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旅游业大调整的一年。
旅游局牌匾换下,文化和旅游携手指明了产业方向,有人大举进攻,有人惨淡经营,有人转身退出。
默认搭售和天价退改签被终结,OTA开始寻求新的服务增值方向和利润增长点,还要警惕那些试图以新技术、从新场景切入的挑战者。
更多的野蛮人踏进中国住宿业,跨界与融合、守正和出奇,只为迎合新一代住客的生活方式。
高铁升温,邮轮退烧,大交通领域的变革更为激进,航司也进一步聚焦主业、收拢服务,提直降代的主旋律是否依然回荡尚未有定论。
海航正在结束大航海时代,但中国旅游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并没有因此停下,巨头大步流星,试着将中国经验在海外复制。
资本从疯投到持币过冬,IPO和融资难成为两个极端,旅游创业只剩下独角兽和无名氏,谁还能高歌消费升级?调整期之后,谁又能改变潮水的方向?
辞旧迎新之际,环球旅讯对2018年中国旅游业重要事件进行盘点,并邀请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分享他们的观点。
以下仅为评论员的部分简评,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详细点评。
1. 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文旅大融合开启
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组建,存续36年的“国家旅游局”成为历史。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不仅提升了旅游最高主管部门的地位,旅游产业战略地位得以巩固和提升,也为优质旅游战略的落地提供了条件。
文旅大融合开启,旅游产业如何生变,未来还能带来哪些惊喜?
闫向军:惊喜也许在未来比较远的地方。换个牌子是非常容易的,甚至架构、部门、人员等的调整改变也是容易的,可是背后的模式、思路尤其是思维方式的调整融合是困难的。
李洋:旅游体验的提升是消费升级重要内容。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就是顶层设计的动作之一。市场能解决的行政不越位,希望旅游与文化结合,而不是旅游与房地产联姻。
高思伟:文旅融合或将在内容层面上有更高要求,文化理念的加入,用旅游这个综合性的载体来传播中国文化,增进文化交流,反过来又会让旅游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夏轶:不论是文化概念的旅游,还是借旅游传播中华文化,都是新的文旅部可以着力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国内游和入境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晁夕:真正做到精兵简政不容易,因为这代表了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这一点来说,难能可贵。文旅的合并,至少代表着各地旅游局和文化局的协调少了很多步骤、政出多头和利益分配不公。
2. 旅游业IPO、撤牌、融资难
格林豪泰、同程艺龙、复星旅文、美团点评、开元酒店等相继上市或准备上市,今年旅游业IPO似乎比往年更加引人关注。而退出新三板和融资难的数据也同样刺眼,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共有十多家新三板旅游企业摘牌,而创投活跃度则要远远低于往年。
无论是IPO、撤牌还是融资困难,折射的都是资本对旅游业的不再疯狂,赚钱已成为旅游创业的头等大事。
程超功:随着去杠杆的深入推进,2018年全社会投资都在持续收缩,三季度整个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处于相对低位,这是旅游业融资难的外因。而就旅游业自身而言,投资热退潮之后,炒概念、讲故事已无法获得资本认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才是根本。
李洋:同程艺龙IPO瓜分了最后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在资本“寒冬”的助推下,旅游行业是不是进入“永夜”不好说,但至少会有一段时间的“冷夜”。没有拿到“船票”的要想着有足够的现金流“投币续命”,拿到“船票”也要看看位置是否稳固,市场的竞合是永恒的主题。
