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星云

其他

卫星运营事业部同苍穹数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打造星云苍穹数字地球

图:活动全景4月23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以下简称“卫星运营事业部”)同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苍穹数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苍穹数码大厦成功举办!航天科工三院安全生产总监张曦等相关领导,卫星运营事业部总经理袁鸿翼等相关领导,民银国际董事长何帮喜,元知资本总裁余朝辉等领导,苍穹数码董事长徐文中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并参与互动交流。苍穹数码董事长徐文中首先致欢迎词,并围绕苍穹数码主营业务向与会各位领导和嘉宾进行了专业介绍和交流,同时分析了地理信息产业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应用,强调了公司在推动国产化适配及生态构建方面的诸多努力!随后,航天科工三院安全生产总监张曦及卫星运营事业部总经理袁鸿翼先后致辞,并从“企业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发展定位、业务范围、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且专业的介绍,表示与苍穹数码实现战略合作,是长期双赢、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优势的、极具前瞻性的重要突破!双方将携手共建“星云苍穹数字地球实验室”,推动资本层面合作,围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发展军用、民用数字地球技术,行业优势互补,携手创新发展”的方针,执行“创新、开放、联合”的运行机制,为开展军用和民用数字地球技术的相关合作提供支撑和保障!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2年4月23日
其他

戚发轫院士:我们为什么要向太空进发?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戚发轫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再到“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火星探测之旅,直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用自力更生的不懈努力,逐步掌握了进入太空的能力,成为了世界公认的航天大国。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航天事业如此孜孜以求?浩瀚的太空,究竟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中国距离航天强国还有多远?如何利用太空资源?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航天监测 | 世界地球日,一起来看看卫星视角下的世界美景!

202204·22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今年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更加直观的感受地球的美,航小星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卫星视角下的世界,请随航小星一起感受这神奇的自然的馈赠吧!落脚河水电站落脚河水电站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双山镇境内,属于白甫河干流梯极开发的第七级水电站。水库总库容4650万立方米,双曲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81米,该电站建成后,在地方电网中起调峰作用,还将提高下游东风电站和对江电站的发电保证率,增加发电效益,而且在当地电网中形成水火互济格局,提高供电质量,同时为“西电东送”的大方火电厂取水提供有力保证。卫星视角下的水电站仿佛两条盘错相拥的巨蟒,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佳作。金沙江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又名绳水、淹水、泸水。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其间有最大支流雅砻江汇入,至四川宜宾纳岷江。金沙江落差3300米,水力资源一亿多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古有“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的描述,今有“金沙水拍云崖暖,
2022年4月22日
其他

重庆两江航空航天产业投资集团、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到事业部调研交流

4月21日上午,重庆两江航空航天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重庆两江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纲要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装备工业处副处长平嵩蕊一行到事业部调研交流。事业部总经理袁鸿翼等领导参加此次交流活动。袁鸿翼总经理带领一行参观了航天科工卫星运营中心展厅,观看了《卫星即服务》、《星云星座》宣传片。交流会上,事业部领导对星云共襄计划进行介绍,围绕星座建设和卫星项目落地方案表达了合作意向。李纲要副总裁肯定了事业部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的成果,介绍了重庆当前在卫星领域已有的积累和未来将推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希望推动星座项目落地重庆,并表示了两江集团积极参与项目落地的合作意愿。双方表示,希望未来能加强沟通与交流,利用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卫星项目落地重庆。文/图:赵晶编辑:刘玲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刘先林院士
2022年4月21日
其他

刘先林院士 | 实景三维中的Mesh模型

报告亮点刘先林院士的报告,从实景三维建设中的mesh模型的渊源出发,讲述其发展过程及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大规模开展mesh建立中所存在的效率低、精度差、无结构、“好看不好用”等诸多问题。为了使mesh模型更好的满足用户测绘级需求,为用户所用,作为测绘科技工作者,定要解决上述问题。进而从实景三维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如基准的制定、数据获取、数据后处理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或解决方案,并重点讲述了国产软硬件设备在mesh建立中的现状与优势,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PPT分享End来源:智慧城市大讲堂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智慧应急迎来新机遇!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解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但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存在着风险隐患仍然突出,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应急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目标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全面加强,应急管理法治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规划》内容《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共有十一个部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方面,即基础管理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安全生产方面的风险防范、资源配置,应急管理方面的应急准备、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规划格式方面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和组织实施要求以及具体要求方面的重大提升工程。其中,《规划》具体要求方面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安排了五类共十七项重点工程图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顺利保障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平安“回家”

北京时间4月16日上午10时许,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落地东风着陆场,负责搜索回收任务的测控与回收系统技术人员及时发现目标,有序开展回收工作,标志着为期6个月的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这已经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第三次保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返回任务。事业部研发的搜救态势软件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准确实时展示返回舱返回动态态势和落点地域,为搜救队第一时间找到返回舱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继保障长征五号B首飞搭载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舱返回舱任务、嫦娥五号任务之后的又一新功!今年四月初,根据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要求,事业部派出王天航、张东伟两名技术人员赶往基地就此次神舟十三号任务进行驻场保障,前方两名同志加班加点,不畏疲劳,在前两次保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此次任务新的需求特点,经过与基地的多次需求迭代,就重难点问题与北京后方同时展开攻关研究,精、准、快的实现了搜救任务,得到了酒泉发射基地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作为航天人,全体事业部员工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必将继续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文:王天航图:央视新闻、王天航编辑:刘玲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如何高效利用卫星资源实现对地观测袁洁到三院调研指导工作航天星云数字地球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工程建设太空军事化已不可逆转!六类太空域装备如何影响未来战争喜讯!事业部通过乙级测绘资质认证点亮
2022年4月16日
其他

如何高效利用卫星资源实现对地观测

对地观测任务是利用卫星遥感器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能源矿藏等进行探测从而获取有用信息。按照星载遥感器视场与地面目标的相对大小,观测任务对象可分为点目标和区域目标。点目标通常是一个点或较小区域,在密集点目标观测场景下,单颗卫星一次过境可完成多个点目标观测。区域目标通常是一个多边形区域,单颗传统成像卫星在单次过境的情况下无法获取其全部图像。那么,在卫星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观测目标特性、发挥多星协同优势,在卫星过境时完成更多更有效的观测任务、实现卫星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目前执行对地观测任务亟需解决的问题。(一)密集点目标合成观测在密集点目标观测任务中,卫星通常能够快速获取一定区域内大量点目标的图像数据,利用遥感卫星推扫成像模式,可实现对多个目标的快速成像。密集点目标合成观测首先要对点目标聚类,将满足观测约束的多个点目标任务聚合成能够在一个成像条带内完成观测的一个聚类任务。任务聚类可以使卫星以较少的传感器开机时间成本完成多个任务,使一些以前互斥的任务同时被观测,同时可以降低传感器回转时间、减少能源消耗。点目标合成观测规划中面临的一些约束条件有:卫星资源能力约束、可见时间窗口约束、图像分辨率约束、姿态调整时间约束、观测时间长度约束、太阳光照条件约束、能量约束、数据存储约束等。约束条件作为点目标规划的输入条件,影响任务调度结果。(二)区域目标协同观测区域目标相对于点目标面积较大,通常是一个矩形或者多边形,无法被卫星单景图像或单个条带完全覆盖,需要被分割成多个条带,被卫星多次观测才能覆盖整个区域。在区域目标观测中,卫星姿态的侧摆和俯仰作用十分显著。通过控制低轨卫星的侧摆或俯仰角,调整星上遥感仪器的指向变化,从而扩大卫星每个圈次的对地观测范围,还可以对平行条带之间“补缝”,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快速覆盖。卫星的侧摆角度通常由地面计算控制参数提前注入到星上计算机,由星上计算机控制卫星在达到指定观测区域前完成侧摆角调整。区域目标观测的约束条件与点目标的约束条件类似,但因涉及多星协同观测,不同卫星的具体约束条件略有不同,需要在具体任务中根据需求定制。最终,区域目标协同观测输出每次成像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侧摆角度。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成像数据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高效利用卫星资源获取成像数据具有极大商业价值。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结合各种约束条件,制定行之有效的调度方案,使得在轨运行卫星“智能”完成复杂的动作,任重而道远。文/图:孙景云编辑:刘玲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袁洁到三院调研指导工作航天星云数字地球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工程建设喜讯!事业部通过乙级测绘资质认证航天监测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袁洁到三院调研指导工作

