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漫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骂学校管理易,真管理学校难。

写昨天的文章《被骂的北中医与没被骂的学校》时,自己心里是有数的。如果想要出圈,蹭热点,那么选边站,比啥都好使。要么站在吐槽学校的角度,把学校的各种槽点集合一下,再狠狠吐槽一波,帮那些把北中医送上热搜的人发泄一番情绪,转发量肯定会比较好看;要么就站在理解学校,关心学校的角度,收集一下学校抗疫的暖心时刻,呼吁大家对学校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加油bucm!这样肯定也能得到心疼学校的同学的认可,估计会有更大的概率被转发,而且学校方面看到了,对自己的印象也会更好。自己写的那些故事,基本哪边都没有讨好。其实个人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肯定都是,遇到学校做得不好的,都会想去吐槽一波,但真要说“逢北中医必骂”,那也还是比较少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盼着北中医好的。只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并且有直面问题的态度,绝大多数人都是很能理解学校的。1其实个人感觉,绝大多数人都是最关心个人利益的。真要说对于学校的评价啥的,也基本都是看个人感受+外界风评。比如有些人都喜欢没事骂几句学校,在他们占据舆论主动权的时候你去说学校好话,就得多费无数口舌。大多数时候只是惹得自己不快。人家在发泄情绪,你说啥都没用。有些人则是一切服从大局,劝周围人服从安排,你偏要说和人家说学校很多方面做的不够好,人家就觉得你是刺头,是缺乏大局观。人家在强调整体利益,你总是强调个体,难免觉得你这个人过于在乎自己;所以就可以看到,北中医今天被吐槽上热搜,就一群人没事也跟着吐槽几句;明天出几期抗疫专题报道,又看到一线教职工披星戴月忙前忙后,朋友圈全是各种感恩学校,老师辛苦了,又跟着表达一下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其实都很正常。舆论场就是这样,有如大潮,潮起潮落。大家都是很清楚不要逆潮流而动的。而平心而论,学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当然要去吐槽。很多工作并不是一旦要去做好了就耽误大局耽误抗疫,而是没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好沟通。而疫情之下,各方都有很多的不容易。多一些沟通与理解,同舟共济,共度时艰,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成熟的人在自己所在的集体遭受考验时该有的态度。其实经常和朋友在感慨,我们作为北京的大学生,已经是疫情之下最幸福的群体了。同样是大学,北京高校和河北高校就是截然不同的待遇。当河北师大借着北中医热搜表达自己情况的时候,真的是被河北师大的情况吓到了。北中医出1例就被吐槽上热搜了!学校教师就得离家连夜入驻学校了!嫌送饭送的慢了,可以直接抱怨学校;学校也怕真把大学生饿坏了。各种事情都有无数教职工关注着,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反映,真的有人要为你的一切负责的;有的地区缺物质,一直反映也没效,各方推诿扯皮,想找个负责的人都没有。能有人为你的衣食住行全负责,帮你解决问题,其实是很昂贵的一件事情。协调很难,组织很贵,人越多麻烦越多。要管理好几千人不出乱子是真的很不容易的。2管理是很考验水平的。管理学,也是专门的一个学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当管理者。在任何一个超过10个人的组织里面要发一个通知确保全部传达,组织团队成员一起做事,其实是一件很费时间很磨人的事情。我经常听许多班干部吐槽班级各种奇葩同学搞得自己非常难完成那些琐事。总是有各种理由各种借口不及时完成任务,总是要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一催再催。我就在想,光是一个班几十个人,做最简单的,没有利益冲突的填表收作业,都要搞得那么麻烦。你说一个学校,要面对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对学校理解支持程度各不相同的几千个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规定,让那么多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很多人不一定主动配合做的事情,是不是想想就头皮发麻?我自己试过收100人的简历和填表,真的很烦人很费时间。从一开始老师就提醒,最好找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落实,你一个人面对10个小组长没问题,面对100个人绝对要出问题。我提前一天征集了10个小组长。当晚在小组长群里和大家协商好了如何处理。然后第二天在群里面发了公告,让小组长去添加自己组员的微信,建好小组群完成收简历和填表的工作。我是打算截止下午5点收齐,方便在6点前交给老师。结果就在第二天上午,就不断有小组长反映,有组员加不上;有些组员则是加了好友就不说话。进了群也不填表。还有两个小组长就上午忙着做别的事情,下午一两点才开始加组员;而从一开始就有的小组的某些组员说自己忙,要求更晚一些交;还有一个小组长则在没有和我商量的情况下,把在线文档改成了普通文档,让大家单独填了私发给他。我当时一脸懵逼。我们一开始说好了每人负责9个人的表格,把在线文档发给大家,让大家填,填好了在小群内告知小组长,这样就比较容易确认谁还没填。同时填好的在线文档我直接导出就可以交给老师。结果你这直接9个单独文档?最后这个小组长比较好人(我舍友),帮我把九个人的都填上去在线文档了。我当时不得不感慨。靓仔啊,我们两个作为舍友,有啥事情都这么方便说的情况下,你居然还是全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一开始也不和我说一声。如果我们不是舍友,那我光是劝你帮忙把9个文档都打进在线文档去,是不是又得费一番口舌?要是我不说你,是自己来,那又增加了我的工作量。我们昨晚说好的事情,感觉就这么简单,我们两个离得这么近,居然也能出岔子?而最后折腾到晚上9点多,还有人来提交简历啥的。我想,这100人,全都是北中医的学生,已经是校友了。不少甚至还是自己认识的,干的事情也都只是收东西+填表,集合上9个小组长的努力,居然也要折腾将近一天。光100人就这么麻烦,更何况整个学校呢?3有一句诗,早岁那知世事艰。其实个人也觉得,有一种很不成熟的思维,叫做“把太多东西视为理所应当”。说得专业一点,就是缺乏成本意识。秩序,安全,服务,都是很贵的。比如交通秩序。要是一个地方长期没有足够多的摄像头,没有足够多的交警,没有人去抓超速行驶,也没有人去负责贴罚单,你觉得交通秩序会是怎么样?举个学校的例子,保洁工作。只要学校后勤瘫痪无法正常工作一天,宿舍区内一天之内所有垃圾桶就会全部堆满,所有的厕所都会让人无法直视。甚至连洗手池,也会被堵塞住。你习以为常的环境,是有无数个保洁员和相关的后勤人员监督管理查验考核的保障下才能有的。背后是一整个体系在运转。而你在学校里面安心学习,离不开在门口站岗和在学校巡逻的保安不断帮忙排除各种隐患,各种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各处待命,只要你打电话给相关部门基本都有人会负责处理。很多人都在抱怨各种学校的服务低效啥的。却没有考虑过,自己没有为这些人的服务付过一分钱,人家拿到的是死工资,基本就是干多干少一个样。我就在想,想想自己在医院实习和规培嫌被白嫖或者没赚到钱时的工作态度,也就能理解这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了。所以我每次找物业公司的人帮忙,基本都格外客气。人家本来可以选择敷衍了事,却还是选择了认真工作给我解决问题,还是要心怀感恩的。疫情封校期间,学校征集了志愿者给大家送饭送到宿舍门口。别的先不说,志愿者的付出肯定是不容忽视的。人家也是饿着肚子给人送饭。更辛苦的是要解释情况的志愿者。本来自己就不是了解全部情况,却要跟各种各样的人对接,负责解释各种问题。自己明明也只是普通学生,自己遇到问题也只能向上请示,可是面对的就是基层最直接最广泛的问询。我自己也试过当这样的角色,真的很费心情,也很耗精力。尤其是线上的,总有人不看通知,也总有人在常规问题问了又问,根本不看前面自己的解答。人家看到的,是我秒回的简略;甚至会回一些消息记录的合集;我这边看到的,是动不动几百条消息,而很多人问的问题都是高度同质化的。个人感觉,或许自己能为大局做的,就是少添一点麻烦,也多给基层执行者一些理解和支持。4很多时候,换位思考都是很难的。所以一直觉得要注意沟通,只有把各种信息和选择的理由解释清楚,才能够得到最大多数人的理解,才能消除尽可能多的误会。个人一直感觉,总有一些人是很难伺候,很挑剔的,基本你怎么做都能挑出错的;也总有一些人是格外客气的,格外怕麻烦别人的,基本你只要给他服务,人家就对你格外客气,格外不好意思的。当你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你会怎么选?一切选择皆有成本。一切操作一旦涉及人数上去了,难度和成本就是成倍成倍的上升。你面对骂声,面对不满,你会怎么做?一定是要先看最广大的群体,满不满意;你的基本盘对你的操作评价如何;代入到学校,就是不要让绝大多数同学都感觉到切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吃不上饭,生活上各种不便等;让最广大同学的生活即便服从防疫大局,依然能保障正常的合理需求能得到满足;不要让基层工作者累死累活,然后被消耗在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上面。可以宣传他们的付出,但不要因为他们的付出而轻视了各种各样的时间成本,以及盲动带来的损耗。不必要的举措,形式主义的东西,能破除就尽量破除;真正的关心基层,就从减少他们的无效工作量开始。作为学生,积极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发声,就是在为学校变得更好而尽一份力,只有把问题呈现出来,反映上去,才能有解决问题,改善工作的可能;而日常与基层工作人员打交道,也多一些配合就好。真正的关心学校,就从具体工作的改善和配合开始。祝愿北中医越来越好。
