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教科普馆

其他

健康科普知识专栏

健康科普专栏01健康素养66条
2021年10月7日
其他

结核病防治知识专题

这些明星告诉你: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应该这样做!【健康播报】肺结核【健康播报】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专题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健康播报】肺结核【专家解读】肺结核健康科普专栏01健康素养66条
2021年10月6日
其他

肝病防治知识专题

保持肝脏健康,请做好这些事!得了脂肪肝不能吃肉?注意!肝不好有这些“信号”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323健康问题知识专栏

“323”攻坚行动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健康中国战略湖北样板的重要举措,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流感防控专题(含禽流感/诺如病毒防治知识专题)

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全对比来了!new!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吗?12个热点问题→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

NEW!不得不看!关于艾滋病,这条信息非常重要!大学生感染艾滋病逐年上升,知道真相的我惊呆了!科普视频:反歧视公益宣传《永远在一起》得了艾滋病怎么办?科普视频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癌症早期到底有没有先兆?身体这15个表现一定要重视!!

很多人总说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患癌了,到了医院一查就是癌症晚期,痛不欲生。其实,癌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癌症发生发展过程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浸润癌,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需十几年的时间,只是你没能及早发现,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很多肿瘤医生都提到过,一大部分的癌症,早期都会有征兆,但很多人往往忽视或者并未联想到癌症,忽视了身体给你发出的警告。对付癌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癌症早期就发现它,越早进行治疗和控制,疗效越好。肿瘤医生:这15个身体表现请牢记在心!患上癌症后,身体会有哪些表现?医生提醒,身体出现这15个表现要引起注意了,一定牢记在心!
2021年10月3日
其他

新冠肺炎防控最新知识(截止2021年10月2日)

推荐专题和指南新冠肺炎防控最新知识(截止2021年8月19日)《防疫小贴士》动画短视频新冠疫苗接种短动画视频系列农村疫情防控动画短视频系列专家科普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短视频权威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识集成(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专题(2020年)《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护指导手册》音频:农村居民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问答(2021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册》疫情期间怎么做?哈尔滨多地调为中风险地区,江西公布4名密接者活动轨迹最新!兰州大学发布对福建莆田疫情的预测当前福建、黑龙江两地疫情形势如何?为何要开展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怎样降低国庆出游的疫情传播风险?……权威回应来了!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汉怎么办?核酸检测结果怎么查?速看→刚刚通报:阳性!中秋、国庆能正常出游吗?答案来了省疾控中心:守好社区“防疫线”接到“流调电话”怎么办?点击查看更多疫情期间的防控知识……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最关键!为什么要坚持做好疫苗接种,重点来了张伯礼院士:今冬疫情或有反弹
2021年10月2日
其他

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防治知识

NEW!知晓您的血压,让高血压无所循行!超全高血压生活手册,每个人都该看看!高血压患者的福音:饮食原则大揭秘!看了这个高血压公益宣传片,终于知道防治高血压的正确方法!科普
2021年10月2日
其他

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

大学生感染艾滋病逐年上升,知道真相的我惊呆了!科普视频:彭麻麻防艾反歧视公益宣传《永远在一起》得了艾滋病怎么办?科普视频
2021年10月2日
其他

健康素养66条专栏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漫画版新版健康素养66条漫画+顺口溜版2019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上升至19.17%
2021年10月2日
其他

323健康问题知识专栏

你知道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吗?糖尿病12大谣言,大家别再相信了!记住这几点,别让糖尿病找上孩子!糖尿病患者如何规范治疗控血糖保健康
2021年10月2日
其他

《防疫小贴士》动画短视频系列

【防疫小贴士】短视频1-10(常态下防疫专题)【防疫小贴士】短视频11-20(常态下防疫专题)【防疫小贴士】短视频31-40(农村防疫专题)【防疫小贴士】短视频41-47(春节农村防疫专题)防疫小贴士48:接种新冠疫苗
2021年10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肝和脾息息相关 保持肝脏健康,请做好这些事!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丽做客由人民健康推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养肝护肝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有奖答题】哈尔滨多地调为中风险地区,江西公布4名密接者活动轨迹

助健康”有奖答题活动开始了9月29--30日,每天9:00---23:00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有奖答题活动
2021年9月29日
其他

当前福建、黑龙江两地疫情形势如何?为何要开展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怎样降低国庆出游的疫情传播风险?……权威回应来了!

助健康”有奖答题活动开始了9月29--30日,每天9:00---23:00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有奖答题活动
2021年9月29日
其他

秋冬季节如何保护心血管?专家告诉你这些要点

来源:人民网、慢性病防控与健康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得了脂肪肝不能吃肉?

