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政

其他

【老陆问答】15类适老化产品明日起可享补贴立减最高2000元!哪些品牌?如何参与?

近期,上海发布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上海“加码”对家装建材、家具、适老化产品进行补贴。其中,有15类适老化产品首次被列入补贴范围(点击查看),无论是老年人购买自用,还是子女买来送给长辈尽孝心,都可享受补贴立减,每单最高可减2000元!相关公告发出后,很多市民留言咨询,为此,我们请来资深民政干部老陆,详细讲解如何参与补贴活动!陆老师,您好!补贴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啊?您好!适老化产品的补贴从2024年9月15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结束。如何参与补贴活动?本市适老化产品消费补贴采用消费立减的方式,不需要领券。(1)参与对象在沪消费者,不限年龄。(2)补贴范围报警器(烟雾、燃气、水侵)、智能摄像头、智能视频门锁、智能呼叫器、防跌倒看护设备、护理功能床、护理床垫、助起沙发、功能餐桌、智能助起马桶、扶手、淋浴凳、坐式淋浴器、步入式浴缸、感应(声控)灯等15类产品。(3)补贴标准消费者购买以上适老化产品,按照销售价格的15%予以补贴,每单最高可补贴2000元。(4)补贴方式消费者可通过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支付三种移动支付方式各享受1次立减补贴。哪些企业参与补贴活动?消费者可点击下图,查阅参与补贴活动的企业和门店信息。(滑动查看全部参与企业)也可拨打中国银联95516客服电话咨询或者登录“云闪付”APP“上海市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消费补贴活动”专栏查询活动企业信息。还可以咨询所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如何知道哪些产品可以享受补贴?参与补贴活动的企业会在享受补贴的产品上贴上专属标识。参与补贴活动支付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如果消费者同时购买的多件商品中有部分属于活动商品,请务必将活动商品集中一次性付款,不能与其它非活动商品一同付款,否则无法享受补贴。参与补贴活动如何开具发票?本次活动面向个人消费者,符合条件的补贴产品应当单独支付结算。开具的发票抬头为个人,开票金额包含补贴金额。若发生退货怎么办?消费者当日退货,所使用的补贴资格可以恢复。次日后退货,该次使用的补贴资格作废。若企业有促销活动,补贴活动按折扣价格参加还是按原价参加?活动期间,企业可叠加开展让利促销活动,消费者先使用企业叠加优惠,按照剔除所有折扣优惠后的成交价格享受立减补贴。市民政局原有的适老化改造补贴和这次以旧换新的补贴可以同时享受吗?以旧换新活动期间,通过适老化改造平台申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原参与适老化改造方式不变,仍可按原申请途径通过随申办进行改造申请或由子女、街镇居委代为申请。其中符合本市适老化改造补贴条件的老年人仍按原补贴方式享受相应补贴。适老化改造过程中,老年人也可在符合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范围前提下,购买所需的以旧换新范围内的适老化产品。老年人购买以旧换新范围内的适老化产品,不影响原适老化改造服务的实施,但相应产品不纳入适老化改造补贴范围。老年人向服务商支付除以旧换新产品之外的适老化改造服务费用。具体可咨询4008201235。如果购买时遇到其他问题,该怎么咨询?消费者可致电参与企业客服电话、中国银联95516、支付宝95188、微信支付95017咨询有关事宜,也可以咨询所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老陆如果屏幕前的你还想了解更多民政工作或有想咨询的业务问题欢迎留言我在留言区等你哦~
9月14日 下午 5:02
其他

本市新一轮“以旧换新”力度再加大!适老化设备补贴是亮点

本市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开启!上海市发改委近期发布《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将重点支持汽车报废更新,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所用物品和材料购置等。本轮方案结合国家直接下达本市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以及本市安排的配套资金,统筹安排资金超过40亿元。适老化产品以旧换新补贴不限年龄、不限户籍适老化设备的大力度补贴是一个亮点。这次补贴的对象是所有的个人消费者,不限年龄,不限户籍,“这样做的目的也是鼓励子女为长辈购买适老化产品”,纳入补贴范围的共有20个品种的适老化产品。其中5个品种,包括语音手势控制电视机、语音手势控制洗衣机、语音手势控制吸油烟机、自动断电防干烧功能热水器、自动断电防干烧家用灶具已包含在按照国家政策补贴的八大类产品中,按照国家政策实施补贴,一级能耗产品补贴20%,二级能耗产品补贴15%,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以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2000元。其余15个品种,包括烟雾燃气水侵报警器、智能摄像头、智能视频门锁、智能呼叫器、防跌倒看护系统、护理功能床、功能床垫、助起沙发、功能餐桌、功能助起坐便器、扶手、淋浴凳、坐式淋浴器、步入式浴缸、感应灯和声控灯等,按照上海市政策实施补贴,补贴标准为15%,每单补贴不超过2000元。在补贴启动时间方面,上海将分两个阶段施行。第一阶段是家电活动补贴,将于9月7日启动;第二阶段,家装建材、家具、适老化产品,仍在进行符合补贴标准范围的产品遴选工作,预计9月15日前完成,于中秋节全面启动。本轮补贴执行到今年年底,原则上先到先得、用完即止。
9月7日 上午 8:55
其他

到2027年,这个目标定了!

近年来,孤独症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涉及筛查、发现、干预、教育、医疗、康复、照料以及科普宣传等多个环节多个领域,是一项全链条工程。本市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采取措施,探索有效路径,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在2024年4月2日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来临之际,市民政局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27年底,本市将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评估、诊治、干预、照料等全链条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回应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关心关注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升孤独症儿童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意见》都有哪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吧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加强本市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3月30日 下午 7:36
其他

提高养老护理水平,本市出台开展养老护理员在岗培训工作指导意见

为加强本市养老护理员在岗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近日,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养老护理员在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在岗培训制度,对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护理员进行非学历教育的在岗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20课时。详见↓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开展养老护理员在岗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原文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上海这73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获评“5A”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上海设在街镇层面,集中为居民群众提供个人政务服务的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近年来,市民政局全面推行受理服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头管理、一门办理、一口受理、全年无休和全市通办”;深入推进“一件事”“两个免交”“在线人工帮办”“随申码”拓展应用等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20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汇集了11个部门192项个人政务服务事项。2022年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业务总量1222.5万件,“全市通办”占比20.2%,自助终端办理量279.1万件,群众办事便捷性、满意度持续提升。市民政局今天公布了2020-2022年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第三方评估结果,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平均得分91.89,其中,73家获评“5A”,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位居全市第一,88家获评“4A”,38家获评“3A”,21家获评“2A”。浦东新区、青浦区、虹口区得分位居全市前三,嘉定区、浦东新区、闵行区、普陀区进步显著。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5A级受理中心名单(共73家)为进一步方便居民“就近办、家门口办”,今年市民政局还将推出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事项向居村委会、睦邻中心、生活盒子、市民驿站等延伸。目前该项工作已在静安区试点开展,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最新!2022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信息统计报告发布

上海市民政局依据《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建立健全本市志愿服务统计和发布制度。经汇总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填报数据,发布《2022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信息统计报告》。01本市2022年度志愿服务总体情况本市2022年度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团队)总数为43677家,开展志愿服务1376805次,参与志愿服务23073244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80755120.27小时。02相关条线志愿服务信息统计本市相关条线2022年度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团队)总数为12419家,开展志愿服务355080次,参与志愿服务8624315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4676262.82小时。数据来源:相关条线报送03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信息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市已标识志愿服务组织353家,填报268家,注销40家,全年共开展志愿服务1021725次,参与志愿服务14448929人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346078857.45小时。数据来源:各级志愿服务组织报送
2023年3月5日
其他

@养老护理员们,如何参加培训?哪些证书是认可的?一起来了解~

我想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但没有经验也没有证书,怎么办?没有经验没有关系,入职后有带教老师!没有证书没有关系,投身行业没有证书要求!欢迎您加入养老行业,您可以在入职后不断提升养老护理的专业水平,考取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01养老护理员到底有哪些证书是认可的?目前,行业内认可的养老护理员证书包括:📕
2023年2月28日
其他

1月1日起,本市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可在线申请↘

2019年,本市开展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工作,至2021年底,全市215个街镇乡均开设租赁点,实现“家门口”的租赁服务网络全覆盖。为进一步方便租赁服务申请,市民政局优化康复辅具租赁服务信息化平台,从2023年1月1日起,市民可在线申请租赁服务。01登录网站:https://shfjzl.mzj.sh.gov.cn/02选择租赁产品点击“立即申请”03验证登录填写信息04确认信息生成租赁申请表租赁申请表确认提交申请后,申请人手机会收到短信,等待租赁服务机构联系并签订合同。试点期间,本市户籍7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和60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老年人租赁《上海市社区康复辅具租赁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可以申请租赁服务补贴,补贴金额为辅具租赁服务价格的50%,每人每年补贴上限3000元。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上海出台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入职补贴办法,护理员可获数万元补贴

为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推动本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及本市扶持养老机构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等规定,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入职补贴实施办法》,对具有中职或者高中学历、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分别给予3万元和4万元的入职补贴。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详见↓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入职补贴实施办法》全文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12月1日起,本市婚姻登记全市通办

为进一步深化本市“放管服”改革,提升“一网通办”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根据国务院以及民政部有关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按照《上海市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实施方案》,本市自2022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婚姻登记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基本公共服务高频事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以来,本市执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的相关法律规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本市户籍人口跨区流动成为新常态,人户分离现象明显,市民在工作地、居住地申请跨区婚姻登记的需求和期盼日益增多,有必要加快推进本市婚姻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婚姻登记全市通办,满足市民就近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根据民政部关于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工作要求,市民政局报经市政府同意,自2022年9月1日-11月30日,开展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试点工作。三个月来,市民政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定配套政策,强化部门协同;夯实工作基础,筑牢改革根基;注重宣传引导,保障改革实效,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截至11月27日,已办理跨区结婚登记3785对、跨区离婚登记1846对,分别占结婚、离婚登记总量的23.12%和15.42%,惠及11262人次,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好评。按照《上海市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实施方案》,自2022年12月1日起,本市16个区全面实施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全市通办实施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双方是内地居民,且双方或一方是本市户籍,自2022年12月1日起,可以在本市16个区的任一区级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离婚登记。部队驻地、入伍前常住户口所在地或另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市的现役军人,可以在部队驻地、入伍前常住户口所在地或另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离婚登记,也可以自主选择在本市16个区的任一区级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离婚登记。暂不实行全市通办的事项目前,补领婚姻登记证,涉港澳台、华侨及外国人的婚姻登记,补办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档案查询,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等事项暂不实行全市通办,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施。办理方式为做好本市婚姻登记场所疫情防控,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本市婚姻登记以预约为主,市民可于11月30日起在上海一网通办网站、随申办市民云APP、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民服务”、支付宝APP等渠道搜索“婚姻登记预约”,选择任一区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预约。各区每日接待情况不同,市民可拨打各区咨询电话进行咨询。咨询电话编号单位接待电话1黄浦637779132徐汇643255433静安535500414长宁627055895普陀624556676虹口551273287杨浦250177778闵行545308849浦东浦东南路登记点58828056(结婚)58829805(离婚)惠南登记点68018414(结婚)68018279(离婚)10嘉定59528242、5952866711宝山5669990212松江5782815613奉贤5742062014金山5731954015青浦69714230(结婚)69713671(离婚)16崇明39611574(结婚)59629140(离婚)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9月1日起,本市在7个区开展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试点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本市“放管服”改革,最大程度便民利民,满足人民群众就近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根据国务院以及民政部有关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本市自2022年9月1日起实施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试点。婚姻登记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基本公共服务高频事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以来,本市执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的相关法律规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本市户籍人口跨区流动成为新常态,人户分离现象明显,市民在工作地、居住地申请跨区婚姻登记的需求和期盼日益增多,有必要加快推进本市婚姻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婚姻登记全市通办,满足市民就近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根据民政部关于探索开展异地办理婚姻登记的工作要求,市民政局报经市政府同意,决定:自2022年9月1日-11月30日开展婚姻登记全市通办试点工作试点结束后将正式实行全市通办试点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双方是内地居民,且双方或一方是本市户籍,在试点期间:既可以在户籍地的区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离婚登记;也可以在浦东、黄浦、徐汇、静安、普陀、闵行、松江这7个试点区中的任意一个区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离婚登记。部队驻地、入伍前常住户口所在地或另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市的现役军人,可以在部队驻地、入伍前常住户口所在地或另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离婚登记,也可以自主选择在浦东、黄浦、徐汇、静安、普陀、闵行、松江这7个试点区中的任意一个区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或离婚登记。暂不纳入试点的事项考虑到全市通办尚处于试点阶段,补领婚姻登记证,涉港澳台、华侨及外国人的婚姻登记,补办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档案查询,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等事项暂不实行全市通办,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施。办理方式为做好本市婚姻登记场所疫情防控,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本市婚姻登记以预约为主,市民可于8月31日起在上海一网通办网站、随申办市民云APP、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民服务”、支付宝APP等渠道搜索“婚姻登记预约”,选择浦东、黄浦、徐汇、静安、普陀、闵行、松江任一试点区的婚姻登记机关进行跨区办理的预约。试点区每日接待情况不同,市民可拨打各试点区咨询电话进行咨询。咨询电话编号单位电话1黄浦637779132徐汇643255433静安535500414普陀624556675闵行545308846浦东浦东南路登记点58828056(结婚)58829805(离婚)惠南登记点68018414(结婚)68018279(离婚)7松江57828156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上海养老机构家属探视、出入管理有调整!

