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一位"大漂族"眼中的大连
写在前面的话:
我并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连人,认识这座城市,是从一支球队开始,就像当年的八星万达一样,世纪初的北方明珠是如此耀眼夺目,让来自塞北山城且二十未满的我,来此一游,便心向之神往之。
有人说,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在的大连,也无非就像是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球队一样,深陷于保级区,苦苦挣扎,再不复昔日荣光。也有人说,大连是一座越来越让人失望的城市,看不到希望。
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爱之深、责之切?
不枉不纵不针对,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往日辉煌,而立之年始到大连的新移民,只想在这里,写写我眼中的大连,写写我心中未来的大连,写写那个我愿意为之奋斗的大连。
初夏的大连海滨风光
用个时髦的开头:5月的大连,青山萦翠,碧海流云。
当你觉得很累时,说明你正在上坡
虽然笔者一向认为GDP之类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评价一座城市的唯一标准,但毕竟数字是人类发明最有效、最直观的记录方式,总是绕不开、躲不掉的。
经历了2015到2016年那个GDP断崖式下降的年份,大连退出了新一线城市行列,整个东北三省也陷入了一片唱衰声中。市场意识不够,重化工调头艰难,让整个东北的经济不得不“滚石上山”,作为东北经济龙头的大连也要“爬坡过坎”,就像八星大连的降级,并没有毁灭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球队,同样有着坚韧劲头的大连人,也没有在沉默中沉沦,回到准8000亿,我们只用了一年半。
“2017年,大连GDP总量增长7.1%,实现11个季度连续上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和2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5%”
不是专业研究经济,也不想对这些数字做精确的解读,那是经济学家的专业范畴,只想说说这两年的直观感受。
我喜欢去高新区,因为那里每天都有新鲜面孔,虽然不是每张面孔都洋溢着青春的喜悦。记得曾经遇到过的一个90后创业小伙,从美国回来,带着技术,最开始在政府的创业工坊里,只有一间几平米的小格子间,每次见到他都是双眼通红头发蓬乱。同样忘不了的,是他路演后拿到A轮融资,根本来不及兴奋和庆祝,立马投入到新的项目里。是的,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的拼搏和努力,不光鲜不靓丽,但踏踏实实。
我喜欢去旅顺口,在三涧堡街道的樱桃园里,看挂满枝头的红彤彤黄艳艳的果子,跟果农大哥唠唠今年又多了不少鸟儿来吃果子,但他没拉鸟网,这两年大樱桃产量高了,价格上去了,不在乎让鸟儿们吃一些了。
我也喜欢去金普新区,看着一辆辆崭新的SUV下线,看着排列整整齐齐的汽车码头,生产汽车座椅的一家企业老总说,都不用走出前后三五条街,从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到销售,全都搞定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家附近的暖房子工程工地,我也时常过去转悠,冬天来了,屋里不用再穿棉袄盖大被了,老人们脸上的笑是不会骗人的,像深刻的皱纹,突然伸展开来的那种感觉,让人从心里舒坦到外。
旅顺口区大棚樱桃熟了
东风日产忙碌的SUV生产线
沙河口区刚刚完工的“暖房子”工程
我眼中的大连,在努力的转型,在努力的升级,我眼中的大连,从未放弃。
毫不客气的讲,如果说有人说“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了没有追求却自我感觉良好的前朝遗老遗少的养老院”,我想不仅仅是我,大连七百万为重新崛起不懈努力的市民,谁又能安之若素?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大连人,但如此诋毁这座城市,抹杀他们的努力奋斗,是不是不太公道?我只想对那个人说:来,咱还是动手吧,能动手就别吵吵!不是吗,这很大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来到大连六年,很多时候觉得这句话真的是这个城市最真实的写照。
是的,大连人的生活习惯、口音都和东北不一样,大家从来没觉得自己天然是东北人,但也从来没觉得自己就该是山东人,曾经的辉煌给了大连人天生的傲气,也给了这座城市天生的眼界和胸襟,对,我们不是东北人,不是山东人,大连应该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的。
大连人对于东北没归属感,确实是的,这是经济和城市建设在一个区域内长期领先累积下来的,大连人天生觉得自己应该走出东北,走到更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近海人对远航的天生向往。
没归属感,但真谈不上歧视,作为一个外来移民,我想应该更有发言权,具体不想解释,因为无论在哪都有特殊异类,就像歧视外来人的香港人,也并不是主流,只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已。
