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爷阿旦

被微信屏蔽
科技

国产芯片重大突破,未来谁卡谁脖子?

可能有人要往经济不好,出口下滑上扯,所以一并提供一下生产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前5个月,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量增长0.1%,达到1401亿个。而6月IC产量总计322亿颗,年增5.7%。
2023年8月1日
其他

在中美之间,巴西开始站队了

这绝对是个大消息,巴西和中国贸易用本币结算,这不是挖美元墙角,而是真的开始刨美国的祖坟了。美国拿我们本来就已经没啥办法,但是这次要是拿巴西再没办法,让这个事情弄成了,那很显然这就像是防洪堤决了口,美国就真的要给自己准备葬礼了。当地时间3月29日,巴西外交部引述的巴西贸易和投资促进局(ApexBrasil)的一份声明宣布,巴西已与中国达成一项协议,将不再使用美元,以本币进行双边贸易交易。根据该协议,巴西与中国之间的对外贸易和融资业务可以通过将雷亚尔兑换成人民币进行,反之亦然,从而避免了在交易中将雷亚尔兑换成美元的情况。​这个本币结算协议的战略意义,根子上说,还不是货币层面的,而是资源层面,这对我们来说意义非比寻常。为什么这么说呢?像我们和巴西之间的贸易额,去年超过1700亿美元,你说这个规模大吗?不算小,但其实也还好,因为这里面钱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钱买的资源。我们跟巴西的贸易中,有两种最重要的资源,一个是大豆,一个是铁矿。这里面全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只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巴西。而铁矿也差不多,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澳大利亚,一个是巴西。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美国和澳大利亚是一伙的,一旦他们采取行动进行断供,是可以制造很严重的供应链危机的。而这里面唯一一个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就是一定要把巴西争取到我们这边。这样的话,有巴西的供应保障,美国和澳大利亚都不敢乱动。而反过来,如果巴西跟美国一伙了,我们的铁矿石和大豆供应,将会面临非常非常严峻的形势。这就是我说的钱并不是大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资源。那么现在一旦巴西选择了跟我们进行本币贸易结算,这是背后朝美国开了一枪,同时也是把资源供应的稳定保障,绑定在了我们这边。如果后面美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来阻止巴西,那后面很可能会形成破窗效应,每个人都会想着来试试的,那样的话,美元从算数的货物贸易中,将很快由全球中心货币,变为区域货币。所以说本币结算协议,这虽然是挖了美元的墙角,但是还不是很致命,但是让美国的粮食武器计划无法实施,而且形成示范效应,让更多的国家效仿去美元,那才真的是刨了美国的祖坟。为什么巴西跟我们搞本币结算示范效应巨大,甚至说有可能形成破窗效应?这主要是因为巴西,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源国。这跟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确实是有的,这就是美元当年起家的奥秘,跟资源国绑定。只不过当年美国绑定的,是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石油出口国,这个背后的资源就是石油。而现在巴西愿意跟我们搞本币结算,意义虽然没有那么大,因为石油美元当初是只能用美元作为唯一的结算货币,而我们跟巴西之间,还是双边货币同时进行。但是这里面有个关键的信息,是很多人没有关注的,那就是我们是生产国,巴西是资源国,一般来说资源国对生产国,往往会形成贸易顺差。事实上也是如此,巴西2022年的贸易顺差总额是618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为289.7亿美元,来自中国的顺差占比接近一半。实际上在2021年,巴西对华贸易顺差高达402.6亿美元,也就是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顺差收入来自中国。巴西去年是我们排名第二的贸易逆差国,比沙特和俄罗斯的逆差还要高。而这些资源国,对生产国出现巨额贸易顺差,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大约相当于,资源国对生产国的货币,进行了国家背书,因为资源国每年巨额贸易顺差,如果拿的是美元结算,那贸易盈余就是美元,最后转为国家外汇储备,现在如果选择双边货币进行贸易结算,那么对于资源国而言,最后每年的盈余会以人民币为主,顺理成章的,人民币将成为他们的外汇储备的一部分,随着贸易的持续,这个份额会越来越大。如果后面有第三方国家也接受人民币结算,那么资源国在和第三方进行贸易的时候,就可以把这部分拿来进行支付了,所以一个人民币的贸易支付结算循环,依托货物贸易的循环,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来。与此同时,人民币支付清算中心,也会同步建立。这就是以货物贸易为基础的人民币国际化,避免了中间兑换美元,产生的一系列风险,有哪些呢?包括汇率波动损失,包括通过美元支付结算系统时,被监测冻结的风险,最根本的避免了储存大量美元作为贸易货币的风险。现在用美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好处越来越少,风险越来越高,当巴西这种大型资源国,都开始接受双边货币结算,接受人民币成为主要外储货币,只要美国没有办法阻止,那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毕竟,这么做了之后,就会被他们发现,真香。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大疫三年,我们尽力了

现在想起来,2019年都已经恍若隔世,很多人怀念那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疫情的日子,但是很明显,这个世界已经被新冠彻底改变,可能永远也回不去了。虽然我们是这么的努力,但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国家太拉胯,不然这场疫情本该在2020年就已经被人类终结的。只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我们严防死守,国外躺平却给病毒提供了不断变异的基础,然后压力自然就到了我们这边。站在今天的这个时间坐标,我甚至有点怀念2021年,因为那个时候国外德尔塔肆虐,造成的死亡人数暴增,在这个压力之下,国内的防疫众志成城,反倒使得国内整体都比较安全。但是到了2022年,随着奥密克戎的出现,形势出现了变化,这个变化,是今天我们要如何迎接未来的一个关键。为了说清楚这个变化,我试着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进行说明。我更希望通过说清楚这里面的分歧与变化,能让大家形成更多的共识,而不是对立和撕裂。第一个维度,是风险。今年以来随着奥密克戎的不断变异,世界确实有个共识,就是毒性在降低,但是传染性变态般的大幅增强。如果我们从风险的角度,以年龄和医疗资源这两个指标为权重,大致可以对全国的人群进行一个风险的划分。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按年龄分,那就是年轻人的风险低,老年人的风险高。按医疗资源分,就是大城市的风险低,广大农村的风险高。如果设一个坐标,最后风险最低的人群是大城市的年轻人,风险最高的是农村的老年人。第二个维度,是成本。由于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太强,过去尽量不影响大多数人的防疫策略开始出现困难,很多地方最后不得不大面积封城。而全国防疫的背景下,主要防的的就是入境的人和物,其中尤其是入境人员,主要入境点,都是以大城市为主。所以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讲,大城市承担了最主要的防疫成本,而大部分县城和乡镇农村,在大部分时候甚至都不用戴口罩,他们的生活受影响也偏小,他们获得了最大的安全收益。很明显随着奥密克戎的出现,风险最低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承担了最高的成本,而风险最高的农村老人,间接获得了最高的安全收益。从风险,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讲,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错配,这可能就是躺平和清零的核心矛盾。所以我们得引入第三个维度,话语权。毫无疑问,最弱势的是农村老人,别说发出自己的声音,很多人连上网都不会,在网络话语权上,他们是最弱的一方。那谁来为他们发声呢?在过去就是这八个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保护他们的一道无形的防线,也就是我说的疫情之下,我们独有的一种安全转移支付。但是现在情况又变了,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面临着动辄需要封城的压力,这一部分人同样也是人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变得越来越脆弱。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只能是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在哪,可能正在探索。很多人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实际上不夸张的说,在西方躺平之下,搞出了一个又一个变种,我们这三年来是一次又一次的阻击了不同的疫情反扑,如果这个世界只有我们一个国家,那疫情已经被扑灭多次了。但不管怎样,我们至少争取到了三年的时间,避免了大量的伤亡,至于未来还会不会有更致命的变异,这是一个没有人知道答案的问题。很多人对第九版把入境隔离天数,由14+7改成了7+3不是太理解,因为7+3还是会漏掉一部分潜伏期更长的感染者,而这很可能是后来各大城市里源源不断出现疫情的一个源头。但是随着第十版把7+3再次缩短为5+3,即便后面的3,是从居家健康监测改为了居家隔离,但是这无疑是一个更为坚决的,走向探索新平衡点的信号。如果这一步,终究是不可避免的,只能说,我们确实尽力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难免还是会有痛苦,我觉得大城市的年轻人,压力可能会有所减轻,但广大农村的老年人,压力则有可能会增加。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亿,其中农村老人约1.2亿,这其中的留守老人更是超过1600万。对这部分人而言,一个村一个医务室,一个乡镇一个卫生院,大概就是他们可以获得的最近的医疗资源,跟大城市里打个车就可以到三甲医院的情况是完全没法比的。所以对于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而言,如果这里面有你的亲人,呼吁他们去打加强针,有机会尽可能打第四针,为他们准备一些基础的药物,普及一些必要的救护常识吧。我们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几千年来没有中断过的文明,这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战争,饥荒与瘟疫,但是我们都挺过来了。只是这个过程也充满了艰难,痛苦,甚至是残酷。如何建立一个最大多数人的平衡,那是国家层面的事,但是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这也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自己早一些做必要的物资和知识准备,很可能就会少占用一部分医疗资源,可以为其他人减轻一部分压力。在此前的平衡点上,我们尽力了,在此后的平衡点建立之前,我们自己还需要继续尽力。
2022年11月13日
其他

美国全面预警,2023年,会不会开启大萧条?

每一次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全世界都不会太平,只是这一次,要比以往更不太平。有人对此没有感觉,其实只能说是国内所受的冲击要相对小一些,在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冲击的时候,已经扛住了。从2012年的时候起,美国开始搞制造业转移,但是没有成功。后来2015年第一次尝试加息,搞金融战,也没有成功。到了2018年,开始发动贸易战,同时还进行科技战,一直延续至今。还有2019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疫情。可以说这里面一桩桩一件件,我们都是凭借强大的实力扛住了这些冲击,美国并没能如愿以偿。这当然不是美国不想,而是实在无能为力,所以无奈之下,被迫把枪口转向西边,转向自己的盟友,这才有了俄乌冲突,有了欧洲的能源危机。这一切,如果说都是外围的呼应,那么所有事情都有个核心的主题,就是围绕着美国的加息周期,全世界都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之下。而现代社会,更能形成狂风暴雨并席卷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除了疫情,可能也就只有经济危机了。而美国的精英们,正在不断发出预警,似乎危机已难以避免。美国全面预警从十月份以来,首先是英国的养老金基金曝出了爆雷风险,紧接着又曝出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也有爆雷危机。目前为止,这两只悬在欧洲上空的黑天鹅,还在空中盘旋,危机并未解除,风险随时有可能会被引爆。而西方的金融体系,由于各种金融衍生品盘根错节的纠缠在一起,也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往往在危机爆发之前,谁也搞不清楚这些金融衍生品到底用了多少倍的杠杆,又到底有少金融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了其中。我把这个称之为西方世界的金融黑洞。唯一能避免危机的方式,就是不要让其中的一个点爆发,否则所有人都会被卷入这个黑洞。但是很显然,现在美国遇到了麻烦,通过加息紧缩,吸引美元带着财富回流,挤破其他国家的资产泡沫,再让回流的美元再次流出,去抄底其他国家的优质资产,完成这样一个从高价资产到美元再到低价资产的循环,才能充实美元这张纸背后的实际财富,也才能解决美国由于财富创造能力不足,面临的社会危机。但是这么做,要成功谈何容易?这与美国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有着绝对的关系。我们看美国的历次金融紧缩中,完成收割最漂亮的几次,基本都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由于美国一家独大,给这种玩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客观环境。在苏联如日中天的时候,美国尚要支援盟友,与苏联对抗,在全世界很难发起这样的金融攻击。当然这也得益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推动了世界金融和货币的美元中心化。但时至今日,从俄乌冲突开始,世界进入了一个转折点,美国一家独大主导国际秩序的时代面临结束,顺着这个历史趋势,美元可以肆无忌惮实现金融收割的时代,必然也将随之结束。所以我将这一次美国的金融紧缩,称之为美元的最后一次财富收割。因为这一次之后,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将不会再有美国随意进行金融收割的基础,美元地位能否全身而退尚不得而知,美国自己还急切的需要进行危机的对外转移。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才顾不上吃相难看,必须快速且大幅的加息,以进一步抽干全世界的美元流动性,看能不能大面积的刺破其他国家的资产泡沫,应该说这可能已经就是美国除了战争以外的最后手段了。但是风险无疑也是巨大的,几乎每一次美国的金融紧缩,都是以加息开始,然后以连续大幅加息进入高潮,最后则必然是以美国的某个金融市场为中心,出现暴跌,在短时间内制造巨大的流动性危机,从而引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那么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呢?我们从美国那边,金融界和资本界的精英,在十月以来,不断发出预警的情况来看,可能危机确实已经很接近了。最近一段时间,从美国最著名的投行摩根大通的CEO开始,到另一家著名投行高盛的首席执行官,再到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都在预警,美国在半年后,有可能将陷入衰退。他们公开提示自己的客户,要做好风险准备。除了他们之外,美国花旗银行,还有全球最著名的商业通讯社彭博社提供的经济模型,也都在同一时期,也就是这近半个月来,发出了美国会在2023年陷入经济衰退的预警。这么多资本大鳄,美国的核心金融机构,密集的发出预警,这恐怕不是什么巧合。而更像是华尔街,在发出集结号。这种预警,既是一种风险提示,可能也是一种造势,推动金融市场的预期自我实现。而且他们预警的时间,都惊人的一致,几乎都是提示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将进入衰退的高风险期。那么风险究竟来自哪里,未来可能会以什么形式爆发呢?风险在哪里?从这一次英国的养老金基金面临的爆雷风险来看,现在西方金融市场,最主要的风险点,应该是集中于各国的国债市场。而国债原本是最稳定的交易品种,却成为最大的风险点,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里面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债规模庞大。从美国,到日本,欧洲,西方国家的国债规模都非常庞大。美国的国债规模超过31万亿美元,日本的国债规模接近13万亿美元,欧元区债券余额规模20万亿欧元,由于欧盟没有统一财政,欧元区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算是最低的,也接近100%了。说实话在国际金融市场,如果西方国家的国债集体出现价格下跌,是不可能有足够的对手盘去买入的,因为压根就没这么多钱,尤其是在加息的背景下。所以一旦国债价格下跌,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流动性危机,最后形成股债汇三杀。第二个是加息逆转了国债的走势趋势,小概率变成了大风险。在今年以前的世界,大家讨论的主题还是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的问题,几乎全世界都认为零利率会是未来的趋势,就是因为国债规模太大,只有压低利率,才能维持市场不会崩盘。但是今年3月,从美联储开启第一次加息开始,西方国家先后都进入了加息紧缩的周期,随着利率越加越高,低利率已经成为过去时,零利率都没人好意思再提起了,世界已经突然进入了高利率时代,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但没人知道这个暂时是多久,更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随着不断的加息,现金的利率升高,那大家都会倾向于卖出国债换现金,国债的价格也必然越来越低,过去认为国债价格大幅下跌是小概率事件,因为那个时候都在讨论零利率,但是现在利率越来越高,小概率正在走进现实,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第三个是国债市场的杠杆高。正是因为过去低利率环境下,国债价格比较稳定,波动很小,而且市场也都认为国债是金融市场最稳定的品种,所以几乎每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都会以国债为基础进行加杠杆,通过循环抵押,就可以使得资金杠杆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通过加杠杆的资金,再去到过去看起来稳赚不赔的市场,比如有回购不断推高收益率的美股市场,在这里博取高收益,是很多金融机构的共同选择,他们认为这是低风险的。但再低的风险,只要加上了足够高的杠杆,风险也会无限放大。因为国债市场的高杠杆,国债价格每下跌一点,就需要在高收益的股票市场卖出持仓,去回补国债抵押的保证金,而这两者之间,是一个恶性循环,会因为高杠杆,而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大量抽走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引发市场崩盘的风险。第四个是国债市场是其他市场的地基。国债的规模足够大,国债的价格又比较稳定,过去美国国债市场被认为是全球流动性最好的市场,所以几乎所有的高杠杆,都是从国债市场开始累加起来的,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锚,也是根基所在。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就是加了杠杆之后的各种交易品种,总规模可能高达数百万亿美元。一旦地基动摇,全球有再多的流动性,也会瞬间断流,全世界有再多的资产,也填不上这个无底洞。现在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已经超过了4%,去年这个收益率还只有1.5%,这相当于面值100的十年期国债价格,从98.5跌到了96以下,不要小看这2块多钱,对于高倍杠杆而言,足以倾家荡产了。英国的养老金基金,就是因为英国国债价格下跌,而濒临爆雷边缘,而英国的国债收益率,也不过是刚从1%附近,升到了4%而已。国债市场的价格波动,影响巨大,就在于这四个方面的每一点变化,都会给其他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波动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而在美国的带领下,西方各国的央行还会继续加息,目前面临爆雷的可能还只有英国和瑞士,但是只要加息继续,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爆雷的队伍里来。两个意想不到回到最开始说到的问题,美国的金融机构都已经在集体预警了,说明他们认为,紧缩带来的风险确实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就全世界的情况而言,我想至少对美国来说,在最开始启动加息周期的时候,预期和现在的现实肯定有很大的差距。至少目前来看,有两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应该是超预期的。第一个超预期的情况,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截止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资产泡沫崩盘。而且今年以来,有不少资源型国家,反倒出现了贸易盈余,所以不管是财政情况,还是货币走势,相对而言,都还算是稳健。更关键的问题是,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危机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爆发和蔓延的迹象。然而另一边,留给美国的时间可不多了。第二个超预期的情况,是美国的盟友们,比想象中还要脆弱。我之前介绍过,以美国为核心的五眼联盟,是加息紧缩的第一梯队,欧洲从7月开始加息,算是第二梯队。但现在的情况看,第一梯队的英国,已经快要扛不住了。下个月美国还会继续加息,英国现在面临的是养老金基金的爆雷风险,敢不敢继续加息,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如果不加息,英国会成为西方国家里面,也是核心的五眼联盟里面,第一个金融政策跟美国分道扬镳的国家,这对美国下一步的行动而言,无疑会有巨大的影响。如果英国跟着继续加息,撑得过11月,不一定撑得过12月,后面可能还有三个月到半年的加息周期,每加一次息,英国面临的流动性危机都会升高一级。这个过程里面,黑天鹅随时可能降临,如果不提前干预,晚一步都会来不及。最后有可能就会憋不住,把雷爆在了西方世界内部。最后现在的世界,经过几十年的全球化浪潮,大多数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着,成为了一个难以真正分割的整体。即便有美国的逆全球化推动,但今天的世界,依然是人类历史上,关系最紧密的时代。正因为此,当风险来临的时候,没有人是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实现独善其身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美国的这个紧缩周期内,早早的进行去杠杆,降风险,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冲击,影响降到最低。在这个过程中积蓄力量,等待风雨之后,再次出发。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7月加息在即,美俄先后到访中东,世界将进入第二个临界点

