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实验室

其他

万亿预制菜,暂缓进校园

"博大精深的中餐文化,根植在国人骨子里对烟火气的偏执,也不禁让人们想追问:一桌家常便饭,真的也有必要形成工业化和标准化吗?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预制菜又被推至风口浪尖。日前,全国多地学校先后被曝“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甚至不少地区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为打消家长顾虑,全国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餐饮公司紧急回应称,当地学校食堂暂未使用预制菜。9月22日,高层发声定调: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事实上,除了在校园内,普通消费者对于预制菜也并不待见,日前杭州一对新人在当地知名酒店订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婚宴套餐。但事后却被告知16道菜有7成都是预制菜,这让这对新人有一种“被宰了”的感觉。针对这一事件,即将在国庆结婚的刘明向螺旋实验室表示,若自己的婚宴,酒店也使用预制菜,婚宴费用都不给酒店结算。用预制菜的成本,卖新鲜食材的价格,这也太不厚道了。而且预制菜是否健康仍有待商榷,万一当天的宾客在食用预制菜后出现一系列问题,这让自己也没脸见他们。对预制菜排斥的不仅仅只有刘明,去年9月,某脱口秀演员吐槽道预制菜不如猪食。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分享出预制菜避坑指南。来自北京的餐饮二手设备回收老板朱杨向螺旋实验室透露,在刚刚过去的8月,自己至少回收了7家预制菜外卖店。消费者对预制菜外卖不接受没有订单,是这些预制菜外卖店干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表示可以接受,比如来自上海的王伟就表示,预制菜是上班族的“福音”,因自己不会做饭,下班回家后只需把预制菜简单加热下即可,这也节省了大量时间。1万亿市场,一路狂飙和当前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争议较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20年至今国内预制菜行业的狂飙式发展。从资本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消费第一股们”一二级市场估值的倒挂,上市即破发,股价的暴跌,这让其背后的投资方无法收到合理回报的同时,对大消费类的投资也愈发谨慎。但即使在这种背景下,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数据显示仅2021年到2022年3月,预制菜领域就发生了40余起融资项目,以亿级元为单位的大额融资也不鲜见,厚生、红杉、高瓴、IDG等头部资本也相继加码这一赛道。除资本外,不少企业也加入预制菜的大军中。目前布局预制菜的企业既有预制菜产业链上的上中下游公司,也包括专业预制菜公司、餐饮企业、创业企业等等。除此之外,以格力、贵人鸟、老板电器、海尔为代表的企业也纷纷跨界布局预制菜。以格力为例,去年9月份格力就正式宣布,发起筹建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格力电器为预制菜上下游企业提供配套的专业化制造、储存、运输冷设备。去年12月份,格力成立了注册资本5000万的预制菜公司珠海格力预制菜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也标志着格力正式进军预制菜。资本和相关企业对预制菜看好的背后,实则还是民以食为天的背景下,餐饮行业具有一定的经济韧性。以2022年为例,即使在多方不利因素冲击下,国内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即年营业总收入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同时年末从业人员40人以上的餐饮企业)收入仍实现10650亿元,相较于2019年提升13%。按照艾瑞咨询的预计,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2026年则有望达到10720亿元。预制菜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本身具有一定的刚需,比如部分商场基于安全角度考虑,禁止餐饮商家使用明火,预制菜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更深层次来看,预制菜的核心价值是餐饮端标准化以及后厨烹饪便捷化,本质上是对供应链组织模式的重塑,在纯工业化量产和个性化后厨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提升产业效率和创造价值。而刚需性消费本身具有的穿越经济周期的力量,正是当下资本和相关企业苦苦寻找和发力的方向。同时考虑到当下预制菜处在加速渗透的黄金周期,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兼备进攻和防守属性的好赛道,这正是资本投资预制菜的内在逻辑。不仅如此,从高层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关于预制菜的利好政策,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比如说,今年高层《一号文件》首次将预制菜写进官方文件中,也为预制菜增加了官方背书。除此之外,目前包括山西大同、河南原阳县、广东肇庆高要、湛江以及佛山市顺德区等多地均在争抢“预制菜之都”,全国多个省份也形成预制菜产业集群。更深层次来看,预制菜上游所连接的农业虽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小农经济主导下,附加值低、“谷贱伤农”、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等问题的存在,让国内农业发展缓慢。以预制菜为着力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决定了预制菜行业后续将会涌现出更多利好政策。3C端消费者不买账虽说在政策、资本和相关企业的共同推动下,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也将逐渐扩容。据《2022年中国餐饮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接近8000亿元。但据@央广网官微发布的#为什么对预制菜进校园如此担忧#和#预制菜进校园有何隐患#的投票中,预制菜食材不新鲜、“科技与狠活”影响孩子长身体仍是家中担忧的问题。基于此,部分家长干脆直接辞职给孩子送饭。事实上,家长的这些担忧并非不是没有道理。不管各家预制菜企业对外宣传的中央厨房有多干净,但这并不代表着预制菜就真的干净。以预制菜酸菜鱼为例,其核心成分包括鱼片、酸菜、汤底。但若想要鱼片得以长时间保存,并且口感不受影响,需同时添加碳酸钠、焦磷酸钠、硫酸氢钠等添加剂。同时为让汤底更加浓郁、颜色更佳、口感更好,需同时添加日落黄、三聚磷酸、淀粉等添加剂和着色剂,以及鸡精、酱油、醋等调味剂。另考虑到因市面上酸菜的价格高于白菜和荠菜,若同时使用冰乙酸、柠檬酸、苯甲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焦亚硫酸钠、柠檬黄等添加的话,也可让白菜、荠菜秒变“酸菜”。不仅如此,为保证酸菜鱼整体品质的稳定,也需加入柠檬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等防腐剂。即使考虑到上述添加剂有重合部分,保守估计一道预制菜酸菜鱼至少有10种不同的添加剂。可以说,当前的预制菜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重灾区。针对食品添加剂需特别强调几点,首先因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需经过高温蒸煮后方可食用,部分添加剂在高温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二次化学反应。比如说明矾、硼砂等,在高温下会分解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钡,这两种物质都能与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氯气、氢氧化钠等有害物质。如果人体摄入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一些食品添加剂在高温蒸煮下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这些物质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分解或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食品变质或产生有害物质。其次,虽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食品添加剂有非常明确、具体的使用准则,其中包含使用范围、剂量标准等。但通过对某一类添加剂超标使用,并借助其他添加剂进行中和,以达到酸碱平衡进而让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在食品行业中几乎常见。其中,三只松鼠奶油味瓜子曾被爆出甜蜜素含量达到了6.7g/1Kg,高于国标要求。费列罗、卡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高露洁等品牌,也均被爆存在类似问题。最后,食品添加剂的大量应用,也让预制菜使用的原材料新鲜程度、品质好坏成谜。当前大量企业涌入预制菜的背后,侧面也在说明预制菜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这就很容易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深陷价格战的漩涡中。比如说,面向C端的预制菜企业味知香、好得睐、真滋味、祥泰丰在其产品类别中,均包含牛肉类、羊肉类、猪肉类,而且味知香、好得睐、真滋味在天猫平台的售价,几乎在同一区间。为获取更多利润,不少预制菜企业自然会在原材料上选择“降本”。而且类似于冻肉代替新鲜肉、通过添加剂进行产品勾兑等情况,消费者几乎很难判断。但不管是《饮食男女》开头十几分钟做菜场景,一直被奉为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或是此前《舌尖上的中国》的爆火,这皆在说明新鲜制和烟火气的餐饮文化,早已根植在国人的骨子里,这也决定了预制菜短期内恐难以真正渗透进C端市场。3除了省时间还有啥?预制菜起源于美国,后因日本经济发展带动连锁餐厅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对预制菜需求的增加,让预制菜在日本得以成熟。虽说相关研报中指出,当下我国发展预制菜的基础,和此前的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中日两国国情以及餐饮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国内预制菜产业短期内很难达到日本这样的水平。其一,冷链是推动预制菜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日本相对较小的国土面积是当地冷链得以迅速发展的动因所在。但我国国土相对较大,短时间内很难真正打造出一个高标准的冷链系统。冷链技术不成熟下,相关企业为减少自身损失,只能在预制菜中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但当前消费者对添加剂的恐慌,让预制菜很难打开更多的餐饮细分市场。其二,和日本饮食口味追求清淡不同的是,国内餐饮文化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甚至同一地级市下不同县城的餐饮口感都有微妙的差异。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此前国内不少连锁大型餐饮企业在攻入下沉市场时,往往并不顺利。但反观许多县城本地的餐饮商家,因他们更了解本地人的口感偏好,却活得更好。口感上的差异,让预制菜企业也面临着拓品的难度。若专注于区域市场,区域市场有限的需求很难满足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需要。若做一些类似于酸菜鱼、狮子头等大单品的话,行业只能继续打价格战。最后,节省时间是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目的,这就决定了预制菜更适合在北上广深这样的高线城市中渗透。因为目前国内诸多的县城,当地不仅没有加班文化。而且国内不少三线以下城市,更是生鲜农产品重要的提供地。简单来说就是,下沉市场对预制菜需求偏低。不仅如此,B端对预制菜的需求后续可能也会降低。预制菜是能够降低商家的运营成本不假,但它的标准化口感却让消费者难以对餐饮门店形成口感上的记忆,更别提实现消费者的长期复购和留存了。而且今年上半年餐饮行业迎来一波报复性开店,疯狂内卷之下,餐饮商家若想获得生存,除拼选址和线上运营能力外,也必须持续打磨好自身菜品的口感和品质。正如上文所述,当前C端对预制菜接受程度偏低,口感对比之下,必然会导致使用预制菜餐厅门店客流量暴跌。为应对这一变化,后续更多餐饮的门店也必然要回归到新鲜菜品的研发上、品质的把控上。博大精深的中餐文化,根植在国人骨子里对烟火气的偏执,也不禁让人们想追问:一桌家常便饭,真的也有必要形成工业化和标准化吗?长期征稿
2023年9月23日
其他

家乐福和苏宁,谁拖累了谁?

"传统商超没落,互联网经济退潮,这是近几年比较明显的两大商业趋势,比较不幸的是,这种趋势下两个最大的失意者凑到了一起。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伴随着北京最后一家在营家乐福门店也宣告停业,家乐福在中国的商业版图已经几近崩碎。北京曾见证了家乐福在华的起步全过程,1995年的圣诞节,家乐福北京创益佳店正式开门迎客,这是家乐福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也是中国第一家外资连锁超市。但是经过了28年的浮沉,家乐福最终还是撤出了曾经的先头阵地。根据苏宁的年中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家乐福中国门店还剩下41家,但要是按照上半年家乐福在全国的闭店速度来看,这剩下的41家门店,可能都很难撑到年底。家乐福在中国不是没有过辉煌时刻,疫情前的2019年,家乐福在全国还拥有235家门店,但是近几年来的关店潮,已经让家乐福这家曾经的商超巨头摇摇欲坠。尤其在北京、广州、深圳这些超一线城市,家乐福的门店已经全部宣告歇业,甚至连一家形象店都没有留下。时间倒回到2019年6月,家乐福中国作价48亿元人民币,向苏宁出售了80%的股份,作为当时电商行业的“老三”,苏宁的入主一度被认为会是家乐福新的起点,但是几年时间过去,家乐福江河日下,苏宁也已日暮途穷。这场曾经被看好的联姻,最终还是没能收获美满的结局,这其中的缘故,到底是家乐福拖累了苏宁,还是苏宁带垮了家乐福呢?1家乐福早露颓势需要注意的一点是,2019年苏宁收购家乐福的时候,其实家乐福已经在走下坡路了。2010年前后,红极一时的家乐福就开始展露出了衰退的迹象,作为最早把“大卖场”概念引入中国的零售商,家乐福的销售额、门店数量、单店业绩却先后被大润发、沃尔玛、华润万家等后起之秀超越。到了2017年,家乐福中国的亏损已经达到了10.99亿元,2018年虽然有所收窄,但亏损幅度仍有5.78亿元之多。这个时候的家乐福,事实上处于一种“再不找接盘侠,马上就卖不掉了”的尴尬境地之中。而苏宁的出现,正是家乐福心目中踏着五彩祥云的盖世英雄。毕竟对于那几年的苏宁来说,25亿买PPTV,27亿买万达百货,42亿买天天快递,再多花个几十亿买个大超市,似乎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加上彼时苏宁还顶着个“电商老三”的头衔,阿里收购了大润发,京东入股了永辉,苏宁如果不拿下家乐福,似乎也有点跟不上阵型了。而从实际出发,当时的苏宁还有超过5000家的苏宁小店,家乐福则有3000万的会员用户,双方在物流仓储、供应链以及新零售方面,也确实有着诸多想象空间。苏宁掌门人张近东当时对于这桩联姻也同样是信心满满,在苏宁家乐福2019年四季度工作部署会议上,他曾表示:“未来五年内,在一到三线市场,我们制定了开设300家家乐福门店的发展目标,要争取实现对沃尔玛的赶超。”家乐福进入苏宁体系后的初期,也确实显露出了复苏迹象,苏宁2020年的半年报中曾表示,家乐福实现盈利1亿元以上,看似已经走出了亏损泥潭。但后续的发展却证明,家乐福的扭亏为盈,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后续几年,家乐福的现实目标已经不是赶超沃尔玛,而是能否继续在一到三线市场开店,而当时雄心万丈的张近东,现在也已经失去了对于苏宁集团的实际掌控权。2船迟又遇打头风家乐福穷途之下委身苏宁,但其实当时的苏宁,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豪门。从2014年以后,苏宁易购已经连续多年无法实现业务盈利,为了避免净利润亏损,苏宁甚至不得不靠出售阿里股票和旗下资产来获得投资收益。这种停留在账面上的“财技”,以及张氏父子继续大手笔的买买买,暂时遮盖了苏宁的危机,但是对于家乐福来说,现实却极为残酷,除了股权收购之外,苏宁已经无法持续为家乐福输血。而且船迟又遇打头风,此后三年,连锁超市行业又先后遭遇了社区团购和疫情的冲击,经营状况愈发艰难。2020年下半年,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跑步进入社区团购行业,新一轮的“百团大战”瞬间爆发,由于社区团购多以生鲜和快消品为主,与商超大卖场的强势品类存在高度重叠,不可避免地撬走了商超部分销售额。在此影响下,永辉超市、家家悦、大润发等大型商超均出现销售额下滑,股价更是跌到了腰斩边缘,永辉超市甚至在财报中直接把亏损原因之一归结为“社区团购低价扩张”。而疫情反复所带来的影响,虽然也曾让连锁超市短暂吃到了“囤货消费”的红利,但从长远上来看,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在疫情过后都受到了冲击,消费习惯会转向多渠道分流,尤其会倾向于价格更优惠的线上渠道,对于线下商超的热情会进一步降低。加之疫情曾带来的人工、运力等保障成本激增,商超虽然营收上升,但毛利率降低,很多大型商超在疫情期间都是连续亏损两三年。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家乐福中国偏偏又遇上了个处境更加糟糕的金主,苏宁自身都难以摆脱债务危机,自然无暇为家乐福输血铺路,落魄的小姐嫁入了伪豪门,终究不会是一段美满的姻缘。3谁拖累了谁?根据苏宁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苏宁实现商品销售收入303.82亿元,同比下降7.54%,苏宁方面表示,这主要是受到了家乐福业务调整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家乐福中国闭店带来的一次性相关赔偿等费用支出及计提的商誉减值准备,也大幅拖累了苏宁的净利润率,今年上半年,苏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为19.30亿元。曾经被看好的“双赢”合作,现在还是演变成了“双输”的结局。如果在马后炮地设想一下,如果当时苏宁没有收购家乐福,那么等待双方的,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首先对于家乐福中国来说,必定还会寻找新的金主接盘,而且大概率还会是互联网企业,站在当时的行业发展形势来看,传统商超转型新零售是必由之路,与互联网企业拥抱则是最优解法,永辉超市、大润发、联华超市等玩家均是走的这套模式。但问题的核心是在于,彼时的家乐福中国并算不上是绩优股,连年的亏损和糟糕的市场表现,让家乐福中国无论是在财务数据还是市场前景上,很难吸引到超级巨头,虽然曾传出过与腾讯的绯闻,但最终未能成行。当时苏宁愿意接盘,加上还有阿里系背景加持,其实已经是较为理想的结局。换言之,即便是其他企业接手,家乐福中国如今的命运可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反观苏宁这边,如果当时没有斥资买下家乐福中国,现在的财务状况会不会更好一点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张近东该后悔的,不是花钱买了家乐福中国,而是后悔把钱都花在了“买买买”上。除了前文中提到的PPTV、万达百货、天天快递等标的,苏宁在那几年还投资并购了红孩子母婴电商、意大利球队国际米兰、团购网站满座网、网络广告公司好耶等,但是这些项目后续都未能为苏宁创造更多现金价值。苏宁的债务危机,不是因为某一笔投资失误而铸就的,而是长久以来的沉疴所致,家乐福中国的那40亿,只能说是压倒骆驼的其中一棵稻草。传统商超没落,互联网经济退潮,这是近几年比较明显的两大商业趋势,比较不幸的是,这种趋势下两个最大的失意者凑到了一起。时代并不曾抛弃他们,但两个负数无论是相加还是相乘,都是无法实现增长的。长期征稿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茅台,不想只做男人的茅台

"茅台早年联名的产品,很多也是定位在男性消费群体,比如曾联合贵烟、中茶等推出过专注于男性消费市场的烟、茶制品,虽然客户群体一致,也有不错的用户口碑,但终究未能取得轰动性的出圈效应,对于茅台自身的增量贡献也就十分有限。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酱香咖啡的热度还没完全退散,茅台联名德芙的酒心巧克力又冲上了热搜。9月16日下午三点半,茅台与德芙推出的联名款酒心巧克力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售,根据茅台小程序上的信息显示,双方合作的产品被命名为茅小凌酒心巧克力礼盒,分为经典和减糖两种款式,有2颗装、6颗装和12颗装,价格则从35元到179元不等。与酱香咖啡上市时的火爆程度相同,联名款巧克力同样出道即成爆款,不少电商平台都是上架之后秒空。从最早联名蒙牛推出冰淇淋,到与瑞幸合作的酱香咖啡火遍全网,如今又马不停蹄地推出巧克力产品,茅台似乎正在不遗余力的打造一个“茅台联名款宇宙”,而从推出的这些产品属性来看,茅台似乎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无论是冰淇淋、拿铁咖啡,还是这一次的酒心巧克力,茅台想要进一步讨好年轻人的心思不言而喻,或者更为确切一点的说,茅台更加想要引起年轻女性们注意。1联名之外的玄机从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冰淇淋、拿铁咖啡还是酒心巧克力,其主力消费人群都是以女性居多。以冰淇淋为例,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冰淇淋消费者画像中,女性是冰淇淋消费的主力军,占比62.8%,而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则以18-29岁、30-39岁的中青年群体为主,占比均超过四成。而咖啡和巧克力这两大品类也有类似的数据支持,在国内消费群体中,女性的占比都要高于男性。加之茅台选择的合作伙伴基本上都是业内的头部玩家,不仅品牌效应出众,而且自带流量和销售渠道,这也就更加使得茅台联名款产品能够广泛地被更多女性消费者所接受。但是作为主要生产白酒产品的厂家,茅台几十年来的主力消费人群一直都是男性,为何要对于女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投入如此大的精力。这就得回归到茅台酒目前的市场定位,虽然一样是做酒,但是茅台和其他酒企不同的是,茅台系的产品,很多已经超过了白酒本身的价值,兼具更多的社交甚至是金融属性。一瓶53度的飞天茅台,可以是饭桌上的消耗品,但也可以是礼品和收藏品,甚至可能是理财产品。再加上坊间一直把茅台酒的受众,称为“买茅台的喝不起,喝得起的不用买”,这就愈发让茅台这个品牌需要持续不断的社会认可度。而对于企业而言,这种公众默认的茅台形象,也是支撑着茅台两万亿市值的关键组成部分。根据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于发布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茅台酒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94.19%,相当于1块钱的东西,茅台售价10块还一堆人抢着买。想要维持如此高的毛利率,茅台靠的当然不只是产品品质,2023年上半年,茅台的研发成本仅为7200万元,但是用于销售的费用却高达17.86亿元。在过去数十年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酒桌文化中,茅台通过产品故事站稳了白酒王者的宝座,但是在当下社会,随着女性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茅台也需要尽快抢占这部分用户的心智定位。2茅台需要讨好年轻人吗不仅在营销上,茅台开始不局限深耕男性消费者的做法,在内部组织管理上,茅台也在发生着改变。今年8月,茅台首位女总经理王莉正式到任,在此之前,她还曾是茅台首位女性总工程师。而与高管领导变动一同发生的,还有茅台持续推进的多元化和年轻化战略,除了频频合作联名产品之外,i茅台、巽风等茅台系APP的推出,也让茅台在互联网上刷足了存在感。而回归到茅台酒本身,似乎近两年来并没有太多的营销推广活动,除了每年按部就班的推出生肖系列产品之外,其他方面的市场动作寥寥无几。当然对于茅台飞天这种高溢价的产品来说,本身也无需太多的广告包装,慢慢的从细微处培养认知,或许更能够收获长久的成功。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话来说:“我小时候也特讨厌茅台,但当我有了人生阅历、酸甜苦辣,吃了很多苦头以后,我觉得茅台还是很有意思的。”换言之,茅台不需要讨好年轻人,只需要等年轻人继续长大,但凡有机会和条件,喝酒的男人总归逃不过一杯茅台,不用考虑工资涨没涨,也不用反思有没有努力工作。当然,这样的前提条件就是茅台的品牌力和影响力能够一直保持在高位。品牌联名这样的手段,既不会影响销售渠道,也不会动摇价格体系,自然就成为了茅台这种高毛利率品牌的最佳选择。值得一提的是,茅台早年联名的产品,很多也是定位在男性消费群体,比如曾联合贵烟、中茶等推出过专注于男性消费市场的烟、茶制品,虽然客户群体一致,也有不错的用户口碑,但终究未能取得轰动性的出圈效应,对于茅台自身的增量贡献也就十分有限。而将联名产品换到以女性消费群体为主的赛道上之后,巨大的反差效应和自传播基因,让茅台迅速出圈,不仅收获了更多女性消费者的关注,甚至有了一定的营收贡献。比如去年推出的茅台冰淇淋,上市一周年狂销1000万杯,按照60元左右的均价计算,保守估计可为茅台集团共享6亿元左右的营收,虽然与千亿销售规模的茅台酒面前不值一提,但作为创新产品,已然是做到了高度的品效合一。3无法忽视的“她”力量对于消费品牌来说,获取用户的注意力通常只是成交链路中的第一步,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已经在女性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认知的茅台,其实也有机会借此进一步开拓女性市场。螺旋实验室注意到,茅台曾经于2017年推出过子品牌悠蜜,试图通过低度酒产品切入女性市场,不过这款定位于“中高端女性专属果酒”的产品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之后销量表现平平,虽然打出了“茅台伴侣”的旗号,但是并没能取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如今,随着酱香拿铁、茅小凌酒心巧克力的热销,茅台再顺势推出女性酒,或许有机会继续保持网络传播热度。事实上,在以男性消费群体为主的白酒市场,年轻女性消费者的大量涌入,也是近几年较为明显的一大趋势。根据百度与省广集团发布的《2023年白酒行业洞察报告》显示,在2017-2022年五年间,女性白酒消费的占比从5%增长到了21%,而在包括女性消费在内的白酒增量市场中,超83%的消费者是95后,这其实也意味着酒类消费中年轻女性的身影变得更加频繁了。此外,淘宝天猫发布的《2023酱香酒趋势报告》也显示,女性人群的酒水消费人数规模已经接近男性,这类人群更偏爱小瓶低度酒,也更注重日常与朋友小聚的微醺感。在此趋势的影响下,也已经有不少传统酒企开始争夺起这块的市场蛋糕。比如,泸州老窖推出的“桃花醉”,是一款酒精度在22°的水蜜桃口感的利口酒;五粮液也推出了“吾调”系列的果味露酒和配制型果酒。而即便在传统的白酒市场,女性消费者的崛起也不容小视,2020年的618期间,女性消费者买走了高达三成的贵州茅台高端旗舰产品。从这些角度来看,茅台发力于建立女性消费者的用户心智,既有酒产品销量的考量,也有利于寻找新的市场增量,至于这一波联名带来的热度能否变成常态化,是否能够衍生出其他附加价值,这就要看茅台下一步会怎样落子了。长期征稿
2023年9月17日
其他

