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淄博烧烤“爆火”的秘密,找到了

金台环环 环球人物 2023-07-04



“这样的政府一旦形成,

不火是不可能的。”


作者:刘舒扬

“五一”后的首个休息日前夜,微风飘荡,淄博站依然迎接着一拨又一拨客人。待人流涌动至出站闸机处,工作人员迅速开放了所有的闸机通,乘客无需刷身份证就可以直接通过。
过去的两个月里,这座位于山东中部的工业城市在全国刷足了“存在感”。相关数据显示,淄博“五一”整体旅游订单较2019年上涨441%。
5月6日晚,《环球人物》记者回到家乡淄博。走访的这些天里,本地市民、志愿者、出租车司机、烧烤店老板……几乎每个身处这场万民“赶烤”中的人,都能说出几个或亲历或耳闻的“治理故事”。
淄博烧烤走红的秘密,就藏在这些故事里。

“备水时刻表”
走出淄博站,算是正式进入了这座城市。这个时候,最先清晰地向游客传递出它的某些气质的人,很可能是像李松林这样的市民。

38岁的李松林身形结实,肤色黝黑,头发利落地向后梳起。“水是免费的,需要的话拿就行!”——他弯着腰,划开矿泉水外包装的塑封膜,快速地把十几瓶水摆在面前的大理石石墩上 :“别不好意思啊!”腼腆的游客循着他的招呼,轻轻拿起一瓶,道一声“谢谢”后离开。

5月6日晚上,《环球人物》记者在淄博站见到李松林时,已经是他送水的第十一天。连续多天的高强度用嗓让他的声音变得喑哑。
在和记者交谈过程中,偶尔有路人拿着刚买的小吃在他的直播镜头前晃几下,他赶忙过去制止:“上面有品牌名,不要照,会被认为是广告。”
李松林是一名吉他老师,是“地地道道的淄博人”。4月26日,他开车路过火车站,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孩子,咱们周围买不着水,我担心他们渴,就去进水了”。
第一次,他拉来1000多瓶矿泉水,从上午10点钟左右开始送,不到两个小时就被一扫而空,“吓我一跳,呼呼地拿”。他请一位师傅骑着电动大三轮又拉来5车。那天,他忙到午夜12点,最后一数,共送出去8200多瓶。
他平时周一到周五白天备课、晚上上课,周六和周日全天上课。“五一”前,他预感到即将到来的庞大人流量,特地和学生们商量,调整了吉他课程的时间。
假期的5天里,李松林每天早上9点赶到车站,在之后的十几个小时里重复着划开、抓起、摆上的动作,有时着急了,锋利的包装毫不客气地在他手指上留下痕迹。
他向《环球人物》记者坦陈,从第一天送水开始,自己就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这件事。“做公益4年以来第一次开直播。”他解释道,初衷和“涨粉”无关。
“新冠疫情的时候,我托了好些朋友,买了几万块钱的口罩送到小学学校,那时候开播不比现在容易火?现在就是为了让全国观众更了解咱们淄博,没别的。”
4月30日上午,直播间毫无征兆地“爆了”,在线观看人数达“10万+”,李松林很兴奋 :“也不知道具体多少人,但全国人民都能看到——‘你看人家淄博多好’,是吧?”
那天下午,他前前后后接到了20多个饮用水厂家的现场问询 :“你看那水能合作吗?”
“我可以买你的,但要是你送,我就不要了。”对话往往很直接。“因为我很忙,他都能看到,也不好意思一直打扰。”
这座城市里有不少李松林的同行者。有媒体记录了一位送出3000瓶矿泉水的市民王先生。15公里外的淄博北站,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出站口设立赠水点,为来到这里的游客免费送上一瓶饮料。
现在,李松林已经熟谙客流大小的规律。他有一张列车到站信息叠加实践经验生成的“备水时刻表”:“上午10点多到下午2点是个高峰期,晚上8点多是另一波,夜里11:20左右也有一趟车,人不少——我一般都在这之后回家。”他说。

