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本文提纲如下:一、制作清单的初衷:1、避免“无能之错”2、帮助年轻分析师自我训练,特别是:(1)帮助其建立定性分析上的全局观,不沉迷于细节和自证(2)引导其思维聚焦于企业与社会,而非金融博弈二、使用清单的障碍1、是否深度思考2、商业常识储备量与质3、是否具有同理心?4、能否坚持“用行为训练自己”三、清单带给我自己的启发:半人半机器四、清单的其他用途: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事务~~~~~~我的企业问题分析清单这是罗马大道青训营最新版本的《企业分析问题清单模板V1.2》,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有一个清单,只是这个使用清单的过程,大多数人是潜意识中进行,并且清单本身没有很系统的整理过而已。那么我们的这份清单如何理解、使用、维护升级?一、制作清单的初衷《清单革命》是有关自我成长方面最重要的一本书,因为成长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弄清楚怎样才能升级而不反复退化。有关清单的方方面面,葛文德医生已经写透了,大家听先知就好,直接看照着做别BB,也可以看看我的方法论延伸的读书笔记在此。除了上述的共性的出发点之外,清单对于我们投资管理行业还有更关键的价值。1、避免“无能之错”哪怕不用先知的多学科思维模型或巴菲特的45种商业模式,仅以青训营的投资框架为例:我们能力圈内的企业竞争优势有2种、企业定位有36种,光是采用这样的分类去归因分析需求,所产生的分析路径数量就多的可怕。很容易在漫长的逻辑链(收集信息-处理过滤-形成关键点-认知证伪-更新决策)中,遗漏和轻视那些决定未来的“必要条件”和路径。请大家不要小看“遗漏和轻视”这个人类特有的缺陷,我们也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并没有准备好用大脑去处理现代科技爆发后的信息量,哪怕大脑这个硬件其实很强。2、投资管理这行的年轻人都很优秀,饱读诗书,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商业常识不足,因为过往的筛选路径是一路考试。而知识基础奠定之后,在实际使用中却有两个主要障碍:(1)商业竞争往往很复杂,并非考试中的有限参数下的解题过程,而是大量因素(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混杂一起难以分辨)在随机起作用,因此必须从全局上,考虑问题的真相和事实,建立假设和观点,再不断证伪。优美的公式,在非线性世界中其实不堪一击。更可怕的是,沉浸在这种“美”之中,进而相信自己有魔法。因此,这份清单的大多数问题,是在提醒和启发年轻分析师多问问自己:我还有没有遗漏什么重要线索?世界到底有多大?(2)由于年轻人的社会阅历与见识受限于过往经历,因此在判断事物发展状态时,往往片面放大与自己相关的人的作用,比如朋友怎么看这个问题、我导师怎么看、同行怎么看……。但商业世界是由用户、企业家、政府共同驱动的,投资者作为旁观者的看法会影响事物发展进程,但不会影响长期结果,即“缸中之脑”与真实世界是两个运行系统。我进入股市20年来的最大感受就是,股市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中的虚拟世界,忽视股市对获得投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决定一切的是真实世界。所以,这份清单的大多数问题,不是为了得出“标准答案”(那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而是希望推动年轻分析师走出办公室,去工厂、乡间、大街上去寻找答案。二、使用清单的障碍1、清单的每个问题的水平高低并不是重点,而是我们在使用某份清单时会不会引导自己进入深度思考,比如多问几次为什么,直到底部。又比如运用批判思维,来回从正反两个方向思考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如果针对一家私募基金进行企业分析问题清单练习,比如证券投资管理行业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答案可能令你吃惊。传统观点认为,证券投资管理行业是为客户资金保值增值所服务的,这就是需求。(1)如果假设这个观点是对的,那么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才能满足客户需求?应该是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率吧。(2)那么出现什么样的事实才能到达这个收益率?如果是买股票,那肯定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了,即股票股价上涨。(3)那么出现什么样的事实才能让股价上涨?短期的原因有很多种,长期的只有一种,即企业发展得更好了。当然如果你不知道或不相信这一点,可以看看这个视频《三段论》。(4)那么出现什么样的事实才能让你买到未来更好的企业?