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商不经

其他

疫情反复,300多万个体户倒闭:人民有安于卑微的权利,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上时代!

2022年注定是创业者和打工人艰难的一年。互联网、房企、教培、金融行业的裁员潮,以前真正称心的工作,现在都不再闪光了。老板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去年的第一季度倒闭了46万家企业,全年度注销了300多万家个体户。某位商业大佬曾经说过,2021年是过去10年最坏的一年,但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2022年的机遇在哪?1疫情下,实体店生存艰难真正有苦说不出的,是那些掏出血汗钱创业、刚有点起色就负债离场的人。办公室附近有家我常去的饺子店,是朋友3年前推荐给我的。那家店不到20㎡,但自开业以来店面顾客就没断过,外卖订单也很火爆。开店的小夫妻不会拍短视频,也不懂社群运营,最先进的技术就是微信支付。可他们每天都亲自擀面皮、剁肉馅、下饺子,流程完全透明,我吃着也放心。因为经常去,他俩还时不时给我送杯豆浆,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你可以说他们跟不上时代,但你绝不能否认他们的拼搏精神。我曾经问过那对夫妻,开店每天都是007且全年无休,你们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们说:像我们这种没学历也不懂技术的人,在厂里干10年也不会涨薪,根本就没有未来。他们也知道开店有风险,但最起码有机会积累资本,让日子越过越好。于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攒了10万,又跟亲戚借了5万,终于把小店开起来了。我当时听完就肃然起敬,感觉不愧是深圳人,为了搞钱都可以不顾一切。结果,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这家店时不时就打烊几次。今年深圳疫情解封后,我又过去转了一圈,才发现那里已经人去楼空了。最近这3年,像这样说关门就关门的小店还有很多。有时你去街上走走,会发现大门还开着,可后门已经贴上了“旺铺转租”。每个小店倒闭之后,一批坚信勤劳致富的普通人也随之倒下。就算没有疫情,实体店也照样难做。实体店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前期资金投入和后期市场波动。资金压力就不说了,每天一睁眼都是在为房东打工,雇人就更要精打细算。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很多人选择跟亲戚老乡合伙。早期收入不高时,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既做厨师、又做会计、还做服务员。但是,过去哪怕再难,起码未来可期。凭借极度的自我压榨和较长的回款周期,优秀的实体店主通常都可以慢慢回本。可这场持续3年的疫情,就像一场无差别打击,压垮了最后一批怀揣希望的实体店主。活着的门槛进一步增加,你要么自有店面,要么掌握流量和客源。今年疫情一来,过去的市场供需平衡更是彻底被打破。如果说服务业是市场经济,那抗疫就是计划经济。制造业和金融是国与国的交易,服务业却是个人与个人的交易。在天灾人祸面前,如果排个优先级,那一定是保整体>保个体。比起民间消费不断,更重要的是降低社会整体风险,于是服务业就被牺牲了。平时可以是国家让位于个人,但在疫情这种特殊的战时,个人就必须让位于国家。在一边还债,一边交房租,一边又面临需求雪崩的情况下,实体店是真开不下去了。在看不见希望的生活里,越来越多的实体人宁愿负债,也要及时止损。2央媒礼赞拉面哥山东的“拉面哥”程运付红遍网络。拉面哥一脸的朴实憨厚,即使与旁人搭着话,手上的动作却没有半点停歇。娴熟的技术,30秒就能拉出一大碗份量实足的面条,而且一碗超级便宜,就三块。不管房价翻了多少倍,他的面价15年没有变。有人问,咋不涨钱呢?他憨憨一笑:俺卖贵了,怕老百姓吃不起。满屏潮水般的点赞,有“良心”,有“初心”,有“社会责任感”,拉面哥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胸怀宽广,优良品质瞬间上了热搜。