李佳琦“反噬”花西子

"在李佳琦还是那个“所有女生的主播”的时候,粉丝们的热情会冲刷掉品牌自身的不足,但是当李佳琦以傲慢的姿态开始教训起消费者,有些瑕疵可就不那么容易被掩盖了。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你挣着普通人的钱,到头来嘲讽普通人贫穷。”这是李佳琦最近一条微博里的热门评论,截至发稿时,这条评论的点赞量已经突破了60万。事情的起因来自于周日李佳琦的一场带货直播,在介绍花西子一款79元的眉笔时,有网友吐槽该品牌卖得越来越贵,没想到李佳琦当即暴走,反问道:“哪里贵啦?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格,不要睁着眼睛乱说。”而让其陷入舆论漩涡的则是随后又补刀的一句:“有的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即便是李佳琦直播后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道歉,也没有平息广大网友的怒火,甚至有网友称李佳琦并不是真心想要道歉,而是因为“双十一快到了,还得继续赚穷鬼们的钱”。作为一名超头主播,李佳琦此次遭遇到的舆论危机可能比之前任何一次的都要大,而对于品牌方花西子而言,在这次事件中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波及,作为和李佳琦深度绑定的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占尽了李佳琦崛起和走红的便宜,如今也终于遭受到了流量的反噬。1李佳琦“一手带大的品牌”李佳琦对于花西子有多重要,粉丝们曾一度把花西子称作李佳琦“一手带大的品牌”,依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对于花西子而言,李佳琦也早已经不只是一个为其宣传和销售的网络代言人,而是深入参与到产品研发环节的“编外产品经理”,甚至连花西子内部人士都表示,“李佳琦说不,这个产品就过不了。”花西子品牌于2017年正式创立,作为一款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主打的是“东方美学彩妆”,早期曾推出过多款中国风噱头的彩妆产品,但销量和品牌声量始终平平。直到2019年9月,花西子请来了李佳琦担任品牌首席推荐官,命运的齿轮才开始悄然转动,“带货一哥”的作用立竿见影,这一年的双十一,花西子品牌GMV达到2.2亿元,仅次于完美日记位列国货美妆第二,花西子也由此开始跻身头部国货美妆品牌之列。整个2019年,花西子的销售额达到了11.3亿元,对比上一年暴增了25倍。2020年,在李佳琦的强势带动下,花西子继续疯狂生长,全年成交额突破30亿元,再次同比大增165.4%,这一年的618期间,花西子的GMV达到了1.9亿元,登顶天猫第一。这样的成绩很难让人想象,仅仅在一年半之前,花西子在天猫的销量还难入美妆类前20。当然李佳琦的作用居功至伟,整个2020年,花西子在李佳琦直播间出现了77次,其中上播的大部分产品都销量暴涨。而从李佳琦过往的多次直播中能看出,李佳琦与花西子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带货合作,而更像是合伙人。李佳琦在介绍花西子的产品时,经常以“我”或者“我们”的第一人称视角带入,比如李佳琦曾宣称花西子的某款产品,是由“我监督他们反复打磨的”。螺旋实验室同时还注意到,消费者吐槽花西子产品偏贵的情况,李佳琦并不是第一次遇到,以前也曾引起过李佳琦的不悦,但是并没有说出过一些太出格的话语。比如在2021年的一场直播中,李佳琦曾在直播间遭遇过粉丝质疑花西子产品及价格的问题,李佳琦当时的回应是:“你们不要再说花西子怎么样(不好)了,我只想对所有爱国货的女生做推荐。”2花西子到底贵不贵这一次被李佳琦称作“哪里贵了”的花西子眉笔,在直播间售价79元一支,而且赠送两根笔芯,而根据官方旗舰店的信息显示,这款眉笔日常的售价为89元一支,且只赠送一根笔芯。从纵向来看,李佳琦直播间销售的眉笔确实要比日常价格优惠了一些,但是横向和其他产品对比,又会发现花西子的产品其实并不便宜。有网友统计了各大美妆品牌的眉笔单价图,如果按照克重来划分的话,花西子的眉笔每克价格要高于不少同类型美妆品牌,尤其是对比不少进口大牌美妆也不占优势。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花西子品牌自成立之初,其瞄准的价格区间就不同于完美日记等平价国货品牌,而是切中了高客单价这一块的市场。比如花西子最早出圈的中国风微雕口红,在2018年时的售价就达到了每支120元,这一价格带在以往都是国际品牌的天下,当时的国产彩妆品牌的口红定价都集中在50元左右。坊间曾有传言称,也正是花西子当初别出心裁的产品设计,以及定位高端国货的品牌形象,最终打动了李佳琦,让双方最终达成深度合作。而从商业方面考量,高客单价的产品意味着拿到的产品分佣也更高,由于头部主播采用的都是坑位费+佣金的合作模式,在佣金比例固定的情况下,产品的单价越高,主播所获得的佣金自然也就越多。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花西子承诺给李佳琦的佣金率甚至高达100%,但此说法遭到了花西子方面的否认。不过在高价之外,花西子的产品品质否真与之匹配,这其中也存在着争议,有部分消费者认为,花西子更为出圈的是产品包装设计,而非产品质量。比如花西子母公司申请的专利中,外观设计专利占到大多数,产品研发专利只有一小部分。这其实也切中了很多国产美妆品牌的通病,由于起步初期都采用的是代工厂模式,因而只能在外观设计和网络营销方面提升溢价,而在产品细节和用户体验上无法对标国际大牌。花西子早期进入电商渠道时,其每个月的营销费用就高达2000万元,而每月的GMV都不足亿元,营销费用占比过高亦是不争的事实。3难解“大主播依赖症”对于花西子而言,此次李佳琦的“祸从口出”负面影响巨大,尤其是作为一个和李佳琦深度绑定的网销品牌,花西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忍受此次事件带来的流量踩踏。当初依靠李佳琦的超高人气而崛起,如今又因为李佳琦的直播事故而遭受“反噬”,在网络上,各种造梗狂欢已然蔓延开来,比如新晋热词“哪李贵了”,意指一个人如果觉得某个商品贵,要最先反思自己有没有努力工作。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花西币”也成为了打工人新晋专属货币的代称,1花西币=79元人民币,专门用于衡量打工人的调薪幅度。对于定位于高端国货的花西子而言,这种调侃的盛行并不能带来销量的提升,甚至有可能拉低品牌的公众形象。而最为重要的是,在销售额和传播声量上都高度依赖李佳琦的花西子,未来该如何继续在网络上维持品牌热度,如果继续捆绑李佳琦,那么风险和争议还会存在,如果与李佳琦划清界限,似乎又难以找到其他的替代方式。花西子的前车之鉴是另一家叫做“玉泽”的国货美妆品牌,该品牌在发力线上渠道时,早期合作的是李佳琦,后来转投薇娅直播间,但是随着薇娅彻底被封杀,玉泽线上产品销量也变得一落千丈。而对于每一个患上“大主播依赖症”的品牌来说,这样的情况应该早在预期范围之内,但又无可奈何,大主播塌房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品牌受到的影响却大都相似,要么销量下滑,要么口碑崩坏,流量所带来的红利有多凶猛,流量逝去的冲击就有多严重。而伴随着此次事件所带来的大规模关注,花西子此前被掩盖的各种问题也有可能被再次摆上台面,甚至被放大关注,比如产品质量问题、研发薄弱等。在李佳琦还是那个“所有女生的主播”的时候,粉丝们的热情会冲刷掉品牌自身的不足,但是当李佳琦以傲慢的姿态开始教训起消费者,有些瑕疵可就不那么容易被掩盖了。长期征稿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本地生活卷进县城:抖音凶猛,小红书失速

"许多在大城市流行起来的新业务,复制到县城后普遍面临前期开业爆火,中后期因客流量暴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的情况,这也是为何在外的打工人回到县城老家后,普遍感觉县城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原因所在。作者丨无情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曾有人说:北上广只是幻象,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底色之下,国内2000多个县城也让不少走“农村包围路线”的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比如说,两轮电动车中的雅迪和爱玛、新茶饮中的蜜雪冰城、电商中的拼多多、手机中的OV等等。现如今伴随着国内互联网红利的彻底退潮,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也让一众互联网大厂倍感焦虑。曾被市场看作苦生意的本地生活,随着城镇化、家庭小型化以及用户消费习惯的共同变化,也开始吸引更多互联网大厂的关注。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曾在今年5月的财报电话会上提及,快消品和食品,尤其是生鲜,是每个消费者、每个家庭都需要的品类,未来这些品类会有非常好的数字化渗透机会。同时,本地生活中的餐饮业高频刚需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力量。这在帮助互联网大厂抢夺更多高粘性、高频消费用户的同时,后续借助交叉销售的方式也能让互联网大厂端内流量价值和用户价值实现最大化。基于此,目前包括抖音、快手、腾讯视频号、小红书,京东、阿里、美团、拼多多等一众互联网大厂持续押注本地生活。但螺旋实验室在实地走访豫东、皖西北多个县城后却发现,基于县城的人口和消费特点,以及特有的商业模式,小红书本地生活不但难以走进县城,而且一众互联网大厂想要在县城中跑通本地生活的盈利模型,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1年轻人口外流,用户基数不足年轻人口外流严重,是当前皖西北和豫东县城普遍遭遇的问题。以皖西北人口大县临泉县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临泉县户籍人口为230万,但常住人口只有165万人。豫东周口市各区县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周口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郸城县、太康县、沈丘县、鹿邑县、淮阳区出省流动人口分别为42.2万人、34.31万人、33.66万人、31.78万人和31.41万人。事实上,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豫东和皖西北地形整体以平原,具有发展农业经济较好的条件。虽然近些年来这些县城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但在新产业发展尚未成熟、旧产业面临挤压的产业窘境下,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且发展前景并不明朗,难以具备吸引年轻人回流的条件。但豫东和皖西北的这种情况并非个案,而是国内除东部县城以外,国内诸多县城最为真实的写照。有数据显示,湖北省孝感市自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间,全市人口流失超过72万,流失率达到15%,情况最严重的应城市(县级市)人口流失率高达27%。七普数据显示,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口流出率为41.91%。而从后续来看,县城年轻人口外流的情况短期仍无法得到很好改善。正如《瞭望》杂志此前在“县城为什么留不住人”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一般小县城想通过“乐业”带动“安居”,难度极大,且是一个死循环:县城没有吸引人才,就找不到好企业,没有好企业,更没法吸引年轻人……。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国内县城中的核心消费群体仍是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这也让不少互联网大厂在县城中面临着付费用户数量不足的问题。来自豫东太康县的外卖员赵伟向螺旋实验室表示,当地使用美团外卖的用户主要以学生以及部分在县城上班的年轻人为主,当地40岁以上的人群很少有点外卖的习惯。事实上,赵伟所述的情况和Quest
2023年9月7日
其他

从TVB看东方甄选入淘:吃完流量噱头,有没有生意甜头?

"东方甄选在摸着交个朋友们“入淘”,淘宝的头部主播李佳琦们也未必不会摸着东方甄选“出淘”。作者丨铁手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继推出自有APP直播之后,俞敏洪和他的东方甄选又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新的圈地运动。8月29日,东方甄选正式开启入驻淘宝直播后的首次正式直播,在淘系铺天盖地的流量加持下,GMV用时10个小时破亿,勉强算是达到了中规中矩的水平。这样的成绩显然也没让资本市场满意,东方甄选在淘宝开播当天,其港股收报41.55港元,跌幅8.480%,与港股市场在多重利好下纷纷上扬的整体势头形成尴尬对比。不过对于东方甄选而言,亮点乏善可陈的首秀过后,其在淘宝直播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纵观近一两年高调宣布入驻淘宝的机构和达人,均难逃“出道即巅峰”的怪圈。以淘宝直播带货创下2350万元销售额的TVB为例,自今年上半年官宣了与淘宝直播的合作之后,在直播带货的道路上一路高开低走,虽然中间也请来了不少明星压阵,但也一直未能找到长效经营的流量密码。根据TVB近期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其半年净亏损按年扩大至约4亿港元,其中被寄予厚望的电商业务更是大降41%,仅贡献了2.71亿港元的营收。这意味着,淘宝直播吃到了TVB入驻的流量噱头,但TVB还没有尝到淘宝直播带来的收益甜头。对比这些更早“入淘”的直播机构,东方甄选虽然有过在抖系的成功经验,但想完全复制到淘系之上,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1从否定到肯定,俞敏洪咋了?事实上,在此次东方甄选入局淘宝之前,俞敏洪就已经有过在淘宝直播的经历。去年10月31日晚,天猫双11大促首日,俞敏洪曾现身“新东方迅程教育专营店”淘宝直播间。这次直播经历甚至被外界放大为东方甄选“出抖入淘”的前期信号,但是却遭到了俞敏洪的坚决否认,俞敏洪表示这些猜测是“过度解读”,纯属“无稽之谈”。但是在不到一年之后,俞敏洪亲自带队,东方甄选的直播大军,还是雄赳赳地开进了淘宝直播间。这样的变化其实也不难理解,去年的那个时候,正是东方甄选在抖音直播大放异彩的高光时期,眼看着新东方的转型之路已经初现曙光,俞敏洪自然不会做出太过激进的调整。但随着今年港股上市公司“新东方在线”被更名为“东方甄选”,已经确定要把带货事业作为核心业务驱动,俞敏洪自然不会只满足于一个抖音带来的流量。而出于二级市场的增长压力,也使得东方甄选必须讲出更多的故事,以此来不断地充实股价。比如前段时间东方甄选高调宣称推出自有APP直播,就曾带来了单日28%的股价涨幅;而在8月24日东方甄选宣布入驻淘宝直播之后,也一度为股价带来了近10个点的涨幅。除了刺激股价的考虑之外,东方甄选入驻淘宝直播,自然也离不开淘系开出的丰厚筹码。单从首播的排面来看,淘宝给予东方甄选的流量扶持是天花板级别的,无论是开屏页广告,还是站内的轮播预告,以及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都让东方甄选在淘宝直播的首秀未播先红。而从首秀当天长达17个小时的直播时长来看,淘宝也毫不吝啬地为东方甄选倾注了大量站内流量,当日上午,同一时间开播的“交个朋友-罗永浩”、“蜜蜂心愿社”等直播间人气仅为东方甄选的十分之一。甚至于常年霸榜淘宝直播的“口红一哥”李佳琦,也在当晚不得不提前半个小时开播。不过对于东方甄选这样已经成熟的直播团队而言,首秀承接大流量红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未来如何保持在淘系的长效经营,才是俞敏洪和其团队面临的真正考验。9月1日,东方甄选第二次在淘宝直播的热度下降了不少。开播两小时,累计观看人数仅为100万。而东方甄选淘宝首秀,四小时场观人数便已破千万,涨粉近200万。2出抖入淘,成功者寥寥自从2021年戴珊分管大淘宝以来,内容化就成为了改革重点,淘宝直播和逛逛升级成为淘宝内容战略的主力军,在此战略的影响下,淘宝也在全网范围内不断笼络创作达人和直播机构。而随着头部直播机构先后登陆资本市场,全平台化发展也成为业内共识,入驻淘宝更显得顺理成章,交个朋友、遥望科技等机构都已经在今年初步完成在淘系的布局。但是和抖音的流量分发逻辑不同的是,即便是头部机构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很难在淘宝直播里继续占据头筹。以罗永浩的交个朋友直播间为例,去年双十一期间,罗永浩在淘宝开启首秀直播,预估带货总额约为2.1亿元,今年交个朋友三周年直播活动,罗永浩以带货卫星为噱头,又在淘宝直播收获了1.2亿元的销售额。但除了这两场老罗亲自上阵,加上平台投入流量扶持的直播之外,交个朋友日常的淘宝直播并未有展现出一个超头主播应有的销售能力和场观数据,在整个淘系直播生态内,也只能堪堪保持在第二梯队。交个朋友这样的专业直播机构尚且无法玩转淘宝直播的流量逻辑,对于其他单纯想靠影响力在淘宝直播捞金的机构来说,就显得更加困难。比如今年3月高调宣布与淘宝直播达成合作的香港TVB,在合作之初定下的目标是:年内共同发展超过48场电商直播,预计为TVB带来千万港元级别的收益。虽然在淘宝直播的首秀就创下了2350万元的好成绩,但是半年时间过去,TVB的电商业务营收却不增反降,同比降低了41%。TVB方面解释称,是由于香港消费者恢复疫情前的购物习惯,加上疫情相关商品需求相应下滑。但3月在淘宝首播至年中已仅4个月,淘宝带来的营收增量,还不足以写进TVB的财报。另外一家杀入淘宝直播的电视台东方卫视,今年6月份的首秀也拿下了1070万的销售额,但此后的直播便一直表现平平。螺旋实验室同时注意到,8月底,东方卫视又重新回到了抖音开启直播带货。除了直播机构外,像刘畊宏夫妇、张兰等在抖音上拥有较高人气的达人主播,在入驻淘宝直播后也未能取得预想增量,甚至于不得不走上“出抖入淘再回抖”的路线。3淘宝直播,难点在哪?回顾一些头部主播以及直播机构在转战淘宝之后,首秀能够取得较好成绩的原因,也无外乎“人、货、场”的底层逻辑。在出镜主播的选择上,往往会由一些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压阵;在货盘层面,又有更大力度的产品折扣;同时再辅以平台给予的流量倾斜以及海量的宣发支持。以东方甄选的淘宝直播首秀为例,俞敏洪和东方小孙亲自带队,同时全场自营商品88折,同时淘宝直播又给予了全时段的流量支持。这样的“三板斧”其实放在其他直播平台上,其实也能够取得不错的销售效果,但是在三板斧打完之后,淘宝直播还是缺少能够持续深耕的土壤。一方面来看,抖音的超头主播进入淘宝直播,能获取一定的用户增量是一个悖论,对于抖音和淘宝这两款月活达到8亿的国民级APP来说,其用户重合程度已经相当之高,在淘宝直播下单的客户,可能还是基于在抖音人气所积累的粉丝群体,往往首秀收获完一波关注之后,后续的增长便十分困难。比如去年10月底入驻淘宝的交个朋友-罗永浩直播间,在去年11月10日,直播间粉丝数量就已经超过1000万人,但如今大半年的时间过去,粉丝量也仅停留在1060万左右。另一方面,淘宝的原生大主播,依然把持着平台绝大部分的私域流量,比如李佳琦,以及原薇娅的助播团队“蜜蜂惊喜社”等,平台较为稀疏的内容生态,使得淘宝直播并不具备和抖音一样强大的造星能力。在平台内部尚且长时间无法捧出一线主播的情况下,从外部引入超头主播也只不过是短暂的虚假繁荣,最终仍会陷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境地之中。更为重要的是,东方甄选在摸着交个朋友们“入淘”,淘宝的头部主播李佳琦们也未必不会摸着东方甄选“出淘”。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美腕合伙人蔚英辉就表示,“内容+直播电商”是目前行业阶段内很重要的模式创新,也将成为未来行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内容或许会成为直播电商行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决定因素,成为打破直播电商生命周期限制的突破口。这说明,“李佳琦”为代表的淘宝头部主播们,正在对直播电商的演进模式进行观察和观望,而内容正是抖音所具备的强大优势。不过回过头来看,东方甄选和淘宝直播合作的这场商业阳谋,仍旧是一次各取所需的联姻。东方甄选需要讲出新的故事来提振股价,就像前段时间高调推出APP一样,而淘宝直播也如愿获得了一个TOP级的直播品牌入驻,成功给自己的内容生态树立了更多的正面形象。但对于其他达人主播和直播机构来说,在抖音带货都做不起来的情况下,现在就转头去淘宝直播掘金,恐怕也很难收获成功。长期征稿
2023年9月2日
其他

华为手机,轻舟到了哪重山?

Flip略高,甚至有网友留言并不知道OPPO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同样在29日,当晚苹果正式官宣了秋季发布会的举办时间,亮点自然也是IPHONE15,如果说华为Mate
2023年8月31日
其他

滴滴之后,再无巨头跨界造车?

"滴滴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战略性后撤,也是互联网巨头在新造车市场的缩影,在主营业务增速放缓,同时又需要长期大额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大厂们对于造车的热情正在逐步降低。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继百度之后,滴滴的造车计划也开始出现了方向性的变化。8月28日,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以最高对价港币58.3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这是一笔不涉及现金的交易,小鹏通过增发股份的方式来收购滴滴资产,滴滴则通过出卖资产获得小鹏汽车的股份。此外,双方还签订有对赌协议,双方合作的新车量产之后,滴滴在出行体系内卖得越多,就有机会获得更多小鹏汽车的股份。对于双方而言,这应该是一笔各取所需的买卖,滴滴在前两年元气大伤,眼下显然已经无力再继续对于造车方面的高额投入,但前期投入的真金白银不可能白白打水漂,这个时候选择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无疑是最为妥当的选择。而对小鹏汽车而言,接下滴滴的造车盘,有助于其加快打造第二品牌的步伐,在牵手大众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小鹏也急需在市场更为广阔的15万元价格带,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用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的话来说:“滴滴拥有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准量产的A级智能电动汽车轿车车型,前期已经投入大几十亿人民币开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资产。”而滴滴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战略性后撤,也是互联网巨头在新造车市场的缩影,在主营业务增速放缓,同时又需要长期大额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大厂们对于造车的热情正在逐步降低。1滴滴造车,大梦一场由于主营业务和汽车产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滴滴也是各大互联网巨头中,较早与车企展开合作的企业。早在2018年4月,滴滴就与31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洪流联盟”,滴滴希望在自身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基础上,围绕车主和汽车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进而未来成为共享汽车运营商。虽然彼时程维曾宣布“滴滴绝不造车”,但从后续的发展来看,滴滴并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这一块蛋糕。最开始与滴滴有合作造车意向的是理想汽车,两家曾联合创立“桔电出行”,并基于这家合资公司,探索为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由滴滴负责智能化和运营方面的定义,理想则承担车型开发、采购和生产等任务。据“晚点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大主播的气,快手不想再受了

"与主播约架、夸张炫富、言语低俗、剧本卖货、销售假冒产品、偷税漏税......二驴及其团队成员,算是把自媒体的红线全都踩了个遍。但幸运的是,二驴几乎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从而和其家族的主播徒弟们一直风光到了现在。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时至今日,恐怕已经没有哪个快手主播,再敢拍着桌子和官方叫板了。曾经一度在快手社区内横行无阻的主播家族,如今皆已经乖乖夹起尾巴。近日,快手宣布无限期封禁知名主播二驴,此前,他因在青岛户外直播时编造剧本进行摆拍,被当地公安机关通报处罚。二驴在快手平台坐拥4800万粉丝,门下“徒弟”众多,也是快手早期公认的六大家族之一,但是对于这位东北老铁来说,如今的快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草莽江湖。二驴被永久封禁的时间,恰逢快手即将发布财报的重要节点,这也像极了一个新时代到来的隐喻。快手交出了近些年来最为出色的一份财报,根据财报显示,2023年Q2季度,快手营收达277.4亿元,同比增长27.9%,更为重要是告别了上市之后一直以来的亏损状态,并且直接进入了大口径盈利的阶段。快手创始人程一笑兴奋的表示:“我们很自豪在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了盈利能力的又一个关键突破,取得自上市以来的首次集团层面净利润。”而如果翻开这份财报的诸多细节,还有很多关键数据值得注意,比如电商和广告业务的高速增长,以及本地生活领域的潜力挖掘,对于快手来说,正在拓展出更多的商业可能性。但对于快手上的很多“老铁”主播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曾经这帮人通过秀场直播,为快手创造了巨大的流量和商业利益,但是却也始终没有办法摆脱争议。如今,快手已经找到了新的航向标,秀场直播存在的意义正在降低,电商带货才是短视频平台的终极奥义。14800万粉丝网红被封被封禁的二驴,曾经就是快手秀场直播时代的佼佼者,而且当别的主播开始转型直播带货的时候,二驴还一度以“自己始终没变”自居,向粉丝们表达自己“初心不改”的姿态。“以前讲八卦,人气蹭蹭往上涨,但现在说了就被举报,就被封号。不讲八卦卖货吧,直播间100万人能走70万。老铁都跑了。”在直播间里,二驴还曾不止一次明里暗里吐槽官方。某次因为妻子出镜直播时,被平台以衣着问题为由给予了C类警告,二驴当场在直播间里当即暴走,表示:“你们这些人(审核人员),是不是故意给我二驴使绊子?有本事就把我的账号给封了,这个快手我玩不玩都行。”相比较秀场直播时的如鱼得水,二驴的带货之路起步却并不顺畅,2021年刚开始带货时,二驴直播一个多小时只卖出去了70多万的货,与4000万粉丝的账号体量大相径庭。直到今年,二驴似乎才刚刚摸到直播带货的流量密码,今年6月,他与另一位快手主播祁天道开启“合体”卖货,首场直播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接近400万人次,6小时GMV成功破亿。不过这样为平台创造GMV的成功尝试并没有保住二驴,在青岛进行户外直播时,二驴编造了一个低劣且荒诞的剧本:找人来假装“绑架”自己,甚至旁边还有人在挖坑,做出一副要“活埋”的架势。这种无下限博眼球的直播内容,自然没能逃脱铁腕制裁,次日便遭到了通报处罚,随即快手平台账号也没无限期封禁。坦白来说,二驴的“销号”并不冤枉,甚至来得有些太晚了,从2015年入驻快手至今,二驴以拍摄搞笑段子起家,虽然涨粉无数,但黑历史同样数不胜数。与主播约架、夸张炫富、言语低俗、剧本卖货、销售假冒产品、偷税漏税......二驴及其团队成员,算是把自媒体的红线全都踩了个遍。但幸运的是,二驴几乎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从而和其家族的主播徒弟们一直风光到了现在。但这一次,快手没有选择继续容忍二驴的胡作非为,直接对其账号处以了极刑。2“家族势力”下的快手二驴被无限期封禁的消息传出后,其他快手头部主播也明显感受到了阵阵寒意。在快手拥有2200万粉丝的娱乐主播刘二狗,在近期宣布“无限期停播”,原因是目前进入到了“低谷和瓶颈期”。而其他以娱乐以及PK为直播内容的快手主播,近期也明显收敛起了往日张狂的风格。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快手六大家族中的一员,二驴并不是第一个遭到彻底封杀的主播。快手早期的六大家族分别是指辛巴的818家族,散打哥的散打家族、方丈的丈门家族、张二嫂的嫂家军、二驴的驴家班,以及牌牌琦的716牌家军。其中牌牌琦早在2018年就遭到全网封杀。在2018年整治低俗短视频的浪潮中,二驴曾因直播间风格低俗遭到一段时间封禁,此后,其妻子驴嫂平荣接替其走到台前,也迅速收获千万粉丝。但是在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税务部门发布公告称,驴嫂平荣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直播带货佣金收入偷逃个人所得税1926.05万元,未依法申报其他生产经营收入少缴有关税款1450.72万元。依据多项税法及相关管理办法,驴嫂平荣被处以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0.6倍罚款,共计6200.3万元。对比另一位同样因为税务问题在网络上彻底消失的超级主播,驴嫂平荣虽然账号同样被封,但却并没影响二驴以及驴家班的流量。头部主播受到如此优待,很难说背后没有快手的平台意志。其实站在平台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快手,早已经陷入尾大不掉的境地,快手六大家族曾一度撑起快手30%的GMV,后来在快手电商负责人笑古的治理下,快手开始大力扶持中尾部主播,并对于部分头部主播的月带货次数加以限制,才将六大家族的GMV占比降到了10%左右。但即便占比下降,快手仍然还有其他的困局没有解开,那就是缺少出圈的电商旗帜人物。当罗永浩、董宇辉已经靠卖货成为现象级网红,早期在快手起家的疯狂小杨哥也在抖音坐拥上亿粉丝,快手却依然还需要六大家族的主播们出来强撑门面。3快手不需要再忍了尽管投鼠忌器,但是快手“削藩”依然势在必行。一方面来看,这是对于平台风气的彻底改造,过去快手以草根文化迅速崛起,虽然收获了用户量的增长,但同时也被贴上了诸多负面标签,尤其是头部主播挟流量自重之后,屡屡触碰监管红线,甚至于完全不把平台规则放在眼里。这也造就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一大奇观,几乎所有的自媒体从业者和主播都对于平台规则小心翼翼,唯独快手的头部主播敢在直播间挑衅官方,甚至演化成为一种树立“正直”人设和吸粉的手段。主播的这种极端风格,很容易对于涉世未深的粉丝群体产生负面影响,以至于产生一系列的社会性问题。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这其中的不安定因素实在太多。而从实际出发,如今的快手,在新业务增速可喜的情况下,也确实有底气对大主播们严加约束了。从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快手目前的收入贡献主要来自于三大业务:一是以广告为代表的平台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二季度营收143.5亿元,同比增长30.4%;二是直播业务,二季度营收99.7亿元,同比增长16.4%;第三则是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收入达34.3亿元,同比增长最快,达到了61.4%。虽然从绝对值上来说,直播业务的贡献占比依然不容小觑,但其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以电商为代表的创新业务,将担负起为快手未来开疆拓土的重任。而这种变化,也使得过去很多依赖秀场直播变现的头部主播们,不得已要去转头拥抱直播带货。这其中,转变最快的莫过于辛巴和旗下的818家族的主播们,虽然曾经因为“糖水燕窝”事件遭受过严厉处罚,但今年以来,其选品模式以及直播间风格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比如放弃带货利润率较高的白牌产品、不定期开展助农直播等。作为快手的超级头部主播,辛巴的转向其实也更加能够体现出平台对于主播的新诉求。古惑仔混得再大,终究还是要为社团做事的,快手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江湖,大主播横行无阻的时代,已经不会再重来了。长期征稿
2023年8月25日
其他

