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的借口

2016-03-27 央视新闻

1981年今日,作家茅盾逝世。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请记住先生的话:命运,不过是失败者的自慰,懦怯者的解嘲。你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努力来决定。夜深了心静了,不如伴着月光,读罢此文,任思绪在弯弯月牙上缠绕……




每个人都应当是春晖,给别人以温暖。

在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如此。

朋友之间,待之以诚,肝胆相照,

不就是相互照耀,相互温暖吗?

——茅盾


过去的,让它过去,永远不要回顾。

未来的,等来了时再说,不要空想。

我们只抓住了现在,

用我们现在的理想,

做我们应该做的。

——茅盾

命运,

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

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

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努力来决定。

——茅盾





《谈月亮》(节选)

作者/茅盾

月亮是骗子,温情的淡光把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跟月亮的感情很不好。我也在月亮底下走过,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冷森森的白光,反而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幻化为一片模糊虚伪的光滑,引人去上当;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月亮是一个大骗子,我这样想。

我也曾对着弯弯的新月仔细看望。我从没觉得这残缺的一钩儿有什么美;我也照着“诗人”们的说法,把这弯弯的月牙儿比作美人的眉毛,可是愈比愈不像,我倒看出来,这一钩的冷光正好像是一把磨得锋快的杀人的钢刀。

我又常常望着一轮满月。我见过她装腔作势地往浮云中间躲,我也见过她像一个白痴人的脸孔,只管冷冷地呆木地朝着我瞧;什么“广寒宫”,什么“嫦娥”,——这一类缥缈的神话,我永远联想不起来,可只觉得她是一个死了的东西,然而她偏不肯安分,她偏要“借光”来欺骗漫漫长夜中的人们,使他们沉醉于空虚的满足,神秘的幻想。

月亮是温情主义的假光明!我这么想。

第一次不信任月亮,因为月亮也“欺小” 哩!

呵呵,我记起来了;曾经有过这么一回事,使得我第一次不信任这月亮。那时我不过六七岁,那时我对于月亮无爱亦无憎,有一次月夜,我同邻舍的老头子在街上玩。先是我们走,看月亮也跟着走;随后我们就各人说出他所见的月亮有多么大。“像饭碗口”,是我说的。然而邻家老头子却说“不对”,他看来是有洗脸盆那样子。

“不会差得那么多的!”我不相信,定住了眼睛看,愈看愈觉得至多不过是“饭碗口”。

“你比我矮,自然看去小了呢。”老头子笑嘻嘻说。

于是我立刻去搬一个凳子来,站上去,一比,跟老头子差不多高了,然而我头顶的月亮还只有“饭碗口”的大小。我要求老头子抱我起来,我骑在他的肩头,我比他高了,再看看月亮,还是原来那样的“饭碗口”。

“你骗人哪!”我作势要揪老头儿的小辫子。

“嗯嗯,那是——你爬高了不中用的。年纪大一岁,月亮也大一些,你活到我的年纪,包你看去有洗脸盆那样大。”老头子还是笑嘻嘻。

我觉得失败了,跑回家去问我的祖父。仰起头来望着月亮,我的祖父摸着胡子笑着说:“哦哦,就跟我的脸盆差不多。”在我家里,祖父的洗脸盆是顶大的。于是我相信我自己是完全失败了。在许多事情上都被家里人用一句“你还小哩!”来剥夺了权利的我,于是就感到月亮也那么“欺小”,真正岂有此理。月亮在那时就跟我有了仇。

月亮未必“欺小”,水样的猫样的月光却能勾起想家的心,使人变得脆弱。

呵呵,我又记起来了;曾经看见过这么一件事,使得我知道月亮虽则未必“欺小”,却很能使人变得脆弱了似的,这件事,离开我同邻舍老头子比月亮大小的时候也总有十多年了。

那时我跟月亮又回到了无恩无仇的光景。那时也正是中秋快近,忽然有从“狭的笼”里逃出来的一对儿,到了我的寓处。大家都是卯角之交,我得尽东道之谊。而且我还得居间办理“善后”。我依着他们俩铁硬的口气,用我自己出名,写了信给双方的父母,——我的世交前辈,表示了这件事恐怕已经不能够照“老辈”的意思挽回。信发出的下一天就是所谓“中秋”,早起还落雨,偏偏晚上是好月亮,一片云也没有。