有人赞扬,“山东拉面哥卖的不是拉面,而是人性善良”。有央媒也加入礼赞的大合唱,称“他的质朴与真诚就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缩影”。我也觉得拉面哥是个好人,善良质朴的中国农民。但心中还有一种万般的悲凉。拉面哥即使一刻不歇,满打满算一天下来也就卖个三、四百碗,抛去所有成本,一天也就能赚个两、三百。而15年的努力,整天的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给他留下的是满脸的沧桑,只能温饱的家境。怕顾客吃不起面,始终没涨钱,不能否认其中朴素的情感因素,但更是生活重压下的无奈取舍。谁不想过的舒服点,不那么辛苦不那么累,有个固定的摊位,稳定的营生。没有人要求他不涨价,也没有人要求他履行社会责任。但价高势必削弱竞争优势,薄利多销必是现实选择,物美价廉更容易控制成本,整体上增加收入。但15年来各种要素成本都在增加,拉面哥唯一可以保住利润的诀窍只有一个:压缩一切可以压缩的成本。集市上摆着摊,省却了房租费,除了面、水、电……的必要成本,夫妻二人的辛苦劳作就成了唯一盈利点。说是生意,实则不过生计,日子勉强过得下去罢了。奋斗15年,仍是流动摊点,拉面哥没能撑起个门面。3疫情以前,就已疲不可支人们曾把实体经济困窘归咎于电商,认为是电商毁了实体经济。不可否认,互联网冲击确实很大,但价格透明,交易便捷给万千百姓带来了方便,随之电商、快递行业的欣欣向荣,也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电商与实体从来没有到达水火不容的地步。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总会给快递小哥送来的香。摆满新鲜果蔬的摊位,总比图片上更有吸引力。无序的人间烟火,走入那繁华的街道更有生活的气息。勤劳的贩夫走卒,会把市场自存的调适功能发挥到极致,支撑着他们熬过严冬寒夜。然而就算没有疫情,他们也早已疲不可支。5年前,城市的街边店就开始大量消失。有人描述2017年的上海,随着新一轮城市改造启动,越来越多人赖以生存的空间遭到毁灭性打击,有的会试图寻找新的容身之处,剩下的人则可能会离开。上海变得越来越无聊,北京也是,其他城市都不例外。在没有充分讨论情况下,街边店、小商铺、地摊大量消失,像枯叶一样被无情地清扫而光。不是市场自然淘汰,而是被强力清退出场。继之而来的是房价上涨、租金上涨、水果涨价,餐饮涨价,毫无选择,理所当然。这个世界已容不下市井气息,就算张择端再世,也画不出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直到疫情袭来,发现活命药引竟然仍是被赶杀殆尽的地摊经济。4雪花不无辜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赚出房租,心满意足。城市里做过小生意的人都知道,最大成本是每月照例不减的房租。如果交完房租还有盈余,这生意就算没赔。房租背后是房产,房产背后是资本。中国的房地产黄金二十年,不仅拉高了房价,更是将商铺的租金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一铺养三代”,便是这些高昂的租金带来的庞大收益形象代表。房产兼并,亦是财富掠夺。想做生意必须租门面房,租门面房就养了一帮靠房租谋利的房主,房主还要把钱交给银行和房地产商。中国的事就是这么神奇,兜兜转转,最后都能归到房地产身上,大家到头来都是为房地产填坑。郭树清刚刚警告: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就是泡沫比较大,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会觉得危险与自己有关。当无数小店倒闭转让时,满大街的房屋中介和药店却是越开越多。泡沫最大、利润最大的两个行业,裹胁起排山倒海的焦虑,也安抚着憔悴疲惫的肉体和灵魂。有人说,内卷就是葵花宝典,想在江湖上活下去,除了自宫别无选择。于是,有人宫掉了孩子的童年,有人宫掉了身体健康,也有人宫掉了温良恭让。货拉拉跳车的那个女孩,即使月入2万也想方设法省钱去买房结婚。社会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当房地产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必然会本能地对抗这种无底线的掠夺。
2022年4月17日
其他