网约车司机,困在“一口价”里

"今年网约车行业累计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79.0万本、车辆运输证243.4万本,而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这个数据仅为453万,一年的时间全国新增了超百万的网约车司机。作者丨铁手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网约车行业的“一口价”模式,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近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局等部门在近期召开的会议中要求:各网约出租车公司要对“一口价”等运价规则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并公开计价规则。无独有偶,在杭州集中整治“一口价”之前,部分省会城市也有类似动作。比如说,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发文称,要求网约车聚合平台不得干预网约车平台的价格,如主导不同网约车平台公司开展统一标准的“一口价”活动。虽说全国多地监管部门对网约车一口价的集中整治,对于推动行业朝着健康良性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坦白来说,在当前网约车行业供需失衡的节点下,以及乘客端、司机端、平台端三方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这种整治后续能否真正提高司机端收入仍充满诸多未知。1矛盾根源:供需失衡一口价的定义为:乘客设定目的地后,系统给出一个固定结算价格,不管堵车还是改路,所花费的价格都不变。也就是说,一口价下平台拥有自主定价权,并且因一口价本身属于竞争所设计的产品,本身也不违法。事实上,网约车一口价早在几年前就被行业所使用,当时不少司机抱着“总比没有订单少”“少赚也是赚”的想法,对于一口价也愿意接受。现如今,网约车供需的严重失衡也是将一口价推至舆论风口浪尖的根源。刘奇(化名)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名网约车司机,今年已是他从事网约车行业的第五年。刘奇向螺旋实验室透露,自己前几年主要在滴滴平台上接单,但今年则是全平台接单。调整的背后,还是今年网约车数量太多,竞争太大。以刘奇所在的当地网约车群为例,今年几乎每天都有少则几十人,多则两三百人加入。如刘奇所言,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共有31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相比于网约车公司来说,网约车的驾驶员证更是增长迅速,据统计,今年网约车行业累计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79.0万本、车辆运输证243.4万本,而在去年6月份的时候,这个数据仅为453万,一年的时间全国新增了超百万的网约车司机。但刘奇却指出,实际增加的网约车司机数量肯定比官方公布的数据还要高,而且这一数字仍有增长趋势。一方面,除已经通过平台审核,拿到相关资质的网约车司机外,还有不少“黑车”。虽然具体“黑车”数字难以统计,但这一数字肯定会比合规的网约车数量还要高。另一方面,由于开网约车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以及时间的相对自由,这也让不少人准备开网约车进行临时过渡。比如说,由于上半年餐饮行业迎来一波“报复性开店潮”,但在价格战、行业竞争加剧,以及随着后续天气变化,部分餐饮品类无法满足季节需求的背景下,估计下半年餐饮行业将迎来一波闭店潮。闭店潮之后,这些餐饮企业老板、员工可能也会有不少人加入网约车大军中。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网约车平台订单数量的减少。结合交通部的数据来看,今年1-5月,网约车订单量环比分别增长14.1%、13.3%、9.7%、-1.4%和4.2%,行业增速整体呈下滑趋势,各大网约车平台的订单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其中,阳光出行5月份订单量同比减少15.2%。美团打车4月份订单量暴跌58%,5月份更是掉出前十行列。“僧多粥少”面前,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刘奇接着表示,以前自己可能一天只跑10个小时左右。但现在自己和同行一天跑12—14个小时都属于常态。但即便如此,即使在行情相对较好的时候,一天的流水也只有二三百元。若扣掉每天的固定成本100多元,电费和车辆保险六七十元,以及车辆的损耗、折旧、吃饭等成本,有时候一天的纯收入有可能还不到100元。更让刘奇发愁的事情在于,若是平台上出现利润稍微高一点的“好单”,基本上都是几十个司机在抢。为节省成本,即使在七八月份合肥每天三十多度的高温下,自己在等单过程中空调都不敢开。如刘奇所言,当网约车司机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时,平台所推行的一口价订单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可能会遭遇堵车、因交通事故进行道路的临时管控等不确定因素,进而导致订单时间被拉长的同时,司机的成本也在增加,这让司机服务一口价订单时,不但不赚钱反而还会赔本。“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面对收入下降,网约车司机对一口价订单的怨声载道也就不难理解。2平台视角:借“一口价”抢夺订单事实上,当前网约车平台之所以会在一口价中厮杀,本质上还是由于网约车历经多年发展,当前也迎来同质化服务阶段。对标其他行业来看,同质化市场下行业上的玩家往往会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进而扩大自身市场份额。比如说,两轮电动车行业、新茶饮行业、咖啡行业等等。但此前多地明确下发通知,禁止网约车平台低价竞争。因此通过一口价的方式提高平台订单量和收入,自然是一众网约车平台的打法。若是网约车平台通过提高运费或降低抽佣比例等方式,来增加一口价订单下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司机端和平台端的矛盾也能得以缓和。但问题是,因国内网约车平台常年陷入亏损,为尽快找到盈亏平衡点,这些方式也不现实。以行业头部玩家滴滴为例,据滴滴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虽然今年一季度滴滴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19.1%至427.12亿元,净亏损则从去年同期的160.7亿元缩窄至9.17亿元。但结合滴滴创始人程维曾经的表述以及滴滴历年财报亏损数据来看,滴滴2012年创立至今,已累计亏损约1368亿元。不仅仅是滴滴,虽然Uber公布的2023年Q2财报显示,公司单季度净利润为3.94亿美元。但据相关媒体报道,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Uber累计亏损超2000亿元。持续的亏损,让Uber的股价一直自2021年2月达到64.05美元/股历史高位后,此后一路暴跌。网约车平台常年陷入亏损的背后,本质上是由于行业缺乏飞轮增长效应。如果说传统电商平台的增长逻辑为:以货架电商为模型,以履约平台为形态,完成商家和消费者的连接。再以TOC端消费者的庞大的用户数量为基础,不断吸引产业链上中游商家的入驻,进而以商家规模的提高再次反哺C端用户,最终构建出强者恒强的电商模型。但这一模型得以成立的基础在于,电商平台的模式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以及消费者对部分品类的需求具有刚需性。这些特性的存在也决定了电商平台能够通过持续多轮的价格战,不断构建其用户的心智壁垒,并借助供应链效率的持续提高构建自身的护城河。但反观网约车平台,一方面用户对网约车平台的需求并非刚需,尤其是伴随着近些年来各大城市公共交通的迅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提升。其中,据乘联会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可达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当用户出行方式多元化,网约车平台的增长上限也受到钳制,为实现用户的回流,网约车或通过一口价订单或通过优惠券方式。但如此一来,也加剧了网约车平台的亏损程度。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的增长模式无法在不同城市之间得到复制。相较于高线城市以庞大的人口数量为基础,能够带动订单的持续增长,下沉市场消费者对网约车的需求实则很低,尤其是在国内的诸多县城中,两轮电动车更是当地用户日常出行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这也是为何当年两轮电动车头部厂商雅迪、爱玛选择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打法的原因。不同城市订单量的不同,也决定了网约车平台很难借助规模效应来实现盈利。而且相较于电商平台在订单履约过程中的相对“简单化”,网约车平台此前因订单履约过程中爆出的问题,在让网约车平台成为重监管行业的同时,平台也只能加大各种费用投入,进而提高平台订单的合规性以及安全性,但这种投入也在加剧网约车平台的亏损。3司机困局:收入难提升网约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多年的支持。比如说,今年7月份完成了由洪泰基金投资的超10亿元A+轮融资,2021年10月份完成了由中信联合体领投,金额高达77亿元的A轮融资。据悉本次是18年以来,国内网约车企业最大的一笔融资。除此之外,此前哈啰出行也完成了融资签约,投资机构包括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涉及金额约19亿人民币;由控股股东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出资3.5亿元,旗下的如祺出行也开展规模约为10亿元融资。但本质上来看,资本在2021年到2022年对这些网约车平台投资的背后,实则还是和当年滴滴APP被下架,留下的市场空白有关。但从后续的情况来看,网约车平台能否获得资本持续投资,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从资本自身的角度来看,进入到2023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欧美银行危机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目前资本市场普遍遭遇融资难、退出难、投资难、收益难的问题。据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并购活动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截至3月30日,全球并购交易额较去年同期下降58%。其中,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分别下降26%、25%、24%、20%、19%。资方自身遭遇困境之下,则会更看重企业的盈利能力、未来的成长空间,以及投资逻辑发生改变外,也正在要求此前投资的企业加速上市,以进行退出。比如说,近期蜜雪冰城、茶百道、沪上阿姨、霸王别姬等一众新茶饮品牌加速上市的背后,实则也和资本给到的退出压力有关。同样的情况未来也将出现在网约车行业,毕竟资本业已陪跑网约车行业多年。但不管是网约车平台迟迟无法找到盈利方式,还是滴滴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74%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76%,换句话说,其他网约车平台对滴滴市场份额挤压有限。这种背景下,不管是后续面临的资本减持套现压力、上市压力、退出压力,网约车在保持可观增长数据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现金流压力。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即使后续一口价在全国多地被取缔,网约车仍会通过其他低价方式来扩大订单量。而司机在和网约车平台合作过程中,实则处在被动地位,这也决定了后续网约车司机想要提高收入也并非易事。但即便如此,网约车平台也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司机收入。否则一旦网约车司机大量逃离,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网约车平台又要走向何方呢?长期征稿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许家印,运去英雄不自由

"让许家印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在业绩发布会上志得意满的时候,命运的齿轮,也在此刻悄然开始转动。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我们账上有3000亿现金,如果这样还是资金吃紧的话,那这个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这是2017年初,许家印在恒大集团2016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说过的一段话,那时的许老板意气风发,几乎是到达了人生的顶峰。那一年的恒大集团也风光无两,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3733.7亿元,同比增长85.4%,完成3000亿年度目标的124.5%,稳居行业第一,同时1.35万亿的总资产,也位列行业第一。除了地产主业继续高歌猛进之外,恒大的多元化发展在当时势头凶猛,广州恒大足球队在那一年实现了中超联赛的六连霸,同时还拿下了足协杯和超级杯的冠军,完成了三冠王的壮举。恒大影视、恒大金服、恒大粮油、恒大冰泉、恒大健康等创新业务也都在稳步推进之中。当年的许老板,自然不会为钱的事情担忧,他还有更大的野心,这一年的6月,在许家印的推动下,港股恒大地产的公司名称由“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这使得恒大成为了少有的使用“中字头”的民营企业,这在此前,这仅是央企巨头的专利。但是让许家印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在业绩发布会上志得意满的时候,命运的齿轮,也在此刻悄然开始转动。1恒大摊牌了如果说去年的许家印和恒大集团,还在挣扎着摆出一副不赖账要还债的姿态,今年的恒大,则几乎是躺平任嘲。今年7月,中国恒大补发了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2年中期业绩公告,把现在糟糕的财务状况摊开了向外界公开,按照财报数据显示,中国恒大在2021年、2022年度合计净亏损金额达到了8120亿元,目前负债总额为2.44万亿元。如此来看,当年的许老板话说得还是太满了,这个世界没有太多变化,但是3000亿的现金是真的填不上恒大的窟窿了。其实许家印并非没有觉察到恒大悄悄蔓延的债务风险,早在2018年,他就为恒大定下了三条目标,即2020年总资产达到3万亿元,销售规模达到8000亿元,负债率要降至同行业中低水平。但从后来的发展轨迹来看,许家印提出的这三条目标,恒大一条也没有实现。许老板曾经也不是个喜欢放空话的领导,至少在恒大暴雷之前不是,2010年,许家印斥资买下了当时还在中甲联赛徘徊的广州医药足球队,并提出了五年制霸亚洲的口号,这在当时很多足坛专业人士看来都是天方夜谭。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凭借着大手笔的引援和名帅的加持,以及动辄数千万的赢球奖金,更名后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仅用时三年就拿下了亚冠联赛的冠军,创下了中国职业足球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尽管许家印治下的广州恒大,一度遭受着金元足球的质疑,但是对于许老板来说,这样挥动着“钞能力”就能轻松实现目标的操作,成为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恒大开启多元化发展的指导思想。2019年,恒大宣布进入火热的造车市场,许家印对恒大造车路的解释也言简意赅,“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一如其过往多次进入新行业时的那样,简单粗暴,却又不失恒大特色。对于曾经在河南舞阳钢铁厂担任过十年车间主任的许家印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但同时他更明白,对于技术人员和工人来说,真金白银也同样重要。过去他用同样的方式唤醒了足球运动员,这一次他自信自己同样可以复制成功。2“死是最容易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创下历史新高,汽车产业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造车新势力们各显神通,传统造车巨头反过头来开始拥抱中国车企。但热闹是他们的,许家印和他的恒大汽车什么都没有。这一年,恒大汽车虽然也如期推出了量产车型,但是糟糕的销量已经证明公众对于恒大再无热情,恒大的信誉和口碑也和许家印诸多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一样,成为了笑料和互联网谈资。相比较恒大汽车,媒体更多报道的是恒大汽车员工的讨薪新闻,试图从侧面窥探出恒大的财务状况究竟已经糟糕到了什么地步。但细扒下来,恒大汽车已经要比外界想象的更加潦倒,欠供应商的钱,欠工厂员工的钱,甚至连汽车展厅的销售都发不出来工资。但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恒大汽车的债务危机,还仅仅是恒大集团现金窟窿的冰山一角,此前坊间已经盛传“恒大负债两万亿”的流言,恒大集团也一直没有公开否认过。可能连许家印自己也不知道,曾经如此辉煌的恒大集团,是从哪一刻开始,进入到了盛极而衰的轮回中。或许起初没有人在意这种变化,以为不过是集团层面的一次投资失利、一轮楼盘停工,一笔债务逾期,但直到后来,这种变化和每个投资了恒大的人息息相关。用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的话来说:对于恒大而言,死是最容易的,也是最解脱的,但对于利益关联方而言,这是最坏的选择。如何解决恒大的问题,也在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人们对于恒大的讨论,从房地产行业的历史进程,分析到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甚至追踪至许家印个人的生活喜好之上。2021年,曾有一则恒大集团的酒店住房需求表格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根据表格的描述,许家印只吃进口水果,包括日本温室蜜瓜,日本香印青提等,他喜欢在KTV唱歌,同时喝皇家礼炮兑苏打水。这样的奢靡生活无疑让外界对于许家印的印象又贬低了几分,在一次恒大债权人会议上,一位女债权人拍案而起,对许家印破口大骂,指责他毫无担当,坐拥私人飞机和香港的豪宅,玩弄女明星,却不愿意掏出四百亿来还债。许老板或许也是意识到了这种舆论的压力,2021年,他把自己的年薪降到了25.1万,去年又进一步降至12.6万,但是这种戏码除了能感动自己,似乎也再无法打动债主和投资人了。3一无所有许家印许老板也曾经是个励志少年,出生于河南农村的他,幼年时期母亲便因败血症匆匆离世,但好在学生时期成绩出色,尤以数学和物理成绩最为出众,高考那年,许家印的成绩位列周口市前三。90年代初,许家印辞去工厂的工作,南下深圳创业,和妻子一家还有两个儿子,住在两室两厅的出租屋里。1997年,许家印正式创办恒大集团的前身恒大实业,首个项目“金碧花园”开盘半天就售罄,创下了房地产行业“当年征地、当年动工、当年竣工、当年售罄、当年入住、当年收益”的神话。后来许老板功成名就,但也没有忘记老家,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许家印曾多次带着妻子丁玉梅回老家河南周口探亲,同时还出资10多亿元,为家乡建设了4所学校、1所医院和1个农业基地。而谈及妻子丁玉梅,许家印曾直言是自己“亏欠太多”,但从其商业做法来看,许老板又时时刻刻在维护着自己的枕边人。2021年,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财富暴雷,包括恒大员工在内的众多投资者无法兑付,而作为许家印配偶的丁玉梅,却被爆出已经将2300万元的本息全部提前兑付。尽管后来许家印在恒大财富专题会上表示,“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但也已经唤不回投资者的信心了。同样的戏码,两年之后的今天似乎又在悄悄上演,在8月14日恒大汽车发布的公告中,丁玉梅被定义为“独立于本公司及其关联人士的第三方”,而在此前的多份公告和财报中,丁玉梅的身份一直是“许家印配偶”或“许太太”。根据凤凰网财经的报道,许家印和丁玉梅此举被质疑为“技术性离婚”,丁玉梅可在财务上与许家印分割,规避债务等问题。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许家印为丁玉梅留的后路并无不妥,但从商业道德上来说,又确实有失体面。但话又说回来,现在的许家印,要商业道德还有什么用呢?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个人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因为房地产行业的兴盛,许家印尝尽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红利,先后登顶中国首富和中国首善。但在新时代的浪潮之下,许家印似乎没能拥有继续翻江倒海的努力。正如古诗有云: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唯馀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长期征稿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疯狂小杨哥,把上市公司的股价打下来了?

"与疯狂小杨哥成立合资公司的欧普康视,不仅没能拉动股价上涨,市值反而一天之内跌没了37亿,同时还招来了不少投资者的质疑。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一向以“把价格打下来”作为直播口头禅的疯狂小杨哥,这次干了票大的。A股上市公司、国内角膜塑形镜龙头企业欧普康视,本来近300亿元的市值,在8月7日跌去了11.92%,一天之内蒸发了近37亿元的市值,此后几个交易日也一直未能抹平跌幅。受到近期医药行业反腐浪潮的影响,部分医药股出现股价振荡本不意外,不过对于欧普康视的股价下跌,有投资者却认为是和疯狂小杨哥的深度合作有关。8月4日晚间,欧普康视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1710万元,与头部网红“疯狂小杨哥”旗下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成为欧普康视控股子公司,欧普康视持股57%,合肥三只羊持股40%。作为目前全网粉丝量最高的素人主播,疯狂小杨哥的带货能力毋庸置疑,此前其旗下的合肥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曾与多家上市公司开展过带货合作,不过与上市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倒还是头一遭。对于主营业务是销售眼视光类产品的欧普康视来说,合作头部带货主播,一方面拓宽了线上销路,另一方面又节省了品牌宣传费用,本该是利好消息,那么为何在宣布合作之后,股价所反映出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呢?1合作网红,投资者炸锅“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公司,只要专注做好做精产品,正常渠道宣传,会有不少人买的,不要与乱七八糟的网红扯在一起”;“对于眼睛重要部位的医疗器械,没有任何一位家长是相信网红的表演和嘴皮子”;“某羊是什么东西?你再怎么说也是一个上市公司,和一帮家庭搞笑网红小丑怎么提高销售”。在宣布将与疯狂小杨哥开设合资公司之后,欧普康视的股吧中,不少投资者都表达了不看好的情绪。根据欧普康视的公告显示,与疯狂小杨哥新成立的合资项目,是将“公司在眼健康产品领域的研发生产及线下服务优势和三只羊的线上销售渠道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拓展生活和消费类视光与眼健康产品的研发、线上销售、线上线下联动服务”。至于初步合作的产品范围,则包括了“美瞳及普通软性接触镜及软性接触镜护理液、眼罩、眼贴”等产品。虽然合作的产品项目仍旧是欧普康视擅长的领域,不过在有些股民看来,这次和头部网红的跨界合作,仍旧显得有失上市公司的身份。而事实上,目前头部的超级网红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增长潜力,并不逊色于一些上市公司,而且目前业内也已经有遥望科技、交个朋友、东方甄选等直播电商机构成功登陆了资本市场。从消息面上看,欧普康视于上周五晚间发出与疯狂小杨哥旗下公司的合作公告,周一开盘后股价便一路走低,两者之间似乎确有因果关系。但同时也值得注意的是,欧普康视的股价可能也受到了近期医药行业反腐风暴的影响,尤其在8月7日当天,A股市场医药板块,九成以上个股出现下跌,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仿制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概念更是齐齐走低。虽然欧普康视并非依靠传统医药营销模式生存的企业,但仍不免受到波及,加之部分投资者确实对于和疯狂小杨哥的合作持审慎态度,股价出现大幅跳水也就不难理解了。2带不动股价,LOW是原罪?其实纵观近两年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品牌因为合作头部网红而催涨股价的新闻并不少见,比如2020年5月,金字火腿宣布罗永浩将在抖音直播带货自家的“金字植物腊肠”产品,同日,金字火腿股价便上涨6.48%,盘中一度涨停。东方甄选也曾有过这样的高光时刻,2022年6月,东方甄选直播间因“双语直播”火遍全网,而与之有合作的国联水产、西麦食品、好想你等上市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东方甄选概念股”,股价乘势上涨,甚至还有很多消费类公司及酒类公司,都在投资者平台收到了股民的喊话,要求公司与东方甄选展开带货合作。与之相比,与疯狂小杨哥成立合资公司的欧普康视,不仅没能拉动股价上涨,市值反而一天之内跌没了37亿,同时还招来了不少投资者的质疑。在螺旋实验室看来,部分投资者不看好欧普康视与疯狂小杨哥的合作,可能来自于疯狂小杨哥的直播风格及其公司品牌调性。坐拥全网近2亿粉丝的疯狂小杨哥,早期以搞笑视频走红网络,后来转型直播带货之后仍旧保持着鲜明的草根风格,其直播时夸张的语言动作,虽然赢得了不少年轻粉丝的喜爱,但在有些观众看来,则显得太过聒噪和浮夸。受其影响,疯狂小杨哥旗下公司签约的很多主播,也都继承了相似的直播风格。相比之下,罗永浩坐阵的交个朋友,以及俞敏洪领衔的东方甄选,或许更符合精英人群对于直播电商的想象。一方面这类的直播电商机构此前都有过连续创业经历,团队架构更加科学和稳定,直播间风格打造也更具人文科技气息。另一方面,罗永浩和俞敏洪本身在直播之外就有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地位,对于与之合作的品牌方来说,可以获得更多销量之外的增益。不过尽管直播风格仁者见仁,但是在带货能力上,疯狂小杨哥仍是整个行业内的顶流,根据鞭牛士的数据显示,在最近的一场直播中,疯狂小杨哥直播斩获了超过6700万的销售额,在平台内断崖式领先。3小杨哥赚大了?虽然有些投资者对于欧普康视与疯狂小杨哥成立合资公司颇有微词,但站在疯狂小杨哥的角度来看,其“傍上”欧普康视这棵大树,对于其打造自有品牌产品将有着积极意义。螺旋实验室注意到,今年以来,三只羊网络旗下的直播间都在大力推广自有品牌“小杨甄选”,该品牌Slogan为“好东西用得起”,定位是“甄选高性价比的生活好物平台”,目前已经推出了小杨甄选垃圾袋、小杨甄选手口湿巾等二十多款产品。今年5月31日,三只羊网络宣布“小杨臻选”全网产品总销量已突破1000万单。而“小杨甄选”系列产品所采用的生产模式,则是由第三方工厂贴牌生产,目前其也在大力招募优质OEM工厂为其代工。因此,与欧普康视合作推出美瞳类产品,则有可能是其为了进一步拓宽自有品牌的产品边界,尤其是在毛利率较高的美妆赛道,通过合作上市公司的方式,也有利于提升其产品溢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欧普康视和三只羊网络公司总部都位于安徽合肥,这也符合三只羊公司选择产品代工厂的一贯风格,比如其之前推出的小杨甄选面包和小杨甄选纸巾,都是选择了合肥本土的工厂。当然,从欧普康视的角度来看,其与小杨哥合作,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扮演代工厂的角色,否则也不需要成立合资公司并推出新品牌。事实上,近两年头部的直播电商机构,也都在加紧对于自营产品的布局,这其中也不乏上市公司为直播电商公司代工的案例,比如A股第一家豆制品上市公司祖名股份,就长期为东方甄选代工生产鲜榨玉米汁。从销售角度来看,依托线上渠道,有上市公司的品质背书,以及超级网红的流量加持,这样的产品一旦推出,似乎天然就有爆款基因。但是也正如某些投资者所担忧的,网红经济流量易逝,加之近几年也不乏头部网红被一夜之间封杀的案例,疯狂小杨哥的流量神话能否持续,或许是双方合作最大的不确定性。长期征稿
2023年8月11日
其他

问界掉队,余承东假装不急

"虽说仍有多家车企对外宣传中均强调,目前和华为的合作极其紧密,双方也展开全方面、多角度的深度合作。但从目前来看,华为和车企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改变。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若用这句话来形容问界和理想恐怕再合适不过了。去年8月份问界M7发布后,理想ONE月销量从1万多辆暴跌到4000多辆。面对问界M7给到的压力,理想CEO李想更是直言:“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HW(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压力之下,李想甚至开始要求公司内部“迅速学习华为,从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到组织管理”。但进入2023年,理想却把问界“打残了”。综合各家车企公布的销量来看,今年1-7月份理想和问界累计销量分别为173251辆和31781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95.9%和24.3%。换句话说,如今轮到问界来找理想来取经了。事实上,面对今年不断下跌交付量,问界也一直在尝试破局,试图重回此前单月销量万台的高峰。作为华为汽车的一号位,余承东虽然没有表现得橡李想一样焦虑,但也通过在车圈中频刷存在感的方式,试图稳定问界的军心。5月份,余承东出现在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庆祝AITO问界第10万辆量产车正式下线。6月份余承东在2023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再次将重点放到智能化上。7月份余承东出现在与渠道商、供应商的交流会,为改款问界M7预热。其次,今年4月份问界推出问界M5智驾版,该车型和小鹏今年6月份发布的小鹏G6同样主打智能化,并且售价也在同一区间内。不过若是按照当初问界M5智驾版对外宣传的6月中开启交付的时间点来计算,问界M5智驾版的发布对问界整体销量贡献有限。最后,今年7月份,AITO问界发布致全体合作伙伴的一封内部信,为支持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业务更加深入、紧密发展,决定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种种努力之下,为何问界销量仍难以提振呢?未来华为汽车业务又将驶向何方呢?1华为光环褪去从上市到销量突破10万辆,问界仅用了15个月。而蔚小理以及极氪实现这一目标,所用的时间则分别为35个月、30个月、24个月、18个月。问界创造高销量神话的背后,离不开华为全方面的支持。一是不少购买问界的车主,本身更看重的就是华为的品牌效应。毕竟不管是问界,还是背后的制造商塞力斯,其品牌知名度和华为均不在一个量级上。二是华为庞大的线下渠道支持,尤其是华为不少的线下经销商门店本就多分布一个城市的核心商圈中,其庞大的人流量效应也是一种新势力车企门店所无法匹敌的。三是人员的支持。问界销售李磊告诉螺旋实验室,问界成立后,华为就一直在淡化制造商塞力斯的存在。从车辆质检到品牌营销方案制定,再到销售人员日常工作的考核,全部是由华为所主导。而且由于当时华为想把塞力斯打造成为和车企合作的标杆,为提高一线销售人员的出单量,华为针对每家门店也会安排销售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在华为销售的指导下,他们门店每个月也的确能卖出四五辆车。但在今年3月份,任正非以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同时强调华为不造车。情怀退散之下,属于问界自身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去年11月,中保研发布的一份测试报告,问界M7在25%偏置碰撞后,A柱与车顶连接处疑似发生变形。同时,问界M5高温趴窝及碰撞断轴等事件的相继曝出,也让不少消费者产生了对问界质量的质疑。虽然对此余承东表示,问界五个亿的投入,大部分都花在了用户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比如车身结构、底盘用料、悬挂结构等。不过尽管余承东言之凿凿,但是在消费者的最为关注的续航方面,问界仍被友商所吊打。在今年懂车帝的夏测活动中,在续航榜和充电榜排名前10的车型中,均看不到问界相关车型。同时,虽然问界多款车型主打智能化,但从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来看,智能化并不能成为当前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的首选项。此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表示,现在智能化在用户的购车考虑选项中排第八、第十,之后到前四、前五,2026、2027年可能到前二、前三,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趋势。换句话说,智能化虽是后续新能源车企打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方向,但前提是问界有足够的资金、销量来等待智能化真正爆发这一天的到来。而且伴随着当前多家新能源车企纷纷发力智能化,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如何打造出差异化,这也是问界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同时,问界在面对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方面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李磊接着表示,每次问界降价前,在给一线销售培训时,均会强调这是史上最低价,要求销售催单。但不久之后,问界又推出相关活动,并且给到的价格比之前更低,这让他们一线销售在给客户介绍相关车型时,变得极其被动,甚至是没有一点底气。尤其是面对客户关于后续是否降价,以及降价是否给到自己补偿等提问时,他们也只能含糊其词地回答。这就导致他们客户观望情绪彻底增加,而且当这种清晰占据主导时,想要成单也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如李磊所言,缺乏明确的销售政策引发潜在客户的持续流失。是导致问界销量不断下滑的原因之一。而从后续来看,这种情况估计很难得到改善。马斯克在特斯拉Q2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将在“动荡时期”继续降价。虽说历经多次价格战,特斯拉的毛利率已从2022年Q2的25%下降到2023年Q2的18.2%,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但特斯拉并非简单地靠卖车赚钱,售卖软件正成为特斯拉新的营收方式。2022年4月,马斯克在采访时表示,FSD软件的测试用户已突破10万人。到当年9月,这个数字突破了16万。更关键的是,FSD软件已经开始收费了,目前FSD在北美定价为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5万元)或每月199美元/99美元(按月订阅)。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哪怕后续特斯拉毛利率降到10%以下,后续特斯拉依然能有方式追回成本。对标其他行业来看,当友商发动价格战后,企业自身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或具有核心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将价格战对自身的影响降到最低。比如说,九号电动车以“真智能”为卖点,面对今年上半年雅迪和爱玛发动的价格战,并未选择跟进。瑞幸面对库迪发动的价格战,依靠万店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不但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反而在今年二季度时,净利润和利润率均创历史新高。但按照当下问界的体量来看,问界很难依靠规模化效应来应对后续特斯拉及其他车厂的降价。2尴尬的车企合作关系和问界销量下滑一样陷入尴尬境地的还有华为的造车业务,虽说仍有多家车企对外宣传中均强调,目前和华为的合作极其紧密,双方也展开全方面、多角度的深度合作。但从目前来看,华为和车企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改变。比如说,塞力斯在今年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蓝电,并发布起售价13.99万元的首款产品电混SUV
2023年8月8日
其他

VR欠的钱,爱奇艺不想还了?