得了脂肪肝,绝大多数患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完了,吃得太油腻了,以后得清淡点儿,于是就开始戒肉吃素食。但脂肪肝的发生绝对不是因为肉,而是过度摄入的主食、糖和动物油脂等。相反,富含蛋白质的肉类还能帮助我们消除脂肪肝。首先,肉是我们身体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也能补充铁、镁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最为重要的是,优质蛋白质可以提供合成脂蛋白所需的氨基酸和胆碱等基础原料。脂蛋白就是人体内运输脂肪的快递车,专门负责在全身各处传递脂肪。我们每顿饭吃进去的脂肪,都要靠他们运送到肝脏,然后在肝内各个生化车间里辗转运输,最后从肝脏中运送到外周组织去。同时,外周组织新陈代谢后产生的相关脂肪,也会通过脂蛋白运送回肝脏。我们暴饮暴食,脂肪吃得太多,没有办法迅速运出肝脏,最后造成肝内脂肪堆积。长期素食,蛋白质摄入不足,脂蛋白不够,肝内脂肪一样也运不出去。其次,蛋白质具备较大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咱们吃的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影响人的代谢消耗,也就是让我们的耗能增加。因为你吃进去的五花肉不能直接长到身上,得先消化、吸收、代谢,最后才能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而人体消化食物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蛋白质是其中的佼佼者,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很强,几乎可以达到基础代谢率的30%,并且部分蛋白质食物持续的时间还很长,可以达到10~12小时。而糖和脂肪就弱多了,也就4%。不过,既然脂肪肝了,就不是啥蛋白质都能摄入的,首选摄入优质蛋白。荤菜里,鱼肉蛋白最佳。素菜里,豆制品最佳。其实牛奶也是很好的选择,特别是牛奶可以补充肉类中缺乏的磷脂,但是脂肪含量较高,可以选择脱脂牛奶。瘦肉、蛋、虾、鸡鸭,包括一些海产品等等也都是很好的选择,但虾、海鲜等尿酸高的人群就需要注意了。最后提醒大家,比如75kg左右的普通人,每天需要吃的蛋白质也就是75~120g(1两半到2两多一点儿),折合成食物,2两到3两就差不多了。如果已经有高血脂或者高血压等心血管意外风险的,还得把50%以上的名额让给植物蛋白,尽量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主任医师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加强针开打!7大热点问题,权威解答来了

哪些人需要打加强针?什么时候打?效果如何?一文说清据悉,国家即将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针对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59岁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广东省汕尾市、浙江省、河南省均已官宣,从目前情况看,下半年加强针接种很可能会覆盖更多省份。哪些人需要打加强针?什么时候打?效果如何?不少人提出了一些疑问,根据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浙江、河南等地召开的发布会,赛柏蓝-基层医师公社为大家整理如下。1.为什么要接种加强针?从必要性看,当前正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高峰,新冠病毒加速变异、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境外疫情输入我国引起境内传播扩散的风险较高。在高感染风险人群和关键岗位人员开展加强免疫,对保护上述人群进一步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2.重点人群指的是哪些人?重点人群主要指新冠肺炎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①
2021年9月27日
其他

中风越来越 “偏爱” 年轻人?加班、熬夜的注意了!

大众健康杂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2021年9月27日
其他

张伯礼院士:今冬疫情或有反弹 加强疫苗接种是关键

“今年冬天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反弹。”25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平行论坛上,有专家的话一出口,现场观众立刻深吸了一口气。就此判断,记者专门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求证。张伯礼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德尔塔病毒是优势毒株,传染性确实很强,一人可以传染几个甚至几十个,传播速度也快。国际方面,很多国家新一轮疫情又开始出现,有的国家是第三波,有的国家是第四波,虽然我们采取严防输入措施,但又不能完全封闭国门,回来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专家做出上述判断是对的,今年秋冬还是要严防死守,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不能完全避免,需要提高警惕。”张伯礼说。该如何防范?张伯礼明确指出,要加强疫苗的接种,虽然疫苗对病毒感染的防护作用有所下降,但它对于防止转向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有效率可以达到80%—90%。此外,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26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张伯礼表示,病毒虽然在变异,但我们对它的规律掌握得越来越清晰,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是目前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人和病毒共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它是需要条件的,目前时机尚不成熟。我们和病毒这场持久战,目前正处在相持阶段,还需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还要坚持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积极推广疫苗的注射,力求早日形成社会群体免疫。p来源
2021年9月27日
其他

​生理性远视不要乱配镜,远视储备了解一下!睡眠不足会导致近视?爱吃甜食真的影响视力吗……耐心看完这条推文,帮孩子尽量远离近视!

远视储备是什么意思?生理性远视不要乱配镜?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远视储备量是多少?吃甜食过多会造成近视吗?吃什么对眼健康有益处?……一起来看↓↓↓什么是孩子的远视储备00:4500:45睡眠对近视有影响吗00:3500:35爱吃甜食会造成近视吗00:3200:32家长从哪些方面着手保护孩子视力00:4100:41来源:健康中国、全国卫生12320
2021年9月26日
其他

不爱用公筷,一半中国人都感染了这种致癌菌!一文回答你所有疑问

最近单位组织我们去体检这原本是好事但体检后看到报告单上赫然写着——“阳性”二字当即我两眼一抹黑差点躺下了▽同事小李见我神色不对过来一瞧——“哦吼,幽门螺杆菌,阳性啊?”“别慌啊,这东西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听到小李也是阳性我镇定了不少但我还是很捉急——听说幽门螺杆菌是I类致癌物这阳性是不是得治啊?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感染率这么高?感染了就一定会得胃癌吗?......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清单中再次被列为I类致癌物。它有个洋名叫H.pylori,有的医生还会把其简写为“Hp”或“HP”。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8亿人处于这种疾病的感染状态
2021年9月25日
其他

这根血管最容易堵,一半的中风与它有关!