从香港数据推估中国躺平代价几何

这个报告一个重要的结论是在奥密克戎亚系BA.2广泛传播下,无论年龄,接种3针灭活(科兴“克尔来福”)或mRNA(复星“复必泰”)新冠疫苗,都能有效预防重症或死亡,两个保护力差异并不大,均超过97%。
2022年4月11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我死了比活着舒服”,谁还记得他的辉煌、悲壮与凄凉

终于,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突然宣布!全部禁止!!香港恢复生机,商场人头攒动,你永远可以相信香港的自愈能力!大疫重考之下的深圳企业上海何错?张文宏何辜?
2022年4月8日
其他

终于,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最近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直接开批一些地方政府滥用核酸手段,没有疫情也在疯狂地进行全民核酸。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01全民核酸是中国抗疫的法宝首先,我们需要肯定全民核酸这种手段,这种手段几乎是中国这两年应对零星疫情的基本手段了。3月22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的通知》。新版《指南》明确要求在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一律在24小时之内要完成。原则上,全部采样任务应当在6小时内完成;确有困难的,可在12小时内完成。这种要求,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是找不到的。不但要求全部完成采集,还要求检测也要完成。各大城市面对疫情时,总是能在几小时内就组织起庞大的核酸检测队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数百万人的采集与检测。政府跨区域调动医疗人员的速度很快,中国医护人员的高速响应和配合都是重要的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往往被人忽略。那就是核酸检测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他们不但发明了高效的混检模式(十合一,十五合一),还能在政府的要求下迅速搭建实验室,短时间完成高达数百万人的检测。这些检测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在疫情中爆发出来的效率,令世人侧目。更让人惊奇的是,核酸检测的政府采购价已经低至混检6元每人次的价格,单人单检的价格也降至30元以内。而在美国,单人单检的PCR核酸检测依然要几十美元至一百多美元。超低的核酸检测价格,才有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以一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检测来说,一次全民核酸6000万就可以完成。如若不能降低价格,还是按过往一人次近百元的价格,这意味着一次检测就要十亿。只需要检测十次,这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就得掏空了。价格低就意味着效率高,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民营检测公司的降本增效在这几年的抗疫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也是中国政府尊重市场、依靠市场抗疫的结果。02全民核酸成为常态的原因进入2022年,中国的疫情出现了明显的变化。R0值高达9.5的奥密克戎病毒,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仅仅数月,就改变了原来零星感染的局面,各地感染的人数加起来已破10万。因为这是一种更难防、传染性超高,危害也更低一些的病毒。科学地说,我们其实面临了几种病毒的侵袭,奥密克戎显然是最难对付的一种,因为传染性太高,无症状感染占比也非常大。病症越是轻微的病毒,就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应对举措只能是大范围的封控和管制。各级地方政府,在这种压力下,试图抢跑,也就是不管有没有疫情先进行检测,以图在第一时间进行管控。这就是各地主政者面对奥密克戎这种高传染性病毒的姿态,所以全民核酸甚至反复核酸,成了他们的优先选择之一。更大的压力来源于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疫情一票否决制“,各地皆有官员因防疫不力直接免职,这个压力下,地方主政者过度紧张,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当下的情势下,又要管控疫情,又要付出最小的代价,这个难度确实不低。03无疫情也做全民核酸合理吗?当然不合理。大规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而这也是当下中国疫情防控中最麻烦的问题。对于地方主政官来说,他们的利益是早点发现疫情从而不被批评,而他们的风险是万一犯错就可能面临免职。但正如《半月谈》指出的,他们这么做是在浪费财政资金。但财政资金非主政者的私有财产,他们浪费这个经费并不会给个人带来什么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倾向于用大笔财政资金的支出来换取职位的安全性,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然而财政资金是全民的税款,他应该用于合理的公共用途,而不是浪费在低效的抗疫中去。大笔花钱来反复全民核酸,是一种懒政思维。多花钱就能解决问题,反正钱不是自己的,这也是历来大量财政资金浪费乱用的关键原因。这种利益风险不一致还发生在民间。大城市人员密集,与国外经济活动频繁,大部分国外返回人员都隔离在大城市,所以大城市的风险肯定要更高。大城市的经济协作性非常强,一个环节停摆,可能全国都要受到影响。比如深圳和上海这样的城市是绝对经不起反复的封闭的,因为他们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所以,互联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封闭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他们来说,风险是感染危害性不是那么大的病毒,而收益则是经济生活能正常开展。而在互联网上支持严控的人,很多来源于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疫情的小城市,他们与外界的经济协作不是那么的紧密,疫情风险本来就低,他们就更倾向于严控大城市,以减少中小城市的疫情风险。这也是利益与风险不一致导致的行动偏好。04如何在疫情防控和最小程度影响中平衡首先是要克服恐惧,现在奥密克戎不是当年的原始毒株了,他的危害有限,具体的危害多大,需要专家们进一步认证,但起码来讲,2022年以来感染超10万人,却只有一例死亡。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病毒,就不能不惜一切代价,视财政资金为粪土,只管官帽子,不管公共资金的钱袋子。其次,地方主政者是需要努力想办法去做到更好的预防和防控,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防疫从来不能成为目标,民众的生活正常才是目标。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严防死守,这种目标不是真正的目标,想尽一切办法保障民众的生活工作正常进行,才是地方主政者应该去做的。我们当然要承认疫情凶险,防疫不易,在奥密克戎高传染性的病毒面前,如何面对它是一个当下中国最有争议性的问题。我认为,也需要部分减轻地方官的压力,让他们有更强大的动力去保障民生,而不仅仅用一根筋的严防死守来搞严控。既然是要求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那就应该同时考核这个指标,而不是仅仅因为防控不力就大量免职官员。因为在这种压力下,地方上的一些人不但不会将财政资金不当回事,而且不会将民生不当一回事。疫情三年了,防控对民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很多企业和个体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了。希望中国早日度过疫情,民众恢复正常生活。写在最后: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敏感,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点击下方名片即可订阅,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MORE灼见热文
2022年4月7日
其他

突然宣布!全部禁止!!