根据本市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养老机构作为疫情防控重点机构的要求,上海市民政局对本市所在区内没有中风险地区的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稳妥有序调整人员进出管理等方面的疫情防控措施,详见↓所有进入养老机构的人员,必须出示身份证实名登记;必须体温测量正常;必须持有健康绿码、7日内未途经或在中高风险地区逗留的行程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有疑似症状者禁入。外出就医返回的老年人因就医等原因外出后返回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在独立区域进行3天隔离观察,其间经过2次核酸检测阴性(2次核酸检测间隔超过24小时),方可进入生活区。对于血透等情况需经常性外出就医的老年人,可在养老机构内独立区域居住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每日进行核酸检测。回家临时居住的老年人返回养老机构,参照执行。新收住的老年人须前7日未曾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且须持有前7日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进入养老机构内独立区域,进行3天隔离观察,其间经2次核酸检测阴性(2次核酸检测间隔超过24小时),方可进入生活区。家属探视养老机构家属探视采取预约方式,探视人数、探视频次、探视路线、探视区域由养老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和接待能力严格确定。探视人员进入机构时应进行手、鞋底和随带物品消毒,并佩戴N95级别口罩,由机构内专人陪同在指定区域和路线活动,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探视人员原则上不进入生活区,因特殊情况确需进入的,须按照二级防护要求落实相关防控要求。家属递送物品须由工作人员消毒后转交老年人,并做好记录。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不接触机构内住养老年人的工作人员居住地所在街镇无中风险地区、以及不属于流调涉及相关风险区域的,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养老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应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做到住所和工作地“两点一线”,路途中落实个人防护措施,不参加聚餐聚会,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接触机构内住养老年人的工作人员养老机构可通过排班轮岗等方式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进出,尽可能减少外出频次。工作人员居住地所在街镇无中风险地区、以及不属于流调涉及相关风险区域的,其返回机构后在独立区域进行3天隔离观察,其间经2次核酸检测阴性(2次核酸检测间隔超过24小时),方可进入生活区。各区民政局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细化完善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具体措施,老人或家属如有疑问,可咨询养老机构或相关区民政局。
2022年7月1日
其他

可敬的志愿者们,这份个人防护指南请收藏!

广大的志愿者们,你们奋战在社区,在集中隔离点,在方舱、医院、机场、道口,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你们辛苦了!在守护上海的同时,也请守护好自己!我们汇编整理了疫情防控志愿者分类防护要点,希望为你们加强自我防护提供具体指引。目录一、志愿者上岗前的准备二、志愿服务期间分类防护要点Ⅰ类:一般防护视频演示:如何穿脱外科口罩视频演示:七步洗手法Ⅱ类:一级防护视频演示:一级防护穿脱Ⅲ类:增强型一级防护视频演示:增强型一级防护IV
2022年5月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疫情防控发布会|依照国家有关要求,上海启动“无疫小区”创建活动

4月11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顾洪辉,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近14天内无新增阳性,且第13天所有人员核酸均为阴性的居民小区可申报创建“无疫小区”Q创建“无疫小区”,需要符合什么样的要求,如何创建、怎么申请?蒋蕊: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尤其是今年3月初此轮疫情发生以来,本市广大居民社区充分发挥居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建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抗疫的积极性,切实形成了“社区是我家,抗疫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在此背景下,本市依照国家有关要求,启动开展以“共同守‘沪’,创无疫小区”为主题的创建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各个居民小区进一步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更加充分地动员广大居民发挥主体作用,夯实群防群控基础,从而持续提升社区的疫情防控效能。根据创建方案,凡近14天内无新增阳性感染者,且第13天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居民小区,可申报创建“无疫小区”。创建“无疫小区”的居民小区应当做到“六规范、三强化”,即:“规范入口管理、规范健康监测、规范个人防护、规范快递管理、规范清洁消毒、规范垃圾处置,以及强化信息宣传、强化服务保障、强化物资储备”等。上述每一项都有具体要求。至于“无疫小区”的申报工作,按照“自愿申报、动态管理、成熟即报、即报即评、即评即公布”的原则,由居委会提出申请,经街镇审核后报区防控办备案,在区级媒体公布。当然,“无疫小区”被认定后,如小区新增阳性感染者了,则取消认定。我们希望,广大市民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把共同生活的社区创建为“无疫小区”,为我们这座城市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贡献每个人的力量。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上海市慈善条例》公布,1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慈善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9月28日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慈善条例(2021年9月28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抓紧抓实抓细,市民政局34条疫情防控措施从严管理民政服务机构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有关精神及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上海市民政局细化34条举措,进一步明确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要求,切实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详见↓从严开展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1暂停养老机构探视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不必要人员进入,暂停一切参观访问,特殊原因需进入的人员应提供未经过中、高风险地区的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填写健康安全承诺书,在规定区域内活动,遵守相关防控要求。2严格养老机构出入管理除外出采购或办事人员,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外出。人员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与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接触。院内工作人员尽可能在机构内统一食宿;必须离院在外食宿的,要切实做好上下班途中和居家的健康防护,居住地所在社区发现疫情的,要立即向机构报告并主动居家隔离观察。从外地返回岗位的工作人员和新招聘工作人员无禁止进入情形的,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院,院内隔离14天并经核酸检测正常后进入岗位。老年人原则上不外出。确因就医等特殊情况请假外出,且返回时无禁止进入情形的,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内,返院后需实行院内隔离14天并经核酸检测正常后,方可返回生活区。因失能(失智)且子女、近亲属无法照料等特殊情况急需入院的老年人,无禁止进入情形的,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住,入院后需实行院内隔离14天并经核酸检测正常后,方可进入生活区。3严格养老机构内部管控实行老年人生活区和非生活区分区管理,合理调配院内工作人员,尽可能减少非生活区工作人员、外出人员与老年人接触。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杀工作,机构内每日消杀不少于两次。各区组织养老机构排查两周内曾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配合疫情防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健康观察和相关防疫工作,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中、高风险地区的养老机构,立即开展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全员核酸检测。4严格社区养老服务疫情防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等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暂停接待外省市人员参观,严格落实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消毒、限流等疫情防控措施,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不得入内,不组织30人以上的集聚性活动。中、高风险地区暂停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杀工作,场所每日消毒不少于两次。5严格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疫情防控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暂停接待外省市人员参观,严格落实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消毒、限流等疫情防控措施,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不得入内。鼓励提供外带服务;开展堂食服务的,控制同一时间就餐人数。中、高风险地区的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要立即停止堂食。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杀工作,场所每日消毒不少于两次。6严格居家养老服务疫情防控经机构与家属协商一致的,可暂时停止上门服务,但对家庭照护需求压力大的服务对象,尤其是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确保服务不断。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服务人员暂停提供上门服务,应由机构安排其他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中、高风险地区暂停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补贴待遇保留。7加强督导检查各区应加强对本区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通过开展自查和常态化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弥补漏洞。市民政局将对各区养老服务机构不定时开展明察暗访。从严开展儿童福利领域疫情防控8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出入管理儿童福利机构暂停接待一切参观访问和社区康复服务,除工作人员外原则上不得入内,确因业务工作需要入院者应提供未经中、高风险地区的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填写健康安全承诺书,在规定区域内活动。儿童福利机构应做好人员登记、体温监测、协助消毒、双码查证及安全提示工作。院内儿童对象除就学、就业、送医治疗外不得离院,暂停送养儿童的家庭融合活动。外出送医治疗儿童应在专门隔离区域观察14天后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回生活区。儿童福利机构应明确专门送医人员,在隔离区域陪同,不得进入儿童生活区。9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内部管控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含劳务派遣、外包服务人员)非必要不离沪,确需离沪的应报市社会福利中心批准,且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离沪返岗人员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院。院内工作人员应坚持测温、消毒和健康生活习惯,在岗期间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确保个人及服务对象防疫安全。院内儿童生活、学习、康复区域等应落实好每日两次消毒制度。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应减少社交聚集活动,发现有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症状的应主动报告并立即就医,并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岗复工。10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殊儿童服务机构管理各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困境儿童临时照料场所)以及为特殊儿童提供集中托养、日间康复的社会服务机构,参照儿童福利机构疫情防控要求管理。11做好社区特殊儿童日常关爱服务社区特殊儿童包括本市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因监护人被确定为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对象被隔离观察而监护缺失的儿童。对社区特殊儿童对象应坚持每日联系和长效关爱制度,加大巡查、入户走访、定期探访的力度和频次,要指导、帮助儿童服务对象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防疫物资优先供应,持续强化防疫“三件套”、“五还要”。各区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承接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组织的人员排查,凡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不得从事上门服务,应督促社会组织安排其他符合防疫要求的人员为儿童提供上门服务。从严开展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疫情防控12加强出入管理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暂停探视、暂停一切参观访问。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工作人员非必要不离沪,人员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与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接触。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不得进入机构。要切实做好上下班途中和居家的健康防护,居住地所在社区发现疫情的,要立即向机构报告并主动居家隔离观察。13做好门诊全闭环管理各机构参照上海市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院感防控工作的通知》(沪卫医〔2020〕32号)要求,落实本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最新要求,严格落实院内感染防控、消毒隔离和进入人员流行病学调查等各项防控措施,门诊原则上实行预约制,与病区严格分区管理,尽可能减少非病区工作人员、外出人员与服务对象接触。进入门诊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机构做好人员登记、流调、测温、体温监测、协助消毒、安全提示等工作。14做好场所消杀每天做到对病区、门诊、电梯等人员流动场所区域的消杀至少2次。15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要进一步梳理疫情防控预案,及时完善疫情处置组织架构、处置流程、隔离场所、应急支援机制、物资储备等重点环节,必要时组织开展防控演练。加强值班值守,发现疫情或疑似情况,立即按照防控指南和应急预案快速处置,并及时调整升级防控措施。从严开展流浪乞讨救助领域疫情防控16加强对疫情形势预判和风险评估根据国务院、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按照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做好入站管理,查询随申码和行程码,轨迹不清的严格落实核酸检测、血常规和胸部CT,严格落实14天隔离观察,实行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市启动日报制度,及时汇总全市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相关救助数据并上报。全市暂停受助人员护送和接返工作。17加强站内管理全市救助管理机构暂停一切参观访问。对需滞留在站的受助人员,按“分室管理”的原则妥善安排。每天测量体温并做好相关记录,出现发烧、咳嗽、气促等症状,及时送医排查。受助人员的个人用品一人一物,不得混用,并做到每日两次消杀,受助人员离站后做好房间和物品的消杀和通风工作;救助车辆用车一次消杀一次,并做好消杀记录。对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内的生活区域,按照规定做好日常清洁和消杀工作,站内照料服务能力不足的,可采取设立临时救助点等方式,保障好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加强值班值守,做好物资储备。18协调做好街面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全保障工作做到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救助接待24小时不间断,救助场所24小时开放,确保流浪人员和遇困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救助。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街面巡查力度,主动跨前,兜牢救助底线,重点增加对高架、桥洞、绿地、地道等巡查频次,把握重点区域,找准关键点位。依托公安、城管、网格化联合救助模式,在街面巡查、宣传引导、护送转介等环节形成合力。19加强机构安全管理细化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紧盯水、电、气、火源等重点安全要素,坚决防范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坚决杜绝食品卫生事故的发生。遇到突发事件和重要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并及时报送情况。从严开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机构疫情防控20落实防控职责各区民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工作要求,压实属地责任,指导开展本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21细化防控措施各区应指导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继续做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不放松,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继续坚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就近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从加强预防、人员监测、环境管理、应急处置等全链条、各环节做好充分准备。22规范人员监测对于办事群众,进入受理中心须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对无法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体,可通过查验有效身份证件并做好登记或者其他辅助方式进入。对于老、幼、病、孤、残、孕等脆弱易感人群,各区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其提供便利。对于工作人员,要克服麻痹心理和懈怠思想。上岗时必须佩戴口罩,岗前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做好自我卫生消毒工作。加强每日健康监测,对于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落实相关健康管理措施。非必要不前往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境。引导办事严格保持社交距离,合理控制人流量和间距。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要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23加强环境管理继续做好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通风、清洁与消毒工作。应在中午(12:00—13:00)和下班后对受理大厅(含自助服务区)、办公场所进出口等各开展一次严格的消毒,同时做好中午暂停服务的公示。应做好各类自助终端的清洁消毒工作,应至少保持每半天消毒一次的频率,同时视使用人数适当增加消毒频率,并做好消毒记录。“好差评”评价器应做到“一人一消毒”。应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入口处提供免洗手消毒液。有公共洗手间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应做好卫生清洁,并免费提供洗手液。24加强“一网通办”“不见面办理”宣传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资源,加强“一网通办”“不见面办理”宣传和预约办事,减少居民跑动次数。一是引导居民通过“随申办”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随申办市民云”APP移动端和“一网通办”PC端不见面办理社区高频事项。二是引导居民通过“一网通办”PC端、“上海民政”“上海社区公共服务”等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办事。从严开展婚姻登记机构疫情防控25强化登记预约制婚姻登记以预约为主。引导当事人通过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网站、“随身办市民云”、“支付宝”APP、“上海发布”“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预约。对遇有预约系统问题的,各区要及时反映、做好排查和应对措施。26强化场所管理对当事人和陪同人员做好随申码和行程码核验、体温检测、人员登记、佩戴口罩,为其配备免洗洗手液。工作人员(含聘用人员)在岗期间佩戴口罩,接受同等防疫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加强场所预防性消毒和通风,做到每日上午和下午各1次,建立工作台账,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对有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当事人,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引导其延期办理。暂停聚集性结婚登记颁证、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27强化工作责任各区民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本市关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工作要求,压实属地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各婚姻登记机关要完善工作预案,进行全员演练,查补漏洞。对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等,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科学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保障婚姻登记为民服务和疫情防控两不误、两促进。从严开展殡葬服务领域疫情防控28强化责任落实各殡葬服务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重视疫情研判,杜绝麻痹心态、厌战情绪和侥幸心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补短板、堵漏洞,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确保殡葬服务单位员工和服务对象健康安全。29加强应急演练各殡葬服务单位应成立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
2021年8月6日
其他

