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出台改革方案,有才的年轻人有福了!

2016-03-26 央视新闻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政文公号

满腹才华却要熬年头?高端人才进京却落不了户?这些困扰你的问题,未来可能都会有变化!

日前,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进一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一起来看看,国家在《意见》里都出了啥招儿。


高端人才将不必“熬年头”

多年来,人才评用的脱节被认为是职称制度问题的一大弊端。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管得太多,用人单位缺乏自主权,造成了“用的评不上,评的用不上”。对此,《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评审科学化水平”,并强调要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现实中,一些高端人才包括海归人才在被引进后还要“熬年头”才能逐级晋升职称,极大地影响了他们为国效力的热情。对此,《意见》提出职称直聘,为高端人才开辟了一条凭专业能力快速晋升的“绿色通道”。

一段时期以来,职称评定多集中在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甚至被视为体制内人才的“专属”,而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却因“职称瓶颈”频频遭遇职业上升“天花板”,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受挫。对此,《意见》提出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申报参加职称评审渠道。

此外,《意见》还提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这解决了有不少专业技术人才在发展过程中曾因外语、计算机等“硬杠杠”被卡住的问题,遵循了人才评价的规律和客观实际,减轻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应考负担。


体制内外人才双向流动或将成常态

人才流动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新政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如“千人计划”、《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等制度,但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人才流动的障碍依然存在。

《意见》提出建立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为解决人才流动中最“头疼”的户籍问题打开了突破口;《意见》提出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为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


今后,体制内外人才双向流动或将成为常态。对《意见》提出的“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表示,这一政策的出台,将推动人才双向流动由地方试点到全面开花,流动机制更加合理。

“合理流动也需确立适当的标准。《意见》明确了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四个考核标准。体制内尤其是党政机关有其特殊性,用人标准较高,特别是要政治过硬。”董克用表示,四条标准的排序非常重要,思想品德是首要标准,这为地方落实新政指明了方向。

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或可获股权期权

在保护和激发创新中,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职务发明的产权收益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现状寒了不少职务发明人的心。此次《意见》提出加快出台职务发明条例,将为合理划分单位和创新人才之间的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提供法律保障。

针对成果转化率偏低、人才创新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去年8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了相关修订,各地亦有相关政策性探索。此次《意见》重申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允许科技成果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转让转化。


股权期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手段,让科研人员能够合理分享创新财富,已在现代企业中普遍推广。现实中,不少地方也已开始试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赵永乐认为,《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才股权期权激励政策,是针对我国激励机制的短板提出的改革举措,但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造成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空心化”等问题,因此,《意见》规定“对不适宜实行股权期权激励的采取其他激励措施”。

外籍科学家或将领衔国家科技项目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目光投向中国。然而,针对日益增加的留学生,我国却没有建立完善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意见》的出台将填补这一空缺,为留学生在华工作创造新机遇。

《意见》首次提出“研究制定外籍科学家领衔国家科技项目办法”。为了让国际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意见》还提出关于海外人才引进和健全工作服务平台等措施,完善引才配套措施,简化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居留程序等,既接轨国际,又契合国情。此外,《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引进”,并“整合人才引进管理服务资源,优化机构与职能配置”。这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引进人才智力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同时改变当前我国引才工作中存在的政策政出多门、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

在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同时,《意见》也提出要“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机制”。这将有利于改变我国目前在重要国际组织中任职人员比较少、职级比较低的情况。

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将获更大力度提拔

对于如何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意见》强调,要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教育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丹龄指出,目前,青年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人才队伍的主体,以教育系统为例,2014年全国高校教师45岁(不含)以下占71.65%。但与青年人才的庞大数量相比,当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支持面窄、支持率低、支持度轻。她表示,美国硅谷等创新案例启示我们,要大胆提拔和放手使用青年人才,努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文化氛围,“要给机会、给信任、给支持、给自主权,建立健全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侯振海

编辑/孙毛宁

©央视新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