滕德毅:旅游创投恢复到正常水平,一夜暴富的创业空间不复存在,深耕服务和用户的项目还是有很大机会,毕竟旅游是体验消费,消费者购买的就是服务和美好的体验。
张力: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投资人和创业者更理智了,反而对那些真正有好的市场前景、清晰的盈利模式、好的团队以及持之以恒的创业者有好处。
楚有才:在资本狂潮一地鸡毛之后,还是需要一个个默默无闻不计较脏乱差的拾荒者来收拾残局。做旅游如做教育、医疗一样,凡是涉及人心、人性和体验的,均来不得半点虚假数字,一个真诚服务者的微笑不能靠饮鸩止渴的资本来续命。
3. OTA跨界酒店 OYO野蛮生长
携程成立丽呈酒店管理公司,以翻牌的形式赋能高星酒店;飞猪落地未来酒店,探索适用于全酒店业的AI智能解决方案。流量法则能否线上线下通吃还不得而知,但OTA跨界势必会给传统酒店业带来新的焦虑。
传统酒店与OTA相爱相杀再度升级的同时,印度连锁酒店品牌OYO凭借快速的融资扩张步伐在中国市场野蛮生长。一场攻坚战已经拉开序幕。
朱明生: OTA们为何如此执着布局线下?因为它们深深明白,线上营销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必须利用资金、流量、技术等优势,在酒店行业尚未全面复苏之际,抢占线下优质资源,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继续引领行业。
但酒店焦虑吗?未必。大的酒店集团不甘示弱,在继续深挖线下的同时,纷纷布局线上,和OTA们继续抗衡。中小酒店也无需焦虑,可以在各大OTA和OYO们之间博弈,总能找到生存之道。实在不会玩的,关门止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认输不认怂。
陈思渥:对于OTA跨界酒店,我保持谨慎不看好。酒店和OTA长期博弈是长期的、不可避免的,携程跨界酒店也是希望更多地掌控上游资源。然而,酒店和OTA不是一个物种,赚钱的方式和周期都不一样。酒店集团向业主输出品牌、系统或者管理,收取相应的费用,看起来好像投入不多,旱涝保收。然而即便不投入真金白银买地盖酒店,酒店管理公司依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人力物力去建设品牌、打造体系、完善管理流程,与之相对的收益回报比起OTA来说是细水长流的,回报周期也长很多。OTA们能有多大的耐心等待酒店的收益?
沐尘:OTA与酒店的爱恨情仇由来已久,所有博弈的背后都是利益的争夺与实力的较量。近年来,一方面是OTA巨头多次尝试进军酒店业,另一方面是酒店集团通过打造内部(并购)或外部(联盟)规模效应来对抗OTA。OYO基于存量酒店市场,跻身于酒店集团与OTA之间,借助资本疯狂扩张的同时受到OTA的大力排挤。从商业模式来看,OYO是酒店管理集团与OTA在某个细分市场的一种融合;而在投资大佬眼里,这一切都是资本的游戏。
夏子帆:无论是携程还是飞猪,给传统酒店带来焦虑是必然的,我们未来能想像的是,类似于华住、铂涛这些重视会员结构的企业,是否也会侵入线上机构,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夏轶:对比OYO,反而更看好携程的丽呈,对于国内很多想加盟品牌、又觉得加盟标准和成本太高的业主来说,丽呈无疑将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苹果。携程将如何培育这个苹果、业主又将如何来吃这个苹果,只要两者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必然会对现有国内品牌管理公司造成冲击。
4. 国内酒店集团巨头扩张国际版图
海航买下丽笙不到3年,又把它卖给了锦江,锦江11月宣布完成对丽笙的收购,这意味着将成为欧洲酒店和客房数量排名第二的连锁酒店集团,海外酒店版图再扩。12月13日,华住正式启动国际化战略,第一家海外酒店——全季酒店将落户新加坡。中国酒店集团国际化战略如何走,又可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都值得关注。
陈思渥:国内酒店集团的扩张任重道远:资本虽然很重要,然而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酒店集团,只有钱是不够的。如何提高国有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如何利用国内的庞大会员基础,再加上人才、系统建设以及品牌等打造一系列系统化、专业化的要求,国际化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口号。并购海外酒店看似一条快车道,但是收购以后如何整合系统,中外管理方如何磨合企业文化,都是慢工细活。
