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住建部允许“按间出租” 这些信息房客房东要知道!
5月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表示,为满足青年人、新市民的住房租赁需求,住建部考虑采取以下的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新建中小户型为主的租赁住房。
2、允许将商业用房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3、允许将现有住房按安全、舒适、便利等要求改造后按间出租。但是不得改变原有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等设施,必须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比如上海市去年出台了政策,允许将符合条件的客厅改造成一间房间,单独出租使用,业内通常叫做“N+1”。从地方的实践来看,这样一是增加了中小户型租赁住房的有效供应。二是可以适当降低承租人租金的负担。三是有利于规范住房私自改造出租行为。
小编着重想说的是第三点:这里所说的“按间出租”是指现在把房间改成若干小间的“群租房”吗?我们该如何理解政策的初衷和可能带来的效果呢?在专家回答问题之前我们一图看懂群租房是怎么回事。
央视解读
“群租”一直以来是房屋租赁市场投诉热点,因不合理的群租引发消防、治安、卫生、纠纷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
“按间出租”,并非意味着对此前严控的群租完全放开
财经问题专家 王亚宏:此“按间出租”并非彼群租,是因为安全、舒适和便利三个先决条件必须满足的房源,才有资格进入这个细分市场。安全是指必须符合防火、抗震等影响条件,不能为居住者留下任何隐患。舒适指要满足人均居住面积的标准,单间最多居住人数的标准,否则的话很难有好的住用体验。便利则是对房屋的可改建标准,以及位置、交通和配套等条件有具体要求。这三条“红线”画下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住用权益。
可以参考的是,2014年,北京开始在天通苑试点“N+1”隔断模式,对出租房的人均居住面积、每个房间居住人数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并要求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目前该模式具体规范正在制定中。
从供给侧角度解决“群魔乱舞”现象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众所周知,群租房存在各种隐患,房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难得到有效的保障。既然群租房有如此严重的问题,为何年轻人还趋之若鹜?
原因只有一个,租房价格高而每月的收入有限。如果兜里不差钱,又有谁愿意去选择群租呢?因此,增加针对青年人和新市民的租房供给,是解开群租房乱象的一把钥匙。如果继续沿着过去的思路,仅仅依靠执法手段而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群租房乱象就会陷入屡打不绝的境地。
“按间出租”政策是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在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化的过程中,把面积较大的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实行按间出租,既能满足租赁住房的需求,又能起到消化库存的效果。
允许“按间出租”可以让出租方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房屋租赁市场的繁荣发展。而一个健全的房租赁市场,反过来能够有效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有助于促进销售市场的房价理性回归。
“按间出租”使租房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财经问题专家 王亚宏:对于大部分有租房需求的人来说,“租房难”的问题并非租不到房子,而是租不到性价比合适的房子,对于青年人、新市民等有需求的群体,"按间出租"可以有效降租房成本,拓宽选择范围。事实上在不少城市,一些中大户型出租市场上几人合租,每人一间已经是早已有之的现象。而“按间出租”政策可以将这一现象规范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保障租房者的权益。而对于不符合规范群租的房源,则可以按照制度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对“黑中介”等存在已久的问题进行打击。
未来需划清“按间出租”和“群租房”的细红线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毋庸置疑,“按间出租”增加了有效供给,但也极容易造成市场的混淆。目前,“按间出租”仅存于概念阶段,良好的初衷变成现实,至少需要三步:
第一,政策细则要明晰。什么样的房屋能够隔出一间供人居住,什么样的房屋不能据此办理,需要明确界定。假若界定不清,就极容易让群租房摇身一变披上合法的外衣。
第二,各地应调整现行方案,让政策红利落地。从住建部发布新规到各个城市落实到位,需要地方政府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唯有不打折扣地理解政策初衷,才能确保地方政策的调整准确到位,也才能让红利真正惠及目标人群,不扩大也不缩小。
第三,政策细则要考虑到执行层面的难题。无论让“按间出租”合法合规,还是让群租乱象得到整治,都离不开执法层面的有力推进,更离不开细则制定时对执法层面的充分考量。
购租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是“十三五”期间满足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无疑,“按间出租”政策能够增加有效供给,让青年人和新市民的刚需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要想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政策引导,让开发商推出更多的中小户型房源。唯有补齐房屋租赁市场的“短板”,才能让青年人心无旁骛地在城市中打拼,才能让新市民安居乐业,也才能让群租房“群魔乱舞”的现象得到根本遏制。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陈洁
编辑/纪之文 庞丁 王瑶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