4月8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一行到三院所属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以下简称卫星事业部)调研指导工作。集团公司总部空间工程部、资产运营部、产业发展部等部门领导,三院院长王长青、纪委书记樊伟,院本部科技发展部、产业发展部、资产运营部及卫星事业部领导参加调研。袁洁调研了卫星事业部展厅和相关成果,观看了宣传片和案例演示,听取了卫星运营产业及“星云”即时遥感星座工作汇报。袁洁对三院卫星运营产业及即时遥感星座论证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对相关发展方向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卫星运营产业是航天科工布局商业航天的重要环节,三院作为核心支撑单位,按照“以应用为牵引、提供体系化服务”的思路,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后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针对后续工作,袁洁提出四点具体要求:一是卫星事业部要定好位,要结合集团公司战略目标及三院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对标分析,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卫星图像处理技术服务和卫星综合应用领域,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满足不同用户对卫星数据应用需求。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基础设施及卫星资源,深化开放合作,建立特定需要的数据库并动态维护,形成高价值的卫星数据服务产品;全面深化“星云”即时遥感星座论证,分阶段稳妥推进星座建设,实现卫星服务的比较优势,打造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数据服务能力。三是深挖卫星应用市场和大客户,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能力。四是深入开展卫星应用,积极推进与河南、西藏等地方政府合作,支撑集团公司商业航天发展。END来源
2022年4月9日
其他

航天星云数字地球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工程建设

引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智慧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部署,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当前我国实景三维市场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预计至2025年,我国实景三维市场规模累计可达到260亿至500亿若叠加相关延伸业务,则市场空间更加广阔。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由试点向全国拓展,航天海鹰第一时间发布了《航天科工实景三维中国白皮书》与《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航天方案》等材料,研发了基于数字地球平台体系的“实景三维应用服务”系统,支撑实景三维中国工程建设。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自主研发的航天星云数字地球平台(以下简称“数字地球”),以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多源海量数据存储能力为基础,封装工具和业务组件构建技术中台,研发空间数据切片阅览和矢量数据发布功能建设综合业务中台,集成商业航天、智慧产业、军事应用等典型业务场景建成行业应用中台,打通数据、工具、组件、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全链路数字孪生大中台架构,面向数据的多维度场景化应用与工具和功能组件的二次开发提供底层助力。产品优势(1)
2022年4月7日
其他

太空军事化已不可逆转!六类太空域装备如何影响未来战争

太空商用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太空作战装备的进步,随着太空军事化特征已变得愈发明显,天基装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太空中的大国对抗已成为未来军事斗争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针对天基情监侦、天基反导、卫星通信、数据决策、交通管理、在轨服务共6个领域的装备发展应用进行总体评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论太空域装备在未来战争中的发展应用作者:学术plus高级观察员
2022年4月7日
其他

喜讯!事业部通过乙级测绘资质认证

总书记连续十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我国森林资源发生了哪些变化?喜讯!事业部荣获“三院新媒体优秀公众号”!新闻资讯
2022年4月6日
其他

喜讯!事业部荣获“三院新媒体优秀公众号”!

2022年4月2日,三院召开2022年党建工作推进会暨一季度党委书记例会。会上,事业部“航天星云”微信公众号被授予“三院新媒体优秀公众号”,证明宣传力、影响力受到了三院的高度认可。日后,“航天星云”公众号将继续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和三院党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加强精品内容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文:刘玲图:马滢淑编辑:刘玲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收藏
2022年4月2日
其他

新闻资讯 |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2.04.02)

01120亿!东北唯一独角兽,要IPO了据悉,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已于3月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公司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海通证券。如果进展顺利,长光卫星有望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个IPO。成立于2014年12月,长光卫星坐落于吉林省长春新区,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2020年11月,长光卫星宣布完成24.64亿元Pre-IPO轮融资,凭借约120亿估值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独角兽企业,迄今身后集结了包括中金资本、深创投、经纬中国、中科创星、科大讯飞、海通创新、普华资本、辰韬资本、中科院创投等一众投资机构。航小星观点长光卫星的崛起,既是东北商业航天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也是我国商业航天爆发的一缕缩影。眼下,这里已批量诞生一众独角兽——星际荣耀、零壹空间、蓝箭航天以及长光卫星.....更为相似的是,他们都开始了IPO征程。探索宇宙的大航天时代,来了。02深圳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标杆近日,深圳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2022年3月29日下午,深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行动计划》进行政策解读。《行动计划》明确了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目标,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进、高速智能、天地一体、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网络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成为世界先进、模式创新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和全球数字先锋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快升级网络接入设施、致力打造信息通信枢纽、加快构建物联感知体系、协同部署数据和算力设施、前瞻布局新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关键支撑能力等6大任务、10大重点工程和28条具体举措。航小星观点深圳市一直高度重视卫星产业的发展,凭借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产业配套完善、体制机制灵活、国际化水平高等综合优势,前瞻性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重点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形成包括卫星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卫星应用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可以看到,随着卫星在交通运输、网络通讯、生产制造、商业服务、科学研究、国防安全等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以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各地政府正因势利导,出台更具针对性的“真招、实招”,不断引进和培育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卫星产业项目,加速向浩瀚太空进军的步伐。03安徽省实施“智慧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智慧指挥调度建设日前,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应急管理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作为安徽省出台的第一部应急管理总体规划,《规划》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应急管理领域发展成就,科学分析当前全省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针对新阶段应急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十四五”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着力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是“十四五”时期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徽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规划》确定了深入实施智慧应急、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支撑保障、社会应急、长三角一体化应急能力提升等7大类20项重点工程。航小星观点《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将全面建设省内应急指挥信息网,建设卫星通信网、窄带无线通信网,愈加完善应急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防灾减灾救灾综合管理系统等,全面提升安徽省应急管理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社会动员能力。04李小鹏主持召开部务会,强调:扎实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强化年行动和大检查
2022年4月2日
其他

航天监测 | 总书记连续十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我国森林资源发生了哪些变化?

3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了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他在活动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连续10年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省市地区推进国土绿化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从《时政新闻眼》了解到全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超175亿立方米,这两个指标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助力森林稳增长,建设美丽中国”,事业部利用自主研发的航天监测平台,通过遥感手段对一定时间、空间内的森林资源基础要素进行追踪变化监测,通过遥感影像分析提取,实现对林草资源空间分布提取、林草长期长势状况变化监测等进行观测和评价。航天监测响应总书记号召,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特选取了“国际花园城市”—长兴县作为森林长势监测的样例区县,看看这几年森林资源有哪些变化。长兴县位于浙江省北部,与本省的安吉县、湖州市吴兴区和安徽的广德县、江苏的宜兴市接壤。2021年,长兴全县森林面积目前已达102万亩,占县土地总面积214.5万亩的47.46%,而五年前,长兴县森林面积为92万亩,占县土地总面积的42.89%。如下图所示,将长兴县大部分地区的森林植被进行提取,并将提取出的森林地区植被长势分布图进行展示、对比,可以明显看出长兴县的植被覆盖率逐年稳定增长。这都是得益于近年来长兴着力培育森林资源的政策的实施。用了五年时间,长兴将全县森林资源提高了4.57个百分点,使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从35.1立方米增加到36.9立方米。在实施植被监测的同时,航天监测还可做到融合卫星遥感、地面物联网和碳排放与碳汇业务数据,建立区域内碳排放、碳汇和碳评估监测体系,实现“双碳”监测,为政府和企业级用户的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碳汇测算、达峰路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航天监测作为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五大线上运营服务产品之一,依托事业部共享卫星星座优势资源和六大云服务能力,面向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地可利用资源日益减少,城市出现盲目扩张、大拆大建、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高效的航空航天遥感、北斗导航、地面传感器、卫星/5G等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监测手段,结合专业的遥感AI、定量分析和行业数据模型,面向防灾减灾、能量评估、公共卫生、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空间治理等领域提供立体监测、智能分析、精准监管和辅助决策。利用航天技术、洞悉全球变化、服务民生百业。END文:马滢淑、王锡誉图:王锡誉编辑:刘玲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收藏
2022年4月2日
其他