水管用久了会生锈、结水垢、堵塞,进而水流变小,而我们体内的血管其实也是如此。当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损伤血管内壁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就会沉积到血管壁上,成为血管中的“水垢”——就是我们说的“斑块”。当斑块逐渐变大,就会造成血管狭窄、堵塞。而人体有一根最易堵,也是最怕堵的血管,它就是颈动脉。1为什么颈动脉最易堵,也怕堵?我们的大脑虽然只占体重的2%,却需要20%的血液来供应能量。而颈动脉是血液流向大脑的“高速公路”。如果它变窄了,大脑就可能因此缺血,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情况,甚至引发中风。而有统计资料显示,约2/3的脑梗塞与颈动脉有关!1颈动脉有分叉,易形成斑块平时我们用手就可以触摸到颈动脉,它就在颈部气管两侧跳动的地方。颈动脉容易被堵的直接原因是颈动脉靠近头颈部有一个独特的Y型分叉,当血液向上涌动时,分叉处更易出现冲击、旋涡,也就更容易形成斑块,所以颈动脉斑块发病率也相对更高。有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人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超过40%,而60岁以上的人群,检出率几乎高达100%!不过,要注意并非所有颈动脉斑块都会导致中风,其危险程度主要与斑块的大小及性质有关。2颈动脉斑块危不危险主要看这两点1斑块大小斑块越大引起血管管腔狭窄的程度越严重,对血流的影响也越大。通常,狭窄程度小于25%为一级病变,狭窄程度在25~50%之间为二级病变,二者都属于轻度狭窄,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活动的供血需求,并不会出现不适症状;当狭窄程度达到50~75%时,为三级病变,此时为中度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5%时是四级病变,为重度狭窄,这时会出现明显的缺血症状。注意:并不是狭窄程度越重的人,越容易发生心梗、脑梗等疾病,意外事件的发生,还与斑块是否稳定、是否容易破溃相关。2斑块稳定性稳定的斑块相对而言风险较小。*稳定性斑块,即硬斑块,已经钙化变硬,表面有一层比较厚的纤维帽,不容易破裂继发血栓。这种斑块会不断长大,造成血管狭窄、堵塞,影响脑供血。但成长速度不快,诱发卒中的风险就相对较小。*不稳定性斑块,即软斑块,它的纤维帽薄,就像薄皮大馅儿的饺子,很容易破裂继发血栓,一旦血栓堵塞颈动脉,或脱落后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就会影响大脑供血,诱发脑卒中。提示:如果出现语言障碍、手脚不灵活、一过性黑蒙等症状,说明颈动脉斑块已经造成大脑缺血缺氧了,要及时就医,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3用好三个方法,或能“逆转”斑块颈动脉是全身动脉血管的“晴雨表”~也就是说,如果颈动脉发生硬化、有斑块,提示我们全身其它部位的动脉也存在粥样斑块的可能。1积极控制三高波动的血压会降低血管弹性,增加动脉硬化风险;过高的血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炎症,损伤血管内皮;高血脂则会加速斑块的形成。所以对于有三高的人,一定要按时按量吃药,将血压、血糖、血脂都控制在合理范围。①血压:高血压患者至少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最理想目标是小于120/80mmHg。②空腹血糖:糖尿病人至少要控制在7.0mmol/L以下,最理想目标是小于5.6mmol/L;餐后血糖:糖尿病人至少要控制在10.0mmol/L以下,最理想目标是小于7.8mmol/L。③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患者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2给生活做“减法”①饮食应低脂低热量*控制高胆固醇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精制大米、白面做的主食或甜食,适当增加粗杂粮的摄入;*少吃油炸、烤制、腌制类的食物,尽量吃蒸煮、快炒、新鲜的。②尽量不要久坐不动运动不足,会导致心脏泵血机能弱化,血液流速减慢。而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在体内,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减弱血管弹力;身体的代谢废物不能尽快排出体外,加速血管硬化和管壁增厚。因此建议坚持运动,保证每周运动3次~5次,每次至少30分钟。如果工作性质需久坐,最好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2~3分钟,伸个懒腰、动动胳膊腿。③戒除焦躁过于激动的情绪会刺激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度大,对原有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极易造成血管破裂现象;另外,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人员还发现,抑郁症每增加一级,非致命性心脏病和中风的患病率就增加24%。因此日常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压力大、郁闷的时候多出去走走,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3增强血管抵抗力如果血管抵抗力差,血管内皮容易受损,就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的形成。因此我们日常可以吃一些增强血管抵抗力的食物:①黑巧克力纯度超过70%的黑巧克力对血管是有保护作用的。因为高纯度黑巧克力中含有亚油酸、纤维素、黄酮类、多酚类等物质,能抑制或者减少体内血管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而氧化应激和炎症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因素。不过,食用含量每周不超过200克(2块左右)。糖尿病患者或者肥胖患者食用前要咨询医生。②绿茶微信复制绿茶有扩张血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但饮茶也要适量,每天饮茶的总量应控制在乒乓球大小。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2021年9月25日
其他

多省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那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应对?权威答案来了.......

(2)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比较少见。已经确诊的疫苗的速发型超敏反应通常与赋形剂或者非活性成分相关,一般发生于接种后的数分钟至1h,因此注射疫苗后必须就地观察
2021年9月25日
其他

注意!肝不好有这些“信号” 职场人群养肝需这样做!

