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脑

其他

2024北京科技周,来看看北京脑所有哪些成果展出吧~

2024北京科技周5月25日-6月1日,2024年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于石景山区首钢园11号馆正式举办。本届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集中展现北京在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成果。本次线下展览中,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共面向公众展出3项重大成果,包括与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北脑一号”、“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以及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光敏蛋白用于基因治疗失明”项目。此外,北京脑所在科技周云展厅线上展出了“基于组织透明化技术的神经连接图谱成像技术平台”、“大视场高通量光片显微技术”以及健达九州“靶向、精准基因治疗难治性癫痫”3个项目的最新进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各个参展项目吧~项目简介1.
5月30日 下午 5:35
其他

纪录片《大脑深处》:带你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大脑

纪录片《大脑深处》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团队在时隔三年后再推精品力作,团队围绕“中国脑计划”几大研究方向,结合最新科研成果、邀请参与“脑计划”的顶级专家参与节目,策划以“脑认知”为主题的纪录片《大脑深处》。全片第一次系统展现中国科学家在脑科学研究领域所做的努力,以期唤醒大众认识人脑,了解人脑就是了解我们自己。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在央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CCTV-9首播。大脑是人类所知的最为神秘、最为复杂的结构,它感觉不到疼痛,容纳有860亿个神经细胞,通过脑,我们才能想、能看、能听,能辨美和丑、善和恶、恨和爱。脑也是疯狂和谵妄、恐惧和惊慌的场所。失眠、梦游、记忆缺失、遗忘……皆是脑内原因所致。从古至今,对于这个神秘的人体器官,人类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早在19世纪,医生通过研究死者的颅骨物理特征,发展出“颅相学”的理论,20世纪之后,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脑的认识逐渐深入。从2013年起,美国、欧洲、日本分别启动了大型“脑科学”计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也在不断加强,从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脑科学都被列为重点前沿科技项目。2021年,酝酿多年的“中国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正式启动,项目主要围绕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重大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脑健康和医疗产业,脑机智能技术,类脑智能产业方向展开,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在脑科学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人类不断认识大脑,探索大脑奥秘,是“中国脑计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各国神经科学家的共同目标,它的推动对于科学家揭示人类大脑、突破大脑疾病的认识和神经工作的机制将有积极意义。纪录片《大脑深处》海报纪录片《大脑深处》共6集,每集25分钟,分别为《大脑星球》、《重塑大脑》、《脑中世界》、《最强大脑》、《对立的大脑》和《大脑地图》。内容涵盖大脑网络、大脑可塑性、大脑记忆、决策和脑机接口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在片中,不仅可以看到开颅手术中被唤醒的脑损伤患者,如何接受脑功能测试;也有切除半个大脑后还可以健康生活的小朋友、杀人犯、专业跳水运动员的大脑究竟有何异同;中国年龄最大的脑机接口受试者,如何用意念控制外部设备;还有中国最前沿的脑网络图谱绘制研究,对于阿尔兹海默病、孤独症、抑郁症患者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人们关心的所有现实问题背后,展现中国神经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与伟大贡献,以及人类不断探索大脑奥秘的勇气和智慧。制作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历时两年,深入走访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28个国家“脑计划”重要参与单位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十余家大型医院,采访了包括蒲慕明院士、骆清明院士、程和平院士、陆林院士、段树民院士和赵继宗院士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50位神经科学领域专家。纪录片《大脑深处》海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罗敏敏教授受邀参与节目录制。该片在科学纪录片形态创新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全片从生物学、医学、神经病学、心理学等不同纬度展开,采用碎片化叙事手法,在每集25分钟的篇幅中,通过6-7个段落,针对一个主题,在故事案例、实验体验、历史回溯、动画展示中交织回环,对大脑研究过程中的医生、科学家、科技手段等做全景式展现。碎片化等叙事手法同时兼顾了融媒体的传播需求,该系列将分解为百余条科普微视频向微博、抖音、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平台同步投放传播。在创作上,该片以更加国际化的表达方式,通过科学主讲人的探寻,以更强的代入感贴近观众,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本片特别邀请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最强大脑》科学顾问魏坤琳,作为科学主讲人,参与节目。此外,《大脑深处》第一次以动画方式,多角度展示大脑的部分功能和结构。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最强大脑》科学顾问魏坤琳担任科学主讲人。《大脑深处》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是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团队在时隔三年后的又一呕心力作。《手术两百年》在2019年6月播出后,几乎囊括了当年纪录片界的所有重要奖项,被纪录片业内学者评价为“中国科学纪录片在沉寂多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因此,更加激励主创团队持续、深入关注医学科普,首先把大脑和心脏当做两个核心选题深度解读,开始制作《打开一颗心》和《大脑深处》两个系列,对于人体这一复杂而精密的“仪器”开始深入探索、解读。纪录片《大脑深处》海报本片制作团队中央新影发现纪实传媒,是国内科学纪录片创作的领军团队,自成立以来,不仅传承北京科影六十年科学纪录片创作的优良传统,更加积极探索新时代科学纪录片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连续推出《登峰》、《手术两百年》、《门捷列夫很忙》等多部现象级科学纪录片。《大脑深处》再次创新,实现新的挑战与尝试。↓↓↓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节目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大脑“黑门”:探索人工智能无限可能