收藏 | 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四周年主题海报

“千县万乡”商业计划。内容涵盖事业部的发展规划、业务结构、产品及商业计划等内容,以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带你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不一样的事业部。
2022年4月1日
其他

童庆禧院士:用高光谱遥感发现“物质指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智绘科服,来源:中国测绘学会,初审:张艳玲,复审:宋启凡,终审:金君,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国家的支持是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举国体制为许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助力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科研人员使用一种名为高光谱的遥感技术,通过扫描古字画提取墨迹、识别颜料。物质都有独特的光谱特征,就像指纹一样。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看清它们,因此可以用于监测自然灾害,给土地利用和农作物做精细分类等。总的来看,我国遥感技术起步比较晚,高光谱遥感是为数不多与国际发展前沿同步的遥感技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开发用于遥感找矿设备。我与上海技术物理所等单位的一批优秀专家共事,参与了这项工作。从当时科技水平实际出发,我们自主研制出了第一代红外细分光谱扫描仪。虽然现在看来,这个仪器比较简单,但它迈出了我国高光谱遥感发展重要一步。随后,中国科学院引进了两架“奖状”型遥感飞机。我们对这两架飞机做了全面遥感改装,让它们在新疆这片广袤大地上空翱翔。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识别出多处黄金蚀变带和矿化带,圈定了一些找矿靶区。这些工作让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在30多年的服役期里,这两架飞机还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三北防护林和国家土地资源调查等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我国高光谱遥感快速发展。环境系列卫星、神舟飞船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国家重大专项卫星等都搭载了高光谱遥感载荷。近年来,“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等高光谱设备的研制与发展,将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起步到蓬勃发展、从探索研究到深入应用,在高光谱遥感技术领域,我国始终和国际前沿保持同步,部分技术领跑全球。回顾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我深切感受到国家的支持是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举国体制为许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助力。还记得,当年为了追踪对地观测前沿技术发展,中国科学院从院属各所抽调人员,成立了地球资源卫星调研组,联合全国科研单位,着力发展地球资源卫星有关技术。在国家制定科技攻关计划时,急需开展的、容易见成效的重要研究很多。在当年国家财力并不充裕的条件下,高光谱遥感作为一项前沿技术,仍然获得了不小的支持。当然,科研人员的努力也很重要。197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遥感应用研究所,我是该所最早的成员之一。当时,在遥感领域,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几乎是从一张白纸上起步,连可以查阅学习的资料都很难找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我们在全国各地开展遥感研究,特别是航空遥感。我们在长江、黄河、淮河、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开展洪水的遥感监测,为抗洪救灾提供信息支援。尽管很辛苦,但大家都特别开心,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而感到自豪。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高兴的是,我看到年轻一代继承了老一辈遥感人锲而不舍的精神,继续推动我国高光谱遥感技术走在国际前沿。面向未来,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技术成熟度、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明显不足,但我相信,在新一代研究者的努力下,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转载:智绘科服官微来源:中国测绘学会编辑:刘玲往期推荐收藏
2022年4月1日
其他

收藏 | 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文化手册(2022)

航小星又又又来喽!今天航小星为大家带来第二版事业部文化手册,让大家全方面深度了解事业部的企业文化。在此次更新的文化手册中,详细介绍了事业部的企业主体文化、经营文化、品牌文化、管理文化、发展足迹、荣誉资质、交流活动、员工活动等内容,更有事业部周年活动的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的展示,让大家全方位感受事业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小伙伴们速速收藏起来吧!汇总
2022年3月30日
其他

卫星互联网商业化的战略逻辑:服务导向!空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新型共生关系

2022年3月,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发布报告《空间下游部分:欧洲空间经济崛起的挑战》。报告提出,航天领域的力量布局正在发生变化,空间基础设施更加倾向于商业应用和公共服务。SpaceX的Starlink更是打通了产业链,通过综合化商业模式改变了竞争格局,也改变了开发、利用和营销空间能力的方式。空间经济生态系统的转型正在促成上游空间工业和下游市场之间的一种新型协同关系,空间系统正在成为实现市场目标的一种技术手段。最后,从宏观战略角度提出,要转变太空经济以及卫星互联网商业化的思维方式。本文对报告关键内容进行译介,仅供参考。卫星互联网商业化的战略逻辑作者:Sebastien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收藏 | 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宣传手册(2022)

航小星又与大家见面啦!本次航小星为大家带来新版事业部宣传手册,让大家全方面深度了解事业部。在此次更新的宣传手册中,详细介绍了事业部的企业能力、发展足迹、技术体系、组织架构、产业板块、典型案例等内容,更有对事业部前期合作、创新中心以及用户伙伴的展示,让大家全方位感受事业部产业生态的搭建过程。屏幕前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收藏起来吧!汇总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发展商业航天 赋能数字经济”事业部成立四周年主题活动成功举办——初心不变 砥砺前行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2.03.19)喜讯!事业部顺利通过“三级等保”测评我国卫星项目PPP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点亮
2022年3月26日
其他

​发展商业航天,拥抱数字经济

商业航天赋能数字经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模式正在被强势颠覆。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以其在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融合能力、市场扩张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民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并成为带动内外循环的连接纽带,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商业航天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科技行业发展主线之一,可助力数字经济打破地域限制,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商业航天为重要载体,推动产业互联网向各行业纵向发展,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同时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事业部积极布局商业航天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以下简称“事业部”)作为以“成为领先的卫星资源与数字技术服务商”为企业愿景的商业航天单位,围绕卫星运营与卫星应用,构建了“空间维、技术维、应用维”+“天地组网、时空基准、感知认知、实时共享、智慧物联、智能决策”为特征的新一代数字地球体系,持续打造以时空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地球平台为依托、汇聚各类卫星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包含卫星管家、航天监测、航天精度、全球一点通和低空畅行五大SaaS产品,实现卫星测运控、遥感、导航、通信、低空管控等云上服务能力,助力空天大数据的集中化存储、场景化展示、一体化应用,打造立体综合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2022年3月21日
其他

新闻资讯 |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2.03.19)

