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友

其他

一审判决!三年了,我们为半蹼鹬保住了这片不可替代的“大食堂”

2024年1月4日,自然之友收到连云港“蓝色海湾”生态修复案的一审判决书。本案是自然之友为保护半蹼鹬等迁徙水鸟的天然觅食地,免遭不科学的生态修复破坏,于2021年5月提起的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历时近三年,在科学家、自然保护机构、主管部门、法院等多方合力推动下,本案终于迎来了阶段性成果。原图拍摄:汤正华一审判决关键说了啥?自然之友又怎么看?判决一:建设单位在未经合法审批之前停止建设蓝色海湾项目判决理由:1、建设单位建设蓝色海湾项目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2、蓝色海湾项目具有损害鸟类觅食地、栖息地的现实风险自然之友认为:一审判决经过审理,基于建设蓝色海湾项目的行为违反国家规定,具有损害鸟类觅食地、栖息地的现实风险,判决案涉项目停工值得肯定。但是,仅判决建设单位在得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之前停止建设蓝色海湾项目,并未彻底消除案涉工程破坏水鸟天然觅食地的重大风险。原因是:案涉工程所在的滩涂,原本就是半蹼鹬等国家重点保护水鸟的天然觅食地,且迁徙水鸟对现有栖息地具有极高的“忠诚度”,一旦现有觅食地丧失和质量下降可能对长途迁徙的鸟类带来致命的影响。案涉区域已被列入《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属于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严禁破坏。法院应当依法判令永久停止在水鸟觅食地开展建设,并彻底消除项目建设破坏水鸟天然觅食地、危及珍稀濒危水鸟物种存续的重大风险。点击下方半蹼鹬图片,了解相关法律依据(为确保可以完整浏览信息,请将微信显示字体调为“标准”,操作方法:点击文章页右上角“三个点”,选“调整字体”把字号调为“标准”。)👇《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条第一款任何组织和个人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湿地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一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湿地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判决二:环评单位开展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遗漏对鸟类影响的评价,应当与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判决理由:1、环评单位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遗漏了对鸟类影响的关键事项2、环评单位补充编制的鸟类影响分析未征求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3、上述行为导致案涉项目建设存在损害鸟类觅食地、栖息地的风险自然之友认为:法院判决未客观评估生态影响的环评单位与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是建设项目一旦开工建设,建设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随之破坏,生态影响往往不可逆。因此,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通过编制环评把关项目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风险至关重要。但是,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大量涉及生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未客观、科学地评估建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对项目最终建设造成生物多样性破坏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自然之友自2017年提起“云南孔雀案”开始,就一直将编制了失实环评文件的环评单位,列为生态破坏类环境公益诉讼的被告,依法要求其与实施生态破坏行为的建设单位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但是,至今仅本案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这一诉求。这一判决结果对规范生态影响类环评编制单位,依法在环评编制中客观评价生态影响,有效防范项目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判决三:现有证据不能证明项目已建成的部分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或存在生态破坏的危险,驳回自然之友提出的消除危险、生态修复、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判决理由:案涉区域的鸟类数量未明显减少自然之友认为:1、中央环保督查组已经认定了案涉项目已建成的部分已经“破坏原有泥质滩涂生态环境”的客观事实,法院却不予认定,存在事实认定错误。2、一审期间自然之友向法院提交的卫星图也充分证明:项目建设之前,项目区域内有至少约884公顷的自然滩涂,项目建设后开展的挖掘、填埋滩涂等行为,造成至少约236公顷的滩涂无法再被潮水周期性淹没,已丧失原有的水鸟觅食地功能。左右滑动浏览左图:2019年卫星图显示,项目建设之前是大片完整的滩涂中图:2023年卫星图显示,项目建设之后,因挖掘中潮位滩涂,导致原有滩涂丧失约138公顷右图:2023年卫星图显示,项目建设之后,因填埋近岸滩涂,导致原有滩涂丧失约98公顷除了上述判决结果,值得高兴的是,在2021年自然之友提起该起诉讼时,全国层面还缺乏有关规范生态修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在本起诉讼提起后,我国逐渐建立起了规范生态修复行为的制度。在2022年6月正式实施的《湿地保护法》和2023年3月发布的《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中,均明确提出规范生态修复行为的具体要求。虽然目前法院已判令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暂停施工,但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破坏水鸟觅食地的风险依然存在,且生态修复制度也待继续完善。为此,自然之友将继续与各方一起努力,依法推动该项目永久停止建设,以彻底消除蓝色海湾项目破坏滩涂和水鸟天然觅食地的重大风险,并推动科学修复已被破坏的部分水鸟觅食地及生态修复制度完善,让这片对万千水鸟来说极为珍贵的觅食地得到更严格、更可持续、更有效的保护。原图拍摄:胡振宏向近三年来支持自然之友持续开展保护行动的每位月捐人和合作伙伴致以最深的谢意!我们尤其要感谢参与推动连云港滨海湿地保护的科学家、自然保护机构、主管部门、法院和媒体等相关方,是各方共同的努力与担当,让这片对万千水鸟和人类而言意义无可取代的滨海湿地免遭严重破坏。在此,邀请你与我们一起再看看这片“大食堂”,我们坚信,它将长久地留在连云港临洪河口,留在我们与万千水鸟共存的地球上,而不只是留在人类的回忆里。👇拍摄:杨子悠👇这三年,你们支持我们走过的一步又一步2021年5月自然之友以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为共同被告,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2022年3-4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进行督查。2023年2月经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认定:《江苏省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节选),点击看大图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发布《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生态修复的具体要求:严禁借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之名,变相实施、造成事实性填(围)海或人工促淤;不得改变自然岸线的海岸形态和生态功能;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不得违背自然规律,采用人工干预方式建设人造沙滩。2023年9月诉讼正式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建设单位当庭表示不再建设环抱堤,也不再铺设人工沙滩。2023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将案涉区域纳入其中。2024年1月自然之友收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未来,自然之友将继续与各方一道推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法治进程,请继续支持和陪伴我们!从物种知识到保护依据,你值得了解更多🔹
1月19日 下午 5:32
其他

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发布,多个“无名之辈”上榜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我国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自然之友基于《名录》内容统计,《名录》中共收录了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789处,其中大部分栖息地的现有保护形式,都属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等现有法定保护形式之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等,仅14处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在被列入《名录》之前,原有保护形式为“空白”,即未被任何法定形式所保护,属于真正的“无名之辈”,其占比不足2%。“无名之辈”或许无名,但并非没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实际上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但是,这些“无名之辈”长期以来由于未有法定形式的严格保护,饱受生态破坏和威胁。例如,本次被列入《名录》的第9号“北京昌平沙河水库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是多种迁徙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包括中华秋沙鸭、遗鸥、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一直被包括自然之友在内的本土环保组织重点关注。多方关注这片湿地的重要原因不仅仅因为其生态价值极高,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片湿地未被列为自然保护地,也不在重要湿地名录和生态保护红线中,虽然生态价值极高,却缺少有力的“法律地位”,面临重重现实破坏和威胁。春季迁徙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连云港滨海湿地很可能是半蹼鹬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栖息地

半蹼鹬在东亚地区的分布示意图。图中每个圆点都对应一个有过半蹼鹬数量记录的地点。其中,绿色代表数量小于全球种群1%(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连云港“蓝色海湾”项目生态破坏环境公益诉讼案近日正式开庭

“星标★”关注呗钟爱连云港滨海湿地的鸻鹬水鸟——半蹼鹬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没有一份暴力可以躲过阳光

“星标★”的订阅号,读者收到的推送仅有标题和小图(甚至有可能长时间收不到该号的最新推送)。如果您希望每天都能第一时间看到自然之友的最新动态、不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文章,现在就请按照以下步骤星标★我们吧: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连云港滨海湿地环境公益诉讼案开庭在即

“星标★”的订阅号,读者收到的推送仅有标题和小图(甚至有可能长时间收不到该号的最新推送)。如果您希望每天都能第一时间看到自然之友的最新动态、不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文章,现在就请按照以下步骤星标★我们吧: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一个案件正常的现场踏勘调查有什么理由演变成一场恶意殴打?