2022年11月22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时代变了,宣传策略也得变

初中的时候,普京的霸气语录满天飞。当时我和我最好的朋友,也都是普京粉。当时国内互联网上,对普京是一边倒的赞叹。那是几乎人人赞美普京的时代。而到了大学了,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调侃普京“低配版墨索里尼”的国政老哥一抓一大把,各种吐槽他网红治国的言论满天飞。以前,因为国内互联网老是帮普京说一些诸如“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样的话,搞得很多人调侃简直就是普京大帝。(然而其实普京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很多话都是国内自媒体帮他说的。)之前的自媒体宣传也喜欢宣传他的各种无所不能,战斗民族之王的种种彪悍啥的,驯熊高手,亲射虎,看普京,开战斗机上九天,开潜水艇下深洋。而现在看那些普京粉丝剪辑的,就更多的是孤独的背影​温柔的笑容​亲切的和支持他的民众在一起的片段了​我这时再看到那些普京粉丝关于普京的宣传能得到广泛好评的,基本都是走温情路线的了。我也不得不感慨,之前是要把他从人塑造成神,现在就得把他从神重新变回人。如果说之前普京让人嗨的飞起总是那些霸气回怼的话语。那么现在真的能打动更多观众的,反而是那些他展现自己的疲惫和温柔的话语了。因为大家都累了。大家都认识到了很多所谓强国梦的虚幻。尤其是俄乌战争,俄罗斯的疲惫不堪暴露在所有人面前。与其掩耳盗铃,倒不如坦然面对。国内不少自媒体塑造他的方向,可能又往试图力挽狂澜的悲情英雄的角度去宣传了。​​其实转念一想,经历了一场yi情大考验的我们,是不是也不喜欢听什么王侯将相的故事了?可能还是更喜欢听温情治愈的故事了?当下是一个二舅式的苦难可以引发广泛讨论,而周公子的出现又可以完美的引爆情绪的时代。可能,所有曾经高高在上的,在失业和困顿面前,也显得失去了光环;所有曾经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增长乏力和大停滞面前也显得不那么天经地义。有时也和周围同学讲,其实我们已经算是很幸运了。你纵观中国几千年,没有哪个时代能像我们这一个时代一样,吃饱穿暖,追求着吃好喝好玩好,可以把很多东西视为理所当然。你当然可以抱怨看不到希望啥的。但是不要忘了,几千年来,绝大多数人都是牛马,草民两个字,很多时候可不是开玩笑的。真让你穿越回去,没有手机没有外卖没有各种当代设施,你真的呆不下去的。甚至你都不需要穿越。你只需要去那些还比较落后的农村。感受一下没有自来水和电的日子。你根本熬不住。然而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这一切,其实不过短短十几年而已。哪怕你整天讲改革开放多少机会啥的,你也要看看父辈曾经吃过的苦,让你去吃一遍,你愿不愿意。如果有点历史观和大局观的话,还是要好好珍惜这个时代的。你可以说有无数的黑暗但是比起之前的无数个时代,已经无比光明了。我们当然要去追求更多的光明。但不要把所有的光明都视为理所应当。
2022年11月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书摘系列一:《见识》

临近考试,就不先搞纯原创的输出了。每天原创3000字,写完之后感觉基本当天的“脑力”就用得差不多了。备考期间,还是给脑子留点带宽。正好也可以整理一下自己之前的读书笔记。今天整理的第一本书是吴军博士的《见识》。个人主要摘录了他书中的一些对我启发比较大的观点。在每个他的观点后面,也加上一些个人的感想。1,对命的看法。命取决于环境的因素和我们对自己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人生轨迹走不出这两条线,个人的努力,运气等不过是让我们在这两条线之间做微调而已。命就是一个人看问题和做事情的方法,如此而已。但它们却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各种选择偏好无形之中塑造了我们的结局。比如吴军当投资人时,会去看这个行业的定价权在哪里,而不是仅仅是某家企业钱途如何。当时中国的乐视正如日中天,但他却没有投。“乐视这样的公司,短期看带不来现金,长期看有他没他没什么区别,不值得投”因为乐视并没有掌握定价权。不去在乎一次性的收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不赚快钱”因为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赚一次性的钱上面,就失去了看问题的固有方法,不仅赚不到长久的钱,也没办法在投资上做到复合增长。看到某些人要整天感慨遇人不淑诸事不顺,除了同情其运气不好也要认识到读书少+圈子太狭窄,会导致见识和判断力高不到哪里去。马克吐温挣了无数稿费,在投资上全部糟蹋光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事情以及看待自己稍微全面一点,命就会好很多。所以读各种各样的书,见形形色色的人,让海量的信息流不断训练自己的大脑,就是在修自己的命啊。2,谈阶级固化虽然我们经常抱怨社会阶级固化,但是向下走的路永远是非常宽的,只要不努力或者多抱怨几句就能顺利向下走几层,而向上走永远都是辛苦的事情。正如书中所说,逆袭者的目标无非是在金字塔上往高处走几层。可是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会每过两年就把现有的金字塔打碎,然后随机地再建造一个,那样的社会被称为动荡不安。因此,即使经过了十年寒窗苦读的人,也不要指望自己大学毕业时金字塔会被打碎,然后大家重新抢位置。所以每次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希望每个人都实际些,不要期望一辈子能从第
2022年10月1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爱吃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奈雪の茶的朋友不要错过!

有没有和小编一样一直在原价吃肯德基、麦当劳的..平时能用个优惠券满减什么的已经很开心了没想到“每天点餐”这个微信公众号居然下单可以免费立减有些餐品算下来都低于门店价五折了!而且操作很简单,全国门店通用!除了便宜和官方的没什么区别所以今天小编把这波妥妥的福利特地安利给你们!直接实现炸鸡奶茶自由~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即可享受优惠点单以上仅是部分餐品的优惠价格展示更多餐饮点餐优惠关注“每天点餐”微信公众号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即可享受优惠点单
2022年9月30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考研在人生规划中的算法(中医专业,个人向)

之前一直讲自己不考研,有很多前辈和朋友都苦口婆心的前来劝谏,个人也非常感动。其实并不是真的就那么排斥考研,也不是不知道研究生更高平台更高学历的好处,单纯是不想再做三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无论是规培还是做实验。也因为觉得考研太卷,实在是没什么心情把时间投入在自己不擅长的应试上面。同时也是一直有种心理负担——穷人家的读大学也是一种消费,如果找不到足够好的工作,也是会亏本的。以及家里的意见一直都是让我尽早工作,我工作了父母就打算退休了。而最近链接到一位行业内的前辈,给我认认真真的算了一笔账。指明了一些新的方向,新的打法。“如果善加谋划,本科毕业5年内一年20~30万,10年内达到一年30~50万,不成问题。如果去读研,在并不耽误你这些成就的同时,会再多上更多的潜在可能性和更高的增长速度。”之前一位自媒体前辈也苦口婆心:本科就是本科,没有任何专业加成。研究生和博士,在自媒体的专业认证方面是吊打所有本科的。你要做很多事情,有没有资格的提问就摆在那里。普通人最能够依靠的就是国家承认的学历。而某位老哥更加现实咱就算真的不考研,起码老老实实先把执医证拿了。执医证到手,一辈子再也不用担心饿死了。而如果离开了学校和医院那样的环境,单靠自己去考就太难了。个人一贯喜欢给自己搞上中下三策,不要搞得自己太狼狈——也是家庭环境总是使得自己很有危机感,总是不敢做只有一个选择的事情,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之类的总是尽力避免。当初自己本科就想出去工作也是给自己找好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江浙地区找企业工作,按照之前收集的消息,一年20~30万不成问题;中策是找个二三线城市的社区医院直接工作,平平淡淡才是真了。下策当然就是最惨最混不下去的,回老家当个卫生站医生,奉养双亲,然后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直接在乡村修身养性了——反正自己的物质消费欲望一直很低,从小一直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真要回老家农村也不会说过不下去,无非是有点对不起自己大学这几年罢了。而自己在学校里面其实也一直努力珍惜每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大学期间基本不用家里出钱,偶尔还能补回家里一些,目前自己的亲哥已经工作,读研也不太担心家里支撑不住之类的——自己平时还是很努力的给自己找各种机会,在有得赚钱的时候就努力赚够一年的生活费,自己平时开销一向很少,也就不用像很多独生的贫寒学子一样担心读书太久耽误家里。所以在不排斥考研选项结合个人目前情况的话,倒是可以给出新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考一个中医相关的,但是不用规培不用做实验的研究生,可以让自己专心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给自己留下更多成果。在这期间把执医证考完,把自己认识的民间中医和院校内中医学子的对接项目做起来。一方面部分民间中医有寻找有执医证的中医学子一起合作开诊所的需要,另一方面学院内的中医学子也有学习真本事掌握真技术的需要。