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其他

通知|西北大学第三届“周文明”暑期学校报名通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将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8日举办周文明暑期学校,地点位于陕西省旬邑县西北大学古豳地考古实习基地。该活动旨在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各高校考古、博物馆学专业学生学习和从事周文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人才流动,增进各界对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的了解,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
其他

习语典读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习语典读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其他

习语典读 |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习语典读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新年贺词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其他

党建工作 | 我院各硕士研究生党支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时重要指示精神暨12月集体学习会汇编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中学枣园校区,走进学校教育史馆,了解总体办学情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亲切关怀、对教育的关心重视和对陕西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我院各研究生党支部悉心关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时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各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举办了专题学习会。考古学硕党支部12月27日晚7点,考古学硕党支部在线上召开了十二月理论学习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由陈洋同志主持。本次学习会议的主要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时重要指示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内涵及意义。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延安中学枣园校区进行考察,并希望延安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又是中国革命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延安时期的概括和升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会议还总体学习回顾了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市和河南安阳市其他各单位的调研活动及指示精神。考古专硕党支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重要指示精神,12月21日下午,我院考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于腾讯会议线上组织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会,支部全体党员及预备党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李晓婷主持。会议伊始,支部书记李晓婷表示,支部党员应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重要指示精神,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时代内涵,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不懈奋斗。
其他

党建工作 | 我院各硕士研究生党支部11月集体学习会汇编

2022年11月,我院硕士研究生各支部分别进行了专题学习会,围绕党史党规、纪律教育、时事热点等展开专题学习。考古学硕党支部11月29日晚7点,考古学硕党支部在学院党员活动室组织召开了十一月理论学习会,支部全体党员在线上和线下同步参加,会议由陈洋同志主持。陈洋同志主持会议会议伊始,陈洋同志首先带领支部成员学习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在奋斗实践中始终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始终保持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始终保持坚强党性,对党绝对忠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和源、灵和魂,是贯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会议现场随后,陈洋同志带领支部全体成员全面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2022年),通过对比学习,使支部成员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学习和了解党章的新变化。比如新版党章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扩充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增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等;删除了“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中的“核心”等。党的二十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共修改50处,更符合当前社会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支部党员学习过后表示受益匪浅。陈洋同志带领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2022年)会议最后,陈洋同志与支部党员商议了支部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并希望全体党员通过本次学习能够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2022年),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端正政治态度,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担当。考古专硕党支部为深入了解新版党章内容及新党章修订背后蕴含的意义,11月19日下午,我院考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党支部于学院党员活动室及线上腾讯会议组织召开党章专题学习会。会议由支部书记李晓婷主持。会上,支部书记李晓婷指出,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的二十大审议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共修改50处,其中总纲部分的修改37处,条文部分的修改13处,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作了充实完善,蕴含着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充分彰显了党章作为党的根本大法的政治纲领性、思想指引性、时代引领性,对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后,朱江晨同志带领支部党员进行学习。新版党章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内涵:①充实和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定位。②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写入党章。③增写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有关内容。④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战线、外交工作。⑤国防和军队建设、统一战线、外交工作等。学习后党员们纷纷交流学习心得,胡瑞同志表示:全党同志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党章,带头严格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把党章各项规定要求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切实维护好党章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程淼同志表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们是无产阶段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另外一方面要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只有认真学习理解才能去很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马小宁同志表示: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党课的学习短暂而又有限,自己只是掌握了一些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党员的标准。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光短浅,思想陈旧,工作就难以打开局面。共产党员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应剔除保守思想,更新陈旧观念,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最富与革新和创造,所以现阶段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克己奉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积极参加党的活动,认真接受党组织的培训。自己的理论水平高了,才能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政策。才能坚定不移的跟党走!通过此次集中学习,支部全体党员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理解和感悟,对新时代党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将新党章的规定铭记于心。会议现场文保硕士党支部11月17日上午,文保硕士党支部在学院党员活动室组织召开了11月专题学习大会,支部全体党员在线上和线下同步参加,会议由赵洪乾同志主持。会议伊始,张晨昊同志带领支部成员学习了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党史。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了解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役,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深刻洛川会议、中共七大等会议的重要历史意义及伟大抗战精神。通过重庆谈判,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解放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平民主作出的伟大斗争,新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与新时期开辟的划时代意义。接下来,蒋伊洁同志带领支部成员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阶段(1949-1956)的党史与中国现代史。1949年到1956年,新中国从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到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等史实,理解这一时期的党中央指导方针的变化,总结历史经验。随后,赵洪乾同志带领支部成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重要讲话精神。10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和省长王凯陪同下,深入河南安阳市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等进行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将理论学习与自身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史,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将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西大力量!文管硕士党支部11月28日下午,文管硕士党支部在学院党员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主题党日活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会议由余启英同志主持,主要向大家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相关知识。
其他