读心解梦,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人们希望通过读取“所想”,达到解释及控制人类的心理与认知。柳昀哲博士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01什么是“黑门”?人类的大脑如同一个“黑箱”,通过“黑箱之门”也就是“黑门”,使大脑的神经活动和机器实现交互。“黑门”亦可称之脑机系统,是从现实走向“脑宇宙”的核心。人类采用侵入性及无创手段,对人类意识的各种状态,如睡眠、想象、意识及麻醉等状态,进行解码和脑机接口的研究。近200年,人类脑机研究从认知行为、大脑、细胞、分子层面展开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人类从行为上定义什么是智能行为,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或脑磁图(MEG)技术,在大脑上研究不同的大脑脑区分别具有何种认知功能。时至今日,人类对心智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很有可能实现脑机结合、脑机接口的突破。02从0到1,如何深入理解人类心智并有效利用人类需要采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神经信号采集技术,探讨神经信号与目标心理与认知功能的投射关系。另外,人类需要通过神经再编码,采用集成芯片达成实时计算、反馈,反馈信息也可用于外部社会、设备。基于最新的神经编解码技术以及结合当前的深入学习,人类已经在鼠、兔、猴等动物上逐渐实现了对于动作和意图能力的编码。具体而言,人类需要把无创和有创的脑机接口相统合,有创可以在病人身上先采集数据,然后和无创的新兴技术相结合(如OPM),而这也会是未来非常有潜力的一个发展方向。接下来,需要将运动感觉感知、运动和视觉的感知觉信号,与高级认知活动、情绪、情感、记忆、推理相结合,实现从传统的动作解码转变到认知解码过程。基于此,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开发了跨物种的算法,将侵入性的动物脑信号与无创神经活动信号统合在一个状态空间,统筹无创和有创的神经信号。未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将做一个深度的脑刺激和睡眠闭环干预。这样的脑机交互场景,既可以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比如开放便携式可穿戴闭环神经调控或减压神经反馈,也可以应用在教育领域,在更大的范围上还可将脑机交互和游戏及物联网互联互通,比如当前比较火热的元宇宙。03揭秘脑机融合未来成立于2018年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是北京市重点推进的新型研发机构,在认知障碍、类脑计算和脑机智能等方向都已经实现了一系列的前沿技术突破,并在脑科学、脑机接口和类脑研究方面,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现承担北京市的脑机接口重大项目,希望整合跨物种的医疗、计算资源,促进科研项目的产业转化和应用。展望未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希望建立一个实时解码脑机系统,在医疗、认知增强、心理和精神干预方面,将科幻带进现实。正如克隆所带来的伦理危机一样,脑机接口未来也有可能带来一些列危机。跨越“黑门”,人类将进入一个充满诱惑的新技术领域,人类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防范危机,是值得科学家和公众仔细研讨的话题。
2022年8月8日
其他

赵非:能把病毒化敌为友服务人类吗?