2020年度本市养老护理员工资收入监测数据公布

为加快本市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开展了2020年度本市养老护理员工资收入监测工作。本次监测以一定比例在本市不同机构类型、运营模式、地区属性的养老服务机构中共选取了120个监测点,采集了监测点内养老护理员全年的工资收入信息,涉及养老护理员逾3万人次。由统计数据分析得出,2020年度养老护理员税后工资收入监测值为:高位数7735元/月、中位数4846元/月、低位数2854元/月、平均数为4985元/月。
2021年7月2日
其他

每天8菜1汤供选择,闵行区新虹街道一个“聪明”的长者食堂开门迎客

在这里每天8菜一汤供选择在这里菜品营养成分一目了然位于新虹街道爱博五村长者食堂开门迎客了近日,爱博五村社区长者食堂开业了,该长者食堂位于爱博五村邻里中心一楼,在助餐工作中融入智慧养老场景建设,提高为老助餐服务能级,同时进一步完善“养、食、居”各项服务。爱博五村是新虹爱博片区第二大居民区,常住人口7500余人,户籍老年人755人,独居纯老家庭102户,三级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55人。街道原有的就餐点与小区相距较远,且供餐能力已接近饱和。小区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需求量较大,普遍希望能够在自家小区设立长者食堂,就近吃上新鲜热腾的饭菜。今年,新虹街道将爱博五村社区长者食堂作为社区新基建“智慧养老餐厅”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此前,新虹街道已开设了1个长者食堂、9处单一助餐点,日均服务250余位老人。每天供应8菜一汤爱博五村长者食堂虽占地不大,却十分温馨、整洁。上午10点半,长者食堂里陆陆续续热闹起来,百叶结红烧肉、口水鸡、干锅千页豆腐、青椒炒蛋……8种菜色,每样都看着挺有食欲。当天中午,将近有20人在饭堂用餐,也有不少居民前来打包饭菜。“社区的新食堂环境好看,离家近,选菜点菜还很方便。”一份口水鸡、一份青椒炒蛋、一份蒜泥生菜,刘阿姨吃得津津有味,还打包了几个菜,“味道不错,我们办了就餐卡还能打九折,价格实惠,以后可以常来吃,还能和邻里邻居说说话!”食堂运营方负责人介绍,老年人饭点通常比较早,10点到11点都陆续过来了,“现在刚开业只供应午餐,慢慢会供应早餐,7月还会供应晚餐,等到条件成熟后也考虑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在爱博五村长者食堂的一侧电子屏上写着一周菜谱,每天供应8菜一汤,并且做到“一周不重样”,不仅荤素搭配还结合时令,让老人能吃到当季的新鲜菜品,“考虑到老人的牙口和口味,我们的菜吃口偏软、偏烂,鱼肉选刺少的龙利鱼这类,很少有辛辣口味的菜。”食堂运营方负责人表示。“聪明”的食堂吃得健康
2021年7月2日
其他

系列“组合拳”,助力宝山月浦镇的为老服务进一步升级→

随着月浦高龄人口、纯老家庭、独居老人的不断增加,月浦镇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坚持需求导向,强化多元发展,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做老人“最急”之事,破题“舌尖上的养老”目前,由于存在“做饭难题”,老人迫切需要社区助餐服务。月浦镇想老人所想,搭建“3+3”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即三个片区+三个服务层级),形成覆盖全年龄段、兼顾各类助餐需求的助餐服务网络。(一)按片区试点开设社区长者食堂采用引进品牌餐饮新建点位、联动连锁餐饮合作挂牌等第三方合作模式,分别在月浦、盛桥、沈巷三个片区的中心区域,开设社区长者食堂。吸引活力老人惠顾,并按点位实际情况服务所有百姓,同时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低保低收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给予补贴优惠。(二)逐步探索社区微食堂建设依托社区食堂送餐服务能级,在实现所有村居委助餐点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社区微食堂建设,拓展堂食点餐、半成品购买、简单二次加工等服务,同时,兼顾活动室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活动交流空间,打造助餐点2.0升级版。(三)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第二批8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发布,聚焦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有效应用、人文应用

为全面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促进本市智慧养老发展,近日,市民政局梳理形成了第二批8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并发布。希望通过场景描述的方式,直观呈现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同时又具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特征的养老服务。具体场景如下↓场景1智慧助餐场景背景情况:近年来,本市大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着力推进社区长者食堂和助餐点建设,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老年人就餐过程中,还存在补贴结算不便、支付过程复杂、就餐排队时间长等问题。现状描述:当前,多数助餐点需老年人办理各类就餐卡,办卡手续复杂且需要老年人随身携带,难以实现就餐补贴统一规范结算。采取传统现金支付方式,老年人排队时间较长;采取智能手机线上支付方式,对于不会使用网络刷卡、扫码、支付的老人来说门槛较高。疫情常态防控情况下,老年人进入就餐场所用餐需出示健康码,对部分老年人存在障碍。场景需求:为智慧助餐点提供更加精准、快速、便捷的智能结算数字化解决方案。运用“智慧餐盘”技术,提高菜品识别精准度;降低网络支付门槛,便利老年人就餐体验,老年人在没有手机、不会线上扫码支付、没带敬老卡等证件时仍能顺利就餐;提高人脸识别在多种环境下的精准度,在技术上尽可能寻找替代人脸识别的智能支付手段,在注重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加强支付安全,防止个人数据泄露;整合多种支付方式,满足老年人堂吃、送餐、家属子女代买等多样化需求。场景适用场景2健康码智能核验场景背景情况:健康码是疫情防控时期个人出行的重要电子凭证,然而一些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造成出行不便。现状描述:为减轻老年人出行麻烦,部分企业开发了升级版智能核验系统,在没有手机电子健康码的情况下,可通过刷身份证等方式获取个人行程与健康码。该类系统已在多地、多场合得到较好应用,但也因较高的制造成本、相对单一的应用功能而在推广使用上受到限制。场景需求:将多数老年人常用的证件(如身份证、敬老卡、医保卡等),作为智能核验系统的验证方式,省去老年人出行必须依赖智能手机的麻烦。在保障个人隐私和老年人授权的前提下,通过人脸识别和数据共享,实现免卡通行。有效控制与降低设备成本与价格,提高各类手段核验时的精准度,以保障个人行程、健康信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场景适用场景3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训练场景背景情况:记忆力、注意力、听说能力、执行能力等多重功能的下降是认知障碍老人主要的症状表现,对老年人进行认知训练可以预防以及减缓老年认知障碍发展。通过运用智能化设备对老年人开展训练和干预,可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居家或机构照护提供支持,为家属和护理员提供科学指导与训练建议。现状描述:国内常见的智能化认知训练工具有健脑游戏、益智数字拼图等,此类训练虽然能提升认知症老人的训练兴趣,但总体而言,目前致力于认知症老人认知训练的智能化产品较少,形式较为单一。各类产品训练的专业性以及训练效果有待科学评估判断,且大多数智能设备训练主要针对认知障碍程度较轻的老年群体,缺乏对中度、重度的老年人有效训练的产品。另外,大多产品应用场景较为局限,以医院、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体验场所为主,且需要专人指导方才能使用,限制了用户的训练地点与频次,针对居家使用的小型专业辅助产品仍待开发。场景需求:认知训练产品应操作步骤简洁易懂,辅以人工指导等方法,方便长者及其照料者学习与使用。提供居家、机构等多场景综合性认知干预服务,可在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集中照料场所实施,日常性辅助训练也可在家属等照料者的陪同下居家进行。训练结果可通过手机APP、小程序等展示,通过建立互助或督促机制,协助长者采用科学方法坚持训练。产品设计需注意老人及家属使用的便利性问题,着力提升长者训练的科学性、适应性,充分保障训练效果。场景适用场景4行动不便老人出行“一键叫车”背景情况:随着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提高,行动不便老年人不断增长,无障碍出行需求凸显。现状描述:目前部分运营企业推出了老年人一键打车服务,致力于解决老年人“打车难”的问题,但客户群体多面向可独立出行的健康老人。残疾、失能老人因行动不便、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弱等特点,对打车服务的需求与普通老人有别,需给予重点关注。需将行动不便老年人与出行服务平台间建立起最简单有效的沟通桥梁,最大限度让失能老人“一键”操作,顺利上车。场景需求:提供行动不便老年人的一键叫车服务,实现老人独自或在第三方协助下叫车出行,满足日常出行、紧急叫车、康复出院用车、特殊用车等场景下的移动需求。运用多种呼叫和联系方式,实现居家、医院、户外等不同场景中的一键呼叫或代叫车辆功能,并进行精准定位,便利老年人与司机顺利对接。充分考虑老年人行程中的风险问题,并采取多种方式预防。运用信息化手段、助行设备、无障碍车辆和线下服务,提供老年人下楼、乘车、陪护、返回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场景适用场景5养老机构老人常见病配药场景背景情况:在养老机构中居住的主要为失能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长者数量多,常年服药者比例高,相关诊疗和开药主要依托内设医疗机构或同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方式解决。面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等困难,老年人往往需要出院就诊或开药,对失能老年人带来较大不便。现状描述: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开处方药权品种有限,远程诊疗目前主要在医院使用,在养老院落地还停留在探索阶段。互联网医院服务养老机构还未大规模推广应用,且还需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登录和进行医保支付。场景需求:为养老机构内慢病复诊患者提供常规开药的远程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配置健康一体机等健康检查终端,为远程医生提供老人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等数据,保障诊疗准确性。支持医生电子处方与药房、专业药企互联,使患者及其家属能直接在医院或机构药房提取药品,实现开药、配送闭环。老年人无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情况下,也可远程支付和医保结算。根据养老机构设施条件和失能、半失能、自理老人需求,针对性设计互联网远程诊疗设备,提供低成本、灵活移动、便捷使用的解决方案。场景适用场景6居家失能老人助浴场景背景情况:随着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提高,失能老年人不断增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日常护理服务需求较高。失能、半失能老人自主洗浴难度大,家庭照料者往往因缺乏专业照护知识与技巧,容易在协助洗浴过程中发生事故,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洗澡成了一大难题。现状描述:目前市场上的全自动助浴设备造价较高(个别高达数十万元),体积大,更多用于养老院等机构中,家庭中难以安装。目前市场上已有专为行动不便的居家失能老人研发的“移动分体浴缸”,浴缸采用租赁的方式,老人购买“助浴”服务后,助浴员携带“移动分体浴缸”上门,在科学评估长者身体状况和屋内环境的基础上,为老人开展助浴服务。但目前此类产品操作相对复杂,产品与服务价格偏高、专业助浴员人手缺乏,助浴过程中异性长者的隐私性考虑较少。场景需求:助浴工具需具备体积小、便携性好、可升降、安全系数高、保温保暖性能强、价格适中等要素。设备使用简单,助浴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即可操作。设备既考虑安全性,也针对老人隐私保护有针对性设计。场景适用场景7老年人上下楼梯辅助场景背景情况:部分老年人腿脚不便,上下楼梯较为困难,尤其是未安装电梯的老旧小区老年人住户,上下楼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跌倒、扭伤等危险。特别是失能老年人,下楼出门非常困难。现状描述:上下楼辅助器又称“爬楼机”,现有爬楼机往往操作复杂,需专人协助使用,家庭成员使用安全风险较高。爬楼机租赁服务需配备专业人员,服务价格较高,老年人难以长期支付。场景需求:提供低成本、便捷实用的老年人上下楼智能辅助方案。要求爬楼机操作步骤简单,降低使用难度,普通照料者能够快速上手,以节约使用中的人力成本。同时,产品应减小体积,便于携带运输,且能灵活转弯,操作性好。充分考虑产品使用安全性,防范上下楼过程中安全风险。在技术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购买或租赁价格,同时发展有效的推广、运营模式。场景适用场景8老年人用水用电智能监测背景情况:独居老人居家安全一直是养老服务的重点与难点。对独居老年人家庭用水、用电进行监测,可发现部分异常情况,是老年人居家安全监测的有益补充。现状描述:当前,部分街镇探索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智能断路器,可发现老人家中用水/用电异常,并发送报警信息。但目前相关监测设备的准确率、误报率还有较大改进空间,相关模型需较长时间试验和监测。此外,部分老年人本身的生活习惯也会使检测器做出误判,为大规模推广应用造成困难。场景需求:优化家庭用水用电智能监测设备,着重提升对异常情况识别的精确度。检测设备能覆盖到不同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相异的老年人用户,用电监测可识别不同种类的家用电器。优化检测场景设计,能区别家中有人居住与人员短暂离家外出等情况,对家中无用水、用电的原因作出个性化分析判断,对常见的生活场景有更高的智能区分。场景适用
2021年6月29日
其他

上海市2020年度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结果公示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体系的指导意见》、《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
2021年5月20日
其他

虹口智慧养老,“智”在何处?