“我这普通话,还真是得学”
除了送水,李松林在车站附近做的另一项工作是指路。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环球人物》记者得以在用车高峰期顺利坐上了司机徐师傅的出租车。
徐师傅算是误打误撞,赶上了这轮热度。今年过完年,他卖掉开了多年的大车,转行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寻思能轻省点”。
3月6日拿到驾驶员服务监督证,徐师傅有了跑车拉客的“入场券”。半个月后,他注意到,路上的行人多了,打车的人也多了。
“您好,去哪儿?”“去某某店,吃烧烤。”这样的对话在几天里连续发生多次后,徐师傅反应过来 :淄博烧烤火了。

· 5月7日上午,淄博市张店区,前往八大局便民市场方向的年轻人。(刘舒扬 / 摄)
徐师傅所在的出租车公司有个业务群,以往时不时发送一些行业规范和运营提示,现在则要“一天发好几遍”。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则当天收到的通知:
“‘五一’期间到现在共收到13条投诉,还有不在平台上处理的。请各位驾驶员一定要注意,不要拼客,不要拒载,服务态度一定要好,展现我们行业的正能量。
徐师傅开始更多地使用地图导航。乘客一上车,他就说,您放心,咱就跟导航走,用谁的手机都行。“有的人寻思咱们绕路什么的,那咱们就不让人家有这个顾虑,尽量让乘客高兴。”
现在每天上午10点钟出车之前,他都会花大半个小时,先用水管冲洗几遍车辆外部,然后拿一块湿抹布,里里外外擦一遍。“出租车代表淄博市的形象啊,最起码咱每天得把车里擦得干干净净的。
对于徐师傅来说,眼下迫在眉睫的事情可能是学说普通话。很多乘客表示听不懂他的“淄普”,这让年近五十的他有些苦恼。
“听不懂咱也得模仿普通话跟人聊天呀,总不能不交流。”他顿了顿,好像做了一个决定:“哎呀,我这普通话,还真是得学。”

“4位领导给我开会”
5月7日中午,气温升至20摄氏度,日光稍有些强烈。《环球人物》记者步行至八大局便民市场附近,周边路段已经出现拥堵,几位交警正在维持秩序。

· 5月7日中午的八大局便民市场,人群熙攘。(刘舒扬 / 摄)
北门出入口处,一位穿粉色上衣的大姐格外引人注目。她举着一块红底白字的牌子,操着东北口音招徕顾客:“吃烧烤吗?免费专车。”她习惯别人叫她“闫姐”,是3家烧烤店的老板。

· 闫姐(右一)。(刘舒扬 / 摄)
闫姐是黑龙江牡丹江人,起先和丈夫在老家做出租车司机。一入冬,冰封雪飘,这门活计就陷入停滞。2004年,身在淄博的亲戚招呼夫妻俩 :“这嘎达雪没那么大,也没那么冷,你们来吧。”
抵达新城市后,他们的儿子很快出生。闫姐在家带孩子,丈夫重操旧业,又开起出租车。跑得多了,一些商机也慢慢进入视野。
“咱家这一到热的时候,就马路边那烧烤摊,大摊小摊都有。一看这生意就行。”闫姐向《环球人物》记者回忆道 :“你姐夫又稍懂点,雇个大师傅回来,再跟他撸两个月,就全都完事儿了。”
2013年前后,闫姐的第一家烧烤店开张了,店面不大,20张桌,3年后开始盈利。2018年前后,闫姐又盘下第二家烧烤店,日子照旧如流水般地过。直到今年3月,她开始察觉到一些不寻常。
闫姐家就在八大局旁边的小区,“突然街上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以前是周六周天多,后来周一到周五人也一样多”。
这个时候,某企业要建一座烧烤城的消息传出来。闫姐几乎没犹豫就报了名,赶在“五一”前火急火燎地开了第三家烧烤店。“40多桌,5天里基本都满着,收入非常可观。对于新店来说,缺这个少那个的,已经很好了。”闫姐的话语中充溢着满足。
闫姐还收到过一些提醒。社区呼吁大家,从另一侧的东二路进出,把主干道让给游客。更早之前的3月,八大局游人渐多时,曾有居民投诉街上噪音太大,影响休息,社区网格员一家一家上门劝解,还给每家送了一把雨伞。
差不多也在这个时候,闫姐在刷短视频时收到了同城一位烧烤店老板刘静的视频推送。
4月4日,淄博市张店区烧烤协会成立,会长正是刘静。她在接受采访时说 :“接下来,我们将对内服务企业,对外整合资源,把咱们淄博烧烤的金字招牌打得更远。”当天晚上,闫姐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这段采访,一下感觉“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她给自家店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让每个来店里的人都吃上烧烤,而且必须热情。有的店客流量实在太大,只能晚上营业,闫姐就中午营业,晚上也营业。
更大的行业布局正在形成。4月14日,淄博市烧烤协会揭牌。据该协会会长陈强介绍,协会由市商务局主管,主要职责包括督促会员企业守法经营、从技术规范和服务管理规范等方面制定淄博烧烤团体标准等。
有的经营者感受则更为直接。4月下旬,淄博市临淄区政府召集烧烤店经营者代表开会,在这一行干了十来年的郭志刚也参加了。会上,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区领导提了几条 :第一,任何人不准涨价 ;第二,不准欺客 ;第三,谁砸了淄博市的招牌,我就砸了谁的饭碗——“这句话是市领导先说的,区领导又重复了一遍。”郭志刚对此印象深刻。
他记得,“五一”前,区里的市场管理人员来到烧烤大院,把这里几十家烧烤店的秤挨个校准了一遍 ;所有的采购清单、小票,工作人员的着装——戴头套、手套,以及健康证,全部一一检查。
那段时间店里已经忙碌起来,郭志刚店里的一名员工在和顾客沟通时因为声音大了些而被后者投诉。很快,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所等4家单位的领导一起去烧烤大院找他,跟他“开会”。