没有时间看文字版的朋友,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看视频。看完后记得给我双击屏幕点个赞,辛苦半天制作视频不容易,谢谢支持。01今天,教育部发布的一份通知,轰动了全网。原话是这样的:为进一步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简单来说这是对去年全国教育大改革文件,双减的一次重大补充文件。。引起全网刷屏的,主要是文件里放出的一个重大消息,我将要点放给你们看一看:第一个重大要点:各地中小学招生,将全面采取就近入学政策。原话是这样:各地要科学合理划定片区,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第二个:名校等热门学校将分散招生,以保证教育资源的平衡。也就是说名校与热门学校将成为全国教育重点监测的目标,过去的名校一般都是就近招生,所以催生了很多很多的天价学区房,现在这一切都将开始改变。原话是这样的: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积极稳妥推进多校划片,并将热点学校分散划入相应片区,推进片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大体均衡。等于以后名校与热门学校的招生范围将扩大无数无数倍,不在仅限于当地的一个狭小区域。这一条对于名校旁边的住宅,昂贵的学区房来说,等于是晴天霹雳。第三个:以下行为,全部禁止。包括全面清理取消学前教育经历、计划生育证明、超过正常入学年龄证明等无谓证明材料。同时包括以前每次开学,学校都频繁的采集学生家长的各种信息,包括职务、收入等等信息。现在这些行为,已经被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全部禁止。这个影响有多大呢?大家应该都有印象,以前我们为了读小学,很多家长怕孩子排不上,又是早早的去读这个学校的幼儿园,又是买房,准备各种手续、证明资料,等等。现在呢??今天的文件通知,等于说不管你的孩子有没读幼儿园,有没计划生育证明,有没买房,所有以前需要提供的以上资料、证明、房产证等等,今后都不需要了。只要你是适龄孩童,直接就入学。第四个:只要你有当地的居住证,就能入学。这个就厉害了,这个等于是彻底推翻了过去的教育入学模式!!开创了新的历史!!02为什么这样说呢?只要居住证,不需要其他多余的证明资料,等于是彻底放开了大城市入学的门槛,连是不是当地户口都已经不需要了,更不用说什么房产证,这不就等于是彻底放开了吗??我给你们看一看原话: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应入尽入。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认真落实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政策,对回户籍地参加中考的随迁子女,妥善做好考试招生报名服务工作。等于是说,孩子跟随父母来大城市,父母只要在当地办了居住证,孩子就能就近入学,不需要孩子落户在当地城市,也不需要父母给提前买好了房子。租房一样能直接上学!!!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父母是舍不得孩子留守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读书的,一个是自己舍不得长时间看不到孩子,另一个就是爷爷奶奶只能兼顾着孩子的温饱,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根本无力监督孩子的学习。现在这个担忧也不用操心了,教育部今天白纸黑字写明了:孩子可以直接跟父母在大城市租房的地方就近读书,等到了中考的时候,如果还是外地户口,也可以随时回老家参加中考!!并且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各地教育局必须做好返乡回家考试报名的服务工作!!不得推脱。这个对于我们老百姓、普通市民来说,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很多普通人一般刚来一个城市打工,不可能会随随便便就能上得了当地城市的户口的。所以,以前我们的孩子基本都是在老家落后的农村、乡镇读书;自己拼命的在大城市奉献了一切青春,子女却无法享受大城市的优秀教育资源。。现在起,等于一切都彻底推翻了。子女将跟着我们建设城市的同时,一起在大城市读书,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从小就开拓视野。哪怕到了中考、高考的时候回老家考试,那也绝对是比老家同龄的孩子领先了一大步。。当然,这个消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超级大好事,但是对于大城市的炒房客,以及那些炒作学区房的群体来说,就真的是噩耗了。。教育公平化、均衡化的首要冲击目标,明眼人都已经看得出来,冲击最大最大的第一目标,就是全国各地的“
2022年4月6日
其他

香港恢复生机,商场人头攒动,你永远可以相信香港的自愈能力!

来源:香港直通车近日香港疫情转趋稳定,港人纷纷趁着昨天周末外出消费,不少商场、超市再现人流,而前往长洲的码头人头攒动。此外,香港媒体报导,旺角商场、铜锣湾昨天也有不少人外出用餐、购物,即使入夜后餐厅已无法堂食,街上人潮未减,甚至有家长推婴儿车出街散步。有香港博主记录了如今香港商场里人头攒动的现状,憋了许久的市民都开始涌入商场大肆消费“你永远可以相信香港的自愈能力”街面上的人流量也逐渐多了起来,市民们趁着周末纷纷出门透气,活动筋骨。食肆也座无虚席,市民纷纷外出就餐就连西贡海鲜餐厅的老板都表示,“其实这两星期的周末,(生意)比平时多了三至四成,都担心(客人确诊),不过我们会做好自己防疫措施。”街市上的店铺门口,购买蔬果的客人排起了队。前几日港府宣布,从4月1日开始逐步放宽社交限制、恢复公共服务。而再过几天,随之而来就是第一轮消费券的发放,相信届时香港能够恢复往日的盛况。去年消费券发放之时,各大商场一开门,基本就是人人人人,加上是周日假期,香港的商场热闹非凡。海港城跟铜锣湾时代广场推出买2000回赠2000,买5000回赠5000,停车位都要排队。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到社区使用电子券,还买了虾饺送给市民吃。料想今年也会复刻去年的盛况。“永远相信香港的自愈能力”的背后,是把狮子山精神刻在骨髓里的香港人,是他们“手停口停”“执生”的人生信条。最后相对于大陆,香港事实上不具备清零的实际条件。都是中国人,不搞对立,只能说,尊重祝福香港。在这场已经持续两年多的抗疫战斗中,香港“先行一步”,相信在今年的某个时间点,两岸后会有期——将会实现胜利会师。写在最后: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敏感,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点击下方名片即可订阅,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MORE灼见热文
2022年4月4日
其他

上海何错?张文宏何辜?

他的原话至今还在,意思也很清楚明白,就是“中国需要有长期与病毒共存的智慧”、“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
2022年4月2日
其他