“星标★”的订阅号,读者收到的推送仅有标题和小图(甚至有可能长时间收不到该号的最新推送)。如果您希望每天都能第一时间看到自然之友的最新动态、不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文章,现在就请按照以下步骤星标★我们吧:
2023年4月17日
其他

当抬头越来越容易看到鸟儿,我们的城市是否真的与鸟友好?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本文转自公众号“KINFOLK”“鸟儿真多。”若你长期在北京生活,你或许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近些年,即便在闹市区——在公交车一辆接一辆经停的站台旁的绿化带,在夏日里空调外挂机轰轰作响的都市阳台,在整日对着一扇窗的柴米油盐扑簌扑簌的枝头——总有鸟儿的身影。非专业但热心好奇者,难免会欢喜,“鸟儿越来越亲人了”“城市越来越鸟儿友好型了”“都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多、植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了”。奥森公园里的一只鹪鹩。摄影:宋健这些感叹,是真实的,它就这样真切地发生在生活中,日常出行迎面就能遇见。不过,这是否就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城市里的鸟儿本身是否处在舒适的状态?那些藏在城市里(尤其是大都市)的危机四伏,是否依然严峻?城市与飞鸟,还有哪些更细微的故事未曾被更多人观察、了解?带着期待与好奇,我们拜访了中国大陆第一家民间群众性观鸟团体“自然之友野鸟会”,听听鸟友们这些年来的观鸟、爱鸟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护鸟的经历。夕阳西下,北京城中飞翔的鸽子。摄影:卷卷兔当我们感觉身边的鸟儿多起来了,我们的观察所得是对的。北京的鸟类多样性非常丰富,在全球大都市中也是排在前列。根据2021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鸟类》,北京共有22目75科503种野生鸟类,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就有116种。北京市的范围很大,不仅在中心城区有很多城市公园,全市还遍布多条水系,城市周边包括西北部的山区和东南部的平原为鸟类栖息提供了多样的生境。惊飞的赤麻鸭。摄影:宋健在不同的地方,常见的鸟类也有所不同。“如果在城市中观鸟,麻雀、喜鹊、灰喜鹊、白头鹎等基本随处可见,并且数量众多。水系中绿头鸭和小䴙䴘也极为常见。”具有鸟类学专业背景的柴子文和我们分享。他特别提到北京较有代表性的鸟类——普通雨燕北京亚种,人们亲切地称其为“北京雨燕”。这种鸟喜欢在高大建筑物的缝隙中营巢,而北京具有数量众多的高大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多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结构的连接处为雨燕提供了丰富营巢繁殖的地点。这也就是为什么总会在古建筑周围,比如北海五龙亭、颐和园廓如亭等地见到雨燕群飞。在北京有过记录的珍稀鸟类很多,十渡的黑鹳,曾在通州过冬的大鸨,百望山上飞过的猛禽,玉渊潭端庄华美的鸳鸯,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飞过北京百望山望乡亭的雀鹰。摄影:宋健北京的鸟多,由鸟带给人的日常感动也多。在邮件回复我们采访时,鸟友康雪就写下这样一段动人的文字:“我房间北窗外的一行柳树上,此刻就有几只家燕带着快捷的鸣叫快捷地翻飞,正是‘杨柳行间燕子轻’。它们在空中划出经典的难以追寻的多变线路,相机很难捕捉,望远镜也不易跟踪,就这样隔窗裸眼观看欣赏,非常满足。已是初秋,更要趁它们南迁之前尽量多看几次。想到它们即将开始的遥远而漫长的旅程,真是感叹它们这般小小的身躯蕴藏着多大的能量啊!”好的心意,是互相给予的。为了向着“鸟类友好”进步,城市本身也有在努力。比如,举办生物多样性和爱鸟周这样的宣传活动;北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设立野生动物(包含鸟类)救护中心,还有挂巢箱,及其雨燕、鸳鸯调查,颐和园观鸟活动;密云、延庆等区,也有相关机构在做鸟调与鸟类救护;城市公园有的建立核心区、湖心岛等减少人类“涉足”;民间机构也有在调查、守护与救护,“自然之友野鸟会就在北京城内11个公园进行常年鸟调工作。”鸟友汪周说。赤颈鸫与屋脊兽。摄影:宋健可以比较肯定的是,现在的鸟儿,确实更容易亲近了。小区里,小孩们嬉闹,它们也在玩耍;马路上,你在匆匆赶路,它们在悠闲散步。人离得近了,鸟也不着急飞走。“人不打鸟,鸟不怕人。”野鸟会鸟友、工程师张鹏这样总结。几十年前,那野蛮生长的年代,鸟飞过、人打鸟,常发生。而现在,人们保护自然、爱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越来越强,“打鸟”基本上已退出历史舞台。当鸟儿习惯了“人类很少会主动伤害我”,自然就不设防了。也正因此,我们会感觉到身边的鸟多了,且似乎不怕人了。但这不代表鸟类在城市里是安全无忧的。城市,依然危机四伏。在停车场上奔跑的白鹡鸰。摄影:麻杰夫对此,张鹏进一步和我们分享。从城市设计本身看,越来越高、越来越时髦的玻璃大厦,尤其是那种能够倒映周围环境、与之融为一体的建筑,是鸟类的“敌人”,鸟撞事件往往就发生于这样的建筑。不论是迁徙的候鸟,还是本地留鸟,都会遭遇鸟撞。还有就是城市绿化区域的维护工作,有时难免会进行药物喷洒,这就会给觅食的鸟类带来中毒危险。张鹏还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容易令鸟类知识零基础人士感到惊讶的信息——人类对鸟类的过度关心,也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非人类本意的伤害事件。比如北京很常见的戴胜,习惯在城市内繁衍下一代,小鸟出生后,因为本身弱小,加上还没完全学会飞行,有时候落在草地上、马路边,就趴着起不来,路过的人会误以为小鸟受伤了,而去把它捡起来,甚至带回家照顾。这样非但起不到帮助,反而会给小鸟造成真正的伤害。“过度的好心与热情,容易适得其反。”五棵松体育馆广场灯架上,小燕隼出窝后,燕隼夫妇俩在灯架上喂食。摄影:卷卷兔更严重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占用甚至恶意破坏,导致鸟类栖息地的丧失。城市商业、住宅、工业等用地的不断扩大不断,挤压迁徙鸟类的必经补给地,而鸟类本身又是固执的,代代相传的此地与彼岸,很难有外力可以改变,所以,只能选择在已经面目全非的地方降落;还有城市环境的污染,使得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在鸟类身体中,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健康甚至生存。“不能否认的是,城市终归是人类的城市,鸟类在城市里始终是弱者。”张鹏说。城市环境的污染使得更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在野鸟身体之中,很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健康甚至生存。摄影:张鹏来自北京、成立于1996年的自然之友野鸟会,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环保NGO“自然之友”下设的主题小组。在热心志愿者的运营和维护下,野鸟会组织公众参与观鸟活动,开展鸟类调查和科普宣传,促进保护鸟类多样性,推动大陆观鸟活动的兴盛。“最初,观鸟是好奇。慢慢地,入了迷。到现在,是一种习惯,一份责任。”野鸟会现任会长陆莉这样对我们说。清晨故宫午门前的鸽子。摄影:卷卷兔加入野鸟会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全职工程师、科学教师、金融工作者,还有十多岁的中学生和热爱自然教育的母亲。用鸟友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专业学者很少,业余“票友”一抓一大把。“真的会着迷,而且是很快地就会投入自己的热情。短短几年,观鸟就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鸟友麦克曹这样说。而正是这一群非专业的人,多年来一直在现场。他们关注、等候、观察、分享、探讨并学习,收获了近乎专业的知识与切实来自实践的信息。白眉鸫,天坛公园。摄影:宋健年仅14岁的中学生王一心,从五年级开始观鸟,鸟龄已快三年。他对鸟的兴趣,是因疫情居家学习期间,从观察记录一对斑鸠孵卵育雏开始的。后来他和爸爸偶然报名参加了野鸟会的通明湖观鸟活动,就此“入坑”。“第一次参加观鸟活动,我跟着领队老师,一路边走边看边听讲解。记得最先打动我的是通明湖边的一对大斑啄木鸟。被我发现时,它们正站在一棵直立的树干两侧,这让我马上想到了轴对称图形。望远镜里的它们,鲜艳的羽毛熠熠生辉,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这情景让我对观鸟怦然心动。后面爸爸陆续买了观鸟图鉴、长焦相机,和我一起加入观鸟队伍。我们一起对鸟逐渐增加了解,慢慢深爱上了这项活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一心参加了野鸟会的领队培训,成为了一名预备领队。他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更多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爱鸟、爱自然。群飞的铁爪鹀。摄影:宋健柴子文也表示,当人们因为观鸟而相聚,谁是研究者谁是爱好者不再重要。“区别还是有的。研究者可能会看到鸟之外更多的扩展,会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很多资深观鸟人也是如此)。比如,当夏天在河边看到蓝翡翠,我会继续观察它是否在这里繁殖,思考它为什么在洞中营巢,它的窝卵数是多少,是不是雌雄双亲抚育,等等。”柴子文说。研究者更加了解科学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相对而言会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但在实际观鸟中,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身份差别正在逐渐淡化,双方具有几乎相同的目的——发现那只鸟。群飞的鸟。摄影:张鹏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自然之友2021年报,给同样行动不息的你