"合伙创业的时候,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兄弟伙伴,但真正沦落至生死时刻,我们就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又一家VR公司正徘徊在生死边缘。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称,爱奇艺旗下VR公司青岛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梦想绽放)目前业务已陷入停滞,在职和离职员工总计超百人被拖欠工资。梦想绽放是爱奇艺诸多被独立出去的业务之一,前身是爱奇艺智能,再往前追溯甚至能到2016年爱奇艺设立的智能硬件部门,该部门从成立之初便专注于研发VR技术与“奇遇”系列VR一体机。2021年12月,爱奇艺智能正式推出爱奇艺奇遇Dream
2023年8月5日
其他

当马云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

"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马云和阿里巴巴都有意在农业领域进行一轮新的创新和创造,而不同于过去阿里系习惯于通过工具和流量赋能某一行业的打法,这一次马老师似乎要更加深入的进入到这个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行业。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近一两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马云,最近又有了新动向。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7月20日,一米八海洋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1亿人民币,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邓中华。根据股权穿透信息显示,马云拥有这家公司高达99%的股权。从经营范围上来看,这家公司涵盖了水产养殖、食品销售、水产品冷冻加工、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等领域。同时该公司的多名高管均系阿里系员工。有业内人士猜测,“一米八”系公司不排除会是阿里旗下的新业务板块,瞄准的则是智慧农业、智慧渔业等方向。马云本人在退休之后,似乎对于农业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年5月,马云还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加入了东京大学,根据公告信息显示,马云将与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特别是在可持续农业和粮食生产领域。从商业角度来看,农业领域的火热正在吸引着很多资本和公司进入,对于马云而言,无论是出于个人的情怀和兴趣,还是站在阿里拓宽商业触角的角度,广阔的农业市场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1马云在全世界考察农业如果回顾马云这一两年在海外的游历轨迹,似乎也并不难看出,虽然人在逍遥游,但马老师的心思,似乎早就看准了农业这块大蛋糕。2021年10月,马云到访荷兰,考察了数家农业及现代温室技术相关的荷兰企业,包括专门从事温室园艺用铝屋顶系统的BOAL集团,同时参观并学习了荷兰最负盛名的温室大棚以及育种技术,据媒体报道称,马云在荷兰期间还参与探讨了“如何让农业吸引年轻人才”、“如何可持续地生产粮食”等话题。2022年下半年,马云在日本旅居期间,重点考察研究了日本的渔业养殖技术,包括参观位于日本和歌山县的近畿大学水产养殖研究所的大岛站。此外,马云还于今年年初,两次与泰国正大集团的谢氏家族进行会面,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正大集团以蔬菜种植和农副产品销售起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农业集团之一。而马云近两年在国内的行程,也多次展现出了其对于农业的浓厚兴趣,包括考察嘉兴平湖的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参观山东德州、济南等地的智慧农业项目。2022年的阿里员工日当天,马云也和部分阿里一线员工就教育和农业问题展开了交流。今年2月,阿里巴巴还领投了国产化分子育种技术平台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是国内通用生物育种领域的明星公司,其核心技术是国内首创的农业液相捕获测序能力。而更加重要的是,这是阿里巴巴自2020年以来,首次在农业领域出手投资,虽然过去阿里集团依托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和电商业务,在数字农业和乡村电商也有过布局,但是直接切入到上游生产领域,这还是近几年来的头一遭。种种迹象似乎都表明,马云和阿里巴巴都有意在农业领域进行一轮新的创新和创造,而不同于过去阿里系习惯于通过工具和流量赋能某一行业的打法,这一次马老师似乎要更加深入的进入到这个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行业。2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但在农业领域,数字经济渗透率却并不高,仅有8.9%,作为对比,同期工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渗透率都已经达到了21.0%和40.7%。从这一数据上来看,农业经济的数字化仍有着较大的增长潜力。而互联网巨头切入到农业赛道也早有先例,业内最为人熟知的例子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网易养猪场”。2009年,由网易创始人丁磊亲自带队,网易正式对外宣布“养猪大计”,2011年3月,网易首个养猪场于浙江安吉正式开业,网易“味央黑猪”也一度成为网红猪肉品牌。近几年来,其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对外透露了自己的农业发展计划,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内部讲话中表示,拼多多要在农业领域继续做大量重投入和深度创新;腾讯也接连投资了爱科农、丰疆智能等农业科技公司,并宣布要“深耕更多细分领域,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对于很多处在转型阶段的企业来说,农业也是个极具吸引力的大市场。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后,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在直播时表示:“未来新东方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我会和几百位新东方的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整合上下游资源,让农民转型,让青年农民愿意回到农村,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半年之后,东方甄选一夜之间火遍全网,其直播间里的众多农产品也顺势在网络上卖爆。除了新东方之外,万科、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也早就有过转型做农业的尝试。当然坦白来说,大企业跨界进入农业领域,一方面是看中了市场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在跟随着风向调转船头。近年来由于监管环境的变化,很多投资领域虽然利润率丰厚,但不可预知的风险也在客观加大,比如曾经备受巨头们青睐的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等板块,无一不是眼见他起朱楼,又眼见他楼塌了。相比之下,农业领域则显得更为“安全”,同时也有更强的社会责任属性,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的领域。3马云和阿里有多大决心?从马云的躬身入局,到各大巨头的抢滩登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农业领域正在迎来一波新的投资热潮,但这也不免让人担心,这会不会重蹈互联网行业“过热必死”的覆辙。近十年国内的互联网行业,这种追逐风口而又迅速退潮的案例并不鲜见,从共享单车到社区团购,无不是来时一阵风,去时满地鸡毛。但农业领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关系到国计民生,短期投机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所产生的信任危机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难以修复。这实际上也决定了很多巨头在进入这一行业时,必须得想清楚,是只想做个“面子工程”,还是要真的要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从阿里自身来说,自集团启动“1+6+N”组织变革之后,各业务集团将保持独立经营,如果阿里决定在农业领域押下重注,那就意味着农业板块要么会与“6”深度融合,要么则会成为“N”中的一份子。回顾阿里过往的商业进程,其曾于2019年就成立了数字农业事业部,旗下多个业务板块也都与农业领域有过紧密联系,比如电商基本盘,早在移动互联网兴起初期,就投资了多个农村电商平台,并深入到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改造和赋能。而张勇坐镇的阿里云,也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阿里云ET农业大脑,后续也有一系列的农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落地。近几年来,与农业联系最为紧密的则是阿里新零售的头牌盒马鲜生,截至到今年5月,全国已经有了185个“盒马村”,这些盒马村也成为了全国300多家盒马鲜生重要的供货来源。从这些案例其实也不难看出,阿里想做农业,并不缺少外在动力,但是做的多大多深,就要看内部的规划与决心了。而另一点值得期待的是,在阿里落子农业之后,马云会不会借此机会重新回到台前,毕竟在当前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马老师的重新回归,可能是一针极其有效的强心剂。长期征稿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妙鸭相机走红,腾讯大腿拍肿

稿酬丰厚投稿邮箱:spiral_lab@126.com螺旋实验室已入驻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腾讯憾退“国家队”

"早在2017年,腾讯就和阿里、百度、讯飞一起成为了科技部认定的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开放平台,但是在这波大模型热潮中,腾讯却并没有和其他三家一起,继续名列“国家队”之中。作者丨无情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大模型的风吹了半年,终于有了新方向。在日前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宣布我国首个大模型标准化专题组组长单位名单。名单内容显示,我国大模型标准化专题组组长单位为上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联合组长单位分别百度、阿里云智能集团、科大讯飞、360、华为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这六家企业。高层对大模型的定调,这对推动大模型技术和标准化的实践结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必然有着重要意义,而大模型“国家队”的组建,更是对于相关企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国家队”名单中,少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腾讯。早在2017年,腾讯就和阿里、百度、讯飞一起成为了科技部认定的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开放平台,但是在这波大模型热潮中,腾讯却并没有和其他三家一起,继续名列“国家队”之中。腾讯并非是大模型的局外人,早在去年6月,腾讯就发布了自家的大模型产品,去年10月,腾讯又宣布已完成完成首个万亿参数的AI大模型——混元NLP大模型训练。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其他厂商专注于通用大模型来说,腾讯混元大模型则主要聚焦于行业大模型。那么,行业大模型又是否能将腾讯混元大模型推向一个新高度呢?1腾讯为何掉队了?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其他厂商而言,腾讯做大模型的确有着许多优势。首先,腾讯在AI技术上也积累了一定能力。比如说,早在2019年开始,腾讯就已开始布局AI大模型,并覆盖NLP、CV和多模态等多个领域。同时在基础软件领域,腾讯自研的云数据库TDSQL核心代码的自研率达到100%,性能打破世界纪录;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设立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两大实验室矩阵等等。其次,大模型训练期间所需用到的算法、数据、算力、腾讯也有着很多优势。比如说,腾讯旗下拥有类似于国民现象级APP微信、腾讯音乐、《王者荣耀》等。而且腾讯云发展多年,其在算力上的积累也是其他厂商所无法匹敌的。最后,家大业大的腾讯也无须像其他厂商那样因大模型前期训练阶段所产生的资金压力而感到焦虑。据悉,今年一季度,腾讯研发支出还继续保持高增长,达到151.81亿元。但去年马化腾曾指出,腾讯内部很多业务该砍就砍掉,不要留恋,你这个(非核心业务)能做多大呢?做大又能怎么样?高层降本增效、聚焦主业战略指导下,虽带动了腾讯今年一季度腾讯在营收和利润上的共同增长。但代价则是因今年上半年大模型尚处在行业发展早期、前期高额的研发投入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相对不明朗,这也让腾讯内部对大模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比如说,今年2月份,有媒体报道腾讯曾推出万亿中文NLP预训练模型HunYuan-NLP-1,并在腾讯广告、搜索、对话等多个领域应用。但此后腾讯在大模型业务上却选择了“低调”,市面上也鲜有关于腾讯大模型的报道。而在今年5月份时,包括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一众厂商纷纷推出自家大模型之时。马化腾在腾讯一季度财报会议上却指出,“这个(大模型)的确需要有很多的积累,我们也一样在埋头研发,但对于工业革命来讲,早一个月把电灯泡拿出来在长的时间跨度上来看是不那么重要的。关键还是要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扎扎实实做好,而且更关键的是场景落地,相信我们是有很多场景是可以落地的,目前(我们)还在做一些思考。”马化腾此番言论也被外界看成是为了更好地稳定投资人的军心,因为腾讯在大模型上的“难产”,也让腾讯股价在今年5月份时持续下跌。腾讯大模型之所以难产,其根源还是在于AI时代下,腾讯内部的无所适从。作为国内起步相对较早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打造了QQ、微信等一个个现象级APP。并且这些APP的发展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将成熟的APP推向市场,获取TOC端用户的持续增长。之后以用户数据和资源为抓手,反向TOB。时至今日,C2B2C的方法论仍被腾讯所沿用。以视频号为例,扩大视频号TOC用户数量以及使用时间,吸引更多TOB端广告主投放,进而带动腾讯广告业务营收增长,这正是今年一季度腾讯对视频号如此重视的原因所在。但AI时代,腾讯的这种方法论正遭遇瓦解。比如说,此前Chat
2023年7月22日
其他

这些“商业鬼才”,有办法帮许家印还债

"2.4万亿元的负债是什么水平,以“最强地级市”苏州为例,其2022年的整体GDP为2.39万亿,整个苏州牟足劲干一年,也只能勉强填上恒大的债务窟窿。作者丨追命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恒大到底欠了多少钱,随着一份迟来的财报被公布,这个被无数国人关注的问题,终于有了确切的答案。7月17日晚间,中国恒大一口气补发了截至2021年、2022年中以及2022年的三份财报。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从2021年度开始,中国恒大净资产由正转负,截至2022年底,其总资产约为18383亿元,总负债约24374亿元,净资产约为-5991亿元。2.4万亿元的负债是什么水平,以“最强地级市”苏州为例,其2022年的整体GDP为2.39万亿,整个苏州牟足劲干一年,也只能勉强填上恒大的债务窟窿。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1个省市的GDP都在2.4万亿元之下。即便放眼全球,2.4万亿的GDP也能排到45位左右,大约和葡萄牙、捷克等国相当。如果和企业进行对比,以“A股之王”贵州茅台为例,其2022年的净利润为627亿元,如果想还清2.4万亿的债务,茅台也得辛苦干上40年。对于恒大集团和许家印来说,当下的处境无异于是向公众交出了自己病入膏肓的体检报告,而接下来能否康复并走出险境,就需要等待灵丹妙药,或者是高人的妙手回春了。不过正如行医一样,有的靠得是正规医疗技术,但也不乏行走江湖的游医方士,怎么能帮恒大走出债务泥潭,居庙堂之高的经济学家有自己的看法,处江湖之远的各大“商业策划老师”亦有奇招。1想救恒大得靠恒大冰泉?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各种想帮助恒大还清债务的老师并不在少数,而有些甚至都给出了自己的方案。比如号称是“免费模式创始人”、“世界五百强商业顾问”、“30年+策划咨询经验”的袁国顺,曾多次在给自己的学员上课时宣称,许家印一直在约他,希望他能给恒大出一个方案。而这位袁国顺大师居然还真的设计出了一套方案,号称能够直接撬动900亿的现金流。这套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是:客户购买1000元的恒大冰泉,即赠送两间恒大五星级酒店房间(价值1400元)的住宿一次,且该住宿权终生有效,全国任意恒大酒店都可用。按照恒大的影响力,在中国完全可以调动3000万人甚至是5000万人购买,即便按照人均消费3000块钱计算,短期内就可以获得900亿元的收入。袁大师对此套方案解释称,恒大冰泉的成本很低,除了瓶子和纸箱,水是随便灌的。而恒大的酒店如果卖不出去也就只能闲着,客人入住与否都得养护,也不会再额外增加成本。同时对于很多人来说,饮用水是刚需,所以得经常买。因此这套方案能够帮助恒大以低成本的代价,快速撬动大量现金流。更厉害的是,袁大师还给这套方案想了一个升级版,那就是让许家印抽奖送房子,因为恒大自己建的房子成本也很低,让这些买过水的客户再来免费抽奖,能够调动更多人买更多的恒大冰泉,如此通过杠杆往复,“恒大就活了”。想通过恒大冰泉来救活恒大集团的还不止袁国顺一位,另一位同样号称“500强企业资深顾问”、“20余年商业咨询服务经验”的王冲大师也有同样的高见。这位王大师给恒大出的方案是:用户交499元钱成为恒大会员,可立即获得499元等价的恒大冰泉,同时用户以后买恒大的房子可以打75折,买恒大的恒驰汽车可以打95折。当然,这些会员权益并不是这套方案的核心。最精妙的地方在于,这位王冲大师让许家印每天给这些恒大会员抽奖,每天抽送出一套价值200万的全款房和三辆全款的恒驰汽车,以此刺激更多的消费者交钱成为恒大会员。按照王冲大师的预估,全中国有1亿人付费成为恒大会员,恒大就能获得499亿元的现金,这笔资金可以保证恒大房子的交付。王冲大师同时还强调:“这条方法,是唯一能救恒大的方法之一”。“这条方法只是解决恒大的现金流问题,赚大钱的机会在后面,到底是什么(机会),他(恒大)找我的时候我再讲”。除了“恒大冰泉破局法”,其他的一些“商业策划大师”还给出过更加“大胆”的想法,比如要求恒大卖房子不要钱,把价值100万元的房子免费送给用户,但是需要用户在指定的保险公司里买100万的理财险,理财险为期30年,到期后全额返还本金。恒大通过此举,可以获得该理财险的一半本金,以偿还现有的债务,而后期的理财收益,恒大也可以收入囊中以维持其他经营开支。2恒大自己怎么想?这些商业策划大师的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其实仔细研究下来,依旧漏洞百出,甚至根本就难以付诸实践。螺旋实验室同时也注意到,这些大师们自身的商业模式也都几乎建立在“教别人”之上,其线下培训课程动辄就要收费数万元,而他们的目标客户,也正是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和管理层。不过对于恒大目前的困境,也有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值得听取和讨论,在恒大公开了自己的财务数据之后,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就发文表示:“恒大现在不再隐藏所有的窟窿,把所有的窟窿摆在了桌面上,这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仍然是有一个超脱的中间协调人,对债务和资产进行重组,在市场化的原则下,对债务进行梳理,最大化盘活恒大的现有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尽可能的避免更大的损失,甚至引发系统性的风险。”至于许家印曾经的“军师”,号称1500万年薪的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对于老东家的现状似乎也难有良策。在恒大集团发完财报的次日,任泽平还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个人演讲和生发产品。而回到恒大自身,许家印和他的高管团队们,又是如何看待这2.4万亿元的天坑呢。从其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恒大目前最值钱的资产还是在老本行房地产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大集团还拥有土地储备2.1亿平方米,同时集团还参与了79个旧改项目,其中大湾区55个(深圳34个),其他城市24个。恒大也表示,庞大优质的土地储备,是集团保交楼、逐步偿清债务、恢复正常经营的坚实基础。2.1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想要填上2.4万亿的债务窟窿,意味着恒大手里的土地,至少每平方米要产生10000多元的价值。但问题是,在眼下房地产低迷以及自身口碑崩塌的情况下,恒大即便有能力将这些土地盖满楼房,恐怕也很难被市场消化掉。如果将恒大手中的土地打折出售给其他房企,一来意味着价值缩水,二来能否有接盘侠愿意接盘也是未知。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恒大在财报数据中已经竭力将自己的糟糕现状展露无遗,但也还没有通过核数师的那一关。去年恒大曾宣布更换核数师,与合作长达14年之久的普华永道“分道扬镳”,新核数师为上会柏诚。但上会柏诚对恒大近期发布的2021年度、2022年度的两份财报都“无法发表意见”,原因则是人员流失导致恒大及核数师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以达到审核期初结余的目的,在获取恒大期初结余相关的完整及适时数据和记录方面遇到困难。眼下的恒大,显然已经到了极坏的时刻,但还是不是最坏的时刻,目前还难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恒大的债务问题如果得到妥善解决,那么显然就为其他还在泥沼中的房企提供了思路和标杆,从这个角度来看,恒大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问题。长期征稿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辛吉飞带货翻车,打假博主难逃“真香定律”

"作为以揭露食品安全内幕而起家的博主,如今却被别人打假自己推荐的产品,这样的剧情戏码难免有种“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即视感。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去年各种花式探店视频席卷各大社交平台,今年“线下打假”又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从曝光路边榴莲摊鬼秤的“B太”,到近期在三亚海鲜市场硬刚无良商贩的“铁头惩恶扬善”,今年以来,此类拍摄街头打假和曝光黑幕的短视频博主成为了流量新宠,输出的短视频内容动辄收获百万点赞,账号粉丝量也随之一路飙升。对于这些博主的视频内容,评论区往往也是争论声不断,有人为博主的“仗义出手”叫好,也有人在质疑创作者拍摄此类视频的动机和初衷,当然也不乏有吃瓜群众的风凉话。而也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使得此类充满了冲突和戏剧性的内容能够不断成为爆款,但是在汹涌而至的流量背后,打假博主们也无法回避变现问题,当一向以“正义形象”示人的博主开始转向商业化,昔日的粉丝们还能继续为其买账吗。1博主打假走红网络去年年底,短视频博主B太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则揭露榴莲摊贩用鬼秤坑人的视频,视频一经发布后,便迅速成为大爆款,连续多日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在视频中,B太在一家流动摊贩处购买了10斤1两的榴莲,但是拿回家一称却只有6斤7两,随后B太便暗访找到摊主,又购买了两次榴莲后仍然发现不够秤。这则视频使得B太迅速出圈,也让这位曾经拍摄美食测评的博主发现了新的流量密码。此后,B太连续创作了多条以揭露商家缺斤少两的探访视频,包括活鱼宰杀扣秤、买大闸蟹用袋子和绳子压重量、火锅店食材虚标份量等,均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此外,B太还以游客的身份,“扫黑”式打卡各大网红旅游城市,包括探访当地的出租车是否绕路、路边摊贩是否缺斤少两等情况,这些视频内容也无一例外的成为了短视频热门,其中淄博系列、许昌系列等视频更是收获了数百万点赞。B太的“打假扫黑”视频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流量,其实是引发了很多观众们的共鸣,尤其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遇到各种“宰客”的事情并不鲜见,但大多数可能都选择了忍气吞声,而B太的视频中与这些不良商户的直接交锋,则让不少人直呼过瘾,狠狠“出了一口恶气”。此外,真实和冲突永远是内容创作的必胜法宝,这一点在很多“打假”类短视频中也体现的较为明显,创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入,同时加入了大量与商家争吵理论的内容,甚至将这些内容置于开头来吸引观众,往往都能收获不错的传播效果。事实上,在B太的视频走红之后,也吸引了不少博主效仿其创作模式,甚至以前各种付费探店的博主也转型来做“打假式探店”。比如“狂飙兄弟”、“铁头惩恶扬善”等账号,均是今年刚开始拍摄此类内容,但已经有多条视频成为了爆款内容。2“前辈“已经翻车在短视频平台上,打假类短视频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创新的方向,从最早各种评测网购商品的账号,到去年一些揭露行业内幕的博主走红。其实本质上都是满足了观众们猎奇和围观的心理,并通过各种强烈的反差冲突来提升视频内容的可看性。但此类视频由于高度依赖人设,博主往往以极度正面的形象示人,甚至于将自身呈现出的视频角色拔高至“完美型打假斗士”,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账号后期的内容延续性和商业化变现。比如去年因为“科技与狠活”而出圈的“绝命毒师”辛吉飞,视频内容多以揭露食品添加剂内幕为主,同样在短时间内吸粉数百万,而在走红之后,辛吉飞也没能逃脱“真香定律”,一头扎进网红带货的大潮之中。但是或许因为之前视频内容中说过的话太满,又或者是在带货方面缺乏一定的选品经验,辛吉飞带货之后也不乏翻车时刻。比如有网友扒出辛吉飞去年曾在视频中声称“好水果不做好果汁”,但是今年却在反复强推一款号称鲜果榨汁的枸杞原浆。今年7月,知名打假人刘江在网络上宣布实名举报网络红人辛吉飞,称辛吉飞官方甄选和辛吉飞直播精选两个视频向消费者推荐的七个产品涉假,其余还有部分涉假产品也正在送检中。作为以揭露食品安全内幕而起家的博主,如今却被别人打假自己推荐的产品,这样的剧情戏码难免有种“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即视感。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内容创作者而言,本质上还是为了实现流量变现,虽然流量获取的手段各不相同,但最终仍旧是想在短视频平台上分得一杯羹。但正如前文所说,当商业化和账号内容人设出现冲突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被流量反噬的情况。3并不优质的内容创业赛道资深短视频创作者陈实向螺旋实验室表示,在短视频平台上,想要看一个内容赛道是否具备长期发展的空间,不要看头部账号做得怎么样,而是要看腰部以下账号的生存情况。比如前两年很火的探店赛道,头部的有“真探唐仁杰”、“二百者也”这样全国知名的账号,但很多只有几万粉丝的视频博主通过探本地的店,也能够获得不错的流量和收入。又比如一些电商好物推荐类的账号,即便体量很小,但也有较为宽阔的成长空间和变现潜力。而对于今年异军突起的“线下打假”内容,陈实则表示并不看好,一方面来说这类账号除了头部账号之外,新入局的创作者缺乏强人设,需要不断去做内容试错来搏爆款,而此类视频拍摄又有一定的门槛和风险,并不太适合小白切入。另外,平台对于此类视频抱有怎样的态度也有待观察,虽然此类视频往往能够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但同时也在不断向外传播焦虑和负面情绪,从平台监管角度,也需要评估此类视频所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陈实同时也担心,一旦此类视频被太多创作者视为“流量密码”,也不免会产生矫枉过正的情况,甚至不排除短视频博主为了博取流量,故意在短视频中放大某种现象。对于普通内容创作者,陈实的建议是可以将这类“打假视频”作为日常选题之一,做几期专题内容,但如果长期深耕这一赛道,需要考虑内容持续生产能力以及账号的远景规划。螺旋实验室也注意到,目前一些头部打假类视频博主也正在尝试新的内容方向,比如“B太”近期的视频中,也在以亲身探访的方式展示社会中正能量的一面。不过从个人视角看,这些“打假视频”创作者的出现,也确实对于净化市场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比较泛娱乐化的内容,这种视频展现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大千世界。长期征稿
2023年7月16日
其他

相互宝盖棺定论,但仍有人在等待理赔

"人身保险是个较为专业的领域,相互宝团队虽然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加以改造,但却始终无法回避最根本的保障和理赔问题,这也导致了时至今日,相互宝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社会矛盾和法律矛盾仍未得到圆满解决。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已经关停一年多的相互宝,近期再次重回大众视野。事件的起因来自于7月7日晚间,监管部门针对于蚂蚁集团出具的一纸处罚公告,其中明文提及“要求蚂蚁集团关停违规开展的‘相互宝’业务,并依法补偿消费者利益。”作为一款累计有超过1亿用户参与的互联网产品,相互宝整个行业内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度引领了“网络互助”类产品兴起的风潮。尽管如今因为监管问题,互助宝们已经彻底隐入尘埃,但其带来的争议和追问依旧没有停歇。有的用户对其感恩戴德,有的用户则苦苦等待两年,却依然没有盼来想要的结果。7月10日,相互宝创始人、蚂蚁集团前副总裁尹铭在朋友圈发布长文,透露了更多关于相互宝的内幕往事。尹铭表示,由于调查理赔成本高,相互宝直到关停时都没有实现盈利。甚至于在相互宝服务关停之后,母公司蚂蚁集团仍然向部分患病成员支出了近50亿元的互助金。1从未赚钱的相互宝2018年末,相互宝正式被蚂蚁集团推至台前,虽然玩的仍然是互联网常用的那套“先免费,后收费”的推广套路,但相互宝的用户增长速度之快,仍旧出乎了很多互联网人士的预料。到了2019年4月,相互宝的参与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700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这种“先保障,后分摊”的互助保障模式,在用户群体中有着天然的裂变基因,也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其中,仅在2018年至2019年间,就有京东的京东互保、滴滴的点滴相互、苏宁的宁互宝、360的360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头部主播,开始为自己“留后路”了