倒闭46万家企业,注销310万家个体户,2022年的二点建议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无商不经”,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今年注定是创业者和打工人艰难的一年。互联网、房企、教培、金融行业的裁员潮,以前真正称心的工作,现在都不再闪光了。网上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美好的一天从恒大(今年来跌幅84.71%)的房子醒来,拿起小米手机(跌幅40.78%)刷起了知乎(跌幅33.16%),骑着小牛电动(跌幅32.8%)去上班,路上顺便点上一杯奈雪(跌幅55.35%)。上班打开QQ音乐(跌幅68.56%)来上一首摇滚,给昏昏欲睡的早晨添加一点兴奋剂。中午约上三五好友去海底捞(跌幅69.47%)聚餐打个滴滴(跌幅56.64%)回公司下午上班摸鱼打开爱奇艺(跌幅73.05%)刷视频,顺手去楼下取个拼多多(跌幅69.36%)快递,贝壳(跌幅70.82%)中介又打电话来推销房子。晚餐吃着每日优鲜(跌幅65.46%)配送的水果,看着朋友圈里的水滴筹(水滴跌幅88.58%),用支付宝(阿里跌幅48.67%)捐了点钱。刷着b站(跌幅35.91%)里新东方(跌幅89.94%)捐桌椅板凳的视频,默默地抽着电子烟(雾芯科技跌幅69.25%)。终于十二月了,挺过去后,马上就要开春了。这段子虽然诙谐,但却是中国大企业业2021年真实写照的黑色周末幽默。老板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今年的第一季度倒闭了46万家企业并,全年度注销了310万家个体户。某位商业大佬曾经说过,今年是最过去10年最坏的一年,但却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在距离2022还有几天的时间,大王和你一起回顾2021年,以及我们2022年的机遇在哪?01打工者的痛苦至9月到底为止,全国有8亿人负债。负债也没什么,有持续收入能还的,都是小事。然而,打工者的生活并不平静。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达到了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45万人。显然,这样的数据令人欣慰。但如果我们看看另一个数据呢?2021年7月27日,人社部发布的信息称,我国目前灵活就业人员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亿人。灵活就业用人话解释是因为各种因素,自己给自己打工。外卖骑手就是一个例子。某团的外卖骑手规模已经达到1000万人,这群骑手和某团并没有任何劳动关系,没有社保公积金,只有自己交的商业保险,因此,我国实际上失业的人口应该是上亿的。我为各位整理了21年大厂的裁员清单:7月,OPPO开始裁员,涉及IoT事业群、互联网事业群、市场营销等公司多个部门。据传,IoT部门裁员比例接近25%,其他模块接近10%-20%。7月4日,阿里投资的社区团购类网站十荟团作出了组织架构调整。自11月5日起,除技术岗发70%的工资,其他部门只发50%,剩下部分工资将在明年1月31日之前以公司期权的形式发放。据传,该公司含主动离职,已流失8000人。7月7日,同程生活公告,因为经营不善,公司申请破产。欠款超3亿,6000名员工辞退补偿待解决。8月,腾讯微视被纰漏进行人员优化,人裁员比例高达70%。9月,生鲜电商平台美菜网,多部门裁员50%以。10月,字节跳动将河南洛阳直营中心及温州本地直营中心火线撤城,涉及100多人。10月,贝壳公司裁人员共200多人。10月,苏宁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人事费用环比二季度下降约35%,推估苏宁易购约裁员约为三成。11月,字节跳动旗彻底放弃中小学学科培训业务,2000人被裁。11月,网传阿里巴巴要裁员两万人,阿里巴巴并未对此事作出回应。目前据职场社交软件的信息,此次裁员已开始执行。12月,网传快手将裁员30%,其中不乏资深及中高层老员工。12月,爱奇艺裁员,幅度达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上海钉子户张新国:要6套房加1亿,霸路14年,最后一分钱没多赚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无商不经”,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本文已获授权来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2015年的一天夜里,上海沪亭北路上的一辆小汽车,突然风驰电掣地冲进了张新国家的院子,刺耳的紧急刹车声,让张新国一家感到一阵阵心悸。又是一起交通事故。前两天,他刚协助交警处理过发生在他家门前的一起交通事故,今天又来一起。多年来,这一路段频繁发生的事故,张新国每次都要去交管部门协助调查,实在让他不胜其烦。但这些事故,大都是因为他家的这栋坐落在马路中央的房子引起的,他有义务配合调查。那么,他家的房子为什么会盖在马路中央呢?这里频频发生交通事故,他为什么不赶快搬离这个是非之地?事情,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1996年,家住上海松江区九亭的张新国,花了20万,在自家的屋顶上,又加盖了一下,变成了一栋三层小洋楼。那时候,当地的大部分人住的都是平房,而他家的洋楼,就成了那一带最耀眼的明珠。平时二楼和三楼住人,一楼还有门面可以租出去赚钱,光租费一年就有5万。远近村民每当走到他家跟前时,总是挪不开眼,看了又看,眼里都是艳羡的神情。众邻里的羡慕,让张新国心里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拥有这栋“独领风骚”的小楼,成了他最引以为豪的事。后来,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外来人口涌入了这个国际大都市。2000年左右时,九里亭还是个郊区,这里的房租相对便宜,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租房住了下来。随着人口和车辆的增多,人均住宅面积变得越来越小,由于私搭乱建,原先的马路也变得拥挤不堪,路面损毁的极其严重,一到下雨,积水很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2003年,政府要在张新国家所在的上海松江区沪亭北路,拟定括修一条马路,原先狭窄的马路,都将要重新修建加宽,这里的居民要被全部搬离。听说要拆迁,那些住房条件不好的居民都兴奋不已,毕竟这里太拥挤了,他们巴不得早点换一个地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张新国家虽然住房不成问题,但这里整体环境还是不尽人意,所以,他们也希望这里拆迁。因为拆迁不仅能拿到好几套新房,还有拆迁款、临时安家费及后期装修款。张新国想,以他家的住房面积,怎么也能分到面积更大的房子,钱数上也会多分一点的吧。但事实,却不像他想得那样。当时,拆迁办和开发商的政策,是按照宅基地证和家里的男孩数量,来分配房子的数量。一份有效宅基证和一个男孩,能分得大、中、小3套房子,共280平米,还有一套多子女政策补偿房120平米,以及230万拆迁款和40万后期装修补助。而女孩是没有分房名额的。张新国家有一儿一女,按政策,只能分到4套房子和相应的拆迁款、装修补助费。这让他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本以为,凭自家的房屋面积和恢宏气派,一定会多分到房子,但现在按照硬性规定,这些一点也不顶用。那些没有他家房子大、房子破烂不堪、但儿子比他家多的,都比他家分的多,这更让他心里结结实实长了个疙瘩。更让他想不通的是,他知道的一户人家,其中一个儿子都走丢了好多年,报上儿子的名字,还多分了大中小3套房子。既然人家走丢的男孩都能分到房子,那现在自己为已到婚龄的女儿要一套房子,总是可以的吧?然而,开发商的政策是硬性规定,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你个人的要求而破坏规则!他找到开发商,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开放商直接就拒绝了。这让他感到气愤填膺:这政策太死板了,简直没有人性化!政策是人定的,也要有人情味,要有温度。自己家这个情况,就不能通融通融吗?一个政策,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而张新国却是最愁的那一个。欢喜的人都很快搬走了,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突然!潘石屹一天连吃15张罚单,被罚1.15亿!刚宣布7折“血本甩卖”房产还债!咋回事?