据统计,2020年上海户籍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其中,虹口区老年人比例已达到了42.5%,老龄化程度居上海首位。近年来,“智慧养老”被频繁提及,“智慧养老”怎样应对养老难题,考验着城市治理的智慧。在虹口智慧养老,到底“智”在何处?哪些养老痛点能被解决,又有哪些潜力有待挖掘?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居家养老:紧急情况用“一键呼叫电话机”每台电话机都有一个红色的“一键呼救”按钮,若老人意外摔倒,可立即按下电话机或遥控器上的红色按钮,第一时间向平台求助,平台会立即联络社区干部上门查看,或呼叫120急救车辆。平台根据实际安装信息,为老人建立“专属档案”,并搭建起“一键呼救”救助平台,实现老人、平台、老人的紧急联系人三方联动,对老人安全进行全方位保护。家住密三小区的袁阿姨家中就安装了“一键呼叫电话机”。袁阿姨说,紧急呼叫的按键很灵敏,因为出于不愿麻烦别人的心态,至今还没用过。“我心里知道电话另一头有接线员会帮我,所以有电话机在就觉得很安心。”像袁阿姨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即使是未安装电话机的老人,大多也对智慧平台及申请流程有一定了解。虹口目前正免费为辖区内80岁以上低保低收入,60岁以上孤老和90岁以上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电话机”。健全服务的“智能”才有意义如何做到快速、稳妥地处理紧急情况?“一键呼叫电话机”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智能平台。虹口区长者服务中心是“一键呼叫电话机”的“接线台”,也是虹口区“36129000为老服务热线”的运行平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通话声,总控屏幕上展示着虹口区长者分布情况。每一个闪烁的光点就代表着区内老人的实时情况,红色的光点表示100位以上老人的分布情况,黄色的光点则表示100位以下、50位以上的老人分布情况。通过这张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曲阳路街道和江湾镇街道,60岁以上老人较为密集。点击每一个点,页面就会跳出该圆点(即“一键呼叫”电话机)所在位置的老人的联系方式、生活习惯、疾病历史、日常诉求等信息,同时还能追踪每张需求订单,真正做到大数据统计和精细化管理。平台“36129000为老服务热线”,不仅能解决老人的实际需求,每天还会拨出1000多个主动关爱电话,天气变冷时的注意事项、近期的新闻热点等。平台还有一些贴心的服务,如在老人生日当天,老人会收到平台打来的电话,祝贺老人生日快乐,为老人带去欢乐。除了此类的精神慰藉服务,还有紧急救援、中医护理、代叫出租车、陪医陪诊等近50项服务,受到老人们的普遍欢迎。全民可视化,食品安全看得到老人送进养老院,子女牵肠挂肚,最放不下的就是老父亲老母亲。休息时间前来探视老人,被提及最多的问题离不开“这两天吃得好伐?”食品安全问题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虹口区社会福利中心,近40名老人居住在此。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食堂就设在养老院一楼,除了为住养老人提供“一日三餐”,附近居民也会来食堂吃个便餐或打包小菜带回家。“明厨亮灶”由四个小屏幕组成,分别是洗菜区、切配区、灶台区和分餐区。身穿白衣的分餐员井然有序地盛菜,后厨整洁明亮。家属说,“老人的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后厨中制作,老人在楼上用餐,我们家属就在下面看大屏幕。卫不卫生、规不规范,我们都清楚得很。”解决了后厨不能进人,食品安全无从知晓的问题。目前,虹口区设有食堂的养老机构后厨内都已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住养老人及家属能够在用餐场所实时看到厨房加工制作的全过程。智慧养老,“智”在管理“明厨亮灶”不光是老人、家属们的心头好,背后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实时监管。在虹口区城运中心,这里有一块“虹口乐龄”养老专屏,这块专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将全区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的各类服务及老年人福利政策、特色服务项目、行业服务监管等内容整合在一起,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主次分布的版式在专屏上显示让人一目了然。“明厨亮灶”是“虹口乐龄”养老专屏的其中一个内容。虹口区民政局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多方合力,将区域内设有食品加工场所的养老机构的后厨视频监控,通过网络传输的技术手段,同步传至“虹口乐龄”和属地街道的监管部门监控中心,在养老机构餐饮服务作业时段内,由监管部门委派专人同步开展监督,实现养老机构用餐线上“云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现场连线、即刻整改,发现重大问题即刻上门处置,实行“实巡查”,快速高效处置每一件事。虹口区民政局介绍,“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将养老机构内的餐品加工场景进行展示,既能够让经营者更加自律,也能让广大老年人不管在机构内用餐还是餐品配送,都能吃得更加放心。”智慧产品解决痛点“体温36.1℃,脸部特征已录入系统。”在养老院入口处,刘先生在智慧访客出入系统的机器前照了一下脸,就完成了测温和信息自动登记。刘先生说,“原来探视都要手动登记,比较繁琐。现在用了这台机器,我只需要照一下脸,机器就会自动登记,下一次再来也会‘认得我是谁’。我们家属和老人都感到非常便捷。”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彭浦新村街道的社区食堂,为什么要设立90条服务标准?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户籍人口12.6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数42.1%。“助餐服务”是老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街道先后建起5个社区食堂,并“研磨”出一套涵纳90条标准的《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一起去看看吧↓上午10点半,家住闻喜路彭三小区的刘老伯已经气定神闲地坐在了社区食堂内,和三五好友喝茶闲聊,顺便等着开饭。没有油烟味,却有饭菜香。若非门口显眼的“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标识,和电子屏上滚动着的今日菜单,人们很难将这个窗明几净的空间与“社区食堂”联系起来。街道曾在33个居民区下发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助餐服务”是老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之一。很快,街道分片区先后建起5个社区食堂,实现全覆盖。硬件到位了,是否就意味着实现了“满意满足”?结合社区食堂的立项、建设到运营,街道结合实践探索,同步“研磨”出一套《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从人员配置、原料采购、加工过程、产品质量、就餐环境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建立起更为精细化、规范化的指标体系,推动为老就餐服务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体系涵纳的90个标准中,除引用国标、行标外,自建标准46个,涵盖了社区食堂服务、管理、安全等各方面,以此守牢“前端的满意、后端的安全”。近日,作为全市首个社区为老助餐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试点项目,彭浦新村社区食堂的这套标准,顺利通过评估验收。一碗米饭配比三种米,冬瓜不削皮和小排一起炖彭三社区食堂的“网红菜”不少,例如每天定量提供的肉包、南瓜绿豆卷等点心,一出炉很快就卖光。食堂营养师董钧棠一边用手比划着肉包的大小一边说:“皮子75克,馅50克,这是我们的最低标准。”包子的定量制作,背后是膳食搭配营养均衡的要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社区食堂应确保每天提供不少于11种膳食搭配,每周不少于25种食材,确保每餐都有红肉、水产类、禽类、豆制品及绿叶蔬菜,尽量避免含有过多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食物,尽量避免过多高钠食物。彭三社区食堂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保健及饮食习惯考量,进行更科学的配餐。比如,开设炖菜特色窗口,正是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准备的;避免大锅炒菜,改用小锅灶,这样更能控制“少油少盐”;就连一道简单的冬瓜排骨汤也特别有讲究:“冬瓜洗净了不削皮直接和排骨一起炖,利于老人降血压,也增加膳食纤维,但风味不减。”还有每天的一碗米饭,是由稻花香、沙田小町、江南糯米按照严格配比煮出来的,在保证消化吸收的前提下,让米饭更糯香可口,适宜老年人。根据该标准体系,涉及从环境、安全、制作、堂食、配送等各环节。仅以配菜加工管理规范为例,就将清洗、切配等每个环节的标准一一列举:蔬菜应分类放在菜架上或筐具中离地加工。禽、畜、鱼类不得落地加工。切配时应检查食品质量,解冻泡发环节,应按“需要多少、加工多少”的原则等等。每份菜都“留样”可追溯,“抠”住安全大前提一个社区食堂,有必要设立这么多标准么?当然!街道副主任黄燕说,以往老人去社区食堂就餐,就有可能遇上“不友好”“不安全”因素——比如,一些高龄老人常常筷子拿不稳,碗也端得不够稳当;一些老人腿脚不便,到了餐桌前,站立坐下常有困难;有些老人需要坐着轮椅来吃饭;老人们吃得着急,还有可能发生噎食……而此次标准体系,就考量到了这些,确保每个细节都更友好。比如,堂吃时配备适老化餐具,碗底有防滑垫,勺子有防掉手环;定制了底盘稳固、坐面可左右旋转的椅子,老人们坐下起身都不用搬挪凳子;进门时有残障坡道,配备有轮椅适用餐板;服务人员全部经过相关急救培训,能及时处理老人发生的噎食情况。除了大幅提高舒适度、体验度、满意度外,这90条标准最主要的是“抠”住了安全这个大前提。在后厨,当日菜品正由专人挨个采样,每份菜品取样100克,分别盛放于消毒后的餐具中,密封后存储在单独冰箱里。全部完成后,方可开始销售。这套名为“留样”的操作,是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社区食堂“自我加压”而执行。所有食品原材料和制作过程统统实行了可追溯,为的是确保食品安全,让老人们吃得放心安心。12345流转来点赞工单,进阶“更懂你”的智慧食堂“服务周到,待客热情”“老年食堂心系老人,饭菜可口暖胃暖心”……一面面锦旗,映衬着社区食堂的墙面,也见证着周边老人对这儿的依恋和依赖。食堂建立伊始,老人们往往到了饭点才来吃饭。如今,越来越多老人喜欢提前过来坐坐聊聊,一来二去相互熟络了,员工们也和老人互留了联系方式。“有时,哪位老爷爷没来吃饭,我们就会主动打电话问问情况。”食堂员工是90条标准的执行者,更是研发者。大家不仅严格按照标准来实行操作和管理,更在服务老人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需求,使标准更完善。今年2月,街道接到了12345打来的表扬电话。工单显示,社区食堂送餐员上门送餐时,发现一户独居奶奶“身体不适,拒绝用餐”。送餐员返回餐厅后及时上报该信息,餐厅及时联系家属上门查看,奶奶被及时送医救治,幸无大碍。“正是送餐员对工作标准严格执行,才挽救了老人的生命。”街道工作人员特别珍藏了这张点赞工单。如今,逾2万名老年居民申领了就餐卡,可以在社区食堂吃饭或申请送餐上门。当下,结合数字化转型,今年上半年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还将全面接驳数字化,成为一家“更懂你”的智慧食堂。譬如,能根据老人们一段时间的饮食习惯和偏好,通过算力分析预判出老人的身体状况,及时作出健康提醒等。
2021年4月17日
其他

有助餐助浴、有人帮忙“带娃”,还能看大医院“名中医”……浦东大河村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么赞!

