20日ChatGPT只要你用过,就发现它看似“客服机器人”,但是发生了革命性转变!这绝对不是死板的机器了。换句话说,你感觉它有些像人了。什么时候,你感觉它最像人?不是它给你一个综合的回答而是它会说“正确的废话”。材料严谨周全,说话面面俱到,但好像没有深度更加不会得罪谁。我强烈建议ChatGPT考公务员考到某县办公室综合材料一科室。正确的废话人类这么最伟大的本领居然被人工智能掌握了。GPT开始像人了!但是,话说回来当你感觉ChatGPT这么像人的时候,也知道它肯定离我们人类还有些距离。究竟差距在哪里?GPT还要具备哪些技能,才能更加更加像人类呢?这不是说在机器要有“人性”。因为说起研究“人性是什么”,没有什么领域比文学小说更理解这个议题了。那些小说描述人性的层次与纠结感,是我们之所以热爱莎士比亚、《红楼梦》的原因。但是,要是说起研究“要像人类“、研究”人类是什么”,社会学就再在行不过了。毕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研究人这个“类”是什么,往往是社会学的专长。毕竟,你要问社会学研究什么,人家可能说是研究社会的,但要是再一问研究社会指的是研究什么,那就不免是研究人类是怎么生活、人类是怎么组织的了。社会学家在100年前提出的四条建议,绝对能让GPT更像人类!这是我写的《GPT社会学第3期》,有兴趣可看之前的两期见下:ChatGPT时代,北大将不如蓝翔技校?(GPT社会学第1期)为什么ChatGPT回答得很差,你非要说它很厉害?(GPT社会学第2期)-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为什么ChatGPT回答得很差,你非要说它很厉害?(GPT社会学第2期)

文/孙宇凡首发:23年2月17日ChatGPT真的厉害吗?为什么它明明回答得很普通甚至很差,但为什么你夸它又聪明又强大?说说你问过GPT哪些问题、它又是怎么回答你的。你真的有过100%满意过吗?你觉得它真的像一个人吗?为什么它的表现明明只是一个“很会抄作业”的小镇做题家水平,但你却说它是人类未来,还觉得它能抢你的工作?是我们高估了还是低估了GPT?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用什么作为评估标准?GPT比淘宝客服那样的聊天机器人更不呆版?GPT比搜索引擎又更精准定制化?或者,我们只是拿未来的期望作为当下评估标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你在理解GPT表现水平的时候,并非100%依据它自身的技术实力,而在于你怎么和它互动、怎么看它——这种象征互动的视角,正是社会学的核心。同样一个“抄作业”的水平回答,如果是你的同事/朋友写给你,你觉得不走心不够好,但变成GPT给你,你就鼓掌了。因此,有必要讲清楚:究竟,我们的评估标准是什么?如何影响我们看待GPT有待再发展的表现。我前两天推了GPT社会学第1期,这是第2期。ChatGPT时代,北大将不如蓝翔技校?(GPT社会学第1期)–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ChatGPT时代,北大将不如蓝翔技校?(GPT社会学第1期)

文/孙宇凡首发:23年2月16日1818年到1883年,是马克思的生卒年份。马克思的一生,既赞扬工业与技术革命时代,也批评这场革命给人类不平等带来的灾难。但是,如今人们很少知道,马克思的时代,也是普通工人从破坏机器到服从机器命运的时代。(图: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破坏机器运动)19世纪初,英国的一群工人开始以“卢德”为名称秘密组织起来,只为一件事情:我们辛苦辛苦学了一辈子的手艺,却面临了“机器换人”的革命。我们不能白白浪费自己的技能与一生,我们要破坏机器!在这段时间里,手摇织布机织工烧毁了工厂机械等零件,甚至组织起义,打砸工厂,希望捍卫工人的利益。他们害怕自己被新技术取代,也害怕失去工作。200年过去了,GPT来了。卢德主义从未消散,只不过被经济学家发明的另一个概念代替:技术性失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概念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叫“卢德谬误”。GPT时代,我们会再次成为卢德分子吗?GPT时代,我们会像当年的纺织技工一样吗?GPT时代,我们在砸烂GPT和拥护GPT之间,要怎么选择?–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官僚制,到底要怎么研究?近200篇前沿文献清单,一网打尽!

