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了,就是深圳人

央视新闻 2019-10-13

《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

这一次,

我们带你打卡城市地标建筑,

标记时光。


新中国成立70年,时代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留下太多印记。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林立在每个城市大街小巷里的建筑。一座与你一起成长的建筑,一段常说常新的故事。那些地标性建筑,在斗转星移之间倾诉着岁月往事,在雨雪洗礼之下彰显着城市性格,在风起云涌之际丰富着中国形象。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微视频《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带你每日“点亮”一座城市地标建筑,在共和国70年蜿蜒前进的足迹中,解封历史;从一代人、一座城、一个国的成长中汲取力量。我们,唯有知来处,方能识归途。





深圳地王大厦

☟四分钟快速打卡☟



▽ 深圳地王大厦“名片” 滑动查看

深圳地王大厦,全称为信兴广场深圳地王商业中心,是一座多功能现代化商业大厦,由美国华人建筑设计师张国言设计。大厦于1996年3月竣工,是深圳特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当时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深圳地王大厦高69层,总高度383.95米,实高324.8米,主题性观光项目“深港之窗”,是亚洲第一个高层主题性观光游览项目。在此可以俯览深圳,远眺香港。“地王”之名,来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处于深圳深南东路、宝安南路与解放中路交汇的黄金三角地带,被地产界誉为投资的地中之王 。1992年,深圳市政府向国内外企业公开拍卖,香港一家公司以1.4亿多美元的高价一举中标,创下了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 ,地王商业大厦由此而得名。




曾经,
深圳流行这样一句话:
“80年代看国贸,90年代看地王”。
有人说,站在“地王大厦”俯瞰深圳,
远眺香港,
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地王大厦”,
见证了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
是许多深圳人及游客
必到的打卡景点,
承载着无数人美好的记忆。



深圳“地王大厦”,
全称是信兴广场深圳地王商业中心,
位于深圳的繁华地段。
1992年,
深圳市政府在全国率先组织
土地使用权的国际招标,
向国内外企业公开拍卖。
消息发布后,一下子吸引了
近200家境内外公司前来竞标。
最后以1.4亿多美元成交,
一举成为当时深圳的地价之王,
“地王”由此得名。

 ∆ 建设中的地王大厦


1992年,
乘着邓小平视察南方的春风,
深圳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四年后,
近384米高的深圳“地王大厦”
竣工完成,
成为当时亚洲第一高楼、

世界第四高楼,

也成为深圳不可或缺的

城市地标与符号。


 ∆ 建设中的地王大厦


“地王大厦”采用

美籍华人设计师张国言的方案,

宽与高比例为1∶9,

创造世界超高层建筑

最“扁”最“瘦”的纪录,

因此施工也比一般工程更有危险性。

地王大厦的施工,

是出了名的高标准。
一改之前习以为常的“吃住在工地”,
明确要求工地现场不准住人,
并配备大量人员打扫,
每天,工地都干干净净的。

 ∆ 《深圳商报》1994年的报道

“地王大厦”处于市中心,

整个施工空间很小,

可施工人员高峰期超2000人。

为了解决安全问题,

工地设立了安全部,

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各施工队、组还有兼职安全员。

每天都进行现场巡视,

即使深夜施工,也有管理层查岗。



“地王大厦”379天的主体施工中,

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
未碰破一块玻璃幕墙,
也没有一起环境污染投诉。
当年的很多做法,
成为了今天的工地管理规范。
而这些如今早已被习以为常的安全准则,
在当时,
却是首次出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 建设中的地王大厦

“地王大厦”创造了

新的“深圳速度”,
背后浸透着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
施工初期,
进度非常慢,怎么办?
全员上阵,三班倒!
2000多名工人,
住在离项目稍远的莲塘山上,
24小时车辆不停接送工人,
食堂也24小时供应饭菜。


正是凭着建设者们的拼劲儿,
加上工程应用了
钢结构等一系列新技术,
“地王大厦”施工速度突飞猛进,
最快时达到了两天半一层楼,
提前60天完成了主体施工,
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