"当电商主播们成长到足够大的体量时,对于未来的思考就越发焦虑,很多案例都已经证明,互联网时代没有一直是顶流的网红,热度的褪去都会是必然,甚至直接从互联网上消失也不可预料。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随着东方甄选开启自有APP直播,关于超级头部主播的终极形态,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近一两年来,直播电商增长凶猛,不仅挽救了新东方这样险些濒临倒闭的公司,更是让罗永浩这样的“失败”创业者有了小成本试错的机会,并成功翻身上岸。东方甄选、遥望科技、交个朋友......一批公司甚至因为直播电商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更多的素人也因为直播这门生意而完成了财富层面的跃迁,甚至成为现象级的头部主播。但是对于很多如今被流量和品牌方簇拥的头部主播而言,其也并非高枕无忧,在短视频平台中,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的走红,都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有的是因为进场时就赶上了平台红利,有的则是因为“一不小心”就获得了流量的垂青。但正如罗翔老师所说:“运气并非成就,是命运之手把我托举到所不配有的高度,让人飘然,让人晕眩,最终,让人诚惶诚恐。”当电商主播们成长到足够大的体量时,对于未来的思考就越发焦虑,很多案例都已经证明,互联网时代没有一直是顶流的网红,热度的褪去都会是必然,甚至直接从互联网上消失也不可预料。给自己留后路,成为了当下很多头部主播必须为之的事情。1东方甄选的直播后手相比较其他直播电商团队,俞敏洪和他的东方甄选像是一支更加成熟的“正规军”,这种成熟和正规不是来自于对于行业的精通和熟稔,而是在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洞察上的深刻理解。或许也是因为经历过教培行业的重大转折,新东方在进入直播电商行业并成功崛起之后,便迅速展现出了成熟商业公司的布局能力,无论是推出独立APP,还是开启多平台直播,以及自建品牌超市和合作物流,东方甄选都走到了同行前面。一方面来看,这种走在前面的布局几乎都是在东方甄选流量最高的一段时间完成,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种方式能够拓宽多种商业模式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企业想象空间以刺激股价。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布局能够让东方甄选留足了后路,甚至在成熟之后,可以不完全依靠直播卖货来保证企业利润;即便是通过直播卖货,也可以不过分依赖某一个平台的流量;而即便是在单一平台,也可以不只靠某一两个主播卖货。换言之,东方甄选的这种做法,是在努力拉长自己在行业内的生存周期,以便公司和品牌能够经受住更多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展开来看,东方甄选是业内少有全平台布局的直播电商团队,不仅在抖音有官方直播间,在淘宝、京东、视频号、小红书也都设有官方账号,同时还辅以自有的独立APP和小程序。虽然现阶段东方甄选的GMV仍高度倚仗于抖音一侧,但是随着这次甘肃专场直播活动开启APP同步直播,也不难看出东方甄选希望摆脱流量受制于人的局面。毕竟作为一个品牌而言,如果只能在公域平台生存,那么意味着天花板也不过是一个生态链企业,而一旦拥有独立用户,未来能够展开的想象空间也就更大。此外在产品侧,东方甄选在早期以图书产品出圈的情况下,后期也大力发展自营品牌,尤其在农产品方向投入甚多,根据东方甄选的财报显示,2022年6月-11月,东方甄选第三方产品和自营产品的抖音订单数已达7020万单,其中自营产品带来的收入超10亿元。这种转变意味着东方甄选不仅是一家直播公司,更是一家切入到了供应链端的产品公司,在货架电商和线下渠道都有机会跑出增量。而在主播一侧,东方甄选如今也已经不再是只单纯依靠董宇辉的个人影响力,不仅有YoYo、明明、顿顿等较早走红的主播,新主播的梯队建设也已经渐成规模。2超级主播都在留后路?事实上,除了东方甄选之外,其他头部电商主播和机构也在不断拓展自身的边界,尤其是一些平台Top级的超级主播,更是在“留后路”这件事情上下足了力气。根据螺旋实验室观察,这些电商主播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孵化自有品牌,扶持和培养新主播,以及开拓创新业务层面。在经营自有品牌这件事上,除了前文提到的东方甄选,交个朋友、三只羊、谦寻等头部直播机构也都已经躬身入局,以交个朋友为例,旗下孵化了重新加载、什么马、臭氧等多个品牌,布局在球鞋、家居、潮牌服饰等多个高速增长的品类赛道。这些品牌的销售渠道也几乎全部集中在电商直播间,前期通过交个朋友以及罗永浩的影响力迅速打出市场知名度,后期运营独立账号实现常态化直播。这其中,以重新加载的表现最为亮眼,其于去年获得了3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年GMV达到了2亿。培养和扶持新主播也是头部主播们对抗流量和算法的重要方式,从最早快手上以师徒相称的的主播家族,到现在抖音上的直播电商MCN机构,形式在变,但内在逻辑没变。新主播的成长模式也大多相似,以辛巴、疯狂小杨哥为例,借助头部主播的影响力,以连麦、助播等方式,不断将主账号的粉丝和流量导入给新主播的账号,帮助新主播快速起号和聚集人气。此外,大主播的存在也能够帮中小主播接触到更多核心资源,比如优质品牌的商单,平台的流量倾斜和活动激励等。在创新业务方向,部分头部直播电商机构也不再局限于仅仅做直播的生意,例如东方甄选早在2021年年底从在线教育转型时就提出,直播带货只是形式,公司的核心目标是要成为一家农产品科技公司。而从东方甄选走红之后,其在农产品供应链层面的投入也不难看出,俞敏洪和其团队也确实不仅仅满足于做一家直播带货公司。而其他头部直播机构,由于企业基因使然,可能无法成为一家科技公司。但也在不断涉足直播领域的上下游,试图找到卖铲子的生意。比如交个朋友就推出了交个朋友电商学苑,开始向电商从业者卖课,目前其抖音上线的课程价位在200-20000元不等。此外,疯狂小杨哥旗下的三只羊网络还推出过众小二APP,该APP定位于专注灵活用工市场的线上用工平台,主要承接的则是头部主播的IP
2023年7月8日
其他

创始人正在回归一线

"坚守和回归之下,市场不禁发出诸多疑问,为何如今市场上会掀起一轮“创始人回归潮”呢?这种趋势后续又是否会得以延续呢?创始人的回归,对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又是否能够起到助推作用呢?作者丨铁手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句话或许是当下诸多企业的真实写照。自3月份马云回国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阿里正在迎来巨变。组织结构上,阿里被拆分成“1+6+N”,各业务自负盈亏,独立上市。人事变动上,张勇卸任阿里集团CEO,专注于阿里云业务发展。新上任的蔡崇信、吴泳铭分别担任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和阿里CEO。业务重心上,马云指出淘天集团未来应当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除阿里外,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当下创始人正在密集回归。去年重新回归京东的刘强东,将京东的打法聚焦在低价上。巨人网络史玉柱、B站创始人陈睿、陌陌创始人唐岩也都在陆续回归到公司的经营中。除互联网行业外,都市丽人郑耀南、贝因美谢宏、国美黄光裕、星巴克霍华德·舒尔茨、迪士尼罗伯特·艾格等国内外诸多行业创始人也在回归。更为重要的是,除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宣布退休外,78岁的任正非、72岁的曹德旺、68周岁的王健林等关于老一辈企业家仍在坚守一线。坚守和回归之下,市场不禁发出诸多疑问,为何如今市场上会掀起一轮“创始人回归潮”呢?这种趋势后续又是否会得以延续呢?创始人的回归,对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又是否能够起到助推作用呢?1回归还是救火?“功成身退”、“以梦为马,仗剑走天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2023年7月4日
其他

小红书的投资局:小心翼翼,雨露均沾

"内部人士表示,小红书投资品牌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希望能够借助品牌所提供的反馈,来验证平台广告产品、社区内容维护的规则。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在库迪和瑞幸还在拼命卷着“9块9咖啡”的时候,另外一批精品咖啡却仍朝着“贵精不贵多”的方向在发展,比如上海网红咖啡品牌M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王兴“言和”支付宝

"正如王兴曾在接受采访时表达过的那样: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终局?终局本来是下棋的术语,可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棋盘还在不断扩大。我们并不指望完全消灭敌人,所有人在下半场都要接受:竞合才是新常态。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巨头之间互联互通的大趋势下,又一对昔日的“冤家”选择了握手言和。近日,有不少用户发现,在支付宝内搜索美团,已经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使用美团充电宝以及美团点餐,两大业务在支付宝上的最近使用频率,也已经达到了300万人次和400万人次。回想三年之前,美团还曾因“弃用”支付宝引发过网络热议,甚至引来了涉嫌“二选一”垄断的质疑。而如今风云变幻,势力更迭,昔日的冤家最终还是选择了握手言和,像极了帕麦斯顿的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1为何必须连接支付宝从上线两款支付宝生态的美团小程序来看,美团正在试图为自家的产品扫清使用成本上的障碍,无论是美团充电宝还是美团点餐,其实聚焦的都是一种使用场景,那就是在线下门店中,客户通过支付宝扫码获取服务。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美团系产品都高度依赖于微信生态,无论是点餐业务还是充电宝业务,都能够在微信生态内畅通无阻,从扫码到支付都有十分丝滑的使用体验。在一些餐厅、购物中心等线下场景中,美团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如点餐、结账等基础服务,但是在工具入口上,美团却需要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美团APP虽然也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但是面对微信和支付宝这两大堪称装机量之王的应用,毕竟仍存在差距。让用户通过支付宝也能够享受美团提供的产品服务,成为了一件必须为之的事情。美团此举其实也有着竞争层面的考量,以共享充电宝产品为例,在美团充电宝之外,行业内还有怪兽、小电、街电等知名品牌,而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打通了支付宝的使用和支付渠道,而且在很多线下场景中,他们存在和美团充电宝在同一空间内出现直接竞争的情况。在同质化程度极高的产品市场中,少了一个支付通道和使用入口,可能就会最终影响消费者最终选择。而在入驻了支付宝之后,美团充电宝的增量也显而易见,在和“怪小街”的对比中,美团充电宝近期的用户使用量仅次于怪兽充电的500万+人次。而对于支付宝来说,美团业务的入驻也是极大的利好消息,毕竟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美团系的产品都不支持支付宝支付,而在以小程序的方式入驻之后,支付宝将有机会直接切入美团每年数以千亿的交易额中。根据螺旋实验室实测,目前在美团、美团外卖等独立APP中,目前都已经支持支付宝支付,但由于入口仍然处于被折叠状态,所以在优先级上要低于美团支付和微信支付。2十二年恩怨情仇美团和阿里的恩怨情仇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百团大战时期,而两家的很多次分歧和冲突,也都集中在支付通道问题上。2011年,美团创始人王兴曾主动找到阿里,希望能够得到后者的支持,经过双方的协商过后,美团最终以出让12%的股权和优先融资权的条件,获得了阿里巴巴5000万美元的投资。这笔资金和阿里的支持也成功支撑着美团打赢了百团大战,此后三年,两家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到了2014年,微信支付通过春节红包“偷袭珍珠港”,让阿里和支付宝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并随后在多个战场上发起了对于微信支付的围追堵截,美团所在的O2O市场自然也不例外。但令人意外的是,美团创始人王兴拒绝了阿里提出的将支付宝作为美团唯一付款渠道的要求,理由是微信方面给出了更低的支付费率。但从后来的发展方向来看,王兴所看中的,不仅仅是微信支付的低费率,还有腾讯给出的其他扶持政策,毕竟在后来的“新美大”合并案中,大股东阿里并未赞成,反倒是腾讯积极推动了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2016年,阿里从美团退股,转头收购了饿了么,后来又大力扶持起口碑、飞猪、淘票票等产品,与美团不仅分道扬镳,甚至还转变成为了竞争关系。2020年,美团取消了支付宝支付,两家的矛盾闹到了明面,王兴在饭否上表示: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团创始人王兴眼中,支付宝这个产品本身还有其他的特殊含义。因为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夕,马云在未获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的情况下剥离了支付宝。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王兴表示马云在支付宝上的这番操作对中国商界领袖在全球的声誉造成了持久伤害。甚至直指“马云有诚信问题”。回顾美团和阿里之间的多次交锋,会让人一度以为双方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但现如今来看,两家又重新互相接纳,实在不得不让人感慨“只有永远的利益”。3“竞合才是新常态”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美团和支付宝“重修旧好”,也只是与蚂蚁集团建立起合作关系。毕竟按照现如今蚂蚁的股权结构,其与阿里巴巴已经是两家公司,而且非同一控制方,财务和人员等也都保持独立。换句话说,过去和美团有宿怨的是阿里,但现在又关我蚂蚁集团什么什么事?虽然这样的理由听来也有些牵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互联网巨头纷纷拆墙的大背景下,美团和支付宝,注定需要一点一点消除隔阂。近两年来,互联网产品之间互联互通的进程明显加快,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等APP相继接入微信支付、朋友圈广告直接跳转淘宝APP、淘系电商也开始试水进入微信小程序......而在较为敏感的互联网支付通道上,各家也在一步步小心试探,比如淘宝曾灰度测试过用微信支付下单,支付宝也上线了“微信好友转账”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团和支付宝的和解既合乎情理,又符合各自的长远的利益。站在美团的角度来看,其所固守的本地生活战场今年硝烟弥漫,抖音团购凶猛扩张,快手、视频号、小红书也纷纷推出本地生活业务,而且似乎已经对美团产生潜在威胁。这种情况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对手要明智得多。而支付宝在经历过蚂蚁集团的股权调整后,正在强化与阿里巴巴的隔离,加上致力于打造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长远规划,引入美团这样具有品牌效应的合作伙伴也有利于丰富自身的产品功能。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在支付宝的首页中看到美团的广告位,或许各位用户也无需太过惊讶。毕竟正如王兴曾在接受采访时表达过的那样: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终局?终局本来是下棋的术语,可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棋盘还在不断扩大。我们并不指望完全消灭敌人,所有人在下半场都要接受:竞合才是新常态。长期征稿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美团直播,做给谁看?

"由于美团既非娱乐平台,无法像短视频平台那样抢占用户碎片化时间,并且当前美团流量整体以商业化为主,又无法完成前期中心化流量的聚合。这种相对较为封闭的流量,让美团做直播电商难免有些水土不服。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为了应对诸多虎视眈眈的搅局者,美团正试图在本地生活领域造出新武器。刚刚过去的6.18,美团在美团和美团外卖APP内发起了“神券节直播”活动,并请来了诸多明星站台,进一步推进货架体系和直播间销售打通的意图十分明显。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美团正在建立直播中台,并为其招聘了一位新负责人,向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team成员李树斌汇报。未来直播中台的能力将被复用到美团各业务中。在招聘平台搜索也可以发现,美团正大规模招聘直播带货领域人才,所招职位包括:直播中台策略运营、垂类直播运营、PGC直播间项目运营、广告营销工具产品经理等。事实上,早在2020年直播电商爆发之初,美团就已开始加码直播电商业务,同时还推出直播小程序“美团Mlive直播”,主要以商家自播为主,商品也大多来自“美团团购”。进入到2023年,美团直播电商业务更是进入到深水区。以今年4月份为例,美团上线一款名为“美团直播助手”的APP,为美团官方和商家免费提供直播工具,商品品类几乎覆盖美团所有业务业态。但从现阶段来看,美团直播业务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比如说,美团Mlive直播小程序虽运营至今,但即使在平台推荐的首页位置,直播间最高观看人数也仅有十几人,其他大部分直播间观看人数则为0。那么,为何美团要一直发力直播电商呢?相较于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而言,美团做直播电商到底欠缺了什么呢?1美团打响防御战当前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不管是传统货架电商,或是直播电商均已失去此前的高增长。以直播电商为例,直播电商的本质就是低价,这种场景对商家来说并不仅仅是为了销售,也有很大品牌营销的诉求。对于商家来说,相比于传统货架电商,受限于其商业模式,直播电商运营成本和运营效率都不具有优势。并且随着当前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内容电商平台,不断升高的投流成本和退货成本,导致商家运营直播电商的货币化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综合来看,目前直播电商已进入到常态化运营阶段。但与之相对的则是,基于本地生活电商杂、乱、多的特点,本地生活电商虽运营多年,但目前不少业态的渗透率依然偏低。据浙商证券的数据显示,2021年家政业、养老服务业的数字化率分别为4.1%和3%,仍处在偏低水平。但拉长周期来看,随着本地生活电商用户心智叠加转化率的共同提高,其变现效率也有望继续提升,进而带动本地生活电商市场空间出现扩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线上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0亿。4万亿的市场规模下,也让今年上半年以来包括抖音、小红书、视频号、阿里、快手、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持续加大在本地生活上的布局。比如说,5月份小红书招募到店餐饮以及服务商,并推出“食”力发店计划。活动期间,商家能以零佣金、零保证金免费入驻,并有平台活动、官方运营、博主对接等扶持政策,目前也有部分商家入驻并开启内测。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后续小红书也将上线团购业务。但需要指出的是,小红书对美团的冲击整体有限。从小红书来本地生活业务来看,由于小红书平台整体强调用户仪式感,因此小红书不管是初期涉水的民宿、酒店、露营等酒旅业务,还是如今拓展的包括网红店、咖啡店等商家,均是和平台用户的这一调性相符合。但坦白来说,仅靠这些商家能否支撑小红书本地生活的大盘仍有待观察。比如说,网红店最大的问题就是门店生命周期偏短。同时,平台用户追求仪式感的背后,也需靠各种滤镜照片所加持。但问题是,这种厚重的“滤镜”和商家的真实情况是否一致呢?若偏差很大的话,不排除后续将出现小红书在种草,大众点评在拔草的可能。而另一大在试水本地生活业务的内容平台视频号,则一直困于内部缺乏电商基的问题。拼多多创始人黄铮曾指出,腾讯做电商失败是因为他们理解电商是流量×转化率=GMV,流量逻辑在今天是无法成功的,腾讯有全中国最大的流量,投了一堆垂直电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腾讯早做成了。从现阶段来看,对美团构成最大冲击的还是抖音。虽然抖音因运力端的不足,外卖业务呈现出高开低走之势,对美团外卖业务整体冲击有限。但在团购业务上,抖音除从美团手中抢走中大型连锁商家外,对美团最大的冲击还是打乱了美团原有的消费群体。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李维告诉螺旋实验室,今年上半年餐饮行业没有等来行业期待的“报复性消费”,反而迎来一波“报复性开店”,甚至在很多城市中原本不被看好的位置,也被不少餐饮小白所拿下。大量餐饮商家的进入,又加之抖音的流量机制和人群机制本身就适合新店曝光和引流。比如说,抖音现有的6亿用户中,跨越不同年龄、地域、性别与兴趣。因此,今年上半年餐饮商家在抖音上拼命开卷,尤其是在人口不具备流动性的下沉市场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比如说,每年夏天作为烧烤、小龙虾、啤酒的消费旺季,今年餐饮商家为迎合抖音低价团购的要求,以及获得更多的客源,纷纷推出“100元5斤小龙虾、啤酒买一送一”“100元7斤小龙虾,啤酒免费饮用”等团购套餐。但因消费者购买这些团购套餐很大一部分就是抱着图便宜的心态,一旦商家下架套餐的话,门店客流量也将迎来断崖式暴跌。因此,为继续抢夺客流量,商家只能继续加码低价团购。但在这种持续性的恶性竞争下,在让消费者愈发养成薅羊毛心态的同时,更打乱了不同餐饮业态对应不同的人群定位,进而对分类较为清晰的美团餐饮类目构成影响。同时,当消费者回流到美团时,也加重了消费者在美团的决策成本,让美团的交易属性有所弱化。2直播之路道阻且长事实上,美团的直播电商业务发展受阻,实则是由多方原因所导致的。从平台侧来看,目前直播电商发展路径如下,平台发展初期通过中心化流量和头部主播的影响力来完成对需求端用户的教育,以及心智的培养。并借助头部主播带货相对客观的数据,吸引更多供给端商家的入驻,进而丰富平台商品的品类。比如说,抖音当年天价签约罗永浩、淘宝直播签约李佳琦等等。之后平台为避免被头部主播所钳制,开始逐渐去中心化流量,并引入大量头部主播。与此同时,商家端和MCN端也会向平台输送大量的中腰部主播和小主播,最终让平台形成“全民带货”的局面。当前抖音和淘宝直播,均是在走这一路线。但由于美团既非娱乐平台,无法像短视频平台那样抢占用户碎片化时间,并且当前美团流量整体以商业化为主,又无法完成前期中心化流量的聚合。这种相对较为封闭的流量,让美团做直播电商难免有些水土不服。从供给侧来看,虽然美团到店业务已覆盖所有一、二线商户,且流量最大,但商家拓展增速已经放缓。并且头部商家多为连锁品牌,私域流量强,目前中小商家与美团合作紧密,包括广告、团购、配送等深度合作。换句话说,美团在中小商家端相较于抖音,更具优势。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小商家对美团的外卖业务整体比较谨慎。在安徽经营一家餐饮夫妻店的老板张强向螺旋实验室表示,在当前中小餐饮商家纷纷追求“降本增效”活下来的背景下,大家其实都在追求人效的最大化。但不管是招人做美团直播,或是打包给第三方服务商。由美团外卖所贡献的团购订单,能否均摊这部分成本呢?而且在外卖场景中,用户最关心的还是外卖的制作过程。但基于他们这种夫妻店的特殊性,大家并不敢轻易直播。其次,类似于大型连锁餐厅能依靠来自全国多地的门店承接直播可能出现的爆单。但对于他们这种夫妻店来说,每日所能接待的客流量毕竟有限。而且直播每日订单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到门店日常的备货计划,造成食材的浪费,增加更多的成本。最后,自己门店所能覆盖的核心人群也只是附近几公里的消费人群,并且这些人群的复购率也相对较高,也没有直播的必要。如张强所言,基于餐饮行业的特殊性,直播电商依靠“货+流量”的放大效应,很难直接复制到美团身上。从需求侧来看,直播电商本身就是兴趣冲动下的产物,这也导致抖音等直播电商平台的退货率整体偏高。但美团当年在完成对大众点评的收购后,历年多年的运营,美团在用户心智已构成出“搜索+工具”的心智,这和京东、淘宝等平台基本类似。换句话说,美团的到店业务和外卖业务,具有较强的消费目的性。需要指出的是,当一个电商平台在用户的心智中已成熟时,短期之内很难被改变。以B站为例,因B站在用户的心智中一直是一个集动画、漫画、游戏的内容平台,其娱乐属性大于购物属性。因此,B站虽一直发力电商业务,但整体表现平平。而且美团前期依靠商家素人直播的方式,也难以建立起平台用户的信任感。从美团自身来看,目前美团首页聚焦了美团大量的核心业务。若后续美团直播业务以类似淘宝直播那样视频流展示,这是否会影响到美团其他业务的收入,进而引发美团内部其他业务团队的不满呢?而且在电商直播前期高投入和低收益的矛盾下,追求“降本增效”的美团,其内部高层后续又有多少时间和耐心来等待这一业务真正成长起来呢?3本地生活,难见赢家虽然目前美团的直播业务仍在持续试水,但结合美团成长起来的路径以及后续本地生活的变化来看,未来本地生活也很难真正跑出赢家。首先,当年美团为抢占商家,要求商家必须要在饿了么和美团二选一。但如今如果美团继续将这套打法继续运营到本地生活业务上,要求商家下架在其他平台的团购套餐,并给到商家各种流量以及返点补贴。一来有监管风险,二来也会降低美团自身的盈利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美团在本地生活业务的核销率仍具有很强的优势。中泰证券方面测算的相关数据表明,推送式团购GMV转换到真正核销的比例仅有50%-60%。但业内人士却反馈,目前美团券码核销率能到80%以上。那么,此时商家又会在美团和其他平台如何抉择呢?其次,本地生活商家的拓展,本身就依靠大量的服务商,但平台又要如何把控好服务商的利益呢?以抖音为例,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在2022年之前,抖音与本地生活服务商有两段“蜜月期”转冷的经历:早先为解决人手不足、城市下沉的问题,抖音在2021年4月正式引入服务商体系。但经测试发现本地生活商业化效果不佳后,除一线城市外抖音本地生活业务全线暂停,大批服务商受到影响。在发现直播电商引入本地生活的商机后,抖音又开始加大对服务商的扶持政策。但在2021年11月本地生活负责人调整,直接影响到平台给服务商的流量返点政策,服务商利润下降后合作意愿也有所降低。更让服务商担心的是,当年美团把服务商辛苦打下的市场进行收回,未来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真正做起来后,又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美团呢?最后,后续本地生活行业也将迎来改变。以餐饮业务为例,李维接着表示,在上半年餐饮行业无序竞争之下,预估今年下半年餐饮行业将迎来一波大的“闭店潮”,能够在本轮价格战存活下来的餐饮门店,不管是大型连锁企业,还是个人的话,都必须得有很强的餐饮运营经验。而这些真正活下来的门店,后续将愈发追求成本的控制,利润以及客群的稳定,差异化口感的打造。在这种背景下,类似于达人探店、达人种草等业务,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后续商家是否会纷纷去“达人化”呢?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商家运营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需同时承担视频拍摄剪辑成本、直播间和视频推流成本、达人探店成本等等。多方成本挤兑之下,未来本地生活商家是否仍愿意继续做抖音低价团购呢?因此,本地生活后续的竞争将不单单是玩法的创新,未来谁愿意为商家,为服务商让利,谁能够更好地把控好团购套餐的品质,谁才可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注:文中张强、李维均为化名)长期征稿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李斌不再“嘴硬”,蔚来开始“服软”