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主办的“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案例”,也是我国司法领域唯一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展览中国展区的案例;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候鸟的迁徙驿站,不是想换就能换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和勺嘴鹬在一起”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减少,我国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关注鸻鹬鸟类的机构(注:指本文的原创方:勺嘴鹬在中国),我们的调查员亲眼见证了一些沿海滩涂湿地被破坏与开发,鸻鹬鸟类钟爱的栖息地大面积丧失。现如今,即使有了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围垦禁令,沿海滩涂湿地的破坏依旧在某些地方悲情上演。▲鸻鹬鸟类在沿海滩涂觅食。|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研修营成长史:五年七期,每一步都有意义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文/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自然之友诉斜沟煤矿违法排污案,历时7个月仍未被正式立案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文/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半蹼鹬:我和我的湿地家园01|去有空调、伴侣、饭的遥远北方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开栏语今年,我们邀请你来走近、认识一位鸟类朋友:“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半蹼鹬……”也许很多朋友知道,为保护半蹼鹬等众多珍稀水鸟赖以生存的连云港临洪河口滨海湿地,2022年5月24日,自然之友向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提起了环境公益诉讼。但你真的了解半蹼鹬吗?它到底长啥样?吃什么?住在哪?小伙伴都有谁?以及,为什么湿地对它们如此重要?为什么是连云港临洪河口的滩涂?这里发生了什么,让半蹼鹬可能遭遇空前的生存危机?……这许许多多问号,就由系列漫画《半蹼鹬:我和我的湿地家园》来为大家陆续揭晓答案。漫画由自然之友、勺嘴鹬在中国与自然之友成都小组联合出品,从策划、统筹到故事、绘画均由热爱半蹼鹬、关注湿地的志愿者协力完成,加上一线保护工作者的专业把关,希望半蹼鹬带着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飞进大家心里,与公众真正实现“零距离”;也愿大家像在意自己的家一样在意半蹼鹬的湿地家园,关注保护行动,为我们的鸟类朋友守护这个“家”。喜欢这部漫画的话,请不要吝啬你的一键三连!还有,欢迎催更!第一期小知识:半蹼鹬是我国的二级重点保护水鸟,全球种群数量约为23000只。每年冬季,半蹼鹬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地越冬。等到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它们便会遵循体内的生物时钟一路向北,前往蒙古、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的草原湖泊地带求偶、婚配,并繁衍后代。它们在夏季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后便向南迁徙,重新折回南方的越冬地。
2022年6月5日
其他

守护鄱阳湖!自然之友就《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交书面意见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2022年5月9日,江西省水利厅公布了《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下简称《环评》),征求意见截止2022年5月20日,自然之友在该征求意见截止期限内提交了我们的书面意见。《环评》可扫描文末下方二维码获取一、为什么我们关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因为鄱阳湖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鄱阳湖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江豚数量约占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一半。鄱阳湖是国际迁徙性珍稀候鸟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鹤、东方白鹤等大量鸟类,是2块国际重要湿地所在地。鄱阳湖水利工程涉及到的自然保护区高达21个,还涉及湿地公园8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个。二、《环评》中对于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影响评估存在缺陷与不足▶
2022年5月25日
其他

新书首发!《土里不土气》:两位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故事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里山并没有只留给我们一份唾手可得的快意,而是让我们有机会用双手去创造和打磨,将短暂的愉悦化作持久的幸福。从豆瓣评分9.0的日本电影《小森林》,到主打“自给自足有机农”的长寿韩综《三时三餐》;从已经播出第六季的本土综艺《向往的生活》,到火遍全世界社交平台的李子柒……豆瓣高分电影《小森林·夏秋篇》剧照在“内卷”“躺平”声此起彼伏、深受疫情影响的当下,硕果累累的树枝、绿油油的田地、袅袅炊烟和忙碌的身影,令身在城市中的我们心驰神往,却又因种种不便望而却步。在北京郊区,一对八〇后知识农夫,正进行着持续了七年的里山生活实验:离城70公里,坐拥30亩地,自耕自食、垦田砌石、引水生火、安抚鸡羊,关心蘑菇,为万物的奏鸣沉迷,与奇妙野性交谈……他们给可望而不可及的年轻人们“打了个样!”进入盖娅·沃思花园的小路🙋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中止审理!连云港滨海湿地公益诉讼收到法院裁定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4月27日,自然之友收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中止审理连云港滨海湿地公益诉讼案的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案件中止审理的原因是:“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因受新冠疫情防控管制的影响,本案无法开庭”。这是自然之友第二次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过程中,收到法院中止审理的裁定,也是2020年年初至今,首次因为疫情原因而被中止审理的案件。连云港滨海湿地公益诉讼案自2021年5月24日立案以来,一直未开庭审理。而与此同时,“蓝色海湾”项目一直在持续开发建设。为避免“蓝色海湾”项目的建设行为不断蚕食和破坏万千珍稀水鸟赖以生存的连云港滨海湿地,进而造成严重不可逆的生态影响,自然之友依据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于今年1月6日紧急提交《禁止令申请书》,请求法院责令“蓝色海湾”项目建设单位立即停止全部建设行为,具体建设行为包括:建设环抱堤、铺设沙滩、吹沙作业、硬化填埋自然滩涂、种植不适宜湿地生态系统的树木等。▲工程近岸处已开始铺设约1米高的沙滩,自然滩涂已经被填埋。2021年12月18日拍摄▲十余辆载满石块的卡车在环抱堤上行驶作业,这些石块将用于堆高环抱堤。画面中央密密麻麻的白点和黑点是在环抱堤内觅食的鸟群。工程结束后,环抱堤内将存蓄4米高的深水,目前残存的鸟类觅食地将不复存在。2021年12月19日拍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申请人提起生态环境侵权诉讼时或者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作出禁止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受申请后五日内裁定是否准予。情况紧急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受申请后四十八小时内作出”。然而,自然之友在收到法院中止审理的裁定书之前,并未收到法院是否准许禁止令申请的裁定。连云港滨海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自然之友将继续推动保护行动,并等待法院依法组织召开有关禁止令申请的听证及开庭审理本案,保护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环境公共利益。连云港临洪河口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迁徙水鸟的重要觅食地和高潮停歇地。2014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致拼多多公开信》初见成效!向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Say No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编者按:3月15日,针对拼多多平台上许多商家在售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多家环保机构联名发布《致拼多多公开信》,提醒拼多多严守国家法规、严控此类不合规产品。当天拼多多即给予回复:“平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商家管理端严禁上架、售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对于个别商家逃避平台监管、违规上架的情况,平台会定期排查处置;相关文章提及的违规商品,平台已在紧急排查下架。”随即迅速下架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之后几天,环保机构又发现部分商家以其它关键词售卖同类违规产品,反馈给拼多多后,也成功下架。今后公众如果再发现此类产品,也请告知我们。我们将继续关注并监督平台,杜绝此类违规塑料产品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和消费者健康风险。致拼多多公开信:严守国家法规严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2022年3月22日
其他

年度回顾|2021,每一步都有你;2022,期待更精彩足迹

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主办的“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案例”,也是我国司法领域唯一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展览中国展区的案例;
2022年1月31日
其他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 城市再野化要怎么做,才能让自然离你我更近?

在最初的10到15年先后出现了荆棘灌木丛。随风吹来的普通白蜡树和野枫树在这里生根,灌木丛的存在也保护了这些树木的幼苗,让它们得以生长。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绿孔雀案入选2021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

1月5日,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出的2021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案件发布。本次评选的包括刑事、民事在内的十个案件均为人民法院报2021年所报道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社会广泛关注、审判结果具有重大意义或者对公序良俗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的案件。评选出的十大案件包括:阻挠住宅加装电梯施工案,超市拿鸡蛋被拦猝死案,“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全国首例个人破产重整案,人脸识别纠纷第一案,全国首例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集体诉讼案,全国首例高空抛物罪案,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仇子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以及“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应人民法院报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肖建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灿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龙卫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徐阳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祁建建为上述2021年度十大案件作了精彩点评。(人民法院报记者
2022年1月19日
其他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 多年后,孩子们会不会以为桃花是冬天开的?