讲座回顾|“博望论坛”第一百七十二期 曹芹:逐鹿中原:在英国研究晚商兵器

2022年12月16日晚上六点,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172期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期论坛邀请到英国杜伦大学东方博物馆的研究员曹芹博士做了题为《逐鹿中原:在英国研究晚商兵器》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大英博物馆刘睿良研究员主持。西北大学师生250余人在线上参加了此次讲座。主讲人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为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其他

习语典读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习语典读《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要“慎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其他

讲座回顾丨“博望论坛”第一百七十三期 王云霞:新时代文物保护立法——以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律保护为视角

2022年12月21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一百七十三期——《新时代文物保护立法——以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律保护为视角》以线上会议形式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主持人,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云霞教授主讲,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刘卫红副教授主持。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近二百人参与此次讲座。讲座主要内容▲王老师的讲座内容包括新时代文物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文物保护法》修订概况、修法中一些重大理念冲突与取舍三部分。讲座内容一、新时代文物保护面临的新问题首先,文化遗产类型日益丰富,构成要素和价值体系日趋多样。现行《文物保护法》将受保护的文物划分为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封闭式地列举了其外延,很少为新型的文化遗产类型提供保护空间。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文化遗产,比如水下遗产、文化景观、线性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记忆遗产等,如果机械式地归类,会存在类型上的交叉和价值取向上的冲突。再比如“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这些概念,与《文物保护法》中的文物建筑、历史文化名村等概念存在一定的交叉,也容易在实践中造成困惑。文物保护立法应该解决相关概念的衔接问题,将现有的保护体制理顺。其次,文物保护管理目标发生显著转变,从“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上面来讲,我们对于文物的保护,强调的是一种静态的保护,更多强调要保护住这个文物的物理属性。现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最根本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将文化遗产作为社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来管理,这种文化资源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文化资源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三,新时代文物保护管理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促进文物保护成果共治共享。二、《文物保护法》修订概况首先,介绍了新时代《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有关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坚持广泛借鉴,与相关国际国内法律相衔接三大基本原则。其次,介绍了《文物保护法》的修改过程。《文物保护法》从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5次修正,1次修订。进入21世纪以来,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物保护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4次修正,并在近年来启动了《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2015年国家文物局公开征求意见稿引发社会广泛讨论;2021年国家文物局公开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出台;2022年司法部综合各界意见形成新草案。在简要介绍修法历程后,王老师结合现行《文物保护法》,分析了2015版、2021版和2022版《文物保护法》草案稿的主要结构差异。通过各版本核心篇章对比可见,2015版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文物保护利用政策,结合社会各界对文物活用的诉求,增设了“合理利用”“监督检查”两章,并将“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合并为“可移动文物”一章;2021版保留了“监督检查”单独设章模式,删除了“合理利用”专章,将其中部分条款纳入总则和相关各章;2022版则删除了“监督检查”专章,将其中部分内容放在了“总则”和“法律责任”中,整体架构和现行《文物保护法》基本保持一致。三、修法中一些重大理念冲突与取舍王老师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中一些法律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引发的讨论为例,探讨了影响《文物保护法》修法的一些重大理念冲突与取舍。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王老师结合实践,分析了文保领域和旅游或其他社会各界领域专家对文物保护利用的不同态度。文物保护领域专家一般认为必须坚守“保护为主”红线,不能放宽低级别文物的保护标准,不能过度强调“合理利用”。旅游经营界则普遍认为《文物保护法》的制度设计对文化遗产利用不足,活化不到位,应该推行商业化经营。基于这种理念利益博弈,2021版送审稿和2022版新草案中放弃了“合理利用”独立成章,仅对合理利用的底线做了规定,总体上对于利用制度设计偏弱,同时也未对“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等一些社会迫切关注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王老师以北京智珠寺保护利用引发的争议为例探讨了文物经营的法律规制问题,她认为现行《文物保护法》第24条关于“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规定存在一定的逻辑漏洞和语义模糊之处。她认为,为了发挥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社会价值,在坚持非营利性和开放性的同时,适度的经营是必须的,但立法应当明确禁止纯粹的商业化经营,避免把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当做是一种纯粹的商业开发对象,致使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二是文物保护与部门利益、公众利益之间的冲突与取舍。文物保护既要考虑到文物部门的利益诉求,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文物相关使用者的诉求。针对文物保护与宗教权益保障问题,王老师以兴教寺事件为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认为宗教权益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文物保护的需求,就忽视宗教群体的利益,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好平衡,以消弭社会矛盾。针对高价门票可能影响公众接近文化遗产权问题,王老师以莫高窟限制客流引起的舆论关注为例,探讨了文物保护和公众接近文化遗产权之间的关系。为了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2021年版送审稿与2022版新草案都鼓励文物保护单位更好地向社会开放,鼓励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但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的设计上仍存在一些短板。三是权利限制与补偿制度之间的取舍问题。在文物保护过程中,一些私人主体或经营机构权利受到了限制,有时会引起比较大的社会矛盾。王老师首先结合浙江兰溪芝堰村陈某某擅自拆除文物建筑被判刑的案例,探讨了对私人所有权限制引发的争议,认为应完善法律制度,给予私人文物所有权人一定的补偿,并明晰补偿的标准,使法律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其次,王老师还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发现文物的保护责任问题,认为当前工程建设方在发现文物后承担的责任过重,不利于文物安全。对此,2021版送审稿和2022版新草案都肯定了可以对所有人修缮文物进行补偿,并规定了考古前置程序及对建设单位给予补偿。但从条文表述来看,还缺乏具体的补偿办法,需要进一步完善。讲座最后,王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如对历史建筑与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保护力度问题;模糊化处理资产文物所有权和经营收益权带来出现的实际分离问题;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中建设行为的规制问题等。最后刘卫红老师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小结,希望各位同学将王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及科研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并再次向王云霞老师在百忙中参与此次教学活动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往期回顾校院联动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第八场)成功举办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其他

