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支组团逆袭的“天团”,牛!
近日,各个“身怀绝技”的北大保安“天团”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他们当中有的会Python编程,有的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被网友们称为“神一样的存在”。详情见>>>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到2016年的20多年间,北京大学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研究生,之后当上大学老师。日前,央视新闻《相对论》对话初代北大保安“天团”代表人物张俊成和布和苏道,讲述保安“天团”成团的“秘诀”。
愿做一池荷花留在北大
上世纪90年代,张俊成、布和苏道都曾在北大保安岗位上,通过成人高考或自考进入北京大学。
1994年至1999年,张俊成在北京大学西门当保安,1995年10月通过自考考入北大法律系(专科)。毕业后,张俊成回到山西长治任教,后来创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张俊成今夕对比照
布和苏道是张俊成的同期队友,1997年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北大信息管理学系。毕业后,布和苏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创办了忽思慧蒙医医院。
△布和苏道今夕对比照
谈及北大求学的机缘,张俊成回忆,有一次,有七个外国人想进北大校门,因为不合规,没让他们进。那时的他只会说“Yes”“No”“Byebye”,没法沟通,几个外国人离开时就在路对面对张俊成竖起大拇指向下,做了一个侮辱人的动作。当时,张俊成非常受刺激。第二天,他去买了两本英语书,开始学英语。
北大西门内,有一池荷花。离开北大前,布和苏道最不舍的就是北大的氛围,他曾想,“当个荷花多好,至少还能留在北大”。
回家办学后仍不敢说“闯出名堂”
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当年离家时,张俊成曾向母亲表示要出去闯出名堂。如今,网友称其已“逆袭”“成功”,但张俊成坦言,至今仍不敢说自己闯出了名堂。他表示,接受了几年的熏陶、感染,越发觉得自己不“硬”了,要学的东西更多。北大管理课上教过“马太效应”,叫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越学越想学。
从教二十多年来,他认为教书育人责任太大,在北大做保安的经历使他明白,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文凭的意义:
收获信心 意味着更多责任
张俊成认为,文凭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如今,已成为中专校长的他深觉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老师,一个肩膀上是家庭的希望,一个肩膀上是祖国的未来。
布和苏道认为,文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拿文凭的过程让他学会了如何做人和做事。
从放羊娃到医院院长,对于布和苏道而言,这份文凭第一次证明自己可以做到一件事情,是收获信心的开始。他在拿文凭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特别珍贵的是在这其中的付出和得到的感悟。
三个麻袋六百斤书
这是做北大保安的积蓄
保安的工作没有给张俊成留下多少积蓄,但他从北大离开时,带走的是三个麻袋——每个两百斤,装的都是书。这些书至今仍保管得很好,用来给任职学校的每个班里做了小型读书角。
张俊成说,现在家里床头柜、茶几、沙发、马桶旁都要放一本书,可以随手拿起来看书。不管在哪个岗位,不管身在何处,把心中那盏灯点亮了,瞅准自己想去做的一件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都能成功。
张俊成:北京大学也好,北大保安队也好,给我的是一种心灵境界,一种态度、格局,而不是什么财富。
从10%到70%
坚持学习的北大保安越来越多
当年,张俊成和布和苏道那一批保安,121人中只有十多人学习考学。而从他们开始,到了2016年,已经有500多名北大保安通过各种考试拿到了大专、本科文凭。
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在北京大学西门探访时,从保安处了解到,如今70%的北大保安都在自学或在北大旁听。
当记者问张俊成,逆袭“天团”可以复制吗?张俊成回答,成功不一定非得到北大,不可能人人都有这个机会。他认为,只要心中那盏灯不灭,就有希望。没成功的人,有多少一直在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找台阶,没有对自己狠起来。“我特别崇尚那句话,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身在何处,而是朝着什么方向走。”
△在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一面许愿墙,墙上挂着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心愿。其中一张写着:“当下不负,未来可期。”
北大保安组团逆袭的故事
收获了众多网友点赞
大家纷纷表示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更多新闻
监制/王姗姗 陈忆多 张鸥 赵旭
制片人/庄胜春 汪洁 熊江萍 马烨
主编/王烁
记者/庄胜春 张宗尧
编导/王子桐 夏文 郝薇 纪方
导播/裴大伟 王子桐
摄像/崔肖冉 康晓宇 王钢 孟雷雷
技术/夏文
播出/李恩浩 周学磊 余明华 吴桐 于江
海报/王少华
编辑/王洪春 谭瑶 孟柯言 金竹音 于子敬
统筹/纪方 邓倩
©央视新闻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