陈舜:最大的挑战在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国内酒店品牌和价值主张能否在产品外带给国外消费者精神归属、认同感;在消费越来越多元化的情况下,酒店能否满足不同消费者更多的需求,除了住宿外能否满足当地客户的社交需求以及办公需求,让旅客们也能体验到当地的风情。
冯健琪:对比欧洲,很多国家连锁酒店占比30-40%的情况下,国内酒店集团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想象空间。且随着国人出境游越来越多,国内集团扩张国外是必然趋势。但国外雇员的管理、文化的融合是个槛,这个对效率和盈利的提升都大有关系。
朱明生:锦江的全球布局,是国企的重要使命。而华住的全球布局,则是季琦的个人情怀。它们都想通过为国人提供良好的境外旅居环境和服务,为老外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获得比国内更丰厚的收益,进一步做大做强,这是机遇。
从挑战来说,酒店业会比华为、联想等高科技企业小得多,不仅对所在国没有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威胁,而且会因为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特点,解决当地大量中低层国民的就业问题,应该会相对顺利地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当然,也的确会面临文化和价值观冲突、语言和习俗障碍、劳动纠纷、跨国远程支持不到位等问题。
5. 短租民宿暗流涌动 共享住宿行业标准发布
日本民宿新法的正式生效给全球共享住宿业带来了一股规范风潮。11月,西安发放首批民宿营业执照,向民宿合法经营迈步;共享住宿领域首个行业自律标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在京发布,对平台企业、房东和房客三方主体进行了相应约束和规范。
与此同时,短租玩家们也从流量争夺战进入了控房阶段。不管是Airbnb、途家还是小猪,纷纷推出线下服务品牌,斯维登等线下服务头部玩家开始跑马圈地,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中小玩家艰难生存。新的洗牌或将开始。
李洋:如果一个行业到了“资本催肥”阶段(迅速扩大规模),那其实也说明这个行业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能靠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取胜。共享单车和共享出行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的阶段,体现了资本的力量。共享住宿由于其消费场景低频次的特性,加上行业准入门槛和安全性的问题,资本可能要走一条重资产的道路,现在看整个行业还没有过热,这对行业发展来说其实是一种利好。
程超功:资本的介入正在加速民宿市场的整合,相关规范的出台对于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也要看到,规模化和标准化不可避免地使民宿“酒店化”,从而失去原本的个性化优势,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结构性矛盾。
沐尘:包括共享住宿在内的住宿业大市场已经形成,随着国内诚信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个大市场的格局将呈现。这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也给五花八门的卖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最终还是由市场说话。未来,除了依靠跑马圈地实现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的巨头玩家,一些对应小众需求的个性化质优产品预计也将生生不息;而其他的,则大概率被“大浪淘沙”。
滕德毅:国内共享经济逐步走过野蛮生长阶段,国内短租市场和用户教育基本完成,政府也将陆续出台政策法规规范经营行为。在此大环境背景下,下半场争夺的焦点将是线下资源,即供给能力,谁占据更多库存意味着更多接待能力和市场份额,市场将逐步洗牌到几个头部玩家,完成产业格局,中小玩家可以选择短租产业链条上下游或服务细节中寻找机会。
6. 南航退出天合联盟,传统航空联盟模式遭受挑战
