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通识教育

其他

开学典礼 | 李建中:游于珞珈

亲爱的2023级全体本科生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师欢迎各位来中国最美大学开启新的人生!美丽的珞珈山,在樱花城堡与宋卿体育馆之间,有一只凌空翱翔的鲲鹏。这只鲲鹏来历非凡:说近一点,它来自上世纪77、78级校友的馈赠;说远一点,它来自公元前四世纪的一部华夏经典。在《庄子》这部书中,“鲲”和“鹏”是两种不同的生物:“鲲”是鱼或者鱼卵,鹏是大鸟。在隐喻的意义上说,同学们进大学之前,已然由鱼卵成长为鲲;进大学之后,需要思考如何由鲲成长为鹏。“鲲”何以成“鹏”?游!我今天就讲这个“游”:游于物,游于艺,游于心。01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通识快讯 | 且思且行,先修致远!武大这两门“金课”走进高三课堂!

文章来源于武大招办三!二!一!开讲!大一从高三开始?武大先修课来啦!2022年,面向131位外语类保送生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首次开讲先修课讲什么、怎么上……小招邀请到了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张申威老师、外语类保送生吴苏同学(毕业于武汉外国语学校)外语类保送生朱紫涵同学(毕业于杭州外国语学校)听听他们在先修课中的收获!在高三年级上大一的课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022年,武汉大学首次将通识教育必修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带入高三课堂,面向131名外语类保送生开讲!大一开学后,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先修课程学分的认证,快快跟随小招一探究竟!(从左向右依次为:张申威老师、吴苏、朱紫涵)01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山内山外 | 新一周讲座速递

11月16日校内讲座信息11月14日校外讲座信息11月15日校外讲座信息【主题】文学翻译与英语写作所教会我的事【简介】对于中文是母语的人士,用英语写小说最大的困难究竟是什么?主讲人会从一次失败的中译英经历谈起,聊聊中英两种语言不同的运转方式,审美倾向以及用英语写作之后所带来的体悟。【时间】2022年11月15日(周二)10:00-11:30【主持】钱佳楠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公众号模版征集大赛 | 通识使青春展翅,设计让生命飞翔

公众号模板征集大赛为创建有武大特色的通识文化,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通识教育及中外文化的了解,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决定结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3.0”的教学实践,开展“武大通识教育”公众号模版征集大赛。活动须知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18日活动对象:武汉大学全体在校学生活动流程1、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通识文献 | 王德峰:追求真理是年轻人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往往不得不在大学毕业之后暂时服从某种职业;服从这种职业是没错的,因为这是谋生的需要,谋生总是第一位的事情。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自由固然不是钱可以买到的,却往往会因为钱而被卖掉。问题在于,当我们终于可以不需要为谋生而出卖自由的时候,是否还能有理想,还能因为那理想再把自由赎回来。倘若根本没有人生理想,那么就永远不再可能把那个卖掉的自由赎回来了。文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小班研讨|皮影戏:《庄子》——人生而自由

中国皮影艺术,俗称“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让观众观看白色幕布上平面人物剪影的艺术形式,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相传皮影戏起源于西汉,兴于唐朝,而后由北宋都城发端流传,于全国各地扎根繁衍,并逐渐形成了各个区域特有的流派。而在近现代,皮影艺术曾数次遭遇严重打击,改革开放之后,这一艺术形式在遭到重创之后逐渐重新回到人民的视野当中。但在快节奏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局限性,这一辉煌的民间艺术,也正面临严峻的传承与发展难题。而就在2022年10月14日,在医学部8教205教室的一次以艺术呈现为形式的小班研讨课堂上,医学院四小班第一小组的毛伊宁、吕程果、詹芳、刘俞葶、沈颖同学十分惊喜地带给了大家一次皮影戏的演出。授课内容:《庄子》授课班级:2022级基础医学三班第四小班第一小组大班老师:鲁家亮小班助教:李昱锟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山内山外 | 新一周讲座速递

山水诗与画中的空:以王维和赵孟頫为例【主讲人】凌超(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主持人】常慧琳(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主办机构】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月底截止,十二所高校共同推荐丨第三届湖北省大学生影评大赛征稿启事

获奖公示评审进程和获奖结果将同步在湖北文艺网、湖北省电影家协会官方微信、湖北省影协青委会官方微信“第七次浪潮”上同步公示。参赛者可提前关注,以便咨询比赛详情和了解比赛进度。09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公众号模版征集大赛 | 通识使青春展翅,设计让生命飞翔

公众号模板征集大赛为创建有武大特色的通识文化,丰富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通识教育及中外文化的了解,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决定结合“武汉大学通识教育3.0”的教学实践,开展“武大通识教育”公众号模版征集大赛。活动须知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18日活动对象:武汉大学全体在校学生活动流程1、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山内山外 | 新一周讲座速递

11月2日校内讲座信息11月3日校内讲座信息10月31日校外讲座信息11月1日校外讲座信息11月2日校外讲座信息11月3日校外讲座信息11月4日校外讲座信息11月5日校外讲座信息注:讲座信息由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搜集而成,仅作为信息汇总。武大通识不对讲座内容及组织情况负责。图文整理:张茜雅责任编辑:李猛、雷娇娃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通识教育大讲堂第四十一讲预告

通识教育大讲堂第四十一讲预告讲座题目:《“自我”与“他者”:儒家关系伦理的多重图像》主讲人:王中江时间:2022年11月2日(周三)19:00腾讯会议ID:415644054B站直播房号:23941879抖音直播账号:1549454663承办单位:本科生院、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要内容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建立了普世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从孔门两个语境中的文本和故事入手,借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论集《论语》以及早期儒家的其他文献,结合孟子和荀子的论说,围绕自我与他者应该如何相互对待,围绕智者如何认识自己与他者的相知之道,围绕仁者如何自爱、爱人和被爱的相爱之道等,证明儒家还具有一种更强的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证明儒家的伦理图像是多重的。主讲人介绍王中江,主要致力于儒家和道家哲学、出土文献和近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现任郑州大学哲学学院兼职教授和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特聘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老子学研究会会长。新近著有《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的谱系探微》等,主编《中国儒学》(合作)、《老子学集刊》、《哲学中国》等。责任编辑:李猛、雷娇娃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师生对话|用“高自主性学习”消除经典阅读的功利性和空虚感

