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预告 | 诊断社会学

社會學會社 社會學會社 2024-01-24



专题导言


诊断,是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根据症状、体征、病史、病历及各类医疗检查结果等,对病人所患疾病及其病理原因作出的判断。诊断是医疗实作的基石和核心,既决定了对疾病的认识,也成为预后的判断基础。诊断既是一种分类,也是一个实作过程。笼统地说,诊断社会学关注医学诊断和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既包括一个诊室内发生的故事,也包括诊室外广阔的社会世界。为什么一个社会问题会被纳入医学诊断?诊断的结果如何被当前的技术所影响?诊断如何与种族、性别等因素作用,加剧现有的健康不平等?


在此背景下,本专题一共选取了十篇和诊断有关的文章,大体可以分成五个部分。第1-2篇文章关注临床上医生将病人还原为病理事实的过程,借助征候与症状、疾病与疾痛的比较,福柯和凯博文各自诠释了这一过程中的矛盾和带来的后果。第3-4篇文章则聚焦于社会因素对诊断产生的影响,曾凡慈以台湾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为例,揭示了诊断不只是通过生物医学确定病人是否罹患某种疾病的过程,更具有妥协与协商的一面;梁其姿则通过对麻风病的历史研究,展示了地域、性别对麻风病诊断的影响。第5-6篇文章在医学化的理论路径下,讨论了男科疾病与ADHD诊断的扩张与过度诊断问题。第7-8篇文章侧重诊断工具,以失智症和硅肺(尘肺病)诊断为例,探讨了技术在诊断中的作用。第9-10篇文章则试图将视野扩展至现代医学/生物医学(Biomedicine)以外的诊疗秩序。嘉日姆几将仪式医疗放入生活史中理解,分析了彝族毕摩如何通过“仪式过度”的诊断来重建治疗秩序。涂丰恩通过回顾现代诊疗空间定型以前,诊疗过程“众声喧哗”的明清时代,让我们重新思考医患间的权力、责任与信任。限于编者视野,本专题无法提供诊断社会学的全貌,如有偏颇与理解错误,还请方家批评指正。


鸣谢


专题策划人:

见曜 江薳




No.1

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第六章“征候与病例”,刘北成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


No.2

凯博文,《疾痛的故事》,第七章“慢性病人治疗中互相冲突的解释模式”,方筱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No.3

曾凡慈,《边界模糊的诊断——注意力缺失/过动症的临床实作》,选自《不正常的人?台湾精神医学与现代性的治理》,蔡友月、陈嘉新主编,聊经,2018年。


No.4

梁其姿,《麻风:一种疾病的社会医疗史》,第三章第三节“作为病因与疗法的性行为”,朱慧颖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


No.5

彼得·康拉德,《社会医疗化:论人类境况如何转为可治之症》,第二章“延伸:男性与男性更年期、秃头以及勃起功能障碍的医疗化”(节选),成令方译,巨流,2015年。


No.6

彼得·康拉德,《社会医疗化:论人类境况如何转为可治之症》,第三章“扩展:从过动儿到成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节选),徐毕卿译,巨流,2015年。


No.7

洪晨硕,《跨越诊间的失智诊断与照顾工作》,选自《不正常的人?台湾精神医学与现代性的治理》,蔡友月、陈嘉新主编,联经,2018年。


No.8

Braun, Lundy, “Diagnosing Silicosis: Physiological Testing in South African Gold Mines”, Breathing race into the machine : the surprising career of the spirometer from plantation to genetic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4. 


No.9

嘉日姆几,《仪式过度及其理论——以一位彝族患者的仪式治疗史为例》,《开放时代》2022年第6期。 


No.10

涂丰恩,《择医与择病——明清医病间的权力、责任与信任》,《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十一卷,2010年。



〇封面为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论及的博斯的画作《治疗疯癫》(The Cure of Folly, Hieronymus Bosch, (Extraction of the Stone of Madness), 1475-80, Oil on panel, 48 x 35 cm, Museo del Prado, Madrid)。[图源:kknews.cc]


〇专题策划人:见曜、江薳

〇编辑 / 排版:亦观

〇审核:免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专题预告 | 诊断社会学

社會學會社 社會學會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