01航天产业规模预计达千亿级,武汉发力建设“中国航天第三极”3月16日,武汉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航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锚定“中国航天第三极”发展目标,聚焦主导产业,拓展延伸基础产业,打造引领中部的航天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航天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拟定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以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为核心,打造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带动全市航天产业规模达到千亿元级,建成国内一流的航天产业发展先行区。到2030年,辐射带动自主可控信息技术、航天云制造、航天增材制造、航天新材料等基础产业,以及空间大数据、智慧城市系统等延伸产业发展,形成主导引领、基础夯实、配套完善的新型航天产业生态,深度参与全球商业航天发展,争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航小星观点目前,武汉航天产业布局形成了“一核两区多园”的空间布局。“一核”是已经落户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重点布局新型运载火箭、卫星平台及载荷等研发、制造和发射服务,地面及终端产品制造,卫星测运控、卫星互联网、天基互联网、通导遥一体化等应用。“两区”即支持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和东湖高新区分别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和“创新应用集聚区”。“多园”即支持武汉经开区、江岸区、黄陂区等区发挥本地基础优势,建设若干“航天+”示范产业园。武汉正在加大对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针对龙头企业引领的重要配套企业项目,在项目落地、人才落户、总部用地、职工住房、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上依法依规给予全方位支持。武汉将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带动新洲区在航天产业领域强链补链延链,积极引进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中国星谷”。02《经济学人》:航天商业化是太空旅游必经之路日前,全球知名杂志《经济学人》刊登了北京大学焦维新教授署名文章,就格林纳达驻WTO首席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孙宇晨宣布入局商业航天的报道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企业家陆续进入该领域,说明了商业化是太空旅游必经之路。在这篇题为《太空旅游全球加速竞赛,商业航天迎来新的机遇》的文章里,焦维新教授分析了商业航天和太空旅游目前的竞争形势和商业前景,他表示太空旅游充满挑战和风险,只有努力强化颠覆性创新,才可能找到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通向太空之路。太空旅游的灵魂是创新,新航天与传统航天相比,其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能更好地运用商业化的方法。SpaceX、蓝色起源等公司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商业航天发展也需要企业家的远大理想、探索热情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如SpaceX公司的创建及发展,源于马斯克深空探索的梦想;蓝色起源公司的创建及发展,也源于贝佐斯的一个环保梦想,即把地球上的污染产业移到太空中。航小星观点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单就商业航天领域的太空旅行来看,仍然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各种途径都需要较高的费用,这对于普通人而言仍然很难承担,因此,通过商业化的方式来降低成本非常关键。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商业航天正处在了“政策在放开、资本在流入”的黄金时期,商业航天产业链逐步开放,制造、发射、运营应用、测控等各领域的商业公司发展迅速,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一批公司纷纷推出“互联网+航天”计划,不断衍生出新的服务内容和商业模式,正在推动全球商业航天迈向大众消费时代。03遥感三十四号02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022年3月17日15时0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信息服务。据悉,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1次飞行。04重庆首次将卫星遥感技术用于河长制工作
2022年3月19日
其他

美军兴趣点在哪里?小型卫星技术的军用现状与趋势

Satellites开设了一家工厂,将达到每天两颗卫星的制造速度。商业小型卫星的开发与供应形成了正反馈循环,使得小型卫星系统的成本和开发时间进一步降低。2.作战能力小型卫星的集群与作战能力2.1
2022年3月19日
其他

喜讯!事业部顺利通过“三级等保”测评

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自主研发的航天星云·天基网络地面服务平台顺利通过“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标志着该平台达到了国家网络安全法中的相关要求和信息安全等级,为对外开展线上运营服务奠定了安全基础。文:赵敏图:刘明明编辑:刘玲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星月美图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我国卫星项目PPP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营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合作过程中,让社会资本所掌握的资源用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该模式通常被定义为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移给社会资本,促使政府与社会资本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收益,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竞争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因社会资本的加入实现风险共担,提高了项目抗风险能力和建设的成功率,项目建设完成后投入到运营阶段,实现双方利益共享。在PPP模式的应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在航天领域中PPP模式的实践较为匮乏。在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中PPP模式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规则体系,而在航天领域中PPP模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入可实现项目效率的提升和双方利益的共享。但是并不是所有PPP项目都能成功运作,是否采用PPP模式、采用何种PPP模式、如何确保PPP模式成功运作是当前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为此,对政府和社会资本来说,清楚地分析出PPP模式需重点关注的方面至关重要。如何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把政府机构不擅长的领域交给社会资本来实施,实现整个航天强国建设效率的提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我国卫星项目PPP模式的探索高分多模卫星项目是我国首个采用PPP模式的民用航天科研项目,是实现空间基础设施商业化运营的有益探索。该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社会资本为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四维公司是国内市场亚米级遥感卫星数据供给的主渠道,是国内首个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景卫星星座的建设运营主体。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政府授权提供商业发射、卫星系统以及从事空间技术合作的商业机构。在高分多模项目上,由联合体和中央财政共同出资,其中联合体出资约占16%,政府出资约占84%。政府负责高分多模卫星的研制、数据接收以及一级产品的加工;社会资本方承担卫星研制部分费用,拥有卫星8年运营权益,运营期间按照合同免费向主要用户部门提供公益服务数据,向商业客户提供标准或高级数据产品服务,运营期满后卫星使用权收回政府方。高分多模卫星于2020年7月3日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发射。该卫星拥有1个全色、8个多光谱谱段相机,分辨率优于0.5m,主要应用于资源、测绘、农业、环保、林业等多个行业的几十种业务,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开发利用、地质勘查以及应急减灾、农业调查、住建监测、林业保护等领域的高精度数据需求。高分多模卫星的高分辨率使得在满足用户公益需求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商业应用前景,这对于社会资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探索采用PPP模式来进行高分多模卫星项目的实施,为商业航天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高分多模卫星项目中政府授权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为PPP模式的实施机构,代表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签订合同,对社会资本方提供公益服务质量和商业推广服务活动进行监督和考核。高分多模卫星项目采用的是BOT模式,该模式是特许经营的运作方式,适用于投资量较大的PPP项目,比较适用于航天领域。在卫星项目应用BOT模式,促使政府与社会资本成立合作平台,平台从政府获得建设和经营的特许权,负责项目从融资、设计、建设和运营直至项目最后的移交等全过程的运作。合作平台拥有建设完成后的航天项目的使用权、收益权以及政府给予的特殊补贴,政府借助社会资本以较低成本建设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在特许经营期到期后,平台将其所有权交还给政府。我国卫星项目PPP模式的推行离不开国家支持,未来相对于社会资本最大的吸引力是通过PPP模式带来的航天领域项目收益。高分多模卫星项目PPP模式的探索开创了我国航天领域PPP模式应用的先河,其示范作用有助于PPP模式在航天领域进一步发挥作用。但同时,也应总结实践中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不断完善规则体系,助力提高航天项目建设效率和效益。二、卫星项目应用PPP模式应关注的重点基于我国航天领域PPP模式的探索实践,影响PPP模式成功与否的因素复杂多样。结合PPP模式在我国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后续卫星项目应用PPP模式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层面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世界银行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基建领域PPP模式在各国的发展情况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这是由于PPP模式的应用,会促进投融资结构的革新和引起政府管理模式的重大变化。政策环境对PPP模式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此外,PPP模式的发展还会受到金融体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航天领域同样要考虑这些因素对PPP模式的影响,从政府层面上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两类。(1)成熟的政策环境PPP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涉及财政、招投标、投融资、产业服务和产业创收等多方面的工作,其管理模式要比传统投资模式更为复杂与多样。针对航天领域的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权利、责任与义务都要通过法律文件进行规定,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法规政策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完善的政策环境能够增强社会资本的投资信心,但我国目前针对航天领域PPP模式的法规文件尚为空白,由合作双方签订的合同可能存在可实施性与适应性较差的问题。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存在社会资本由于不确定性而放弃投资的风险。(2)健全的金融体系卫星项目一般具有需求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合理安排投资构成比例、选择适当的资金形式及投资退出渠道是实现卫星项目PPP模式应用的关键因素。健全的金融体系能够为航天项目应用PPP模式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充分、金融管制较为严格等原因,项目融资缺乏多样化手段。目前我国的融资体系尚不完全适应航天项目PPP模式,只有较少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航天保险、资金等支持,导致航天项目所需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不多且退出渠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航天项目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2.社会资本层面卫星项目应用PPP模式的实际融资、产品应用等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合作的社会资本承担。由于航天项目普遍具有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PPP模式实施的成功关键是选择有能力的社会资本参与建设。(1)合作社会资本的信用卫星项目可能会涉及较多商业秘密及内部信息,政府一般无法承担项目泄密和项目中断的后果,在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中处于较为被动的角色。在与社会资本合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方能够按合同履约,另一方面合作社会资本的信用对确保航天项目PPP模式的顺利实施有着较大的影响。(2)合作社会资本的管理水平卫星项目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参与主体多、风险高等特点,为保障项目的成功,对合作社会资本的管理水平有着极高要求。其中也包括技术水平、财务水平及应对环境变化和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尤其是需要合作社会资本具有通过航天技术转化成可创收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能力。3.项目层面在具体项目层面,采用PPP模式的适用性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对政府和社会资本来说,采用何种投融资结构、运作方式和风险识别、分担机制才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是航天领域PPP模式在项目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1)适合的投融资结构与运作方式考虑卫星项目的建设成本、运营收入等诸多因素,选择相适应的投融资结构与运作方式,是确保在航天领域应用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常见的投融资有股权、债务、租赁、混合等多种方式,社会资本不同的投融资结构会对项目产权的拥有程度及参与运作的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股权、分工合作、特许经营和购买公共服务等不同运作方式的选择,政府支持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而项目运营风险与运作方式的选择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选择适合的运作方式尤为重要。(2)合理的风险识别与分担机制由于卫星项目自身具有高风险的属性,因此应用PPP模式需要关注风险识别与分担机制,首先需要识别可能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政策环境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竞争风险、财务风险等。在识别出风险因素后,如何分担风险同样重要,在风险分担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和成本最优原则,才能使合作双方达到共赢。政府若为吸引社会资本承担过多的风险,会使社会资本获得无风险回报同时增加政府压力,反之,政府将过多的风险转嫁给社会资本致使超出其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则不利于双方合作关系的维系与可持续发展。来源:《卫星应用》2022年第2期作者:唐梦辉、吴廷瑞、张博、刘红星、赵玺编辑:刘玲往期推荐星月美图
2022年3月16日
其他