钉钉划界“万门大学”校长炒房爆仓,卷款跑路了!为什么别人躺平时,我们更应该奋斗?一坛酸菜让白象卖断货,方便面圈的鸿星尔克要逆袭?深圳!!突发噩耗!!
2022年3月27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万门大学”校长炒房爆仓,卷款跑路了!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无商不经”,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万门大学的校长童哲跑路了!可能很多人会问:万门大学是什么大学?在哪里?为什么校长要跑路?事实上,万门大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不归教育部管,它只是一家成人在线教育机构。万门大学的创始人童哲,自称为万门大学校长,如今他带着学员们上亿元的学费,不知所踪。2019年,万门大学曾推出过终身VIP会员,每个会员学费不低于9999元。据网络报道,万门大学至少有3万名终身会员。这意味着,学员们总共至少损失3亿元,童哲卷走的资金,数以亿计。这个曾经给雷军、王兴、张朝阳等大佬上过课的校长,为何会走到卷款跑路这一步呢?一、童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他1987年出生于福建,高中来到厦门非常牛的双十中学。刚上高中,他的梦想是做一名科学家。对数学和物理比较感兴趣,很早就训练奥数和奥物。高二那年,童哲保送北京大学,成为双十中学的骄傲。带着梦想,童哲来到北京大学,大三那年,他就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听名字让人感觉很普通,容易误以为类似国内的师范学院,实际上这所学院牛人辈出,曾经有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每年全球只招收200人。来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童哲依然在通往科学家的道路上前行。然而,在硕士二年级那年,童哲的梦想来了一个大转弯。童哲留学的时候,接触到了国外的教材和教程,与国内的大学有很大的不同。彼时,国内的互联网方兴未艾,王兴创办的校内网红极一时。童哲在校内网上,开了一个主页,命名为万门大学。他将一些国外高校的教材,收集整理好,发到万门大学主页上,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喜爱。童哲敏锐地发现,国内大学生与国外的大学生,有如此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国内很多人上不了大学,知识和信息更加不对称。于是,他萌生了“降低中国教育门槛的想法”,让更多人能学到大学的知识。2012年,硕士毕业的童哲,原本可以去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攻读博士。但他却没有去瑞士,而是瞒着父母,悄悄“潜回”北京,全身心投入到万门大学。没有人脉、没有资金,童哲就自己录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大学的物理和高等数学等课程,全部录了下来,免费提供给大学生看。这些课程很快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热烈反响,每个课程视频都有几万的播放量。就这样,童哲坚持了两年,没有收入。2014年,校内网已被陈一舟的千橡收购,改名为人人网。童哲找到陈一舟,讲了自己的理想和理念,最终打动了陈一舟。陈一舟通过千橡投资了童哲200万美元,北京万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投资了万门大学之后,陈一舟还组了一次局,叫上了王兴、雷军、李彦宏和张朝阳,听童哲讲了三个小时的广义相对论。能同时给这么多互联网大佬讲课,光是吹牛,都能吹一辈子了。按理说,拿到投资的童哲,还认识了这么多大佬,创业应该不愁资金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开公司之前,童哲都是一个人在干。拿到投资之后,童哲开始招兵买马,也鸟枪换炮,购买了很多专业的录课设备。由于做的都是免费课程,没有收入,员工的工资和租金却不能少,资金很快就烧完了。2015年,万门大学就到了生死边缘,陈一舟没有继续砸钱。童哲没有办法,只能伸手问家里人要。母亲看到童哲创业艰辛,难免心头一酸,把自己厦门的一套房子卖了,换了400多万元,借了100万元给童哲。这才让万门大学勉强活了过来,但资本不是做慈善,要追求回报,童哲这才慢慢做付费的课程。童哲一直控制着付费课程的比例,他的初心是要降低中国教育的门槛,收费提高了教育的门槛,与初心相悖。为此,万门大学的几百门课程当中,有80%都是免费的。童哲一直在资本和初心,免费和收费之中,寻找着微妙的平衡点。二、资本在童哲的平衡术中,慢慢地失去了耐心。2017年,北京千橡退出了万门大学,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厦门的长融资本。理想不能当饭吃,当迫于生存和资本的压力时,童哲的初心也在慢慢动摇。与之前做大量免费课程不同的是,万门大学加大了收费课程的比例,同时加强了课程营销的能力。万门大学招聘了大量的课程顾问,实际上就是课程销售员,推动免费学员购买付费的课程。那一年,知乎上有个网友问了一个问题:童哲的万门大学失败了吗?