中医有方》系列节目,她表示,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久视以及饮酒都是职场人群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肝不好会有一些“信号”,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关注肝脏健康。调节情绪
2021年9月24日
其他

当心!这些不良习惯会损伤肝脏健康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医有“百病从肝治,养肝如养命”的说法。医生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人们由于对肝脏的不了解,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自己的肝。人民网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孙凤霞,带您了解肝脏,拥有健康体魄。“肝脏主疏泄,调畅情志,调畅气机,还具有藏血等功能,对于人体健康来讲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2021年9月24日
其他

湖北疾控:入境人员居家隔离期间注意事项

来源:湖北疾控六步洗手法与七步洗手法:25欢迎关注“湖北疾控”抖音号和快手号
2021年9月23日
其他

广东一地报告1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2021年9月22日通报,东莞市报告1例H5N6病例。患者李某富,男,53岁,广西柳州人,现住东莞市大岭山镇。目前患者在东莞市的定点医院积极治疗。专家研判认为,本次出现的病例为偶发个案,现阶段该病毒传播风险较低。专家提醒:市民应继续保持警觉,采取以下措施,预防H5N6等禽流感。预防措施要勤洗手:接触禽鸟后、饭前便后要洗手。要煮熟:禽肉和蛋要煮熟后再吃。要早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早到就近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之前若接触过禽鸟,要主动告诉医生。不要食用死禽肉。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尽可能避免到活禽市场。什么是人感染禽流感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你最关心的,一次说清楚↓↓↓1.
2021年9月23日
其他

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城市公共汽电车篇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
2021年9月22日
其他

很多癌症都是“省”出来的!这7个习惯实在太伤身...

癌症在我们身边似乎越来越常见。2020年,在我国每一分钟就有近9人被确诊癌症,全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高达300万例。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癌症成为名副其实的“杀手”。很多人都非常疑惑:为什么癌症说来就来,让人没有一点点防备?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癌症的发生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除了肿瘤基因遗传的因素,一些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可能会导致癌症,尤其与“省”和“懒”这2个字密切相关!01蔬果坏了不舍得丢!花生、玉米、苹果……很多食物买回家里后,放着放着就坏了。这时总有不少人为了节省食物,选择将腐烂发霉的部分切掉继续吃.但,这样真的安全吗?比如花生、玉米等淀粉类食物腐败变质后,可能会滋生黄曲霉菌,长期食用,可导致DNA改变,诱发肝癌;苹果、香蕉等水果腐烂,多是由链格孢霉菌、扩展青霉等微生物侵染导致的,轻则可能引起代谢功能紊乱、肾脏水肿,重则可损伤神经、呼吸、泌尿系统,甚至导致肝脏癌变。更重要的是,这些病菌的杀伤力往往比肉眼可见的要大,当腐烂达到一定范围时,可能整个水果都已经“有毒”了。建议花生、玉米、豆类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应干燥密封储存,可用花椒+干海带制成除湿包,有助于防蛀防霉。一旦食物发生霉变,最好整包丢弃。水果尽量挑新鲜的,现买现吃;如果腐烂了,哪怕看起来影响不大,也最好不要食用。02日常用品不舍得换!有些人为了省钱,厨房里的砧板、竹木筷往往一用就是好几年。殊不知,就是这并不起眼的地方,很容易藏污纳垢!砧板长时间使用后上面往往有较多的刀痕,而竹木筷长时间使用后往往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容易隐藏食物残渣并导致发霉,可能产生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甚至随着进食摄入,增加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癌症的风险。此外,厨房的环境往往比较潮湿,尤其是梅雨季节,木质的砧板和筷子很容易滋生霉菌,因此及时换新很重要。建议砧板、筷子使用半年后就要进行更换,如果已经出现发霉的情况,一定要扔掉,不要再继续使用了;在用砧板时也要注意,生食和熟食分开切,并且要定期消毒。03隔夜菜不舍得倒掉!我国的老百姓,特别是一些农村人口,都有吃隔夜菜的习惯。吃不完的饭菜,第二天、第三天继续吃,不放到变质发馊绝不倒掉。其实,这种“节省”也容易让身体“遭殃”。一方面,隔夜菜不仅会流失大量营养,还容易滋生细菌,对于胃肠功能本来就弱的人,吃后易腹泻;另一方面,隔夜菜放置过久,会产生亚硝酸盐,当它进入胃里,会跟蛋白质反应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长期食用就可能导致细胞突变,诱发胃癌。建议吃不完的菜应该及时密封冷藏,并在27小时内食用,但更建议现做现吃;剩饭菜吃前一定要高温加热。04做饭不舍得开油烟机!现在,城镇家庭一般都安装了油烟机,但有些节省惯了的老人,总担心它费电,做饭时能不开就不开。但食用油在高温下性质会改变,能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130℃时,不饱和脂肪开始分解,会逐渐形成苯并芘、二硝基苯酚(DNP)等可能致癌物;150℃时会产生“丙烯醛”,会刺激眼、鼻、喉等部位,导致眼睛干涩、咽喉发干、胸闷头晕、有呕吐感等不适症状;200℃以上会产生氮氧化物等强毒性物质,长期过量吸入会影响到呼吸系统,可能引发鼻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数据显示,长期接触油烟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3倍!这也是女性肺癌高发的一大重要原因。建议开火前就要打开油烟机,做饭结束后等上几分钟再关;油烟机更推荐下吸式、吸力强的,更能吸走油烟,降低危害。05能坐着就不站着很多人平时不是久坐办公,就是在家卧床休息;偶尔出门一趟,也是能坐车绝不走路,将“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的理念贯彻到底。殊不知,这种“懒法”会悄悄埋下癌症风险。研究发现,久坐的人患肠癌的风险会增加约44%!久坐会直接导致肠道的蠕动速度变慢,长年累月便会增加肠炎,甚至是肠癌的风险,另外久坐也会导致肥胖,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高危因素。建议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活动,勾勾脚尖、踮踮脚,或者按摩一下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30~4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即保持运动心率=(220-年龄)*50%~(220-年龄)*70%),可以充分调动棕色脂肪,燃烧白色脂肪,帮助控脂减肥。06懒得吃早餐早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顿饭,人体每日所需能量的30%左右都来自早餐。然而,许多学生和上班族,在工作日为了多睡会,常常不吃早饭;即使到了周末,也经常一觉睡到中午,直接将早饭连着午饭一起吃。首先,长期不吃早饭会导致营养不良,容易出现头晕、乏力、昏厥等低血糖症状;其次,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会失调,身体的免疫力也会下降,增加便秘、胃炎、胆结石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德国埃朗根大学对7000人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40%的人习惯不吃早餐,比其他人的寿命平均减少了2.5岁!建议每天一定要按时吃早餐,且时间最好不要晚于9:30;早饭还得吃得有营养,尽量吃到3类食物:包子等淀粉类主食,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1~2种新鲜蔬果,以保证营养均衡。07懒得体检,错过癌症最早的发现期许多癌症只要发现得早,完全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很多人缺乏早筛意识,懒得去医院,懒得体检,忽视了身上的癌症信号,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硬生生将其“拖”成了不治之症!以结直肠癌为例,早期肠癌的五年平均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晚期生存率仅为14%。因此,树立定期体检意识非常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要注重癌症筛查,早发现、早诊治。建议乳腺癌筛查:一般情况下,年轻女性可以做乳腺B超检查;40岁之后则最好1~2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胃癌筛查:建议普通人40岁做第一次胃镜,一切正常后每两年做一次;有基础疾病或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肺癌筛查:5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长期吸烟的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提早开始检查。结直肠癌筛查:普通人群建议40岁后每年体检时做一次肛肠检查;而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群,有炎症性肠病的人、饮食不良的人都是高危人群,建议提前到30岁,每年进行肠镜检查或粪便DNA检测。肝癌筛查:慢性肝炎病史、家族史的人,以及糖尿病、肥胖、酗酒人群都是肝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彩超,同时抽血化验甲胎蛋白,检查肝功能以评估肝脏状态。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医闻焦点,综编BTV我是大医生官微、健康圈、医世象、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2021年9月21日
其他