深度 | 供需关系重构,空天产业开启“双融合”时代

在产业内外“双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供需关系正在被重塑,空天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的角色变化。撰文
2022年3月15日
其他

星月美图 | 江西、云南、湖南……亚米级“遥感美图盲盒”等您来拆(一)

近几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腾空发射,驶入轨道,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涯”,作为光学团队的中坚力量,亚米级光学卫星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亚米级卫星数据产品(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指的是能达到1米以下分辨率的卫星影像)。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航天监测平台引接国内外各类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随机挑选了部分亚米级卫星影像图,航小星制作了几期“亚米级卫星”盲盒,来和航小星一起打开盲盒,欣赏他们的美貌。来自高分多模卫星的盲盒蓝色的水塘泛着微光,在云南青翠山林的环抱之下,你能猜到我是哪里吗?我是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的小村庄——木期黑。叠叠崇山围绕的木期黑,并没有高大的建筑与宽敞的道路,但是自然风光秀美异常。村庄国土面积4.27平方公里,海拔1615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45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311亩,其中人均耕地2.6亩;有林地4100亩。这里是云南衣格白,在云南有一种典型的种植方式,你知道是啥吗?梯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所以在云南梯田广布,就连在群山深处的衣格白,云南的典型梯田景观也可以初见模型,虽不像元阳梯田等层层叠翠环环相绕,却也井然有序,别具一格。来自worldview-3卫星的盲盒我的名字来自“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学习】全国两会“关于应急管理的6大关注热点”,助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

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严峻复杂的安全生产形势,应急管理工作备受关注。据统计,2021年,应急管理部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提案279件;2020年,共承办建议、提案437件;2019年,共承办建议、提案141件。2022年是应急管理部门全面履职的第四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心系大局,高度关注应急管理工作,积极调研、认真总结、汇聚民意,将应急管理热点话题带上今年的全国两会。一个个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话题,一批批助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真知灼见密集出现。1.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商业航天动态——两会专栏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两会”)于初春三月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高科技航天领域更是新成果层出不穷。习近平主席指出,发扬“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次“两会”上,委员、代表们也纷纷建言献策。下面就让航小星带你看看两会上那些关于商业航天的提案信息:01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商业航天是整个航天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也会有技术专家等进入空间站。根据《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那么,普通人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来到空间站参观吗?杨利伟介绍:这有可能,因为商业航天也是整个航天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从工程来讲,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不同性质的企业参与进去,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助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将来普通老百姓进入空间站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这种需求,我们的资源允许,这应该不是一个很长远的问题。02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重视创新技术对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影响“许可体制内的航天力量走向市场,给了从业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更大的舞台。”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告诉记者,没有商业航天的时候,航天领域主要承担政府任务,有了商业航天,目标应该更广阔。“不搞技术创新、不积极开发市场,难以形成商业航天的可持续发展。”吴季表示,商业化仅仅是商业航天的“开端”,对于心怀深空的航天人来说,商业化不应是终极目的,通过商业化带领更多人迈向深空、实现人类的宇宙梦才是。相较于“商业航天”,吴季更愿意将其称为“新航天”,因为“有新技术才有生长能力,有新市场才有生长土壤”。如果技术实力达不到,那么通过寻找新的市场,覆盖航天应用“无人区”,比如通过新颖的模式创新,提供普通民众愿意享受的服务,也将促进商业航天的市场繁荣。无论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创新,都能够让商业航天实现更好的发展。吴季解释:所以商业航天强调了它的资本来源,而新航天强调的是它的发展要素。创新是商业航天发展的“魂”,政府应该在商业航天的创新能力上加以引导。0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首席总设计师姜杰院士:商业卫星成为商业航天发展主要手段和最佳切入点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前景如何?国内商业发射市场需求规模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放开卫星制造和应用的权限,在传统航天发射市场外,民营企业积极进入航天领域,商业卫星成为主要手段和最佳切入点。中低轨卫星凭借技术门槛较低的特点,正在成为商业卫星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市场将不断壮大,遥感和通信卫星是主流。按照平均每次发射10颗卫星估算,需要220次商业发射。姜杰表示,人类正逐步走进太空时代,其关键是成本问题。“当火箭的发射成本因技术创新降低十数倍,航天会离普通人越来越近。而一旦航天踏入普通人的生活,商业航天将进入蓬勃发展阶段。”04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做好商业航天顶层设计,中国也会有自己的SpaceX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中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工程地面系统副总指挥张兴赢提交《关于推动我国商业航天有序快速发展》的提案,呼吁做好商业航天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国家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航天企业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张兴赢表示,“虽然目前商业航天的创业企业大量涌现,覆盖了航天产业的主要细分领域,但各个公司各自为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业航天小、散、乱,短期性和功利性突出的问题。”对此,张兴赢建议,应该明确国有航天企业和民营航天企业的分工,打破商业航天目前自成一体,割裂与传统航天的继承与革新的态势;同时优化商业航天在产业链中布局,鼓励引导商业航天企业从事卫星应用和航天技术转移转化。同时,应建立商业航天战略研究和战略咨询的长效机制。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商业航天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高等级、权威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机构,提供决策参考、战略咨询等指引,是避免商业航天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短期性的重要保障。“拥有科学的顶层规划,加上我们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储备,中国的商业航天领域未来一定能成长出如同SpaceX公司般具有技术优势的商业航天企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张兴赢说。05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党委书记刘志让代表: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设立重复使用液体动力专项“我国重复使用液体动力研制进展方面和国外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缺少具备重复使用能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重复使用发动机设计理念、验证方法等基础知识和条件不完备、基础研究薄弱制约发动机的持续创新等方面。”针对这一问题,刘志让建议国家设立并实施重复使用液体动力专项,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研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复使用液体动力产品;加大有关重复使用的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建立国际领先的发动机基础研究体系,打造液体动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数字化研发平台,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模式转型。以上就是航小星为大家整理分析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于商业航天发展的提案信息,不难看出国家对于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视,未来将会从国家政策、市场监管、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产业基金、发射动力等多个维度重点扶持,鼓励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创新,在"互联网+航天"的商业变革中,为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整理分析:史恩宇、赵晶编辑:刘玲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领导一行到事业部调研交流航天监测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领导一行到事业部调研交流