为恢复科尔沁草原奋斗的这21年里,我看到了突破血缘的传承▶
2022年1月16日
其他

连云港滨海湿地破坏公益诉讼案,自然之友向法院申请禁止令

去年年底,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一部司法解释的出台,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新手段——生态环境禁止令。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民事诉讼法》中的行为保全制度为依据,回应环境司法实践中对行为保全措施的特殊需求,对生态环境禁止令的申请主体、适用范围、审查标准等问题予以规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生态环境具有一旦受到损害,难以恢复到原有状态,甚至完全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的特点。因此,及时有效防止或者减少生态环境损害影响非常重要。《规定》明确:第一条
2022年1月12日
其他

DIY一棵0浪费的环保圣诞树,你也可以! |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2、欣赏落叶:草木枯荣、叶落知秋是生命轮回的自然物候现象。热爱春夏的繁荣也欣赏秋冬的寂静。
2021年12月24日
其他

玲珑计划线下共修营回顾 | 每一个行动都有意义!关注气候变化的ta们终于见面啦~

面对气候变化这样一个紧迫而又宏大的议题时,我们需要更清晰的行动目标,需要更明确的行动策略,也需要更多的同路人。我们相信每一个玲珑伙伴都会用行动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改变!玲珑计划伙伴专栏(持续更新中)▶
2021年12月23日
其他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 两口之家的一天会产生多少碳排放?

为恢复科尔沁草原奋斗的这21年里,我看到了突破血缘的传承▶
2021年12月19日
其他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 一键下单很爽?你知道一份外卖带来了多少碳排放吗?

为恢复科尔沁草原奋斗的这21年里,我看到了突破血缘的传承▶
2021年12月9日
其他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 你了解“遛地”吗?今年遛地可真不容易!

为恢复科尔沁草原奋斗的这21年里,我看到了突破血缘的传承▶
2021年12月9日
其他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 既要梦幻好玩又要绿色低碳,北京环球影城做到了吗?

为恢复科尔沁草原奋斗的这21年里,我看到了突破血缘的传承▶
2021年12月9日
其他

绿孔雀案入选最高院首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编者按: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制度自2011年11月创立至今已有十年,案例指导制度在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标准、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1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1批指导性案例,共7件,自然之友提起的绿孔雀及其栖息地保护公益诉讼名列其中。最高法介绍,2019年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审结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件66852件,涉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渔业及林业资源保护、动植物防疫检疫、植物新品种纠纷等,实现对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全方位司法保护。最高法要求,要坚持生态优先,充分运用预防性、恢复性司法措施,严格落实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本次发布的第31批指导性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首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其中有两件预防性公益诉讼案件,绿孔雀及其栖息地保护公益诉讼即为其一。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介绍:预防性诉讼体现了人民法院努力把生态环境损害消灭在源头或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指导案例173号为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诉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新平开发有限公司等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通过贯彻环境保护法预防为主原则,根据生态环境侵权案件特点,突破了“无损害即无救济”的传统侵权损害救济理念,依法保护了绿孔雀、陈氏苏铁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拍摄/庄小松指导案例173号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诉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新平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2021年12月7日
其他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 你了解“遛地”吗?今年遛地可真不容易!

为恢复科尔沁草原奋斗的这21年里,我看到了突破血缘的传承▶
2021年12月3日
其他

直播回顾 | 推动湿地科学保护,立法与制度建立怎么做?

2021年11月20日下午,自然之友携手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举行了一场针对湿地保护的线上直播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5位有丰富湿地保护知识和经验的嘉宾共同围绕《湿地保护法》参与线上讨论,他们分别是:陈
2021年11月28日
其他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 | 既要梦幻好玩又要绿色低碳,北京环球影城做到了吗?

为恢复科尔沁草原奋斗的这21年里,我看到了突破血缘的传承▶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COP15期间,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研修营都聊了点啥?

编者按:《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于10月11-15日在昆明召开。在此背景下,自然之友在2019年举办的“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研修营”基础上,时隔两年,再次于2021年10月21日、22日在云南昆明举办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研修营。
2021年11月1日
其他

32/170:首批入选玲珑计划的他们,超有料!(下)

写在前面2021年,自然之友正式启动玲珑计划——旨在支持并赋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者和领导者、协助其更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领域真问题的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及考核筛选,“玲珑计划”顺利启动,最终有32位优秀的行动者在全部170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玲珑计划”的一期伙伴。他们是谁?✔
2021年10月27日
其他

32/170:首批入选玲珑计划的他们,超有料!(上)

写在前面2021年,自然之友正式启动玲珑计划——旨在支持并赋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者和领导者、协助其更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领域真问题的公民气候行动计划。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及考核筛选,“玲珑计划”顺利启动,最终有32位优秀的行动者在全部170位报名者脱颖而出,成为了“玲珑计划”的一期伙伴。他们是谁?✔
2021年10月25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特别篇:在COP15现场,自然之友有怎样的一线观察?

写在前面:《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于10月11-15日在我国昆明召开。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自然之友在这段时间开设特别栏目“青年在行动”,讲述青年榜样用行动守护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故事。相关阅读:《青年在行动
2021年10月24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合集推荐:10人份COP15生多保护故事,你pick谁?

写在前面:《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于10月11-15日在我国昆明召开。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自然之友在这段时间开设特别栏目“青年在行动”,通过采访10位个人及6个团体,讲述这些年轻人用行动守护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故事。截至本周,全部10位个人行动者的故事已完成更新,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他们公益环保行动故事。点击下方标题或图片倾听他们的故事▼01银临:为绿孔雀写一首国风歌曲,拨动万千粉丝心弦02刘通:用折纸和世界对话,播撒环保公益的种子03韩李李:用画笔守护绿孔雀,用行动守护大自然04刘雨辰:观鸟,从兴趣到乐趣,因热爱而坚持05王丹昊:做“万有青年”,在环保行动中愉快“浪费”生命06单成:守望荒野,绿动未来——少年心中不灭的“野保”梦07黄硕:是盖娅自然学校“佛系小编”,更是全情投入的自然教育工作者08张茹雪:守护长江“微笑精灵”,是条不好走却值得的路09李仪霖:拯救红树林,看崭新一代展现坚持的力量10周汝尧:踏遍34省探访生物多样性,让环境因行动而美丽以上哪个故事最打动你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分享下周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倾听来自6个团队的公益环保故事敬请期待!—END—
2021年10月23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李仪霖:拯救红树林,看崭新一代展现坚持的力量

青年人物档案李仪霖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红树林项目组组长#Fresh环保协会
2021年10月20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张茹雪:守护长江“微笑精灵”,是条不好走却值得的路

青年人物档案张茹雪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读本科生,曾担任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南师大分会会长,目前是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会员。她参与守护长江江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已经3年有余,包括: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增殖放流(向长江中放生鱼苗,给江豚增添食物)、国际淡水豚日暨第二届全国长江江豚保护日等活动。张茹雪参与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张茹雪参与增殖放流及放生鱼苗#结缘江豚#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张茹雪就与长江江豚结下了奇妙的缘分。学校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的中心展区摆放着江豚标本,得知这种可爱的生灵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长江里,当时她就十分想一睹江豚的真容。江豚标本旁还有两只白鱀豚的标本,但很可惜由于长江环境日益恶化,白鱀豚已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它们的身影永远消失在长江中。后来在宣讲会上,她了解到长江江豚目前仅存1000余头,比大熊猫还稀少,而南京是唯一一座可以在市中心看到江豚的城市,她不希望长江江豚重蹈白鱀豚的覆辙,于是便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了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南师大分会,开启了她的江豚保护历程。江豚标本白鱀豚标本#多样性的保护行动#基于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在鲸豚类方向上的多年深入研究和专业优势,“守护长江‘微笑精灵’”项目于2015年12月应运而生,项目团队现有一百余人,协调开展保护活动。守护长江微笑精灵项目logo项目开展期间得到了来自南京江豚保护协会提供的多方面活动指导,自然之友青萤行动举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活动,也为项目在创新保护形式、提高宣传力度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项目团队成员以南师大为主阵地开展行动,逐渐向外辐射,由校园内部不断扩展到社区、公园、码头等公共场所,慢慢在实践中形成了轮渡宣讲、江边观测等长期保护行动,同时开创了江豚手工文创制作等特色新颖活动。张茹雪进行江豚知识科普宣讲让张茹雪和同学们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形式新颖、种类丰富的保护行动也愈加成熟逐渐并受到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也开始有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来。张茹雪带市民一起观测江豚疫情期间,许多线下保护活动都无法举办,项目保护活动的开展也受到很大限制,这促使张茹雪和团队改变了原有的宣传模式。他们一方面积极探索线上宣传新渠道,自制宣传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来扩大宣传范围;另一方面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家乡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调查,制作生物介绍卡片,撰写成多篇调查报告。此外,团队也开拓了新颖可爱的江豚串珠、黏土等手工文创,让江豚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江豚串珠、明信片江豚卡通形象#生物多样性保护,未来可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其实并不是“脱离实际”的,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张茹雪回忆,他们在参与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时,开船的师傅清楚地告诉他们哪一江段出现江豚的几率较大,天气晴朗的时候,江豚也喜欢浮出水面晒太阳,所以常常能在午后看到它们的身影。曾在江边渔场工作过的老人也说,以前很常看到长江江豚,人们把它称为“江猪”。
2021年10月19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黄硕:是盖娅自然学校“佛系小编”,更是全情投入的自然教育工作者

