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川警风采】三十六载潜心钻研 春风化雨育警育心
三十六载从教路,他倾注一腔热忱,用爱滋养着每一个警校学子,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教学上,他大刀阔斧,勇于革新;生活中,他关怀备至,春风化雨。耀眼的教学成果,是他匠心雕琢梦想时的见证,无数的荣誉称号,是他兢兢业业的耕耘后留下的痕迹。追风赶月钻科研,大爱无疆引前行。他就是刘黎明,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教授,一位赤诚温暖,信念坚定的公安引路人。追风赶月:边远土地上指明方向的“萤烛”1990年9月,怀着献身公安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已经在地方高校工作了两年的刘黎明踏上了四川警察学院这方热土。“群众看公安,关键还是看破案。大家常把刑警比作斩邪除恶的利剑,那么公安教师就是利剑锋芒生成的磨刀石。”谈及最初的公安刑事侦查人才培养,刘黎明似有一种“即使前路险恶,我也甘之如饴”的坚定。在认识到接触一线对公安院校学生的重要性之后,刘黎明坚持每年带学生到一线去进行调研考察。一颗赤诚心,满腔援藏情。“我是个特别执着的人,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底,这样才会有成就感。”2004年以来,在四川警察学院的鼎力支持下,刘黎明多次带领学生奔赴雪域高原、克服种种困难开展实践教学,年迈半百的他一直坚持在支教边远地区的路上。2013年6月,刘黎明带领警务硕士研究生来到甘孜州理塘,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开展警务实践教学活动。当时的环境异常艰苦,刘黎明与学生住在帐篷里,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没有电、没有水、没有取暖设备,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对于痴心钻研他们来说似乎不值一提。白天,他们要跟着当地民警一起上山巡逻、了解情况,晚上,他们还要住在帐篷里做研究、撰写调研报告。认知的深入引导着实践前行。从2013年起刘黎明每年都带领学生奔赴高原,足迹踏遍西藏和四省州县。他用执着的坚守,将一批又一批的刑事侦查专业毕业生送出校门,为四川公安刑侦一线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山路或许陡峭,但山顶的风光实在灿烂。扎根教育36年,刘黎明一直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敬业爱生作为准则。期间,他撰写提案报告,优化公安教育和公安工作;他克服资源缺乏的困难,主持编写新课教材。匠心筑梦:倾囊相授时雕琢梦想的“匠工”“看到刘教授的第一眼,我们觉得他特别有精神气,很有干劲儿。”风度翩翩、侃侃而谈是刘黎明的学生们对他的初印象。在教学中,刘黎明对待教学一丝不苟,课前认真准备教案,精心设计课程环节,严格按照着装规范出镜授课,每一堂课都按照精品课的标准来打磨。精美的课件、真实的案例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贴近现实,延伸了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与刘老师接触下来最大的感悟就是要敢于吃苦,不努力就什么也做不到,但努力却能让你取得甚至超越自己想象的成绩。”刘老师的努力不仅在理论教学上,更在实践实战中。他先后指导本科生在侦查学、国家安全学领域中发表论文35篇,在全国公安院校产生了积极影响;指导研究生在校期间人均发表论文2.6篇,在国家安全学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另外,围绕侦查学专业在第二课堂开展的针对性教学实践,还使学生获国家级科研立项5项、省部级1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奖20余项,在全省警务教育人才培养领域,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每周召开的研究生小组会上,刘教授都会很细心的询问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和生活状况,同时对每个人撰写的文章和选题方向都进行耐心严谨的指导。”2023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程伍强说到。刘黎明作为一位扎根基层的人民教师,在教书育人中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要做一名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好老师”是刘黎明从教以来一直坚持并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刘黎明真正做到了用爱心和责任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无微不至:成长暗巷里点亮心灯的“阳光”刘黎明深知,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对象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因而,成长教育需要以一个等待的姿态倾情投入,耐心关注教育对象,用慢节奏促进生命的进步和成长。“学生的内心世界十分丰富,脑袋里会冒出各种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该多聆听理解,认真帮助他们答疑解惑。”面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