3月10日,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副主任高绿化一行到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调研交流。事业部总经理袁鸿翼、副总经理肇启明、总经理助理赵敏等领导参加交流活动。袁鸿翼总经理带领一行参观航天科工卫星运营展厅,观看《卫星即服务》《星云星座》宣传片,并展示了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相关平台产品。交流会上,高绿化副主任高度肯定了事业部在商业航天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双方表示,希望未来加强沟通与交流,立足国家战略进行商业航天与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建设。文:史恩宇图:杜梦涛编辑:宁小静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一行到三院调研交流威海市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的融合发展培训会圆满结束!河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领导一行到事业部调研交流威海市环翠区邢海波区长一行到事业部调研交流事业部应邀参加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点亮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航天监测 | 卫星直击:澳大利亚东部遭遇千年一遇极端天气

近几日,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暴雨肆虐,新南威尔士州更是遭遇了千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持续的暴风雨导致澳大利亚东岸遭受洪水威胁。据媒体报道,目前洪水已至少造成21人死亡,数十万人被迫紧急撤离。灾害发生后,事业部凭借多年来在洪涝灾害遥感监测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借助自主研发的航天监测平台,第一时间对受灾严重的新南威尔士州进行了卫星遥感监测。下图为航天监测洪涝灾害监测专题产品界面。航天监测-洪涝灾害监测专题.....新南威尔士州洪涝灾害监测针对新南威尔士州此次洪涝灾害,航天监测平台利用多期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影像,对该地区进行洪涝灾害变化监测,对重点区域水体进行自动化提取,形成可视化变化监测成果,辅助灾情综合评估。其中,利用光学卫星影像监测到克拉伦斯河和特韦德河沿岸洪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大面积的农田、建筑、道路被黄褐色的洪水所淹没,河流水位暴涨导致部分河岸线已经难以分辨。克拉伦斯河沿岸洪水变化监测特韦德河沿岸洪水变化监测由于光学影像容易受到云雾的影响,而雷达影像成像不容易受光线、气候和云雾限制,因此通过雷达影像提取水体的方式可以定量分析洪水分布、面积等信息,更精准地反映洪水发展趋势,辅助相关部门评估灾害损失并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基于雷达影像的相关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2年3月9日
其他

低空畅行 | 航天技术支撑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建设

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通用航空等产业发展,提升低空空域利用率和军民航飞行安全水平,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空管委和民航局高度重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加快推进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下发《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系统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低空飞行服务系统技术规范》等政策和保障文件,提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三级建设目标,计划到2022年,初步建成由全国低空飞行服务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低空飞行服务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飞行服务站组成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并先后在湖南、江西及安徽三省开展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工作。
2022年3月7日
其他

新闻资讯 |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2.03.04)

01文昌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将泰景三号01卫星、泰景四号01卫星、海南一号01/02星、文昌一号01/02星、吉林一号高分03D10-18星(9颗)、吉林一号MF02A01星、巢湖一号卫星、创星雷神号卫星、天启星座19星、星时代-17卫星、启明星一号卫星、西电一号卫星共2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创造了我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标志着文昌航天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这次发射,是长征八号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也是今年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商业航天“首战”。航小星观点2021年4月8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卫星遥感、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量子卫星、芯片设计、运载火箭、测控等商业航天产业链落地海南”。文昌发射场作为我国唯一的滨海发射场,实现了新一代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具有纬度低、射向宽、运载效能高、运输限制少、落区安全性好等特点,且地处海南自由贸易港,利于商业航天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文昌航天发射场将着力构建商业航天发射区,打造航天特色文化旅游基地,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商业航天创新示范区和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02集聚空天信息领域科技力量
2022年3月4日
其他

收藏 | 航天星云产品手册

航小星又来喽!本次航小星为您带来最新《航天星云产品手册》~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提出“卫星即服务”新理念,
2022年3月4日
其他

深度 | 国产高分卫星数据在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一、前言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求“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由理性认识走向量化实践、由分类管理走向体系治理[1]。如何及时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现状,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保护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统一确权登记的需要,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2]。卫星遥感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快速、高效、客观、准确地获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近年来,国产卫星数据有效获取能力和分辨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在轨可供利用的国产高分遥感卫星有20余颗,2m级影像基本实现全国季度有效覆盖,北方地区可实现月度或双月有效覆盖,亚米级光学卫星年数据可实现年度有效覆盖,为自然资源遥感监测能力提升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随着国产卫星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监测频次不断提升,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流程优化,从过去每年一次全覆盖监测,到“季度+年度”监测为主,再到“月清、季核、年度评估”,为地方自然资源监管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依据。二是自然资源调查由二维平面监测向三维立体监测层面转变,水体、冰川等地物类型在面积、分布范围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储量等方面研究。通过对湖泊、冰川进行三维监测,掌握水量相对变化,为水资源变化状况及调控、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三是多源多载荷数据协同应用,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国产高分卫星数据类型逐步多样化,协同利用多光谱、高光谱、合成孔径雷达(SAR)、激光等不同传感器类型数据源已经成为未来应用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围绕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履行,面向生态修复、资源调查、卫片执法等业务需求,提出了全国季度性监测、重点区域月度监测、特定目标即时监测的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全面提升了全天时、全天候、全要素、多源多尺度监测能力。本文对国产卫星在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二、检测技术与方法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工作主要发挥国产卫星优势,利用优于2m影像,针对全国范围自然资源全要素,以全覆盖季度遥感监测、重点区域月度遥感监测、重点目标即时遥感监测为主要目标,构建监测技术流程和方法体系。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主要采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影像自动处理、监测信息自动提取、成果质检等监测方法,构建传感器校正影像产品生产、正射影像生产、监测信息自动提取、人工处理、监测成果建库等监测流程(图1),实现自然资源现状信息提取和变化监测的系统化运行。图1
2022年3月1日
其他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一行到三院调研交流

2月26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宋道军,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发改委主任朱胜利,合肥市委副秘书长徐斌以及合肥市国资委、投资促进局、高新区等单位领导一行到三院调研交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著平,集团公司产业发展部部长李雪梅,三院院长王长青,院党委书记史新兴、副院长庄剑及院本部相关部门及部分院属单位领导参加了交流活动。双方就共建三院合肥研究院、开展商业卫星星座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虞爱华强调,合肥市与三院的合作要立足长远,顶层站位,胸怀“国之大者”,为三院科研机构及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政策条件配套保障。刘著平表示,航天科工集团正在加快推进与安徽省的全面战略合作,全力支持三院在合肥市的科研机构及产业项目布局工作,祝愿双方合作取得丰硕成果。END来源
2022年3月1日
其他

重磅 | 一箭22星发射成功,常熟测控站跟踪正常

时空大数据: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必由之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下)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上)点亮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威海市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的融合发展培训会圆满结束!

