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讲堂丨沙呷阿依:探索舞蹈教学与编创路径, “跳”出民族舞蹈新姿态

川影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2024-03-26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沙呷阿依


11月13日晚,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沙呷阿依走进川影大讲堂,为川影音乐与舞蹈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分享艺术道路上的心得体会。


沙呷阿依教授从何谓民族性与民族舞蹈动态、民族属性与舞蹈动态之间的关系、基于民族属性与民族舞蹈动态的教学与创作思考三个方面,以优美的舞蹈肢体动作,向现场师生生动地展示了民族舞蹈的民族性与差异性,和师生一起交流探讨彝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舞蹈的舞蹈动态。


沙呷阿依教授(中)与川影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团队合影


“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想。”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陈志惠教授表示,我们要去思考怎么学习舞蹈,怎么对待教学,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家,怎么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01



民族性与民族舞蹈



“舞蹈要溯源,舞蹈不是单一的个体,舞蹈的背后是文化。”沙呷阿依教授提到,我们要了解舞蹈文化,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舞蹈离不开民族性。”沙呷阿依教授通过凉山彝族舞蹈与蒙古族舞蹈的对比,形象化地介绍了民族性和民族舞蹈动态:民族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民族舞蹈动态即形、韵、意。她表示,与舞蹈文化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正是舞蹈所需要溯源的内容。



“舞蹈动态是民族属性的外化与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沙呷阿依教授谈到,凉山彝族“一步跨千年”的历史过往,因不同的历史文化、居住环境、生活习俗等,造就了凉山彝族舞蹈和云南彝族舞蹈在动态韵律与内容意涵上的各有不同。


02



教学与编创思考



沙呷阿依教授提出,采风是学习民族舞蹈的重要环节。从自然环境、习俗信仰、服饰特点等角度切入,深入全面地了解该民族文化,与该民族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沙呷阿依教授重点强调了当前民族舞蹈编创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呼吁民族舞蹈工作者深入民间,关注民族文化。



最后,沙呷阿依教授表示,舞蹈创作要从民间寻找灵感,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收集素材,整理、挖掘宝贵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将传统舞蹈文化元素融入到当下的艺术作品中,更好地满足当代观众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需求。


人物介绍

沙呷阿依: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奖”。荣获“当代青年舞蹈家”“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奖”称号;荣获文化部授予“珠穆朗玛”优秀演员奖、并荣立三等功。


曾成功举办《沙呷阿依舞蹈专场晚会——五彩云霞》个人舞蹈专场晚会;代表作:《五彩云霞》《情深谊长》《额尔古纳河》《石林情深》《守护》等。其中,《情深谊长》《额尔古纳河》获得中国舞蹈民族民间舞评奖“作品金奖”,参演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等;《守护》获华北五省市(区)舞蹈大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等;《额尔古纳河》《石林情深》获得北京市舞蹈大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等,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23项奖。2019年大型原创民族舞剧《情深谊长》总导演。2017年主编出版《四川凉山与云南红河地区彝族舞蹈女班教材》。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出品  ——【原创作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 | 高绮图 | 汪静雯 黄明裕 胡梦楠编辑 | 邹梅复审 | 尹丹
终审 | 余乐欢迎投稿cyxctzb2020@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