童哲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挺失败,万门大学用户数才刚过500万,很惭愧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简单给万门大学做了个宣传之后,童哲继续答道:既然已经坚持了五年,那就再做个十年吧,争取帮到5000万人。降低中国教育的门槛绝对不是靠嘴炮。如此看来,万门大学开始商业化的那一年,童哲依然保持着降低中国教育的门槛的初心。2019年之后,一切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万门大学推出了VIP会员,一年VIP会员价格6498元,终身VIP会员价格21999元,这样的收费标准,已经超过大学一年的学费。以前看起来不太爱钱的童哲,开始沉迷于炒房。童哲极度看好沈阳和重庆两个城市的房价,当时这两个地方房价都比较低,他认为未来一定会大涨。为了能买到更多的房子,童哲搞了两个骚操作。一是让员工集资,这是解决买房资金的问题;二是让员工代持,这是解决买房资格的问题。童哲对参与集资的同事有承诺,如果房价大涨,大家一起赚钱;如果房价不涨,员工可以拿回投资,童哲按每年6%利息支付给员工。对于代持的同事,童哲要求同事把房子抵押给他,他每个月支付月供给代持的同事。出于对童哲人品的信任,很多同事投入几万十几万,参与买房;而代持的员工,则把贷款背在了自己身上,房子却抵押给了童哲。一切都开始变味,买入大量的房产之后,每个月的月供,让童哲的资金链开始吃紧。为了获得现金流,童哲不得不加大万门大学的会员销售力度。2021年,万门大学的终身会员很难再拉新时,童哲推出了“奖学金班”。非VIP的学员只要交19999元,VIP学员只要交9999元,完成3600个小时的学习之后,这部分钱就可以返还。童哲解释这是一个双赢的活动,学员可以帮助万门大学上市,万门大学帮助大家学习。相当于是一个借款,万门上市之后能赚回来。不少人冲着这波学习返现,又交了一笔钱,童哲狠狠地收割了一把。那个时候,正是国家房地产调控最严格的时候,重庆的房价并没有如期上涨,沈阳的房价不涨反跌。这两个童哲重仓的城市,彻底让他失望了。炒房失败之后的童哲,彻底丧失了初心,而学习返现,则是为了在跑路前,再割最后一把韭菜。三、童哲退场了,以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退场;童哲创业失败了,败在了疯狂炒房。要做科学家的梦想不见了,降低中国教育门槛的初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迷炒房,吃相难看的割韭菜。不知道童哲到底经历了什么,会变得如此极端,变得如此面目可憎。在这里,我想做一个大胆的猜测,供大家参考。童哲满腔热情创业,却选择了一个难以赚钱的赛道,既要降低中国教育的门槛,又要盈利上市,这原本就是一对矛盾。多年创业没赚到钱,也看不到上市的希望,而看到很多资历和能力不如自己的人,都成功了,童哲萌生了赌一把炒房暴富的想法。采用集资和代持炒房的方式,风险极大,而他又错误地选择了投资标的——重庆和沈阳的房产。房价没有如期上涨,再加上严厉的地产调控,不仅让童哲的暴富梦想破灭,还导致资金链异常紧绷。走投无路的童哲,就顾不得体面和理想了,只能最后一搏,割上最后一把韭菜,然后跑路离场。如果真是这样,童哲所面临的问题,远比跑路要严重!是不是存在非法吸储的可能?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最终的结果,等待事件发酵吧,让子弹飞一会儿!写在最后: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敏感,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有特色的备用号,点击下方名片即可订阅,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MORE灼见热文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深圳!!突发噩耗!!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无商不经”,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01先是中兴,后来是华为,现在又轮到了大疆!深圳的科技界的三大扛鼎巨头,如今全都被美国盯上了!!今天一觉醒来,一打开手机就被大疆无人机遭到美国进一步制裁的消息刷屏了。根据网上的消息显示,美国设计软件企业Figma突然传出消息,全部封禁深圳大疆等被美国制裁公司的所有账号。彻底封杀大疆使用美国的这个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平时交流。且之前所有大疆员工在里面的聊天记录,设计文档,也全都被限制,相当于变相没收了,大疆的员工再也无法打开了。。刚刚,大疆方面也进行了紧急回应,确认了被封禁一事。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在我们科技圈全部刷屏了。做为世界无人机领域最大的巨头,据我得到的消息,大疆去年2021年度在全球消费无人机领域,一个人就占据了全球70%的份额!等于一个人就相当于帮我们中国拿下了全球无人机领域的第一名!!而且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名!!