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顶级“多巴胺配色”,还得是咱古人!

央视新闻 2023-08-08

今夏很是流行高饱和度的“”。如此鲜艳明亮的色彩不独在穿搭上,在大自然里,在跳跃的心情间,还藏在老祖宗的审美里,显在巧夺天工的国宝上

话不多说,上“多巴胺系”的文博宝贝!!




🏮

红色系


01

铜红、鲜红、宝石红、

霁红、郎窑红、豇豆红……

红,

夺目之色,

国人永远的情意结,

远比我们想象得要热烈要细腻。

要说,是古人放了一把火,

烧出了红,

也烧出了千年不辍的一眼惊艳。


02

一抹风华绝代的红,美!
美在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也在粉靥金裳,花钿红妆。


唐人簪花仕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诗画中国》舞蹈演员服装高度还原了《簪花仕女图》


03
红配绿?
在古人这里不成问题。
红肥绿瘦,浓艳华贵,
却又不失和谐
“多巴胺穿搭”,

他们早就驾驭得很好了!😍

乾隆南巡图卷(局部) 国家博物馆藏



🌸

粉色系


01

唤一声“胭脂”,

她们回了头,

时光如笑靥,开了花。


02

粉扑扑,

恰如少女颊上那抹羞赧,

又大了一岁,

又喜欢回了满载少女心的粉红,

是满目娇媚,更是被生活唤回的温柔。


03
要多栩栩如生,
才觉空气都泛起莲香涟漪……

捧一朵在手,

好似将整个荷塘、整个夏天
都捧在了手心里。

清道光 景德镇窑粉彩莲花纹盖碗(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图自@遗产君

清光绪款粉彩花卉形秋操吸杯 天津博物馆藏



🌕

黄色系


01 且瞧瞧这“明晃晃”的明黄,是如何凌驾于一切服色之上,成为御用之色




02
明亮而厚重的黄,

是黄金之色,是大地之色,

是大江之色,是光明之色,

是古老文明的萌芽之色。

当你走近这抹黄,

当知,她本身就在你我。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03
 黄,亦是吉庆之色。

这件充满童趣欢趣的器物,

釉彩华贵,纹饰吉祥,

代表了晚清官窑粉彩瓷的最高水平。

若你恰好需要一些“表情包”放飞一下,

喏,这些极具表现力的顽童,

为你代言!😉


清同治款黄地粉彩婴戏图兽耳尊(局部) 表情包为《夜读》制作


清同治款黄地粉彩婴戏图兽耳尊 天津博物馆藏





 

🌊‍‍

蓝色系


01

蓝,是星空灿灿,

是晴空炎炎,是海浪滚滚,

是鲸的眼,是宇宙本来的颜色,

所以望向蓝的瞬间,

才会觉得她那么深不可测。





02

天蓝釉,

恰似蔚蓝天空之色而得名

用来种花?

这天降之色好像比花还耐看。


清雍正 天蓝釉海棠形花盆 天津博物馆藏



03

稀世“蓝莲花”,

八瓣莲花形茶托与七瓣莲花形茶盏,

通体呈半透明蓝色,

却浓郁得如千层薄冰堆叠而成。

养眼的,是蓝莲之蓝,

解暑的,是冰川之沁。


元 莲花形玻璃托盏 甘肃省博物馆藏



04

逛累了吧,

来,请你喝一杯奶茶!

多穆壶,就是满族、蒙古族、

藏族同胞装奶茶的容器,

此壶应为皇帝馈赠之物,

壶身通施天蓝色釉为地,

满饰盛开的彩色莲花。

饮一口,回味蓝,回味这多姿文明。







🌳‍‍‍‍

绿色系


01

要说有趣灵魂,且瞧古人,

一袭袭瑞彩华色用得大胆,

一个个“谐音梗”也玩得热闹!

此瓶通体绿松石釉地,

纹饰有番莲、蝙蝠、戟磬、寿桃等,

其中“蝠”谐音“福”,“桃”喻示“寿”,

“戟”“磬”谐音“吉”“庆”,

连在一起便是“福寿吉庆”之寓意。


清 绿地粉彩福寿吉庆图折口瓶 国家博物馆藏



02

长夏漫漫,临绿而坐,

在山河苍翠草色青青间,

看见生机萌动,万物峥嵘,

悟得只此青绿,只此青山绿水。






🌈‍

多彩系


01

早就想请你,

看一场盛放于瓷器上的烟花!

😊‍‍‍


清乾隆 桃花洞釉灯笼瓶 国家博物馆藏



02

抬头,

与瑰丽梦幻的紫撞个满怀,

这颜料,分明取自天边云霞。





03

19世纪上半叶,

一名英国皇室成员

从广州十三行定制此碗带往欧洲,

用其装盛佳酿,为宴会增添东方格调。

可以说,

这是一件统一了东西方审美的“大碗”哦!


清嘉庆广彩人物纹大碗 广州博物馆藏



04‍

袱系纹瓶,又称包袱瓶,

清雍正、乾隆时期非常流行的宫廷御用器物。

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比较喜爱的各类器皿

都会要求造办处专门配做锦袱包裹。

打个包袱裹系瓶子,

在此,为你打包平(瓶)安福(袱)气!





🏮

写 在 最 后


当我们见识到这种种明媚色彩,

分泌愉悦的多巴胺时,

须知,这明艳背后,

无不藏着宝贵而低调的工艺,

有一分巧夺天工的惊叹,

就有一分默默无名的匠心,

惊艳于国家宝藏,

别忘致敬无名匠人!

📮投稿邮箱:yedu_cctv@126.com

监制 | 李浙     
编辑 | 王若璐  校对 | 张天宇

©央视新闻


这个赞,给老祖宗顶级审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