文/高行云编辑:山归来首发时间:2023年2月29日研究官僚制,是现在国内社会学很喜欢做的方向。确实,中国政府运作提供了丰富和生动的田野。但是,我们如何才能不满足于韦伯对于官僚制的描述,看到更多的文献,寻找更多的理论框架与对话呢?下面就给你带来有趣又丰富的文献指南!(韦伯)研究官僚制,不管是你来自工管公管行政管理社会学政治学还是传播学,都可能最直接的想法:官僚制研究,有哪些代表文献?这篇文献帮你一网打尽!我们都知道,官僚制的另一个中译词汇是“科层制”,也是商业/公司常见的制度,所以在组织研究领域,也会有很多学者关注韦伯的理论。2021年,组织学刊物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本周日讲座|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三维坐标、四步写成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扫码报名👆🏻👆🏻👆🏻**文献综述,是写论文避不开的环节。不止你在困惑要怎么写!打开中国知网,以“文献综述”为标题搜索,能得到1.3万+篇相关论文。如果你正在读本科,你的平时作业或毕业论文,很可能逃不开文献综述。如果你正在读硕士、博士,你的第一篇论文,很可能就是导师要求写一篇你这个领域的文献综述。要么,写一篇文献综述的论文。要么,写一篇包括文献综述的论文。二选一,你避不开的。写文献还需要如何找文献、读文献、记笔记、对文献分类、批判发展自己的观点等一系列细节的考虑,非常考验我们的精力和脑力。但是大学里,又很少开设相关课程教你怎么写文献综述。于是,怎么写好文献综述成为很多同学求而无解的困惑。我也是在这种困惑中摸索过来的。所以,我想把我的经验分享出来!就有了这次讲座👇🏻👇🏻👇🏻讲座主题:《文献综述怎么写?3大坐标,4步写成!》讲座时间:2023年2月12日(周日)主讲人:孙宇凡,公众号“社会学理论大缸”创办人、B站“宇凡聊学术”创办人、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孙宇凡(笔名:高行云)这次讲座将为你解决一下几大问题:*
2023年2月9日
其他

社会理论课怎么教怎么学?台湾和英国的6种教学模式(爱丁堡读博月记到23年1月)

文/孙宇凡首发时间:23年2月6日这次分享下,我在台湾中山大学、爱丁堡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三校上过的社会学理论课程,怎么教、怎么学,各有什么特色。之所以这么比较,是因为我发现三校的社会学理论课程虽然都是面向研究生,但是教学却有所不同,并且能够互补。当然,我也从三校各得到启发。虽然是三校,但实际上涉及到六种社会学理论教学模式。我一直对社会理论教学非常有兴趣,页底还有汇总:默顿、戈夫曼怎么大师怎么教理论课,以及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地的理论课堂教学研究推送。(台湾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网站首页https://twsouthernsoc.nsysu.edu.tw/)一、台大模式vs
2023年2月6日
其他

Charles Tilly | 不平等的关系性起源

编译过程有所删减,文章重点其实在后面(往下往下划~),但是碍于完整性,把前面tilly的回顾以及一大堆礼貌性引用也囊括了进来(前面可以快速跳过),如果正文部分看到了红字,那就说明红字往后就是tilly的主要观点。黑字加粗就说明主要观点快到了。文献来源Tilly
2023年1月25日
其他

《历史与变革》创刊号2023年2月即将出版

/公共论坛189/精英、霸权与我们世界的未来:围绕《沉船贵客:精英政治与大国的衰落》的讨论并纪念理查德·拉克曼学术委员会(以姓氏拼音为序)成伯清(南京大学)
2023年1月25日
其他

为什么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互相瞧不起?张泰苏vs贾瑞雪背后的科学哲学问题

文/孙宇凡首发时间:23年1月20日最近,关于晚清曾国藩的研究登上TOP5刊物,引起了学界的讨论。这篇题名《权力之网:精英网络如何塑造中国的战争和政治》的论文,发表The
2023年1月20日
其他