现在很多人,其实也包括我在内,都有点恍惚的感觉,就是现在的这个世界,到底是处在一个什么模式之下?如果说现在是危机模式,但是各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美股,作为危机的风向标,现在好像还比较稳,看不出是危机的样子。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看美元指数的走势,资金在大幅流向美国,它们也不是去赚钱,而是去避险去了。再看看国内商品期货的走势,最近纷纷出现大跌,一般来说这是对未来需求极度悲观的表现。这两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看,感觉特别像是危机模式下才会出现的走势。所以事实上现在的各国股市,与汇市和商品市场的走势,是严重背离的。这里面到底谁代表了真实的未来,可能还需要从别的方面去寻找线索。而随着7月底美联储准备继续大幅加息,这个时候,继美债收益率第一个达到3%的临界点之后,美国的基础利率,将第二个达到2.5%的临界点。那么下一个,就只差美股了。美联储7月加息美联储7月加息在即,现在市场的预期,已经在讨论到底是加75个基点还是加100个基点了。而且前面加拿大央行,已经先行先试直接加息100个基点,有一定的领先意义。因为这一轮紧缩,是以五眼联盟为首的国家,集体进行的流动性回收。它们最早开始加息,而且大致的节奏保持一致,这对全球资本的流动,肯定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当然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美国,因为美元才是大家共同的平台。虽然大家的通胀水平有高有低,但是加息的节奏却比较一致。目前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利率水平,在加息之后,已经率先达到了2.5%,接下来是第二梯队的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两个月内预计会陆续把利率水平调到接近的位置。而欧元显然在队尾,预计是7月份才开始第一轮加息。这时候就不得不说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加息节奏必须又快又大?难道说真的就是为了控通胀吗?其实之前我也分析过,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实际上加息影响的是两个市场,一个是美国国内,还有一个是全世界。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越是加息,越是加的幅度大,市场上的资金反而越多,因为加息从美国国内减少的流动性,被全世界回流的美元补充掉了。难道说美联储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吗?实际上,可能这正是它们在刻意回避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可能才是真正的核心。加息节奏又快幅度又大,带给全球资金真正的意图反馈是两个字,避险。全世界美元回流,尤其是欧洲美元大幅流出,欧元近期已经和美元接近平价,这背后最可能的情况,就是资金在争先恐后的去往美国避险。只有快速猛烈的加息,才有可能用常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回收全球的流动性。流动性不够的国家,就会爆发流动性危机,在国家层面的具体体现,就是外汇储备快速下降,直到耗干,这个时候到期的外债如果还不上,而债主又不松口延期,那就是一轮债务危机。这是斯里兰卡已经发生的事,也是印度正在未雨绸缪的事。印度之所以这个时候推出卢比结算,就是因为这半年持续逆差,外汇储备消耗很快。印度外汇储备的高峰时期,是2021年9月,印度外储规模达到了6424.53亿美元,但是截至2022年7月1日,已降至5883.14亿美元。而印度的外债规模约为6200亿美元,有数据表明,其中约有2670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美国下一个目标在东亚,日元阶段见底之时,进攻或许就会开始

随着美国控制力的下降,现在全世界大概是这么个状况,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看是不是。就是在中东,欧洲和东亚,这三个全球的主要热点区域,如果有一个地方动静闹得比较大,那么另外两个地方相对就会比较安静。从2月24号俄乌冲突开始,基本上东亚和中东,就变得比较平静了。其实呢也不是这些地方要平静,实际上这些地方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但是最主要的变化,是美国把精力投入到了欧洲方向,在这些地方就只能消停一点。不管别人是用导弹炸它,还是试射导弹,美国总之就是一个字,忍。但是缩头乌龟现在也并不是真的忍者神龟,这个时候,它其实还是在进行布局,最主要的就是金融上的一些操作,有很强的迷惑性,让人看不太透。特别是最近的日元贬值,非常疯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段时间我们的国内市场,也是哀鸿遍野。这里面有没有内在的联系,或者说有没有比较一致的逻辑存在呢?我想从金融视角,尝试做一个推理,当我把这个捋完之后,更加感觉,即便前面有俄罗斯趟雷也不管用,未来这几个月,形势有些严峻。欧洲战场要了解美国在金融上的一些玩法,首先可以从这次欧洲方向的具体表现看出一些门道来。美国当时是确定在3月中旬开始加息,然后从年初开始,就一直在乌克兰拱火,最后战事一起,美元加息的效果,果然是事半功倍。当然这里面也不是说一切就尽在美国掌握了,只是这个搞事情的主动权,即便从现在来看,似乎还是美国的动机和预案,要做得更好一些。俄罗斯的整个反应,看起来也是早就有所准备,但是总体上没有美国那么充分。美国的整个行动计划,现在看也比较清晰。首先是拱火+示弱,把俄罗斯拖入战场。随后拉着欧洲跟自己一起,对俄罗斯展开了一气呵成的花式制裁。然后是到现在,有想把俄罗斯拖入战争泥潭的迹象。这个过程里面,主要的几个目标,现在看不算完美,但是基本上也及格了。最核心的是逼迫欧洲的资本回流美国避险,这个从美元兑欧元的汇率上,可以看个大概,俄乌开战之日是一个近期走势的分水岭。开战前,美元兑欧元一直在0.88附近震荡,开战后,随着战事的推进,现在是在0.92附近震荡。之所以说欧洲这边可能会进入一个瓶颈期,就是因为现在看,欧元的走势可能会进入一个震荡期。而战争的预期,拉得最满的时候,就是在战争初期。现在俄罗斯可能还在计划后面要搞一波大的,但是这对于欧洲观望的国际资本来说,刺激性远没刚开始那么大了。从欧元的走势看,只能说美国这波操作及格,但是不算完美,因为之前也分析过,美元兑欧元最大的阻力位,在0.95附近。美国一番操作下来,现在最高还不到0.93,实际上还是有点不如预期。说通俗点,就是俄乌冲突,这么大的刺激,好像也没把欧洲给吓尿,现在反倒还有点淡定。而美国不知是出于啥原因,反正公开层面还搞不太清楚,只知道现在火急火燎要把加息节奏加快。如果美国这么着急的话,那欧洲方向可能就等不起了。不管俄罗斯拉不拉胯,美国的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在金融方面,美国想要的,这可不是俄罗斯给得了的,俄罗斯顶多也只能是充当了一个唱黑脸的角色,这要是欧洲人就是头铁不怕,那一时半会恐怕也没啥好办法。所以在这个背景下,随着5月加息的日子越来越近,而且后面是5、6、7三个月,要连着加息三次,欧洲又榨不出更多的油水,那么把目光转向东亚方向,就是很自然的事了。美国这次在欧洲搞事,除了上面说的金融方面的核心目的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制裁,来人为制造对立,看看哪些是坚决跟着一起制裁的,哪些是阳奉阴违的,还有哪些是观望装傻的。这是借这个机会,以俄罗斯为靶子,测试了一下自己搞新冷战的胜算到底大不大。目前来看,不知道他们自己怎么打分,反正除了他们内部那些熟悉的面孔,几十年前的那些第三世界国家,现在还是那些国家,当年对冷战不积极,现在还是不太积极。这两个方面看,总体上美国在战术层面拿到的结果,应该算及格。美元回流没有超预期,但也没有太差。国际站队没有出现一边倒,但是欧美圈子里的也没有背后捅刀。总体上就是还行,也只能说还行。但另一个方面,美国应该算是付出了一些代价。这次有意思的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都是在自己看起来最强大的一面丢分了。俄罗斯过去号称军事方面世界第二,这次打下来,现在乌克兰已经号称世界第二了,不管他们谁第二,反正都没给我们留位置,这就挺尴尬的。而美国呢,通过一系列制裁,把自己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规则体系方面的主导权,背后的流氓本质给完全展现出来了。什么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资本主义的契约精神等等,过去深入人心的东西,在他们心里其实都是辣鸡。这次美国在欧洲的表现,全世界都被好好上了一课。也给接下来的东亚国家,提了个醒。日元贬值在欧洲战场上各种信息扑朔迷离的时候,日本这边总体上是比较安静的,不管是国内的疫情,还是跟着表态搞制裁,即便是当外援做拉拉队,日本都没有太出格,但是安静的背后,确实也在酝酿更大的事情。别的事情瞒得了,日元的走势瞒不了。在俄乌开战后,日元总体走势还是比较平静,也是差不多从3月7号开始,走出了一波单边的贬值走势,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吧,从115附近,一路干到了129,短期内最大贬值幅度超过了12%。为了搞欧元,美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几十年的名声都快败光了,也就取得了那点成绩,欧元这个贬值幅度,跟同时期的日元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这背后体现的国际关系,可能就是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那么日元短期内这么快速的贬值,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看到有两种解释,一个是认为美元加息,日本不但不能跟着加息,而且还在搞大放水,所以两者之间的利差扩大,套利资金大幅离开,这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还有一种认为这是日本政府的有意为之,让日元快速贬值到低位躺平,避免美国的收割。我个人觉得一国汇率事关重大,基本上不太可能真正的完全由市场主导,尤其是短期内这么大幅度的贬值,背后一般都有国家的意图在里面。但是要说日本政府可以完全主导自己的货币政策,那显然也不符合现实,尤其是在美元紧缩的关键时期。日元作为美元指数里第二大权重的货币,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重大的市场变化,对美元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日本并不是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在明面上是军事主权被美国把持,其实还有看不见的金融主权,也受美国控制。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当年逼着日本签广场协议,刺破日本泡沫这件事了。从90年代起到现在,整整三十年了,日本的GDP一直就是在5万亿美元这个规模上波动,基本没怎么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失去的三十年。这背后首先是军事安全被人拿捏住了,那么金融安全,也就由不得自己。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日元在近期的大幅贬值,如果把它看作是美国和日本的联合行动,在金融上起到的作用,就更好理解了。过去日元本身就是美元以外最大的套利货币,因为日本货币政策长期维持零利率,使得日元事实上成为整个东亚最大的资本流出方,借入零利率的日元,然后在东亚各国投资,追求更高的回报。这么一来日元成为东亚的一个水源,不管是东北亚,还是东南亚,都有大量的日元资金进行投资。这也是很多人说的,日本在海外还有一个日本的原因。就是有大量资金沉淀在海外了。美国是搞金融的鼻祖,对这些当然是洞若观火,从这一次的日元汇率走势看,我更倾向于这是美国主导下,联合日本,进行的一次定向抽水行动。只不过现在这个玩法还没有正式揭开盖子,所以外面看还不是太清楚。简单点来说,日元的贬值,这一步的关键,就是要让日元一步到位贬到一个偏低的位置,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标美元,而是要在整个东亚地区对标其他国家的货币,形成虹吸效应。所谓的虹吸效应,就是日元率先经过大幅贬值之后,使得日元资产形成价值洼地,这会对周边国家的资产估值,带来很大压力。如果日元经过大幅贬值之后,比如在美元兑日元130-140这个区间稳定住,那么日元最终贬值20%,相当于日元资产在3月的基础上打了8折,这个时候如果东亚其他国家的货币维持稳定的话,其国内资产的估值压力就会比较大。如果资本自由流动的话,人们会倾向于卖出其他资产,买入日元资产。用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比较好的理解,这两个月的日元走势,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从3月7日起,日元开始贬值,但同期日本股市只经历了短暂的下跌,就开始上涨,最近的表现比我们好多了。而同期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稳定,但是国内市场却出现大幅下跌。这是两种资产的估值在同步进行平衡。啥意思呢?日元汇率贬值了,那么日本股市可以稳定,因为它的估值下降已经体现在计价货币的走势里了。与之相反,我们的货币稳定,则估值压力就会体现在资本市场。最近几天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了幅度偏大的贬值走势,如果这个模型是正确的话,我们后面会看到货币贬值之后,资本市场估值压力就会下降,并出现企稳或者反弹的情况。图我就不上了,搞投资的可以自己对照这几个品种的走势和时间,去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相信这么一解释之后,日元快速贬值所起到的作用,就好理解多了。说白了,就是美国利用日元贬值,在东亚制造一个抽水机。它带来的问题不是欧洲那样的美元回流,而是绕了一下,先搞日元回流,再依靠自身的控制力,就可以实现美元回流。美国这么搞,大概就是要把日本的海外资本一网打尽,如果它们不听话,美国肯定也会上手段。东亚危机最近有个新闻估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就是美国的国防部长奥斯汀主动找我们通话。这一听,就知道美国那边可能已经有人蠢蠢欲动,这有点像打预防针的感觉。上次五常整了个《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过了一个多月,俄乌冲突就发生了。这就跟我们小时候打架一样,大家如果开始聊防止擦枪走火的事,那就意味着风险已经很高了,话外之音,懂的自然都懂。从日元这么马不停蹄的贬值开始,到现在欧洲方向开始进入平台期,有理由怀疑美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东亚。这里有什么导火索,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两个月美国和俄罗斯,轮番给全世界上课,会出现什么风险,不能说心里没数。这一点我在之前写日本的文章《未来世界变局,三大关键变量之日本,警惕其为这个目标而战略冒险》里专门讲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里面有个不同的是什么呢?就是咱们这个实力,跟俄罗斯有点类似的是啥呢,就是容易误判。与俄罗斯不同的是,对俄罗斯可能高估,对我们可能会低估。咱们常说,现在已经实现了第一岛链内没对手。这么说归说,有些脑壳长包的人还是会想试试,所以最好就是能展示出那种压倒性的不容置疑的力量,一旦试试就让你逝世,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误判。同时呢,也会对自己的货币和资产,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最后美国现在在释放预期,后面加息都不是50个基点,开始聊75个基点了。啥事让美国这么着急,刚开始紧缩就上大招?这种迫切性的背后,必定是有着某种强烈的不安。因为美元紧缩兹事体大,这要搞砸了,美国的国运啥的,也就没啥好聊的了。而另一边俄罗斯始终也没能把美国拖下水,慢慢的这种压力,就会转移到东边来,这几乎是一种必然。好在呢,这个关键时期,我们的疫情控制正在转好,为后面的防风险对冲,可以创造出更大的选择空间来。在接下来的这大半年,如果破了美国金融收割的大局,整个世界,可能就会从量变进入质变阶段了。扩展阅读:《未来世界变局,三大关键变量之日本,警惕其为这个目标而战略冒险》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俄欧要破局,必须把美国拖下水,中美谁能代表新国际秩序?

