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多少钱,你才愿意生二胎?

火星作者 市界 2018-10-02

‹ 火星试验室 ›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8月14日,《新华日报》刊发了《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一文,文中提出设立“生育基金”: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待生育二胎后方可提取。


一纸“建议”引起众议。中国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确实不高。根据一份针对70后至90后的《二孩调查分析报告》,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有计划生二孩,而有计划还不等于实际上会生。我们采访了几位40岁以下没有“二孩”的年轻人,他们讲述了自己不愿意多生,甚至不愿意生育背后的焦虑:教育,医疗,户籍管制,个人生活自由,隔代养育冲突,在计划生育时期形成的“1V4”养老现状的压力,都形成了他们的育儿焦虑,捆绑着他们的生育意愿。这些焦虑事关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安排,政府财力支持、入托入幼便利、生育权益保障等等,唯独与生育基金没有关系。




文 ✎ 温丽虹 张文政

编辑 ✎ 李凡

图 ▢ 视觉中国


“户籍歧视”对生育不太友好




短期内如果真的施行二胎基金缴交,我也不会把生二胎提上日程。除非这件事搞得我们过不下去了,比方说要交工资的30%、40%,或者说连保险都不给交。


听说二胎基金的新闻时,我在出差的路上。它其实相当于让大家交一个生育基金,类似于交住房公积金一样。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感到奇怪——我们平时不是已经交了生育险了吗,在五险一金里有一个生育险。另外,他们说那笔钱可以拿来补贴给那些生孩子的人,我自己觉得对于人们自主生育的权利是有侵犯的。对于生育的风向突然急转直下,变化得也太快了点。


我父母赶上了计划生育,他们当时可能也没太多思考过生育对于个人和家庭、社会来说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可能觉得人生就是在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我觉得他们还是被很多生育观念影响着,比如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也掺杂了一部分为社会和国家尽义务的想法,所以他们就按照计划生育的套路走。


到了我这一代,因为我跟我太太都有视力障碍,要孩子前,我们家对生孩子与否做过一些思考。我们觉得如果有一个孩子、跟这样一个生命一起共同成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也不再是原来那种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想法了,是否生育更多是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考虑。



我倒是觉得,要是真能解决更多现实问题,比如房价问题和户籍歧视问题(更有可能鼓励生育)。实话实说,我们之所以拖着(不生二胎),就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很纠结。


我跟我太太作为生活在北京的非京籍人员,能感觉到户籍歧视挺严重的。


我们夫妻的户口都在老家,一个在湖北,一个在江西,五险一金在北京交。孩子上幼儿园,我之前打听过,要办各种证,办完之后去排队等入学。按照现行政策的说法,只要你在北京交了社保、租了房子,在你租住的地方,孩子想上哪个幼儿园,都可以跟其他孩子按同等权重排位。但事实上我问过,私底下是有一些限制的,本籍本有户的人叫一级一等,非籍但有户的人是一级二等,没有户口但有房的人是二级一等,人家排得挺清楚的,只是没有放在台面上。这是我问到的,政策里肯定没有这么说。


好不容易进去了,将来还不能在这里高考。所以等到孩子中学毕业,我就面临着孩子要回老家上高中的问题。其他问题也很多,各地教育水平不一样,各省自主命题,招生分数线还不一样……这不是成天坑孩子吗?坑孩子,也坑自己。整个宏观政策,没有令人感受到生育友好。


我们也可以把孩子送回原籍接受教育,可又面临着跟父母分离的问题。我们不太想让孩子经历这些事情,所以二胎到底要什么时候生,我们比较纠结。



我们现在无法想象这个生育基金会变成什么样子,要是它跟别的社会生活挂钩呢,比如说,不交的话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不许上学?这只是一个极端的假设,但现在已经有一些剥夺孩子教育权的政策,比如父母双方没有交社保医保,孩子就没办法在北京上学,这就是剥夺了受教育权。


我觉得生育这件事不应该由国家来干预。国家只能通过鼓励性政策去影响生育,而不是采取强制性、惩罚性的方式去做。这种方法,民众会非常明确地知道,国家的意愿是要千方百计让大家去生育,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作为一个个体,就会感受到政策的压迫。还是以经济的手段,就会激起一些反叛情绪。本来,作为流动人口在大城市里面生活就很费劲,房租、房价和物价本来很坑,这样一来,只会适得其反,让大家更不愿意生育。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负面影响。


一个认真负责的人,真的不会因为生育基金这种惩罚性的措施,就去选择生育。再者,这种方法没办法真正达到推动生育、推动国民素质的目标。因为不是人多就有用,还得考虑到人口素质,如果生下来的人没办法很好地成长,这些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正增长吗,我觉得要打个问号。