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吗?12个热点问题→

“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渐转凉,感冒的人多了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说多了都是泪......在这个换季的时候最容易来点感冒、发烧、流鼻涕小套餐不过这说的“感冒”是指普通感冒还有种更严重的是“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流感目前新冠疫情的挑战仍然存在随着秋冬季临近小心,新冠流感双重感染!流感不是感冒普通感冒常由于受凉或鼻病毒、冠状病毒、细菌等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不强,症状较轻,呈自限性。流感通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咳嗽(通常是干咳)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喉咙痛和流鼻涕。咳嗽可能很严重,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流感不像「普通感冒」那么简单传染力更强:流感每年在全球导致约
2021年9月18日
其他

中疾控:考虑将12岁以下人群,纳入新冠疫苗接种范围

9月1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我国疫苗接种完成全程的已经超过10亿人,接种的人越多,疫苗起到的保护作用越大。超过10亿人的全程接种为我们控制新冠疫情的流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新冠疫苗接种,从个体来说可以防止感染、可以防止发病,更显著的效果是预防感染后重症和死亡。从群体上来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接种率高疫苗的作用就更大。当然现在也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即新冠病毒的变异。德尔塔病毒变异株传染性非常强,我们也看到保护效力在个别疫苗当中出现了削弱的情况,这给我们建立群体免疫带来了一定挑战。后续面对这种挑战,我们要加强病毒监测、加强疾病监测、加强疫苗效果评估,还要不断完善新冠疫苗的免疫策略,进一步研发更好的疫苗来预防相关的疾病。在目前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性。一方面,德尔塔病毒变异株传染性非常强;另一方面,老年人、青少年人群中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完成接种,我们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快接种,只有更多人群接种了疫苗,它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还要考虑12岁以下的人群,这些人群还没有接种疫苗,也应该纳入接种考虑范围。我国超1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居全球首位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疫情的最有效手段。截至9月1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1.6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超过10亿人。其中12-17岁人群已经接种超过1.7亿剂次,覆盖9528.7万人。60岁以上人群已接种超过3.9亿剂次,覆盖超过2亿人。我国接种的总剂次和覆盖人数均居全球首位,人群覆盖率位居全球前列。来源:健康中国,北京日报,中国网直播、河南疾控
2021年9月18日
其他

流感疫苗开始接种!除了打针,还可以…

日前,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工作通知,加强流感等秋冬季传染病防控,鼓励市民做好流感疫苗接种,早准备、早预防。今年流感疫苗到货早、供应足,武昌区、青山区、东西湖区多个疫苗接种点已于月初启动接种工作,还有部分正在加紧采购,本月陆续为市民提供接种服务。疾控专家介绍,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推荐五大类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接种。武汉市预防接种门诊9月内将陆续启动流感疫苗接种工作随着武汉各区流感疫苗采购、供应步伐加快,全市预防接种门诊月内将陆续启动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武汉市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储备的流感疫苗品种丰富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主任王俊芳介绍,目前中心安排周二、周四下午两个半天集中接种流感疫苗,日均接种量为130人次,后期将根据市民需求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接种安排。与往年相比,今年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有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是疫苗到货早,往年通常9月中旬才能到货,今年8月底就采购到一批疫苗,提供接种服务至少提前了半个月。二是货源充足,品种丰富,目前中心储备有3000多支流感疫苗供市民选择,包括三价疫苗和四价疫苗,并有鼻喷剂和注射剂供选择。今年的流感疫苗有什么特点?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杨小兵博士介绍,每年,世界卫生组织都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情况分析预测下一个流行季节会有哪些优势毒株流行,并对各国疫苗的生产提出建议。1分为三价和四价两种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021—2022年度北半球流感疫苗组份,今年生产的流感疫苗分为三价和四价两种类型。其中,三价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亚型,四价流感疫苗在此基础上覆盖到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亚型。2推荐按照优先顺序,这五大类人群优先接种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推荐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具体包括五大类优先接种人群:一
2021年9月17日
其他