编者按文学院22级刘颖清如同学给授课老师王怀义教授写信,谈到她在学习《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时的困惑和收获。作为大一新生,中学阶段已习惯了“被布置任务”与“完成任务”。而《人文导引》课堂则赋予同学们高度的自主性,鼓励同学们用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对经典的理解。随着书单的加长、学业的加重,焦虑也会滋长;而经典阅读的不足和知识空缺的扩大还会带来空虚感。如何用“高自主性学习”消除经典阅读的功利性和空虚感,清如同学在信中向老师谈了她的体会和认知,很真诚也很深刻。王怀义老师见信后,当天就写了回信。王老师说,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都应谦恭自省,学会理性思考和表达,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有效讨论,从而形成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大学生要高度重视“高自主性学习”,甚至可以说,在大学里,谁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征得刘颖清如同学和王怀义教授的同意,公众号推送这两封师生书信。通识课程乃至所有大学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礼记·学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记》又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师严”加上“善学”,好课就会产生,师生均能受益。刘颖清如同学的信武汉大学文学院2022级学生刘颖清如敬爱的王怀义老师: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通识文献 | 诺贝尔奖与通识课程

引言:北京时间10月3日,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的著名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权威——斯万特·帕博(Svante
2022年10月2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山外有山丨新一周校外线上讲座速递

10月24日校外讲座信息【主题】社会研究方法的学习重点与难点【时间】2022年10月24日(周一)14:00-15:00【主讲】风笑天(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主办】贵州大学【观看方式】腾讯会议:258-762-558【主题】在线教育中高效沟通实践分享【时间】2022年10月24日(周一)14:00-15:30【主讲】卢春林(随锐科技通信云工程研究院院长)【主办】北京理工大学【内容】视频通信技术如何助力在线教育、在线教育高效沟通实践分享【观看方式】直播地址:https://live.zhumu.com/users/auth/7415d99f4ac243e19ea1ece18d6c9637/uZh64t7UkkHOpOsHvh59ew%3D%3D【主题】历史大数据的挑战与量化历史的价值【时间】2022年10月24日(周一)14:00【主讲】林展(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容】近年来,量化历史在国际和国内学界发展较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析方法,本讲座详细说明其研究步骤,分析其在应对历史大数据的挑战等方面的价值。【地点】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日新楼104【观看方式】腾讯会议:660533908【主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三)【时间】2022年10月24日(周一)8:30-18:30【主讲】熊铁基(华东师范大学)等【主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观看方式】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ncnwpHcnVM5oci8k1AtPqQ【主题】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集体备课 | 解法意,探法则——如何讲好《论法的精神》

10月14日,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组于文理学部第六教学楼106教室展开2022年秋季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由经济与管理学院李雪松老师主持,法学院伍德志老师和哲学学院周可老师主讲,主讲经典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两位老师与参加集体备课的老师共同探讨《论法的精神》的当代意义以及该经典在人文导引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01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小班研讨丨须防真小人,更“甄”伪君子

授课内容:“真小人”和“伪君子”之辩授课班级:计算机学院2022级第一大班第二小班大班老师:李建中教授小班助教:李猛研讨方式:学术会议三个关键词:真小人、伪君子、当今社会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放眼华夏民族的历史,关于君子小人的议论从未停止。君子“正”,小人“邪”,君子“善”,小人“恶”……但君子和小人并不总是黑白分明,从中延伸出的“真小人”与“伪君子”,尤其是“伪君子”界限模糊,有所相似的概念更能引发人们的讨论。在本学期《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的第二次小班研讨上,计算机学院第一大班第二小组的同学在李猛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关于“真小人”和“伪君子”,哪个对社会的危害更大?”的激烈讨论。从论题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所探讨的内容中含有三个关键词:“真小人”、“伪君子”和“当今社会”,我们不但要探析何为君子小人,更要探讨在当今社会里,哪一种角色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张智清同学进行课堂论述一个观点:伪君子危害更大若想对一个问题展开深入地思考,我们先要明确其概念。何为真小人?何为伪君子?何为真小人?人格卑鄙谓之小人。“真”小人便是对于自己低劣的品质和卑鄙的行径不加掩饰,大肆任其污染环境、影响他人,妄图以此方式来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内心中扭曲的快感。“真小人”中的“真”可理解为真正的、严重的,明显的造成了危害。何为伪君子?人格高尚谓之君子,张泽远同学提到,君子追求仁,周而不比、成人之美、自强不息。而“伪君子”的重点在于“伪”,“伪装”、“伪善”,伪君子就是假装道德高尚,人格崇高,而实则掩饰自己的不道德行径、虚伪市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讨论初期,小组的同学就默契地达成共识:尽管“真小人”和“伪君子”的特点和侧重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是社会的蛀虫,所以在本质上都是小人。但是真小人和伪君子,到底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对于这个问题,在小组讨论环节,认为“真小人”危害更大的同学恰巧与认为“伪君子”危害更大的同学在人数上打成了平手。认为“真小人”的危害更大,是因为真小人的破坏性明目张胆,无所忌惮。黄魏磊同学认为:真小人极端自私,毫无负罪感,相较伪君子,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更深;张智清同学认为,真小人是完全的不明事理,不可教化,而伪君子或许还有可教化的空间。强调伪君子比真小人危害更大,是基于伪君子造成暗中使邪恶蔓延,难以察觉,但事实上,“真小人”也会造成所谓“不可见的影响”——他们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促使恶的滋生。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在监控下,在众目睽睽中,竟作出如此恶行;而伪君子至少会把平常的“恶”隐藏起来,不敢随意挑衅正常的社会秩序。“真小人”会使恶的风气传播开来,使罪行落到了实处,这种时候,真小人的破坏性就更大。另一方面,覃越同学提到了伪君子对于社会的伤害,更多的是“伪君子”成为“真小人”的一瞬间。既然要伪装,那么他们就需要客观上对社会有一些帮助,例如很多做慈善的明星、企业家,在事实上是“伪君子”,但无法否认他们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恶”需要掩藏,甚至的确有所善行,这是不是比相较于“真小人”好了很多呢?而认为“伪君子”的危害更大,则是因为“伪君子”更难以防范。张泽远同学借用了易中天教授“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观点,认为“伪君子”更加难防;粟一航同学做了一个精彩的比喻:真小人如洪水,而伪君子如酸雨,而社会中维护道德规范的力量则是堤坝。堤坝不牢时,洪水会比酸雨更能摧毁社会中的一切。而有了牢固的堤坝,洪水不足为惧,酸雨的渗透却会瓦解堤坝,腐蚀社会。可见真小人和伪君子对社会的危害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当国家不够强大,社会中没有足够的强制力维护道德规范时,真小人的危害将排山倒海。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大多穷兵黩武,勾心斗角,“仁”的道德准则受到践踏,孔子也感慨“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而今天远在大洋彼岸的墨西哥,毒枭盘踞,只手遮天。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维护道德规范的力量太过薄弱:尽管有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春秋战国的分裂乱世依然绵延了五百年,孔子终其一生没能将儒家学说推广开来;墨西哥军队无力消灭毒贩,禁毒工作难以推进。在这种情况下,真小人横行,危害社会,伪君子可谓“相形见绌”。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处于和平年代,治安情况更是于世界名列前茅,社会有足够的力量维护道德规范,去惩罚“真小人”,“任何邪恶终将被绳之以法”,在他们要造成更大的危害之前,就已被制裁了。王洪涛同学提到了:在当今社会,“真小人”这种彻头彻尾的坏,显然是不会有太多追随者的,而“伪君子”则不同,在被人们称伪之前,他们可能已经占据了社会道德的制高点很久,影响了很多人。“伪君子”被揭穿的时候,便是很多人信仰崩塌,三观尽毁的时候。粟一航同学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伪君子依靠其伪装,更能成为灯光下的阴影。与真小人明面上的恶不同,伪君子则会渗透到社会各处,攫取自身利益,危害大众,而且身处要职的伪君子,更会透支人们对权力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伪君子对社会的危害会更大。我们国家要严抓“贪腐大老虎”,要动用大量社会资源整顿娱乐圈风气,就是不想让这些“伪君子”的势力恣意生长,给社会造成更加不可估量的损失,危害一方。综上所述,是伪君子更加可怕。最后,这个观点的得到了两方观点支持者的共同认可。问答与点评在小组发言人完成陈述后有一个简短的问答环节,有同学对第二小组发言人在论据中用到曹操和刘备作为案例提出了质疑,指出小说中的刘备虽然有假仁假义之嫌,但历史上的刘备谥号“昭烈”足以说明其品行,而曹操也被小说丑化了,真实的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并由此引用了清代王永彬“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的观点,认为君子小人,还是要以实际的行为来说话。这一观点为第二小组的讨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向度。同学们针对课题内容进行小组研讨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集体备课 | 《史记》与使命