· 晚上,郭志刚正在切明天店里要用到的猪肉。(刘舒扬 / 摄)
前两天,一名青岛游客在店里“丢了”眼镜,对方联系到相关平台,希望“有关部门推动一下进展”。淄博政府特地派人到临淄区,向郭志刚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你看现在领导多么重视。整个淄博市上上下下都很关心外地游客在我们淄博的体验和感受。”郭志刚感慨道 :“为什么淄博烧烤这么火,真的是有原因的。

“不火是不可能的”


“淄博烧烤”能够在互联网世界持续火爆,与淄博政府对流量的快速反应和积极承接密不可分,再加上游客在各个平台的自发传播,热情、实诚、大气,成为淄博在社交媒体上普遍呈现的“人格”。

· 在淄博,这样的欢迎标语随处可见。(刘舒扬 / 摄)
在一家客流量较大的烧烤店,《环球人物》记者切实感受到了淄博政府织起的细密保障网 :入口排队处有交警、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保安、志愿者联合执勤 ;人流更密集的就餐处,警察、特警、志愿者等各司其职。

一位来自机关单位的志愿者告诉记者,现场属于同一单位的同事共有3位,均实行轮值制,自己所在部门的轮值安排是下午3点到傍晚6:30一个人,6:30至晚上11点换另一个人。“‘五一’每个部门出两个人,那会我们单位同时在这的有10个人左右。
两侧各有5间塑料移动厕所,4位游客正在排队等候。据这位志愿者的同事回忆,“应该是这段时间新安排的,之前没有”。

· 淄博一家客流量较大的烧烤店外,顾客排起长队,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和保安在维持秩序。(刘舒扬 / 摄)
市民热情也显而易见地高涨。路边的药店挂起横幅:欢迎大家“进淄赶烤”,本店免费提供充电、行李寄存服务以及健胃消食片等。几乎所有采访对象都对记者提到,“大家心里都攒着一股劲儿,也都主动维护。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表面来看,淄博烧烤的“爆火”是城市独特品牌引爆社交媒体,形成现象级城市品牌输出并带动文旅爆发式发展。其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淄博城市治理逻辑的有效性。
“淄博政府在此次烧烤‘出圈’中真正体现了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和社会有机的三合一。当地政府迅速出台了外宣、交通、住宿、食品安全、价格监管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例如不得随意涨价、多设置方便随充的充电桩与插座等。”在马亮看来,这充分反映了淄博以人民为先、主动引导和敏捷响应的城市治理逻辑。

或许还可以再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时,要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
“淄博的城市治理逻辑恰恰是这种要求的真实写照——发挥创造性,切实执行政策,达到政策效果,同时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改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马亮说,当下我们正需要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和响应型政府,即能够全心全意地提供和创新公共服务,千方百计地改革创新,对民众需求能够接诉即办和有求必应,“这样的政府一旦形成,不火是不可能的”。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本文节选自

2023年第10期《环球人物》杂志

总第493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 3144809109

邮箱:314480910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