如果能在民间中医的诊所运用纯中医思维和中医疗法出诊,学习,与各种病人打交道,对于双方都有好处;这样自己也算对得起自己曾经说的话——要给身边同学朋友带来更多价值;中策则是考一个和中医关系不大,但是比较轻松的研究生,以后不吃这个研究生方向的助力,只用这个研究生身份来辅助自己其他方面的尝试。反正执医证肯定是要努力去考的,呆在学校里面相对还是容易保证学习和应试的效率。这时候的主题就更多在新路探索方面了,算是在一个更稳妥的环境下做更多探索和尝试;自己的公众号要是能坚持更新下去,一定能链接到更多的朋友,见识到更多的机会;下策则是承认现实,自己已经不太想在应试的路上继续卷了,可能就是在学校的第二学位,好好再呆一两年,努力把执医证考到;期间努力经营自己的自媒体和相关社群,找好自己的细分赛道,在这方面投入自己的更多时间。今年自己大五,在周围人都开始专心于考研的时候,偏偏开始写公众号,试图去链接更多人,去探索新路,而不是去走那条最稳妥最显得正确的路。在很多读者,尤其是行业前辈看来,是非常不懂事的表现。很多前辈苦口婆心的劝诫完,发现我还是我行我素,每天照样在写公众号,没有去好好读书好好应试,还是非常失望的。个人的想法呢?一方面是承认自己真的躺平太久,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因为各种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和家庭学校带来的一些压力,躺平摆烂了一年多,基本已经不怎么会应试了——真就一看课本就走神,很多知识点看了半天愣是不进脑子,期末考试每次都是靠老师放水才能过,真要去考研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甚至都觉得,自己可能得去社会经历一些毒打,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当然,也非常清楚前辈们说的,一去到社会工作啊,心就彻底散了,到时就更难想学习了。所以很多时候对于考研自己都存在一种畏惧心理,都不是不想考,是不敢考。仿佛认定了必将失败,就不愿意再去投入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看着很多研究生乃至于学校老师的生活状态,看着这些曾经的卷王或者大佬们其实过得也不是很好,就让自己心有戚戚。感觉自己就算考上了,也不见得就一定能过得多好,反而还不如尽早工作,占好位置及早躺平——自己在大学这几年可是看着很多岗位要求专科升本科,本科升硕士的。要是再读下去,搞不好以后自己学历提升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如果真想在体制内躺平,还是得尽早上车。每次听到各种研究生扩招,自己内心都是咯噔一下,妈耶,从一个角度看,是以后可能到处都要研究生了,以后你不是研究生可能就没法找工作了;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也意味着越晚进入职场,你要面对的平均学历就越高呢?同时各种编制又在不断缩窄,有些体制内的前辈也提醒,要是家里没啥关系,还是早点上车比较稳,要是真的等以后竞争编制,怕是要卷死的。像自己当初摆烂躺平时,也不去指望这一辈子什么远大发展了,觉得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要饿死就好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早点毕业,趁着北中医的学历还能够让自己有机会去拿到社区的编制,赶紧去找一个生活成本不太高的地方占好位置躺平真的是挺好的选择。当然现在的自己肯定不会是那么消极的想法了。五年前,北中医的硕士可以留在北京的社区医院,有编制;五年后的现在,北中医的硕士依然可以留在北京的社区医院,有编制;当然再过五年,还有没有就不敢保证了。而自己现在的想法又对于进入体制躺平没有太大的兴趣,还是希望能让自己心安——起码自己从原先的悲观消极变成现在的比较积极,离不开很多朋友的帮助;而某位前辈告诉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求心安三字更是让自己有种顿悟的感觉。所以自己考研也罢,不考研也好,不求必有功成,但求问心无愧。甚至这种问心无愧,也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我奋斗,我无悔”这样的空口白谈,而是综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对于未来的预期,社会的发展需要等各方面因素,广泛接触各方面信息之后,在自己所能了解的情报里面,做出一个自己当下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发生在我和一个长学制老哥之间。“你有没有想过,你不考研,你这几年的所有积累有可能全部报废?”“有想过。”“你知不知道,哪怕是最垃圾的研究生,在企业招聘的时候,起薪也是比同专业的本科生高的?除非那个本科生强到逆天,或者说这个企业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我知道。”“你现在有什么东西,有什么技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保证你饿不死的?”“我没有。”“那你还不考研!”“嗯,我知道老哥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一直告诉我,不要去做这一件事情。”“那你好好想想为什么”“可能因为我没有想明白。”“你先学了再想!”“想不明白的时候我学不进去。”“你想明白了可能就晚了!”“如果我的人生节奏就是要比你们晚觉醒几年,那我也接受。”“大器晚成的只是少数人啊。”“可是,绝大多数人,这辈子也就是普普通通而已嘛。既然大家都是差不多一样普通的结局,就还是让自己按照自己心里踏实的方式来过吧。”
2022年9月2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把淘宝新模式当副业的第1年,还清15万欠款”:会挣钱的人,都活成什么样?

如果有人问:你在哪个瞬间感觉到了生活的落差?我的回答一定是:我还在月光,大学同学却变成了暴发户!上周五和大学闺蜜晓静聚了聚,几年没见,她变化很大。身材纤瘦的她妆容精致,穿着一身裁剪得体的名牌,挎着香奈儿包包走进来时,俨然一副摩登女郎的模样。而且在聊天时,她还”无意中“透漏了,自己目前不仅”房车双全“,最近还给孩子报了个13w一年的双语私立幼儿园,妥妥一副小富婆的架势。我羡慕的同时,又感到了些许震惊。上学时晓静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家庭条件普通,学习成绩也不突出,是个沉默寡言的姑娘,想不到短短五年时间,变化竟如此巨大。我打趣她怎么这么发达了,她笑着说:“结婚后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房贷车贷、赡养老人、生娃养娃,用钱的地方太多了,那段时间疯狂地找能赚钱的事干,哪怕一天能多赚个三十五十的活也干,在这样的状态下熬了2年,终于接触到了一个能赚钱的项目,算是彻底把我救了。”01刚聊到一半,就听见晓静的手机叮叮叮响个不停,见她没回,我好奇地问是不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谁知她随手把手机递到了我面前,我一看,竟然全是收款信息。我好奇地问:你说的项目就是淘宝啊?她点了点头:对,就是淘宝。我满脸疑惑:淘宝发展十多年了,一片红海,普通人现在做还能赚钱吗?晓静摇摇头,恰恰相反,现在才是做淘宝的最佳时机。这两年,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加剧,导致人们更加依赖线上消费,未来,线上平台一定是最重要的生存之道。淘宝,则是这个赛道中当之无愧的王者。《2021年电商零售平台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所有电商平台中,淘宝凭借近9亿的月活排名第一,占据了中国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是打开最多、国民认知度最高的平台。作为最大的消费人口聚集平台,天猫淘宝平台上有近10亿规模的年度活跃消费者,交易额在2021年7万亿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大规模的增长。2020天猫618交易额达6982亿,开售10小时成交额同比猛增50%;2021双11交易额突破5403亿,再次创下新高,对比去年增长了421亿。相当于当天每个中国人都在淘宝购买了人手两件以上了,市场非常大。在如此巨大的市场和流量面前,普通人的赚钱机会真的太多了!我还是有些疑惑,接着问道:虽然市场很大,但是开了店最后赔钱的人也不少,普通人怎么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赚到钱呢?晓静说,其实大部分人做淘宝没成功,是因为对淘宝没有清晰的认知,更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囤了一大堆货后才发现对淘宝的运营技巧一窍不通,店铺的浏览量成交量更是惨不忍睹,往往开不了多久就放弃了。而那些做成功了的,大部分都是有方式方法、会不断钻研和琢磨的人。从店铺产品的选择,到供货商的选择,再到标题、产品图、引流手段等流程的把握,一步步才把店铺做成功的。而且,经过10多年的发展,淘宝的玩法早已全面升级,只要你掌握了最新的运营手段,没产品、没货源、不开仓库照样能开店!在成本和风险大大降低的基础上,刚开始一个月赚个万儿八千真的一点都不难。我好奇地问:最新的手段指什么?晓静笑着说:很简单,就是淘宝无货源模式。她说,前几年为了赚钱养家,她做过微商加盟过奶茶店,但几乎都是瞎折腾,最后也没赚到什么钱。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病急乱投医,没有好好思考到底什么项目最适合自己!于是,她报名了朋友推荐的0基础淘宝无货源副业实操班,通过找到蓝海市场,进行精细化运营。什么是蓝海市场?就是指在整个淘宝平台中销售这一类产品的店铺非常少,但是顾客需求大,竞争小,转化率极高,能够轻松盈利。通过5个方面筛选出蓝海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利用专业软件把各大货源平台上物美价廉的爆款批量一键上传到自己的淘宝店。▲5大核心指标分析蓝海类目因为选的是蓝海产品,小众又暴利,靠官方的免费流量就能带来大量的精准客户!