"蔚来换电站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正是蔚来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和服务理念,哪怕是为了维持蔚来车主的优越感和认同感,换电站也必须建下去,蔚来服务可以缩水,却不能彻底消失。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面对着严峻的市场困局,李斌也终于不再“嘴硬”。一直声称蔚来“绝不降价”,但如今还是选择了向市场低头,而被很多蔚来车主看重的免费换电权益,也如预期之中遭到了削减。这样的变化似乎早有伏笔,今年二季度快要结束之时,蔚来才迟迟地交出了一季报,尽管销量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份一季报显然更加刺眼,总营收环比下跌了将近40%,整体毛利率更从去年同期的14.6%暴跌至1.5%,蔚来离负毛利仅有一步之遥了。一季报发布后几天后,蔚来便宣布调整全系新车价格及首任车主用车权益。在李斌看来,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只是这份“深思”,到底是蔚来终于愿意重新审视以营销为核心的“造车策略”,还是选择以牺牲用户利益为代价来换取一点喘息机会呢?1蔚来服务再缩水6月12日,蔚来宣布全系新车售价下调3万元,同时首任车主用车权益将作出调整,包括取消终身免费换电,整车质保期限由10年不限里程调整为6年或15万公里等,但对于已经提车的用户,包括终身免费换电在内的首任车主用车权益则保持不变。随后,李斌也对此次调整做出回应,其表示现在是最合适的发布(调整)时机,肯定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没法做到每个人都满意,更称内部团队就如何调整一直讨论到发布当天的凌晨3点。李斌的这份声明似乎谦逊多了,还记得今年4月,蔚来ES7车主因不满新款ES6售价比ES7更低,配置却更高,所以集体向蔚来申请赔偿,当时李斌的回应就非常硬气,他表示“该恨蔚来就恨蔚来,但不会有补偿”。当然,这已经不是蔚来首次尝试在用户权益上“动刀”了,4月上旬,蔚来直接宣布对部分车型的首任车主取消免费家充桩、调整每月免费换电次数等。可以看出,蔚来对于持续下滑的销量已经感到越来越着急,因此试图通过调整车主权益来刺激用户购买,但从月交付量来看,这一政策出来以后,蔚来5月的销量跟4月一样,仍然徘徊在6000多辆左右,不仅无法提振销量,反而引来了大批潜在消费者的不满。而蔚来跟潜在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在5月ES6正式上市之后,更是变得越发明显。新款ES5的起售价虽然比老款降低了1.8万元,但大部分新的亮眼配置都要后期付费选装,连车漆和轮毂也有多种付费版本,最高车价可达52万元,外界纷纷质疑这是“明降暗涨”。因此,此次蔚来车价与权益同时调整,与其说是单纯为了促销走量,倒不如说是为了合理缩减车主权益,尽量降低调整权益对潜在消费者的影响,就像房子降价了,但也从精装变成毛坯,这样新老业主也更容易接受。2高端定位岌岌可危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蔚来车主愿意放弃原有权益,还能换更多的优惠。蔚来销售算了一笔账,如果车主愿意放弃旧车无限次换电的权益,同时再买一台新车的话,最高可以减免8万元。虽然,这一折扣是用权益换回来的,但这一降价幅度绝对称得上是新能源车之冠。而且,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直困扰着蔚来的成本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换电站。回到新能源车刚起步之时,彼时还是“蔚小理”三分天下,消费者仍对电车有着深刻的里程焦虑,如何打破这一焦虑让第一批车主愿意尝鲜,理想选择的是增程式路线,小鹏选择的是自建和合作充电桩,而蔚来选的则是换电模式。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充电桩的规模配套和充电速度已经越发成熟,小鹏模式也成了大多数新能源车企的选择,毕竟在这一模式下,除了特斯拉充电桩外,所有车企都能共享充电设备,再加上电池里程不断增加,里程焦虑已经不是影响用户购车的第一考虑因素了。如此之下,理想和蔚来反倒成了特立独行的一对异类。但对理想来说,增程式路线本就可充电可加油,根本就不存在里程焦虑,反而是蔚来因为换电模式而越陷越深。一开始,蔚来的“免费换电模式”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尽管一开始蔚来换电站的数量还没有那么多,但其描绘的未来是让换电跟加油一样轻松,变相也让蔚来车主获得了独有的品牌体验,这也让蔚来在初期积累用户订单时获得了更多的“势能”。但换电站建设的巨大成本,已经让蔚来越来越吃不消了。据协鑫能科的公告显示,单个换电站的投资为260.72万元,相较之下,投资一个充电站的成本大约只需要80万元。而李斌曾表示2023年蔚来要建设1000个换电站,即便按一个换电站200万成本算,这笔投资也高达20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蔚来的毛利润仅有1.62亿元。况且,投资这么庞大的换电站,暂时还不能带来收益。蔚来换电站目前只能为蔚来车主提供服务,蔚来能源高级副总裁沈斐曾透露,蔚来换电站日均有35单左右,如果一天能实现50-60单,就接近盈亏平衡,也就是说当前远还没有到能赚钱的阶段。如果说蔚来保持当下的换电站数量,配合不断增长的蔚来汽车规模,换电站是有机会等到营收平衡,甚至盈利,但问题是李斌开口就还要建1000个换电站,那么营收平衡更是遥遥无期。如此规划的背后,恐怕是“蔚来式”服务的压力,曾有网友表示蔚来换电站在上下班高峰期需要等待大半个小时才能换好电,所耗时间跟充电其实已经差别不大,这意味着蔚来换电站在部分区域仍存在密度不够的问题。蔚来想要提升服务体验,就还需要建站,但问题是空闲时间的人力、租金成本,又该怎么平衡呢?难怪沈斐也不得不媒体表示,蔚来并不在意在换电站上的投入是否能够转化为盈利,仅仅以用户体验和体系化效率作为决策方针。但沈斐的此番发言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言不由衷,其实已经无法判断了。毕竟蔚来换电站已经是一辆停不下来的汽车,如果刹停,蔚来之前的付出就会付诸流水,再讨论充电桩和换电站哪个解决方案更优,也已经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蔚来换电站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正是蔚来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和服务理念,哪怕是为了维持蔚来车主的优越感和认同感,换电站也必须建下去,蔚来服务可以缩水,却不能彻底消失。3要销量更要利润但是,换电站作为用户的增值服务,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会由用户买单。因此,蔚来此次降价并调整权益,也可以看成是通过换电等方式降低购买门槛和使用成本,给消费者多一个选择,同时也希望降低起售门槛能带来销量的增长。回看蔚来一季度的数据,其实在汽车销售这块,蔚来还是略微盈利的,只是汽车销售收入也环比下降了近4成,从交付量来看就非常明显,蔚来已经连续两月销售量低于7000台,跟李斌此前表示每月交付3万台的目标相差甚远。但更严峻的是,在其它销售这块,包括附件销售、维修保养、汽车金融、二手车及能源解决方案等,蔚来是亏钱的,本就为数不多的利润还要填这个坑,这意味着除了卖车以外,蔚来暂时还没找到其它更高效率的盈利方式。对于汽车销售收入大幅下滑,蔚来表示是由于减价清老款车型所导致,但汽车收入放缓已经将蔚来推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蔚来今年一季度的整体毛利率仅有1.5%,缺乏销售规模就无法摊分公司庞大的研发、营销投入。因此,在整个市场都在通过“价格战”吸引潜在用户的时候,即便是曾经高喊着“绝不参加价格战”的李斌,如今也只能乖乖向现实服软了。李斌也承认,面对购车权益的缩减和补贴政策的影响,蔚来确实有一部分用户因为价格竞争流向了其他品牌。当下,蔚来已经举起了两把大刀,一把砍向价格,一把砍向权益,结合蔚来将要推出售价更低的阿尔卑斯品牌(市场估计售价为20-30万元)来看,蔚来当下调整产品体系,也是主动适应市场的举动。李斌曾表示,阿尔卑斯会跟蔚来共用换电站,不排除在其它服务方面,阿尔卑斯会是“低配版”的蔚来,无论是阿尔卑斯还是蔚来,如果要继续将“服务”作为品牌核心,所要面临的成本压力都是巨大的。因此,蔚来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权益调整,一边调整售价,一边逐渐稀释权益,借此来尽量降低蔚来服务“缩水”对品牌所带来的影响,长远来看更有利于产品体系的重塑。李斌表示,非常有信心在下半年完成2万辆的平均月销量,虽然比当初3万辆的目标少了一点,但纵观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和蔚来的销售现状,这恐怕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目标。不过,从推出中低端品牌阿尔卑斯,再到渐进式调整用户权益,蔚来或许已经意识到要从根源来重新调整品牌价值,但蔚来能否从此翻身,也要看李斌这一次变革和调整有多大的决心。长期征稿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这届网约车,一天接不到10单

"虽然也不排除部分网约车从业者是因为岗位自由度和工作环境而加入到其中,但是在并不赚钱的行业现状面前,很难让人再找到坚持的理由。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继外卖骑手之后,另一个热门的灵活就业岗位——网约车司机,也开始出现了人多单少、从业者饱和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春节之后,就已经有珠海、济南、温州、东莞、遂宁等地的交通主管部门发出提示,称当地的网约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提醒从业者谨慎入场。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长沙和三亚两地更是直接发出通知,将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待当地的运力评估完成之后,再适时恢复相关业务办理。想成为网约车司机的就业者被关闭了大门,而一些“老司机”的生意也并不好做,据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在今年4月发布的消息称,该市共有注册网约车17800辆,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的驾驶员近36000人,但单车日均接单量却不足10单。相比较以往动辄日日爆单,月入过万的场面,网约车司机们的从业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作为被互联网深刻改造过的行业,司机师傅们似乎也很难找到应对之法。1持证网约车司机超500万从大的市场环境来说,在过去几年中,网约车司机可能是增长最快的就业岗位,甚至每年新入行的人员能够达到百万级别。按照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数量计算,2020年时,这一数字是289.1万,对应的则是3.65亿网约车用户,到了2022年底,从业者攀升到了509万,但用户则仅仅上升到了4.37亿。如果按照滴滴出行公布的数据,这一从业群体的数量还要更加庞大,2021年3月,滴滴平台的年活跃司机为1300万名,而到了今年3月,已经激增至1900万名。而从短期来看,近三年疫情的冲击,导致新增灵活就业人数变多,加之每年的春季,又是找工作和跳槽的“旺季”,大量人员的涌入,使得网约车司机这一岗位变得极度饱和。今年1到4月,全国共新核发了网约车驾驶员证31.6万本,其中仅4月份就新发了17.7万本。而面对纷至沓来的从业者,网约车这个赛道却并没有因为更多司机的到来而产生太大的增量,提供服务的人多了,享受服务的人却还是以前的那批人,这也是为何如今网约车行业景气程度降低的重要原因。据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市共有77.3%的网约出租车每天接单不足10单;而那些日均订单超过10单的网约车中,单车日均营收也不过在260元左右。这260元的营收,刨去平台抽成、燃料费以及车辆损耗,网约车从业者实际到手的收入可能只有4000-5000元。如果是租赁车辆从事网约车业务的人员,这一收入水平可能还会更低。虽然也不排除部分网约车从业者是因为岗位自由度和工作环境而加入到其中,但是在并不赚钱的行业现状面前,很难让人再找到坚持的理由。然而更无奈的是,已经有不少就业人员将网约车司机视作最后的退路,但如今“退路”的收入也不再乐观,这批人还能去往何处呢?2互联网巨头不灵了?一边是网约车司机“僧多粥少”,另一边却是不断有互联网巨头要进军网约车赛道,近几年来,美团、高德、百度、腾讯、华为等纷纷开辟了自家的打车平台,那为何这些新进入局的巨头们,没有给网约车司机群体带来更多的增益呢。从产品形态上来看,目前在滴滴基本盘稳固的情况下,近些年兴起的网约车平台大多都采取的是聚合打车模式,后端的运力池几乎是全行业共享,只不过是前端的流量入口由各自的APP或小程序把持。以近两年增长较为迅速的高德出行为例,其主要的运力池资源均来自外部合作的网约车平台其内部称之为“一环”和“二环”,“一环”包括滴滴、T3
2023年6月6日
其他

时隔三年再访华,马斯克野心很大

"如果说上海建立的第一家超级工厂实现了电动汽车的国产化,那么如今第二座超级工厂的落子,则是为了实现储能产品的中国化。作者丨贺辉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几乎很少有外国企业家像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一样,一场访华之行贯穿了政、商两届,其行程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边是与中国政界积极互动,一边又在和商业风云人物低调见面。就在马斯克抵京当天下午,网络平台便流传出一张他与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会面照片。二人并肩而行,亲密交流。有业内人士猜测,二人很可能在商谈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储能电芯供应、动力电池供应等相关事宜。那么,马斯克抵达中国,一连串行动的背后究竟透露出哪些信号?1马斯克意在全球储能每当提起特斯拉,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新能源汽车。但特斯拉对自身的定义则是致力于提供综合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促进世界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尤其在今年3月公布的“秘密宏图”第三章中,特斯拉提出了“让地球走向完全可持续能源之路”的命题,并将目标设定为全面转向可持续能源,计划2050年前实现能源100%可持续,其发展全球储能产业链的野心昭然若揭。马斯克的野心也充分体现在特斯拉的发展脉络之中。2015年,特斯拉发布针对家庭的小型储能系统Powerwall,以及针对中小型工商业用户的Powerpack。2016年,特斯拉计划收购光伏组件生产商和安装商SolarCity,将业务布局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在特斯拉收购声明中可以看出,他们希望借由对新能源的收购,从而通过储能设备,让汽车则以高效、可持续的方式来使用能源。这笔收购正式完成之后,特斯拉命名从“Tesla
2023年6月1日
其他

微信“亲儿子”,参战6.18

"在腾讯星罗棋布的业务版图中,究竟将视频号电商置于何种位置,又会不会投入更多资源来扶持电商业态,这将直接决定视频号电商能够成长到一个怎样的高度。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作为疫情之后的首个电商大促节点,今年的6.18注定又是一场惨烈的战斗。“猫拼狗”之间的战事依然胶着,阿里启动“1+6+N”变革的背景之下,淘宝天猫商业将首次以独立的业务集团身份迎接大促战事;京东徐雷宣布退休之后,新晋CEO徐冉也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而拼多多在今年经历了规模空前的“炸店”风波,自然也希望通过电商大促活动,重新修复与商家之间的紧张关系。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也同样不会放过6.18这种自带流量的话题,对于商家端的各种扶持政策早早就已经通知到位,对于用户端也同样给出了真金白银的红包礼遇。不过在参战的各方势力中,视频号的动向,尽管电商基础稍显薄弱,但作为微信的“亲儿子”、腾讯“全村的希望”,没有人会质疑视频号的增长潜力,何况自去年首次参加6.18之后,近一年来视频号电商已经初露峥嵘。1视频号磨刀霍霍去年是视频号首次加入“6.18”战局,虽然官方的宣传声量并不大,但从不少亲自下场的品牌方来看,商家侧对于视频号还是抱有一定期待的。从产品形态上来说,视频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只能被视作微信生态内的一个功能性组件,但也正是由于其和微信的原生关系,使得众多想要通过私域运营提升GMV的商家,将其视为了下一个电商玩家的必争之地。据今年视频号发布的6.18激励政策来看,其仍旧鼓励商家加大对于视频号直播的投入,并承诺平台内所有商家的技术服务费率将减至1%,大幅让利商家。同时,商家完成一定规模的销售额还可获得额外激励。除了推出6.18激励政策之外,螺旋实验室还了解到,视频号在近期对于平台功能也进行了诸多完善,5月23日,视频号正式上线了视频号带货团队客服功能;5月29日,视频号又发布公告称修订了橱窗评分规则。如果说之前视频号密集上线评论区广告分成、原创内容分成等激励政策,是为了帮助平台吸引更多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入驻,那么现在在电商板块的投入,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打造交易闭环。用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的话来说:“(视频号直播电商)循序渐进,先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并在用户体验和商家回报率之间达到最优平衡。”自去年马化腾在内部员工大会上,将视频号称为“全场的希望”之后,外界对于视频号的关注度便陡然提升了一个档次。腾讯曾不止一次的亲自下场,推出多款短视频APP冲击“抖快”格局,但都无功而返。最终还得是微信的“亲儿子”视频号挑起大梁,不仅完成了抢夺短视频用户的任务,并极有可能在直播电商领域也有所作为。根据去年6月的数据显示,视频号如今的月活已经达到了8亿,超越抖音的6.8亿,已经成为了短视频领域的新王。2缺乏一面电商旗帜在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产品字典里,谨慎和克制这两个词贯穿始终,这两点也被深刻烙印在视频号的基因之中。视频号直到去年才正式开始商业化尝试,而且并没有选择高举高打的方式,尤其在内容和产品功能层面,均是以“稳”字当头。作为一个国民级平台,微信选择这种发展策略也并不意外,由于承载的用户太多,一个小小的产品改动可能就会引发想象不到的后果,如果因此招致监管处罚,那么显然不利于微信乃至腾讯日后的长远发展。这其实也不难解释,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以“百亿补贴”吸引终端消费者,甚至连抖音都推出了“9块9特价特卖”频道,视频号却不紧不慢,依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产品功能上。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视频号的平稳前进,但是却无法让视频号短期内建立起出圈的内容生态,在官方不愿意亲自下场的情况下,视频号一直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现象级主播。从早期淘宝的李佳琦,到后来快手的辛巴,抖音的罗永浩,甚至于如今小红书都有了董洁、章小蕙这样的代表主播,但视频号却空有8亿用户,仍找不出一个能够扛起大旗的超级主播。或许也是意识到了这块存在的短板,视频号也试图从站外引入更多已经成名的头部主播。今年4月,腾讯产业投资基金的全资子公司林芝腾讯入股了东方甄选的全资母公司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9.99%。不过,头部主播跨平台直播能够产生的作用毕竟有限,此前交个朋友、东方甄选等头部直播电商机构也尝试过进入淘宝直播或视频号直播,但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视频号的直播受众对比抖音、快手来说,年龄段要更大一些,这也就决定了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产品喜好会有不同,甚至于直播话术都需要做出改动,直接生搬硬套其他平台的经验,往往在视频号很难拿到结果。3腾讯会加大投入吗在今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视频号直播团队曾公布过一组数据:2022年,视频号直播带货销售额同比增长8倍,平台公域购买转化率同比增长100%。虽然增长喜人,但考虑到并未公布真实的成交基数,所以仍无法推断出如今的视频号直播电商,到底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在腾讯的多次财报会议中,虽然视频号被多次提及,但是视频号电商的出现频率却并不高。2023年第一季度的腾讯财报会议上,腾讯高管重点谈及的是视频号广告收入贡献,称其表现已超越了小程序与公众号,原因在于视频号广告储备量较大,而且每千次曝光收入高。这也不免使很多电商玩家产生观望心态,在腾讯星罗棋布的业务版图中,究竟将视频号电商置于何种位置,又会不会投入更多资源来扶持电商业态,这将直接决定视频号电商能够成长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另一个直观的数字是,目前视频号团队整体只有不到千人,专门的直播电商团队成立也不到两年,虽然有上千家外部服务商在辅助做商家入驻及运营工作,但并没有看出腾讯对此方面业务有太多真金白银式的内容。作为对比,2019年-2021年间,腾讯为了重启微视,向其投入了超过100亿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腾讯在去年卸下了京东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与拼多多长达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也已经于今年2月到期,从战略时机上来看,现阶段发展自家的电商业务有较为充足的理由。无论是6.18还是双11,对于每一个有着电商梦的平台企业,都是必须躬身入局的战场。视频号想要在直播电商领域有所建树,继续在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做出更多成绩,或许才更能担得起“全村的希望”。长期征稿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杀比亚迪八百,长城却自损一千?

"在一番口舌大战后,似乎两家车企都暂时没讨到什么好处,长城在两个交易日内累计跌了超过10%,而比亚迪则也跌了5%左右,率先挑起战事的长城,反而跌得更多。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越是尖锐的对决,往往越不需要过多的铺垫,就在汽车市场越来越卷的时候,长城汽车一则举报信直接将比亚迪和自己送上了风口浪尖,两大国产汽车巨头的矛盾也就此浮上水面。近日,长城汽车发布了一则官方声明,称长城汽车已于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董明珠将失去的,不只是格力手机

"回过头来看,格力的多元化之路走通了吗?如果从对公司营收的贡献度出发,还远远谈不上。甚至除空调之外,格力的其余业务均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已经年近七旬的董明珠,今年的商业征途并不算顺利。一手想要培养成“接班人”的孟羽童黯然离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格力手机也徘徊在了关停边缘。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格力电器在2019年搬迁至深圳的手机核心团队已经解散,未来也将不会再继续做手机。虽然格力官方回应手机研发仍在继续,但面对不断内卷的手机市场格力已有一年多未发布新机,似乎并非业务重点。截止到目前,格力手机官网已经无法打开,官方微信公众号更是在2020年4月就已停止更新。1八年手机梦,一朝梦碎?据了解,深圳的手机业务核心团队包括研发、测试等多个部门,高光时近百人的团队到了去年年中便只剩40人左右,现在更是全部解散。虽然格力官方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TOSOT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你的ofo押金,可能请美国人免费喝了咖啡

"不少人也将同样创业失败的罗永浩与戴威进行对比,罗永浩欠钱却兢兢业业通过直播赚钱还债,为何戴威却能安然地置身事外?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一年又一年,那些等待ofo小黄车退还押金的用户,还是没能拿到钱。但ofo的创始人戴威,却已经开始重启人生,在大洋彼岸继续创业了。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2月,戴威在美国打造了一个名为About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徐雷还想走老路,刘强东直接换新人

"在刘强东的角度来看,新对手拼多多和抖音,在过去两年凭借超高性价比获得了巨大的增长,反观京东在两者的夹击之下,零售规模几乎毫无起色,刘强东着急什么,已经非常明显了。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去年,京东CEO徐雷还在感叹,2022年是京东19年来最艰难的一次“618”,但今年徐雷却不必再为之烦神,因为就在618前夕,他“退休”了。5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原CEO徐雷因个人原因将退休,原CFO许冉将升任CEO,并向京东集团董事会及主席刘强东先生汇报。此后,徐雷也在朋友圈回应表示感谢,同时配了一首美国摇滚乐队Bon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蔚来车主,集体失宠

"销量跑不动的情况下,削减用户权益似乎是止损的最好方式,对此,李斌甚至坦言,做好了用户购买意愿降低的准备。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在国内的科技互联网圈子里,有两家企业的会员体系运营是公认的教科书级别,一家是瑞幸咖啡,另一家就是蔚来汽车。蔚来汽车的会员体系,不仅被很多车企同行学习借鉴,也曾被创始人李斌极度看重。但是面对如今企业亏损承压的局面,蔚来的车主会员们,过得似乎没有以前滋润了。近一段时间,蔚来又出圈了,但却不是因为自家的车,而是周边产品。有网友发现,在蔚来汽车的APP和小程序商城上出现了一款沙发坐凳,最高售价竟然高达23000元。虽然这个坐凳号称拿下了5项国际大奖,但买一个坐凳的价格都能买下一整套沙发,省点的都能装下一整套全屋定制,蔚来这“天价周边”真的不是在割韭菜吗?1天价周边收割车主?在大众看来,一款产品贵,那必须得有贵的道理,比如是知名设计师的作品,又或者是高质量材质,以及拥有黑科技元素等等。只是从官网介绍来看,蔚来的这款坐凳除了拿下多项设计大奖之外,材质是从回收的汽车座椅材质巴斯夫皮打造的,也没有什么黑科技,却卖出如此高的价格,只能说“懂的人都懂”。这一产品推出后,网友直接留言“建议蔚来先把自家汽车的座驾设计好”,因为在2021年时,蔚来汽车就曾被车主投诉因为座椅存在设计缺陷,导致车主出现腰疼、手指发麻等问题。后来,蔚来对此回应,表示蔚来汽车的座椅设计偏运动取向,并非是设计问题,但可以为车主提供有偿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自家的汽车座椅都没设计明白,蔚来却花2年时间跨界打造一个坐凳,主要还是因为真有粉丝愿意买单。早在2018年,蔚来就成立原创生活方式品牌NIO
2023年5月4日
其他

傲慢知乎,何以沦为“UC震惊部”?

"知乎创始人周源曾经在知乎成立十周年时表示:知乎旗帜鲜明地捍卫科学理性,推崇独立思考,反对愚昧反智,打击嘲讽谩骂。但是在这次的“李玉刚标题党”事件中,却让人看到了一味追逐流量下的动作变形。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尽管“UC震惊部”已经随着UC浏览器的式微淡出江湖,但在中文互联网的世界里,却并不乏后继者,比如曾经高高在上的知乎。4月27日,一则有关歌手李玉刚的消息突然引发热议并登上热搜第一,事件起因来源于知乎的一则推送消息,标题中赫然写着“李玉刚跳河自尽的前因后果”,乍一看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实际上内容写的则是李玉刚成名前的往事。对于这样的“标题党”内容,连当事人李玉刚也只能无奈回应:电影尚未杀青,还没到宣传期呢?这种刻意制造联想甚至引发恐慌的内容推送形式,曾经因UC新闻的广泛使用而形成了“震惊部”的互联网热梗,甚至一度被各大信息流资讯平台视为流量密码。但近几年随着自媒体平台对于标题党的大力整治,已经不再是行业主流。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曾经不屑于信息流资讯平台为伍,自诩为“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坚定的排异性”的知乎,却接过了UC震惊部的衣钵,在追求流量的道路上蒙眼狂奔。1变了味的知乎在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知乎质量越来越差,经常贩卖焦虑,推送各种挑起社会矛盾的问题以及各种广告,即使拒绝推送依然如此?”评论区一位用户的回答一针见血:你真把知乎当成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地方了?知乎不就是一个吸引流量的商业平台?从商业逻辑来看,平台吸引流量是基因使然,没有流量便没有生存的根基,尤其是对于一个内容平台而言更为重要。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知乎2022财年公司实现营收36.05亿元,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付费会员、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和职业培训,虽然同比增长了21.8%,但净亏损仍有15.78亿元。严峻的盈利压力使得知乎对于流量的渴望与日俱增,这一点直接反映成为产品侧的诸多改动,比如曾经知乎的推送大多为平台内的优质回答内容,但近两年也开始向资讯平台靠拢,紧跟时事热点推送相关新闻报道。知乎创始人周源曾经在知乎成立十周年时表示:知乎旗帜鲜明地捍卫科学理性,推崇独立思考,反对愚昧反智,打击嘲讽谩骂。但是在这次的“李玉刚标题党”事件中,却让人看到了一味追逐流量下的动作变形。平台追求流量其实无可厚非,但是从实现路径上来看,知乎似乎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曾经一度以聚集高净值用户和输出高质量内容著称的知乎,开始变得和信息流平台一样,甚至还把信息流平台踩过的坑又重新踩了一遍。2018年,百度百家号曾闹过类似的乌龙,某作者发布文章时恶意配黑白照及暗示明星吴京逝世的标题,随后该文章被百度APP首页推荐,使得吴京不得不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回复“健在”报平安。这种标题党的内容随即引来不少网友的怒批,百家号官方客服出面道歉,事件最后以原文章删除和作者被永久封禁而告终。2商业化的平衡知乎曾经是不屑于和信息流平台为伍的,2017年,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花重金挖角知乎大V,知乎联创张亮在得知某位知乎作者“跳槽”之后表示:“太好了,赶紧让他走。他以为中国就300个写作的人”。但是随着2021年4月成功在美股上市,资本化运作的知乎不得不要想办法解决盈利难题,在商业化和内容质量的天平上,知乎始终难以找到平衡点。在这次的“李玉刚标题党”事件之前,知乎的内容实际上已经有过风险预警,今年1月,一位知乎匿名网友在回答中称,自己被江西萍乡女友一家索要“1888万彩礼”,因为文章内容充满各种离奇翻转的戏码,故而引发出圈效应。但后经查实,该内容系凭空虚构,知乎宣布将永久封禁原作者账号。对于平台内容的粗放式管控,不仅源于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还基于另一个扎心的现实,那就是优质的创作者越来越少。和B站类似,早期的创作者也大多是“为爱发电”,但这种创作形式毕竟无法支撑长期稳定的内容输出。在其他平台的内容创作者都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知乎能够提供的变现手段却十分有限,愿意留下来的优质作者也越来越少。为了填补内容上的空缺,知乎启动了另一种内容采买形式,那就是引入了大量的网文小说。这些网文内容混杂在各类回答之中,同时又穿插着虐恋、猎奇、惊悚等吸引眼球的桥段,不仅能够提升平台的用户停留时长,还可以为知乎的“盐选会员”吸引付费用户。去年7月,知乎宣布月均付费会员数突1000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王健林三过IPO而不能入

