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刘珺 李作诗
编辑/王莉 宋琎
摄像/刘彤
责编/温娜 陈忠元
剪辑/邢永跃
©央视新闻棉企工人用亲身经历辟谣
今年55岁的艾尔肯·艾则孜是新疆尉犁县的一名棉农,依靠家里的150多亩棉田,每年有1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种棉、养牛、放羊,艾尔肯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很有可能因为附近工厂不再收购他的棉花而改变。
尉犁县众望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彪,已经连续两年从艾尔肯的棉田收购棉花,加工后销往国内外。2020年,张彪却失去了出口的机会,因为很多品牌终止收购来自新疆的原料,有的甚至放弃了中国的供应商。张彪说,一些主要依靠出口的棉企销售渠道已经被彻底切断,有的企业损失达到几亿元。
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原来,2020年8月,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宣布对所有新疆棉企无限期取消担保认证。这一行动导致新疆棉产品进入了国际贸易的“黑名单”,而该协会给出的理由竟是新疆棉企存在“强迫劳动”的问题。对于这种说法,新疆棉商和棉花企业工人都予以驳斥。
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卢春建:纯属胡说八道。我不知道他说这个话的目的是看到了还是听到了,还是胡言乱语,说这个话是不是有什么目的。今年招聘的时候,本来应该是八十多个人,来了将近一百六七十个人。我们要是强迫劳动,会来这么多人吗,会这么积极吗?
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员工 穆太力普:我们平时上八个小时班,中间有两个小时午休时间,夫妻俩一个月的工资是9000元左右,我们的公司没有所谓的“强迫劳动”,我来公司后也没听过没见过这样的事。
BCI上海代表处评估报告遭无视
BCI为什么会得出与事实相悖的结论?这还要从近几年一些西方媒体炮制的谎言说起。
2019年以来,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英国广播公司、《华尔街日报》等一些西方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持续指责新疆存在“强迫劳动”问题,把新疆棉纺织行业定义为“强迫劳动的重灾区”。
在西方强大的舆论攻势下,耐克、CK、汤米、Gap等品牌商停用新疆棉织品。作为关键角色的BCI也采取行动,启动新疆“强迫劳动”调查。在BCI上海代表处供职的吴艳,向记者介绍了调查流程。
BCI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吴艳:首先是生产者单位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我们上海的团队进行第二方的可信度审核,最后由第三方的审核机构出具单独的验证报告。
为回应境外有关“强迫劳动”的舆论,BCI上海代表处对新疆的项目进行了严格复查,最终证实新疆并没有所谓“强迫劳动”问题。他们向总部提交了两份调查报告,还汇总了瑞士通标公司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历年以来的检测报告。
但是,BCI总部却无视其上海代表处和通标公司提交的评估报告,声称新疆棉企存在所谓“强迫劳动”,并且没有任何理由的无限期取消新疆棉企“良好棉花”认证。导致近50万吨的新疆棉花无法进入国际棉纺织生产供应链。
“人权组织”施压,美国政府机构授意
BCI为何执意地不顾事实?记者了解到,参加良好棉花调查工作组的一些所谓的“人权组织”,在调查工作中向BCI总部频频施压,他们也是所谓新疆“强迫劳动”问题的始作俑者。除此之外,良好棉花理事会和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不断授意也与此有关。
整个2020年,美国政府对新疆棉产业频频出手打压。从美国财政部要求美国公司完成与新疆52家棉企的清算撤资,到国土安全部海关与边境保护局针对新疆棉企发布进口禁令,几项措施几乎封堵了新疆棉产品的出口渠道。
国际零售品牌在中国地区采购的“良好棉花”,占全球采购量的33%。BCI总部作出的无理决定,实际是美国政府涉疆制裁的延伸,导致了供应链脱钩的恶果。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和一些非政府组织、零售品牌商的所做所为,让白棉花上了“黑名单”。
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 许建英:美国所谓的要保护新疆的人权完全是一派谎言,根本目的实际是破坏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也是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人权的最大的破坏。
事实证明,所谓新疆“强迫劳动”的说法是彻头彻尾的世纪谎言,是美西方个别政客、非政府组织、媒体沆瀣一气炮制的丑恶闹剧。他们表面上关心的是人权问题,实际却是打着人权的幌子反人权,企图剥夺新疆棉农和最普通劳动者的利益。他们以“强迫劳动”为由限制新疆产品出口,打压中国企业、破坏新疆稳定、抹黑中国治疆政策,甚至对中国内政粗暴干涉。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也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举措,维护中国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
更多新闻
编辑/王莉 宋琎
摄像/刘彤
责编/温娜 陈忠元
剪辑/邢永跃
©央视新闻洁白的新疆棉花不容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