有人下一单,就去上游货源商家那里一件代发,不压货,不租仓库,不用和快递打交道,更不需要你付费推广,0成本0风险,纯赚差价,轻轻松松月入上万!不管你在哪个城市,有没有货源,学完最多不到一周,就能上手了。举个例子:之前,一些健身网红带火了一个明星单品“筋膜枪”,蛮贵的,普遍认知也要几百上千元。产品火了,自然有厂家改进技术,降低成本。于是,成本150元的货源出现了。然后,她就把它挂在自己的淘宝店上,卖到800+,每台纯赚600多!有人买一单,她就去货源网站下一单,不用打包发快递,不用囤货,一件代发,纯赚差价。就算加价卖,还是比市价低很多,淘宝流量相当大,每天能出手十几台,靠这一个品就纯赚了五六万!不用打包,不用囤货,填好地址一件代发,纯赚差价典型的用信息差,赚价格差,0成本、0风险、操作简单,这样的机会,淘宝上太多了!晓静说完,我们都变成了星星眼,立马问淘宝怎么做,有没有什么窍门。没想到晓静说:一点都不难,只要和她一样加入小川老师的0基础淘宝无货源副业实操班就可以了。每天一节课,老师带着实操,从前期开店、货源、中期定位、裂变引流和运营,到后期的熟悉规则、增加曝光、转化变现......带你迅速掌握玩法,在淘宝轻松卖爆货!不用投入和成本,不需要专业技能,有人买就到上游商家那一件代发,没有风险,还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这样的神仙副业越早入局越能拿到流量红利!在我们的催促下,她甩来链接,6天淘宝无货源副业实操班,现在正好有活动,原价299的课程限时1元,带大家完整复盘揭秘淘宝暴利的真实内幕!把羡慕化为赚钱的动力0成本做淘宝今年财务自由就靠它!限时1元!(原价299元)加入淘宝无货源副业实操班0基础,带你做个月入过万的淘宝店!02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副业,真的很重要。可认真挑选副业也是一门技术活。好的副业,首先不仅不会影响你学习/生活/工作,还会在闲暇期间为你创收。其次,它不仅能挣钱,更合法、合规,稳定,给你多一分生活保障。最重要的是,门槛极低,投入低,风险低,学费也低,不至于学不起做不起!这样看来,淘宝的确是适合各种人群(宝妈、学生、白领…)、既能让大家赚钱,还是这个时代最火的副业。不信,上网查一下就知道现在淘宝现在的流量到底有多庞大。2021年双十一全网交易额为9651.2亿元,同比增长12.22%。根据淘宝的官方数据显示,仅仅是三年内新入驻淘宝的新商家年成交额就超过了5000亿元。而在过去的7年里,每年排在前列的卖家中,有10%以上是前一年刚开店的新商家。再看如今大火的直播,图文与动态视频的形式互补
2022年9月23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辜负与被辜负,都是因为认知

今天做一下昨晚交流会的复盘。昨晚主要讲的是没家传没背景没拜师的普通中医学子在找工作,找导师,多赚钱方面所能进行的一些操作和成功案例,大部分听完的同学都表示很有收获。而作为分享者的视角呢?能与大约10个左右的新朋友建立链接,也是一种收获。但是还是有很多方面可以进一步思考的。一,视野方面如果这个类型的内容真的好,真的是很多人的痛点会不会其实也有一个类似我这样的人,创建过关注这些内容的相关平台和群聊,只是我不知道?会不会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讲座,只是我未曾遇见?甚至于,是不是也会有这样一个,乐于分享真实案例和细节,什么都愿意讲的学长学姐,而我没有碰见?那像这样的人和平台,该如何遇到?二:与直博大佬的相互辜负。昨晚我讲了一个多小时,讲的全都是可落地的真实案例有没有觉得对自己毫无帮助的?有。一个本校的九年制的同学,本身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就比较明确,已经明确到具体单位的地步,对于很多的其他选择本就不感兴趣。而作为本校黄金专业直博的人物,又根本不用像普通五年制学生一样要殚精竭虑去给自己选一个尽可能对未来帮助更大的导师。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家的目的不是图赚钱,为了钱而工作那样会使自己痛苦。只有为了传播知识,治愈患者,才会很快乐。那为啥来听呢?因为自己的意向单位可能在招收直博方面有些限制。也就是未必能安安稳稳的进入自己的意向单位。那这样的问题,问我这样的普通学生,能给出答案和具体操作吗?不能。于是在台下听了一个五年制的家伙讲了一个多小时,基本都是自己知道或者跟自己毫无关系的,觉得是浪费时间也非常正常。我的反应呢?一开始肯定是有点尴尬和失落的。但是正如分享交流会的第一个原则所说的,不扣帽子,不搞道德审判,只关注合理性。人家的问题我解决不了,我的分享对人家没什么帮助,人家给出负面评价,也是很合理的。然后呢?一个在最好的中医药大学最好的专业,大三的,直博的,有国医大师做指导老师的,还有6年稳妥妥的读书时光的人。都那么积极的寻找跟自己意向单位相关的情况,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的给自己加上更多的就业保障,而且都还不敢保证一定能顺利入职。而许多一路读到已经快要毕业的,对于未来就业还是毫无规划一无所知。这个给我带来的触动是非常大的。曾有一个创业成功的人说,我父母赚不到钱,身边也全都是穷人。所以我从不听他们的任何话,甚至一直在想他们的话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判断,是怎么导致了他们的贫穷。不要因为周围人都怎么说怎么想就觉得什么一定是对的。每个人终究得为自己的认知承担所有。三:听众和演讲者都在相互筛选。和你谈道德大义,谈为国家为社会无私奉献,谈责任担当使命,这些伟光正的选题是最不用担风险最不用怕被诘难的,反正站在道德高地上不怕别人说。所以成功人士总是在公众面前讲鸡汤。而跟你谈利益,谈操作技巧,谈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是要冒危险的,是很容易被诘难的,也许换一个场景,换一个听众,就是完全不同的结局了。我听过很多场讲座,看过很多本人物传记。基本都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喜欢把成功归结于品质,不把人当人来宣传,而是在造神。去看这些“神迹”,也许看得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但是一到了自己操作,还是抓瞎。“我们听过无数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其实有没有想过正确的东西,跟解决问题的有用的东西很多时候完全是两回事呢?很多话看似在讲道理,其实跟你毫无关系,对于你问题的解决毫无作用。《我为什么喜欢“不讲道理”的人》。这也就是我在“综合发展交流群”里面所讲的,从谈问题开始的《中医学子的冰与火之歌(上)》,一定不会以喊口号作为结束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说有一个人,一路读书,博士毕业三年内就当到了中科院的副处长,四年就当到了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没有家庭背景助力,没有名导师加成,如果按照外界宣传,大概是什么角度?非常刻苦非常努力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等等等等。这样的文章多的要死,甚至把这一个人的名字换成另一个大佬的名字看起来照样毫无违和感。这个大佬给大众办讲座讲自己成功经历呢?吃了很多苦,干了很多活,回忆都是泪……是不是感觉换一个人照样也是这么说?而我私下跟这个大佬聊天呢?聊到最后,大佬自己都忍不住感慨。“还是选准了方向啊。那些比我聪明能干的,选了其他方向的,吃的苦比我多得多,干的活比我多得多,发文章比我难得多,进步速度想要像我这么快基本是不可能的。”真回过头去,还是自己选了一个刚创立不久的学科,很容易出成果,很容易出书发论文,甚至还有资格去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几年下来就成为行业权威了。而那些选择了大众方向的,基本也就是跟人短兵相接,刺刀见红,为了一点资源抢破头,前辈多难出头,后辈多难多占,历史越长关系网越复杂,按资排辈越明显,进步速度可不就是要慢很多吗?很多时候就像看公众号,讲真话的,聊实际问题的公众号博主总是动不动被删文被约谈,而聊国际政治,星辰大海,心灵鸡汤的号总是越活越滋润。曾经听一个大V说过,如果一个人总是需要外界的宏大叙事也好,岁月静好也好来抚慰自己的,大概率是过得比较一般甚至是不如意的。那么谁会整天有心思来抚慰这样不怎么成功的呢?骗子。“听不得真话的,只想听好话漂亮话的,也只有留给骗子了。”同时回想起自己认识的几个真的比较聪明比较有见识的,基本都是不怎么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的,真就越聪明越“不是知音莫与谈”《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桥段特别经典刘琦在被猜忌被孤立搞得坐立不安的时候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全程打哈哈。只有把诸葛亮骗上高楼撤去梯子,真就“上天无路下地无梯,出君之口入琦之耳”的时候,诸葛亮才把自己的计谋如实相告。复盘时,也和别人讲其实我从来比起说动他人,更倾向于寻找同类。因为我始终觉得一个人选择相信什么,亲近什么,远离什么,也都是出于认知。绝大多数的讲座和数据,都对关键信息避而不谈。绝大多数能接受到的宣传,都是在教你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做一个勤恳的老黄牛,做一个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人,做贡献不应该图回报,为了很多抽象的概念牺牲自己的利益是应该的,不问功名利禄的才是好的,值得学习的。想想这些宣传出自谁之口,这些宣传最终有利于谁,这些宣传为什么会传达到你的身边,为什么大多数信这一套的人大多相似,而不信这一套的人各有不同?那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跟你讲这些的时候,他们是真的相信吗?四:关于理解这一次参会人数40人左右,和预期的差不多。最多的时候45人,坚持听完的大概39人。而在分享过程中特地设置了一个到会福利,建了一个微信群聊用来发一些中医药数据库的资源,把群聊二维码加在PPT中间,顺便也是看看那些到了的是不是真的在听。然后在那一页PPT扫进来的大概30人。陆陆续续的,通过提醒也好,各种其他途径也好,截止现在来了35个。