校院联动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第八场)成功举办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由西北大学学生会主办、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会和文化遗产学院学生会联合承办的“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专题学习会(第八场)于12月20日晚成功举办。参加本次会议的有:西北大学学生会工作人员代表、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会全体成员、文化遗产学院学生会全体成员和特邀出席的南开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成员邓琰秋同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刘艺婷同学主持会议。首先,由南开大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成员邓琰秋同学进行宣讲。在名为“古为今用赓续中华血脉,‘两个结合’光耀复兴之路”的主题宣讲中,邓琰秋同学以优美的语言和流利的讲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华部分娓娓道来。在她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要根植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认真倾听、学习邓琰秋同学的宣讲,与会同学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新的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立民族文化之根、铸民族精神之魂,拓文明发展之道,用文化之火照亮民族复兴之路!随后,城市与环境学院刘晓羲同学和文化遗产学院白昕怡同学分享了对于党的二十大的心得感悟。01刘晓羲刘晓羲同学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引领时代、开创未来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身负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02白昕怡白昕怡同学表示,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对于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承担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会议最后,与会人员进行合影留念。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身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与会人员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推动文化事业更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文字/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他

学生活动 | 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时重要指示精神

为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时重要指示精神,12月16日下午,我院研究生分会组织召开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指示精神专题学习会。研究生分会主席团成员及各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本次学习。会议由秘书部工作人员刘素主持。秘书部工作人员刘素组织大家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的新闻,并带领研究生分会成员对讲话进行学习。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延安、河南安阳两地考察,这是党的二十大后他的首次国内考察。从烽火中走来的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红色基因一脉相承。长久以来,延安中学坚持弘扬革命传统,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如今,延安中学更是立足当地独特的红色资源,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探索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范本。刘素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延安中学的光荣传统继承好、发扬好,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在随后的学习讨论环节,与会工作人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时重要指示精神进行交流,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情况发表感想。习近平总书记到延安中学考察,此行总书记在教室里听同学们说理想,称赞他们人生目标明确,理想高尚,勉励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成立之初是为培养“有民族观念、有民主思想、有抗战建国知能的新青年”而创建。考察中,总书记希望延安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学习了延安精神的精神内涵,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要立足专业,不断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在专业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做研究,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2022级文物保护学卢晓彤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中学枣园校区考察时指出,希望延安中学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书记希望青少年学生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希望延安中学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勉励同学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表达了对这所历史名校和孩子们的殷切期待。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谆谆教导,给全省人民以巨大鼓舞,为奋力谱写陕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增添了强大动力,为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也应深入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深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做延安精神的传人,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光荣使命。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后,我一定会努力弥补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学习上多读书,在工作上多思考,多钻研,在思想上多追求,要用一个新姿态、新精神、新干劲,为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022级文物与博物馆学来欣源
其他

学生活动 | 我院2022级本科生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延安中学时重要指示精神主题班会

三件大事新闻资讯丨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文字
其他

激扬青春梦,奋进新征程|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

2022年10月,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自大会召开以来,文化遗产学院各级组织便认真关注,并结合学院特色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会、交流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研究生群体中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一、加强思想阵地建设,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党的二十大开幕以来,我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采取自主讨论、理论小组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组织推动全体研究生参与学习。10月16日,文化遗产学院全体研究生自发组织观看了大会开幕直播,同时我院古豳地考古队临时党支部、东天山尖甲坡考古队临时党支部等在考古工作一线的同志也同步观看大会直播并于会后积极交流讨论。10月17日下午,学院研究生分会组织召开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会,研究生分会秘书部工作人员刘素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论述,各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学习、工作进行了发言和交流讨论。10月20日下午,我院邀请西北大学
其他

激扬青春梦,奋进新征程|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

2022年10月,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自大会召开以来,文化遗产学院各级组织便认真关注,并结合学院特色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会、交流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研究生群体中落地生根、入脑入心。一、加强思想阵地建设,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党的二十大开幕以来,我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采取自主讨论、理论小组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组织推动全体研究生参与学习。10月16日,文化遗产学院全体研究生自发组织观看了大会开幕直播,同时我院古豳地考古队临时党支部、东天山尖甲坡考古队临时党支部等在考古工作一线的同志也同步观看大会直播并于会后积极交流讨论。10月17日下午,学院研究生分会组织召开了“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会,研究生分会秘书部工作人员刘素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论述,各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学习、工作进行了发言和交流讨论。10月20日下午,我院邀请西北大学
其他