11月15日,南航宣布退出天合联盟。航空领域的变革正在对传统的航空联盟模式形成巨大挑战。今年以来,春秋航空入股南航,吉祥航空与东航将实现交叉持股。此前达美航空入股东航,双方分别又入股了法荷航,法荷航和达美入股维珍航空;隶属寰宇一家的美国航空入股南航,东航还与日本航空成立中日航线联营公司。
跨联盟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航空联盟似乎愈发松散。股权合作的方式将对传统的航空联盟合作带来多大影响?南航的“退盟”将给自身的国际化战略、中国航空市场乃至世界航空联盟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
杨哲:盟外是丛林,盟内亦罗生。航空联盟是一种基于利益交换的松散组织,联盟的利益并不等同于航司的利益,联盟的选择同样不代表着航司的选择,不稳定才是常态;加之盟间成员联营和股权合作动作频频,在双边和多边关系中发挥出更大的自主权和针对性,联盟定位已被撼动。某种程度上联盟代表着价值枢纽模式,多边合作则是价值互联模式,前者集约,有规模优势,后者务实,针对性强,两者各有所长,去留扬弃本意自由。武林有八大门派也有姑苏慕容,参差多态,方显江湖。
李洋:南航本次 “退群”更多地展示出主动求变姿态。南航A380至今没有开飞北京始发国际长航线,在新的首都机场按照航空联盟划分情况下,南航迫切需要“好的枢纽”来承载自己的体量。与美航的紧密合作也让加入“寰宇一家”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这一切都将在2019年见分晓。
冯健琪:所有的联盟背后都是即时情况下的利益的最大化。股权形式的联盟貌似更能保障利益和合作前景,但是其联盟后的合作落地永远是需要企业文化的协同和相互接受,否则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会不及预期。
汤新满:这说明我国的航空公司越来越强大了。至于股权合作模式,它是一种比Alliance模式更具价值和深度的合作模式,让双方在有些数据层面可以实时交互;这其实是一种有利于放大航司数字化库存的方式。类似酒店集团的CRS相互直接通了,那GDS就不需要了。
高思伟:股权合作这个更多的是效益的问题。三大联盟都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像星盟就已经有28位成员航司,在一些大方向的合作像里程分数兑换等都很完善了。但是要再深入一点的合作就比较困难。像达美、东航、法荷航的股权合作,我们可以看到更深和更快的合作结果,今天的市场更需要速度和效率。
7. 切断第三方值机,推全渠道退改,航司掌握服务主动权
4月以来,航空公司继续规范在线选座和值机服务,南航、国航、海航、东航等相继切断非授权第三方平台值机服务。6月,南航更是推出全渠道退改,航司与OTA、机票代理之间的游戏规则再改写。OTA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机票代理市场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服务和用户体验的本质上。
李洋:回顾航司“提直降代”的过程,给人一种感觉,航司好像手握1.2米筷子吃饭的人 ,可以选择将“食物”夹给桌对面的人(改变渠道和代理格局),但却不能吃到自己的嘴里(自身能力没有提升,包括直销能力)。航司迫切需要有一根20厘米的筷子,能够让自己真正“吃饱吃好”(提升自身能力),掌握服务主动权就是有益的尝试。
程超功:对于OTA而言,航司的主动出击尽管短期内会对OTA造成不利影响,但长期来看也未尝不是好事,此举必然会倒逼OTA加大多场景服务创新,拓宽机票业务的收益来源。
高思伟:在航司的角度,收回某些服务还是合理的,理论上航司应该比代理人有和乘客更多的接触点。特别是在中国的野蛮成长期,有很多的企业只关注利润和流量而没有做好相应的规则和服务,航司也是应该整治一下市场,确保大家按照合规经营的原则。
夏轶:OTA也好、机票代理也罢,对于航司来说都是不同阶段下对于自己短板的一些补充。随着航司自身技术能力以及互联网能力的不断提高,收紧这些资源是必然的。还是那句话,只要能在航司和客户之间创造价值,不论航司还是客户都会认可并为服务付费的。
杨哲:航司主动收回服务主导权,以服务推品牌,既赢人心,又立权威,可谓多赢的服务营销之举。外部来看票代市场的由乱入治提供了其合理性,直销业务的日益壮大提供了其可行性,航司更有信心打出一套深化服务体系的组合拳。如南航切断第三方值机授权,后即推出100%座位预留,一收一放,彰显布局。此外旅客服务为直销提供了更优质的触点,有力促进旅客业务场景回流。流量红海苦苦搏杀,不如做好服务实力圈粉。
8.天价退改签引众怒,航司票代集体反思