俄乌冲突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一场新时代的抗美援朝,依据是当年的我们打败美国,客观上为苏联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时机。但是这个说法最大的问题是,截止到现在,美国并没有被卷入战争中。美国挑起了冲突,却尽可能的置身事外,它活得好好的,偏安一隅,笑看着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国家大乱斗。它还带头发动全方位的制裁,拉高了俄罗斯的战争成本,让俄欧之间,难有回旋的余地。这一切,可以说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长期利益受损,但是美国要加息,美元必须回流,为了短期利益,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所以俄罗斯和欧洲,现在已经掉进了美国的陷阱,在美国眼里,它们必须被牺牲,别无选择。那么俄罗斯和欧洲,是否真的就没有破局的机会了呢?那倒未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欧洲和俄罗斯,在目前的局面下,可以如何破局。欧洲如何破局其实美国很难像收割欧洲那样收割俄罗斯,就算成功收割了俄罗斯,那对美国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俄罗斯去年的GDP是1.78万亿美元,欧盟大概是17万亿美元,这相差了近十倍,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而且美国的目的还不只是当前的美元回流,着眼长远的话,美国未来必须深度控制欧盟的经济,否则它就没有搞新冷战的底气。而要加深对欧盟经济的控制,最关键的就是在这次驱赶欧洲的美元回流之后,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金融资本要杀回马枪,全面抄底欧洲的核心资产,只有核心资产拿到手,才能全方位的把控整个欧盟,从而予取予求。美国这种战略构想,在过去的几年,已经体现得很明显了,但都不如搞俄罗斯这次这么不加掩饰,美国是从金融到经济到物理层面,在全方位的跟俄罗斯进行切割,并且逼着它的盟友必须表态站队。而对于欧洲来说,它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前提是它不能被美国的战略绑架,也就是需要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欧洲来,而欧洲要独立自主,这个事显然还得排在A股过万点和男足夺取世界杯之后。但是现在欧洲的形势,的确很凶险,进退都只在一念之间。欧洲如果想增加自主权,这是一次最好的机会,俄罗斯已经把他们逼到了悬崖边上,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寻求自立。欧洲以前是跟在美国后面,在全世界吆五喝六的,又利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跟那些与美国不对付的国家合作赚钱。这种躺赢的好事以后就没有了,除非欧洲自己站起来,否则,在美国的下一个计划里,欧洲将彻底沦落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并有可能再次成为新冷战的冲突前沿。所以在这两种前景里,欧洲确实很纠结,这次美国的收割,在欧洲进展得不太顺利,就是因为遭遇了欧洲资本强烈的抵抗,它们不想去美国送死,更不想再次被冷战的阴影笼罩。欧盟这两天正在举行特别峰会,并计划于4月1日与中国举行中欧峰会,可以看作是欧盟正在积极寻求办法自救。其实接下来,欧洲要破局,只需要做三件事即可,这三件事没难度,只需要勇气和团结。第一件事,法国率先退出北约。法国在戴高乐时期,1960年,法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法国有了自主发展的资本和底气,之后于1966年正式退出了北约,法国是欧洲唯一具有相对完整的军工产业和军事指挥系统的国家。当然了,在全球化时期,法国也没落了,所以到了2009年萨科齐时期,法国又重新加入了北约。十多年过去,现在机会又来了,美国正在没落,在这个美国顾前顾不了后的时候,法国确实能寻摸到一丝机会。当年美元超发,就是法国戴高乐总统带头,用手里的美元不断兑换美国的黄金,直接触发了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与黄金脱钩,又导致了美国70年代的大通胀,若不是后来与石油挂钩,美国现在可能还在内战。所以法国有捅刀子的传统,关键是能不能再出个戴高乐。第二件事,法德牵头,与俄罗斯签订友好条约。欧洲国家之所以加入美国组建的北约,就是害怕苏联,现在苏联和华约早已经烟消云散了,但是北约却越搞越大,对俄罗斯有必要这么日防夜防吗?还是说北约自己家贼难防?所以只要法国带头退出北约,再与俄罗斯签订友好条约,那么一直以来美国强加于欧洲的,来自俄罗斯的威胁,就可以不攻自破了。而这一点,也需要俄罗斯在现在的乌克兰战场上,表现出相当的克制,才有说服力,目前看,俄罗斯好像也正是这么做的。第三件事,让《中欧投资协定》立即生效。前两件事是在政治和军事上,欧洲脱离美国控制的基础,而要让这次美国的收割,变成一场空,或者尽可能减少损失,那么欧洲就有必要尽快让《中欧投资协定》立即生效。我在之前的文章《美国加息的第一步,是收割欧洲,欧洲却把我们留给它的后路堵死了》中分析过,《中欧投资协定》是从政治上给予欧洲投资的安全保障承诺,有了这个保障,美国要是再逼的紧,那就来中国投资,不管是安全性,还是收益率,自然也不比美国差,美国的收割计划却要大打折扣。这三件事的难度,是依次下降的,最关键的则是第一件事,有破窗效应,就看法国敢不敢迈出这一步。如果欧洲自己不站起来,那后面需要俄罗斯和我们配合的,谁又敢相信你呢?总体上来说,我宁愿相信国足,也不对欧洲这帮人抱有什么希望。从这个角度说,俄罗斯破釜沉舟之下,破局反杀的可能性还要高一点。俄罗斯如何破局俄罗斯现在面临的情况,其实不太有利,主要原因是战争成本被大幅提高。这里面的直接战争成本并不是太高,主要是制裁所带来的隐形代价巨大。俄罗斯的金融,经济,生产和贸易关系,全部都面临重置。如果非要对比的话,这有点类似于当年的休克疗法了。但是普京远比普通人看得通透,当地时间3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政府成员的会议上表示,许多国家已习惯了卑躬屈膝,顺从地接受其宗主国决定的生活。但俄罗斯不能生活在这样可悲和屈辱的状态下,制裁迟早会发生,相信依靠着政府成员和俄罗斯的领先企业将能够克服所有困难。很多人以为这是个片汤话,如果对美国的新冷战战略有清晰认识的话,就知道他就所言非虚。实际上你看战争发生后,美国牵头的一系列制裁,一气呵成,在内部没有任何阻力,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在美国内部早已形成了统一的共识,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切割。也就是普京没有明说的,如果不臣服于美国,那么今天没有制裁俄罗斯,俄罗斯也必定会是下一个。现在战争成本已经被快速拉高之后,其实俄罗斯的选择也越来越少,在面对美国一心想把俄罗斯往绝路上逼,一心想把铁幕沿俄白乌边境布下的时候,俄罗斯要想破局反杀,其实也有办法,就是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把美国拖下水。要把美国拖下水,主要也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乌克兰战争在战略上一定要占领道德高地。如何占领道德高地?关键就是不能打成一场侵略战,对基辅可以围而不攻,对新纳粹势力要坚决消灭,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听人劝,吃饱饭,听谁的劝呢?当然是我们,我们一直强调要尊重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只要俄罗斯自始至终能做到这一点,这场战争就算再艰难,它也还是正义的。尤其是对于瑟瑟发抖的欧洲国家来说,你得证明给他们看。而美国恰恰相反,它想给欧洲证明的是俄罗斯的侵略性,而不是正义性。所以俄罗斯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术克制,目前来看,总体上也还是做到了,后面就看谈判的具体要求了。第二件事,俄罗斯要破局,必须把美国拖下水,不能让美国置身事外。而要把美国拖下水,千万不能找北约的欧洲国家,尤其是自己家门口的这些小国家,这只会正中美国下怀。这些小国家要多耐心安抚,以代替拳头警告。当然,红线必不可少,但一定要画在前面,这样既有对美国的威慑,又有对邻居的安抚,让自己周边越稳定,它们对美国才会离心离德。而不是逞强斗狠,这样只会把它们推向美国。第三件事,前两件事做好了,就要擒贼先擒王,要戳穿美国的纸老虎面纱,就一定要威慑美国本土。让欧洲看看,那个嚣张跋扈的美国,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的流氓。也让全球资本看穿美国所谓的绝对安全,不过是一念之间而已。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只要敢想敢干,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可以抛砖引玉一下,俄罗斯不是有高超音速导弹吗?这些不太好拦截,可以往古巴海域试射一枚,古巴和美国的佛罗里达隔海相望,它们有多远呢?只有初一到十五那么远。美国早已经退出了中导条约,俄罗斯也不受约束。当然俄罗斯的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可能没这么远,实在不行,也可以跟别人借一颗。只要俄罗斯能证明,美国本土也绝非世外桃源,而是随时可以包饺子的包邮区,那么美国还怎么独善其身?俄罗斯只要把美国本土拖下水,那么不管是美元回流,还是安全保护,这都会破了美国的金身。要是多方联手,能在加息初期把美股整崩盘,那更会直接导致金融收割失败,新冷战战略也会失去依托,美国就只能等着内爆了。如果俄罗斯和欧洲进行同步联动,这个局不但容易破,而且美国很可能会遭到反杀。谁能代表新秩序?这里面要破局,其实俄罗斯还是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因为俄罗斯更加的独立自主。过去俄罗斯一直向西方靠拢,但是始终没有融入西方的核心圈子,现在美英正在牵头,与俄罗斯进行全方位的切割。这样的国际秩序,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还有什么比美国更不敢失去的呢?二战以后,美苏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苏联解体三十年,美国成了当前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但是美国的实力和德行,都不配位,这是全世界都能看到的事实。就像美国怂恿波兰给乌克兰提供战斗机一样,波兰不敢,于是把飞机给美国,让美国自己送,美国马上就拒绝了,甚至说以后这个事都不提了。这个国际笑话美国当真不懂吗?很大的可能是,美国不是不懂,而是无能为力,眼前美国最紧急的事,还是这一轮加息周期,要怎么顺利度过危机,还要实现全球抄底,拿到核心资产,构建新的国际秩序。既然旧秩序迟早要被抛弃,美国当然也就无所顾忌了。而美国眼中的新秩序,很可能就是再来一次新冷战,这和当前世界的和平发展理念背道而驰。而我们的主张,是全球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一个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国际秩序。谁能代表未来,不言而喻。过去美国认为,我们才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于是想推翻现行秩序,甩开我们,另起灶炉单干。但是美国忘了一个事实,除了被美国资本自己抛弃的红脖子,本质上全球都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而美国要搞新冷战,也仅仅只不过是不希望自己被超越,而想拉全世界给自己陪葬而已。想通过新冷战来维护自己的霸权,理应遭到全世界的抛弃,而纵观全世界,人们的思想要解放,最大的解放,就是要认识到,美国早已不是全球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只要解决了美国问题,可能也就解决了绝大多数的全球问题。因为美国的套路,过去都是先制造问题,再解决问题,美国自身才是最大的问题制造者。最后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从现在俄罗斯的遭遇就可以看到,也并不容易。可能还需要一代人的努力,但是前景是光明的,我在过去的文章《只要美国开启冷战,我们就离胜利不远了》中讲过,英美是扩张型文明,它们想故技重施搞新冷战,殊不知,只要它们选了这条路,就只能收缩,只要收缩,就必败无疑了。现在全世界都能看出来,俄罗斯的遭遇,不过是一场提前到来的预演,即便如此,从东亚,南亚到中东,非洲和南美,大多数国家都拒绝站队。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美国要想说服全世界,最好还是先说服印度吧。扩展阅读:《美国加息的第一步,是收割欧洲,欧洲却把我们留给它的后路堵死了》《只要美国开启冷战,我们就离胜利不远了》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美国加息的第一步,是收割欧洲,欧洲却把我们留给它的后路堵死了