我的“综合发展交流群”群聊482人,朋友圈人数1377人,公众号关注人数260人左右,这个转化率是不是特别低?要放在一两年前,估计自己还是会有点受伤,这么少听众,说出来都不好意思。但是现在就能很平常心的对待了。当下不被理解没有关系因为所有的包容与理解,都是留给强者的。怕的从来不是没人理解而是最终没有任何成果。我个人截至目前,没有发过任何一篇文章,没有拿过任何一次奖学金,没有独立完成过任何一个课题,没有拜过任何一位民间医师,没有任何一个学校职务。要是按照主流观点来看,真就是饿死也正常的那一类废物大学生了。所以没有听众,是很正常的。甚至于作为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成果的家伙,还能有心情来给大家做分享,还能忽悠得别人觉得讲得不错,这才是不正常的。一直都很清楚熟人相轻才是常态,越是相处得久无比靠近无比了解,就越是很难对你有什么崇拜甚至欣赏。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超级励志大佬,国内外粉丝无数。可是他的贴身家臣的记载是“关白大人如果没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其实也就是一个干枯瘦弱像瘦猴一样的老人罢了。”希特勒在整个纳粹帝国威势赫赫,在各种宣传包装下被造成了德国当时最不容置疑的神,时至今日国内互联网都还有一堆德粉大呼“我的元首”,结果他的贴身医生却在他慕尼黑被捕入狱的医学记录里面发现他有右侧隐睾症(睾丸没有正常落入阴囊内),也就是元首大人只有一个睾丸。很难指望这个医生会把这样一个人看成“上帝送给德国的礼物”——真要是真命天子,哪会是残次品呢。个人也经常跟那些创业的同学聊天,基本都是“成大事者不谋于众”。你在一堆就指望着进入体制安心打工的人中间说要去创业,不就是找怼找嘲讽吗?而且更现实的,你看那些创业成功的,现在被吹得英明神武料事如神,可是刚开始不也是一大堆失败的,破产的,被人搞得完全没有脾气的。你的周围人和你的投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你可能10~100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想法是真正有独创性的,值得被各种文章各种回忆录大书特书的,你只要能有这个想法能去打动投资人就行。而你的周围人是看了你90%以上的普通想法,不靠谱想法过来的,早就已经对你的各种无用的天马行空感到厌烦了,能鼓励你的简直就是命中可遇不可求的贵人了,哪能指望那么多呢。现在基本就心态很平和。如果我认知是正确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尝试,最终可能几年后或者十几,几十年后成功了,今天所有种种,不过是心灵鸡汤的素材,当了成功人士后跟别人追忆往昔的绝好谈资;而如果自己认知是错误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真的一事无成,那被人轻视又何尝不是愿赌服输?而最关键的,大家都那么忙,谁会去关心一个没有成果没有价值的家伙呢?到时更大概率是不会有人看不起我,而是直接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我,即便见到了也没什么印象,是没什么心情浪费时间来和一个与自己没什么交集,带不来什么价值的人搞什么骑脸输出的。五:那些真正决定自己生活质量的人决定你过得怎么样的,是给你付费和关注的粉丝,而不是怀疑你,对你毫不感兴趣的人。是掌握资源的人,而不是跟你抢夺资源的人。是能让你进行价值交换,能施展自身才华体现个人价值的地方而不是让你吃苦让你磨炼让你一直无处变现的地方。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让自己能提供更多的价值,吸引更多的人身上。怀才不遇,更多时候是被不欣赏自己的人所包围。不要总指望金子总会发光,一块布就被全盖住了。更别提被丢进臭水沟里的金块,先不说无人发现。就算发现了,又有几个体面人会去捡呢?很多人到了就业就感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我个人从来不觉得那些美好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很多东西既然值得既然美好就一定是需要相应的福分和能力的。福分是什么?福分是我们生长在这一个时代的中国。往前几十年,我们的父辈在自己工作的时候吃的苦,可能远比当下的多。往国外看呢?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大概七分之一。中国的人口占世界大概五分之一,减掉这些之后呢?诸位降生在俄罗斯?感受战争下的平民生活?降生在越南(人口已经接近一亿),从头感受一遍改革开放?降生在朝鲜,宣誓效忠于伟大统帅?降生在印度?伊朗?……虽然要承认阶级差异远比各种其他差异来得大,一个越南的权贵二代比起中国偏远农村的穷苦学生要爽的多,但是我既然在国内的投胎水平没有投胎到周公子那样的家庭,没有顺利进入权贵官绅富豪的世家,就不能指望去了其他国家能投胎到那些人生模式是轻松的家庭。不能说自己的起点很好,只能说放眼历史和国际,不算差。我父亲的18-23岁,是在一个山区农村的炼油厂度过的。我母亲的18~23岁,是在一个小镇的制衣厂里度过的。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一年到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大部分收入得寄回农村老家交给父母。我的18~23岁,是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度过的。我每天可能休闲娱乐的时间,跟父母当年工作的时间是差不多的。我虽然靠自己积极兼职开拓收入从来不找父母要钱,但是比起他们当时将自己收入的七成左右寄回家里是远远无法相比的。我的父母操劳半生,无比勤劳,无比辛苦。每日省吃俭用,全心打工可是依然收入微薄,时常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他们唯一的指导,从来只有努力和吃苦。至于指导我向哪些方向努力,为了什么而吃苦,哪些时候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哪些苦吃了也没有任何价值,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一直努力探寻更多的可能性。一直努力去试图看清更多财富相关的事情。我关注赚钱,在象牙塔显得无比功利市侩。我从不去讲最理想的情况和最宏大的叙事。一直关注现实,关注一个个具体的人。因为,我便是最普通的人。我未曾有最理想的那种情况,也未曾有那最高处的体验。只愿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探索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愿我们都能,于低处相识,在高处相遇。
2022年8月1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为什么喜欢“不讲道理”的人

先来看一些特别会讲道理的人。理学大家刘宗周,是在中国哲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儒,创立了自成一体的蕺山学派。在理学和心学方面都有深厚造诣,称为明末思想界的大明星毫不为过。是东林党的著名人物,根正苗红。甚至当代儒家学者牟宗三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这样一位鸿儒,在社稷倾颓的明末,崇祯皇帝是对他寄予厚望的。当时外有满清大兵压境,内有流民遍地,起义军此起彼伏。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局里,刘大学者给崇祯皇帝的建议是这样的“抑臣闻之,有天德者然后可以语王道,其要在于惧独。故圣人之道,非事事而求之也。臣愿皇上视朝之暇,时近儒臣,听政之余,益被经史,日讲求二帝三王之学,求其独体而慎之,则中和位育,庶几不远于此而得之。”刘宗周向崇祯推销自己的“慎独”之学,说皇帝只要亲近儒臣,好好学习圣人之道,所有的问题都不在话下。这套道德说教,对热锅上的蚂蚁崇祯帝当然不会有任何吸引力。这位末代君主急需的是能够教他如何打退清兵,平息内乱的柱石之臣,要的是能够筹集军饷,财政危机的能吏。他看到刘宗周的陈词滥调,也只能摇头叹息。接着刘宗周对他不采纳自己建言的所作所为上疏加以批评,认为他这么做与尧舜相差甚远,偏离王道。公元1642年即崇祯十五年,距离大明王朝灭亡还剩2年刘宗周已经升为左都御史。正二品大员。正当皇帝希望君臣齐心协力保大船不沉时,刘大学者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国学水平。史料记载,一次,崇祯召开临门听政的御前会议,御史杨若侨推荐善于制造火器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希望西方大炮可为大明救急退敌。不料,刘宗周马上跳出来,坚决反对:“臣闻国之大事,以仁义为本,
2022年8月18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中医专业学生的冰与火之歌(上)