3月,机票的天价退改签引发机票产业全体危机。随后,民航局开展专项行动,并明确把规范客票销售和退改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表态将严肃处理违规机票代理,OTA纷纷承诺严格执行机票退改签收费规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自12月1日起暂停受理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资质认可申请,为期三个月,也给机票代理带来短期的压力。
业内专家认为,天价退改签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是在于提直降代,以及民航局规定“销售代理企业不得向旅客额外加收客票价格以外的任何服务费”,但机票代理商面临的生存窘境也成为了行业在净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杨哲:退改签规则对普通客人不太友好,对航司收益来说又不得不存在,两者需要平衡。现行划分航前/航后、比例/定额的收费方式仍显粗放,阶梯收费是顺势而行,而如何更科学的计算收益损失将是航司收益持续考虑的问题。此外航司还可以尝试模式创新,通过招募同行,低价候补、引入第三方金融、保险服务进一步弥补自身损失,减少对旅客的转嫁。期待天书退改签、天价退改签早日成为历史。
高思伟:未来的代理人应该更专业化,把自己的优势和服务体现出来,而不只是做“搬砖”的业务,商旅TMC、OTA、旅游等都应该有更好的定位,不一定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做,而应该是各有所长。长远来看,还是要脱离“代理人”的模式而改为“服务商”的角色,思考怎么把自己定位内的客户服务好。
楚有才:民航业还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比拼服务成为主流的意识,消费者愿意为服务费买单,企业敢收服务费是一个有自信的好事情。做大航空市场还是要放开空域管制,放开民营资本进入航空领域,靠服务竞争来改善经营环境,让看不见的手起作用。
宁江云:受制于近年机票代理人盈利模式与收益的改变,一张机票带来的利润已经很低,甚至不能覆盖销售成本。代理人不是慈善机构,且代理人也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代理人在服务过程中如何确保自身利润、夹缝生存,目前仍无最优解。一些违规乱象仍然存在,即便大如OTA,也在苦苦寻求如何盈利,希望行业尽快出现更健康的新时代盈利模式,让大家都有尊严地生存。
9. 聚焦主业,海航从大航海到大撤退
终止收购、出售资产、架构调整,这一年海航集团真正结终大航海时代,宣布聚焦主业。海航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如今海航断臂求生,迎接它的会是怎样的未来?
杨哲:航海勿迷航,守正方出新。航企转型局有多大,何为局内,何为局外,值得深思。转型之路难就难在没有成法,海航是先行者,也是启示录。转型应始终关注四高一低的行业特点,在做好风险控制、产权管理的基础上谨慎探寻创新之道,在主营专业化的基础上积极尝试相关多元化经营,减重向轻,去粗取精,通过内部结构优化和资源合理配置创造持续,稳健的营收能力。
程超功:按旅游总收入计算,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未来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旅游产业链分工将是大势所趋,海航等企业的暂时撤退与国内去杠杆的大环境密切相关,未来随着大环境改善,他们仍然会继续加码海外市场。在海航们撤退的同时,也要看到携程、阿里飞猪等的国际化步伐依然坚定。
李洋:海航的故事还没有落幕,但已经是无法复盘的复杂,因为没有人能掌握全部的信息。商业故事的背后,时势与英雄哪个更值得惋惜,到底是对商业逻辑的扭曲,还是商业道德的沦丧。
滕德毅:海航聚焦主业是当前最佳选择,将集团内各业务板块进行整合,重构集团业务模式,将旗下业务围绕主业深度整合,提升集团总体业务竞争力,不再追求资产数据和并表指标,真正建立围绕主业的产业集群竞争力。
10.文旅产业正热,谁在进场?
10月底,王健林终将把万达城这一文旅项目的“壳”和“瓤”都和盘托出,让迪士尼乐园在中国10-20年内无法盈利的愿望也随之彻底落空。接盘的融创中国由此拥有了中国建筑面积最大的文旅集团。有意思的是,在退出13个万达文旅城的运营管理之后,万达又将斥资300亿在兰州投建万达城。
文旅项目投资此起彼伏。过去两年间,文旅市场吸引了大批资本涌入,不断进场的企业,催生了哪些梦幻泡沫,中国文旅的未来又在哪里?