时任“地王大厦”工程
测量负责人的陆建新说

“建了这么多地标建筑,这些大楼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每次路过我都会驻足仰望。在我看来,建筑是个伟大的行业,我国建筑业从蹒跚学步到在世界各地盖高楼,从超高层建筑零起步到千米级建造技术领先国际,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深圳速度’。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仍会毫不犹豫地踏上来深圳的火车。”


这也许是无数建设者们的心声。



深圳“地王大厦”,
给人漫步云端的震憾,
刷新了“深圳速度”,
也重塑了深圳高度。




深圳,
位于南海之滨,
毗邻港澳。
改革开放,成立特区,
让这里,
充满了机会,
也充满了奇迹。


 ∆ 20世纪50年代宝安县

 ∆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深圳

 ∆ 今日的深圳

改革开放之前,

物资匮乏,
货物需凭票购买;
如今,
“有啥吃啥”变成了“吃啥有啥”,
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有没有”,
而是“好不好”。
改革开放,
让深圳这片热土沸腾了起来,
实现了从“一张白纸”到

“奇迹之城”的伟大跨越。

 ∆ 20世纪80年代深南路

∆ 1990年,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皇岗立交桥。

 ∆ 今日深圳深南大道

深圳特区成立之前,

这里还只是一个“巴掌大”的小渔村,
只有两条小巷
和一条200米长的小街;
1980年8月26日,
深圳正式成为中国
第一个经济特区。
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
深圳的发展举世瞩目。
几十年的建设,
一座座摩天大楼巍然耸起、
一条条繁华的街道经纬交织,
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拔地而起。

 ∆ 20世纪50年代深圳火车站

 ∆ 20世纪80年代罗湖火车站

 ∆ 1991年扩建后的深圳火车站


今日的深圳,
拥有全球最大的
通信设备制造商、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
市值居全球保险集团第一的险企、
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 黄田村(深圳机场旧址)

 ∆ 原深圳宝安机场航站楼

∆ 深圳新机场T3航站楼


几十年来,
无数深圳特区的建设者,
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
推动深圳从一座边陲农业县,
迅速崛起为国际化超大型城市。


∆ 1984年人民南路

∆ 今日人民南路


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移民城市,
有6:00就准备就绪的金融人,
9:00聚集人才市场的求职者,
14:00挤向华强北的批发商,
22:00仍在加班的上班族……
每个24小时,都平凡又伟大。
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充满着韧劲与执着,
创造了中国发展的奇迹。


∆ 1990年福田区

∆ 今日福田区


如今
这里拥有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
亚洲最大陆路口岸,
中国第五大航空港,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等称号。


∆ 建设中的国贸大厦

∆ 建成后的国贸大厦


改革开放41年,

深圳GDP增长4500多倍,

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圳,

成为开放包容、法治昌明、

崇德向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 70年代蛇口六湾

∆ 80年代蛇口六湾

∆ 2018年从微波山顶看蛇口海滨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
鹏城深圳的勃兴,
是中国41年改革开放的
重要历史见证。


∆ 深圳华侨城建成前后对比

深圳,
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
成就的重要窗口;
深圳,
国际社会观察中国
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新中国成立70年,
造就了一个令世人惊艳的深圳。

∆ 今日深圳


深圳速度,

就是中国速度的缩影。

曾经,深圳喊出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如今,

这是一座没有方言的城市,

无论你在天南地北,

“来了,就是深圳人!”


内容/央视新闻整合自光明日报等

图/部分来自视觉中国


☟ 点击下图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北京电报大楼



☟ 点击下图

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北京工人体育场



☟ 点击下图

打卡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之重庆李子坝轻轨站


更多新闻


监制/李浙 策划/王元

编导/魏静 王艳歌 摄像/孟建中 马雷 何一凡(航拍)

摄像助理/陈政 后期/魏静

编辑/关欣

©央视新


 喜欢地王大厦请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