预防出生缺陷主题公益宣传片《预防出生缺陷,孕育健康宝宝》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健康教育编辑:鲁力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中秋、国庆假期出行防疫指南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不少人都有出游或者返乡的计划,出行前一定要记得查看各地最新防疫政策。那么,疫情变化下,各地最新防疫政策怎么快速查?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前提下,大家要注意哪些环节呢?来源:人民网编辑:鲁力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这些公认的“一类致癌物”,你家可能也有!可惜很多人天天在用都不知道……

癌症,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位居全球第一,约457万人,死亡人数超过300万!这意味着每1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其发病率、致死率如此之高,令无数人“谈癌色变”,纷纷加入到“防癌大军”中。但你知道吗?致癌物可能无处不在,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就可能藏着它们的身影,让你防不胜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列出身边常见的1类致癌物清单,看完了赶紧对家里进行“大扫除”,揪出这些可恶的“致癌凶手”~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通知公告|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96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为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我们在《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基础上,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修订形成《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021年9月8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附件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为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在《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基础上,修订形成《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可参考执行。一、总体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着发热患者诊断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下同)救治、核酸检测以及日常诊疗等多重任务,在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的同时,也面临较高的交叉感染和疫情传播风险。各地要高度重视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按照本技术指南要求,加强政策资金支持保障,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协同配合,协调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化感控底线思维,坚守感控底线要求,按照要求配备培训专业性强的感控人员队伍,组织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主动落实各项感控措施。二、防控策略(一)内外同防。实施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基础的感染防控措施,把好医疗机构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入口关”,对进入医疗机构人员要检测体温,出示健康(行程)码,检查口罩佩戴情况。做好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的健康监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疑似症状要及时发现并处置。(二)医患同防。医疗机构全体工作人员、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均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做好额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三)人物同防。要做好医患双方人员防护和感染风险预警,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物品、外来物资等,也要加强风险防控。落实好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措施,加强重点部门环境及重点人群接触后环境的清洁消毒。加强对外来人员和物品的管理,需要时开展环境检测。(四)“三防”融合。“三防”,即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强化行为管控的“人防”;提升感控技能、优化诊疗流程的“技防”;科学使用消毒灭菌剂、相关设施设备的“器防”。将“三防”理念融入到诊疗活动中,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风险。三、基本要求(一)完善防控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各地要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6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78号)等要求,根据新冠病毒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和预警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制订不同情形下的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确保各部门各环节步调协同、衔接顺畅。各地要建立既熟悉政策要求又具备较强业务能力的感控专业队伍,承担感染聚集事件处置和检查、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指导疫情防控和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工作。(二)聚焦源头管控,严防感染风险输入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当优化体温检测、核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预检分诊内容和流程,提升预检分诊能力。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流行病学问诊,早期识别新冠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对具有可疑症状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规范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严格执行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态势和防控需要,确定上述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必要时可选择开展血常规、胸部CT、抗体检测。医疗机构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由疾控等部门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确定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明确需实施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的范围,指导医疗机构尽快落实,控制可能的感染源,有效阻断感染传播。(三)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医疗机构要制订细化本机构的感染防控全员培训方案,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将感染防控要求落实到临床诊疗活动各环节。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及中医医院等,要进一步重视感染防控工作,梳理本机构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全员培训。在全员培训基础上,对发热门诊、急诊、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口腔科、耳鼻喉科、重症医学科、内镜室、血液透析中心(室)、CT检查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手术部(室)等高风险科室和部门制订针对性培训内容,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四)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建立行为屏障。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患者安置、安全注射、医用织物洗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落实标准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要规范,建立起行为屏障;同时,与建筑布局、诊疗流程(见附件1)、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医务人员应当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暴露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个时刻采取手卫生措施。手卫生措施包括流动水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等,如有可见污物,应当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清洗双手;如无可见污物,宜使用对新冠病毒有效的含乙醇等成分的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人员防护管理,储备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暴露风险和开展的诊疗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医用外科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见附件2),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及核酸采样点、核酸检测实验室等重点场所工作,接触到新冠病毒可能性较大的医务人员,要加强防护,严格落实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等要求。从事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的人员要做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测试和密合性测试,合格者方可上岗;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前,要做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测试。同时,应当指导、监督患者及其陪同人员,以及其他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3.正确实施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均应当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不应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患者接受诊疗时非必要不摘除口罩。在不影响正常诊疗工作前提下,应当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手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实施手卫生。4.加强清洁消毒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做好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当即用即弃;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当在每次使用后进行规范清洁消毒,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专人专用。诊疗环境优先选择自然通风,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应当选择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措施,合理配置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建立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使用清水和清洁剂彻底清洁环境表面,并使用有效消毒剂对环境物体表面,尤其是高频接触部位进行规范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患者出院后规范实施终末消毒(见附件3),消毒后按《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进行消毒效果评价。5.合理安置患者。根据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传播方式和特定人员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同类型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易感者采取合理的分区分类安置措施,降低不同风险人员因暴露导致交叉感染的机会。6.规范医用织物和医疗废物管理。