近日浦东新区老港镇大河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园啦!家门口又添一处“新乐园”来,跟着小编去现场看看大河村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地址:大河村港南4组沙中路598号总建筑面积:1373平方米四大块功能区域包括生活服务区、保健服务区、公共活动区及服务保障区。周一至周五9:00-16:30(双休日及国定节假日除外)中心一层接待室▽提供心灵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亲子乐园▽老人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场所,也是老人在参与为老服务中心活动时孩子的临时托管场所,有工作人员帮忙“带娃”。祖辈带着孙儿来老少同乐,解决带娃长辈的后顾之忧。图书室▽配置符合老年人阅读习惯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提供上网服务,让老人老有所学。综合活动室▽开展各类知识讲座、手工活动、电影欣赏、卡拉OK、书法、曲艺等活动,是社区老年人的活动空间。棋弈室▽适合乡村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通过棋牌游戏,动手健脑,老有所乐。助餐大厅▽聚焦老年人群饮食与养生相结合的理念,倡导健康饮食,打造适老化的用餐环境,提供午间助餐服务,保护老年人的饮食安全与健康。同时,也可成为老人们制作点心的烘焙活动场所。中心二层智慧健康小屋▽设置远程医疗服务站,通过连接互联网医院和社区居家之间的协助就医“中转站”,对接三甲医院,让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向社区、向居家延伸,协助老年人在家、在社区实现互联网医院线上约诊、就诊、配药、会诊等服务,打通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助浴间▽为家庭洗浴环境不方便,或者因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助浴服务,同时可以向家庭延伸,提供上门的床上洗浴、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和助浴服务。此外,助浴室还兼备理发功能。保健室▽配置基础检测设备,如:血压计、体重秤、血糖仪、血氧指夹等,为有健康管理需要的老年人进行基础生命体征检测,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将定时开展专家义诊,为老年人日常配药及健康诊疗提供便利。休息室▽日间照料老人的休息区。服务项目▽*
2021年4月13日
其他

研究养老服务机构登记与备案管理、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2021年市民政局第五次局长办公会议召开

4月12日上午,市民政局召开2021年第五次局长办公会议。会议研究了养老服务机构登记与备案管理、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等事项。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勤皓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与备案工作,根据民政部《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结合《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市民政局在广泛调研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征询相关委办局意见的基础上,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与备案管理办法》,以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发展,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同时,要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市民广泛参与监督。为完善本市基本养老服务,规范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根据《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等规定,市民政局结合上海实际,制定了《上海市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办法》,以更好地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会议要求,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要尽快落到实处,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切实保障困难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会议还研究了其他工作事项。
2021年4月12日
其他

上海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

“我们赶上了好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开心。”96岁的葛奶奶入住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15年了,见证了福利院的变化。她喜欢现在的智能化生活:每走几步路有大字号标识的“紧急呼叫按钮SOS”,“防跌倒预警系统”为老人记录日常轨迹守护老人安全,“全自动便器消毒系统”方便卫生,“智能小药房”为老人记录每种药的已服用量及存量,疫情期间“无接触消毒机器人”每天两次喷洒消毒。上海市近年来创新服务模式,将“智能”元素嵌入机构、社区、家庭的养老服务,大力推动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惠民养老应用,同时持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让大城养老更加精准、更有温度。“推进智慧养老的初心和最终目标,就是让老年人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老年人以及老年人家庭的实际需求,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这是上海推行智慧养老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促进养老供需信息精准对接“十三五”期间,上海持续探索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为了方便市民查找合适的养老资源,2019年5月,市民政局上线“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随后又推出“姊妹版”——上海养老顾问微信公众号,方便市民对养老机构的收费、距离以及是否长护险定点等进行查询。平台还链接了上海“随申办”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为老服务项目信息、全市各社区养老顾问点及个人、机构相关办事指南。“这个平台面向上海全体老年人及其家庭、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服务。”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介绍。各区也上线了区级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除了对接市级养老服务平台外,区级平台更关注“精准服务”。去年疫情期间,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上线智能化疫情排查系统,通过二维码,迅速采集、掌控、追溯、统计各养老机构返院老人情况,高效地支持了长宁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之下,智慧养老平台让异地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更为精准。2020年10月,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发布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包括长三角地区20个城市的57家养老机构,床位共计2.57万张。一个对接养老服务供需信息的长三角养老服务平台已具雏形。让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更贴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2020年4月27日,市民政局联合市经信委发布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引导科技企业在研发服务和产品时贴近智慧养老需求。“通过梳理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一方面解决长期困扰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方面满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产生的一些新需求。”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介绍说。像“防跌倒”“防走失”“卧床护理”等一直是老年人照护的难点。在疫情期间养老机构封闭管理中,则对机构无接触智能消毒、出入管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首期发布的12个场景,既有安全防护类,包括老年人防跌倒场景、老年人紧急救援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机构出入管控场景、机构智能查房场景、机构智能视频监控场景等;也有照护服务类,包括老年人卧床护理场景、家庭照护床位远程支持场景等;还有健康服务类,包括老年慢性病用药场景、机构无接触式智能消毒场景;以及情感关爱类,包括老年人智能语音交流互动场景、老年人智能相伴场景。有了应用场景,智慧养老产品就有了温度。场景,让服务能感知、可体验,引导科技企业真正设计出和老年人适配的、让老年人愿意接受的,可应用于机构、社区、居家的智能产品以及政府公共服务产品。首批应用场景发布后,受到科技企业的广泛关注,各区民政部门和街镇积极开展场景落地应用。在2020年由市民政局等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老年福祉产品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上,涌现了智能药盒、非接触式人体行为异常检测设备、智能康复机器人等“适老”产品。上海多个社区推行智能水表、门磁系统、烟感报警、AI外呼、红外检测等智慧养老服务和产品,安装在独居老人家中,让高科技“守护”居家养老的老人。“智能+”助推养老服务更便利更优质发展智慧养老事业,离不开多元服务主体参与。上海积极支持各区、各街镇联合养老服务企业探索创新智慧养老模式和业态。近年来,上海养老企业积极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转型升级。其中,既有专长于社区养老服务云和呼叫中心建设的企业,也有专注于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刚需,利用物联网传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照护方案的企业。这些科技企业为了更好地理解养老服务,在开发项目时也会选择到养老机构“驻场体验”,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场景。刚开始应用技术时会面临一些困难,这是因为让人做出改变很难。一旦将技术应用场景落实到一个个人身上,让院里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就能促进养老机构管理系统流畅、通达,从而帮助护理员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也让他们有余力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的心理关爱和精神慰藉。在北新泾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通过一张智能床垫,传感器就能自动检测躺在上面的老人的呼吸、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并同步传输到护士台和老人家属手机等设备,形成每日健康报告。“一旦有预警情况发生,护理员能够及时干预。”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介绍,由于智慧力量的加入,老人有突发情况他们每次都能紧急送医或处置,无一例延误。陆家嘴街道梅三居民区的社区助餐点,则引入了“刷脸吃饭”的智能应用。老人取餐时,将加装特定芯片的餐盘放到收银台上,智能系统就能自动识别出菜品价格。支付时,也进行人脸识别,老人们“刷刷脸”就能吃饭,十分方便。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已写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未来,在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通力合作下,上海老年人将乘坐“智慧养老”这辆列车,享有更优质便利的养老生活。
2021年4月6日
其他

“不任意的任意门”,浦东陆家嘴街道激发老旧社区发展动力

陆家嘴街道作为深度城市化地区,社区形态差异明显,二元结构特征突出,上世纪50-80年代的售后公房约占60%,房屋、人群逐步“老龄化”的现状与居民群众对“小康”生活的愿景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发展理念,深化15分钟生活圈和“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陆家嘴街道以社区“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在地区治理的精细化进程中主动作为,激发多元参与,支持老旧社区发展。“老小区”遇到“新问题”崂三居民区是20世纪50-80年代建成的职工住宅区,是陆家嘴最大的老旧居民区。小区目前共有住户2720户,共2420人。其中老年住户及租户人数占社区总人口数的85%。2018年以来,小区内积极“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如何开展合理拆后重建对小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崂山四村58号旁的两栋违建被拆除后留下一块近200㎡的空地,地面不平整;一侧靠近乳山路,原有的单一进出方式人车不分离,人员出入存在安全隐患。正值2019年垃圾分类新政施行伊始,街道高度重视,一开始希望崂山居民区党总支积极运用“三会”机制,组织居民以听证会形式共商在该区域新设固定垃圾厢房,将生活垃圾进行规范化堆放事宜。会上,小区居民表示对后续噪音、扬尘、防盗和维护问题存有疑虑,并有居民提议,拓宽小区乳山路主出入口,在58号破墙开一扇门,专供行人通行,做到人车分流。小区绿化覆盖较少,希望将空地建设成一个供休闲的小区花园。“共参与”解锁“民心门”居民真实需求的表达,为破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解决“钱从哪里来?设计师哪里找?谁来施工?后续如何管理”的问题,街道通过党建引领政社合作,专业力量叠加多方公益参与,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01专业力量助力“微更新”项目研发街道委托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协助居民区开展调研,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以本项目为切入点,为之后的社区微更新项目设计了系列可拆分的“微更新”公益帮助环节,包括“微更新问诊室”、“资源潜望镜”、“施工帮帮团”等,并在本项目中,全程参与了小区公益资源挖掘、对接社区公益规建师及施工志愿者的招募。华东师范大学设计专业的伍鹏晗老师作为公益规建师,为“不任意的任意门”项目做整体设计方案。从社区需求寻访、项目概念提出到推荐公益设计团队进行项目区块初步设计,最终形成了集自治参与、设计美感、绿化景观、社区人文兼具的社区门户和邻里自治花园——“不任意的任意门”公益“微更新”项目。02多元参与助力“微更新”项目筹资为了使好的项目设想成果顺利转化,崂三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积极走访社区单位,寻求资金支持。陆家嘴社区基金会帮助对接多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如仁人家园、史丹利(中国)、蒙特利银行等提供赞助。线上,积极利用腾讯99公益日众筹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同步协助居民区发动居民自筹。这些爱心企业和个人,不仅提供资金捐助,很多后来成为了项目施工建设志愿者。“不任意的任意门”项目的实施,最终吸引近14万元的社会资金,成为2019年老小区改造的“网红”案例。03居民“听证”助力“微更新”项目优化为了使项目设计更满足符合小区各年龄段的居民需求,公益设计方一开始就注重与居民的面对面沟通。项目实施前,居民区再次组织居民召开听证会,对“不任意的任意门”项目方案开展论证,居民对道路材质、桌椅摆放、绿植类型、健身设施、夜间照明等设计细节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为设计师的专业设计注入了“草根”智慧。04“自治金”助力“微更新”项目发展为了使项目中的自治花园部分建成后续得到妥善维护,街道为崂三居民区提供了“自治金”支持,小区自己组织成立了一支由社区绿植爱好者、爱心志愿者、物业绿化养护人员组成的“金色守卫”自治团队,开展自治花园的长期维护管理。同时,崂三居民区党总支与周边单位崂山小学签订了共建协议,将自治花园作为崂山小学的科普基地,每周定期由小学生来参与“护花爱草”的科普活动。“旧”社区焕发“新”活力“不任意的任意门”建成一个95平方米兼具生活美学及实用性的社区多功能区块,在物理空间上解决了居民出行不便和公共休闲空间匮乏的现实问题;在人文空间上培育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在小区面貌得到最大改善的同时,方便了2400余户居民的日常生活。微更新,“点亮”了发展细节,美好了“小康”生活,展现了社区“温度”;未来,陆家嘴街道将不断探索共建共创、共治共享“新主张”,链接更多社会力量支持老旧小区发展,使原来的老旧角落化茧成蝶,成就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2021年3月2日
其他

3月1日起,本市养老机构恢复预约探视!