2022年上学年人文导引团队集体备课进展顺利,陆续完成新增两讲(《为什么读经典》与《学术写作入门》)及12部经典中的六讲的集体备课,这学期备课任务围绕剩下的六部经典展开,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由此拉开序幕。9月23日上午10时,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组于文理学部第五教学楼308教室展开第三轮集体备课,此次备课由历史学院鲁家亮老师主持,历史学院吴兆丰老师、文学院肖圣中老师主讲,主讲经典为《史记》,关键词为“使命”,探讨史记与“使命”的关系。01
2022年10月5日
其他

山外有山丨新一周校外线上讲座速递

10月4日校外讲座信息【主题】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黛爱情的心路历程及其悲剧【时间】2022年10月4日(周二)19:00-20:30【主持】张庆善(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
2022年10月4日
其他

集体备课丨“中国精神”的五个关键词

2022年暑假期间,《中国精神导引》课程组连续开展了11次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活动。8月15日,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国精神导引》课程组的第一次教学研讨、说课展示及集体备课活动在文理学部第五教学楼212教室展开。本次集体备课中出现了许多新面孔,多位新教师的加入为《中国精神导引》课程组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有意引入《中国精神导引》课程的湖北商贸学院也派出了专家团队参与本次集体备课。此次集体备课由课程负责人杜莉老师主持,任艳、张萌、刘沁、吴默闻、史珊珊等五位青年教师分别就《中国精神导引》课程中的“和而不同”、“爱国统一”、“知行合一”、“仁者爱人”与“世界大同”五个章节进行说课。课程组的老师们就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精神导引》课程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新进教师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课程首席专家及负责人左亚文老师针对《中国精神导引》的慕课建设工作及新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布置,还专门邀请了陈训威老师就慕课制作的准备与设计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分享。课程组老师就课程筹备展开热烈讨论一、和而不同任艳老师针对“和而不同”精神这一章的内容,从学情、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对学情的分析中,任艳老师提到,要对学生的“已知”、“未知”、“欲知”有准确的认知。其中“已知”是目前学生已学过的中国精神课程中的内容,这一部分与我们要讲的“和而不同”有什么联系,对于整个的中国精神的理论体系和框架要有一定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未知”指的是我们这一章节的课程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包含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和观念。这就是本专题要讲授的内容。而针对学生的“欲知”,我们要发现和认识学生有哪些错误思想观点,并引导和纠正,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予以回应。这些对于学情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具针对性。任艳老师讲授“和而不同”精神在教学理念部分,任艳老师重点强调了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她认为我们大学的课程一定要有启发性,在一堂课中一定要有一些问题是有启发性的,让学生不仅接受到知识的传授,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仍然有相应的思考。与此对应的就是问题链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入脑、入心、入行。在教学目标部分,任艳老师将教学目标分为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在这个专题中,知识目标包括“和而不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和而不同”精神的概念,重要性和本质内涵。能力目标则是学生在掌握这样的知识之后,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自己和自己的身心关系。而价值目标则侧重于达到文化认同,民族精神认同以及文化上的自觉。最后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任艳老师通过提问与互动对“和而不同”精神的导入,从和之源,和之生,和之道,和之用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和而不同”精神的内容。从声音之和到和同之辩,从“他和”“否和”“中和”到“阴阳之和”,解释了和谐与和谐精神的源起与内涵。更进一步阐释了中华和谐精神的和之道,并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和谐精神在现实中的应用,包括“天和”、“人和”、“己和”。二、知行合一刘沁老师在讲述“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提倡要从王阳明的生平背景出发,理解阳明先生所处的时代困境——功利主义的时代困境,才能更好的理解阳明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的内涵。在对阳明先生的时代解读中,刘老师认为,功利主义的背后是更为深刻的价值虚无主义的问题,这和我们在现代语境中面临的问题是有根本的一致性的。刘沁老师讲授“知行合一”精神内涵刘老师选取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作为主要材料,对于功利主义的时代困境做出了现代解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是内外割裂造成了功利主义的时代困境,基于此阳明先生才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这是“知行合一”的缘起。除此之外,对于《礼记•大学》中的诚意篇,刘老师也着重提及,认为这是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思想的来源,也是经典依据。在解读“知行合一”的思想内核时,刘老师提到,阳明先生的立言宗旨是“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要明确知行的本体,不能为私欲所阻隔。在知的过程中已经做出了主观的判断也即是有所行,故而知行本就是一体的。三、仁者爱人吴默闻老师在解读“仁者爱人”这个专题的过程中,从历史溯源开始,对于先秦儒家提出的仁的道德境界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从“克己复礼”到“仁义礼智圣”再到孟子的“四端之心”。对于儒家的性善论以及对仁的解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吴默文老师解读“仁者爱人”接着,吴老师梳理了仁、义、礼之间的关系,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礼是作为仁的外在表现,而义是仁的衍生。其中仁是核心与本源,义更偏向于公正,而礼则作为推到社会制度层面的表现,这几个不同的概念相辅相成,组成了儒家核心的观念。吴老师还着重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通过对于仁爱的具体实践,例如:推恩、忠恕之道、仁政。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从而拓展到社会治理层面的仁政以及其内涵。最后,吴老师提到了“仁者爱人”的价值意义,主要集中在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仁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四、爱国统一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集体备课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组以学生反馈促进课堂教学