青年人物档案黄硕,自然名:小车前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工作人员、“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课程讲师、自然体验师、无痕山林(LNT)初阶讲师。毕业于厦门大学,从厦门大学绿野协会开始了自然教育活动实践,从此立志成为一位自然教育工作者。热爱自然的他,希望能够带更多的人,走进身边的自然,重新找到自己与自然之间的神奇联结。黄硕在青年XIN声现场2019年11月,“中国自然教育大会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单成:守望荒野,绿动未来——少年心中不灭的“野保”梦

青年人物档案单成,自然名:灰狼来自山西太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体育经济管理专业。第46期盖娅自然体验师,他倡导用自然教育的方式践行野生动物保护。一个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体育经济管理专业的他,是怎样走上自然教育和野生动物保护之路的呢?2019年在全国自然教育论坛——青年XIN声的舞台,单成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北体毕业生的野保梦。#梦开始的地方#这个故事还要从单成很小的时候讲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爱的玩具,单成的玩具全都是动物玩具。每天他都和这些玩具待在一起,床上、地上、沙发上、小区的花园里……都是单成设计的“动物乐园”。只要一有空,单成就会拿出他们,像电影《狮子王》里一样,设计出丰富的情节,这是单成的理想国,一个满是野生动物的世界。单成每天都在幻想,可以和野生动物朝夕相处,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在小区的花园里天天看蜘蛛结网,还会把墙角掉落的昆虫尸体放到蜘蛛网上,用小木棍轻轻的触碰蜘蛛的网,把蜘蛛从洞里“勾引”出来,给他献上美味一餐。单成经常在院子里玩到很晚,有一次不知不觉玩到了夜里十一点多,欣喜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单成看到了一只刺猬妈妈领着他的宝宝在草坪里觅食,目不转睛的看着它们走远,才顿时想到自己的妈妈好像找不到她的宝宝了。大自然不仅带给单成很多乐趣,也让他对野生动物的喜爱愈发热烈。有一次,单成接触到了真实的大型野生动物。那是2001年的夏天,单成在大连旅顺的狮虎园和一只幼年东北虎的合影了。单成还能清楚的记得当时抱小虎的感受。它好重啊,比爷爷家三岁的猫重好多好多,小虎的毛并不像小猫一样顺滑,油油的还有点扎手,长长的尾巴一直在用力的摆着,力气很大,第一次他感受到野生动物的力量,让7岁的单成都有点吃不消。这是他第一次零距离接触大型野生动物,也是最后一次。#寻梦和追梦#慢慢地,单成长大了,他了解了更多关于野生动物的知识。但是,随着他知道的讯息越多,对于野生动物现状了解得越多,令他心痛的事情就越多,白暨豚、华南虎、长臂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地消失在了自然界里,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没有它们的容身之处。怀着这样的心情,单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面对这样的状况是不是束手无策?来不及深思,高考来临,单成只能默默的合上了野生动物的书籍,把这个迷思埋在了心底。2013年单成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在大学期间他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尝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甚至在2015年休学创业,和同学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2018年单成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继续完成学业,并顺利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丰富的经历让单成有所成长。但是,在每一次努力尝试过后,深深的迷惘充斥内心,单成不禁思考:“我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什么?通过这样的事情我能够为更多人带来什么?”……每当单成迷茫的时候都会打开《动物世界》,走进山林,走进动物博物馆,去了解他曾经最熟悉的朋友们。单成突然意识到原来大自然和野生动物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从事有关大自然,有关野生动物的事才是他的归宿。于是,单成踏上了这条追梦之路。大学毕业后,单成再次翻开了野生动物的相关书籍,努力学习更多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包括生态学、动物学等,并且跨专业考了动物学的研究生。追寻梦想的路上总有小困难,他没有如愿考上,但幸运的是在这个时候单成见到了自己的偶像,这个人给了单成前进的动力。2019年6月,单成在北大见到了乔治夏勒博士,一位86岁高龄的野生动物卫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保护最后的大熊猫,守护青藏高原的精灵……他的故事单成早已烂熟于心,但面对面的感受夏勒博士对于野生动物的澎湃激情还是非常令人难忘。耄耋老人为野生动物保护能够穷尽一生,单成认为自己作为一个青年,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能做的事还有更多。#结识自然教育#在追梦的路上,单成接触到自然教育,认识了很多伙伴。向自然学习、在自然中成长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带大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最终爱上自然是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心之所向。每个伙伴都有着特别的故事,每个人爱上自然的过程都令人感动。单成不禁思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大树上的绿叶,但钢筋水泥的丛林模糊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忘了自己从何而来。快节奏的日常灰白了我们生活的色彩,我们对清新与自然产生了距离与陌生感。单成意识到,自然教育其实是传播野保思想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自然教育给了他前进的方向。单成希望让更多人,特别是孩子们放下电子设备,走出室内、走进自然,让自然之美荡涤心性,让自然奥秘带大家走向更大的舞台。在单成看来,保护的基础在于提高公众的了解程度,只有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让保护工作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才能把绿水青山留住。而教育与传播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正如珍妮古道尔博士所说:“唯有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帮助,唯有帮助才能被拯救”。#守望荒野,绿动未来#单成希望更多人像他一样,从热爱到为之付诸行动。于是,单成回到了家乡山西太原二次创业,成立了山西绿行山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希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自然教育活动影响更多人,让更多人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事业中。经过团队合力打造,目前线上已完成白鹭、翠鸟等常见鸟类的科普宣传,未来还将针对更多的中国本土野生动物进行科普,致力打造所有人都看得懂的科普。此外,他的团队还在线下开展了各类野生动物主题讲座、观影以及户外观鸟活动,带大家了解身边的动物朋友。单成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同行者加入他们,用他们的能量去守望荒野、绿动未来。在故事的最后,单车提到又想起了那年抱着小虎时的心情,25岁的他和7岁的他对野生动物的爱一样炙热,但是比起18年前的他,
2021年10月16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王丹昊:做“万有青年”,在环保行动中愉快“浪费”生命

青年人物档案王丹昊,自然名:王企鹅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园林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他是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培养出来的最年轻的自然体验师。王丹昊/王企鹅,他是植物的老朋友。作为万有青年,他的触角伸向了很多地方,不止于博物,还有更多......#从博物到环保#和大多数90后不同,王企鹅一直对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观察周边的植物。王企鹅从13岁开始种植植物,12年间,他养过500多种植物,从植物中找到治愈和乐趣。在王企鹅眼里,植物带给了他看待事物的另一种视角。走在城市里,走在田野乡间,哪里都有能让人关注的地方。地域的差异带来了植物的丰富性,植物的科学性和有趣性能有机的结合。单纯欣赏植物,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体验。王企鹅和博物学有着很深的缘分。他对博物学,喜欢得很纯粹——“每次认识新的物种,都像是结识了新的朋友。如果记住它们的名字,下次在别处再见到,就会像碰到一位熟识的老朋友。这种不断结识新的‘朋友’,不断发现新鲜事物的感觉我很上瘾”,他如是说。在北京五中上高中的王企鹅,高一就加入了学校的“自然之子”环保社。由于对植物的兴趣,他参与了环保社团中的陪绿部。而一部讲述梁从诫先生故事的纪录片,让他得知了自然之友。王企鹅在北京五中参加“色拉碗”生态小园建造在导师大雁的介绍下,王企鹅参与了自然之友零废弃家庭项目,他在南馆公园第一次参加了自然之友的活动。在一个低碳教室里,他跟莲蓬老师学到了很多关于废弃物处理、堆肥、酵素方面的知识;让他记忆犹新的还有直观有趣的教学方式:一个类似连连看的游戏。参加培训的每位学员拿半张纸片,去找拿着能跟自己的纸片匹配的另半张纸片的人,以此来模拟废弃物回归到自然界正确位置的过程。自此,王企鹅陆续参加了很多活动,无论是早期的垃圾分类培训、自然无痕游还是现在的自然体验师培训,他认为每次都能学到很多关于环保不同方面的东西。2015年暑假,高中刚毕业,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王企鹅,参加了盖娅自然体验师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他是最年轻的自然体验师。#王企鹅在园林#王企鹅是北京建筑大学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从小的个人爱好,高中时丰富的实践,促成他早早立志。高中时与盖娅设计泰山老师的接触,也埋下了研究园林设计的种子。王企鹅以自己的专业为傲,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博物学的浓厚兴趣,也是出于对于所学专业本身的认可度,园林专业带给他的“职业尊严感”是独一无二的。在北大营造社的启发下,王企鹅在建筑大学办了一个旨在改造校园空间的生态营造社。他们在校园里春播,播种混色牵牛和茑萝,来庆祝春天。王企鹅引用了北大景观系俞孔坚老师的话,园林是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一语中的,让人豁然开朗。园林有很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对旧工业厂房的利用,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也都属于园林的范围。王企鹅一方面接受着大学校园里专业的系统的学术训练,一方面在盖娅设计实习,实践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把这些方式引入到园林中。不同理念的熏陶,在他身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反思,设计能起到的作用是不是很有限?现代园林里充斥着外来的植物,对本土的植物有没有很好的应用?这样造成的维护的成本,对本土生态的影响等等。这些思考,让他找到了未来职业道路的切入点——本土植物的选育。王企鹅与泰山老师#王企鹅与植物课#2016年,王企鹅作为自然之友会员,在盖娅自然学校参加“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课程团队,跟鸵鸟和很多其他伙伴一起研讨、带队开展这个课程。王企鹅在盖娅自然学校参加植物课研讨王企鹅是盖娅植物课的三朝元老。每年上课都能给他带来新的感受。物候不同,植物不同,人也不同。植物课每年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上课,但每年物候的变化,植物生长状况不同。对于引导员来说,每年面对的人群也不一样。王企鹅记得去年秋天,杭州自然教育论坛上一位日本老师的话,“不管掌握多少植物的知识,你必须掌握人的知识”。在王企鹅看来,他热爱的植物课和园林景观设计是一脉相通的。园林设计是用设计的弱连接的方式,把人和自然连接起来。植物课是直接的把人带入自然中。他们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在授课方式上,王企鹅喜欢带领大人组,进行更多的理性的知识的探讨。引导孩子组时,他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最核心的知识要传达,但不讲太多的知识,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植物课上,有些孩子听课的时候在刨土。随着授课经验的积累,王企鹅发现,在刨土的孩子也在听。#王企鹅与植物课#2016年,王企鹅入选了果壳网“万有青年”计划,要做的就是拍摄《城市物种日历》系列微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灵感来自去年果壳网《城市物种日历》项目,他从这些短片中学到很多,因此高中毕业后,便希望利用暑假时间把《城市物种日历》用短片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他希望为大众博物学做一些科普,同时也希望用这个纪录片记录自己学习博物学的过程,将拍摄短片作为推动、监督自己深入学习的动力。
2021年10月15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刘雨辰:观鸟,从兴趣到乐趣,因热爱而坚持

