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世界”真实的样子,被这位中国摄影师抓拍到了
地球是一个奇迹
这不是蜘蛛,而是来自一亿年前的花朵。2022年2月1日,袁稷与青岛科技大学王硕团队合作拍摄的论文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植物》上。|Nature Plants
在微距摄影面前,没人敢说看过真实的世界。
这期“宝藏图片”栏目为大家介绍的是国家地理供稿人、富士年度合作摄影师袁稷的作品。
袁稷目前是上海世博会博物馆WE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青岛科技大学校外导师。曾获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潜力摄影新人奖,以及2022爱普生印象摄影大赛全场大奖。
“许多摄影师最终都有自己的赛道,我的选择是传播知识,为科学服务。”他拍摄微距已经6年,通过摄影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让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消除观众与藏品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我们精选了袁稷的微距摄影作品,它们都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佳作。
这是张通过移轴拼接方式拍摄的大型蝴蝶翅膀拼画,它充分的展示了物种多样性美的真谛与生命的神奇之处。|摄影:袁稷,上海自然博物馆馆藏
这是一只非常常见的鞘翅目中华彩丽金龟(Mimela chinensis) ,从农业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以农作物为食物的害虫,从生态学来说它是我们地球生物链不可或缺的一环。|摄影:袁稷
这组照片是燕蛾的鳞片。燕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燕蛾科(Uraniidae)。鳞翅目鳞片是袁稷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这种深海般的蓝色能让人感到一种宁静。|摄影:袁稷
这张照片是氨基酸结晶偏振光下显微摄影拼接,像是高山之巅奔涌的大河。结晶和泡泡被越来越多的摄影师作为他们宣传讲座活动的一部分。|摄影:袁稷
这套蛾子的组图是使用手机拍摄的,越来越先进的数码影像设备也将在科学摄影领域带多更多的可能。更极致的艺术追求和更便携的科学记录都会决定摄影师发展方向。|摄影:袁稷
这些种子来自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它们和其他大量的野生种子一起被长期保存,在需要的时候被唤醒,成为科研和农业生产的基础。很少有人会对种子的样子产生好奇,大部分的拍摄也仅仅局限于种实表面,在这些不同结构的载体,1毫米之间孕育的是生命的希望。|摄影:袁稷
2023年的1月,猎户星座从距上海横沙岛45公里外的浦东陆家嘴“三件套”缓缓落下。在自然界色彩是最吸引眼球的元素。色素色,结构色,甚至混合色是最常见的。而在不可见光中,紫外线激发的荧光反应,宇宙中红外光谱为主的星云同样在摄影中有着特殊的魅力。|摄影:袁稷
摄影师并非只是记录事实的记者,寻求真理的科学家,同样也是艺术家。在还原物体真实的色彩同时通过创作者的理解,也可以把一些感情用色彩来呈现。
“我相信摄影是科学与艺术的工具,我相信摄影能让我们表达更多的东西。”袁稷说。
视觉设计:Arvin
伸出小手
点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