搜索「向科学要答案」,也许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还尚不能及,但向科学要答案,可能曙光就在降临在某个明天。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活动详情扫码查看活动详情
2022年6月8日
其他

如何破解脑电信号?揭秘新型植入式神经界面技术

μm,三个轴的行程长度分别为X:300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北京脑中心2022年夏令营报名通知

中心简介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联合北大、清华等七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脑中心”)。北京脑中心主要集中于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脑科学顶尖研究机构,并以此为依托培养面向国家脑科学战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北京脑中心重点围绕脑认知原理解析、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共性技术平台和资源库建设五方面开展研究,整合基础神经科学、生物技术、类脑智能和脑机融合、临床研究等学科资源,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环节的有机连接。北京脑中心探索创新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科研管理机制,坚持稳定支持、自由探索和国际评估,坚持交叉融合、开放合作和国际化,既是独立的脑科学研究实体,也兼具国家相关脑科学项目和经费管理职能。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研究员担任中心共同主任。北京脑中心坚持高标准选拔和引进科研人才(PI),现有PI团队30人均具有海外教育训练经历和研究背景,均有顶尖科研素质和一流的科研产出,新引进PI大部分具有“海外优青”、“北京海聚人才”及美国“R01”等项目资助,同时还有多位海外资深科学家、获得长聘的中青年骨干科学家和非华裔外籍科学家在北京脑中心全职工作。11个技术辅助中心提供转化医学研究、光学成像、生物信息、高性能计算、病毒载体、实验动物、遗传操作、仪器仪表、药物化学、多组学分析、微纳器件加工等各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持,同时开展相关新技术开发工作。北京脑中心现有30位PI(含5位外籍非华裔)、86名学生、50多名博士后、400多人的研究团队,同时与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开展学生联合培养工作。北京脑中心欢迎生物学、心理学、物理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学生报考,入学后先进行实验室轮转后定导,鼓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另外,北京脑中心每年会举办多次学术年会、多种线上线下课程、夏令营、夏季培训班、冬季培训班等活动,为学生接触和了解神经生物学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我们的优势杰出的科研团队:全球范围内遴选的杰出科学家、高比例的博士后、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团队、高效率的行政服务团队。一流的支撑条件:产学研体系完备的生命科学园、66,000m2的研究大楼、11个专业技术辅助中心、30,000笼位大小鼠、狨猴饲养空间、共建共享的技术平台、样本库、数据库等。政策支持优势:政府长期稳定经费支持、北京未来北部科学城的科研创新试验区规划、政府赋予的北京地区神经科学领导地位、独立法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优势:充分的国际化视野、独立自主的研究氛围、国际同行评估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开放共享的资源配置体系、神经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类脑人工智能、脑机融合的交叉、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以及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体系。培养优势:国际研究机构培养方式、创新的联合培养制度、多个系列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国内一流的生活补贴和住宿条件等、丰富的课下娱乐活动。2022年夏令营招生简章北京脑中心现与国内五所著名高校联合招生,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本年度的夏令营主要招收有意愿报考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推免本科生。本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邀请北京脑中心的PI进行系统授课、展示北京脑中心的实体实验室、以及多种交流形式。后续活动以教育部、北京市和相应联合培养学校的政策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一、申请条件2023年毕业生,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柳昀哲课题组发表长篇综述,提出表征富集理论

更多文章请见:https://scholar.google.co.uk/citations?user=JTvHJzUAAAAJ本文详情请见:Liu,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李莹获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坚持初心与坚持本身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莹获2020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意识从何而来?记忆如何形成,又如何存储?什么决定了智慧与思考,情绪与情感?为什么会怦然心动,坠入爱河?人,是如何感应外界,在每个刹那做出种种选择?……亘古以来,无数人追寻着答案。像在无边的旷野上奔跑,一些人投入宗教的怀抱以获慰藉;一些人在哲学中谋求意义与自洽;还有一些人登上科学的高塔,瞭望另一片宇宙,他们相信,大脑隐藏着一切秘密。
2020年10月28日
其他

病毒如何为脑科学研究所用?