注:“狭的笼”原为俄国盲诗人爱罗先所作童话的篇名,这里借指封建家庭的樊笼。

我们正谈着“善后”事情,忽然发现了那个“她”不在我们一块儿。自然是最关心“她”的那个“他”先上楼去看去。等过好半晌,两个都不下来,我也只好上楼看一看到底为了什么。一看可把我弄糊涂了!男的躺在床上叹气,女的坐在窗前,仰起了脸,一边望着天空,一边抹眼泪。

“哎,怎么了?两口儿斗气?说给我来听听。”我不会想到另有别的问题。

“不是呀!——”男的回答,却又不说下去。

我于是走到女的面前,看定了她,——凭着我们小时也是捉迷藏的伙伴,我这样面对面朝她看是不算莽撞的。

“我想——昨天那封信太激烈了一点。”女的开口了,依旧望着那冷清清的月亮,眼角还噙着泪珠。“还是,我想,还是我回家去当面跟爸爸妈妈办交涉,——慢慢儿解决,将来他跟我爸爸妈妈也有见面之余地。”

我耳朵里轰的响了一声。我不知道什么东西使得这个昨天还是嘴巴铁硬的女人现在忽又变计。但是男的此时从床上说过一句来道:“她已经写信告诉家里,说明天就回去呢!”

这可把我骇了一跳。糟糕!我昨天全权代表似的写出两封信,今天却就取消了我的资格;那不是应着家乡人们一句话:什么都是我好管闲事闹出来的。那时我的脸色一定难看得很,女的也一定看到我心里,她很抱歉似的亲热地叫道:“×哥,我会对他们说,昨天那封信是我的意思叫你那样写的!”

“那个,只好随它去;反正我的多事是早已出名的。”我苦笑着说,盯住了女的面孔。月亮光照在她脸上,这脸现在有几分“放心了”的神气;忽然她低了头,手捂住了脸,就像闷在瓮里似的声音说:“我岂不下妈妈。今天是中秋,往常在家里妈给我……”

我不愿意再听下去。我全都明白了,是这月亮,水样的猫一样的月光勾起了这位女人的想家的心,把她变得脆弱些。

把月亮“哲理”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也许只有我们中国罢?

那一次以后,我仿佛懂得一点关于月亮的“哲理”。我觉得我们向来有的一些关于月亮的文学好像几乎全是幽怨的,恬退隐逸的,或者缥缈游仙的。跟月亮特别有感情的,好像就是高山里的隐士,深闺里的怨妇,求仙的道士。他们借月亮发了牢骚,又从月亮得到了自欺的安慰,又从月亮想象出“广寒宫”的缥缈神秘。读几句书的人,平时不知不觉间熏染了这种月亮的“教育”,临到紧要关头,就会发生影响。

把月亮的“哲理”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也许只有我们中国罢?

我每每想:也许我们中国古来文人发挥的月亮“文化”,并不是全然主观的;月亮确是那么一个会迷人会麻醉人的家伙。

人在暴风雨中也许要战栗,但人的精神,不会松懈,只有紧张;人撑着破伞,或者破伞也没有,那就挺起胸膛,大踏步,咬紧了牙关,冲那风雨的阵,人在这里,磨炼他的奋斗力量。然而清淡的月光像一杯安神的药,一粒微甜的糖,你在她的魔术下,脚步会自然而然放松了,你嘴角上会闪出似笑非笑的影子,你说不定会向青草地下一躺,眯着眼睛望天空,乱麻麻地不知想到哪里去了。



素描•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为其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10岁丧父,童年时代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称,“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8月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参加了“五四”运动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1920年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社会风起云涌,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大革命的兴起,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茅盾敏锐捕捉反映时代本质的现象,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虹》《霜叶红似二月花》《腐蚀》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其中《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均为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杰作,塑造了吴荪甫、赵伯韬等那个时代个性鲜明的企业家、金融家,也塑造了林老板、老通宝等遭受压迫的底层形象。


茅盾终其一生与书与文化打交道,手不释卷。年轻时两次通读“二十四史”,《红楼梦》熟读能诵,国外的作品连北欧的文学作品都进行研究。


1981年3月27日,病逝。临终前,将稿费25万元捐献给中国作家协会,设立了“茅盾文学奖金”,作为奖励优秀长篇小说基金。文/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43部你读过多少?


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陈忠实《白鹿原》、王安忆《长恨歌》、贾平凹《秦腔》、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均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部部经典。春和景明,正是读书好时光!

















猜你喜欢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李浙 编辑/王若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