2022年9月9日,《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以下简称《自然导引》)课程组在文理学部六教306教室开启了新学期备课会,彭华教授首先明确了本次讨论的目标和任务,接着,来自物理学院的石瑛老师主讲了《自然导引》课程中的第二讲,激烈的讨论由此展开。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小班研讨应该怎样进行才会更有成效?等等,老师们根据自己的上课经验,纷纷提出建议,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体会。01
2022年9月28日
其他

集体备课 | 大班老师讲小班研讨的故事

自2018年武大通识教育3.0开启以来,四年光阴流转,参与通识课程的第一届同学已翩然毕业,通识课堂又迎来了全新的面庞。2022年9月,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下诞生的“我与经典”故事分享会,在第一次小班研讨课上与好奇求知的心灵初次见面。面对这一崭新的研讨形式,人文导引核心备课小组教师9月16日上午10时于本科生院楼301室集聚一堂,共同交流过去一周“新鲜出炉”的教学经验,检阅改革成效。整体印象:丰富与鲜活“我与经典”故事分享会最让老师们惊喜的,是同学们分享的书目丰富多样,充满个性。李建中老师率先发言,分享了自己小班的组织经验,李老师根据同学们的书目分组,其中广泛涉及人文经典、社会科学经典、自然科学经典,除理论作品外也有文学作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中兼有英、美、法、西班牙作品,充分反映了武大学子广博的阅读面。在座老师热情赞赏同学阅读的多样化——《瓦尔登湖》《乌合之众》《孟子》《海底两万里》《嫌疑人X的献身》《神曲》《百年孤独》《局外人》《乡土中国》等,不一而足。王怀义老师特别欣赏班上一位电子信息学院的同学,作为理工科学生却能对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了若指掌,如数家珍,刘春阳老师坦言“感觉学生读的书比我们老师还多!”言语中流露出欣喜和欣慰。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通识招新丨百团列阵 为你而来

"百团大战”预告“百团大战”(也称学生社团联合迎新)是由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学生社团指导中心承办的学生社团风采展示活动及招新宣传活动,是武汉大学开学季的传统盛事。又是一年百团至,身怀绝技的你是否正在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惆怅?是否一边在满心欢喜地为自己规划着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一边又在这琳琅满目的社团摊位面前茫然四顾,不知去处?你是否又在担心着频繁的社团活动会挤占自己学习的时间?是否担心喧嚣和繁华之后,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要担心,武小通可以满足你的需要。为了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增加同学们对武大通识教育中心(学生)和通识文化的了解,武小通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轻松有趣的破冰小游戏—套圈与一般的套圈不同,我们套的不是各种各样的物品,而是一些不同的、与通识教育和文化有关的题目,套中并答对题目就会有精美小礼品相送哦!礼品包括但不限于武大的精美书签、试卷袋、小徽章、贴纸,更多礼品等你们来解锁~担心题目太难拿不到礼品?不会的!我们的题目都是一些简单的、友好的题目,而且悄悄告诉你,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嘛,向朋友求助也是可以哒。所以,朋友们,还在犹豫什么呢,心动不如行动!2022年9月25日9:00~17:00家人们,咱在19号摊位不见不散!责任编辑:李猛、卢汉彰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小班研讨 | 我与经典的故事

2022年9月14日清晨,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2教205教室,开学第二周,对一切都还充满着新鲜好奇,又带着几分懵懂的计算机学院2022级学子们跃跃欲试,开启大学《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的第一次小班研讨——以“我与经典”为题的故事分享。授课内容:《为什么读经典》授课班级:计算机学院2022级第一大班第二小班大班老师:李建中教授小班助教:李猛研讨方式:故事会小花絮:早在第一次大班课的课后,二小班的同学就向我们的带班助教李猛老师提交了各自的选题,李老师根据大家的选题划分为五个故事分享单元,然后在上课前让每个单元派出一名代表通过抽签决定各单元出场的顺序。然而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抽签的方式竟然是儿时的游戏——手心手背,一瞬间,给人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这倒是让大家原本有些紧张、忐忑的心情放松了不少。北京时间八点零五分,清脆的铃声响起。伴随着热烈的掌声,“我与经典”故事分享会正式开始。同学们逐个展示自己的故事,有轻松的欢笑,也有严肃的思考。初入武大的少年一一站到台前,表现精彩纷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五个单元的主题各不相同,一本经典,一个故事、一番思考,三尺讲台的方寸间仿佛包罗万象,书香人文之旅,便由此启航。01
2022年9月21日
其他

通识观点|葛兆光: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

著商务印书馆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探索与争鸣杂志”来源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责任编辑:李猛、雷娇娃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社团招新丨这个秋天,就缺你啦

四通六识如果你想加入通识教育协会(学生)或对招新有任何疑问,欢迎扫码入群~文字:黄秀慧图片:通识教育协会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征稿启事丨关于通识教育,我想说......

“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这是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主旨,武汉大学通识3.0课程体系自建立以来也因为一直践行这一主旨而备受好评。相信每一位“武大人”都会有拥有自己独特的“通识记忆”:它存在于大班授课老师们熟读经典后的悉心引导,存在于小班研讨同学们精心准备后的思维碰撞,亦回响在通识课程上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流淌在师生互相无话不谈的情谊之间,更飘荡在同学们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深入了解同学们的课程体验,进一步深化课程体制改革,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现推出征稿启事,期待各位同学踊跃投稿,书写同学们与通识教育的心情故事,展现同学的才华与风采。征稿对象武汉大学全体本科生及各带班助教征稿主题一:小班研讨小班研讨的独特之处在于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相信同学们也曾惊叹于那些振聋发聩的观点,那深邃的思考也激发了自己更进一层的学习动力;也一定会遇见角度异于自己的发言者,那广博的视野让促使我们更加辩证地看待事物,但凡小班研讨中的所感、所思、所得,均可以付诸笔端,与大家共同分享。注意:若为个人课程心得式的稿件,需强化与所选课程的联系,着重讨论焦点并表达自身思考;若为助教投稿,则尽量还原教学现场,体现课堂合作过程。要求:1.注明当次小班研讨的主题、日期、大小班老师、相关经典等。2.课堂实录、情景剧、课堂辩论现场图片尽量丰富,可以录制精彩的短视频,文字记录尽量还原现场感。3.尽可能增加现场访谈,尤其是请同学就课程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请任课老师谈一谈教学感想。4.结束语的总结和提炼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最好能有任课老师的课堂总结。助教投稿范文参见小班研讨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快上车!武大通识教育带你看不一样的风景