200年以前,没有欧洲,就没有后来的美国。这个道理美国得认,是欧洲人到美洲殖民,才开创了美国。但是到了50年以前,没有美国,就没有现在的欧洲。这一点欧洲也得认,因为50年前,苏联在冷战中占上风,不是美国在后面撑着,欧洲早就吃上大锅饭了。美国跟欧洲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爱相杀。日子好过的时候,美国吃肉,欧洲喝汤,这是相爱。日子不好过的时候,美国吃肉,欧洲割肉,这叫相杀。很明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美国的日子不好过,就到了该欧洲割肉的时候了。现在的乌克兰危机,明面上是美国在搞俄罗斯,但实际上这是打草搂兔子,针对的是欧洲的资本。欧洲以前跟在美国后面混吃混喝,现在也该交税了,美国这次是铁了心的要下手,欧洲还在挣扎中。本来在此之前,大家都是早有准备,欧洲通过我们,也给自己留了一条活路,眼下到了关键时刻,就看欧洲能不能把这条唯一的一道门打开了。为什么第一个收割的是欧洲美元加息,为什么第一个收割的是欧洲,而不是日本?这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疑问。其实说来也简单,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欧洲更有钱。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当今世界的前四大经济体的GDP,排第一的还是美国,为23.04万亿美元。排第二的是我们,去年GDP是17.7万亿美元。排第三的是欧盟,GDP为15.73万亿美元。排第四的是日本,GDP约为5.1万亿美元。如果把欧盟看做一个整体,基本上中美欧算是第一梯队的,欧盟的经济体量跟日本不是一个量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美国来说,欧洲和日本,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日本那是卤好的熟肉,随时可以吃。而欧洲这一块,多少还得费点周折,所以先收割欧洲,既有资本体量上的考虑,也有难易程度的考虑。我把美国的加息周期,分为了至少两个阶段,在加息的前半段,主要是促进全球的美元回流,来补充金融市场因为加息而减少的流动性,这样可以确保在加息初期,美股不会崩盘。而要能撑住美股,美债市场,则非欧洲不可。因为全世界来看,欧洲是全球第二大的资本中心,也可以说是美元的副中心,这从美元指数的权重里也可以看到,欧元占美元指数的权重是57.6%,超过了一半。而日元的权重,虽然排第二,但是只有13.6%。两者相差了四倍多。这对欧元来说,就是上面说到的,在美元扩张的时候,它们享受的利益,也比其他人更多。那美元现在有难处了,多出点力也算正常。在过去,美国通过美元的宽松和紧缩周期,来制造金融危机,等到危机爆发后,出来救场的,一般是两个组织。一个是世界银行,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们会在危机爆发后,给相关国家提供贷款,当然,这些贷款都是有附加条件的,而这些条件,又是为这两个组织背后的控制者来服务的。其中世界银行,由美国控制,行长都是美国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欧洲控制,总裁都是欧洲人。这两个组织相当于是专门摘果子的机构,但是前面一系列的组织策划和实施,总体上都是美国在负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欧洲这些年,能过得这么滋润,肯定是沾了美国的光。它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一点欧洲心里明白,美国心里更清楚。另一方面看资金量的话,能给美国市场,提供数以万亿计美元流动性的,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欧洲。这么庞大的资金,美国所要做的,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发力,反的方面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制造不安全性预期,来驱赶美元回流。正的方面是,提高自身市场的收益率,来吸引资本回流。很显然,中美在这个问题上,早就已经形成了共识,那就是美国啊,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我们不可能去给它扛雷,详情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惊心动魄的2015年,美国金融战收割财富失败,成了国运转折点》。那剩下的欧洲,可以说是别无选择。美国的金融市场,必须由美国以外的资金流入,在前半段撑住,不能崩盘。美国的股神巴菲特,一边在美股回购自己的股票,这是在维持大局,一边又囤积了近1500亿美元的现金。除了他之外,苹果,微软,谷歌,这些大公司都是一样的,一边回购,一边囤积现金。在加息周期的前半段,美国的金融机构回收流动性,国际资本必须补充流动性,这样美国国内的资本,就可以离场,囤积更多现金。等到了加息周期的后半段,美国资本大部分撤出来后,就是美股暴跌,引发全球性流动危机。在危机过后,才是美国的金融机构出场,捡便宜的时候。为什么说日本要留到欧洲之后,那是因为美国资本盯上了日本的产业资本,巴菲特在安倍辞职之后,已经全面入股了日本的五大商行,相当于已经在内部,打下了第一根桩。这次日本再想搞交叉持股,相互抱团,已经没有可能了,美国也不会给它们这个机会。详情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安倍辞职后,日本财团集体出让股权,美国资本接手的背后非同寻常》。在全面掌控日本的产业资本之后,美国的下一步,应该是会主导日本产业,从东亚撤往印度,从而正式拉开美日澳印的四角战略。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现在,这第一步,欧洲资本必须配合美国加息,回去给美国撑台,否则美国后面加息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大家都留一手,那后面的流动性危机,规模就会小得多,再来抄底的时候,要价可能也会高得多。美国过去这么干,欧洲都是配合的,因为欧洲也清楚,这碗饭是美国赏的,大家在一条船上。但是现在的情况变了,美国的国力,影响力,控制力,都在下降。之前还有个老头,想把欧洲甩了,自己单过,结果遭遇了光明顶围攻。其实说破了天去,美国这次就算成功了,最大的可能,是在后面搞一个新型冷战,把世界一分为二。而这个时候,欧洲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以前的蛋糕是全球化,是整个世界,未来最好的情况,是西方世界里混。蛋糕变小了,欧洲还得给美国打下手。这让欧洲顾虑重重。所以,欧洲也给自己留了一条活路。我们给欧洲留了一条后路在2020年底,美国的大选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两个老头,闹得不可开交。美国这是家里有事,权力上又属于两边交接的混乱状态,趁着这个机会,美国的盟友们,跟人类的未来之星,办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它们一起加入了中国和东盟主导的RCEP。另一个就是在2020年12月30日晚,中欧低调的宣布,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的全部谈判。在当时来说,这两个协定的战略意义,可能还不为人所了解。前者是美国的盟友,在实体经济上,选择了一个备份,在RCEP内,几乎可以完成全产业链的循环。而后者,是欧洲,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一旦美国要收割欧洲的资本,那么除了美国之外,还可以有第二个去处。这可以说,选择中国,跟中国留下合作的机会和通道,是各个国家为后危机时代,给自己提前准备的后路。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人问,欧洲的资本如惊弓之鸟,为啥美国一拱火,它们就必须去美国接盘?其实原因说来并不复杂,只是很多人还并不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尤其是今天中国的地位。首先来讲,数万亿规模的资本流动,不是任何一个小国家可以承接得起的。2021年,全世界GDP能达到1万亿美元的国家,大概是17个,这里面还有5个是欧盟国家。你可以想象一下,数万亿的资金量,谁能容纳得下。那是不是可以分散出去呢?也不行。这个世界能让国际资本既感觉安全,又能够增值的国家,你以为很多,但是纵观天下,你挨个比一遍,恐怕只会得到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即便是那些避税天堂,在拜登上来之后,也用全球统一的最低税率,把这个缺口给堵死了。其次来讲,美国要怎么让国际资本回流呢?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阻止国际资本流向中国,而这一步,显然要放在最前面,放在资本回流之前,就要进行。美国的做法,就是制造美中对立,西方与我们对立,这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美国不停的制造这种冲突预期,就是人为拉高资本流动时,进行选择的机会成本。你可以两边下注,但是你也得掂量一下时局。美国主导下的西方媒体,不断抹黑我们,营造负面形象,这都在无形中,给这种选择,增加了难度。在战略上,这属于围三阙一,把其他的出路给你堵死,让你只能选择美国。那么到了美国,你还能选择什么呢?别看美股高,这些年,论收益率,美股依然是回报最高的市场,你不去这还能去哪?论安全性,再就是美债。除了这两个,也没有容量够大,够安全,收益率也高的去处了。这属于美国的战略打法,其实大家都懂。美国把路堵死了,但我们在关键时刻,也给欧洲留了一个后门,那就是《中欧投资协定》。这样一份协定,可以看作是在政治上,给出的最高安全承诺和保障,在投资的具体行业上,相信收益率,也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剩下的,就看欧洲自己怎么选择了。那欧洲是怎么选的呢?乌克兰危机下,欧洲的努力在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欧洲人,把我们留的这扇门,给关上了。这个事情的导火索,是美国发起的针对我们的新疆棉花,搞相关制裁,欧洲当然也加入了,我们进行反制之后,欧洲恼羞成怒,把中欧投资协定就给冻结了。当然了,社会上的事,不会这么简单,这不过是欧洲内部有人,找了这么个借口,配合美国的战略意图而已。因为这件事,本质上而言,中欧都是受益者,而潜在的最大受损者,只有美国。美国连避税天堂的篱笆都扎紧了,还能让这么大个门敞开着?现在乌克兰的危机,终于拉开了序幕,欧洲这时候想起我们来了。前几天,作为今年上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其总统马克龙在与我们的通话中讲到了下面这段话:作为今年上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法方将全力推进欧盟同中国之间的积极议程,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欧中领导人会晤取得成功,推动欧中关系向前发展。希望欧中投资协定批准生效取得进展。这里面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最后一句:希望欧中投资协定批准生效取得进展。因为能不能生效,完全是他们自己内部的事。而在双方就下阶段双边合作,达成的多项重要共识中,隐藏在其中的第三条,又最为引人关注,可以看作是前期,一个务实的基础准备工作:三、支持更多法国银行和金融基础设施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中方将根据有关程序和标准,积极审批法资银行有关金融资格申请。法国和德国,分别是欧洲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在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法国来谈推动中欧投资协定生效,可能既有想打开后门的想法,也有向美国表明姿态的想法。只是整个欧洲,这么多年来,犹如一盘散沙,不是被英国操弄了内战,就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到现在军事上不自主,金融上也要仰人鼻息,所以说对于欧洲,只能是多留个心眼,走一步看一步了。天助自助者,欧洲要得救,还得先自救才行。最后很多人担心,美国这次紧缩,最后会不会是来收割我们?放心吧,这个事绝无可能,因为2015年,美国已经试过了,而且失败了,否则不会有今天的这一切。而相比于6年之前,我们的准备只会比当时更加充分。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和美国都很清楚,包括其他国家也很清楚。尤其是近一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总体上国际资本是在大幅流入的,这都是因为看中我们这里,是一个从安全性到收益率来说,都不错的避风港。而美国所计划的路,未来可能是想拿我们当苏联来对待。殊不知,美国正以自信和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扩展阅读:《惊心动魄的2015年,美国金融战收割财富失败,成了国运转折点》《安倍辞职后,日本财团集体出让股权,美国资本接手的背后非同寻常》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只要美国开启冷战,我们就离胜利不远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经6年了。6年前特朗普赢得大选,他正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式,叫打脸模式。就是以前美国被捧上天的那些东西,他亲自发推证明这些一钱不值,以前我们被指责嘲讽的东西,他则亲自出面进行攻击,反面证实它们的重要性。一番操作下来,人们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哥们脾气有点似曾相似,那就是打脸不分人。他某种意义上的作用,就是从外部施压,让我们更团结了。当他下去的时候,很多人长舒了一口气,以为熟悉的那个美国又回来了。然而现实是,美国不但没有回来,反而越走越远了。中美再也回不到过去,这应该已经是绝大部分人的共识。但是美国最终会走多远,现在他们还在摸索,我掐指一算,应该会走到南墙为止。那么,那个能让美国头破血流的南墙,会在哪呢?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讨论的问题。美国会不会走入冷战陷阱经常有人说,我们要保持警惕,因为中美终有一战。据我猜测,这话很可能已经被拜登听见了。所以在上一次的会谈中,他一直反复重申一点,美国无意挑起冲突。他要是只说一遍,我觉得可能心还不诚,但是反复重申,有可能就是真的不想。这跟美国的心理阴影有关系。美国经常拍些世界末日的电影,都是源自那一代的创作人,是在苏联的核阴影里长大的。那时候美国跟苏联气氛搞得很紧张,人们总担心谁手一滑,就引发了让大家都完逑的核战争。所以美国的民主党人,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苏联。以至于现在对俄罗斯都一样,有一种莫名的紧张,要缓解这种心理阴影,除非把俄罗斯再变成10个小俄罗斯,那就算是彻底把恐惧抹平了。理解了这个,自然能理解拜登不想冲突的真实想法,那有可能是真的不想再过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了。但是明摆着的是,美国现在的头号任务,就是在想着怎么应对我们。有一部分人可能在幻想,美国可能最终会放弃幻想,这两个,可能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国有没有路径依赖?我觉得可能是有的,现在台上的这帮老头,都是在冷战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过去他们打败了苏联,你让他们现在想点什么新主意,美国的所谓战略大师,这可都是一帮老头,不是为难老人家吗?美国现在的种种迹象,都显示了他们玩不出什么新花样,既想像过去一样搞冷战,分割世界,又不想搞那种带有擦枪走火性质的热对抗。这已经是他们从过去的经验里面,所能吸取的最大教训了。所以现在我们讨论这个南墙的时候,从美国的经验主义出发,就是以高科技为抓手,继续分割世界,最后搞成两个阵营。然后呢,大家用文的方式,而不是用武的方式,决个高下。这一套,他们轻车熟路啊。这跟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两点不一样。一个是很多人认为美国还是会动武。上一次美国这么想,还是70年以前,那时候他敢这么想,是因为中美的实力对比实在太悬殊了。以今天的实力对比,就别为难他了。那种高超音速武器,2小时全球达,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觉得无所谓,人美国精英对此深以为然。另一个是其他国家不一定愿意跟着美国这么搞。这确实是现在最大的问题,产业链重组没有成功,世界贸易体系就很难重组。但是这就要说到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了,一旦爆发危机,必将会是美国大规模抄底,深度控制相关产业链的机会。也只有这场危机之后,才会真正见分晓,谁会死心塌地跟着他一起干。也只有到那个时候,这个高科技的抓手,才可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就是以过去类似美标和苏标的方式,在高科技领域,以不兼容的形式,通过建立不同的产业标准,最后自上而下,把整个产业链分割开。很多人现在感觉已是酒过半酣,其实现实还远未棋到中盘。凶险的环节还没开始,这才哪到哪?美国人嘴上说,不搞新冷战,但我们看美国的一系列行动,在战略上,可能恰好印证了他们的这种选择。冷战将是战略收缩的落地我在之前的文章《撤军阿富汗,美国全球战略逆转,下一步或将全力推动美元回流》里分析过,这二十年来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背后的支撑,是美国同步进行的战略扩张。苏联解体是美国推动全球化加速的前提,也是起点。我们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是全球化的加速器,2015年则是本轮全球化的拐点。那在这背后同步进行的,是美国在苏联解体后,于1995年带头组建世贸组织,为建立世界贸易体系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于2001年先入侵阿富汗,形成了合围之势,才有了后面我们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的快速扩张,是建立在美国主导的,经济贸易体系扩张的基础之上的。而美国的经贸体系,又是同步于美元一起扩张的,而贸易体系和美元,又总是在美军先一步扩张之后,才进行的。现在正好反过来,美军已经撤出了阿富汗,目前正在撤离伊拉克,伊核协议谈判也正在举行,也就是说,美军的收缩已经全面开启了。与此同时,美国主导的美日澳印联盟,这个新印太战略,其实是新的产业链分工体系,也筹划多时。我们先不说他搞这个会不会成功,但是美国这种从军事,到经贸体系的战略收缩,是确定无疑的。现在还剩的最后一个悬念,就是美元的收缩。以目前的进度看,明年基本上也要开启了。等到美元收缩完成之后,美国应该会重新评估,我之前说的一个悖论:美国迫切想改变现在这套国际体系,因为这套体系美国和我们是最大两个获益方。但是美国自己现在又离不开这套体系。这个悖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我们从这套体系里面踢出去,但是现在确实又离不开我们。这问题不就又绕回来了吗。但是在美元收缩完成之后,大家可以对各自手里掌握的资源做个评估,然后再决定后面怎么玩。不过可以预见的是,一旦美国从军事,经贸体系,货币金融,这三个层面都完成了收缩,这个世界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而战略收缩必然也会有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上面说到的南墙,按最坏的打算,也就是回到当年冷战时期的格局上来。不过说实话,要是按这个设想,美国如今掌控的地缘势力范围,要远胜当年。美国在地缘上的三大军事支柱,西边是北约,已经覆盖到整个东欧。东边是美日安保条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岛链。中间是美以联盟和美国与沙特的石油美元换安全协议。现在这三条线上,只有中东,在伊朗这里有条裂缝,其他方面要远比当年强多了。这可能也是美国进行战略收缩的底气,饼摊得这么大,再缩能缩到哪里去呢?以他现在覆盖的这些地盘,将来要是搞冷对抗,怎么看胜算也比当年大。那是不是走向这样一条路,美国就必胜了呢?恰恰相反,一旦落实到这一步,我们离胜利也就不远了。收缩将是灭亡的开始在说为什么之前,我先请出一段著名的论述,来进行一下古今的对照,看看历史在这里是不是又要重演了。在1942年10月1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正在斯大林格勒展开,此时德军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进行最为艰苦的巷战,几乎是逐屋进行战斗。就在他们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在这一天,写下了一篇预言般的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篇文章,在战争还远未结束时,不仅预言了德国将必败,还预言了这会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事后证明,这个预判是极其精准的,在战略大势上,几乎就给当时正在进攻中的德国法西斯,判了死缓。之所以要提这篇文章,是因为文章里有一个论断,放到今时今日,依然能起到战略上的引领作用。这段话在毛选第三卷第888页,原话是这么说的:另一方面,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再也无力举行大规模的攻势了,希特勒只好把整个方针转入战略防御。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算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这里说到法西斯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是建立在进攻上的,当进攻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如果我们把这个论断,放到今时今日的美国上,也同样的适用:美国的金融资本,通过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所主导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是建立在不断扩张上的,一旦它不得不转为收缩,等待它的,不是可以更有力打出的拳头,而是全面的溃败。这个论断是否太过夸张?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两次验证。一次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这个已无需多言。另一次,是苏联从阿富汗撤出,成为了苏联扩展的转折点。彼时的苏联跟当年的德国,和今日的美国,他们三者之间有可比性吗?当然是有的。当年的德国,外在的扩张体现,是通过进攻获取领土和资源。而昔日的苏联,外在的扩张体现,是通过军事和制度,不断扩张它的联盟,当它在阿富汗遭遇挫折,这时就已经达到了扩张的极限,从阿富汗撤军,实际是战略实力不足以支撑扩张,而转为收缩。随后,就发生了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独立,苏联无力制止,终于形成多米诺效应,最后彻底解体。我们看德国与苏联,都是在不断扩张的路上,遭遇了挫折,最后达到了自己扩张的极限,最后不得不转为战略收缩,很多人以为,还有缩回来再打出去的拳头,实际上什么也不会再有了。而本质上,这是所有行霸道国家的宿命,我们历史上有过总结,霸道比王道低一个等级。所有行霸道者,除了会不断扩张外,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崩溃速度惊人一致的快。那么我们对照今日之美国,美国的扩张,已不再是领土和资源性质的,而是以金融资本为主要形式,背后是军事和文化的扩张为辅助。当2015年这一战后《惊心动魄的2015年,美国金融战收割财富失败,成了国运转折点》,金融扩张就已经到了尽头,事实上成为了美国的斯大林格勒时刻。假如未来,美国幻想着要重拾冷战的那套玩法,那么就证明了,美国的收缩战略将真正落地。正如上面的论断所言,我看到美国的国运转折,是在2015年。而美国真正进入彻底失败的倒计时,正是它重启冷战之时。换句话说,只要美国敢开启冷战模式,那我们离胜利也就不远了。最后经常有人说,美国从别的地方收缩,那是为了集中精力来对付我们。事实上,美国12个航母舰队,覆盖全球的军事基地,每年超过7000亿美元的军事支出,都是为了全球化扩张,而配备的硬件。当美国的金融资本,不得不放弃扩张而转为收缩,这些配备就严重超标,转而成为累赘和负担。当全球的金融收入不足以覆盖维护体系运行的支出成本,就会成为恶性循环的开始,需要不断收缩,越收缩利益覆盖面越小。那美国现在维持这样庞大的地缘边界,对它来说,这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不想冷战,但美国却乐此不疲,也许它以为我们是害怕,殊不知,这会是它自己给自己布下的死亡陷阱。扩展阅读:《撤军阿富汗,美国全球战略逆转,下一步或将全力推动美元回流》《惊心动魄的2015年,美国金融战收割财富失败,成了国运转折点》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未来世界变局,作为石油美元的定海神针,沙特会不会背叛美国?