如果要评选“当哪个大学专业的学霸最尴尬”估计中医学专业一定能高票当选。中医学专业的学霸从福利上讲,跟其他专业没有太大的区别保研,奖学金,学校的评选等等。但是从社会评价乃至于校内认可度上,却很难像其他专业一般,得到足够高的评价。咸鱼君当然是大学渣,不可能代表什么中医学专业学霸。但是从与许多学霸的交流中,却明显能感受到他们的割裂感。一方面他们做到了教育体系下的优秀,在所有给大学生设计的考核里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也许大一大二就做了不少科研,发了不少论文;也许一直成绩名列前茅,年年拿国奖;也许社会活动经历相当丰富,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写满简历上另附的一张A4纸。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依然无法坦然宣布自己是优秀的中医学子。我曾与好几位绩点3.9以上的学霸聊天(北中医满绩点4.0)他们早已是得到了所有学霸能得到的各种体系内的福利却仍是无比焦虑。正如其中某位国奖获得者所说的“即便自己成绩全班第一,却仍旧因为自己没能掌握医术而倍感失落,走到外面讲自己成绩最好也不会有多少人高看一眼,反而更容易被扣上一个“学院派”的帽子,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仿佛“学院派”三个字约等于没水平。”而无论是患者还是学生,在校内各大附属医院的所见所闻也都是现在医生的学历都很高。毕业院校也都很耀眼。但确实没什么水平的医生比有水平的医生多得多。几乎每一个学霸都说,真怕自己以后也被人说是“徒有学历的混子中医”。当时我便情不自禁的说道“混子中医绝不是从学院里面走出来的中医,而是把一年经验用了几十年的中医。”当然知道一个中医药大学的学霸不一定能拥有医术;但能获得优异成绩,背后一定是存在优于其他同学的各种素质,比如优秀的记忆力,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梳理能力,乃至于对于目标的坚定追求,为了实现目标而抵制住各种诱惑的能力(时常感觉普通学生与学霸之间最大的差距,是在对于成绩的渴望上面。对成绩的渴望不是单纯的“我想要什么”,而是“我愿意为了得到成绩付出什么,舍弃什么。”)。一个拥有这些优秀素质的人,把时间投入到追求绩点就能得到成绩,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追求医术上面,也会比缺乏这些素质的同学要进步得更快;在北中医里面的的确确感受得到医术和学历,成绩这些都不能挂钩,再多头衔也掩盖不了许多中医医术相当普通的尴尬;但也时常记得一位明医说的,其实想要学到医术最重要的,不是被人整天挂在嘴边的资质,天赋乃至于家传,而是有没有那颗真正追求医术的心。追求医术当然不是简单的说上几句“读经典,拜名师,多临床”就能做到的。愿不愿意坐下冷板凳把那些艰深难懂或是较为枯燥抽象的医籍看完,遇到有本事的医者愿不愿意虚心求教,愿不愿意拒绝各种诱惑,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非常得不到即时正面反馈的中医学习上面。甚至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是真的追求医术,还是追求一个医生的铁饭碗?”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体制内的中医,医术这种不好考核不好量化的东西跟自己升迁或者保住饭碗的关系,远不如科研论文和行业关系来得重要。而对于中医学子来说,总归得去找工作而找工作的过程中,多半又是那些最常规的要求——绩点,学历,实习经历。看着中医学的专硕每天围着小白鼠和办公室的电脑转,在实验室就看各种理化指标,数据分析,在医院就写病历,跑腿,复制粘贴上级医师给的处方医嘱,我都时常调侃“摸病人脉的次数比牵自己对象的手的次数还要少,给小白鼠望诊的水平比给人望诊的水平高不少”。提升医术居然成了一件需要自己课余时间挤时间去做的事情,不得不说有一些让人无语。不过也正如某位中医界前辈所说的“中医从来没有什么盛世。几千年一直都是少数的名医配着几十倍的平庸中医再配着几百倍的业余中医。”几千年过去,无数个中医从业者也只留下了有数的一些名家。几乎每一个名家的医案里,都有大量其他医生失职误治的案例哪一个中医名家不是踩着一堆同道的失败案例走上青史留名之路的?所以倒也一直不会对古代的普通中医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平心而论,个人感觉当代学中医跟古代比有三大劣势,也有三大优势,篇幅所限,便分成上下两篇,今天先来讲当代中医学子冰与火之歌的“冰”三大劣势中,一来文化上存在断层。许多中医思想植根于各种传统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尤其以“天”“地”“律”“算”四大自然国学为基础(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音律学,象数学集中表现了国学中的科学技术及其中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而当代不少学中医的同学都是只接受过现代学科体系教育的,类似五运六气,天人相应等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的文化基础存在缺失,使得对中医理论存在理解上的难度。更不用讲大家对古汉语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医书不是看不看得懂医理的问题,是看不看得懂在讲什么的问题。我们都听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可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衡量确实是国学水平相当不够,那也就是学渣学医一脸懵逼……这是在理解中医基础理论上的劣势。二来缺乏足够的中医中药学习环境。老师经常讲古代学中医都是师徒制,拜师之后要先帮老师干活干好几年,各种杂活都是学生来干,同时可能所有中药的采集,炮制,抓药,都是徒弟全部解决。每个中医学子都知道学好中药的重要性,但是在学习中药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乃至于学习中药的环境,很明显是远比不上古代中医的。叶天士拜十七师,其中有不少都是让他在药铺里面学习,叶天士在药铺期间,每味药都尝一遍,还不厌其烦的询问药工各类中药的采集地点,性状不同带来的药效等等,对每味中药都体会得比较深刻之后才跟着老师学习组方,这样一来才创造了二十出头就名动江淮的奇迹;而当代的中医学子,一个学期学完一本厚厚的中药学,估计也只好先挑重点的中药来背背把考试应付过去,然后接着就是方剂伤寒温病一大堆组方的课程铺天盖地的压过来,基本上中药还没搞多明白就已经被各种“药对”“方解”搞得似懂非懂。中药如此,其他的方面也一样。每个人都会讲上几句“多临床的重要性”,可是许多中医真的干了几十年,感觉也是菜的不行。仔细想想,人家每天出诊,先是各种生化检查指标,再是各种片子,然后患者报个西医病名,医生就去看看主任或者其他人开好的“xx经验方”,基本就是挨个去试。试好了就是万事大吉,试不好也没关系,方子很多,调调方再试试看。至于大家期待的纯中医,纯靠望闻问切来诊断,纯靠中医手段来治疗的,那是真的少之又少。无他,当代只看中医不看西医的太少了,每个病人有了不舒服基本都是先去西医院看看,治不好了再来看中医;而中医药院校里面的教学课程里面,西医课程又往往能占一半还多,每个中医学子在求学过程中要应付的西医考核远远多于中医考核,在中医的相关学习上,跟古代的纯粹环境当然没法比。这是在中医临床技能和知识的学习积累上的劣势。三来就是非常现实的,当代的诱惑和选择太多了。古代专门学医的人,大多不是子继父业,就是读书人考不到功名,当不成幕僚,不愿去做教书先生,又不想务农,那就只好转行学医了。(当然历史上那些名医不少都有功名或者宗教职务在身,就不去比较了)经常有人调侃,中医医案和中医理论变水是从唐宋开始的,大量的儒生转行做中医,把中医理论变得体系繁杂,各种相关书籍汗牛充栋,比起《汉书》时多了一大堆注水医书。而原因个人觉得有很大一部分要归于技术进步——唐宋时期正是中国印刷技术大进步的时候,纸质书的大量流行使得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这些是科举制能够顺利推行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伴随着科举兴盛带来的“读书热”而来的,就是大量的落榜生……没错,虽然谁都渴望当个青史留名的状元之类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只有名落孙山的结局(这里插一嘴,古代中举的难度可能比当代人考清北还要高),这些读了圣贤书的人,大多是很难再接受“田舍郎”的命运的。而在古代第二三产业不发达的时代,这些读书人进不了体制,可供他们选择的职业也就很少了。做一个医生虽然不能与做官一般的风光,但也总不辱没了自己识的那些字。而大批儒生转行学医,因为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又在对自身的期许下对于摆脱农民身份充满了斗志,于是还是诞生了无数自学成才的著名医家的,个人印象最深刻就是宋代医家许叔微,屡试不第,弃儒习医;清代医家黄元御原本一心科举,结果被庸医治瞎了左眼,科举时代五官不正不准入仕,于是发愤立志“生不当良相济世,亦当为良医济人”,于是刻苦学医终成大家。而当代中医学子呢,用老师的话就是“天天不是玩吃鸡就是刷抖音”,上课听个乐,下课玩个爽,考前突个击,考后全忘记。对于中医呢,也基本就是随大流,听课,考试,考证。至于说去坐冷板凳苦读经典啊,那基本是少之又少。我曾经与同学开玩笑,说如果在班里搞个调查,完整看过《黄帝内经》的有多少人,我怀疑不超过一半。同学回答,我怀疑不超过10个。读经典有多重要估计从进入中医药大学的第一天老师就不厌其烦的强调了,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估计还是少之又少。至于未来,大家的选择太多了,转行的,跑去做科研的,去当编辑的,去卖医疗器械的,反正不上临床不做医生的太多了,真正做了临床医生的,又有很多在微薄的收入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面前选择了让自己别那么累——毕竟古代的中医,没有医术基本就很难混下去,而当代依托于体制和大医院,就算没有医术,也可以活下去;甚至要活得更加滋润和潇洒,有很多和医术无关的东西更为关键。这是在学习动力和工作压力上的劣势。结语诚然当前的中医教育体系有很多的不足,从社会到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有各种各样的不满与反思学院派的医术被吐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我也始终记得大学里遇到一位我所钦佩的领导所强调的“院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医学子,要能成为合格的中医师,要能服务更多的人,要为国民的健康事业添砖加瓦,这既是社会对中医药大学的期待和要求,也应该是每一个有志于中医行业的中医学子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顺便给自己的分享交流会打个小广告交流会主题:《中医学子的冰与火之歌(下)》将这几年与国外中医学子,其他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子的一些交流与思考与大家一同分享,期待为大家的中医专业学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交流会时间2022/08/18