导游词:武汉大学的大一萌新们,这里有一部大书,等你来悦读;这里有一道大餐,等你来品鉴;这里有一出大戏,等你来当主演。这就是武汉大学通识教育,是每一名武大本科生化茧为蝶、成人成才的必经之路,在大学这段诗酒年华中,这条成长之路也将带给你不一样的风景。那么,什么是通识教育?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武汉大学怎么开展通识教育?不要着急,下面,请跟随珍贞,看一看武大的通识教育,究竟能带给你什么。第一站:牌坊困惑与两张照片的故事叮,这里是武大通识教育的第一站,从现在开始,珍贞将会帮助你全面了解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内容、特色和效果。我们先来看两张照片。初来乍到,当你从珞珈门进入武大时,映入眼帘的是武大著名的牌坊,牌坊背面如图所示,刻有六个大字“文法理工农医”。这时,你是否会思考自己的专业属于哪个字?你的专业于个人于社会有何用处?它能教给你什么?你是否有这样疑问?不妨试着作答,如果没有答案,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带你走进武大通识教育,帮助你解开牌坊困惑,回答人生疑问。第二张照片在武大师生间广为流传,同学们试着猜猜照片内容,既不是明星见面会现场,也不是行为艺术表演,谜底在后文揭晓。第二站:武大通识教育的前世今生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武大通识教育的历史,了解当下,并展望未来。武大的通识教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当时在刘道玉校长领导下的武大被称为“教育界的深圳”,武大成为教育界改革的前哨阵地。21世纪初,《行动计划》开启武大通识1.0时代,把广义上的公共课命名为通识课,录入培养方案。2004年迈入2.0时代,从2004年到2013年长达十年时间在七大领域建设了千门课程,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2016年开始,武大通识翻开新篇章,正式启动3.0时代,这也将是大家接下来需要一起走过的旅程。什么是武大通识3.0?首先是以“4-3-660”为构架,重启武大精品通识课程,即:4大模块(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三门基础通识课(人文科学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中国精神导引)、60门核心通识课和600门一般通识课;其次是以“成人、知天”为理念,重塑武大特色通识文化;最后是以“三大机制”为关键,重建通识教育管理制度。武大着力打造以《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中国精神导引》为标杆的通识精品课程,《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已开设四年,从18级开始,成为全校学生必修的通识课,这在武大130年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回。《中国精神导引》于2021年开设通识选修课,在弘毅学堂试行,并将于2023年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范围,从而构筑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通识课程体系。第三站:武大通识教育的三个关键词三大导引统领于三大关键词:经典、跨学科、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为“经典”。相信大家在中学的课堂或多或少接触到经典,但在应试教育的语境下,读经典更多是读教材的另一种形式,难以全面深度解读经典,与大师对话。而个人化的阅读往往对“高深莫测”的经典望而却步,将其束之高阁。为了让同学们直面经典、飨受经典,武大在新生入学伊始便安排了以两大导引为核心的必修通识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选取《论语》《庄子》《坛经》《史记》《文心雕龙》和《红楼梦》6部中国经典,以及希罗多德《历史》、柏拉图《斐多篇》、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国富论》和罗尔斯《正义论》6部西方名著。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从古希腊哲学、物理、生命科学、数学及科学方法等领域的世界经典著作中,选取10部自然科学经典。中国精神导引虽然不以经典为纲要,但在关键词里关联经典,涉及从轴心时代到21世纪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每一部经典都有主讲老师,带领大家返回文本,直击经典的阅读现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享受与经典的相处。(通识教育大讲堂)第二个关键词为“跨学科”。高等教育的优势在于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快掌握专业的知识适应社会化分工,但这也正是其弊端所在: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隶属于某个学科,专业的划分难免限制了视野的打开,而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人的塑造离不开通识教育。回到开篇提出的“牌坊疑惑”,当你站在牌坊背面遥望“文法理工农医”,思考着自己专业的定位时,你需要知道的是,牌坊疑惑本质上是人生困惑。而关于人生的终极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学科内的知识无法提供解答,这就需要跨学科的通识教育,三大导引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它们本质上是以“人”系列关键词为核心的跨学科经典阅读。第三个关键词为“关键词”。我们每一个导引的设置都是以关键词为纲要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从经典中提炼关键词,如人文社科经典导引以“人”关键词为核心,每一部经典对应一个关键词,《论语》《庄子》《坛经》《史记》《文心雕龙》和《红楼梦》6部中国经典讲述人的仁性、天性、悟性、使命、博雅、以及爱恨。希罗多德《历史》、柏拉图《斐多篇》、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国富论》和罗尔斯《正义论》6部西方名著讲述人的历史、生命、审美、自由、理性与正义。中国精神导引路径相反,讲十个关键词,从关键词里关联经典。这三大关键词就好比八卦的乾卦,乾卦为《周易》第一卦,三根爻线从上到下分别象征着天、人、地。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秉持科学精神探索天空,回答“何以知天”,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围绕“何以成人”这一核心,代表三根爻线中间的一根;中国精神导引旨在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落实在中国大地上,以人文之“仁”和科学之“智”铸就中国之“魂”,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三大导引目标在于培养三大精神。对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思想内涵或核心元素而言,人文精神是“仁”,科学精神是“智”,中国精神是“魂”,故人文之“仁”和科学之“智”最终须铸为中国之“魂”。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总体目标是“成人、知天、铸魂”,分而论之则须以“成人”为宗旨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以“知天”为追求融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以“铸魂”为核心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落实于培养有使命感、有情怀和担当的中国人,落实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四站:武大通识教育的三大意义浏览了武大通识教育的历史,也了解了武大通识教育的当下,但对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的你来说,可能尚存疑问:为何要在大一设置通识教育必修课?