无论是罚钱还是奖钱,我都不要



生完第一个宝宝,我和先生就决定绝不要二胎。无论是罚钱还是奖钱,我都不要。我对钱没那么敏感,无论罚我多少或者奖我多少,都不能改变再生一个孩子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我生了个高需求宝宝。刚生下来在医院,大家就发现她一定要抱在怀里才肯睡觉,放下来秒醒,医生和护士都说,这肯定是个“高需求宝宝”。这个词,怀孕的时候我在育儿书看到过,一直觉得这是个伪命题,是由于父母太溺爱孩子造成的。可现实啪啪打了我的脸,照顾宝宝的近两年,我发现高需求宝宝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天然就是比较高,和父母是不是溺爱关系不大。


我的女儿,对大人的关注度要求非常高,非常敏感。我只要回家就得陪她玩,不可以打电话、看手机,更不能工作,任何时候只要我的关注点不在她身上,她就会嚎啕大哭,哭到全身颤抖、额头淌汗,特别委屈。孩子喝母乳到21个月的时候,为了给她强制断奶,我把她放到了我妈妈身边,和她分开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我妈就变成了我的替身。宝宝不让她吃饭、睡整觉,我妈瘦了10斤。



因为真的很“恐怖”,所以我绝不想生二胎。恐惧不是因为这个孩子,孩子当然会带来幸福感。但是你会担心,万一再生一个还是高需求宝宝,该怎么办?我现在基本上是没有自己生活的,如果再有一个高需求宝宝,那我的生活就完全废了。


所以,哪怕收入的一半要拿去交生育基金,我也不生了。我不会为了不交这个钱去生二胎。


我们养儿不是防老的,老了也没打算寄生在孩子身上。为此,我和先生现在也会努力让自己生活更有趣一点,不让孩子成为生活的全部,那样对她对我们都不好。所以,将来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兄弟姐妹分担给父母养老的压力,她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


失独这个事我不是不恐惧,但多生不是解决办法。有了一个孩子,你担心失去他,或者担心他有意外,你的恐惧值是100%。有两个孩子之后,你的恐惧不是变成了50%,而是变成200%——任何一个孩子出了意外你都不能接受,给你的打击都是100%的,因为你全心全意地爱每一个孩子。所以,如果想避免失独或者相关的心理创伤,最好的办法其实是不生。


我请过一个育儿嫂。她顶着独生子女的政策偷偷生了个老二,两个孩子差了一两岁。她的女儿已经嫁人生子,过得很好。但育儿嫂还在外面打工,年龄很大还要熬夜,很辛苦,因为她要给儿子攒钱买房子。她特别后悔,有一次跟我说,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她现在已经开始享清福了。她的经历触动了我,我发现现在已经不是多子多福的年代了,父母已经不指着子女养老,反而要不停地去关照子女的生活,给他们买房,操心他们的工作和婚姻,还要给他们带孩子。所以,现在当父母其实是一个持续付出的过程,生得越多,将来要付出的就越多。



生不生二胎,完全不是专家想象中那样,只是因为年轻人怕苦怕累、不想尽义务,这是一个很笼统的认知,不是事实。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情况,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表姐的女儿是熊猫血,他们认真考虑过生二胎,她女儿也想让妈妈给她生个弟弟。但是从遗传学来说,老二是熊猫血的几率更高。前阵子我外甥女做了个小手术,血库里没有血,只能临时调血,让他们对孩子血型的担忧一下子变得很现实。


只能说这个所谓的专家太武断了,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也没做真正的社会调查,拍拍脑袋就说出来了。如果一定要把生育变成一种义务,要征税,那我觉得应该给我一个合理的数字。打个比方,你要告诉我,因为我不生二胎,我和先生多占用了多少社会资源?其他多孩家庭多负担了多少东西?要是能给我一个让我心服口服的理由和数据,那我认了。


“1v4”的养老不堪重负




如果真的施行二胎基金,我愿不愿意生二胎?我不愿意。


我今年26岁,是家里的独生女。我来自潮汕地区,是夹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里的人——我的父母赶上了独生子女的计生年代,而我可能要赶上强制多生的时代。对于我来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我1个人的精力和财力,以后可能要用来照顾4个人。如果还要同时负担两个孩子的成长,对于独生女的我来说,不堪重负。


我还在读书时,国家开放了单独独生子女二胎政策,那时候我曾设想毕业后的生活:一份不一定轻松但有意义的工作、一个合拍的另一半、再生两个宝宝。但很快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学毕业第一年,我的爸爸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做了一场手术。看护父亲时,我偶然看到父亲的医疗支出,价格令我咋舌,我不由地想到,如果由我一个人支付这些医疗费,该有多么吃力,那是我第一次直面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现实问题。那段时间,我在网上查询了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了解这些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需要的治疗与看护费用和国家相关的医疗保险报销制度,还研究了需要帮家人买哪些医疗保险比较划算。那之后,我对于自己的财力更有紧迫感了。


