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这玩意染成绿的

2.4万亿恒大负债可追回来吗?追回来做什么?

沙俄侵占领土有罪,但今天威胁中国领土安全的不是俄罗斯

关于深圳市天文台临时关闭的通知

【警廉清风】1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云起时王维

新闻专业,真没前途

一远方的你,李老师回来了。在梅子雨、苔痕绿的六月。我知道,你们都等着我说说鸭脖冤案,说说一小块骨头,怎么就引起一个系统性的谎言。这事吧,写浅了没劲,写深了幻灭。我吃上九九八十一堑,才长了这微弱的一智:不写。说点好玩的。这两天,“考研名师”张雪峰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强围绕“学新闻是否有前景”,互相怒怼起来。起因是张雪峰在回答考生家长提问时,表示:“理科590分,报新闻?你会崩溃的。孩子非要报新闻学,就把他打晕。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张老师的理由是,当下学新闻传播的学生,80%没有从事本行业。每个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学这专业没前途。张小强看到这个言论上热搜后,批判张雪峰“害人不浅,误导公众”。他认为,新闻专业能文能武,211以上高校的新闻学闭眼选。学新闻的出路,不是狭隘的去媒体,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招聘新闻人才做传播,未来就业前景很广。紧接着,就是各大媒体的新闻评论员下场。有说,新闻传播作为一个跨学科科目,看似“无学”却是“卷学”,学新闻早已不等于做记者,许多岗位都需要新闻素质。也有批判张雪峰老师一个网红,把大学教育完全功利化成职业技术培养。用自己轻浮的“趋势”判断,打压青年学子的职业理想和热情。二、那么,新闻专业,到底值不值得学?我是学新闻的,做过8年记者,现又做自媒体。但我依然觉得,新闻专业,不值得学。1,新闻专业四年,你学不到啥在我们这里,“新闻无学”。远的不说,近的这二三十年,我们有关新闻的理论知识,就没有过任何一丝一毫的创新。甚至可以说,有可能还在倒退。我相信,现在很多新闻学的学弟学妹,还拿着那些八九十岁,甚至100多岁的老人编的教材。《新闻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新闻评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看起来道理都很大,但是细翻一下,都空洞得要死,跟现实严重脱节。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搜了一下现在各大院校新闻本科用的教材,大部分都还是2002年——2006年出版的。书里用的案例,都是20年前的古董。而新闻理论,依然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喉舌理论”。理论课就是背标准答案。不管你理解不理解,背对了就好。而《新闻评论》、《新闻写作》等业务课,就更滑稽了。外面已经是翻天覆地流量化的媒体世界,课本里还是消息标题和报道标题的区别。更要命的是,教授业务的老师,可能自己就从没写过一篇新闻报道,也没在新闻单位履职过一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说起理论写起论文一套一套的,但是你让他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捋清了逻辑,用最平实的语言,流畅的表达出来,他做不到。你在这样的人身上,怎么能学到新闻写作的技巧?一个自己没亲手拿起画笔画画的人,是教不了别人画画的。本科不行,研究生会不会好点?也不行。新闻的研究生,更加没啥好研究的了。本科你还能稍学点写作技能,研究生就是从理论走向理论,纯学术研究。你说,我们这些年新闻行业,有啥值得学术研究的吗?创新没有,反思不能。大部分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就是每天网上搜各种信息和论文,东扒一块西扒一块,做成各种ppt互相交流。在我身边,我就没有见过一个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做新闻能做的长,且做的好的。很多人去读这个研究生,就是为了进高校当老师,或者考编进政研室。说到底,我们就没有完整的新闻学、传播学的学术体系。或者说,新闻学、传播学,作为舶来品,在这片土地上就自带“水土不服”。没有体系,又自带扭曲。学生很难学到这个专业系统的新知,也无法通过这个专业,建立起社会认知体系。而新闻学的本质,恰恰是对社会现象,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知。四川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张同学,“我就算污蔑你,我也还是正义的”,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位张同学在小红书上教人做独立女性,在抖音上教人如何收彩礼、谈恋爱,在快手上又反对女生要彩礼。到了微博,一转身又主张女性维权。这样的混乱和扭曲,或许就是如今这个专业畸形的一面镜子。以前在报社,我们的主编说,他老了要去高校当一个新闻学的教授。后来,他真的去了。但很快灰心离开了。离开后,他去搞了人工智能。他说,人工智能才是未来。95%的记者小编,很快都可以回家了。2,就算你学校好老师好,也能难学到真技能确切的说,我们没有新闻实操的业务学习和训练。一直没有过。每个做了记者的人,不管原本学的是什么专业,找线索、采访人、厘清事情脉络和逻辑、动笔成文,这一系列的本事,都是进入媒体职场后学的。是跟编辑、主编、同行、前辈学的。据我不成熟的观察,记者做的好的,往往都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他们大都是法律、经济、金融,甚至是工科生。有时,新闻专业的学术训练,训练得越好,人越僵硬,越是会在实际的工作中,放不开,学究气。我印象很深的是,刚进报社那会儿,我很快从几十个记者中脱颖而出。不是我聪明能干,是我不按学校教的来,我比那些名校研究生有江湖气。只要有线索,我可以迅速融入三教九流,单身见黑社会大哥不怂,和艾滋病人握手不介意。我能脱颖而出,是我够草根。记者是个很挑人的职业。做得好,靠天赋。做得长,靠情怀。不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不是对真相如饥似渴,很难学得那一身本领。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反驳我。你说的记者,是十几年前的调查记者吧。现在哪里还需要你说的记者,现在各行各业在招的是小编。能写个公众号,拍个视频的小编。是的。现在已经不需要记者了。但是,学习和成熟的路径是相通的。基本功就那几样,去发现问题,去现场采访,形成原创的文字,制作成视频或音频。无论记者还是小编,或者自媒体,这个职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好的持续的原创输出能力。回顾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我总觉得,学新闻最大的损失,是文科的底子没打好,工科的技术又没有。而最核心的思辨能力,竟然需要卸载之前的学术训练,才能得到。你说亏不亏。三、与其说是新闻学,不如说,我们的文史哲都出了点问题。我不赞成,张雪峰老师把大学教育等同于职业技术学院,把学术专业等同于谋生手段。这本身就是两个东西。这个世上,有人谋职业,就一定有人热衷学术。有人超爱赚钱,也一定有人沉迷纸堆寻学问。有人想当董事长,也一定有人梦想做调查记者。那才是正常有趣,且有未来的社会。但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也需要认清一个现实。时代变了,经济周期变了,在一个下行的周期里,二三流的文史哲专业,确实非常难就业,二三流的文科学术训练,还很容易把人给训废了。对底层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行情不好时,需要先把饭碗捧牢,再去寻梦想。
6月18日 下午 10:45
被微信屏蔽