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过程中使用的医用织物,洗涤处置执行《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救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医用织物洗涤处置和医疗废物管理,参照上述规定执行。(五)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群聚集。医疗机构门急诊应当合理设置就诊及等候区域,优化就诊流程,避免人群聚集。鼓励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远程医疗等技术,提供网上预约和远程医疗服务。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对其本人及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规范的隔离控制措施。加强病区人员管控,对新入院患者落实“应检尽检”要求,设置并合理使用过渡病室,通过采取核酸检测筛查和隔离安置等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严格陪护及探视管理,定点医院不安排探视和陪护;非定点医院不探视、非必须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固定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陪护人员在进入病区前应当持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合理确定病床使用比例,病床间距不小于0.8米,禁止加床。住院患者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应当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六)关爱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监测。医疗机构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优先保障隔离病区、发热门诊及核酸检测等重点部门的诊疗需求,医务人员相对固定,缩短可能暴露的时间,避免医务人员过度疲劳。提供营养膳食,保障医务人员充分休息。做好医务人员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应接尽接”要求。根据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合理确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频次,开展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等主动健康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对参与相关诊疗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必要时,可集中封闭管理,并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和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需要时可合理开展胸部CT、血常规、抗体检测等检验检查。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七)开展风险评估,实施综合感控。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开展医疗机构感染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完善本区域、本机构感染信息化监测网络,建立完善基于临床症状或症候群的感染病例、感染聚集事件的预警报告机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应当按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加强医疗机构内感染暴发的监测预警,发现疑似感染暴发时应当依据相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规范报告处置。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各类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指征。提高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前和调整用药前病原学检测标本送检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对接诊的发热或/和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在明确病原学诊断前,慎用抗微生物药物、退热药物等,防止不合理用药掩盖症状。(八)加强患者教育,开展健康宣教。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及陪同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指导正确实施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治疗期或康复期的患者早期运动、合理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或动作幅度过大的运动。四、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一)发热门诊。1.发热门诊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6号)等有关要求。2.发热门诊诊区应当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即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和清洁通道(医务人员和清洁物品)、污染通道(患者和污染物品)(见附件1)。各分区之间应当有物理隔断,各区域和通道出入口设有醒目标识。3.发热门诊及留观病室应当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机械通风,应当控制气流方向,由清洁侧流向污染侧。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独立运行。规范设置管理通风口。4.医务人员进出发热门诊和留观病室,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手套、靴套或鞋套(防护服如已有靴套则不需另行加穿),穿隔离衣或防护服(留观病室应当穿防护服),根据诊疗操作选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并严格按照穿脱防护用品规范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见附件2)。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范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接诊入境、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集中隔离点发热患者等高风险人群的发热门诊,所有工作人员要严格闭环管理。5.医疗机构应当将有发热或/和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明确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分诊或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对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均应当进行核酸、血常规检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胸部CT检查,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前,应当将患者安置在发热门诊进行留观。接诊儿童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热门诊设置单独的儿科诊室或儿科诊区,满足发热患儿就诊需求。发热门诊接诊医务人员应当掌握新冠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临床表现,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疗,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要立即转往定点医院,并及时报告。(二)急诊。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按规定路线引导发热或/和有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完善重症患者转诊、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2.合理设置符合隔离救治要求,可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就地急救服务的诊疗区域或急救室。3.加强人员管控,规范设置等候区域并加强管理,避免人群聚集。(三)接受诊疗措施时需患者摘除口罩的科室/部门(如鼻/咽拭子采集、口腔诊疗、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等)。1.所在地区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应当严格实行一室一医一患,必要时可安排一名医务人员辅助开展工作,避免交叉感染。2.诊室通风良好,必要时采取机械通风或动态空气消毒措施。3.实施易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诊疗不同患者应当合理更换个人防护用品。4.进行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患者实际情况,可先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四)血液透析中心(室)。1.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应当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入诊疗区需测温、查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问询。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应当规范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应相对固定。2.加强预检、候诊、接诊等区域的管理,采取加强通风、增加候诊面积、合理安排功能空间以及减少人员聚集等感染防控措施。(五)普通病区(房)。1.规范设置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过渡病室不需按“三区两通道”设置。2.过渡病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标识明确,应有防护用品穿脱空间。应单人单间安置患者。3.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病区(房)内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时,即刻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的隔离、救治和转诊。(六)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定点医院及病区。1.各地应当合理确定定点医院,优先选择综合实力好、技术水平高、感控基础好的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同步确定备用定点医院,制定完善的定点医院启用和综合保障预案。定点医院和备用定点医院应当制定本机构启用及管理方案。2.定点医院及隔离病区的建筑布局、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标准和规范,配备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原则上储备量应当满足定点医院满负荷运转30天需求。3.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防护服、靴套或鞋套(防护服如已有靴套则不需另加穿),并严格按照穿脱防护用品规范流程,正确穿脱防护用品(见附件2)。4.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单人单间隔离安置,无症状感染者、确诊患者可分别同室安置。鼓励有条件的定点医院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单人单间隔离安置(带独立卫生间),进一步减少不同病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机会。5.污染区内应当配有独立包装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箱,呼吸道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见附件4)应当在明显处张贴,以供应急情况下使用。6.进入定点医院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所在地区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防控需要,可选择增加血常规、抗体检测和胸部CT检查。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务、管理、安保、保洁、餐饮、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等人员)及其他直接或间接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工作人员(包括专门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服务的影像学检查等医务人员、闭环管理人员的通勤车司机等)应当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工作期间安排单人单间集中居住,所有人员在驻地与定点医院间两点一线出行,固定通勤车辆,不得在定点医院内安排驻地。(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规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相关操作,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规范处置医疗废物。附件:1.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区流线布局流程示意图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最新!兰州大学发布对福建莆田疫情的预测