在中东,有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狠角色,就是沙特。沙特这个国家给人一贯的印象,就是个有钱任性的土豪,金钱总是容易蒙蔽人的双眼,其实在土豪的外表之下,沙特还有一颗蠢蠢欲动滚烫的心。现在的世界格局,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因为沙特曾经的一个决定而改变的。在上个世纪70年代,是苏联如日中天的时候,美国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没有锚定物,导致国内爆发大通胀,又陷入越战泥潭,这个时候中东也出事了。1973年,趁美国之危,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同时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发起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导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一时之间美国在中东的力量摇摇欲坠。但关键时刻,美国打蛇打七寸,全力支持以色列打赢了这场战争。在大好开局之下,随着战争局势的扭转,阿拉伯国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苏联靠不住。第二年沙特就与美国签了石油美元协议,所有石油贸易,只能用美元结算。就这样,沙特算是彻底投入了美国的怀抱。美元从此有了实物之锚,得以逐步稳定下来。而苏联在后来的石油价格战中,被美国和沙特联手打败,苏联本来也是依靠石油出口赚钱,结果油价大跌,财政状况严重恶化,埋下了解体的伏笔。所以说沙特是美国的贵人,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在未来世界变局之下,贵人将来会不会背叛美国?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沙特的国家利益说起。沙特的教派影响沙特最大的特点,说起来就两个,第一它还是个王权国家,第二它也是个宗教国家。要了解沙特,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宗教的问题。说到这个又必须说一下教派的问题,因为沙特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中的瓦哈比教派。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不少,其中少数国家属于什叶派,绝大部分属于逊尼派,这两个一个由伊朗主导,一个由沙特主导。我们都知道伊朗和沙特之间,长期以来也不对付,跟这两个派别的分歧,有很大关系。这个分歧,如果简单点说的话,分为两点,一个是历史,一个是现实。历史的分歧,最主要的就是对于谁是正统的继承者存在分歧。伊斯兰教跟基督教都是起源于古犹太教,但前者主要是信仰先知默罕默德。默罕默德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公元570-632年,这是我们历史上的隋唐时期。默罕默德没有儿子,也没有指定继任者,所以在他之后,谁来继承哈里发,就产生了分歧。第一任哈里发,是默罕默德的岳父,他继任两年后就去世了。当时的二号人物继承了第二任哈里发,十年后遇刺。默罕默德的女婿继承了第三任哈里发,十二年后也被刺。之后默罕默德的堂弟,也是他的女婿,阿里继承了第四任哈里发,五年后,他也被暗杀了。到这里,历史的分歧就出现了,逊尼派认为这四位都是正统,而什叶派只认第四位哈里发是正统。这里面隐藏了一段伤痛的历史。在历史上这四位哈里发主导的时代,正是我们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期。这前三位哈里发当时带领阿拉伯帝国大肆扩张,把旁边的波斯帝国给灭了。波斯人本来信的是拜火教,他们强迫波斯人改信了伊斯兰教。波斯末代萨珊王朝的王子卑路斯,一路逃到长安,请求唐高宗出兵救国,未能如愿,最后客死中国。所以这里面隐藏的一段,其实是伊朗人的亡国史。那他们为何又承认第四位哈里发阿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阿里的小儿子侯赛因娶了末代波斯公主,所以从此以后,以波斯人为核心的什叶派,只承认阿里及其直系后代为正统继承者,因为这里面有波斯王室的血统。再后来,侯赛因也被杀,两代哈里发被杀,从此什叶派和逊尼派结下了血海深仇,一直延续至今。当然这已经一千多年过去了,时间按说能抹去很多分歧,但是不同的社会现实,又给了他们新的分歧。现实的分歧,最主要的就是在于对于实际生活的影响,再核心一点,就是两派对于教法的分歧。逊尼派认为人们的生活只能按照《古兰经》和圣训来,不能随意解读改变。什叶派认为宗教领袖可以与时俱进来解读,从而制定不同的规范。这实际上相当于是两个不同国家内部,权力的归属问题。宗教领袖和教士能解经,那肯定就拥有了制定和解释法律的权力,反之则没有相关权力。所以参照现实,就很容易理解,沙特为啥不但信奉逊尼派,而且是逊尼派里面相对来说最保守的瓦哈比派。因为这样的选择,宗教社会里面,最容易成为权威的教士,也无法崛起,无人可以挑战王室的权力。一切为了王权前面我们已经写了土耳其《未来世界变局,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桥头堡,土耳其最终会倒向哪边?》和伊朗《未来世界变局,都说伊朗内部很亲美,我们合作会不会是一场空?》的现代化选择,土耳其因为开国领袖凯末尔拥有绝对的权威,而选择了完全西方化,伊朗没有这样的基础,选择了宗教领袖监国,进行可控的现代化。而沙特的王室,并没有像土耳其和伊朗一样,被消灭掉,而是一直保持住了自己的权力。对他们来说,彻底西方化是绝对不可取的,这会动摇王权,甚至说像伊朗这样渐进的现代化,都是导致动乱的根源。所以他们选择了最保守的瓦哈比教派。这个瓦哈比教派,在逊尼派里面是出了名的极端保守,比较典型的就是不能搞偶像崇拜,所以不能有雕塑,甚至不能拍照,以及很多由此延伸出来的行为,比如生日聚会,音乐,舞蹈之类的。咱们对比一下美国的选举活动,如果这些都不能搞了,基本上就不大可能出现一个有号召力的反对派人选出来。如果你连宣传自己的渠道和机会都没有,你咋可能团结到一批人,更不用说推翻国王了。在宗教国家,如果不搞世俗化改革,可以说基本上没啥能威胁到王权稳定,最有可能出现这种威胁的,只能是来自教士阶层。但是在采取了极端保守的教派后,这个最大的威胁基本上也就被消灭了。当然除了这方面的安排之外,沙特还有个别人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有钱。沙特过去很多年一直是第一大石油出口国,靠卖石油发家致富。我们之前在聊土耳其的时候也说过,搞现代化,最怕的就是完全照搬西方化。因为西方化里面有个死劫,不管是哪个走这条路的国家,迟早都会遇到这个劫,这个劫渡过去了那就还好,渡不过去,那一定会遭遇极端势力的猛烈回潮。这个劫,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导致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这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都解不开的一个死结。西方国家用民主选举搭配这个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矛盾,因为这个不行那也是你自己选的,你要不满意可以下次换一个嘛。但是中东都是伊斯兰国家,他们没有经历过基督教到新教的那种大刀阔斧的宗教改革,所以思想文化,还是很容易受传统影响,一旦照搬的资本主义经济,从刚开始的快速增长,发展到后面的两极分化,那他们就要开始给现代化秋后算账了。像土耳其现在正在经历的就是这个事,伊朗当初没有那种强权人物出现,所以渐进式的现代化,现在看是比较稳定的。而老大难沙特,只好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回到最保守的状态。但是即便如此,沙特靠卖石油,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全球经济周期影响,那还是会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不得不说,沙特一直就是个狠人,这个问题,他们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把它给破解了。这个成果,能不能拿诺贝尔奖我不知道,但是确实保证了沙特在全世界,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可能还会持续保持稳定。他们到底用的是个啥办法呢?咱能不能学学?这个真学不来。沙特的办法是大量引进国外劳工,但同时收紧移民政策。沙特人口大约3400万,其中拥有沙特国籍的只有62%左右,也就是说沙特有超过一千万人,都是外国劳工。沙特本地人,大部分都属于富豪和中产阶级,当然,这是跟劳工比。不仅如此,国外劳工在过去几十年里,去沙特打工那都是需要担保的,这个担保很重要,相当于雇主不同意的话,你是不能自己去找工作的,这样就保证了劳工的稳定。这一千多万的外国打工者,用来承担两极分化的后果。而本国人则用高福利养着。这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最大的社会矛盾。人家说底层活不下去了就容易闹事,可沙特的底层,那都是外国人,他们在沙特赚的钱,跟在自己国家比,那就是土豪,你还闹啥?再说了,你也不是沙特人,你都没资格闹。所以在沙特,通常一个本地家庭,男人上班,女人持家,然后雇一个菲律宾保姆干家务,再雇一个巴基斯坦司机,开车带着出门逛街买菜。前几年油价低迷,财政收入受了点小小的影响,为了保证大家的生活满意度,所以沙特放开了女性不能开车的禁令。这样的话,要是家里收入不够花,你就自己开车,然后把那个司机给开了算逑。那司机没工作了咋办?那都是外国司机,管你咋办,脏活累活你要不爱干,那你就回国得了,有的是人干,每年东南亚抢着去沙特打工的人都得排队,还拿不到签证。可以预见,只要沙特的石油没采完,那好日子就还长着呢。沙特的现代化之路在何方虽无近虑,但沙特也并非没有远忧。这里面从外部影响说起来,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在搞新能源。这对沙特是个釜底抽薪的大事,因为沙特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靠石油出口,以及石化产业。甚至说沙特这么大个国家,连条像样的河都没有,大片大片的沙漠,养活这几千万人,最起码的,连水都不够。沙特差不多有一半的水,是从海水淡化来的。这个倒是不怕你把海水用完,但是成本高啊,这么高成本的社会运转,都得靠石油出口赚钱才行。也不怪沙特搞不了工业化现代化,他们一天要做五次祷告,一次要30分钟,一到时间,就是天塌下来,都得把手里的活先放下,毯子一铺,开始祈祷。这要是996的工厂,哪一个受得了这个?人休息了机器是开还是停?所以说沙特的未来,可能在于信息化和智能化,大规模搞5G和AI人工智能,用机器自动化操作。一般来说,机器应该不用祈祷。第二个问题是将来美国会不会出事?石油收入占了绝对的大头,而石油收入都是以美元计价,实际上沙特的命运,就捆绑在了美元上。美国要是不行了,那石油出口还要不要坚持必须用美元结算?不用美元,那就是动了美国的国本,会要了他的老命。用美元,那美元现在这么玩下去,会越来越不值钱,迟早完逑。美国的国运系于沙特一身,但沙特王室可不能被美元带沟里去。这两个问题前后夹击之下,对沙特还真是一场挑战。而中东三个大国,土耳其,伊朗和沙特,究竟谁能完成现代化,并最终崛起呢?下一篇我会做一个全方位的综合对比。最后沙特王室这几十年来,对于世界局势洞若观火,不得不说是个战略大师。当年在冷战中,面对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败局,果断选择美国,之后在1985年的石油战中全力配合美国,把产量从200万桶/日猛增到1000万桶/日,油价从30美元/桶,打到了10美元/桶,使苏联元气大伤。这里面也可以看到沙特王室不简单,杀伐果断。倒向美国之前,跟苏联一起大力支持阿拉伯国家打以色列,但是一旦抛弃苏联,那是没二话。美国对于控制搞民主制的国家很拿手,但是对这样的王权国家,美国并不好控制。当年某个王子搞出了911大事件,美国也没和沙特翻脸。而反过来,沙特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王权的稳定,而绝不会以美国的利益优先。这是一个最容易被轻视,但实则不容小觑的国家。在未来,不管沙特做什么选择,其实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021年11月1日
其他

