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

其他

文艺批评 | 王晓平:从“新女性”到“新新女性”的跋涉之路 ——丁玲身份认同的转变与她的小说创作

然而,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作家呈现农民心态的不可能性。缺少“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情”的原因,乃在于作家对工农大众缺乏信心和信任感,因而她无法加入他们而真正成为其中一员。他们仍然是她的外在的他者。
其他

第六代导演电影赏析:《达达》的“青春成长”主题与叙述策略

[10]参见新闻采访报道《南方周末:张元“地上”十年,举重若轻》,http://ent.sina.com.cn/m/c/2009-09-11/18072695459.shtml。
其他

第六代导演电影赏析:《十七岁的单车》

[2]王彬:《从解构走向整合——20年来大众文化影响下的青年文化嬗变》,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其他

解读王安忆的《长恨歌》:唯物主义视角观下的上海市民变迁

让我们观看文本《长恨歌》第二部如何提供一个历史秩序的版本,其间充满了社会主义话语与资产阶级文化残余的摩擦与共谋。
其他

论《灵山》寻求个人主体性的困境

“你”的道德堕落同样是一种迷茫的表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失去作用,“你”的价值观是“人活着不就图点快活,傻瓜才专去找不痛快。”[]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消极地对待生活,这种个人主体是狭隘的。
其他

论贾樟柯晚期电影的叙事策略: 平民主义还是“精英视角”?

打工者小辉为逃避因为他搭讪聊天而致残的工友的误工费,来到东莞一家夜总会谋生,从中邂逅美丽的同乡。但爱情敌不过现实,对这个内心空洞的青年来说,似乎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他毫无任何征兆地跳了楼。
其他

王晓平 l 论贾樟柯晚期电影的叙事策略: 平民主义还是“精英视角”?

其实,这个影片根本上并没有“扶起”这些“强盗”“歹徒”;相反,而是在同情的面目下,将他们的“罪愆”暗示为个人在贪婪、欲望等“原罪”作用下走上迷途的狂暴,将他们无奈中的爆发展现为一种“奇观”。
其他

文艺批评 | 王晓平:从“汉学主义”批判到探寻中国现代性主体的跨文化研究

document.write("二十年多来的中国学术思想界,在引入西方的后现代、后殖民理论和批评的基础上,展开了关于自身学术主体性的艰辛探索。本文以比较文化研究学者周宁自1990年代以来的学术探索和研究为例,总结了这段历程的成就和得失".replace(/\r/g,"").replace(/\n/g,"").replace(/\s/g,"
其他

王晓平 l “后革命时代”的英雄和爱情叙事与历史健忘症,与(自我)救赎的希望(下)

隔了那么长时间,很多细节模糊了,很多枝节丢失了,留下来的就是最主要的,我能想到去概括的词就是:美。那种身体的、情感的,甚至是环境一起造的美感,就在心里孕育成长、放大,好像它自己也是有生命的。[31]
其他

王晓平 l“后革命时代”的英雄和爱情叙事与历史健忘症,与(自我)救赎的希望(上)

而他的悲惨结局——喜欢上文工团的“团花”林丁丁,却遭人撞见而受到处分下放偏远连队,遭遇战争而失去一只手,旋即退伍,生计困难,遭到“联防队”当街欺负,是为了证明“在那个年代,好人不配有青春”[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