"在内部高管会上,王健林表示,公司要全线转变战略策略,万达投资不再拿地,商管也要停一停。但一切都按下暂停键的话,王健林是否已备好了后手呢?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在万达近期的一次集团高层会议上,王健林对于当前企业遇到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万达不会躺平,更不会破产。这次集团高层会议传递出的另外一个信息,则是确认了万达商管的上市再次遇到了阶段性困难。在王健林通过内部讲话回应之前,市场对于万达的危机已经有所察觉。最初是万达商管旗下的一家公司被传旗下所有信托借款将寻求展期,随后万达商管旗下的美元债价格也出现持续下跌。目前来看,万达商管第三次提交的招股书会在4月26日左右失效,三次冲击不成,万达商管的IPO之路显得愈发迷茫,如果无法登陆资本市场,王健林还有退路吗?1万达商管上市再遇挫2016年,因股价长期低迷等原因,万达商业最终选择在港股私有化退市。此后,万达商管就踏上了漫长的“上市路”,分别在2021年10月21日、2022年4月22日、2022年10月25日,先后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三次均以“失效”告终。事实上,冲击上市一直是万达商管的重要目标之一,在2021年和2022年的年会中,王健林都表达了万达商管必须上市的决心。一方面是来自王健林对万达商管业绩的自信。去年,万达光收租就超过了500亿元,尽管市场低迷,但万达的租金收益仍同比增长8%,商铺出租率高达98%。另一方面,万达好不容易在地产暴雷潮存活下来,万达商管的轻资产模式自然也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带领万达走更长远的路。但是,即便纸面实力并不差,万达商管为何至今仍未上市成功?一方面,是万达商管优秀的业绩被质疑注水。今年3月,一位自称在万达工作两年多的员工,在网络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说说2023年的万达商业》的文章,并指出万达商管旗下商户业绩、出租率、客流等数据都存在严重造假。比如在万达商管2022年的年报中,其表示商铺出租率为98.7%,租金收缴率100%。但这位员工却表示,过去两年的市场环境并不好,不少商户都要求退租,但管理层却提出租费收缴率100%、招商率100%等苛刻指标,下面的员工只能被迫“造假”。目前,这篇文章已被删除,万达也并没有出面回应此事,但结合过去两年商业市场严重缺乏线下人流的情况来看,要达到将近100%的出租率,似乎真的颇有难度。另一方面,万达商管上市难的症结,还在于关联交易。诚然,万达商管是一家轻资产企业,但其母公司万达集团可是实打实的重资产,在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体系之下,一旦万达集团出现问题,万达商管也难以独善其身。而且,为了修饰出租率等业绩,母公司也可能通过租赁等方式为万达商管“输血”,业内人士认为,用这种伪轻资产结构申请上市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2对赌成达摩克利之剑尽管如此,万达商管的上市步伐却不曾停歇。回顾过去两次递交招股书,均是这边文件刚失效,万达商管就会在几天后马上更新招股书。除了为万达商管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之外,核心原因还是万达内外交困的债务压力。首先,是悬在万达头上的对赌协议。2021年,大连万达商业曾和碧桂园物业、蚂蚁、腾讯等22家机构投资人签订了股份转让和对赌协议。对赌内容有两项,一是2021年-2023年,万达商管业绩要达标;二是万达商管要于2023年底上市,如果对赌失败,万达就要零对价转让股份或者用现金补偿。第一条对赌,万达在第一年就失败了。不过,在万达商管的招股书中,公司表示完成了对赌要求,所以也有可能是万达做出了一定的补偿,这条对赌才被轻轻带过。而第二条对赌,万达还剩下半年的时间来完成,失败的话,万达就要回购投资者手中股份,根据申报材料披露,股权回购款将高达300亿元。那么,如果上市不成功,万达还有能力实现回购吗?据申报材料显示,万达近三年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大额为负,而截至2022年三季度,万达账面上的现金等价物仅有约325亿,要是都拿去回购股权,万达恐怕将无法继续经营了。此外,万达商管还有不少外债,截至三季度为止,万达商管近3000亿负债,其中短期负债约有285亿元。据媒体报道,万达商管有三笔加起来达13亿美元的离岸贷款,也是其能否在5月成功上市的赌注之一,不过目前这三笔贷款已经推迟至今年11月30日,但压力还在。不难看出,外部债务和内在经营压力,是王健林必须孤注一掷寻求上市的原因,虽然万达通过轻资产转型逃过了地产行业的低谷期,但万一万达商管上市失败,300亿元的对赌压力,恐怕将带来巨大压力。3文旅是最后底牌?为了维持公司运转并推进上市,王健林其实也走起了黄光裕的老路,通过发债、减持等方式来为万达系筹钱。今年1-2月,大连万达商管相继发行两笔合计7亿美元的境外债,息票率高达11%;3月,万达商管表示拟发行20亿元的银行间债券,并表示已经联系到部分锚定投资者;同一时间,万达还拟发行一笔60亿元的公司债。此外,王健林还通过减持万达旗下股票套现近10亿元;而在更早前的3月,万达文化已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万达电影,套现约5.8亿元,解释口径则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和“用于偿还部分股票质押贷款,降低质押风险”。可见,在万达商管上市一事仍未尘埃落定之前,王健林仍竭尽全力保障万达这艘巨轮的正常运转,并积极兑付相关债券,确保万达不会“暴雷”。据悉,在内部高管会上,王健林表示,公司要全线转变战略策略,万达投资不再拿地,商管也要停一停。但一切都按下暂停键的话,王健林是否已备好了后手呢?目前来看,曾经被王健林“壮士断臂”的万达文旅,似乎有再次回归的势头。除了斥巨资在卡塔尔世界杯上高调亮相之外,今年以来,王健林还亲自带队在全国勘察文旅项目。万达目前已经公开的合作信息包括,跟张家界旅游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开发大庸古城项目;与四川德阳签约三星湖文旅项目;与河南洛阳、贵州黄果树风景区等密切洽谈合作等。文旅会不会是王健林未雨绸缪的一张底牌,从行业现状来看,文旅的增量和前景都值得一赌。一方面,三年疫情之后,国内压抑已久的旅游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就以今年五一假期的旅游数据为例,多地酒店涨价3-5倍,多个旅游平台的订单量都出现2倍左右的同比增长。而且,从万达与多个旅游景区的合作模式来看,目前万达文旅的项目不再是“无中生有”,而是选择与大流量IP或优质文旅资源合作,基于自身能力,输出轻资产运营和管理模式,帮助一些传统景区提高配套服务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王健林似乎想再次抄底。不过,纵然是轻资产投入,万达文旅项目的输出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在万达集团债务、对赌等问题仍悬而未决之前,文旅项目能否赶上好时机,恐怕真的要看王健林还有多少“钞能力”了。长期征稿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车企公关,毁于话多

"回顾宝马MINI最开始的回应,已经做出了道歉和承诺整改的表态,静待风波平息应该是个明智的做法,但偏偏又自觉委屈,想要继续为自己辩白,但在汹涌的舆情面前,哪里还容得下解释的空间?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每一届的上海车展,似乎总有一些汽车以外的事件引发关注,2021年那位站在特斯拉车顶维权的女车主还让人记忆犹新,今年宝马MINI的冰淇淋又迅速引爆了大众舆论。车企遇到这样突发的负面事件,如何通过公关手段挽回企业形象,也是不少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不过让人遗憾的是,今年宝马MINI的后续回应堪称灾难级的表演,不仅没能平息公众的怒火,反而使自身更加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随着大众消费的升级和新能源车市场的火热,汽车行业近几年的关注度得到了空前提升,而以传播视角来看,大众对于车企的关注也不仅仅局限于汽车产品本身,品牌方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在新媒体时代被反复曝光,所引发的大众情绪也往往呈几何式递增。回顾这一次宝马MINI的大型公关灾难现场,似乎是精准的把前人踩过的坑又踩了一遍,而经此一役,不知道又有多少品牌能够真正从中汲取经验教训。1公关毁于话多宝马MINI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因为一杯小小的冰淇淋,就让整个品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本来免费发放冰淇淋这一做法,可以称得上是暖心之举和精巧营销,但在执行过程中的区别对待,让原本正常的营销手段变成了自毁长城。“冰淇淋事件”发酵之后,宝马欧股股价下跌超过3%,每股下跌3.38欧元,以6.55亿股本计算,21.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3亿元)的市值一夜之间蒸发。本次上海车展,宝马不可谓不重视,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率领了半个董事会的成员跨洋来到中国,甚至在展会现场打出了“宝马家在中国”的宣传语,但如今的糟糕场面,却让这些集团高管们在中国如坐针毡。在宝马针对此事的后续回应中,也并没有展现出大企业应有的公关实力。本来立正挨打,端正态度道歉就完了,偏偏宝马官方还画蛇添足,试图想要解释清楚来龙去脉,结果是越描越黑,越回应越被骂得厉害。宝马MINI官方账号在后续回应中表示,“事实上,除了每天300份的发放外,我们还预留了非常少的一部分给我们现场非常辛苦的同事,大家视频里看到的4-5个‘老外’就是同事,他们佩戴了员工胸牌”。这样牵强的理由无疑会牵扯住更多的质疑,能否自圆其说暂且不论,在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刻,品牌方再度发声本身就是极其危险的举动,大批网友本来还找不到宣泄不满的出口,这则声明一出来,各大社交平台就又有了新的话题热度。其实回顾宝马MINI最开始的回应,已经做出了道歉和承诺整改的表态,静待风波平息应该是个明智的做法,但偏偏又自觉委屈,想要继续为自己辩白,但在汹涌的舆情面前,哪里还容得下解释的空间?2不止宝马踩坑回顾近几年各大车企所遭遇过的重大舆情事件,似乎都容易落入越解释越招骂的怪圈,明明只有道歉这一种解法,偏偏又不信邪的想要尝试其它昏招。2022年6月,两名蔚来试车员在试驾汽车时,从上海创新港蔚来汽车总部5楼冲出坠落,经抢救无效后不幸身亡。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关注,但蔚来随后发布的回应声明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公众不满的焦点在于,蔚来在回应声明的最后加上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起意外事故,与车辆本身没有关系”,这句后被网友们评价为“凸显了资本的冷血”。或许是意识到了措辞的不妥,蔚来随后又再次发布了事件声明,删去了最后一句话,但已经是欲盖弥彰。本身发生这样的意外事故,发布致歉声明是常规操作,偏偏还想顾及一下车辆安全问题,最后的结果就是说得越多越做错。同样“话多”的还有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2021年7月,有理想车主在网络上爆料称“理想汽车座椅里往外渗出水银”,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脾气暴躁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直接在网络上破口大骂: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祝愿你们血液里流动着水银,脑子里装满了水银!此话一出,即便理想汽车没有任何过错,也不免要被架在舆论场上批判一番。除了危机公关时的昏招频出之外,车企们在正面宣传时也容易陷入言多必失的境地,代表人物是恒大汽车的刘永灼和华为的余承东,前者曾夸口“恒驰5大卖已成定局”,后者则表态“问界M7的缺点是价格太低”,这种话一出,甚至连自家的车主群体都感到尴尬。3艰难重塑品牌形象车企在面对重大舆情的时候,为何总喜欢“多说一句”,这可能与内部的流程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宣传口的人员往往只是高管们的传声筒,缺乏对于真实舆论环境和用户心理的洞察,所以声明回应一发出来,反倒成了火上浇油。回归到宝马MINI事件本身,参考之前的诸多品牌翻车案例,预计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宝马品牌都将难以抛开“冰淇淋”这个梗,甚至将直接影响其汽车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宝马MINI此次负面舆情事件的难点在于,涉及到国人较为敏感的“中外不平等”的底线,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将久久难以平复。回顾过往,不少品牌都因为区别对待国人而付出惨痛代价,2017年张贴“禁止中国人入内”告示的日本化妆品牌POLA,2018年与中国消费者爆发冲突的巴黎世家,都在中国市场遭到过长期抵制。加上还是在上海车展这种重要场合,其它汽车品牌都在秀新车型和新技术,两相对比之下,更加显得宝马的处境尴尬。参考上一届上海车展的特斯拉女车主维权事件,其所产生的影响直到今日还没有完全消除,宝马想要重新树立品牌形象,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对于其它的汽车品牌而言,宝马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尤其在发布致歉声明这个环节,如果实在表达能力欠佳,不如就让ChatGPT来写吧。长期征稿
2023年4月22日
其他

两万亿的茅台,不再是A股之王

"资本市场还有一句老话,“年少不知白酒香,错把科技加满仓”,但愿这句“烂梗”在未来不会再次应验吧。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对不少股民来说,4月17日绝对是历史性的一刻,因为大家一起见证了稳坐“A股市值一哥”宝座两年多的贵州茅台,其市值被中国移动所超越,A股一代新王宣告登基。截至发稿时,中国移动和贵州茅台的总市值一直在交替领先。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中国移动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而且其在港股的股本数要远远多于A股股本数,所以严格上来讲,只能说中国移动A+H的总市值超过茅台,而并非A股股王。不管是“市值一哥”还是“A股股王”,未来谁能坐稳王座,都仍需交给资本用脚投票,但两者市值高峰交汇的那个瞬间,也确实意味着资本市场该是时候迎来“新风”了。1"市值一哥"的突击战事实上,中国移动的股价早从今年1月开始“狂飙”,且在3月底突破了100元整数关口,当时就有市场人士预测,中国移动的市值将大有可能超越贵州茅台,成为新的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网易,忙着当被告?

"不论游戏、音乐还是教育,唯利是图、毫无底线不该成为行业竞争的主旋律,而曾经的黑色时代终将落幕,玩火自焚或许是故事的终局。作者丨晓龙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抄袭、蹭热度、割韭菜、侵权…近段时间以来,舆论场中的网易似乎遭遇了前未有的口碑危机。近日,#周杰伦起诉网易不正当竞争#登上热搜,再次把网易推上了风口浪尖。起诉原因系网络游戏《天下3》在未经周杰伦公司授权之下,通过网易云平台抽奖赠送周杰伦演唱会门票,网易的举动不仅侵犯音乐版权,还损害了周杰伦商业利益,一气之下,周董将网易旗下三家公司告上法庭,本案将于4月17日开庭。除此之外,知名运动员苏炳添也在近日起诉了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案件将于5月18日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案由同样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侵权事件并非偶然。螺旋实验室将近年来网易被起诉的历史画卷翻开来,堪称一幅清明上河图。1在红线面前反复横跳2015年版权令发布,它标志着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正式走向正版化时代。彼时,网易云版权意识严重缺失,期间收到多次起诉,大量歌曲变为灰色,侵权、盗版的风波从未停止。2018年,网易云迎来最为严重的周杰伦歌曲下架事件。在腾讯的独家授权生效之前,网易云音乐发布官方微博,推荐用户400元购买《周杰伦热门歌曲合辑》,在未经版权方同意的情况下贩卖合辑,网易云引起公愤,随后迎来的是杰伦粉丝和路人的口诛笔伐。值得一提的是,网易还曾以2块/首的价格侵权贩卖过《偶像练习生》选手翻唱的周杰伦单曲音源。除杰伦之外,从葛优、彭于晏、万茜到王思聪、苏炳添,近年来起诉网易的明星数不胜数。螺旋实验室注意到,在企查查勾选裁判文书选项,网易涉及风险已达到6676条,而且多数为作品侵权以及商业不正当竞争。明星之外,起诉网易的公司也并不在少数。如2020年,开发“神武”系列游戏的多益网络发现,在360网站搜索“神武3”,弹出的链接虽然表面上写的是神武的宣传语,点进去却是网易《大话西游》的界面,最终法院判决网易赔偿多益网络35万元。除了音乐,在游戏的宣发里,类似薅羊毛式蹭热度手段也早已经成为网易的家常便饭。比如,在被热议的网易暴雪分手事件中,此次被告主人公网易雷火游戏工作室,为了承接《魔兽世界》关服后流失的玩家,雷火旗下游戏《逆水寒》推出“魔兽老兵服”,甚至P图伪装宣称当红影星万茜万有引力工会即将入驻,直到不知情粉丝跟随偶像进入游戏才发现只是一次擦边营销,随后万茜对雷火发起诉讼,被雷火以第三方自发行为搪塞过去。从版权令发布至今,已经8年过去了,但网易似乎还是从前那个侵权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或许雷火游戏并不会因为周董的一纸诉状而幡然悔悟,在黑红也是红的“圣经”洗脑下,它们也许只会因为又一次蹭到热搜第一而沾沾自喜。在“科技向善”的大浪潮之中,其实没有公司能够视法律条文于无物,在灰色地带的边缘疯狂擦边。毕竟,因果自会循环。2网易面临口碑崩塌危机用户视角而言,从游戏到音乐,近年来网易口碑越来越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终于有人整整网易这难看的吃相了”;“网易云音乐大部分都没版权,完全是奔着没发现就不管,发现就赔点钱”;“对于违法行为,就是需要经营者不断地去亮剑,连周董都会被无限薅羊毛,那些其他的音乐人更没有话语权了”。在各大社交平台,关于网易游戏、音乐、侵权的吐槽铺天盖地。梳理网易过去三年的财报数据,游戏业务营收占比基本稳定在70%以上。但是,近年来网易的游戏几乎走向同一个趋势:火得快,凉得的更快。从明日之后、逆水寒再到荒野行动,无一例外。以逆水寒为例,这款号称网易研发多年的武侠游戏,上线时的火爆程度不亚于绝地求生,开服当天创造了50万玩家同时在线的记录。但是,短暂火爆不久之后,玩家人数就呈指数级下滑,还遭遇了退游潮。谈起真实原因,有游戏用户表示:“又氪又肝,网易的游戏你得用命去玩,也得不到快乐”“腾讯能让一万个人氪5快钱,而网易能让5个人氪一万,吃相太难看了”。另一边,2013年网易云面世,以“发现与分享”路线切入,快速成长为文青聚集地,靠情怀收割大批用户。网易云音乐充满文青气息的社区调性,也成为区别于其他音乐平台的底牌。只是,歌房、圈子、树洞、游戏等不断被填充的功能,让纯净的社区调性不断被稀释,从开屏页、关注页、再到留言区,垃圾广告堆积充斥,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网友表示现在云村毫不相关的评论多如牛毛。其实并不意外。看财报:2022年网易云净收入90亿人民币,同比增速降为28.5%,亏损1.1亿元。事实上,网易云音乐已经亏损10年之久,商业化压力之下,变现焦虑不言而喻。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AI大模型诸神之战:总有人要成功,为什么不能是我们?

"像王慧文、李开复、王小川这种级别的连续创业者,本身就穿越了多轮的科技互联网周期,且都拿到了不错的结果。在普通人还在等风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认出了风暴,所以才会激动如大海。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发哥的这句经典台词,似乎很符合当前众多科技圈大佬争相加入大模型竞赛的境况,王慧文、李开复、王小川......一串串如雷贯耳的名字纷纷入局,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科技圈又迎来了久违的创业热潮。这些连续创业者们成名已久,又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打造中国版的ChatGPT,百度、阿里、360等巨头公司已经率先“把孩子抱出来给大家看看”,讯飞、商汤等AI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这些都足以证明生成式AI领域将迎来的是一场近几年都没有过的“诸神之战”。正如王小川所说,“很多朋友认可我的技术理想主义和技术驱动的创业经验,鼓励和支持我做中国的OpenAI。”这些行业大牛们有底气加入生成式AI的军备竞赛,来自于过往辉煌的履历和深厚的人脉,但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个体创业”的AI选手,能否顺利的从巨头的指缝间分得一杯羹?1神仙打架的大模型市场进入到4月,几乎每一天都有关于国产生成式AI的重磅新闻传来,4月10日,商汤科技发布“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下的语言大模型,4月11日,阿里在阿里云峰会上又正式推出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在互联网巨头和AI独角兽跑步入场的行业背景下,另一支“AI新势力”的兴起也不容小觑,那就是一批知名的科技圈大佬开始躬身入局。标志性事件就是今年的2月,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一条“人工智能求组队”的朋友圈轰动创投界,随后不久,王慧文主导的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其个人出资5000万美元,公司估值2亿美元。3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也在朋友圈官宣将筹办新公司,由他本人“亲自筹组”,致力于打造AI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陆正耀,开始向瑞幸咖啡动手了?

"因为陆正耀的个人光环,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下单,还能够让加盟商转变阵营,更不乏有咖啡师和门店员工从瑞幸跳槽到库迪。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在咖啡连锁市场被瑞幸带火之后,谁能够成为最有希望挑战瑞幸的玩家,答案还是陆正耀。螺旋实验室(ID:spiral_lab)近期走访了本地几家连锁咖啡的经营者,在问到哪家咖啡品牌最有希望追赶瑞幸,答案竟然出奇的一致,那就是由陆正耀掌舵的库迪咖啡。自去年10月在福州开出了第一家门店之后,仅仅半年时间,库迪咖啡便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范围内铺店。3月份,库迪开启了“百城千店咖啡狂欢节活动”,据库迪咖啡联合创始人兼CMO李颖波介绍,本次活动参与门店将覆盖全国181个地级以上城市,门店总数约1300家。虽然相比较挪瓦、幸运咖以及瑞幸来说,库迪在门店总量上并无优势,但其惊人的成长速度和凶猛的市场打法,无疑令每一个咖啡市场的玩家都感到不安。1翻牌库迪就有扶持当其他的咖啡品牌还在通过招商加盟的方式跑马圈地时,库迪咖啡却在4月疑似推出了新的合作政策,希望通过“翻牌奖励”的手段,“收编”其他咖啡品牌的加盟商。据网传的合作信息显示,如果是瑞幸的加盟商翻牌转做库迪咖啡,那么将直接减免3年的服务费用,如果该门店能够达到日销600杯的水平线,库迪还将承担违约金及装修等费用。而这些门店加盟商在转向与库迪合作之后,收益部分则需要和库迪五五分成。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库迪此举或是看中了一些合同到期的瑞幸咖啡加盟商,瑞幸早在2019年就以子品牌小鹿茶试水“新零售合伙人模式”,到了2021年1月,瑞幸官方正式发布新零售合作伙伴计划,开放瑞幸咖啡的加盟渠道,并打出了“0加盟费”的旗号。放开加盟之后,瑞幸咖啡的迅速迈上新台阶,2021财年,其联营门店收入13.06亿元,比2020年的3.166亿元增长了312.5%,顺利帮助瑞幸咖啡摆脱了财务困境。但随着早期入局的瑞幸加盟商合作期限到期,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新的问题,比如合作抽点的调整,是否还继续享有扶持政策等。但在其他连锁咖啡品牌眼中,这部分的加盟商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他们普遍入局较早,所以占据了城市中更好的门店地理位置,本身就在线下不缺少客流。即便改换品牌,但通过其他营销手段的辅助,仍能够继续维持较高的门店热度。根据库迪咖啡官网的信息显示,库迪目前推行的是“联营合作”模式,涵盖店中店、快取店、标准店、品牌店和户外店五种门店形式,单店投资从十几万到五十几万不等,另有自营和托管两种合作机制。同时库迪针对于4月1日之后合作的伙伴,还给予新店营销大礼包,包括营销物料、KOL/KOC探店,流量投放等支持。2连锁咖啡竞争进入深水区按照库迪咖啡此前的表态,其目标是“三年开万店”,目前在国内的连锁咖啡市场,最接近这一规模的仍是瑞幸,根据其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瑞幸咖啡共拥有8214家门店,其中,5652家为自营店,2562家为加盟店。除此之外,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和总部位于上海的挪瓦咖啡,也都在全国拥有超过一千家的线下门店。库迪想要实现自己的“万店梦”,与这些竞争对手短兵相接自然不可避免。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占位”,尤其是一些人流密集的商场、写字楼等区域,都是咖啡品牌必争之地,往往一家进入之后,就再难给其他家腾出位置了。在山东临沂,库迪咖啡曾就曾上演过一出“翻牌抄底”的好戏,当地一位瑞幸加盟商翻牌做了库迪,短短半年间就在临沂开出了十多家门店。翻牌除了能够抢占线下的核心位置之外,也同样利于引入其他有过从业经验的优质加盟商,这些人本身对于连锁咖啡行业有深入理解,无需总部的过多扶持,能够快速上手甚至快速盈利。由于库迪目前推行的“联营合作”模式,门店的经营效益也与总部的营收直接挂钩,从这个角度来说,品牌也更愿意与有经验的加盟商合作。挪瓦咖啡就曾经利用“门头翻新”的方式快速完成跑马圈地,由于挪瓦咖啡高度依赖饿了么、美团等线上平台销售,线下店只需要提供制作和取餐的服务,所以其早期合作的门店很多都是由个体咖啡店改造而来。甚至是简餐店、烘焙店等也能与挪瓦咖啡以店中店的形式合作,线下只需改造门头和更换设备,线上就能直接开卖。相比较早期餐饮领域的连锁加盟。除了品牌力和加盟政策之外,由于咖啡产品自身的特殊性,未来线下的连锁咖啡品牌之间或将转向更加精细的竞争方向。3流量捕手陆正耀从创立神州系企业开始,陆正耀和其团队就极度信奉流量理论,前神州系高管杨飞甚至还出版过《流量池》一书,后来被视作不少互联网运营从业者视为从业必读书籍。尤其在缔造瑞幸咖啡的增长神话之时,更是将互联网的流量方法论运用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对于优惠券的极致玩法,还是在私域运营和小程序/APP运营上的诸多尝试,都堪称业内的教科书式演绎。而在起盘库迪咖啡之后,陆正耀的团队也精准找到了新的流量洼地,那就是短视频平台。借助去年抖音在本地生活领域的迅速起势,库迪咖啡成为了第一批分享流量红利的品牌,目前其8.8元的爆品任饮券已经在抖音上热卖了130多万单,同时还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不断地向消费者传递种草心智。虽然在价格体系上,库迪仍然沿用的是早期瑞幸咖啡拿补贴换单量的模式,但是在流量的获取方式上,却完成了从微信到抖音的周期性穿越。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外的品牌传播中,库迪咖啡似乎从不掩饰自己和瑞幸咖啡之间的关系,在公开的招商页面中,项目亮点中还明确注明了“前瑞幸创始人倾力打造”。另外也有短视频创作者也向螺旋实验室(ID:spiral_lab)透露,其曾经接到过库迪咖啡的探店商单,在Brief中同样提到了“前瑞幸咖啡创始人打造”的传播方向。因为陆正耀的个人光环,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下单,还能够让加盟商转变阵营,更不乏有咖啡师和门店员工从瑞幸跳槽到库迪。两家都是自己亲手创立的企业,虽然如今站在了同一条赛道上,但对于陆正耀而言,瑞幸咖啡显然已经彻底成为了过去式。虽然“前瑞幸咖啡创始人”的光环已经足够耀眼,但比起货真价实的商业利益,精明的陆正耀或许更看重后者。长期征稿
2023年4月7日
其他

新任CEO救火,拼多多平息“炸店”风波?