“博望论坛”第173期 | 主讲人:王云霞 讲座题目《新时代文物保护立法——以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律保护为视角》

三件大事新闻资讯丨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END图文/
其他

习语典读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习语典读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其他

“博望论坛”第171期 | 潘玲:北方草原考古研究方法的思考——以匈奴、鲜卑考古研究为例

三件大事新闻资讯丨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新闻资讯丨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成功召开END图文/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三件大事

【关键词】三件大事为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三件大事”。·
其他

新闻资讯丨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成功召开

2022年11月26日上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于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和10-18会议室召开。本次大会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分为两个会场同时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大会大会主席团成员、61名学生学代会正式代表、15名研代会正式研究生代表和相关工作人员。本次大会共有八项议程,由王佳婷同学主持。01会议第一项,原野方舟同志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委员会做《大会筹备工作报告》。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及《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规则》等有关文件规定,并在学院党委和学院团委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筹备工作委员会先后召开多次工作会议,对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进行认真研究,详细安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02会议第二项,任梓璇同学宣读《代表资格审查报告》。根据《关于召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的通知》及《关于召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的通知》要求,出席本次大会的学生代表61人,研究生代表15人。与会代表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学习刻苦,认真负责,在各项学生会工作中表现突出,参会资格有效。报告在全体代表审议后通过。会议第三项,王佳婷同学宣读大会主席团成员名单,全体代表审议并通过。主席团成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恬
其他

聚前沿,促交流 | 我院教师与研究生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文章

editage.com/frontiers.精彩推荐党建活动丨“学习榜样,成为榜样”——赵丛苍教授科研经验分享座谈会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一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故宫讲坛走进西安”第36讲
其他

新闻资讯丨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022年11月26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三次学生代表大会暨第三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本次大会在主会场9-10会议室和分会场10-17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出席本次大会的有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波,团委书记雷茂林,党委组织员张梓彤,辅导员丁恬、原野方舟,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王俊驰,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何熙涛以及全体会议代表。大会由本科生王佳婷主持。本次大会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法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安莱学院等兄弟院校、院系发来的贺信。01开幕式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波致开幕词。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学院青年学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重要大事,是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的一次盛会,对过去一年学生分会与研究生分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踏入新百年新征程的第一年,考古事业越发受到国家的重视。他希望学院青年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重视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继续重视并加强考古工作,深化中华民族探源工程。希望同学们在此中华民族立志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能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建设世界一流考古学科贡献青春力量,为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献出青春热血。校学生会代表发言王俊驰代表校学生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文化遗产学院学生分会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学院团委、校学生会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全心全意服务同学的根本宗旨,发挥学院党政联系广大同学的桥梁作用,秉承“公诚勤朴”校训,在服务学院事业发展、同学成长成才、深化组织改革、丰富学院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坚信,今后文化遗产学院学生分会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能够继续恪守学生本分,牢记服务宗旨,营造平等氛围,以高度热情投身于同学服务、助力个人进步的事业当中,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创造崭新辉煌,谱写灿烂的青春篇章。校研究生会代表发言何熙涛代表校研究生会对大会的召开致以祝贺。他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关心、重视和支持研究生分会组织工作的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并对研究生分会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牢记使命任务,坚持思想引领,通过服务同学的工作,让思想建设更加深入人心,引导同学有序参加政治生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二是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巩固改革成效,围绕广大同学的根本性、普遍性、迫切性需求,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各项活动,推动研究生分会依法依章程高效运转;三是严管学生骨干,保持清新风气,积极从志愿者中发展培养骨干,并加强作风建设,研究生分会工作人员要心怀崇高理想,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赢得同学信赖,彰显组织价值。文化遗产学院学生分会代表发言张璐茜代表文化遗产学院学生分会向大会作《继往开来,赓续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的工作报告。报告从组织建设、学风建设、服务建设、活动建设四个方面回顾总结了文化遗产学院学生分会去年的工作,又以“把握思想动态
其他

我院师生参加“第十一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

2022年11月26-2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线上举行。我院副院长任萌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曹中俊、硕士研究生彭镁漫代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参加了本次论坛,曹中俊作为学生代表在开幕式上进行发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十八所高等院校的近百名师生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围绕“史前考古与社会”、“历史考古与文化”、“墓葬与美术”、“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等主题开展讨论,分学生发言和专家评议两个环节。参会人员▲期间,曹中俊和彭镁漫同学分别以《粟特艺术东传丝绸之路青海道——以彩绘棺板画为考察核心》(指导教师:罗丰教授)和《纳米SiO2-TiO2复合有机硅超疏水耐久涂层用于石质文物保护》(指导教师:王丽琴教授)为题进行了发言,任萌副教授对论坛第二场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细致地点评。论坛共评选出12名优秀报告人,我院曹中俊同学获得该奖。曹中俊汇报▲彭镁漫汇报▲任萌老师点评▲“第十一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旨在提升首都以及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考古学专业研究生学术水平,为研究生学术成果的展示提供一个专业平台,并促进校际间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交流与合作,为考古学教研工作的深层次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与会期间,我院青年学子积极展现自己的风采,并与参会专家、同仁深入交流学习,开阔了学术视野,提升了专业能力,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收益颇多。往期回顾“故宫讲坛走进西安”第36讲
其他