视频:新华全球连线——刘雨辰:观鸟,让更多人看到自然的美好青年人物档案刘雨辰自然之友野鸟会的小观察家刘雨辰用10年光景去坚持观鸟这个爱好。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少女的成长轨迹,也惊喜地在她身上看到了一名00后心中正在孕育的责任之光。#观鸟,从初识的小惊喜变成佛系热爱#从小,刘雨辰就对自然万物充满好奇,从不害怕接近各种昆虫和小动物。用雨辰爸爸话说:“像个男孩子”。因为好奇和兴趣,雨辰最喜欢的科目是科学课,一天,教课的刘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丰年虾的成长观察。为此,每天一放学,小雨辰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观察,记录。坚持了多天的观察成果最终被雨辰写成了一份报告,因为仔细且用心,这份报告在后来的东城区科技比赛中还获了奖。到了四年级,在刘老师的介绍下,小雨辰在爸爸的陪同下参与了自然之友野鸟会在圆明园的观鸟活动。在森林或城市公园中,聆听鸟叫,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活动。回忆父女俩的第一次观鸟,雨辰爸爸笑谈:“那时候我们都没设备,还是借的带队老师汪周的望远镜呢。”自那以后,雨辰爱上了这个活动。之后就和汪周老师一起学知识,认鸟种。同学们一个个相继退出了队伍,到最后只有雨辰坚持了下来。
2021年10月14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韩李李:用画笔守护绿孔雀,用行动守护大自然

青年人物档案韩李李自然之友志愿者,“阿拉兔”卡通形象的设计者,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数码系教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在生活中,她有很多不同的身份,大学美术老师、雕塑家、插画师……此外,她还有一个独特的标签——绿孔雀守护者,她用画笔凝聚对绿孔雀的爱,一笔一笔描绘出美丽的绿孔雀,让这美丽的生灵可以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用美术创作守护自然#韩李李,一名大学老师,喜欢为自然画画、用回收垃圾做雕塑。十多年前,因为身体突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她开始意识到:我们有什么不舒服,可以说出来,可以找医生,可以想办法,可是在自然环境中的动物们呢,那些美好的自然生态呢?如果只是自然规律的循环,大自然自有解决办法。但是如果是我们对它们造成的伤害呢?它们可以找谁说呢
2021年10月13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刘通:用折纸和世界对话,播撒环保公益的种子