根据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最新形势,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更好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及老年人、家属服务需求,现对有关防控措施进行优化完善,自3月1日起执行。详见↓1家属探视老年人的直系亲属和监护人近期(一个月内)未离开上海的,凭健康码和行程码可进入养老机构探视。探视继续采取预约方式,养老机构探视人数、探视次数、探视路线、探视区域由养老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和接待能力确定。其他人员暂不开放探视。2老年人返院对离院就医或因事外出的返院老年人凭7日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院,返院后应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3新收住老年人、招聘工作人员新收住老年人和招聘工作人员的,应先预约登记,凭7日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院,入院后应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以上各类人员如有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按本市疫情防控规定执行集中隔离等措施无异常后方可进入养老机构。长者照护之家参照养老机构执行。4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护中心、社区食堂、助餐点,以及老年活动室、睦邻点等场所,在做好人员出示健康码、勤通风、戴口罩、测体温、定时消毒等各类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可恢复正常服务秩序。
2021年2月28日
其他

不离乡土,不离乡邻,闵行区农村原居养老乐陶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针对浦江农民更愿意选择原居养老的现状,闵行区浦江镇着力打造新型的农村养老方式,逐步满足农村老人过上十五分钟服务圈内“家门口”的养老生活。五栋民房的“华丽变身”“到现在还不能相信,自己的民房变成了养老院。不但保留了房间不花钞票住里厢,而且还能免费享受各项养老服务。”浦江镇东风村现年63岁的顾莲花说起这个变迁十分感慨。这事还得回到2019年说起……徐全娟是一位老三届、经历十多年下乡务农,富有农民情结且有长期养老行业管理经验的院长。她在调研了浦江镇、特别是东风村及周边的养老需求和现状后,萌生了租下东风村5栋农家别墅、翻修改建成农村长者照护之家的想法。在镇、村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满足农民原地养老的“东风长者照护之家”诞生了。长照根据村内老年人的需求,设置了睦邻点、助餐点、医助点。普通的民房华丽变身为东风村老年人养老的幸福港。如今,顾莲花一家三位老人依旧原居相伴,以房增收、以房养老、以房就业。她还担负起睦邻点召集人的职责,与老伴一起张罗着:召集三五成群健身操、做按摩、唠家常;预约通知医疗咨询、专题讲座;组织志愿者包馄饨、做塌饼,送到村里高龄老人的手中……于是,“莲花妹妹”成了院内高龄老人对她的昵称,“莲花阿姨”成了院外村里人对她的尊称,她的助养助老的名声就在村里院内传扬开了。“我们东风长照是政府推广‘以房增收+以房养老+以房就业+互助睦养+城郊融养’的样板。现在本村有意愿的老年人纷纷结伴入住,在解决本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同时,向社会开放。”镇老龄办主任介绍说。东风长照立足于本村的养老服务设施,因对于本村的住养老人收费低,为了能正常运营,徐院长和村班子成员想方设法开拓养老市场。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农村风光和农家菜地,以及医养融合的服务,吸引上海市区的长者入住。目前,已有30位长者从市区各处搬来养老。“城里人”和“家村人”成为亲密的“一家人”,他们互帮互助,营造着“城郊融养”的老年幸福生活。“一站式”互助之家就在浦江镇召楼古镇边上,有一个古韵乡村——革新村,村里有一栋白墙黛瓦的三层建筑,它是“革新村互助养老之家”。互助养老之家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食堂、日间照料区,这是集机构照料、托养服务、喘息休养、医养结合、助餐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互助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互助养老之家的运营,给浦江镇本土农村老人又带来一大福音。“这里好,住在一道的老姐妹话么讲得笼,吃么对胃口,照顾也好。”喜欢热闹的87岁金宝娣这样夸道。金妈妈的老伴几年前过世,但她在这里找到了乡音和伙伴。本村81岁的孤老张秀娥也在这里找到了养老归宿。老人们相互之间帮忙刮痧、修剪头发、缝补衣服,勤俭的他们在互助大家庭中营造着温馨。“伲就住在古镇南街,过来配些高血压药,便当哦。”一位70岁的阿姨已成了这里的老顾客。“我们的医疗服务日接待量一般在20到30人,因为好些药周五才到,这天更是人多。”内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常驻家庭医生秦医生介绍道:“我们这里有全科诊所、康复科、药房等医疗设施,不仅革新村,还有旁边的镇北村、联胜村也常有老人过来,连接壤的浦东新区大桥村的老人也经常过来配药。”“这么好的设施,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服务,收费肯定不菲吧!”来过互助养老之家的人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浦江镇政府兼顾农村保障和运营成效后制定了农村保基本原地住养模式,收住对象50%为本村、30%为本镇农村、20%为面向社会。革新村老人入住费用每月为2800-3800元,本镇农村老人每月为3100-4100元。目前已有6位本村和16位本镇农村老人实现保基本原地住养。睦邻点里老年人“忙碌”的身影农村示范睦邻点同样展现着老年人原居养老的生动场景。在汇东村8组的场地上,过去的鸡鸭棚、散乱的堆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木制围栏、牌匾、藤架、农家墙画、修葺整齐的绿植,还有那棵生机盎然的冬枣树。在焕然一新的睦邻点,每天有众多老年人的欢声笑语。他们在这里看看电视、打打牌、喝喝茶、聊聊天,每天有他们“忙碌”而幸福的身影。这里是有别于长者照护之家的另一道原居安养风景线。在浦江镇农村地区,这样的风景点有38处。2020年,革新村、汇东村、光继村三处睦邻点再添新朋友,再添“忙碌”新内容。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73岁的周曙明老师为睦邻点的老年朋友带来了沪谚文化,“一路麦、二路麦……”尽是儿时快乐的回忆。有了名人的加入,睦邻点人气更足,浦江农村的传统技艺传承人也纷纷加入。张行村的诸祥林师傅有一手竹器编制的绝活,从取材、选料、制料到成品编制,样样拿手。但没有展示的舞台,平时只能在家里自娱自乐,收到邀请的他欣然前往乡村振兴示范村革新村的睦邻点秀一把。为了方便传授交流,他还自编了浦江竹器文化资料。“真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这些手艺人展示。”诸师傅边忙碌编制着边乐滋滋地说道。革新村睦邻点因有了竹器编制这一浦江本土农耕文化的传承,也变得“高大上”了。“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原居养老“浦江模式”在推进,农村“十五分钟生活圈”逐渐形成,老小孩们“家门口”尽享着乐陶陶的幸福晚年生活。近年来,为了让农村地区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闵行区已建成4个各有特色的农村版长者照护之家,探索出“自助+互助+资助”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大力推进村组示范睦邻点建设,实现村组全覆盖,示范睦邻点103家,较好地发挥村民自治、邻里互助作用。闵行区不断探索实践农村养老“自助+互助+资助”模式,生活自助,尊重农村老年人“养老不养闲”的生活习惯;照料互助,让邻里乡亲老年人的互助照料自发且自然;运营资助,在市级给予每床1万元补贴的基础上,区镇两级财力再给予每床4万元的建设补贴,村级集体经济给予每床每年5000-12000元的运营补贴。未来,闵行区将复制推广“专业+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社区推进民心工程,重点在农村社区打造一批与老年人“养、食、居”密切相关的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政策,探索农村早期征地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梯度化补贴措施,加大农村老年人助餐补贴力度,帮助农村老年人和经济困难老年人实现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应保尽保。
2021年2月26日
其他

聚焦深度老龄化,普陀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普陀区民政局聚焦深度老龄化的社区特征,指导各受理中心不断增强为老服务的意识,切实掌握“民情需求”,通过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有温度”的政务服务,为前来办事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解决老年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1智能技术提供贴心便利服务普陀区民政局按照“一网通办”工作要求,积极在受理中心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针对医保、社保、民政等老年人高频办理服务事项,进一步推进数据共享,不断优化办理流程,尽可能现场一次性告知办事流程和材料,对于少带材料的老年群众,办事人员利用电子证照库调取材料,做到应调尽调。除大厅办理外,同时还对老年群众通过电话或面对面指导“网上办”、“掌上办”、“上门服务”等模式,切实方便老年群众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长寿路街道、甘泉路街道、桃浦镇等受理中心持续推进延伸服务,将医保、社保等老年人高频办理事项,延伸至区域内人口密集度高、人流量较大的片区,并设便民服务延伸点,派青年骨干长期进驻,方便老年人“就近办”;在下放延伸事项的同时,着力做好对接工作,与受理中心本部无差异化办理。通过“预约办事”减少排队等候时间,通过自助终端以及24小时自助服务区随时自助办理相关事项。目前,普陀区已建成6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部分服务区已延伸到社区居委会,能够更好地就近为社区老年居民服务。为了更好地方便居民自助操作,受理中心通过志愿者服务队为居民提供自助机操作指导,同时,通过编制便民服务操作指南,满足居民工作时间以外的业务办理需求,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
2021年2月24日
其他

本市为老实事项目全面开工,一大批养老设施落地家门口,织密服务网

新年开工首日,浦东南路1658号迎来了一场街道干部的现场勘查。这里是潍坊新村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工地,春节前,工人加班加点赶工,内嵌的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已具雏形。目前,项目基建施工已完成60%,新年开工后,预计4月份就能完成基建、软装、家具配置及运营准备工作,5月份就能投入使用了。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各街道统筹为老服务,建设了一批与老年人“养、食、居”密切相关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今年,全市将新增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到2022年,全市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将达400家以上,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将突破1600家。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养老服务潍坊新村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规划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是街道辖区内第3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是功能设施最全面的一家枢纽型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成后,中心将嵌入短期照料、日间托养、助餐等功能,周边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享受各类养老服务。以前,街道只有1个敬老院,和1个长者照护之家,总共170个床位,远远不能满足街道内的为老服务需求。新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成后,二楼和三楼将全部设置为长者照护之家,通过实行轮转制度,更多社区老人有望获得社区照护服务。此外,中心一楼将设置为多功能活动室、长护险护理站和日托站等,还将提供养老咨询和长护险对接结算等服务。“我们将聚焦认知症照护、智能照护、医养融合,委托经验丰富的专业养老组织运营。”社区服务办介绍。有别于单一功能的日托站或长者照护中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集成了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中心,而在这一枢纽的背后,则是上海严峻的老龄化现实。在户籍人口达6.2万人的华阳路街道,2.04平方公里的面积内,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达到26147人,老龄化程度达41.9%,其中有不少独居老人、纯老家庭和失智失能老人,家门口养老的需求迫切。去年9月,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成对外开放,4栋楼面积共达4880平方米,敬老院床位达到113张,长者照护之家床位24张,是目前为止中心城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98岁的朱老伯,是中心内年龄最大,也是最早向中心申请日托服务的老人。每天上午9点多,阿姨推着坐轮椅的朱老伯来到中心,开启一天的活动。“我家就住在斜对面,走过来5分钟就到了。”10年前,朱老伯的老伴过世后,家里就剩他一个人,平时也不知道做些什么,来日托站后,聊天、下棋、打牌,活动多了,他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偶尔,几位老人还会凑在一起打牌。“别看朱爷爷年纪大,他赢得最多。”志愿者笑说。着眼于大部分老年人不离家庭、不出社区的养老意愿,去年上海新建了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家,占全年计划104%,超额完成任务。今年全市还将新增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到2022年计划新增100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总量将达到400家以上。社区助餐让老人吃得方便健康新年开工首日,位于梅园三村小区里的陆家嘴街道社区长者食堂也重新开门营业。上午10点多,周边社区的老人们已陆续赶来,一个多小时,中午堂吃量已突破180客,居家送餐量也达到了150客。77岁的陈阿婆说,自己腿脚不便,“买汰烧”很吃力,每天中午,她步行10分钟过来打包一份餐。“多打一个菜,当天的晚饭也能解决了。”去年,上海新增社区老年助餐场所212个,占全年计划的106%,提前超额完成“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的任务。今年,全市还将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社区食堂不仅面向社区,也为周边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送餐服务。陆家嘴街道社区长者食堂距离陆家嘴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仅800多米,中心在二楼大厅内设置了小型食堂,每天11时起,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由社区食堂配送过来的饭菜。根据计划,到2022年,全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将新增400家,总量将达到1600家以上,助餐服务供客能力将达到65岁以上老年人的5%。有助餐需求的老人中,困难家庭老人不在少数,为了让老人能够花更少的钱吃到更优质的饭菜,部分社区食堂针对60岁以上老人推出九折优惠,75岁以上老人享有八五折优惠,还号召社会爱心企业参与,为辖区内困难老人提供定向补助。78岁的杨老伯出示了一张交易单:一份大荤,一份小荤,一份素菜,再加一饭一汤,原价26元,享受八五折优惠和企业定向补助5元后,实际支付17.1元。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应用的普及,自助称量、智能结算等“智慧餐厅”服务方式也开始出现在沪上大大小小的社区中。“嘀”的一声,老人享受的各项优惠补助一屏显示,一键结算。居民只要将托盘放到结算处,系统就会根据餐盘颜色、形状自动扫描结算价格,并且支持刷脸支付。为了让老人吃得更健康,不少社区食堂还推出了“智慧点餐”服务。“糟溜鱼片,每100克能量118千焦,蛋白质20.1克,脂肪4.2克,胆固醇108毫克……”老人选菜时,每份菜品的营养成分实时显示在眼前的电子屏幕上,通过后端生成个性化需求标签,老人得以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2021年2月19日
其他

扫码付款、在家交水电煤费,智能手机都能做到!老年朋友们,视频教学来啦~

怎么用手机导航?怎么出示健康码?智能手机您的出行好帮手!视频教学来啦~
2021年2月16日
其他

怎么用手机导航?怎么出示健康码?智能手机您的出行好帮手!老年朋友们,视频教学来啦~

智能手机还是我们出行的好帮手,本期视频以当前主流导航APP为例,介绍了一些基本功能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记得先开启手机的定位功能哦(下方有教学视频)。今天的视频内容还包括如何查看健康码,出行必备!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01如何使用手机开关定位功能?02如何使用手机导航乘坐公交车?03如何查看健康码?如果您觉得视频有用,请分享给您的长辈或者老年朋友吧,大家一起共享智慧时代的便捷生活!下期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手机扫码付款和缴纳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敬请期待~往期回顾◇
2021年2月14日
其他

微信怎么加好友,怎么发照片,怎么看公众号?老年朋友们,视频教学来啦~

昨天我们了解了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今天我们来一个升级,学习用智能手机和朋友互动并获取资讯!本期视频对“微信APP”的一些功能进行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01如何使用微信聊天?02如何使用微信进行拍照和拍视频并将它们分享给好友?03如何关注和查看微信公众号?04如何用好微信公众号?如果您觉得视频有用,请分享给您的长辈或者老年朋友吧,大家一起共享智慧时代的便捷生活!春节期间要出去走走逛逛吗?明天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手机进行定位和导航,还有非常重要的查看健康码,敬请期待~往期回顾◇
2021年2月13日
其他

