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搞你死我活的角斗赛,提倡你追我赶的田径赛
本刊评论员:江宁
亲爱的读者朋友,新一期的《环球人物》杂志已是总第500期。自创刊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地秉持“以人物记录时代”的宗旨,记录当下这个时代,也在为未来记录历史。当500期的记录融入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不慨叹自身的微不足道,同时又不能不感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绵长与壮阔。
中华文明缘何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原因有很多,但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一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说到底就是中华民族在处理人神关系、人我关系、内外关系时所彰显出的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贵和持中的一套价值规范。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中,始终贯串着深沉隽永的包容思想。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观念深刻影响后世。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变法改革,创建稷下学宫,诸子百家相聚一堂,争鸣交锋、共生相融,最终发展出一系列富于包容性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诸如“厚德载物”的修养之道、“因睦以合族”的治家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兼听则明”的治国之道,以及“协和万邦”“修德来远”的民族、国家间交往之道,等等。
·电影《孔子》剧照。持不同政见者齐聚一堂,展开辩论。
这些思想,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里,充分彰显着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这种突出的包容性,体现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中。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种突出的包容性,体现在构建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格局的过程中。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两千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很少出现以宗教为背景的冲突和对抗,国家与社会对各种宗教和多样的民间信仰持开放态度,宗教信仰自由和民间信仰多样性获得尊重。各种宗教在中国交融共生、彼此借鉴,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达摩图(局部)》,明代画家吴彬绘,藏于故宫博物院。520年,达摩从印度来到广州。他在中国弘扬佛法,是中国禅宗始祖。
这种突出的包容性,体现在积极借鉴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精神与物质成果上。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决定了古代中国以宏阔包容的“天下观”善待其他国家、民族和宗教的文明成果。五千多年前,西亚地区的小麦、黄牛、绵羊和冶金术,相继传入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并很快融入中华文化系统中。
先秦时期青铜器上的异域元素,汉唐时期流行的胡乐胡舞,宋元时期跨海而来的番客番舶,明清时期纷纷传入的天文学、医学、数学等西方现代科技知识……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回顾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类社会永恒的发展主题上,包容可以凝聚强大共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不赞同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思维,拒绝以邻为壑、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不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而是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
·2021年8月1日,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一马当先。
正因如此,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普惠包容、创新驱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和内在要求,主张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
在解决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问题上,包容可以提供破解思路。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上,包容可以展现中国智慧。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力主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构建起“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的交流途径。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今天,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本文刊载于
2023年第17期《环球人物》杂志
总第500期
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系列评论第四篇
原标题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 3144809109
邮箱:31448091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