这些通识教育课质量如何?如何施之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实践?到底怎样能达到成人知天的高目标?其意义和价值又何在?接下来我们将从时间、课程和元典三个角度,为你全方位解读武大通识教育的意义和效果。(2018级新生入学典礼)(通识课堂上的他们)大一,立人之良辰。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大学时光是人生的春天,大一就是春天的早晨,是接受通识教育的最好时机。从中学到大学,经历了人生重要的转折,尤其是在内卷化时代,中学时光被重重题海、层层考试填满,我们的人生都是由家长老师做主。但是到大学,你要学会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转换身份,从被动的小镇做题家变成主动的大学探索者,如何养成博雅习性与君子人格,如何理解并把握这个世界(人、社会和自然)的复杂性和意义,对于这些问题,专业教育不能也不会提供解答。当你们踏进珞珈山时一定是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为能在如此美丽的985高校学习而自豪,但是另一方面,就像图中的2018级新生刚入学一样,对以后人生道路不免踌躇困惑,眼神似乎还带着刚从高三残酷竞争中挣扎出来的疲惫与厌倦,思考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同学一起,该迈向怎样的人生?因此通识教育在大一设置两大导引作为必修通识课,回答三个问题:何为人?成为何人?何以成人?我们要成为有底线的人、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这些问题与答案寄希望你们在未来的通识课堂去探索思考,并给出自己关于大学、成人、知天的回答。金课,育人之佳境。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学校自然要提供最佳通识课程,武大对通识课要求是脱去“水课”,打造“金课”。金课根于学术,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又臻于自然不着痕迹,深受同学们喜爱。在这里,揭开开篇谜底,这张图片是我们通识课程金牌老师哲学学院苏德超教授讲课现场,他的课一座难求,“人满为患”,甚至有学生侧卧在讲台上听讲。大家对公共课的印象可能是“水课”,不同于专业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上公共课带上数学英语书做自己的事,轻松混个学分,武大通识教育坚决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让学生们做通识教育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爱“上”通识课。元典,树人之根本。“元典”的理念由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提出,指的是先秦两汉的五经和诸子。我们对这个概念稍作扩充:首先,元典不仅指中华民族的伟大著作,轴心期西方文明的伟大著作也属于元典,其次,各学科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亦可称之为元典。人文社科经典导引选取6部中国经典,融通儒道释,覆盖文史哲,讲述人的仁爱、使命与博雅;选取6部西方名著,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讲述人的自由、理性与审美。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元典所涉及的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对于思考人生同样有帮助,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对平行线下定义: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线永久延长,永不相离但是又永不相接,简单的数学定义挥发某种诗意的想象,品读出关于人生境地的隐喻。第五站:武大通识教育的特征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武大通识教育是通过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展开的,它又有着什么样的特征。1、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以人文社科经典导引为例,每周两节一共32节,两个学分,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的课时各占1:1,每逢单周大班集体授课,双周以20个人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班进行研讨,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交替进行。大班导读为小班研讨提供思想资源、理论框架、问题意识和入思路径,小班研讨对大班导读既是细化、深化和强化,更是质疑、反思和拓展。在小班研讨由小班老师或研究生助教带领大家根据授课内容讨论选题,引导发散思考,强调学生在通识教育的主体地位。在武大的通识教育实践中,形成十多种小班研讨的互动模式,大致分为三类:学术辩论式、艺术表演式、校外体验式。2、共享资源与彰显个性在大班授课上,武大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共享集体备课的资源,两大“导引”教师团队坚持集体备课,两周一次或者每周一次甚至一周两次。集体备课之前或之后,授课教师要花大量时间读原著;集体备课之中,说课、讲课、录课、评课……确保课程质量。另外,鼓励授课老师发扬个人风格,相同的主题讲出不同的韵味,“风格即人”,我们用经典作家的关键词命名风格:苏格拉底“走出洞穴”型、柏拉图“永远对话”型、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型、杜甫“广庇天下”型……3、中西兼和与古今兼通武大通识教育理念为: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四通就是通中外、古今、文理、知行,六识是渊博的学识、卓越的见识、经典悦读意识、文化批判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四通六识目的是以兼性智慧破解“标答”之弊,中学时期,在应试制度训练下我们崇尚标准答案,形成思维定式,即使是语文的阅读理解也有条条框框的答题模板,这种思维使我们习惯于追求确定性的答案,把多元问题简单化,以结果为导向放弃过程的乐趣,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此,武大通识教育力在超越标答思维,培养兼性智慧,学会理解并把握这个世界(人、社会和自然)的复杂性和意义。终点站:结语与寄语珍贞对武大通识教育的介绍到此暂告一个段落,但对于刚刚来到珞珈山下,东湖之滨的你来说,武大的通识之路,才刚刚开始。通识教育到底是什么?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用“三个一”诠释何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一部大书,读书破万“卷”(第三声),当我们抱怨今天内卷严重时,不妨回过头读经典,经典是先贤哲人面对人生困境的想法与对策。我们经历的种种困境,古人也经历并思考过。我们读经典,可以学习化解内卷的智慧。通识教育是一道大餐,请你来品鉴,在你们人生最好的时光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前到手的经典导引教材是开胃菜品,人文、自然经典导引的主讲老师为你端上一盘盘硬菜,在经典的海洋里含英咀华,之后的小班研讨如饭后甜点,随意取用不拘一格,吃“大餐”,培养学生的博雅品味。通识教育是一出大戏,邀你当主演,通识课堂需要你们的积极参与,没有武大学子就没有武大通识教育。演大戏,当通识教育的主人。文字:李珍贞图片:武大通识教育协会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9月14日
其他