近期,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CIBR)载体工程中心主任赵非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在International
2020年9月2日
其他

北京脑中心科学家风采之李莹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分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2003-2007
2020年8月27日
其他

正方or反派、演员or导演,五羟色胺在大脑奖赏信号处理中究竟干了啥?

C),揭示了DRN五羟色胺神经元动态多维度追踪和衡量外界环境刺激(包括奖赏、惩罚和中性信号)、动物自身需求以及稳态状态,并通过效价和满足计算机制(
2020年7月15日
其他

如何研究肿瘤爱“吃”什么?北京脑中心创建最新方法

近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简称北京脑中心)的戈鹉平博士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熊南翔博士团队合作,在Nature
2020年6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罗敏敏实验室发现脑干未定核控制运动速度、觉醒以及海马theta波

Incertus”的文章,揭示了脑干未定核的一类表达神经调节肽(Neuromedin
2020年1月16日
其他

MEET US IN U.S.--A chance to know CIBR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22日,是北京市重点推进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2019年10月14日
其他

神经元死亡了怎么办?星型胶质细胞变成它!

图源:Pixabay.com人类的大脑里有860多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健康正常地各司其责构成了人类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渐冻症”等疾病会导致大量神经元死亡丢失,引起大脑和脊髓中多种功能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认知、智力等活动。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发育这项工作在出生不久后就已经大体完成,而且除了在海马和嗅球等少数脑区存在特例,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在出生之后不可再生,因此神经元损伤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一直是医疗领域的巨大难题。对健康人来说,我们脑子里的每一个神经元都已陪伴我们度过了小半生,损失一个少一个,且行且珍惜。难道这些病人真的没救了吗?
2019年7月12日
其他

鱼与熊掌兼得:单细胞记录和全脑尺度的斑马鱼显微成像

在成像的基础上,还为斑马鱼设计了一套虚拟现实的视觉刺激装置。底部光栅的移动模拟了环境中水流导致斑马鱼漂流,从而欺骗麻醉中的斑马鱼,促使它游动以保持与环境(光栅)相对静止。
2019年6月21日
其他

2019“脑与行为”国际研讨会现场精彩瞬间

今天,期待已久的2019“脑与行为”国际研讨会开幕了。那场面真是相当壮观,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花枝招展~(小编词穷,看现场照片吧)
2019年4月23日
其他

集齐这七位国内科学家的报告,就可以...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22日,是北京市重点推进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2019年4月15日
其他

从零开始:北京脑中心颠覆传统基因演化观点

生命如何起源?生命又将演化成什么样子?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此做了经典的长篇论述。抛开各种细节,达尔文演化的核心理论可以高度概括为:自然选择发现并保留有益突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认知到基因组承载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基因组的信息承载元件主要分为两类:基因和调控元件。如果说基因是搭建生命的砖块,调控就是砖块搭建的模式。生物创新来源于信息承载元件的适应性突变。生物创新很重要,乌龟长寿,鲸鱼很少得癌症,这些都是生物创新的结果。长久以来,是基因还是调控元件驱动了生物创新一直存在争议:芝加哥学派长期支持基因驱动,而演化发育生物学派认为是调控驱动。芝加哥大学的Jerry
2019年3月14日
其他

“肥宅水”抗焦虑的原因,科学家终于找到了 | CIBR科研

该研究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孙文智课题组与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胡霁课题组共同合作完成。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袁媛和吴为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孙文智和胡霁为共同通讯作者。
2019年3月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一石二鸟:科学家发现小脑发育新型关键调控分子

近年来,围绕小脑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若干进展,但其背后的精细时空调控机制仍不甚明了。比如:经典形态发生信号分子Wnt和Shh如何在胞内进行整合、调制从而精细调控不同发育阶段细胞的命运?
2019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