青年人物档案刘通著名现代折纸艺术家,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2016十大中华文化人物、2017大国匠心行业人物、2018微博大V公益倡导者、2018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使、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全球首位推广者,是他被肯定的一个个头衔。一张正方形纸,不剪不裁,你可以折出什么?在80后刘通手里,小到花鸟盆景,大到走兽鼎器,似乎世间万物都能被他用片片柔纸“折服”。他陆续获得四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无数环保公益主题的证书、头衔。#一个人一双手的热情#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刘通也是从小喜欢折纸。简单的纸飞机、千纸鹤、小船,“仅此而已”。2006年德国留学期间,他在公交车偶遇当地人折纸玫瑰,并送给同车的陌生人。被折纸技艺和以花传情的行为吸引,从此入了折纸的“坑”。“折纸和钢琴、绘画这些艺术形式还不一样,感性创作之外需要严谨而繁复的数理推演。”刘通说,能把折纸玩儿到现在,和他理科生的背景有很大关系。“我第一专业企业管理、第二专业机械制造,折纸会需要用到立体几何、微积分”。毕业后,刘通一边做大学讲师,一边用业余时间创作小型折纸作品,偶尔给当时的恋爱送上理科生的浪漫。“有天和女朋友(现在的老婆)约会吃饭,她去洗手间的功夫,我看到桌上的正方形餐巾纸,不自觉就拿起来折,很快一个小天使造型出来了,她回来看到了,又惊喜又开心”。刘通倒不觉得这是在“撩妹”,而是习惯成自然、沁进骨子里的事。“我相信一句话,工作8小时之外你做的事,决定了你一生的高度。”不知道跟谁学,国内也找不到合适的资料,刘通去国外网站自学,“我也是从虚线和标记开始的”,和每个人手工课上的学习过程一样。除了折纸技巧,他对纸张也严格筛选,确认是环保材质。“都是由FSC国际森林委员会认证的环保再生纸张,生产纸张原材料的源头都是可以追溯并且受控的。”#用艺术守护绿孔雀#2019年6月21日,北京郎园,由自然之友、银杏基金会联合现代折纸艺术家刘通发起“为最后500只绿孔雀折500只绿孔雀”的公众倡导活动,刘通为我国濒危动物绿孔雀创作的折纸作品首次发布,主题为“用艺术守护绿孔雀”。刘通为活动创意折制的巨型绿孔雀作品,由一张5米×5米的正方形纸折叠而成,从设计到制成耗时整整2个月。刘通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数理推算,包括纸张折叠后的厚度变化、承重位置定点。而每一次对角线压折打开,需要走30步、做4个蹲起,到最终完成需要重复这样的动作上百次。如此一丝不苟,是因为他听说了绿孔雀在我国岌岌可危的生存现状。“现存不足500只,这可比大熊猫数量还少。它是凤凰的灵感源泉,中国唯一本土孔雀物种。一个自带灵气和王者风范的动物,实在不希望以后只存在于记忆或画册里。”现代折纸艺术家刘通与他创作的大型绿孔雀折纸作品这对巨型折纸绿孔雀长3米、高逾2米,就摆放在发布会入口处,赚足了眼球。孔雀脖子修长,造型优雅挺拔,绿色的纸质羽翼在侧光下反射华丽而有层次的光泽,似乎时刻待飞。到场的观众们争相合影,过路人也会好奇地走近打探一番。刘通看着绿孔雀作品被围观,听着绿孔雀的故事被讨论,每有小朋友来回打量、提问,刘通自己会走上前讲解。现场,刘通分享了他创作这一作品的感受,他表示希望大家在看到绿孔雀作品的同时,能够了解到绿孔雀的故事,提高动物保护意识,让绿孔雀这个可爱的物种,永远地留在我们的世界上。接过自然之友和银杏基金会颁授的“绿孔雀守护大使”奖杯,刘通感叹担任守护者责任重大。他的作品展出会让更多人认识“绿孔雀”,“从知道到有意识地告诉身边人,普及面广了,关注度会相对提升”。同时,刘通还创作了人人皆可完成的微型普及版绿孔雀,让无论有无艺术基础、折纸基础的普通人根据专业折痕图的指引都可以顺利完成。现场的大屏幕上显现出一只折纸绿孔雀,一段简短的视频演示了这只精美的小孔雀是如何折成的。在刘通的指导下,全场观众开始学习折绿孔雀,每一只折纸绿孔雀中都蕴含着折纸人对绿孔雀最诚挚关心与祝福。刘通老师现场教学如何折出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折绿孔雀此次线下发布会得到逾十家主流媒体关注与传播,在风直播平台直播的发布会实况获得40.6万人次参与。当晚9:00,自然之友、银杏基金会与刘通携手在微博发起#为最后500只绿孔雀折500只绿孔雀#接力活动,刘通专门为这场接力活动录制了绿孔雀折纸教学视频,希望号召更多的你用双手折出对绿孔雀的祝愿。守护活动也从线下延续到了线上。微博话题“为最后500只绿孔雀折500只绿孔雀”获得知名演员张晓龙、文化出版界名人洪晃、知名投资人张颖、著名摄影师陈漫、著名设计师刘治治、广煜、著名教育博主张雪峰等名人;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国家动物博物馆策划总监张劲硕、“开水族馆的生物男”、“守护荒野”、“猫盟”等知名科普、动保人士及机构支持,他们均以亲手折纸或发动粉丝的方式参与其中。万余名网友通过折叠绿孔雀、参与话题讨论自发成为活动的“核心志愿者”。话题在十天内获得超过700万阅读量,累计讨论逾1.3万,最终影响力覆盖约5500万公众。2019年12月8日晚,由凤凰网主办的“行动者联盟2019公益盛典”评选揭晓获奖名单。自然之友“用艺术守护最后500只绿孔雀”脱颖而出,获评“行动者联盟2019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和动物的濒危抗争#和绿孔雀作品创作情况类似的,还有刘通的第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作品——白犀牛。这是他迄今印象最深、创作最难的作品。刘通的白犀牛折制过程2017年,听说了有关北部白犀牛世界仅存一只的故事,刘通决定折一只等比例作品,并以“世界最大折纸作品”的名义,冲击吉尼斯,激起犀牛保护千层浪。同年4月,河南郑州万象城中庭,数十人的围观与见证下,现场挑战3小时,刘通成功了。刘通挑战吉尼斯纪录现场照他用“实打实的体力活”总结这一场创纪录的荣誉。符合要求的白纸从澳洲海运过来,长宽各14米,重约100公斤,前期测算和试折3个月。平日里对折一张纸不用2秒,换到白犀牛的创作里,就需要设计10至20分钟,再确认角、边是否有误差,由团队帮忙拉动折叠。“那天其实非常非常紧张,中间失误了一次,纸犀牛没立起来。”刘通现在聊起来,还有点激动,眼睛发亮。第二次尝试后,刘通完成折叠,将长7.833米、高4.064米的纸犀牛立在万象城。巨型折纸白犀牛的原型,是世界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苏丹——上世纪开始偷猎严重,致使这个原本庞大的种群走向灭绝。这只巨型折纸犀牛得到很多世界公益组织的关注和支持,并在世界巡展。2018年3月,苏丹离世。因为作品有美感有意义有名气,刘通不断从看展观众处得到积极反馈。一次一位清洁工大爷,独自等到人潮散尽,默默读完作品介绍,整理衣服,举起手机,自拍留影。“这是他对作品的尊重,对动物保护理念的认同。”折纸白犀牛之后,刘通陆续创作海洋动物保护主题作品。很多人看到他本人后会恍然大悟:“我看过你的作品,地铁、商场,都有展出。”雪豹、北极熊、企鹅,越来越多有关动物保护的故事激发刘通创作灵感。他把感动、震惊、愤怒等情绪带入创作,给作品冠以“世界最大”“全球唯一”,在各地巡展传播。2019年,他和爱人在非洲大象孤儿院认养了2只小象,认养期4年。刘通折纸作品《雪豹》刘通习惯用折纸和世界对话、表达自我。“它不只是有观赏性的手艺,也表达环保理念,传递文化交流情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他以和谐共生为文化沃土,将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门槛相对低的折纸艺术,作为种子播撒。刘通多次表达这样的理念:“从小培养孩子的公益意识。毕竟除了一线环保人士,我们后方也能扮演知识传播的角色。”—END—
2021年10月12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银临:为绿孔雀写一首国风歌曲,拨动万千粉丝心弦

青年人物档案银临中国内地知名国风音乐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她自2011年起从事音乐表演导演和创作,2019年银临受邀在“拾鱼”动物保护活动中担任公益守护大使,为公益主题曲《孔雀辞》谱曲并演唱,同年获得“硬地围炉夜·2018年度网易云音乐原创盛典”年度国风音乐人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动物保护成为十分值得关注的命题。2019年,在4月8日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来临之际,网易云音乐主办“拾鱼”动物保护公益活动,携手自然之友、野生救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家知名公益机构和杨宗纬、银临、杨和苏三位知名音乐人,通过发布原创歌曲唤起更多大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其中由银临谱曲并演唱的古风歌曲《孔雀辞》获得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并激起强烈反响。#创作《孔雀辞》的机缘#2019年初,银临接到了网易云音乐的邀请,在“拾鱼”动物保护活动中担任“绿孔雀守护使”——以保护绿孔雀为主题创作和演唱歌曲。银临认为这个项目很有意义,也很好奇自己会创作出什么样的歌曲,于是欣然应允。在搜集创作素材时,银临了解到以美丽著称的绿孔雀是中国起源的本土物种,但目前我国野生绿孔雀的数量只有不到500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且面临最后一片完整栖息地有可能被破坏的生存危机。#《孔雀辞》背后的创作故事#在创作过程中,银临与《孔雀辞》的词作者慕清明用了很长时间来讨论歌词的方向。她们考虑到绿孔雀的领地被侵占却又无法发声,无声是一种悲剧,所以作为词曲作者,她们希望通过作品把这个现象表现出来。她们首先确定了叙述主角应该是绿孔雀,然后想到带入女性视角,结合起来讨论一些社会感情和问题。为了让听众更有共鸣,银临谱曲时尝试过写流行情歌的方向,但写了好几条都不满意,最后决定往更具力量的原声态、悠扬又悲剧的民歌方向来创作,最终以《孔雀辞》呈现给大众。标题中的“辞”既有告别,又有书信的含义。在歌曲中,孔雀被比拟作女性,当被逼入退无可退的困境后,她(绿孔雀)向自己心爱的男子(人类)写出了这封告别信,让人倍感怅惘与哀婉。“我欲款款踱林岸,林岸萧疏花叶残;我欲盈盈浣春衫,春衫三月江水寒;我欲欣欣望河山,河山竟已立足难”。通过歌曲的演绎,歌词展现出绿孔雀在人类活动下的真实遭遇,其面临的艰难命运被一一展开,令人扼腕,唤起大众对绿孔雀的生存困境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和共鸣。#一曲激起千层浪#《孔雀辞》自2019年4月在网易云音乐上线后收到了数千条评论,在哔哩哔哩网站有超过50万的播放量,唤起众多网友关注并纷纷为保护绿孔雀发声。“‘你步步相胁,我退无可退’,听到这句突然很难受,这首歌是号召大家来保护绿孔雀的,可是它们连栖息地都快没了”。“救救绿孔雀吧,是它们选择了我们啊,中国独有的啊,它们都快灭绝了!”“每次听这首歌我都忍不住流泪。听这首歌,想到包括绿孔雀在内的其他很多动物还在忍受我们人类的屠杀就很心痛。人与动物不是主宰者和被主宰者的关系,而是朋友与邻居的关系啊”。“这么多年了,关于保护动物和经济发展的冲突,动物就没有赢过,听歌同时也真心的希望水电站可以被宣布永久停工而不是暂时停工,让绿孔雀真真切切切的赢一回,好吗?”这首歌曲让更多人认识绿孔雀,关注绿孔雀保护,而这也符合“拾鱼”动物保护活动的倡议:“关注,就是帮助”,多一份关注则多一份改善,其物种延续就多了一份可能。#环保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银临为自己通过创作歌曲尽了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很自豪,她表示今后会力所能及地去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贡献力量和支持,并呼吁大众共同参与,毕竟环境保护是一件需要全民来做的事情,要做到让更多人来关注、来行动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如果以后还有跨界合作的机会,银临很愿意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END—
2021年10月11日
其他