"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应该是天平的两端,非要分个高下,而是应该像两个齿轮,小齿轮持续转动,才能驱动大齿轮向前走。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持续近半个月,拼多多的“炸店”事件一直在发酵并蔓延。事件的导火索起源于3月23日这天,拼多多上线了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但上线仅4个小时就因涌入大量恶意下单、退款的用户,而不得不被迫下线。但“炸店”事件还没有结束,很快大家发现“炸店”的主力人员大多是拼多多的小商家,他们不仅在拼多多自营店恶意下单,还轰炸平台的其它品牌店,比如恶意退款、给差评、辱骂客服等,导致不少商家也被迫暂停营业。从针对拼多多平台,到无差别针对所有品牌大商家,“炸店者”到底有何怨气?冰封三尺的恩怨之下,事件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将成为拼多多新任联席CEO赵佳臻的首要问题。1“仅退款”只是导火索经过梳理发现,商家在近段时间进行无差别“炸店”的动机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对拼多多过度保护消费者的平台规则有所不满,其中矛头直接指向的,则是拼多多于2021年上线的“仅退款”服务模式。在“仅退款”模式下,当买家收到商品,甚至还没收到商品却不想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仅退款”马上拿回货款。但对卖家来说,在不能确定买家是否已经收到货,或者货品是否真的存在质量问题的前提下,货款就被平台退回,卖家必然要承担一定亏损。甚至对一些买家来说,“仅退款”功能还能薅羊毛,比如有网友表示,在拼多多收到货后,随便划上两刀,或称水果都是烂的,这时候发起“仅退货”,拼多多官方客服大多也会予以通过。说到这里,小商家的怨气从何而来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但“仅退款”这一服务内容并非今日才上线,商家忍耐至今选择集体“炸店”,可见真正让商家不满的,并不仅仅是“仅退款”,而是在他们看来拼多多所谓的“规则”,往往是约束小商家,却对大商家给予宽容。从这次的“炸店”事件也能看出端倪,一开始商家联盟只是针对拼多多自营店“报复”,但很快恶意就蔓延至各大品牌店,甚至认为大商家跟拼多多是一伙的。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先看小商家的委屈,用户动辄退货,商家的货款还拿不回来,平台规则却更偏向消费者那边,不少商家甚至表示“仅退款”政策几乎就等于让用户在商家这里免费拿货,是纵容人性的恶。拼多多的规则漏洞固然有让人不满的地方,毕竟淘宝也有“仅退款”功能,但这功能来到拼多多身上却槽点满满,说明拼多多的判断标准和处理方式还有待提高。但另一方面,电商购物不同于当面交易,本来就存在一些说不明、理不清的可能,商品到底发出的时候是好是坏,仅靠几个图片是说不清楚的,所以电商商家也会提前为这些情况计提折损成本,业内潜规则几乎是小事就由客户说了算,毕竟收获差评往往损失更大。但来到拼多多小商家这里,这事却干不成了,归根到底还是利润太单薄,在拼多多的低价模式下,小商家本来就只能赚个薄利,一旦用户薅羊毛事件变多,商家自然无法承受。这也是小商家会迁怒大品牌商家的原因,因为他们认为拼多多在处理用户纠纷的时候,肯定对大商家有所偏袒。但这个观点其实不太能站住脚,平台的规则应该是一视同仁,只是大商家在面对这些薅羊毛事件时,他们有更强大的资金和客服资源来处理问题,产品利润也更丰厚,压力自然更小。说到底,同一个平台之下,大小商家可以良性竞争,却无需拼个你死我活,当下拼多多平台的制度不完善,应该是大小商家合力督促平台解决问题,选择轰炸大商家的话,谁都无法得利。2拼多多偏袒消费者?但不管商家联盟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炸店”这一行为已经扰乱了平台的正常运营,自然是不可取的。某拼多多小二也在朋友圈表示,平台已固定相关证据,并将坚决诉诸司法机关。由此可见,拼多多对于“炸店”事件的态度非常坚决,坚持绝不妥协。从这点来看,是否又真的如同商家联盟所吐槽的那样,拼多多总是偏袒消费者,而对商家更为苛刻?事实上拼多多在2018年时也曾经历过商家维权风波,多位商家向拼多多声讨自己的订单资金被冻结、平台申诉渠道不畅通等,而彼时拼多多则表示冻结资金是用于消费者赔付。拼多多如此强硬的手段曾引起拼多多商家的不满,但当黄铮被问及商家和消费者谁更重要时,他则明确表示,消费者是第一位的,商家的最终利益是消费者的。在不同的采访场合中,黄铮也不止一次提过“消费者是拼多多的核心”,他认为保护消费者也是拼多多作为平台真正的价值所在。可见,拼多多偏袒消费者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这又是为什么呢?一方面,这是拼多多区别于淘宝、京东平台的核心。黄铮曾表示,拼多多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做电商,是在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若是与天猫、京东做同类型的事儿,极有可能帮助竞品培养新用户。在拼多多诞生之时,淘宝、京东已经非常成熟了,拼多多要找到差异化定位,而用户就是它的错位竞争优势。从早期拼多多“砍一刀”的社交营销就不难看出,拼多多要依靠用户的口碑传播带来流量,因此,拼多多要做的就是让用户觉得“实惠”,正如黄铮所言,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让用户满意,这是平台的立身之本。另一方面,黄铮当年一句“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也将拼多多面向“五环外”的定位带了出来,黄铮认为只有在北京五环内的人才会说这是下沉人群,拼多多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正因为这一定位,拼多多要为广泛区域的用户考虑得更多。比如拼多多一直聚焦于产地农产品直销,更将深耕农业作为平台使命,但果蔬产品本来就存在易坏、难保存等特点,要为农产品谋更多出路,拼多多就必须尽量保证产品质量,包括售后质量,无形中又更偏向了消费者。毕竟,只有消费者对农产品有足够信心,愿意放心购买,农产品才真的会有出路。3两边难讨好的怪圈尽管拼多多已经为消费者做得足够多,但在这次“炸店事件”后,拼多多也没有赢得多少消费者一侧的同情。比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中,不少消费者也投诉拼多多客服回应慢,或客户偏袒商家等。如此看来,拼多多似乎是猪八戒照镜子,商家和消费者都认为拼多多偏心,但实际上似乎谁也没能讨到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言,拼多多目前的服务规则确实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比如“仅退款”这一规定,其实可以通过增加处理流程的环节,比如更加链接快递信息等,尽可能减少商家被消费者薅羊毛的可能。而另一方面,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应该是天平的两端,非要分个高下,而是应该像两个齿轮,小齿轮持续转动,才能驱动大齿轮向前走。平台站在消费者这端,可以更好维持消费者对平台的信赖和使用习惯,商家的商品和服务才能为消费者提供长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服务差的商家被淘汰,但只有摆脱野蛮生长,平台才能迎来更健康的发展。当下的拼多多正在经历一个阵痛期,不仅是对商家的筛选淘汰,也是对平台自身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平台难免“里外不是人”。或许也是意识到了需要对平台生态进行根本改造,4月4日,拼多多集团发布公告称,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将出任执行董事和联席CEO,侧重供应链管理和中国业务运营。公开资料显示,赵佳臻是拼多多集团创始团队的成员,最初负责拼多多农业品类的整体运营及农产品上行供应链的搭建;2020年下半年带领团队率先开城,开创、引领多多买菜业务,并在内部竞争中排名第一;去年下半年,其又带队推动拼多多的供应链体系升级。从过往履历上来看,赵佳臻在供给侧和消费侧两段都有着充足的经验,在他的治理下,拼多多能否走出眼下两难全的境地,相信不久之后就能看到新措施落地。长期征稿
2023年4月4日
其他

周鸿祎闻风而动,360版ChatGPT来了

"纵观周鸿祎这些年打过的嘴炮,其蹭过的热点一直不少,从手机、直播,到金融、元宇宙、造车等,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凑,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能成的事还真不多。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360要推出类ChatGPT技术产品这事,看来真的不是说说而已。3月29日,在360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马云回首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马云回不回国,在大的时代浪潮中或许不值一提,但在某个关键节点,又极容易产生强大的连锁反应,在整个民营经济体系中联动起更加强劲的风暴。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神隐国外半年多的马云,终于在3月底回了国,虽然并没有出席任何公众活动,但是对于整个商界而言,“马云回国”这四个字的影响不亚于一声春雷。股市的反应可以说明一切,3月27日当天,阿里巴巴的港股上午低开低走,午后马云回国的消息开始传播后,股价一路走强,最高拉涨近5%。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人物,马云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尤其在当下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时刻,马云的回国更显得意味深长。1首站到访云谷学校3月27日中午,马云回国的消息便开始在全网疯传,据财联社、科创板日报等媒体报道称,有网友在杭州某城市隧道内偶遇马云的专车,与其一同乘车的还有阿里巴巴现任董事局主席张勇和资深副总裁邵晓峰。“网友偶遇”这个词几乎贯穿了马云过去大半年的个人行程,在西班牙打高尔夫被偶遇,在澳洲酒店喝可乐也被偶遇,唯一相同的是,马云的活动轨迹一直都在海外。这一次回国,虽然没有大肆宣扬,但也有非正式的新闻通稿发布。公众号“云谷教育”在3月27日下午发布文章《马云来云谷学校,和校园长讨论了未来教育》,同时晒出了马云在该校访问的照片与视频,侧面证实了马云回国的传闻。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云谷学校系阿里合伙人投资创办的民办学校,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云谷板块”,设有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以及高中部。马云回国首次露面选择云谷学校,既践行了此前他退休时表达的将投身于教育和慈善事业的承诺,也符合其一直对外界传递的“马老师”的公众形象。而且从公众传播的角度来说,作为中国商界的重量级人物,马云睽违许久重返国内,一举一动必然备受瞩目。回国首站出现在学校这样的公益性场所,也比较不会引起争议,避免引起外界的无端揣测。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云谷教育发布的内容显示,马云在学校走访时还表达了对于当下火爆的ChatGPT的看法。马云表示:ChatGPT这一类技术已经对教育带来挑战,但是ChatGPT这一类技术只是AI时代的开始。我们要用人工智能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控制,虽然人的体力、脑力比不过机器,但机器只有“芯“,而人有“心”。2何时将会正式露面有不少媒体将马云回国视作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的重要信号,但仅仅“回国”可能还不足以产生较大影响,马云何时将正式出席公众活动,甚至再次发表公开演讲,可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向标事件。目前来看,近在眼前的重大商业活动有3月底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宣布退休之前,马云曾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常客。201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马云在现场发言中提出倡议,建立eWTP(Electronic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我,教人用ChatGPT,月赚十万”

"那些编课程的人,可能连基本的AI原理常识都没有,而这些愿意为廉价知识付费的人,却也恰恰是最容易被ChatGPT淘汰的人。作者丨晓龙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后人关于AI故事的记载中,ChatGPT给全世界带来的震动一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2022年11月上线,推出仅仅两个多月,ChatGPT全球活跃用户光速突破1亿。在各大社交媒体,关于ChatGPT的讨论铺天盖地,二级市场,ChatGPT相关概念的公司连板也让投资者们彻底疯狂。ChatGPT被认为掀起了新一轮AI革命,据OpenAI的研究预计,在未来,ChatGPT可能影响80%的工作岗位,并且“收入越高受影响越大”。从写论文、写总结、写周报、写视频脚本、到多种语言编程、做导游攻略…ChatGPT似乎无所不能,所有跟文字相关的工作信手拈来。另一边,人声鼎沸之外,教别人用ChatGPT赚钱也成为一个新的风口。互联网是一个轮回。在元宇宙盛极之时,在某知识付费APP上,一个名为《元宇宙6讲》的网课,学习人数近4万人,网课价格为24.9元,简单估算该门课程营收至少100万,而现在ChatGPT成为下一个“弄潮儿”,在造势的浪潮之下,类似元宇宙的荒诞故事还在持续上演。1如何靠ChatGPT赚钱?新技术使用的每一步几乎都可以赚钱。首先,要使用ChatGPT需要注册账号,还必须是国外手机号,于是第一个赚钱方式由此展开。有人先用低价购买手机号,再以5-50倍的价格卖出去,海外手机号接受验证码成本不足一元,单这一项,利润翻了不止三倍。其次,ChatGPT属于外网软件,普通人需要借助工具使用,自己操作不稳定,而全新稳定版本只要99元。一站式解决没有海外手机号、不会注册、不会使用的问题,堪称是ChatGPT全套大礼包。购买之后,有的卖家还宣传附赠元宇宙、区块链教程,买到就是赚到。如果你是一个对ChatGPT使用和玩法产生浓厚兴趣的年轻人,在各个网络渠道,你应该都能看到类似的生意不绝如缕。除此之外,国内并没有ChatGPT原型,在ChatGPT爆火之后,有人迅速注册了名称相近的公众号,用山寨版ChatGPT进行收费服务。如果说以上操作还算有底线的借势信息差。那99元红包进《日入60万ChatGPT项目玩法分享》社群,送体验卡,免费提问800次的操作可就是明面上伸起了镰刀,而抖音直播、小红书、今日头条各个平台都是其引流的平台。社群之外,通过各大自媒体引流,然后在和客户沟通过程中了解客户需求,反向制作一些应用落地的简单案例和使用ChatGPT应用小课,进行第二波收割,一个月内大赚数十万。至于那些编课程的人,可能连基本的AI原理常识都没有,而这些愿意为廉价知识付费的人,却也恰恰是最容易被ChatGPT淘汰的人。除此之外,3月20日,网易有道推出自研AI课程,包括人工智能绘画与设计、ChatGPT从入门到熟练等等。目前,两门课程已经在网易云课堂上架。其中《ChatGPT从入门到熟练》收费888元,如果你属于业内人士,看目录你一定知道课程有多少含金量。旧瓶装新酒,卖课的所谓导师用了最原始也最有效的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把专业知识卖给外行。ChatGPT能不能赚钱不知道,反正做ChatGPT培训课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2围猎者与被猎者根据螺旋实验室梳理,目前在讲ChatGPT课程的人,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官方下场。网易云课程上《ChatGPT从入门到熟练》主讲人王冕,显示介绍为网易独家签约数据科学专家。根据在网易云课堂的搜索来看,该讲师以往主讲内容主要以数据分析课为主,但很多高阶付费课口碑和体验并不算好,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难找到学员给出的负面评价:“内容太水,课程过半还在讲入门,课程管理也相当混乱,甚至弄丢所有学员成绩,提意见也无人理会。”而本次ChatGPT课程内容主要包括ChatGPT入门、简介、场景应用、ChatGPT办公自动化、ChatGPT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战,课程目前还没有正式开课,暂时还没有学员评价。另一类是长期关注AI科技和工具、程序员、科技博主、知识付费等等的人群。在成都某大厂做开发的程璐,平时对新兴事物也比较感兴趣,业余时间会在自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一些观点。在ChatGPT概念刚火不久的时候,程璐做了一期关于ChatGPT副业的视频,结果后台私信咨询的用户就有100多人,大多问题仍停留在账号怎么注册,ChatGPT具体怎么使用的基础问题。凭借敏锐的嗅觉,程璐发现可以有满足需求做付费咨询和做课变现的可能。于是他加大了相关视频发布的频率,先通过视频吸引流量,而后通过私域社群稳定精准客户,为后续卖课程做下铺垫。程璐透露:“其实整个课程的制作周期并不长,只有一周左右,而一些小课程的文本生成方式异常简单,因为我自己就在用ChatGPT,只不过加上了一些比较火的热词。”程璐表示:风口之下,真的很容易赚钱,一个月不到单课程收入已经超过10万,很多知识付费圈友,正在试图研发高阶版的ChatGPT课程。还有一类是专门“跟风口”的人。例如,一名自称某资源网赚平台的主理人发布了ChatGPT大师班从入门到精通,课程主要内容以《如何用ChatGPT拓宽搞钱思路》、《如何用ChatGPT做免费英文外教》、《如何用ChatGPT写小红书爆款笔记》、《AI绘画制作卡通头像》等等为主。从课程海报来看,成为ChatGPT专家,10倍提升业务生产力的口号还是会吸引到很多人,对方表示:“2018年开始运营这个平台,主要以热点课程研发售卖服务为主,涉及投资理财、电商运营、网赚副业等等多个领域,已经通过知识付费财务自由。”目前该ChatGPT课程报价1199元,已有362人订阅。3学习课程的都是什么人?几乎有90%以上购买了ChatGPT课程的受访者都有相似的初衷,对于AI替代未来工作比较焦虑,也并没有想好要用ChatGPT做什么,只是想要体验一下前沿科技。写手徐彤表示:“学习课程是想看看ChatGPT能不能帮助我写稿,但实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用,我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修改它生成后的错误。它像一个水平一般的助手,我需要做的是从作者变成审稿人。但实际上,我用ChatGPT写了14本书发在网上,却只得到了不足2美元的稿费,这其实不是ChatGPT的问题,是我的问题,我一开始就对它的期待太高了,所以会有很大落差”。学生方邢则对螺旋实验室表示:“我对ChatGPT的编程能力还是很好奇的,无论是从工作替代的角度还是提高编程效率的层面,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修改bug的时间都够我重写的了。“另外,编程问答网站Stack
2023年3月26日
其他

退市的趣头条,困死在了网赚里

"核心的问题是,趣头条只是“流量的搬运工”,抛开“网赚模式”,趣头条再也没有其它能赚钱的业务了。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对你说每天只要简单地在手机上做任务、领金币、看新闻,就能赚钱兑现,这样的模式会不会格外令人心动呢?这种被称为“网赚”的玩法曾经风靡整个中文互联网,甚至造就了一批上市公司。“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趣头条就是以“看新闻能赚钱”的模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不过上市仅5年,趣头条的股价已经较高峰时期跌去了99%,近一年股价一直在1美元左右徘徊,营收也一路下滑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翻身无望的趣头条在近日正式宣布将从纳斯达克退市,根据公告,2023年3月14日,趣头条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门工作人员的决定信,表明工作人员已决定将公司的证券从纳斯达克除名。此时收拾包袱离开,趣头条还剩什么?除了上市即巅峰的回忆之外,或许只剩足以让互联网同行警惕的失败经验吧。1网赚模式的成与败时间回到2016年,趣头条正式上线,很快就通过“初次邀请好友赚9元”“每日签到攒金币”“阅读60秒赚72金币”等操作迅速吸纳了一大批用户。上线仅一年,趣头条就在OPPO、VIVO应用商店排行榜冲进了前五;上线两年,趣头条累计装机达1.81亿,月活用户超6000万,已能与当时处于第一梯队的新浪新闻、网易新闻比肩。趣头条如此受欢迎,核心是对于用户心理的精准把控。“网赚模式”牢牢抓住了下沉市场的用户特点,他们娱乐方式少,时间充裕,也更容易被现金奖励诱惑。对用户来说,是用时间换金钱,对趣头条来说,是用金钱换用户,也算是皆大欢喜。事实上,趣头条的“网赚模式”简单、快速且直接,它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只要广告收入大于用户激励,公司就能赚到钱。在上线初期,这个模式也得到了不少巨头的支持,腾讯、阿里先后成为了趣头条的投资方。但“网赚模式”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护城河,趣头条之所以能一鼓作气登陆美股,主要是由先发优势带来的规模效应,不过很快,其它平台也开始复制趣头条了。除了趣头条的“看视频赚钱”,还有走路赚钱、喝水赚钱,甚至睡觉赚钱的平台。不仅小型初创公司着急入场,巨头们也开始下场自己干,纷纷推出极速版APP,比如快手极速版,抖音极速版等,也是用户观看内容就能赚钱。我们非常熟悉的拼多多“邀请用户砍一刀”,其实也算是“网赚模式”的一种变异,但与趣头条不同的是,拼多多只是将“网赚”作为用户增长的一种方式,平台的核心业务却是电商。不管“网赚模式”能不能持续,作为推广引流方式的一种,没有网赚、没有砍一刀,平台还有很多其它推广方式,只要主营业务不倒,平台的整体营收就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问题是,趣头条只是“流量的搬运工”,抛开“网赚模式”,趣头条再也没有其它能赚钱的业务了。随着网赚平台越来越多,趣头条的业务收入开始极速下降,而且为了争夺用户,趣头条也必须不断提高获客成本,高峰期拉一个新用户就得花40元以上,这也使得企业亏损在上市后进一步拉大。可问题是即便不断加大获客成本,趣头条的用户规模也并没有加快增长,甚至开始放缓。2021年四个季度,趣头条的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1.33亿、1.32亿、1.19亿和9760千万;日活跃用户数分别为3170万、2910万、2650万和2500万,日活跃用户平均时长也从上一年四季度的51.9分钟下降至43.2分钟,与上市时的55.6分钟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文心一言,一场中国男足式的发布会

"虽然早有预期,但是文心一言的产品实力还是有些令人失望,这种感觉就好像观看了一场中国男足的比赛,赛前知道大概率赢不了,但是输球的过程和方式却充满了遗憾。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在百度过去数年的产品发布历史上,可能还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时刻。一边是李彦宏还在台上滔滔不绝介绍文心一言,另一边百度的股价却在不断下跌,最高跌幅一度超过10%。在百度的文心一言正式发布之后,网络上流传最广的一句评价是:百度让股价涨起来的唯一办法,就是宣布发布会上的李彦宏不是真人,其实是文心一言冒充的。整场发布会上看下来,产品技术上的亮点乏善可陈,甚至还不如李彦宏的白色皮带引人瞩目。虽然早有预期,但是文心一言的产品实力还是有些令人失望,这种感觉就好像观看了一场中国男足的比赛,赛前知道大概率赢不了,但是输球的过程和方式却充满了遗憾。1谦逊的李彦宏作为科技圈里极客型CEO的代表,李彦宏在发布会一开始就已经为文心一言定了调,“文心一言对标ChatGPT、甚至是对标GPT-4,门槛是很高的”、“我自己测试感觉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这样的措辞明显有些降低期待值的意思,或许人们还以为这是李彦宏一贯的谦逊作风,但当真的产品演示开始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李老板并不是真的愿意低调,而是真的没什么好吹的。百度文心一言发布会上,并没有采取现场演示的展示方式,而是提前录制好了操作视频,由李彦宏一边解说一边播放。虽然从观感上来说,这样的设置会更加流畅的展示产品功能,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于自家产品仍没有充分的信心。毕竟在前两天OpenAI发布GPT-4,工作人员可是现场进行了操作演示,GPT-4仅仅识别了一张粗糙的手绘版网站草图,就在十秒钟内生成出了网站代码。用另一位科技圈红人罗永浩的话来说,科技产品用视频演示的话不容易出问题,但是感受永远不如真的演示。世界级的科技巨头都是做现场演示,也难免出错,但这是一个态度。不过尽管是播放Demo视频,但是在现场演讲环节,李彦宏仍罕见地暴露了紧张的一面,连说话的声音都微微有些颤抖。李老板的紧张是在所难免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心一言是被“逼出来”的产品,如果不是因为ChatGPT今年的表现太过惊艳,百度也不会匆忙应战。尽管李彦宏在发布会上表示,推出文心一言是因为市场有需求。但不少业内人士都已经察觉,ChatGPT强大的对话功能正在撼动着传统搜索引擎的基本盘,连谷歌都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下一个诺基亚,百度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2过程乏善可陈在发布会现场,李彦宏着重演示了文心一言的五大功能,分别为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中文理解和多模态生成。既然是打着“中国版ChatGPT”旗号的产品,被人拿来类比自然就无法避免,但是仅从现场的Demo演示来看,文心一言还是让不少期待者有些失望,除了对于中文的语义理解之外,其他地方都少有创新点可言。尤其是其中的对话部分,李彦宏“随机”问了文心一言几个问题,例如《三体》的作者是哪里人、于和伟和张鲁一谁更高、“洛阳纸贵”是什么意思等,虽然AI回答的都没啥毛病,但实际上仍然像是在做知识库训练。又比如文心一言在现场展示的“藏头诗”,李彦宏称之为“很考验AI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但实际在网络上早几年就流传过各种各样的“藏头诗生成器”,而且人家还能够支持藏头、藏尾、藏中,同时可以设定押韵方式。不过或许是因为ChatGPT珠玉在前,拉高了人们对于生成式AI的认知,所以作为后来者的百度显得有些吃亏。如果文心一言能够率先发布,可能引发的传播效果会更加理想一些。但问题是,没有办法成为行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百度近些年来遭遇到的最大问题。回顾一下近些年来科技圈里刮的那些创新风潮,从Clubhouse到元宇宙,从无人驾驶到新能源,包括一直飘忽不定的AI。百度从来没有错过,甚至可以说是深度参与,但有极少能够成为开创者和领军者。这或许也和百度过往的作战风格有关系,从PC时代的搜索引擎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流,百度也始终扮演的是追赶者的角色,往往是行业中已经出现了成功案例,百度才选择集中资源快速模仿复制。而这种亦步亦趋的跟随式打法也确实降低了百度的试错成本,并凭借着流量优势,成功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在更加比拼硬实力的前沿科技领域,百度的这套打法还能快速奏效吗?3技术能否跟上商业化在李彦宏对外的诸多公开演讲中,其多次表态百度是一家技术型公司,但技术无法直接转化成为商业价值,尤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就无法回避公司到底如何赚钱的问题。根据百度2022年的财报显示,百度全年实现营收1236.75亿元,归属百度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6.8亿元,同比增长10%。虽然仍跑在增长轨道上,但是细分来看,百度仍然无法摆脱对于广告业务的依赖,全年在线营销收入达到了695亿元,占年度总营收的56.2%,仍然是百度最为倚靠的现金牛。尽管百度在财报中拿出了一堆数据,试图佐证百度在科技领域已经有了商业化的基础,比如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硬件方面所取得的单量增长,但由于市场蛋糕太小,短期内还无法撑起百度庞大的营收底座。在梦想丰满,现实骨感的情况下,百度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落地,同时还需要不断有新的故事来充实股价。从这种方面上来说,ChatGPT的爆火,对于百度亦有正面影响。百度的AI故事讲了整整十年,2013年,百度正式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亲任院长;次年4月成立大数据实验室,5月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但光讲故事显然无法撑起股价,这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引入新的概念来佐证百度长线投资的正确,于是后来的萝卜快跑、小度音箱、希壤元宇宙,一直到现在的文心一言,都成为百度AI庞大叙事中的独立章节。但这就像中国足协一直高喊着要振兴中国足球,但是从改进职业化联赛,到推行U23政策,甚至开始引入规划入籍球员,措施做了一大堆,但是最终还是得靠成绩说话。今年2月,李彦宏曾在内部信中表示:“中国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今年3.15晚会,车企们逃过一劫

"在过去被曝光的汽车维权事件中,车企们试图通过公关手段来平息消费者们的怒火,甚至是闹得越凶赔偿的就越多,不闹的就没有。作者丨牧歌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看完今年的3.15晚会,相信各大汽车厂商的公关部门都长舒了一口气。没有曝光车商销售套路,也没有曝光车辆故障,更没有曝光品牌虚假宣传。尽管某些问题确实客观存在,但在3.15这个重要的曝光台上,各大汽车品牌算是逃过了一劫。几乎每一年的3.15晚会,汽车行业都是“上榜”的大热门,上至工厂供应链,下至门店销售员,消费者们几乎都有数不尽的牢骚要发。尤其在过去一年,无论是新能源车品牌还是燃油车品牌,都不乏各种消费者维权事件,即便不上3.15晚会,也需要积极面对和认真整改。1没曝光不等于没问题在3.15当天,杭州市一年一度的“问题车展”也如期而至,这样的活动在当地已经连续开展了十二届,今年现场更是超过50台的“问题车”来到现场。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车企为了不让自家品牌“亮相”问题车展,竟然还派出了工作人员现场“劝离”车主。连主持人都在现场感慨:“他们(车企)早干嘛去了?”。这些“问题车”涉及到的品牌众多,不仅有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车品牌,也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质量方面涉及熄火、顿挫、异响、异味等;销售方面包括不履行销售承诺、新车瑕疵等问题;售后的问题则有配件拖延、过度维修等。根据现场的画面显示,该车展还发布2022年杭州汽车品牌投诉Top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燃油车“杀疯了”?其实是逼疯了

"战略视角而言,传统燃油车以降价来应对新能源汽车围剿,属于被动的“规避”战略而非主动的“进攻”。作者丨晓龙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完全不理解,怎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油车除了能闻点汽油味,别的还有什么好?”2021年12月,蔚来董事长李斌公开diss燃油车的“狂妄”,引发了新旧能源的争锋。毕竟,第一辆燃油车诞生于1886年,发展跨越3个世纪。对比之下,新能源汽车太“新”了,特斯拉首款车量产时间在2008年,蔚来则在2018年。只是,时代的换挡,似乎比预想中要来得更快。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数据,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4.8%,较2020年大幅提升9个百分点;2022年中国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超12个百分点。燃油车的路,正在新能源汽车的步步紧逼之中,越走越窄。相关数据显示,燃油车销量从2018年巅峰时期的2810万辆跌落至2022年的1997万,跌掉了813万辆。2023年3月,湖北一则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失落的TVB,把港星送进了直播间

"北上商机无限,对TVB来说,这显然是最大限度发挥其内容优势,并探索数字零售转型的重要机会。但仅有“内容情怀”,TVB就能做好带货了吗?作者丨Kinki编辑丨坚果封面来源丨Unsplash"“明星的尽头都是直播带货”,这句网络俚语如今不仅适用于大陆明星,连港星们也不例外了。近日,香港无线电视(TVB)官宣表示,旗下附属公司上海翡翠东方传播有限公司(TVBC)已与淘宝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年内合作举办超48场电商直播,预计将能带来千万级别的收益。消息公布之后,TVB港股收盘即暴涨51%,不仅创下历史最大涨幅,更被网友形容为第二个“新东方”。近年,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火速发展,以及香港新兴电视台的崛起,TVB无论在内容创作,还是广告收入方面都备受压力。但其实TVB早在去年就在抖音平台开通账户进行直播,只是反响平平,那么从抖音转战淘宝,消费者还会为“回忆杀”买单吗?1港星北上带货早在去年4月,
2023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