山外有山丨新一周校外线上讲座速递

【主讲】宋柔教授(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软件工具、语言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信息处理)
2022年9月12日
其他

社团招新 | 这个秋天,就缺你啦

四通六识如果你想加入通识教育协会(学生)或对招新有任何疑问,欢迎扫码入群~文字:黄秀慧图片:通识教育协会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9月12日
其他

通识快讯丨人文导引课程改革研讨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

2022年9月1日上午9时,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组于文理学部第五教学楼109教室展开“人文导引课程改革研讨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此次备课由潘迎春老师主持,王怀义、廖璨璨、高文强老师主讲。参会老师积极讨论,明确了新学期的通识教育课程工作内容,并互相交流了教学工作经验。怎样讲好两个“1”王怀义老师具体阐述了什么是两个“1”,如何讲好两个“1”。两个“1”即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课程从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两个板块:第一个“1”:为什么读经典关于“为什么读经典“板块,王怀义老师提出在讲课过程中最好选取教材中的12部经典内容作为材料进行举例例证,加强学生对于教材中经典选段的理解;其次应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的具体课程内容,重点突出课程中中学与西学的比较。此外授课老师也需在课堂上明确分数分布和考核要求,解答学生关于分数的疑问。对于小班老师,应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下一讲的课程内容,并在下一次大班课堂前汇报小班课堂的学习成果。第二个“1”:学术写作入门关于“学术写作入门“板块,王怀义老师发现学生对于本讲的反馈很积极,认为教师们的重点目标应放在初步塑造学生本科期间的学术规范意识、结合往年考核情况讲明结课论文规范要求、结合具体案例讲明学术论文构成及基本撰写要求。本讲应放在课程中段,提前告知学生结课论文要求及考核形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结课论文。王怀义老师讲解如“何讲好两个'1'“”如何打通中西经典廖璨璨老师结合自身讲课经验,进行了关于“如何打通中西经典“的教学分享。廖璨璨老师先是通过举例批评了流于形式的通讲方法,认为需要谨慎地在中西经典之间建立联系。接着分享了三个具体的联通方法:“时代通”、“类型通”、“思想通”,并着重强调了“思想通”方法的重要性。在大班授课方面,廖璨璨老师认为授课内容可以围绕着中西方经典所“回应的共同问题”——例如《论语》与《国富论》所探讨的“利己”与“利他”的关系,进行通识与经典研读,所期待达成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最终形成独立思考。授课内容更可以围绕中西方经典所“讨论的共同主题”——例如多部经典中不同思想家对于“命运”的态度,面对人类共通性的境遇,能够使学生更自然地深入经典、打通中西,最终使学生调适性情、养成人格。在小班授课方面,廖璨璨老师老师强调了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建议引入“辩论赛”、“表演题”、“案例题”等课堂形式。最后,廖璨璨老师对发言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深化,指出通识教育打通中西的目的不在于找不同,也不在于求相似,而是期待学生能够理解人身处的具体生存境遇,从而真诚地回应人面对的现实生活问题。最后,廖璨璨老师强调了“通”的前提是“专”,应该引导学生精读教材上的每一部经典。廖璨璨老师进行"如何打通中西经典”的教学分享数据库的使用与建设高文强老师上台后先是有感而发,指出即使是通识课堂的老师也需要警惕“不通”的第一思维,引出关于“利器”数据库的介绍。高文强老师提出数据库有三大作用:一是供老师们学习补充、二是给老师们提供教学交流的平台、三是辅助新老师快速适应课堂教学。接着高文强老师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现有的基本结构与内容,并以图文方式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的使用方式。高文强老师介绍数据库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答疑与讨论在三位老师的讲话结束之后,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思考,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老师关于增添“学术写作入门”这一板块提出了质疑,认为该主题并非包含在课程方向之内,会挤压学习经典文本的课时量。苏德超老师回应说,如今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学科中,发表论文对于学生很重要,讲授论文要求符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通识课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同时苏德超老师提出,学术写作的教学内容应侧重于“观点写作”,讲课内容应尽量简洁。李建中老师回应说,学习学术写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属于人文素质的培养范围之内,也是人文导引应该引导的方向。结语在会议的最后,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老师对会议进行了补充与总结。李建中老师补充道,中西通讲的目的在于打通经典,最终将思考引向学生自己,完善学生自己的思想人格,这在盲目内卷的大环境中尤为重要。最后,李建中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编辑通识征文文集的感悟,分享了征文中的感人片段,发现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之深甚至超乎他的想象。通识教育的宗旨是育人,武大通识教育最大的价值是通过学习,使我们的学生通道理、识道德、践道行,终生受益。武大通识3.0自启动以来,经过五年多的披荆斩棘,面对着许多困难,但在老师们的辛勤耕耘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课程与教学不断取得进步与突破,也必将继续在武大师生共同坚持与守护下一往无前,迈上新的台阶。李建中老师对会议进行补充和总结,并分享了通识征文中的感悟和感人片段文字:张芊芊责任编辑:李猛、卢汉彰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9月9日
其他

社团招新 | 这个秋天,就缺你啦

四通六识如果你想加入通识教育协会(学生)或对招新有任何疑问,欢迎扫码入群~文字:黄秀慧图片:通识教育协会责任编辑:李猛、李珍贞终审:李培蓓、庄承志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9月7日
其他

通识教育大讲堂 | 蒋述卓:城市创意与城市审美

本期嘉宾蒋述卓,文艺理论及文学评论家,学者。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名誉主席,《华文文学》主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暨南大学学报主编、文学院院长、暨南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代表性作品有《在文化的观照下》《城市的想象与呈现》《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文化诗学批评论稿》《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关系研究》《跨文化视野中的比较文学》《诗词小札》《生命是一部书》等。主编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新编》、“文学与文化”丛书,担任“大湾区中学语文教材•澳门中学语文教材”总主编。《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获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观关系初议》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论文)特等奖(2014)、《诗词小札》获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艺奖。讲座摘要“城市是21世纪人类发展成果的一个主要体现,是我们一个主体的发展方向。”本次大讲堂从中国当代城市文化的特点说起,阐述如何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城市创意,将城市文化资本转化为城市文化经济活跃因子,同时将创意与城市审美融合起来,创造更富有诗意化的现代化城市。讲座现场2022年7月12日晚7点,武汉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第四十讲在线上开讲。本次讲座由文艺理论及文学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蒋述卓教授主讲。在讲座中,蒋教授从中国当代城市文化的特点说起,为我们剖析了当代城市创意与审美的联系。本场讲座由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文学院李建中教授主持。讲座内容1、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态势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到2013年,我国城市人口便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而今天,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0%,且根据我国现如今的城市化规划,我国的城市化水平预计在2050年达到80%左右。蒋教授指出——在国家现代化的推进进程中,包括三个领域。一是从农业化到工业化的推进,作为国家现代化的纵轴,从时间上推进。今天的中国虽然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但依旧存在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二是城市化的推进,作为国家现代化的横轴,从空间上推进。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是由农村先进行改革,随后再进行城市改革,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反哺作用于农业,带动乡村的各项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三是市场化的推进,作为现代化的体制保证,市场化推进则贯穿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2022年8月12日
其他

你想要的通识教育?武大都有!

“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武大通识教育现已形成了以三大导引为基础、通识讲堂和通识选修课为重要支撑的多位一体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成为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的标杆。说起武汉大学,你会想到什么?是漫天的樱花、古朴的樱花城堡,还是东湖的日出。但如果你问一个武大学生,你可能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答案,那便是自由浪漫,兼容并包。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武大的自由和浪漫不止于校园的美丽,更表现在千千万万的学生在武大特有学术氛围之下所形成的不拘一格、敢于质疑、善于创新的思维方式。而这样的学术氛围离不开的是武大着力发展通识教育,举全校之力实现武大通识教育十六字方针“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有效培养了学生四个能力——增长知识的能力、价值判断的能力、逻辑分析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现已发展到“武大通识3.0”的阶段,形成了以三大导引为基础、通识讲堂和通识选修课为重要支撑多位一体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成为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的标杆。01
2022年8月12日
其他