未来世界变局,都说伊朗内部很亲美,我们合作会不会是一场空?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种关于伊朗的说法,就是伊朗虽然被美国制裁了很多年,但是在其内部,依然有很多人都是亲西方的。这个印象恐怕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因为在伊朗跟美国闹翻以前,他们确实还有过一段甜蜜期。网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1970年代的伊朗老照片,那时候街头的女性可以穿短裙,都是一副西式打扮,非常时髦也很现代,跟现在我们常看到伊朗街头的妇女形象,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很多人也是一直在强调,伊朗人其实很怀念以前跟美国好的日子。这么一来,大家自然心里就会有个大大的疑问,那我们现在跟伊朗合作,还签了一个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最后会不会搞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他们真的这么亲美的话,哪天美国跟他缓和关系了,万一又抛弃我们,那可怎么办?可以说这种怀疑的声音,一直就存在。今天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看能不能追根溯源的了搞清楚,伊朗现在为啥会这么选择,后面又会不会和美国搞到一起?伊朗和美国的纠缠有人把我们和伊朗之间的关系,定位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这个敌人,就是美国。这么说也有他的道理,现实情况明摆着,美国是共同的对手,这也不能否认。但是伊朗跟西方国家之间,一直有个核心利益之争,持续到了今天,甚至说还会继续下去。这个核心利益,就是石油。伊朗本身地处中东核心地带,这块地方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中转站,所以伊朗跟西方人打交道的历史也很久远。在最早的波斯帝国时期,他们就经常跟罗马帝国打来打去,一直没消停过。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大英帝国崛起,全世界到处搞殖民地,伊朗之前就是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而英国几乎垄断了伊朗的石油利益。在将近100年前的1925年,伊朗正式建立了巴列维王朝。在同一年,中国有个年轻人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这篇文章很重要,等会讲伊朗的时候,是个重要分析资料,这里先埋个伏笔,一会我们再讲。巴列维王朝,只经历了两代国王,从192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79年,差不多是我们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这个老国王在死之前,就逊位给了儿子,原因是在二战期间,站错了队。他当时对德国有好感,这里面有个重要线索,我们最后一篇再重点讲下这个离奇的故事。反正就是在二战期间,伊朗宣布自己是中立国,这让英国和苏联都很不爽,你一个英国和俄国的殖民地,居然不支持协约国?后来英国的苏联一起出兵,在1941年,把老国王赶下台了。随后美国也派兵进入伊朗,等于是三个国家瓜分了伊朗。然后在各方妥协之下,又扶持了老国王的儿子,小巴列维上台。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个傀儡国王。在小巴列维王朝时期,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个是跟苏联闹掰。苏联真的是一言难尽,在哪都是属于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那一尊。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又进入冷战,苏联跟伊朗北部交界,苏联扶持了伊朗人民党就赖着不想走,从伊朗往南就是波斯湾,又是一个出海口,苏联见了这种地就流哈喇子走不动路。后来在美国支持下,伊朗把苏联赶出去了。这个时候伊朗的石油利益,基本上就全部落入了英美两国手里,伊朗也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这个时候整体上,美国在冷战中还偏守势,中东国家大部分亲苏。第二件事是小巴列维复位。1951年伊朗首相摩萨台上台以后,想要走独立自主路线,最核心的事就是把伊朗的石油产业全部国有化。这不就断了英美的财路了吗?这个时候小巴列维见势不妙,先是逃到国外。然后英国和美国,在1953年密谋,发动政变把首相摩萨台抓了起来,又把小巴列维请了回去。这之后基本上就是小巴列维控制局面了。他能两度当上国王,都是托了英美的福,所以在后面他的改革,基本上就是全面西方化。第三件大事就是全面工业化。小巴列维从1963年起,开始搞全面工业化,到1979年被推翻之前,伊朗在美国的支持下,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基础,整个经济发展速度也非常快。伊朗后来跟美国闹翻之后,能一直坚持几十年,跟这个时期打下的工业基础有很大的关系。你在网上看到,像下面这种说伊朗当初多发达多自由的老照片,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巴列维王朝时期的女大学生网上有很多人把这段时间伊朗的发展,捧得很高,以此来证明伊朗跟美国闹翻是开历史倒车,后来被制裁是自食其果。我们客观点看待的话,自然都会有个疑问,既然70年代,在美国全力支持下,伊朗发展这么好,又怎么会被人民推翻呢?这里面必然有大问题。伊朗为何走向政教合一真相往往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在6、70年代,伊朗的发展确实很快,就跟网上流传的那些老照片一样,光鲜亮丽。但是如果你深入伊朗的农村,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在说伊朗之前,我们把前面的那个线索续上,拿我们自己作例子,一对比就知道为啥伊朗现代化搞得好好的,突然又跟美国闹翻了。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的时候,遥远的东方,中国有个青年写下了一篇重要文章《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他在主流声音之外,首先明确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的革命要依靠谁?苏联派来的顾问,都是指导要从城市开始,美国自古以来就是走精英化路线。其实他们当时都看好常凯申,因为常凯申背后是全国的精英阶层和地主阶级。而这位青年,在这篇文章中,早就指明了方向,这些精英阶层统统都靠不住,未来需要联合广大的农民,才有可能成功。果不其然,一年多以后,在1927年发生了412事件,常凯申背叛革命,导致的损失非常惨重。在1927年9月,这位青年再次提出来他的伟大战略主张,农村包围城市。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因为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得去农村,那里才有最广大的人民。历史已经证明了他的正确。那位常凯申就是败退到了岛上,到现在他的政党也是最无能的,走到哪败到哪,原因很简单,他们总是拎不清自己该依靠谁。而这个问题,放眼全世界,是个最容易出错的问题。包括今时今日的美国,他们还是不清楚特朗普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支持率,也搞不清楚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是啥。当年在美国的指导下,伊朗的现代化,也是这个问题。在小巴列维时期,伊朗的工业化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伊朗的石油利益,很大部分还是被英美瓜分了,那些赚钱的都是精英和买办阶层。而底层的老百姓,从这场现代化改革中没有获利,还是那个穷苦状态。美国和伊朗的精英阶层联手,拿走了大部分财富,最后造成贫富分化的情况,非常严重。小巴列维承诺搞土地改革,农民以为真的会分到土地,随后国王搞了个类似合作社的企业,让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的土地有名无实。土地改革,既得罪了地主,又让农民失望透顶。很多人把伊朗的现代化失败归结为触动了教士阶层的利益,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如果从经济上分析,小巴列维的现代化本身就是失败的,工业化的结果是打破了原来的经济结构,但并没有建立新的经济结构。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沙特为首开始搞石油禁运,当时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我之前给大家介绍过这个时候的美国,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经济就不行了,出现了严重的通胀,美国还要打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后,西方国家经济普遍衰退,伊朗的石油收入也大幅下降,这个时候内部的矛盾就激化了。没有土地的农民,没有工作的城市居民,本来就没有从小巴列维的改革中获益,再一看那些王公贵族,心里更加失落。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社会基础。而当时全面西方化,就必须同时在宗教上推行世俗化,很多教士对此也不满。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有文化有群众基础的教士们,开始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推翻巴列维王朝的时候,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还被流放在法国,都没有直接参与,而是在国外遥控。从这也可以看得出来,巴列维王朝的失败,就是他根本没有和最广大的人民站到一起。他被推翻之后,再度流亡海外,这个时候伊朗伊斯兰革命的领袖霍梅尼,才从法国坐飞机回国。霍梅尼回国之后,很自然的会跟支持他的底层群众站到一起,随后就发生了美国大使馆人质事件,美国和伊朗彻底闹翻了。其实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彻底失去了伊朗的石油利益。第二年,隔壁的萨达姆,就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两伊战争,两边用的都是美国武器,打了八年,打得两败俱伤。再后来,萨达姆也跟美国闹翻了。美国似乎一直没有搞清楚,自己为啥在中东不受待见。伊朗未来在何方霍梅尼回国之后,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伊朗又回到了全盘伊斯兰化,这其实是西方话语权下对伊朗的一种污蔑。很多人至今都搞不懂,伊朗到底是个什么国家。西方都说它是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但是伊朗还有选举,可是他们有个最高精神领袖,好像也不是民主国家。而这恰恰是霍梅尼设计的一个特殊制度,看起来是政教合一,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在上一篇文章《未来世界变局,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桥头堡,土耳其最终会倒向哪边?》中,我们说了土耳其的现代化,完全是凯末尔以一己之力推动的,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军人出身的开国领袖,有崇高的威望和广大人民的支持,所以他的世俗化改革,土地改革,都是铁腕推动,当时基本上都成功了。这是中东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基础,伊朗也一样,即便是巴列维国王,也最后失败。凯末尔生前已经预见到今后世俗化可能会遭遇危机,所以他留下了军队势力进行监国,如果总统有宗教化倾向,就发动政变,另选新人。而霍梅尼,用的是另一套模式。在西方舆论的塑造下,霍梅尼是个极端封建保守的形象,而事实上他博学多才,在欧洲和土耳其都呆过很长时间,他对于伊朗的现代化和伊斯兰文化传统之间,有更现实的考虑,就是必须符合伊朗发展的实际。所以他最后设计的这套制度,表面上看是政教合一,实际上功能各不相同。基于伊朗的发展现实,现代化的进程其实只走了一半,如果真的全面回到以前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因为西方化已经打开了人们的视野。而全面西方化,也不行,只会进一步撕裂伊朗社会,搞成无休止的内斗。所以他在政府层面保留了西方的民主制度,而设置了一个最高精神领袖的存在,最高精神领袖垂直领导的是教士这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就类似于凯末尔的军队,最核心的职责就是:监国。这样的好处是啥呢,既不会完全西方化,又保留了巴列维王朝的现代化成果,同时也不会给极端宗教化势力染指政权的机会。(为什么不会极端化,我在下一篇写沙特的时候,会具体讨论这个问题。)这实际上是一个可控现代化的伊朗模式。这个模式,到底是开历史倒车,还是尊重社会现实,只有伊朗人民自己最清楚。人们以为伊朗极端保守,事实上伊朗的大学,女生占比超过60%,女子受教育程度比男子还高,女性在政府机构,企业中大量就业。虽然他们的生活中保留了很多伊斯兰传统,但伊朗的世俗化程度,似乎在中东可能还处于中上游的水平。在美国主导的时代,伊朗内部经常发生政变,暗杀,美国驻军权力高于本国居民,而在1979年至今的这四十多年里,伊朗赶走了美国,却保持了稳定,人口从3700万增加到现在的8300万,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了75%。这些都是在美国常年制裁下取得的发展成果。最后伊朗走的路,只能说是一条美国不喜欢,但是很可能是合适他们自己的路。他们现在的制度,最大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稳定,而且众所周知,世界上的极端宗教势力,都不是从伊朗出来的,至于是谁,美国心里最清楚。伊朗将来会不会彻底倒向西方?这要看他最广大的人民会怎么选择,历史上他们做过一次选择,就是让美国滚蛋。巧的是,美国从伊朗滚蛋之前三十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从中国滚蛋了。原因似乎都相同,美国总是和精英阶层搞到一起,当精英阶层被最广大的人民抛弃的时候,自然连美国也一起抛弃了。所以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只要美国还是那个只属于精英阶层的美国,他就和其他是人民政府的国家,尿不到一个壶里。
2021年10月29日
其他

未来世界变局,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桥头堡,土耳其最终会倒向哪边?

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凡是把五常得罪个遍的小国,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因为过去有两个反面教材,一个是伊拉克的萨达姆,一个是利比亚的卡大佐,在不可一世的时候,都曾经玩弄过五常,但终究没有逃脱命运的制裁,最后,只能说,老惨了。现在又有个头铁的大兄弟,活跃在五常之间,忽左忽右忽东忽西,很多人就预言这位可能也难以善终,这说的就是夹在欧亚大陆中间的土耳其,由于它这个地理位置实在殊胜,所以土耳其一直是东西方争夺的焦点。很多人把土耳其的这种变化,归结为现在埃苏丹的自保,但我想从更深层次更宏大的视角,去找到这种变化的必然性,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我想搞清楚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热点区域中东,三个大国中,最后谁将崛起,成为地区新的强国。带着这个问题,我想从土耳其开始,去探寻中东地区的变革,以及未来东西方文明冲突中,中东到底何去何从?但是这个问题确实太宏大,所以把土耳其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后面会有伊朗,沙特,以及最后的结论篇。分开写,看起来不那么累。土耳其的历史背景很多国人并不喜欢土耳其,因为他们现在搞泛突厥主义,这在历史上属于是瞎认爹,在当下又是恶心人。但是土耳其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代表,还有争取的价值。我们搞一带一路战略,将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处理中东问题,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点。可以说过去苏联和美国,在全球战略上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在处理中东问题时,没有善始善终,最后把自己带沟里去了。中东问题之所以复杂,除了石油的利益之外,还有核心的地缘位置。这里面还有个更关键的,就是宗教问题,这个问题一不小心就会搞成文明的冲突。这个问题别说我们一个外来者,他们自己内部都纠缠不休,几千年下来,也没整明白这个事。要说清楚现在的问题,还得把背景,来龙去脉简单交代一下,这相当于是世界宗教的简史。我找了一张网图,很清晰明了。最早的是犹太教,然后不断的分化,最早是分出了基督教,后来分出了伊斯兰教,而这两个也在不断分化。其实我们说到这里面的分化,就是世界在进步,文明在发展,而宗教文化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基本上每一次分化,背后其实都是一次革新。它不是独自发生的,背后最根本的还是世界局势,文明的发展进步,把宗教改革也裹挟进去了,你不变革就会被别人取代,淘汰。比如最著名的宗教改革,就是基督新教的产生。他们以前上天堂要给教会打钱,买天堂的门票,所以教会就垄断了人们的思想,还要消灭有威胁的新思想。思想禁锢了,社会还咋进步呢,所以欧洲有黑暗的中世纪。后来有了文艺复兴,人们思想先开放了,宗教的改革也不得不进行,不然就有被淘汰的风险。这个时候马丁·路德率先搞起改革,后面新教出来了,人家不需要走教会这个中介,你只要有本书,然后因信得义,信了你就直接去天堂。凡事总归是为人服务的,新教这么简单直接送门票,很多人自然就被吸引了。反过来它对于人们思想的解放,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又会反过来促进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和社会进步,这本来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现在等于是社会现代化,走到了前面,而世界范围来看呢,好像就只有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世界,宗教改革还没有跟上现代化这个节奏。我们看现在世界上的这些国家,像英国、美国、德国,北欧国家是新教国家,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大部分欧洲国家是天主教国家,现在的俄罗斯,东欧是东正教国家。总体上,他们都进入了现代化。而中东地区呢,伊朗为首的是什叶派国家,沙特为首的是逊尼派国家,总给人感觉还处于一个半现代化的夹生状态。有人觉得他们是宗教改革滞后,所以阻碍了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他们自己可能恰好相反,觉得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破坏了他们的生活。这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矛盾。你要说在中东地区的冲突,从宏观上来讲,背景大致就是这样的,不仅是外部,他们内部也如此,有人想推进变革,让他们接受现代化的改造。但他们却似乎很抗拒这种变革,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入侵。所以回归保守主义,要捍卫正统,于是冲突就没有断过。那这里很多人会有个疑问,土耳其作为中东三雄之一,它是啥国家呢?其实土耳其不是个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国家。你看美国总统当选后,就职的时候要把手按在圣经上宣誓,虽然他们都信誓旦旦然后也没做到,但从来没有被雷劈过,但是首先这确实是个宗教仪式,表明了美国的新教国家身份。可是土耳其虽然老百姓大部分都是信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但是他们跟大部分中东国家不一样,是个世俗化国家,也就是政教已经分离了,而且分得很彻底。为什么这里要首先写土耳其,就是因为土耳其走的路,本身就非常具有代表性。我们可以把土耳其,伊朗和沙特,这三个国家走的三条路,看作是伊斯兰世界,向现代化世界突围的不同尝试,他们到底谁会成功,将决定了未来谁会成为中东地区新的霸主。这会深刻影响世界的格局和未来,我们搞人类命运共同体,迟早要面临这个问题。而土耳其的这种尝试,距今刚好将近一百年,在现代化的进程上,一百年很长,但是在宗教和文明的尺度上,这不过就是进程中的一个波澜而已,不管是进步,还是落后,还不能高兴的太早。所以先聊聊土耳其,我们可以对其他国家所走的路线,和现代化追赶,突破所作的尝试,进行一个对比。土耳其之所以值得深刻探究一下,并不是因为它敢于得罪五常,那只是一个表面上的结果,而更深层次的,是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在中东地区最直接最彻底。我们通过它,基本上可以判定中东走的西方化之路,将来是会成功还是会失败。所以看中东未来,要先看土耳其,土耳其如果能成,将来中东可能完全西化,土耳其要是都成不了,中东必然要寻找新的道路。而说土耳其,有个人必然绕不过去,因为今天土耳其的一切,都是他一己之力变革带来的结果。这个人,就是凯末尔。现代化的突围凯末尔被尊为现代土耳其的国父,他确实名正言顺,因为他是土耳其的开国领袖。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以前的几百年里,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之一。巅峰时期版图非常大,占了欧洲中东北非很大一块地方,奥斯曼帝国既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也把自己当作伊斯兰文明的继承者。这么几百年下来,伊斯兰的宗教文化影响自然会很深。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斯曼帝国解体,这个时候一代战神凯末尔横空出世,他在一系列战争中屡战屡胜,最后以强大的声望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凯末尔是军人出身,第二他是开国领袖,这两点还有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后面我还会再讲。他是通过血与火的战争,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所以建国之后,他发动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土耳其从一个宗教国家,变成了世俗国家。他废除了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长(Shaykh
2021年10月25日
其他