党建活动丨“学习榜样,成为榜样”——赵丛苍教授科研经验分享座谈会

2022年11月23日下午,我院文化遗产管理系师生联合党支部开展“学习榜样,成为榜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活动邀请我院赵丛苍教授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各位党员同志分享科研经验。活动开始,党支部书记刘卫红老师主持发言,他说,一直以来,文化遗产管理系师生联合党支部致力于支部活动的创新,从多角度将支部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学习榜样,成为榜样“就是党支部在此探索下开展的一个新的主题学习活动。学科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根本是传承,传承的真谛是不断传承创新。所以,学习榜样,传承榜样的精神力量是完善自身的必要途径。本次特别邀请赵丛苍教授为支部的博士研究生分享他的成长与科研经历,为同学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和借鉴。接着,在主题座谈会上,赵老师以“我的路”为主题,为大家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和科研经历,并提出了寄予与期望。赵老师的分享分为“成长与经历“、”努力与成绩“和”感悟与寄予“三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中,他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故事,将他的故事和感悟向同学们娓娓道来。在“成长与经历“中,赵老师结合自己从小求学的坎坷故事,其中有被迫辍学的无奈,也有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他总结出人生要有“重压不跨”、“再苦不怕”和“坚忍不拔”的特点,在逆境中坚定自我信念,在艰苦中不忘充实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同时,赵老师提到:“知识没有界限,主要是要做到一定的高度。”在“努力与成绩”中,赵老师勉励同学们在做学术时要有三种精神:创造精神,这代表着“不倦”;奉献精神,这代表着“不怨”;以及合作精神,这代表着“无私”。赵老师讲到:“我们做学术的,就应该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同样做一个重复的劳动可能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创造性的劳动得到的成果是大不相同的。”在我们进行科研工作时,同时也应该要有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不骄不躁,不计个人得失,只想着科研的成果是否是学界需要的,人民需要的。在“感悟与寄予”中,赵老师结合自己这些年深入环境恶劣的地区进行考古调查等的经历,提出我们需要有三个意识,即“做人意识“、“奋斗意识”和“祖国意识“,同时也为大家指明了实现这三个意识的途径,赵老师强调,坚定理想,才能如愿以偿;坚守意志,才能不畏艰辛;心中有阳光,才能大爱无疆;胸怀磊落,才能坦荡做人。在近两个小时的分享中,赵老师声如洪钟,激情满怀,支部的同学们也备受鼓舞。赵老师分享结束后,支部的党员同志们互相交流了感悟,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往期回顾“故宫讲坛走进西安”第36讲
其他

习语典读 | 一勤天下无难事

习语典读一勤天下无难事原典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一勤天下无难事。”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关键词】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为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其他

“故宫讲坛走进西安”第36讲 | 纪东歌:故宫陶瓷修复的古与今

孙伟刚:秦陵的发展与演变学生活动丨文化遗产学院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闭幕式顺利举行END图文/
其他

领学红色精神,共忆峥嵘党史 | 第十期:两弹一星精神

领学红色精神,共忆峥嵘党史★★★★★领学红色精神,共忆峥嵘党史。大家好,我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学生党员贺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两弹一星精神。在20世纪50年代时,中国共产党面对国际形势高瞻远瞩,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全国一盘棋集中攻关,在短短十余年内将“两弹一星”构想变成现实,创造了中国人民攀登现代科学高峰的奇迹。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精神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它是爱国战线上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创造的精神伟业。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一批又一批科学工作者持续接力,在艰难困厄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1967年6月17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上空爆炸成功,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出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太空,我国开启了走向太空征程的第一步。两弹一星精神,是当时的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中国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铸就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甘当无名无利的无名英雄,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奋斗了28年。中国核实验科学技术的领头人程开甲,举家搬迁至戈壁、沙漠广布的罗布泊,以为核武器而献身,让祖国能挺直脊梁站立于世界为自己的使命。除了这些青史留名的科学家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朝鲜归国志愿军、大学毕业生、工人和技术人员,放下枪支笔杆,扛起锄头和铁锹,在沙碛地扛着高温,顶着风沙,建立导弹实验基地,为核试验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习近平同志2011年1月26日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中国仍然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和挺拔坚韧的脊梁屹立于世界。新时代的党员则要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迎难而上,不畏劳苦,自主创新,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往期回顾“博望论坛”第170期
其他

“博望论坛”第170期 | 孙伟刚:秦陵的发展与演变

贾伟明: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欧亚大陆史前游牧考古学研究为背景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关键词】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继续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供广大师生学习。本期推送主题为:“二十大报告关键词——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其他