不仅份额占比位居全球第一,大疆无人机的年收入,其实也跟5年前的华为一样,基本上大多数来自海外。按照最新的数据来看,光海外销售额这一块,就占到了大疆无人机总销售额的80%!!这是一家真正靠科技起家,在全球无人机领域独领风骚的中国科技巨头。人家基本上赚的都是外国人的钱!!今天外媒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说,这是对中国科技巨头的新一轮制裁。而根据我查到的资料,美国对于封杀大疆,其实早有预谋!只不过今天才突然被媒体刷屏,而广为人知。根据我们科技圈的消息,事实上早在2020年12月,美国就已经盯上了大疆!!当时,美国商务部就已经把大疆列入了贸易黑名单;随后去年2021年12月,美国又进行了一次升级,将大疆跟华为一样,列入了黑名单!!只不过,大疆确实太牛了!!哪怕被美国制裁了两次,依然没有减少份额!反而越挫越勇,再创营收新高,2021一整年拿下全球无人机领域70%的份额!!就连很多美国的军方,都是采购的深圳大疆的无人机。。然而,越来越强的大疆,终究还是引起了美国的最高重视,现在美国已经开始跟当年不计一切代价封杀我们华为一样;开始号召美国企业也开始切断一切大疆的服务了。。像当年打死华为一样,今天美国对大疆也彻底撕破脸了,准备彻底开始围剿。中兴!华为!大疆!再加上中芯国际、中国航天科技、等等中国的一个又一个科技企业,科技巨头,据我的查询,截止目前短短4年的时间里,已经有大约70-80家我们中国的科技企业,被美国拉入了黑名单。被美国重点围堵,定点狙击。任正非老爷子,当年说的那句话:美国不是要纠正我们,而是要打死我们。今天,彻底应验了!!02时间回到六年前,深圳另一个科技巨头“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宁愿饿死也不接受日资,中国最有骨气的企业,倒闭了?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无商不经”,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支持他们,但别捧杀他们。作者:温故又一家中国企业,火了。随着北京冬残奥会赛程推进,国民老品牌“白象”,被广大网友送上了微博热搜。“即使饿死也不接受日资”、“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积极救灾拒绝宣传”……看着这些字眼,网友们瞬间就破了大防。无数人自发成了白象的拥趸,立志要“吃遍白象每一种口味的方便面”,并放话“别劝我理性消费,理性不了!”低调了20多年,几经起落之后,白象终于还是藏不住了。“坚决拒绝日资入股的民族企业”早些年,白象还与康师傅、统一、今麦郎并称为“方便面四大巨头”。但如今,很多人几乎都没听过这家企业。相比其余三家巨头企业,白象似乎已经淡出大众视野很久了。相关微博底下的评论,也把白象的处境说得很明白——“超市真的都看不到”。原因,或许在于它略显“幼稚”的坚持——始终坚决拒绝日资入股。无论康师傅、统一,还是今麦郎,或多或少都有日资参与其中。只有白象,从不肯让日本企业渗入半分。大约2000年时,白象方便面年销售额便已近10亿元,是当时妥妥的行业巨头。2003年推出的“大骨面”,更是火爆全国,面市当年就卖出了1亿包。最巅峰的时候,白象在行业内曾做到了全国第二,仅次于康师傅。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日本日清集团提出了战略入股白象的计划,但被拒绝了。于是,在2004年,日清集团转而投资了白象的“老对手”今麦郎,一举把今麦郎推上了世界最大制面企业的宝座。就商业角度而言,白象的坚持确实是“愚笨”的。日本是方便面的发源地,行业内本就以日企居多,日清集团更是全球龙头企业,向来极为看重中国市场。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外合资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事,各行各业大都如此。可白象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也就难怪渐渐被其他三大巨头甩在了身后。到现在,已经很难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它的身影了。甚至一度有传言称“白象经营困难,濒临破产”。“烂摊子”走出来的巨头企业时间回到1996年,当时的白象还是隶属于河南省粮食厅的一家小企业。同时,也是一个出了名的“烂摊子”,吃着官粮,却连年亏损,濒临破产,6年时间换了6位一把手。白象的创始人姚忠良,就是那第6位,并且是主动请缨上任的,只要了一个“自主用人权”的承诺。有了这自主用人权,姚忠良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带薪休假”的理由清走了一大批混日子的老油条。随后,引进了大批高端人才,打造了一支能力卓绝的高质量团队。当时,国内方便面普遍都是60克一包,最多不超过70克,这是当年的生产设备决定的。而姚忠良经过调研之后,果断联合制造商,开发出了国内首款能批量生产100克方便面的设备。为了打开市场,姚忠良还提出了“历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将产品送到千家万户”的口号,目标只有一个:要将白象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图
202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