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

2018-02-14 央视新闻

春节,在每个华人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每当此时人人便感慨人生急促,回首岁月如诗。明天是大年三十,过去一年,所有的遗憾与困苦,都将在此时放下;新的一年,所有的幸福与奋斗,都将在此刻拾起。




  知年俗 · 品年味

◎ 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等。

除 夕 至 · 喜 迎 春


◎“年夜饭”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故也称“围炉”。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方人年夜饭常备有糍粑或年糕,北方人则吃饺子。“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一件大事。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有钟鸣鼎食之意。

部分地区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723年。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放鞭炮”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声声爆竹寄托着人民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古代,人们用红绳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

◎“守岁”

除夕夜守岁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

许多地方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夜晚,无论大人或小孩,都要说吉祥话,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央视新闻综合自人民网等


我们为什么要过传统节日?

作者 | 冯骥才

个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生日,大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日子是节日。节日是大家共同的日子。

节日,是中华民族世间理想与生活愿望的极致表现。

节日是一种纪念,内涵却多种多样。有民族的、国家的,比如国庆节、春节等;有某一类人如妇女、儿童、劳动者的,这便是妇女节、儿童节、母亲节、劳动节等等;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类节日历史悠久,有一整套喜闻乐见、代代相传的节日习俗。这便是传统节日,比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传统的节日为中华民族所共用和共享。 

传统节日是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形成的。农耕时代生产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们或为感恩于大自然的恩赐,或为庆祝辛苦的劳作换来的收获,或为激发生命的活力,或为加强人际的亲情,经过长期相互认同,最终约定俗成,渐渐把一年中某一天确定为节日,并创造了十分完整又严格的节俗,来把节日这天演化成一个独具内涵与气氛的迷人日子。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里,还把共同的生活理想、人间愿望与审美追求融入节日的内涵与种种仪式中。因此,它是中华民族世间理想与生活愿望的极致表现。可以说我们的传统——精神文化传统,往往就是依靠这代代相传的一年一度的节日继承下来。 

千百年来,祖先为每个节日创造出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习俗。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

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习俗在不断变化,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不变。

谁说传统的习俗全过时了?如果我们不曾知道这些习俗,就不妨去重温一下传统。重温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与情感。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这便是我们节日的主题,我们为此而过节。 

图/视觉中国


「写留言」聊一聊你记忆中的年三十!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李伟 编辑/马玮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