中国人口“负增长”!为什么不想生孩子?人口社会学家预测2050年中国人口问题

文/孙宇凡首发时间:23年1月18日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人口负增长意味着?为什么会负增长?一提到“负增长”,我们就会直觉地想到:因为人们不想生孩子了!可是,为什么不会想生孩子呢?又想联系几个社会常识:第一,年轻人接受教育多了,就不那么想生了。第二,性别平等意识强了,女性越自主越不想生。第三,生活压力太大了,生也生不起。教育程度、性别意识和生活压力,这三者成为我们理解“人口负增长”的常识基础。真的是这样吗?由于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很多人开始紧张和焦虑。但是,我们不妨多参考中国台湾情况来看了解下。毕竟,同样受儒家文化影响,同样是后发崛起的地方,同样有父权制度影响,有很多值得参考之处。而且,台湾最近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总和生育率早在2020年就跌到0.99人,意味着平均每位女性一生中生育的子女数不到一人。我参考了台湾“中央研究院”郑雁馨的研究,以台湾的“人口负增长”经验和趋势,对比中国大陆的数据,会对我们带来四点启发:第一,结婚越来越晚,35岁以上逐渐成为生育主力军第二,晚婚导致不婚越来越多,但仍然有相当女性想结婚。第三,对女性不够公平的职场文化、家庭婚育、性别分工文化,对生育当然会有影响。第四,对比西方和东亚,也许“非婚生育”成为西方挽救生育率的法宝,但我们却不容易接受。–
2023年1月18日
其他

6分钟了解韦伯名著《新教伦理》的百年研究史

这是我在视频号的《100本学术经典》系列的一讲。你将看到,关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名著的百年研究史:
2023年1月17日
其他

被骂成父权制代表?呼吁废除继承权?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另一面

文/孙宇凡编辑/子金首发时间:23年1月16日涂尔干,是社会学的古典三大家之一,与马克思、韦伯并列。但是,我们对涂尔干的印象,往往基于他的四大名著:《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这四本著作都已有中译本。涂尔干可不止这四本书呀!涂尔干还写过其它很多方面的作品,比如教育学、职业伦理、性与家庭研究等等。而在那些不够名著的作品里,你能够看到涂尔干如何作为一位自由主义者,讨论对社会时局的政治看法。涂尔干如何看待现代社会呢?这些“非名著”能不能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呢?是不是有被忽视的政治观点呢?下面,你能看到:1.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社会学的想象力》:为什么明明是入门书,你却读不懂?

《社会学的想象力》想入门社会学?老师往往会推荐你这本书。但是只要一翻开没读几页,你就感觉很挫败。为什么有这么坑人的入门书?我带你回到历史脉络,让你理解这本书的来龙去脉,也带你理解到底作者米尔斯,想要表达什么。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今晚直播:严飞主讲《附近的小世界》(社会理论青年说第18讲)

“社会理论青年说”是面向公众、免费参与、在线直播的月度系列讲座,由海内外青年研究人员和博士生主讲,以交流与推广社会学理论为主旨,由社会学理论大缸于2021年1月创办。2022年改为双月度。本次是第18讲,时间是2022年1月14号(周六)19-21时(北京时间)未经主讲老师许可请勿录屏和公开01讲座题目附近的小世界02分享主题“附近”是每个人身边日常生活的场所,又是社会群体产生互动和交集的情感空间,蕴含着人们各种交往、交流的网络纽带,并在意义层面形成人和人之间的联结。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重复性地陷入日复一日的轨迹里,过着一种熟悉的生活,而忽略掉“附近”的小世界。以“附近”为日常生活的基础点,分析日常生活异化现象,挖掘日常生活的价值,提升日常生活的意义,创造日常生活的合理形态,从而抓住“消失的附近”,看到身边每一个具象的人,构建出更加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世界。03主题书籍作者:严飞书名:《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出品方:理想国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2204分享人与主持人分享人: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研究兴趣集中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领域,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2023年1月14日
其他

后天晚上直播:严飞主讲《附近的小世界》(社会理论青年说第18讲)

“社会理论青年说”是面向公众、免费参与、在线直播的月度系列讲座,由海内外青年研究人员和博士生主讲,以交流与推广社会学理论为主旨,由社会学理论大缸于2021年1月创办。2022年改为双月度。本次是第18讲,时间是2022年1月14号(周六)19-21时(北京时间)未经主讲老师许可请勿录屏和公开01讲座题目附近的小世界02分享主题“附近”是每个人身边日常生活的场所,又是社会群体产生互动和交集的情感空间,蕴含着人们各种交往、交流的网络纽带,并在意义层面形成人和人之间的联结。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重复性地陷入日复一日的轨迹里,过着一种熟悉的生活,而忽略掉“附近”的小世界。以“附近”为日常生活的基础点,分析日常生活异化现象,挖掘日常生活的价值,提升日常生活的意义,创造日常生活的合理形态,从而抓住“消失的附近”,看到身边每一个具象的人,构建出更加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世界。03主题书籍作者:严飞书名:《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出品方:理想国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2204分享人与主持人分享人: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研究兴趣集中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等领域,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2023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