9月13日,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网站发布了对福建省莆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预测,详情如下:兰州大学对9·10福建省莆田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预测(9月13日)自9月10日莆田市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以来,截至9月12日24时,莆田市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5例(本土,数据来源:莆田市卫健委)。根据最新的疫情数据,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的初步预测结果显示,在当前政府采取的及时、有效的二级管控措施下(蓝色实线),莆田市本轮疫情预计将于9月26日左右得到控制,累计确诊病例数预计约268人(214-322,两条蓝色虚线之间);若采取三级管控措施(红色虚线),或者仍有未发现的传染链,莆田市本轮疫情预计在10月4日左右得到控制,累计确诊病例数或将达到529人左右。后续将根据疫情最新进展进行更新预测。(2021年9月13日)据官网介绍,二级响应措施指的是,当出现一例感染病例时,省指挥部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对中风险的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三级响应措施指的是,当感染病例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各单位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对疫情风险较低的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钟南山两次点赞!兰州大学立功了此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就已成功预测了北京、河北、黑龙江、广东等地的疫情走向,并在2020年6月发布了全球第二次疫情爆发的预警,还对美国、印度、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的疫情进行了较为精确的预测。6月8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2021年9月15日
其他

《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印发

关于印发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9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为有效应对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可能引起的疫情,进一步提升全员核酸检测组织实施能力,我们组织专家结合前期工作实践,对《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2021年9月15日
其他

中位潜伏期仅4.7天!钟南山等团队精准描绘德尔塔变异株完整传播链

新冠肺炎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已迅速成为目前盛行的毒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唐小平、李锋教授团队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钟南山院士、陈如冲教授团队,针对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5·21新冠肺炎疫情”,结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基因组测序技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精确描绘了德尔塔变异株传播的完整传播链,并结合临床资源,多方位描绘了该起疫情中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毒动力学特点。近日,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杂志》上发表。根据此前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核酸基因测序,“5·21新冠肺炎疫情”为德尔塔变异株引起,具有明确传播链。而该研究首次追踪并完整报道了这起疫情的清晰传播链。疫情之始为75岁女性因意外暴露感染,并通过密切的家庭接触或聚餐而感染另外3人。研究者观察到,该起疫情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和间接近距离接触,其中30.8%的感染者是通过用餐传播,其次分别是家庭接触(30.13%)、社区传播(18.59%),以及包括工作和社交接触在内的其他传播途径(19.87%)。同时,研究者将“5·21”疫情感染者纳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野生株的患者队列进行研究,多方位分析了“5·21”疫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病毒动力学特点,总结归纳出德尔塔变异株的特点,并寻求进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者发现,德尔塔变异株的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中位潜伏期只有4.7天,明显短于野生株(6.3天)。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非重症组中,德尔塔变异株患者的病毒潜伏期(4.0天)明显短于野生毒株(6.0天)。德尔塔变异株在10天内可传播4代,其中最快的代际传播不超过24小时。与野生株相比,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显著升高(前者CT值中位数为34.0,后者为20.6,CT值越低表明病毒载量越高)
2021年9月15日
其他

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篇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
2021年9月13日
其他

湖北疾控:中小学生返校后心理调整该如何做?

开学季中小学生返校后心理调整该如何做呢?▼▼▼来源:湖北疾控编辑:魏可普
2021年9月12日
其他

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游艺娱乐场所和上网服务场所篇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
2021年9月12日
其他

减油重要性及技能技巧:摄油过多慢病缠身,摄油过少肝肾损伤

为什么会摄油过量?常用的食用油脂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以前油属于定量供应,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定量供应的植物油不够吃,就需要买动物油或肥肉炼油来补充食用油的不足。平常老百姓通常能省则省,所以总的来说摄入量偏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油已不再是稀缺物品,油煎、油炸的食物香脆可口,同时很多人喜欢点外卖或食用快餐,但是油炸食品和外卖快餐都有一个重要特点——油大。此外,加工零食和西点等食品也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早餐吃的面包、蛋糕里就含有起酥油、黄油等反式脂肪酸含量很高的油脂。许多加工的零食如饼干、薯条、奶茶、泡芙等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也经常会用到人造黄油、奶油、棕榈油等富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油脂。油脂吃的太少、太多都会影响健康油脂是膳食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也为人体提供了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是我们日常生活及生长发育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油脂摄入过少必需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参与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必需脂肪酸的缺乏会引起生长迟缓、生殖功能障碍、皮肤损伤以及肾脏、肝脏、神经和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人体自身并不能有效合成必需脂肪酸,要通过食物来提供,也就是说只有摄入一定量的油脂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油脂摄入过多油脂摄入过多会造成摄入的能量过剩,供大于求。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导致超重肥胖。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还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除能量过剩的危害外,油脂里的反式脂肪酸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减油核心信息海报△点击查看大图(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下载海报)来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编辑:魏可普
2021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