学生活动丨文化遗产学院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闭幕式顺利举行

11月21日,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第十九场学术汇报暨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闭幕式在学院举行,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任萌出席闭幕式,各年级研究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闭幕式伊始,首先由王宇轩、朱建兰、邢艺凡、李达仁、李燕、李宗敏六位同学进行学术汇报。六位同学结合专业方向与思考依次分享研究报告,语言流畅、内容充实、观点创新、思路开阔、结论严谨。任萌老师从学术研究、学术汇报两个角度,对每位同学的汇报都做出细致点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汇报结束后,任萌老师为本届学术月闭幕式致辞。任萌老师首先对本届学术月四十余天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对参与报告的138位汇报人以及参与组织学术月汇报活动的幕后志愿者的努力表示了感谢。任萌老师回顾往年的学术月活动以及自己参与学术月的亲身经历,指出本次学术月的汇报主题有广度、有深度,时间跨度早到旧石器时代,晚到延安革命文物研究,前后延续了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之久,涉及到的地域范围西至东亚,南至云南、东南亚,北至北方边境。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课题较之前都有了非常大的延伸,这充分表明了学生们学术视野上的开阔和研究思路的活络。同时,任萌老师也对以后的学术汇报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完善汇报分组,将同一主题的汇报人分为一组,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汇报内容;二是将学术汇报办成研讨会的形式,方便大家充分畅所欲言、直抒己见。最后,任萌老师祝愿今后的学术月能够再接再厉,办成同学们喜爱的、老师们认可的品牌活动,为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至此,文化遗产学院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圆满闭幕。本届学术活动月通过学术汇报、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拓宽了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弘扬了笃学、尚学的学术风气,增强了研究生对主责主业的认识,坚定了学术信心和初心。相信通过本次活动的经验积累,我院在之后的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中将会再上层楼,更好地为广大研究生、为学术活动服务!往期回顾讲座回顾|“博望论坛”第168期
其他

讲座回顾|“博望论坛”第168期 贾伟明: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欧亚大陆史前游牧考古学研究为背景

2022年11月18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168期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考古系、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伟明研究员主讲,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马健主持。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300多名校内外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开始之前,马健教授首先介绍了贾伟明教授的个人求学经历以及学术背景,接着向大家解释本次讲座主题,并对贾伟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感谢。讲座现场▲主讲人贾伟明教授▲主持人马健教授▲讲座主要内容讲座伊始,贾老师首先讲述了民族考古学和游牧的概念界定,强调民族考古学一定是以考古学研究为目的,而游牧首先是经济形态,季节性转场游牧是其确切表达。接着简要回顾民族考古学历程,20世纪过程考古学开始以现存原住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来阐释史前遗迹,到了21世纪,民族考古学应用于游牧田野考古,但总体上仍然滞后。贾老师指出研究游牧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六点:游牧与农业同样是具有战略性、复杂性的经济活动;游牧在特定地区是先进的经济形态;游牧经济是游牧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起源于游牧的工具和技术成为世界文明起源的关键性因素;欧亚草原游牧社会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对中华文明起源起着支撑作用。然后,他从国外学者对于游牧考古方面的研究现状出发,讨论了哈扎诺夫《游牧人群与外在世界》中将游牧人群分为四类,但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农业几乎存在于各个游牧社会之中等,阐释了游牧经济起源的研究-环境说,认为中国北方地区起源的文化交流互动和人对环境适应的产物,并为大家介绍了罗杰·克里布、克劳蒂亚·张等西方游牧考古学者以及他们所做的研究工作。在第二部分,贾老师举例了欧亚草原的史前游牧考古。他指出欧亚草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使得游牧文化在此孕育,并成为天然的东西方交通地带,必须重视这一地区。贾老师首先围绕颜那亚文化对于游牧起源的贡献进行讲述,颜那亚文化出土马奶制品,结合最近博台文化普氏野马转为家马而非现代马来源的发现,认为欧亚草原家马很大可能是来源于颜那亚文化,并且牛羊猪在颜那亚文化中也有发现,是继承于当地的新石器文化。颜那亚文化具有牧马、有实心轮子的四轮车、使用马奶、骑马放牧、主要饲养牛羊、季节性转场、红铜冶炼技术,是畜牧文化、游牧文化起源绕不开的话题。接着举例内亚山地走廊的游牧考古。大利遗址一期发现居址、墓葬、岩画,红彩岩画可能是属于切木尔切克文化,年代在公元前2700-2600,大利二期属于安德罗诺沃文化。大利东北500米的塔什巴遗址,墓葬中出土当地最早的小麦。这两个遗址由于它们所处海拔在900~1000米并且周围有现代游牧居民,被推定为游牧遗址,但当时的当地居民是不是采用游牧经济还需要进一步的直接的考古证据。贾老师之后以吐祖赛遗址为例讲述了伊犁河下游的游牧考古实践。吐祖赛遗址具有固定居址,且遗址地层堆积连续,实际上证明了该遗址是定居的畜牧业加农业。第三部分,贾老师详述了自身在博尔塔拉河上流进行的民族考古学实践。他首先介绍了博尔塔拉河流域分布着众多青铜时代聚落,发现了很多不规则形状的居址,其中胡斯塔遗址应属安德罗诺沃联合体,当地人很早就受到了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影响。阿敦乔鲁遗址也处在这个区域,考古发现了房址及附属建筑。其次贾老师认为新疆史前聚落存在两大聚落形态,即绿洲田园聚落和草原牧园畜牧游牧聚落。南疆的小河文化分布在雅丹高地上,经济形态混合多样,采用渔猎经济形态的罗布人居住形式也与小河人相似。北疆则不同,发现的居址多是人类居住建筑外还附有数个附属建筑用作储藏室或者牲畜圈。放到阿敦乔鲁遗址上,贾老师在自然资源是支撑古今生业模式的基础的立论之上作出两个推理,即传统生业模式限制在本地环境资源的范围内;古今环境资源相似,则古今生业模式相似。并通过本地现代环境资源调查、本地传统经济模式与娱乐形态民族学调查、古环境复原与现代资源的比较、假定阿敦乔鲁经济形态四个步骤,了解到阿敦乔鲁遗址处于湿地地貌,当地四季三地转场放牧形式普遍,三个季节性营地具有不同形态,在进行了古今湿地资源比较后假定阿敦乔鲁遗址应为一处冬季营地,并列出遗址景观分析、植硅体分析等季节性证据,确定了该遗址的游牧性质。最后,贾老师提出畜牧-游牧遗址的认定标准为:牲畜圈、家养动物遗存、现代游牧营地、高海拔居址以及季节使用证据如不同季节的动物粪便、饲料种子的季节性等,并进一步指出游牧产生的动因、游牧社会的聚落考古研究以及游牧社会复杂化的考古特征都需要再进行研究讨论。讲座之后,就线上线下师生们提出的胡斯塔遗址附属建筑的确定、畜牧和游牧在考古学上的区别等问题,贾伟明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最后马健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并向贾老师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听众提问▲往期回顾学术活动|我院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讲座党建活动
其他