撤军阿富汗,美国全球战略逆转,下一步或将全力推动美元回流

身处历史的迷局之中,我们现在可能还很难意识到,美军从阿富汗撤出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转折点,就像当年的911事件一样,人们只是震惊于世贸大厦垮塌画面的强烈冲击,没曾想到这会是把美国拖入帝国坟场的起点。阿富汗境内瓦罕走廊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只用了三个月,但是阿富汗战争却持续了二十年,二十年,是一代人的时间,美国在这个时间没有完成这个既定的战略,就意味着永远也不可能再实现这个梦想了。这个战略是什么呢?这就是每一代帝国都梦寐以求的大中东战略,在欧亚非这块大陆上,要想实现最终的霸权,就必须控制三大洲的连接地带,也就是大中东地区,只有控制了这里,才有可能分化各个大陆上的大国,通过控制枢纽,从而控制大陆的陆权。在中东这块是非之地,美国虽然总体上比苏联更进了一步,但还是未能在帝国坟场逃脱噩运,阿富汗最终成了美国扩张战略的转折点。阿富汗是美国扩张的终点在说到美国的战略可能会出现逆转的原因之前,我必须得再次讲下阿富汗对于大中东战略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了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离开阿富汗就是美国战略扩张的终点。我曾经在文章:《美国撤军阿富汗背后,一个战略的两次失败,我们正建立世界新秩序》中写过,每一任帝国要实现大中东战略,其中最关键的一步都是占领阿富汗,因为大中东东高西低,而阿富汗就是伊斯兰世界地理意义上的堡垒。但是取阿富汗不是大中东战略的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历史上不管是谁占领这里,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在中东迅速推进,只有拿下整个中东之后,才有可能回过头来慢慢消化阿富汗,否则的话,因为阿富汗80%的国土都是山地,拿下阿富汗却不能快速拿下中东,无一例外都会陷入战争泥潭。苏联如此,美国亦如此,拿下阿富汗却不能快速占领整个中东,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或者换句话说,没有做好拿下整个中东的万全准备之前,是绝不能轻易进入阿富汗的,不然就等着其他对手把你牢牢拖住,然后慢慢消耗你。我们回头再看美国中东战略的时间线,难道说美国的精英会没有这些起码的常识吗?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袭击,2001年10月7日开启阿富汗战争,2001年12月7日,塔利班最后的大本营坎大哈被攻占,塔利班政权彻底倒台。记住这一天,等下我们还要提到这个时间的特殊意义。不到三个月,阿富汗政权被推翻,然后仅隔了不到15个月,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不到一个月,2003年4月15日,美军宣布主要军事行动结束。此时美国在中东最后的对手只剩下伊朗,而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伊朗东西两个邻国都成了美国的前进基地,伊朗此时面临着美军夹击的威胁。然而进攻伊朗的倒计时之战,即看起来将会是最轻松的叙利亚战争,却过了整整8年,在2011年3月才开始,为什么会拖这么久?是换了总统吗?不是的,这期间一直都是小布什在任,他的第一任期就打了这两场战争,然后在2004年连任。然后再第二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即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当然危机爆发之前,已经有诸多端倪,美国不得不集中精力先处理国内事物。这使得美国贻误战机,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美国就已经错过了控制整个中东最后的机会,而撤军阿富汗的命运,也早已经注定。当整个大中东战略已经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之后,美国可以说是一直在摇摆,放弃这个战略,也就相当于放弃了称霸全球的梦想,对于走到这一步的美国来说,似乎只要稍微再努力一点点,说不定还可以找到机会扭转整个局势。然而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几乎每一步最后的发展,都离美国的梦想越来越远。就这么又拖了10年,直到今年,已经是911事件二十周年,美国才最终下定决心,撤离阿富汗。这对于美国来说,是痛苦的,放弃梦想,承认现实,接受自己的无能,总是让人感觉痛苦,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美国一旦放弃了阿富汗,事实上也就放弃了大中东战略,其在伊拉克的驻军也变得没有意义了。就在上周,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频道中东记者Nafiseh
2021年7月19日
其他

我们和美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新国运之战已打响,谁会最后胜出?

自鸦片战争后,我们经历过清朝覆灭,封建王朝彻底结束,又经历过军阀混战,经历过日本侵略,这些事可以说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便是建国后,经历的朝鲜战争,中苏决裂,这每一件事都比我们今天的要可怕得多。
2021年5月14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每周三聊投资:如果美股崩盘A股怎么走?

专注宏观趋势,国际战略和投资分析。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全球资产泡沫面临风险,警惕美国发动金融战,我们的战略支撑在哪

大豆和铁矿的供应,其特殊性就在于两点,第一需求端我们需要大量进口,第二供应端高度集中。我们先来看大豆,我们每年的大豆进口差不多在9000万吨左右,而大豆的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在美国和巴西这两个国家。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澳大利亚的对抗可能还会升级

今年以来澳大利亚的软对抗其实在慢慢升级,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之前几次喊话,希望加强对话沟通,都被拒绝了,为什么拒绝其实很简单,就是澳大利亚沟通的出发点就有问题,不是先改善环境,而是希望对手认怂。
2021年5月8日
其他

美国放水初步结束,金融战准备进入全新阶段,警惕中东爆发新冲突

后来没过多久,英国带头搞浮动汇率,这个协议也就失效了。但是可以看出,这十个国家就是美元体系的核心十国,他们在资本领域有深入的合作,这十个国家分别是比、加、法、德、意、日、荷、瑞典、英、美。
2021年5月7日
其他

拜登上任100天,百日新政大盘点,预见美国未来四年的两种结局

拜登上任已满100天,除了大选是轰轰烈烈的,从宣誓就职开始,全世界就陷入了审美疲劳,不管是搞的政策,还是讲的话,基本上还没开口,大家就猜个七七八八了,唯一让美国也让整个世界有点没想明白的,是中国。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每周三聊投资:不确定预期

对于投资来说,很多人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寻找确定性,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确定性,所以大家对于一个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最后达成了一个一致,就是用概率来替代。
2021年4月28日
其他

印度会不会崩溃?美国可能已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人不可能获得那么多的一手情报信息,只能是去看国家层面做出的选择,在这种事上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看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像美国这样,嘴上说的是一回事,手上干的是另外一回事。
2021年4月26日
其他

印度会不会把世界带到沟里去

印度现在的情况,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大家对印度真正的感情,可能不是关心,而是害怕。毕竟印度人这么多,世界就这么大,他那里一炸锅,最后全世界可能就搂不住,好不容易迎来的复苏,搞不好就又回去了。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我们的好消息来了,美元遭遇第一个重大挫折,全球的波动或将加剧

现在终于可以说,美元第一阶段的放水,可能要告一段落了。注意,这是一个很重要信号,因为美元放水预期,影响着全世界的资产价格,也影响着国际局势所采用的策略,这个核心一变,美国的策略可能都会随之而变。
2021年4月2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每周三聊投资:第二只黑天鹅

当然从宏观的角度去看,跟最近的一些其他事有关系,比如明天美国会搞一个全球领导人气候峰会,最近伊核协议谈判,总体而言这些都是在围绕怎么合作在谈,所以在怎么竞争和对抗的事上,最近是比较消停的。
2021年4月21日
其他

这次美欧互挖墙角,都想寻求中国支持,谁会成为未来的能源中心?

但是现在既然西方说是因为碳排放的原因,那就姑且按他们说的来好了,因为我们一是过了最粗放的工业化发展阶段,那个阶段的特征就是高能耗高污染,我们本来就在想办法转型,搞碳排放符合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
2021年4月19日
其他

美国撤军阿富汗背后,一个战略的两次失败,我们正建立世界新秩序

因为收缩,就意味着利益覆盖面变小,而利益减少又会反过来导致战略力量无法覆盖足够大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实际上当苏联从阿富汗撤出后,他不得不继续从各个方向进行战略收缩,直到最后,帝国崩溃。
2021年4月16日
其他

如果伊朗卖给我们的石油,不再用美元结算,美国会不会发动战争?

所以从根本上说,中伊全面合作协议和伊核协议相当于是前者牵制后者的一个作用,牵制的对象就是美国,这两个协议对伊朗来说,前者可以保底,后者可以争取,对我们来说,当然也可以并行,只要美国能拿出新的诚意来。
2021年4月9日
其他

美国放水酝酿危机,我们三大举措防止收割,一场金融暗战正在展开

哪怕是平时不太关注金融方面的人,过完年可能也听说了两个事情,一个是美国那边搞大放水,就是印钞票,去年放了3.2万亿,马上还要搞1.9万亿。所以在这个放水的刺激下,全世界从股票到房子都在涨,这是个大背景。而另一个事呢,就是过完年之后,股市一直在跌,尤其是最近这一周,是在大跌,不仅是我们,而且美国也跌了不少。这两个事摆在一起,凭直觉来说肯定是矛盾的,放水就意味着钱多了,那资本市场没有下跌的道理,也是在这个逻辑下,去年很多不太懂投资的人,都开始在买基金,因为基金有基金经理打理,他们怎么说都比啥也不懂的专业嘛,而且去年确实也赚钱了。但今年翻过年来,不行了,很多人买的基金跌不少,很多初次投资这玩意的人都有点懵,咋啥好事轮到我的时候就变样了,是兄弟我人品不行吗?其实这个问题不简单,它的背后关系到现在国家之间的道路选择,往小了说关系到这两年大家到底要怎么选择投资的问题,往大了说关系到未来百年国运的问题。有这么严重吗?我们先从最近市场下跌的原因开始说起,然后我们再去看看,这是不是一场正在展开的金融战前奏。近期市场下跌背后的原因最近我们的股市跌的挺狠,不关注全球市场的人可能不了解,其实美股那边跌的同样狠,很多热门的概念股跌幅很大,说到下跌的原因,这个时候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大家都在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个什么玩意?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买个基金能跟它有啥关系,我平时在每周三会有个固定的话题,就叫每周三聊投资,在过完年后的第一个星期三,聊的就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这个话题。在金融界一般把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视作全球资产的定价之锚,这个定价之锚是啥意思呢?美国的贷款利率很低,基本接近零,很多金融机构是可以大量借到这种无息贷款的,但是拿到钱之后买什么呢?市场公认的就是美国的十年期国债,这个等同于美国的国家信用,大家默认美国十年之内不会解体嘛,所以默认买这个国债的市场风险为零。同时金融市场会通过国债市场加杠杆来扩大资金规模,所以这个十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通常来说就是市场资金最重要的成本线,也被视为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当它走高的时候,意味着资金成本上升,很多对冲基金往往有个风险收益的评估机制,总的原则就是收益如果下降了,那承受的风险也要降低,所以这往往意味着风险资产的定价要重估。而股票就是典型的风险资产,涨涨跌跌的波动率太大,所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大家就会卖一部分估值高的股票降低风险,这就是这一次全球股市都下跌的主要原因。美国十年期国债的这个收益率在过去十年的低点,基本上都是在1.5%之上,去年因为疫情大放水,跌到了1%以下。而这一次快速的反弹,现在已经突破了1.5%,对市场的预期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这个位置是一个长期的底部,一旦突破这里,大家觉得资金面有可能会收紧,钱要是少了,那对现在股市的这种估值影响巨大,因为美股有泡沫,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美股要是崩盘,很可能会引发世界新一轮经济危机的。所以很多人自然会有个疑问,美国不是在拼命放水吗,怎么会有资金收紧的预期呢?这很明显是个矛盾啊,其实这个矛盾可不简单,我后面还要详细解释,因为这个矛盾,很可能就是未来世界两种力量,两种道路选择之间的矛盾。按照大部分专家的解释,是因为现在有通胀预期,所以美联储有可能会紧缩,可美国不是马上还要搞1.9万亿放水吗,这也没有紧缩的迹象,那到底是咋回事呢?货币政策是两种国运选择答案可能在中国这边,当全世界都在讨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的时候,很少人会注意到,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已经提前走高了。下面这个图就是我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图,看得出来有个V型反转,那个时间点在哪呢?正是2020年4月份,也就是我们的疫情控制差不多取得了决定性的关键胜利之后,这个国债的收益率就开始反转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看我们的M2,也就是货币供应量增速就知道了,下面那根黄线,基本上也是在4月份见顶,就是我们的疫情控制住了,所以市场预期没有必要再进行大规模的放水宽松来刺激了,后面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放水的预期越来越小,这个收益率也是越走越高。要知道世界各国的利率水平不是一条线,会有利差存在,而资本最喜欢的就是做无风险套利,当我们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高的时候,也会对全世界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产生影响,而这个影响有个传导的过程,这一次,有一种可能就是从我们这里开始,先推高了这个收益率水平,几个月后,反应到了美国的国债市场。而等到美国的国债收益率也开始走高的时候,全世界才会觉得这事的严重性,所以这次后知后觉的,就赶上最热闹的时候进去把锅给背了。也正是这个时候,上面说到的那个矛盾就开始体现出来了,美国要放水要宽松,中国不刺激不放水,那么资本会选择相信谁呢?这一次从国债收益率先后走高的情况看,很可能资本选择相信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这个我经常引用的四大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图,就能说明很多问题,去年4月份,正是美国股市大崩盘,美联储着急忙慌搞无限量宽松救市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说也是一个转折点,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从这里开始,分道扬镳。美国是大幅宽松,一路往上,欧洲和日本紧随其后,而我们是逐步紧缩,选择往下,这一上一下,就代表了两种货币政策。这两种选择,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可能代表了未来两种不同的国运。选择放水,就是美国这样,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加剧,他们的主要威胁会来自内部。而我们不跟着放水,主要的威胁就来自外部,因为热钱会涌进来买我们的资产,而且他们把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推高,我们就要承受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但是这里面有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如果选择跟着美国放水,那么当美国收缩的时候,很可能会引发一轮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从而把所有人都带到沟里去,那些跟着放水的国家,很可能会被美国趁机收割一轮。如果不跟着放水,那么资产价格的泡沫就要可控得多,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影响也要小得多。前几天我们金融方面的主管领导有个讲话,说的正是这个事: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3月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各国都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都可以理解。现在看一些副作用开始显现,比如,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严重背道而驰,担心这一情况迟早会被迫调整。“很担心国外金融市场的泡沫问题哪一天会破灭”像欧洲和日本,愿意跟着美国放水,那将来如果泡沫崩盘,美国拉他们垫背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总之别拖我们下水。而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我们会不会被硬拽着拉下水,我觉得我们有三个举措,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甚至有机会的时候,还可以来个防守反击。三大举措,防守反击像上面提到的这种对于国外泡沫破灭的担心,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毕竟全球市场都互联互通,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把这个影响尽可能的降到最低,甚至可以提前做一点准备,说不定还能在危机中创造一点机会。具体来说呢,我们要控制这种危机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第一个举措:坚决不搞放水。上面其实我们都分析过了,放水越多必然会导致资产泡沫越严重,本来我们的经济恢复的就是最好的,根本没这个需要,实际上像日本,不放水可能衰退多一点,放水了也就好那么一丢丢,因为他们这种经济问题是老毛病,放水这个药吃了几十年,根本没效,但他还得吃,因为美国说他有病就得吃这个药,那没办法只能继续吃。而我们好得很,没这个必要,而且很重要的是,我们08年的时候,也搞过一次联合救市,可美国缓过气来之后,不但没感谢,反而是要搞全方位遏制,那这次我们不可能去当救蛇的农夫嘛。只要我们不搞大放水,现在承受点压力还可以想办法应对化解,将来在美国收缩的时候,危险那就小多了。到时候美国也只能去打别人的主意。第二个举措:坚持楼市调控。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会有三个比较大的资本市场,股市,债市和楼市。而根据国情不同,在这种美元泛滥的情况下,大家会选择不同的市场来作为货币池子,美国是股市,日本欧洲是债市,我们是楼市。而将来如果国外市场泡沫崩盘,这几个市场就是最大的风险点。所以在前两天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讲话中,就重点强调了这个问题: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就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现阶段中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现在一直坚持楼市调控,就是在控制风险,楼市毕竟跟股市不同,股市随手一点,买卖就完成了,而楼市交易流程比较复杂,买卖一套房子要办不少手续,这个过程相对来说要好控制一点,现在大城市的房地产越是有涨价压力,调控就会越严,就是要确保不能发生金融风险。而很多人关心的房价问题,如果这一次美国的资产泡沫先崩盘了,那么我们在没有外部的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其实是可以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唯一的一点,就是不能在美国市场崩盘前出事,那样就会被美国收割,这是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的。第三个举措:坚持资本管制。每次美国紧缩美元的时候,全世界的美元就会开始回流美国,这个速度越快,对那些经济实力弱的国家来说,就会越快崩溃,因为快速的美元流出,会很快耗光他们的外汇储备,进而触发资产价格崩盘和货币危机,这个时候是最需要美元流动性的时候,只有美国才有用不完的美元,你求他帮忙,他就会狮子大开口,因为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而我们有两个法宝,一个是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扛得住海啸级别的冲击,但是还不敢打包票,另一个法宝还得发挥作用才行,那就是我们的资本管制。过去的美元危机,很多国家都是吃了资本自由流动的亏,热钱来去自由,来的时候一窝蜂,堆起来的就是泡沫,走的时候像退潮一样,一片狼藉。而资本管制就像是一道大坝,不能让你这么来去自由,一旦你自由了,遭殃的就是我们,所以进出都要可控有序,现在外面几大央行都是大放水,热钱对我们的冲击大不大呢?在前面提到的郭主席的那个讲话里,他也透露了这点:目前来看,外国资本流入的规模和速度还在可控范围内。重点不在热钱的流入,而在于我们对这个事有监管,有控制,这么一来那就放心多了。此外由于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上,主要是提供基础生活用品,同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份额,如果国外因为放水过多向我们输入通胀,那我们也可以通过涨价和汇率升值,向他们输出通胀,这个涨价的能力,过去两年加关税的时候已经验证过了。这么一来,比拼的就是社会的承受度和组织能力了,这一点从疫情的防控来看,西方国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基本上来说,有了这三个举措,未来即便外部出现了危机,那我们应该是完全有能力把影响降到比较低的可控范围内。美国那种想再次通过制造危机,转嫁矛盾,收割别国的心思,在我们这里,最好是趁早死了这条心。最后钱可以换来财富,但不等于财富,印钱也不可能是财富的永动机,这一次美国持续大放水,规模史无前例,相当于是把未来几十年的国运压在这上面了,纵观这一百多年来大国崛起的历史,不论是英国,还是美国,或者是苏联,日本,从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印钱变强的,力不从心的时候,孤注一掷印钱把自己给印死的,倒是有很多。不知道美国有没有想过另外一种可能,当一切都准备就绪,危机也在紧缩中如约来临,当危机把很多国家都冲翻在地的时候,如果有人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过来却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在潮水褪去后的海滩上,跟着摘桃子。那美国会不会,机关算尽太聪明,为他人作嫁衣裳呢。
2021年3月5日
其他