为父母养老,需要的不只有金钱,还有精力。我的爷爷生病住院时,爸爸兄弟姐妹三人轮流看护,游刃有余。我的话,就真的只有自己一人承担这些。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些保姆虐待老人的新闻,更令我觉得左右为难。



我和爸妈的关系特别亲密,有一个问题我怕尴尬,一直不敢问——他们是不是迫于独生政策,所以才不得不接受只有我一个孩子的现实?我也怕以后我的孩子会有疑问:“爸妈是为了不被罚款,才生下了我吗?”我希望孩子是否来到世界上,不被政策所迫。


理性上讲,怎样的奖励力度,我才会愿意生两个孩子?我最担心的是教育问题,教育、医疗上会不会设置社会帮扶?如果医疗、教育可以有足够保障,养孩子没那么难,那我会考虑。 


奖励我20万,我才会考虑生二胎吧



其实以前,没有生第一胎的时候,想过,想着有两个孩子,将来有个伴儿可能好一点,但年纪不能差得太少,会争宠,你要考虑两个孩子的情绪,这会有点麻烦,但如若年纪错五六岁,大一点儿的孩子会理解,他也能照顾小一点儿的。


但等我生完一个后才发现,生二胎仅在想象里是挺好的,而现在,我却连想都不敢想了。


我2014年结的婚,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领的是死工资,我爱人做生意,收入不算太很稳定。


在孩子1岁3个月以前,我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他不到半岁的时候,我每天晚上可能要起4到5次,喂奶给他吃或是帮他换尿布。5个月左右的产假结束,我每天一早把他喂饱再赶去上班,8点半打卡,到了11点半,我提前一个半小时回家喂奶,下午两点前返回,5点半再提前半小时下班。



我们家是婆婆和我两个人带孩子。老人带孩子会比较惯着他,我常会和他们因为一些教育理念上的冲突发生口角。比如,他大了,去超市就自己去拿玩具和零食,老人就是要什么给买什么,但我不能惯他这个毛病,多数时候他很不高兴,偶尔还会撒泼,但我还是会跟他说,并不是只要一哭闹他想要的东西就能得到,这种理念是不对的。


在我爸面前,我没办法说得太直白,怕伤老人心,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


我和爱人的月薪加起来平均不到一万,也计划过一个月存上2000块,计划得很好,可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发现不行,婆婆生病住院、爱人生意亏本或是因为其他事情急需用钱就很麻烦。现在,我们两口子要养活4个大人,我爸有退休金,他爸妈又没有,他们不工作的话,就没有经济来源,我们生活有困难再伸手向他们要钱?没这个道理。



明年孩子3岁半要上幼儿园,我打听到片区的公立幼儿园因为名额紧张要进行摇号,市里比较好的一些私立幼儿园超级贵,一个月光学费就要3000多块,这还不包括搭乘校车的费用和伙食费。


政府只有奖励我20万,我才会考虑生二胎吧,我也希望产假可以休到一年以上、产检和生育的费用可以减免、政府可以帮助企业提供带薪产假等等,可能这样的话我才会考虑吧,但是,我觉得这不太现实。


我不想生,奖励多少钱都不要



我肯定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丁克,我没有那么决绝,公开宣称我就是不要,但实际上呢,我觉得我和我爱人属于行为上的那种至少是消极的生育者。


我追求自我的生活、独立的生活和精神的自由。可能因为见过太多那种只要结了婚生了孩子,她所有的一切都补给孩子的女性,在中国,这样的女性很多,这样的人生是我特别反感的。



我有那种女性主义的想法,再加上稍微有一点自私的情绪。曾经有一位已婚生子的朋友对我说,有孩子之后呢,可能3到5年的时间都不是你自己的了,不敢生二胎了。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


我贪玩,有的时候想爬山,想旅行,想干很多很多的事儿,把生命当中每天很多的时间去交给一个孩子,我会觉得他侵占了我的生命。我在成为我自己和我成为一个好妈妈这两个角色上,要么就全做到,既好好做自己也好好做妈妈,要么只做一样的话,我选择做好我自己。


今日话题

给什么条件,你愿意生二胎?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你有想说的故事或线索提供给我们,

可以通过后台留言方式发送给我们哦,

期待和你相遇



本 文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转 载 或 商 务 合 作 请 留 言



RECOMMENDATION

推荐阅读

01
那个让老外来中国「镀金」的职业
02

「失踪」的刘翔和他的十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