学生活动丨“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党史校史知识竞赛圆满结束

近日,党的二十大在京召开,又正值西北大学百廿华诞,为引导我院青年学子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校情怀,11月20日下午,我院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党史校史知识竞赛活动。本次竞赛主要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中的新观点、新论断及党史、校史等相关知识展开,设置初赛、加时赛、决赛3个环节,共有来自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4支队伍参赛。初赛初赛为笔试,共设50道题目,其中20道单选题、20道多选题和10道判断题,得分排名前六的队伍进入下一阶段比赛。参赛队员们积极沟通、沉着答题,在15分钟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场面十分热烈。加时赛由于有3支队伍并列第六名,比赛进入加时赛环节。在综合考虑选手答题正确率与速率的情况下,最终“啊对对对队”以高分胜出,成功拿到晋级决赛的最后一张门票。决赛最终进入决赛的6支队伍为:怎么不算队、花园宝宝队、管他对不队、参与就是胜利队、什么都队和啊对对对队。决赛为现场问答,每队抽取一套题目,每套共有18道题目,其中6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和6道判断题。整个过程气氛紧张激烈,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最终,经过激烈角逐,本次党史校史知识竞赛前三名的队伍为:第一名TOP参与就是胜利队第二名Second管他对不队第三名Third什么都队“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史校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历史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其他

学生活动丨文化遗产学院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月汇报日程安排(11.21)

✦✦✦学院已初步确定了第十六届研究生学术月汇报日程,并安排答辩小组和研究生会志愿者参与活动。现将第七周汇报日程安排及相关注意事项公示如下,请相关人员认真准备,按时参加。✦
其他

学术活动|我院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讲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我院研究生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一步明确学校学术规范标准,培养学术规范理念,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11月18日下午,我院邀请研究生院王全伟老师面向2022级研究生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专题讲座,系统解读学术不端案例、国家政策文件和学校相关规定。2022级研究生辅导员原野方舟主持本次讲座。原野方舟老师就本次讲座的背景和“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介绍,指出研究生的主业是科研,国内部分学生和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学术不端行为,校外校内也有学术不端的现象和案例,并强调,作为研究生,应当认真对待学术,积极参与相关专题讲座。王全伟老师首先从“学术不端”案例分析展开,他向参会学生特别强调,学术不端是绝不能踩的“红线”,连续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也表明了国家对学术不端“零容忍”的坚定态度。王老师结合多个与研究生密切相关的案例,细数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向同学们阐明了学术不端行为所产生的重大负面社会影响和责任人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他指出,端正的学术态度决定一切,预防学术不端,首先离不开思想、制度层面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重防微杜渐和标本兼治。同时,王全伟老师还系统介绍了我校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规定,我校采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出台《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办法》提供文件指导,严格层层落实,不断适应和贴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人一律依规严肃处理。王老师对参会同学特别提示到:研究生要知晓和学业相关的学校政策,尤其要对《西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西大研〔2021〕30号)这一基础文件有详细了解。最后,他也鼓励大家,研究生面对多种压力,抵制学术不端,不仅需要规章制度的外部约束,还需要研究生及导师的道德自律精神。第一,希望大家多一些追求;第二,希望大家多一点思考;第三,希望大家多一分坚守。往期推荐党建活动
其他