2022年8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你会和谁一起用一个亿证明自己

一:谁才是你的合伙人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在你大学毕业时你父母掏出一张银行卡交给你,说你大学毕业了,也不瞒着你了,咱们家其实是家产是数十亿级别的,这里是一个亿,你先找两三个朋友一起去创个业,赔不赔光不要紧,关键是让我们看到你的能力。这时候关键问题来了。你要去找谁跟你一起创业?包括而不限于:你去找谁给你出主意?你去找谁当你的合伙人跟你一起去打拼?生意做起来之后你打算怎么找员工及下属?……文章中提到,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那些整天和你一起吹牛逼吃喝玩乐的,真的大部分只适合来一起吹牛逼吃喝玩乐;那些大学里整天自命不凡的,好像也没什么不凡;那些整天口嗨的,更是你一想就知道绝对不用指望的。咸鱼君作为学中医的,下意识就觉得应该投往医疗健康领域,比如去开一家养生馆,这时候就很有意思了——如果只能选三个人,那么个人觉得第一个要找那种家里有开过类似机构的,人家全套打法都很明白,能避开很多雷;第二个是得找那种真的有本事的,推拿按摩针灸各方面都是得真有水平,而不仅仅是考试分数高会做课题写论文的;第三个要找那种会营销会宣传的,帮你想办法打好广告开拓客源……而三个人之后,如果要加上一些别的人物作为合伙人,那毫无疑问是要找那些积极肯干的,善于沟通的,能服从安排而不是整天自把自为的,甚至是长得好看可以来当形象代言人的……这么一盘算下来突然有点惭愧,咸鱼君发现自己没有几条能符合,而咸鱼君自己能想到符合那些条件的同学,不用他们自己去找,别人有创业需求,自然就会去邀请他们加入。(当初遇到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人家就表示在大学期间已经有好几个同学邀请他毕业后一起创业了,无独有偶,咸鱼君在想找谁一起合作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这些想到的“优秀合伙人”都有一些共同点。也许平时都不怎么交流,但他们总能有那么几个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自己发自内心的觉得:这个人在xx方面真是个人才!也许他们并不是很擅长左右逢迎,但是起码跟他们在一起不会觉得不舒服(有一些同学或许水平是够的,但是一想到其张扬霸气的特质,算了算了,还是不要去找不痛快了)他们也许有的做出了一些成绩有的还尚未做出什么成果,但是他们的口碑都还好,没有坑人的污点(有些同学可能资源各方面是很充足的,但是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翻脸不认人的先例实在是让人敬而远之)。也就想到了,给自己做出这些行为决定的,不正是一个个“标签吗?二:你留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标签”?虽然给别人贴标签的行为一直都广受批评,因为这种行为非常容易给人带上有色眼镜,带来各种偏见和误解,对一个复杂的人绝不仅仅是用一两个关键词就可以概括完的,贴标签会使得对一个人的认识无比片面而失真。但我们的大脑带宽有限,为了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至于崩盘,也只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所有的人际关系进行自动的“标签化”处理,对那些交往不多的人,脑海中也只能是赋予一个“标签”方便自己归类记忆,这是大脑经过不断进化而发展出来的以便维持高效运行的机制,这一切都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这也就是心理学中“首因效应”的由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印象和判断,仅需要短短的数秒,但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着对这个人的感觉,影响着对这个人的行为。有一件事情印象一直很深,当初有人探究过华为的招聘原则,得到的结果是十二个字,出身贫寒,聪明能干,充满野心。(PSD原则,poor,smart,desire)出身贫寒的标签对应着的是一无所有不会挑三拣四吃不起苦,经受得起长期加班;聪明能干的标签对应着能把安排好的工作做好;充满野心的标签对应着他能皮实耐操,为了成功不断拼命,绝不会划水摸鱼得过且过;而自己在高中时得到过很多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许多的帮助至今回忆起来依旧感动不已,而在大三和高中班主任聊天时,班主任才说道,当初大家帮助你,你总以为是因为你是全班第一,大家对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偏爱;其实我们教了这么多年书,见过成绩比你好的多了去了,但是他们都没有你那种善良,那种主动去帮助其他同学进步的心,是你身上那种利他的精神让同学们都看在眼里,所以你就算不是全级第一,大家也给了你远比全级第一更大的尊重和包容;而在我们老师看来,你没有因为贫困的家境而放弃努力,在与身边家境优越的孩子格格不入的环境下拼尽全力去想要改变命运的精神让我们都很感动,所以高考后校长没有来问全级的最高分却来问了你的分数如何,我们也很积极的在讨论以你的情况报考哪一个学校会更有利于你的发展。正如当初有一个同学跟我说的,其实你考了多少分我早就忘记了,你有没有考过全级第一我也早就没有印象了,但我始终记得你主动问我有什么地方不懂,然后给我认真讲解,讲完之后还说要是有不懂的尽管来找你就好的那个形象,记住了你整天长吁短叹,但在我们面前还说要开心一点远离像你那样整天唉声叹气的人保持好心情的样子。所以虽然我们四年没有联系了,但是我还是记得你是一个给我留下不错印象的好人(这张好人卡收的咸鱼君非常开心)而在大学里,有一次新老生见面交流会,同学给学弟学妹介绍我时,介绍的是“这个学长,他建了好大的一个学习资源群,里面什么学习资料都有”咸鱼君当时真的是一脸懵逼,合着我在你们心里原来也就是一个资源群群主的印象?但是转念一想,真要介绍别的,也没什么好说……有时翻着自己通讯录一千多人,真的会有一种感觉,这里面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交集,但是绝大部分真的都只能够留下一个比较模糊的印象——这个人感觉比较善良,应该是曾经对自己表达过善意;这个人记得好像是一个大美女,长啥样忘了,但记得应该是很漂亮;这一个应该是中医大佬,好像见他朋友圈发过自己医案来着……绝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印象中也只能留下一些类似于“标签”的形象,大量的细节会被舍去,只保留下最初的感觉。想起某位大佬跟我说的,大学里你要多请别人吃饭。也许别人很快就会忘记你请他吃饭这件事情但是你请过他吃饭这件事情会给他留下一个印象这一个印象很可能会成为潜意识决定着以后也许你们很久没见,再次见到交流时,他对你的印象是好还是坏。这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就已经影响着很多事情了。三:总有一双眼在观察着你曾看过这样的问答“明明我们做很多好事总是不被人理解,可为什么还是要去做?”在无数个回答中,我唯独被这样一个答案戳中“因为在这一个世界,还是有更多的人因为你做的事情而理解了你。”“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当你在好好读书的时候,当你做一次PPT汇报的时候,当你在完成一个项目实验的时候,当你在诚实守信的时候,都有一双眼睛在暗处默默的观察着你,审视着你。”所有写在简历上的东西所有在他人面前的行为都在其他人的观念中塑造着你的形象。你一丝不苟完成每一个部门同事交给你的工作任务,自然会给人留下一个靠谱的印象;你在实习期间不划水不摸鱼专心跟在老师身后认真学习,为了在老师提问时能回答的上问题而在课余时间自觉复习,自然会给带你的老师留下一个优秀的印象;甚至于你日常与人交流不口嗨不传播负能量,积极给予他人肯定,说话有条理有依据有分寸有温度,哪怕你什么成果都没有,也照样会给人留下无比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期待着能与你共事;如果能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面对帮助过你的人充满感激,面对向你求助的人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拥有资源的人也会喜欢将资源与你共享。当初遇到一个创业大佬,在大佬面前咸鱼君表示自己太菜了,担心以后大佬带不动自己。大佬说了一句话让咸鱼君记住了很久很久“能力不够,忠诚来凑。在这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忠诚早就是一种很强大的竞争力了。”而随着阅历不断增长,也渐渐能够体会到,成就事业当然离不开几个领导人的雄才大略,但开疆扩土中许多的事务,需要的并不是文韬武略杀伐果断,而是勤勤恳恳细致入微。靠谱是比业务能力更重要的品质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虚话。正因为无数人都强调要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那些还愿意为其他人的利益付出的人就显得格外难得;正因为无数人都不断强调要变得聪明,认为不背叛只是因为诱惑的筹码还不够大,所以忠诚才会显得无比重要。就像那位大佬调侃的,很多团队负责人都是形成圈子的,你在某一个团队整天划水摸鱼,“为人谋而不忠”,甚至在小小的利诱之下就泄露一些机密给其他团队,其实都是在整个圈子里风评崩坏的,谁都不敢跟这么一路神仙共事。而你对团队负责人忠心耿耿,恪守原则,别人从你嘴里套不到东西,其实对你是更加充满敬意,哪怕日后你真的混不下去了,人家也会用更高的价格来签你,因为你是一个可以托付秘密的人。能承受得起什么样的考验,就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与回报。当别人在介绍你的时候,你希望他们是怎样介绍你?当你面对未来,你希望你是以怎样的形象为人所铭记?