2022年2月25日,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在威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开展了遥感智能解译与应用产品专题培训,培训活动有来自威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及威海市多家测绘单位超过30余人参加。会上,事业部技术人员围绕遥感智能解译“是什么”“能干什么”“怎么用”进行详细培训,通过具体应用场景和案例详细介绍了遥感智能解译技术在自然资源、农业、生态环保、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现场演示了如何利用遥感云平台智能解译软件快捷地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专题监测数据提取。介绍了事业部航天监测产品服务,以及如何利用航天监测产品推广和使用专题监测数据。遥感云平台智能解译软件航天监测产品会后,事业部培训人员与威海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及相关测绘资质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了AI遥感智能解译技术新的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充分利用AI遥感智能解译技术推动卫星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治理、数字农业等领域的管理与决策。此次培训,充实了参会单位的专业知识储备,将遥感智能解译技术牵引至威海市卫星遥感应用中,为威海市行业领域技术创新应用明确了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和遥感技术的融合应用发展,事业部将逐渐形成识别精准、功能全面、一站式的算法模型训练与智能解译平台,挖掘空间信息应用价值,拓展遥感智能解译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场景应用。文:薛超玉图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新闻资讯 |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2.02.25)

01衡阳:统筹对接遥感影像应用需求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2月22日,衡阳市举行遥感影像应用需求统筹对接会,推进衡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遥感影像统筹管理及共享应用,收集各使用单位影像应用需求,全面支撑衡阳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上,自然资源湖南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专家从卫星遥感、关键技术、典型应用三个方面作了自然资源卫星发展及应用专题报告,衡阳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从机构建设、数据成果、应用开展及提供影像资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衡阳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从2021年1月成立至今的工作开展情况。会议要求,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统筹工作对衡阳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全市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要形成“一盘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处理、统一质检、成果共享,避免重复生产和采购,节省财政资金。航小星观点当前,各地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开始逐渐重视遥感影像统筹管理工作,各地正加快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年度数据采购和生产计划,推进遥感影像数据的应用,保障遥感影像统筹和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等工作,为政府提供科学决策支撑。02交通运输部今年将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下)

上一篇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上)“发展数字经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航天系统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加快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要用好平台经济先发优势,抓住数字化改革的契机,加快实施数字航天战略,加快创新建设可用、好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新型航天平台经济,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老百姓高品质生活服务。”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上)

除个别企业初步展开了与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融合,其余大多数均未建立起与这些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商业航天的发展何时深度渗透于正在开启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进程中?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上)文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河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领导一行到事业部调研交流

2月18日下午,河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一级巡视员徐振川一行到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调研交流,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崔玉平,产业发展部部长胡发兴、事业部总经理袁鸿翼参与接待并进行座谈。袁鸿翼总经理带领一行参观航天科工卫星运营展厅,观看《卫星即服务》《星云星座》宣传片,并展示了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数字地球平台等产品和应用案例。座谈会上,双方就卫星星座建设和运营项目落地河北展开讨论,探讨本地化的卫星产业落地模式。最后展望了河北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三院及事业部将发挥“政府+央企+企业”的合作模式优势,与河北政府联手将河北空间信息应用产业做大,描绘弘扬数字经济的美好愿景。文:史恩宇、徐嘉荫图:徐嘉荫编辑:刘玲校对:马滢淑往期推荐收藏
2022年2月21日
其他

新闻资讯 |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1.02.18)

01支持开发商业卫星和火箭!上海加快布局空间信息产业!2月16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本市推进空间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描绘了上海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上海要以构建通导遥一体化空间信息系统为导向,形成数字赋能的空间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球空间信息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数智制造新高地、优势企业集聚地、应用服务输出地。《实施意见》还明确,上海将引导支持商业航天有序发展,推进商业航天公司组建和运作,支持开发商业卫星、火箭拳头产品;推进商业火箭总装基地建设;探索从卫星研制到入轨部署的一站式服务;吸引国内外商业航天头部企业落户。航小星观点为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能力,上海正在力争突破商业卫星批量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开发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火箭,打造高层级航天器研发平台,建设低成本商业卫星批产线、火箭脉动式总装线。同时,上海也正在加快推进数字信息应用的脚步,树立数字信息在政务服务、重点行业及大众消费领域应用的示范作用,支撑“一网统管”解决方案,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02维珍银河卖太空机票:总价45万美元
2022年2月18日
其他

收藏 | 航天监测产品手册

航小星来了!本次航小星带来最新产品手册,带你全面了解航天监测产品。航天监测作为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五大空天信息服务产品之一,紧抓数字化产业机遇,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运用通导遥卫星技术和数字技术,提供高价值信息专题产品和
2022年2月18日
其他

新闻资讯 | 商业航天市场简讯(2021.02.11)

01济南正迎来商业航天高光时刻!山东产研院:初定7月发射“齐鲁二号”“齐鲁三号”卫星原本并非商业航天高地的济南正在迎来商业航天的高光时刻。去年4月27日,“齐鲁一号”“齐鲁四号”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已经为各行各业提供大量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齐鲁二号”“齐鲁三号”2022年即将发射。据悉,未来3-5年,山东产研院将完成部署20颗左右遥感卫星;将陆续发射160颗导航增强卫星,到2023年底覆盖全球;全球首个高分辨率农业专用卫星星座正在建设中,2022年将发射首批8颗卫星并实现组网运行;“智慧黄河”项目启动……航小星观点春节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以建设航天强国为主线,为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划重点”。白皮书提到,鼓励引导商业航天发展。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扩大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范围,推动重大科研设施设备向商业航天企业开放共享。空天信息产业是山东产研院成立以来率先布局的“未来产业”,已经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的卫星产业创新创业团队来济南发展。低成本共享海量数据,空天产业的森林正在形成!02《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解读:鼓励引导商业航天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节前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扩大政府采购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范围,推动重大科研设施设备向商业航天企业开放共享,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建立航天活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商业航天企业有序进入退出、公平参与竞争。优化商业航天在产业链中布局,鼓励引导商业航天企业从事卫星应用和航天技术转移转化。航小星观点在军民融合、产业商业化的浪潮之下,商业航天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价值高,是具备极大发展潜力的万亿级蓝海市场。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以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业相关建设,促进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应用等产业规范化发展。2021年,“十四五”规划指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进一步促进商业航天的发展。03推进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新举措,把安全发展和应急管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对于落实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国高度重视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就目前而言,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社会共识也不断提升,安全应急产业与安全保障能力、应急能力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良性循环。航小星观点安全应急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安全和发展双重属性,在扩大内需、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安全应急产业而言,用足、用好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全社会普遍重视安全的有利时机,加快创新脚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正逢其时。04“海南一号”首期4颗卫星将在文昌择机发射据悉,“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将于近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择机发射。4颗卫星分别为“海南一号”01星、02星以及“文昌一号”01星、02星,具有“海南造,海南发,海南用”的特点,将有效助力海南商业航天的发展。本次发射的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牵头,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多家入园企业共同研制。卫星发射入轨后,通过4颗卫星的组网观测,海南省每天可获取卫星遥感数据,保障海南在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环境、海洋航运、海上应急搜救和渔业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空间数据需求,有效服务于海洋保护、渔业生产、自然资源调查等多个领域。05淮安市打造城市安全治理与发展“智脑”“十四五”期间,淮安市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融合通信、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手段,加强应急管理风险感知网络及通信网络基础建设,升级综合应急管理平台,强化与智慧城市联系,打造城市安全治理与发展“智脑”,构建满足常态下城市安全协同治理需求及非常态下应急指挥敏捷、高效需求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日前出台的《淮安市“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对淮安市应急管理工作把舵定向。据悉,未来几年,淮安市将着力实施以实现城市安全“全感知、全融合、全协同、慧治理、慧发展、慧服务”为目标的智慧应急提升工程,为构建新时代“大安全、大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06推进“双碳”工作,各地出大招!日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中,记者注意到,“双碳”“蓝碳”等字眼不仅成为今年代表委员讨论的热词,更是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亮点诸多。江西:省人大立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江西人大立法走在前列。江西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陈惠龙介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确保地方立法与时代同步伐,不少立法工作已然先行,其中就有“双碳”。海南:海洋碳汇研究领域抢占国际制高点2022年,海南将研究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立足海洋大省优势,高水平建立和运作省蓝碳研究中心,在海洋碳汇研究上抢占国际制高点。”1月21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海南省省长冯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青海:政协委员建言三江源湿地固碳研究“三江源的五大圈层具有重要的固碳能力。保护和恢复三江源湿地,对抑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在青海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上,青海省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永为“双碳”建言。广西:一体推进“减污、降碳、优生态”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广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过去的一年,广西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双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2年将继续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江苏:常州要当好绿色发展的“领航者”去年来,常州在“双碳”循环背景下,重点围绕建设沿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陈金虎说,常州北濒长江,更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自觉守护好“一江碧水”,举全市之力让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信息整理:史恩宇、赵晶编辑:刘玲往期推荐天地一体化融合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双碳”市场:卫星遥感产业的新想象