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还能这样学党史?学院推出红色桌游新玩法啦

重温百年风华致敬峥嵘岁月2022年的中国共产党已走过101周年的光辉历程初心如磐,使命在肩202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迎来了73周年华诞初心如炬,征途如虹为更好引导学院广大青年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深青年党员对党的认识,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灵活创新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同时在意识形态阵地的最前沿和新媒体环境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四史”,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精神伟力,以更加昂扬的面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院党委将举办系列红色主题卡牌桌游活动,包含“红色记忆”系列桌游(红色记忆、金色军号、墨色山河),《强国梦》文创桌游,《百年风华》红色剧本杀等。NO.1
其他

党建活动 | 文化遗产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预告

文化遗产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踔厉奋发担使命勇毅前行谱新篇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我院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师生纷纷表示,要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特组织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活动安排如下:01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开展集体学习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院党委中心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增强广大师生做好考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考古工作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任务中的积极作用。02各师生党支部、临时党支部进行主题学习我院各师生党支部展开学习,邀请“红桅杆”思政理论学习社团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校外考古队临时党支部在实习基地开展学习,谈心声,聊发展,进一步贯彻学习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03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实践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综合素质,我院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第465期党课培训。培训以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讲授、专题报告等理论讲解和爱国卫生运动活动,引导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04重温党史忆征程
其他

习语典读 |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习语典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其他

“博望论坛”第169期 | 主讲人:张卫星 讲座题目:大一统格局与秦始皇陵考古认识

牢记使命凝党心——红色观影”主题党日活动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其他

“博望论坛”第168期 | 贾伟明: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欧亚大陆史前游牧考古学研究为背景

教授时间:2022年11月18日(周五)14:00-16:00地点:文化遗产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研究中心(9-10室)腾讯会议:661
其他

二十大报告关键词 | 大会的主题

【关键词】大会的主题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遗产学院将推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系列栏目,帮助广大师生更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期推出关键词——大会的主题。·
其他

讲座回顾|“博望论坛”第一百六十七期 王小蒙:耀瓷与“秘色”

耀瓷与“秘色”2022年11月11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一百六十七期--耀瓷与“秘色”以线上会议形式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古陶瓷古外销瓷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蒙研究员主讲,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冉万里主持。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及其他高校师生近二百人参与此次讲座。讲座伊始,冉万里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王小蒙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以及主持发掘的考古遗址,并向王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感谢。主讲人
其他

交流相长 | 我院举办学术论文投稿经验分享会

为帮助我院学生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树立学术信心,在全院上下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确保新学期新征程开好头、起好步,11月8日晚,我院举办了学术论文投稿经验分享会,2020级考古学博士生曾丽、2021级考古学博士祁翔、2020级文物保护学硕士鹿瑞聪、王若苏与会分享交流,会议由辅导员原野方舟主持。曾丽通过写作、投稿、心态这三个方面展开了分享。她认为在写作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术思维:用提出问题-论证问题-得出结论去建构自己的文章,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流畅、用词巧妙、标点准确、图表美观。例如在发掘简报的写作中,既要重视各类插图的重要性,也要对能插图进行准确描述。祁翔的分享从选题原则展开,他提出,论文选题时需要把握创新性与沉淀性的协调,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可行性。在进行选题时可以考虑广泛阅读文献、参与相关课程并积极与导师沟通。其次,论文写作时可以不按框架顺序写,可以采取“先中间后两端”和“先难后易”的思路。鹿瑞聪主要分享了投稿外刊的一些经验,首先在期刊选择上,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帮助选刊。从网站提供的信息中,根据论文类型进行有侧重的选择,还可以通过提交邮箱和姓名进行审稿人的选择。王若苏建议要学会在投稿期刊网页的数据库中搜索以往文章,校正自己的论文格式。最重要的是,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有亮点、创新点,能否达到期刊平均水平。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论文的写作、发表无疑是学术成果最直接的展现和评定方式,论文投稿、专家评审的过程,也是检验一个研究生一段时期以来学术水平的过程。西北大学考古学科作为世界一流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平台、一流的资源、一流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希望通过本次的经验分享会,能更好地帮助我院学生提高站位,更新学术论文写作的理念,深化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优化成果产出,共同为把世界一流考古学科建设得更好、更强、更深入而不懈努力。讲座回顾|耿国华——文物快速采集与虚拟修复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党旗引领青春路
其他

党旗引领青春路 | 履践致远 万里可期——2022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罗怡

个人简介罗怡,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22级考古学硕士,中共党员,现为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会学习部工作人员。本科就读于西北大学,曾为文化遗产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荣获两次校级二等奖学金,一次校级一等奖学金,学生干部标兵等荣誉,后推免至本校继续研读。#V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