说几句,“笑果被罚1335万”

一、今日热搜第一,是国内著名的脱口秀演艺公司笑果文化被罚1335万,且在北京无限期禁演。事情的起源,是笑果文化在北京的一场脱口秀表演中,演员李昊石(江湖人称house)讲了一个段子,大意是说:我在上海救助了两条流浪狗,也谈不上救助,因为它们在山上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和别的狗不一样,别的狗很萌很可爱,而这两条狗很有战斗力,追捕松鼠的时候,就像动物世界里一样,非常厉害。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了8个字,“作风优良,能打胜仗。”脱口秀表演现场是禁止录音录像的。但还是有自称观众的人,在微博上曝光了此事,并评价说:“如果这个梗是无意的,那我劝你们下次删掉;如果这个梗是故意的,那我觉得你们作死……你们这个破梗侮辱了人民子弟兵。”因为挨上了“爱国”、“军队”等字眼,事情发酵得尤其迅速。现场录音在网上流出来后,一批爱国大V就热闹上了。纷纷指责这是侮辱军队和人民子弟兵。有说要把当事人以侮辱军队罪抓起来关几年的,也有说应该让笑果文化无限期禁演的。虽然事发当天,笑果公司和当事人李昊石都发表了道歉声明。其中,李昊石被笑果无限期停演。但终结一个脱口秀演员的演出生命,并不能平息网上的这股愤怒之情。一些人在网上呼吁,“大家给点力……让他们付出代价。”昨天,这句“让他们付出代价”,让我想写点什么。写了一半,又觉得不对劲。鉴于多年写社会热点的经验,觉得这事,今天还有下文,还是得放放。果然,今天该下场的都下场了,处罚也来了。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在接受群众举报后,对此事成立到了调查专案组。今天,对笑果文化做出:没收经营所得132万,罚款1335万,无限期暂停在北京所有演出的处罚。处罚的依据是,“演出中出现严重侮辱人民军队的情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算了一下,一个字罚183万。二、有读者在上海生活,平时喜欢看脱口秀表演。她给我留言:李老师,这件事太让人难受了。她难受的不是笑果被罚,脱口秀演员被禁演。是为何大家都这么以为,这件事,这8个字,如果有一部分人以为冒犯,一部分不认为,大家正常争辩,当事人和当事的公司出来道歉,让这个行业、演员,以及社会上的年轻人,明白什么是脱口秀创作的边界,哪些对于军队军人的点是不能调侃的,这就是很正常。但如今,为何不能有争论和讨论了,舆论又为何自始自终一边倒?她说,李老师,你能不能写几句。写啥好呢。舆论的怪风,不是今天才有。这几年,我写过举报对整个社会的危害,也写过互联网揪反贼,最后受伤的是每一个普通人。今天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形成和发展,一定是有根基,有它存在的底层逻辑。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2021年,动漫电影《雄狮少年》上映,因为几个主角的眼睛看起来“吊梢”,全网说电影的人物造型涉嫌辱华。我当时写了一篇文章,招来很多谩骂,说我是跪舔洗地。甚至一些老读者也不理解,觉得你看见这么丑的眯眯眼、吊梢眼,为什么不气愤,真是看错你了。想过没有,今天笑果文化的“作风优良、能打胜仗”,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日的情形,背后逻辑是一样的。
5月17日 下午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