程超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旅都是地产巨头们的游戏,是他们躲避地产调控的“避风港”和曲线拿地的腾挪术,在盖房子和建园子上的投入远远超过在文化内容上的投入,自然是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一边是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各类主题公园、度假区的结构性过剩,面对国际巨头自然难以招架。因此,未来文旅的出路自然是在内容上下功夫,深挖需求,持续打造精品内容,构建自己的文化产业生态,先有内容再盖房子,而不是反过来。
李洋:房地产是快行业,往往诞生“惊险刺激”的财富故事。文旅行业是慢行业,也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希望文旅产业背后少一些熟悉的房地产的影子,多一些对文化底蕴的长期培养。
滕德毅:中国文旅的未来在于“文”,真正长期投资结合当地文化的文旅项目才是良性和正常的。
夏子帆:大家都看到了文旅这块肥肉,也由此导致一些文旅项目在不懂市场规则的因素下产生了泡沫。尽管文旅项目出现了短期的泡沫,但作为旅游板块的项目,这条路还是有很多契机。未来一些具有创意、主题、目的地等特色文旅项目,将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定位其商业模式,差异化布局将迎来新一轮的文旅热潮。
11. 出境游持续增长但面临不确定性,入境游待提振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7131万人次,同比增15%;入境旅游人数6923万人次,同比降0.4%,其中香港基础市场出现负增长。
汇率波动、中美经济关系的不确定性及突发事件对2018年的出境游带来了诸多不可控的影响,这些因素将如何影响2019年的出境游发展值得关注。在入境游方面,如何在文旅结合的大势下,打造对国外游客的新卖点还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程超功:与入境游相比,出境游更容易受到国际关系及国内政治的影响。旅游企业需要改变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经营模式,应将政治风险充分考虑在内,尽可能放弃之前的“重仓”操作。入境游的放量增长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阻滞因素,例如签证问题等,同时,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及旅游推广也需要更加外向。
陈思渥:在全世界都在努力向中国人推荐自己的国家作为出境游目的地的时候,我们也要花些心思做好入境市场。在很多老外的印象里,中国旅游还是老几样,宣传片也总是一副大气恢弘的形象。希望文旅部多做些细致的工作,针对不同人群,多做些短小精悍的、接地气的宣传推广。
滕德毅:国内景点和目的地都应该深挖当地文化,拒绝同质化竞争,在境外推广国内目的地独特的当地文化来吸引海外游客,淘汰升级“坑人”的跟团游产品,引导海外游客体验真正的当地文化。
苏昱: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客人来到中国,入境游也有可能会迎来井喷式发展。但目前各地的条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真正能达到国际接待要求的实在太少。需要企业和相关部门都踏下心来,做些实事,而这个过程实在需要慢工出细活。
12. 中国邮轮业进入调整期
携程和皇家加勒比合资的天海邮轮于今年秋天结业。过去几年,供需失衡、产品同质化、以及包船模式导致的价格战和收益下滑都使邮轮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十年高光期之后,2018中国邮轮市场被认为进入调整期,有的邮轮公司开始缩减中国区运力,也有的寄望逆风翻盘,比如嘉年华集团与中船集团今年11月在中国成立邮轮合资公司。复杂环境下,中国邮轮业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程超功:从邮轮市场本身来看,产品高度同质化和激烈的价格竞争大幅拉低船公司盈利水平,加之运力供过于求,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从需求端看,高端邮轮依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尤以长航线及极地邮轮增长势头良好。
陈舜:邮轮新的增长引擎需从加强国人对于邮轮文化的认知、优化邮轮的客源结构、增加多元化线路开辟针对年轻人群体的主题航线、改变以前传统低价和包船模式等4方面去改善。
滕德毅:邮轮企业需要重新设计产品,重构用户体验,甚至重新订单和定位,将邮轮产品提升为国人首选的度假产品方是正道。
赵汝信:邮轮业要突破,政策改革需要深化,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放,当然中资邮轮公司需要早日成长起来是前提,这是涉旅行业的新动能。
13. 高铁游成OTA又一竞争热点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需要新的刺激因素,而高铁游被认为是搅动市场的“鲶鱼”。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认为,中国开通高铁的省份可能比没开通高铁省份增加约20%的外国游客数量和25%的旅游收入。OTA们也围绕高铁游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高游铁未来能给旅游经济带来什么值得期待的惊喜?
程超功:对于OTA而言,发展高铁游不仅是业务层面的拓展,更是用户结构下沉及触达非一线城市这片“蓝海”的战略举措。
包力维:高铁游这个概念将给OTA们增加了一个流量入口。原本这个增长应该是一个自然过程,但OTA可以以此为噱头打包许多高铁游产品组合。
李洋:高铁拓展了出行半径,尤其是消费能力强的一二线城市。OTA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广泛的客源,高铁游可以考虑在提升预定效率和激发出行兴趣两个点上发力,目前来看,后者还需要加强。
夏轶:并不看好所谓的高铁游,文化旅游部如果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景区景点的质量,高铁游无非就是速度快一些的自驾游或是团队游。既然中国铁路这么发达,为什么不能建一两条类似东方快车一样的高端旅游产品,彻底改变交通只是旅游环节中改变位移的手段,而不是旅游体验的重要部分的现状?