答案很明确,好企业上市之后才能买到,因为不上市的好企业,你不仅买不到、甚至都不知道。(5)那么出现什么样的事实才能让好企业上市?答案更明确了,除去政策规定需要满足之外,首先好企业要有大规模融资或寻求公众支持的动机,才会上市。我知道你会反驳,因为想上市的除了这些动机纯正的好企业之外,还有很多想来捞一把的坏人。但请理性一些,不能因为发行股票公开上市的有坏人,就否定上市这个行为对于好企业的帮助。或者说,如何识别坏人和好人,才是关键。(6)既然好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才是一切因果的源头,好比是(1)基金客户资金保值增值的必要条件,那么证券投资管理这个行业,到底是为资金方服务?还是为企业服务?(7)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底层需求是上市公司希望得到更高效的融资支持,这需要二级市场的“聪明钱”正确对企业估值定价,通过长期持有优质企业股权,帮助企业稳定股价和长期估值,从而帮助企业进行再融资、扩大生产、优化产品和服务。想想看,为什么巴菲特总是承诺并践行“买入持有”,这既是结果,更是穿透未来、达到结果的唯一大道。Ps:市场对好企业和坏企业,给予不同估值和定价,是充分条件。扩大股市IPO企业的种类、特点,也是充分条件。(8)长期帮助企业要比满足资金方短期诉求,更重要、更能长久,这一点符合常识,却很难让陆家嘴接受。2、清单中的大多数问题是在对齐“商业常识与目前我发现的企业信息”,通过比对,从而发现新的线索或可能性。所以,清单使用者的商业常识储备至关重要。否则,不要说发现投资机会,可能首先“雷”就踩不完……3、如果有很足的商业常识、也善于深度思考问题,是不是就能把清单每个问题分析清楚了?不,还有更重要的同理心。无论是定性分析针对的现象、还是定量分析针对的商业数据,如果缺乏对相关各个主体的设身处地的“体谅”,是无法正确理解其行为的。经济学总是使用“理性人假设”,但事实上,人类大多数时间既不理性、也有兽性。举个同理心的正面例子:现在很多中餐厅的桌子是长方桌,而不是传统的大圆桌,这是每桌用餐人数减少和高租金双重约束下的试图多利用面积的结果。但是长方形桌子带来一个问题:桌子中央面积较小,考虑到客人用筷子拣菜的距离,其实不如圆桌方便,但是客人总归希望在总支出不变的前提下,多点几道菜。那么具有同理心的做法是,把客人使用的餐盘,定制成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其他有直线边的形状,而不是圆形,这样可以让客人无意之中,把餐盘更加靠近自己一侧的桌边,增加一些桌子中央的面积来放菜品。客人觉得方便了,商家说不定能在面宽和进深不变的情况下,多放一张桌子,增加坪效。坦率地说,商业常识和深度思考,可以教、可以学。但是同理心能否习得,完全看你是否真的想理解、体谅别人,而不是自我为中心。4、人类是不理性的动物,时常冲动和莫名其妙,这一点甚至不如动物完全依靠天性的行为稳定且高效。说个好玩的事,现在妈妈们特别喜欢发朋友圈——突出自己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的各种艰辛、崩溃、抓狂,一般都是以一句怒吼结束“你给我好好写”。可惜说教肯定是没用的,因为孩子没法执行,太不明确具体了,什么叫好好写?孩子长大之后,还有更大的难题,社会要求职场新人:以后好好干。what?……不开玩笑说正经的,人的成长,说到底,就是长期进行某种具体行为后,习得的条件反射,如果有益生存和社会,就称之为“成长”,否则就是胡闹。这种驯化成某种“理性人”的过程,如果都是被外界环境所逼迫的,那其实和动物还真没多大区别。大家常说的“环境改变人”,到底是不是一种好话呐?!但至少,你可以自己有意识、有意识、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怎么训练?只能通过具体、明确的行为,比如投资上犯过一次错,就总结出原因,我是说真的原因、深层次的原因!!!而不是诸如“一时糊涂”。总结出原因后,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一条具体可以自执行的规则,然后合并入清单,等待下一次继续优化。所以,无意识只使用清单,和有意识使用并优化清单,就是完全两种人生了。说句题外话,在上面的读书笔记链接里,我提到过一个亲身经历,自己当然很早就知道先知说清单很重要,但是直到在中国最贵的飞机上,真的看到一个无比low的塑料清单上的第一条是“启动发动机”,才真的相信,清单有意义。我真是蠢透了。三、清单与机器学习如果用人话来讲解机器学习是什么,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在无休止的比对中,不断确定“什么是、什么不是”的必要条件,比如人和机器都能移动,但是能移动的原因,一种是碳基、一种是硅基。总之,当我们知道比如一定数量的必要条件时,AI就能知道某种照片上黑乎乎的,是一只小黑猫;Alphago就能知道对手的某步棋,对自己是不利还是有利。所以,清单思维的本质,就是有意识的在收集和不断编排必要条件,使其以最贴近真实世界。人,使用清单,就更加接近理性。必须承认,半人半机器挺好的,该感性时感性、该理性时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