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6个关键词 看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图片来源:新华网)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确立了路线图。会议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与大家的生活都有什么关系?小编为您梳理了这几个重点信息——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释放哪些重要信号?又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首先要看懂下面这三组、6个关键词:
大逻辑、十转变——对经济新常态有了“1、3、9、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所谓“大逻辑”,就是内在的、基础的、具有认识决定意义的逻辑。加上随后提出的引领新常态要实现十个“更加注重”的转变,这“大逻辑、十转变”,标志着围绕“经济新常态”有了渐成体系的“1、3、9、10”。
“经济新常态”这个新词,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5月在河南调研时提出的。去年11月,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把“一个词”扩展为“三句话”,对“经济新常态”在速度、结构、动力三方面下了定义。随后,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针对“经济新常态”,概括了9个趋势变化。
如果说,去年的“1、3、9”更多体现在“认识”和“适应”新常态上,那么今年提出的“10”个转变,就更多地体现了在“引领”新常态上,体现在了具体怎么做上。
供给侧、关键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系统部署
从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说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了中国经济领域最新鲜、最热门的词汇。不出所料,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围绕“供给侧”改革做了比较系统的部署,尤其针对明年年度特点,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也是五个关键点。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有效供给满足优质需求。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供给结构升级,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才有了“有效供给”的高要求。
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去年以来,实际上已体现在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的前期工作中。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的《规划建议》里,也蕴含了这个思路。提纲挈领地说,供给侧改革,关键看三个供给——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供给,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制度供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三个“供给”,最后都落在“率”上。(看懂供给侧改革,请看习近平提“供给侧改革” 能给你带来哪些红包?)
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掉的就是无效供给;“去杠杆”,强调的是防范经济风险;“降成本”,体现了制度供给能力的提高;“补短板”,体现了要尽快弥补在劳动力供给、技术供给上的欠缺。
五理念、十三五——着眼明年、更着眼整个“十三五”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个“更加注重”里,就能对应地找到这五个发展理念的烙印。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年度会议,主要是总结今年、部署明年,但毫无疑问,秉承五中全会精神,放眼整个“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鲜明特征。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再过十几天,2016年就要到了,“十三五”也就要到了。作为一次在这个特殊时点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显然提出了相当多的“五年视角”下的任务。最为引人注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必定不只是未来一年的重点。
如果把“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时要实施的“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的提法,跟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的提法做比较,能看出,多了“产业政策要准”和“改革政策要实”两条。即将进入“十三五”之际,我国的宏观政策体系,又增添了新认识、新支点。
文丨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
猜你喜欢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陈洁
编辑/文雅 纪之文 庞丁
支持原创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