2021年轮到我们出牌,测试美国的底线在哪

拜登要重回美元优先,维护的是美元的核心利益,那么美国在战略上要做的,一个是打击民粹主义继续政治正确,维护对美国的信心,一个是放弃美国优先继续维护现行的国际规则和秩序。这样才能维护美元立足的核心。
2021年3月1日
其他

为了这个目的,警惕美国战争机器重启

首先说特朗普对美元信用的伤害,美元的信用来自于美国的国家背书。这种对于美国的信任,具体的体现就是对美元的认可,而对于美国的信任,甚至说是信仰,在过去按美国自己的宣传,主要是因为美国是民主的灯塔。
2021年2月26日
其他

未来博弈中,警惕三大关键变量之日本,渴望正常又身不由己的冒险

就在我们国庆长假期间,咱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正在举行一场有可能将深刻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会议,这就是美日澳印新组建的“四国联盟”外长会议,据共同社东京10月6日报道,日本外相茂木敏充6日在东京与访日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举行会谈,就强化日美同盟达成一致。前段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为身体原因辞职了,作为一个创造了在任时间最长纪录的日本首相,外界普遍都认为安倍的病退,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可能有人会想,他都是首相了,还能进到哪去?实际上不是安倍要进,而是他代表的日本国家利益要继续前进,因为日本正在被美国逼近一条危险的死胡同里。这条死胡同,就是上面提到的“四国联盟”,而“四国联盟”最核心的作用,就是美国再次进行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尝试,而这,已经是美国第三次在尝试重组国际供应链了。美国的三次产业链转移美国第一次进行国际产业链重组,是奥巴马时期搞的TPP协定,那里面环太平洋国家很多,看得人眼花缭乱的,其实最核心的就是越南,这个想法是要把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越南去,除了想让我们把位置让出来之外,其他国家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不变。2016年之前,国际上热炒这个事,为了呼应国际资本转移,媒体上对越南的评价和呼声很高。后来我们同期在南海种岛成功,一下使得越南在地缘战略上几乎成了内陆国,因为供应链安全不可控,导致这个计划最终破产了。美国第二次想重组国际供应链,是特朗普上台后,提出了制造业回流美国的主张,他的设想是把高中低产业链全部迁回美国去,不要搞什么TPP了,就保留一个跟欧洲合作生产与消费的循环,环大西洋TIPP协定就可以了,现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即将结束,这个不切实际的设想,虽然没有人再提,可能是怕刺激老人家,但是这个主张已经事实上破产了。着眼于下一个四年,美国现在又整了一个新的幺蛾子,准备第三次重组国际供应链,前两次,先选越南,地缘上没法保障供应链安全,后选美国,物流和人力综合成本太高,先天不足。这次万般无奈之下,挑的接盘侠是印度,就这他们还有种错觉,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也没琢磨下,之前怎么没选他,还不是因为美中无大将,实在没辙了才拉出个印度当先锋。美国这已经是第三次张罗这个重组供应链的破事了,要我说这就是瞎折腾,自己国内的供应都撇不干净,找这些同伙,真有谁会愿意帮你豁出命去吗?就连最铁的澳大利亚,前段时间外长在美国表态,说的也是“澳大利亚已经为对抗中国做好了准备”,这话你细品一下,相当于是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好大哥,你这回可以上了吗。虽然美国现在搞事有点力不从心,但是我们在这几次美国的国际战略失败中,都可以看到它有一个小伙伴,每次在美国身边都是格外起劲,美国要搞事,他总是首先呼应,美国搞事失败,他又总是一脸无辜,这个美国国际团队中的老油条,就是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为什么能成为三大关键变量之一日本在全球的产业链分工中,被安置在中高端的位置,之所以日本能在全球产业链上占据这么重要的位置,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比较简单,但是很难,就是像日韩越南新加坡以及港台地区,这都是属于正宗儒家文明圈的经济体,人民的特点是积极向上,又勤劳努力。很多人处在其中,完全不知道这是一个在国际比较优势中,最为稀缺的优势。在南亚,在南美,在非洲,人多的是,但是没有经历数千年儒家文明的教化,还属于过一天是一天快乐每一天的随缘状态,很难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的竞争要求。外在原因也很简单,一个是先天的,一个是后天的,先天的就是离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也就是离市场需求很近,节约了大量物流成本。后天的就是二战之后,日本由美国驻军,在安全上被拿捏得死死的,美国把中高端产业链放在这里,就跟放在家里一样放心。一方面自己努力,一方面美国加持,这使得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很快,在全球化开启之后,日本逐渐占据了产业链上中高端的位置,一度成为了全球经济第二的国家,我们也是到了2010年,也就是十年前才超越日本,日本到现在也始终牢牢占据着第三的位置,可见日本的经济实力还是很强的。那日本为什么不能再进一步,爬上产业链顶端呢?原因其实就是上面说的,安全上美国拿捏的死死的,不是日本不想,也不是没这个能力,是美国不允许。大家都听说过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故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后来被美国利用各种手段给打趴下了,这条产业链上,原本日本占据的位置,交给韩国了。为什么可以交给韩国?这里就得说说日韩之间的一些差距,日本人当年知道美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都渗透很深,为了防止美国利用危机全面掌控日本的企业,他们背后的财团,搞了个循环交叉持股,实际相当于从金融到实业搞了个铁索连船,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韩国就不一样了,最厉害的三星,大部分持股都是美国资本。可能是因为对日本使用过原子弹,有点害怕终有一天会被报复,也可能是日本曾经当过老二,忌惮于日本的潜力,美国一直以来防日本就跟防贼一样,很多产业是限制日本发展的,比如半导体,航空,军工等,但凡会危及到美国产业链最顶端位置的产业,只要日本冒尖,就必定会被打压。这么一来,日本就发展出了诸多领域的极致工匠精神,就是往上注定是没有发展空间了,发展出来要是美国已经有的,就会被打压,要是美国没有的,就会被摘果子。所以日本在诸多产业上,向下扎根,扎的很深,有时候已经是完全超出了应用的需求,但是日本人就是乐此不疲,在我们看来这属于在战略上懒惰,在战术上无比勤奋,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吧。若非情不得已,谁也不愿意装孙子成瘾,日本为了自己的发展,也是想了很多办法,除了上面说到的,将各个财团进行循环交叉持股结成大联盟之外,日本还在海外大量的置业,买地买房买资源,产业链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在巴西就有几百万日本侨民和后裔,在澳大利亚,在非洲都有大量的资源早年间被日本投资入股,日本连续几十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日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希望将自己的财富分散,逃避美国的监管,更是防止被人一锅端,而现在来说,日本在中国就有非常广泛的投资,而基于日本在中高端产业链上,目前无人可以替代的位置,导致了美国这三次搞产业链重组,都是必须得带上日本,否则玩不转。那日本的态度在美国主导的产业链重组中,就变得非常关键了,可是日本在安全上又完全受制于人,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日本,都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国家。第一次美国搞TPP,日本大力支持,其实日本在越南有大量投资,甚至美国都放弃TPP了,日本还拉着剩下的11个国家,也愣是把协议给签了。后来美国第二次搞制造业回流,日本企业也是积极表态要转移去美国,当年陪着特朗普和郭台铭一起在美国给富士康奠基的,就是下图中的背影,你猜是谁?是日本软银的总裁孙正义,安倍是日本政界前台的杰出代表,孙正义就是日本资本前台的杰出代表。美国说要制裁华为,日本也附和说要放弃华为的5G设备,美国现在要搞第三次产业转移去印度,在我们疫情爆发之初,认为是个重构产业链的好机会,呼吁美国企业搬家,日本又是第一个响应,说要向日本企业补贴搬家费用,希望他们尽快搬走。所有的这些,但凡美国提议,基本上日本都是最积极的那个响应者,但实际行动上呢,用中国话来形容,那就是光打雷不下雨,老是在跟美国上眼药,阳奉阴违糊弄事。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最高的国家利益你可以想象一个画面,美国指东,日本转身就往东,美国指西,日本转身就往西。但是你把画面拉远一点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真相,日本转身服从那可是真的快,但是脚底下呢,却是在搞原地踏步踏,走了半天实际一步未动。这就是日本的“脚不由身”战略。美国现在又拉着日本一起搞“四国联盟”,这实际还是个重组产业链联盟,美日澳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不变,只是中低端产业许给印度了,对于日本来说,只要自己的位置不变,反正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你说咋弄就咋弄,只要你动真格就可以跟着你干,关键是美国前两次都是虚晃一枪,一个战略搞不满四年就又换一套,谁知道现在这套又能搞几年?这“四国联盟”里面,看上去只有印度特别当真,演的像真的一样,就等着美国动真格给钱来投资,最近包括苹果,谷歌,亚马逊都在给印度画饼,每个都说要投资几百亿美元。这边想的是,只要钱给到位,我在边境就演的更真一点。然而美国那边,心思其实压根就不在产业链转移上,他想忽悠莫迪冲动之下动手,然后他们大概率是想利用第三方挑起战争做掩护,来搞金融战,这样可以利用金融危机全面控制我们的产业,到那时候,哪还有他莫迪什么事?这一切只不过就是为美国资本作嫁衣裳而已。当然莫迪也不可能这么不懂事,只是国内压力太大,就坡下驴,看看能不能假戏真做罢了。说来说去,其实大家都是老法师了,谁也不用给谁下套,但要是给彼此的道行排个座次,那可能日本还得略胜一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本总是能置身事外,把自己的真实意图掩盖的特别好,安倍忽悠了特朗普四年,临走特朗普还夸他是个好伙伴,要不咋说西部大牛仔特别耿直呢。那么日本最高的国家利益到底是什么呢?是经济利益,还是国家安全?其实都不是,日本最想要的是国家正常化。就跟人一样,正常人谁脖子上会被别人套个铁链子啊,那都不应该是人会有的遭遇。而日本现在之所以不能被称作正常国家,就是因为他作为二战的战败国,美国在日本本土,还有大量驻军,这是二战以来,由战胜国定下的国际规则,日本要想恢复自由身,除非它颠覆国际规则。日本有这个能力吗?答案是:当然没有。过去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说日本搞核电站储存了大量的核原料:铀和钚,只要机会一到,日本就可以制造大量的核武器,然后实现国家正常化,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是美国默许的,就是等着将来有一天,利用日本来对付我们。从根本上讲,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日本于我们是加害者,日本于美国,才是受害者,如果日本想正常化,怎么可能想着搞核武器了来对付我们呢?如果从国家正常化的角度来讲,日本最希望摆脱的是美国,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国家了。这一点美国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美国在安全上,在军工武器和相关产业上,将日本限制得死死的,这些消息听起来更像是美国放出来,挑拨中日关系的。日本靠自己是永远不可能解开脖子上的锁链的,但是可以利用别人来帮他解开这道枷锁,日本想借力打力,来实现国家正常化,这里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战后国际秩序被颠覆,要想战后国际秩序被颠覆,得发生什么才有可能呢?不管发生什么,只有美国被打垮才有可能,因为美国是战后秩序最主要的制定者之一,那么除了美国被打垮,对日本来说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真还有,那就是中美同时被打垮,两败俱伤之下,那就是日本实现国家正常化,重见天日之时。日本这个想法想得深想得远,主要是想的美,但是国际形势却给了它这样的梦想空间。现在美国病的不轻,国家发展的重心不是锻炼身体,而是一心一意想着吃唐僧肉来个长生不老,这迟早会被一棍子打回原形。但是这中间神仙打架,日本就是在瞅机会,希望摆脱桎梏,也来它个得道成仙。日本有这样的机会吗?警惕日本一桃杀三士日本想借力打力实现国家正常化,这样它的发展就可以再也不用受制于人了,唯一的矛盾之处,就是能帮他解开枷锁的人,却是它曾经作恶的受害者,我们中国人视之为家仇国恨,又岂能轻易为他人做这种嫁衣裳的事?大家都知道,到现在日本的在任领导人也没有为他们的侵略罪行下跪道歉过,也许有一天,当他们认为,我们有能力随时可以解开美国的锁链时,他们一定会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口来下跪道歉。但是现在很明显也还没有到这种时候,过去在我们实力差距较大的时候,日本在经济上一直都是希望加强合作的,这样才会有机会,使得我们能在未来崛起,进而可以突破美国制定的国际规则的围堵。曾经在2012年,我们和日本关系一度比较缓和的时候,也签下了《中日货币互换协议》,但是那一年9月10日,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突然在家中上吊自杀,就是下面这位:几天后,与松下忠洋一起推动协议,刚被任命为新的驻华大使的西宫伸一,在自己家附近,突然倒地昏迷,几天后在医院不治身亡,死亡原因不明。这是当时新闻报道的截图:美国对于日本的渗透,在资本层面,最高的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的控制,日元在国际资本市场,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安倍辞职后,日本财团集体出让股权,美国资本接手的背后非同寻常

上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突然宣布因为身体原因辞去首相一职,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他正式宣布辞职之前,他刚刚成为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然而一转头,他却因为身体原因辞去了首相一职,这不禁令外界大感震惊,纷纷猜测这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东亚有两个国家有个奇怪的现象,一个是韩国的总统卸任后难以善终,一个是日本的首相在位时难以长久。这背后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最关键的不稳定因素,说到根子上,还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美国驻军。东京地检特搜部对日本政坛的深度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由于美国的驻军,使得他们的国家主权其实不是完整的,比如日本,过去首相走马灯似的来回换,往往是因为某一个人,或其所在的派别某位下属,牵涉到了某起贪腐指控中,最后查下来,为了不被连根拔起,首相选择辞职明哲保身。而发起贪腐调查的,往往是日本的东京地方检察厅下属的特搜部。特搜部的起源与驻日美军关系密切
2020年9月1日
其他

惊心动魄的2015年中美金融战始末

也是在2015年,美国主导的TPP协定正式签署,这个将我们排除在外的经贸合作协定,是美国在经济上进行产业链重构的宣言,与此同时,美国在军事上宣布重返亚太,这是美国在国际上宣判了死刑要立即执行的前奏。
202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