天基“双碳”监测数据缺口大,遥感或成为挖掘千亿市场,把握国际话语权的突破口之一。“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策之下,从大厂到各行各业,整齐划一冲向“双碳”。国内许多机构对“双碳”目标下的新增直接投资做了测算,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人员预测,“碳中和”新增投资将超过139万亿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则预测,截至2050年,“碳中和”带来的国内投资规模或达到255万亿元。目前,各城市现有的大气监测站,很难准确掌握碳排放数字。这也意味着,“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排放源监测、碳汇监测”三大监测方向,正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也在呼唤更高要求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而遥感天基碳排放高动态监测在“双碳”中的价值,仍需要一些时间被看到。千亿碳排放交易市场待挖掘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面向碳排放的卫星监测市场机会要比传统遥感市场大得多。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郗晓菲指出,目前通过卫星遥感手段可以达到追踪高能耗排放的监测,同时进行宏观碳排放计算,如风能,太阳能的工厂,以及平台所能提供的碳中和的量,通过遥感卫星可以很精确计算到每一个区域的风能带来多少电量,光伏带来多少电量,同时林地、湿地、海洋环境可以带来多少碳的中和量,都可以进行量化性地计算,实现碳吸收、碳监测、碳减排。“当下,包括林业等政府部门的碳排放监测服务采购不断增多”,有体制内从业人员称。不止是政府部门对碳排放数据有需求。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圈内人,我原以为各地政府、相关环保部门是大客户。而实际上未来需求较大的还是企业主体。”为了实现“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国家近几年对煤炭、钢铁、石油、石化等大的能源企业有非常详细的节能减排等硬性指标。截止目前,国内碳交易市场也已放开2000多个企业在平台上做交易。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市。启动初期,2225家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兼该院碳中和应用中心主要负责专家吴宏杰表示,因为碳市场刚刚开始,平台只纳入了电力企业,而类似森林、海洋行业市场参与机构还没有放开。这并非国内第一次启动碳交易。自2013年6月以来,全国陆续启动了七个碳交易试点,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包含了全部四个直辖市、两个省份及一个计划单列市深圳。这七个试点根据不同的规则,总共纳入2000多家各类企业,涵盖数十个不同行业,但早期交易额并不算多。吴宏杰回忆称,那时候碳交易市场没发展起来,变现的渠道较少,企业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碳资产管理,有的是放在总裁办公室,有的是放在财务部门,有的是放在办公室等。去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上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上海和湖北三地会场举行。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金额76.61亿元。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交易超过70亿元,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后续,一旦国家逐渐放开,未来交易量或将有10倍成长空间,形成千亿级别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倘若像汇丰银行等金融机构进入,将会成为较大的市场购买方,其通过衍生的金融遥感产品带动更大规模的市场规模。这也意味着,遥感将有机会通过“双碳”开拓B端和G端市场。立足国际化,抢占话语权然而,“双碳”的机遇下,摆在国内企业用户面前还有“碳排放的计算方式尚未在国际上形成统一标准”的难题。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一般是按用电量简单统计碳排放情况,包括钢铁煤矿等能源企业以及一些制造企业。比如企业用了1万度多电,相当于国家电网生产了1万度水电或煤电,而计算煤电和水的碳排放情况,即可大概计算二氧化碳、钾等排放量。相比之下,国外更倾向于用卫星手段监测碳排放。有从业人员表示,“目前,世界经济论坛和一些国际机构建议用卫星手段监测碳排放,一是数据不太容易改,二是观测的范围更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直言,当前中国“碳排放”监测评估工作存在着中外评价不一致的问题,中国的碳排放量被“高估”。“监测数据缺口大,中外评价不一致。因为我们国家天基数据比较少,国外数据经常是
2022年2月10日
其他

天地一体化融合 借助电信产业推动航天产业发展

由于通信带宽的大幅度提升,人们可以享受到比从前更丰富更高分辨率的内容,当前的内容产业必然会经历一个大幅度提升和扩张的阶段,航天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扩张机会。例如,卫星对地观测所获取的信息,
2022年2月10日
其他

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现状、前景、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进入事故灾害多发期,发展安全应急产业迫在眉睫,是落实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应急需求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安全应急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规模不大、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政策配套不足、标准化系列化程度低、整体协调机制缺乏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生态链、创新链、产业链、应用链、金融链等方式,培育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安全应急产业是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安全防范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等专用产品和服务等活动的总称。安全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分析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与保障体系,将有利于我国安全应急产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具有战略意义。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现状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正式被提出是在2012年和2014年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中。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发布《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合并为安全应急产业。虽然,我国的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不足10年,但研究显示,“非典”疫情之后,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初具规模,对我国的安全应急管理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安全应急产业虽尚未被广泛关注,也未建立起国家层面的统计体系,但其发展并不缓慢,与其他产业相比也有其特征。(一)安全应急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十分看好《2019—2020年中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总产值为10188亿元,较2018年增长约14.5%,高于同期工业经济增速。安全应急产品生产的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制造业生产企业占比约60%、服务企业占40%。根据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安全应急产业规模为1.5万亿,占全球比重超过60%。从全球来看,到2022年全球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526亿美元(如图1所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亚洲、东欧、非洲的市场增长将最强劲。近年来,随着事故灾害多发,安全应急产业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各类对象,服务对象广泛。政府对事故灾难救援处置装备及服务需求增强,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升级不断加速,民众对安全应急消费需求增加,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将成为刚性需求。安全应急产业以个人、行业、区域为服务对象,呈现“点—线—面”的需求结构,并将快速增长。面向个人和家庭的消防器械、逃生装备等小型、轻量化产品需求增多,是未来广阔市场的重点;随着行业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要求趋严,面向能源、交通、矿山、化工等高危和传统行业的监测预警产品、防护产品、智能化无人化产品将呈现快速增长;面向城市的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处置产品,包括水、电、燃气等管网的城市生命线监测、城市消防装备配套等产品的需求规模将非常庞大。此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范的规定,对安全应急产业的需求将更加强劲,安全应急产业将呈现广阔的市场潜力。(二)细分领域发展不均衡,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安全应急产业分类指导目录》(2021年版),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细分领域可分为安全防护类、监测预警类、应急救援处置类、安全应急服务类。当前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处置救援类产品,安全应急服务十分薄弱,对我国自然灾害以及生产事故服务的贡献不大,监测预警和预防防护类产品也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产业化应用程度低。根据全国应急产业联盟对全国3000家企业进行分析,处置救援类产品比重最高,占比达到56%,然后为监测预警类和预防防护类产品,占比不足1/4,分别为24%、18%,而安全应急服务占比最低,仅为2%,可见我国安全应急产业未形成系统化产业体系和全方位的市场服务。(三)安全应急产品开发不平衡,系列化、标准化程度低我国安全应急产品包括矿山安全、危化品安全、城市消防、深海应急、自然灾害防范等多种类产品。目前,我国在城市消防产品领域发展较快,面向政府用户的消防车、消防机器人等大型装备器械,面向企业、机构、家庭、个人的消防器材等产值达到4000亿元/年;个人防护领域,2018年以来,国家每年支出用于劳动保护的费用约在600亿~800亿元,其中劳动防护装备占60%,居首位,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但是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矿山井下关键救援、深海应急救援等装备发展滞后甚至处于空白。关键核心零部件仍为国外产品,如安全应急车辆对底盘的腐蚀性、抗冲击等性能及其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国产底盘的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与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见,我国安全应急产品存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装备整体的系列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的现象。(四)区域布局不平衡,西部、东北地区较为薄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不平衡,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从已公示的20家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6家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见表1)情况来看,东部为13个,占全部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
2022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