手机怎么连wifi,基础功能怎么用?老年朋友们,视频教学来啦~

2021年,“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行动”首次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项目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通过开展智能手机学习等培训和帮办服务,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提升老年人数字化技能水平。上海市民政局对老年人最想学的智能手机功能进行了意见征集,得到了老年群体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回应。在前期调研和反馈的基础上,我们选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需求度较高的应用和问题,制作了相关场景的手机使用视频。本期视频对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进行介绍,让我们一起入门吧~
2021年2月12日
其他

市民政局要求,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从严管理

为贯彻落实全国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领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根据本市疫情防控相关最新要求,市民政局明确,从严管理,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养老机构暂停探视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不必要人员进入,特殊原因需进入的人员应提供有效期内的核酸检测证明,并在规定区域内按规定路线活动,遵守相关防控要求。养老机构严格出入管理除外出采购或办事人员,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外出。人员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与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接触。院内工作人员尽可能在机构内统一食宿;必须离院在外食宿的,要切实做好上下班途中和居家的健康防护,居住地所在社区发现疫情的,要立即向机构报告并主动居家隔离观察。加强养老机构内部管控实行老年人生活区和非生活区分区管理,合理调配院内工作人员,尽可能减少非生活区工作人员、外出人员与老年人接触。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管理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等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严格做好测量体温、消毒、限流等疫情防控措施,暂停培训、讲座等集聚性服务。中、高风险地区暂停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加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管理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鼓励提供外带服务;开展堂食服务的,原则上控制同一时间就餐人数,实行隔桌用餐。中、高风险地区的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要立即停止堂食。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相关工作经机构与家属协商一致的,可暂时停止上门服务,但对家庭照护需求压力大的服务对象,尤其是高龄、独居等困难老年人,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确保服务不断。中、高风险地区暂停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补贴待遇保留。做好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落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近期将暗访检查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核酸检测落实情况。积极引导和协调保障工作人员接种疫苗。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民政部门积极向区政府申请,本周内完成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落实重要疫情报送工作遇有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密接者等疫情防控重要情况,要第一时间向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并会同防疫工作部门立即处置,第一时间向市民政局报告相关处置情况。各区组织养老机构排查两周内曾前往中、高风险地区以及相关医疗机构的老年人和工作人员,配合疫情防控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健康观察和相关防疫工作,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做好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劝留和关心关爱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要尽可能动员护理员等工作人员留沪、不返乡,必须离沪的严格遵循国家和本市相关疫情防控要求。各区民政部门要加强对节日期间留沪留院人员关心关爱,动员辖区内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为养老护理员提供慰问帮助。对所有未经养老机构许可或备案,但实际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场所,各区民政局应将其纳入统一管理,指导督促其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
2021年1月21日
其他

智能手机使用场景,助力老人越过“数字鸿沟”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对老年人最想学的智能手机功能进行了意见征集,得到了老年群体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回应。在前期调研和反馈的基础上,我们选出了不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需求度较高的场景和问题,制作了相关场景的手机使用视频。下面就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01如何使用微信聊天?02如何使用微信进行拍照和拍视频并将它们分享给好友?03如何使用支付宝/微信查看健康码?04如何关注和查看微信公众号?05如何用好微信公众号?如果您觉得视频有用,请分享给您的长辈或者老年朋友吧,大家一起共享智慧时代的便捷生活!后续我们还将陆续发布教学视频,敬请期待~
2021年1月19日
其他

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技术怎么办?静安区“5张牌”来解决→

作为老年宜居社区,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两条腿”走路,通过打好“五张牌”,使智能化管理适应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并不断优化、改进传统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打好“智慧养老”牌为让全社区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共和新路街道创新性地打造“七彩智慧健康云”与“七彩智慧养老云”两大平台,被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等三部委评为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位于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二楼,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康健驿站拥有10余台现代化健康检测仪器和11台体适能检测设备,可免费为老人提供中西医健康检测一站式服务,并依托智能化“云”端实现检测数据即时互通与集中管理。在这里,老人可以使用这些仪器设备进行现场健康检测,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由其本人或家属使用微信号“七彩健康云”获取实时检测数据、个人健康档案等内容,由每日驻点专家面对面解读,提供健康改善建议,同时可享受“春雨医生”7x24小时在线诊疗等服务,实现“一号在手,健康无忧”的健康自我管理新模式。除了健康服务,社区的“云”网络已经延伸至居家养老的神经末梢。街道为辖区内400余户孤老或独居老人家庭安装了“一键通”话机,话机不仅有“一键呼叫”紧急救助功能,而且依托“七彩智慧养老云”信息化平台,随时为老人提供主动关爱、信息咨询、生活服务代叫等服务。如老年人需要坐出租车出行,只需要“一键呼叫”,平台客服就会提供便捷叫车服务,免去老人的叫车烦恼。打好“便捷服务”牌在编织智慧养老“云”网络的同时,街道致力于打造实体为老服务载体,形成完备的线下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办事、活动更便利。街道以3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辐射到辖区3家养老院、7个乐龄家园,对接各个居委老年活动室,形成一站多点、布局均衡、功能差异化、10分钟可达可及的为老服务生活圈。涵盖日间照料、长者照护、助餐外送、医养结合、康复指导、文化娱乐等功能的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与设施,内容丰富多样、距离临近便捷,保证老年人能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社区养老生活去处。此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有效解决老年人难以使用智能技术进行线上办事的困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窗口服务单位,因地制宜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并且设置“雷锋岗”、志愿服务点等,由专人为老年人提供指导服务。打好“权益保障”牌不同于擅长网上检索信息的年轻人,老年人遇到困难和问题更习惯于面对面、点对点地求助专家,考虑到老年人对专业人士的信赖和需求,街道整合社区内的法律专家、养老顾问等为老年群体提供线上线下服务。防疫宅家时,一部分老年人出现了焦虑、烦恼等情绪,还有老年人遇到法律纠纷,不知怎么办。共和新路街道的“银发盾牌”
2020年12月12日
其他

0.01立方米读数的“智慧”用心,上海养老工作下足“绣花功夫”

日前,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为辖区内1200余名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消息一出,网友纷纷喊话:全国推广!不进门就能掌握老人情况“这几天都没看到张阿婆,打电话也不接,急死人了!”江苏居民区的孙阿姨是一名与独居老人结对的志愿者,由于近来联系不到自己结对关心的对象,便前往居委会反映情况。居委会通过大数据反馈,即刻了解到,张阿婆近几日是未出过家门,但家中近日用水记录正常,联系不上或许存在其他原因,于是,居委会主任与孙阿姨一起前往她的家中了解情况,原来张阿婆有些耳背,所以孙阿姨打的几通电话都未接到,且近来膝盖的老毛病复发,走动不便,所以近期才没有出门。没进家门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是如何掌握家中老人情况的呢?秘密武器就是老人屋内安装的一只智能水表。智能读水表仪和门磁的终端直接接入街道“一网统管”平台,一旦超过24小时未开门或12小时用水情况低于水表读取0.01,后台就会响起预警,“一网统管”平台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街道和居委,在收到政务微信的信息警报后,居委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并将核实情况上报街道责任科室。如此一来,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电话、上门关爱独居老人的传统模式,通过“一网统管”平台嵌入为老服务新功能,全面辐射辖区内所有独居老人的安全监测云管理。江苏路街道现有户籍人口5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万余名,占街道总人口数的39%左右,属于人口深度老龄化的社区。街道按照“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近年来不断完善为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的均衡布局,构建社区老年人居家生活圈、邻里互助圈、居村活动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和街道层面综合服务圈五个层级为老服务“一站多点”的服务模式,同时打造“街道-网格-居委”三个层级的为老服务网络,从而提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能力。更多智能设备彰显关怀工作人员说,从今年6月起,江苏路街道开展为老服务应用场景试点工作,提升辖区内智慧养老服务水平。86岁的独居老人张奶奶家参与了试点,家中新增了智能设备。“本来,街道里与我结对的志愿者就经常上门陪我聊天。现在安装了‘四件套’,也是为了我的安全着想。”张奶奶口中的“四件套”是本次“一网统管”平台嵌入为老服务的新功能。她最爱的就是“烟感器”,“老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前面好几次把忘记了烧东西,有了这个烟感器,能报警提醒我。”张奶奶笑着说。工作人员在处理门磁报警事件无独有偶,近日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的工作人员走进81岁的任阿婆家,为她家的电表安装一款智能断路器。这块小小的芯片能自动分析老人的用电习惯,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用户画像。一旦发现老人家里长时间无用电或者用电异于往常,系统立刻通过算法分析异常原因,并推送给提前设定的紧急联系人。同时,平台对于老人用电安全也会有告警提示。一旦发现用电量过载过荷,系统会自动断电,从而减少独居老人由于用电不当引发火灾等事故的发生。新技术新手段的注入,让养老服务变得更为“贴心贴肉”。有了像“智能水表”“智能断路器”这样的高科技设备,加上电话、上门的方式关爱独居老人的传统模式,在智慧照护、安全监护、健康管理等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中下足“绣花功夫”,能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安全。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智慧养老有“智商”讲“情商”,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凡处守初心,做到设施可达、信息可知、服务可及、情感可依。我们期待着智慧养老能够把养老服务带到老人的身边,更落到老人的心里,让广大老人在上海这座智慧且温暖的城市中安享晚年。
2020年12月11日
其他

