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 虚假客服“全年无休”盯牢你的电子钱包!电信诈骗层出不穷怎么破?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公安部网站
说好的“点赞有奖”,结果隐私被套、“中奖”扫码扫来病毒链接、“免费”红包却是盗刷软件、总有些冒牌“好友”急着要你充话费……围绕智能手机、社交软件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正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向更广阔的人群袭来。
据记者了解,2015年全国法院审理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逾千件,最高诈骗数额上亿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你中过招吗?蔓延成何种态势?是否真的防不胜防?如何能够彻底遏制?
虚假客服“终年无休” 还有虚假兼职、虚假淘宝店…
①虚假客服
今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的林某不慎弄丢了微信聊天记录,于是求助互联网,搜到一个昵称为“微信业务咨询”、QQ号为553871881的人,此人声称可以恢复聊天记录,要求林某缴纳服务费和客户保密费。随后,林某通过QQ红包、支付宝转账,分三次向对方账号转存3500元,然而对方收到钱款后就将林某“拉黑”不再联系了。
②虚假兼职
除了“虚假客服”,“虚假兼职”也成为近年高发案件。近日,学生小吴在网上找到一个给商家刷购买量挣佣金的帖子,加了对方QQ号后收到一个链接,被要求垫付金额购买链接上的商品,完成购买三笔的任务后,购买的钱和5%的佣金一并返还。结果,在小吴做了三笔任务垫付4000元后,再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③虚假购物网、淘宝店
还有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再通过QQ发送虚假网址,受害人填写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假冒身份并非新出现的诈骗手法,只是通信平台变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社交软件的技术门槛、信息传输成本比传统通信手段下降了许多,以往要用伪基站仿冒电话号码,现在只要伪装成看似正规的微信公号,就能发布诈骗信息。
微信安全风控负责人杨鹏介绍,2015年微信共受理用户投诉850万单,据此打击欺诈用户数十万。
这些“免费午餐”不要信以为真
①微信红包诈骗
近日,北京市民李女士在一次微信抢红包时,因误信链接被骗万余元。事发前,李女士被朋友拉进一个陌生人的微信群,突然群里有人发红包,她就习惯性抢了一个,点开后显示中了200元现金礼包,但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才能提取现金。李女士填完后收到了申请提现的验证码短信,根据提示输入验证码后,银行卡中的一万多元钱被转走。
②手机APP软件诈骗
还有的诈骗分子将人引诱到一个外部链接或某个APP上,而该链接或APP可能存在木马病毒。比如,一位广州市民曾收到“学校”发来的孩子体检报告短信,短信中的链接打不开就按提示下载了一个名为“ndkpn.com”的手机APP软件。次日中午,短信提示其银行卡有两笔达8000元的消费。原来,手机在点击上述链接后自动安装了“手机木马APP”,导致资金被盗刷。
③中奖邮件诈骗
此外,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或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诱导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等,最终都是将受害人引向盗刷软件。
“如今支付工具太便利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说,特别是关联支付宝等支付新方式的滥觞,用户不用退出社交软件,就有可能实现资金的转移,导致用户钱包的安全性大大下降。
今年两会上,来自广东的陈伟才等3位人大代表建议,市民用银行卡往陌生账户转账支付应延时1天到账。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就止付机制开展调研,有望在年内对相关政策形成初步意见。
真假“好友”要分清 别把骗子当“老板”
在QQ、微信、网络上冒充好友、同事、老总、房东、银行、运营商,甚至国家公职人员的作案手法屡见不鲜。近日,在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任财务主管的陈女士,被拉入一个名为“公司高管讨论群”的微信诈骗群,群里人员名称、头像均与客户所在单位高管常用的个人信息一致。随后,群里的“老板”声称合同签约失败,须立即退回对方企业支付的70多万元保证金,并且@了具体经办的陈女士,她将钱划转至“老板”指定的账户。后来,因为陈女士很快识破骗局求助银行,才及时冻结了该笔钱款。
首都网警提醒民众,对于仿冒熟人的诈骗分子,即使是“老板”、“领导”之类,只要不确定就要多方核对信息源,避免因为碍于情面等原因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NEWS MORE
公安部提醒千万要注意:这八种行为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经济损失。
提醒: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快递单含有网购者的姓名、电话、住址,车票、机票上印有购票者姓名、身份证号,购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银行卡号、消费记录等信息。不经意扔掉,可能会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提醒: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银行、移动或联通营业厅、各类考试报名、参加网校学习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证复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复印店利用便利,会将暂存在复印机硬件的客户信息资料存档留底。
提醒: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上投简历的方式找工作,而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会要求你填写一份所谓的“个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个人电话住址、毕业学校(详细到小学)、证明人(甚至还有学校证明人)、甚至身份证号。
提醒: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出或者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这些信息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网上伪装身份实施的诈骗,都是利用了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提醒: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有些人喜欢晒火车票、登机牌,却忘了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进行模糊处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行为。此外,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也经常被利用来看到他人的照片。
提醒:晒照片时,一定要谨慎,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要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上网时经常会碰到各种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活动或者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
提醒: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在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选择了WiFi(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就会自动连接公共场所WiFi。但是,WiFi安全防护功能比较薄弱,黑客只需凭借一些简单设备,就可盗取WiFi上任何用户名和密码。
提醒: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李浙
编辑/江永韬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