青年在行动 | 周汝尧:踏遍34省探访生物多样性,让环境因行动而美丽

2007年,周汝尧的环保志愿项目“多类型本土植物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创新实践案例;2013年,该项目再次获得世界著名环保奖项“福特汽车环保奖”;2014年,他的“中国生物多样性探访行动”项目也获得了福特汽车环保奖。除此之外,他所获得的各级环保奖项数不胜数。身为一名教师的周汝尧,也开展了许多环境教育的工作。他长期自发组织、负责并开展工作的志愿保护生物多样性项目:(1)多类型本土植物园;(2)保护野生动物行动;(3)中国生物多样性探访行动;(4)外国生物多样性探访行动。周汝尧是一个“环保专家”,奋斗在民间环保志愿行动的第一线,他致力于环保事业,以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过去多年来,他耳闻目睹了本土植物不断减少、野生动物不断减少、许多人对中国和外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了解和行动等多种环境问题。为保护本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外国的生物多样性,他选择了目前的行动议题。25年来,他已自费一百多万元用于志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项目。在志愿环保行动的过程中,他受过伤,也曾被不理解环境保护的人谩骂、殴打,甚至被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人恶意中伤及阻挠过,但是,他依旧坚定地走在志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路上,从未停止行动。2019年8月27日,在江苏省灌南县,调查非法电鱼案件
2021年10月6日
其他

应对气候变化,公众参与大有可为|自然之友应对气候变化研修营回顾

写在前面9月26-28日,自然之友2021年应对气候变化研修营成功举办。和去年的环境政策倡导研修营一样,出于防控疫情的考虑,这一次我们也是相聚在云端。DAY
2021年10月3日
其他

为恢复科尔沁草原奋斗的这21年里,我看到了突破血缘的传承

本文近5000字,全文阅读完毕预计15分钟左右在自然之友筹备玲珑计划(详情点击这里)期间,我们与部分已经在气候变化领域有所行动的伙伴进行了交流,在过程中,他们也分享了自己的行动故事。我们希望通过分享TA们的故事,在给玲珑计划潜在参与者带来启发的同时,让公众看到气候变化行动可以这样开展。回看第一位行动者的故事请点击▶这里回看第二位行动者的故事请点击▶这里编者按:其实在十八大召开之前,万晓白和团队也不是很清晰自己到底是在往哪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来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早已经在路上行走多年。而在这21年时间里,很多人会认为万晓白所在的协会进行的治沙工作就是在种树,其实不然,在和万晓白交谈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她和团队不仅是种树治沙的代言人,更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代言人。Q李本本采写A万晓白(吉林省)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秘书长,2005年起致力于科尔沁草原的沙化土地生态修复工作,秉承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恢复草原原生植物,协助沙区居民找回美丽家园,同时开展生态种植工作,为当地和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安全可靠的传统谷物主食。2018年荣获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目前担任全国青联常委,吉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万晓白所在的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是吉林省第一家民间环保公益组织。自2000年起在科尔沁沙地边缘地带从事沙化草原的生态修复工作。21年来,协会环保工作区域在吉林、内蒙两省区境内达6000平方公里,注册志愿者1100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147200小时;帮助当地恢复原生物种118种。2019年,协会荣获生态环境部“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2020年,荣获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协会工作人员0写在开始——“接过父辈手中的心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本在宁波做教师的万晓白,并没有特殊原因而回到父辈身边接过“治沙”的工作,她很自然地说,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到了那个时候。2000年6月,万晓白的父亲万平,在自己年轻时插队下乡的地方吉林省通榆县承包了100公顷沙地,成立了“科尔沁沙地万平治理区”(2005年更名为“科尔沁沙地万平生态示范区”)。为了他的心愿:“我要在这里治沙,为了梦中的科尔沁草原,为了让乡亲们重新过上水草丰美的日子!”启程了,而这一走,就是至今的21年。2006年,万晓白从都市归来,和父亲并肩作战,开始生态修复的工作。为了获得更多的志愿者和资金支持,父女俩注册成立了吉林省第一家民间环保公益组织——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原本从事教师职业的万晓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在进行生态修复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开展了面对社会各类人群的环境教育工作;而通榆县作为贫困地区,如何让当地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万晓白和团队也开始了可持续农业的探索,希望能够带动在地经济的发展。(左一万平先生/二右一万晓白)同堂三代治沙者1生态修复——“我们不仅仅是在种树,为了生态修复,我们走过了好几个探索阶段。”——第一阶段:2000-2010年的前十年,我们通过种树在做最基础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工作。2000年6月16日,治沙行动正式落地万晓白说,对于我们的环境而言,荒漠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以前的科尔沁草原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资源,但也正如此,人们过度地使用,造成了它的荒漠化。20年前的科尔沁草原是荒漠一片,一行人在勘查地状由于当时万平先生承包的100公顷沙地是林地,想要治沙,第一步种树是必要的任务。在种了三万棵杨树之后,由于当地当时年降水量还不足三百毫升,为了满足杨树存活所需的基础年降水量(六百毫升以上),他们从2001年到2008年,用了7年时间进行人工浇灌工作。用万晓白的话说:我们就是在不停地浇水。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也促使团队开始反思。铺建杨树防护林万晓白回忆道:在生态修复的第一阶段,我们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这件事情是不对的,或者是欠妥的,但好在我们的试错成本是可以承受的,而且还得到了意外之喜:在种树的这几年里,沙地终究是在修复过程中,而与之成长的,还有失而复得的原生物种。(万平先生)生态修复的第十年,植被绿了2020年时任吉林省委书记考察现场由于团队使用生态修复的手段之一是“圈地”,这也使得他们得到了不少外界的质疑:如果圈起来,是不是反而限制了自然生态的恢复?万晓白坦白地说:这也是我们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用工程围栏圈起来的话,放牧的羊牛就会把刚刚复苏的草吃光。我们没有更多的人力天天护在那里阻止牛羊吃草,所以,只能用工程围栏把它圈起来。而圈起来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朝一日打开工程围栏,把它拆掉。不得已的工程围栏对团队来说,2000-2010年的前十年里,虽然跌跌撞撞,但也算是有喜悦的结局:第一块生态修复区相对稳定了;也探索出了可行性方案:以恢复原生物种为主,谨慎外来物种为辅的模式。而这些喜悦也终将迎来复制的必然性。修复后沙地长出的植被2可持续农业探索——第二阶段:模式的复制推行与社区可持续农业的融入,使当地居民成为了生态修复的自治者。2010年到2020年,团队迎来第二个十年的推进。万晓白称之为:我们在做环境的最终改善。十年前的沙地修复工作,平行的还有社区营造工作,这也为之后的“沙地修复”复制之路带来了群众基础。目前推进的第二块、第三块生态修复区都是当地人自己的土地,也由居民自己维护。由于当地不少居民原本是靠开垦草地种植和粗放型放牧获得收入的,但这样做不仅资源利用率低,而且会因过度使用造成生态破坏,收入也并不可观。如果想让更多的居民加入“退耕还草”的队伍,还需要解决他们的经济担忧。于是,万晓白团队开始尝试“可持续农业”探索:与当地农民合作,把恢复的较为稳定的草原交给沙区村民养殖草原鸡、放牛;组织村民各自拿出一块地,种植有机农作物;帮助居民打造特色住宿;提供销售环节……有机种植2013年,“科尔沁妈妈谷物作坊”网店上线,使得先加入的5户沙区居民年收入增加了3500元,同时还拯救了20公顷的滥垦草原。自此之后,更多居民加入了退耕还草的队伍。2019年,万晓白团队还成立了自己的企业——白城市律光生态保护有限公司,探索商业运作,希望更好的开发当地可持续的经济收入模式。不再仅限于农产品的销售,还有营地服务、游学活动等。目前共有七十户二百多人参与,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住宿的有五十户以上。3环境教育——“21年来,环境教育工作,自始贯穿始终,一路探索一路深入人心。”二十年前,万晓白的父亲万平先生就领着高校长期志愿者给当地的孩子们上环境教育课,那时听讲的孩子们也只有七八岁。欣慰的是,20年之后,他们已是壮年归来,不仅投身于本地的生态修复工作,还领着自家的孩子一起参与。为了更直接地让当地学生了解到身边的生态环境,万晓白团队不仅做了调查,还进行了校本教程的编撰,每周一次的环保课堂让孩子们系统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万晓白说,我们只讲身边事儿。不管是在课堂内以分享的形式,还是把他们带到现场进行沉浸式的教育。目前,团队已经编写校本环保教材2套,每学年40课时,服务中学生1000+人次。数据调研
2021年9月26日
其他

从可可西里到气候变化,什么是我们坚持行动的意义?

写在前面9月12日,自然之友正式发布了“玲珑计划”,截至今天,报名的情况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段时间里,我们先后和大家分享了两位行动者的故事,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报名截至9月28日,感兴趣的朋友请尽快行动)玲珑计划人物故事①
2021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