通识文摘 | 发人深省的“大象思维”: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文/超然在泰国的驯象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千斤重的大象,被一条细细的铁链子拴得老老实实。为什么大象不挣脱呢?原来驯象人在大象幼年的时候,就开始用铁链拴着幼象,当时的幼象拼命挣扎也无法挣脱铁链。久而久之,大象习惯了被铁链拴着的状态,即使长大后力量早已翻了几倍,也不再尝试挣脱,甘心受铁链的限制。这就是发人深省的“大象思维”。大象如此,人亦如此。很多时候,局限一个人的不是环境,不是努力,不是能力,而是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唯有打破固化思维,推倒思维的墙,才能获得新生。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打破思维定式,人生学会转弯一位摄影师常在海边拍照。他发现有个渔夫每天捕获满满一网鱼,却总将大鱼扔回海里,只带走一些小鱼。问及缘由,渔夫解释说,自己家的锅太小了,大鱼无法下锅。摄影师追问:“为何不换一个大点的锅?”渔夫说:“家里的锅和灶是配套的,灶只有那么大,锅不合适就不能用了。”摄影师建议渔夫重新垒一个灶,渔夫却说:“炉灶是爷爷留下的,拆了我不知道怎样做出一个新的来。即使有人帮我建一个新灶,我也不知道如何用。”渔夫的这番话让人目瞪口呆,一个人的思维一旦陷入固化,竟会变得如此愚昧。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人,最怕自己框住自己。固守旧的思维模式,就是在给自己的人生画地为牢。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就暴露了一个思维固化的人的一生。小说的主人公祥子,起初勤快、淳朴、善良,没有其他车夫的不良嗜好,深受车行“大小姐”虎妞的青睐,成了车行老板刘四爷的女婿。按理说,祥子的人生应该有很多种可能性,可他却偏偏认准了买车、拉车这一条道,浑然不理外界的变化。也无视周围人的劝谏,狭隘又顽固,一味拉车、攒钱、买新车、再继续拉车。他的一生,活在自己圈定的认知里,不知不觉将自己圈进了“牢笼”。在经历了新车被抢,虎妞和小福子相继离世的打击后,他依旧没想着如何改变,而是自暴自弃,混吃等死。爱默生说:“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固执。”确实如此,人若总是固守着老思想、老传统,难免会走进死胡同。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形式也在变,过往的经验、内心的观念、自身的习惯,都要及时审视,及时更新。打破思维定势,多想一些,多走一步,才能真正找到通往未来的路。图片来源:全景视觉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思维认知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个故事,让我很是感慨。朋友说,他老家的村子盛产多种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尽管农产品很优质,还是会经常陷入滞销。而很多农产品都有时令性,一旦过了时节,就更难销售了。每逢市场不好,为了能及时卖出自家农产品,村民一家赛一家地降价。中间商吃准了村民的心理,往往狠劲压价。村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不了几个钱,倒是中间商赚得盆满钵满。这种状况持续了好些年,直到一个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这个大学生是怎么做的呢?他在了解情况后,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统一销售,防止恶性压价。设计了村标,将村标注册成商标,对农产品统一进行包装设计,打出品牌。借助互联网直播等方式宣传,打响品牌。组织团队去大城市推介,与各大超市建立产地直供。这样一来,销量有了保证,品牌价值也日渐增加,村民依靠农产品的收入大幅提升。这就是思维认知的差别。图片来源:全景视觉村民的思维单一,认为农产品卖不出去,就只能低价再低价去销售。但大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换一种思维,想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作家刘润说:“平庸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思维。”思维认知,往往决定一个人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做事情,如果总是以固定的思维去思考,就会固步自封,寸步难行。相反,跳出思维惯性,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迎来一片新天地。就像切杨桃,竖着切平平无奇,但是横着切就能收获一颗五角星。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一成不变的思维去生活,想别人所不曾想,才能为别人所不能为。一个人能走多远、登多高,取决于能不能打破思维的高墙。推倒思维的墙,才可以走得更远《黑天鹅》里有一句话:“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只有内心没有高墙,人生才能不可阻挡。以下4个维度,助你打破固化思维,收获一个新我。1.
2022年8月5日
其他

优秀论文 | 郑婕:艺术与科学的交锋——对中西绘画中的视觉与意识机制的思考

刘斌:《中西绘画图式与时空观念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56~261页。责任编辑:李猛、雷娇娃终审:李培蓓、尚晓邮箱:whugec@163.com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通识课程 | 带你走进水世界

何为“治水”,“大禹”是谁?谈到治水,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大禹治水,想到都江堰,想到三峡大坝以及各种水利工程。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我们却很少去谈水本身以及其延伸的各种问题。治水亦是如此,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其意义就藏在社会的发展之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模块“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的一般通识课程《治水与社会发展》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治水”。01这是一个严肃的课堂吗?不!这是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在这里你可以结识各个专业的朋友,一起交流成长,大学生活一定不会孤单!02这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课堂吗?不!在这里你不需要学习专业系统知识,除了解治水知识外,还能享受不同思维的碰撞,拥有更广阔的视野!03主讲人是谁?为什么要开这门课?《治水与社会发展》这门课由谢华副教授主讲。治水是自古至今人们绕不开的问题,水利工程就像一个链条工程,水利专业的同学只是链条中的关键一环,治水这件大事还需要更多学科专业的人来参与和推动。此外,治水与我们自身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此观念的驱动下,2009年,谢华副教授着手开设了该课程。转眼间已经过了12年,这门课程也愈加成熟,并紧跟时代发展,常上常新,如今已有超过3000人从中受益。课程团队介绍谢华,工学博士,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水利部泵站测试中心副主任,水利工程系副主任。周毅,男,武汉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肖波,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以小见大,水的世界01课堂形式,如水自由在《治水与社会发展》这门课程上,谢华副教授表示同学们不需要有任何压力。每次课堂中,他都会提供机会去鼓励同学们和周围的同学自由交流和讨论。讨论可以在讲台下小范围内开展,也可以自愿到讲台上展示,不论哪里,都可以畅所欲言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小班研讨丨美的可能性与限度

《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主张美和艺术让人成为完全的人,进而可以净化社会;而《红楼梦》中,贾宝玉怀着纯粹美的理想,却无法挽回大观园这一美之集中体现的坍塌。中国近代蔡元培有“以美育代宗教”论,近年来我国也强化了美育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部分地区计划把音乐美术纳入中考。美的可能性可以如何延展,美能对个人发展、社会生活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美的限度又在哪里?美注定无法解决什么问题?11月30日下午,电信二班1小班的同学们以学术会议的形式,依据《审美教育书简》和《红楼梦》两部经典提出的问题,展开了“美的可能性与限度”主题研讨。发言人:王锟、李泺铠、徐宏铭、朱俊锦、宋殷绰、黄冰心大班老师:高文强小班老师:高文强助教:吴煌琨研讨主题:美的可能性与限度01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小班研讨 | 利他便是利己:个体需求与社会进步

编者按: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某种意义上说,“利己”不仅是人的本性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动能,如何协调“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平衡与发展,如何理性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是本次小班研讨的亮点。2021级文学院
2021年10月6日
其他

优秀论文 | 红楼又梦:关于“何以成人”的对话

宣传武汉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实践,提供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关注国内外一流大学通识教育动态。
2019年1月25日
其他

优秀论文 | 原创杂剧《大般涅槃记》及评注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悉达多最终有了答案。有人说,这个答案是世界的真相,他只是悟到了、找到了;有人说,这个答案是他的原创,从无到有。但不管怎么样,他的答案真的很好,能够让人不再迷惘和虚无。
2019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