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色“生命禁区”到绿色“财富之地” 这里经历了什么?
它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有神秘的响沙,传奇的历史,还上演着大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
它就是库布其沙漠。
这两天央视《新闻联播》中,很多网友在看到库布其沙漠最新的航拍画面后,不禁感叹库布其的沧桑巨变,并点赞致敬库布其治沙人。
2005年的库布其沙漠(图自视觉中国)
库布其,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是中国第七大沙漠,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以前被称为北京头上的一盆沙。
30年前,赤地千里的库布其,森林覆盖率只有不到1%,几乎寸草不生、动物绝迹,被称为生命禁区。
20世纪以来,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流入泥沙1.6亿吨,直接威胁着河套平原和黄河安澜,沙区百姓深受其扰。
内蒙古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陈宁布说,“明沙害人没深浅,风沙来了人不见,一天吃到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受过沙害的人,吃过这个亏的人,都记得这些”。
然而,经过30多年来几代治沙人的努力,库布其沙漠创造了绿进沙退、大漠变绿洲的奇迹,生态资源逐步恢复。
现在的库布其,绿色已成为底色。
目前,库布其沙漠的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的0.8%提高到2016年的15.7%,植被覆盖度从2002年的16.2%提高到2016年的53%,曾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库布其沙漠有超过三分之一得到治理,绿化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
如今的库布其沙漠 (图自参考消息)
现在库布其沙漠每年阻止上亿吨黄沙流入黄河。鄂尔多斯达特拉旗水保局的负责人拿1989年和2016年库布其发生的两次大山洪,给我们做了个比较。
从1988年到2016年,库布其沙漠降雨量从每年不足100毫米增加到456毫米,沙尘暴从每年50次减少到每年1次。生物种类从不足10种增加到530种,沙漠中还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是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库布其沧海巨变的震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750wk11u1&width=500&height=375&auto=0
库布其的治沙密码
从沙漠到绿洲,库布其治沙,到底有何秘诀呢?
8月6日,央视《焦点访谈》曾用一期节目,具体解码了库布其的治沙方略——南北围堵,中间切割。
南北围堵——南部用乔灌草的办法,把沙漠围起来治理,防止风沙蔓延;北部靠近黄河这边,采取锁边林带的办法堵住它,防止向黄河里面输送泥沙。
中间切割——通过十大孔兑,还有一些道路,把库布其进行切割治理。
南围北堵,中间切割,八个字,说起来简单,但真正锁住库布其这条黄沙巨龙,库布其人的付出是常人很难想象的。
30年来,这里涌现出许许多多来自民间的治沙英雄,更有以亿利、伊泰、东达为代表的许多治沙企业。
达拉特旗官井村治沙带头人高二云说,当年风沙太大,村里还发生过小孩出门几十米就迷路丢失的事件。
为了生存,无数像高二云这样的库布其人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抗争。
1999年,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凝聚了杭锦旗13万人民心血和汗水的库布其第一条穿沙公路建成通车。进入新世纪,鄂尔多斯市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强势政策开始实行最严格的禁牧休牧,封禁保护措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随之推进,各种防沙治沙技术层出不穷。
设置网格沙障,防止沙丘流动,同时在沙障内种树种草,这是早期治沙的主要技术。
网格沙障
在后来的治沙实践中,亿利集团带动当地百姓大力发展沙漠经济作物甘草种植,每年可产生一亿多元的利润,并跟进发展沙生态旅游康养等项目,加之其他企业在沙生植物深度利用等方面逐渐产生效益,给治沙注入后续动力,反哺治沙科技的创新,一些新的治沙技术也开始应用。
微创植树法,树木成活率可由20%提高到80%以上。十几秒就可以种一棵树,效率成倍提高的同时,每亩可节约成本1200元以上。这是近年来沙漠治理的主打技术之一。
除了微创植树法,亿利集团还和科研院所合作,发明创新了风向数据植树法、无人机弹射飞播法、甘草平移治沙技术、种质资源技术等一些列沙漠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
技术是基础,但有规划、成规模是治沙的关键。库布其人开始了治沙模式的艰难探索。
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库布其人的治沙信念更加坚定,也通过经验总结出了“治沙生态五结合”:
五结合:
生态移民
封禁保护
自然修复
机械化和人工规模化治理
构筑生态系统能力
综合推进,立体化治理。
要成规模治理,这首先就要把治理区内散居的牧民移出来,并且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问题。
道图嘎查移民新村致富带头人孟和达来说,自己弄是单打独斗,资金、劳力不够,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牧民参与,一起弄,效果最好。
孟和达来所在的道图嘎查在规划的治理区内有36户散居的牧民,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动员下,如今已经全部移至移民新村,并参与到治沙当中,开展多种经营。
同时,企业运用科学的治沙理念和手段,成规模治理,效果非常明显。
在两万亩的亿利光伏发电基地,板上发电,板下固沙,其间种植沙生植物,饲养禽畜,发展沙产业,形成立体化的小生态,同时带动附近的农牧民以民工联队的形式参与建设和养护管理。
亿利乌兰木独民工联队队长说:“以前的沙害现在变成沙利了,我们现在可喜欢这个沙子了。沙子就是我们的生存的根本,这就是钱,这就是钞票,下面甘草多好。”
库布其人自己试验,俯身沙海,自己证明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库布其治沙模式:“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逐渐成型,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库布其治沙技术走向全国 走出国门
现在,包括甘肃、新疆、西藏、青海、云南、河北等地,在荒漠化治理上,都能看到库布其的影子。
而库布其的治沙技术也正在向伊朗、沙特、巴基斯坦和非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延伸,帮助更多在沙海中不懈求索的人们一起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7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
库布其奇迹的绿色启示
库布其沙漠从“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变成今天的“沙漠绿洲”“财富之地”,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自然,沙漠也能够和人类和谐共存。
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需要科技创新、产业开发、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更需要勇于担当、吃苦耐劳、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而库布其在为中国生态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为全球荒漠化防治带去绿色希望。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李伟
编辑/王元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