2021年8月1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问下学长学姐们,北中医真的坑吗?”

今天选修课老师正好讲到”为什么知乎等平台上面,就没有出现几个北中医的大V呢?“咸鱼君突然想起几个月前在知乎上的首答(也是唯一一次回答),主要是那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想问下就读于北中医的学长学姐们,北中医真的坑吗?”虽然现在细看问的是北中医的软硬件设施,但是咸鱼君当时莫名其妙的,把对中医专业的发展前景的思考回答了上去。虽然答非所问,但也算是在另一个层面回答了“北中医坑吗?”的问题咸鱼君的原答案是这样的:如果你家境一般,渴望迅速实现阶级晋升,希望毕业以后赚大钱,中年前过上小康以上的生活的话,也许北中医真的很坑,各种就业上的问题以及关于中医薪资待遇会让你陷入各种怀疑与失望。用教授的话“45岁之前基本赚不到钱”。如果你是一个偏于内敛,对于物质享受(消费主义)并不过分在意的人,同时也希望安安稳稳过一生的话,北中医其实并不坑。因为45岁以后还能看得到上升空间,还不用特别担心失业的职业真心不多,对于一个没有背景没有特别天赋特长的人来说,论大专业能做到的真就是“天打雷劈”的医学和“千刀万剐”的法学。中医难学,而且现在对年轻中医普遍评价不高。因为中医院校教出来的确实是一大堆西医不精中医不通的高学历人物,临床疗效极不稳定。但同时又是很魔幻,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任何一个专业只要大家都说好,往往很快就会变得不那么好——因为会吸引一大堆人涌入,迅速的就会饱和,供大于求,然后迅速贬值。没办法,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普通人才太多的国度,所以如果要走一条大家都觉得好的路,那条路一定很挤。而中医专业就非常神奇,虽然在知乎等各种网络平台基本是一边倒的“劝你不要学中医”,但用我班主任的话来说就是“起码你没见到学中医或者当中医的人饿死的吧?你们一开始肯定是吃得差的,但你们起码是走在向吃得越来越好的道路上的。”当看到当下各种各样的失业,各种各样的就业难,各行各业的中年危机,再看看可以说人到中年才刚刚起步的中医从业者。。。中医专业就是在用前半生的吃苦,来换后半生的稳定。别人工作了,你还在读书;别人当中层了,你还是最初级的新人;但是!!!到四十五以后,别人遇到天花板了,遇到中年危机了,职场晋升之路走到头了,开始怕被年轻人抢饭碗了,成为最输不起的中年人了。你就开始起飞了!——你的医术开始稳定,你的经验开始得到承认。在医院的,混到个主治医师或者副主任医师,也起码小康无忧了,而且工资是一定在往上走,而不是同龄人的已经到头了。开诊所的,也稳定了,有一定名声了,让自己一家人过上小康生活还是没问题的。而且中医越老越吃香,四十五岁以后你的地位和收入会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而这种资产还不容易贬值!应该说,中医算得上为数不多的,可以不用担心“拳怕少壮”的行业,可以不用担心出现中年危机等。虽然中医专业被千般黑万般踩,但是真到了中年时,你且再看。所以班上很多同学,家里父母就是从事中医的,还是让他们来学中医。“怕家传手艺失传的,多半是故事听听就好。觉得当一个中医稳定且还能过得不错,这才是最主要的。”(没事喝喝鸡汤,生活还是很有趣的嘛)当初和一位招就处老师聊天聊到对就业的担忧,那位老师的回答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你们中医专业还担心找工作?你们只是不容易找到称心如意的好工作,但要知道,现在很多专业,他简直就是没有对口的工作。”就是从那一刻起,咸鱼君对于中医专业的思考才开始摆脱各种网络上的冷言冷语和身边的各种盲目乐观或随波逐流思想的影响,开始独立思考起中医专业的发展前景。按照某位经济系同学的观点,中医专业是为数不多的,还存在极大增长空间的专业——论内卷程度还远远不及其他众多热门专业。虽然校内同学也都已经快要跳起脚来骂人,胡说,中医专业内卷哪里轻了?好工作不照样要挤破头去抢?考研考博不一样是那么难?但是请诸位冷静下来想一想,当初显得无比热门的那些专业,现在是不是都出现了找工作极难,或者就业质量不断下滑的情况?就如那位就读了经济系的同学所说,“学经济的必须在大城市里面去挤破头,去抢那几个坐办公室的机会,因为要是抢不到那几个机会,所学知识根本就毫无用武之地,搞不好真的要饿死。“而中医就算在大城市里找不到工作,起码在广阔的二三线城市乃至于各城镇,还是很有市场的。同时在这个时代,缺少对口岗位几乎是绝大多数专业都要面对的问题,而中医专业却起码还存在大量对口的工作,蓬勃发展的各级医院都需要大量新鲜血液的加入,而中医岗位的竞争压力,还是比西医的岗位小得多的。同时说回那个问题“北中医坑吗?”咸鱼君现在觉得这一个问题得分两方面来看。如果论硬件,那只能说校区间差异极大,西区的基础设施对于女生不太友好;如果论软件,作为一个普通211,北中医的各方面都还对得起其身份。教师资源其实各个大学都一样——总有很合你胃口的老师,也总有让你非常不能接受的老师;有那么几位老师的课让你觉得百听不厌,也有几位老师的课让你觉得无比适合拿来玩手机或者睡觉;有那么几位老师德高望重,让人如沐春风,也有几位老师年年造梗,被历届学生不断吐槽,各种吐槽收集起来可以出书;北中医的好处就是在于,“北京”两个字基本就代表着权威与实力,在这里找到权威比较容易,如果用心,光是校内的各种活动就能遇见很多知名专家和行业大佬,很多高级别的会议也比较有机会参加;而同学资源也是,帅哥美女都是成比例出现,而觉得其他学校帅哥美女多很多时候是因为在看其他学校时长得不好看的被直接无视;身边总有学霸绩点高到让人惊呼“非人哉”,也总有学渣在为顺利毕业而奋斗;咸鱼君在学校里面,见过富到超出想象力的,也遇到过穷到刷新认知的;“大学就像一个社会混合器,把不同阶级不同圈层的人混合了起来——虽然很快的,又会重新分层——但还是值得珍惜,因为之前的日子,可能没有那样的意识,之后的日子,可能没有那样的机会——和与自己完全不是一个圈层的人平等自由的交流——尤其是在《北京折叠》的背景下。“也就像同学调侃的,好好珍惜现在和富婆还能聊学习聊人生的机会吧,以后像这样的机会,很难再有了——富婆才是这个社会的稀缺资源,以后再想和她们聊天,搞不好她们已经懒得搭理你了。北中医作为大众认知中的中医药院校top1,吸引到了许多台港澳学生和国际留学生,和他们的交流也能极大的扩充视野;至于说什么家传的,拜师的,各个中医药大学都差不多,也就没必要过于强调(当然北中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自称是御医传人,这一点比较有意思)。并且有一说一,咸鱼君挺感谢北中医没有像某些大学一样,管束得太多太严。虽然迫于专业压力课确实不少,但还是留下了一定的自由时间——当然也得个人有意识去把握——去给在校学生去思考与探索自己的未来方向。而不是像某些学校,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把各种社会的残酷展现在所有学生的面前,并且用上各种各样神奇的事务把学生的时间消耗得干干净净,提前体验社畜生活,根本没有留下任何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客观说来,学校的领导没有喜欢抛头露面动不动训话的习惯,没有三天两头全校集会给自己口嗨,也没有搞各种毫无意义的改革扰民——这些才是咸鱼君觉得一个学校最坑的点。某其他中医药大学学子眼中的北中医
2020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