破题“大城养老”,助护理员走通职业化之路

全市养老护理持证上岗率已达96%,持有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占比70%,而在五年前这一数字仅为30%。提起养老护理员,如果你的第一反应仍是喂水喂饭“伺候”人的画面,那就落伍了。调查显示,本市养老护理员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6小时,在工作中,护理员们往往还要完成一些额外的工作,包括对独居老人的情感抚慰,甚至帮他们处理一些不在职责范畴内、却不能不出手相助的生活小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老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养老护理员所需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专业和高端。而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养老护理员队伍供给相对仍有不少短板——上海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平均年龄偏高,已达50.9岁;学历水平偏低,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4.4%。某种程度上,年龄和学历等因素都决定着护理服务能力。今年3月,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200多万老人入住在约4万个养老院,但工作人员只有37万,其中真正的护理员只有20多万。与此同时,一个护理员平均要服务近10个老人,全国养老院普遍存在养老护理力量紧缺问题。在上海,截至2019年,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2%,而目前上海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养老护理员仅为7万名左右。据预测,到2022年,上海养老护理员需求约为8至9万人,与目前的人数相比,缺口为1到2万人。今年5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护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形成职业化薪酬等级体系,综合考虑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年限、技能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薪酬等级体系,逐步形成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这条正在努力探索的养老护理员专业化、职业化之路,也被视为破解“大城养老”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当务之急招高素质人才比较难一名普通护理员的日常工作,除了“清洁口腔”“修剪指甲”“洗头洗澡”“协助进食”等常规操作外,还包括“分析老人无法入睡的原因并解决”“协助老人正确使用轮椅、拐杖等助行器”以及“预防老人走失、摔伤、烫伤”等专业操作。49岁的徐军(化名)是闵行区和之园为老服务中心的一名养老护理员,两年前,她辞去育儿工作,进入养老护理行业,每天为居家老人提供长护险上门照护服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在育儿行业有些力不从心,为了不被淘汰,我进入了养老护理行业,因为自己也会慢慢变老,我也希望能掌握一些护理方面的技能。”由于此前没有接触过相关工作,刚开始,徐军还以为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育儿技能类似,不过是“以前带小宝(小孩),现在带大宝(老人)。”但真正接触后她才发现,养老护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按照规定,上岗前,徐军需要参加培训并考取养老护理员证书。两个月内,她一边工作,一边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参加培训,这才发现“考这个证很有难度”。原来,从为卧床老人擦浴、换床单,到把失能老人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给老人喂药喂食防呛噎,到空调和洗浴水温的精确控制,每个项目和动作都需要掌握很多技巧,在考核时都有一定的标准。好不容易考取证书,徐军发现,养老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也相对较高。因为从事上门服务,平日里,徐大姐要挨家挨户楼上楼下跑,遇到雨季也得东家走西家串,最极端的情况下,“雨衣被淋得穿不进去”,“但既然约定了上门服务的时间,我们就必须准点赶到”。一方面是养老护理的高要求,另一方面护理员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目前来看,招人未必很难,但要找到在专业技能和服务态度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护理员,的确是比较难的事。”一名养老机构人事主管坦言。一名上海养老服务企业负责人说,当前有的养老机构引入智能养老产品,需要护理员掌握相关操作。以生命体征测量为例,如果护理员不懂得心率、心跳、血压等常识,面对设备收集的数据就无法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护理员是50岁以上的务工人员,缺乏专业的医学护理知识和设备操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这样的情况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就成了当务之急。技能提升经过培训就是不一样面对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短缺的困境,上海市民政局与上海开放大学合作,开办了本市首个专门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大专班,通过对在岗的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水平提升,为其提供专业化学习机会和学历教育的提升通道。“目前我们已经连续招生四届,第一届269名学员已顺利毕业,毕业率超90%,第四届将近300名报名的学员也在近期入学了。”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主任赵莉娟说,大专班开设后,也吸引了一些年轻的护理员报名,说明他们看好这个行业。而从校方获得的反馈看,参加大专班的在职在岗学员特别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出勤率在学校众多专业中名列前茅,考试成绩和通过率也较高,取得了很好的反响。5月发布的《意见》指出,鼓励自身有培训能力的企业自主开展在岗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充分依托各类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为中小微企业集中提供养老护理技能培训服务。还提出,到2022年,力争在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和家庭提供养老护理服务以及从事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护理服务的从业人员达到8.5万人,并实现养老护理员100%持证上岗,其中,具有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达到70%以上。徐军就是企业技能培训的受益者,虽然从事护理行业时间不长,但她经常能通过内部培训学到各种实用的照护技能。在她看来,护理员是一份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的工作,因为“每次上门服务可能都会遇到一些新问题”。上海闵行区和之园为老服务中心是闵行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之一,机构人事主管说,为了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技能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机构联系培训学校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养老护理员(中级)的专业化技能培训,并鼓励持有养老护理员(初级)证书的护理人员进行证书升级。“我们要求护理员持有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相对硬性的指标提升护理员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赵莉娟介绍,目前全市养老护理持证上岗率已达96%,持有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已达70%,而在五年前,这一数字仅为30%左右。技能的重点是在岗位上的实际操作水平,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经过培训和未经过培训是完全不一样的。据统计,2019年,上海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0534名,其中养老护理员技能水平评价2650人,养老护理(医疗照护)技能水平评价6850人。职业尊荣养老护理是技术活52岁的佘红琴(化名)去年进入养老护理行业。此前,她在上海打拼了20多年,曾经在工厂打过工,自己开过餐厅,还做过钟点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养老护理行业,结果一下为之吸引。“对我来说,工资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我觉得能为老人服务,尤其是为那些本身经济条件不好的老人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是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佘大姐说。但佘红琴的丈夫对她从事这份工作并不完全理解。“他觉得我都在为别的家庭付出,留给自己家人的时间并不多。”想到这一点,佘红琴内心也有纠结,但每次看到独居老人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待自己时,她感到这份工作是值得做下去的。佘红琴的经历并不是个案,在赵莉娟看来,养老护理是门技术活,但社会大众对这份工作仍有刻板印象。“说起养老护理员,很多人的认知都是年龄大、学历低、工资低、社会地位也低,似乎这份工作不怎么样,但其实这支队伍也在不断成长,队伍整体素质关乎养老服务质量。”赵莉娟说,为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尊崇度,上海已开展两届“寻找最美养老护理员”活动,通过演讲、技能比拼等形式,选拔出100位最美养老护理员,让行业的优秀人才从幕后走到台前,被更多人看到。“我们希望通过鼓励最美养老护理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传授先进经验,更好地带领身边的养老护理员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养老护理员展现自己在护理过程中的新突破、新想法,不断促进养老护理的优质发展,今年,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还开展了“我为养老护理献一计(技)”主题作品征集等活动,结果颇为令人惊喜。有一位护理员在护理床上安装的量角器,可以准确测定护理床折叠的角度,从而让老人处于最舒适的位置;还有的护理员创造性地给坐轮椅的下肢失能老人穿上防滑鞋套,这样一来双脚就不会从踏板上掉落。“护理行业其实有非常多优秀的人才,通过搭建平台,我们希望展示护理员的小发明小创造,通过交流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赵莉娟说。
2020年11月25日
其他

满足居民“家门口”需求,虹口市民驿站服务“大扩容”

家住虹口区长治路149号的陶建华,“贴隔壁”就是北外滩街道第一市民驿站。退休后的他把驿站当成了“家”,为了让日托老人能早点进驿站活动,他每天风雨无阻7点40分,来给驿站开门。一天8小时,他都在驿站“上班”,是不拿薪水的“外援”。国画、象棋、摄影、瓷盘画、疫情防控,样样拿手。他爱人常常“抱怨”:“家里不见人,找不到他就是去驿站了!”目前,虹口区家庭医生诊所、就业服务站、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日托站、阳光之家、白领服务站、物管中心等社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符合延伸点建设条件的公益服务站点及其服务项目,均已统一纳入市民驿站服务版图,实行统一冠名、统一标识、统筹管理。两年来,虹口区市民驿站服务空间,从4.45万平方米拓展到7.65万平方米,2019年全年市民驿站服务人次达到726.57万。市民驿站的服务对象无门槛、不设限,不管是否在这里居住、工作,驿站都欢迎进去坐坐。在北外滩街道的市民驿站,来得最多的是“双白”人群:白发人群占六七成,年轻白领占三四成。“白发”能在驿站享受养生、理疗等养老服务;在白玉兰市民驿站延伸点享受就近的社保服务、职称受理等。“白发”与“白领”驿站老年学校课程广受欢迎,老年人报名上课就像年轻人抢演唱会票似的。来这里参加活动的陶建华、周炳元等一批有教学能力的市民就主动“挑起了大梁”,驿站安排他们做“蒲公英”志愿者,在4个驿站分别开设课程,既解决了场地问题,又能带动更多老年人发挥余热,“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撒出去一样,从一棵变成一亩”。市民驿站提出了“苗圃式培育志愿者、放风筝式管理志愿者”,一枚徽章、一本志愿者手册、一本证书,他们就从活动参与者“跨界”到“蒲公英”志愿者。江湾镇街道第一市民驿站位于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彩虹湾内,为解决居民社区生活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街道积极发挥大居党建的“桥头堡作用”,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针对彩虹湾地区老年人口比例高、老年人骨关节疾病患病率高的特点,虹口区卫健委和江湾镇街道积极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成立“华山医院江湾社区第一市民驿站骨科专家工作室”,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夏军教授与他的优秀专家团队为居民现场义诊咨询。第四人民医院、江湾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区内医疗资源也落户驿站,定期为居民开展义诊咨询、养生保健、运动健康、疾病管控等服务,打造健康驿站,缓解居民的就医难。虹口区民政局局长耿彧表示,推进市民驿站再出发,需要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更好满足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需求。虹口区在原有“党建群建、生活服务、就业服务、事务办理、心灵港湾、网格化管理“6+X”服务功能基础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在新增助餐、助老、助医点等方面深挖潜力。目前,全区35个市民驿站实现了“养老顾问点”全覆盖,建成助餐点70个、助医点46个,看病取药、老人日间照护、助餐助托等社区群众牵挂的事都能依托市民驿站就近解决。今年,虹口区还探索在市民驿站建立“物管家”,推动市民驿站管理服务向围墙内的小区延伸。目前,欧阳路街道创新的以“欧阳快修”为载体,整合物业管理资源建设“物管家”的试点,已经带来了社区物业管理新气象。
2020年11月24日
其他

设施到服务、线上到线下,金山社区养老服务格局了解一下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发展养老服务业,金山区以推进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从设施到服务、线上到线下,覆盖全区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01点面结合,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格化布局在老人最需要的社区养老方面集中发力,将相关建设任务列入金山区政府实事项目,全面构建形成“街镇有院、片区有所、村居有点”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已建成13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11个街镇(金山工业区)全覆盖。建设各类功能性养老服务设施,建成以短期住养照料为主的长者照护之家2家,以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为主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60家,老年人助餐服务点55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92家。02因地制宜,探索金山特色“埭-家”互助式养老模式针对金山区域面积大、老年人居住相对分散、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等特点,结合金山农村“埭式”居住方式,以老年睦邻点建设为契机,提出了“埭-家”互助式养老,推进“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埭式养老”模式,让农村老年人真正实现“家门口”养老。如:漕泾镇汇安小区作为拆迁安置小区,考虑到农村拆迁老年人较多的实际情况,依托老年睦邻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主要以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互助式服务为主,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有效缓解拆迁老年人的不适应感,增强老人的归属感,让小区充满人情味。03科技助老,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深化科技赋能,整合金山区现有的“福鑫宝”科技助老、养老机构床位登记轮候、居家养老智慧管理、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等系统,加快“金山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区级平台展示点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安全保障和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平台以金山区现有的500家睦邻点为依托,凭借已形成的覆盖全区村居的服务网络,通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日托、助餐点等养老设施和平台有效对接,在信息化平台支撑下将服务延伸至老人家中。打造集宣传告知、受理办理、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相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下一步,金山区将围绕市政府关于养老服务“增量、增能、增效”的要求,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民心工程,在社区打造一批与老年人“养、食、居”密切相关的服务设施,增加养老服务多样化供给,实现“家门口”养老,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11月20日
其他

养老顾问+养老护理员,打造“有温度”的上海养老服务

日前,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举办了“金牌养老顾问”推选和“我为养老护理献一计(技)”活动,以点促面,推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助力大城养老。11月18日下午,“金牌养老顾问&我为养老护理献一计(技)”颁奖典礼举行,表彰首批50名“金牌养老顾问”,揭晓“我为养老护理献一计(技)”获奖作品。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挖掘养老顾问典型人物,发挥示范作用,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第一届“金牌养老顾问”推选活动,全市共2200余名养老顾问参与,通过2个多月激烈角逐,经过各区推选、综合评审等环节,50名“金牌养老顾问”脱颖而出。一起来听听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养老顾问点马伟的故事虹口区凉城街道的王老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特别急的事情。原来王老先生退休在家,一直是老伴做饭,但最近老伴脚扭了,自己尝试做过一次,但实在是手忙脚乱,只能让老伴继续做饭。看到老伴一瘸一拐的去烧饭照顾自己,王老先生特别不是滋味,社区食堂离自己家也很远,看到街道的“养老指南”说什么要80周岁以上才能申请助餐,感觉彻底没方向了,便向街道的养老顾问求助。养老顾问马伟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和他取得联系,告知社区助餐在有特殊情况时,可以安排送餐上门作为过渡;同时街镇目前设立了很多助餐点,王老先生家附近的第三市民驿站就是其中一个,他可以填写申请表以后,前往自行取餐,这个是没有门槛的。并且现在驿站内设有日托,有简单的康复理疗,可以前去咨询了解,这样阿姨中午可以在那里吃饭,晚上再安排助餐上门。王老先生听完说,“原来社区现在的为老服务想的这么周到了,真的谢谢了,现在就去联系居委申请助餐。”为进一步鼓励养老护理员在工作中勤思考、勇创新、争卓越,同时也让更多老年人受益,鼓励养老护理员展现自己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新突破、新想法,提升护理质量与效率,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我为养老护理献一计(技)”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一起来了解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如何设计“安馨智护带”由于肢体功能的退行性变化,高龄失能老人对各类辅具的依赖度以及需要使用安全保护带的概率不断增加,轮椅老人这一群体的数量也越发庞大。老人在使用传统保护带时容易产生前倾、侧倾等情况,尤其是一些认知症老人,情绪的波动使他们常常出现想要挣脱保护带的情况。因此,面对这些问题,市第四社会福利院发挥集体智慧,打造了一款集“压力传感、蓝牙传输、智能报警、中药安神”于一体的新型安全保护带——“安馨智护带”。这对护理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能有效预防护理风险,降低人力消耗;还能监测护理盲点,减轻护理压力;同时能舒缓老人情绪,营造舒适氛围;并能强化风险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此外,管理层还能通过智慧养老平台的老人管理子系统抓取护理安全大数据,发现日常服务和管理中的薄弱点,及时建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全面监督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养老顾问、养老护理员都是养老事业的践行者,深入基层养老一线,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温度。今后,这些养老顾问、养老护理员还将继续在养老服务行业中做好标杆示范作用,砥砺奋进、不断前行,更好地为上海养老事业贡献力量。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2020上海养老服务硬核17条

日前,上海市民政局印发《2020年上海养老服务工作要点》,明确“两手抓”,一手抓好养老服务领域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有序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详见“2020年养老17条”↓↓01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供给1.按时保质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
2020年3月29日
其他

一封面向全体社会组织的倡议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本市广大社会组织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市委、市政府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关心重视。为充分体现社会组织的担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现向全体社会组织发出如下倡议:01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再部署再推进再压实!上海出台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本市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和殡葬服务机构等民政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工作,结合本市疫情防控工作有关部署,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四个“进一步”实施意见。
2020年3月5日
其他

关于上海市智慧健康养老典型案例征集评选结果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上海市智慧养老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过征集、初选、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选出“上海市智慧养老十大优秀案例”和“上海市智慧养老十大提名案例”,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9年11月8日至12日。公示期间,对公示案例有异议的,请于公示期内以实名书面方式向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上海市物联网行业协会进行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联
2019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