张力:高铁游给旅游市场带来的增量是可观的,尤其是高铁沿线的旅游城市和景区会直接受益。如果把从高铁站出来到景区或酒店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好,可以让更多人放弃自驾游而转投高铁游。而围绕高铁游的相关服务和产品也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14. Booking集团加注中国市场
近年来,Booking集团不断加大在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继去年投资美团点评以来,今年又战略投资滴滴,Booking.com还于近期在飞猪平台上线了旗舰店。合作伙伴的流量入口、客源价值以及本土经验等因素都为Booking集团所看重,其系列举动将给中国市场及其合作伙伴关系带来哪些变化值得关注。
李洋:Booking是市值最高的旅游企业,起源于规模巨大的单一市场美国,成功于资本并购扩张策略,最不缺的就是资本。中国已经是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多点布局战略和快速出手的果断,显示Booking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渴望。参与一定是深度参与,路径没想好之前,需要保持多种可能性。
程超功:Booking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是多管齐下,并逐渐突破早期的股权投资边界。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无论是流量还是市场份额都已集中于少数头部企业,格局相对稳定,眼下又在酝酿下一轮商业及技术革新,Booking能否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将是决定其能否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刘冬锋:Booking在中国市场更像是一个投资者而不是OTA参与者。在飞猪上开设旗舰店,投资携程与美团,同时脚踏国内OTA三条大船,足见其实力与战略眼光可不一般。无论国内OTA如何风云变幻,Booking都将分享中国旅游市场高速发展的巨大红利。
楚有才:对于Booking投资本土企业而言,我们更希望他能够把欧美更好的服务体验和价值创新带过来,促进新模式和新需求。换一个大一点的果盘不如加一个茶壶带来的体验更好。
15. 渠道和营销方式重构:小程序、短视频、数字化
营销方式不断更新迭代。抖音等短视频工具为目的地旅游及在线旅游企业品牌营销带来一些新变化,对营销的要求也上升到更高维度;微信小程序持续裂变,企业借以提升客户体验甚至获得更多订单;航司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新渠道的冲击,加强客户体验和直销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看点。
陈思渥:无论从流量还是从用户粘度,微信小程序应该成为各集团的必争之地。比起OTA,微信小程序是目前酒店可以自主掌控定价权和自主获取用户的最优方案之一;同时相比建设推广官网的费用和技术难度、运营呼叫中心的运维成本,微信小程序无疑是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的选择。
李洋:流量的红利消失了,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营销热点。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中国没有可参照的对象,因为我们既是领先者,也是试验田。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规模用户是普通人,热点变化也很快,从有奖答题到直播,从跳一跳小游戏到抖音。对于旅游内容提供商来说,提升服务效率和追逐热点提升营销效率同等重要。
包力维:短视频之类的营销方式更适合用在顾客出行前的吸引环节,对顾客购买起到铺垫作用,而小程序才是让游客最终产生购买的最佳工具。预计未来旅游产品购买入口将会多元化(比如可能会出现目的地自助终端+小程序),这对OTA可能是一个冲击。
宁江云:数据是资源,但绝不等于价值。航司需要进一步培养或引入数据解读与运营能力,解读数据背后隐藏的含义,运营数据指导营销活动与系统优化,加强数据变现,通过数据指导用户运营。
杨哲:小程序适合快速触达线下碎片化的业务场景。只有把小程序放对地方,才会有值得期待的应用前景。航司的小程序尚未和App、官网区分开来,仍是一个留待旅客自行发现、内容多而无差的业务渠道。航司可以结合旅客服务的各类场景,培育更多小程序的唤起入口,让旅客自然而然地使用小程序,不断优化线上线下的无缝体验。
编者注:囿于字数与篇幅等因素,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的点评并未能全部展示,感谢他们的辛辣点评。更多精彩点评请点击【阅读原文】和文末长按扫码进入专题页面。有更多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近日,环球旅讯还将继续带来旅游行业高层对2019年中国旅游业的展望,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