大连人的这份没归属,其实反而成就了他们的包容,在我看来,大连人对于外来人基本上是一视同仁的,不管是东北人,南方人还是西安人,只要你人品ok,肯努力上进,没人会看低你一眼,反而一起喝个小酒,撸个小串,瞬间就成了勾肩搭背的好兄弟。
大连人的这份没归属感,成就了他们东北人的豪迈、山东人的坚韧和赶海人特有的眼界和胸怀。
大连,夕阳西下的海面
来大连这些年,感触最深的是大连的很多政策,真的是国内领先的,在东北地区独一无二。就拿最近炒得很热的引进人才政策来说,有人说西安看上去有决一死战的雄心壮志,好吧,来西安工作吧,一次性给1000元补贴,创业的给5000元一次性补贴,创业贷款100万,博士生安家费5年15万,很优厚的政策有没有。
再看看大连。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了博士生安家补贴,2011年之后这个补贴标准提高到20万、30万和100万三个档次,2015年最高标准提高到300万元,新就业大学生每月也能拿到每月800元的住房补贴,也能选择住上装修一新的公租房,更不用说什么高层次人才子女自主择校、特诊医疗、免费体检这些,是的,大连从2015年开始,就走在了全国引进人才的最前列,只是没有那种所谓壮士断腕般的宣传热炒而已。
大连石门山大学生公寓
再说说人才流出,面对北上广深,国内哪个城市也没有底气说留住人才,毕竟眼界不一样,追求不一样,特别是在东北经济低迷期,会有更多的人才外流,这是现实。但在这样艰难的时期,大连仍是一座人口净流入城市,仍然有新鲜血液慢慢成长为城市的脊梁,只要给这座城市时间,让伤口愈合,让浴火重生,他的包容,他的坚韧和他碧海流云的天然优势,定能领航时代,重现那个客从八方来的“北方明珠”。
大连,仍然是“大”的,仍然是站在东北发展最前沿的。不说刚刚海试的航母,我们还有支撑着世界最先进高铁网络的机车,有大型远洋钻井平台,有世界一流的液流储能技术,有自贸试验区,有深水良港,有融入一带一路的海铁联运……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
我倒是想问一问,我们为什么要唱衰大连,我们凭什么唱衰大连,我们怎么能唱衰大连?
那个一味唱衰大连的,来,咱还是动手吧,能动手就别吵吵,不是吗,这很大连。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作为一个离开家乡漂泊在外15年的游子,每次离开家乡,看着送别的亲人,看着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渐行渐远,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乡愁。中国人天生是迷恋家乡的,就像有些人说的,能在家乡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没有人愿意选择离开,是的,我也是一样。
我的家乡是一座塞外小城,山清水秀,一条小河穿城而过。
当年人口不过百万,下辖八个国家级贫困县,几乎没有工业企业,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因为贫穷,当年的我选择了离开,我承认我没有那么高尚,可以为家乡建设放弃自己儿时的梦想,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但相信我,我的心从未离开。
我的同学们大抵一样,北上广深加上天津,散在全国各地,为了理想努力打拼,但每年过年,大家回家凑在一起,从来没有说过家乡不好,尽管她穷,她不能给我们梦想中的舞台,她让我们承受了太多的离愁别绪,但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的母亲,不能容忍别人对她有半丝的诋毁。
于家乡如此,于大连亦如此,尽管她们同样的不完美。
离开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有选择的权利,但离开之后把“麻木不仁”、“自欺欺人”、“半死不活”、“萎靡不振”这类词汇,套在自己母亲身上,套在为了恢复母亲昔日荣光正在奋斗的兄弟姐妹身上,这样的狭隘就并非一个爱字可以轻轻掩饰过去。
有人说了,只有爱之深,才会责之切,与己无关的,还没那个时间去诋毁。
好吧,如果这就是爱,那也只能说是畸形的爱,是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所谓的爱。
家乡不再那么富裕了,让您远走他乡了,不能给您一个家门口的体面工作了,是家乡错了,是家乡父老乡亲错了,是的,都是别人的错,于己无关,您只是个可怜的受害者,然后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大吼一声,“国将不国”啦!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心,若只是异乡游子满腹牢骚,也不能太过苛责,但若果真是以此来博眼球、蹭关注,满足一己之私欲,那么还是那句老话:来,咱还是动手吧,能动手就别吵吵,不是吗,这很大连。
星海湾海面上逆风飞翔的海鸥
写在最后:现在的大连,已经到了负重前行的最关键时期,重、化、军三工皆为国之重器,不可轻动,转型艰难,以一己之力拉动整个东北,同样像一个不可完成却又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你深深爱着这座城市,请给她力量,给她信心,给她希望,相信她会以十倍回报,相信她必将以最扎实的脚步,砥砺前行,再现辉煌。
我爱大连,从未离开!
信源:大连志愿者
编辑:“新闻大连”乔宁
美编:“新闻大连”孔德成
责编:“新闻大连”张溢中
大家此刻都在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